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的运营模式范文
时间:2024-02-20 18:0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商的运营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至此,红人店开始批量浮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从这几天的微博可以看出,各类观点、讨论、臆测甚至是杜撰不绝于耳。显然,红人店不是今天才有,常识性的东西这几天已经连篇累牍,我就不再赘述,仅站在网红合作与运营的角度,探讨一下在社交电商的风口下,网红模式如何为传统企业和电商所用。
网红的类型与前世今生
第一种是真正的微博网红,出生于模特、小明星,如ALU、NANA之类,早期靠白富美的内容输出(名车豪宅缺一不可,自拍神器功不可没),引领了一批的粉丝,然后成功转型淘宝店铺。
第二种是论坛博客微博上的时尚达人,依靠准确的定位长期输出有价值的内容,积累一大波的忠实追随者,如腻娃等。
第三种是另类淘宝卖家,生于淘宝发迹于社交媒体,通过高仿、单品、预售、定制等爆品法则沉淀了无数忠实粉丝,如CC皮草、复刻店等。
第四种是生产线上出来的网红店,自带粉丝,在商业运营公司的剧本和重金下成长起来,如大金等。
总的来说,在2010年微博兴起的头几年,社交的红利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无数网红或时尚达人在积攒了一群粉丝后,开始寻找流量变现的最佳途径,所以服装成为了不多的选择。从最初的四季青和十三行采买,到后来的自产自销,以及这两年的网红孵化产业链,将粉丝运营与产品口碑匹配到位的网红,开始实现巨大的商业价值。但这背后,离不开社交的红利、长期的坚持和产品与供应链的配合。
什么样的网红,适合社交电商?
时至今天,微博的式微和微信的崛起,使得开放环境下的社交红利显然已经不如早期明显,对于一个网红的自身条件和职业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零打造网红,显示已经成为了一件超高难度的事情。作为一门生意,我们需要的是慧眼识珠,发掘出具有合作潜力的社交红人。那么选择标准是什么?
(1)颜值与个性:也许个性比颜值更重要,这个社会从来不缺美女,更何况还有自拍神器和美图秀秀这么一回事,大多数网红走到现实中,你会发现那些美好的形象只是活在镜头里,1米5几,又瘦又小的网红还不在少数,但网红无一例外的是,她们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
(2)内容输出与互动能力:超级白富美?时尚达人?超级买手?搭配专家?资深设计师?不同的身份定位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输出,除了专业的视觉表达,诱人的文字功底和互动能力是网红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不要过于相信幕后,网红之所以能成为网红,就是因为她比你更擅长社交媒体的应用。
(3)粉丝基础:与粉丝数量相比,信任度与活跃度都显得更加重要。多关注评论数与评价内容,1W+的高质量粉丝,已经可以实现不错的起步销量,后续的增长可以通过口碑传播和花钱推广来解决。
(4)配合参与度:这是比粉丝数更重要的指标,再多的粉丝也比不上全情的投入。看看淘宝星店里面那些大明星惨淡的销量就明白了,社交电商有时是一门体力活,卖的就是整个生活与工作的附加值,没有温度也就谈不上互动了。
网红在哪里?
找几个美女就想做网红这种事情,还是尽快洗洗睡吧,美和红之间,至少还差一个马拉松的距离。也不要迷信花几百万签几个网红就可以躺着赚钱的事情,网红不同于代言,没有深度合作,完全不可能体现出红人的商业价值。与网红的合作,一定是基于共同的利益、资源的共享、能力的互补和长久的合作。
找网红其实并不难,社交媒体的数据都是公开的,关键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资源扶持和合作模式,帮助网红实现粉丝价值的最大化。目前比较常见网红聚集地包括:微博微信达人、美丽说蘑菇街达人、视频类社交媒体、时尚类社交媒体、网红与模特推荐APP等。不要再问哪里有网红了,直接约吧!
产品与供应链之痛
一部商业大戏,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好演员。如果你认为得粉丝者得天下,卖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那么在服装这个行业就大错特错了。信任只能卖一次,爱得最深的往往也是骂得最狠的,有多少网红店几次上新下来就黯然收场的。不要过度迷恋网红的影响力,真正持续热销的网红店,在选款、搭配、性价比和品控上往往做得比专业的淘宝店还要出色,复购率是评判店铺前途的重要标准。产品和供应链的话题太大,这里不做深入探讨,建议直接找专业的服装厂家或供应链公司深度合作,比如说我们:)
网红孵化,谁的蛋糕?
网红经济效益的显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电商运营公司看到了商机。目前所知几家比较成功的网红运营机构,都是从传统的淘宝运营直接转型到网红孵化,并获得了资本的支持和快速的发展。他们的发展路线基本如下:(1)快速圈人,抢占社交电商的流量入口;(2)自建设计团队和供应链系统,为网红店的发展提品与供应链支持。显然,目前的网红孵化,更多的做了协助运营和传统ODM厂商的工作,只不过他们抢占了先机,敏锐的发现了红人店在产品与供应链方面的痛点,于是一撮即合开始了跑马圈地式的发展。
但是最终驴死谁手呢?我们知道传统商业时代的流量入口是一线商圈的门店,互联网电商时代的流量入口是淘宝天猫的搜索,那么即将到来的社交电商时代呢?网红极有可能成为最为重要的流量入口。一旦传统服装企业或有实力的服装电商企业意识到了这个巨大的变化,网红的市场,也许又将迎来一场激烈的明争暗战。据我所知,知名电商女装品牌茵曼,前不久刚签下了一名时尚博主,开始布局网红品牌的投资,这会不会仅仅是一个开端呢?
网红模式的规模化路径
社交电商的形式是人以群分,传统电商的形式是物以类聚。因此网红的运营更侧重于人的打造,而电商的运营侧重于数据的美化,在运营方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网红模式能不能批量复制?取决于能不能批量推出有影响力的社交红人,这个似乎更接近于娱乐公司的造星模式。
吴晓波有一期节目,内容是讲玩粉丝经济,韩国认第二没人敢排第一,其中讲到了韩国的超级造星模式。其中说到韩国的经纪公司,通过大量的练习生筛选和培训,发掘有偶像潜力的明星;通过偶像团体式的推广和管理,防止单个核心成员流失所带来的投资风险;通过编剧至上行为管控,塑造更值得追随的偶像形像。成功打造了全球最强的明星产业。未来的社交电商领域,是否也会出现批量化的网红工厂呢?值得进一步思考和市场的检验!
无社交不电商,网红经济全面开启
篇2
摘要:物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界甚至全社会的热点,但是物联网的发展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迅速,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商业模
>> 电信运营商主体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 浅析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定位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运营商产业链延伸合作模式及策略研究 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探索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变革中电信运营商的应对策略 物联网与电信运营商的发展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产业链商业模式结构分析 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安全业务研究 后3G时代国内电信运营商产业链竞争策略研究 电信运营商ICT业务商业模式探讨和发展建议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逻辑(下) 电信运营商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定位和商业模式探讨 电信运营商“圈地”物联网 电信运营商布局物联网 运营商重构商业模式的新引擎光网络演绎“互联网+” 移动虚拟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刍议 浅析新时期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 电信运营商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应用合作模式 适应新型产业链下的商业模式 基于产业链的服务集成平台商业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4]张元杰,陇小渝.国内电信运营商品牌整合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71.
[15]安世全,刘明军.电信通信能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3-2008省际面板数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65.
[16]谢理.电信业服务质量规制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6167.
篇3
【关键词】网络直销 网络分销 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新时代自由经济的活力,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了不仅带动了大量的就业,而且是社会创新的源泉,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中小企业由于本身体量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小企业如何借这个机遇获得更好的突破,将直接影响未来发展的空间,需要深入分析企业本身的状况和时展的阶段,找好契入点,使得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获得长足提升。
一、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概述
中小企业特点就是小而灵活,但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注定它们在自身周转资金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包括基础设施设备、厂房使用面积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也不能随心所愿,他们的生产规模和能力非常受限,因此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处于相对较弱的低位,它们一方面要销售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还要逐步建立自身的品牌。
目前来说,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采取相对较好的途径是网络直销和网络分销,以及两者的结合。以杭州淑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例,这是一家以童装生产、销售为主的电子商务企业,他们参与电子商务活动主要是B2B模式和网络分销模式。中小企业参与电子商务活动一定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电子商务模式,而不能随波逐流,任由时代大潮冲走。
二、中小企业网络直销
网络直销是指生产者通过网络直接推广销售自己的产品,是企业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独立的具有交易功能的网络营销网站,或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官方网店,通过专门的网上交易系统实现产品的销售工作。很多企业也有这样一个困惑,到底该进行企业网络直销还是分销,答案是多样的,因为企业根本就是要依据自身的需要、产品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
网络直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主要的途径是借助第三方平台,以开设官方旗舰店的形式销售,简单地讲就是B2C模式,也可以是B2B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同顾客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愿望,能更好的维护客户群体,增进企业与客户的凝聚力。特别是对一些经常需要更新换代的产品,企业在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中能更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产品,实现更长久的盈利。例如杭州淑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采用了B2B的模式,主要是在阿里巴巴批发网上批发童装,因为自身具有生产能力,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定制款式,更改商品属性,定制面料等服务,也可以根据批发商的销售情况,对自己现有款式进行保留、更改、去存等处理。
企业也可以参考自身的情况,通过第三方平台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即B2C模式。B2C模式使得企业直接掌握了客户资源,便于产品的维护和更新。同时,客户也绕过第三方商家,直接获得一流的售后服务,反馈更进一步的需求。但B2C模式难以面向大量的消费群体,中小企业受自身资金规模、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影响,如果将B2C市场做的很大,必然要增加很大的投入,包括很大的销售、售后团队,大量的运营成本等,一旦遇到销售的危机,企业运营必然迅速瘫痪。为此,网络分销也成为很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中小企业网络分销
网络分销则是生产企业通过网络中间商的途径实现产品的销售。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网络分销的最大特点是为企业拓展了网络销售的渠道,企业不参与或部分参与网络销售,构建分销商团队实现网络销售的目标。生产企业或品牌商直接参与B2C模式的销售在一定程度上给它们造成了很大的运营压力,它们在这个过程中要重新组建和完善电子商务团队,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电子商务运营和销售人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幅度扩大企业的规模,加剧企业运营的压力和风险;另外,随着网络平台运营竞争增大,运营成本更是不断上升,大幅度压缩了利润率。因此,B2C模式的销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的负担和累赘,选择网络分销不仅实现相对稳定的利润,而且大幅度减少了企业的负担,企业仅需要组建一个很小的团队专门发展和管理分销商。网络分销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小企业在做网络分销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分销管理团队,而这个团队规模明显只是平常B2C销售团队的一小部分,对企业运营基本没有什么压力。但这个团队更要建立销售的核心,有善于运营的员工,也有善于管理的员工,他们必须能制定分销发展规划,实施运营分解,处理销售危机等常见事务。杭州淑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进行童装批发销售的同时,也采取了分销的模式。而网络分销的第二个要求就是分销商的招募,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多渠道招募分销商。招募分销最主要的途径还是网络,专业的平台如阿里巴巴分销,天猫分销等,而且还可以通过58同城、人才招聘网、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招募。
网络分销商和管理团队的建立,需要很强的制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更优秀的分销商为企业发展服务,能忠实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拥有企业精神,有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主人翁地位。不然分销商就是一片散沙,而且分销商毕竟还不是企业的员工,在销售过程中与客户沟通,难以以员工的心态对待其中的纠纷和利弊,不能很好地传递客户信息到企业,从而导致企业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信息流失,产品和服务更新换代难以更接地气。
四、小结
网络直销模式可以直接面对客户群体,然而对企业运营压力很大;网络分销对企业运营压力很小,但不能更好的掌握一手客户信息;网络直销和网络分销结合,则解决以上两个问题,但利润要分很大一部分给分销商,而且分销商如果管理不妥当,反而会影响企业的信誉。中小企业在选择电子商务途径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各方面的需要和利弊,可以选择直销,也可以选择分销,还可以直销和分销的结合,每一种方式都有它的利弊,只有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和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电子商务时代分一杯羹。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可追溯
一、引言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对农产品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可追溯流程管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对可追溯技术与可追溯技术对线下农产品意义的研究,例如文献主要研究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文献主要研究可追溯在生产中的检测技术;文献主要介绍了当前主流的个体标识技术;文献主要研究系统构架的组成。对于可追溯的意义研究也颇有成果,文献阐述了可追溯系统对食品安全的意义与整体系统的构建。
近些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而农产品由于其一些特有的性质,一直没能够在电商领域有良好的发展。但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运营模式的转变,有更多的商家与消费者开始尝试这一领域。2012年仅淘宝网经营农产品的网店26.06万家、销售额达198亿元。可是农产品电商发展落后的事实摆在眼前,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的价值总额为2.45万亿元,占当年社会物流总额的1.4%。而可追溯技术并没有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将技术的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运营模式的不断变化,可追溯概念的出现与技术的创新引领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新一轮创新。
二、当前农产品电商瓶颈分析
据我们对宁波两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调查显示结果如下,就目前两公司的发现状况,不容乐观。七禾有机蔬菜每天仅有200-300单,而且采用会员制销售的情况下新增会员数量几乎为0;乐活厨房的用户数量偏少,其中活跃用户约占总注册人数的35%,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每天都会接到40到50个订单,每个订单的消费金额基本在100元~150元。从宁波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商可以折射出农产品电商这个行业的现在遇到瓶颈。
针对农产品电商遇到的瓶颈现状,我们特地对消费者群体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显示如下:
图1 图2
图1结果显示,顾客对网购农产品的最大的担心还是在食品安全问题,物流运输占第二位,这恰恰反映了农产品电商的生产和流通环节是消费者最担心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消费者存在这样的疑虑,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1.商家对农产品质量的不重视
在农产品的生产方面,主要存在产地环境污染、生产主体缺乏培训、商家道德素质低下等问题。而在在流通方面,农产品完全不能靠普通的物流系统实行,商家们在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配送的成本高、速度慢等。冷链配送也在近年来兴起,这也受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关注,但是企业自己建立冷链配送系统成本高,如果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又不能完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
图2显示了绝大部分消费者对网购农产品的质量不放心,蔬菜、水产等生鲜农产品保质期不长,经过长途的运输,质量问题也是消费者最在意的。
仓储也是对农产品质量的一大考验,对不同的农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储藏方式,有冷藏、冷冻、干燥或脱水、常温湿润等等不同的环境。企业必须保证在交到顾客手中之前,食品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但也正是储存过程会频发安全问题,比如没有按照规定冷冻导致食品变质,或者冷冻温度不够低,新鲜蔬菜没有在湿润环境中导致水分流失等等,因此农产品的仓储也是一大问题。
2.监管不力
政府监督机制是否执行到位对农产品安全有着严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在法律标准和技术保障等方面存在差距,我国的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未能形成紧密的链条,尤其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这类新新产业而言,监管处于真空期,不法商家容易钻空子。
三、可追溯系统技术
可追溯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指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的能力。因此,对于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关键技术的分析也可以从三个环节,即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着手。
可追溯系统整体框架图如下所示:
对农产品实行可追溯制度,可以利用现有先进的技术,如环境因素检测技术实时监测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基因分析技术确定产品的来源与成分;质量安全监测技术监测最终商品的保质期、质量、安全状态;地理空间科学与技术包括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从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个体标识技术区分了不同的农产品,需要对所有农产品进行标识,并且这个标识在整条供应链中必须保证是唯一、清晰的;数据库技术整合了所有追溯信息,便于信息的统一管理与查询,其中包括了十分关键的编码技术,统一编码是开展追溯的基础。
四、可追溯系统对农产品电商的创新
1.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表示,在网络上购买农产品时,绝大部分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农产品电商采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同时通过网页终端显示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看到网购到的农产品的所有信息,提高了对所购产品的信任,从而乐于从网络上购买农产品。
2.加强监管
对于电商卖家,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有益于对农产品安全进行监控。 目前我国的质量安全监测主要采用抽检的方式,但是农产品种类繁多,在安全标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采用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不全面,导致近几年国内农产品农药、激素过量使用等安全问题的爆发。可追溯系统追踪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可以从根本上监控农产品质量,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也可以快速追溯寻找到问题环节,及时处理危机,降低成本。
3.减少自身损失
农产品对仓储与物流要求比较高,不同的农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储藏方式,不同的运输方式,如何控制好农产品的仓储物流问题,成为局限现阶段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之一。使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可以方便电商卖家监控农产品的仓储运输。根据文献 《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报道,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为 25%~30%, 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 5%以下。如何高效地转运农产品,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追溯系统能够记录农产品生长、采摘、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记录农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所有信息,那么在仓储调度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统计流动信息,通过分析农产品销售的各个渠道以及流量,可以及时准确地对市场做出的预期,从而设计出优化的运输路线,降低仓储损耗,加快运转周期。
4.促进品牌建设
农产品的价格受到农产品市场供需的影响比较大,价格不稳定。可追溯农产品做为一种比较新型的农产品,目前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价格。通过使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将安全健康的理念附加到农产品上,让可追溯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与一般的农产品差异化,从而有效减少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冲击。同时可追溯系统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消费者能对产品有更深的了解,在购买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地积累起对产品品牌的认知程度,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可溯源的产品对于农产品本身的品牌建设有一定的效用。
5.拓展市场
在国际贸易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家针对于我国技术上的弱点在农产品出口上设置绿色壁垒,经常受到各种打压。在农产品上增加可追溯技术,从科技上提升农产品的价值,这有助于我们打破绿色壁垒,将我国的农产品销往海外市场。
五、可追溯农产品电商创新意义
由于农产品电商的特殊性,在生产、流通、储存、销售环节中相比其他商品有一定的难度,其主要问题存在于产品的安全问题与标准化问题。全程可追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消费者在电商网站上购买农产品的疑虑,监督权从第三方交到了消费者自己手中,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可追溯系统,不仅可以完善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降低损失与运营成本,在种植、流通、贮存、销售等环节都有重要意义,还能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农产品电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海龙,蒋平安,张霞,等.基于Web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新疆农业科学,2010(9)
[2]王纪华,陆安详,马智宏.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7(增刊):26—28
[3]王纪华,陆安详,马智宏.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7(增刊):26—2.
[4]谢菊芳,陆昌华,李保明,等.基于NET构架的安全猪肉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6):218—220.
[5]张爱学.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255-256.DOI:10.3969/j.issn.1672-3198.2011.16.160
[6]《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
[7]《2013-2017年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8]殷梦华.农产品安全问题研究述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7:14-17.
[9]方炎,高观,范新鲁.我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5(02)
[10]王纪华,陆安详,马智宏.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7(增刊):26—28.
篇5
1多渠道协作的B2C模式首先是O2O。电信运营企业要连锁化统一管理营业厅,接着和实体营业厅进行互动,通过线上获得人流以及订单,相互补充和发展。同时,传统互联网公司不具备运营商现成的门店资源,所以运营商和传统互联网公司有一争高下的资本。其次,电信运营商自身就是呼叫中心,可以不断扩大“线上”范围,促使其既可以覆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还可以拓展营销渠道,运营商可以主动呼叫客户,客户也可以自主拨打销售热线。例如,电话销售可以主动打电话给目标客户群,向其推荐手机,紧接着给有意向的客户发送更多的产品信息以及Wap地址,促使用户可以直接连接到地址自行全面了解产品的信息,最终获得客户的手机订单。将电话、手机以及互联网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销售业绩。再次,O2O和电话营销的结合。电信运营企业将电话人工介绍、互联网自主浏览、实体渠道亲身体验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购物成功率。比如,客户听到广播宣传的手机销售活动,觉得有需求,就会主动拨打销售热线,简单听取活动信息介绍,接着连接到销售人员发给自己的WAP地址,还可以到附近的营业厅亲身体验产品,最终购买产品。
2整合价值链的B2B2C模式电信运营商可以整合自身价值链的实体社会渠道以及自身的114或者12580整合,构建B2B2C模式。首先,构建网络销售平台,促使实体店可以在网上开店。电信运营商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自身的实体店到运营商官网开店并销售产品,因为电信运营商自身就具备大量管理渠道的人员,这些人员可以有效解决网店遇到的问题,这是电信运营商构建B2B2C模式的优势。这种模式不仅促使实体店可以网上开店,也促使其以较低的成本巩固实体渠道,与酬金补贴相比更具现实意义。其次,整合114或者12580的本地商家资源,并销售给自由客户第三方产品。电信运营商可以支持与114或者12580合作的本地商家在自己的官网开店并销售。因为电信运营商直接和本地商家合作,其服务和产品具有本地特征,所以可以做出有差异的产品。此外,电信运营商自身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和第三方合作设计并实施低价团购的活动。这种模式即将用户的忠诚度提高了,也促使用户的保有成本降低,更增加了运营官网的流量,提高了品牌力量。
3B2B模式电信运营商还可以整合大量的集团客户资源,形成B2B模式。电信运营商具有很多集团客户,而这些集团客户之间有潜在的合作需求,电信运营商正好可以创设一个沟通合作的平台。同时,电信运营商自身具有一定的信誉和客户经理机制,构建B2B平台之后可以促成集团客户之间的合作。这种模式发展了集团客户,巩固了客户市场,将集团客户忠诚度提高。
4移动电子商务电信运营商具有大量的数据,较强的基站定位能力,大量网络管道,所以具有构建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首先,电信运营商具有大量的数据。运营商具有的用户数据是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因为运营商具有用户的真实信息和日常消费情况,以此为基础进挖掘分析数据,然后以分析结果为依据进行销售,提高了销售成功率。其次,电信运营商具有智能管道。电信运营商可以差异化对待使用电子商务服务的用户和第三方服务的用户,获得更好的发展。再次,电信运营商可以和互联网公司加强合作利用自身的移动网络优势开发更多的移动支付类软件应用,例如:翼支付、添翼宝等,培养客户的移动支付使用习惯,在推动流量业务发展的同时,打造新的移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二、电信运营商未来的发展
电信运营商可以形成多元的收入模式。电信运营商在发展到一定的销售规模后可以发展处更多的收入模式,例如,广告、手续费等,从多种渠道获得收入。其次,电信运营商可以改变营业厅的定位,促使其成为体验厅以及物流配送点。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实体厅转变成为线上各种商品的体验店,为线上销售服务。此外,运营商不断加强集中管理各个营业厅,促使每个营业厅发挥本区域的物流配配送作用,更具物流配送竞争力。
三、结语
篇6
3I交融是指IP通信与IT技术、信息内容与应用的深度融合,它是运营商实现战略转向的“蓝海”和黄金机会。在3I交融的大背景下,运营商将从简单的提供IT、IP服务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转型。
当前热门的云计算,将成为3I交融的一个重要领域:泛在的IP网络将是云计算规模运营的基础; 虚拟化、分布式并行计算等技术是云计算的核心IT技术; 创新的综合信息服务则是云计算发展的动力。
首先来看看云计算的概念。关于云计算,业界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国内目前对云计算的最新定义是这样的: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是动态、可伸缩、且被虚拟化的,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这种新型的计算机资源组织、分配和使用方式,有利于合理配置计算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计算。
电信运营商也在密切关注云计算。关于云计算,运营商最感兴趣的有以下五大关键词: 首先是“基于互联网”,因为运营商恰恰是主要的公众商业互联网运营者;其次是“面向公众”,因为运营商的服务对象是“公众”,并且有“按量计费”的传统; 第三是“服务”,电信运营商向用户提供的产品就是服务,别名就是“服务提供商”; 第四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载或超卖”正是电信运营商的规模盈利之道; 第五是“绿色”,在当前席卷全球的“绿色”浪潮下,IDC及IT系统节能减排已经纳入电信运营商议事日程。
从以上五大关键词与电信运营商本身角色定位、业务特性、经营理念的契合不难看出,云计算是符合电信运营商发展策略的创新业务模式,而运营商也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质的云服务提供商之一。
机遇与挑战
云计算的发展,将创造性地破坏当前的IT产业布局,延续互联网革命,它可能带来整个ICT产业的重构: 发达国家政府把云计算看做是升级信息产业、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契机,纷纷大力建立国家级的云计算项目;国际IT巨头不惜巨资抢滩云计算市场,把云计算作为未来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国际电信巨头积极推出了云计算相关业务,力求在ICT领域有更大的作为; 中国政府和企业也视云计算为战略机会,希望利用后发优势,在同一技术起跑线上轻装快跑。
云计算的到来对运营商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首先是用户对网络连接的高度依赖以及对网络速度的渴望,随着网络不断提速,计算机已经开始淡化并逐步扩散到整个网络;其次,运营商长期打造形成的品牌和用户信任度,将使运营商在云计算时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外,运营商长期积累的资源,包括庞大的网络、IDC、运营支撑系统等基础设施,使运营商拥有先发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探索电脑、手机、电视、物联网等终端设备间及用户间的互动需求。
与此同时,运营商也应清楚地看到云计算带来的挑战: 云计算时代,网络将被日趋完善的服务屏蔽,电信运营商有可能因此丧失客户管理渠道; 运营商需要将自身网络智能和控制能力与云服务有机结合;为了提高服务体验质量,服务商和最终客户有可能向强势的网络运营商集中,形成云应用运营平台、网络、终端三点一线的局面,强势的运营企业力求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将导致行业界限模糊; 大量的用户数据需要有效存储、及时分析,以实现精细化运营; 设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应用服务商纷纷走向在线服务,虚拟的运营服务形态不再依赖传统的地域格局,将对行业监管和企业运营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运营商必须看清变化中的行业处境,及时调整方向,适应形势。
运营商的云计算战略
3I融合时代,电信业面临向ICT领域转型的巨大压力,很多运营商已经积极将云计算纳入到自身的转型战略中。
运营商应该如何将云计算的基因引入自身业务体系呢?
首先要坚持以业务和技术需求为双驱动,根据业务和技术成熟度分步切入,不能为了云而云。在引入云计算的过程中,运营企业对内要力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外要围绕需求、基于云计算技术不断创新产品。运营商要以点带面,与业界广泛合作,积极开展云计算服务运营,推动产业发展及标准化进程。以中国电信为例,近期就与国际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开展了云计算运营合作,与国内主流的技术设备提供商建立了云计算联合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教育单位探索云计算研究及产业化推广合作,与增值业务合作伙伴开展了云计算创新产品研发及运营合作。
2010年,中国电信正式启动“星云计划”,作为IT技术的重点行业客户,逐步转型企业自身庞大的IT基础设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新业务的部署速度和灵活性。通过“星云计划”,中国电信希望能够有效整合自身的IDC基础设施、网络接入资源和计费支撑服务能力,力争超越传统“管道”提供商的角色,向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业务拓展,打造一条从终端到网络再到计算的完整链条,将自身置于云计算价值链中更有利的位置,并通过协同创新提升商业价值。
目前,中国电信从设施转型、平台转型、业务实践等不同角度进行云计算的相关探索,在部分城市进行云计算的现场试验,涉及IDC升级、业务平台、能力开放平台、内部IT应用等具体领域,争取通过技术与运营模式的探索,为未来云计算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在设施转型方面,由于IDC是电信的基础战略资源,中国电信目前正积极探索IDC的升级。中国电信目前共拥有300余个IDC,业务总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机架总数超过5万架。中国电信试图从“仓库模式”的IDC,经由“混合模式”,最终实现“云模式”:所谓仓库模式,即运营商提供服务器甲板和部分物理硬件基础设施; 混合模式是运营商与客户分享部分基础设施,利用虚拟化技术构建资源池;云模式是运营商为客户按需提供IT资源和能力,这种模式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真正发挥规模效益,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低碳运营。
在平台转型方面,传统的运营商业务平台是多厂家垂直割据的多级式平台,采取属地管理的层级模式,相互割裂、互操作性差,平台的业务功能因此受到影响;云计算模式下,运营商的业务平台可以实现多厂家水平覆盖,放弃了专属物理资源,转投共享的虚拟资源池,按需动态配置资源,云内的业务能力完全一致,有利于运营中心模式的集约化管理。
云计算当前可谓“全球共赏”,国内的官、产、学、研、用各方都在积极响应与行动。当我们“云”中漫步、满心期待云计算带来的美好前景时,同时也应意识到,当前云计算的发展尚处于婴儿期,而且也是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期望膨胀顶峰期,云计算市场还存在市场割据、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云间互操作有待解决、客户缺乏灵活性等重大问题,需要我们“云程发轫”,采取务实、理性的态度,通过业界长期共同努力,最终迈上美丽云端。
链接
三代IDC的演进路径
第一代IDC:只提供简单、基本的Web托管、服务器租赁和带宽出租服务,采用静态的商业模式;
篇7
就在FTTH建设举棋难定的时候,基于FTTH建设的“新泰龙模式”再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内,而泰龙通信董事长张贤清近日也再次北上,推广这一模式。对于“新泰龙模式”,泰龙通信董事长张贤清的解释是:该模式旨在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分散FTTH的投资风险,以便于FTTH的普及和推广。
投资主体多元化、FTTH投资风险分散化对于成本昂贵的FTTH确实是对症下药,但这副药的疗效还有待待时间检验。
“新泰龙模式”的机遇
事实上,早在2005年,泰龙就在成都青羊区“金顺苑”小区进行了FTTH接入试点,并吸引了康宁、IBM、美国Amedia等实力企业的参与。其中,泰龙通信只负责网络接入,不提供业务内容,网络则对运营商开放共用,由运营商平等接入,用户自由选择业务。这也被称作“新泰龙模式”。不过,当时“金顺苑”小区只有120户居民。
而如果说两年前,FTTH对于运营商还只是一种业务尝试与小范围试点,现在,随着中国电信完成历时一年半的EPON设备互联互通测试,运营商进行FTTH建设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建设FTTH也被提上了运营商的建设议程。但这时,新的问题出现。
电信总工韦乐平表示,目前我国FTTH建设主要遭遇了高成本建设和业务应用受限两个瓶颈。他分析说,目前我国FTTH的建设成本大致在4000元/户左右,IPTV的推广不能顺利展开,则使得无法形成造血机制。
而这恰恰被视作“新泰龙模式”的机遇。张贤清认为,“新泰龙模式”引入后,可以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分散FTTH的投资风险,有利于新业务的开发和网络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形成FTTH网络与业务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新兴产业链,从而发挥FTTH的效益、效能优势。
而且,张贤清还认为,“新泰龙模式”的关键在于各个利益方的利益多赢。他表示,新模式不仅从运营体制上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公平竞争问题,还为消费者实现自由选择的权利创造了条件,又给房屋开发商售房增加了亮点。这样一个多赢的用户驻地网运营模式,最有优势和最有条件采用FTTH网络。
同样的困局
引入“新泰龙模式”建设FTTH确实可以缓解FTTH的建设成本压力,但对于高达4000元/户的成本,“新泰龙模式”到底能够发挥多少作用?
对此,张贤清坦率表示,其也存在疑虑,他表示,泰龙可以通过融资和吸引投资来解决资金问题。但对于一个固网运营商投入都有很大风险的项目来说,普通驻地网企业对它到底有多大风险承受力确实还有待进一步确认。当然泰龙还可以在FTTH建成后同时把网络租用给多个运营商来收回前期的部分收入,但也应该看到,虽然综合信息业务是未来发展趋势,但目前还远没有到达能确保FTTH投入可以收回的地步。
摆在电信运营商前面的FTTH建设难题亦是“新泰龙模式”要面对的难题。不过,他也强调,与主导运营商推动相比,泰龙能够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灵活优势,通过不断试验去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答案。
垄断之辩
通过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建设和管理驻地网,然后向电信运营商租赁获利的“泰龙模式”甫一出现,就引发了大量争议。而“新泰龙模式”虽然不再向运营商收取进场费用、不再提供业务内容,但究其根本,仍然扮演了一种类似“驻地网中介”的角色。
这一在运营商眼中的“垄断”角色,在张贤清看来,却是反垄断的壮举。他认为,无论新旧,“泰龙模式”是一种网业分离的模式,相较单一运营商或多个运营商建设相比,其更能够保障平等接入和用户的自由选择权。
全世界电信业的改革实践,大多只在广域网上实现了比较充分的竞争,而在本地网层面,由于城域网部分必须考虑城市整体规划,这就导致,后来的通信运营商很难在有限的管道资源情况下获得接入。而接入开放也一直是各国电信监管的重点。
对于新“泰龙”模式涉足FTTH是否已有国家相关准入政策,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泰龙模式只是一个实践行为,政府并没有针对性的相关法规,其利益平衡有待当地电信管理部门的协调。
篇8
但如今“土豪”的日子似乎也不好过了,电信运营商企业一度找不到物联网应用推广和产业化过程中最合适的位置,不是没有位置,而是不知道哪个位置最容易登顶。随蓿《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训划》出台,更是如在运营商们犹豫不决的当口打响了令枪一般,催促着他们朝着既定的轨道往前跑。
在物联网应用推广和产业化进程中,电信运营企业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应用服务的先锋还是通信管道的支撑,或者是运营平台的主导?此次行动计划给出了明确的回答:电信运营企业是物联网应用服务的重要提供者,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前驱创新者,也是物联网产业的主要组成者。
来看看关键词,运营商的身份有3个:提供者、前驱创新者,主要组成者。运营商是应用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在类似苹果公司这样的OTT领先者的带动下,电信运营商正在越来越加速成为信息和内容的“管道”提供商。OTT业务能高度契合用户需求,因此受OTT业务影响,运营商的很多业务如短彩业务、传统话音业务都在严重流失。在面临阻断、资费减免、推出自有OTT业务的可能性都比较低的情况下,运营商可能采用的模式就是对OTT业务推出额外费用和与OTT合作,然而如此一来,配角命运便在所难免。
而发展了这么多年依然没有成形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现在正亟待被提出、被发掘,因此在从传统业务转型信息时代、有着丰富经验的传统通讯即电信运营商们,便被摆在了商业模式创新前驱的位置上。物联网产业链包括传感器、芯片制造、设备制造、网络服务、网络运营、软件开发,内容服务,应用标准、行业应用咨询等,运营商将在其中扮演智能通信管道和运营支撑平台的作用。在运营支撑平台方面,电信运营商的操作之法确有值得借鉴之处,对整个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探讨具有一定价值,但正因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只是物联网产业的主要组成者一样,其商业模式的价值也仅在于“前驱创新者”。
运营商想在物联网领域称雄的计划似乎被政策给打乱了,如此“陪跑”的参与进物联网的行动计划,对运营商而言是一场已经预料得到的激烈竞争。
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物联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在基础业务方面,从新一届政府逐步放开电信运营商限制和鼓励多种资本进入电信运营商的政策来看,这个蛋糕已经在业界面前开始膨胀了。但运营商不能仅满足于通信基础业务,它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况且,虚拟运营商对市场的冲击也是不容小觑的,同时巨大的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冲击运营商。而此外,运营商资源占用与收益的不匹配也在加剧盈利压力,如微信、QQ数据流量贡献仅为10%,却占用60%信令资源,给运营商自身的盈利空间造成极大影响。因而除了基础服务,运营商的触角也仲到了智能终端市场上,试水自主品牌智能首机成为了运营商们赚外快的时髦策略。数据也表明运营商试水智能于机的举措收益颇丰。据ABI Research报告统引,2006年底之前全球有5400万部移动运营商自有品牌手机推向市场。仅2006年一年,运营商自有品牌手机占全部手机市场超过5%份额,给运营商带来87亿美元收入。2011年,运营商自有品牌手机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27亿部。如此看来强势插入参与进设备制造的环节,对运营商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尝鲜和试水。
篇9
【关键词】虚拟运营商 电信运营商 价格倒挂 业务创新 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TN91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09-0005-04
1 虚拟运营商发展现状
《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于2013年5月17日由工信部正式,而在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便向首批11家民营企业发放移动转售牌照,迄今为止已经两年有余。
而在当初以壮大电信产业、激活休克鱼、使通信信息服务迈向个性化与定制化为目标的移动转售,目前又有怎样的发展状况?在2016年1月21日,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谢雨琦在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的“2016移动转售业务全球发展峰会暨虚拟运营商太湖论剑”上表示,截至2015年12月,移动通信转售的用户总数已经突破2030万[1]。
应该说,民营资本主导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以来,顺利实现了起步,促进了市场竞争,推动了业务服务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与发牌初期大家普遍预期至2015年末转售规模达到5000万[2]以上的差距还是不小的。而从移动转售发牌至今,尽管民营企业申请转售牌照的积极性很高,但很多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真正运营的不多。有业内人士形容,这是鲶鱼未能变成鲨鱼[3],更有甚者,有人形容虚拟运营商愁云惨淡[4],70%的虚拟运营商将在5年内退出市场。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虚拟运营商是只被悬空的刺猬,一方面需要与电信运营商抱团取暖,但又怕刺伤自己而缺乏沟通的机制与能动性。另一方面,政策支撑也存在不足,缺乏自主创新的活力,即被悬空了。
2 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先从虚拟运营商本身的处境来分析[5]。巴士在线董事长兼CEO王献蜀表示,虽然初步有了用户量,但用户质量没有跟上,目前没有一家虚拟运营商能依靠这些用户盈利。蜗牛移动总裁陈艳则表示,碍于号码资源的限制,用户规模无法得到快速发展。前者表明了虚拟运营商想要发展,必须有差异化的用户,而吸引差异化的用户,则必须采取差异化的业务和经营模式。而对于后者,号码资源只是资源支撑保障政策的冰山一角,实际上,资源保障涉及到很多层面,如价格批零倒挂[6]、互联互通问题[5],甚至是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7]等。对这些因素统一进行梳理,归纳为以下几类原因:
(1)对市场及营销模式认识不足
在移动转售史上,有个不光彩的“乌龙事件”,即蜗牛移动基于友好用户测试却单方面被运营商叫停。它至少说明了我们的虚拟运营商对所处的通信市场认识不足。移动虚拟运营商的工作模式一般分为转售模式、增值合作模式和自建模式[8],而国内一般为增值合作模式。这也说明了国内的虚拟运营商已经意识到了光靠批发零售是无法立足市场的,因此更多地需要便捷及差异化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是一种移动互联网式的目标,应该说是对的,但同时,通信业务的高度稳定性以及全程全网的服务又与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服务模式截然不同。因此,在市场认识上要有完全不同的思想准备。
此外,目前大多数的虚拟运营商都把精力放在业务设计上,恰恰忽略了业务推广,导致大多数用户对移动虚拟运营商知之甚少。我们知道,虚拟运营商至少具备批发与品牌两大特点[9],没有品牌的批发只是简单的转售,受制于上游的电信运营商,当然无法激活通信行业的休克鱼。
(2)缺乏创新机制
目前,虚拟运营商在传统电信业务上大多数仅限于价格上的竞争,而通信行业是规模效应最为明显的一个行业,电信运营商依靠现有上亿规模的用户,哪怕是低价格也能产生利润。而虚拟运营商的可变成本基本被电信运营商锁定,用户规模即使很大,也不能像电信运营商一样摊薄成本,因此低价竞争更多地损耗了自身的能力。
而在创新上,如阿里的“亲”卡,蜗牛的“免”卡等,确实一定程度上与电信运营商形成了差异互补,但之后的情景进展又让人大跌眼镜:电信运营商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后,开始“流量不清零”等举措,直击虚拟运营商的痛处,这是一种不信任,正如一对抱团取暖的刺猬,若即若离。更重要的是,“亲”卡、“免”卡以外,虚拟运营商们并没有因地、因时制宜地实施深创新,围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设计符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促进电信业的进步。
(3)政策不开放
抛除以上两类弊病外,影响最大的还是国家在针对虚拟运营商的政策上设计得不够灵活和优惠。最根本的,工信部和电信运营商都对虚拟运营商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后者不仅需要严重依赖电信运营商,包括前面我们提到的号码资源受限、批零倒挂、互联互通受限等都是由这个因素产生的,而且虚拟运营商一旦介入,三年内不得退出,工信部必要时还可以回收用户,虚拟运营商丧失了用户控制权。要想马儿跑,须得马儿饱,而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难以协调的矛盾。缺乏政策上的支撑,虚拟运营商这只刺猬正如脚底被抽空了,是一只悬空的刺猬,很容易失去平衡。
3 解决建议
虚拟运营商有没有发展空间?或者说,通过适度的改革能否唤发虚拟运营商的活力?首先分析一下新市场环境下的需求。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已经很高,多数省份已经突破100%。由此,移动用户的增速放缓,电信运营商也开始由通话业务转向数据业务,开始流量经营的工作势在必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速,以及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和物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10],同时,3D打印、HTML5和智能穿戴等新技术、新设备也为新业务的开发提供了可能,这就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消费者始终是挑剔的,虚拟运营商的优势在于能够实施集中性的资源和低成本策略,从而做到市场的细分以提高用户的体验,这也为虚拟运营商提供的生存之道。
针对以上的负面因素,相应地提出以下建议及意见:
(1)市场定位要清晰
做B(Business,商家)市场还是C(Customer,消费者)市场[11],这是一个问题。连中国移动在个客市场占有率如此之高,也开始考虑重新整合成立家宽部,目标攻占家客市场。中国电信也很早就提了“一去二化新三者”的概念,其目的就是按照互联网的经营理论去拓展市场。个人市场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其产品特征是大众化、标准化,但B市场则完全不同,崇尚个性化、高专业程度。特点的不同,导致经营方式也迥然不同,B市场更需要虚拟运营者进行深耕细作,培植用户的粘性,实现弯道超车。
(2)颠覆式的创新
举个例子,移动互联网的典型特征是SoLoMo,即“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和“Mobile”(移动的)。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西班牙虚拟运营商Giffgaff创建了一个能够让用户亲身参与的用户社区,与用户进行互动经营,包括营销、开发和客户服务,从而通过这种创新举动与电信运营商来争夺用户。我们所说的创新,不能简单地是理解为价格转售,而应该是思维模式的创新。从用户体验的立场出发,紧密围绕用户与市场,从产品、资费、品牌和服务等多个维度实施端到端的差异化服务。国内虚拟运营商分享通信提出了“SIM+”的理念[12],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让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把SIM卡作为入口,构建“行业+平台+终端+应用”的生态链。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只要持之以恒,便能实现持续盈利的良性局面。
(3)开放政策
开放政策不是针对虚拟运营商的,而是对监管部门的一种呼声。让刺猬落地,让鲶鱼变成鲨鱼,都需要提供相应的平台资源。对于上文提到的典型政策问题,如批零倒挂、解决互联互通、缓解号码资源等,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协调电信运营商调整业务批发价格,但批零倒挂是个伪命题,关键还在于提供批零倒挂的标准,以及政策保障虚拟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及监管部门的沟通渠道。此渠道也有助于互联互通和号码资源问题的解决。
幸运的是,目前相关监管机构也越来越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并着手解决。早在2014年9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虚拟运营服务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互联网协会虚拟运营服务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工作计划,并产生了相应的主分管领导。应该说,虚拟运营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不仅有助于打通虚拟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的沟通壁垒,更能推动虚拟运营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实现产品升级、服务创新和刺猬的落地。正如行业人士预测[13],做好“批发总流量”和“批发折扣率”的监管,明确保护与扶持虚拟运营行业发展的态度,2016年或真正为虚拟运营发展的元年。
4 结束语
移动转售是激活现有电信产业的一味良剂,但在目前,转售的发展近乎停滞,需要另僻奚径。一方面需要重新审视移动转售的市场及营销模式,另一方面需要由内而外地进行创新,监管部门方面呼吁应该有更加开放的政策,才有可能让移动转售脱胎重生。
参考文献:
[1] 刁兴玲,赵艳薇. 2周年用户破两千万,虚拟大佬齐聚太湖探索差异化服务[J]. 通信世界, 2016(3): 15-16.
[2] 左岸. 虚拟运营迎来“分水岭”,市场格局存变数[J]. 通信世界, 2015(1): 28-29.
[3] 薛新. 为什么“鲶鱼”未能变成“鲨鱼”―评说当前虚拟运营发展格局[J]. 通信世界, 2014(26): 24-26.
[4] 宋艳红. 虚拟运营商愁云惨淡[J]. IT时代周刊, 2015(11): 64.
[5] 左岸. 虚拟运营商迟来的春天:月增用户百万,四大问题犹存[J]. 通信世界, 2015(11): 20-21.
[6] 肖清华. 虚拟运营商的发展模式讨论[J]. 移动通信, 2015(7): 3-6.
[7] 舒文琼. 虚拟运营商用一年,六大问题悬而待解[J]. 通信世界, 2015(16): 13-14.
[8] 苏丹,张正凤. 虚拟运营商合作模式与发展策略[J]. 中国电信业, 2015(6): 74-75.
[9] 詹明非. 美国移动虚拟运营的分析与思考[J]. 电信技术, 2014(11): 14-17.
[10] 胡善冰. 新市场环境下虚拟运营企业的战略抉择[J]. 世界电信, 2014(1): 21-24.
[11] 舒文琼. 剩者为王,虚拟运营企业需要摒弃电信化思维[J]. 通信世界, 2014(10): 14-15.
篇10
关键词 三网融合;物联网;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190-02
1 三网融合发展现状
三网融合的概念1998 年在国内被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已超过14 年,但是由于不同政府系统之间的利益博弈,尤其是各地广电部门分别隶属于当地政府、各自为政等问题,三网融合工作起步虽然很早,但是推进的过程中步履蹒跚,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运营商进行的业务和资产重新组合以及3G牌照的发放,整合后的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的日益加剧,相应地也就产生了巨大的网络资源、人力资源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早在2010 年1 月13 日,国务院总理就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快推进电信网络、广电网络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随着2010 年7 月1 日北京等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的公布,标志着工信部、广电总局和各地政府监管部门将按照试点业务范围和种类分别向试点企业颁发相应许可证,推动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预计2011 年年底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将公布。全国各试点城市发展三网融合各具特色。江苏省IPTV 牌照颁发较早,IPTV 等三网融合业务发展也已经走上快车道,主要依靠各运营商“单打独斗”的形式发展三网融合业务。青岛市由广电和联通将分别试验数字电视、IPTV 等三网融合业务,由于山东广电网络公司资源整合迟迟没有结束,至今未见新业务推出。武汉移动与武汉广电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推出一款“三网融合套餐”它以套餐的形式打包促销移动和广电的业务,不过和真正的三网融合相差甚远。真正的三网融合是技术的融合,网络的融合,业务的融合和产业的融合,是不同网络之间可以实现不同的业务,业务之间可以交叉,在最终用户面前,只有一个机顶盒,一个控制终端,和几个显示终端,而用户所需要做的,只是选择一个运营网络。按照这一标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城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网融合。
2 三网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三网融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从宏观上看,将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微观上看,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1)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2)三网融合是惠及民生的基础建设工程,对于用户来说,实现三网融合后用户将拥有自由选择运营商服务的权利,良性竞争会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组合套餐的推出会降低资费,消费的具体形态将会有质的变化;
3)通过三网融合的推进,让城镇和农村共享三网融合带来的便利,有助于共建和谐社会;
4)三网融合有助于破除行业壁垒和垄断, 打破了在网络运营和内容提供上的垄断和恶性竞争,为各大运营商提供公平竞争平台。
3 三网融合运营模式分析
3.1 运营商合作模式
随着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在试点城市内的通信运营商及广电运营商允许双向进入,双方合作各取所需,广电借助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以及用户规模优势,电信运营商则借助广电的内容以及播控平台,利用IPTV 提高用户的粘性。例如中国电信与上海文广合作,推出IPTV 业务;武汉移动与武汉广电合作,推出了捆绑套餐。
3.2 运营商合资模式
在武汉试点模式中,由电信和广电出资成立三网融合合资公司,投资方各出50%资金,并轮流坐庄,在一批新建、在建小区实施“三网融合”建设项目,主要是做内容聚合、分发转送,做三网融合的服务商。目前,合资公司的初期业务规划已完成,第一阶段的注册资本已到位,工商注册的预审核,也将与近期通过完成。”
3.3 第三方驻地网模式
由专门的用户驻地网公司建设并运营,并向电信运营商租赁获利。在这种模式下,驻地网运营商负责网络的建设与维护,任何电信运营商均可通过自己的中继线路与驻地网连接并提供业务,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接入,用户仍然是向电信运营商缴纳业务费用,驻地网公司以网络租赁或业务分成的方式向运营商收取费用。
3.4 政府主导模式
由政府牵头,鼓励三大通信运营商与广播电视运营商入股,组建全新的合资公司。新成立的合资公司负责区域内三网融合网络的一体化建设、维护、经营。在不改变用户属性的前提下,各方统一由合资公司各自业务,由合资公司统一面向用户进行业务受理,各运营商只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合资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通信及广电业务的分成、基础设施租金和费用。合资公司股东有两种分成模式,分别为按股份分成和按提供业务进行分成,两种模式同时采用,互为补充,具体分配比例根据各方的资源、业务投入情况决定。
由于在我国正式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的时间较晚,三网融合在运行模式上还需进行深入探索,上述四种运营模式中,运营商合作模式已被部分试点城市所采用,并获得一定发展;运营商合资模式仍在试验中,其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至于后两种运行模式,由于所遇到的运营商阻力较大,暂无具体应用场景,不过随着三网融合改革的日益深入,后两种模式的应用可以预期。
4 结论
综上所述,三网融合是技术发展的要求,是信息化社会前进的要求,是发展民生的要求,是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三网融合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在我国实施已无明显技术障碍。随着试点的深入和国家对三网融合改革力度的加大,政策的壁垒将逐渐消失,分业监管将如期而至,必将形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三网融合百花齐放的全新格局。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电商平台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