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知识范文
时间:2023-03-23 03:2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财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什么是家庭理财?为什么要进行科学的家庭理财?
家庭理财就是把家庭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和使用。目的是为了将自己家庭有限的财富最大限度的合理消费、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和规避风险以保障自己和家庭经济生活的安全和稳定,从而使自己和亲人生活的更幸福、美满、健康、长寿。
风险防范基金包括:
(1)、银行储蓄。这是家庭理财金字塔的第一根支柱,是家庭急用的“紧急备用金”。一般家庭的“紧急备用金”应准备到足以应付3―6个月(宽裕点可到1年)的生活各项支出。这样,在家庭收入突然减少或中断时,使您的家庭能有较充足的时间面对困难。但银行储蓄目前是负利率,抵御不了通货膨胀,因此不宜过多。
(2)、社会统筹保险。这是家庭理财金字塔的第二根支柱。“社保”是国家带有强制性和补贴性的,有单位的,单位上大头,个人上小头;没单位档案存“人才”的,也应该给自己上。只要上够15年,退休后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但“社保”只是最低水平的基本保障,要想得到丰厚的退休养老金,还需要有充足的商业保险。
(3)、商业保险。这是家庭理财金字塔的第三根支柱。商业保险是防范风险的一种措施;是分散风险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是寻求风险损失补偿的一种合同行为;是社会互助抵御风险的一种保障机制。在三根支柱中,它的保障功能最大,防范风险的能力最强,在家庭理财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代人的理财方式是:
首先准备好风险防范基金,其次规划好家庭消费基金,最后考虑风险投资基金(如上图)。如果家庭理财的三根支柱都准备好了,其他风险投资的收益无论好坏都不会影响家庭的基本生活品质。
但是目前很多中国人的理财方式是:先消费、后储蓄,甚至先消费、再风险投资、最后考虑储蓄(有剩余就存,没剩余就不存)。如果缺少风险防范基金这三根支柱,家庭消费和风险投资犹如空中楼阁,没有根基,一遇风险,家庭理财的金字塔顷刻间就会坍塌,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质将会急剧下降,或者一贫如洗,负债累累,甚至弄得家破人亡。
篇2
1、固定收益与预期收益:固定收益,即到期收益是固定的,固定收益与到期实际收益率一致。即固定收益为9.6%,到期实际收益率就为9.6%。而预期收益并非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而是金融机构在发行理财产品初期对产品最终收益率的一个估值,实际收益不确定。
2、复利计息:复利计息是把本金和利息加在一起来计算下一次的利息。比如投入5000元,年利率为6%,一年下来就是5300元;第二年,就是5618元。值得注意的是,复利利息的产品,需要长期坚持投资才能享受到复利带来的丰厚利益。
3、保本比例:即产品到期时,投资者可以获得的本金保障比率。不是很明白?看下面的例子就懂了。比如,银行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说明书中,详细写明产品的保本比例80%,意味着到期时本金可能亏损20%。因此,在选购理财产品时要看清收益类型、保本比例,不要一味听从销售人员的宣传。
4、清算期:即常见到的“T+0”、“T+1”、“T+2”等。“T”是产品到期日,“0、1”是投资者本金和收益到账需要经过的时间,即清算期。要注意,资金在清算期是“零收益”,所以清算期越长,利息损失也越大。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一)可保利益及构成要件
1、定义与性质
(1)定义。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有经济利益上的利害关系。
(2)性质
①可保利益是保险合同的客体。
②可保利益是保险合同生效的依据。
③可保利益并非保险合同的利益。
2、可保利益的构成要件
(1)可保利益应为合法的利益。
(2)可保利益应为经济上的利益。
(3)可保利益应为客观的确定的利益。
(二)可保利益原则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失去可保利益,保险合同无效。
2、作用
(1)可保利益原则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止和遏止投机行为的发生。
(2)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3)可保利益原则规定了保险保障的最高限额。
(三)可保利益的适用时限
1、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利益的时效规定是(始终具有保险利益)。
2、人身保险。合同订立时需要有,而保险事故发生时可以没有。
(四)可保利益原则的适用对象(新增)
篇4
古语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对这个为利的过程,又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前提。今天,在理财领域,少数理财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打破了“取之有道”这一原则,做出一些违背理财师职业精神的行为。
几个月前,业内曝出一保险公司银保经理因涉嫌利用职务便利进行集资诈骗入狱新闻;一些不正规的P2P公司打着“高收益,无风险”的旗号,做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业务。不单是国内,国外也不乏类似事件。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理财师欺诈事件愈演愈烈,潜在受损的客户已高达40万人。
我国对理财师通常采取事后监督的方式,而大部分用户缺乏专业鉴别能力,在面对理财从业人员的推销时,很容易上当受骗。面对这些不良行为,注册理财规划师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对得起雇主、客户、社会公众对理财师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的信任。某种程度上讲,理财师的职业道德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赢得客户的尊重,决定着理财行业的未来。这要求理财师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敬畏之心,对自己的工作有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尊重,赢得顾客的尊重信任,赢得未来。
在金融改革大背景下,在人人都需要进行财富管理的大环境下,作为理财机构的理财师、作为财富管理的专业基金经理,要有专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有资料显示,我国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理财公司和一个财富公司倒闭,暂时还没有国家监管之下的专业财富管理公司倒闭的情况发生。每三天倒闭一家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就是很多理财师没有遵照理财师的专业作业守则、专业的职业操守。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一个人,也不是所有的客户都需要一种产品。未来,财富管理也好,资产管理也罢,理财师一定要做到把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客户,而不是把一个产品推荐给所有的客户,也不是把所有产品推荐给一个客户,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篇5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影响对策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吴季松教授给出的定义是:“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产生的,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从总体看,财务管理包括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主要内容包括:流动资金的投放与管理,主要解决合理配置各项流动资金,保持良好偿债能力和提高赢利能力两方面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以确定建立在现金流量比较之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方案;对外投资决策,以确定在投资报酬与风险程度合理平衡前提之下的对外投资方案;等等。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因素,由此引发的经济革命将重塑全球经济的新格局,并将引起政治、社会的全面变革。其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经济被普遍认为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带来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的新经济发展态势。新经济环境的出现,使传统财务管理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并对其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剧。一是网络经济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服务业市场的扩张,交易量迅猛增长。二是跨国公司已突破反垄断法的约束,全球购并涉及更多领域。这些使得理财环境更具多元性、层次性、风险性,更为复杂多变。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使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也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2)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企业的组织形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组织结构扁平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由单一的低附加值向低能耗、高附加值、多样化、创新型发展;市场营销由单一的国内市场营销向开放的、国际的市场营销发展;知识产品已成为最有代表性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它与制造成本没有必然联系,也不随制造成本上下波动,知识的重复使用使产品中的物质消耗在产品价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企业的资源供应,由原来的物力和财力资源变为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的三大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
2、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普遍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理财的最大目标。我国先后经历了从“总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到“资本保值增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演变。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经历了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再到“超利润目标管理”的转换。
财务管理目标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物质资本的地位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上升并已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知识资本比物质资本具有更高的增值性;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信息上网后,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查到企业的财务信息,而大量潜在股东都会因此实施投资计划,企业股东的数量会扩大,股权更趋分散,因而“股东”的概念更趋模糊化。企业所有者地位的变迁和数量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同时,知识经济社会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企业是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签约各方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部分人的利益。因此财务管理要考虑所有有关利益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企业及企业与外部各方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目标,进而追求“前瞻经济最大化”。
3、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
(1)对企业财务筹资的影响。筹资主要是指财务资本的筹集,主要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和债权人的融资。传统的筹资仅限于国内,而且筹资只是为了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选择适合自己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筹资的功能也不仅是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而在于有效地配置资源。
(2)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企业传统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实物资本及货币资本。在工业经济社会,企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厂房、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投资比例控制很低。知识经济下,知识成为企业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财务管理的内容由筹集资金、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为主转向筹集知识、发挥企业的知识效益为主。
(3)对企业财务收益分配的影响。企业的财务收益分配取决于资源的占有关系。在工业经济社会,实行按资本分配的制度;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化劳动创造着更多的价值,知识是企业成长的第一推动力。所以,由知识生产力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分配,理应以投入的知识量为主要依据,“按智分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收益分配的主要模式。
4、对企业风险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社会,以无形资产为主要形式的知识资产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相对于传统的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增大,而且国际市场复杂多变,企业风险因此增大。
(1)生产经营风险提高。生产经营风险包括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两个方面。生产风险是由于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而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决策风险;市场风险则是由对市场应变能力弱而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货币风险。当然,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将会加快,货币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
(2)财务风险加大。按目前理财活动的内容来分,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这里主要分析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知识经济下,金融业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国家对市场的监督也将进一步规范。企业能凭借良好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与持续高速的增长获得资金,而企业筹资时还要受到各种保护性契约条款的限制,这无疑会增加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另外,知识经济使企业的行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增加了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更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财务管理的更新首先就是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因为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是财务管理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企业人员首先要认识知识资本,了解其来源、特征、构成和表现形式;二是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认可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三是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的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条件,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为企业创造持续的利润。
2、调整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许多不适应处。首先,它仅考虑了企业的自然资源和传统财务资源,忽视了企业的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其次,在资源分配上存在着“狭隘主义”,仅考虑了经济效益原则,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使“知识最大化”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最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
3、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投资、筹资以及风险问题等比较突出时,财务管理的侧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新的财务管理内容应包括:筹集知识取代筹集资本;投资战略调整为“投知”或“投智”,不再以投入资本为中心;创新财务评价指标,表现在对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价将从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效益,对经营成果的计算重点将由利润计算转向增值计算。
4、应对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转向多样化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在知识经济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应该正视财务风险,要控制和化解财务风险,为企业减少损失,赢得最大的收益。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的相应措施:分散、转移、转嫁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适时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加强企业运营中的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制度;等等。
5、调整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性贸易日益频繁,企业财务机构与管理人员要想在竞争中获得生机,必须利用一切技术,全面掌握信息,进行科学的财务决策。对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业总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因此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此,可采取调整财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以及建立员工激励制度等措施。
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它加快了知识与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宽了财务管理研究领域,丰富了财务管理内容,改变了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式和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管理重心由有形的物质资本管理转向无形的人力资本管理,实现了传统财务管理向网络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了财务管理范围由本土化向国际化的转变。因此,企业应提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与素质能力,把财务管理放在管理中心位置上,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对其进行再认识、再改革,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张兆国等: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创新.会计研究,2003(3)。
[2]王二龙:也谈财务风险管理.财务与会计,2006(3)。
篇6
“双证”制度是指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必须参加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国家就业准入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高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双证”制度其根本方向和主要目的都是以职业活动的需要作为基本依据,为了促进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持证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二、实施“双证”制度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现代社会就业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有利于保障就职者的基本能力,有利于引导就职者的职业发展。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院校毕业职业能力的证明,是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历来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在一些政策法规中多次提出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要求。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8条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8年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详细说明:“要逐步推行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教育部2006年的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职教育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2009年2月20日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中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开展工作,切实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三、实施“双证”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为例
(一)可行性分析
1.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基本形成投资与理财专业以适应金融行业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培养复合型、应用性、技术型第一线投资理财实用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行基于职业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证融通,对证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2.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平台已经构筑目前,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资格认证考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证券从业资格认证,另一类是理财规划师(助理)资格认证。(1)证券从业资格认证考试。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统一组织。考试科目为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基础科目为证券基础知识,专业科目包括: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单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基础科目为必考科目,专业科目可以自选。选报的考试科目数量没有限制,选择全报资格种类有:证券经纪从业资格(证券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从业资格(证券基础知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分析从业资格(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分析)、基金管理从业资格(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基金)。(2)理财规划从业资格考试。理财规划从业资格考试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持。国家理财规划师分为三个级别:助理理财规划师、理财规划师和高级理财规划师。助理理财规划师作为新设立的一级,它将考试资格放宽到在校的大学生群体,旨在在国内高校学生中,普及推广理财规划师职业。助理理财规划师的考试内容包括理财基础知识和理财专业能力两大项。全部考试通过,即颁发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全国通用,无须年检,是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
(二)探索与实践
1.树立学生“双证”意识
学生在大一就应该明白本专业适合考取哪些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尽快明确学习目标。因此,投资与理财专业在进行新生专业教育的时候,专业负责人就向他们介绍了适合本专业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并说明考取证书的发证部门、主要应用方向、难易程度、学习方法、含金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帮助等,而且还向学生说明,“双证书”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部分,考取证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强化学习和应用的过程,是一个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动手能力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证书,更重要的是掌握实际的本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让他们真正掌握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此外,本专业负责人及其他任课教师将“双证”思想贯穿在平时教学中,不定时不定点对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双证”意识得到加强和巩固。
2.构建对证施教、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将职业资格证书授课内容纳入专业教学计划,这是构建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融合的专业教学体系的第一步。以国家职业分类标准为依据,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之中,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将职业教育纳入到投资与理财专业教育体系中,并采取积极措施推行双证书制度,基本构建起了对证施教,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将职业考证项目(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等)贯穿于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各考证项目设置相应课程,将职业资格证书所涉及的考试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部分课程(如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理财规划基础知识、理财规划专业能力等)已使用或将使用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所指定的考试专用教材,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标准相统一,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职业考证内容相融合,使学生毕业时实现“双证”,甚至“多证”,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体现“技能+证书”产学结合的特点,期冀能实现高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目标。此外,我们还将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培养目标,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学分,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3.打造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学队伍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实施“双证”制度的保证。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人,所有教师均为金融专业学习背景,硕士研究生比例为100%,2人获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其中1人具有银行理财从业经历。本着“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在重视校内教师素质培养,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同时,也重视利用社会尤其是企业的教育资源,积极依托产学合作伙伴,力图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从而实现通过“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在教学上的互补,促进“双证书”制度的落实。
4.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培养高技能人才,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真刀真枪去实践,不能搞纸上谈兵,要顶天,更要立地,有真本事,能动手,具备职业能力,关键是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条件完善、情境真实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搞好“双证书”教学的基础,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实行“双证书”制度的保障,两者缺一不可。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了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学生接受的将是一种直接参与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这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投资与理财专业与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国泰君安证券武汉分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对学生实行联合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对学生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为其就业做好思想认识和专业能力的充分准备。
篇7
关键词:智商;情商与财商;高职人才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24-02
在人才市场上,多数用人单位都是采用公开选拔考试和现场面试的方式对应聘者进行精挑细选,并不是专业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能够找到好工作,具有高情商、高财商素质的人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这也是高职院校十分关注的问题,高职教育既要把情商和智商教育并重,增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本领,同时也重视金钱财富、如何努力赚钱科学理财等财商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理性驾驭金钱,从而驾驭人生。
一、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技能上并不差,但在体现综合素质上的情商不高,财商欠缺,表现为心理素质不是很好,不能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月光族、星光族、日光族日益增多,眼高手低,职业目标不太切合实际,“一切向钱看”,频繁换岗,就业不顺利,自主创业不成功。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智商、情商、财商被认为现代社会人才的三大素质。高职教育是技能和就业教育,智商决定成绩,情商决定成败,财商决定财富,或者IQ决定录用,EQ决定提升,FQ决定金钱,所以情商不高,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财商欠缺,职业生涯不顺利。
二、“智商、情商与财商”理念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的能力等。它主要表现人的理性的能力。智商高的人,思维品质优良,学习能力强,认识深度深,容易在某个专业领域做出杰出成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这几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情商水平高的人表现为社交能力强,外向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或成就某项事业,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智能,前者占20%,后者占80%,即:20%IQ+80%EQ=100%的成功。可见,情商不仅影响个人健康、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而且可以让智商发挥更大的效应。
财商(FQ)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是指能够深刻认识金钱的规律、懂得灵活运用金钱、让金钱为我们服务的智慧。财商可以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和学习得以改变,改变你的财商,可以改变你的财务状况。财商是一个人最需要的能力,也是最被人们忽略的能力。美国教育基金会会长夏保罗先生――这位为世界各国培养出1000多名CEO的教育家说,在学生IQ(智商)、FQ(财商)、EQ(情商)的教育培养中,FQ(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一个人进入社会后,综全素质比智商要重要100倍。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张俊山教授则指出,没有“智商”的人是傻子,没有“情商”的人是疯子,没有“财商”的人呢?只能是叫花子!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财富都掌握在富人手中,20%的人足足掌握了80%的财富。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它适用于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你将来是想做老板总裁还是打工仔完全取决于你的预期和努力,而“财商”尤为关键。
既然现代社会对成功人士的界定往往从智商、财商与情商三方面来着手。那么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而言,专业教学中运用智商、财商与情商理念做指导,无疑会为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成功的基础。
三、“智商、情商与财商”理念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案例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思路特色鲜明,实行“从严管理、从严治院”模式,从大一新生进校开展专业教育、“思想四对照”及“算一算经济账”等活动,执行新生晨跑、寝室星级管理等制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大赛等校内实践,教学管理“五化”模式和课程实施驾证式考核制度,大三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内外共同指导管理制度,为培养我院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智商、情商和财商教育奠定扎实基础,实践证明,学生技能水平好,素质高,就业率好,社会满意度较高。
1.建筑财会人才“智商、情商与财商”培养思路。我院建筑财会专业,定位明确,课程内容清晰,智商、情商和财商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体系,结合学院的学生、教学管理特色,分以下三个阶段来培养高职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本专业坚持执行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职教育理念,培养出德才兼备、人格完善、理性做人做事的高职学生,最终能在就业竞争中保持较好的优势。
2.建筑财会人才“智商、情商与财商”培养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对管理大类建筑财会方向人才而言,智商、情商、财商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是,智商教育是专业教学的核心,情商教育是专业教学的基本,财商教育是专业教学的中心,做到智商求准、情商求实和财商求新。本专业教学中的智商体现为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好、职业技能高,则可界定为智商高。由于建筑财会专业是具有职业导向很明确的专业,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清晰,专业知识具有明确的知识点、规则化特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基础。可见,智商教育是本专业教学的核心。智商求准,可奠定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而高智商表现为知识的不断获取与理解。精度、准确是专业知识水平的体现,并且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精准掌握情况,与教师专业知识的精深、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应用及教学过程的适度控制有着十分密切联系。本专业教学中的情商反映在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做事先做人”在会计职业中表现尤为重要,会计从业资格认证中有具体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在我国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今天,会计职业操守在学生人格形成的阶段中必须注入。可见,情商教育是本专业教学的基本。
情商求实,可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境界,而培养学生的高情商是往往最难的。在本专业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按规则办事的品质非常重要。除让学生在专业教学中会体现这些要求之外,我们更多地应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不断提高品质。那么专业教师的平实、谦和与敬业等品质,都会影响学生对社会的基本认识与做人的准则。本专业教学中的财商体现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方面。财商俗称理财的智慧,财商高,意味着学生对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强。财会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衡量虽然较之专业知识的传授要困难些,但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当今,对管理人才的能力培养都已具有成型的衡量标准。可见,财商教育是本专业教学的中心。财商求新,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高财商表现为学生有突出的表现力、执行力。高财商是以信息知识的融合、判断、分析为基准,辅以文字图标语言形式,来进行沟通、表达与执行。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引导与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多鼓励学生、多启发学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结束语
智商、财商与情商源于对人的综合要求,现将其应用于高职专业教育与培养人才中,以智商、情商与财商理念做指导,无疑会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成功的基础,既可诠释高职专业教育的特点,又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评价纬度,将成为我院建筑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并且坚持贯彻下去。
参考文献:
[1]许华春.高职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2]贾恭惠.高职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资料,2012,(02).
[3]王希旗.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03).
[4]李檀.谈怎样做好高职学生情商教育[J].教育科研,2012,(02).
篇8
理财是指通过自己对财富的管理从而提高其效能的行为,理财教育主要包括观念、知识、行为三方面的内容,在本文中,理财教育主要是指观念层面的教育,即金钱观教育,包括金钱的来源、功能和局限三个方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学生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和责任意识。通过金钱的来源,让学生知道金钱与工作的关系,懂得父母挣钱的艰辛,进而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从而产生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情感和行为。
其次,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欧美国家的学生相比,由于父母包办了一切,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做事的能力。实际上,让学生管理一点钱,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社会适应性。
再次,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理财教育的重大作用就是让人们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性,让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和选择,从而使我们在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的同时,提高我们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
最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管理经济事务的能力。人们在管理金钱、使用金钱的过程中,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从而为国家培养高端经济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二、 理财教育与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从理财教育的作用可以看出,是否善于理财虽只是个人行为,但却是一个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财富观。价值观和人的行为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价值观决定人们的行为,是所有行为的指南。金钱观则是人们对于金钱的态度和看法,金钱观不同,人们面对金钱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也有所不同。所以说如何看待金钱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价值问题,钱本身没有善恶,但对待金钱的态度和行为却有善恶之分。所以在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关系上,金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金钱观体现着他的价值观,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拥有正确的金钱观。
一方面,从本质上看,金钱即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为了方便人们交换劳动产品而产生的,是人们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物化和凝结,因而金钱与劳动密不可分,所以只有付出劳动获得金钱的人才值得骄傲,只有通过劳动获取金钱的行为才值得社会尊重。但是目前我国的这一观念却受到了冲击,一是有些人把金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认为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完全由其所赚取金钱的多少来决定;二是有些人根本否定了劳动的价值所在,认为劳动是可耻的事情,能够不劳而获的人才值得敬佩,那么怎样体现其人生价值呢?那就是花钱,这些人把花钱的多少作为体现其人生价值的途径。而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理财教育,让学生重新认识金钱的本质,重新认识金钱与劳动的关系,重新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让他们懂得金钱只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不等于幸福本身,因为人类不能没有精神生活,一个物质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空虚的人不会有真正幸福的。
另一方面,从功能上来看,金钱作为物质财富,是人类创造并服务于人类的,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工具。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钱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几乎可以直接交换人们所需的一切商品,从而逐渐变成了财富的代表,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从而使“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和推崇。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金钱从服务于人们的工具逐渐演变为人们的主宰,在金钱的支配下,人们的行为逐渐失控,以至于践踏道德和法律的行为时有发生。由于金钱只是服务于人们的工具,所以当金钱偏离了这一功能时,它带给人们的就不再是方便和幸福,带给社会的不再是进步和繁荣,它逐渐异化为它们的对立面,成为万恶之源,而我们今天所要做的就是恢复金钱的本来面貌,让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所谓“用之有度”就是指要把金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要让金钱发挥最大的效用。“个人的价值在于奉献”是指通过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认可来实现人生价值,这种价值实现形式可以使当事人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非一般的物质利益可以比拟,所以说把金钱用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其价值就大,仅仅供自己或者少数人消费和享受,其价值就小。一旦人们树立了这样的金钱观,势必会树立为祖国和人民利益着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退一步讲,即使人们不能拥有如此崇高的精神境界,也要让他们明白,如果消费真的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价值的话,那么他所消费的金钱也必须是自己的劳动所得。
因为金钱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工具,所以金钱只能交换到能够成为商品的东西,至于那些不能变为商品的东西,金钱是无能为力的,也就是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是有缺陷的,拥有金钱并不意味着拥有了一切。金钱只是我们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目的,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应是精神上的富足,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沦为金钱的奴隶,才不会为金钱放弃一些远比金钱更为宝贵的东西。所以说,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就必须正确认识金钱的功能和局限,切忌将金钱摆在超越一切的地位。
三、 我国理财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我国很多人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我国理财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总体而言,我国的理财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是对金钱的功能认识不足,忽视金钱本身的局限。改革开放后,国人对金钱的态度变化巨大。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加之物质匮乏时代留下的阴影,今天很多人们已经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沼,无暇顾及金钱的缺陷,甚至根本就不相信金钱还有缺陷。
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加强理财教育,特别是金钱观的教育,要明确告诉学生,金钱不是万能的,是有局限的,很多东西必须靠自己的奋斗才能够得到,而金钱是无能为力的,因而金钱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也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它只是我们实现价值目标的工具,除了金钱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奋斗的东西,比如生命、自由、健康、亲情、友情、爱情、理想、荣誉等。
二是部分人赚钱、攒钱的方式和手段存在问题。虽说金钱可以任意赚,但是赚钱的方式和手段却不是任意的,它必须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在尊重财富增长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可是有些人由于缺少耐性,采取了一些超越法律和道德、违背财富增长规律的方式来赚取金钱。客观讲,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建国时间短,我们在很多方面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不过只要我们努力,总有一天我们会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但是很多人却不愿意再等待,不愿意再踏踏实实地工作,他们希望马上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因此很多人目光变得日益短视,想方设法地寻找赚钱的捷径,以至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甚至是违法犯罪的事情频发,结果社会上到处弥散着铜臭之气、浮躁之风。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理财教育,首先,它可以让人们在亲身的理财实践中体会积少成多的道理,从而帮助其培养不骄不躁、勤劳务实的品格;其次,它可以让人们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真正含义。金钱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但是投机取巧、违法犯罪所得却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因为这些人虽然物质很富有,但是精神却很紧张,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而只有合法经营、辛勤劳作所得来的钱财,才会给人的心灵带来安宁和舒适,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再次,它让人们明白当一个人过于注重外在形式的时候,就会忽略其内在的内容,一个人长久的幸福来自人的内心,而不是外表,华丽的外表可以给人带来一时的欢愉,却带不来长久的快乐。
三是不珍惜手中的金钱,不明白金钱与勤劳的关系,对于花钱和消费没有节制。也许是我们的父辈生活得太苦了,也许是我们缺乏理财教育的指导,我们总希望学生要生活得比自己更好,这就使得他们认为花父母的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劳动和付出不成正比,使他们根本无法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从而形成了其好逸恶劳的恶习。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告诉学生家庭真实的经济状况,特别是那些家境并不富裕的家庭,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艰辛。其次,要让孩子亲自参加劳动,来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进而明白要取得成功就要付出和奋斗的道理。在美国,不管其家庭多么富裕,家长都鼓励孩子打工挣钱,这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精神。再次,要做出细致可行的理财计划。理财计划从记账开始,父母应该把每天的花费记在本上,定时分析所花的每笔钱的价值,通过耳濡目染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他们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另外,还要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以训练他们对钱的驾驭能力、管理能力、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收支结构 金融理财 中高收入群体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快速增长强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居民个人财富水平的迅速提高。现阶段,许多家庭财产的累积已初具规模,如何让沉淀在家庭、个人手中的资金保值增值,已是很多人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个人理财在我国成为一个相当流行的概念,个人理财业务也随之成为金融机构的竞争焦点。但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呈较大差异,对投资方向也有不同需求;同时证券市场蕴含越来越多的风险,各种金融产品繁多复杂,个人很难对风险及产品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所以理财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对于每年收入可观的人,会考虑涉足理财这样专业化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消费和投资。
本课题小组走访调查了浙江省5个城市(杭州、宁波、温州、台州、嘉兴),每个城市发放50份问卷,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48份,有效问卷245份,有效问卷率98%。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整理,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一、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收支结构的变化分析
(一)收支结构变化特点
1.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1978-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2元增加到24611元,年均增长14.9%,恩格尔系数下降速度较快,部分较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城镇居民达到国际上认可的中等生活水平。根据浙江省社科院2010年的首份中等收入群体调查报告数据表明,三成浙江人跻身中等收入群体。
2.工薪收入比例逐年下降,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比例显著增加
根据表1可以发现,2004-2009期间,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工薪收入占比逐年下降,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逐步提高。由此可见,工薪收入仍是家庭收入的主力军,但同时,经营净收入比重亦有较快增长。此外,随着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逐步将资金从实业转向金融领域,通过金融(股票、基金等)投资获取收入;部分则在房地产领域进行投资,从而获得颇为丰富的投资收益。总之,从整体来看,中高收入群体收入渠道日益延伸拓宽。
表1 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收入来源及构成表
收入来源 占收入比重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工薪收入 0.686 0.685 0.664 0.647 0.625 0.612
经营性收入 0.077 0.098 0.101 0.113 0.131 0.126
财产性收入 0.028 0.033 0.050 0.055 0.059 0.059
转移性收入 0.210 0.184 0.185 0.185 0.186 0.203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
3.支出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消费比例逐渐降低、储蓄比例逐渐升高
1978年-1984年,我省居民消费处于贫困转温饱阶段,消费热点为百元消费阶段;1985年-1990年,处于解决温饱型阶段,家电普及,千元消费阶段;而1991年至今,已达到温饱转小康阶段几万元至几十万元消费阶段,住房、教育、健康等支出大幅增加。如图所示,随着浙江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增加消费性支出的同时也逐渐提高以投资为主的非消费性支出的比例。
图1 消费性支出占总支出走势图
4.居民的储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渠道成多样化发展
据调查显示,浙江省中高收入家庭储蓄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仅为22.8%,投资规模在20万之间的约为20.4%,在10-30万之间的占了22.8%,规模在30-50万以及50-100万的均占了12%,超过100万的也占了10%。这说明浙江省居民,特别是掌握了较多闲散资金的中高收入群体的投资数额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二)得出结论
1.中高收入群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呈正相关
表2 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年人均可住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表
1978 199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消费支出 778 4213 13667 15409 16915 17864 19445 21271
可支配收入 830 4830 19899 22061 24138 27395 31099 33283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
本课题组研究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消费水平变化时选取了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中高收入群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表2)。图2为浙江省中高收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的关系图,R2为0.9921,表示样本拟和度很强。人均边际消费倾向为0.6212,即平均每增加1元的纯收入就有0.6212元用于消费。以上可看出中高收入群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
图2 浙江省中高收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的关系图
2.消费结构及侧重点发生了明显变化
经统计发现,食品、居住、娱乐文化服务支出始终占可支配收入的主要部分。但随着收入的增长,四项主要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食品所占比重下降速度最快,平均每年下降0.6%,娱乐文化服务居第二,平均每年下降0.4%,居住和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虽有下降,但比重不高。
在增加可支配收入的情况下,四种主要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值,但消费结构及侧重点发生了明显变化。我们发现,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用于设备用品及服务的需求弹性比较低,而用于食品、住房、娱乐文化服务方面的需求性相对较高。同时,食品弹性大于住房弹性,也意味着该群体的收入增加对食品消费的影响比较大。
需要指出的是,消费结构的变化因素是复杂的,并且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只有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居民的消费结构才会得到明显的变化。 我们发现,根据年鉴的数据(2004-2008)我省中高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基数较小,经过我们分析,可能由中高收入群体界定标准偏低和统计口径缺陷,“灰色收入”被忽视两原因所致。
(三)特殊年份数据波动成因分析
自2004年以来,我省居民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波动下降,尤其是在2005、2006年,四项主要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波动最为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1.通胀压力。受通货膨胀影响,使得居民手中的资产贬值,从而使其消费性支出增加。2.中国居民的消费观趋于保守,大部分家庭会每月有计划地储蓄部分收入以防不时之需,这种储蓄多半抑制消费。
二、理财方式的变化特点及分析
以下是1990年至今我省居民投资理财方式发生的主要变化。
(一)我省居民以储蓄作为最主要的金融投资
图3 浙江省储蓄存款增速和GDP增长率(%)
由图3可见,自1990年至2009年,除2000年和2007年外,浙江省储蓄存款增速都明显高于GDP增长率。可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推动了居民财富的积累,由于较高的储蓄意愿和较强的风险意识,财富积累的速度更是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但投资比重随收入增加不断下降。
(二)居民投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呈多样化趋势发展
1990年以来,居民个人理财形式从最初单一的银行存款转变为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保险、房产等多元化资产组合形式,黄金也成为重要金融资产,广泛配置于资产组合中,浙江省正逐步进入了全民理财时代。另外,我省艺术品市场已成为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的一个看点。同时,自2010年5月以来,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更是“接力”高涨。我们不排除炒作者游资投机,对农作物进行炒作,从中也可以发现目前理财市场存在缺陷,有些人投机炒作心理占据了正确的投资理财方式。
(三)居民投资理财更为理性,近七成反映不符合其真实理财需求
据调查显示,虽68%的调查者表示注重产品风险收益,但同时58%的调查者表示,在理财过程中也同样注重资金安全保障性。我们发现,有76%的调查者反映目前投资方式不符合其真实理财需求,并认为投资理财市场蕴含风险大;专业理财人才缺乏,自身很难对风险及产品进行正确分析判断和决策;资本市场不健全;市场经济环境不稳定是导致其现有投资方式违背其真实理财需求的主要原因。
三、不同人群投资理财方式分析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的投资理财支出比例呈平稳上升趋势。通过我们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收入人群、不同职业人群的理财方式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 按收入划分
按收入划分,我们将中高收入人群分为6.6-10万元、10-20万元、20-50万元、50万元以上四类,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家庭可支配收入在6.6-10万元的人群的投资结构如下:
这类家庭虽进入中高收入群体的行列,但其可支配收入有限,没有太多闲置资金来进行各个领域的投资。为了使资金保值增值并尽可能减少投资风险,他们将67.65%的资金投入到银行存款中,以确保日常资金的流动;股票市场投资份额较小,约9%,债券、基金等方面略有涉及,但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小。
图4 家庭可支配收入在6.6-10万元人群的投资结构图
收入在10―20万之间的人群在投资结构上明显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比例下降约10%,同时,他们增加了在股票、债券、基金等领域的投资。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这类家庭也逐渐开始向黄金、房地产等市场进行小规模投资。
图5 家庭可支配收入在10―20万元人群的投资结构图
家庭可支配收入在20―50万的家庭在银行存款上的投资比重进一步下降,约为52.5%,股票市场的投资比重有明显上升,达到了17.9%。他们在债券、基金、保险、黄金等市场也均有一定程度的涉及。随着这类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家庭收入可观且来源稳定,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风险收益较大的投资选择,从而增加了在股票市场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比重。
图6 家庭可支配收入在20―50万元人群的投资结构图
当中高收入人群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大于50万元时,我们发现其家庭投资规模明显增大,且在各个投资领域的投资比例较均匀。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下降到19.5%;股票市场的投资比重占最大投资比例,约为23.2%;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上升到了10.3%;同时黄金、基金等领域的投资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这类家庭在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后,有更充足的资金做投资组合,由于拥有较多财富,因而也有资本增加在股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
图7 家庭可支配收入在大于50万元人群的投资结构图
(二)按行业划分
根据行业不同我们对中高收入人群进行以下划分:制造业、建筑-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其他。
根据调查显示,金融业以20.41%的比例占据首位。金融从业人员的投资结构较为完善,相对于其他家庭,其投资渠道广,在股票、基金市场上的投资占较大比重,房地产、黄金等也有所涉及。银行储蓄占47.4%,股票占17.1%,基金突破13%,黄金约为5.5%。这类家庭本身对投资理财具有较为专业的了解,能够做出较准确的投资决策。金融类职业家庭在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之后,凭借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行业信息的了解,大胆地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其投资结构更趋向于多样化和稳定。
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共占24.08%的比重,这几种行业多属个体工商户,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经营性收入。由于个体工商经营存在一定风险,其收入具有较大浮动性,因此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可支配收入更多被用作储蓄以保证在收入不稳定时期有足够的现金流维持正常消费水平,从而满足流动性需求。该类人群收入单一且不稳定,存在较大风险,他们主观尽量规避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因此银行储蓄是其最主要的储蓄方式,占78.92%,其他储蓄方式中比例最高的股票也只占了12%,黄金、保险、房地产等比例均在5%以下。从风险规避的角度来说,这类家庭选择稳健型的投资是理性的选择。其投资规模通常在5万元左右。在企业运营成熟、收入规模扩大后,个体企业经营类家庭会增加股票、基金等储蓄的比重。从统计中可以看出,收入大于50玩的家庭储蓄的比重下降至52.63%,股票和基金分别为17.63%和9.74%,黄金和保险的比重均超过了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共占27.76%,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员多属公务员或国企员工,这类人群的主要特点是收入稳定且相对丰厚,但略显单一,以工薪收入为主,由于其工作稳定性高,他们的支出结构趋于稳定,消费性支出占总支出的大部分,以食品支出为主,储蓄方面银行储蓄(63.39%),股票(15.08%)、基金(8.16%)、债券(3.42%)、保险(2.63%)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由于收入规模有限,他们无法拥有足够的资金用于高成本的投资,因此房地产、黄金等领域较少涉及。除此之外,由于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将节余的资金用于投资储蓄,至今也初具规模,一般在5万元以上。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9.39%,其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工资、利息收入等,他们的储蓄途径也显得多样而稳定,银行储蓄占77.5%,股票为9.64%,基金、债券都在4%以上。
总体而言,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还是股票、基金、债券。黄金投资在家庭投资结构中所占比重不高,而自从股指期货等产品的出现,期权期货也日益成为中高收入群体青睐的理财方式之一。当然,在理财投资当中,收入规模、收入预期、职业类型只是其中比较主要的原因,涉及到具体投资时,家庭情况、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及客观风险承受能力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政府应丰富和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现有的监管法规仍然无法对某些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监管:如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法规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运作和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因此,政府应进一步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当满足的基本要求,商业银行管理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政府监管的前提下,逐步放开对于金融体系的限制,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用市场进行调控,这样才会产生符合需求的金融体系。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大力发展信用体系,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将那些信用良好的企业作为正面形象,增加居民的投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投机行为的产生,努力将进入产业引向正规化的道路上来,同时降低居民投资的风险,从根本上消除储蓄率高的现象。
(二)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要能将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利益,就必须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满足客户的需要,银行要细分市场,不断研究不同层次客户的诉求,推出有差别度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市场,挖掘潜在客户,积极创造市场需求。
(三)消费者自身方面
我省中高收入群体应引导自身合理消费,改变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倡导文明的消费行为,科学的消费方式,适度的消费水平,合理的消费结构。
家庭理财需要对风险资产做合理配置,需与自身客观风险承受能力和家庭生命周期相一致。我省中高收入群体应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的流动性、收益性与安全性需求做资产配置建议。
在理财规划上,人们对个别理财目标间的相对重要性或实现顺序的主观选择,称为理财价值观。资源有限,欲望无穷,因此必须要做选择,决定资源的分配顺序。另外,在家庭理财上,最应优先满足的现金流量有三项:日常生活基本开销;已有负债的本利摊还支出;已有保险的续期保费支出。是否投保与个人安全感的认定有关,愿意支付保费来换取心安也是一种用钱的价值观。已有的保费负担也是优先要考虑的项目。
总之,理财是人生平衡收支的需要,是居民财富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居民支出结构变化的产物,理财已是大势所趋。浙江省中高收入理财业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不断摸索前进,在发展中找失误,在失误中谋发展,使得家庭、个人手中的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资产保值并不断增值,从而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统计年鉴:.
[2]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总报告[R].国家统计局,2002年9月26日.
[3]北京金融培训中心、北京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金融理财原理[M].中信出版社,2009年8月修订版.
[4]灰色收入之辩.中国经济周刊[J].2010年09月06日.
[5]曹林.“‘灰色收入’拉大收入差距”.四川劳动保障/民生[J].2010年08月第301期.
篇10
[关键词] 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创新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中国正经历着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跨越的历史性阶段。知识经济的到来必然对中国财务管理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但也创造了机遇。OECD概括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本文将对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对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现阶段知识经济下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1.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挑战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使得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和应用,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更高层次推进。从原有的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兼顾企业内外各方面利益,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
2.知识经济对财务理论结构的挑战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会大大提高。而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只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论述较详尽完善,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习惯通过扩大厂房、增加设备等方法进行资产营运,而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因此,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资本运营决策的需要。
3.知识经济对企业筹资,投资的挑战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筹资只能靠国内的各大商业银行、资本市场等金融机构。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筹资领域更为广阔。筹集者不仅要筹集资金等有形资产,还要筹集知识型资产。一个企业拥有大量的知识型资产,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权,可以创造大量的财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企业筹资时,主要是筹集知识资本。对知识资本的投资不断扩张,资产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无形资产以及人才引进和开发的人力资产在企业的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
三、解决知识经济下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与展望
知识经济下财务管理要想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而创新主要依赖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国内外的经验证明,谁拥有最先进的知识、最核心的技术以及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成功的企业在于能不断更新知识,并能迅速将新知识转化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
1.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要做到以人为本,坚持人本化,信息化以及知识化的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要重视人才的开发,培养与提高,增加人力资源的投资。推行财务分层管理和全员财务管理,实行民主式财务管理,提高员工对财务的参与意识。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源泉。财务管理将是一种知识化管理,其知识含量将成为决定财务管理是否创新的关键性因素。
2.利润分配方式的创新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以资本为中心,资本雇佣劳动,形成了股东占有企业的模式,实行一种按资分配的制度。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转变为以知识为中心,知识统帅资本。因此,利润分配应该充分体现按知识资本分配的原则。人力资本是知识资本的载体,通过物质资产的媒介作用从而带来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必将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的利润分配要倾向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这样才能体现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的优势。
3.财务管理人员知识要求的创新
对知识资本进行市场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超前性,必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适应和创新能力。因此,我国目前急需造就一支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扎实的经济理论的财会人员。要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多角度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理财策略,利用知识资本,以最大限度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振兴与发展。
4.知识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展望
总之,财务管理是不断发展的,而创新才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契机和必由之路。只有在知识经济中,人才能摆脱对资本和物质的依附和异化,人的价值、知识的价值才会真正实现,并为知识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企业财务管理应时刻保留着对专业知识新发展、新变化的敏感性,及时补充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11
[2]郑毅:知识经济及其对财务管理的挑战[J].集团经济研究,2006,8(下):64~65
[3]盛靖芝徐鸣:公司理财[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25~127
[4]陈阳:论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机制的创新[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