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工程安全管理规范范文
时间:2024-02-20 17:4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运工程安全管理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 211816)
(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 211816,China)
摘要:水运工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建设过程的安全如何来保证意义重大。本文试图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环节入手,从七个方面探索构建基于指挥部的大型水运工程安全检查体系及具体操作方法,以确保大型水运建设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of the large-scale water transport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is of utter importance. The safety check system for headquarters is created in this paper from seven aspects, and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operation are instructed in detail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uccess of the large-scale water transport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关键词 :指挥部;大型水运工程;安全检查标准;实施
Key words: headquarters;the large-scale water transportation project;safety check standard;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TV69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251-03
基金项目:省交通厅课题项目:基于指挥部的大型水运工程安全管理规范化研究(编号150611)。
作者简介:朱权华(1965-),男,浙江德清人,杭州市港航管理局;高建楠(1975-),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科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杨弋(1989-),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硕士研究生。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运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水运工程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大,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指挥部,还是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掌握了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施工技术,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是硕果累累。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水运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大型水运建设工程环境及过程复杂,高空与水上作业多,工序转换多,特大型机械设备及设施多,安全防护措施要求高。各参建单位安全职责的明确及落实是保证大型水运工程建设过程安全的核心。目前,在水运工程建设方面,我国无论在安全管理还是在安全技术方面,与大型水运工程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如果不在这两个方面提高,会对我国水运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挑战[1]。
如今,越来越多的水运工程建设参与方,包括指挥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政府主管部门等越来越重视水运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以保证水运工程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2]。他们尝试多种方法或措施来强化大型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从业行为,落实安全责任。
工程建设指挥部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安全管理工作是其重要工作之一。安全检查工作也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笔者将在大量文献资料研究以及现场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以浙江省杭州市富春江船闸扩建工程为背景,从指挥部的角度来探讨研究如何开展大型水运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以强化红线意识,推进安全发展。
1 基于指挥部的大型水运工程安全检查标准体系构建
1.1 安全检查标准体系
长期以来,关于水运工程的安全检查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依靠管理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进行,检查工作经常流于形式,未能切实有效提高整个水运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指挥部在安全检查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构建针对性强、有操作性,充分满足指挥部对水运工程的有效安全检查要求,提升大型水运工程安全检查的效率和水平的标准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在在大量文献资料研究以及现场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从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检查考核、事故应急、政府主管部门安全专项工作以及工作效能等7个方面,构建基于指挥部的大型水运工程安全检查标准体系,以提升指挥部对大型水运工程建设的安全检查水运,突出指挥部的重要作用。体系如图1。
1.2 体系指标说明
基于指挥部的大型水运工程安全检查标准体系的指标说明,见表1。
2 基于指挥部的大型水运工程安全检查标准实施
2.1 责任落实
指挥部在大型水运工程对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主要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和会议记录等形式进行。
2.1.1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①指挥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指挥长担任,副组长由副指挥长、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等担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指挥部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②各岗位及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明确,责任制文件须以指挥部文件印发,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须与指挥部安全生产组织体系框图和实际安全过程控制相符。
③责任书协议格式:包括:岗位安全生产目标、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内容及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考核办法。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内容须与指挥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相一致。
2.1.2 规章制度
①制度要全面、系统,要结合项目特点,体现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每个制度中的安全工作内容要有责任部门、相关工作时间安排和明确的工作要求;
②所有的档案盒,但凡涉及到与制度对应的,需将制度放在第一项内容中,后面的内容需根据制度内容执行;
③制度需发文,下发至各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
2.1.3 落实执行情况
①执行政府主管部门部署的所有专项安全工作,关注部、省厅、航道局、市交通主管部门各项安全生产专项工作,必要时编制安全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联系人)工作重点、活动安排及责任部门、责任人、配合部门、配合部门负责人等内容。
②国家交通运输部、省厅开展的各项安全活动必须编制活动实施方案。
2.1.4 风险评估
①组织开展工程安全风险总体评估,有安全风险总体评估报告;安全风险总体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危险源清单、项目危险源大小度量及相应的项目危险源控制措施等内容。
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组织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评估。
2.2 安全生产费用
工程建设指挥部通过查招标文件及相关账目来有效规范安全生产费用的列支。
2.2.1 安全经费使用计划
①编制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总体计划(要考虑项目可能跨年度)、年度计划、半年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其中,需注意总体计划中要体现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内容,年度计划要有危险源分析相应内容及相应安全投入内容、安全费用内容等;
②安全经费使用计划应符合施工进度、安全工作计划、专项方案、危险性分析和相关规范的要求;
③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所提交的上述文件进行审批。
2.2.2 安全经费使用台账
①按月建立安全经费使用台账,台账须附详细财务发票凭证;
②与安全经费使用计划、安全物资采购及领用记录保持一致。
2.3 安全生产条件检查
指挥部的安全生产条件应满足表1中指标说明的要求,通过查资料、查记录等形式进行。审查不严,存在明显问题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监理单位履约情况检查不严格的,要及时记录并整改到位。
2.4 检查考核
2.4.1 检查及隐患排查
①指挥部每月组织开展工程安全生产大检查,并根据工作需要加密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频率,对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结果,指挥部应以正式文件(通常为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监理单位和各施工单位;
②检查整改需图文并茂、资料闭合,各监理单位和各施工单位应在限定的期限内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并书面回复,总监办对整改完毕的隐患进行现场验证(应有验收记录),将整改回单存档;
③在监理单位协助下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④在监理单位协助下监督施工单位建立隐患排查登记表,对现场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防控直至消除,相关防控措施记录在安全巡查记录、安全日志中要予以体现。
2.4.2 考核评价
①指挥部每月按照“平安工地”考核评价表进行打分;每月进行安全奖惩,有安全奖惩审批及受奖罚人签字单据;有安全奖惩月度统计表;
②督促监理单位每月按照“平安工地”考核评价表打分,对考核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
③监督施工单位每月按照“平安工地”考核评价表打分,对考核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
④每月“平安工地” 所开展的考核评价资料。安全评价内容包括:本月安全问题产生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分析、安全问题所对应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针对安全问题下个月的整改与防范措施及本月安全工作状态对应的奖惩结果等方面。
2.5 事故应急
①建立并执行月零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表。发生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并建立事故管理档案;
②应急救援预案需结合工程实际编制,确保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③预案编制完成后须进行宣贯,应有宣贯记录及有关影像资料;
④应急演练资料需有演练方案、现场图片、演练总结及改进资料等相关文件。
2.6 政府主管部门安全专项工作落实
需制定安全专项工作方案或计划并落实到位,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对水运工程安全专项工作的落实通过“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来集中体现并反映,指挥部应制定相应的“平安工地”建设方案并落实到位。
2.7 工作效能
指挥部的工作效能体现在工程所属各监理单位和各标段施工单位的考核情况。在大型水运工程中,特别需要突出对其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主要包括:施工船舶及临时电缆、码头工程或通航建筑物(打入桩基施工、沉箱出运与安装、水上水下作业、水上构件吊装)[4]以及航道工程(爆破船作业,水上抛石以及沉排铺排、充沙袋作业,耙吸船及绞吸船放射源)[5]的安全检查,限于篇幅,具体的检查方面不再赘述。
3 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指挥部的大型水运工程安全检查标准体系,力图为大型水运工程的安全检查建立统一标准提供思路,并基于体系,提出了针对每个指标的操作细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当然,我们可以对每个指标进行量化处理,确定指标的相对权重,以满足安全评价的要求,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东瑞,蒋清华,黄亚伟.水运工程安全监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8):217-220.
[2]徐年根.长江边大型水利枢纽引水与通航口门的安全管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14(11):69-70.
[3]Zhang Z, Wong D S, Xu J, et al. Certificateless public-key signature: security model and efficient construction[C]//Applied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6:293-308.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影响因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控,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本,从而确保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推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水利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我国水利工程的规模比较大,施工队伍和施工场地比较分散,致使施工安全管理得到不真正落实。在进行信息传达和安全措施布置时,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最终加大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
(二)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对象比较复杂,各种不同的项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致使施工材料种类各不相同,其中,易爆、易燃的物品给安全管理带来极大影响,致使水利工程施工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三)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防护上,先进的技术和施工工艺没有得到实践,致使安全管理水平无法提高,严重威胁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从而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
(四)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施工技术水平不高、施工管理比较开放,部分较复杂的施工工艺缺少专业人才,致使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整体技能水平和素质水平较低,大大增强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给水利工程施工埋下巨大安全隐患。
二、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
根据相关调查和分析发现,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由于受自然环境中各种不一定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从而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部分施工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没有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致使各种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内部因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管理和施工人员带来的影响,没有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考核,施工过程的监理不到位,都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从而引发各种安全事故;三是,客观因素。人是整个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安全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在行为和思想上都要对安全施工引起高度重视,才能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以支持,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三、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控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全体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控过程中,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管控策略,以给水利工程施工顺利完成提供可靠保障。在实践过程中,企业首先要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控问题,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知识培训,以达到提升整体安全意识目的,从而促进施工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安全管理规范标准,让施工人员养成良好施工习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管理与控制有效性不断提高。
现代化建设中,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因此,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督促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另外,施工单位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制定考核标准,责任到人,加强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互相监督,以促进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不断提高,给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控提供有效保障。
(二)注重工程安全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安全考核,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例如: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穿安全服等,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施工场所,避免安全意外事故发生。同时,施工单位必须注重施工各个环节是施工质量检测,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顺利完成。例如:在施工工程施工现场,安排专门负责人员进行巡查,必须24小时轮流值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管是重要的安全管控环节,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提升管理人员监管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给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控提供可靠保障。因此,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制定明确的安全管控目标和检测标准,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注重检测仪器和设备的定期维修和引进,从而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各个环节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完工。
(三)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管控监督
在工程施工开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管控方面的培训,提升施工人员安全管控意识,促进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注重专业技能提升和施工技术水平提高,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提升整个施工单位的素质修养水平。
根据施工人员工作经验的不同,加强施工安全管控,施工单位要针对不同岗位的施工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培训,促进新老员工的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现代化建设中,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施工单位可以充分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管,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性。
(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安全管控效应
现代化建设中,施工单位想要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就必须完善施工过程中的配套设施,对原有设备仪器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过程整体安全管理控制,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严格把控质量检测,促进工程综合效应不断增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系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给以高度重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巨红霞.刍议水利工程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4:241-243.
[2]武立辉,曹学玲.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及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8:59.
[3]王寒芳,李静霞,杨永亮.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河南科技,2012,14:31.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水利施工安全的生产监管工作中,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方式对重要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危险部位进行反复抽查,督促参建各方责任主体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条文,积极整改消除各项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水利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质量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重视力度不够
(一)缺乏强有力统一的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首先是施工单位内部,缺乏统一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很多时候,施工的安全管理都是靠着一些管理人员或者是技术人员的常年积累的经验,各种安全措施的实行也是靠着一些管理人员的临时安排,没有能形成统一的安全管理控制规范,其次,社会上缺乏对项目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监督机制,使得施工单位的安全控制工作难以透明化管理,很多安全法律法规难以落实到实处。
(二)对质量安全管理控制的重视力度不够
项目工程的管理人员对项目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因而不够重视,只是全力想办法提高生产的效益和施工的进度,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因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其次,施工人员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素质安全意识薄弱,有时候会出现操作失误或者是不按规定操作,从而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2.企业对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伴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化,很多工程企业都将企业的经济利益放在了第一位,一切从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出发,因而,一定程度上,消极对待质量安全的管理和控制,从各个方面,找各种原因削减对安全防护装置,安全维护,安全培训等方面的费用,大幅度降低工程安全投资资金。在购入一些安全防护材料和设施的时候,为了价格低廉,不管这些防护材料的质量是否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使得在工程中,个体防护,洞口防护等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工程企业对安全资金的投入不足,这一定程度上,使得工程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管理举步维艰。
三、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措施探讨
1、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水利行业“诚信制度”的建立
要建立完善的水利企业的诚信档案,建立全国统一的行业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跟踪监理、施工企业包括监理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和文明施工情况,并对不良的市场行为和不好的行为要给予曝光,还要在工程招标和资质年审检查中进行相应的扣分,从水利市场准入机制上严格把关。运用处罚手段,建立联动的处罚机制,按照现行的建设工程管理法规的相关规定,对参与建设的各责任主体的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以确保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到位。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使员工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具备上岗资格,并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施工现场执法监管人员要认真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安全生产交底工作
建设过程中要加大抽查的力度,督促参与施工的单位及时整改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危险源。
(一)严格对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把关。克服监督员在工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监督工程量大、范围广的不足。作为监督的工作人员要结合不同工程的特点分析相关的危险源,并进行归纳,作为日常注意事项进行培训。在安全生产施工许可的条件下进行工程审查,对建设、监理、施工等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组织对参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等的防护等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方案制定,日常安全管理等提出具体的要求,保证工程在开工之后的各项安全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二)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做好日常巡查和抽查工作,要严格遵照相关法规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第一,抓好施工单位的安全,保证安全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各级责任人负责制度的落实情况。督促各项目部组建专门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挑选具备较强责任心、能够管理、富有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专职安全员。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将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形成全员管理、相关监督的格局。
第二,严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关,严禁无操作证上岗作业。劳务工人尤其是新到施工现场的工人必须经过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之后才具备从事相关劳
动的资格。
第三,严抓大型设备和机具的使用安全的检测工作。对塔吊、物料提升机和外用电梯全部进行检测,待检测合格后才能够进行使用,安装后进行使用登记备案:严格对设备进场的初始性能进行检查,保证在安装完成后验收确认,保证施工设备始保持在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
第四,抓好防高空坠落。重点部位如检查楼梯口、进出口、洞口、井口和预留管道口、进出料口等的围护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在个人防护方面,要求施工单位给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配安全带。
另外,强化临时用电和消防方面的管理,坚持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进行管理,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对照明和动力线路分别进行设置;为确保防火安全,检查是否具备完善的消防系统配置、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努力将消防隐患消灭在摇篮里。
3.协调施工和监理的关系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必须建立相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和监理是保证体系实施的核心。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是施工单位,因此,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主要是由施工单位决定的,虽然说好的质量是施工单位做出来的,但是离开了监理,施工质量是难以保证的,监理的目的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始终如一。因此,在施工之前监理工程师必须检查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方案是否合理,有没有完备的施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保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严格履行监理的职责,采用旁站、巡视、抽查、试验、计量支付签证等方法手段,做好施工监理,做到对项目质量安全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理。
4.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水利工程质量。为了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必须在几个方面严格控制:
1)施工人员、材料、机械、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
2)要保证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是持证上岗;
3)施工单位质检人员要做好现场的跟踪检查工程;
4)监理工程师对重要隐蔽工程、关键工程要跟班旁站监督,严格执行监督、签字再验收的工作程序;
5)质量监督部门要不定期抽查,对关键部位重点检查验收。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依照国家、省和水利部的相关法律、规和标准把好质量关,首先,应对设计、施工、监理进行资质审核,质监过程可采用监、帮、促结合方法,抽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评定材料,同时,对水利工程进行项目划分批复,抽查实体工程质量,核实是否跟评定材料一致,如果有出入,要坚决纠正并整改。在工程竣工前进行质量总验收,编制质量监督报告,同时,向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提出该工程项目的质量等级。
四、结束语
加强水利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的管理控制,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既可以更好的实现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保障施工单位的利益,又可以很程度的推进我国水利工程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为实现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的部门要通力合作,严格施工规范,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贺秋 浅谈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 技术与市场-2011年5期
[2]谷宝山 浅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3]李文明 张晓兰 做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中国水利-2010年15期
[4]张振宇 对水利工程安全措施的几点认识 科技视界-2012年27期
[5]阮鸣 胡勇 九江成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江西农业-2012年4期
篇4
关键词:水利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水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水利事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为了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全国上下迎来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又一个春天,为了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加强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就是指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先分析后,而从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以及管理层面上而采取措施,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生产安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严格按照我国的水利工程领域相关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的要求使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始终处于一种受控状态。由于水利工程具有项目规模大,技术、工作条件及环境复杂,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导致施工时参建单位多、作业人员多、工种多、大型机械设备多、施工战线长、施工周期长,再加上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因素,大大增加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使水利工程施工存在大量安全隐患,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安全事故。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除了造成人员伤亡外,还导致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毁灭性的灾难。近年来,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断加大,项目日益增多,水利工程设施和施工企业都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从业人员素质和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盲目追求工期和压缩成本等利益最大化,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呈上升趋势。为了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就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做好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二、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的现状分析主要可以从施工人员,施工组织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分析,下面对此简单的阐述:
施工人员。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主要以民工为主,由于民工自身的认识以及自身的素质原因,这使得在施工中极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的损伤以及工程的不合理。
施工的组织。水利工程的施工组织过于疏松,简单来说就是指工程的施工安全的技术指导不过关以及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体系不健全而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不到位,这其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基本措施的安全防护不到位,其二是水利工程的现场的一些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而酿成了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思路及措施
(一)、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与安全知识教育宣传
1、定期开展专业培训
①施工管理人员
针对工程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应当注重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心理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得整个培训课程灵活、有效,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加强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②施工人员
根据水利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对施工人员中经验不足、文化水平较低的员工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培训课,从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及现场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培训。由于工程工期长,工作量大,针对施工人员的各类工作任务及项目,对其进行高质量的专业化培训,分别通过边开展培训课程边参与工作的方式,与现场施工环境相结合,聘请专业的施工专家指导、点评施工人员,提高其实际施工操作技能。
2、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宣传
水利工程施工的大工程量、高困难度、长周期,很容易导致工作人员产生疲劳感与倦怠感,对安全防护麻痹大意,进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可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施工工作人员主要包括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
第一,加强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知识。在对水利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安全知识宣传时,应当首先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可以通过聘请相关施工安全专家到企业为高层管理者开展讲座、交流活动等方式,采用实际事故案例、结合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提高管理者对施工人员、民工的人生安全责任感。使企业管理层人员树立高度的施工安全防范意识,督促、落实施工安全防范工作,将施工安全防范问题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首要任务。
第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水利工程进行施工之前,管理人员应当对施工人员开设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课及施工安全管理讲座,提高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意识。为了保障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企业应当首先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督促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重保护自身安全,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促进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3、加强安全事故警示教育
在很多惨痛的安全事故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反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以真实安全事故实例为警示,从安全事故中汲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比如:2011年8月16日,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在信阳平桥平昌关镇石桥保庄圩闸站地勘工程发生的一起因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在移动钻机三角架时,触及上方10千伏高线路造成6死1伤的较大安全事故。此事故不仅给伤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施工单位和实施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事故无论大小,都是无法挽回的,每一次事故,都是血的教训,因此,我们更应该引以为戒,时刻不能放松警惕,警示教育必不可少。
(二)、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督以及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是安全隐患存在与发生的最主要地点,因此,必须对施工现场加强监督、加强防范,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第一,实施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按照此规定作为施工人员的上岗门槛,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部分专业施工工序,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加强监督,避免发生各种意外事故。
第二,水利施工工程应尽量避免熬夜通宵加班,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本身属于规模大、施工难度高的行业,连夜工作极易引起灾害事故的发生。在必须进行连夜加班施工的情况下,必须指派多名安全监管员进行夜晚施工巡视,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检查,确保施工现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三,施工现场应做到与完全外界隔离,并安放明显的安全警示牌、标语等,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保护设备,对深基坑、高边坡、洞室开挖、民用爆炸物品仓库等必须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并设置逃生通道。
(三)、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措施
通过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本企业内部相关的施工工序与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水利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应急措施,提升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第一时刻进行抢险处理与救援行动,将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比如: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存有易燃易爆产品,极易发生火灾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水利工程的工程量大,规模庞大,倘若发生火灾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施工现场应当做好易燃易爆品的存放、防护工作,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消防设备,派专人进行管理,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对。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而言,作为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生产的责任单位,那就必须应该充分的认识做好水利工程的施工的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把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牢固树立水利工程的施工是必须要以安全为主线,注重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的创新,就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安全稳定的施工创造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港口工程专业群 顶岗实习 管理办法
1 港航工程类专业项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应用型高等院校港口工程类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港航工程施工实习地点一般分布在沿海沿江较偏远地区,且项目部多处于流动状态,加大了实习管理的难度,目前实习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顶岗实习单位问题。港口施工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能每年持续安排顶岗实习岗位的企业较少,能大批量接收实习学生的企业也不多,每年以企业来校招聘或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的情况较多见。因相对固定的顶岗实习单位较少且比较分散,校企之间较难形成长效实习管理机制。
(2)顶岗实习内容问题。港口施工企业一般难以接受学生轮岗培训,而学校则要求学生在不同岗位均要进行学习,实习内容与培养方案差异较大,也增加了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的复杂性。
(3)顶岗实习师资问题。一方面实习学生多,实习单位分散,学校难以安排充足的指导教师到企业指导,而企业也难以抽调专门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校企指导老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有的学生逃避顶岗实习或敷衍应付,师资不足导致对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管理。
另外还存在学生变更顶岗实习单位较频繁、顶岗实习考核不够全面和规范、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较薄弱等问题。
2港航工程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探讨
港航工程类专业顶岗实习地点以项目部为主,地点偏远且流动较大,实习管理应有一系列相应措施,以下以广州航海学院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专业为例进行探讨。
2.1做好顶岗实习管理顶层设计
2.1.1 强化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顶岗实习教学基地
按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实训方案校企共定、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监、基地运行校企共管、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若干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形成较长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如广州航海学院和广东航达工程公司深化校企合作,每年有一批港工专业学生在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结束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录用部分学生;近期与航达合作成功申报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使校企合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2.1.2 校企协商共同确定顶岗实习内容
顶岗实习内容由校企共同设计,如专业基础单元包括水运工程识图、测量、材料检测、土工试验等,专业技术单元包括港航工程施工等系列实习内容,如图纸会审、编制工程预算、制定施工方案、典型工种动手操作等,基地应尽量有上课场所和模拟各环节流程的模块化实训平台。
2.1.3 校企共建顶岗实习师资队伍
广州航海学院港工专业实行教学与生产并轨的管理模式,将青年教师工程锻炼与学生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将双师型教师“产学研”工作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让教师与基地深度融合;由学校聘任企业能工巧匠作为校外兼职教师,纳入学校兼职师资管理范围,双师型教师与技术人员互为融通,使基地每个实习小组能配备至少1名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
2.1.4 做好顶岗实习管理机制设计
(1)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建立以理论、实践、素质和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的“三元”式教学质量考核体系;(2)创建以“学校―系部―教学团队―教师”“学校―系部―中队长―学生”“学校―系部―家长―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三条主线网络”;(3)落实校内教师、企业教师、学生、家长“四层次”评教评学;(4)以“双证”率、就业率、就业对口率、职业稳定率、岗位晋升率和平均薪酬等为评价标准的顶岗实习综合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2.2 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1)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过程规范化。
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细则》等文件,使管理规范化。
(2)按层级管理原则建立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机构,实施全过程管理。
按层级管理原则,成立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由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教师、中队长等组成,顶岗实习单位须指派专人负责学生实习指导及日常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现代通讯手段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利用QQ群、电子邮件、电话、手机信息等多种联系方式,学生们可随时与老师交流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问题。
(3)建立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
用现代信息工具建立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 包含岗前培训、学校规定、技术报告、公告管理等功能模块,对顶岗实习过程实行远程管理,要求学生每周通过网络提交一次小结,将实习内容、存在问题及建议等通过网络提交给校内教师;教师一周内须进行回复,对学生报告进行指导。
(4)开展顶岗实习巡回检查。
学校教师要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要求教师到学生实习区域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并及时解决实习中的问题,争取实习单位支持和帮助。
2.3规范顶岗实习鉴定与成绩评定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校企双方实习鉴定与成绩评定制度。
(1)制订相关评价与考核表。将评价指标划分为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和技能、团队精神、劳动纪律、工作业绩等6项指标。
(2)学生顶岗实习单独作一门成绩计,由二部分组成,即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鉴定,占总成绩的40%;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定,占总成绩的60%。
(3)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鉴定与成绩评定要求在实习结束前完成,先由学生做好实结与自我鉴定,填写“顶岗实习鉴定表”,再由企业指导老师签署鉴定意见和成绩并盖实习单位公章。
(4)学生顶岗实习可以在同一单位不同部门或岗位进行,实习单位要综合学生在每一部门或岗位的学习态度、劳动纪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质量等情况做出客观鉴定。
(5)实习过程记录与阶段性评价。企业指导教师每日填写学生考勤登记表,每月按6项指标逐项打分,填写成绩评价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阶段性评价。校内指导教师每周填写与学生交流和指导情况;学生每日填写工作业绩登记表、每周填写实习周志、每月写一个顶岗实习工作小结。
(6)学生须按时完成实习任务并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及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等,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习中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纪律表现、企业指导教师意见和出具的鉴定综合评定实习成绩。评定成绩后,全部资料由学校统一归档。
(7)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及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并参加毕业答辩,否则须重新参加一段时间实习并重新评定成绩直至及格才可进行毕业答辩。
【参考文献】
[1]何 辉. 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 2009,18(2).
[2]祝登义,张纪生,陈蓓.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徐新伟. 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1).
篇6
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开始。为了贯彻交通运输部、省政府工作部署,做好春运工作,今天召开2009年全省公路水路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2009年公路水路春运形势分析
2009年春运从1月11日开始至2月19日结束,共40天。预计2009年春运我省公路水路旅客发送量较2008年基本持平,约1。21亿人次。其中公路发送旅客1。19亿人次,同比持平;水路发送旅客196万人次,同比增长4。6%。2009年春运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客流高峰突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外省农民工提前返乡,根据我厅春运调查结果,今年春运省际客流总体上稳中有降。但今年春运开始较早,节前民工流、学生流和旅游探亲流叠加,加上农民出行增多和铁路继续实施保长压短措施等多方面原因,今年春运部分时段客流将更加集中,峰期突出,有关组织工作难度仍较大。
(二)运力准备充裕。今年春运期间,我省投入中型以上营运客车4。24万辆、151万个客位,其中,中级以上客车3。43万辆,占投入运力总数的80。8%,车辆档次进一步提高;兄弟省与我省共投入省际正班车1。41万辆,加上我省近几年已放开了各省节前进出广东春运证数量限制,公路春运运力准备非常充足。
全省水路共投放运力245艘客船,47189客位。其中琼州海峡投入运力29艘10906个客位,港澳线投入52艘客船15428客位,水运运力也是充裕的。
(三)公路、航道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2008年,我省又有300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820公里左右,省内高速公路网得到进一步完善,出省公路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国、省道在建工程年底前基本完成,未完成的也将在春运开始前停止施工,道路路面状况总体较好。同时,航道整治和乡镇渡口改造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顺利完成2009年春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2009年春运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公路保畅通压力仍然较大。2008年春运遭遇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造成粤北地主要出省通道因路面结冰封闭,影响了整个春运工作的正常开展,大家记忆犹新。今年春运期间,我省仍可能出现冰冻雨雪天气,京珠北高速公路韶关段可能出现大雾结冰,旅客运输有可能受到影响。同时,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过能力不足,可能在春运高峰期出现堵车。二是行业稳定问题突出。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燃油税改革将对道路运输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出租汽车行业依然不稳定。三是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未得到真正落实,许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动态监管手段。部分站场“三不进站、五不出站”措施落实不到位。据交通运输部通报,2008年全国死亡10人以上事故比去年同期上升,共计发生20起,死亡311人;其中死亡20人以上事故3起,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省2008年发生一次死亡1人以上道路运输事故388宗,死亡462人,同比分别上升2。65%和0。65%;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运输事故19宗,死亡75人,同比分别持平和上升2。74%,因此道路运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不能麻痹大意和掉以轻心。个别施工或临时停工路段的施工秩序混乱、标志标线不清及安全设施不足等不安全因素也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充分准备,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运作有序,顺利完成任务。
二、2009年春运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对做好2009年春运工作十分重视,强调春运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行动,也是对交通部门“三个服务”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交通运输部于2008年12月17日召开了2009年全国春运工作座谈会,要求重点做好运输安全、行业稳定和优质服务工作。12月25日,省政府召开了春运工作联系会议,佟星副省长要求大家必须充分认识春运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密切配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广大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走得顺畅;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重点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并对做好2009年春运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009年我省公路、水路春运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组织有序、优质便捷”的原则,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应对措施,提高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实现“安全、顺畅、优质、和谐、有序”的春运工作总体目标。
为此,要着力抓好六项工作:
(一)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加强运输组织工作
要制定周密的运输组织方案。各地、各单位要在前一阶段客源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今年春运特点,摸清旅客的流量、流时、流向情况,合理调配运力,制定周密的春节运输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与铁路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提前掌握铁路增减班情况,将因铁路班次调整对公路运输组织带来的突发性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要完善应急保障机制。省厅在认真总结今年抗冰救灾、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应急运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广东省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将于近期下发。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运输企业、场站要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切实提高应对各种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今年春运省应急储备运力计划为客运车辆1000辆、5吨以上普通货运车辆500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80辆,各地要认真落实,做到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车辆、驾驶员、通讯联系电话五落实,并在春运开始前,针对应急预案和省、市两级应急运力组织开展一次预演。广州、深圳、东莞等七个春运重点口岸市和相关重点汽车客运站,要随时掌握春运动态,储备一定的后备运力,防止出现旅客积压现象。当发生紧急情况需要省厅启动应急预案,调动运力支援时,应急运输车辆应持交通部统一印制的《春运期间应急运输通行证》,按相关规定和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运行。各地交通执法部门一律不得对正在执行应急运输任务的车辆进行处罚,各公路收费站点(包括高速公路)不得收取应急运输车辆的公路通行费,并保障其快速通过。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部门和省交通集团要及时通知落实到位,保证政令畅通。
要做好广州地区部分铁路旅客在琶洲会展中心异地候车的运输组织工作。广州市交委要与兄弟市交通主管部门密切协调,相关市交通主管部门要全力支持,切实组织好相关班车、旅客的分流转运工作,确保广州这一全国春运重点地区的运输工作安全、有序、圆满地完成。
要切实组织好春运期间的农村客运。保证农村地区运力需求,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节日期间返乡团聚、赶集购物、探亲访友等出行需要。
要保障煤电油运及节假日物资运输和“绿色通道”畅通。当发生运力不足时,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配运力组织抢运。本地运力不足时,应及时向上级运管机构申请支援。
(二)加强公路、航道养护管理,确保运输畅通
各级公路、航道部门和高速公路业主单位要抓好公路、航道的养护和施工管理工作。春运前能完工的路段,要抢时间抓紧施工,尽快交付使用;对不能在春运前完工而影响春运的,特别是高速公路和国道主干线要停止施工,清理路障,恢复交通;对有可能影响春运的,要提前修复,保障完好畅通;要及早对全省道路、航道的标志、标线以及危桥和危险路段进行检查,对可能影响春运行车安全的,应及时完善和规范。省、市公路部门在春运开始前,对可能影响畅通的施工路段,除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外,还应提前向社会公告,并提供可选择绕道的公路线路信息。
各级公路部门和高速公路业主单位要认真吸取2008年抗冰保通工作的经验教训,总结破冰经验,完善应急预案,对可能有霜冻结冰的路面,要制定防冻措施,备足必要的物资、器材、设备和人员,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要加强对京珠北高速等重点路段监控,韶关市公路局、京珠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要协调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预防路面结冰、坪乳线分流等保畅通方案,并建立健全滞留旅客分流和后勤保障工作。省公路局和省交通集团要与周边各省区公路部门建立路况信息通报机制,及时掌握我省国、省道和高速公路主要出省通道路况及畅通信息,在春运期间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
交通执法部门要组织力量打击各种侵占、损坏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的违法行为,加强对高速公路沿线,特别是高速公路匝道口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车辆在高速公路上下客的行为,做好在高速公路上等车旅客的教育和疏导工作。
各公路收费站,特别是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的业主单位要采取措施保障收费设施正常运作,增加人手,开足通道,缩短收费时间,采用复式收费等办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通过能力。当高速公路出现塞车等紧急路况时,业主或当地交通主管部门要及时解决或提请当地政府协调解决。
高速公路服务区要针对春运期间服务区车辆拥挤和旅客较多的情况,切实加强治安管理,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搞好车辆有序停放;服务区必须设置危险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区,严禁危险品运输车辆和客运车辆集中停放,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强化安全监管,保障运输安全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运输企业要将安全工作摆在春运工作的首位,对参加春运的各级管理人员、员工,特别是驾驶员要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观念,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安全管理的法规、规章,严禁驾驶员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超时驾驶,严禁超速、超载。要监督运输企业和客运站采取措施,夜间行驶避开禁行路段。要建立健全和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与运输企业,运输企业与司机要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航道部门要落实各项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对本辖区内的客运企业、客运站、码头、乡镇渡口、车船、公路、航道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和防控传染性疾病的措施,提早制定和演练应急预案,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要按照“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严把参加春运的企业资质、车船技术的审查关,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发放春运证。要督促客运企业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使用GPS,加强动态监控。在有条件的中途路段设置客车休息点和救援服务点,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登记检查,更换驾驶员,保证驾驶员休息,解决疲劳驾驶问题。
要加大对安全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在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的同时,配合公安部门加强对农村客运车辆的监管,加大对农村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严禁农用车、拖拉机及其它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参加春运,确保农民群众出行安全;要针对往年春运期间包车安全事故多发的问题,切实加强对包车运输企业的源头管理,特别是省际包车的安全管理,督促检查辖区内包车企业落实车辆安全例检制度和驾驶员监管制度。
要推进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省厅的部署,加快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的发放进度,加强对营运车辆驾驶员的教育,使其了解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的使用方法和规定,在遇到交通及交警部门检查时应主动出示IC卡道路运输证及相关证件。要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的联系及信息采集工作,及时掌握相关违章处罚信息,共同加强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
要加强水路运输和渡运安全管理。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协同海事局,加强船舶、渡船安全检查,对不符合安全营运条件的船舶、渡船,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要责令其退出营运或停止渡运;对没有配备夜航设备的高速客轮,严禁夜航;节日期间港口码头,严禁一类危险品装卸作业。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海事等部门,切实加强库区、陆岛、乡镇渡口、渡船的安全管理,严禁超载、滥载,严禁在恶劣水况和气象条件下从事渡运,确保乡镇渡运安全。省琼州海峡办要抓好在紧急情况下疏客、疏车的各项措施,并要会同海事等部门,维护港口渡运秩序,严把船舶营运、开航条件关,严禁混装、夹带危险品和三超车辆上船,加强对滚装船车辆及车载货物的加固绑扎情况的安全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准放行,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要在湛江市交通局的配合下,进一步完善和演练琼州海峡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要加强客运源头的监督管理。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督促客运站、港认真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的规定。各客运站(港)要组织专门人员对旅客托运和随身携带的行李认真检查,一、二级站和有条件的其他客运站(港)要安装安检机,切实加强对“三品”的查堵工作,对途中上车的旅客,司乘人员要做好危险品的查堵工作。同时,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认真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维护站场、港口秩序,消除站港内安全隐患。要提早制定和演练旅客滞留疏运、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事故的能力。
(四)认真落实春运价格政策,切实维护行业稳定
春运运价涉及旅客和运输经营者切身利益,百姓关心、媒体关注。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通知,2009年春运期间将继续执行运价不加成政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就春运运价不加成政策对广大运输经营者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要求运输经营者树立全局观念,严格执行运价政策,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要督促各汽车客运站在公布的价目表中明确标明每条线路的基准价、最高限价和当天的实际票价。对没有按规定公布票价的,要及时纠正,并作为服务质量事件记录在案。要配合价格主管部门做好春运运价政策的宣传、解释和检查,以及有关春运价格方面的投诉和纠纷处理工作。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分析燃油税改革对道路运输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相应的对策、采取防范措施,充分调动经营者参加春运的积极性,确保道路运输行业稳定,要避免在春运期间出台或实施可能影响行业稳定的政策或措施。
(五)加强市场监管,维护运输市场秩序良好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在春运前,组织基层执法人员进行春运执法教育培训,使执法人员真正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事、文明执法。在春运期间,运政执法要确立以保安全、保畅通、保疏运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一般违章行为,依法纠正,登记备案,教育放行;除无牌无证、报废车载客等危及安全和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外,一律不得扣留车辆。各级交通执法单位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热情为经营者和旅客做好服务,树立良好的交通执法形象。
要加强对车站、码头的源头管理。春运期间,各驻站交管站(所)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对客运站周围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黑票点、拉客等行为;要监督客运站落实《广东省班车报班例检制度》;对客运量较大的客运站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在客运站明显的地方设立投诉处理电话,及时接受、处理旅客投诉,维护旅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大宣传、广播力度,引导旅客文明有序进站乘车。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运输市场监管,对旅客反映突出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行整治,同时,要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超载客车分流转运工作。
(六)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质量,让旅客走得满意
为全面提升道路运输行业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广大旅客,特别是农民工返乡难问题,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今年春运继续联合开展“农民工平安返乡”行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把保证农民工平安返乡作为今年春运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对春运期间农民工返乡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与当地工会组织、铁路等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提供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服务,精心组织农民工疏运工作。
各运输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部颁的各项服务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旅客做好事、做实事,特别是对老幼病残弱等有困难的旅客要进行重点服务照顾。要针对农民工收入较低、票价承受能力差的特点,为农民工提供质优价廉的运输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有条件的运输企业要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厂矿企业、建设工地等农民工集中地,了解农民工的流量、流向、流时,开展团体票预订和上门包车业务,为农民工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在有条件的客运班线上,要通过把外来青年员工组织起来,为巴士提供志愿服务的方式,让外来青年工参与维护秩序、清洁车厢等服务,使其成为传播文明的使者。
各客运站(港)要加强春运运价政策的宣传工作,设立问询处,派专人做好春运价格政策的解释工作;要增设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并提供集中售票、电话订票等多种形式的售票服务,方便旅客购票;要为广大旅客提供医疗卫生、交通安全常识宣传、交通信息查询等方面的服务;要按照“三优三化”(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质量标准化)的目标,加强车站、码头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整治部分站(港)、车船存在的“脏、乱、差”问题,配齐各种服务设施并保证在春运期间正常使用;要提高车船的始发正点率,延误发班要通过多种方式耐心向旅客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一旦发生旅客滞留,除尽快组织抽调应急运力疏运外,还应对滞留的旅客提供取暖、饮食和休息场所;要严格按照规定收取站务费,严禁乱收费。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客运站要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和印发乘车船须知等方式,提前交通信息,提供春运动态信息;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投诉要及时处理,做到有报必查,查实必究,维护旅客、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旅客服务。
三、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落实责任
一是要加强对春运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为做好2009年春运工作,省厅成立了以何忠友厅长为组长的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责任制,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此外,还将在交通厅网站上设置春运专栏,及时公布春运的政策、动态信息,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社会监督。各地、各单位也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领导机构和责任制,成立春运领导小组,设立春运办公室,具体负责春运工作的日常事务,建立24小时春运值班制度,向社会公布值班投诉电话,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对春运期间不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电话无人接听的单位,省厅将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春运先进单位的评选资格
春运期间,各级领导要亲临一线,加强协调,及时解决春运工作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对紧急突发事件,要现场指挥,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和有关部门。同时,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春运工作情况,加强与铁路、公安、物价、经贸、工会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和沟通,争取他们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加强春运宣传工作。交通部门在春运中的地位、作用非常突出,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春运期间,又是“民声热线”节目安排我厅上线时间,因此,各地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广泛宣传交通部门采取的各项工作措施和春运进展情况,向社会公布春运组织方案和有关政策规定,宣传交通基础设施在春运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及时报道春运中的动态信息和好人好事,同时对新闻媒体反映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研究、妥善解决,为做好春运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争取社会各界对春运工作的支持和配合。2009年春运,各市和各部门春运办要继续按照2008年春运的做法,及时总结归纳春运中的一些亮点工作,至少形成5篇以上专项材料报省交通厅春运办,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也可拍摄一些短片,以便通过电视台进行宣传。同时,要将春运统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指定领导亲自抓,落实专人负责,按照春运规范和农民工平安返乡行动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及时上报春运统计报表和运输安全情况。
篇7
一、明确我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经济增长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就是通过项目的生成、转化、落地,发挥重点项目对服务业发展的“率先作用”、“骨干作用”、“基础作用”和“持续提升作用”,增强我省服务业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提升服务业的发展层次,促进我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海西建设纲要的部署,以“四谋发展”为实践主题,以“四个关键”为工作要求,以“四个重在”为实践要领,围绕加快发展生产业,丰富消费业,改善农村服务业,抓紧建成投产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策划生成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量达到66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8%以上,比2005年提高6.8个百分点。
二、加快生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一)交通运输业
1.港口水运业。努力建设面向世界、连接、促进对外开放、服务临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规模化、大型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海峡西岸港口群。加快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和福州、湄州湾(南北岸)主枢纽港以及宁德港、漳州古雷港和泉州新港等港口建设,改善港口设施水平。近期重点推进“二集二散”建设,提高港口集约化水平。突出集装箱、油气、煤炭等专业化码头发展,整合资源,提高港口运输效率。扶持发展运输船队,培育发展一批港口运输企业。增加远洋及区域性干线集装箱班轮航线,发展远洋运输。拓展海域和陆域腹地,扩大港口货源,增强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增加港口货物吞吐能力,提高港口服务水平。“十一五”期间,要以厦门港、福州港和湄洲湾(南、北岸)港的深水航道建设为重点,加快沿海港口公用航道建设;加大以闽江、九龙江航道整治为主的内河河道综合整治,提升航道等级。增加水运工具拥有量,拓展水运航线,促进水运服务能力较快增长。
2.公路运输业。推进“三纵八横”高速公路、“两纵两横”国道、“八纵九横”省道和通村通乡硬化公路建设及改造,增加公路客、货运通道,完善路网结构,改善通行条件;积极组织实施交通部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推进厦漳泉国家公路枢纽和福州、龙岩、三明、南平国家公路枢纽布局建设,推动公路运输业加快发展。在提高现有路网综合服务水平,改善与其它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同时,培育发展一批公路运输企业,扩大营业性机动车辆规模,完善公路交通服务,努力拓展客、货源。
3.铁路运输业。加快与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中北部地区的铁路通道对接,改造提升既有铁路等级,依托沿线铁路干线建设,增加配套铁路支线,拓展铁海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增强装卸能力,提高运输效率。积极吸引并争取不同地区的客源和货源,增强铁路与沿线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的联系,增加铁路货物运输生成量。
4.航空运输业。加快建设以福州长乐、厦门高崎机场为枢纽,以泉州晋江、武夷山机场为骨干,连城、三明等一批机场为补充的海峡西岸民用运输机场区域性网络。发挥机场设施能力,鼓励更多航空公司建立基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增加开辟国内外新航线和航班,拓展海峡西岸“海空联运”和“一票通”业务,扩大服务领域,提高综合运营能力。
(二)现代物流业
1.物流园区。在重点港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枢纽地区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十一五”期间争取建成厦门现代物流园区、福州江阴保税物流园区,福州、福清、泉州三个出口加工区和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加工区等项目;加快推动泉州石湖港区石材物流园及各地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免税、免证”政策优势,加强国际物流功能开发,积极拓展生产资料配送、货物分拨、进出口集运等物流业务,努力建成海峡西岸重要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
2.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发挥经营业主的物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一批现代物流中心。鼓励与台、港、澳、外及国内企业联手建设沿海港口区域性物流中心。到2010年,基本建成福建邮政物流中心、福州保税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中心示范项目。加快形成农资、医药、食盐、石化原料、成品油、煤炭、铁矿石等重要专项物流网络。
3.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地区和重要产业集群地区、重要工农业产品生产基地,筛选一批第三方物流示范企业,通过扶持示范企业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和仓储、交通等物流服务设施,引导全省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
4.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建设福州、厦门、泉州等五个散粮入闽主要通道,福州松下港区、厦门港两个临港国际性物流节点,以及泉州石井港区粮食中转库和专业化码头等区域性粮食现代物流节点,做大做强福州、官桥等四大中心粮食批发市场,培育一批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逐步完善综合批发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发展散粮火车、散粮汽车、散粮集装箱及无缝连接的运输方式,促进粮食流通通道网络化,原粮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四散化”,作业机械化,运行信息化,管理集约化,设施技术标准化。
5.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基本实现物流业务的电子化服务。培育一批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供应商,充分组织各类信息资源,为物流企业推出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福建电子口岸平台、福建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物流信息系统项目,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推动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各类物流数据信息交换过程的标准化转换,实现物流信息的无障碍交换与传输。积极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业,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统一。推动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及其他应用信息平台对接。
(三)信息服务业
1.公共信息服务设施。完善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建设,将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成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高地。推进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福建省超级计算中心等一批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重大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为构建海峡西岸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提供信息服务,为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平台。加快实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全面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交互应用能力,使有线电视网络成为集公共传播、文化娱乐、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平台。
2.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发挥福建省软件协会、福建省信息协会、福建省互联网协会、福建省通信行业协会、福建省信息产业人才服务中心等行业协会功能,构筑福建省信息化及信息产业人才信息库、福建省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打破行政部门之间、行业之间、行政部门与行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壁垒;逐步建立健全集产业政策、投融资体系、科研开发、人才培训、公共技术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为一体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
3.电子商务平台。以产业链为基础、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实现企业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行业的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扶持服务中小企业和农村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福建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PASP)在中小企业中的推广和运用。发展行业和产业集群及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整合行业和地区电子商务网络资源,建设福建省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服务平台,深化福建省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平台的运用与服务。建设福建电子商务认证中心二期工程。加快建立电子支付体系,推进银行网络之间互联互通,解决各类银行卡的兼容,实现消费一卡通。推动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平台等项目建设。
4.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完善政务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优先建设覆盖全省的“五险合一”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整合与建设全省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劳动力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建设,完善人才市场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加强各地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行政审批。
5.邮政电信业。发挥邮政系统点多面广、联系千家万户的网络优势和邮政企业拥有的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三流合一”的资源优势,不断拓宽经营服务领域,强化邮政服务质量管理。实施邮政业务重组、市场拓展、流程重组、资本运营、科技兴邮、以及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有效提升邮政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认真规划邮政网点布局,合理增加邮政营业网点,积极推进邮政网点进社区,发展邮政报刊亭,进一步完善邮政基础服务设施。
完善电信服务公共网络,加快以IP技术为主用户宽带接入网的建设,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应用,逐步实现网络的平滑过渡;加强公共宽带基础网络建设,提高宽带接入网络的覆盖率。发展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产业,以此带动无线通信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以及信息服务业的联动发展,促进全省无线宽带产业链的形成。优化现有固定电话交换网络,建成覆盖城乡智能化传输网和多媒体通信网;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逐步建设适应3G组网要求的MSTP传输平台,完善满足3G业务需求的承载网、核心网,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统筹建设全省全球定位系统(GPS)连续运行基准站。重点加快阳光绿色网络、应急通信、海峡两岸电信合作等工程建设。
6.软件与系统集成业。以福州、厦门两大软件园为载体,重点推进一批骨干企业为代表的信息服务外包、动漫游戏、集成电路(IC)设计三大领域的发展,实施“软件研发中心”建设工程,积极扶优推强;充分发挥福建软件国际合作联盟的作用,抓好服务外包领域的项目建设;完善福建省动漫游戏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动漫游戏产业孵化力度,争取建成福州和厦门两个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依托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和厦门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和孵化一批IC设计企业,努力使我省成为国家IC设计的重要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积极促进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扶持培育提供优质服务,强化我省在金融、社保、电信、邮政、电力、公安、工控等行业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的领先优势,造就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软件产品群。
(四)金融服务业
1.银行业。推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机制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现代银行组织结构。进一步建立健全银行业机构体系,鼓励和支持地方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构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改革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壮大规模,逐步打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核心指标达到优良标准的现代金融企业;支持福州市商业银行等跨地区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我省大型企业集团组建财务公司,创造条件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吸引更多境内外法人银行业机构来闽设立机构。推进闽港澳台金融合作平台建设,多领域、多层次加强银行业在股权、业务、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争取国家将福建作为两岸金融合作的试验基地,允许福建在对台金融政策方面先行先试。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拓展信贷服务领域,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发挥信贷导向功能,优先支持和有效保障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启动“金融支农”工程,引导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合理布局涉农网点。探索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增强服务“三农”功能,构建资金来源多元化,机构层次多元化的支农金融体系。
2.保险业。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和保险中介市场。大力发展各类保险业务,创新保险营销服务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争取设立保险法人机构,支持总部设立在我省的保险机构及在福建本土注册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股份制保险公司,积极引进各保险机构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健全保险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支持保险业参与企业年金业务,完善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模式,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的有效方式。发展“三农”保险,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险种,扩大覆盖面。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完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在高危行业推动强制责任保险。
3.证券业。完善在我省注册的证券公司法人治理,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支持其规范、创新发展。吸引省外有实力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基金等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支持我省优质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在资本市场上突现和提升“海西板块”。“十一五”期间争取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0家以上,从资本市场筹资(含再融资)500亿元以上。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继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展期货交易,引导企业及投资者利用期货产品规避市场风险。整合现有各类产权交易机构,实施省产权交易中心整合改造,更新电子竞价和交易信息传输系统,探索为企业提供股权转让、股权融资等服务,推动多层次区域资本市场发展。
4.其它非银行金融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我省中长期项目,促进创业投资发展。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探索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探索设立“海峡西岸产业投资基金”,服务我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信用担保机构发展,整合银行、担保、信用中介等市场资源。鼓励和支持信用评级等信用中介机构和消费信贷担保机构的发展。积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小额担保公司。推动融资租赁业发展。
(五)商贸流通业
1.连锁经营业。做大做强各类专业性或行业性大型连锁企业,推动连锁企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和农村人口集中地区发展经营网点,加快商贸服务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2.传统流通业。引进先进理念、先进组织管理方式和先进适用的技术与标准,通过股份制改造、组建企业集团、引入电子商务等形式,在全省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业领域改组改造20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以资本为联结纽带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3.工业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培育能够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扩大闽货销售的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在全省石化、机械、电子、纺织、鞋帽、建材等产业集群区,建设国家级、省级专业批发市场,重点推进福州钢材市场、南安建材城、三明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宁德电机、船舶专业市场等的建设和改造。
4.再生资源回收业。结合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在城市社区设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经营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在城市郊区建设对再生资源进行集中回收分拣、简单分类加工、配置资源流向的集散市场;在回收站点与集散市场之间,合理布局建设规模化回收中转站,将回收的再生资源进行简单分类和中转发运。初步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推进福州、厦门、三明等城市开展试点,逐步向全省各城市推广。
(六)商务服务业
1.中介咨询服务业。以扩大规模、壮大实力、满足企业服务需求为目标,在中心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城,通过经营机制改革、优势资源整合、境外先进经营模式引进创新等措施,引导建成一批规模较大的法律、会计、审计、信息、咨询、广告等中介服务机构和调查论证、形象设计、战略策划、投资顾问、评估、公证以及证券、典当、租赁、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专业商务服务机构。鼓励境内外知名企业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
加强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的商务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发展为产业集群服务的生产经营策划、产品设计、市场调查、广告创意、资质培训、专项、标准与计量等产业集群服务业。
2.会展业。发展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贸易型为主的会展业,加快构建以福州和厦门、泉州、漳州为主体的会展中心区域,培育发展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会展业。提升“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5·18”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中国(福州)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漳州花博会、中国(莆田)工艺品博览会以及各地现有展会的办会水平,办好中国福建海峡两岸茶博会,增强辐射力。力争在“十一五”末形成省际区域性会展中心,并形成若干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会展品牌。
3.保安服务业。积极建设保安技术防控监控示范工程、拓展保安服务领域示范工程、保安队伍职业化建设示范工程等三大示范工程,在全省规划建设一批保安技术防控监控中心和保安押运基地示范工程,加强保安专业运输车辆装备,建立完善押运卫星定位系统示范工程,初步建成全省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服务多元化、手段科技化、公共安全社会化、保安技能专业化和保安人员职业化的保安服务体系。
4.就业服务业。在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一批规模较大、信息化水平较高、服务规范的综合性劳动力市场;完善县级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加快建设困难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专业性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健全劳动力供求信息采集系统,扩大服务网络覆盖面;整合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全省统一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全省就业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5.服务外包业。按照国家服务外包业“千百十工程”总体发展布局,在福州、厦门等城市建设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争取福州、厦门列入“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吸引50家以上世界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我省,培育500家以上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专业企业。重点发展计算机软件、与设备相关的嵌入式软件设计等软件开发外包,软件与系统集成等信息技术外包,动漫创意、网络游戏创意等设计外包,国际中转、国际采购等物流服务外包,金融后台服务、管理服务等技术性流程外包,提高服务外包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
(七)科技服务业
1.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面向高新技术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和面向区域经济的特色产业孵化器。在完善福州、厦门、泉州等主要城市为核心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设10个具有产业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和完善福州、厦门软件园基地、福建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功能,推动泉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国家级)建设。推进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州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促进海峡西岸天然药物(三明)孵化器等项目建设。
2.技术创新服务业。采取政府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方式,立足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并重,建立一批新能源、功能材料、自动控制等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形成以技术服务为主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重点建设海峡西岸工业技术研究院和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技术研发与协作研究平台。以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生产力促进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科技中介服务。建设福建省软件、生物医药等技术研发与协作研究平台,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设区市高技术产业集群区组建研发服务机构,在三明建设海峡两岸药用植物种质基因库及天然药物区域技术创新联盟。
3.科技信息服务业。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科技文献数据、专利信息服务、自然科技资源等信息共享系统。做大做强若干个综合性和专业性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支持设区市培育一批信誉度高、开拓能力和综合实力强的科技咨询骨干单位,引进一批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及IT咨询方面机构。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覆盖全省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4.科技风险投资业。吸引国内外财团、风险投资基金及民间资金兴办各种形式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形成以民间资本投入为主、政府引导投资为辅的风险投资发展格局。支持银行机构投资、技术评估机构、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担保机构等各类资本运营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形成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5.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专利服务业和专利技术交易服务业,拓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专利技术实施推广、企业专利战略咨询和专利资产评估服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专利侵权认定机构建设等方面要有较大的发展。
6.检测服务体系。以国家级质检机构和检验检测系统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全省检验检测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国家塑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加工食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浆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家级质检中心,以及实施软件产品检测设施等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三、努力推进消费业建设
(一)市政公用服务业
1.公共交通服务业。加快建设设区市所在城市过境公路和连接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的快速干道,重点建设福州南客站、厦门西客站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既有铁路福州站、厦门站的服务功能;突出泉州等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多种运输方式交互的综合交通网络系统逐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加大公交场站建设力度,加快公交优先道路和有线通信信号系统建设,积极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建立便捷公交网络,切实提高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加快规划建设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轨道交通,争取沿海城际公共交通纳入国家中长期建设规划。
2.城镇供排水及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城镇水源工程和跨流域引水工程,提高城镇供水能力和保证率,重视污水回用、雨水资源和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强城市内河防洪排涝,实施内河截污与引水综合整治工程,科学配置排水泵站设施,合理调整排水功能分区,确保雨污分流排放。
3.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市场化进程,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完善设施布局,加快管网、垃圾收集中转站等配套建设,提高设施服务效率和水平。到2010年,市(县)基本建成一座以上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加快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厂改扩建工程和设区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尽快实现集中安全处置。按照中心城区向城郊(乡镇)拓展,中心城镇向农村延伸的发展趋势,将有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引入城市化环卫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村收集、镇中转、县市处理”的运行模式。
4.城镇燃气业。围绕LNG总体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福建LNG一期、二期接收站的建设或前期工作,同步配套建设连接福州至漳州的输气干线和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五个沿海城市天然气供应管网系统,规划建设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推进公交车辆、出租车使用天然气。三明、南平、龙岩等其他城市实施LNG槽车运输供气,努力提高城市气化率,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
(二)城市社区服务业
1.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新建一批规模较大、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综合性社区服务机构,重点建设城区、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等设施,加快信息联网,拓宽服务领域,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以区级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社区服务设施体系。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会化服务、就业与再就业及社会保障等社区服务体系。
2.社区配套网点。适应城市社区发展和居民消费习惯的需要,积极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利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按照规范标准,整合现有社区商业资源,加快社区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快餐店、理发店、洗衣店、维修、邮政、家政、再生资源回收等配套网点建设。发展社区超市、连锁便利店和社区商品配送服务,创建一批名菜、名小吃、名店、特色街,建设美食名城。
3.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就业服务、法律咨询、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及退休人员管理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力争每个区(市、县)街道都有一所上规模、上档次、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等场所和设施,应对社区开放,实行无偿或低偿服务。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及高科技园区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作为科普基地向所在社区开放。
4.社区卫生服务业。建设以二、三级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其他社会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诊疗设备装备和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鼓励二、三级公立综合性医院向社区延伸,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点)建设,到2010年,按照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0%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5.老年服务设施。积极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发展老年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以及港澳台资金兴办老年服务机构,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等。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较好、服务配套的综合性老年服务机构,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敬老院。到2010年,全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以上,有条件的市县区发展得更快一些,基本建成以政府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为示范,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三)房地产业。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以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资金。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管理,完善配套政策。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保障政策和建房用地,制定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目标责任制。
(四)旅游业。充分发挥福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对台旅游区位优势,打造蓝色滨海旅游带和绿色生态旅游带,培育闽北、闽东、闽南和闽西四大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福州、厦门、泉州、武夷山四大旅游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一区、两带、四群、四中心”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建设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海西旅游区。基本完成泰宁世界地质公园配套设施、屏南鸳鸯溪—白水洋景区、厦门园博园、福州船政文化旅游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旅游综合开发、上杭古田会址红色旅游区、海峡旅游商品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三坊七巷文化旅游区、福建(永定、南靖等)土楼民俗文化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东山金銮湾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精品战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武夷山双世遗等十大旅游品牌、八闽十条精品旅游线路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
(五)文化体育服务业。积极发挥文化场馆和文化设施作用,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成50个有影响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出版发行业加快发展,建设海峡图书城等项目。实施年百所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工程,完善农村文化服务。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建成福建大剧院、省广电中心等项目。加强地方特色戏剧剧种剧目保护开发和表演场所建设。推动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IP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数字新媒体新业务,培育网络付费电视市场。加强体育设施资源整合和建设,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实力和水平。
(六)职业教育服务业。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重点扶持100所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0所左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30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5所左右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3至4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抓好80个中职省级重点专业和100个省级高职精品专业建设。在软件业、制造业等职业教育九大领域,建设资源能够共享,集实践教学、师资培训、区域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推进“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工程的建设。
四、加强农村服务业建设
(一)农村流通服务体系
1.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网络。加快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整合改造农资流通服务网络,积极推行农资连锁超市、连锁店及配送中心的农资流通模式,完善农资供应服务网络运行机制,提高农资流通效率和质量监管与保障能力。
2.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全省水产、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禽、中药材、花卉、林产等主要农产品产区和集散地建设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重点推进福州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厦门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泉州农产品市场等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厦门、泉州、福州、霞浦闽台农(水)产品交易中心。
3.农村消费品市场。在县城和中心镇积极发展食品超市、便利店、自选店等新型业态,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农村传统零售网点。支持供销合作社系统按现代流通方式对原有经营网点的改造、提升、整合、优化,鼓励有实力的零售企业运用特许经营、销售等方式改造农村代销店,形成以配送中心为中心、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销售网络。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农贸市场300个。
(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1.农作物生产咨询服务。聘请农业科技专家在“庄稼医院”坐堂问诊,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用药等咨询服务。加强规范化建设,开展达标活动,推行“庄稼医院”树牌建网,完善各种软硬件设施。加强对“庄稼医生”的培训和管理,实行“庄稼医生”持证上岗。
2.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农村科技服务机制。实施“五新”技术推广、一县一业、一镇一品和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扶持星火计划等科技兴农项目。加强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成果示范基地、星火产业带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运用。
3.动物疫病防控和植物保护服务。加强畜禽、水产、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加快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出口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等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的预警预报、快速处置能力。加快莆田木材检疫除害处理项目的建设,逐步完善出入境检验检疫和省际边界动植物临时检查站点的配套设施,有效防止国内外新的动植物疫病的侵入和蔓延。加强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建设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建立一批地方名特优品种种质资源鉴定、保存中心、原种繁育和引种隔离基地。建设省级、市级、县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分中心、区域站。
4.农业科技中介服务。培育一批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所)和科技咨询企业,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技术服务。
5.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准入机制,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推行重要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重点建设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品认证体系、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省、市、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服务水平。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管理安全控制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三)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1.农村信息化工程。逐步在全省建立起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需要的信息服务站,建成以县(市、区)三农服务网联席会议为中心,以农业服务热线为骨干,以各乡镇为汇聚点,各行政村为节点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县、乡、村都有1个农产品服务站(点)。完善三农服务网。
2.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整合现有农业信息服务资源,在全省县(市、区)建设100家以服务设施和服务信息网络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集农业经济技术信息、产业开发、市场营销、科技示范、信贷资金、政务服务等六大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示范项目,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3.金农工程。新建省级农业数据中心、粮食流通数据中心、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农业信息采集系统和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并建立相应数据库;配置农产品及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系统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服务系统信息采集终端,开发和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延伸到县乡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和农村信息员队伍。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
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计划,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建设一批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加强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2010年前每年实现36万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非农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逐步将劳动力市场网络延伸到乡镇农村,形成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
2.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体系。在全省所有县区市示范建设100家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网站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中心,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维权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建设省级中心网站、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中心局域网,设区市、县(市、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网站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中心局域网,农村劳动力培训学校、重要乡镇、企业网点等网站示范工程。
(五)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1.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加快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建设51个县(区)级医院、36个县(区)级中医院、45个县(区)级妇幼保健院、500个乡镇卫生院、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调整乡镇卫生院布局和功能,实施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加强村卫生所建设,使全省每个建制村都有1个卫生所或乡镇卫生院巡回医疗点。
2.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覆盖所有乡(镇)及大部分村的县级紧急救援中心,建立健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建设,将网络延伸到所有乡镇,提高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严格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准入制度,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强化质量监管,确保医疗安全。
3.农村药品监督网和农村药品供应网。完善和扩大药品供应网,确保药品供应渠道畅通。实现药品配送到所有行政村。加强农村药品市场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使用的药品实行跟标采购制度,防止假劣药品或质次价高的药品流入农村。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药品供应主渠道作用,通过“两网”建设,提高供应农村药品的质量,确保农民群众用药安全。
4.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150个乡镇中心服务所,改造提升29个“二级”以下县级计生服务站,切实形成以县级计生服务站为龙头、乡镇中心服务所为骨干、乡镇计生服务所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的计生技术服务网络。各设区市计生服务站和省计生研究所建立优生、优育实验室。
(六)“三农”服务中心。整合乡镇已有的机构、人员、服务等资源,把服务网络向农村、企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六大员”队伍等延伸,与县公共服务机构对接,形成服务“三农”的工作合力,提高为农村提供科技、信息、营销、农资、劳务、法律咨询、办证、流动人口管理“一站式”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继续抓好现有43个省级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到2010年基本覆盖所有农村乡镇,并逐步把服务平台延伸到村、户。
五、促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服务业重点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管理
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全省服务业发展改革和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加快服务业发展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省发展改革委,配备必要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相应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服务业的领导。
建立项目责任制。各级政府要有落实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的专门协调机制,明确项目的责任主体,加强对服务业建设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各主管部门要密切跟踪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推动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建设的考核督查,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取得实效。
(二)创新服务业重点建设的体制机制
切实建立公开、公平、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凡是对本地企业开放的服务业领域,都向外地企业开放;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各类资本均可投资所有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加快国有服务企业和事业单位改组改造。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拆分自然垄断行业业务,将非自然垄断业务推向市场,为社会资本投资传统垄断服务行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和事业单位、机关后勤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等“三化”改革。
以“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为载体,构建服务业项目成果转化平台,强化项目推介、成果对接、人才集聚和资金导向功能,促进服务业重点项目持续生成、转化、落地。
深化服务价格和收费改革。对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及可实行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实行更加灵活的价费政策。合理确定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服务价格,完善服务业价格管理体制。
(三)提高服务业重点建设的开放水平
加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9·8”、“5·18”等招商平台作用,吸引外商到我省投资服务业重点项目,吸引境内外大财团、大公司到我省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通过项目引进,促进我省服务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及服务品种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服务企业。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扶持一批出口导向型服务企业发展,促进我省对外贸易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条腿走路”的新型贸易结构转变。发挥我省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一批服务外包业发展基地,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建设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等服务重点项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四)深化闽台闽港闽澳服务业重点项目合作
发挥“五缘”优势,扩大对台小额贸易和促进对台直接贸易。扩大沿海与金门、马祖、澎湖的直接往来,拓展海上试点直航,推动闽台空中直航,开展“两马”航线包裹业务。拓展闽台旅游合作空间,推动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的业务对接。广泛开展与台湾的文化交流,深化闽台科教文卫体等领域合作。及时了解和交流闽台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投资合作意向,促进闽台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对接。
有选择、有重点地推出一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与香港合作,积极拓展闽港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合作平台;加强闽港两地在金融业务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搭建闽港金融合作平台;大力拓展闽港转口、转运、服务和技术贸易,逐步建立闽港贸易合作平台;通过联合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闽港中小企业发展平台;积极推出旅游合作项目,拓展闽、港、外连线游,建设闽港旅游发展平台;推动闽港物流企业合作,构筑闽港物流业合作平台;吸引香港各方面的人才到我省相关机构工作,组织人员到香港学习培训,促进闽港两地专家之间交流,建设闽港人才合作平台。
发挥澳门与葡语国家紧密联系、澳门欧洲资讯中心和澳门世贸中心联系世界发达国家的桥梁作用,促进我省中小企业与世界各地企业发展贸易关系;开展与澳门的旅游文化交流活动,做大做强“妈祖文化旅游”品牌,深化闽澳旅游合作;加强闽澳旅游娱乐、酒店管理、教育文化等重点领域的经常流,加强闽澳服务业合作的规模和水平。
(五)拓宽服务业重点建设资金渠道
在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推进本省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项目的前期工作,并配套国家安排我省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省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整合预算内资金,调整政府投资结构,重点配套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扩大引导资金规模,吸引社会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
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服务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先安排贷款资金支持鼓励类新建、扩建、改建项目。
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项目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方式进入境内外资资本市场进行市场融资,筹措项目资金。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重点服务业项目开展业务;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担保资金用于扶持发展重点服务业项目。
(六)强化服务业重点建设的资源要素保障
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以及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等企业及其与之相关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财税优惠。
保障服务业重点项目用地。调整用地结构,合理安排服务业用地,对列入省级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服务业聚集区的重大项目和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项目在用地安排上给予倾斜;省级重大服务业项目按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相关规定安排用地指标。重视整合服务业资源,注重节约用地、集约用地。
对列入国家鼓励类重点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供应水、电、气、热资源,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重视服务业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
(七)强化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的智力支持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服务业人才。鼓励各类人才带项目、带技术等来我省创业。
加快培养服务业急需的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方面人才。加强对服务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快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培养急需人才。完善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建设,推进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制度。
(八)加强服务业重点建设产业引导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省服务业发展实际,制定公布服务业发展行业导向目录、资金扶持方向、标准化规范。出台我省服务业重点发展行业及项目目录,吸引境内外资金参与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服务业标准体系。对新兴服务行业建设项目,鼓励龙头企业、地方和行业协会先行制订服务标准。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服务行业,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
增强法制观念,树立质量和信誉意识,把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衡量诚信水平的重要指标,切实加强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
(九)强化服务业重点建设的统计监督和行政督查
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监督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服务业统计机构,充实服务业统计力量,强化服务业重点建设的统计监督,建立服务业发展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附件1.“十一五”期间部分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目标
2.部分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附件1:
“十一五”期间部分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目标
港口水运业:“十一五”期间,新增港口货物吞吐能力1.8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790万标箱;2010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3.6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1365万标箱,力争双双实现倍增。福州港、厦门港建成亿吨大港。
到2010年,水上运输运力总规模达到516万载重吨,形成大吨位散货运输船舶、油品运输船舶和内河标准化运输船舶占主导地位的运力结构,平均吨位达到4000吨(海上船舶)和200吨(内河船舶),平均船龄不超过10年。2010年全省水运企业完成货运量1.6亿吨、货物周转量2171亿吨公里以上;客运量122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58亿人次公里以上。
公路运输业:力争到2010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450公里,全省营业性机动车超过20万辆;“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公路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和全社会道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10%左右。
铁路运输业:到2010年,基本建成“一纵两横”快速铁路网,全省铁路进出省通道增至6个,铁路正线里程达到2500公里以上,铁路旅客运输量190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15亿人次公里,铁路货运量4600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260亿吨公里以上。
航空运输业:到2010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达2000万人次以上,五年翻一番,其中厦门机场、福州机场和泉州机场分别达到900万人次、600万人次和200万人次以上;全省航空货邮吞吐量达35万吨以上。
现代物流业: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生产总值增速1-2个百分点。全社会物流费用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率降低至17%左右。
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力争到2010年,全省粮食“四散化”比重达到30%,其中跨省区水运“四散化”比重达到50%。
传统流通业:在全省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业领域改组改造20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以资本或商品为联结纽带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证券业:“十一五”期间争取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0家以上,从资本市场筹资(含再融资)500亿元以上。
服务外包业:吸引50家以上世界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我省,培育500家以上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专业企业。
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到2010年,全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率达6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以上;市县基本建成一座以上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旅游业: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55万人次,年均增长12.3%,旅游创汇24亿美元,年均增长13.9%;国内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年均增长12%以上,国内旅游收入1185亿元,年均增长15.4%;旅游总收入1380亿元,年均增长15%。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全省市、区(县)所有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0%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老年服务设施:到2010年,全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以上,有条件的市县区发展得更快一些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全省扶持建设30个共享工程示范区、县,400个乡镇(街道)共享工程服务站点,5000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服务点。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全省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
数字电影建设:重点建设1000个乡(镇)电影固定放映点和1500个农村电影流动放映队。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2010年前每年实现36万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非农技能培训。
“三农”服务中心:全面推进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到2010年基本覆盖所有农村乡镇,并逐步把服务平台延伸到村、户。
附件2:
部分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物流园区:厦门现代物流园区、福州江阴保税物流园区,福州、福清、泉州三个出口加工区,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加工区、福州松下物流园区、泉州石湖港区石材物流园、泉州市泉惠石化物流园区、泉州围头和石井物流园区、漳州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莆田黄石和秀屿港区综合物流园区、闽西现代物流园区、三明闽西北物流园区、南平闽北物流园区、宁德东侨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
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福建邮政物流中心、福建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中心、福州保税物流中心、可门港物流中心、八方拓福建材物流中心、松下港鑫顺仓储中心、长乐空港物流园区盛辉物流仓储、海峡西岸(平潭)贸易物流中心、盛丰物流配送中心、福州市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福建省宏捷仓储中心、厦门国际物流中心、厦门建材物流中心、海沧保税物流中心(B型)、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发集团物流中心、水头石材保税物流中心、晋江陈埭鞋业物流中心、安溪茶都物流中心、南安水暖城物流中心、奇龙物流配送中心、福建吉马物流配送中心、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台物流中心、莆田市木材加工区物流中心、莆田市鞋材和纺织服装业物流中心、莆田市电子物流中心、莆田市粮食物流中心、三明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物流中心、三明农资物流中心、闽西物流商贸中心、南平好当家物流中心、宁德古田县医药物流中心
粮食现代物流: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五个散粮入闽主要通道,福州松下港区、厦门港两个临港国际性物流节点,泉州石井港区粮食中转库及专业化码头,泉州南安官桥粮食城、漳州浦口粮食批发市场、福州粮食批发市场、龙岩闽西粮油饲料城、三明荆西粮食物流集散地,邵武、福鼎、宁化和长汀省界边界粮食集散地等区域性粮食现代物流节点
物流信息系统:福建电子口岸平台、福建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服务业: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福建省超级计算中心、福建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福建省软件评测中心、福建省电子信息产品有害物质检测试中心、福建省LED和光伏产品检测中心、福建教育科研主干网及其运用平台、福建省信息化及信息产业人才信息库、福建省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福建省信息化及信息产业专家咨询服务平台、福建省信息系统工程监测服务平台、福建省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平台、福建省信息产业项目网服务平台、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福建省电子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平台、福建省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服务平台、福建电子商务认证中心二期工程、信用征信平台、福建企业产品数据库、商务领航数字福建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投资项目监理中心、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牡丹海峡电子商务一卡通、厦门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连锁经营业:福建永辉集团、新奇特车业服务有限公司、福建省龙得宝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福建海晟连锁、百胜餐饮(福州)、厦门银祥食品、莆田绿洲连锁超市、泉州鲤城百姓超市、泉州奇龙超市、晋江安盛超市、晋江捷龙商贸集团、泉州东南医药、安溪联谊购物广场、福建吉马、福建米兰春天量贩、三明商业集团、漳州乡客隆、福建平和大世界、福建联谊润家购物广场、福建东百集团、福建新华都购物广场、拓福建材超市、宁德东方康宁超市
工业品批发市场:福州钢材市场、大利嘉电子专业市场、海峡西岸(平潭)商品交易中心、厦门翔安汽车交易市场、漳州汽车汽配交易城、泉州汽车汽配城、南安建材城、南安环球家具城、晋江鞋都、泉港石化产品交易市场、福建箱包辅料交易市场、中国五金机电城、石狮服装城、中国德化陶瓷城、中国水暖城、莆田工艺美术城、莆田鞋材市场、莆田秀屿医疗器械药品专业市场、闽西交易城、三明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南平悦达建材市场、宁德电机专业市场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福州农副产品批发中心、福建省海峡农产品市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药材交易中心、福州亚峰蔬菜批发市场、厦门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国泉州农产品市场,厦门、泉州、福州、霞浦闽台农(水)产品交易中心,漳州花卉交易中心、仙游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闽西粮油饲料城、三明农贸批发市场、永安林竹产品批发市场、安溪(中国)茶都、海峡(福州)茶都、武夷东方茶都、建瓯中国笋竹城、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宁德华洲水产品批发市场、宁德柘荣太子参批发市场
会展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5·18”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中国(福州)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中国(厦门)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海峡西岸体育休闲用品博览会、厦门礼品展、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晋江国际鞋博会、晋江陶瓷博览会、南安建材贸洽会、南安官桥粮食交易会、中国福建海峡两岸茶博会、漳州花博会、海西宁德投洽会、中国(莆田)工艺品博览会、中国(莆田)木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莆田医疗器械博览会、莆田珠宝展销会、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5·13”海峡西岸武夷国际投资洽谈会
科技企业孵化器:福州软件园基地、厦门软件园基地、福建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泉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州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峡西岸天然药物(三明)孵化器、中法合作三明凯辉中小企业创业园、海西动漫创意园
检测服务体系:国家塑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加工食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浆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场(厂)内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人造板及林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化学工业气体产品质量监督中心、国家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装饰装修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LED(半导体电光源)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环保(除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钟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粮食质量检测中心等国家级质检中心
- 上一篇:贫困生帮扶工作年度总结
- 下一篇: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水运工程安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