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范文

时间:2023-04-07 12:5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ppp项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ppp项目

篇1

今年以来,地方“伪ppp项目”引起各界关注。伪PPP项目标准不一,对此,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给出了四个标准:一是看不到专业化运营商,只看到产业基金、信托等财务投资者;二是看不到企业通过运营获利,只看到有企业通过施工获利;三是看不到企业生产或提供公共服务,只看到政府部门或其授权机构承担相关工作;四是看不到企业承担风险,只看到政府保投资回报。

伪PPP项目出现的一个重要背景,是PPP项目签约率和开工率呈现双低状态。在签约方面,据民生证券调查,截至2015年底,PPP项目签约总金额约1.8万亿元。据此测算,全国PPP项目签约率仅两成左右。在开工方面,财政部PPP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全国PPP实际开工项目351个,仅占总数的5%。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推动PPP项目的心态颇为急切。

“伪PPP”的两个“样本”

伪PPP项目对我国化解地方债和推动公共产品供给侧改革形成挑战。当前伪PPP项目有两种典型形式。

第一种是混淆投资主体,政府融资平台变相借道进入PPP项目。在狭义定义中,PPP模式指的是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其根本目的在于借用私人部门的力量,发挥私人部门的管理与技术优势,帮助政府克服建设资金短缺的困难,提高公共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目前,我国已将“私人部门”概念扩大为“社会资本”,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真正吸引到民营资本的项目签约率较低,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控制的金融公司,成为参与PPP项目建设的重要力量。

从实践中看,中央出台的PPP规范中,没有针对异地及上下级融资平台进行限制,政府融资平台仍可通过异地中标PPP项目,或与其它中标PPP的社会资本进行下游合作,甚至代表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等方式,参与PPP项目。实质上,上述方式都是平台公司借助“伪PPP”进行了变相融资。

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国内PPP项目,意味着基建相关债务只是从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转移到国企资产负债表上,地方政府仍然需要为国有企业或融资平台的风险进行“兜底”,最终私人部门被驱逐,本质上依然是地方政府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合作,必将削减PPP模式降杠杆的政策效果。

另一种是“明股实贷”。社会资本的财政隐性成本过高。社会资本要求政府提供银行贷款担保或者直接财政补贴,如有的项目要求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如3到5年)进行项目回购,其本质是BT项目,先期由社会资本垫资,没有实现长期的风险共担,期限届满后投资方撤资,整个项目的运营和经营风险终将由政府承担,私人资本并不是想以股权长期投资,没能实现通过私营企业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制度设计初衷。

应该看到从PPP的项目遴选、收费方式的确定、政府补贴的力度到项目收益率的确定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地方政府对于推广PPP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导致地方政府更多地将PPP模式当做融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脱离实际的承诺。首先,政府风险过大。相当多PPP项目没有风险共担,通过政府保底承诺等方式,通过建成回购或约定政府购买PPP服务,实际由政府单方面承担风险,投资者近乎零风险;其次,政府和纳税人难以享受到收益,项目收益分配偏向投资人,未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最终由投资者独享利益。

“伪PPP”项目的危害

首先,立项目标偏离公共本质。PPP项目是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为根本目的,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前提下,依照使用者付费原则,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工作,兼顾私人资本的盈利性。当前,在推广PPP潮流中,地方政府以设立PPP项目作为直接目标,而忽略了PPP模式服务于有效改善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成为“伪PPP”项目出现的内在动机。

一是公众利益受损。一些伪PPP项目引发了政府的投资冲动,缺乏相应的科学评估,如在垃圾处理、自来水和污水处理、道路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中,社会投资者存在乱收费和高收费的行为,政府未能建立有效约束机制,确保公共利益优先。

二是监管力度不及。为提升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各地政府争相出台政策渠道强调市场机制和回报,甚至以降低公共服务标准的方式为私人资本参与PPP提供收益空间,淡化自身的公共服务和监管职责,造成PPP模式下的“政府缺位”。如2014年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就给PPP模式的监管敲响了警钟。

其次,风险向政府倾斜,社会(纳税人)买单成本过高。“明股实债”扩大了政府责任。地方政府采取保本回购和兜底承诺,如西部省份的部分PPP基金,地方政府为介入的金融机构提供了隐形担保,不使其承担开发风险,并约定金融机构可作为优先级投资人获得回报,名为利用PPP机制减轻财政压力,实际由政府兜底,没有将投资风险在私人投资者和政府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伪PPP项目”防范之道

基于上述情况,应该慎防伪PPP项目的遍地开花。

首先,控制PPP项目规模,甄别伪PPP项目。PPP模式虽然能够发挥社会资本的效率优势,未必一定成功,如英国伦敦地铁PPP项目,由于存在政府监管不力、公私部门矛盾等问题,在2008年该项目失败,直接导致英国政府损失超过41亿英镑。1987-2012年,英国批准PPP项目730个,运营金额540亿英镑。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债券利率,英国政府通常要比自建项目多支付3到4倍的价格。

当前,应不断完善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准确测算PPP项目的预算支出责任,实现对地方政府设立PPP项目内在动机的硬性约束。加大对PPP项目的甄别力度,避免让PPP模式沦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在立项上,应杜绝地方政府用“保底承诺、到期回购、明股实债”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而是以PPP项目名义立项。在财政补贴上,要将“伪PPP”项目剔除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补贴范围之外,以保障各类专项资金投放到位。

其次,强化PPP项目的操作规范和制度。一是推进PPP示范项目的工作,以推广运用规范PPP模式为重要抓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范例,以及一套有效促进PPP规范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二是妥善构架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合作机制,进行明确的责任、收益界定,既有效激励企业尤其是民企的积极性,又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生产效率,保证公共资金及国有企业的合法收益。

三是探索和保障履约机制。为激发私人部门的积极性,探索通过上级财政扣款等机制,约束地方政府的违约行为,针对不同领域,政府可选择差别化合作方式。比如,城市供水领域,在相应的PPP项目中,地方政府可采用财政补贴等方式进行管网建设,保障经营公司获得正常利润;对于道路交通等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项目,地方政府可考虑禁止同业经营、保护排他性的方式,以保障市场盈利水平。

篇2

关键词:PPP 风险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130-02

PPP(Public Private Partership)项目可译为“政企合作”,是指政府部门在基础设施的融资、建造、运营等阶段引入私营部门参与,双方通过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风险共担,利益共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以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为目的。广义的PPP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包括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狭义的PPP仅指政府与私营部门以组成特殊目的(SPV)的形式展开合作,共同设计开发,共享收益,共担风险,项目期到移交给政府的开发运营方式,它的主要形式有BOT、TOT、ROT、BOO等。

1 国内PPP项目的应用现状

2015年11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开推介的第一批1 043个PPP项目中,已签约项目达到329个,占推介项目数量的比例为31.5%。截至2016年6月30日,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项目共有9 285个,总投资额为10.6万亿元,其中执行阶段项目共619个,总投资额达1万亿元;财政部示范项目232个,总投资额8 025.4亿元,其中执行阶段项目105个,总投资额3 078亿元。按落地率口径计算,截至2016年1月末、3月末、6月末的落地率分别为20%、21.7%、23.8%,呈现稳步提升特征。

2016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公开推介传统基础设施PPP项目1 233个,这也是国家发改委推介的第三批PPP项目,总投资额约为2.14万亿元。涉及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和重大市政工程7个领域。该批项目是从地方上报的2 053个传统基础设施项目中筛选出来的,条件相对成熟,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且有明确的融资需求。

2 重庆PPP项目的应用现状

据最新资料,重庆集中签约一批PPP项目,涉及34个合作项目、1 300多亿元。该次项目涵盖领域。其中有8条高速公路的项目,将进一步打通重庆向东向西的对外通道。这些项目既包括传统的高速公路、桥隧、水利、市政等领域,又新增了园区开发经营一体化、体育场馆、智慧城市等项目。区县的PPP项目达到23个,投资额439亿元。该次签约的PPP项目具有合作领域宽、区县比例提高、投资前景好等特点。

3 PPP项目实行过程中的问题

3.1 法规效力较低,体系尚待完善

国内目前缺乏一套针对PPP的完整法律法规体系,现有法规法律效力不高,《特许经营法》短期内仍无法出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没有可靠的法律法规来执行。

3.2 契s精神得不到合理执行

PPP项目失败的案例中,很多是由于政府违背承诺而致使合作方利益受损。我国距离实现从“大政府,小市场”到“小政府,大市场”的转变仍有漫漫长路。在项目执行中,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不能做到共风险,承担能力比较弱。

3.3 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沟通能力差

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有待加强,不能很好地将计划和想法沟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当对问题有分歧时,观点不能及时表达,双方之间存在误会。

4 发展PPP项目的建议

4.1 保证法律的透明性

法律透明性是建立完善制度环境的先决条件,可以使潜在投资者能比较高效地估算投资成本、收益和风险,有效抑制贿赂行为的发生,保证竞争的公平性。此项任务任重而道远,却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4.2 健全合同制治理中的政府责任机制

完善政府内部责任机制;明确政府间的责任分工;健全政府外部责任机制;维护和增强市场竞争:在招投标环节建立充分的竞争机制并培养参与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主体。

4.3 完善合同制治理的监督与激励机制

健全合同制治理的监督机制;建立合同制治理的激励机制;提升政府的合同制管理能力;提高合同起草和谈判的能力;建立信息披露信息系统和公众听证系统。

5 结语

总而言之,PPP项目的发展符合当今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也存在很多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健全其法律法规,增加法律的透明性,使PPP项目真正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宁,戴大双.BOT项目风险多属性群决策识别方法[J].技术经济,2009,28(9):50-62.

[2] 严立舰.PPP合同风险识别和分配[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3):35-36.

篇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PP model,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paie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ofit allocation of PPP model. Rational profit allocation scheme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PPP model. For the profit allocation between the core stakeholders of PPP model,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prehensive profit allocation scheme based on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Firstly, the initial profit allocation scheme is based on investment factor; then, this paper proposes profit allocation schemes based on risk-sharing factor and Shapley value; furthermor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i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the factors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profit allocation scheme of PPP model based on ANP. Finally, a concrete case of PPP model i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关键词: 公私合营;核心利益相关者;收益分配;Shapley值法;网络分析法(ANP)

Key words: PPP;core stakeholders;profit allocation;Shapley;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028-04

0 引言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伙伴关系”,是指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为实现公共效益、提供公共产品而建立的集融资、建设、运营、管理为一体的项目全寿命周期关系型契约[1]。我国为了降低地方政府偿债风险、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继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2]、《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3]、《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4]。PPP项目通常投资金额巨大、项目建设运营周期长,涉及的投资主体多种多样。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是PPP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就需要通过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来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已有文献对PPP项目收益分配的研究相对较少。徐霞(2009)[5]从风险分担、资本结构、和控制权三个维度来探讨PPP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叶晓d(2010)[6]以PPP项目公私双方的利益分配原则为前提,建立了基于风险分摊和资源投入的收益分配模型。胡丽(2011)[7]基于PPP项目利益分配基本原则,综合权衡利益分配四要素,建立了基于修正的Shapley值法的PPP项目利益分配方案。崔邦权(2012)[8]通过对我国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PPP项目的收益分配进行研究,提出了收益分配的博弈模型,利用AHP确定风险分担、投资额度、最终收益贡献三个因素的权重,求解模型的纳什均衡。何天翔(2015)[9]在满意度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合作博弈的Shapley值法,并考虑资源投入、努力程度、风险分担、贡献程度和利益相关者满意,对基于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模型进行修正。

已有文献对PPP项目收益的合理分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部分文献只是在考虑单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其它因素构建修正系数对单一因素模型进行修正;另一部分文献虽然考虑多因素的影响,但却利用AHP确定风险分担系数和各因素的权重,而AHP无法考虑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在两个方面进行改进:①针对PPP项目收益分配,提出了基于投入比重的初始收益分配方案和基于风险分担系数、Shapley值法的调整收益分配模式。②运用网络分析法(ANP)确定风险分担系数以及各单因素收益分配方案的权重,构建基于ANP的PPP项目综合收益分配模型。

1 PPP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

参照Mitchell(1997)[10]对具有代表性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的总结,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关系,通过向企业投入资本或财产享有对企业的收益权和表决权,决定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与损失也会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收益与损失。

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公共部门、私营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用户、建设方、运营商、承包商、供应者等。借鉴已有利益相关者分类标准,结合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实际情况,对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分类如下:

核心利益相关者:公共部门、私营部门;

一般利益相关者:银行、担保公司、承包商、供应商、用户;

边缘利益相关者:纳税人、社会就业。

PPP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所担任的角色不同,其利益诉求的出发点也各不相同。从理性人的角度来看,核心利益相关者都是为了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因而,充分了解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利益诉求,可以更好的协调双方的利益冲突,实现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在PPP项目中,公共部门的利益诉求明显区别于私营部门。公共部门的利益诉求主要是社会效益等政府职能目标的实现,而私营部门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实现投资的经济利益回报。

2 PPP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收益分配模型

目前,在PPP项目收益分配研究过程中,普遍对参与各方合作后的收益分配进行研究。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PPP项目参与各方在项目开始实施之前就需要在合同或协议中对收益分配方案进行明确,然后在合作收益实现后再根据参与各方对项目收益的实际影响及贡献进行调整。

2.1 基于投入比重的PPP项目初始收益分配方案

由于在合作之初无法得到公私双方对PPP项目的贡献、风险分担系数等参数,因此,在制定初始收益分配方案时,只能根据各参与方的投资比例作为收益分配的依据。

假设PPP项目参与方的集合为N,可分配总收益v(N),参与各方的投资向量I=(I1,I2,…,In),则参与方i基于投入比重的收益分配方案为:

?渍i(v)=■v(N),i=1,…,n(1)

基于投入比重的PPP项目初始分配方案未考虑项目参与各方的风险承担情况,也没有考虑参与各方对项目的贡献度。因此,在PPP项目收益分配调整方案中,分别从公私双方的贡献、风险分担系数等单一因素对项目收益进行分配,利用ANP确定单因素收益分配方案的权重,形成最终的综合收益分配方案。

2.2 基于风险分担系数的PPP项目收益分配方案

PPP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应该遵循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原则。对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风险分担系数,可以采用ANP来确定。

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将PPP项目风险划分为政治风险、法律及合同风险、金融风险、建设风险、市场及运营风险五大类,每个风险类别包含若干风险子因素,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这里的风险体系只是对PPP项目所面临风险的概括,因而对于不同的PPP项目,需要以此为基础,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重新对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划分,使之更加切合项目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假设得到的PPP项目各参与方的风险向量为R=(R1,R2,…,Rn),并且■Ri=1,则各参与方基于风险分担系数的PPP项目收益分配为:?渍■■(v)=Riv(N)(2)

2.3 基于Shapley值法的PPP项目收益分配方案

Shapley值法用以解决n人联盟合作博弈问题,当n个参与方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不同参与者组成的联盟都会得到一定数额的收益。参与者之间相互合作的条件下,增加参与者数量不会导致总收益的降低,全体n个参与方的共同合作可以实现最大收益,而Shapley值法是对该最大收益进行分配的方法之一。Shapley值法考虑了参与合作的各参与方对联盟整体所做的贡献。参与方的贡献越大,其所获得的收益越多。

基于Shapley值法的PPP项目收益分配模型的假设条件:

假设一:假定PPP项目参与各方的决策无重大变化,并且项目所面临的法律政治环境稳定。

假设二:假定在合作联盟内部,联盟参与各方相互合作获得的收益大于不合作获得的收益。

假设三:假定PPP项目参与各方参与合作联盟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其单干所获得的收益,且参与各方经过协调可以就收益分配达成一致意见。

假设四:联盟所获得的收益在联盟参与各方之间进行完全分配。

在基于Shapley值法的PPP项目收益分配模型中,根据Shapley定理可知联盟参与方i的收益为:

?渍■■=■■[v(S)-v(S-i)](3)

式子中,S是N中包含i的所有子集;s为子集S中的参与方个数;n为所有参与方的个数;v(S)表示包含i的子集S的特征函数;v(S-i)表示联盟S中去掉参与方i后的特征函数值;因而[v(S)-v(S-i)]可以视为成员i对联盟S的贡献;■为加权平均因子。

2.4 基于ANP的PPP项目综合收益分配模型

从PPP项目的初始收益分配模型和事后调整收益分配模型可以看出,其都是利用单一收益影响因素对项目收益进行分配,而现实中,项目参与各方合作收益的分配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因此,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项目收益的影响才能使得收益分配方案更加公平、合理,如何确定各单一因素的权重就显得非常重要。

已有的研究成果往往假设投入比重、风险分担系数、边际贡献等各PPP项目收益分配的影响因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实践中,不仅影响PPP项目收益分配的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而且同一因素的子元素之间也会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因此,可以利用ANP确定各因素的权重。通过ANP对每一个单因素收益分配方案赋予相应的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方法得到项目各参与方的收益分配份额,进而得到PPP项目综合收益分配方案。

1996年Saaty较为系统地提出了网络分析法(ANP)的理论与方法[11]。网络分析法是由AHP延伸发展得到的系统决策方法。它不仅继承了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又克服了层次分析法无法处理元素之间存在网络结构系统的缺陷。

2.4.1 ANP法的应用步骤

ANP法的应用步骤主要有:

①构建ANP模型。通过对需要决策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元素和元素集,在对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构建ANP模型(如图1、图2所示)。ANP的网络结构一般由控制层和网络层构成,控制层一般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准则,如果只有一个准则,该准则为目标,这种情况下的模型只有网络层。根据各元素之间是否独立、是否存在内部依存关系,构成相应的网络结构。

②确定未加权超矩阵。根据已经建立的ANP模型,对元素组内外元素之间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其权重,对组内、跨组的相关元素进行两两对比,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其相对权重,构造初始超矩阵。在构造判断矩阵时,需要对获得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

③计算加权超矩阵。确定超矩阵中各元素组的权重,保证各列归一化。将超矩阵每一列归一化,得到加权超矩阵。

④计算极限超矩阵。使用幂法,即求超矩阵的n次方,直到矩阵各列向量保持不变,得到极限超矩阵。

2.4.2 基于ANP的PPP项目综合收益分配模型

假设通过ANP求得的基于单因素的PPP项目收益分配模型的权重向量w=(w1 w2 w3),又假设在三种收益分配模型下获得的收益分配向量b=(b1 b2 b2),则项目参与方i所获得收益为:?渍■■(v)=■wibi(4)

3 实证分析

3.1 背景资料

某地铁项目是一个典型的采用PPP模式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该地铁项目的初始投资为154亿元,按照投资、建设主体的不同,将全部设施分为A部分和B部分。公共部门的投资比例为70%,私营部门的投资比例为30%。A部分为土建工程的投资、建设,投资额为107亿元,大约占总投资额的70%;B部分主要是车辆、自动检票、信号等机电系统的投资建设,投资额为47亿元,大约占总投资额的30%。该地铁项目建成后,由公私双方共同组建项目公司负责A部分和B部分的维护、除洞体以外的资产更新、站内的商业运营。投入资金通过地铁票款收入及站内的商业经营活动收回。在特许经营期内的累计运营收益为72856万元(运营收益=运营收入-运营成本,累计运营收益为特许经营期内各年度运营收益之和,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不考虑可能获得的政府补助)。如果由公共部门单独负责该地铁项目的运营,由于缺乏成熟的经验、先进的管理技术,会增加运营成本,进而降低运营收益,假设其项目收益为30000万元。如果由私营部门单独负责地铁项目的运营,因为缺乏政府部门在税收优惠、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导致项目收益降低,假设此时的项目收益为40000万元。

3.2 基于投入比重的初始收益分配方案

公共部门的收益:

?渍1(v)=70%×72856=50999.2(万元)

私营部门的收益:

?渍2(v)=30%×72856=21856.8(万元)

3.3 基于风险分担系数的收益分配方案

根据“图1 基于ANP的PPP项目公私双方风险权重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得到初始超矩阵(如表1)。

假定A=■,根据初始超矩阵构建加权超矩阵(如表2)。

将加权超矩阵稳定处理,即对加权超矩阵进行自乘,得到稳定的极限超矩阵。在每一步自乘之前需要将列向量归一化,否则加权超矩阵会越变越小,不会收敛。经过四次自乘,得到:

W4=■

W4即为稳定超矩阵,从而可以根据稳定超矩阵求得:

公共部门的风险分担系数:R1=■=0.358

私营部门的风险分担系数:R2=■=0.642

根据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风险分担系数,可以计算出:

公共部门的收益:?渍■■=0.358×72856=26082.45(万元)

私营部门的收益:?渍■■=0.642×72856=46773.55(万元)

3.4 基于Shapley值法的收益分配方案

公共部门的收益:?渍■■=■(30000-0)+■(72856-40000)=31428(万元)

私营部门的收益:?渍■■=■(40000-0)+■(72856-30000)=41428(万元)

3.5 基于ANP的综合收益分配方案

根据“图2 单因素收益分配方案权重的ANP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得到加权超矩阵:

W=■

将加权超矩阵稳定处理,即对加权超矩阵进行自乘,得到稳定的极限超矩阵。在每一步自乘之前需要将列向量归一化,否则加权超矩阵会越变越小,不会收敛。对加权超矩阵经过五次自乘,得到:W5=■

W5即为稳定超矩阵,从而得到基于投入比重的收益分配方案、基于风险分担系数的收益分配方案、基于Shapley值法的收益分配方案的权重向量w=(0.3191 0.3064 0.3745)。

根据三种单项因素收益分配方案计算结果及其权重向量可以计算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基于ANP的综合收益。

公共部门参与项目获得的收益:

?渍■■(v)=0.3191×50999.2+0.3064×26082.45+0.3745×31428=36035.29(万元)

私营部门参与项目获得的收益:

?渍■■(v)=0.3191×21856.8+0.3064×46773.55+0.3745×41428=36820.71(万元)

公共部门在基于投入比重的初始收益分配方案中所获得的收益为50999.2万元,在经过调整后的综合收益分配方案中所获得的收益为36035.29万元,比在初始收益分配方案中获得的收益少14963.91万元;私营部门在基于投入比重的初始收益分配方案中所获得的收益为21856.8万元,在经过调整后的综合收益分配方案中所获得的收益为36820.71万元,比在初始收益分配方案中获得的收益多14963.91万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①私营部门在调整后获得的收益大幅度增加。这与PPP项目的融资及运营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私营部门承担更多的风险,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应该获得较多的收益;另一方面,政府为了保证私营部门获得适当的投资回报率,会给予私营部门一定的政策、税收优惠。②公共部门在调整后获得的收益大幅度降低。这是因为一方面政府部门所承担的风险及对PPP项目的贡献低于私营部门,另一方面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参与项目的运营,只是对项目承担监督管理的责任。

4 结论

本文提出的PPP项目收益分配模型,在基于投入比重的初始收益分配方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公私双方的风险分担情况以及对项目的贡献,对初始收益分配方案进行调整。同时,本文运用ANP确定各单因素的权重,将基于投入比重、风险分担系数、Shapley值法的单一因素收益分配模型改进为基于多因素的综合收益分配模型,克服了AHP在确定权重过程中不考虑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缺点。

实证分析可以对基于ANP的PPP项目综合收益分配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有效协调PPP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通过经验丰富的专家降低参数确定的偏差,并检验参数确定的合理性。在后续研究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影响PPP项目收益分配的其他因素进行考虑,构建更加贴合实际情况的收益分配模型;另一方面需要对参数的确定以及ANP在PPP项目收益分配中的应用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叶晓d,徐春梅.我国公共项目公私合作(PPP)模式研究述评[J].软科学,2013(6):6-9.

[2]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Z].财金[2014]76号.

[3]财政部.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Z].财金[2014]112号.

[4]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Z].财金[2014]113号.

[5]徐霞,郑志林.公私合作制(PPP)模式下的利益分配问题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3):104-106.

[6]叶晓d,吴书霞,单雪芹.我国PPP项目合作中的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9):36-39.

[7]胡丽,张卫国,叶晓d.基于SHAPELY修正的PPP项目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25(2):149-154.

[8]崔邦权,毕星.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风险分担及收益分配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1):75-76.

[9]何天翔,张云宁,施陆燕,陈国伟.基于利益相关者满意的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分配研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5(3):66-71.

篇4

PPP项目采购的最终目的是确定社会资本合作者,基于风险导向的PPP项目采购审计是将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中采用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PPP项目审计工作中,通过评估采购过程中的风险,把握审计重点,制定审计策略及程序,对PPP项目采购全过程实施监督和评价。

二、PPP项目采购与传统政府采购的区别

(一)采购主体及范围的差异

在传统政府采购中,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资金来源,以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为对象。在PPP项目采购中主体是政府或是政府授权的企业和组织,采购资金来源是财政资金或是社会资金。采购对象包括购买货物、工程、买断、承包、许可权的转让等。总体来说PPP项目采购的采购主体和采购资金来源中都能加入社会资本,采购对象的范围也比传统政府采购更加宽泛。

(二)采购合同的差异

传统采购因采购对象为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一般采用付现的方式,采购持续时间短,采购合同简单,合同内容多围绕采购物品的权利与义务。其合同期限较长,一般为10至20年,合同中不仅包括权利义务的规定,还包括设计,投融资,资产的归属权、管理以及资产转移等内容。

(三)采购方式的差异

《政府采购法》中规定传统政府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五种。而在财政部规定的PPP项目采购的方式中,除了传统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外,还增加了竞争性磋商。一般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除非项目存在技术复杂或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要求等情况,才采用竞争性磋商等其他方式。

(四)采购流程的差异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PPP项目采购应当实行资格预审和物有所值评价。相比传统的政府采购流程,在确定是否采用PPP项目采购时进行物有所值评价,在确定采购方式后增加了资格预审环节,在签订采购合同前增加了采购结果确认谈判和确认谈判备忘录的环节。其中通过前置的资格预审环节,更加严格的评估和筛选社会资本,一般流程包括编制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公告,成立资格预审评审小组,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进行资格预审,编写资格预审结果报告。采购结果确认谈判时在评审结束后合同签订前按照评审结果中社会资本的排名依次与社会资本就合同中的一些细节进行确认谈判,率先达成一致的社会资本为预中标的社会资本,并与其签署确认谈判备忘录。

(五)PPP项目采购中引入了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

相比传统的政府采购,在进行PPP项目采购前,政府需要对PPP项目进行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物有所值评价(Valueformoney)是政府用来评估是否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采购模式来代替传统政府采购模式的手段,它主要通过评判PPP采购方式是否比传统采购方式更节约、效率更高。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是拟开展PPP项目通过对政府进行责任识别、支出测算、能力评价等来评估项目的实施对当前以及今后政府年度财政支出的影响,判断政府是否够能切实履行PPP合同,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三、PPP项目采购中的主要风险

(一)采购计划风险

PPP项目作为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手段,一般都是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涉及政治、城市建设规划、法律、国家未来政策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停工或搁浅;没有指定完善的采购计划,临时编制采购计划,对社会资本应具有的相关资质规定不完全、不准确,导致采购工作量大、投标企业不达标,给政府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采购需求决定采购计划,未结合实情评估项目采购需求的合理性,编制采购计划的人员,申请流程等问题也是采购计划风险产生的原因。

(二)合同签署风险

相比较传统模式的政府采购中资格预审并非必要的前置环节,PPP项目采购资格预审为必须环节。合同签署风险有:资格预审阶段无明确的标准,资质审查不严格,对社会资本的履约能力、管理水平等调查了解不够;按照规定,应招投标的未进行招投标,没有采用适当的采购方式;招投标程序不合规定,存在围标、串标等违规情况;没有按照合同对审批程序进行审查,自行签署合同;签署合同没有经过授权或违规授权等;签约的社会资本不符合相关规定;合同变更、解除没有履行相关的程序;对合同管理部门提出的合理合法的审查意见不予采纳;合同编制不标准,管理效率不高。

(三)采购价格风险

采购价格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PPP项目周期长,相关原材料、建设成本等市场价格变动大,政府不可能预测到或不能及时掌握项目的具体市场成本;唯一的社会资本确定形成了多方面垄断;社会资本因利益而违背市场原则;政府对PPP项目所涉及的行业了解不深,价格信息交流受限,使政府采购部门的价格信息收集渠道单一;开标后,采购机构业务人员对报价进行价格磋商和谈判的主动性与能力不足。

(四)合同执行风险

合同执行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社会资本没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进行开工建设,建设不符合规定,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管理混乱,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行;社会资本履约意愿发生变化、能力不足,签订合同后,出现未预期的因素,导致履约能力变化;合同承诺不规范;社会资本存在恶意欺诈及竞争行为。

(五)舞弊风险

招投标采购一直是舞弊的滋生地之一,舞弊也一直是审计关注的重点。PPP项目涉及的周期长、金额大,舞弊行为可能存在于采购的各个环节,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围标、串标等舞弊行为的发生,不仅扰乱了招投标市场的公平、公正,也损害了其他投标人的利益,不具资格或管理混乱的社会资本中标还会给项目质量留下隐患甚至造成政府和项目经济利益损失。

四、基于风险导向的PPP项目采购审计的审计重点

(一)采购计划审计

针对采购计划风险,审计人员在制定PPP项目采购审计策略时,应审查采购需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政策法规和城建需求,采购计划依据是否充分,采购程序是否合规及采购计划执行是否有效。详细审查编制的采购申请书,审批程序以及采购计划的下达情况。

(二)合同签署阶段的审计

资格预审阶段,审计员应检查资格预审的相关文件是否齐全,有无明确的标准,资格预审程序是否合规,检查社会资本的资质、履约能力、信用水平、管理能力等是否符合规定;在合同签署过程中,审计员应检查合同的授权审批程序;检查社会资本选择的合规性;审查合同的条款约定是否合规,是否会构成政府隐性负债;审查采购机构对采购程序的执行能力与适当性;审查招投标情况;调查采购员与社会资本的关系,检查是否存在串通、舞弊等情况。

(三)采购价格的审计

针对采购价格审计,审计员应了解PPP项目所属行业的相关信息,咨询相关专家关于PPP项目建设所涉及的材料的未来行业走向,收集整个项目建设等的价格信息,与实际社会资本给出的成本进行比对,检查社会资本有无违背市场原则;审查社会资本与政府之间有无利益关系以及参与投标的企业之间的关系,社会资本与采购员之间的关系;检查政府对采购的监督检查程序是否设立并有效执行,检查价格稽核程序的实施运用情况;检查采购平台的运用情况。

(四)合同执行阶段的审计

针对合同执行阶段的审计,审计员应与社会资本方进行沟通,了解合同的执行情况,检查资金支付的授权、审批情况、检查资金支付与合同的一致性,检查PPP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实时掌控合同执行的效果和进度。详细了解社会资本的经营状况,判断社会资本履约能力及意愿是否发生改变或存在恶意欺诈行为等。

(五)舞弊审计

对舞弊行为的审计,应贯穿整个采购过程,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策略时应分析存在舞弊行为的环节,和参与采购的人员进行沟通,除关注是否存在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围标、串标等舞弊行为,还要重视审计过程中异常的现象,检查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财务往来情况。

五、结语

采购PPP项目选择的社会资本关系着PPP项目的实施、运营和维护,因此,采购计划的制定、实施以及后期的履约都应该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应分析PPP项目采购的风险,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审计策略,把握审计重点,提供审计质量和效率,同时促进社会资本更好为地社会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平.做好PPP项目采购的17个步骤[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6-08-02.

篇5

关键词:PPP模式;合同管理;重难点

1合同形成阶段的管理重难点

在合同的形成阶段,首先必须做好合同的前期准备工作,如第一步PPP项目的发起人需要对整个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选择好有实力的社会资本以及其项目公司,防止盲目进行PPP项目建设。正如上述广州大坦沙污泥处理项目实例分析,我们要在合同的形成阶段保证招投标过程的公平性与合法性,防止内定中标或串标等情况的发生。由于PPP项目的各种特殊性,我们需要保证合同的拟定阶段与招投标阶段尽可能的不发生脱节,这既需要专业的PPP项目合同管理人员,又需要设置合适的采购方式,保证中标单位符合项目的需求,还需要使合同符合规范性的要求。又如酒泉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的实例分析,在合同的形成阶段,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保证合同文本的完善性。

2合同履约阶段的管理重难点

在合同的履约阶段,必须明确两个主体,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责任划分,首先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如《合同法》、《民商法》、《招投标法》等等,建立起合理合法的双方责任划分,在PPP项目中,政府属于相对强势地位,社会资本属于相对弱势地位,政府应建立PPP项目政府信用体系健全机制,保证政府信用,确保项目的顺利的进行,例如确保征地的速度,项目建设运营保障等等,防止出现因政府失信违约造成的项目失败的出现。社会资本在合同履约阶段也应明确自身的责任,首先应确保资金、人员、设备及材料的及时到位,确保工期顺利完成,在项目竣工之后,还应保证项目的建筑质量,以后后期的项目运营水平,确保PPP项目顺利进行。

3PPP项目合同管理的技术性问题

国内近些年来PPP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各地大批的PPP项目的上马也引发了大量的问题,首先是专业的合同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缺失,很多合同管理人员缺乏对PPP项目基础知识的了解,用处理普通合同的方式处理PPP项目合同,势必会造成很多相关问题的发生,其次是许多项目的合同管理人员对法律常识知之甚少,因此建议项目聘用专职的法律顾问或对PPP项目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法律知识培训,建立起一支专业的PPP项目合同管理人员团队。在合同文本的管理上,PPP项目合同的示范文本缺失,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关于的PPP项目的合同示范模板,又如许多的项目相关合同管理方式落后,如信息化程度过低,流程化程度低等等问题,这还需要政府部门建立完善的PPP项目信息化、流程化管理平台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

4结论

在大量PPP项目进行的同时,势必会暴露出关于PPP项目合同管理的方面的重难点及难题,从一开始的合同形成阶段到合同履约阶段都必须重视这些重难点问题,最后通过解决一些PPP项目合同管理的技术性问题,从而保证PPP项目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马海峰.PPP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管理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

[2]温来成,孟巍.PPP项目合同管理及其财政风险监管政策研究[J].财政监督,2016(15):5-8.

篇6

关键词:PPP模式;项目融资;廉租住房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城镇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本市非农业住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的租金补贴或者以低廉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普通住宅。由于廉租住房的社会公益性和福利性特点,使得廉租住房项目的开发建设融资仍以财政拨款、社会保障等纯政策性资金为主,资金来源单一、数量有限且供给不稳定,成为制约廉租住房建设的瓶颈。鉴于此,本文引入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PPP模式,并对该模式在廉租住房建设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有助于解决廉租住房开发和运作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二、PPP模式简介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即公共私人关系,是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形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其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有效运营。

PPP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括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服务协议等多种模式。

PPP模式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订特许合同,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项目的筹资、建设及经营。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订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按照英国的经验,适于PPP模式的工程包括:交通、卫生、公共安全、国防、公共不动产管理等。

三、PPP模式在廉租住房项目中的应用渠道分析

PPP模式在廉租住房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渠道可以有以下四种:

1、当以集中构建模式1或以分散构建模式2大规模新建廉租住房时,一般所需的资金较多,可引入相应的PPP模式融资。该渠道采用的是典型的公私合作模式,即指国家主导、私人房地产公司积极配合参与的形式,各方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该渠道对应的具体PPP模式可以为BOO、BTO、BOT、BOOT、BLOT等。

2、将现有私人机构开发项目中部分新建积压房产或二手房市场上的房产调整为廉租住房,即以分散构建模式提供廉租住房。对于私人新建但空置、积压的房产或二手房产,政府和私人达成合作协议,在给私人预留利润的前提下由政府以低于消费者个人购买的价格购入,然后将其转为廉租住房出租给低收入人群,在将商品房积压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可以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一定的房源。该渠道对应的具体PPP模式可以为PUOT、PUO等。

3、政府腾退现有公共用房并经过一定的改建、维修提供给租户。该渠道对应的具体PPP模式可以为LUOT、PUOT等。

4、私人投资者参与的现有廉租住房的改建、维修和物业管理,即指政府对一些旧的、已不适合居住房屋利用私人资本进行修复与改建,或者进行公共房屋的物业管理。该渠道对应的具体PPP模式可以为Service Contract、O&M等。

四、廉租住房PPP项目运作的两个关键问题分析

1、私人投资者“有利可图”。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私人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是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廉租住房作为我国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效应,相应的经济效应比较低。目前,各大城市对实物配租家庭收取的月租金一般在每平方米0.5~2.5元之间。如按月租金1.5元/m2测算,每年的租金仅为18元/m2,根据我国现行建筑市场现状,普通砖混结构建筑物造价约1,050/m2(不含土地取得费用),不考虑后期管理及维修费用,投资者要收回成本需要50多年,项目投资回收期过长,投资效益比较低,仅依靠项目本身收益难以满足投资回报。因此,政府可以考虑通过给私人投资者税收优惠、贷款担保及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以增加廉租住房PPP项目对私人投资者的吸引力。

2、合理的风险分配策略。在廉租房项目中应用PPP模式是否能够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项目的风险分担是否合理。政府部门在设计风险分担结构时要考虑项目方案的吸引力,一个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是一个项目方案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PPP模式分配风险应注意的问题有:

(1)由对引发风险的事件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相应的风险。一方对某一风险最有控制力意味着他处在最有利的位置,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时的损失,从而保证了控制风险的一方用于控制风险所花费的成本是最小的,同时由于风险在某一方的控制力之内,使其有动力为管理风险而努力。

(2)承担的风险程度与所得回报相匹配。主要针对PPP项目存在的一些双方都不具有控制力的风险,如不可抗力风险。对于双方都不具有控制力的风险,应遵循承担的风险与所得的回报成正比的原则。

(3)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该原则是指在合同的实施阶段,项目的某些风险可能会出现双方意料之外的变化或风险带来的损害比之前估计的要大的多,出现这种情况时,不能让某一方单独承担这些接近于无限大的风险,否则必将影响这些大风险的承担者管理项目的积极性。

廉租住房PPP项目涉及到土地风险、法律及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建设和开发风险、外部性风险、市场运营风险、金融风险、意外风险等诸多风险,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应根据风险分配原则做好风险识别和分配,制定风险分配策略,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图1)

五、结束语

廉租住房项目引入PPP模式将有助于改变“廉租住房建设以财政拨款、社会保障等纯政策性的资金安排为主”的局面,推动廉租住房建设市场化进程,促进我国住房分类供应体系的完善,使更多公民特别是低收入公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乾坤,王淑嫱.PPP模式在廉租房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07.10.

[2]王灏.PPP模式的轮廓与创新[J].投资北京,2004.10.

篇7

(长沙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摘 要:随着国内地铁建设热潮来临,巨额的地铁资金需求对地方财政造成了的压力越来越大,为解决融资问题,以PPP模式为代表的特许经营融资模式被引入地铁项目融资中来。论文在分析PPP模式的内涵、基本结构和类型的基础上揭示其基本属性,研究分析了其投资决策的典型特征,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项目的真实价值,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地铁;PPP模式;投资决策

中图分类号:F57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136-03

地铁项目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准公益性工程,地铁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巨大、社会影响大且项目面临的风险水平高,属于不可逆的投资项目。地铁项目采用PPP模式积极引入私营部门资金和管理技术,一方面为政府解决了融资难、资金运营效率低问题,另一方面良好的风险分担机制也给私营部门带来了稳定可观的利润回报。但地铁项目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高且投资额巨大,一旦投资失败,巨大的沉没成本是私营部门所不能承受的。因此,私营部门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地铁PPP项目的投资特点以及项目的真实价值做出正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做出投资决策。

一、PPP模式的基本理论

(二)PPP模式产生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部门积极利用各私人领域的商业服务公司或机构,在金融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为公共领域提品或服务,初步形成了完备的多元化投资模式,即PPP模式。目前,PPP项目融资模式已经在全世界的基础设施融资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我国的北京地铁4号线采用的就是PPP模式。

(二)PPP模式的内涵

PPP模式本身是一个意义非常宽泛的概念,目前世界各国对PPP的确切内涵还没有达成共识,PPP的确切含义要根据不同的案例来确定。联合国培训研究院对PPP的定义为:PPP涵盖了不同社会系统倡导者之间的所有制度的合作化方式,目的是解决当地或区域内的某些复杂问题。欧盟委员会对于PPP的定义为:PPP是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传统上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项目或服务。美国PPP国家委员会的定义:PPP是介于外包和私有化之间,并结合了两者特点的一种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它充分利用私人资源进行设计、建设、投资、运营和维护公共基础设施,并提供相关服务以满足公共需求。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模式。PPP模式运用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是由项目参与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政府可以通过PPP模式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民营企业或私人资金也可以获得建设和经营基础设施的权利,并从中获得回报。

(三)PPP模式的基本结构

PPP模式本身的组织结构灵活,不同项目所具有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各参与方的多赢;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融资成本等。PPP模式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地铁PPP项目的属性分析

(一)地铁PPP项目的属性--准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带有某种特性的某一商品或服务,政府提供此类服务要优于私人。纯粹的公共产品在现实中是很少的,而不少产品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特征之一或只具有其中一个特点,例如公路桥梁、电力、自来水等。轨道交通,如地铁,不是纯公共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可以分为公益性和可经营性两部分,对于公益部分须由政府来承担,对于可经营性部分则可以引入私营部门资金以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这种特性决定了地铁项目可以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和运营。

(二)地铁PPP项目的特点

地铁PPP模式下,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对于政府来说可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执政和服务能力,而稳定可观的收入对于私营部门来说也是有利可图的。这样不仅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积极引入私营资金也提高了项目运营效率,实现了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但地铁项目属于资金密集型项目,属于不可逆投资,世界上地铁运营实践也表明地铁盈利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除了香港等少数地区的地铁盈利以外,多数地铁都处于亏损状态。因此,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对地铁PPP项目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来说,地铁PPP项目的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准公益性、极强的正外部性、投资巨大且沉没成本高、组织结构复杂且风险大、资金回收期长且运营期亏损的困扰。

三、地铁PPP项目的基本类型

PPP模式的结构灵活,对于其具体的类型划分必须要选定一定的角度。考虑PPP模式运用于地铁项目时的特点,以政府资金参与项目的不同时期为分类标准,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地铁项目采用的PPP模式分为如下三类:

(一)前补偿模式

在北京地铁四号线的具体工程实践中,创造性的提出两种适合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PPP模式,一种为SB-O-T模式,即前补偿模式,另一种为B-SO-T模式,即后补偿模式。SB-O-T模式的具体做法为: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准公益特性,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分成两个部分,其一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有的公益性部分,包括车站、轨道、洞体等土建工程;其二为盈利性部分,包括车辆、信号等设备项目的投资。公益性部分交由公共部门出资成立的投资公司负责建设,而赢利性部分则交由私营部门出资成立的PPP项目公司来加以完成。在全部建成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签订特许经营协定,在项目的成长期,政府将公益性部分无偿或象征性地租赁给PPP项目公司,以保证其正常的运作和收益;在项目达到成熟期后,政府收取一定比例的租金,在收回政府投资的同时也防止了私营部门的超额利润,使得项目的性质仍然是准公益性质,让最终用户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在项目特许期满后,PPP项目公司将无偿的把项目全部资产移交给政府或续签合同继续运营。

(二)后补偿模式

后补偿模式,即B-SO-T模式,其具体的运作方式为: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确定项目之后,由私营部门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部门在预测客流量和实际票价的基础上,预先核定PPP项目公司的运营成本及收入,对可能产生的运营亏损给予相应的补贴。政府以运营期内客流量的年平均增长率a%为控制标准,在项目投入运营后,若实际客流量比预测客流量减少的幅度超过a%,政府则按照合同的规定给予私营部门相应的补贴,而如果实际客流量达到了预测客流量的1+a%以上,那么超出的部分将由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按照规定的比例共享收益。此模式中,预测客流量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调整。最终的目的在于控制私营部门的利润,即保证其正常的利润,同时也避免其获得超额利润。

(三)建设—转移—运营

建设—转移—运营也被称为BTO模式,其具体的做法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共同确定项目之后,由私人企业和财团负责整个项目的建设和融资,政府主要负责监督和协调,在建设完成后将项目转交给政府,政府再将整个项目以及轨道沿线的土地开发与使用等权利租赁给该私人企业。在项目成长期内,政府公共部门不收取租金或象征性地收取租金,为其实现合理的投资收益提供了保障,在此期间企业可以利用车站及沿线的区位优势对沿线土地进行投资开发,对轨道交通主业及沿线开发进行培育,从而形成“沿线房地产热销—客流需求递增—轨道交通市场活跃—沿线房地产热销”的良性循环,通过这种方式在租期到期之前,为回收成本且实现盈利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地铁PPP项目投资决策的典型特征

(一)不可逆性

地铁PPP项目资产专用性强,其投资决策的不可逆性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地铁资产缺乏流动性

地铁项目位置形态相对固定,地铁一旦建成之后,客观上就难以实现列车牵引、车站机电设备、环境控制以及通信信号设备设施的流动与转产,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因此,地铁项目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容易成为沉没资本,从而造成全部或部分投资的不可逆性。

2.地铁项目建设周期长

地铁PPP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较长,在客观上造成了地铁项目投资资金缺乏流动性,使得投资不可逆。综上所述,地铁PPP项目投资的不可逆性决定了需要对项目的真实价值进行评估,避免做出错误的投资而造成巨额的沉没成本。

(二)不确定性

地铁是具有社会经济属性的一种开放式系统。地铁的客流量不仅受到城市交通系统内部如运营组织、交通设施条件等诸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来自城市交通系统外部系统如经济发展规模、人口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地铁项目投资决策具有明显的期权特征,从本质上来说地铁项目所蕴涵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了地铁项目投资的期权价值。具体来说,不确定性因素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营收入方面

地铁的市场需求存在不稳定性,目前全国许多城市纷纷上马地铁项目,没有很好结合本地实际,导致建设过于超前,票价不合理高于公众承受能力,亦或者是在于常规公交竞争时,丧失竞争力,最终导致客流过低。

2.投资风险预测方面

地铁项目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且投资风险较难以预测。一般说来,延缓地铁建设将会使得地价提高,导致拆迁难度增加,拆迁成本上升,且目前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工程原料价格的上涨、施工难度的加大等因素也会导致费用的增加。

3.社会经济的影响方面

地铁建设的滞后会影响沿线土地开发目标的实现,对城市土地、资源和环境等方面都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地铁PPP项目投资的建设成本、运营收入以及社会经济影响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灵活性

地铁PPP项目属于具有柔性管理决策特征的项目,其投资决策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地铁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较大,且在短期内往往难以看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不确定性会逐渐降低,此时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项目的价值。因此,由于地铁建设时机的不同,投资收益与风险也会随之改变,在等到获得更多有利的信息后,延期投资会将这些信息的价值体现。一方面,延期可以使投资使决策者有更多的时间来收集信息,避免不利条件下的投资导致的巨额沉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延期来检验自身对环境变化的预期是否准确,使得延期投资也能保持对未来获利的机会。

实际中,尽管许多投资项目是值得适当等待的,但等待并不适用于所有投资项目,等待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等待的价值计算出来。如果投资项目的等待价值为负,就意味等待的价值为零,即等待已失去意义,即使投资者能预见未来可能存在较高的现金流而选择继续等待,其结果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因为对于某些项目,特别是地铁项目,长期的等待会造成投资机会的丧失,政府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来建设地铁,不会留给投资者太多时间去选择等待。因此,在进行地铁PPP项目投资时,必须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投资时机问题。

因此,在地铁PPP项目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充分分析地铁PPP项目的特点、属性以及其融资程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掌握其投资决策的典型特征,最终才能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项目的真实价值,从而选取合适的投资决策方法,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 陈涛.基于实物期权的地铁PPP项目投资决策研究 [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1.

[2] 蓝兰.我国地铁建设状况分析[J].中国仪器仪表,2009(10):28-33.

[3] 陈柳钦.PPP:新型公私合作融资模式[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3):69-70.

[4] 李秀辉,张世英.PPP: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J].中国软科学,2002(2):51-55.

[5] Halld,Robindcla M,Davis.Terminology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ublic Service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Unit(PSIRU)Paper,2003.

[6] 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Raining and research.PPP-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0.

篇8

关键词:PPP;税务筹划;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一、PPP模式概念和特点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源自英国的“公共私营合作”的融资机制,是指政府机关等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品或服务而建立合作关系,狭义的PPP,指政府与私营部门以合资组建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公司的形式展开合作、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传统的PPP模式包括BOT、BT、BOO、ROT、TOT等多种合作模式。

PPP 项目关联主体较多、合同关系复杂,具有合作周期长(一般达20-30 年)、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包括合同法、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公司法、担保法、环境保护法、金融、财税、环保等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特点。

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模式,作为PPP项目的典型代表,在实务操作中涉及多个税种和繁杂的税收政策,本文拟以TOT模式为例,评估在不同的交易模式下对交易综合税负的影响,提出税收筹划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现行PPP项目税收缴纳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二、存量资产转让(TOT)模式的特点

TOT模式下,政府将存量资产转让给以社会资本方为主的合资公司运营,将存量的公共基础设施转换为政府购买服务,以水务投资项目为例,涉及《特许经营协议》、《合资经营协议》、《污水处理服务协议》、《资产转让协议》、《股权转让协议》等多个合作和协议安排,且其存量资产具有四个特点:

1.存量资产多分布于政府下属的多个主体中,包括事业单位(未改制的自来水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水务公司)、政府机关(如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开发区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城司)等;

2.存量资产随着业务发展逐步形成,各个主体核算体系差异大,资料管理不完善,历史资料不完整;

3.存量资产的转移伴随着原有资产主体职工安置,经常还存在职工身份转换和企业改制的问题;

4.资产涉及土地、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机器设备、城市管网等多个类别,可能涉及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印花税等多个税种。

三、不同交易模式的特点、税负及优劣势对比

存量资产转让(TOT)模式下,常见的交易模式有以下三种,即资产转让模式、股权转让模式和资产重组模式,具体论述如下:

1.资产转让模式

地方政府将上述不同主体的存量资产整合至一个公司,然后统一将存量资产转让至社会资本方或者将不同主体资产分别转让给SPV公司;

(1)增值税。土地、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网资产,按11%缴纳增值税;2016年4月30日之前取得的不动产,可按照5%的简易征收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机器设备按照17%缴纳增值税;纳税人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3%或2%的简易税率缴纳增值税。

(2)土地增值税。按照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

(3)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企业,按照转让资产的收益或损失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纳税人,按照核定比例征收企业所得税;

(4)其他税费。契税,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按成交价格(市场价格)的3-5%缴纳契税;

印花税,按购销合同万分之五缴纳印花税。

2.股嘧让模式

将不同主体资产整合至一个公司,然后转让公司部分股权;

(1)增值税

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不缴纳增值税。

(2)土地增值税。因经营主体不变,不需缴纳土地增值税;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且原企业投资主体存续的,对原企业将国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变更到合并后的企业,暂不征土地增值税。

(3)企业所得税。经营主体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股权转让单位应根据资产转让收益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4)其他税费。①契税,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免征契税。②印花税,按“产权转移书据”税目以万分之五的税率缴纳印花税。

3.资产重组模式。通过资产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符合税法规定的资产重组的方式,将存量资产整合至一个平台,然后再转让资产或出让股权。

(1)增值税。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

(2)土地增值税。以国有土地、房屋进行投资,对其将国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变更到被投资的企业,暂不缴纳土地增值税。

(3)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重组行为实施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实现企业重组过程中有关的企业所得税的递延;

(4)其他税费。契税、印花税,依据最终资产转让或股权转让方式,适用不同的契税和印花税政策。

因此,通过资产转让模式、股权转让模式、资产重组模式的对比,可以看出从税收筹划角度来讲,资产重组+股权转让模式综合税负最低。

4.三种交易模式的优劣势对比

四、现行PPP模式下可能存在的税务问题

1.由于PPP模式的特点

存量资产转让方一般为地方政府或控制的主体,其承担的流转环节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最终均是财政支付,政府预算一般又无法预测其税收支出金额,徒然增加转让环节的不确定因素,必然使PPP项目落地时间延长,国家也无法实现真正的税收增收;

2.涉及存量资产转让的PPP项目因交易模式复杂

通常需要当地的发改、财政、建设、水利、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每个部门均有其出发点和着眼点,部门间协调难度较大,税务问题只有在实施时才能显现出来,再回头修改方案已经很难操作;

3.在特许经营期满后,SPV公司资产将无偿移交给政府方或政府指定方

根据市面上常见特许经营协议的约定,特许经营期间对SPV公司对PPP项目涉及的土地、房屋建筑物、构筑物甚至机器设备并没有完全的处置权,为持有存量资产中的土地、房产而缴纳的契税并无实际意义。

五、解决方案和应对建议

1.从国家层面上来看

基于PPP项目公共基础设施的属性,建议国家尽快出台适用于PPP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以政府机关或其下属机构为转让主体的项目,适当减免其在存量资产流转环节的税收负担;

2.从资产转让方而言

地方政府在实施存量资产转让的PPP项目之前,需要整体协调和考量,提前充分研究税务政策,依照现有存量资产和资产主体状况,提前做好资产重组工作,为PPP项目招投标设置合理税收筹划路径,有利于PPP项目的平稳实施。

3.从社会资本方来讲

应利用其在资产整合和并购环节的专业能力,在PPP项目谈判之初便与当地政府协商确认涉税问题,提示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协助当地政府做好资产重组和资产交接相关工作,也将有利于PPP项目平稳、快速落实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洪文.营改增后PPP项目的会计及税务处理[J].注册税务师,2016,12:46-50.

篇9

关键词:PPP项目;风险管理

近几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受到各级政府的热捧,甚至成为很多地方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主要的途径。那么,何为PPP?不同的机构、不同的学者给出不同的定义。就一般而言,PPP 模式是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合作经营关系,它建立在双方各自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资源分配、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完成公共项目,满足公共需求。PPP模式之所以成为政府极力推崇的公共产品提供模式,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政府近几年的财政收入放缓,支出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民间资本迅速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尤其是闲置的社会资金,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投资点。同时,它为减除基础设施建设中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过分依赖,进而缓解地方债务风险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尽管PPP 模式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风险。2015年国务院通过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财政部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因此,对于PPP项目中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数据来源:World Bank and PPIAF, PPI Project Database. (http://)

一、PPP项目中的风险来源与分类

PPP项目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运营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众多且利益关系复杂的特点。加之,我国大规模的公共项目采用PPP模式的时间较短,很容易产生风险。PPP项目中的风险贯穿于PPP项目的甄选、设计、融资、建设、运营、回收等各个环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损失。一般地,我们可以将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PPP项目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社会环境风险等;而非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项目选择风险、融资风险、管理运营风险、合同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

在传统的项目采购中,政府常常通过招标和合约签订,把主要的风险都转移给了项目的中标人。进而政府在项目运营中只看重自己的收益而忽视了承包商的利益和自己的责任,其结果是没有形成合作关系。一旦出现风险,往往不能及时化解。PPP项目中公共部门和私营参与方共同分担风险。政府虽然把具体的建设、运营等风险转移给社会资本参与方,但风险最终的承担者仍是政府的。

二、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

(一)英国

英国的PPP项目发展较早。自1987年至2012年,英国有730多个项目采取PPP模式。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提供的多领域覆盖。2012年,为进一步降低项目风险、提高PPP项目的成功率,英国政府总结以往PPP项目运营中的经验教训,对PFI进行改革,推出PF2 。与PFI不同,PF2由私人部门进行设计-建设-融资-维护基础设施,但私人部门不再参与基础设施的运营。整个PPP项目由财政部门主导,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争端解决机制;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完善社会监督。

(二)美国

美国的PPP项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PPP项目有地方立法机构的支持,保证政府不参与私人部门的具体项目运营活动,减少寻租和低效率。同时,完善公私合作的制度保障。例如,匹兹堡建立了公私合作的制度平台――ACCD。这一平台主是为公私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并为PPP项目进行论证和游说。

(三)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也注重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来管理PPP项目。在项目规划、论证阶段就已经完成项目风险分担,并强调“谁有能力管理好风险谁就来管”。澳大利亚PPP模式的另外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建立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局负责对全国的PPP项目进行审批;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地建立自己的管理机构,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目前,学界已经开始重视研究PPP项目中的风险管理问题。总结起来,政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PPP项目发起阶段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并进一步统一管理权。二是,在项目筛选中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带来一定收益的准公共产品项目,既不超前也不滞后;三是,建立风险清单以便于风险的识别,并约定各类风险中各方承担的的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四是,PPP项目作为公共项目,要完善预算管理,在PPP项目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等多个环节强化预算约束,均衡有效推进预算执行,用预算监管好项目。五是,在现有的有关PPP项目的管理办法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相应的立法,以对PPP项目的运作加以法律约束。(作者单位:扬州市英成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叶晓d,徐春梅.我国公共项目公私合作(PPP)模式研究述评[J].软科学,2013(6).

[2]贾占标. 论公共项目预算管理的创新[J]. 现代商业, 2013(12).

[3]刘薇. 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J]. 改革, 2015(1).

篇10

[关键词]PPP模式;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对于PPP模式的使用、推广和发展,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重点是项目发展模式能否按期完成融资交割,融资交割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成败。在参与项目过程中不能单单关注项目融资单一因素,还应该综合考虑该模式区域选择、融资渠道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等诸多事项,从多方面考虑项目管理风险,保证PPP项目模式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1理性选择项目

在我国多个领域发展过程中PPP模式得到有效且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现阶段融资困难的局面,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利用效率,保证运营管理质量。

1.1注重项目风险分配合理

影响整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是,政府和企业之间是否能够公平合理地分担风险。对于整个项目而言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但是在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中,为有效减少和降低风险发生几率,在合同中需要明确规定两大主体之间风险如何分配,避免由于风险分配不合理影响整个项目效果。

1.2发挥投资人的作用

投资人需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全面识别风险的同时加强对模式的理解、两个参与方是否有优势的分析,做好合同设立、结果评估以及风险分配等工作。

1.3注重项目整体是否合法

项目合法性是项目选择和开展的是一大基础,合法项目时投资人收益向预期的保证,也是控制实际收益和预期投资收益差异的重点。项目整体合法性审查的重点在于项目是否符合《投招标法》。

2综合考虑投资者实力

想要保证整个项目顺利展开,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就需要综合考虑投资者综合实力。一般来说综合实力的展现在于投资者能否顺利承接开展项目和投资者能否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其中顺利承接开展项目在于投资者综合实力是否能满足项目设置社会成本,需要投资者具备技术标、商务标等方面的优势,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项目能否顺利开展在于,项目实施会受到多方风险影响,有些可以预测有些无法预测。面对各项风险,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投资者需要具备足够的风险应对能力,这是对投资者的考验,也是对整个项目的考验。

3区域选择要慎重

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当地政府财务状况以及债务状况:非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涉及的资金缺口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政府财政补贴,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相对较大。地方政府的预算中也包含地方债券的偿还资金,但在地方上报的地方债务数据中可能没有全面覆盖债务,实际分配的债券资金额度也相对有限。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以及债务风险很有可能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出路。社会资本应实施关注地方财务状况,综合考虑地方的偿债能力。第二点需要考虑的就是当地出台的法规文件及其可操作性,虽说不同地区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也出台了大量和PPP模式有关的政策,也推行了大量试点项目。但在已出台的政策文件中,但从文件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于PPP模式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各有不同。社会资本也需要重点考虑当地法律法规文件。第三点是融资平台的运算能力,融资平台也是PPP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应该将融资平台的运作能力融入到项目投资决策中。

4融资渠道要多样化

第一步是积极寻求融资渠道创新:在PPP融资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社会资本不能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应该改变自身的融资思维,不断寻求新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PPP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现行项目融资政策给社会资本提供了非常多优势,社会资本应该抓住机会谋求和项目投资周期期限更匹配、利率方面更有优惠、担保条件更为宽松的融资资金,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争取国外贷款支持。为拓宽融资渠道多样化,也需要了解不同融资渠道的特点和发行条件,综合比较不同融资工具的基础之上确定融资组合,有效控制融资风险。第二步是尽早邀请融资方参与PPP项目:对于社会资本来说在决策前应该重点安排并保证项目资金梨园,融资方具体要求直接影响到合作方案的内容和执行,尽早要求融资方介入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保证融资方案能够尽可能的满足融资方要求。第三步争取基金扶持,降低投融资风险:政府和社会资本在选择项目时应该保持足够的谨慎,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在下决定,在积极创新过程中加强运作规范性。

5伙伴选择要谨慎

投资人在参与项目时,应该和上下游关联公司之间形成良性互动,避免内部因素对中标项目资产造成影响。如果是以联合体的形式参与投标,成员之间也需要抱枕项目承接分工明确,更好的发挥联合体的优势。而成员对于联合体整体的贡献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竞标阶段保持足够优势能提高中选率;而在项目合作期限内保证成员本身的项目运作和运行管理能力,也能够有效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