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2-20 18:0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调查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调查的概念

篇1

关键词 统计调查;误差;统计调查质量

1 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不仅要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而且调查对象是由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特征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总体,同时构成总体的个体数要足够地多,除此之外,还要求调查的个体单位数也要足够地多。统计调查对构成总体的许多独立个体的调查不是目的,综合与提炼许多独立个体信息资料才是统计调查的真正目的。因此,统计调查所获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取决于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准确。

2 统计调查的种类

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主体是统计信息,统计信息的获取建立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之上。统计调查搜集到的个体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质量。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种类的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质量的差异。

统计调查按是否对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进行调查,可以划分为全面统计调查与非全面统计调查两类。

全面统计调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进行的调查,即要搜集总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体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再按对总体中个体信息资料收集方式的不同,全面统计调查又可以划分为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两种。普查通常通过调查员借助普查表直接向个体搜集其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3 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特征

3.1 统计调查误差的概念。通常人们把由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并综合得到的总体规律性与总体实际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这种统计误差反映在统计调查指标上,就是由调查个体所得总体指标数值与总体实际指标数值之间的差别。

3.2 登记性统计调查误差、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统计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登记性统计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大类。所谓登记性误差就是指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主观原因而导致调查所得总体指标与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异。

登记性统计误差具有如下两大基本特征:一是登记性统计误差从理论上而言是可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在实际统计调查中,登记性统计误差又不可避免。二是登记性统计误差一旦产生,误差的大小又不可以计量。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被调查者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而且调查者能准确记录与整理分析这些个体信息资料,就可以避免登记性统计误差的产生。事实上,统计总体中的个体可能会基于各种考虑或顾虑不愿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

再者,即使调查总体中的个体主观想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但是由于被调查的个体缺少必要的数据记录,或没有相关数据,或个人信息资料记忆有误也可能无法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资料。

另一方面,即使被调查的个体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也可能因调查者数据记录不熟练、责任心不强造成记录错误,或者发生数据丢失以及分析、整理个体信息资料有误等,也会产生登记性统计误差。

最后,不论何种原因一旦导致了登记性误差的产生,登记性统计误差的大小是无法准确计量的。这是因为被调查者提供的个体信息资料中不真实、不准确的程度有多大、调查记录中有多少差错、个体信息资料整理、分析中又有多大差错等,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均是不可测度的。

综上所述,由于统计调查区别于非统计调查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对构成总体的个体进行独立地调查,因此不管是全面统计调查还是非全面统计调查、不管是抽样调查还是非抽样调查都会产生登记性统计调查误差。

3.3 代表性统计误差、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所谓代表性统计误差指仅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且仅仅根据这部分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综合提炼出关于这部分个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如部分个体的均值),并据此对总体实际均值做出判断所产生的一种差异。

代表性统计误差可以根据它是来自抽样调查还是非抽样调查区分为抽样误差(也称随机误差)和系统性误差两类。由抽样调查所产生的代表性误差称之为抽样误差,由非抽样调查所产生的代表性误差称为系统性统计误差。

抽样误差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从理论上来说抽样误差无法避免,但是,在实际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不仅可以采取一定手段加以防范和控制而且其大小也可以计算。

数理统计关于抽样的原理已经表明: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构成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先做适当的编排或分组,然后再遵循随机性原则抽选个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抽样误差的大小。即在样本容量一定的前提下,对同一现象总体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其抽样误差是有显著差异的。另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变重复抽样为不重复抽样也可以适当减小抽样误差。系统性代表误差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从理论上来说系统性代表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系统性代表误差一旦产生其大小又是不可计量的。系统性代表误差产生的根源在于:在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选取部分个体时没有遵循随机性原则,而是主观地、或部分主观地从总体中选取个体作为调查单位。

因此,人们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如果能有意识地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自觉地遵循随机性原则抽选部分个体,就可以避免系统性误差的产生。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各个阶层及个人对信息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统计调查作为各种信息的根本来源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统计调查活动中来。通过分析不同调查现象总体的具体特征,根据统计调查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方法,分析各种统计调查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某些统计调查误差的产生,从而实现在调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 骆耀祖.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

[2] 刘晓辉.杨卫东.构筑网络应用基础平台.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1

[3] 王振川. 网络系统集成一点通.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1

[4] 蒋丽.局域网/企业网实现.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12

[5] Tim Boyles. CCNA Security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1

[6] Sean Odom.Todd lammle.CCNP Routing Study Guide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8

篇2

[关键词]统计调查 施工行业

一、市政施工行业统计的基本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市政施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市政施工行业统计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市政施工行业统计必须满足国家统法对统计基本任务的总体要求。因此,市政施工行业统计的基本任务可以确定为: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相关活动进行统计调查、数据的收集整理、提供完善的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行使统计监督,为国家了解市政施工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为市政施工行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市政管理、提高规划建设、搞好经营管理和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二、统计调查的概念

所谓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物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对被调查单位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又称初级资料;另一种是搜集次级资料,也称间接资料,是指已经经过某个部门或地区加工整理过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资料,一切次级资料都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来。统计调查与了解、查明原因的一般性调查,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

三、统计调查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是统计调查的重要问题。统计调查方法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几类。

1.普查。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适用于不必要或不可能经常调查而需要得到全面统计资料的现象。普查是一种大量的、一次性的、专门组织的调查,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调查方法,由于普查涉及面广、对象多,调查的内容和项目就不能太多太复杂,所以,普查项目只能限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描述,主要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对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

2.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表格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管理部门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统计报表,可以全面地、系统地搜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反映国情国力的主要资料来源。

3.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适用于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可以检查、补充、修正全面调查的资料。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②以推断总体为目的,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做出数学上的说明。

4.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的现象的总体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反映全部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主要采用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5.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与解剖认识同类事物的本质及发展变化规律,并用以指导和推动总体现象的发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他调查方法的不足,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问法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较可靠的方法。这种调查是讨论式的,即由调查者召集若干了解情况的人,按预定的调查提纲,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把调查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从中掌握第一手详细材料,达到预期的调查效果。

四、市政施工行业统计调查方法选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统计工作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原则,市政施工行业统计宜采用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并辅之以统计报表方法,来获取所需的统计资料。

1.以普查为基础。市政施工行业和工民建相比它显得微不足道,各有关部门也未对它进行过全面的、深入的统计调查,在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细化的大形势下,统计部门很有必要对市政施工行业从事的市政建设单位进行普查,以了解市政行业的基本发展情况,并为今后相应的统计工作打好基础。

篇3

摘要:本文首先阐明了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继而论述了统计调查的概念及统计调查方法分类;最后分析了现代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选择,以期对我国当前的交通行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的选择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交通运输统计是社会运输统计和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交通行业运输统计的确定必须满足国家统法计对统计基本任务的总体要求。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可以确定为: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适用的统计手取,对交通行业提供现代运输服务的相关活动进行统计调查、收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行使统计监督,为国家了解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现代运输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制定交通行业和现代运输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为交通行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交通现代运输发展的规划建设、运行组织、经营管理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二、统计调查的概念

所谓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物进行登记,取得寡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对被调查单位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又称初级资料;另一种是搜集次级资料,也称间接资料,是指已经经过某个部门或地区加工整理过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资料,一切次级资料都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来。统计调查与了解、查明原因的一般性调查,既有相同之处,更有区别。相同之处表现为,它们都是为了认识、把握客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进行的资料和情况的了解、搜集工作。区别表现为:①对象范围不同,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需向较多的总体单位做调查,一般性调查的单位较少。②资料性质不同,统计调查以数字资料为主,一般性调查以情况资料为主。

三、统计调查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是统计调查的重要问题。统计调查方法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几类。

3.1普查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适用于不必要或不可能经常调查而需要得到全面统计资料的现象。普查是一种大量的、一次性的、专门组织的调查,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调查方法。由于普查涉及面广、对象多,调查的内容和项目就不能太多太复杂,所以,普查项目只能限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描述,主要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对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

3.2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表格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科统计数据采集的方式。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管理部门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统计报表,可以全面系统地搜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反映国情国力的主要资料来源。

3.3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适用于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可以检查、补充、修正全面调查的资料。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②以推断总体为目的,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做出数学上的说明。

3.4重点调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虽然只占一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的现象的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反映全部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主要采用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3.5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与解剖认识同类事物的本质及发展变化规律,并用以指导和推动总体现象的发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他调查方法的不足,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问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较可靠的方法。这种调查是讨论式的,即由调查者召集若干了解情况的人,按预定的调查提纲,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把调查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从中掌握第一手详细材料,达到预期的调查效果。

四、现代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选择

上文介绍的各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各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统计对象日趋复杂,必须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才能搜集到丰富的统计资料;而且任何一种统计调查方法都有它的优越性与局限性,有不同的实施条件,单独采用某一种方法,难以较好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统计工作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原则,现代交通运输统计宜采用抽样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并辅之以统计报表方法,来获取所需的统计资料。

4.1普查为基础交通行业至今还未对运输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统计调查,因此统计部门很有必要对交通行业从事运输的基本单位进行普查,以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基本发展情况,并为今后相应的统计推算工作打好基础。如对于交通行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产出、人力资源等,就有必要进行定期普查,了解其基本的发展状况。

4.2抽样调查为主体运输普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且无法及时反映交通行业运输日新月异的变化状况,因此大量的统计信息还需要通过抽样调查,依据部分企业的资料,来推断总体的相关情况。如对现代交通运输效率及质量调查,就没有必要采用普查来反映其运行水平,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统计、计算,从而推算交通行业运输发展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抽样调查的调查单位少,可以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去完成,同时也便于对交通行业运输经济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样既可以节省调查费用又可以满足对统计时效和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即使在未来我国运输统计信息体系建立以后,仍然还需要采用抽样调查来弥补统计分析体系本身的结构性缺陷、细分市场的信息不足和信息时效性的滞后。

4.3辅以统计报表制度对于现代交通运输统计,可以适当采用统计报表制度掌握全面情况。日常报表是交通行业运输统计的主体部分,大量的运输统计数据可以从日常月报(季报、年报)中得到。目前,我国相关运输统计报表制度基础比较薄弱,尚不能由此全面获得所需数据,可在目前交通运输统计制度和运输统计制度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报表单位,再设置相关的统计报表来满足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市政施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市政施工行业统计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市政施工行业统计必须满足国家统法对统计基本任务的总体要求。因此,市政施工行业统计的基本任务可以确定为: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相关活动进行统计调查、数据的收集整理、提供完善的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行使统计监督,为国家了解市政施工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为市政施工行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市政管理、提高规划建设、搞好经营管理和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二、统计调查的概念

所谓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物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对被调查单位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又称初级资料;另一种是搜集次级资料,也称间接资料,是指已经经过某个部门或地区加工整理过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资料,一切次级资料都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来。统计调查与了解、查明原因的一般性调查,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

三、统计调查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是统计调查的重要问题。统计调查方法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几类。

1.普查。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适用于不必要或不可能经常调查而需要得到全面统计资料的现象。普查是一种大量的、一次性的、专门组织的调查,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调查方法,由于普查涉及面广、对象多,调查的内容和项目就不能太多太复杂,所以,普查项目只能限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描述,主要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对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

2.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表格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管理部门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统计报表,可以全面地、系统地搜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反映国情国力的主要资料来源。

3.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适用于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可以检查、补充、修正全面调查的资料。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②以推断总体为目的,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做出数学上的说明。

4.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的现象的总体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反映全部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主要采用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5.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与解剖认识同类事物的本质及发展变化规律,并用以指导和推动总体现象的发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他调查方法的不足,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问法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较可靠的方法。这种调查是讨论式的,即由调查者召集若干了解情况的人,按预定的调查提纲,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把调查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从中掌握第一手详细材料,达到预期的调查效果。新晨

四、市政施工行业统计调查方法选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统计工作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原则,市政施工行业统计宜采用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并辅之以统计报表方法,来获取所需的统计资料。

1.以普查为基础。市政施工行业和工民建相比它显得微不足道,各有关部门也未对它进行过全面的、深入的统计调查,在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细化的大形势下,统计部门很有必要对市政施工行业从事的市政建设单位进行普查,以了解市政行业的基本发展情况,并为今后相应的统计工作打好基础。

篇5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大班教学;互动式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11-02

互动式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全方位的交流与互动[1][2],通过老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相互探讨,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自主决策的能力得到充分训练,是一种近年来倍受推崇的教学改革思路[3]-[5]。统计分析是理、工、农、医、人文、社会、管理等多种学科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应用统计学也就成为这些领域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6][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开始积极探索应用统计学的互动式教学,如课程与实验相结合,课程与统计大赛相结合等等[8]-[10],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如何在理论教学的课堂上有效实施互动式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全面互动、水融,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分析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入手,通过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应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说明了应用统计学实施互动式课堂的具体思路与方法。

一、应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1.大班制教学。应用统计学作为一门基础的方法论课程,一般是以学院为单位,面向多个专业统一开课,所以一般是两个班甚至三个班合班上课,超过60人的大班教学成为常态;而大班教学如何充分达到教学互动的效果,对任课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内容丰富,跳跃性强,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与理论统计学着重探讨统计的数学原理不同,应用统计学更强调将理论统计学的结论作为工具应用于各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其教学内容既有一般性的统计方法,也有适用于某一专业领域特有的分析方法。以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统计学为例,其内容涉猎了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以及时间序列、指数分析、统计决策等一系列经济管理活动中常用的统计工具[11][12]。对学生而言,课程内容如此丰富,且颇具跳跃性。首先,本科生一般都有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对问卷调查、数据处理等工作并不陌生;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统计学习,他们对如何保证统计调查的科学性,以及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处理质量等关键问题又毫无概念;如果教师只是对这部分内容照本宣科,学生很容易产生轻敌思想,大而化之,似是而非。其次,对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推断统计部分,学生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中已有涉及,但当时的课程重点集中在统计原理的数学推导上,学生往往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一旦面临实际问题,就容易生搬硬套,错漏百出,难以保证统计理论的正确运用;再者,时间序列、指数分析、统计决策等内容对学生而言较为新颖,数学难度也不高,但由于本科生对宏观经济及管理决策接触较少,缺乏直观的体验和思考,如果不能有效地联系实际,相关知识掌握起来就难免抽象。

3.学时有限,课程内容很难面面俱到地深入展开。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课程学时一再压缩,理论教学的学时较紧,精讲精练成为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

二、大班教学互动式课堂的教学实践

2013―2014学年,我们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应用统计学课程中进行了互动式课堂的教学实践,下面以统计调查及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内容的教学为例,说明其具体的实施过程。

1.授课对象。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信管)、电子商务(简称电商)、物流等三个专业共90人的大班课堂。

2.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统计调查、描述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回归等知识。

3.课题设计。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入当时小米公司首推红米手机这一倍受关注的新闻事件作为课题背景,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对象、实施统计调查,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完整描述统计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1)假定每种色彩受偏爱程度高于5%才值得生产,那么,红米手机的多色彩策略是否合理?(2)假定红米手机定价799元是基于学生对低于1000元的手机有强烈需求的预期,那么,这种低于1000元的价格预期是否合理?(3)判断学生未来购置新机时偏爱的手机价格与其目前所用手机的价格或其每月生活费是否相关;如果相关,则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目前手机厂商推出学生机的合理价格区间是多少?……为了锁定研究主题,同时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发挥,要求问卷题目不超过10个,且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同学偏爱的手机颜色;(2)同学对目前所用手机的满意程度;(3)同学目前所用的手机价格;(4)同学平均每月生活费;(5)未来购置新机时偏爱的手机价格。

这样的课题设计既能考查学生科学完成统计调查的能力,又能通过问卷分析,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于各类数据描述统计以及后续推断统计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安排。鉴于大班教学,互动式课堂分成三个阶段依次展开:第一阶段,基于“问题先行”的教学思路,开课第一周即开宗明义,布置研究课题,要求信管班的同学利用周末完成统计调查和描述统计部分的研究报告,第二周即可进行报告发表及课堂互动。实践表明,学生根据以往的问卷调查经验,对这部分内容相当自信;但实际上,相较于严谨的统计研究,他们的研究工作往往漏洞百出,如忽视抽样的随机性原则,把抽样地点选在食堂、图书馆等地;将定序数据与定量数据相混淆,对中位数、四分位差等概念缺乏认识;随意使用折线图;将基于本校的调查结论,无条件外推至全国;等等。针对整个互动过程所呈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重点地展开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统计观念。第二阶段,要求电商班启动统计调查,内容应涵盖信管班已经做过的工作,并尝试完成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部分,然后提交研究报告并课堂发表。与第一阶段类似,通过课堂互动,一方面对统计调查、描述统计等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另一方面,确定推断统计部分的授课重点,并进一步展开理论教学。第三阶段,要求物流班启动统计调查,同样应涵盖第一、第二阶段的工作,并进一步尝试完成相关及回归部分的研究。通过课堂互动再次查漏补缺,并完成新增内容的理论教学,从而形成稳扎稳打、层层递进的教学链。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校前期课程中可能并未涉及相关与回归等方面的内容,这时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切换到“理论先行”的教学思路,先行完成相关部分的理论教学,然后再启动本阶段的统计调查。

5.过程管理。启动课题研究之初,必须做好宣传鼓动工作,确立“重在参与,无关对错”的评分原则,营造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教学安排的顺利实施,教师还应在课堂内外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首先,课外可以充分利用网上教学平台,一方面实时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严格进度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依次上传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以网络平台自动登载的系统时间为准,延迟提交就不再计算平时成绩。其次,制作课堂积分卡,课堂上面向每位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进行发放,课后再逐一收回,严格登记,一方面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方便锁定那些尚未参与课堂互动的同学,进而采取措施,积极为他们创造参与机会。

总体上看,上述互动式课堂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应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知识运用也更有自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能力大大提高。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少部分同学反映课余时间占用过多,小组活动有搭便车行为,某些课堂发言耗时过多,不能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等等,这些都值得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持续改进,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村.实现互动式教学的六项措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24-25.

[2]郑胜林,潘保昌,徐杜,等.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之研究[J].高教探索,2004,(1):80-81.

[3]唐世刚,钟万林.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8):42-43.

[4]周毕文,李金林,田作堂.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增刊):104-107.

[5]黄玲芳.互动式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12):44-45.

[6][美]戴维R.安德森,丹尼斯J.斯威尼,托马斯A.威廉斯.商务与经济统计[M].张建华,王健,冯燕奇,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7]肖智,钟波,高波.应用统计学实验[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8]罗季.形象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4,(14):83-85.

[9]刘馨,魏宏皓.“统计学”认知教学与“统计大赛”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183-185.

[10]李会琼.开设统计实验课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95-96.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41

Research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SHAN Qinq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iw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Statistics courses are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 professional basis.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for students of statistical knowledge and statistical skills, improve their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Currently, there are students low interest, ignor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ching tools and method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so on Teaching Statistics. Higher Colleg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reality, to build statistical science teaching system,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statistical theor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atistics; course teaching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方法论学科,因此统计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性课程。我校从2010年开始,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经管类专业中开设了统计学课程,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1)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树立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意识。高职院校应根据经管类专业就业的特点,根据就业需求确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难度适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的讲解,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2)培养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要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统计学中我们可以设置实验、实训、调查等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统计的基本技能。如利用EXCEL、MINITAB、SPSS等常用统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编制统计指数,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对变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基本技能;通过统计调查环节,培养学生设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搜集和整理统计数据等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学课程是一门方法论学科,结合专业的特点,可以设置综合性训练项目,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大学生兴趣调查,新产品市场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等。

2 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不高,经管类的学生以文科为主,统计学又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和计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对学习统计学有畏难情绪,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动力不足。

(2)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应用能力较差。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未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或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如缺少实际操作课程,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难以消化和巩固。另外,在经管类其他课程教学中也不重视学生统计技能的培养和统计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3)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采取传统教学形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讲授满堂灌,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

(4)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所学的专业不是统计学专业,自身统计学的功底较差。有些教师不熟悉EXCEL、MINITAB、SPSS等统计软件,不能正确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有些教师组织能力较差,不能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

3 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岗课结合,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构建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3.1 理论教学

(1)教学内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内容适宜,难度适中,以岗位应用为导向,适当选取学术前沿内容。主要内容可包括:绪论,统计数据的收集,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分析,抽样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教学课时60~8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0~50课时,实践教学20~30课时。

(2)教学方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的有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统计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外,必须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从社会经济生活中选择或编辑适合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最后总结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一章中,可以以一个网店为例,对商品的销售量或顾客进行分组,通过频数分布表或直方图,对商品的销售趋势或顾客的偏好进行分析和预测。任务教学法又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因此,在统计学各章中,可以设计一个特定的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如在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章中,可以让学生去收集高职生日常消费数据,兴趣爱好数据等。互动式教学法,指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体情景,通过设问,与学生展开双向交流。如在假设检验一章中,可以对统计决策究竟是确定性决策还是非确定性决策进行分析讨论。

(3)教学手段。目前统计学的运用一般是基于常用的EXCEL、MINITAB、SPSS等统计软件,因此统计学课程教学应选择多媒体教学系统,如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统计软件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3.2 实践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较大(高职院校一般为40%~50%)。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采用以下形式:

(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的步骤包括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对调查数据分类整理,数据分析和预测,并写出调查总结报告。如在学校内部,可以进行学校环境调查、学生食堂调查、学生网购情况调查等。另外,在其他的专业课程(如市场调查)、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统计调查。

(2)实验。统计学课程实验一般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有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实验类型。常用的计算机软件有EXCEL、MINITAB、SPSS等,EXCEL 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基本的统计计算和统计分析,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MINITAB软件和SPSS软件的功能较EXCEL强大,但MINITAB软件相对来说操作简单,深受非统计学专业人员喜爱。统计学课程实验的项目较多,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数据特征的度量、统计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3)大作业。统计学课程在讲完某一个章节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大作业,让学生主动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某些大作业可以由一个小组完成,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如让学生小组进行某一个统计调查,再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统计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4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紧跟社会需求,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根据经管类专业的就业需求和岗位需要,分析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确定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合理确定课程的总课时(包括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和开设时间,二是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2)加强多媒体和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如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配置先进的统计学教学软件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统计学实验的需求,并为统计调查分析等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统计学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采取进修和培训等手段,提高统计学教师的知识水平;二是统计学教师应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统计学软件的操作,提高操作水平;三是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是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生动有趣,善于提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三是教师要有责任心,对学生要求要严格。

5 结论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必须依据岗位需求确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罗金华等.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015(1).

篇7

长期以来,由于法治观念的淡漠,行政时效的紧迫、行政事务的繁杂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在行政行为实施过程中,往往只强调实体的合法、合理,而对必要、正当的行政程序却注重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反过来对行政行为的结果也产生了诸多不利的负面效应。在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公正执法不仅要注重实体,更要注重程序,正当必要的程序是区别撊酥螖与摲ㄖ螖的重要标志。从本职工作出发,我认为在当前统计行政管理工作中注重行政程序的建立和健全工作,势在必行。

对统计行政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

何谓统计行政行为?简言之,就是统计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所作出的影响到相对人权益的行为。具体化地说统计行政行为包括统计调查项目审批行为、统计调查行为、统计资料公布行为、统计确认行为(包括统计资料的认定、统计行政登记等)、统计行政许可行为(包括发放统计上岗资格证等)、统计行政处罚行为,等等。一般而言,政府统计行政机关业务处室所涉及到的行为只要与相对人发生关系的,都是统计行政行为,都要受统计法的调整和规范,都要依法行政,而不仅仅是统计行政处罚行为。只要统计行政行为不当,影响到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作出该项统计行政行为的统计行政机关就有可能当被告。譬如讲,统计局向某基层单位布置了一张调查表,这就是统计行政行为,基层单位认为这项调查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既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那么,统计局就是被告,就有出示作出这项调查的依据和具体审批程序等证据的义务。没有合法、合理的依据,法院可以判决撤销这项统计行政行为。如果因为调查给基层单位造成损害(人力、物力等),作出这项调查决定的统计行政主管部门还要作为赔偿义务机关进行国家赔偿,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追偿。

为何要强调统计行政程序的建设

在作出具体统计行政行为时,强调统计行政程序,有利于减少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克服撊酥螖的现象,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在统计行政法律关系中,统计行政机关作为统计行政主体,处于领导的地位,而相对人(统计调查对象等)则处于服从的地位。统计部门随意制发一张调查表就有可能给相对人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增加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开支,特别是不科学的统计指标更给填报带来极大的困难,而这些数字汇总上来后,领导也不见得就是很需要,甚至于统计部门通过现有的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也可以获得。因此,这种在统计工作中的撊酥螖现象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控制。即任何统计调查都必须要进行立项论证,确定有无必要进行专门调查,若确有必要进行调查,还要对调查表进行审查,弄清指标的设置有无必要,指标设置是否科学,调查时间是否合理,调查经费有无保障,等等。在此基础上由有关领导进行签发,在统计调查前还要进行公告等。

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强调统计行政程序,有利于增强统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科学性,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

在日常的统计行政管理工作中,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对一系列的统计行政行为的程序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些都是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的,不履行这些程序上的义务,也就是违法。从另一方面来讲,讲究一定的程序,可使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是由于在一个良好的程序中,必然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予对行政行为论证这个环节,有的还要进行必要的听证环节,重要的事项还要通过有关的办公会议集体讨论拍板,经过这样的层层把关,统计行政行为的质量,也必然得到极大的提高。如在统计报送期限的问题上,过去不经过论证,给基层单位的上报期限规定得太紧,以至于到了基层必须25日前就要报整个月的数字,这样质量是难以保证的。如果在制定这样的决策前听取相对人的听意见,也不至于作出这样不近人情的行政行为来。由于时间紧,基层就采取统计加估计的办法来报数,不仅影响了统计数字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弱化了统计法制观念,为弄虚作假提供了温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统计数字上的不实事求是的现象,与调查组织者对待搜集资料的不实事求是的行为有着一定的联系。

在作出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中,强调统计行政程序,有利于加强统计执法,明确统计行政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从统计行政管理领域上来讲,在统计行政权(公权力)与统计调查对象的私权利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点。这种平衡,我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即除了要对统计行政管理权进行控制以外,在统计行政管理的某些方面要加强对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执法检查。由于统计行政行为未经过一定的程序造成相应的手续不完备,给监督检查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如在组织年定报统计工作的过程中,作为一个统计行政行为,首先必须要以统计行政机关的名义下发一个开展统计年定报工作的通知,明确开展统计调查依据、目的、意义、统计行政主体、统计调查对象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统计法律责任。最主要的是要对每张表要列出具体的表名、表号、填报单位、上报日期、上报给谁(受表单位),等等。如果上报日期推迟和提前都必须要有相应的正式书面通知。其次,开展年定报的通知和有关的统计指标解释,要采取适当的形式送达到统计调查对象手中,并留有送达的依据,如采取开年定会的形式进行工作布置的,则必须留存会议签到单,以便于查阅。对于一次性重大调查要在有关报刊上进行调查前的公告等等。通过上述程序,便于明确统计法律责任,有利于统计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对统计行政程序的探讨

统计行政行为是统计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这个表示一经作出就具有公定力、执行力、拘束力等法律效力。

统计行政行为意思的形成程序

我认为行政行为的意思可分为贯彻性意思、创设性意思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中有不同的特点:

贯彻性意思的形成。所谓贯彻性意思是指统计行政机关为贯彻上级统计部门有关统计工作的总体布置所要进行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意思。如开展全市年定报工作就是贯彻全国、全省统一部署进行的。在这类意思的形成中,要吃透上级的文件精神,在满足上级要求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具体化。重点就是要明确本地基层单位如何上报、以及上报的时间、地域、对象等各种要求。一般由统计行政机关部门草拟文件,并对基层上报时间、上报方式进行合理论证后,由分管局长签发即可。

创设性的意思的形成。所谓创设性意思又可分为自身创设性意思、他人创设性意思两种。自身创设性意思,即根据当地党政领导的要求或根据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所要作出的各种具体行政行为的意思。这是要重点控制的。

首先,开展这项统计行政行为要合法、合理,不能违反法律。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申请立项。这是一般重大的统计行政行为的必经程序。立项必须要有立项的依据(法律依据)和实

际的需求。一般还需要有可行性研究的报告。

讨论。这里的讨论指对立项需求(申请)的可行性问题的讨论。一般由一个参谋性(辅)的机构(组织)来实施。这个机构(组织)要吸收相关的专家或有关方面代表(最好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重大的涉及到相对人切身利益的应进行公开的听证。一般的也可沿用传统的召开座谈会、放发征求意见稿等形式。重点讨论项目需求(申请)的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科学性等内容,然后对实施内容、形式等要素进行讨论和优选,形成一个意见报决策层会议或交由首长拍板。在上述过程中,要注意听证与召开座谈会的区别。首先,听证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是靠众多法律原则支持的一种程序,具有严格的法律规则和意义,它不是泛泛的道德要求,也不是简单的工作作风,而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工作规则,一旦违反这些原则和规则,将影响某项决策或行政决定的效力。其次,听证的核心在于撎龜和撝两方面。换言之,决策部门不能偏听偏信,必须兼听各方意见,而且每次决策必须是建立在相关证据基础之上,特别是建立在有力证据基础上的意见。

办公会研究或首长拍板

对于重大的一般要经过办公会集体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举手表决。在表决程序上应规定不得投弃权票,即要么反对,要么赞成。各人表决情况记录在会议纪要中,这虽是集体决定,若出了问题,凡投赞成票的,要承担责任,投反对票的不负责任。但同时要建立一个约束机制,凡三次投反对票而该项行政行为却分别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领导集体成员,要受到相应的处分,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认定行政行为对与错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讲要坚持标准,具体可采用民意测验、跟踪调查、综合评价等方法来论证。

对于一般的行政行为的决策可在经过必要的程序后,依据领导分工由行政首长拍板决定。

上述贯彻性意思和创设性意思是相对的,有些创设性意思经过决定后,对于具体的部门(如专业处)来说又变成了贯彻性意思。有些贯彻性意思,为了贴近各地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适当补充或修正又具有创设性意思了。

而他人创设性意思,即他人为贯彻党政领导的需要或自身需要就统计方面的工作,向统计部门提出的利用统计行政权的申请的意思。如市机械局为了调查全市机械工业的情况,向统计部门提出要开展统计调查的创设性意思,若经统计部门依法审核同意就具有法定效力。属于部门统计调查,就受到统计法的保护。其具体的程序同自身创设性意思的程序。

统计行政行为的签发和公告的程序

统计行为一经确定下来,要经行政首长的签发,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使有关相对人知晓。其送达方式同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有委托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等。送达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在对不特定的相对人作出统计行政行为时,可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在报纸上公告的方式。这里的撘欢ǚ段要与统计行政行为的实施范围相一致。如要在南京市开展全市范围的居民出行情况的调查,可在《南京日报》等全市性的报纸上进行调查公告。

统计行政程序实施中的在关问题

程序与效力的问题

行政活动有其多、杂、变化快等诸多特点,讲究一定的程序就必然要经历一定的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而行政效力总是与一定的时间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必然要影响行政效力。为了解决这一对矛盾,在作为具体统计行政行为时,有必要把统计行政行为区分为重要的统计行政行为和一般的统计行政行为。对于重要的统计行政行为毫无疑问必然要严格适用上述的程序。面对于一般的行政行为,要有限度地适用简易程序。简易程序可将立项申请、讨论、办公会审议等过程有选择地压缩适用,但作为行政首长的签发是必经的程序,不可忽略。

对于时间紧迫的重大的统计行政行为的决策,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适用简易程序,但必须是十分慎重,且不宜多搞。

统计行政程序必须公示。

为对统计行政机关进行监督,各项统计行政行为的程序必须采取公示的原则,使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充分的了解,以避免摪迪洳僮鲾,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实践证明,公示的方法对于提高统计行政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法定审批程序的统计行政行为的客体要有法定的标志。

篇8

对统计行政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

何谓统计行政行为?简言之,就是统计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所作出的影响到相对人权益的行为。具体化地说统计行政行为包括统计调查项目审批行为、统计调查行为、统计资料公布行为、统计确认行为(包括统计资料的认定、统计行政登记等)、统计行政许可行为(包括发放统计上岗资格证等)、统计行政处罚行为,等等。一般而言,政府统计行政机关业务处室所涉及到的行为只要与相对人发生关系的,都是统计行政行为,都要受统计法的调整和规范,都要依法行政,而不仅仅是统计行政处罚行为。只要统计行政行为不当,影响到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作出该项统计行政行为的统计行政机关就有可能当被告。譬如讲,统计局向某基层单位布置了一张调查表,这就是统计行政行为,基层单位认为这项调查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既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那么,统计局就是被告,就有出示作出这项调查的依据和具体审批程序等证据的义务。没有合法、合理的依据,法院可以判决撤销这项统计行政行为。如果因为调查给基层单位造成损害(人力、物力等),作出这项调查决定的统计行政主管部门还要作为赔偿义务机关进行国家赔偿,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追偿。

为何要强调统计行政程序的建设

在作出具体统计行政行为时,强调统计行政程序,有利于减少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克服撊酥螖的现象,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在统计行政法律关系中,统计行政机关作为统计行政主体,处于领导的地位,而相对人(统计调查对象等)则处于服从的地位。统计部门随意制发一张调查表就有可能给相对人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增加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开支,特别是不科学的统计指标更给填报带来极大的困难,而这些数字汇总上来后,领导也不见得就是很需要,甚至于统计部门通过现有的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也可以获得。因此,这种在统计工作中的撊酥螖现象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控制。即任何统计调查都必须要进行立项论证,确定有无必要进行专门调查,若确有必要进行调查,还要对调查表进行审查,弄清指标的设置有无必要,指标设置是否科学,调查时间是否合理,调查经费有无保障,等等。在此基础上由有关领导进行签发,在统计调查前还要进行公告等。

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强调统计行政程序,有利于增强统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科学性,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

在日常的统计行政管理工作中,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对一系列的统计行政行为的程序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些都是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的,不履行这些程序上的义务,也就是违法。从另一方面来讲,讲究一定的程序,可使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是由于在一个良好的程序中,必然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予对行政行为论证这个环节,有的还要进行必要的听证环节,重要的事项还要通过有关的办公会议集体讨论拍板,经过这样的层层把关,统计行政行为的质量,也必然得到极大的提高。如在统计报送期限的问题上,过去不经过论证,给基层单位的上报期限规定得太紧,以至于到了基层必须25日前就要报整个月的数字,这样质量是难以保证的。如果在制定这样的决策前听取相对人的听意见,也不至于作出这样不近人情的行政行为来。由于时间紧,基层就采取统计加估计的办法来报数,不仅影响了统计数字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弱化了统计法制观念,为弄虚作假提供了温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统计数字上的不实事求是的现象,与调查组织者对待搜集资料的不实事求是的行为有着一定的联系。

在作出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中,强调统计行政程序,有利于加强统计执法,明确统计行政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从统计行政管理领域上来讲,在统计行政权(公权力)与统计调查对象的私权利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点。这种平衡,我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即除了要对统计行政管理权进行控制以外,在统计行政管理的某些方面要加强对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执法检查。由于统计行政行为未经过一定的程序造成相应的手续不完备,给监督检查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如在组织年定报统计工作的过程中,作为一个统计行政行为,首先必须要以统计行政机关的名义下发一个开展统计年定报工作的通知,明确开展统计调查依据、目的、意义、统计行政主体、统计调查对象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统计法律责任。最主要的是要对每张表要列出具体的表名、表号、填报单位、上报日期、上报给谁(受表单位),等等。如果上报日期推迟和提前都必须要有相应的正式书面通知。其次,开展年定报的通知和有关的统计指标解释,要采取适当的形式送达到统计调查对象手中,并留有送达的依据,如采取开年定会的形式进行工作布置的,则必须留存会议签到单,以便于查阅。对于一次性重大调查要在有关报刊上进行调查前的公告等等。通过上述程序,便于明确统计法律责任,有利于统计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对统计行政程序的探讨

统计行政行为是统计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这个表示一经作出就具有公定力、执行力、拘束力等法律效力。

统计行政行为意思的形成程序

我认为行政行为的意思可分为贯彻性意思、创设性意思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中有不同的特点:

贯彻性意思的形成。所谓贯彻性意思是指统计行政机关为贯彻上级统计部门有关统计工作的总体布置所要进行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意思。如开展全市年定报工作就是贯彻全国、全省统一部署进行的。在这类意思的形成中,要吃透上级的文件精神,在满足上级要求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具体化。重点就是要明确本地基层单位如何上报、以及上报的时间、地域、对象等各种要求。一般由统计行政机关部门草拟文件,并对基层上报时间、上报方式进行合理论证后,由分管局长签发即可。

创设性的意思的形成。所谓创设性意思又可分为自身创设性意思、他人创设性意思两种。自身创设性意思,即根据当地党政领导的要求或根据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所要作出的各种具体行政行为的意思。这是要重点控制的。

首先,开展这项统计行政行为要合法、合理,不能违反法律。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程序上要遵循撋昵肓⑾顢、撎致蹟(听证、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摪旃嵫芯浚ɑ蚴壮づ陌澹、撉等基本过程。

申请立项。这是一般重大的统计行政行为的必经程序。立项必须要有立项的依据(法律依据)和实际的需求。一般还需要有可行性研究的报告。

讨论。这里的讨论指对立项需求(申请)的可行性问题的讨论。一般由一个参谋性(辅)的机构(组织)来实施。这个机构(组织)要吸收相关的专家或有关方面代表(最好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重大的涉及到相对人切身利益的应进行公开的听证。一般的也可沿用传统的召开座谈会、放发征求意见稿等形式。重点讨论项目需求(申请)的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科学性等内容,然后对实施内容、形式等要素进行讨论和优选,形成一个意见报决策层会议或交由首长拍板。在上述过程中,要注意听证与召开座谈会的区别。首先,听证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是靠众多法律原则支持的一种程序,具有严格的法律规则和意义,它不是泛泛的道德要求,也不是简单的工作作风,而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工作规则,一旦违反这些原则和规则,将影响某项决策或行政决定的效力。其次,听证的核心在于撎龜和撝两方面。所谓撎龜就是撎,如果只听摬蝗,或撎龜而不撊,则起不到撎的作用。所谓撝是指决策部门的决定必须建立在利害相关人提供的证据事实基础上,允许利害相关人就对方提供的证据加以质证、辩驳。换言之,决策部门不能偏听偏信,必须兼听各方意见,而且每次决策必须是建立在相关证据基础之上,特别是建立在有力证据基础上的意见。

办公会研究或首长拍板

对于重大的一般要经过办公会集体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举手表决。在表决程序上应规定不得投弃权票,即要么反对,要么赞成。各人表决情况记录在会议纪要中,这虽是集体决定,若出了问题,凡投赞成票的,要承担责任,投反对票的不负责任。但同时要建立一个约束机制,凡三次投反对票而该项行政行为却分别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领导集体成员,要受到相应的处分,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认定行政行为对与错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讲要坚持撊鲇欣跀的标准,具体可采用民意测验、跟踪调查、综合评价等方法来论证。

对于一般的行政行为的决策可在经过必要的程序后,依据领导分工由行政首长拍板决定。

上述贯彻性意思和创设性意思是相对的,有些创设性意思经过决定后,对于具体的部门(如专业处)来说又变成了贯彻性意思。有些贯彻性意思,为了贴近各地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适当补充或修正又具有创设性意思了。

而他人创设性意思,即他人为贯彻党政领导的需要或自身需要就统计方面的工作,向统计部门提出的利用统计行政权的申请的意思。如市机械局为了调查全市机械工业的情况,向统计部门提出要开展统计调查的创设性意思,若经统计部门依法审核同意就具有法定效力。属于部门统计调查,就受到统计法的保护。其具体的程序同自身创设性意思的程序。

统计行政行为的签发和公告的程序

统计行为一经确定下来,要经行政首长的签发,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使有关相对人知晓。其送达方式同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有委托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等。送达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在对不特定的相对人作出统计行政行为时,可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在报纸上公告的方式。这里的撘欢ǚ段要与统计行政行为的实施范围相一致。如要在南京市开展全市范围的居民出行情况的调查,可在《南京日报》等全市性的报纸上进行调查公告。

统计行政程序实施中的在关问题

程序与效力的问题

行政活动有其多、杂、变化快等诸多特点,讲究一定的程序就必然要经历一定的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而行政效力总是与一定的时间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必然要影响行政效力。为了解决这一对矛盾,在作为具体统计行政行为时,有必要把统计行政行为区分为重要的统计行政行为和一般的统计行政行为。对于重要的统计行政行为毫无疑问必然要严格适用上述的程序。面对于一般的行政行为,要有限度地适用简易程序。简易程序可将立项申请、讨论、办公会审议等过程有选择地压缩适用,但作为行政首长的签发是必经的程序,不可忽略。

对于时间紧迫的重大的统计行政行为的决策,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适用简易程序,但必须是十分慎重,且不宜多搞。

统计行政程序必须公示。

为对统计行政机关进行监督,各项统计行政行为的程序必须采取公示的原则,使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充分的了解,以避免摪迪洳僮鲾,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实践证明,公示的方法对于提高统计行政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版权所有

经过法定审批程序的统计行政行为的客体要有法定的标志。

篇9

【关键词】大数据;政府统计;统计分析;影响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数据对各个行业的重要性。其实,这对统计工作、政府统计也是一场模式革命。要扩大数据获取来源,通过云计算对海量大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理解附含的信息,筛选有用的信息,找到信息的联系,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深入分析,为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统计分析动力和决策依据。当前统计研究者更为关注,怎样将企业、基层、部门的海量数据进行全面的无缝对接、汇总加工,怎样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统计工作整合资源、汇聚合力,怎样让信息技术为统计流程改造和统计数据生产更好服务。

一、大数据的概念和意义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所以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

二、大数据对经济发展和政府统计的影响

(一)大数据对经济统计的影响

大数据实际上对经济统计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统计数据收集方式、统计方法和统计生产过程,也是一种对传统因果关系论证做法的革命和创新。

第一,在数据收集方式方面,传统方法更多是依靠全面报表、大型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但是仅仅依赖这些方法显然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有必要结合大数据应用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统计方法。第二,在统计方法方面,考虑到成本、效率、精度等诸多因素,传统方法中统计调查更多采用抽样调查,但大数据时代辅以云计算,为获取全数据提供了可能。第三,在统计生产过程方面,传统统计方法讲求数理关系、因果关系的严格逻辑性,定量分析更多,现在大数据时代,既要挖掘因果关系,更要关注事物联系,能够挖掘数据最大价值。

(二)大数据对政府统计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在适应、迎接这种深邃的变革,政府统计也要解放思想,顺势而为。这就要求加强和完善部门统计,促进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协调发展,整合它们的数据信息,构筑新的接口吻合、共享方便的名录库和数据库平台,丰富数据获取方式和分析方式,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新的统计方法相比以前,要在调查样本范围上有所扩大,要在记录容量上有所加大,要在调查效率上有所提高,要在调查结果上更为精确。

在消费价格方面,目前主要针对农贸市场、购物中心、超市百货等场所开展统计调查,按月进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信息滞后,周期过长。如果通过大数据进行调查,就能扩大调查范围、增加调查样本、提高调查速度、精确消费价格。在人口调查方面,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光电录入、校验汇总等方式积累和分析数据,可以说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巨大,信息固化无法及时更新。如果通过大数据进行普查,就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口管理系统,整合公安、计生、民政等多个部门人口信息,大大提高调查时效,节约调查成本。在数据质量方面,传统调查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各种非全面调查方法都有一些误差,如果通过大数据建立完整的相关的政府管理数据库,就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提高的及时性。

(三)大数据时代统计分析探究

因为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必须对传统统计方法进行改进,按需改造数据生产过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建立一个全新的全数据统计模式。其中,在一些领域,仍然要依靠传统的抽样调查等科学方法,方便快捷、低成本完成好统计调查,在另一些领域,就要运用大数据建立数据库,适时提取所需数据,提炼有价值的决策咨询信息。很多时候,针对经济统计和政府统计,两者需要有效交叉融合,这样才能通过数据更加如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实情和社会发展本质,切实提高统计数据效用,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三、结束语

大数据将为这个时代插上腾飞的翅膀,政府统计工作一定要适应这种变革、引领这种变革,带头主动改造统计数据生产过程,进而让数据样本覆盖更加全面,统计数据加工更加快捷,统计数据提供更加及时,统计数据质量更有保障。同时,这是一个体系,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统计支撑。本文结合大数据概念和意义,针对经济统计和政府统计,探讨如何进行分析和研究。综上可知,必须抓住大数据发展的契机,让它和传统统计调查方法有效结合、互相补充。另外,大数据还在发展之中,需要在全面深化统计改革实践中,继续加以深入研究和挖掘,让大数据为经济在新常态下更好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彦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23-3..

[2]李士猛,步倩.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4,(19):213.

[3]程开明,庄燕杰.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第十七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综述[J].统计研究,2014,(1):106-112.

篇10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推进独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独立学院面临的主要问题。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其生源介于二本和高职之间,使得独立学院不能套用其母体学校原有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照搬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应寻求新的突破。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独立学院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阶段,改革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核心课之一的统计学,学生往往感觉公式多且学习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后受益不大,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本文将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独立学院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二、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统计学课程教学脱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在科学技术的转化和知识的运用层次,因此统计学教学也应充分体现统计知识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的应用。而目前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却存在两个误区:一种是沿用母体学校的教学特点,比较重视统计理论体系以及统计方法的推导,侧重统计推断及各种证明;一种是重描述统计、轻推断统计,大量课时用于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统计指数等等,倾向于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教学特征。另外,现有统计学教材中普遍缺乏统计案例,即使有案例也比较陈旧,与现实经济管理严重脱节,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Www.133229.COM因此,大部分学生学完统计学课程后对统计学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在实践中对如何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缺乏感性认识,学生总感到统计学课程过于抽象,缺乏学习兴趣。

2、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紧密。统计学是方法论的科学,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统计学课程。统计学在各学科上的适用内容是不一样,比如会计专业更侧重统计指标、指数的应用,而市场营销专业更侧重统计调查、统计预测等的应用。独立学院与其母体学校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都要充分体现其应用性特征,因此就要求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也应当与学科专业紧密联系起来。然而,目前各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都一样,没有针对各专业特征而专门编写的统计学教材和大纲,教学上也没有体现统计学在各专业的应用特征。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统计学后不知道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有何作用,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统计学无用。

3、实践教学内容不足。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大都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不注重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手工的操作与运算,使得学生将大量精力用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由于统计数据大量性和复杂性,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已离不开各种统计软件。而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中缺乏实验课和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很少接触和操作各种统计软件如excel、eviews和spss等,这最终将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会运用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使得统计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市场要求。

4、教学方法单一。尽管目前统计学教学手段在原来粉笔的基础上加入了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信息量大、表现力强、准确度高等特点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但教学方法上却依然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老师只负责统计知识的讲授,学生负责听和记笔记。相比于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任务导向型教学本文由收集整理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而言,学生在灌输式教学方法中只是机械性的被动式接受,这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5、学生学习难度大。统计学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且容易混淆、公式多且计算量很大。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于二本学生而言,其基础较差、学习自主性较弱,而且经济管理类学生大都为文科背景,其数学基础较薄弱,在统计推断内容的学习上显得非常吃力;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对包含大量数学符号的公式和大量计算时会产生恐惧心理,这进一步减低了学生对统计学这门课的兴趣,因此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课程难学。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独立学院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应当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应当充分体现统计学的应用性。

1、实施“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层次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以市场上各种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计学教学模式应该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层次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是指教师利用黑板或多媒体在课堂上讲授统计学基础知识。实验教学是在实验室机房进行,它主要培养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分析问题的能力,讲授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的功能、操作方法以及分析结果解释,利用统计软件代替手工来处理复杂的统计分析过程,学生只需要掌握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从而使学生从大量复杂公式演算中解放出来。实践教学是综合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选择和设计合适的项目,让学生自己去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和问卷等多途径收集数据、然后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这种全过程参与式的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和统计软件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采用“分专业”教学模式。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应当与学科专业紧密联系起来,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从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案例等方面体现专业特色。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在统计调查内容讲授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某产品的满意度调查、售后服务质量调查等;讲授时间序列分析时,可以根据某公司近10年的销售额数据进行长期趋势变动分析、季节变动分析等。再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结合某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案例来讲解统计调查内容,并依托员工满意度调查数据来讲解方差分析等统计推断内容,也可以结合某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来讲解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这种“分专业”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应用性特色。一方面加强实验实践内容的教学;另一方面突出实际工作中经常运用到的统计知识的教学。(1)删去统计分析中的几乎所有的数学证明,只给出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以及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作用和特点,以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和“从应用角度把握”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2)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在以应用为中心的统计学教学中,要增加统计数据收集内容,尤其问卷调查部分;(3)删除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到或者已经是常识的内容,如指标分类、国民经济核算等内容。独立学院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微观企业方面的工作,国民经济核算在实际中应用较少,且这部分内容在西方经济学中已有涉及;(4)加大推断统计内容的课时比例,如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应重点讲解,在教学中应突出各种推断统计方法的作用,弱化它们的理论推导,重点在于各统计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4、实施“课前任务—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的任务导向型教学过程。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往往都是从概念、作用、分类、意义等开始,教师花大量时间在这些概念的讲解上,这种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容易导致学生疲倦,也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被动地跟着教师学习。采用“课前任务—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的任务导向型教学过程能有效地避免传统式教学的上述缺点。任务导向型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前任务,提示完成课前任务可能需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二是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去主动学习;三是提高了后面内容的课堂教学效率。课前任务的设计要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前任务的解答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