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念范文
时间:2023-03-21 00:3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存;资金管理;小亏大赚
一、期市生存四项基本原则。
前些年, 一名为万群的武汉女教师炒作期货,从4万元短短两年间炒到上千万,又数日内灰飞烟灭。这其中的教训,从纯粹期货投资的角度出发,可作如下分析。
一是资金分配不当,所有本金满仓操作,太过冒险。因为期货杠杆一般是10倍以上(视保证金比例而定)。若按保证金比例为10%计算,若总权益亏10%,自己的所有资金便化为乌有。所以,较为稳妥的资金分配比例是,总资金的四分之一至一半参与交易。万群不管不顾,始终满仓操作,一开始纵然挣了大钱,不过是赶上了大趋势,是运气使然,不可复制,而一旦趋势转向或者大的震荡,便会爆仓,赔个底儿掉。而趋势的判断并不容易,否则大多数人都能赚大钱了。但事实是,期货市场只有3%的人是赚钱的。期货价格往往不讲道理,低了还低,高了还高。期货品种的储量和未来需求这些看似并无太大作假余地的指标也可以人为扭曲,国际经济和货币政策这些本来就由人来决定的因素那更是真真假假,虚实难辨。貌似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无限购买美债的QE3很可能是为金融大鳄托市,为大宗商品跟多者掘的坟。
二是没有做到顺势而为,当好消息不“好”时(盘面不涨),千万不要去做买,当坏消息不“坏”时,千万不要追着卖。价格低时多投入高时少投入(这点也与通常的期货多头操作手法相反,值得探讨;而非一成不变)。但顺势也不能冒进。跟随趋势不断加码,也不可取。因为这样做,对了赚座金山,错了赔座金山。同一品种帐面浮盈可以买货,这样还好些,大不了赔的是利润。而如果用自有资金加码,最后赔的就是自己的家底儿了。
三是趋势转向必须止盈止损,不能漠然视之。开仓时, 最好把止损单同时下到场内,时刻想到止损。永远靠自己来拯救自己,不要期盼“上帝”会救你。万群的错误在于止盈太晚,中短期均线乖离已经很大还不肯止盈,跌破30日均线还不止盈,无量跌停后巨量震荡还不止盈,这不是自己坚决坐电梯嘛!
然而,对于悟性高的投资者,机械式的设定止损止盈价位、甚至用程式化软件代替人脑,绝不可取。很多航空事故正是由行员太相信自动驾驶系统造成的。正确的交易理念是:根据市场发出的信号,该平仓时就平仓,没有所谓的“止盈”和“止损”一说。所谓“无招胜有招”,即是此理。自己主观设置的所谓“止盈”和“止损”,并不一定就是市场发出的平仓信号,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产物,不符合客观规律。随机应变、靠经验、靠灵感是很重要的。要不然大家都不用上班了,靠程式化的交易软件就能睡着觉发大财。这可能吗?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心中没有所谓的“止盈”和“止损”概念,只有按照市场发出的信号平仓的纪律。
四是必须长期。无论何种投资,这世界上永远有大批“专家”鼓吹短线是金。我怀疑他们是为了让投资者给提供投资平台的机构多交手续费。撇开节省手续费和佣金这一角度,从事物发展的短期的不可预见性角度出发,短线操作也不可取。期货投资,基于其高杠杆、风险大的特点,许多人觉得应该短线操作。实际上我感觉正确的方法应该类似于股票投资,也应该长线持有。如果说中国的以融资,而非回报为出发点的股市没有长期投资价值,那么期货,作为全球定价的投资方式,就没有这一缺陷。当然,美联储利用货币政策、强势的交易所(如芝加哥交易所和纽交所)利用修改保证金上限设置的手段来操纵大宗商品价格(美其名曰控制投资者风险)、甚至国际大鳄专门与中国投资者对着干的先例层出不穷。所以,何为长期,该持有多长,这些也不是事先能设好的条件。须随价格走势、国际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而定。
期市靠纪律生存( 股市靠纪律要亏钱),死多死空都不行。长期、顺势、轻仓、止损的四条期货投资之道。万群只做到了这四条中的第一条,其失败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当然,人类的期货投资史上也不乏违反上述规律而大获成功者。2012年国庆刚过,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公司与行业》栏目就报道了这样一则不可思议的的事:八十年代,曾有一纽约警察,三千美元入市,做短线、持满仓,一年不到,从市场上带走了2亿美元。这样的奇迹,对于芸芸众生而言,当然是可遇不可求的,其短线、满仓的近似亡命徒的手法,更不可效仿。
二、品种和合约选择。
对于期货品种选择而言,首先从基本面看该品种是否稀缺,是否性价比较高,是否值得炒作,流动性好,是否未来大有可为。从这几点看,假设是中国垄断的钨上了国际期货市场,虽然从稀缺性和性价比(储量和价格)看,远高于黄金白银,却未必炒得起来。因为该品种不具有国际性,不容易被中国获得垄断性的定价权。再加上钨作为纯粹的工业品(相比之下,白银还具有一定的金融和消费属性),受全球经济和钢产品需求影响较大,未来前景难测。
其次要关注有无人做庄。比如白银就较易做庄。早年如亨特兄弟,历经十年底部吸筹,半年放量拉升,获得令人咋舌的暴利。然后因受美国政府提高5倍保证金的打压,白银经历80%的暴跌。亨特兄弟不仅连本带利血本无归,还沦落到要低声下气地求人援助的地步。同时,所有跟随他们的重仓做多者,也大都倾家荡产。
再者,不可选错合约。比如白银。若是选了成交量和持仓量较低的非主力合约,或是价格上比主力合约1212高(如1301合约),或是因为成交量和持仓量较低,极可能出现预料之外的风险(白银1210合约“乌龙指导致瞬间跌停”事件)。
三、具体操作技巧。
很多人日内开盘半小时之内不开仓,理由是风险太大,其实不然, 日内行情往往就在开盘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内盘受外盘影响开盘跳空是常有的事,而且往往演变成较大的行情。所以跳空往往意味着机会。
选择开仓的手法分三步:1,以开盘价为标准, 等待价格方向。2,如果是跳空高开, 价格向高走,立刻开多单跟进。如果是跳空低开,价格向下走,立刻开空单跟进。如果高开低走或低开高走停止开仓从新评估行情后决定是否开仓。3,止损设置在开盘价, 如果价格回到开盘价,立刻止损。等待价格再次回到开盘价一侧再次跟进。如果迟迟不回,取消开仓计划,重新评估行情或转为正常日内思维。
此手法胜算很高,止损很小。至于能抓到多少后面的行情,就看行情发展及个人修为了。
记住,手动止损做不到就自动止损;千万别让盈利变亏损。虽然前文说过机械性的设置止损点位不可取,但对于初入期市的投资者,如果非要设这样一个标准,我建议“300点止损600点止盈”。 或者,对于空头头寸,其止损保护指令应当设置于有效的阻挡点位的稍上方;而对于多头头寸,其止损保护指令应当设置于有效的支撑点位的稍下方。
在一个历时数月至数年的主趋势中,无论外盘内盘,大多数时间是短期快速运动后反复上下震荡,国内的不少期货品种更是只需要一个跳空,就可以走完一天主要的运动波段。操作周期过短就会造成错过主要运动波段,而在震荡波段中反复操作,容易出现反复止损。
建议止损止盈时也应将操作周期略放大,仔细研究交易品种的特点建立止损止盈条件。前提是只做顺向交易或具备一定级别的折返,减少操作频率。
小亏大赚,争取达到每年10%以上的收益率是正确的投资态度,期望一夜暴富是要吃亏的。
四、期货投资终极生存之道—资金管理。
各国期货市场,很多人来了,很多人又走了,又有很多人在来着…,期货市场中不乏机巧百变的聪者,不乏慧思泉涌的智者,不乏博览群书的才者,不乏呼啸前行的勇者,然而很多人类的骄子在此却垂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很多有非常高超的交易技巧的投资者到底也没能走出人性的贪婪,而最终重仓落败,终成千古遗恨!
到底什么才是期市的生存之本?娴熟的交易技巧是吗?不是的,它只是你制胜的武器,你有杀伤力强的武器并不代表不被杀死!严格的止损吗?不完全是,它只是控制你的损失,杜绝你损失继续扩大的纪律。在你的投机征程上,你的智慧、心态、眼光、胆略以及你娴熟的交易技巧,都是你在交易之旅上不得不逾越的门槛,它们当然非常重要,但真正到达最后,它们却也不是期市长久生存的本质和关键所在!它们只是造成短线神话的几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真正的长久生存却需要配合更为重要的因素--资金管理!真正的交易大师必是资金管理的大师!许多投资者因为进出场位置选择等错误会导致帐面出现亏损,但是亏损的幅度是由资金管理决定的。真正的赢家都是风险的厌恶者,他们不会让帐户处于非控制的风险状态,顶尖的交易者并不是哪些赚最多钱的人,而是在不利情况下帐户损失程度最小且具备持续赢利能力的人。
一些不成熟的交易者,往往只醉心于市场分析,他们简单地认为战胜市场和获取暴利的关键就在于正确的市场分析。殊不知,基本面和历史走势对于不讲道理的期货市场而言,常常是让你陷入绝境,而非让你准确判断未来的参照物。当然,基本面和历史走势也很重要,不得不分析。但始终别忘了,“长期、顺势、止损和轻仓”这四条投资原则中,“仓位控制”的地位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有很多时候我们判断对了后市大的行情走势,但开仓后却由于仓位过重,在接下来的期价随机波动中,无法忍受大或小的洗盘震荡动作,可能几十点的波动就会造成心态的破坏而致提早止损出局,最终出现看对却做错的遗憾局面,尤其是在大级别的行情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必将对以后的操盘心态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当损失不可避免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是长期获利的根本保证。另外,当你的交易获利时,相应地调整止损位来保护你的利润也是你长期稳定获利的重要因素。
前文说过,用程式化交易软件替代人脑不可取,但自己设定一套较为固定的程式化交易模式,却是必须的。对于资金管理,也要事先拟定较为可靠的模式。这个模式不能包含你个人的感情因素,它所设置的风险参数必须经过你缜密的概率性测试,钱多钱少不是问题,如果你的成功率是零,那么拿一分钱交易也证明是在冒险,而如果你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那拿全世界的钱来做也不算多,这当然都是极端,但我想说的意思是,你的资金管理模式绝不是凭自己想当然地认为来固化下来的,而必须是建立在长期客观测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的。我曾见过很多做期货不满一年的新手制定的资金应用方式,其发现机会后的初始建仓为其总资金的三分之一,这种简单的不满仓操作的资金应用竟然被其视为资金管理!当然,他们的结局一般不会很好,并且总是可怜的相同。
那怎么才能程式化呢?当然我不了解你的情况,无法给你进行具体的策划,但具体的资金管理策略应该分建仓策略、加仓策略、补仓策略和多元化交易策略;其中,建仓策略又包括均额建仓、简单比例建仓和复合比例建仓三种;加仓策略包括等额加仓、金字塔式加仓以及菱形加仓等内容;多元化交易策略又分不同品种间的复合交易策略和不同周期间的复合交易策略两大方面。这些内容比较繁琐,但其中真正适合你的策略只有一个,并且只要一个就够了。下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供朋友们参考:
美国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大师约翰墨菲总结的资金管理要领:
其一,投资额必须限制在全部资本的50%以内。这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交易者投入市场的资金都不应该超过其总资本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是储备,用来保证在交易不顺手的时候或发生不测时有备无患;
其二,在任何单个市场上所投入的总资金必须限制在总资金的10%—15%以内。这一措施可以防止投资者在一个市场上注入过多的本金,从而避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危险;
其三,在任何单个市场上的最大总亏损金额必须限制在总资本的5%以内。这个5%是指交易者在交易失败的情况下将承受的最大亏损。在决定应该做多少张合约的交易,以及应该把止损指令设置在多远,这一点是交易重要的出发点;
其四,任何一个市场群类上所投入的保证金总额必须限制在总资本的20%—25%以内。这一条禁忌的目的,是防止交易者在某一类市场中投入过多的本金。因为同一群类中的市场,往往步调一致,如果我们把全部资金头寸注入同一群类的各个市场,就违背了多样化的风险分散原则。
回过来讲,虽然资金管理至关重要,但如果你趋势判断错误当然也是白搭。在期货交易中如果我们能咬定长期趋势,就能实现巨利,但这需要把握时机以及耐心等待的战略眼光,做到“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不同于投资楼市,既然期货既能做多,又能做空,所以永远不缺赚钱的机会。因此,一定要耐心等待有75%的成功可能的机会的到来,这样的机会一年,甚至一生也就只有几次。
然而,当你以为有75%成功可能的机会降临时,也许你根本就看错了。此时,要坚决承认错误,斩仓出局。前提是,你不会来不及纠正错误就因为仓位过重而倾家荡产。坚守资金管理,做到大赢小亏,稳定地赢利,从小做起,随着岁月的流逝,小流也将汇集成复利的海洋。一个交易高手的市场表现应该是,能够连续多年获得稳定持续的连续复利回报,经年累月地赚钱而不是一朝暴富。资本市场的高额利润应来源于长期累积低风险下的持续利润的结果,职业交易者只追求最可靠的,只有业余低手才只关注利润最大化和满足于短暂的辉煌中。时间是真正成就复利可怕的力量!
篇2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转型过程中,无论是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市场参与者,还是监管机构等,都在探索下一步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自然成为我们分析和思考的一个参考。
乱象中的“新生”
我们现在常常把美国证券市场视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领先者,实际上从其两百年的发展历史看,在差不多前一百年里,华尔街往往被冠以“操纵横行、赌博成风”的藏污纳垢之所。当时不少证券交易常常根据各种虚实难辨的消息传言,如同雾里看花,再加上监管不力而滋生的市场操纵等,导致市场乱象丛生,很难期望这样的资本市场能为实体经济的运行提供支撑和保障。
直至美国“大萧条”时期过后,资本市场痛定思痛,才开始逐步走上专业理性的道路。其中,在证券分析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也在这个时期涌现,那就是1934年出版的《证券分析》。在这本书中,格雷厄姆与多德首次提出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强调建立完整严谨的证券投资分析框架与理论体系,帮助投资者在市场中发现潜在的投资价值,《证券分析》一书也因此被尊为“投资圣经”。以此为标志,价值投资理念被美国市场的投资者广泛接受,成为美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立足当下中国证券市场的转型,我的理解是,价值投资成为主导性的投资理念,应当是当前市场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果把经济发展史与证券分析的演变历史对照来看,可以发现《证券分析》这部经典著作和经济危机颇有渊源。1929年到1934年,美国的“大萧条”给华尔街带来重创,却也让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理论经受了危机的洗礼。格雷厄姆既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任过教授,又在华尔街创造过辉煌的投资业绩;既经历过让投资者得意忘形的大牛市,又经历过让投资者沮丧绝望的大萧条。泡沫膨胀时不得意忘形、危机肆虐时不放弃希望,市场锤炼了格雷厄姆,更坚定了他对价值投资的信心。正如本书献词页上所引用的贺拉斯的诗句:“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现在备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黯然失色。”
纵观西方证券投资思想的变迁史,从不同的理论假定、分析视角和逻辑框架出发,市场在不同阶段分别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与思想,与价值投资理论并行活跃的有技术分析理论和现代金融理论。
从演变脉络来看,技术分析理论从道氏理论发展而来,旨在从证券价格本身的历史走势中探寻规律,最早采用的是直觉经验化的投资策略,而后发展到图形化的投资模式,再到指标与模型化的投资决策方式。《证券分析》中对技术分析有不少评价:“技术分析是一门艺术,需要特别的才能方可成功。”书中将证券分析和技术分析类比为律师和音乐家两种职业,有才能的律师能过上不错的生活,而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在探寻成功的音乐生涯道路上,会遇到许多令其痛彻心扉的障碍。由此可见,遵循价值投资理论的证券分析师能从工作中获得满意的成果,而技术分析的持续成功却需要非同寻常的素质或运气。
价值投资的基本框架
大萧条之后,格雷厄姆初步提出了价值投资理论的基本框架,其内涵和外延被价值投资的追随者不断扩充,成为证券投资实践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框架之一。价值投资倡导的基本理念是:
(1)“价值远超过价格所带来的安全边际”,这也是《证券分析》这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价值投资者所追寻的安全边际必须有足够的缓冲带,不是试图以20元的价格购买价值21元的证券。巴菲特曾将“安全边际”做过一个有趣的比方:“架设桥梁时,载重量为3万磅,但你只驾驶1万磅的卡车穿梭其间。”
(2)投资的理念。格雷厄姆认为“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格雷厄姆引导市场逐渐理解到,投资股票不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也不是投资者之间的零和博弈,“投资者不是从同伴手中赚钱,而是通过企业的经营赚钱”。价值投资者在拥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时买入,当然这可能并不是价格的底部。
(3)寻求确定性的投资。在美国大萧条的背景下,很多优质资产的价格处于明显的低位,格雷厄姆也更多地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有形资产的价值。巴菲特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做过精彩的阐述:“那些能够做出正确的定性分析的投资者有可能赚到真正的大钱,但是根据显而易见的定量分析更有可能赚到有把握的钱。”后来价值投资者将格雷厄姆的分析框架逐步应用到无形资产等领域,寻找企业的护城河等。
(4)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格雷厄姆曾告诫投资者:“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不要亏损,二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原则。”价值投资者寻求的是企业价值回归的过程,因此从长期看是一项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价值投资者的“运气”
进入20世纪50年代,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开创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先河,随后现代金融理论迅速发展,MM 定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模型、有效市场假说等都对金融市场的变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推动了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现代金融理论中对收益与风险的衡量、均衡分析、资产配置、套利等的研究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但这些理论上“优美”的模型在实践时往往暴露出程度不同的缺陷,受到较多批评的是“理性人”、“市场无摩擦”等假设并不符合现实的金融市场。以有效市场假说为例,其主要的推论使任何战胜市场的企图都是徒劳的。该假说认为巴菲特等投资者持续战胜市场纯粹是运气使然,但如果我们进行分类研究,就会发现价值投资者这一群体持续战胜市场的概率会明显高一些。这并不是个体现象,而是群体现象,因此不是运气原因使然,而是价值投资者这一群体确有符合市场实际运行规律之处。20世纪80年代以后,行为金融理论推动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又一次突破,其放松了传统理论中关于“理性人”的假设,强调参与人的认知缺陷,将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引入模型分析,更好地贴近了市场现实。但是总体上看,行为金融理论目前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综合对比上述不同的主流投资理论,我们便可发现,价值投资是经历了多次市场危机检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得相对较好的分析框架之一。价值投资的理念历经八十年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在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其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价值投资并不是一套刻板的操作守则,而是完整的投资原则与思想体系。这些原则与思想同证券市场的意义与运行规律有着良好的契合,因此能够“经受得了不可预知的未来的检验”。价值投资就像一套开源的系统,供投资者自由开发;而操作守则不同,如果一套很好的交易策略被市场所熟知,那它将立刻变得无效,这也是技术分析的缺陷之一。
我曾经与几位在国际市场从事多年交易的投资者分析比较上述不同投资理念,尽管在对不同分析方法的评价上有分歧,但有一点共同的看法是,价值投资是可以训练、积累、学习的,而技术分析和行为金融等应用到投资上更多的是一种艺术。
时至今日,证券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环境已与格雷厄姆时代迥然不同,然而《证券分析》所传达的投资理念不仅没有被扔入历史的废纸堆,还在更广阔的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支持者与践行者。巴菲特就是价值投资忠实的追随者之一,他曾经这样分析过自己投资理论的成分:“我是15%的费雪加85%的格雷厄姆。”尤其在身处经济衰退、市场低潮时,价值投资者更有能力在市场寒冬中岿然不动,并最终获得成功。市场检验的结果显示,《证券分析》这部经典著作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巴菲特也强调:“对于刚刚起步学习投资的投资者来说,模仿那些已经被市场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投资方法是事半功倍的做法。但令人吃惊的是,这样做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历史不会重演,然而总是押着韵脚。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转型,同样需要确立价值投资的理念。在更为关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主线的金融发展背景下,以企业基本面为对象的证券分析方法与原则,对增强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3
1998年《美国遗产》杂志编撰了一份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40人名单,其中,赫蒂・格林(1834――1916)作为唯一一位入选的女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女人。她的巨额财富都是从华尔街靠投资股市挣来的。1916年,82岁高龄的赫蒂・格林去世时留下的财产足足1亿美元。换算成今天的财富价值,估计相当于230亿美元,身价足以置身世界富豪排行榜前列。
格林的原名叫亨里埃塔・豪兰・鲁宾逊,于1834年11月21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新贝德福德,这个地方是当时鲸油生意的繁荣中心,父亲和外祖父经营着全美最大的捕鲸船队。生存环境和家庭教育对格林未来在华尔街的投资大有裨益。作为家中的独生女,父亲从小就教导她怎样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格林对股票和债券特别感兴趣,8岁时,虽然银行还不欢迎小客户,她还是坚持开设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账户。有一次格林到纽约度假,父亲给她1200美元让她买衣服,她却拿出其中的1000美元买了债券。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为家庭的生意保管账目。格林擅长两项技能――跳舞和弹钢琴,长相也相当有吸引力――身材高挑,蓝色眼睛,肤色迷人。但是她却从来不在意自己的外表,因为对她而言,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不断的积累钱财和创造财富,女性致富不是凭借出身或美貌,而是自己的聪明才智。
金钱放在银行是最为安全的,如果赫蒂・格林选择了存款,那么美国历史上就会少了一位世界富豪。可以说,投资贯穿了格林的一生,她本人也因为投资成功乐此不疲。格林的第一桶金是继承来的,从母亲、父亲、姨妈三位亲人那里分别获得了足以让她过上一个女人富有而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格林的魅力在于让这些金钱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十分活跃的生命力。格林为什么长期取得了成功的业绩?她赚钱的窍门对今天的投资者仍然还是适用的。
1、遵守低买高卖的交易法则,并且长期坚持不懈
低买高卖是任何交易都必须遵守的法则,资本市场也不例外。格林的赚钱哲学很简单,她说,“股市上赚钱的秘诀只是低买高卖,节俭,精明,并且坚持不懈”。她几乎是有一种本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最佳的买卖时机,廉价时就买进,并很少卖出,且通过复利增长的现金收入进行再投资,所以,她不是为了赚小钱而买股票的。为此,纽约市的一位审计官感慨地说过:“她拥有我所见识过的最好的金融头脑。”
赫蒂・格林常常利用股市恐慌大发横财,通常在每次崩盘前都能先抱住大把现金,当恐慌袭来时,她便有足够的现金可以买进超跌、具有价值的投资标的。在1890年的恐慌中,她等待股市到达最低点后,开始大笔投资铁路股票。她后来解释说:“我看到好东西没人想要而变得便宜,就会大量买进,将它们藏起来。时机来临,他们就会追着我,高价购买我持有的股票。”她也经常是需钱救急者的最后求助对象,只是她的条件非常苛刻――她会要求很多很多的抵押品。在1907年的恐慌中,她说:“华尔街那些实力雄厚的人都来找我,想卖掉各种各样的东西,从豪宅到汽车。”因此,每一次恐慌和市场崩盘,都成了格林聚积财富的最好时机。
2、抢抓南北战争机遇
1865年,31岁的格林从父亲和姨妈那里继承了1300万美元的遗产,她不是躺在这堆钱上睡觉,而是马上就开始了她在金融市场的继续投资。她的第一项成功投资来自于美国内战时政府发行的债券。在战争的最后一年,面值1美元的债券只能卖到40美分,多数投资者认为,他们不会得到全额兑现。当其他的投资者尚对贬值的政府债券拿不定主意时,格林抓住机会以低价大量购进,这一决策为她在战后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3、选准投资领域
成功的投资与选准投资领域紧密相关。与巴菲特喜欢传统行业股票比较,格林最乐于投资的领域是铁路和房地产――十九世纪最受欢迎的两个金融投资方向。她从不买工业类股票,当时美国的铁路股就像今天的网络一样充满着想象力。随着铁路的延伸,美国这个新兴市场(相对当时的欧洲大陆而言)的房地产价值由东向西一路向上翻升,投资具有实质支撑的资产,格林的财富自然也实现了飞快地增长。
赫蒂・格林最早的投资之一,就是休斯敦和得克萨斯中心干线之间92公里长的铁路支线,它占有27.7万英亩土地,价格为137.5万美元。在这次投资争夺战中,赫蒂・格林和科利斯・P・亨廷顿之间发生了一场血战,长期的诉讼使双方都损失惨重,最后,还是格林平息了这场决战。1899年,当得知亨廷顿正从某银行大笔举债,而且拖欠了一些债款的消息后,格林就开始往那家银行大笔存款,与此同时,亨廷顿继续从那里贷款。有一天,她到银行,要求马上提走自己所存的160万美元。银行连忙派人到亨廷顿的办公室,要求收回刚给他的贷款,亨廷顿被搞得几乎破产。
赫蒂・格林的地产投资组合分布在辛辛那提、丹佛、圣路易斯,尤其是芝加哥,约有几百处土地。从1885年到1900年,格林占有了芝加哥超过1700万美元的房地产,包括办公楼、商店、工厂以及未开发的土地。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之后,她购买了很多因房地产价值缩水而低价出售的不动产。这座城市发展非常快,聪明的投资者根本不必销售或改进他们持有的资产就能赚到钱。1830年时,一个人用20美元就可以在芝加哥市中心买到1/4英亩的土地。而到了1894年,这样一块土地价值升到了125万美元。
4、确定适度的目标投资回报率
投资者确定适度的投资回报率作为目标是确保长期赚钱的法宝之一。赫蒂・格林保守地进行长期投资,从不让自己的投资回报率偏离6%太远。在这方面,赫蒂・格林代表了她那个时代典型的投资人。这与巴菲特20.4%(也有人说是24%)的年投资回报率也是有相似之处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158年的雷曼、94年的美林和84年的贝尔斯登纷纷倒下,但是人们却惊奇地发现,巴菲特旗下的金融公司和保险公司几乎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冲击,主要原因是与他从60年代到今天为止的时间段中始终保持20.4%的年投资回报率有关系。他不追求50%、100%的回报率,如果追求50%、100%的回报率,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巴菲特了,他也可能就变成雷曼兄弟了,因为雷曼公司的杠杆率是30倍。也正是适度的目标投资回报率,使得巴菲特于2008年取而代之盖茨,以620亿美元的身家登上了全球最富的位置。可以说,巴菲特继承了格林的目标投资回报率。
篇4
巴菲特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对证券投资的,对证券市场信息的采集、对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素质要求的认识、对投资品种的选择和投资时机的把握等都另辟蹊径,其批判性的逆向思维和投资行为,形成了其独特的战略投资理念。本文对其战略投资理念从投资理论和投资原则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并出其独特的投资理念。
(一)巴菲特的独特理论
现代证券投资理论,如多元化证券投资理论、简单化的证券投资分析模式和有效市场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对投资者、证券投资分析以及大学的研究与都产生了广泛的。而巴菲特除了关注实际的证券市场,也密切注视证券投资理论的演变,并发现了这些理论的致命弱点,从而找到了获取高收益率市场空隙的投资(或者说是那些理论致命弱点所给予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证券战略投资理论。
1.接近零风险投资理论
巴菲特的“接近零风险”投资理论或称规避市场风险投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非股市近期股价波动之上的,他更关注本身,而非股票价格。他的理论基点是:只要和市场总的趋势是向好的方面,在此前提下,就选择长期投资的方式,长期投资主要关注所选择的具体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近年状况的满意度(主要是连续的年度收益率)是好的,属于绩优企业就可以集中的、长期的投资,这样会降低风险,获得较佳的收益,即接近零风险投资。
2.集中投资组合策略
巴菲特的接近零风险战略投资理念促使其在投资策略上,采取有目的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几家有选择的公司上,并尽可能地对其进行密切的研究,掌握其内在价值,寻找时机,进行集中投资组合,并长线持有,以获取较佳的投资回报。
巴菲特是反对和批判多元化投资组合理论的,他认为:“多元化只是起到保护无知的作用。如果你想让市场对你不产生任何坏作用,你应当拥有每一种股票,这对于那些不知道不懂得如何分析企业情况的人来说是一种完美无缺的战略。”从许多方面,现资理论保护了那些不知道也不懂得如何评估企业的投资者,但这些投资者也没有获得满意的收益。
3.巴菲特论有效市场理论
巴菲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的倡导者们似乎从未对与他们的理论不和谐证据产生兴趣”。而他认为有效市场理论不堪一击的主要原因是:1)投资者不总是理智的;2)投资者对信息不能正确分析;3)业绩杠杆强调短期业绩,这使得从长远角度击败市场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巴菲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没有为那些全面分析可得信息并由此占据竞争优势的投资者提供任何成功的假设前提。巴菲特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由此得出结论说市场是永远有效的,这就错了;这两个假设和差别如同白天和黑夜”。
(二)巴菲特战略投资原则
巴菲特的战略投资原则也是其投资理念的重要构成要素。巴菲特进行投资时,更注重的是公司本身,而非股票价格。在选择企业进行投资时,巴菲特都遵守同样的投资策略: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否利于长期投资;企业的市场价格是否低于市场价值;企业的业务是否利于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是否稳定和具有发展前景;企业的管理层是否理性、诚实和具有才能。这也就是巴菲特坚持的战略投资原则,即企业原则、经营原则、财务原则和市场原则。
1.企业原则
巴菲特认为股票是抽象的概念,他不以市场理论、总体经济概念或各产业领域的趋势等方式去思考股票。他的投资理论和行为决定了他更关注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实际价值,他坚持的企业原则是从1)该企业是否简单且易于了解;2)该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3)该企业长期发展前景是否被看好等方面进行把握和评价的。
2.经营原则
巴菲特十分重视企业管理者阶层的品质,优秀企业的管理者具有以身作则的态度,并作为其行事与思考的准则。具有良好品质的企业管理者能够把自己看成是公司的负责人,能够为实现公司最主要目标,即增加股东持股价值进行理性的决策,并实施其决策。巴菲特的投资经营原则主要包括:1)管理阶层是否理性;2)整个管理阶层对股东是否诚实坦白;3)管理阶层是否能够对抗盲目跟风的行为。
3.财务原则
巴菲特认为企业创造经营收益需要持续数年的时间,巴菲特更看重每四年或五年的平均经营绩效。他遵循的财务原则是:1)注重权益回报而不是每股收益;2)“股东收益”;3)寻求高利润的公司;4)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确保创立1美元市值。
4.市场原则
巴菲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投资人总是习惯性地厌恶对他们最有利的市场,而对于那些不易获利的市场却情有独钟。在潜意识里,投资人很不喜欢拥有那些股价下跌的股票,而对那些一路上涨的股票则非常有好感。而巴菲特则认为,证券的价格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多数股票在其公司的实质价值附近上下波动,且并非所有的涨跌都合乎逻辑。巴菲特的市场原则就是在考察企业的实质价值基础上,寻找或等待股票的理想价位买进,即发现企业的价值远大于市场的股票价格时,或那些极具投资价值企业的股票价格却在短期内严重下跌时,在这两种状况下,就果断地大量买进,一路持有。
(三)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总结
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是从实战中升华而出的,同时又在实践中指导其投资行为。理念的核心就是长期投资并持有实质价值(绩优)的企业和企业的股票,这种接近零风险的战略投资理念,即充分了解把握了市场,又远离了市场,继而战胜了市场。
巴菲特的战略投资理念大致可细分为5项投资逻辑、12项投资要点、8项选股标准和2项投资方式。
1.5项投资逻辑是指:1)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2)企业的实质价值比市场股票价格更重要。3)一生追求特定行业的企业。4)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5)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最优秀的企业脱手。
2.12项投资要点是指:1)利用市场进行有的投资。2)买进价格是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因素之一。3)利润的复合增长的交易费用和税负的避免使投资人受益无穷。4)相对企业的年度利润收益,更注重未来5-10年的投资收益。5)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6)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7)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一项预测过程。8)投资人在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9)“安全边际”的投资作用在于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同时也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10)拥有一种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11)对于明确的投资决策行为,不因受外部因素干扰而随意改变。12)证券战略投资要排除各种市场干扰和影响因素,只注意买什么股票和买入价格。
3.8项投资标准是指:1)必须是特定行业的绩优企业。2)企业业务简单且容易了解,前景看好。3)有稳定的经营。4)财务稳健。5)经营效率高,收益好。6)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7)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8)价格合理。
4.2项投资方式是指:1)长期持有(对某些企业的股票甚至终生持有)。2)当市场过于高估持有股票的价格时,也可以考虑进行短期套利。
二、证券市场的战略投资与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的借鉴
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是在有100多年证券市场历史的美国形成的,他的投资收益使他成为美国20世纪最成功的证券投资人,他被称为股神,他的理念被奉为圭臬。但是,美国的证券市场是通过100多年的监管和自身的竞争规范,才形成了以投资为主体的证券市场,正是因为这样的市场,才产生了投资集大成者巴菲特和巴菲特的战略投资理念。
因此,和借鉴巴菲特的战略投资思想与投资方式、方法,绝不能简单模仿或照搬照抄,也不能局部、片面的理解,而是要对现实市场和市场现状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理性的了解并把握,同时要对市场的各种信息和方法有自己独到而有效的选择。在此前提下,才能学习、借鉴、吸收和消化巴菲特的战略投资理念,并在投资实践中有效整合巴菲特的方法而成为自己的投资策略。
(一)中国现实证券市场和证券市场现状分析
2001年,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亮点,全世界都承认,2001年是中国年,是中国的幸运年。但是,2001年的中国股市却跌宕起伏、充满变数,证券市场十年的沉疴进发了。在这一年,中国股市发展过程中所淤积的总爆发了,也引发了关于中国股市内在结构的缺陷和发展现状的大争论。笔者认为,相对于“亮点”和“幸运”,中国市场经济的最典型市场即证券市场所进发的问题,恰恰体现了转型市场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面对21世纪,面对全球一体化,面对WTO,以转型过渡为特征的市场(包括证券市场),其结构性转变的拐点出现了,“怎么拐”是一个绕不开也不能绕开的横在国人面前,证券市场的这场争论是从2001年1月14日吴敬琏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中首先提出的,随后引发的大争论,牵动了学术界的厉以宁、董辅réng@①、萧灼基、许小年、吴晓求、刘纪鹏、韩志国等,同时扩展到了证券监管部门、金融证券机构、上市公司、媒体、股民、政府官员等广泛的市场领域,直至引发了股票市场的巨大波动。证券市场的种种黑幕和违规频频被媒体曝光,证券市场的“赌场论”、“婴儿论”、“成绩论”、“论”、“光明论”、“老鼠会”、“体制病”,等等观点相互争论,面对证券市场的各种问题以及不同的认识,中国证监会为了规范证券市场,加强了监管的力度,一年之内相继出台了100多项证券监管措施、办法和条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引发的争论,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
1)悲观论或完美论。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就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运行至今存在严重的内在结构问题,必须“推倒重来”。
2)洞悉现实忧患论。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是成绩和问题并存,为了立足现实、解决问题、抓住机遇、更好发展,就应该充分认识到机遇源自于对挑战的应对,市场现状还不足以自满和欢庆,必须以负责任的忧患意识,洞悉问题,正视问题,加倍努力去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在未来相互关联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得成熟的心态和理念准备。
3)肯定现实光明论。成绩是首位的,问题是存在的,发展是光明的。
4)乐观唱颂论。取得的成绩使人感到振奋,对现实和未来充满乐观,并仍唱颂着面对未来和发展。
作者更认同第二种观点,即洞悉现实忧患意识的观点,这一观点也就是以吴敬琏先生为代表的观点,吴先生的观点之精义不在于他为了讨论问题、切中问题要害而说的“中国股市连赌场都不如”,“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在15倍左右还比较正常”。吴先生的洞悉现实忧患意识的精义在于负有责任感的学者和管理者都要不拘于现实成绩的满足,而要在洞悉成绩和问题的基础上,正视市场的公平、信用和效率状况,正视国外优势成熟市场和资本的竞争压力。正视了这些,负有责任感就有忧患意识,WTO后的中国市场,全球的竞争已成必然,中国的证券市场要抓住机遇就要应对挑战,机遇和成功是在正确、有效应对挑战中获得的。中国证券市场的战略投资同样面临着机遇和应对挑战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是:
中国证券市场是政策调控与市场自身调节相互的动态求均衡。中国证券市场是信息不对称的,弱者急需信息的透明、公平。中国证券市场从严重机会不均等转变到机会仍较不均等的状态。中国证券市场仍然处在以投机心态、理念和行为为主体的状态。以投资心态、理念和行为为主体的市场状态,仍需时间和努力。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基本上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多数品种只具有短期投资价值,只有少数品种具有中期投资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经历十年的发展,获得了发展初始期的经验和成功,但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属于不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起始遗留的问题,如国有股独大、未流通股份太大等等问题依然存在。证券市场交易仍然存在太多的公平、信用、成本的问题。因此,证券市场法制、证券市场监管、证券市场规范、证券市场自身秩序和证券市场结构的建立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和演进。中国证券市场变数多、关联多、潜力大、吸引力大和诱惑力大,是充满需求和机会的市场。WTO后,外来资金和资本对中国证券市场将产生更大的变数和机遇。
所以,中国证券市场还不具备长期投资理念的产生,也就不具备产生巴菲特式的投资者,更不能把巴菲特的战略投资理念照搬到中国证券市场中来,但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的思想和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极具价值。
(二)中国证券帝场的战略投资与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的借鉴
通过对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的和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现状的,作者认为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思想的精义,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仍然有着深刻的、有效的价值。
根据巴菲特的投资分析方法和理念思想,笔者认为,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战略投资要素主要是五个方面,即战略投资的5项要素。
1.政策与市场要素。相对于欧美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国的证券市场还比较明显的是政策市场,政策调控和监管所占的权重不超20%,而证券市场本身调节的权重在80%以上。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政策调控与市场本身调节的权重大致各占50%。因此,战略投资必须考虑政策与市场的二元因素,即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的。
2.信息不对称、机会不均等带来风险。虽然说信息不对称、机会不均等是任何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说中国股市历经十年的培育和发展,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不均等已得到大大改善,但目前的中国股市依然存在着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不均等问题。因此,战略投资必须考虑由机会不均等和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
3.信用、收益与业绩。虽然说中国股市历经十年的培育和发展,依然较普遍存在着上市公司和市场行为缺乏信用的现象,但是随着股市爆利的结束和依法监管的加强,以自己的业绩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时代已经初现。因此,战略投资不仅要分析股票的市场价格,还要分析企业的收益,并且要逐步转向以企业收益分析为主的投资决策。
4.投资与投机。中国证券市场十年的发展过程,证券投资基本上是以投机为主的,因此市场恶炒、爆炒、坐庄、庄家连炒盛行,各种黑幕、各种违规层层交织。但是随着2001年股市问题大讨论和总爆发,政府监管力度加强,股民自觉意识加强,投资机构的大量引入,加入WTO后的竞争压力,以及市场自身调节和上市公司的自律,使得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了投资与投机并重的新现象。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必将形成以投资为主体的证券市场和市场行为。因此,战略投资可以在中国证券市场逐步实施并培育了。
5.投资战略与战术。战略与战术是相互整合的关系,战略表现为方向性、长期性、稳定性、协同性、整体性和竞争性。战术表现为短期性、效率性、目的性、策略性和竞争性。再好的战略也是由一系列的战术单元构成的,战略离不开战术的连续支持;再好的战术也是为战略服务的,不能因为一个或几个战术成功,陷入自满而忽略或忘记了战略。巴菲特的战略投资理念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借鉴和,其精义在于对战略时间跨度的界定。
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在美国证券市场以5-10年,长期持有甚至终生持有为战略时间跨度。而在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战略的长期性最多界定为3年以上,那么1~2年界定为中期,1年以内界定为短期。
因此,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战略适用的是立足中期投资,抓住短期机会,着眼长期投资的战略组合。
笔者通过对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的核心思想归纳,以及产生这种战略投资理念的美国市场环境和现实市场的认识,对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认定,从而对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借鉴和应用进行了探索研究,更重要的是其战略投资理念对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和投资人战略投资的积极深远意义进行了分析。
篇5
在2010年泰达宏利成长赢得同类基金前十名时,潘老先生就成为该基金的持有人。通过长期跟踪,他对泰达宏利旗下股票基金管理业绩十分肯定。但在来信中,他也对泰达宏利成长2012年初的业绩表现表达了一些疑惑:1~5月上证指数涨幅超过10%,但该基金净值却未见增长。
其实,收到这封来信前,泰达宏利管理层和相关员工就已高度重视泰达宏利成长的业绩表现。面对1-5月份遭遇的业绩压力,公司并未慌乱,而是积极组织公司多部门会议,决定咬牙坚持既定的成长股投资理念,但对泰达宏利成长的持仓组合进行透彻分析,迅速制定一系列有效改善业绩的措施。
这番努力在6月即收到成效,在坚持并稳定自己的成长投资风格,进一步优化医药这一核心板块的投资后,基金业绩在随后的三季度出现大逆转。《投资者报》注意到,6月,凭借适时增加医药行业优质个股的配置,泰达宏利成长净值排名开始一路飙升。晨星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泰达宏利成长今年以来总回报为8.95%,在90只激进配置型基金中位居第2,在29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22位,位居前1/10,上演了神奇大逆转。
在业绩好转稳定后的8月,泰达宏利给潘老先生寄出了公司总经理缪钧伟署名长达1611字的回信,坦诚、透明地分析了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的特点、此前业绩不佳的原因、教训总结以及扭转业绩的全过程。潘老先生在收到来信后,深为感动,在深入了解泰达宏利成长的特质后,非常认可该基金的投资理念,并表示将继续持有该基金。
缪钧伟的回信中点滴折射出的是泰达宏利多年坚持的成长投资理念,既在基金行业内部进一步向持有人明确树立起泰达宏利坚守成长投资这面大旗,更激励着该公司旗下基金将成长投资之精神一以贯之,持续创造出优秀的业绩回报。
未雨绸缪锁定成长投资专家
在两三个月时间内从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二,泰达宏利成长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应该超乎市场一般的想象和规律。与此同时,“神奇”的泰达宏利成长还是自2007年沪指6124点以来,仅有的三只取得正收益的基金之一。这一切都源于泰达宏利一直坚守的成长股投资理念。
在泰达宏利投资部总经理,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经理梁辉看来,2012年以来,泰达宏利旗下多只基金之所以能取得较好业绩,主要原因是化繁为简,进一步厘清和坚持成长股投资思路——即在科技和医药两个既定行业中,努力筛选更为核心的板块,然后集中进行投资。
“今年市场机会集中在成长股方面,这样的市场格局,正好与我们的投资风格契合。”梁辉总结的原因很简单,甚至让人觉得,这样的业绩背后,不乏偶然的因素。但实际上,能在短期压力之下,继续坚持和优化成长股的投资思路,是泰达宏利孕育多年,方能实现的水到渠成的成果使然。
泰达宏利投资总监对内总结称:“我们的核心是不做博弈性的投机,而是找确定性的投资机会。我们的特长是做偏成长性的股票,而非价值型的股票。这样的成长投资理念是从五年前开始逐步清晰的。”
梁辉回忆道,“2008年之前公募基金行业大家几乎都一样,什么板块都涉猎,什么方法都尝试,其结果就是整个市场板块轮动非常频繁,周期股相对更受关注。但实际经过这么多年的投资后,我们逐渐发现,以前在周期股投资中能赚钱,是因为我们相对散户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对于行业信息的掌握更全面,但未来竞争对手都是机构投资者,那么依靠信息优势持续获利的能力在减弱。在这种加速轮动中大家很难赚到钱,即使短期内赚到钱,也是赚其他投资者的钱,其实大家都是在博弈,长期来看不仅不赚钱,而且博弈的交易成本还很高,效率很低。而真正依靠企业成长获得的投资收益,却都没抓住。”
“当时我们就有个现在看来非常关键的判断,随着资本市场日益成熟,优秀企业的内在成长价值,将得到更多的认同,因此必须在投资方法上提前调整,逐渐用坚守成长股的方法淘汰掉其他博弈性的投资方法,偏重于自下而上的成长价值挖掘。经过五年的调整,我们团队现在的成长投资理念已经非常成熟和清晰。”梁辉谈到此信心满满。
泰达宏利成长投资四部曲
5年前泰达宏利以先于同行的预见性开始成长股投资思路调整,如今正进入收获阶段。
5年后的今天,将“成长股投资”作为投资方向的公司已不少见,客观来说,在投研力量、成熟运作的投研模式方面,与泰达宏利相当或比其更强大的公司也不少,但泰达宏利的成长股投资依然显得与众不同。
一个典型的表现是,虽然市场上投资成长股的机构群体很多,但很多机构都会阶段性地配置一些地产、银行板块的公司,而泰达宏利的成长股投资风格更纯粹,这也成为该公司过去几年比较正确的操作。
详细来看,泰达宏利的成长股投资方法,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但偏重于自下而上,主要分成四步:
第一步,结合宏观和每个行业的供需结构来判断,未来一到三年成长性的行业究竟在哪些板块中,除了有比较快增长的成长行业,剩下行业的关注度就会少一点;第二步,分析企业在行业是否有比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步,未来一年中是否有比较强的正向催化剂;第四步,估值是否合理。
从自上而下的角度分析,梁辉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主体偏低迷,在结构调整的环境中,他们选择的成长股会排除大部分周期性股票。从公开数据显示,泰达宏利重点集中投资在消费、科技和医药三大板块。
篇6
关键词:年金投资管理;原则;途径;建议
作者简介:马欣(1966-),女,北京人,华北电力物资总公司,经济师。(北京 100075)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071-02
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将其更名为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延续和发展 。我国从1991年开始建立企业年金制度,20年来许多企业陆续都实行了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规模发展迅速,因此,加强对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规范企业年金投资行为、降低企业年金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意义
1.加强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可以实现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提高企业年金未来的支付能力,保障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
由于企业年金缴费期长达几十年,在积累期间一直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能否保证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年金管理成败的关键。企业年金的性质决定了基金的运营风险不再由国家承担,而是由企业和职工个人来承担。因此,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对企业和职工都是十分重要的。从近来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来看,将企业年金通过市场化的管理体系进行投资运作,有效地实现了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保障了职工退休以后的生活水平,维持了社会稳定。
2.加强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有助于加强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的积累,减轻国家、企业和职工的负担
从国家方面来看,虽然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提高,但相比巨大的养老保障缺口,仍然没有能力和实力承担全部的养老金费用;从企业方面看,目前我国还有相当部分的企业经营不善,盈利水平较低,甚至长期亏损,如果采用很高的企业年金缴费率,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降低企业年金基金基础的不良后果;从职工方面来看,我国企业的职工工资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特别是在房价居高不下、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职工的生活负担沉重,很少有富裕的资金用于未来养老。因此,通过对企业年金基金进行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以获取合理丰厚的投资收益,从而加快企业年金基金的积累,提高未来的支付能力,减轻国家、企业和职工的负担。而且,随着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的提高,可以使职工享受到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成果,从而能够起到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企业年金主要是为了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因此又被退休职工叫作“养老钱”、“救命钱”,安全性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基本原则。因此要求企业年金基金既要保持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要规避市场风险,避免资产亏损,以保证未来退休金的支付。在制定投资策略和投资方案时,必须小心谨慎,并通过科学严谨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行风险管理,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保护职工的权益。
2.收益性原则
职工一般只有在退休后才能提取企业年金基金,在退休之前几十年的时间里通货膨胀会直接导致基金资产的贬值,需要用投资收益来补偿通货膨胀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年金基金在投资过程中必须遵循收益性原则,即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率,增加基金资产,战胜通货膨胀,维持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3.分散性原则
企业年金基金进行分散性投资是降低风险、获得较高收益的合理选择。单一的投资既不能很好的分散风险,也不能保证基金资产的安全性。因此,应更加重视企业年金基金分散性投资。
4.长期性原则
作为养老保险的一部分,企业年金基金采取完全积累制。通常情况下,职工在年轻时缴费,退休时领取年金,具有远期支付的特点,这造成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具有长期性,需要对基金资产进行长期战略配置,以获得合理收益和安全保障。首先,中长期投资有利于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根据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规律,制定和实施中长期投资战略,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其次,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应注重各种投资工具的内在价值。
5.独立性原则
在投资管理过程中,企业年金基金必须从企业和受托资产中分离出来,由投资管理人独立投资运作,缴费企业和职工对基金资产不能行使支配权,也不可收回,受托人同样不能用企业年金基金为自己的债务抵押。
6.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投资资产是在没有损失情况下的变现能力,对于企业年金基金而言,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是为了满足企业年金计划中帐户转移/权益支付等情况。在投资运作过程中,企业年金基金必须结合未来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其他具体因素,确定合理的流动性水平,并且需要动态调整投资策略,以满足基金资产与负债在规模和现金流上相匹配。在实践中,为了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流动性,通常会把一定比例的基金资产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金融工具,此外还要避免投资过于集中。
三、加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有效途径
1.制定投资政策
制定投资政策是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起点,企业年金基金的委托人首先应该根据国内政策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年金基金的预期收支情况、职工特点和风险收益偏好等因素,制定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基本政策或者原则,以指导投资实践。这些政策和原则可能比较详细具体,也可能比较简单抽象,并且会随着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式的发展不断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2.选择投资战略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人需要根据各种投资工具的风险收益特征以及流动性,选择该企业年金基金最合适的投资工具;另一方面各种新的投资战略层出不穷,投资管理人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年金基金委托人的意愿和自己的投资能力与投资优势,选择合适的投资战略。
3.制定资产配置方案
资产配置可以运用经验和判断,也可以采用量化的优化模型,对每类资产进行甄选。资产配置是一个动态过程,投资管理人需要随着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不断重新评估和调整资产配置方案。
4.构建投资组合
投资管理人应该遵循价值投资理念,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然后在该行业中选出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优秀并且估值合理的公司进行重点投资。
5.投资业绩评价
投资业绩评价就是计算和评估投资管理人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基金收益,可以从绝对收益、相对业绩和风险调整后收益三方面进行考察。
6.风险管理
企业年金这种特殊的资金性质决定了安全性是投资管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企业年金基金的风险管理就成为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风险管理在制度、系统、方法、指标等各个方面不断成熟和完善,成功的风险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投资过程,包括投资政策、战略等,而不应停留在投资组合方面。
四、加强电力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企业年金的决策和执行系统,建立起规范的企业年金治理结构
组建电力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其职责是审议决定企业年金筹资方案、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决定基金委托投资计划、收益分配方案及管理费预决算等重大事项。
2.建立基金的托管机制
在委托投资中引入托管机制,有利于资产的独立性和安全性,是确保基金安全、便利监管的重要手段。因此,电力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电力企业年金理事会的决议,选择基金的托管银行,并按照法律程序要求,同基金的托管银行签署《委托管理合同》。选择最优秀的投资管理机构运营基金资产,从而实现年金基金资产收益增值与风险控制的最优化。
3.建立基金的委托投资运营机制
基金的委托投资运营是企业年金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电力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电力企业年金理事会的有关决议审慎选择投资管理人,并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同其签署《委托投资管理合同》,委托投资管理人投资运营企业年金基金。为了保护职工利益,提高年金基金资产投资的最优化配置,根据参加企业年金计划职工的情况,建立与职工情况相对应的投资策略,特别是对临近退休的职工,应将其年金资产转为货币型或债券型投资组合,缩短投资期限,与到期支付的时间相匹配。对投资管理人所运作的年金资产的分配,逐步建立一套适合年金资产投资管理特点的评估系统,评价各类投资组合的表现,计算投资收益率、投资风险等,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各投资管理人所管理资产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制。使基金资产向投资表现好、风险控制优的投资管理人倾斜,形成年金资产优化配置,合理控制风险的投资管理格局。
4.建立基金运营的风险控制机制
篇7
大项目建设竞破土
近年来,菏泽市牡丹区工业经济,特别是大项目和园区建设像雨后春笋,在菏泽的土地上崛起。
十几个对牡丹区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过亿元的大项目先后落地:一期投资48亿元的华润菏泽发电厂、投资2.8亿元的生物质发电等开工在即;年产180万吨甲醇等11个新筛选项目,也在报批当中。
医药谷冒出,成为牡丹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这里,医药化工业已聚集23家生产企业,形成了上千个品种的医药生产集群,是全省医药集中区之一、中原地区最重要的医药产业集群。目前,130多个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入园发展。
菏泽市牡丹工业园区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近日,在菏泽城区牡丹路以西,青年路以东,石油公司与文化路之间的黄金地段上,机声轰鸣,塔吊林立,车水马龙,昔日的“城中村”现在成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大批房地产开发项目、商贸物流项目开工建设或开工在即。
今年1~3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4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6亿元;在建的投资过亿元项目19个,计划总投资60.23亿元。
“磁石”效应
一个个过亿元的项目纷至沓来,一个个高新技术产业接踵而至。牡丹区通过产业链条招商,培育一个、引来一批、繁荣一片的“磁石”效应。
“产业环境对招商引资具有极强吸引力,是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菏泽市牡丹区区长丁志刚介绍说。目前,牡丹区的产业转型和建设框架已全面拉开,生物制药、电子机械、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特色鲜明,集聚效应迅速彰显。
牡丹区紧抓医药产业急剧膨胀的机遇,以构建特色医药产业为重心,捕捉国内外医药产业、投资新动向,以特色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催生新的招商源。菏泽睿鹰制药集团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吸引了上抗集团、美国辉式和福来汶公司等合资合作。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国内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的头孢类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和医药终端产品的生产基地。
副区长郝丕进说:“产业招商必须在大项目上求突破,一个大项目的落户往往能带动一批配套项目的跟进,产生关联效应、乘数效应。”原菏泽制药厂濒临倒闭,该区利用其拥有的国内唯一治疗心律失常的国家级中药“稳心颗粒”优势,引来陕西步长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山东步长制药公司。公司又斥资2亿多元建设了山东神州制药和山东丹红制药公司,均已投产并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牡丹区医药产业集群,吸引了一大批客商:北京鑫茂嘉旭公司和山东健民制药公司合资2.1亿元,建设了健民生物制药项目;香港裕发国际有限公司和韩国克瑞恩株式会社合资2亿元,建设了华普医疗器械项目;华信制药与美国慈博生物科技公司合资建设了抗抑郁症新药项目,与留日博士合作新上了大豆异黄酮项目,等等。
目前,牡丹区已形成了西药生产、中药加工和生物制药三大门类、上千个品种的医药生产集群,被新闻媒体称为“医药谷”。
商贸兴城
依托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三产强区、商贸兴城”战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是菏泽市牡丹区又一成功的做法。
近年来,他们着重策划了一批市场开发、房地产开发和服务业项目。新建的三信购物广场、女人世界、华盛购物广场等大型超市、大卖场档次不断提高。健民制药、步长制药、睿鹰集团、康庄乐园服装市场、金旺商贸有限公司、三信实业有限公司都建设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年配货额达到50亿元。以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开发为重点, 积极打造美食菏泽品牌,建设了餐饮一条街、名吃一条街、烧烤一条街。城区星级宾馆、酒店,娱乐餐饮跑马圈地。
几年弹指一挥间,牡丹区已形成五大商贸区:以康庄乐园服装大市场、五金建材大市场、汽车配件批发市场、小商品城、中原电子科技城、花都商埠为依托的市中商贸区;以花都百货大市场为依托的西部综合商贸区;以金三角家居生活广场为依托的家居商贸区;以鲁西南汽车城为依托的汽车销售市场商贸区;以牡丹商业广场、东方红大街为购物商贸区;以曹州大观园、名茶名酒大市场为依托的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商贸区。
菏泽市强兴开发公司董事长邓国强告诉记者,他2004年3月第一次到菏泽来,就看中了牡丹区的优势和潜力,树立起开发菏泽这块市场的决心。几年来,他在其他地方先后建设了5个市场,但最满意的是这个立足菏泽,面向鲁西南,辐射苏、皖、豫,影响全国的鲁西南建材五金专业市场。
南来北往的商旅客人聚集在菏泽。北京的、上海的、广东的、江浙的、东北的,他们或来投资兴业,或来进出货物,菏泽市牡丹区已初步形成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商贸物流中心。
千帆争激流
“百舸争流千帆竞。”区长丁志刚在牡丹区招商引资奖惩大会上说,“经济发展是动态的,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在兄弟县区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强劲态势下,必须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责任感。”
牡丹区委书记尹玉明表示,全区上下努力实现牡丹区经济发展的“六个新突破”: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转变发展方式、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土地集约利用;实施科技带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园区主体地位、建设牡丹工业园;多措并举、破解发展资金难题和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上力求新突破。
蓄势待发,全力谋求新突破。菏泽市牡丹区按照建设煤电化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商贸物流三大基地,发展文化旅游一大产业的发展重点,确立了新的工作目标:
煤电化工基地重点抓好投资48亿元的华润电力菏泽电厂一期、投资16亿元的广源精密电子铜带、投资2.8亿元的生物质能发电和投资1.2亿元的华通输变电等11个项目的开工建设,今年实现销售收入要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3.4亿元;到2012年再翻三番。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重点抓好睿鹰制药、步长制药、华信制药、健民制药、兔巴哥食品、米老头食品、佳美食品等24个重点企业和项目的建设培育。
篇8
调控的骰子飞速旋转,曾经龙虎纷争的住宅地产市场几乎哀鸿一片。而工业地产市场却开始风起云涌,外资与国内投资商掀起了一轮新的投资热潮。日前,澳大利亚最大工业地产集团上市公司嘉民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彭菲力接受时代周报专访时表示,未来五年将快速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从目前的19亿元增加10倍至190亿元。
未来5年投资190亿
自2003年全球第一大工业地产运营商普洛斯登陆中国市场后,短短数年间,嘉民、腾飞、丰树众多外资工业地产开发商集中进入了中国市场。除了一线城市外,那些经济前景良好且对所在区域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二线城市也成为这些外资工业地产开发商的追逐之地。
但是,这种高歌猛进的步伐在金融海啸时暂时止步。受金融海啸影响,多数外资工业地产巨头赖以生存的租金出现疲态,这也拖累了其拓展的步伐。伴随着租户需求的回暖以及租金的回升,情况正在改变。经过大浪淘沙,一些外资工业地产运营商黯然离场。而在蛰伏过后,留在中国的外资工业地产运营商则坚定了信心,新增投资逐渐活跃起来。洗牌过后的外资工业地产巨头仍将物流仓储地产作为主要战场。戴德梁行工业部华东区董事苏智渊表示:“多年来,包括普洛斯等大型公司由于对中国产业不甚了解以及自身基金对于稳定最近回报的要求,所以多选择通用性比较高的物流仓储地产。”
虽然华东地区依然是外资工业地产商最为关注的区域,西部地区的重庆、成都等也逐渐成为它们未来投资的重点区域。
这其中,2005年起步于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的嘉民集团,也加紧了新一轮的布局。目前,嘉民在中国大陆的投资有19亿元,已投入使用的项目有上海的康桥配送中心、奉贤国际物流园、桃浦工业园、奉贤配送中心,江苏的嘉民玉山物流中心第一期、嘉民陆家物流中心及嘉民北京机场物流中心第一期,可供租赁的面积约35万平方米。
彭菲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国大陆项目的出租率达97%,业务营收目前占全球业绩不到2%,但未来3-5年,整个亚洲市场看好,将要占到全球营收的30%,这其中,除了中国香港、日本外,大陆的业务将占到较大比重。
此前,嘉民的战略目标是长三角、珠三角及渤海湾区域,从2009年开始,考虑投资包括成都、重庆、西安、郑州等的内陆城市。
嘉民预计,在未来5年内,中国依然是推动全球经济的主要动力,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由2010年的30%上调至2015年的35%。
虽然目前中国工业物业地产需求不断上升,但供应却严重短缺。据中国仓储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仓库总面积为5500万平方米,然而,现代化物流设施所占的比例不足1%。虽然中国对现代化物流仓库的需求量为17%,但现在国内却只能提供3%-5%。
彭菲力表示,城镇化扩大和中产阶级购买力增加,是他们看好中国市场的两大原因。随着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上升,国内高素质的仓库及物流设施供应不足,而嘉民有信心填补缺口。
中投入股助其在华扩张
事实上,嘉民从去年开始,在大陆市场就已加速了扩张步伐。2010年5月,嘉民与河北廊坊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建立一个华北大京津地区具有枢纽地位的国际级商务物流园区,占地10平方公里,预计未来7年内落成。在上海,嘉民有多个在建开发的工程,其中浦东机场空港物流中心是嘉民在中国最大的项目,第一期将于明年竣工。
今年2月,嘉民收购了一幢位于北京的仓储设施及可供开发的土地,该用地用于嘉民北京机场物流中心第二期建设。10月前后,嘉民在江苏昆山的锦溪镇和玉山镇分别购买了12万平方米和9.75万平方米的两幅土地,其中锦溪镇的项目第一期尚未建设,就已租予一家国际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并为其量身定制。
“由于物流业占地较大,产生税收较少,地方政府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政府对物流用地的规划及批复比较排斥。物流用地的稀缺一直困扰着外资工业地产开发商投资选择。”世邦魏理仕工业与物流服务部副董事胡晓睿表示。
虽然如此,彭菲力表示,嘉民目前拥有开发的项目总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规划中的项目和土地已超过200万平方米。“目前很多项目都在跟政府谈,北京、上海及周边一些项目土地已拿到手。天津的一个项目土地也快挂牌了,成都明年上半年也有2个项目土地将挂牌,广州、西安等地已签订了投资协议书,明年年底前,大量土地可以拿到手。”
而这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的合作是分不开的。早在2009年,嘉民与中投建立战略合作,目前中投持有嘉民18.2%的股权,是其第一大股东。
彭菲力说,中投入股嘉民,主要参与嘉民在海外市场的投资,并不会直接参与嘉民在中国项目的投资,但中投拥有的广泛政府关系,对嘉民在中国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有助于嘉民洽谈土地租赁和开发更加顺畅。
对中国市场长期看好
目前,嘉民在全球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80亿澳元,管理的第三方资产为144亿澳元。据悉,嘉民在全球成立了多只基金,主要用投资者的钱进行项目投资,一方面,嘉民也可以赚开发利润,另一方面,享受物业增值及赚取基金管理服务费用。
篇9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分层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块
当前,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居民和企业与日俱增。在以散户为主体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素质决定了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和稳定性。投资者素质是包括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影响着投资者情绪和行为,是导致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因而有针对性的投资者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既离不开产业界,也离不开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界肩负起投资者教育使命的一块重要阵地,证券投资学需要建立分层教学的理念,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普通居民,拟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模块。
一、投资者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投资者教育主要有两大阵地。一个是高职高等院校的投资学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尤其是与股票市场密切相关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另一个是券商、基金等行业内金融机构建立的投资者教育基地,介绍与证券投资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指南。其中,高职高等院校投资者教育的重心放在理论教学,向在校学生讲授证券投资的内涵和意义、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构成、技术分析理论、价值投资理论、量化分析理论、演化分析理论等理论知识。可见,高职高等院校教学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发散性的特点,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也暴露出来,导致学生所学理论知识难以有效与实践联系起来。同时,科研与实践脱节问题也比较突出。相反,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的重心则放在实践教学,向一般投资者介绍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风险教育、股票分析软件的基本操作功能、股票投资的实战技法等实践知识和经验。可见,金融机构教育具有应用性、操作性、针对性的特点,但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弊端同样也比较明显。而且,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往往伴随着功利性的目的。
针对高职高等院校投资者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我们认为,整合两大阵地教育方式和手段,建立多方投入、分工合作、长效完整的投资者教育方案体系是当务之急。站在高等院校角度,完善证券投资学教学体系设计至关重要。
二、证券投资学的教育特点
证券投资学是研究证券特征与投资原理,揭示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一门课程,具有“重知识、重实训、重交流”的特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体系设计必须将证券投资学知识体系、案例分析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与模拟操作、竞赛项目等实训环节,以及与同学交流、专业人士问答、实习单位互动等交流环节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环境中的证券投资业务活动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与此同时,作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不仅仅是高职高等院校的经管类专业课程,而且还承担起投资者素质教育的职能,主要体现在面向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投资者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素质教育。从这一角度看,证券投资学还具有“公共教育、普惠教育”的特点,因而证券投资学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这意味着证券投资学已不再是单一行业(教育界或金融界)的内部业务,而是整个国民教育需要统筹整体设计的问题。所以,证券投资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块。
三、分层教学理念
投资者教育的普惠性决定了证券投资学受众的广泛性。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投资者进行授课对象的分层管理。例如,授课对象可以分为:高中文化程度或以下普通居民、高职高等院校非经济学学科学生、高职高等院校经济学学科学生、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本科生、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硕士或以上研究生。然后,高职高等院校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课程体系。例如,课程体系从易到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大众课程、本科公共课程、本科选修课程、本科必修課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课程难度越低,越是侧重学习内容的通识性和趣味性,课程难度越高,越是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针对每一类特定对象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有侧重性的教学环节、有系统性的教学计划,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学习内容的应用性。
四、分层教学模块及安排
《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块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训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主要是以优化知识模块和授课内容为主,实训教学模块主要以实训教学环节设计为主。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以讲授为主,以实训教学、网络讨论和课后答疑为辅。同时,根据学历层次和授课对象的差异,以及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特点,设计多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1.大众课程模块。针对大众课程通识性和入门性的特点,设计零基础的简易课程体系。大众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零课时。讲授内容主要凸显应用性以及投资者素质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
2.本科公共课程模块。针对本科公共课程基础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设计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体系。本科公共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0课时。讲授内容主要凸显入门性和兴趣性的特点,同时将投资风险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
3.本科选修课程模块。针对本科选修课程知识梳理的特点,设计知识点精讲的课程体系。本科选修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课时,实训课时8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突出证券投资学知识点,在有限学时内掌握证券分析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投资分析和风险控制技能。
4.本科必修课程模块。针对本科必修课课程完整性特点,设计知识点全面覆盖的课程体系。本科必修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16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系统性和全面性,突出证券投资学课程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系统性分析方法,成为专业的投资者。
5.研究生课程模块。针对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特点,设计综述型和深度型的课程体系。研究生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0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突出理论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理论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理论前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要求学生成为专业的投资者,而且要求学生成为理论的创新者,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6.资格考试模块。针对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等相关资格考试,针对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设计应试式知识梳理型课程体系。
此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证券投资技能培训、工作体验和工作流程的熟悉、实战应用机会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在合作单位实地进行。通过定期分批派遣学生至合作单位,由合作单位负责实践教学、培训和答疑。对于有志于从事证券行业工作或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合作单位共建的产学研实习基地,获得三个月至半年不等的实习机会。同时,对于实习表现优异的学生,合作单位也将予以优先考虑给予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何练.浅谈证券投资学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32):274.
篇10
“这幅画我看了三年,终于可以买下来了。”在国外工作的杜先生领取第一份薪水的同时,也到画廊按揭又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藏品。
“中国目前拥有大规模的中产阶级,这一群体的特征是工作稳定、收入不菲,没有温饱压力,他们都在尝试利用空余资金投资那些风险相对可控、利润率更高的艺术品行业。”王昱东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不仅有机会获得额外的收益,对个人修养来说,也是一份不错的精神投资。
在楼市、股市行情扑朔迷离时,收藏或许是一个更稳妥的途径。有媒体报道称,金融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约为15%,房地产业约为20%,而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回报率保守估计也在30%以上。
一幅油画10年增值70倍
任珊是北京某户外广告公司的业务部总监,而今摆在她面前的困惑是如何购买一件喜爱的艺术品来装点自己的新家。“很早以前我就注意到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火爆,上亿元的成交不断涌出,确实应了那句’盛世收藏’的老话。但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不可能和那些‘款爷’竞逐。我和身边很多朋友又都喜欢艺术品,现在自己有了新家,也考虑是不是买些物美价廉的艺术品来装点一下,当然未来能增值最好。”
对于任珊来说,选择购买艺术品不仅是为了回家后能多一份心灵的休憩,还希望通过自己的选择,寻找到更具增值潜力的投资方向。而像她这样拥有几十万元空闲资金的人,在一线城市的白领群体中随处可见。
“如今大众靠死工资生存发展根本不现实,大家都在寻求更多的投资渠道,现在政策性房价波动失稳,投资周期不确定、投入资金量大的缺点一目了然:车市除了高端收藏级的之外,其他的都和电脑一样,降价有如速降滑雪一般,而且一般人没事也不会买好几辆车放家里‘供’着:珠宝、奢侈品的价格目前也已被中国人的全球消费力快速推高,投资价值骤减。”从任珊的分析当中我们不难看到,对比这些理财渠道来说,艺术品的增值能力确实更具亮点。
但艺术品投资的收益率真有如此大的魅力吗?据北京中艺博有限公司总裁王一涵回忆说,他曾购买一幅画作,当时花了8000元,3年后他将这幅画作拍卖出去时价格已经达到了12万元之多。而武汉画院院长、画家冷军也曾感慨道,“我在90年代画了一幅《世纪风景》,当时获得金奖,奖金是8万元,主办方当时就拿去拍卖,价值38万元。到了2007年,一个藏家拿到嘉德拍,大概拍了600多万元。”
10年时间,一幅油画竟增值了70多倍。而这些增值的利润,全都装进了当初投资者的腰包,这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中司空见惯。
艺术品“超市”便利投资
高额的投资回报率,让艺术品市场备受普通大众的关注。投资艺术品一定要有的放矢,怎样才能购买到价格适中、有品质保障、有增值空间的艺术作品是所有消费者共有的困惑。而对于大众需求的专业支持,也许歌华集团的尝试能为我们开启一个全新的渠道。
王昱东告诉记者,去年底成立的歌华文化艺术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将致力于普及艺术知识、倡导艺术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希望通过我们这个平台的努力,最大程度地树立人们正常的艺术消费习惯。”
王昱东认为,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适当的艺术消费应该提倡。现在艺术品市场虽然很热,但要真正达到普遍参与,就必须像股票和房产一样建立一种更多人群能够进入的机制。今年6月份,交易中心实物交易的线上平台推出后,普通投资者可以在这里挑选从几千元到20万元左右价格不等的艺术作品,王昱东告诉记者,“除网络平台之外,我们还提供了一年4次的艺术沙龙和一年一度的艺术博览会这两种交易渠道。”
事实上,交易中心所做的事情并不只是为买卖双方提供平台这么简单。“目前市场上的买方、卖方、中介机构都不够成熟。我们要对这三方进行组织和培育,比如我们现在在做一个基于全国的艺术品供销体系,在许多艺术品生产和交易比较活跃的城市,发展我们的合作伙伴,把大家组织成一个统一、规范的系统。”
这种供销体系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全国画廊、艺术品购销机构的大联盟,成员可在各自的平台销售体系内几乎所有的艺术作品,同时,这种规模化的艺术品展示平台也为其增值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在实物交易的平台培育已经初见规模后,王昱东还将在交易中心建立两大业务形态:建立版权交易渠道、拓展艺术项目投融资渠道。
针对交易中心的第三大业务,王昱东说:“交易中心将适时推出多种艺术基金。通过基金的发行,把艺术品份额化,给普通投资人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小额的投资艺术品的渠道。同时,也会起到对投资人的培养作用。投资艺术基金的人会越来越关注自己所购买的艺术作品、艺术家,逐渐也就喜欢上艺术,向收藏家的队伍靠拢了。”在国内,目前深圳、天津都有类似的艺术品交易平台,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平台产生。
目前国际性的艺术基金,如美国艺术基金(American Art Fund)、中国投资基金(China InvestmentFund)等大多以10年为购买单位,自第3年起开始回收获利。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1974年在苏富比的建议下,用占总额2.9%的资产买下了当时价值约1亿美元的印象派名画、瓷器和中世纪古董等艺术品,至1999年将全部藏品出售完毕,运作周期为2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