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课范文
时间:2023-03-17 09:2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财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消息传出,网友、坊间都目光聚焦在20万这个数据上,有的愕然,有的质疑,有的怆然,但鲜有人反思如何教会孩子科学理财,而这恰恰是孩子将来立身生存重要能力,不可不审慎对待。
此次长沙一小学晒零花钱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数额大,除了20万元,万元以上一班竟然六名;二是,偏于休闲、娱乐享受消费,譬如买玩具、零食、电脑;三是,有存款意识,但理财意识相对薄弱。看来,给孩子们补上理财课刻不容缓。
孩子们不会理财,有三点原因:一是,平时在大人呵护下成长,重在买什么,而懒得思考这东西值不值买,有无比这质量更好价格更合理的;二是,一些父母一厢情愿以为钱这东西太脏,接触多容易生病,更重要的是从小持币会使孩子思想受到铜臭气的熏染;三是,孩子不切实消费,不顾家庭实际收入,盲目攀比、跟风消费。
英国心理学家对100名3至8岁的儿童进行过调查研究表明:孩子的兜里越早有钱,他们就能越快地适应成年后的生活。从国外经验来看,3岁就开始对儿童实施财商教育,而且每个年龄段都应该学会不同的理财知识。这方面我们不妨参看国外的做法,譬如在英国将理财作为必修课,分年龄段进行理财教育,5岁至7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7岁至11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11岁至14岁懂得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14岁至16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
谈到储蓄有一个经典事例,美国孩子将钱放在3个容器内。第一个容器的钱用于购买日常必需品,第二个容器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芭比娃娃”等较为贵重的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容器中的钱作为长期存款放在银行里。这则事例充分说明美国孩子理财时善于统筹兼顾,合理搭配,既有考虑短线的花销,又能着眼于未来的价值。
篇2
目前,许多财经类高校近年推出了理财课程,以使大学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自身的理财能力,以及获取一些理财知识。深入探讨如何合理改革理财课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财商和理财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对理财课程完善。
一、学习理财规划的必要性
1.就业市场的需要
就社会需求来看,人们手中财富的增加使得市场上对理财服务的需求增长较快;同时,由于我国居民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不确定性增加,迫使人们及早为自己未来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安排。从事理财服务的前景非常广阔,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就业途径。
2.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理财规划通过各类银行和非银行类理财产品的理论学习、情景模拟等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的理财产品及其收益、风险、特点以及当前市场状况。具有专业理财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求会具有与客户良好的沟通技能,还要能根据客户的具体资产状况按身订制具有良好业务操作流程的理财规划。此外,理财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就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理财服务人员奠定理论功底和实践基础。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理财课程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更多的它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大学生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也越来越多,很多还有余钱进行理财和投资。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理财知识,投资渠道还非常狭窄,理财规划也很混乱,所以,理财课程的开设会为拓展学生们在理财方面的知识。
二、理财规划的特色
(一)综合性、系统性强
理财类课程涵盖了经济、金融、管理、会计等诸领域,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多学科的基础。而且理财课程还要将多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例如,理财课程中的理财规划,就包括金融投资规划,像股票、债券、期权和基金外汇、黄金等投资工具的规划;还包括生活规划,如现金规划、储蓄规划、消费信贷规划、保险规划、房地产规划、税收规划、退休规划、子女教育规划、遗产规划等。所以,理财是一个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课程。
(二)专业性
理财规划活动对象是个人或家庭,以个人或家庭的生命周期为基础展开一系列财富或资金的分配,目的是“增收节流”及合理消费,是达到家庭的财务自由的经济活动。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较完善、规范的理财专业人士,即理财规划师。此外,广义上为居民家庭提供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员和提供相关服务的类似人员,还包括了保险专业人员、证券和投资咨询专业人员、会计师、律师、遗产规划师等等。
(三)定位市场需求
理财课程以金融机构投资分析和理财咨询、规划等职业能力地培养为重点,学习金融机构一线理财服务岗位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规范、基本业务、基本操作要求等。通过课堂教学与大量实训内容相结合,运用理财产品的市场调查、模拟理财规划、理财软件使用等,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求索精神,使得学生掌握个人理财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操作规范,具备利用各类理财产品进行理财规划的能力。同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注重学生理财实务操作能力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财素质和能力,以应对市场的需求。
三、理财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合适的理财教材较少
从目前高校使用的理财教材来看,较为不系统,内容较浅显,有的教材以介绍为主。对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知识没有新意、难度不大,从而失去兴趣;而对非财经专业的学生来说,知识点过多过杂,抓不住重点,按教材教授,学生只能了解其表层。另一点是教材的内容体系不完善,很多还是直接把金融、管理的教材抓过来使用,没有按照理财的要求和层次来规范课程,教材内容体系不规范,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定位并不恰当
在很多高校中,理财课程多定位专业辅修课或选修课,作为专业课出现的很少。理财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较强,需要多体会多实践,现有课程安排没有足够的课时让学生融会贯通,所以原来的课时显得不够。另外,理财的选修课的定位使部分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因此,随着对理财课程定位认识的加深,将其调整为专业主干课程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重视理论教学而实践课程不足
目前,大多高校的理财课程的课时大多32个学时或更少。有限的课时在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方面要理论教学,另一方面要实践教学,怎么分配?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过于强调实践教学使学生知识的整合度欠缺,加之相较理论课来说实践课难度更高,在课时一定的情况下,很多教师宁愿上理论课更多。
(四)教学案例浅显
案例教学是理财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是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明了。但是目前的教材中案例设置较为简单,往往只为某一种理财知识、某一章节准备,知识的串联不够,将多种理财知识综合起来的案例很少。
(五)教师经验不足
根据笔者了解,各高校设置理财课程时间并不长,因此,对理财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很多老师在某一专业具有较深造诣,但对综合性很强的理财课可能还不是特别熟悉,既具有金融、投资和财务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并不多,有的偏重于理论,有的偏重于实践。
四、理财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调整理财课程
以往理财课程的教学模式没有重点,没有核心课程。在课程改革中,应以不同的专题为主体,以核心课辅以其他相关课程,可形成较完善的教学计划体系,从而形成理财人才的专门培养方式。
以往高校理财课程多是选修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应将其纳入专业主干课程,课时也相应的延长,这样给授课教师以充分的时间讲解理财知识,使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加深学生对该过程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理财课程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体化的课程,课堂讲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原理,仅凭课堂讲授是不行的,需要自主学习。应将课程教学资料、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等均挂在网上,这样,学生即可上网自学或复习。此外,可结合各种仿真教学软件实训。理财课程实践性较强,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课,要更加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应结合学校金融教学系统软件(包括证券、期货、外汇等)、保险综合实训、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等仿真实训软件,让学生及时了解实时行情并进行模拟操作,鼓励同学参与模拟理财大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采用情景式案例教学法
在理财课程中,应模拟真实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氛围和工作环境,这样学生才能身临其境,有真实的感受,不再认为理论和实践是分割的。促使学生主动去分工合作,去实地调查和收集客户资料,掌握怎样去和客户沟通、遇到问题怎么解决,学会在真实的场景中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技巧,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去设计理财方案,提出合理的理财建议,作出专业的理财分析。
大量生动的、趣味性、贴近生活的案例分析,能缩短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距离。理财课程的案例的讲授和分析,能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案例中的一些操作技能能使学生就业后迅速胜任工作。
篇3
【关键词】公司理财双语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各国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竞争趋于国际化,因此对各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政府在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要实施教育国际化的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育国际化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和和教学手段的国际化;二是教育的国际流动,即师生出国交流和引进外教和留学生,双语教学是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国际化的主要手段,又是国际流动的必要条件。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双语教学是指用一种外语或第二语言作为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语言,其内涵因国家、地区而不同。在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教学,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同时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考,能根据交流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灵活选择所用语言,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化人才。
二、《公司理财》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宗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资企业、跨国企业等需要大量既懂财务专业又熟练掌握外语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双语教学采用国际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这些教材案例丰富,深入浅出、语言纯正,表達生动,使学生在学习公司理财知识的同时掌握了专业国际术语,了解国外的文化,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双语教学也为学生考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打下良好基础,比如报考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ACA,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等,由于本科在校生不能参加中国注册师的考试,很多学生选择考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不少高校还专门设置了相关的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实验班或特色班。
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司理财》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的《公司理财》双语教学已有15年的历史。在2012级之前《公司理财》课程针对经管类中澳国际合作班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专业大二的学生开设,作为合作教学的中方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自设置以来一直实行双语教学。从2013级开始,财务管理专业的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实验班开设了《公司理财基础(双语)》课程,教学内容与原来的《公司理财》相近。
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先后用过詹姆斯·C.范霍恩和小约翰·M.瓦霍维奇著的财务管理基础,罗斯的《公司理财》英文精要版,现在实验班用的是罗斯的《公司理财》英文完整版教材。整本教材我们分为《公司理财基础》(双语)和《中级公司理财》(双语)两门课在2个学期完成。
四、《公司理财》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能胜任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由于财务管理应用性强的特点,实务界对财务管理专业高端人才需求量大,这使得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本身就很缺,能胜任双语教学的就更缺了。教师人数的不足,使现任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量,没有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提高专业外语应用能力。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英语基础薄弱,影响教学效果。应用型本科学生往往存在偏科的情况,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虽然能阅读英文专业教材,但大部分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上课能基本听懂英语授课不足三分之一,再由于学生缺乏对生活中理财的体念,课程专业内容的学习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上语言的障碍,使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3.实践中双语教学形成了英文教材,中文授课的“双语”模式。双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使各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而师资力量的不足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制约使在大部分课堂上基本用中文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问题不大,但是对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效果欠佳,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公司理财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不能应对英文的考试,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因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而出错的现象。
五、应对措施
1.加大引进培养双语教学师资的力度。把双语教学胜任能力作为引进师资的重要考虑因素,引进优秀留学归国人员。鼓励原有教师实现转型,因双语教学同一门课教师的投入比纯中文教学要大得多,对双语教学的教师在考核制度的设计上进行倾斜,比如在计算教学工作量和绩效时乘一个系数。学校为教师提供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和英语培训的机会。
篇4
教材体系问题
我国的财务管理学体系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沿用前苏联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共特点是按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来设计,着重资产管理和计划管理。内容大致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成本管理、销售收入和利润分配及财务计划。
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完善,企业理财的外部环境变更,对财务管理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西方财务管理学自1897年美国人格林著的((公司财务》算起,虽不到一百年,但筹措资金一直是财务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我国的《财务管理学》教材自80年代末期才将其逐渐列入,内容也只局限于基础概念,以后才有筹措方式、风险价值、筹资组合等问题的研究,这一点理论已经滞后于实践了。
投资行为过去主要是由国家计委控制和管理,投资行为的研究也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内容,对投资报酬、投资风险价值、投资决策等没有列人财务管理学的内容,因为企业没有投资立项的权利。现实情况是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尤其题课来弥补。(2)对企业管理专业来说,为了强调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财务管理也可单独设课,主要讲授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内容,财务分析可不单独一设课,可将其并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或企业经营分析中来讲授。(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学院会计系)
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与推广,企业要求有到位的法人自,投资决策权是法人自的重要内容,作为财务工作者,投资报酬、风险价值、投资组合等必须系统掌握,因而投资决策是财务管理学的重要内容。
旧的教材体系中,对资产的管理比较重视,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销售收入的管理,侧重于资产管理是与计划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体系要求把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并作一起,作为营运资本进行管理,在内容上由资产的管理制侧重于资本的管理,由计划的、僵硬的专项管理到市场的、灵活的周转管理,这一部分内容较之过去篇幅要少,但内容更深。
资本运营成本的管理。过去的体系是由企业的专用资金和不断改革的利润分配管理组成企业基金制、利润留成、两步‘味g改税”、承包制等具体内容作为主要篇幅。现在,国家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程序,考虑到股份制企业的分红、配股等作为财务管理学的新内容应列入财务管理学教材中,对原有的利润分配内容应作为历史加以介绍即可,不宜占用更多篇幅。
这样,财务管理学的教材体系就可分为四大板块,即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管理。再加上四d缺,即总论、财务管理的基础概念、财务预算与分析、财务专题。财务专题主要包括企业的组建、联营、集团财务公司和企业破产的财务管理。
与西方财务管理学的关系
过去,我们全盘引进一前苏联的经济体制和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今天,有人主张应抛弃原有内容全盘引进西方财务管理学。我们认为应分析我国企业理财的现实环境和实际运用来编写教材,企业理财外部环境的改革,如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外汇管理体制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尤其是政企逐渐分开、法人自的到位,企业的理材行为渐趋规范化,在这个规范化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是必须加以研究且应具超前性的。
而西方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基础是西方企业的理财行为,西方企业的理财行为渐渐成熟,财务管理的目标从外延扩展的筹资最大化利股东财富或者说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规范的财务行为是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准则,西方企业财务行为比较规范而我国企业的财务行为不规范,所以,我们在对待西方企业财务管理时,应充分消化吸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加以研究,注意超前性和现实指导性的有机统一。要尽量避免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引进,有的片面强调超前性和保存价值,未结合我国实际加以消化,教科书晦涩难懂,与我国现实相脱节,即使有意注意某种统一,也显得如石子和水‘样滩以交融;二是拒绝吸收西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精华,认为与我国实际联系不紧,而是就我国企业理财行为中的一些政策性知识,缺乏指导性,失去了教科书的意义。
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财务管理作为理财学的核心课程,与企业管理学、投资学、证券学、管理会计学、财务会计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应有自己的特色,以此与其它学科相区别。
企业管理学研究的不只是价值形态的管理还包括劳动、生产、质量、销售等非价值形式的管理,财务管理则是围绕着资本运营管理活动进行的,从这点来看,财务管理学既被企业管理学包含,又相对独立。
投资学是研究社会宏观投资管理的学科,包括投资的意义、形式、作用、基金管理等诸方面,也包括
企业的投资行为研究;企业财务管理中讲投资,立足于企业投资收益,风险和报酬问题,是研究的微观行为,目的是为了企业的资本运营服务。
证券学是研究证券的地位、作用、发行运转:流程和「管理,立足点是证券管理部门和操作部门。财务管理学中对证券的发行、成本、.股息、红利等也有涉猎,但立足点是筹资,营运资金和分配资金成果,目的是服务于资本运营。
管理会计学是以内部经营决策为主,财务管理学则以外部运作为主,兼顾内部理财。
篇5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个人理财》课程 应用
一、行动导向基本理论
行动导向教学主旨“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其实质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教与学、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氛围,并通过创造某种特定的职业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心、手、脑并用,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主完成职业任务,自主承担责任,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其整个教学活动为一个包括情境设计、明确任务、资源搜集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展示成果、检查评估、归纳总结在内的完整的行为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探索式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思维导图法、项目与迁移教学法、作品超市教学法等。
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非常适用于《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二、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行动导向教学应用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科中的实训部分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个人理财》课程中编制家庭资产负债表项目为例,现将操作过程进行介绍。
(一)教学准备阶段
对于学生需要做如下准备。首先,教师随机以 4 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小组划分;然后要求学生课前按照教师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到课堂知识及相关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学生预习作业。
对于教师需要做如下准备。首先根据授课内容搜集教学资料,确定项目任务,并制作“任务书”。然后,准备教学案例,制定计划,设计教学方法,最后形成教学设计方案。
(二)教师授课阶段。
教师授课前,了解学员出勤情况,根据事先划分好的小组安排,布置学生小组座位,确定小组组长(为了防止学员的依赖思想,小组组长应该轮换担当),检查教学环境是否安全,然后开始组织上课。
课堂活动。
按照准备阶段的教学方案进行授课,任务书下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完成任务书要求的任务项目,教师则结合项目教学法、作品超市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完成任务、作品汇报与评价;最后,学生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相点评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也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三、行动导向在教学应用中的体会
(一)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本课程引入行动导向教学后,一改传统学科教育模式中教师大量灌输理论知识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而是让学生一边练,一边学,使学生职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后,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以学生为主和由学生掌控的。学生在课堂和课后项目任务的双重驱动下,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人翁精神,不再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和学习,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学生在实施任务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督导,这个过程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教师从原来“高高在上”的感觉中走出来,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咨询员和朋友。
这种转变让学生更加大胆地与教师接近,使学习变得轻松。随着教师对学生了解程度的加深,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就更加公平和客观。
(三)对教师的执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行动导向教学对教师执教水平的高要求表现有三:其一,要求教师对与本课程相对应的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非常熟悉,否则无法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分解学习内容和设计学习情境。其二,要想在学生执行每个学习情境的具体任务中提供指导,教师就必须对任务实施所需的所有资料非常熟悉,这样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其三,教师在课堂上是导演,对课堂要能全局掌控,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效率,还要把握好效果。否则课堂上的项目任务无法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也无法达成。
四、结语
总而言之,行动导向教学在《个人理财》课程实践应用以来,任课教师和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随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增强,学习面貌的改观,教师的教学成果得到肯定,教学热情也同样得到激发,执教水平也明显提高。可见,行动导向教学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能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最终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将继续加强行动导向教学在国际商务类课程的实践研究,进而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号:14069JG2015114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置
一、引言
1998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从而由原来的“理财学”课程成为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大类下的一门二级学科。在十年的学科建设中,如何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直是高等院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关注的课题,特别是在国家教育部对高等本科院校实施分类管理,形成了以教学型、科研型、应用型为主要大类的高校办学体系,从而如何优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成为了财务管理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攀枝花学院是一所以开展应用性教育,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应用型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该校会计学专业已有近二十年的办学历史,自2006年新增了财务管理专业以来,较为成熟的会计办学经验为开设财务管理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经验较少,对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定位还不太明确。该校也处于这样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还存在着亟待完善的部分。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从该校以及同类地方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分析主要由以下几类构成:公共基础课由数学、英语、政治和体育四大类课程组成;专业公共课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基础课包括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企业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学、项目管理、保险学、经济法、税法、国际金融、金融工程等。专业选修课包括:资产评估学、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税务筹划、公司价值评估、保险规划等。从课程体系设置所涵盖的学科和出发点来看,基础课程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经济规律,以培养学生逐步适应后续专业教育的能力和素质。专业课程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较为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相关辅助课程在于拓宽对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应变能力。
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对会计、管理、金融等学科的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几门课程的拼凑,容易给学生造成财务管理专业不过是一门偏向“会计”的“金融学”专业,或者是偏向“金融”的“会计学”专业的印象。
(二)课程大纲趋同化
大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办学优势,盲目地跟风。没能处理好“应该”开什么课和“能够”开什么课的问题,财务管理教师大多从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转入财务管理专业,因人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教材选用随意性
相关教材的种类和名目繁多,虽然国家也推出了“十一五”规划系列教材,但大多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对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未能准确把握,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培养。例如对《投资学》和《证券投资学》两本教材能否作为同一门课程的选用值得思考。
(四)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大纲强调了对理论课的考察,对实践课的要求相对较弱,“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课堂和理论。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安排在时间上混乱,没有注意到相关课程的衔接性。
(五)忽视了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形式上安排“阶段式”检查,缺乏真实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评价体系普遍存在。
(六)实践教学软件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不高
例如,大多地方高校的财务管理实验课程已经普及使用“ERP”系统,但软件版本和企业实际使用的网络版操作系统并不一致,使学生所学与企业实际操作相对滞后。
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和思路
(一)课程设置改革原则
1.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下,培养服务地方企事业单位的人才。2.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方针,重视“通才”和“专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二)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1.形成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虽然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会计、金融、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但不能忽视其自身特色。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要结合地方的资源和环境,以服务对象为基本内容,以公司财务管理筹资、投资、资本运作和资本收益分配为核心内容来构建课程体系框架。
2.围绕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和岗位需求来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市场上高级技工的需求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校模式化培养与社会选择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本科教育已经转化为“普及教育”,本科大学生已逐步成为一般性的专业人才。因此,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应该定位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同时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3.保持课程体系设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科综合化和课程多样化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共性,要善于找出各门课程之间的结合点,用协同增益的观点处理课程设置,以解决财务管理学科日益综合与课程过分分化之间的矛盾,达到“1+1>2”的系统化效果,以有限的课程涵盖更加广阔的知识领域。
4.重视个性教育,培养创新意识,鼓励自主创业。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具备长期发展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样重要,如何让学生把课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创业教育应当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5.体现课程设置的阶段性和衔接性。学财务管理的学生常常认为专业理论不如金融学的深厚,操作实务不如会计专业的扎实,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地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从宏观上应该立足于金融和财政,微观上应该把企业财务和个人理财作为研究的重点。从本科专业层次培养目标来看,财务管理内部应该定位于资金的控制,管理的连续性;外部应该面向资本市场、资产管理、资本运营等综合性的管理,全面把握市场经济下社会对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结构的需求和期望。课程设置要体现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层次的要求。具体包括:第一阶段为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作为社会关系参与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基本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一般应安排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期;第二阶段为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和投资学相关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作为经济生活参与主体的基本经济理念和管理素质的课程,一般应安排在第一学年下期和第二学年;第三阶段为专业核心课,包括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收筹划等,主要培养学生作为职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理财理念和基本理财技能,一般应安排在第二、三、四学年,其中第二、三学年的课程比重可以适当增大。同时还可以加入文体艺术类的素质选修课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6.教学方法合理搭配。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应当匹配,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可以采用:(1)互动式教学模式。具体方案可涉及以下几个环节:1)课程核心内容讨论。对课程中重点难点内容以小组的方式讨论,让学生从讨论中理清学习的思路。2)开展小组间的竞争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竞争中找出自身学习的问题。(2)推广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应当集中于基本的财务观念培养和基本财务管理技能的训练。其中可将以下几方面内容作为重点在案例教学中推广:1)风险收益价值观。案例中要重视风险收益价值观的培养,甄选案例结合专业课程中的相关理论,做到边学边练。2)重视资本成本的重要性。比如教材中对企业和投资者双方在资本成本的切入点上并未有所重点区分,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企业和投资者分别视资本成本为“最低报酬率”和“要求报酬率”。两者间的目的不同,操作实务也有所区别,这些问题都应该在案例教学中很好的把握。3)树立“现金流量”配套价值观。比如针对全面预算的观点把握,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的要求不是计划,也不是成本控制的工具,应该从现金流量观点出发由内而外地审视整个企业流程,用一种动态的观点控制企业的价值活动。
7.教学评价及时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的设置是课程设置的延续,对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评价应该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检查式”的教学评价观点应该更新,在要求课程设置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同时,作为最重要的效果反馈同样也应该用全面质量控制的观点去设计。例如,针对青年教师授课技巧还有待提高的问题,就应该提供相关的培训体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才是教学评价的宗旨。
8.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目标是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决定着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因此作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将实验教学目标设定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业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这个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会计实验。会计实验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2)“沙盘”对抗实验。财务管理“沙盘”演示教学法就是以独特直观的“沙盘”来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全过程。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从事筹资、投资、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将“沙盘”对抗和“沙盘”演示教学法移植到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领域中来,使其在实训教学环节发挥独特的作用。(3)典型软件系统的操作。“ERP”系统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已经得到学生的认可,应用型高校可以推广。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全国每年举行的“ERP”综合管理系统大赛中均有斩获,说明学生对系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都有提高。同时针对个人理财类的软件使用也应该加强,比如股票模拟操作系统,期货、对冲基金的操作系统这对于财务管理类学生来说,这是理论和实践的衔接点。(4)校外实习。包括课程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课程实习让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管理流程。比如该校开设的《攀钢认知实习课程》教学效果就很好。专业实习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实践,此类的岗前练兵,属于综合性练习,其内容可以包括财管、会计、税收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5)就业和创业指导。在实践体系中加入就业和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定位, 打开学生的职业通路,结合学生爱好和个性帮助其适应社会的选择,这正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的落脚点。
五、课程设置方案
地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以设置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和实训课四个大类。其中专业课程可以根据课程衔接的层次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课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经费和学生接收能力开设实践必修课和实践选修课。相关课程体系方案具体如表1。
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索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结合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和自身的办学优势,才能更符合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应地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郑秀芳.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和产业,2009(3):112-113.
[2] 李锋.关于我国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6):111-113.
[3] 朱博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亟待完善[J].中国市场,2008(5):136-137.
[4] 卢新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08(3):81-82.
篇7
关键词:财务课程;实践教学;教师;学生
职业教学在财务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教学。财务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要保证教学效果,需要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提高服务课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财务课教学模式中对关键知识点引入案例教学,设置财务问题让学生展开谈论,在财务课程考试分值中加大实践性作业和考题的分值。只有解决好这个四个问题,才能提高财务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一、在财务课教学模式中对关键知识点引入案例教学
财务课实践教学应从课堂开始,采用财务案例教学进行模拟理财,将企业财务中经常遇到的理财问题带入财务课堂,使学生直接思考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既节省时间又可降低实践性教学成本。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把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转化为积极思维和主动实践的过程,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
在财务案例教学中,各种财务案例所用的财务知识不同,在教师提示和归纳中,学生要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各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由“点”连成“线”、结成网,使知识结构化,这能改变学生知识条块分割的状态,使财务课程的内容互相渗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灵活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选择财务案例开展启发式教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写出独立的财务案例分析报告,分组讨论,由各组在课堂上说明自己的观点,有不同看法的开展辩论各抒己见,整个过程教师参与但只进行适时的指导和恰当的评价,评价各组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阐明重点和难点,再总结归纳答案,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分析有何不足,哪些问题尚需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以加深学生对相关财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财务案例能实现把学生带入管理“现场”充当财务管理角色,达到锻炼职业本领的效果。在财务教学中重要财务知识点要引入财务案例教学,这是进行启发式实践性教学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学模式,财务案例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管理悟性,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
二、设置财务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在财务实践教学方法中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对重点、难点问题关系密切的财务问题的讨论,这是学生解决财务争议问题的模拟实践性教学方法。运用该模拟教学方法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制定明确的财务课程课余讨论组织目标
(1)“知识与过程相结合”。这要求学生要把握知识,掌握知识的应用方法,要利用课余讨论教学方法,重视结论性知识的传授,不进行过程的展开,这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有利。学生通过讨论完成知识与过程的结合,能让他们明白各个知识是从哪而来,怎样形成的,学会运用财务知识分析财务状况,面对需要解决的理财难题,梳理财务管理的思路。
(2)“学习与运用相结合”。这是通过讨论使学生把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讨论的案例剖析或问题答案的探讨,使他们学会运用财务知识解决现实财务问题,促进知识尽快转化为财务能力,体会到财务知识在财务管理中的价值。
(3)“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思相结合”。这要求在讨论教学中教师设置讨论对象、创造问题意境以推动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有效点拨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触类旁通,并通过分析思考和争论形成对某个财务问题解决的共识,把握认识的手段。
2. 选择财务课课余讨论的运作方法
(1)在运作方法上进行组织形式的选择。财务课程的讨论采用单一的班级制和分组制。由于讨论时间的限制,可能会漏掉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再加上分组制又不能集思广益,因此财务课余讨论要采用分组和班级制相结合的形式。因财务问题涉及管理、财政、金融、法律法规等知识,所以,对重要章节需讨论的问题应提前布置,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写出讨论发言提纲,使每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发言机会。要统一掌握以防止发生扯皮跑题现象,在讨论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变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某个财务问题时分析有哪些转化条件,有无别的途径和思路,存在何种不确定因素,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能灵活运用。
(2)组织内容的设置,讨论理论怎样联系实际。财务原理揭示了资金运动的规律和理财规则,它给学生提供了认识财务活动的相应视角和处理财务关系的态度。学生要依靠掌握的知识工具去客观正确分析诊断财务问题,快速有效地提出解决财务问题的可行性建议。内容安排的次序是先将基本知识讨论清楚再结合讨论案例或问题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来探讨。若学生充分理解和驾驭了一定知识,对实际财务问题的争论,组织者应放开让学生发表看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在每次讨论结束后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自己准备的发言提纲作修改补充,并将修改后的作业成绩作为一次大作业成绩登入考核成绩册的“平时成绩栏”,作为期末该门课考试成绩的构成部分,以确保财务课余讨论的教学能实现其预期目标。
三、在财务课程考试分值里加大实践性作业和考题的分值
财务课程实践教学应保证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式。在完成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走访调研到的财务课程的题库考题形式一般是填空、名词、简答、判断、选择和计算、分析,此考题设置内容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能过关,这种考核模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财务课程的自觉性,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财务思维能力,更不会培养学生的理财创新精神和理财实践能力。因此,改革财务课程考核模式,在财务学课程考题中设置理财的实践性问题,以考核学生理财应用能力,加大实践性作业的分值比例,能督促学生通过考试环节达到或接近熟练应用的财务课教学目标。这是财务课程实践教学的落脚点。
确保财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要从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财务教学模式中对关键知识点引入案例教学和利用课余时间留置问题开展讨论及在考试分值里加大实践性作业和考题的分值等方面加以重视,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财务教学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培养对象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的选择。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作为1998年国家教育部新增设的本科专业,虽然迎合了当今社会对理财专业人才的需求,改善了我国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但其教学方法存在着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讲授、轻学生动手操作。重统一要求、轻学生个性多样发展等问题。从财务管理的内涵看,财务管理是指企事业单位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价值管理工作;从管理者的角度看。能否有效的组织好资金运动。不单纯依赖管理者是否有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有赖于财务管理者是否具有妥善处理好单位与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能力;从教学的角度看,财务管理教学应该按照“理论的介绍言简意赅,实践的应用全面广泛”的原则,并结合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最大可能地适应实践上的需要。为实现上述目的。近四年来。笔者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创新性地开设了《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课程,旨在解决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分散、实践能力差、思维不活跃、创新性思路少、人际交往能力低等问题,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本文仅就该课程开设中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探讨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研究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专业的实践能力,为其成为知识、素质、技能全面发展的应用性人才奠定基础。
一、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课程基本内容
(一)课程性质
《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开发学生潜能、培养专业技能的专业实践课程。它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学校显性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对实现教学目标起支撑作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该课程是在学生修完一定的专业课程后(通常在第六学期),为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变化,吻合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更新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结构及方法手段,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掌握最新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具有较强财务管理实务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财务师而采取以研究型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一门开放式课程。它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平台。
(二)课程形式
财务管理综合实训的授课方式共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教师在校内布置实训任务。在该环节中,以教师讲解实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体系、提出实训要求、布置实训任务为主要内容,它是每一次实训的出发点,更是学生理解实训内容、较好完成实训任务的前提。在这个环节中。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虽然从时间上就是一次课。但内容上却要求教师对专业知识要有高度的概括和融合,要能结合实际对学生提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实训要求,对实训任务的讲解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其次。以学生分组合作、校外调研为主要方式。要求学生首先对实训任务进行讨论和适当的知识回顾。研究小组活动方式,进行人员分工;然后集体深入社会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回校后再次进行小组讨论,对于发现的问题要么再次深入实践予以解决。要么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予以解决。这个环节是该课程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能锻炼学生能力、体现实训质量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及时进行师生沟通,对于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最后,各组同学集中在教室内进行实训汇报,主要汇报人由此次实训的执笔人担任。其他同学做适当补充。畅谈实训体会及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此环节既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又是各组学生以实训报告为最终成果进行PK的赛场。在这个环节中,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操控性。既要对学生的各种想法及报告给予及时的点评,又要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控制。要注意多给学生以鼓励。
(三)课程内容
《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中的有关规定设计的。主要以企业完整的运作过程为线索,以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为理论基础,以企业筹建与筹资、企业投资与决策、企业预算与内部控制、企业纳税筹划为主要对象,将课程内容分解为财务管理基础操作技能、创建企业、企业纳税筹划、企业筹资、股票投资与外汇投资、企业财务分析、企业项目投资与可行性分析、企业全面预算等几个主要模块。按照实训的难易程度和课程进度,课程主要包括:1,证券投资(个人完成);2,票据填制与审核(小组完成);3,纳税申报与筹划(小组完成);4,企业筹建(小组完成);5,项目投资决策――新建企业可行性分析(小组完成);6,企业筹资(个人完成);7,企业财务分析(个人完成);8,企业利润分配(个人完成);9,企业预算(小组完成)。其中四项需要个人完成的实训内容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作业,即在开学之初首先进行证券投资实训。要求学生以一定数额的虚拟资金在沪深两市进行模拟股票投资。可以选取一定数量的股票或基金,详细记录选股的具体时间、数量、金额。并可以在半年内随时进行买卖。期末要对所选股票或基金进行财务分析(实训七),同时研究所选企业的筹资方式和资本结构。并与本地企业进行筹资情况比较分析(实训六)。再对该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利润分配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实训八)。
(四)考核方式
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课程由于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分组实训、集中作业并汇报的形式;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财务管理专业众多的专业课程。因此无法采用传统的一张试卷确定学习效果和成绩的考试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了非集中考核的形式进行。成绩评定包括:上述九项实训内容,每项10分。其中学生的实训报告占50%,实训汇报占40%,实训作业占10%。对各项实训成绩进行汇总以后,再加上期末学生的实训课程总结(10分)汇集而成。在具体评分过程中,全组共同完成实训报告,但执笔人可以比同组其他同学的分数略高3-5分,汇报中积极踊跃有突出表现的成绩也要高于同组其他同学,学期内要保证每位同学均成为一次执笔人。
二、基于实训课程的人才能力培养
开设《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知识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方案设计能力、文字表述能力、资料整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不畏挫折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等应用性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各项实训内容的完成得以实现的。
(一)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传统的专业教学,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分散在各门课程中。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由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
本身固有的特点――知识面广、难度大、计算多、政策强、方法复杂。同时学生又几乎从没有涉足过企业,体会不到资金运动的真谛,因此许多学生在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过程中。感觉到很难抓住其基本线索,难以用固化的学习模式去直接套用并取得理想的效果。笔者曾经在讲课中对学生描述过:学生们在课堂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实际上是分散在各个相关学科中的一颗颗专业珍珠,如何将其串成华美的专业项链实质就是衡量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进行企业筹建及投资可行性分析实训时。由于要涉及财务管理、工商管理、项目评估、市场营销、法律法规、Excel等知识并要多次去工商局、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多部门,学生们在开始时感觉难度很大,无从下手,不会开口说话;同时也深切体会到,看似简单的专业知识到了实际中就难以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细节上的问题不敢较真。此时大多数学生就自觉地进行知识复习、教师答疑和多次的社会调查,最终学生都能圆满完成此项实训,并在各组对抗汇报中。通过对比各组的投资项目及相关净现值、报酬率等指标,使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体会到财务管理的魅力,从而实现了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知识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多项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资料整理能力
尽管学生长期以来都是浸泡在书海中,不乏与文字和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但真正走向社会,其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述能力都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实训课程中强化了这方面的训练,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布置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必须走出校门。直接进入有关部门进行咨询,求得帮助,以完成实训任务。这对于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的学生而言,是既新鲜又有难度。许多学生在初次进入税务局、工商局、银行、企业等单位时。不敢、不会开口讲话,即使遭到了白眼冷言的尴尬待遇。也能互相鼓励、相互提醒坚持完成任务,这无疑锻炼了学生不畏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收获是其他任何课程都不能提供的。二是通过各组上讲台,分别汇报实训的完成情况及实训心得。这种训练使学生从开始上台时的手足无措很快就转变成挥洒自如、侃侃而谈,从开始时语言大白话逐步转变成专业术语。同时,由于每次实训结束都要进行实训报告的展示对比。并据此给出成绩。这使得学生对资料的整理格外用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发现、不断创新,这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其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技巧,也据此形成了一份份精彩的实训报告。
(三)团队合作能力与自学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财务管理综合实训采取了分组实训、汇报比拼的方式,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良好的合作所形成的凝聚力是可以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应的;同时增加的实训汇报使学习结果形成对抗竞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正如有学生在实训感受中所言:“财务管理实训课的授课方式是十几年学生生涯中最值得记忆的一件事情,它彻底改变了我对学习的态度,激发了我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也为同学之间和谐相处提供了载体。正是实训课。使得我们全组同学齐心协力,既加深了友谊,又培养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我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与社会接触,如何与人打交道,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了许多做人的真谛。实训课,使我们日趋成熟的心理受益匪浅”。
篇9
关键词: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 教学基地 实践能力
一、引言
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并把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随后各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科结构调整的需要,纷纷申请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高等教育财务管理专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已有530多所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人数达20多万,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成为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普通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究竟如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等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适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教学条件及教师素质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方针、政策,提出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这些都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的热门话题,许多国内专家学者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索。但国内目前专家学者大部分从某一个侧面探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且大部分是高校教师的所感所悟。还少有人对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从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三维信息直观可见的角度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本科人才培养问题。为此,本文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
二、调查设计
( 一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有3个,即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财务管理专业本科高年级在校学生与近三年吸收财务管理专业的用人单位。根据3个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我们的调查目的,我们设计了3份不同的调查问卷,即专任教师卷、学生卷与用人单位卷。3个调查问卷之间涉及的具体问题不尽相同,但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为了使问卷调查结果更具客观性、普遍性和可比性,调查问卷发放的区域范围覆盖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区域。对不同区域、层次、类型的普通高等学校的1000名专任教师,3000多名本科高年级学生与1000个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教师与学生所在院校包括理工、农林、医药、财经、政法、师范、语文、综合、民族及其他共十大类型院校,其中既有“211院校”,也有非“211院校”。其中,政法类(0.3%)、语文类(1.2%)、医药类(0.4%)、民族类(0.8%)、其他(1.3%)五类院校中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太少,不具有代表性,在以后的分析中就忽略不计了。被调查教师与学生所在学校的详细分布情况参见表(1)。被调查的用人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五大类,规模涵盖大、中、小型单位,具体用人单位分布情况参见表(2)。
( 二 )调查内容 教师问卷涉及到研究方向、有无交流经验、有无实践经验、培养目标、课程安排与课程结构、培养质量、专业教育存在问题等十个方面共10道题,具体问卷见附录1;学生问卷共涉及个人情况、专业选择、职业意愿、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课程结构、教授授课、培养质量、个人情况评价、专业教育存在问题、深造愿望、希望就业单位性质等十多个方面共13道题目,具体问卷见附录2;用人单位问卷涉及单位分布、单位性质、单位规模、单位重视的质量、培养目标、毕业生质量评价及教育问题等15道题,具体问卷见附录3。
( 三 )调查方法 该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先参考了相关文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已有研究成果重新讨论,加入新的开放式问题,然后广泛征求了来自普通高等学校本类专业教师、学生与部分用人单位的意见,编制形成选项,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闭合式问卷初稿。问卷在正式实施前先经专家审核、后经部分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试填写,在保证语言表述清晰无误的情况下定稿、实施。
( 四 )调查数据 本次问卷的调查规模较大,回收率较高。有982名专任教师,2898名本科高年级学生与926个用人单位寄回了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是:98.2%、96.6%、92.6%。我们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均进行了统一编码,然后聘请专人采用SAS9.2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最后再由专家组成员进行审核,保证将录入错误率降低至最低。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表中的百分比之和略大于或略小于100%是由剔除了部分无效问卷或者尾数四舍五入造成的。本报告所有图表所使用数据均来自本次调查报告的统计结果,在文字部分的数据参考了2000年以来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教育部相关统计资料以及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网站的相关资料。
三、调查结果分析
( 一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分析 (1)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倾向于复合型人才。问卷调查显示,48.8%的专任教师、49.1%的本科学生和53.4%的用人单位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而33.5%的专任教师、37.3%的本科学生和16.1%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该是高级专门人才。30.5%的用人单位选择了应用型人才而教师和学生分别为17.4%和13.5%。身处时代变革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而言,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日益国际化的趋势早就对财务管理专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不仅能够从事传统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而且要熟悉生产经营和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等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在企业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项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详细数据见表(3)。(2)课程结构基本合理。对于目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结构,70.4%的专任教师认为基本合理,18.7%认为不太合理;65.7%的本科学生认为基本合理,19.8%认为不合理;用人单位认为基本合理的有52.2%,认为不太合理的有37.4%。但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任教师和学生,以及不同性质用人单位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如财经类院校的教师及学生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远高于其他院校,事业单位要比其他用人单位的评价更高。表(3)表明,从整体来看,三方对本专业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都相对较高,有76.0%的教师和77.1%的学生以及56.0%的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是合理的(包括“非常合理”和“基本合理”);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不太合理”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分别是18.7%、19.8%和37.4%;仅有5.2%的教师、2.9%的学生和6.4%的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很不合理”见表(4)。(3)最重要的5门专业课程。为了解和把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各门专业课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要求被调查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十四门课中选择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五门课。学生认为最重要的5门课程依次为:财务管理(87.6%)、税务与税制(79.1%)、财务会计(70.4%)、成本管理(61.9%)、会计电算化(56.1%)。而专任教师认为最重要的5门课程依次为:西方经济学(88.4%)、管理学(73.5%)、财务管理(63.9%)、财务会计(59.0%)、税务与税制(50.2%)。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5门课为:财务管理(80.5%)、财务会计(75.1%)、会计电算化(71.6%)、财务管理实务与案例(65.7%)、税务与税制(52.0%)。学生和专任教师对最重要的5门专业课程的认识存在很大不同,用人单位和学生的结果较为相似。统计结果表明,十四门课中教师更注重基础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的经济学和管理学选择比例较高;而学生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专业课实用性更强,重视的是类似“财务管理”、“税务与税制”和“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而对经济学、管理学选择比例较低;用人单位与学生类似,也比较看重实务见表(5)。
( 二 )培养质量因素分析 (1)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专任教师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多为肯定性评价。其中43.4%的专任教师认为培养质量较高,28.7%的专任教师认为培养质量一般。但对于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任教师的评价也略有不同,如“211院校”专任教师选择培养质量较高的比例高达54.9%。而非“211院校”的比例只有33.7%。学生对自我培养质量的评价也为肯定性评价。其中,44.6%的学生认为培养质量较高,30.6%的学生认为培养质量一般。但对于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学生的评价也略有不同,如“211院校”的学生认为培养质量较高的比例高于平均值,为52.4%;而非“211院校”的比例仅为36.8%。用人单位对近年来招收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性评价,有58.6%的用人单位评价质量一般,有33.7%的用人单位评价质量较高。(2)学生对本类专业任课老师的评价。详细考察了学生对本类专业任课老师在学术水平、知识结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六个方面的评价状况,采用五点量表的形式,“5”代表“很好”,“4”代表“较好”,“3”代表“一般”,“2”代表“较差” ,“1”代表“很差”。有2834份问卷正确填写了该题。分析表明,学生本类专业任课老师知识结构的评价为4.23分,对是学术水平评分为4.20分,都略高于“较好”水平;评价最低的分别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分别为3.97分和3.94分,但也接近“较好”。从整体来看,学生对本类专业任课老师评价由高到低分别是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见表(6)。(6)最被重视的质量因素。为了解和把握学生对各方面素质重要性的评价,我们要求被调查学生在“专业知识”、“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14项中选择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五项。数据统计表明,十四项中选择比例最高的是“专业知识”,有74.3%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其次是“综合素质”,有71.4%的学生选择了该项;“交际能力”,排在第三,有68.56%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其后是“学习能力”,62.9%的学生选择了这一项;被选择最少的是“计算机理论与应用水平”和“数学知识”,只有2.3%和0.6%。但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对一些质量因素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对教师而言,他们认为综合素质(79.1%)、创新能力(52.0%)、学习能力(51.6%)、专业知识(51.4%)、社会责任感(41.5%)是最值得重视的五个质量因素。其他质量因素选项的重视度和比例依次为:合作精神(38.7%)、知识结构(37.7%)、数学知识(35.7%)、实际工作能力(25.5%)、交际能力(24.4%)、专业技能(22.3%)、理论素养(17.1%)、外语实际应用能力(11.8%)和计算机理论与应用水平(11.1%)。对用人单位而言,它们最看重的是综合素质(85.3%)和实际工作能力(75.5%);其次是合作精神(65.2%)和专业知识(52.3%);最后是交际能力(50.2%)。而知识结构(6.7%)、理论素养(2.9%)和数学知识(1.8%)在用人单位看来略显不重要。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各方面素质重要性的评价具体数据见表(7)。
( 三 )教师和用人单位学生的评价 我们考察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其自己在综合素质、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状况。采用五点量表的形式,“5”代表“很好”,“4”代表“较好” ,“3”代表“一般” ,“2”代表“较差” ,“1”代表“很差”。教师和学生分别有972份和2863份问卷按照要求填写了该题。分析表明,学生对自己评价最高的是学习能力,达到了3.97分,也就是接近“较好”,而得分最低的是外语水平,只有3.29分,也就是略微高于“一般”。从整体来看,学生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还是中等偏上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中,专业知识处于最高为4.08,其次是知识结构为3.82,而最低的为综合素质和外语水平,分别为3.47和3.60,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最高的是综合素质3.84,处于一般中的较高水平,但还未达到较好。最低的为创新能力和知识结构,分别为3.56和3.37。整体而言,三方评价结果都处于一般水平见表(8)。
( 四 )学生、专任教师及用人单位对专业教育的评价 为了了解和把握学生对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我们要求被调查学生在“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质量不高、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经费不足、教学计划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数量过多、教学管理水平差、缺乏专业实习、忽视个性培养和缺乏案例教学”等十二项可能存在的问题中选择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五项。共有2884位学生和980位专任教师以及920个用人单位按照问卷要求填写了该题。数据统计表明,学生在十二项问题中选择频率最高的是“教学方法单一”,有91.4%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其次是“教学计划不合理”,有62.9%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忽视个性培养”排在第三;而专任教师和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专业实习”和“教学经费不足”;而用人单位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学经费不足和缺乏专业实习见表(9)。
( 五 )职业方向愿望 调查表明,被调查的57.1%的学生“愿意”把所学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28.6%的学生“很愿意” 把所学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两者合计为85.7%;选择“无所谓”和“不愿意”的学生都占13.9%。因此从整体来看,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认同的,愿意把所学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详细数据见表(10)。在2898个填写了是否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中,有828个学生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占总体的28.6%;有2070个学生不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占总体的71.4%。我们考察了学生未来就业希望去的单位性质。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列出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自我创业和其他共八个选项,每个被调查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三项。有2898份问卷按照要求进行了正确填写。总体来看,希望去国有企业工作的学生最多,占被调查总数的85.7%;其次是政府部门,占被调查总数的71.4%;希望去三资企业的学生占被调查总数的40.2%;自我创业和到民营企业工作的学生都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1.2%;希望去高等学校工作的比例最低,只有2.9%见表(11)。
四、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本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培养目标转型存在困难。55.8%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48.6%的学生和39.1%的专任教师持相同意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学生和专任教师也完全认识到了这样的需求,那为什么这三方都一致认为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准确?原因是虽然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正确的,但是实际教学中的培养还处在专用型人才培养。学校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培养的是高级专用人才,很少有学校去强调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已经转变。而这种目标的转变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师专业结构做出重大改变,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倡导,专任教师很难做出改变。(2)教学计划不合理。62.9%的学生和37.3%的专任教师和42.1%的用人单位认为,教学计划不合理是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院校还是只注重单一课程的开设,而忽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许多课程的内容有重复之处,甚至与会计专业课程一致。对于多数院校而言,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是由教务部门管理的,而这些部门很少由专业知识全面的教师负责,而专任教师只关注自己教授的课程,很少关心整体课程体系,这就导致教学计划不合理的问题出现,从数据上来看,学生比教师更了解这一问题。(3)教学方法单一。91.4%的学生认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方法单一是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们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主要采用传统的言传式教学方法,就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摘抄记忆为辅助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下,教学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思考,也没有质疑,有的只是死记硬背,所以死气沉沉、昏昏欲睡的课堂环境也就不足为奇。这种教学方法抹灭了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有的只是课程中的数量分析,培养出的财务管理人才更像具备局部才能的专业型人才,而非企业所需的综合性财务管理人才。但是专任教师和用人单位对教学方法单一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6.7%、29.0%,并不像学生选择比例那么高;而教师和用人单位都对教学经费不足选择比例很高,这并非是独立事件。显然在教学手段单一和教学经费不足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这种联系对老师而言是想采取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等双向互动手段,但是在教学经费上不可能实现;对学生而言就是教师只采用传统的言传式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单从教师角度考虑,在上课时多加入一些提问、互动还是可能在不改变经费的前提下改善现状。但是对部分年长的教师而言,讲授许多年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形成一种机械化模式,没有外部的压力,他们就倾向去维持原状;对年轻教师可能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但是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效果也不是很理想。(4)案例教学相对缺乏,且效果有待提高。54.3%的学生、40.5%的专任教师和42.5%的用人单位认为,在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案例教学。那为何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都早已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却不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原因:一是案例教学课时比例不合理。与国外著名商学院相比,以哈佛商学院为例,90%的课程为案例教学;在学时方面,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仅占总学时的7%,其余都用于案例教学。而国内高校案例教学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务处在学时安排上所占学时比例很小,有的高校甚至没有案例教学,这样的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二是案例库源供应不足,质量欠缺。适合本科生学习的案例与市面上出售的案例书有所不同,它首先应包括对相关财务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其次才是具体案例;而具体案例的选择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应该引入过于复杂的案例,过于复杂的案例不仅起不到教学作用还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案例的选择还应具有典型性,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的案例需要教师相当大的精力去寻找,耗时也较长,是案例教学实施的重大困难。三是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想要很好的实施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案例的基本原理、内容结构、实际意义做少而精的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要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调动起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是个人单独发言还是分组发言,如何分配时间;真正的案例教学课是不存在正确答案的,学生的许多问题和想法是教师很难预测到的,上课时教师要马上做出正确的引导和解答。这些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要有很深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单位工作经验,这样高素质的教师相对于众多的学生而言,还是很欠缺的。而学生众多和教师质量不高这两大问题也在本次调研中加以证实,分别有14.3%的学生、38.5%的专任教师和18.8%的用人单位认为人才培养中存在学生数量过多问题;分别有11.4%的学生、34.8%的专任教师和47.6%的用人单位认为教师质量不高。(5)学生缺乏专业实习,动手能力较差。有67.3%的用人单位认为缺乏专业实习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40.9%的学生和55.6%的专任教师持相同观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单位实习上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是用人单位的财务工作一般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因为财务工作对单位而言相对较为重要,需要很高的稳定性,而且还可能涉及到商业秘密等问题,所以财务工作本身的实习机会较少。其次是就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学校很少联合企业办学或推荐实习,这就要求学生个人去寻找单位实习,这对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困难。
(二)对策建议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确定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培养目标。确定行之有效的培养目标是实施培养行为的前提。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总体上应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与经济发展的接轨,应该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从人才定位来看,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教育转移,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知识全面的复合人才,与此相应,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是财务管理复合人才,而非传统的财务管理高级专门人才;而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社会后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开展企业管理活动、具有会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管理和会计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调研、职业判断和发展潜能的财务管理高级人才。其次,从职业岗位定位来看,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定位应是本专业的学生能在工商、金融证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而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社会后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能在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较为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总之,我们认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企业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工商、金融企业、单位从事内部经营和管理决策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2)增加教学经费,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可以通过经费申请和联系企业家资助来增加教学经费,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设备和建立教学实验室,从而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堂整合的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以上设备和实验室都仅是“硬件部分”,“软件部分”还要求教师提高媒体课程的制作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设计的艺术性和互动性,创建案例库和实验材料等。在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注重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选编和设计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合适的案例梯度,紧密联系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案例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案例库日臻成熟完善。建立互动网络平台可以让师生在课外加强交流,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或者是对一些财经新闻加以讨论,各抒己见,同学之间可以分享知识,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修改教学计划,突显财务管理专业特点。由学校倡导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计划和体系。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讨论来建立四段式的教学计划,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课四个阶段;同时建立包含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区别于金融专业、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到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重复授课,以及加大案例教学课时,突显财务管理专业特点。(4)改善教师结构,提高教师质量和加强教师考核。为了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过硬的师资是关键。学校要改善教师的学科、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聘请各研究方向的优秀教师,使得完整的教学体系得以实施;鼓励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进行调研和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提供教师去知名大学培训的机会,不仅可以提高专业素养而且可以汲取他们的授课方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强教学考核,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估不成为走形式的过场,而是成为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方向。(5)加强产学研结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需求日新月异,远比学术理论的发展变化快,这就要求财务管理教育必须面向企业实际需要,探索出一条能够快速与企业需求衔接的培养渠道。校内的教学内容多为高度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原理、方法,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于实际对在校学生而言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提高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能力,学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在接纳能力、在业务范围、业务量以及业务的复杂程度上全方位地能满足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将适应上的问题和障碍在实习过程中加以解决,形成学校到企业的良好过度。为规范这种校企结合办学,双方应签署建立专业实习基地的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职责,聘请具有专业理论素养又同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秀英:《课程体系的构建》,《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第6期。
[2]王艳茹:《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3]任翠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亟待加强》,《财会信报》2006年4月24日。
[4]车嘉丽:《基于管理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年第7期。
[5]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财务管理人才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设想》,《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篇10
摘要: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建立基于慕课的财务管理(中澳合作)专业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各自教学优势,拓展学习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慕课 财务管理 教学模式
于慕课的教学模式目前主要有三种:xMOOC、cMOOC和tMOOC。本文基于内容的 MOOC(简称 xMOOC)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学视频、作业和测试等为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获取和掌握课程内容,侧重于知识传播和复制。借鉴慕课的优势建立新型财务管理(中澳合作)专业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各自教学优势,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一、树立基于慕课的教学理念、目标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创新、创业人才所应具备的问题解决、团队合作、探究发现等能力急需加强,这也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所做不到的。而慕课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在慕课的交流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目标。由此,基于慕课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不仅满足学生在校期间攻读学位的学习要求,还可以满足其终身学习的需要,给予学习者更多的选择时间和空间。
二、整合基于慕课的教学资源
财务管理(中澳合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有24门课程引进澳方的原版课程。澳方提供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材(Text Book)、教学大纲(Subject Outline)、学习指南(Study Guide)、讲义(Lecture Notes)、课件(Lecture Slides)、样卷(Sample Exam)及相关阅读材料(Reading)等。教学资源每学期更新一次,使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得相关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另外,为了适合大多数毕业生国内就业的趋势,财务管理的核心专业课,如:中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实务、税法实务等采用中文讲授,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分析教材是任课教师根据项目学生的学习特点自行整合编写,教材案例丰富、突出实操性。
上述教学资源在辅助学生学习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因此,有必要凝炼知识点,建立基于慕课的财务管理相关微视频学习资源,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学习困难生的反复学习。
三、梳理财务管理(中澳合作)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中澳合作)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知识、沟通、实践和财务管理战略决策能力。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共计34门,其中:引进澳方英文课程24门,中方开设中文课程10门,主要分为6个类别。(1)英语类:该模块是澳方学校针对合作项目特点,提升非母语学生英语能力而开设的。学术研究英语规范学生英语书面写作能力,商务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表达能力。(2)经济类:商务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阐述经济理论和热点问题。(3)金融类:企业筹资和投资需要依托金融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银行与金融业务更加频繁,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国际银行与金融、贸易与商务金融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国际化背景下的金融理论而且熟悉实务操作。(4)管理类:引进澳方具有国际管理理念的特色课程,使学生掌握管理原理、管理战略、开拓国际管理视野,并熟悉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与财务的契合关系,夯实管理理论基础。(5)会计类:会计课程涉及初级、中级、高级和国际会计课程,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会计流程和会计处理方法,建立起会计的概念结构。会计综合实验和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税法实务和审计学采用CPA教材以实时跟进我国税法和审计的实务发展进程。(6)财务管理类:这类是财务管理的专业主干课,包括:财务管理原理要使学生清楚会计和财务的区别,掌握财务管理的历史演进、当下前沿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和具体财务活动等。财务管理实务要使学生掌握筹资、投资、营运资金、股利分配管理等内容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高级财务管理是以财务战略的视角审视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工作,提升学生财务判断和决策能力。投资学侧重证券投资,理财规划侧重个人理财,成本与管理会计主要涉及成本的计算和预算编制及业绩评价等。财务分析课程培养学生财务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能力。
由上述分析可知,澳方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团队合作和和决策分析能力。中方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财务会计的实际操作能力。代表性的知识性课程、沟通性课程、实操性课程和财务管理战略决策相关课程和能力培养关系具体见图1。针对不同能力采用不同的基于慕课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图中资料是笔者根据财务管理(中澳合作)专业教学计划整理而得,其中*是指英文课程。
四、引进基于慕课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