旅游开发建议范文

时间:2024-02-20 18:0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开发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开发建议

篇1

温泉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深受旅游者的喜欢,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和其他类型的度假旅游产品相比较,温泉旅游资源一般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离客源地的距离比较近、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成本较低、具有比较明显的医疗保健效果等特点。

一、我国温泉旅游开发的现状

(一)温泉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温泉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较好,它们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云南、海南、、台湾等省市。很早以前我国就已经对温泉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发展成熟、温泉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的温泉旅游景区,最具代表性的就要属被誉为“温泉”的黄山温泉、庐山温泉、汤山温泉、华清池温泉、蓝洋温泉、安宁温泉、息峰温泉和从化温泉。

(二)温泉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对温泉旅游资源认识不足

温泉旅游资源和其他自然旅游资源相比,具有稀缺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其分布因为受到地质结构的影响,分布不均。所以这就要求旅游地在开发温泉旅游资源的时候,首先要对当地的资源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使这种稀缺的旅游资源既能为旅游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做到可持续发展。

2、缺少对温泉旅游内涵开发

目前,很多温泉旅游地在开发的过程中,仅仅把开发的重点放在对温泉资源本身的开发,而忽视了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是仅仅满足游山玩水这种浅层次的旅游层面上,更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而温泉旅游也不仅仅是泡泡温泉这么简单,其文化内涵实际上是旅游者对温泉旅游文化的体验,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元素。目前,我国在温泉旅游文化方面缺少对于内涵的挖掘和建设,温泉旅游的文化性不明显,温泉旅游服务产品也不够丰富。温泉旅游产品如果缺少文化的支撑,就会导致对游客的吸引力减弱,缺少市场竞争力。

3、重模仿轻创新

温泉旅游资源的休闲、度假、康乐、健身、保健等旅游功能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而现在温泉旅游景区在开发的过程中,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洗浴、保健、疗养等功能的开发,而对科普、健身、观光等综合型项目的开发,则相对较少。在开发的过程中缺少创新型温泉旅游产品,模仿性较重,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温泉旅游产品。

二、温泉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注重生态效益

温泉旅游地在开发温泉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温泉旅游的开发规划,促进温泉旅游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对温泉资源的分布、客源市场、游客行为、心理需求及其特点进行科学调研以及科学的规划指导,整合各种温泉旅游产品,最大程度地利用、发挥温泉资源优势。 使温泉资源在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二)丰富产品内容,创新产品开发

温泉旅游行业在产品创新上相对较弱,局限性很强。在开发温泉旅游产品时,要突出产品的地域特色,开发出适用于不同消费者、不同档次的系列化温泉旅游产品。比如可以设计健康温泉旅游产品、医疗温泉旅游产品、美容温泉旅游产品。

(三)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

温泉旅游是新兴的行业,温泉旅游对于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要想提高温泉旅游行业的整体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就要不断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加强温泉旅游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强温泉旅游环境的整治。

篇2

镇江地处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长久作为兵家必争之地,钟灵毓秀、文深德厚,也是重要的商埠所在,纵览几千年的文明史,曾有诸多贤臣良将、文人名士或歌颂山水形胜,或缅怀耆旧高贤,留下巨著鸿篇、清词丽句无数。古有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近有焦山血洗古炮台。它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的诞生地,是“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的发源地,稼轩词云“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龚自珍诗曰“万古焦山一痕石,飞升有数此权舆”。以上种种都是镇江这座城市不该被淹没的证据,如斯美景怎能让旅游者留下“一般”二字,可事实又是如何呢?笔者经过调查和研究,将调研结果呈现如下:

一、镇江拥有的旅游资源

1.镇江的宗教资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镇江就一直是长江下游地区著名的佛教中心之一,佛家中的著名庙宇金山江天禅寺、焦山定慧寺以及句容隆昌寺都座落在这里。

金山,江心一朵美芙蓉,建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除了香醋之外,镇江的又一招牌,除了本身佛教圣地的光芒之外,也搭乘了《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火了一把,可以说是晓谕天下。金山寺“依山而建,殿宇后堂幢幢相连,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山体与寺庙深然一体,形成‘寺裹山’的独特风貌”[1],金山曾是最早举办水陆法会的场所,有“法会之王”的称谓。南朝梁天监时,梁武帝曾亲自来金山主持水陆法会,可见金山昔日恢弘,而康熙亲笔题写的“江天禅寺”,更充分说明了金山昔日之盛。金山寺还出过许多著名法师,与苏轼交好的佛印法师,在镇江还能听到当年苏轼与佛印论禅的故事,据说坡输予佛印的玉带至今还在金山,被作为镇山之宝;近现代慈舟老法师,修复金山寺,开办佛学院,宣扬佛法,名满中外。

镇江这座城市拥有的代表性的宗教圣地,除了佛家教诸寺之外,还有一座著名的道教名山也在这里悠然生辉——茅山。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位于江苏省金坛市和句容市交界处,殊不知是不是因为“交界”的原因,它在镇江的地位略显尴尬,从常州、南京发往茅山的旅游专线均比镇江本市的多,“2012茅山新春庙会”居然能融入到南京文化旅游节中,茅山的价值在镇江本土反而被弱化,这是很让人心痛的现象。茅山是融自然景观、道家文化、革命史迹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山区原有各种估计和自然景观300于处,以道教宫观为中心,遍布峰麓[2],千余年来,历经沧桑,盛名不衰。

金山和茅山是镇江最有代表性的宗教旅游胜地,此次调查研究主要从这两处景点入手,探究宗教文化(在镇江主要是佛教和道教文化)对一座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

2.镇江的天然旅游资源

镇江拥有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山风景区和宝华山自然保护区。

南山风景区坐落在镇江南郊,现有招隐区、竹林景区、黄鹤山景区、九华山景区四大景区。各景区内重峦叠翠、茂林修竹、山深水秀、泉涌溪流,山上有树木160余种,飞禽70多种,居沪宁线之首。名胜区内景点有增华阁、读书台、济祖殿、听鹂山房、虎跑泉、鹿跑泉、林公泉、挹江亭、玉蕊亭、如斯亭、万古长青亭、鸟外亭、文心阁、学林轩等[3]。每一个景点的背后都蕴含着神奇的传说,游人到此有泉可饮,有洞可探,有鸟可听,有故事可追寻。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更是赋予了镇江"城市山林"的美誉。

宝华山自然风景区位于镇江句容北部,是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2%,宝华山原名花山,因其春夏季节黄花漫山而得名,后因南北朝两代高僧宝志来此结庵传教而易名为宝华山,“古木参天,叶稠荫翠,根株蟠结,绿草茸茸,落英缤纷,它的三十六座峰峦好似三十六片莲花瓣,寺庙则如莲房端坐其中“[4],游人远观,更有一种“深山藏古寺”的意境。观宿鸟归巢,看云卷云舒,听清风拂耳,得恍如隔世的妙悟,连乾隆皇帝也在此慨叹“宝华深处秀,问路语吾曾”。同时,因宝华山山中隆昌寺在我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宝华山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传戒道场,被称为“律宗第一山”。

3.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镇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并且还与自然旅游资源有着圆满的融合。在镇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四处:焦山碑林、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民国英国领事馆旧址、西津渡古街昭关石塔。此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镇江赛珍珠故居等共3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梦溪园等90处。

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镇江,蕴藏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著名的有《与华山畿的传说》、《白蛇传传说》、“古琴艺术”、“秦淮彩灯(句容)”、“阿英山歌”、“嶂山马灯”、“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等。

二、镇江旅游景点现状及存在不足

1.金山公园门票管理混乱

镇江景点中,金山最有盛名,但现如今从游览者的口中得到的更多的是“不到金山后悔,去了金山更后悔”的评价,笔者经过调查,35.6%的游客认为金山的旅游项目单一,文化内涵低,52.7%的游客认为金山门票管理混乱,11.7%的游客选择其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主要让游客诟病的是金山门票的管理问题,即金山园中园二次收费的问题,游客在购买旺季60元、淡季35元的门票入园后,去到慈寿塔、法海洞以及周边景区均需要再次缴费,并且数额与门票相当,所以不论是本市游客还是外地游客大都选择不去这些景点,同时也对金山形成了比较负面的印象,更有留下了“金山无趣,不过十分钟就逛完了,完全对不起门票”的评价。倘若没有园中园的二次消费,想必没有游客愿意错过那些景致,游览时间也肯定远远不止10分钟,慈寿塔上可以览得金山全貌,俯瞰天地一禅,是金山最有吸引力的风光,可惜很多游客都未能看到,也就留下了金山无趣的评价,显然不会有再去的兴趣,更不会推荐亲朋好友去。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积攒的负面评价会轻易摧毁一座城市的形象,只有少数进行二次消费的游客认为金山尚可。饶是如此,他们也会带出,二次消费实在是太恶心的评语,对金山的整体印象还是偏向负面了,也可以想到这部分游客也不会选择再去。

2.茅山风景区旅游价值单薄

镇江下属县级市的茅山风景区仍以道教宫观为主体的洞天福地风光为主打品牌,笔者认为这样设定旅游价值未免浅薄,只停留在风光,尚未挖掘到内蕴价值。道教是唯一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具有中华文化独特的思想内涵,茅山的价值怎么能仅仅停留在观光,它的道教文化才是真正的无形的价值所在。从旅游建设的角度来看,茅山目前与镇江的联系不甚密切,从镇江出发去茅山,甚至没有周边城市便捷,这也是镇江旅游建设的硬伤之一——交通,前文也提到,镇江去茅山的旅游专线并不多,笔者亲自体验过,双休日从镇江客运站发车,车子破旧,一路颠簸,并且途中招手即停下载客,全程大概用时两个小时,到站后心情郁闷身体疲惫,严重影响游览兴致。调查结果显示,从苏锡常镇、南京及扬州去茅山的游客大多以自驾的方式前往,少部分选择旅游专线。

3.镇江旅游宣传力度薄弱,整体地位尴尬

金山与茅山凭着其自身得天独厚的宗教地位而名扬四方,虽是镇江的招牌景区,但相关部门对它的宣传力度不到位,更何况其他景区,例如十里长山、仑山、圌山、巢凰山等这些景区连镇江市民知道的都不甚了了。在调查中发现,外地来镇江的游客中有38%在去上海、南京、常州等地游玩过顺道来镇江游览,35%是去扬州之前途经镇江,18%的游客是来镇探亲顺便观光,只有不到10%的游客是专程来镇江,但大多数都是冲着宗教焚香祈福来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游客是冲着镇江的文化特色及意蕴而来。笔者查访了省内10家旅行社,在各旅行社的行程安排中基本查不到镇江旅游专线,旅游地位一般是作为“南京两日游”或者“南京扬州三日游”的赠送产品,少部分有镇江专线的旅行社,如果游客不主动咨询,旅行社方也鲜少推荐。在查访过程中,笔者遇到这样一位游客,他对镇江的历史文化向往已久,但在各旅行社热门线路中从未看到过镇江专线,当他去咨询有无镇江专线时,工作人员给了他这样的答复“一般这样冷门的线路人不齐我们不发团的”,可见镇江旅游的地位何其尴尬。

三、关于镇江旅游建设的建议

1.统筹发展,加强门票管理

金山寺香火旺盛,声名远播,焦山的定慧寺在佛教圈内亦有一定名望,它们的宗教价值应该充分被挖掘出来。恢复金山的水陆法会,加大对焦山华严经法会祖庭的宣传力度,这些都足以吸引到对佛教感兴趣的普通游客和信仰佛教的游客,于此还可以开辟出专门的宗教旅游精品线路吸引眼球。而门票方面,有两个方案可供参考。第一,采用一票制,取消园内所有二次收费,将所有费用都归结到一张门票中;第二,取消现有景区大门门票,仅对慈寿塔等现二次售票的景点收取门票。

或者也可将金山寺裹山、北固寺冠山、焦山山裹寺、银山有菩萨无寺庙的特色通过金山湖整体串连起来,山寺景观与自然风光得以巧妙结合,再以各景区的禅宗文化和神话传说为依托,使得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而与此同时,南面有规划面积十八平方公里、二十个山头组成的南山风景区,其群峰连绵,古木参天,绿树浓郁,清幽断俗,其秀山、绿湖、古寺、名花、奇洞、甘泉、幽林为历代的文人所称颂。随着周围南徐新城、官塘新城、丹徒新城的崛起,形成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中山水独一无二的特色。[5]金山湖水域比及西湖还略大几分,并且在金山湖北面就有涛涛长江水,其北岸还有待开发的湿地公园,如果这些景致都能融为一体,那镇江的园林建设可与苏锡杭杨园林风格的风景区媲美而脱颖而出。

2.依托文化,借鉴西安曲江“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模式

茅山的价值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光,笔者建议将有形的道教宫观作为发展旅游的依托,并挖掘道教的思想内涵,让游客能感受道教真正的底蕴,感受道教所包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和睦祥瑞的氛围,引导游客正确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自觉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大自然,达到寓“教”于游的目的,既能让游客感受道教活动的精神内蕴,还能使游客受到圣贤教育,双管其下。软件做好了,硬件也要跟上,茅山目前与镇江的联系不甚密切,从镇江出发去茅山,甚至没有周边城市便捷,这也是镇江旅游建设的硬伤之一——交通,前文也提到,镇江去茅山的旅游专线并不多,并且路途颠簸,路边杂乱,缺少整齐统一的建设,这就需要我们的相关部门能够统筹规划好这条路线。

3.加强软硬件建设,各部门协作支持

镇江目前市容市貌某些方面的“脏乱差”现象依旧存在,市区主干道违法占道停车、风景区内小摊贩违法占道经营,还有公共交通方面都差强人意,这就需要市民与政府一起创造优美环境,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同时景区景点、车站、交通工具、商场饭店、宾馆这样的窗口单位尤其要保持环境优良,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到位。软件方便,主打文化旅游的品牌,完善各项服务。

因此,“加快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旅游部门内部各环节、各企业、各地区之间的密切配合,还需要与旅游业直接有关的交通、商业、景区等部门的协作和支持。”[6]

4.加大宣传力度,借鉴常州旅游的广告效应

“‘无锡不仅公交车、市中心公交站台上到处可以看到常州景区的广告,连火车站也有。有时候我下了火车,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下错站,到了常州?’无锡市民的说法其实并不夸张。据旅游业内人士称,常州景区大多为民营,在广告投入方面可谓大手笔。据了解,去年嬉戏谷开业前期投入的广告宣传费上亿元。在此前举行的国际旅交会上,常州某景区还未开业就拿下10个展位,投入10多万元。去年,常州嬉戏谷、恐龙园、春秋淹城、天目湖四景区光在央视播放总计1分钟的宣传片,就耗费4000多万元。这样的广告投入在其它城市几乎是不可想象的。”[7]密集的广告投入为常州的新造景区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反观镇江,我们有“法会之王”的金山寺,“大字之祖”的焦山碑林,有“英雄之魂”的北固怀古,有“千年往事”的西津古渡,但是我们却没有常州的人气,镇江的现状可以用一句陕西俗语很贴切的概括——“守着金碗银筷讨饭吃”。我们需要加大对旅游宣传的投入,镇江景区分散,星罗棋布,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宣传点将之串联,同时借鉴常州的广告投入,吸引周边城市的客源。

结束语

旅游业是一种关联度很大,带动性很强的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业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收入至少能达4.3元,旅游业吸纳1人就业,可以带动5人就业。[8]旅游业对城市GDP的贡献作用不容小觑,镇江有着得天独厚的宗教旅游资源,却尚未发挥出作用,我们应该充分挖掘镇江拥有的佛教和道教资源,使其绽放出光彩,用佛文化牵住游客,用道家思想意蕴留住游客。

参考文献:

[1]摘自百度百科金山词条.

[2]摘自《茅山志》.

[3]摘自南山风景区的景区简介.

[4]摘自《宝华山志》.

[5]摘自镇江新闻.

[6]关于发展镇江旅游业的调查[J].江苏政协,2001(2):26.

篇3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深度开发 建议 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正在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化。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原有的旅游开发和产品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在多年的旅游接待中,不少景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度假区作为四川省知名旅游区,同样面临这样的尴尬。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位于成都市大邑县西北部山区,西南与雅安市芦山县接壤,西北与雅安市宝兴县和阿坝州汶川县相连,南至锯齿山-四合一线,北到羊子岭,东达马头岗。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4'32"-103°16'48",北纬30°30'00"-30°49'05',总面积536.1平方公里。

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包括西岭雪山高山无人区(简称高山区)、前山景区、后山滑雪场景区(简称后山区)、花水湾温泉区(简称花水湾)等四个景区。本文分析了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在对整个旅游区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分别对四个景区提出了深度开发的建议,希望能对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一、旅游资源特色

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是大邑县的重点旅游资源富集区。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山、水、林、石、兽、天象景观等交相辉映,散发出浓郁的原始气息。奇妙的高山景观,丰富的植物种类,众多的珍禽异兽,构成了这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地带独特的地文景观和天象奇观。

1、理想的山地休闲度假旅游资源

西岭雪山处于青藏高原和龙门山脉的结合部位,与欧洲阿尔卑斯山处于同一纬度,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西岭雪山高山无人区具有延绵的高山草甸、高山杜鹃林、高山红叶等旅游资源,还有大量的高山湖泊。区内地形地貌奇特,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广泛,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理想的山地运动、山地休闲、山地度假旅游和原始森林科普、探险旅游的目的地。

2、一流的南国滑雪度假旅游资源

西岭雪山滑雪场海拔2200-2400米,在面积达7平方公里的高山台地上,建有占地13000多亩的西岭雪山滑雪场。是我国目前距离中心城市最近的山地滑雪场(距离成都市仅100公里),通达条件良好,品牌声誉卓著,开发基础较好。

3、量大质优的医疗热矿泉水资源

花水湾温泉区东距成都市区90公里,温泉储水量2亿立方米,水温68℃,富含碘、镭、锂、锶、氟、硅、钠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弱碱性氯化物、硫酸盐等化学物质,有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其地热矿水是成都地区唯一达到以医疗热矿水标准命名的大型热矿水,也是国内距大都市最近的以温泉浴疗为主的大型旅游度假区。花水湾温泉开发较早,知名度较高,号称“川西第一汤”。

4、自成一体的四季生态观光度假旅游胜地

西岭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主峰苗基岭是成都市最高峰,终年积雪,景色蔚为壮观。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曾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千古佳句。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生态环境好,资源类型多样,春花、夏林、秋叶、冬雪为四季生态观光旅游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前山景区、后山景区、高山区、温泉区旅游资源互为补充,雪山温泉、山野林趣、动感体验、浪漫休闲,尽在不言之中。在距成都仅仅几十公里的地方有如此壮美的原始自然风光和舒适宜人的生态度假环境,实为举世罕见。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开发,至今已经发展相对成熟,成为大邑县经济增长点中的亮点。对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西岭雪山旅游区2006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2.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865.05万元。花水湾旅游景区2006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数36.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485.47万元。但是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游客人数还是旅游收入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2、存在的问题

第一,西岭雪山后山区游客主要集中在冬季,其次是夏季,淡旺季明显。旺季接待能力不足,且山上供水紧张;前山由于缺乏基本接待能力和非市场化运营,四季处于冷清局面。高山区部分属于自然保护区,尚未开发。

第二,而花水湾旅游区度假区目前更是因为产品单一(温泉洗浴)和省内温泉旅游产品的竞争加剧而一度萧条、面临停滞的局面。

第三,客源以四川省内为主,以观光休闲为旅游目的占50%以上。反映出中长途客源缺少,度假商务客人有待开发。

第四,长期以来,整个旅游区冬季滑雪、泡温泉,夏季滑草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旅游产品的单一性导致游客回头率低。

第五,整个旅游区旅游商品意识淡漠,除了当地土特产和小吃外,旅游商品基本处于原始状态。

第六,缺乏深层次、高端旅游产品和项目,人均消费较低。

第七,旅游区内有多家公司(企业)分管不同的区域,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旅游区长远发展的局面(如旺季超量接待)。

第八,整个旅游区缺乏文化定位,文化底蕴没有充分挖掘,也是景区低层次接待的主要原因。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旅游区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旅游区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对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度假区旅游深度开发与保护研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旅游区深度开发战略目标及总体建议

1、深度开发战略目标

近年来,成都市一直在努力打造“休闲之都”,并争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07年,成都正式被授予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加之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度假区所在的大邑县对发展旅游高度重视,把旅游业列为该县的支柱产业,这些有利的因素对旅游区的深度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因此,遵从成都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打造龙门山段旅游资源、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山休闲度假胜地的构想与部署,以西岭雪山高山区、前山景区、后山滑雪场、花水湾温泉等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为基础,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将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规划建设成为区位条件优越、通达条件良好、产品协调互补、主题特色鲜明、意境悠远高雅、服务质量上乘、功能结构完善、观光-游憩-体验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的建设目标是,跻身于国家4A级旅游区之列。

2、深度开发总体建议

对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资源重新整合,整体规划,加强旅游度假设施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营造度假环境、创新旅游产品、完善度假服务、挖掘旅游文化、塑造旅游形象等一系列举措,打造一个崭新的、集高山滑雪、徒步穿越、科考探险、山顶观光、森林度假、温泉康疗等为一体的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

由于前山景区、滑雪场景区和花水湾景区的旅游开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调整、改造难度较大,适逢成都市整体开发龙门山段旅游资源之良机,有关部门应该抓住机遇,以高山无人区为突破口,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形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兼顾开发与保护,打造高山原始森林景区,加强对整个旅游区内四个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大力营造全方位的度假环境,挖掘整个景区文化内涵,提高休闲度假服务水平。

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建议

以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对西岭雪山-花水湾整个旅游区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分别对该旅游区内四个景区提出如下建议。

1、西岭雪山高山区开发建议

西岭雪山高山区位于黑水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属于大熊猫自然生态栖息地走廊地带,因此,一切与旅游有关的活动都必须以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保护区建设为前提条件。作为“对自然、文化景点负责任的旅游”,生态旅游“一方面促使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给当地带来收益,支持和推进保护工作,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形式注定是大邑县发展西岭雪山高山区旅游发展的主导方向。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旅游者中约1/5为生态旅游者。从大邑县现阶段游客状况看,在保证生态旅游发展不对保护区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在规定时段、规定区域和规定线路,由专业部门组织开展徒步穿越、科考探险、生态调查等旅游活动,严格限制人员规模和景区滞留时间,具有可行性、现实性和操作性。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每年适旅期为3-6月及9-11月,夏季汛期严禁一切旅游活动。

第二,旅游活动区域、范围、线路由林业部门及其下属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划定,并上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备案,一切涉旅活动必须严格限定在划定范围内,并以不破坏环境为最高原则。

第三,不面向大众开放,仅以高端消费群体、特殊群体、海外游客等具有生态旅游知识的人群为服务对象。这里的“特殊群体”包括自然主义者、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科普教育者、科学探险者、相关领域会议代表等。

第四,旅游宣传、组织、管理及具体实施应由林业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旅游公司、旅行社等机构必须服从林业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并保证提留足够比例的旅游收益用于保护区的建设方面。

第五,初期旅游团队以游客数目不超过20人为宜,旅游规划上应该尽可能提供不同时段、不同线路的多样化产品组合,旅游时间以4-15日游为宜,具体实施上应该突出体现个性化、绿色化原则。

第六,目前,可以先期开发两条线路,一条是西岭雪山后山滑雪场索道-日月坪-阴阳界-红石尖-白沙岗-干草坪;另一条是西岭雪山公路高飞水处徒步到达干草坪。对于旅游日程为4-5天者来说,可以干草坪为目的地;对于旅游日程在6-10天或更长者来说,可以干草坪为主要宿营地点,再继续设计两条线路:一条是前往合厂岩-火烧银,另一条是前往戏子岩-弯弯沟-九龙池-四城门-碴口石等。

2、西岭雪山前山景区开发建议

西岭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国家级森林公园,有莽莽林海、悬崖绝壁、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激流飞瀑,还有云海、日出、佛光、阴阳界、日照金山等变化莫测的天象景观。景观独特、生态环境幽雅是西岭雪山前山区最突出的优势。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财富。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国际旅游发展的大势所趋,并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原始森林景区的旅游开发要改变单一观光的不足,要融入生态旅游和体验旅游的新理念,把西岭雪山前山区打造成集四季观光、生态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3、西岭雪山后山滑雪场景区开发建议

滑雪是一项回归自然、挑战自我、健身强体、休闲娱乐、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运动方式,与高尔夫、马术、台球并称为“四大绅士运动”。滑雪旅游具有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双重功能,是参与性、娱乐性极强的度假型旅游项目。西岭雪山后山建有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大型高山滑雪场、大型雪山游乐场、大型高山滑草场和高山草原运动游乐场,其滑雪旅游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一带极具吸引力,完全有条件打造成天府之国的度假胜地。因此,后山区要打造成为集滑雪体验、山地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当前应考虑扩大滑雪场规模和滑雪场的坡度,以吸引高端滑雪人群和专业滑雪爱好者。

4、花水湾温泉区开发建议

根据温泉旅游开发的主体功能要求,考虑到旅游市场需求、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花水湾温泉开发的理念可以归纳为“浪漫花水湾”,即“在情境中泡汤,在快乐中疗养,在度假中交往”。充分挖掘与创新花水湾的优势旅游资源,将以前单纯以温泉度假为主的一元旅游产品向多元旅游产品发展,让温泉成为花水湾的系列产品之一。在整体开局上,要突出“花的海洋,水的世界,人的乐园”三大主体,打造集生态观光、温泉体验、娱乐互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另外,可以将相距3-10公里的千佛山、唐王坝两个自然生态景区作为配套新景区,逐步开发自然观光、徒步旅行、穿越探险等旅游项目,使之成为花水湾温泉旅游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配套景区,最终建成高质量、高档次的温泉健身、医疗康复中心,并形成新的花水湾温泉度假旅游区。在营销推广中,要注重宣传温泉文化,对温泉的医疗、保健价值,促进温泉保健、温泉医疗康复旅游产品的开发。

5、旅游区文化及旅游商品开发建议

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旅游区的发展也是如此。在西岭雪山旅游区文化的发掘上,可以“生态文化、冰雪文化和温泉文化”三大文化为基调,即在高山区、前山可以生态文化为打造重点,后山滑雪场可推出冰雪文化,花水湾温泉区则以温泉文化为核心。旅游商品是文化的载体,围绕三大文化,策划三大系列的旅游商品。对原有和即将开发的旅游项目进行文化的重新定位,逐渐打造出具有一定文化品味及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项目,赢得旅游者的认可和青睐。

篇4

关键词:生态旅游 奉节 现状 建议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自然和文化资源,有着特别保护责任的旅游发展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其核心是强调环境的美化与优化,协调人地关系与人际关系,减轻环境压力。它是一种集观赏、感受、研究、洞悉大自然于一体,又不破坏大自然的旅游形式。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在旅游业中,生态旅游年增长率达到20%―25%,它是世界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尤其对于中国中西部蕴涵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的贫困山区,其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1.奉节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奉节旅游景区幅员面积4099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奉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重庆市最佳景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驰名中外。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峡江两岸连峰崤峙,互斗峥嵘,江水汹涌,水势湍急,峡内古栈道、摩岩石刻、夔门古象馆、古炮台、赤甲楼等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更增添了瞿塘峡迷人的魅力。正如郭沫若《过三峡》诗赞夔门曰:“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绝世奇观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北靠长江三峡,南与湖南张家界相通,东邻巫山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小寨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岩溶漏斗,四面绝壁,直落千丈,宏伟壮观。地缝神奇迷人,是世界上最长的地缝式峡谷。景区还分布着众多的动植物资源,中科院科学家还发现了距今12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天坑地缝景区已列入国家申报自然遗产保护预选名录。

除此之外,奉节旅游资源还有世界级暗河――龙桥河;有渝东道教名胜――长龙山;有国家AA级景区县城后花园――天鹅湖;有历史文化名镇――竹园镇等风景名胜。三峡大坝建成后,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已出现“高峡平湖”壮丽景观,全县又将增添许多独具魅力的新景点,同时将大大缩短到天坑地缝的里程。

2.奉节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发展现状

三峡移民搬迁、西部大开发给奉节县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旅游业的大发展。1992年,奉节县委、县府为振兴旅游作出了《关于加速奉节县旅游业发展的决定》,1997年县委、县府更加明确地提出“旅游富县”的战略决策,这使奉节县的旅游业发展进入到一个重要时期。1997年,游客人数达到50万人(含天坑地缝风景区游客人数),国外游客达到47100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730万元,旅游业收入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1%,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奉节县城内较好的宾馆、酒店已达22家。2001年游客人数达55万人,比上年增长16.8%,旅游收入7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8.5%。2006年全年累计接待人数达1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8亿元,门票收入201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8.1%、60.6%和25.7%。

2.2 存在问题

2.2.1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奉节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危及植物植被。游人活动践踏草地和土地,使林下土壤板结,进而影响植物生长。2)惊扰动物的生活和生存。游人的活动使动物不得安宁,干扰了它们的捕食和休憩的生态环境,结果导致种群数量减少。3)受到一定污染。由于游人的增加,景区内的自用车辆和旅游用车越来越多,为满足游客吃住需要的餐馆饭店也逐渐增多,它们向环境中排放废气、废水、垃圾,增加了环境的压力。4)降低了山林的生态效应。不适度的发展旅游和大规模建设等,容易诱发边坡崩塌和水土流失。由于切断了地下水源,影响了水源对山林的涵养功能。5)部分建筑物破坏了自然美。

2.2.2缺乏环保意识,忽视先整体规划后开发原则

从目前来看,奉节生态旅游的规划缺乏系统性的整体构思,项目深度开发不够,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拳头产品,导致目前的粗放型、低水平增长,旅游收入与接待人数的增长不同步。再是综合开发力度不够。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脱钩,没有形成子系统与总体规划的有机结合。目前,游览观光与其他功能设计结合不够紧密,无法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开发格局,造成游人停留时间短,游览方式单一(主要是观光旅游),难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2.3可进入性差

位于我国中西部的奉节,交通不够便捷,民航、铁路、高速公路不能直接到达,奉节地区的“不可进入性”阻挡了国内旅游者的长距离流动。

另外区内交通落后,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看,对旅游景点的覆盖不完备。奉节相当多的景点,可进入性差,景点间跨度大,交通不便。如乘车往白帝城时在渝巴路、奉草路、照镜台等地段,草堂河等长江支流的岸坡一带不断有泥沙滑入江中。当地人讲述,这一带每逢雨季,道路非常泥泞,塞车是常有的事,甚至“泥沙俱下”且每天大量运煤车辆从此经过,安全隐患不言而喻。

2.2.5资金缺乏、观念落后

奉节为我国贫困地区,经济落后。薄弱的经济基础奠定了旅游基础设施滞后、投资环境差、投资效益低下的现状,从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不足,旅游点的景观建设薄弱,绝大多数处于潜在或半开发状态,没有完全形成现实的旅游资源。社会公众,无论是旅游经营者还是普通公民,受封闭的地理区位观制约,观念比较滞后,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发展生态旅游的意识,对旅游业发展前景认识不够;缺乏市场观念,对外宣传不够,缺乏国际国内竞争力。

2.2.6人才匮乏、管理滞后

旅游人才匮乏,而缺乏管理与经营的人才,缺乏科学知识与技能,真正的生态旅游则难以开展。此外,旅游管理效率低,决策随意化,各自为政。旅游市场混乱,服务质量低劣。

3.奉节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1)确立“保护性开发”的主题

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自然景观、文物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大政府投入;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要完整体现资源的自然风貌和历史原貌,同时要切实加强保护。开发建设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筹建旅游设施、筹划旅游线路时,应避免那些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牢记“保护性开发”的主题,切不可重蹈工业发展、城市发展的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2)科学规划,加强监测

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强调规划、建设、管理、监测等多种系统环节。首先,旅游地规模设计应与资源的环境容量相适应。重点旅游项目必须先论证评估,后开发建设,不能超过其生态稳定性的阈限,以保持其有完全的更新能力。其次,把握生态环境承载力。科学分析旅游地的空间容量,限制游人数量。同时,要建立环保奖惩制度,健全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制。

(3)立足资源优势,面向市场需求,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在保护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白帝城和天坑地缝为特色的传统观光旅游。要进一步挖掘传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强市场竞争力。针对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积极开发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要充分发挥白帝城、长江三峡、天坑地缝等旅游产品的世界知各度,发展森林公园、城郊游、农家乐等休闲度假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节日旅游,利用库区高峡平湖开辟会展旅游,发展水上娱乐旅游项目。

(4)吸引资金、重视人才,进行形象工程建设

拓宽投资渠道,完善资金投入方式和投资机制,建立环境修复资金的补偿机制。

人才是生态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和保证。管理者、操作者的态度、能力和方法会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可调集、招聘或培养生物、农、林、渔、牧、环保等专门技术知识的人才,再给予旅游业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的素质建设和队伍建设。

加快通往部分著名景点的交通设施的改造升级力度,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把发展商业性的旅游业和旅游地生态旅游计划结合起来,帮助旅游地居民认识生态环境的价值,并有意识地组织起来去保护它,从而塑造一个重视旅游业、重视人才、思想解放的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形象。

(5)推出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游客教育

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要求旅游者有较高的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为此,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并规定旅游途中的允许操作行为,使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文化保护。要贯彻生态意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如餐饮结合本地物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

参考文献:

[1]李庆雷.房干生态旅游区存在问题及对策[J].人文资源网,2008.

篇5

关键词:汉画像砖;博物馆;旅游开发;荥阳市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155-02

国际博协(CIOM)于1995年第十八届全体大会上对博物馆给出了如下定义[1],即“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为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1979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关于《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中,对博物馆的性质和任务也给出了明确表述,即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与实践表明,博物馆是现代旅游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类旅游吸引物。从旅游业发展初始,博物馆就以其浓缩文化的旅游产品,成为众多旅游者偏爱的旅游目的地,其中不乏享誉国内外的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河南三门峡虢国博物馆等。另外,中国现在对文化产业发展给予极大关注,而文化旅游产品的迅速成长,为博物馆发展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汉画像砖及其文化艺术价值

画像砖,是两千多年前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内容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近些年以来,汉代画像砖(以下简称汉画像砖,下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这不仅是由于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艺术魅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包含着极为广泛的内容。其中有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有反映农业、手工业生产劳动的画像;有天文星象图;更有关于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方面的画像,包括音乐、舞蹈、杂技、游艺等方面内容。此外还有与汉代意识形态相关的画像以及各种常见的动物和奇禽瑞兽形象等等。无奇不有,包罗万象,再现了汉代社会的容貌,为研究汉代的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诸方面提供了实物资料,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

河南省是全国画像砖主要分布地区之一,该省内主要分布于南阳、洛阳和郑州市辖地域,而荥阳又是郑州地区画像砖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从荥阳及整个郑州地区而言,画像砖题材内容涉及面很广,大致可分以下六类:(1)属于现实生活方面的有:官吏、车骑出行、狩猎、乐舞、斗鸡、格斗。(2)属于建筑方面的有:庭院图、门阙、楼阁。(3)属于神话故事方面的有:羲和主日、西王母、东王公、玉兔捣药、羿射九日等。(4)属于历史故事方面的有:狗咬赵盾、孙自(子)六博、孔子问童子等。(5)属于辟邪祥瑞方面的有:铺首衔环、熊(方相氏)、白虎、龟、龙、凤、鹤。(6)属于装饰图案的有:钱形百乳四方连续纹、四乳五铢钱纹、柿蒂纹与变形云勾旋涡纹、柿蒂旋涡纹、变形虫纹与乳钉纹、方形云朵纹、变形柿蒂云朵乳针纹、山禽树纹、菱形回字纹、变形山树纹、双禽套索纹等。

荥阳画像砖艺术作品,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再现了当时社会面貌,也反映了文化上的成就。因此,它为我们研究汉代历史和中国艺术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有不少直接描写现实生活方面的题材,也是通过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段来表现的,对人物和动物的刻画上,能通过形体和动作的整体描绘,使其内在精神和性格特点呈现面前,且赋予情感。这些画像的出现,进一步奠定了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基础,为后来的绘画、雕刻艺术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本研究建议筹建的荥阳汉画像砖博物馆将成为保护画像砖艺术与考古珍品尝试之一。

二、汉画像砖博物馆建设的现实性

关于画像砖的研究分布在中国各地,研究人员逐渐增多,其中有考古工作者、历史工作者、美术工作者、科技史工作者、音乐工作者、舞蹈工作者、杂技工作者、体育工作者、戏剧和电影工作者等,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博物馆是“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缩影”。它不仅能使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参观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同时又是不同层次的旅游者(或参观者)“终生的学校”,是人们在工作之余得以接受文物、艺术和历史知识的熏陶。而且,由于博物馆对于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社会优良风气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引起普遍的关注,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博物馆成为中外旅游者的主要参观对象。凡具有名胜古迹、名优特新产品的地方,无不运用当地的资源,创造条件建立各种类型的博物馆。既能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又能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所以博物馆也被称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阵地”,“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的突破口”。因此在此建设画像砖博物馆十分必要,现实意义明显。

三、荥阳画像砖博物馆建设的条件分析

荥阳画像砖博物馆拟选址于荥阳市豫龙镇郝家寨村,具有优越的开发条件。

1.区域旅游资源丰富、烘托效应明显。荥阳地势险要,南依嵩岳,北濒黄河,自古就有“东都襟带,三秦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地上地下古文化遗存遍布市域,风景名胜众多,现有各种文物古迹181处,列入省、市、县级文物保护的61处。较有代表性的有:著名古战场汉霸二王城、驰名中外的虎牢关、有“天中三林”之誉的洞林寺及浮戏山环翠峪等。另外,郝寨村东1.5 公里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襄城古遗址”,它是春秋时期的郑国京城。此地是研究春秋时期郑国城郭建筑及有关历史的重要依据。北有兴国寺和明原武温穆王壁画墓。壁画墓之壁画,规模较大,构图严谨,色彩鲜艳,线条娴熟,硬似铁线,柔如游丝,内容非常丰富,人物、珍兽,栩栩如生,堪称明代墓葬壁画优秀作品。

2.汉砖分布密集。郝寨位于古郑国京城东郊,村南200 米处有三十亩地,即古传的老郑坟,再向南700米,是一处庞大的墓葬群,战国时期墓葬约有上千座。据文物部门探测,一亩地内就有战国墓十多座。郝寨村现存画像砖约3 000块左右,随地可见,发现有汉砖图案多达200多种。因此,在此“实地真迹”之地筹建画像砖博物馆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3.郑氏寻根之热土。据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及郝寨古文化研究管理组《郑家庄遗址调查报告》资料 [2],古时的郑家庄是当时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是具有历史影响的郑国要地,此地有很多古建筑遗址和春秋战国时古墓,郑庄公庙、土地神祠、老郑坟、马氏墓及共叔段之墓皆在此地。郑家庄的地望正是今日郝寨村,这里有望成为海内外郑氏寻根拜祖的热土之一。

此外,拟建博物馆还有当地群众保护文物热情高,交通便利等条件。

四、画像砖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博物馆类型很多,各个博物馆活动的内容更是千差万别,由此汇成博物馆百花园中的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吸引广大群众在这里吮吸知识的营养、得到智慧的启迪。拟建的荥阳画像砖博物馆,其指导思想应立足荥阳,以当地丰富的画像砖为基础,放眼郑州地区,通过各种方式广泛收集(包括复制),使其成为一处民办的独树一帜的文物保护、展览和研究汉代文化的窗口。使旅游者在此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博物馆命名及管理体制。根据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思想,考虑到其影响广度及内容设置,建议将1995年10月挂牌成立的“荥阳市汉砖馆”更名为“荥阳画像砖博物馆”。管理体制为民办公助、自筹自支的文物保护及管理单位,隶属于政府文物文化管理部门。力争通过科学管理,把画像砖博物馆建成民办公助的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典范。

3.资金注入机制。画像砖博物馆的建设资金要多渠道筹集,以当地自筹为主(包括个人集资),国家扶助为副,可申请国家文物保护适当数额的经济支持。同时要积极引进外资,由于区域内郑氏宗迹的客观分布,可吸引域外郑氏宗亲投资、联办,资金注入机制要灵活。在有一定旅游规模的前提下,可实行滚动发展,不断地充实完善,以便与周围旅游点形成烘托效应。进而提高画像砖博物馆的知名度与吸引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增强博物馆的参与性。博物馆坐落于郝寨村南,占地面积约十余亩,建议将博物馆建为仿汉建筑,外型为精美的汉砖图案。据文物部门探测,馆址所在地有古墓较多,均为春秋至汉代墓葬,可以对这些古墓进行科学发掘,向游客展示,使旅游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古代人民创造的画像艺术,增强游人的参与性和娱乐性。以汉画像砖实物陈列为主,还可以增设专馆征集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砖、瓦实物,形成系统的古代砖瓦展示室。

5.加强与专家的联系,强化科学管理意识。由于画像砖博物馆文化内涵的特殊性和严格的文物保护要求,建议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博物馆的顾问,以便对博物馆的建设、使用、保护与科学管理进行科学指导。

6.重视旅游产品的开发。画像砖既是文化又是艺术,可以通过出售精美的画砖拓片、图片、书籍或复制小比例的画像砖进行多渠道开发,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有可能的情况下,可对部分实物进行出售,所得资金再进一步投入建设,拓展旅游市场。

7.推荐旅游专线,适度规模开发。汉画像砖博物馆是富有个性的旅游产品,属于较高品位的旅游文化载体,具有一定规模的客源层次,建议在河南省省级旅游专线中增加荥阳京襄城文化旅游专线,并在该省省会郑州及省内外相关城市设立旅游专线窗口,进一步扩大画像砖博物馆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同时,考虑到画像砖的文化艺术含量,客源层次相对有限,画像砖博物馆的建设应适度发展,规模也应保持在中小尺度的水平上。

参考文献:

篇6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抢抓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开发的良好机遇,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为载体,突出“陕甘苏区创建地、落脚点”的宣传主题,实现创建红色旅游大县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全面构建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产品体系,树立旅游形象,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实现我县从红色旅游大县向红色旅游强县的跨越,为全县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发展目标

围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四张名片,编制《*县旅游总体规划》,按照国家审批的红色旅游开发建设方案,完成南梁革命纪年馆、列宁小学后续工程的同时,完成新馆布展及停车场、红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新建抗大七分校、寨子湾、军民大生产基地、阎洼子会议旧址四个景点;完成南梁王大沟门至义正、林镇小河沟口至义正、东*至大凤川3条景区公路铺油工程;开发香包、刺绣、文化衫、十二生肖小贴士、木质小纺车、扑克牌等10种旅游产品;在县电视台开办《走*》旅游系列短片,加强行业管理,制定《*县农家乐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确保全年旅游生产平稳,力争使各景区(点)完成旅游接待人数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万元。

工作措施

(一)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

继续坚持红色旅游为主,生态、文化历史、民俗旅游共同发展的模式,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在规划上要着眼长远、彰显个性、突出特色,搞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建设上要全民参与,彰显红色、突出优字,尽快建设一批好景区、好景点,在管理上要着眼需要,彰显特色,突出安全,积极引导更多企业加入旅游服务大军,在服务上要着眼顾客,彰显人本,突出周到,吸引更广泛的人士来*旅游观光,休闲渡假,努力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旅游服务体系。

(二)强化宣传促销措施,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宣传就有市场,客源就是财富。年内要尽最大努力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参与省、市旅游推介会。完善充实《*县人民政府网》、《*旅游网》,通过网络将*旅游资源、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来了解*,让*走向世界,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并在县电视台开办《走*》旅游系列短片,积极向各大媒体报送旅游信息,拓展并巩固外界对*旅游的注意力,提升*对外界的吸引力,以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快发展目标。

篇7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抢抓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开发的良好机遇,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为载体,突出“陕甘苏区创建地、落脚点”的宣传主题,实现创建红色旅游大县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全面构建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产品体系,树立旅游形象,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实现我县从红色旅游大县向红色旅游强县的跨越,为全县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发展目标

围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四张名片,编制《*县旅游总体规划》,按照国家审批的红色旅游开发建设方案,完成南梁革命纪年馆、列宁小学后续工程的同时,完成新馆布展及停车场、红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新建抗大七分校、寨子湾、军民大生产基地、阎洼子会议旧址四个景点;完成南梁王大沟门至义正、林镇小河沟口至义正、东*至大凤川3条景区公路铺油工程;开发香包、刺绣、文化衫、十二生肖小贴士、木质小纺车、扑克牌等10种旅游产品;在县电视台开办《走*》旅游系列短片,加强行业管理,制定《*县农家乐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确保全年旅游生产平稳,力争使各景区(点)完成旅游接待人数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万元。

工作措施

(一)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

继续坚持红色旅游为主,生态、文化历史、民俗旅游共同发展的模式,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在规划上要着眼长远、彰显个性、突出特色,搞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建设上要全民参与,彰显红色、突出优字,尽快建设一批好景区、好景点,在管理上要着眼需要,彰显特色,突出安全,积极引导更多企业加入旅游服务大军,在服务上要着眼顾客,彰显人本,突出周到,吸引更广泛的人士来*旅游观光,休闲渡假,努力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旅游服务体系。

(二)强化宣传促销措施,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宣传就有市场,客源就是财富。年内要尽最大努力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参与省、市旅游推介会。完善充实《*县人民政府网》、《*旅游网》,通过网络将*旅游资源、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来了解*,让*走向世界,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并在县电视台开办《走*》旅游系列短片,积极向各大媒体报送旅游信息,拓展并巩固外界对*旅游的注意力,提升*对外界的吸引力,以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快发展目标。

篇8

一、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启示

遗产的原真性是评价遗产价值的基础,对于文化遗产而言,原真性价值是其它各种价值的基础且无可取代的。这可以从人们对于“原物(古物)”的特殊偏好角度分析。究其原因,各种原物至少有着两个方面的功能:首先,它们标志着其诞生的历史时刻,原物的变化记录了时间的变化,这时候,原物成为一个时间标志;其次,原物代表的是创造性,人们偏好原物的本质,是对真理和美的不懈追求。人们偏好原物,表达的是对创造的崇尚,是对创造者的个性和以个体生命为基础的特殊创造过程的尊重。所以,原真性概念,概括了各种“原物”对于人而言的一个价值共性(曹娟,2005)。旅游研究领域吸收了遗产保护理论中的“原真性”理念,经历了从重视旅游客体的原真性到强调旅游主体原真体验的演进历程,形成了四种观点,即客观主义原真性、建构主义原真性、后现代主义原真性、存在主义原真性(张朝枝,2008)。其中,建构主义原真性是对客观主义原真性的修正,既关注旅游客体的原真性,也重视旅游主体的个体差异会带来不同的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刘魁立,2007),它集中体现了文化生态系统中的活态部分。建构主义原真性理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了一个新价值观基点、视角和平台。

(一)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的具体阐释1.真实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张朝枝,2008),不存在绝对的原真。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认为:不存在一个独立于人的思想行为和符号语言之外的先验的“真实的”世界。绝对客观的、静态的起源是不存在的。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确实在寻找原真性,但他们寻找的不是客观的原真性,而是社会建构的原真性。旅游目的或其他事物作为原真性被体验不是因为他们是原物或真实的,而是因为他们作为标志或原真性的象征被认识到。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过程中,无需一味地保持其原始风貌,适当的抽象、凝练、创造性文化表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中是可取的。可以说,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2.真实是主观认知的产物,以多元化的形态呈现。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认为:真实或不真实是一种人们看待、解释事物的主观结果,即真实性是“一种被认知的真实性”,是一个构建和赢得旅游者认可的动态过程,而旅游者旅游经历的真实与否重要的是“整体的游客体验”以及这种体验之于个体旅游者的意义(谢彦君,2006)。由于,不同的旅游者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旅游经历和期望,文化体验取决于旅游者个人的心理标准,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以及全面的原真性社会建构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有必要从建构的角度丰富真实性概念的涵义,体现出多元化。

(二)建构主义元真性理论在衡山宗教文化旅游中的成功实践文化旅游是人们旅游追求的更高层次。旅游者更注重精神上的需求,追求“返璞归真”,回归传统文化的怀抱。文化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扩大知识面,了解异地的风土人情,体验不同文化。因此它实际上就是亲自去接触异地文化,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真实。而参与者的“真我”又让这种真实具有无可置疑性。显然,这样一种体验“差异”的文化旅游对真实性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应该更加注重体验型产品的开发。南岳衡山针对游客对宗教的神秘心理而推出的宗教文化体验游,通过给游客营造一个庄重的宗教氛围,开展多样的宗教文化体验和交流模式,使游客在此旅游时,获得一种心灵的松弛与精神的超脱,该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前去体验宗教文化生活。该文化体验程序分为:礼佛、过堂用斋、听经坐禅、拜塔颂经、祭祀祝融、品尝斋席、坐禅开示等。设计了让游人体验佛教“一日不做,则一日不食”的僧人生活,此项活动受到宗教信徒和游客的好评。

二、建构主义原真性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一)旅游客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解析原真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基,但它并不是文化传统与生俱来的内在秉性,而应该被看作是“社会进程中代表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斗争的暂时性结果”,因此,真实只能是相对而言的(罗茜,2008)。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财富是动态的,可以被不断发展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则主要是特殊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它是通过传承人的口述、身体示范、表演等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活态”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利用开发,首先就是在承认其原真性并非“绝对客观真实”的前提下,为其培育新的依存文化空间而做出的选择,这一点是与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相契合的。

(二)旅游主体—旅游者体验原真性的解析追求事物的原真性是旅游活动的天性,是旅游者的基本和共同的偏好(徐嵩龄,2008)。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体验是旅游主体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旅游活动的初期,游客体验的核心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原真性的追求。随着游览经历的丰富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游客会更多地从自身出发去重构,每一代人都会按自己对史实的理解去诠释和续写历史,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历史并不是一个我们可以重新获得的事实领域,而不过是阐释者所进行的一系列修辞和想象的产物,是对历史的重构。

(三)旅游产品—当地居民的原真性展示与构建当地居民是当地文化的传承人和诠释者,他们所处的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就代表着本真的遗产地文化。在旅游尚未开发或开发初期,这种本真的目的地文化可以继续保持。这一时期,居民通常会对陌生的旅游者表现出传统的好客情感和行为,向旅游者展示原真的目的地文化,而旅游者可以通过旅游活动与东道主接触、互动、交流而体验到传统的、地道的、真实的目的地文化(王宁,2007)。然而,随着旅游目的地商业化程度加深,当地居民的好客行为就会逐渐染上商业化色彩,本能的逐利心理使当地居民向游客展示目的地文化的行为具有了表演意义,其目的是通过发展旅游业为自己带来经济收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种表演性会逐渐增强,最终成为旅游经营者制造和生产“原真性效果”的一部分。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的模型基于以上对建构主义原真性视角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解读,可以建立如图1所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的模型。

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昊伏羲祭典”的旅游开发实证研究

对伏羲的祭祀始自秦人(闻一多,1982),秦文公十年,设,即祭祀伏羲的祠堂。天水地区作为伏羲的诞生地,于金明昌年间(1190-1196年)在秦州卦台山建伏羲庙以太牢祭祀;明代秦州伏羲庙沿袭用太牢;清代陈设祭器祭品较前简略,祭祀不再由官府主办,转由伏羲城士绅组织的上元会主办;民国期间,祭祀简略,1946年正月十六日,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正祭日,民众认为胜利与伏羲保佑相关,祭奠异常隆重;1949年上元会解散,不再祭祀伏羲;1988年天水市第一届伏羲公祭大会举行,正月十六的民间祭祀随之恢复;1989年后,五月十三日的公祭活动发展为伏羲文化旅游节,使祭典和文化交流、旅游观光活动融为一体。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昊伏羲祭典”是人们世代相承的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民俗活动,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对“太昊伏羲祭典”传统礼仪“原真性”开展抢救性挖掘和保护时,对其的认识和发掘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固定的程序和仪式的表象上,而应该透过仪式表层的作为现实的某种表现形态,深入分析古老民俗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和现实价值,用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审视和挖掘其旅游价值,让游客在参与祭祀活动,体验和理解祭祀文化内涵的过程中不断重构其原真性。根据上述原真性建构模型,太昊伏羲祭祀的旅游开发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建构是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如前所述,原真性体验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因此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的核心就应该是遗产的“原真性”。伏羲祭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定区域内群体创造、享用、传承的古老文化,它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礼”的化身,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大众文化的“世俗性”、“巫术性”。在传统伏羲祭祀的整个过程中,全体参与者无论是官绅还是平民,态度和心情都是忠诚虔敬的,仪式程序按部就班,没有丝毫懈怠,充分表现出“祭祀主敬”的“礼”的原则。在天水伏羲庙的祭祀活动中,人们用纸人灸病祈福,用随身携带的物品蘸祭品的鲜血等体现巫术观念的行为,不仅反证了祭俗悠远的历史,而且它还极大可能地保持着祭祀行为最原始、最质朴的模样。伏羲庙祭祀仪式作为古老的文化遗存,其意义在于:这种保留下来较古的状态,成为人们探求已经变为不可解的习俗和观点的载体,成为映射历史时期区域聚落人群的世界观、自然观的活态证据,它们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基因,传承着民俗文化的精髓,这正是其最具价值的“原真性”。1988年,天水市政府举办第一届伏羲公祭大会,与前代相比,虽然祭祀的是同一主体,但祭祀的内涵已发生了改变,祭祀的关注点已不再是对神灵的敬仰及希其福被先民、泽流万世的祈祷,而是更偏重于接受其文化传承的贡献。现代公祭最初的表现形式是“伏羲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旅游规划者是希望通过对伏羲信仰和伏羲文化的推介、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天水,他们构建和展示了“舞台化”的原真场景,这与传统祭祀严谨的祭祀程序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有较大差距的。“伏羲祭祀”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必须以传统祭祀活动为线索,而不是现代祭祀“舞台化”的活动场景。否则,构建的祭祀原真就会成为“伪原真”,这种旅游产品很难真正满足游客对“原物”的特殊偏好和体验需求,其生命周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现代公祭大典重点在对祭祀精神的传承;民间祭祀则要强调其传承的原真性,尽量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让其以活态文化遗存的形式真实地展现。无论是祭品、祭器、乐器、乐舞还是繁琐的祭祀礼仪、严格的祭祀程序以及纸人灸病的祭祀民俗,都以当地民间祭祀组织“上元会”为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古代的祭祀习俗保留下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原住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祭祀行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原动力,如果在开发过程中只强调形式上的原真,就会导致原住民出现表演行为,降低对祭祀活动原真性的理解。因此,旅游者只有怀着谦虚和尊重的态度,才有可能观察到原真的古代文化遗留,促进原住民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进而认知到原住民的文化精神世界,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二)强调游客的原真性体验需求并设计游客参与性强的活动参与是加深游客体验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产品开发中重视对游客参与环节的设计,能加深游客对文化遗产价值和意义的深入理解。更重要的是游客不同的知识背景、经历体验会产生对遗产地精神的不同理解,而这些都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融合、吸收、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祭祀是具有一定文化意识的人类创造和实践活动,是历史时空中群体生活的积累与再造,是一种被传统所规范的象征性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过程(方李莉,2010)。伏羲祭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要强调游客对祭祀过程的参与。首先,可以从时空两个维度开发祭祀参与型活动。其次,开发与祭祀相关的参与性活动,如,建造八卦迷宫,通过走迷宫体验八卦的神秘深奥;设计祭祀乐舞体验环节等。在特定的文化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让游客通过观察原住民的祭祀活动,参与祭祀仪式以及相关的活动,获得原真性体验,可以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与价值观。

(三)开发多元化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多层次需求根据文化动机及对遗产原真性要求的不同,遗产旅游者可以分为求知型和观光型两类。观光型游客关注的是旅游过程中的观感和表层文化,易于接受旅游业创造的非原真的或舞台化的表演(如参与公祭活动)。求知型旅客对遗产旅游原真性的认知和理解是以体验本真文化为动机,实现其扩大知识面、追述历史、体验不同文化所带来的“文化震撼”为目的(高科,2010)。针对这类游客,应该开发设计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让其深入了解伏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即厚德载物、力行实践、兼容并蓄、自强不息、民为邦本、开拓创新的中华民族的“原创”精神。第一,对天水伏羲城整体规划设计,建设伏羲祭祀旅游区。以伏羲庙及祭祀广场为核心祭祀区,规划设计集文化体验、民俗展演、旅游购物以及居民游憩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但要注意对旅游区内原住民住宅、社会活动空间以及历史街区复原性的保护。第二,创建伏羲祭祀文化博物馆,以纸质文献实物展示、绘画雕塑摄影作品、3D模拟技术再现传统祭祀场景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再现伏羲祭祀的源起、传承和发展历史,让旅游者更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伏羲祭祀活动深厚的文化内涵。第三,依托每年公祭大典及民间祭祀活动,开展游客参与祭祀前的文化洗礼(礼仪、礼容的准备)、祭祀过程中的文化冲击(对祭祀过程庄严神圣的体验)、祭祀后的文化回味(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等系列活动。

总之,伏羲旅游祭祀产品的开发设计要突出一个明确的主题定位,强调为游客提供一个真实的物质与精神环境,提高游客的原真性体验。通过对伏羲祭祀文化遗产元真性的社会构建,搭建一个基于传承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平台,让旅游者经由文化观光、文化学习、文化认知、文化娱乐、文化参与去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心灵冲击,最终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遗产地精神的永恒传承。

四、结论

篇9

[关键词]文化空间;大遗址旅游;曲阜片区大遗址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4-0039-09

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我国大遗址数量众多,但长期以来对其采取回填保护和现状维持的“死保”模式,导致公众参与缺失,破坏行为频发,遗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受到极大限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指出,大遗址作为中国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史的主体和典型代表,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因此,大遗址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同实现需要持续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列斐伏尔(Lefebvre)的空间概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上的文化空间类型等基础之上,经过系统化和深化,形成更为广泛的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意义上的文化空间理论,并以曲阜片区大遗址为例,阐明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空间概念的提出与演变

“空间”很长时间以来都被视作单纯的几何、地理概念,直到20世纪,法国新代表人物亨利·列斐伏尔对这一概念做了新的哲学诠释,他认为“空间是一种(社会)产品”,每个社会和每一种生产模式都会“生产”出自己的空间。在《空间的生产》中,他列举了多种空间类型,其中提到“文化空间”一词。他认为“空间的概念与精神的、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空间联在一起”。这使得空间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色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过快而无序的城市化扩张而提出的,因而具有很强的批判性。

文化空间作为一个独立术语,首先出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言》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文化空间指“具有特殊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表现。它是一个集中举行流行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可定义为一段通常定期举行特定活动的时间。这一时间和自然空间是因空间中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存在而存在”。我国2005年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界定:“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可见,这里的文化空间不是一般地理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兼具时间性、空间性和文化性。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庆活动、庙会、歌会、集市等,都是典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空间。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种,具有类型学的意义,使用范围较小。

与之相反,文化空间也常被随意使用,如有时指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有时指现代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滥用模糊了其应有的理论内涵和指导意义。

二、文化空间的新界定

(一)文化空问的基本内涵

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意义上的文化空间,应以遗产保护为核心,以文化氛围营造为重点,同时需要现代产业意识的指导,是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具有体验性和互动性的空间。因此,可以将其定义为“以文化核心理念为焦点,以区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社区参与为基础,通过市场产业化的保护提升,构建起的动静相宜、可持续地体现文化精髓的立体化存在”。

在内涵上,文化空间包括三个维度:物质、精神和社会生活。文化空间首先是物质空间,物质文化遗产是可视性的载体,是景观;其次是精神空间,精神、价值理念是文化空间的核心,也是物质遗产得以存在的支撑;第三是社会生活空间,指社会各方的参与,包括内力的发展和外力的推动。内力指当地社区的参与,外力指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只有三个维度共同存在,相互作用,才能保证空间的开放性、活跃性,最终营造出一个具有互动性的文化空间。

在外延上,文化空间包括两个圈层:核心层和辐射层。核心层指各种文化遗产富集的区域,在此区域内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集中,品质较高,具有直观展示性和文化代表性,是文化空间的灵魂所在。辐射层是核心层的延伸、支持区域,包括各种文化创意项目、文化产业园区、休闲旅游区、服务设施等,是文化空间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核心层和辐射层在地理空间上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有交叉和融合。正是经过二者的密切联系,增加了空间的可感性和体验性,扩大了空间的范围,最终成就一个可持续的文化空间。可以说,文化空间既是一个早已存在的空间,也是一个需要再造的空间。

(二)文化空间的构成要素

文化空间由中心理念、核心象征、符号系统、活动主体等构成。

文化是一个社会共享的意义系统和价值观,是社会认同和和谐的基础。文化空间的根本目的就是展示出这种文化,通过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感受文化,获取认同。所以文化空间首先要有代表性的中心理念,这种理念可以是文化空间中社会共同体共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

篇10

前言

根据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关于建设“玉贵走廊”双文明示范带的要求,玉林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为载体,在玉林至贵港一级公路沿线全面建设“玉贵走廊”玉林市“十点一线”文化生态家园工程建设,争取率先在广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树旗立帜,为使文化生态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玉林的城市品位,挖掘玉林的文化内涵,再现千年古州、岭南都会的风彩,打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现从旅游业的角度对“玉贵走廊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景观开发提出以下意见。

一、主题:再现千年古州风貌,重塑岭南美玉之魂。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率先加快发展,“当好玉林人,做好玉林事”以建设玉贵走廊为思路,把现代旅游发展新理念与玉林文化生态家园建设工程有机结合,把我市工业园区、创业园区的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形成商贸、工业、农业、旅游产业黄金链条。以追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为目标,以市场与资源相结合为导向,奋力打造“岭南都会”新形象。

三、开发目标:

建立玉林是广东珠江流域旅游区向西延伸的后花园理念打造进军粤港澳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使玉林成为受该经济圈辐射和带动最强的地市,是粤港澳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项目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我市旅游窗口形象作用。随着我市进军粤港澳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业自身及相关行业都将进一步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大,也会进一步增加商务旅游者。这些,都将推动我市旅游业的更大发展。

四、总体构思:

一、打造玉贵走廊玉林市“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树立“双文明示范带”的内涵。

“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是指:以玉林市、北流市、容县、兴业四个城市为支点,在这个线路上,东接粤港澳,背靠大西南,汇集了玉林市几乎以上的旅游区点。这条旅游线路上精品纷呈。不仅串起了魅力无穷的城市本身,而且容县都峤山风景区、容县森林公园、真武阁、贵妃园名胜区、沟漏洞风景区、铜石岭风景区、海相泥盘纪剖面、大容山森林公园、伟人山风景区、鬼门关、宝相寺、云天民俗文化城、高山清代民居、国防教育基地、佛子山度假区、陶城古墓、陶城遗址、庞村明清民居等都集中在这条线路上。如果把这个比作旅游的黄金项链,那么,玉林市、北流市、容县、兴业县用他们打造出的工业园区、创业园区的精品将成为这条黄金项链上的光彩夺目的珍珠。

二、开发“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黄金旅游线;树“立岭南美玉、胜景如林”形象的意义。

促进玉林市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整体打造玉林王牌旅游产品

玉林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大旅游的发展战略,各种投资主体纷纷投资旅游业,旅游业发展迅速,原有的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云天民俗文化城、都峤山风景区、大容山林林公园、高山村清代民居等一批新的旅游产品应运而生,旅游经济的确有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但体现玉林旅游整体形象的产品一直不是很鲜明。××年,玉林市打破市内行政区域界限,重新组合一条代表玉林旅游特色的“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提出树立“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形象口号。构成“关古、阁奇、环美、水秀、长寿”独具特色的千年古州——玉林的旅游资源,串起了陆川、博白等旅游主要精品,并延伸了周边的旅游区点,如:谢鲁山庄、龙珠湖风景区、九龙山庄等精品纷呈,各具风采,打造出整体品牌,做足、做精、做美“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旅游线的含金量,实施“引客入玉”战略,为玉林招商引资,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玉林旅游形象的整体包装,利于玉林的整体宣传。

旅游发展靠宣传,旅游形象靠包装。但宣传讲究一个整体定位,整体的包装,这才能出形象,出效果。“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旅游线的形成,正是促进了玉林旅游产品的整体包装。用这条线,包装起玉林的主要精品,在国内外进行宣传促销,首推“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黄金旅游线。目前,在国内旅游交易会、香港国际旅游交易会宣传活动的展示以及各大媒体的宣传,使玉林这条“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黄金旅游线渐渐热了起来,形成的整体形象也日渐鲜明醒目。

加强玉林旅游在市场上竞争力,促进旅游经济大发展。

虽说近几年,玉林旅游业发展很快,但与全国旅游形势相比,尤其与排位在我们前面的桂林、北海等比较,差距很大。后起之秀百色急起直追,势不可挡,可见,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为了站稳市场、提高竞争力,玉林及时打造“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树立千年古州——岭南都会旅游整体形象,在国内外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玉林旅游经济大发展。

五、对开发“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工作的几点意见

旅游资源是基础。

打造经典旅游线路,就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据统计,目前玉林拥有各类旅游区点?个。这条“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黄金旅游线路上拥有旅游区点个,占全市旅游区点总数的近。可见,在这条黄金旅游线上,集中了玉林主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并且,据统计玉林旅游接待海外旅游者的、国内游客的都集中在这条“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旅游线上。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这条旅游线涵盖了旅游资源中人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与建筑、休闲求知健身、购物、工业园区、创业园区等各种基本类型。构筑了玉林“十点一线”的丰富旅游资源。

基础设施完善是保障

旅游资源丰富是打造旅游精品的基础,但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也会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发展。玉林的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在这条“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旅游线上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完善。玉林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容县是广西优秀旅游县,交通网络密集,通达顺畅,成为旅游的快速通道。容县、陆川县、北流市是通往广东、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玉林市的一级公路建设区内领先,贯通全市个县(市)区。同时,“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旅游线上的个城市通往旅游区点以及旅游区内的道路条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瓶颈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进出安全,疏散方便。全市个旅游涉外星级饭店,家旅行社,旅游住宿等配套设施也相当齐全,旅游住宿设施建设规模、服务水平都很高。由于通讯设施完备,无论城市间还是旅游区点之间以及与外界的联络,都快捷方便。

发展环境优良是前提

旅游业是新兴、综合性产业,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环境好,才能有发展的前提。否则,谈发展也是枉然。尤其是个县(市)区中的容县、北流市等,都把旅游业当成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来培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政策,加强协调,旅游线路打造的氛围很好。完善的城市功能,在城市休闲广场、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旅游咨询系统等方面建设力度大,玉林城市公共汽车已大部分提档升级,出租车增多,环保、绿化建设力度大,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绿化覆盖率高,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灯饰工程取得积极效果,让城市美起来、亮起来、绿起来的目标在个县(市)区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创优口号的激励下,全市民众,尤其是优秀旅游城市的市民素质、旅游观念及意识、城市整体形象得到全面提升。在旅游市场整顿、行风建设上也取得很大的成果,几个黄金周安全、质量、有序的成果已经证明这一点。

五、打造“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树立千年古州——岭南都会形象应注意的问题

要注重做足“十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黄金旅游线的含金量。

既然是黄金旅游线,就需要做足含金量。一是要保证旅游线上特出本地文化的旅游精品和拳头产品。如“鬼门关”这个全国十大名关之一的关隘重建、铜石岭(明朝冶铜遗址)风景区的开发、云天民俗文化城铸铜艺术品的塑立,虽然这些为垄断性旅游资源,但目前尚缺开发及保护,需要在融资、规划、设计、定位等方面全力打造。通过政府的导向性作用,拉动社会投资,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供给能力,从而使旅游业在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利用各自资源特色,搞好定位,发出钻石的光芒,成为这条彩金项链的亮点。玉林的定位应牢牢打在千年古州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牌上,挖掘宗朝陶瓷、明朝冶铜、清代文化的底蕴。加上云天民俗文化城这座建筑规模庞大、雕塑精美、气势雄伟,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单体建筑,是世界级的旅游精品,以上三个将成为我市旅游亮点的点睛之笔,黄金项链上的钻石坠子,传神而富有磁力,构筑了城市之魂。游人至此,欣赏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体味其间演绎的历史,这才是千年古州之城久盛不衰的磁力。着力打造出三个钻石,这条彩金一定会放射灿烂的光芒,辐射全市旅游业的大发展。

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市旅游业的立业之本、发展之机、强盛之源。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在全市旅游企业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为强劲东风和强大动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解放思想再讨论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当好玉林人,办好玉林事”的实践中去,抓好旅游业的恢复与振兴,为重铸我市旅游业辉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