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帮扶工作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0 17:4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贫困生帮扶工作年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根据市教育局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在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的同时,统筹协调、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整体推进,扎实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确保了贫困家庭在校生扶贫资金准确、政府资金减免到位,受到贫困户、在校学生和社会的一致赞誉和好评。
2018年,我校对照省市扶贫办、镇政府、村委会辖区贫困户及在校生建档立卡信息,核准扶贫名单,现将本年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总 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李强校长为组长,侯健主任为副组长,校委会成员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教师包联到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实行“一 对一”信息核查和帮扶。
二、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教育扶贫帮扶长效机制。 为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序进行,同时, 高标准完成精准扶贫任务, 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扶贫工作计划、 扶贫工作包联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专题会,及时总结阶段性工作,建立完善并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纵深开展。期间,先后制定完善了《教育精准扶贫走访制度》、《教育精准扶贫帮扶措施》等长效机制。
三、广泛开展贫困家庭及人口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是对我校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建立基本情况信息档案, 摸准摸实上报中心校; 二是建立贫困学生的在校情况档案;三是及时准确上报贫困学生在校收到的资金救助等发放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进行及时核审。为掌握较为全面、准确的帮扶对象情况信息,我校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与学校所辖地区的村干部紧密配合,虚心听取村干部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并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拉近距离,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并针对每一位帮扶对象的情况制作了联系表,在联系表中较为详细的记录了帮扶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情况。
四、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重点开展教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扶贫。
1 、学校提供专项资金,开展经济帮扶,送温暖、送爱心。每学期拿出经费的3% 用于购买学习用品,资助贫困生。
2 、发挥学校专长,开展智力帮扶。学校在了解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后,组织其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召开了帮扶会议,掌握其在校的学习情况,结合其家庭情况和教师的建议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进行定期的辅导,让其在校期间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成。在本年度期末质量检测中,这些学生在学习及心理上均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越来越有自信。
3 、开展心理教育帮扶。 由于帮扶家庭中较多学生为留守学生,学校非常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与之交流,掌握其心理状况,适时调整与疏导。
五、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坚决完成上级的任务。
1 、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做好辖区范围内学生的入学工作,加强学籍管理,确保适龄学生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2 、建立了“防辍控辍”管理制度,学校与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
3 、密切注意学生辍学苗头,及时做好学生思想教育,从源头上防止辍学。
篇2
1.强化收入支出管理。
截止到目前已完成预算收入950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7181万元,其他资金收入2326万元。
2.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严格执行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工作纪律,确保惠农强农政策落实到位。上半年共发放涉农补贴10大类,惠及18264余人次,发放金额1475余万元。其中:农村五保补助73.77万元;农村困难群众补助937.22万元;农村残疾人补助109.73万元;农村贫困生补助27.64万元;孤儿补助11.92万元;临时救助0.93万元;农村计生奖扶57.77万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3万元,农村产业扶贫补助资金54.19万元;村组干部报酬和补贴资金179.6万元。各项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民手中,切实做到了乡镇扶贫等资金在内的惠农资金准确、及时落实到老百姓存折卡中。
3. “三资”监管有效规范。镇“三资”监管中心在镇委、镇政府及财政所的正确领导下,加强财务管理,推进阳光村务,“三资”监管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资产资源运行平台,严格合同管理;依照省、市“十四项管理制度”要求,充分发挥村(居)监委会职能,民主理财,实行“六字合章”和“七关联审”制度,严把收支关、公示关;盘活村级存量资金,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积累。截止目前为止,上半年度监管村级资金:收入合计为475万元;支出合计为730万元。通过有效监管,增强了财务收支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运行机制及各项指标逐步提高。
4.稳步推进民生工程实施。
作为民生工程联络单位,积极统筹协调全镇民生工程的实施、宣传、迎检、考核,落实民生工程材料、信息、报表报送等工作。加大民生工程的宣传力度,在制作宣传录音不断播放的同时,发放宣传公开信、悬挂宣传条幅、更新大型宣传牌等方式进行有效宣传,真正提高了民生工程知晓率,提升了满意度。
我镇民生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和群众满意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确保我镇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积极参与新农合资金的收缴工作,此项工作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财政所积极配合,及时收缴划转参合资金并按时向镇政府报送进度。
5、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在推进脱贫攻坚包保帮扶工作中,镇财政所13名同志参与结对帮扶,承担包保贫困户任务。按照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的要求,包保沈圩村、尖山村、站东居三村41户贫困户,贫困人口92人。(其中低保户16户43人,五保户3户3人,一般贫困户22户46人)。定期入村入户与干部群众谋划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因人因户制定帮扶计划、采取帮扶措施。
篇3
随着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逐渐浮现,人们不仅对现阶段北京职业教育学生的经济状况有了更理性的认识,而且对首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有关贫困生资助体制建设问题产生了新一轮的思考。
今天,回顾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助学体制的建设无疑会强力推动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
2007年5月16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落实了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免学杂费之后,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而采取的又一有力举措。
专家分析认为,该《意见》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对职业教育的贫困学生加强了资助的力度、拓宽了资助的范围。回顾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助学体制建设无疑会强力推进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
调查:贫困问题突出 助学体制建设提速
2006年,一则面向北京市10所中等职业院校(含中专、职高和技校三类校)以及3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受资助情况》的调查全面展开。
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随着调查所展现的问题逐渐浮现,不仅让人们对现阶段北京职业教育学生的经济状况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引发了针对首都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体制建设的新一轮思考。
职业院校中农村和外地户籍的学生占有相当的比重
职业院校学生家庭居住在城区的仅占23%,其他均居住在郊区或者农村。调查显示,有的学校,农村户籍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83%。另外,中等职业学校平均有15%的学生来自外省市,调查中有的学校这一比例甚至高达53.6%。
由此可见,外地生源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已经占有不小的比重,针对外地生源的资助政策不容忽视。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37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中,居住在远郊农村的占51%,近郊区的占30%,贫困生大多来自于郊区和农村地区。
职业院校学生的贫困问题突出
为了定量地界定贫困生,本调查确定了三级家庭收入线标准。第一标准:参照北京市民政局2006年5月27日公布的“2005年北京市农村低保的平均标准为1580元/年”计算,农村低收入家庭的标准为人均年收入1580×150%=2370元。第二标准:参照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6月27日公布的“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不低于640元”计算,城市低收入家庭标准为人均年收入640×12=7680元。第三标准:通过深入学校调研和访谈,确定学生在校基本脱贫参考标准为家庭人均年收入10000元。
由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职业院校三类贫困生的总体比例很高,中等职业学校三类贫困生总计占在校学生数69%,高等职业院校三类贫困生总计占在校学生数71%,其困生的比例分别占到12%和14%,(见下表)。而根据教育部财务司的调查统计,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
贫困生在校生活水平明显偏低
首先假定,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接受过资助的学生都是贫困生,未接受过资助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要好一些,暂定为非贫困生。贫困生回家的次数明显少于非贫困生,主要由于贫困生多住在偏远地区,回家往返路费将增加学生的生活费开支。
从学生的消费水平看,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学生在校的月均消费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370元的学生,84%在校月均消费低于300元,因此学生在校的消费水平也可以作为衡量其是否贫困的一个参照指标。
职业院校学生选择助学方式多样
从学生对各种助学方式的态度可见,55%的学生选择奖学金的形式,而选择其他助学方式的比例都不足40%,其中只有14%的人选择助学贷款,可见职业院校学生对各种助学方式并没有多大信心。职业院校学生最不看好的资助形式是助学贷款,这与前面的分析不谋而合,说明助学贷款至少在现有体制的框架内还不能适合职业教育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助学金的形式不太受欢迎,主要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要享受助学金,必须承认自己是经济上的弱势者,担心会因此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因此,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未成年的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教育也是助贫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外,82%的学生愿意参加勤工俭学活动,说明大多数学生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应该更多地给职业学校的学生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
回望:资助制度建设近年来发展迅速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资助制度建设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职业教育起伏发展的历史轨迹。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此间政府对职业教育采取的是大力扶持的政策:职业教育免学费,学生享受生活补助,毕业后国家负责分配工作……诸多保障条件已经解决了大多数学生的经济问题,所以资助制度建设并不十分迫切,因此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截至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开始明确了政府和学校在贫困生资助中的主体地位,指出中央和地方财政、职业学校以及金融机构等在资助体系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了资助对象、丰富了资助形式,分别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资助政策做出规定,为以后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5年,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决定: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还应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工作的制度建设。
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对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的各种方式做了详细的描述,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在《意见》的基础上,《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工作的制度设计,完善了相关政策,使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007年5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出炉,其中涉及到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方式有:(1)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与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不难看出,我国的职业教育直至《决定》出台以后,针对职业教育贫困生的资助制度建设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而《意见》也更加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持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
界定:分类核定,明确标准
事实上,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日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的同时,也面临着亟待大力发展与生源质量滑坡、社会需求量大与百姓认可度低的双重矛盾,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已经开始集中于城乡中经济实力较弱群体。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到: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贫困学生的数量约占30%。而职业教育受众的弱势特征,又与职业学校相对高的学费以及相对低的投资回报形成反差。在这种形式下,对该群体选择职业教育给予经费补助和一定程度的减负,将更加有利于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消费需求,促进教育公平。
笔者认为,助学体制的完善要清楚地界定出资助对象。
界定清楚贫困生的概念是助学体制建设的首要和最基本的要求。
在笔者看来,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标准来分类界定贫困生,将更能体现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来说,根据学生家庭贫困的程度以及贫困发生的原因,将贫困生(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为三种类型:特殊困难学生、比较困难学生和临时困难学生。特殊困难学生,简称“特困生”,主要是指经济特别困难的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和优抚家庭子女;临时困难的学生,简称“临困生”,主要指家庭突然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家庭成员患突发性重大疾病而导致经济困难的学生;比较困难学生,简称“较困生”,是指来自城乡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按照不同的收入标准来界定。
由此,笔者认为,北京市的低收入家庭界定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150%。
北京选择:
突出首都教育资源优势,加大资助范围和力度
2006年12月1日,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了《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助学金制度实施办法》,从而结束了北京市中职学校没有助学金的历史。该助学金分为甲级、乙级和临时性困难补助三个类别。
根据规定,在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技校、职高)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社会优抚待遇的革命烈士子女、孤儿;因突发事件,如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主要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遇意外使家庭丧失主要经济来源等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可以申请享受助学金。
调查显示,截止2006年12月底,甲等助学金已经发放到位。
从北京市政府此次推行的新举措可以看出,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问题已经倍受关注,而且资助力度和资助范围在不断加大。但是,相对于职业教育的贫困群体,北京市目前的资助水平仍然不能满足所有贫困生的资助需求。
另外,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教育资源的差异,前面提到的其他地区在职业教育资助体制建设方面的经验对北京的借鉴意义也不大,主要是提供一些启示。北京在职业教育资助体制建设方面究竟要做何努力,取决于首都经济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程度,以及首都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首都经济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在提高人才竞争力、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之都,发展职业教育更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北京现阶段勿庸置疑的选择。
首都的教育资源拥有量可以说位于全国之首,加之地方财政实力比较雄厚,可以在资助力度上优于全国其他地区,从而突出北京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倾斜性的政策导向,即解决选择职业教育学生的经济问题,同时更有力地推动首都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北京可以考虑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助对象的范围,或者加大资助的力度。
鉴于国家政策的资助对象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北京市是否可以考虑将生活费资助对象扩大到全体职业院校的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对资助对象进行鉴定的难度,同时也给市民强有力的信号――政府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社会更加需要职业教育。
在资助力度方面,国家政策考虑了学生的生活费,但是学费是贫困学生家庭更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北京市可以设计对不同类型的贫困生给予额度不等的学费减免以及奖、助学金,真正让市民上得起职业学校,愿意选择职业教育。
总之,北京应该体现首都的资源优势,在贫困生资助方面做出实质性的、比其他地区更为显著的努力,才能创出北京特色。
区域扫描:力度有加,模式创新,主体多元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几年我国一些城市和地区已经开始着力加强职业院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台了很多得力举措。
为此,笔者总结了各地陆续出台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主要体现出了以下特色:
经济发达地区――加大资助力度
近两年,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已先后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职业教育学生助学工作。据了解,2005年各地安排资助经费2亿多元,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5万多人;2006年安排资助经费近8亿元,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约56万人。
江苏省从2005年起设立职业教育助学金,每年资助1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每个学生每年资助2000元。
广东省从2003年起至2007年,省政府共安排2.1亿元,每年资助5000名贫困家庭子女接受2至3年的职业教育;从2003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组织贫苦家庭子女接受岗前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浙江瑞安――教育券资助模式
2001年,浙江省瑞安市教育局专项拨款170万元作为职业学校招生奖金,其中50%作为贫困学生的助学金。根据规定,凡是愿意上职高的学生可以到教育局领取额度为200元的教育券,凭券在入学报到时可以作相应的学费抵缴。事后,学校可以拿着收来的教育券到教育局兑换现金。
2003年,瑞安市又提高了奖励额度,每个学生在第一学期入学和毕业时可分别享受200元的奖金。2004年提高到400元,2005年为500元,逐年加大了奖励的额度。这种“教育券”的形式对引导职业教育消费需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能保证资助资金的专款专用,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湖北――有选择性的资助模式
2006年6月16日,湖北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工程。
该工程实行的是有选择性的资助办法,对当年招生人数达到4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安排资助名额,而且在安排资助名额时,向就业率高、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要、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倾斜,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城市下岗职工培训成绩突出的学校倾斜,适当兼顾库区、老区、苏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学生较多的实际。
广西、湖北――多元主体职责更加明晰
广西柳州市2005年首期扶助该市3个贫困县每县100名优秀贫困职校生,费用支出以柳州市财政拨款为主,市教育局及3所职校承担培训任务。其中市财政按每位贫困学生每年学费2000元的标准,将3年学费一次性拨付到职业学校。
教育局则负责按每位贫困生每月100元的标准补贴生活费,3所职校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每个贫困学生3年共需花费的3600元左右的住宿费、课本资料费、实训材料费等。据悉,3年共需370多万元资金。以此为突破口解决“三农”问题,帮助农民智力脱贫。
2005年,湖北省有10000名特困生免费进入中职学校学习,这些贫困中职生的学费由湖北省按每人每学年2000元资助,教材费由所在市、县和学生对半分摊,生活费由学校解决。
同时,湖北省还对9000名贫困生每人每学年补贴1000元。湖北省教育厅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由用人单位承担学生的部分学费,或者实行“先上学、后缴费”,允许学生以用人单位支付的实习补贴或就业后的工作收入补缴学费,鼓励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另外,职业学校每安排一名农村贫困生或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实现高质量就业,政府将对学校实施经济奖励。
政策改革:健全体系,多方出资
在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体系中,政策建设无疑是诸多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对此,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继平认为,职业教育助学政策建设必须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统一的贫困生资格认证规程,学校的贫困生资格认证都要按照统一的规程进行。认证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记录、家庭走访记录以及同学、班主任意见记录,必须放入贫困生档案中,以供监督和查证。
加强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学校需要指定专人管理贫困生档案。可以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对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调查备案。贫困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接受资助情况、以及受资助后的个人发展变化情况都要进行存档,以便于对贫困生的资助进行动态管理。
同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设专门机构、有专人集中管理所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档案信息,便于掌握全局,检查学校工作。
加强对资助效果的监督检查。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及时的监督、检查,将检查的情况与学校下一年度的经费拨款以及当年的评先表彰挂钩,给资助工作组织得力的学校适当的奖励。学校也要对资助对象进行动态跟踪调查,及时调整资助方案。保证贫困生受资助的额度不能超过在校的教育费用,杜绝资助不均等现象。
而要建立完善的首都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体制,必须努力构建政府、社会、学校有机结合的体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审查、管理和监督,由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筹集资金,多种形式、全方位帮困助学。
为此,笔者认为,首先应强化政府在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主体职责。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管理机构,负责贫困生的鉴定、审核及其档案的管理,同时监督、检查学校的助学工作。同时设立专项扶贫基金,加大财政的出资力度,扩大资助范围,增加资助额度。大力推行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助学贷款工作,应该使助学贷款逐渐发展成高等职业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助学方式。
其次,保证学校用于贫困生资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学校要留足学费收入的至少5%,并加强管理,专项用于贫困生资助。设计科学、有效的助学方案,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保证让最需要的学生优先得到资助。进一步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有一定的收入,解决一部分经济问题。在经济助贫的同时,加强心理解困。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其人格的基础上,设计适合的帮扶方式,才能把扶贫工作做出实效。
另外,外地生源的资助问题要由校级资助资金来解决。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北京市职业学校中的外地生源逐渐增多。北京市职成教研究所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情况下,部分中职业学校的外地生源已经占到50%。然而,按照市财政管理制度,东西部联合办学、流动人口子女这些外地生源不被列入财政资助范围,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往往又比较困难,急需得到资助。
篇4
*镇总人口*万人,共有*个行政村*个社区居委会,20*年财政收入*万元。辖区内现有普通完中*所,教师*人,学生*人;有*所完小,教学点*个,*所幼儿园,小学生*人,教师*人(含幼儿公办教师*人)。学校布局合理,基本能适应我镇初等义务教育的需要。对我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进行全面的自评,具体情况如下:
㈠领导职责
1、确立地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镇教育工作的目标,我镇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镇政府工作计划,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三个”优先:即在制定发展计划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制定年度经费计划时优先保证教育事业的需要;在研究具体工作时优先安排部署教育工作。我们把落实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教育办实事、组织协调各部门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和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并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教育的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保障。如:镇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实行定点包干责任制,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了镇党委督查机制,全面开展督政督学工作,建立了教育工作执行情况、通报制度,从而增强镇、村两级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
2、履行职责。镇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顺应教育发展形势,在制定*镇“十五”、“十一五”规划中把教育的发展纳入规划中并出台了奖教奖学及村两委履行教育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文件和决定,确保了义务教育政策得到落实。如:结合我镇人口出生及经济发展情况,就近就便推进了小学布局调整,将*、*、*等较远山村的学校撤并到*和*小学,借城市道路建设之机异地新建更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小学,既优化了教育资源,又适应义务教育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为推动*镇教育事业发展,充分发挥镇村组织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功能,实施“三教”统筹,服务“三农”,把加强劳动专业技术培训作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
(二)经费投入与管理
为了推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保证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投入,同时规范了经费管理,使经费用在刀刃上。
1、根据区财政文件规定,对全区教育财政拨款,预算内年生均教育事业费、教师工资、预算内年生均公用经费实行以区统筹的原则,明确了对教育事业经费的保障责任,保证了教育事业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逐年增长和及时到位。从未出现拖欠、扣发、挤占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的现象。
2、预算外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全部及时足额拨付,并用于学校教育。20*—20*年,镇财政对教育总投入预算内支出合计*万元,预算外支出累计投入*万元。
3、保证了“两免一补”资金。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政策,全面推进公示督导、责任追究、教育收费资金“收支两条线”制度,严禁截留、平调、挪用、挤占学校经费。“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得到落实,上级下拨的“两免一补”及资助贫困学生的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
4、建立健全助学制度,开展多形式的助学活动,镇政府和学校都建立了完整的帮扶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体系,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采取学校减免、社会捐助等形式,对贫困学生进行扶助。我镇适龄少年儿童无一例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发展。
(三)办学条件
1、为确保教育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学校布局合理、班生规模适中,文化户口、综合报表健全;建立了文化技术学校,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培训材料齐全,实现了劳动力的适时转移。
2、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既重视学校管理与维护,更重视学校基础设施的整改与建设。对学校安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并建立排查档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有关会议研究整改措施,并把每一个安全隐患整改责任落实到具体学校及人员身上,限期整改,确保了学校安全。
3、调动村级办学积极性。镇多次召开教育工作会,协调解决学校实际困难,20*、20*年村级社会投资*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心系家镇教育事业于*年*月*日委托其女儿将节俭下来的*万元捐赠给*中心小学建食堂。从20*年度起*村对属*村籍的在校小学生课本费、本子费、保险费全部由村负责支付。镇、*村及*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更换学生课桌椅。
4、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近三年*镇为*十中解决综合楼及教工宿舍、学生公寓及谢洋小学欠款,镇财政实际支付*万元;同时为*小学解决操场历史遗留问题,每年由镇财政支付*元。多次召开镇村学校协调会,解决*幼儿园、*中心园的遗留问题,为*小学食堂建设积极筹资*万多元。
(四)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坚持把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一是完善校长负责制度。择优聘任了德才兼备的村小学校长,中小学校长都按要求参加各级举办的校长岗位培训班和提高培训班。二是规范教师编制管理。根据小学生源和边远地区学校实际情况,在上级下达的编制总额内,调整了各完小教职工编制。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教师岗位培训,中小学专任教师全部参加岗位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教育管理
1、依法治教,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使教育法律法规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形成了依法治教氛围。
2、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教育支持力度我镇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重点整治,对辖区中小学和所有的幼儿园不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消除了不安定因素,同时对辖区网吧的清理整顿工作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镇综治办、*法庭、派出所和司法所积极开展“以法护航,关爱青少年”活动,深入学校与师生座谈,上法制课,进行以案释法,并到学校上法制课,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镇妇联对在校家庭贫困女童实行扶助。镇将教育工作纳入对村及镇干部的目标考核当中,形成大家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
3、认真对待区级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及时组织开展镇级教育工作督查,并完善了检查机制。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
制定并下发村两委履行教育工作责任制对辍学学生实施跟踪管理,由学校摸底建档,镇政府发出复学通知,下村干部入户动员,教师分类指导教育,保证进得来留得住。教育事业发展指标得到落实,各项表、册、卡健全,义务教育档案完备,并实行滚动跟踪管理,通过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我们扎实把好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关,建立了“三残”人员档案,我镇“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保障了我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初中辍学率控制在*%
3、农村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做到教学场所、培训措施、培训经费、教学制度和培训活动四到位。文技校备有兼职老师,有教材教案,有教学管理制度,并作出了每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总结,有学员花名册、签到表等有关资料,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加大劳动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不仅促进劳动力转移,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有力推进产业的调整。
(七)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1、设立奖教奖学制度。镇每年教师节评选一批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对其进行表彰奖励;镇对*中学中考、高考实行奖励,各村对各完小教师实行奖教。根据学校及教师在同类校的评分结果实行奖励,积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经济条件好的村对本村学生中考、高考进行奖励如赤水村对学习好的本镇学生,镇政府给予一定奖励。
2、建立扶贫助困制度。协调关系,采取社会的帮扶、采取与贫困生结对子等措施,解决他们的学习费用来源;努力贯彻“两免一补”政策,让所有的贫困生都能继续上学。
二、存在问题
我镇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还不能很好适应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很重,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是由于镇、村财有限教育经费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学校建设和发展经费比较短缺。
2、要实现“教育强区”目标,任务艰巨。从教育工作督导评做复查的情况看,“办学条件”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等各项指标得分率不高。因此,实现“教育强区”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010年实现“教育强区”的目标。
三、“督导评估”验收后的奋斗目标
尽管我们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教育督导评估后,我们将更加扎实地工作,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力争在短时期内使我镇的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篇5
XX上半年市政府完成八件实事工作总结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今年年初,市政府研究确定XX年为民办好八件实事,经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为确保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按照邹政发〔XX〕*号文件要求,对照所承办的工作事项,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具体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采煤塌陷地治理和压煤搬迁新村建设工程。市国土资源局、**镇、**镇、**镇、中心店镇人民政府承办。任务目标:基本完成**镇、**镇、**镇1.2万亩塌陷地治理和**镇北屯村、中心店镇后屯村、**镇黄厂村新村建设任务。工程进展情况:(1)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
第一,因兖矿集团电解铝项目占用该项目区土地1000余亩,需补划复垦面积,目前正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调整及预算修改。
第二,上半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中心店镇1.2万亩采煤塌陷地列为XX年申报国家级重点土地复垦项目。该项目申请国家投资7200万元,通过复垦可恢复耕地5400亩,复垦率为45%;工程期限为2年,计划XX年动工,XX年年竣工。
第三,将宏河煤矿3000亩采煤塌陷地申报山东省XX年国家投资重点土地复垦项目。该项目规划复垦土地3000亩,涉及**镇3个村,经综合治理后可恢复耕地1350亩,重建农村道路30公里,同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设计投资2025万元,为全额国家投资,工期历时1年,计划XX年12月动工,XX年12月竣工。第四,实施了中心店镇350亩采煤塌陷地复垦工程。该工程于XX年4月动工,采取“抢土—排矸—复土造地”的方法,动用土方35万立方米,搬运煤矸石6万立方米,排水20万立方米,投资260万元,恢复耕地320亩,铺设道路5公里,打深水井8眼,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计划9月份竣工。
(2)压煤搬迁新村建设工程。**镇北屯村620幢小康楼全部竣工,中心店镇后屯村的新村主体结构和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镇黄厂村征地计划已经省、市批准,新村选址尚未确定。
(二)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治理工程。市环保局承办。任务目标:强化燃煤炉具管理,确保大中型锅炉达标排放,督促小型炉具使用洁净燃料;加强粉尘、烟尘及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督促4家发电企业完成年度烟气脱硫任务;加大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力度;城区全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标准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工程进展情况:
(1)集中整治城区烟尘。制发《加强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通告》,共检查浴池43家,其中燃用清洁燃料的8家,烟煤、无烟煤混烧的3家,使用烟煤及煤泥的4家,已关停28家。
(2)治理流动污染源。督促兖矿铁运处在“十五”期间将18台燃煤蒸汽机车全部淘汰,更换为13台内燃机车。现已停用12台燃煤蒸汽机车,8台内燃机车已投入运行。天安公交公司更新环保型公交车31辆,更新率88.5%,计划今年年底前将所有运营车辆全部更新为环保型公交车。
(3)加快发电企业烟气脱硫工程建设。华聚能源南屯分公司3台45吨锅炉已完成烟气脱硫任务,里彦电厂1台435吨锅炉、峄化集团公司2台锅炉和邹县发电厂2台2020吨锅炉烟气脱硫工作正在实施。
(三)村村通公路和文明路街建设工程。市交通局、市文明办承办。任务目标: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新建、维修大中桥13座。上半年全面完成农村文明路街建设任务,迎接济宁市文明委验收。工程进展情况:
(1)农村公路建设。已完成路基279.6公里、路面176公里,13座大中桥正在紧张建设。
(2)文明路街建设。目前,全市农村文明路街建成率已达到95%,其中一、二类占到66%;已顺利通过济宁市文明委的检查验收,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
(四)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市建设局承办。任务目标:年内完成龙山路中段、西关大街、亚圣路、铁山路北段、四基山路、三十米桥圆盘的大修改造任务,增设排水泄洪设施,改善城区交通条件。工程进展情况:龙山路中段、铁山路北段、四基山路、三十米桥圆盘大修改造任务和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均已完成,亚圣路青板石铺设工程近日完工,西关大街已完成工程量的80%。
(五)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市卫生局承办。任务目标:在全市17个镇街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工作进展情况:
(1)管理机构建设情况。加强了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建设,购置了办公设备,各镇街都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修订了《邹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计核算办法》、《邹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办法》和《邹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用审核报销办法》;加强了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对镇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并赴宁阳县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举办了四期培训班,增强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情况。XX年5个试点镇街参合农民182676人,参合率达75.67%。截至今年6月30日,其它12个镇街参合人数439330人,参合率76.06%。全市17个镇街累计参合人数62XX人,参合率达75.94%(省规定标准为不低于75%)。 共3页,当前第1页1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情况。XX年5个试点镇街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420.96万元;XX年其它12个镇街,应筹集合作医疗基金966.53万元,其中农民个人已自筹434.54万元,镇街财政补助63.33万元已到位,省、济宁市、邹城市财政还应补助资金468.66万元(其中省131.80万元,济宁市87.87万元,市财政248.99万元)。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情况。全面推行了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重新规划确定了605家定点村卫生室,录用乡医1199名,颁发了《乡村医生聘书》。加强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统一印制了合作医疗门诊日志、处方、收费票据等。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受益情况。XX年11月1日,5个试点镇街正式开展工作以来,受益人口达22316人,共报销医药费用115万余元,有7人补偿额在8000元以上。
(六)扶弱解困系列工程。市建设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分别承办。
任务目标:
(1)年内完成经济适用住房7万平方米,解决806户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困难;
(2)年内新建镇街中心敬老院2处,
改扩建3处,新接纳老年人500名,全市五保入院率达60%以上;
(3)实施困难群众再就业援助,落实税费减免、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再就业优惠政策,年内帮扶困难群体人员1500人就业;
(4)健全完善贫困生专项救助制度,努力抓好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工作;(5)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内培训输出农民工3万人。
工程进展情况:
(1)经济适用房建设。小区占地面积64.55亩,受周边关系影响,楼层和建筑面积缩减,可建2—6层住宅楼15栋,总建筑面积6.8万m2,总户760户,共8种户型,面积为65—88.5m2,入住人口约2660人,容积率1.5,绿化率36.3%,小区公建面积2013m2。项目总投资约7800万元。目前,15栋楼均已开工建设,施工面积达6.1万平方米,占总施工面积的89%,大部分已完成四层主体建设,工程总投资额已达3500万元。
(2)中心敬老院建设。向省、济宁市民政部门申报了8个农村扶老福利工程项目,分别是**、**、城前、田黄4个镇中心敬老院新建项目和中心店、郭里、张庄、石墙4处镇中心敬老院改扩建项目。目前上述8处工程均已开工建设。共向省、济宁市申拨农村扶老福利工程资助资金89万元(其中省资助25万元,济宁市资助64万元),我市配套资金178万元。
(3)困难群众再就业。劳动部门通过与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单位协商,拟定了200人的公益性岗位,同时与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和运作,落实优惠政策,帮助困难群众就业。
(4)贫困生救助。截至目前,经过个人申请、基层申报,市救助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审核选定1070名学生作为济宁市救助对象,590名学生作为邹城市救助对象。
(5)农村劳动力培训。举办培训8期、培训人员XX余人次;完成初等农业短期培训260人;有206人正在接受中专学历再教育,300人正在接受大专和本科学历再教育。
(七)农村自来水工程。市水利局承办。任务目标:完成30个村的供水工程建设,解决3.4万人的吃水困难,实现9个镇街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展情况:截至6月底,开工建设供水工程29处,已完成22处,解决了25个村、2.3万人的吃水困难。
(八)综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承办。任务目标:重点整治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食品卫生、流动摊点、探头经营和交通拥堵,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工作进展情况:通过市教育、公安、文化等部门的综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改善。
(1)市教育局对各类学校加强了宣传教育,强化中小学法制、心理健康和交通安全教育。严格学校规章制度,加强了人员出入校管理,严禁学生到网吧、游戏厅活动。
(2)市公安局安排交警、巡警在重点时间段、重点路段维持交通秩序,保证了学生上学、放学期间交通环境良好。各派出所加强学校周边的治安巡逻,加大了对学校附近街面的控制力度。
(3)市文化局对学校周边开设的地下黑网吧以及出售不健康出版物的现象进行了治理。共查处学校周边地下黑网吧6家,查处不健康出版物近两万册。对学校周边出售非法教材、教辅读物的游商进行了治理。共查处各类非法教材5000余册,同时联合市教育局对个别学校使用非法教材的现象进行了查处。
(4)市交通局组织交通执法人员配合交警、城管等单位,对学校周边乱停乱放的出租汽车进行规范管理;加强了对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司机的教育监管力度,规范客运服务行为,引导其遵章守纪,不在学校周围拥堵、鸣笛,严禁乱停、乱放,改善了学校周边交通拥堵现象。
(5)市卫生局与教育等部门密切协作,清查学校周边餐饮单位64户、烧烤等露天食品摊点48处,取缔露天食品摊点30余户次。
(6)市工商局对520户经营业户进行了检查,迁移学校周边娱乐场所6户,依法取缔学校内外违规经营者20户。
二、存在问题
(一)**镇、**镇、**镇1.2万亩塌陷地治理工程至今未实施,落实力度不够;**镇黄厂村新村建设进展缓慢,新村选址尚未确定。 共3页,当前第2页2
(二)机动车尾气污染较重,尤其是城郊营运公共汽车污染现象较为突出;部分饭店和露天烧烤点污染严重。
(三)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亟待加强。
(四)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机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需要加大;定点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不规范;医疗市场比较混乱,需严厉整治非法行医。
(五)困难群体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需加大力度;贫困生救助金尚未落实。
(六)综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治理力度不够。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力度,尽快实施工程建设;压煤搬迁工作要对照时间要求,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
(二)加大烟尘、流动污染源、露天烧烤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三)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四)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力度,加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五)切实搞好再就业培训,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规范管理,提高再就业人员的技能和水平。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贫困生救助金,及时发放到贫困生手中。
篇6
关键词:学习困难;过程管理;实效性培养
作者简介:刘海峰(1971-),男,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黎斌(1982-),男,甘肃嘉峪关人,东北电力大学学工部,讲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工科院校对特殊学生进行过程管理的实效性研究――以东北电力大学为例”(项目编号:13JDSZ3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20-02
过程管理概念的源头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其含义是深入地研究生产工序、科学地安排作业流程、严格地培训员工、实行生产作业流程化和标准化。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S.Kirk首先提出学习困难这一概念,用来标示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业成绩长期滞后的学生。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方法不当,最终导致挂科、降级甚至是退学,这些对高校教育质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关注高校学习困难学生,探索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运用过程管理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最终能够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一、高校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表现
以笔者所在东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研究基点,结合对吉林省其他几所高校的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学生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意志品质障碍
意志品质障碍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表现为做事缺乏坚韧性、自制能力差和行为懒惰等。只有具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才有可能克服障碍。
2.学习兴趣障碍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说明了兴趣与学习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稳定。这类同学比较活跃,对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娱乐性活动却极感兴趣,影响正常的学习。
3.学习情绪障碍
厌学和自卑是当前学习困难学生面临的主要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迟到、早退、旷课时有发生。如有在学习上超过自己的同学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失去信心。
4.学习方法障碍
大学的学习和中学是完全不同的,很多学生对于大学的授课方法不能很好的适应,听课效果不佳,自学能力差,学习缺乏计划性,最终导致成绩下滑。
二、高校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经过深入了解、仔细分析,笔者认为导致当前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大学生学习困难。
1.主观原因
(1)自我发展目标模糊,学习上动力不足。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没有及时树立新的自我发展目标,而是将精力过多放在爱好特长以及玩耍上面,学习没有了方向,丧失了动力,导致学习困难。
(2)学习模式滞后,学习效率低下。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没有及时转换自己的学习模式,仍然停留在中学阶段,对大学的学习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难以应对紧张的大学学习生活,对学过的知识死记硬背,不善于归纳总结,不能举一反三,导致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不理想。
(3)缺乏坚韧意志,自我控制能力差。大学生差别最小的是智力,差别最大的是毅力,因此,意志在大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以及外界各种诱惑,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休闲娱乐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如果学生贪图享乐,意志薄弱,每当在学习方面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时马上就会打退堂鼓,缺乏信心和恒心,导致学习成绩不断滑坡,造成学业困难。
2.客观原因
(1)教学缺乏互动,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只是机械地将本节课的内容讲完,很少关心学生听了多少,听明白了多少。很多学生在某一个知识点听不明白之后,导致后面的整堂课都听不懂。老师自顾自地讲课,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需求,导致学生上课时无法对老师讲的内容产生共鸣,缺乏课堂互动,最后老师讲老师的,学生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甚至逃课,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家庭经济困难,产生自卑厌学情绪。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在全国高校学生当中,特困生的比例为10%~15%,贫困生的比例为30%,而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二者所占的比例高达50%。一些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下岗职工家庭的大学生,其生活和读书环境与生活条件优裕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沉重的生活压力和思想负担造成很多家庭困难学生无法和周围同学进行正常的交流与沟通,滋生自卑心理,甚至会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
(3)就业竞争激烈,导致心态失衡。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多。2014年将有超过700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在就业过程中,由于人才结构性失调,一边是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企业技能人才缺乏。现在就业人才市场整体上是供大于求,毕业生数量多,就业岗位少,而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缓解。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觉得社会不公,感到前途渺茫,导致他们学习的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不思进取,自暴自弃。
三、高校学习困难学生过程管理措施
党的十报告对我国的教育方针进行了十分明确的阐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针对上面这种情况,东北电力大学提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过程管理。在学生学习过程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以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形成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思路,使管理过程符合管理目的的要求,最大限度发挥过程管理的功能效应,使学习困难学生最终得到教育转化,走出学习困境,获得全面发展。
1.健全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过程管理机制才能保证过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最终得到切实的落实。学校出台了相关规定,全面施行过程管理与培养。有针对性地采取系列教育活动,如人生理想信念教育、法制观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主题活动。每个学员都制定自己的“学习辅导”服务方案,过程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学习辅导团队成员,根据学习困难学生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确定帮扶成员、定制帮扶方案。根据学习困难的成因,把学习困难群体分为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类型。根据学习困难成因,配备相应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与相应的任课教师及时沟通情况,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状态。
2.确定特殊学生过程管理对象
需要纳入过程管理的特殊学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性格孤僻、行为异常、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学生;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统一向各院系提供的,被测评为具有中等程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重修以及重考之后遗留超过10学分的学生。
3.为每名帮扶学生建立过程管理培养档案
过程管理的对象确定完毕之后,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建立过程管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帮扶者和被帮扶者的基本材料;被帮扶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帮扶者的定期情况汇报;阶段性效果评价;辅导员、班主任的帮助教育过程等。通过建立完善的过程管理档案,并及时对过程管理的步骤进行详细的记录,留下完善的第一手资料,方便对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后续的过程管理方案。
4.建立特殊学生培养方案
过程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即指在学校党委和学生工作部的双重指导下,各院系成立过程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由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带头,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的作用,组成帮扶团队,参加到过程管理工作中。全面帮扶,即指在过程管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帮扶团队成员通过对特殊学生的了解,制定帮扶方案和实施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教育,从而全面提高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全程跟踪,即指在过程管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帮扶团队成员明确帮扶对象、帮扶计划,采用跟踪式服务,时刻了解被帮扶对象的状态,根据被帮扶对象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计划,更好地服务被帮扶学生。
四、对学习困难学生实施过程管理实效性评价
2005学年度东北电力大学因学生学习成绩不符合《学生管理规定》要求被降级的学生达182人,被强制退学的达 102人。学校在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后决定,从2006年3月开始以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和输变电技术学院等6个院系作为试点,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过程管理与培养,最终取得显著效果。2006年9月下发《规定》文件,在全校16个院系全面施行过程管理与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学年度被降级的学生人数已降至 107 人,被退学的学生降至 27人。截止到2013年 12月,与2006年相比我校降级退学学生分别减少了50%。
过程管理与培养模式受到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在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过程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参与帮扶的同学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成就感,学习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收获了真挚的同学情谊。辅导员和其他老师在对特殊学生进行过程管理的实践当中提升了自身的教育能力,丰富了教育手段,减轻了工作压力,工作实效性大大增强。过程管理与培养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新洛.关于双语教学教材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7):144-145.
[2]易晓明,李斌洲,傅和平,等.学习优秀与学习不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和归因的比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1):2.
[3]涂素珍,胡永源.大学生的学习困扰及其教育对策[J].湖北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0.
[4]王伟华.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探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l(3):85.
[5]张启钱,王小青,谈静艳.我国高校“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2):77-82.
[6]张勤.高校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改革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3,
篇7
在区教育局正确领导下,__实验学校紧扣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落实,力争高质量完成本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个性目标
1.立足教育创建,促进办学提升
立足以创促建,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学校按序时高效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创建、教育现代化创建等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做到有领导小组、有制度保障、有实施方案、有序时进度、有奖惩措施、有督查反馈、有总结考评,保证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学校以教育现代化创建为统筹,全面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提升。当前,学校新校区建设进入紧张施工阶段;学校校园网建设、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使用正常,通过教师公共服务平台开通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参与网络学习积极性高并高质量完成优质教学资源上传工作;通过“双语阅读”,借助网络平台,学校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网络读书活动,“老少共话中国梦”征文摄影活动,积极上传网络读书征文。
2.落实“五严”规定,实现规范管理
学校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认真落实省“五严”规定,严格执行“一课一辅”制度,不断提升办学规范化水平。通过认真落实招生工作要求,强化学生在校时间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加强考试管理、加强对禁令的学习、督查,学校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家长满意度不断提高。
3.加强安全建设,确保师生安全
本年度,学校将安全工作放在重之中重,认真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安全工作各项文件精神,重点加强学生课间管理、路队管理,实现紧急避险演练常态化、法制教育主题化、安全管理无缝化,师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无师生违法犯罪行为。本年度,学校创建成省级平安校园、校车管理先进单位。
4.做好文化建设,丰富学校内涵
立足学校地处化工园区的实际情况,学校积极打造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举办了高质量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绘画、书法、舞蹈异彩纷呈,展现了__实验学校全体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多位同学参与区教育局书法、绘画比赛。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了学校加强文化建设,校园艺术教育常效开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5.强化管理,确保学生巩固率100%。
当前,学校共有学生262人,通过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关注特异学生、做好扶贫资助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实现学生巩固率100%。
6.推进合作办学。
按教育局工作计划,学校在2015年度与市外合作学校开展合作。当前,学校联系前期接洽工作已经完成,合作计划已经制定,各项事宜正有序开展。预计暑期将与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签订合作协议。
7.积极推进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工程。
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社会考试、函授、研究生考试,不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率达标、小学专任教师本科率达标。
8.完成区级宣传报道25篇、市级8篇任务。
9.完成市平安校园创建任务。
学校全力构建安全工作网络,强化安全教育,确保师生犯罪率为零,事故率为零,完成平安校园创建任务。本年度,成功创建成省平安校园。
10.认真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学校组建了乒乓球队、象棋队两个体育运动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组织训练,并积极报名参与市阳光体育联赛。2014年1月,学校举行了__实验学校庆 元旦教职工体育运动会,教师参与率达100%。2014年5月,学校联合侍岭中心学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学校挑选8名同学参加运动会并取得优秀成绩。
11.按序时进度完成自学考试4人次,超额完成书法等级考试人数。
12.在教育局组织的教育质量调研测试中,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3.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立足学校地处化工园区实际,学校以环保教育为突破口,确立了《化工园区学校环保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的研究方向,完成区级课题申报立项任务。
(二)共性目标。
1.关工委工作常态化,资助政策有效落实
通过重点关注孤儿、单亲儿童、贫困生、留守儿童,学校关工委认真做好关爱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档案,定期回访、疏导谈话实现关爱工作不留死角。通过认真调研、规范操作,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于实处。本年度,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2.加强行风建设,打造风清气正校园。
学校认真整改了上一年行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家校联系制度、畅通了家校联系渠道,更好地提升了教育服务水平,社会满意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被区教育局评为工作先进单位。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德育为先,突出实效,努力探索德育管理模式。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我校牢固树立德育首要位置的理念,加强德育管理效能,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组织,完善网络,合理分工,责任到人,明确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充分发挥德育的效能,有效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施。
1、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
学校提炼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师生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并将此理念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发展成为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景,通过理念引领,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2、用浓郁的校园文化浸润师生的心灵。
针对校园实际,学校力求每一面墙体都成为“文化的代言人”,彰显学校的管理理念,引领师生的日常行为,通过文化的浸润,让师生耳濡目染,净化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品质,涵养心性。
3、用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长远规划,结合实际,选准德育工作切入点,扎实开展工作,德育成果十分丰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员管理”的理念,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学校章程,使学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3、认真落实好“四公开,一民主”工作制度。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在政策范围内,出台激励扶持政策鼓励在职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学校有1人参与研究生进修,2人参与自学考试本科段课程考试,并出台了《__实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有计划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三)坚持“一个中心”,强化教学流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根据近三年的教学质量分析情况,认真制定了《__区__实验学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一年有提高,二年有飞跃,三年达一流”的提升总目标,并细化了学年目标,每一工作均有专人负责,学校提供了思想、组织、制度、队伍四大保障。确保各项目标如期达成。
2、细化管理,规范流程,向教学管理要质量。
3、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促进教师业务提升
(四)稳步推进教育科研工作
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学校借助各种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选派各科教师外出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培训、课堂观摩等活动15人次,要求教师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认真开展二次培训工作,重点做好教师写字水平培训提升工作;学校要求教师在制定个人成长规划中每人都要至少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每学期上1节专题研究课,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论文,参与各级各类评选竞赛活动。这一系列举措和要求,促进了教师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做好教育资助,巩固双基成果
学校认真落实上级教育扶贫资助政策,通过调查研究、公开公示、建档归档确保让最需要资助的学生得到帮助,不断加强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实现了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入学率达100%。
(六)借力教育共同体促进学校工作提升
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学校充分依托教育共同体这一平台,积极与领衔学校、共同体内兄弟学校开展学习、交流。本学期,通过开展青蓝工程、共同体内顶岗式支学教活动,我校3位教师与__实小3位区内名师组成教学帮扶对子,通过公开课观摩、交流课研讨、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消化吸收共同体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管理经验,促进教学管理水平提升。
三、存在问题
1.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亟需提升
因学校建设工程刚起步,现有办学硬件设施较为简陋、校园相关功能室缺少,
2.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升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水平在全区滞后、学生学业素质整体不高,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法等方面有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系统工程,当前学校办学正围绕以质量提升为中心,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快提升。
3.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学校现有教职工23人,新分配教师存在工作经验欠缺、业务素质亟待提升;老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不熟练;支教教师归属感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要求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改进措施
1.认真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在新学年,学校将按照《__实验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认真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加强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生习惯养成,加强教学流程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将依托《__实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计划》,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吸收优秀师资、优化教学流程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促 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篇8
下面我代表樱桃园联校向全体教师汇报2011年度工作情况,安排2011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要点。
第一部分:2011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落实“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理念,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工作核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带领全镇广大小学教职工,团结进取,奋力拼搏,取得了全县一流的工作业绩,创造了我镇教育事业的新辉煌。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向大家进行汇报如下。
一、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和谐校园初步形成
为深化教育人事管理改革,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推进全员聘任制度,与每位教职工签订了《聊城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明确了岗位职责,激发了工作热情,鼓舞了干劲。为严格岗位纪律管理,给八处中心校安装了指纹考勤机,促进了学校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严格了人事纪律和考勤管理。为全面贯彻《山东省中小学基本管理规范》,制订了《樱桃园镇联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实施办法》,从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管理机构及制度、管理者素质、教学常规、推进素质教育、教科研工作、教研活动等八方面对各学校的进行评估,多样化的量化学校工作。
建立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估体系。针对教师考核工作改革和促进教师管理的过程化的需要,为促进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我们从2011年3月份开始酝酿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管理体系,经多次研究,制定了《樱桃园镇联校教师专业成长考核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为全面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操作性依据。9月份为每位教师建立了专业成长专用档案,每人一盒,一式两份,联校和小学各保存一份,动态化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学历进修、师德评议、教学成绩、论文论著、教研科研等成长情况。我们经教代会通过后,开始正式实施,在学年末根据专业成长记录的各项内容,量化记分后排列名次,警告和处罚名次较低者,拿出两万元奖励积极进取、成绩优异、成长突出的教师,促进教师整体走向专业化。
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各小学校长和全体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思想认识,明确了学校设施、教学活动、人际关系、花草树木、课程资源等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各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均有明显起色,加强了师生团结协作能力,拓宽了教育资源开发渠道,增进了资源共享,和谐校园建设稳步推进。
“书香校园”工程在全镇开始推行。在镇实验小学开展“学生双休日读书计划”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县教育局的部署,联校从11月份开始,在全镇所有小学推行“书香校园”工程,鼓励师生养成读书习惯,制定读书计划,建立阅读笔记,定期开展交流、展评,在建设“学习型校园”和构建“书香校园”工作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有利于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层次,拓宽教育学习资源,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化和优化,在专业化成长之路上更好、更快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和谐提高。
二、德育工作扎实推进,师生道德水平逐步提高
在清明节前夕,联校组织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励志健康成长”读书征文活动,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我们热切关注灾情,对于灾区人民承受的巨大身体和心灵的苦难,全镇师生如同身受,各校先后掀起为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教师捐款一万七千余元,学生捐款八千余元,党员缴纳特殊党费四千五百余元,捐款总额居全县乡镇学校的前列,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赞赏,捐款活动场景在《莘县教育》周刊上刊登,师生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坚定了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抗灾难、再创辉煌的决心和信心。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表达对祖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喜悦自豪之情,表达对“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庄重承诺的支持,我们按照上级部署,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举行了“心系奥运、健康成长”征文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走向规范化。从2011年开始每学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为所有小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动态记录学生成长信息。联校制定了《学生成长记录袋管理使用办法》,投入近四万元,统一购置了专用档案橱,为每一个学生统一购置了成长记录档案袋。通过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制度,引导、鼓励、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既能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又能积极反省自身的不足,主动寻求改进的方法和途径,还能帮助教师、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交流信息,探讨方法,寻求最佳教育途径。
重点加强了留守儿童少年的管理。我们在今年4月初组织了特殊学生群体调查,建立了特殊学生群体信息数据库,掌握了家庭贫困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或孤儿、进城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优生、学习成绩特优生等八类特殊群体的信息,特别是比较突出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采取了家访、师生结对和生生结对帮扶等形式,稳定了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杜绝了安全隐患和违法事件的发生,解除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迈出了踏踏实实的一步。
我们根据新的师德评估内容,制定了“学生评教”和“家长评教”标准,于12月21日组织各小学开展了“学生评教”和“家长评教”活动,将评分结果记入教师年度专业成长评估总分。要求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教育干部和班主任认真履行师德规范,认真落实了廉政建设要求。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致使我镇教师队伍作风严谨,师生思想稳定,学习氛围浓厚,和谐校园已基本建立,为实现高效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联校被评为“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全县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三、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确保教育安全运行
为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时时讲安全,处处防隐患,警钟长鸣,不敢有丝毫麻痹和懈怠。大力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各学校在校门口和校内醒目位置拉起安全标语横幅,开辟安全教育专用板报栏,强化了师生安全意识。构建安全管理网络,严格管理制度,安全责任落实到位。联校每周例会安排的首要工作是安全工作,了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校安全问题。联校与各学校、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做到了责任明确、要求具体、措施得力。安全检查经常化、制度化,防患于未然,给广大师生创造了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
由于措施得力,全镇各小学认真落实联校要求,全镇小学和幼儿园均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确保了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安全运行,联校于2011年被评为“全县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四、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把握信息时代脉搏,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村教育要快速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信息时代脉搏,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管理手段,及时了解教育发展形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联校确立的指导思想是:重点投入,超前发展。一年来,我们集中财力20万余元为全镇18处小学和中心幼儿园配备了电脑及视频设备,达到一校一台,最终保留的8处小学达到每校2台。各小学连接了互联网,申请了公务电子邮箱,通过电子邮箱加强各校联系,凡是可以用电子形式上交的材料,不再手写和打印。这是全镇小学办公方式的重大改革,将促进信息技术的学习、使用,提高办公效率,节省办公成本,推进无纸化办公。
开办了“樱桃联校百度博客”,设立了投稿专用邮箱,师生稿件分为名师风采、精彩案例、童心童语、计划总结、诗歌散文、教育管理、教育叙事、教学科研、时事评论等类别,为全镇小学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及时、量大、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大家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和心得,展示成长进程和艺术才华,实现资源、信息和成果共享,把师生的优秀作品更快推向媒体,更好地做好教育宣传工作。10年11月开办以来,已有近120篇文章在博客上发表。这一措施使我镇学校管理、信息教育、教师培训、教学改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创新做好顶岗支教实习生工作。“顶岗支教双提高工程”是县教育局针对农村小学师资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创造性举措。我们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妥善做好顶岗支教实习生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顶岗实习生人身、财产安全。对他们举办了师德教育,岗前培训,业务指导,结对协助,经验交流等活动,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在提高顶岗实习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我们在职教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了解到了大量的时展信息和教育发展趋势,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对拓宽教育教学资源、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
我们积极鼓励教师撰稿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一年来,全镇教师共发表县级以上优秀论文200余篇,其中35篇被评为省优秀论文,40多篇在国家级报刊发表,17篇教育教学案例和26篇教育叙事获县级奖励,5篇获省级奖励。镇实验小学在2011年10月份《当代小学生》杂志上以“科技风”为主题专栏,发表学生作品7篇。
五、师资培训蓬勃开展,教师素质大幅提高
篇9
1、幼儿教育:加快农村规范化、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力争全县农村规范化幼儿园达到70%,农村省一类园达到12所。幼儿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
3、普通高中教育:加快省示范性高中创建步伐,年内胡各庄高中通过省示范性高中达标验收,长凝高中争创省示范性高中。全县普通高中升学率有新提高,本科二批上线人数达到1200人以上,确保我县高考强县地位。
4、职业教育:职教中心招生达到1600人、学生就业稳固率达到75%以上、对口升学率达到9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0%。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0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人,使之真正成为我县人才培养、生产示范、技术推广的重要基地。
5、成人教育:加强镇成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力争2至3所镇级成人学校达到市级示范性成人学校标准。成人教育功能有效发挥,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500期,培训农民10000人次,培养“新农村双带头人”700人。全面完成初中毕业生“三加一”培训工作。二、保障措施
(一)以育人为根本,不断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推进德育创新,提升育人质量。认真贯彻落实《滦南县教育局2009—2012年度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德育模式,丰富德育内涵,拓展德育阵地,不断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生活化、社会化。突出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发挥网络平台优势,通过设立德育专刊、举办班主任论坛等形式,努力形成制度化的德育研讨和交流机制,培育高素质的德育管理队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总揽,以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推进德育方法、途径、制度创新,在“精细”上做文章,在“内化”上找动力,在“自觉”上求实效,形成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的生动局面。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培训和辅导,培养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有效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和组织优势,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结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2、强化师德教育,树立良好形象。着眼于教师队伍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制定《教育局关于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五讲五重”师德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校校抓师德、人人重师德”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加强师德宣传,通过典型示范,弘扬正气,树立新风。明确师德“底线”要求,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着力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乱办班、乱收费、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师德失范现象,纯洁教师肌体,维护教育形象。建立并完善师德建设考核机制,将教师师德表现作为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并纳入绩效工资的评价范畴。各学校要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从方法创新、制度创新入手,建立健全具体化、个性化的师德教育规范,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确保师德建设纵深推进,取得实效。
(二)以“教学质量提高年”为抓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抓课改促教学。将2012年确定为“教学质量提高年”,不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向课堂要质量。全县初中要按照“巩固成果、稳步推进、保证质量”的方针,继续强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加强交流,积累经验,认真总结,提升内涵,力争推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将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各小学要立足于智力开发和兴趣培养,不断实践“主体性教学”思想,尽快生成各具特色、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各普通高中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握新理念,研究新课程,探索新教法,大力推广“分组合作探究”、“自学辅导”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价值取向,提高三年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攀升。
2、抓教研促发展。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县局教研员要深入基层、扎根课堂,充分发挥传递教改信息、改革教学方法、矫正教学策略的作用,引导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开展各个层次的教学观摩、授课评课、竞赛比武、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
教师共同成长。发挥县、镇、校三级教研网络,大力推行“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教研模式。进一步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指导中小学开展各学科共同参与,学校整体实施的教科研活动。启动教科研示范学校评选工作,抓典型、树标兵,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3、提高体育艺术教育水平。以体育艺术课、大课间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扎实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篮球赛、美术展、文艺汇演等群众性体育艺术活动。全力推进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大力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科学谋划、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发展学生爱好和特长,并将其纳入学校常规档案体系。年内县局将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将其列为学校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
(三)以“三风”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1、突出抓好“三风建设”。切实将“三风建设”摆在学校管理的重要位置,以教风带动学风,以学风塑造校风,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和办学水平。教风建设要侧重于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督促教师端正教学态度、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加强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反思等基本教学环节的检测和管理,积极构建学生、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开放式教学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严谨治学、务实创新;学风建设要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各学校要积极推行班级自主管理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教育活动,营造勤奋学习、求知进取的良好风气;校风建设要突出抓好学校文化建设,既要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创建花园式、园林式、书香式校园创建活动,更要本着“深层次挖掘、高品位提炼、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加强学校思想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人文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现团结拼搏、创新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2、抓实学校常规管理。全面落实“细、严、实、常”基本要求,不断推动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各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省颁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全部课程;大力实施“降、活、提”工程(即:把学生的课业负担降下来,让校园活起来,使教育质量提上来),让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校精细化管理,关注细节,延伸触角,完善制度,建立覆盖学校各个环节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手段,发挥管理“名校”作用,通过结对帮扶、捆绑发展等途径,共享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整体发展。继续完善学校常规管理督导检查评价机制,落实“局长包片、科室包校”责任制,将随机抽查和年终考评相结合,调动学校实施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加快特色学校创建步伐。各学校按照“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树品牌”的思路,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全面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和传统优势,将特色创建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有机融合,按照“选准特色-培育特色-发展特色”的阶段要求,扎实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县局将加强对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督导和管理,定期举办汇报会、观摩会、现场会,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学校创建水平。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
1、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聘力度,采取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择优聘用一定数量的师范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本着“优势互补、协作互助、共同发展”的原则,打破校级和区域壁垒,进一步科学配置和优化人力资源,稳步推进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制度、骨干教师巡回授课制度、紧缺教师跨校走教制度、区域内中青年定期交流制度。改革职称评聘机制,对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给予政策倾斜,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的实施,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为重点,坚持面向全员、倾斜农村、突出骨干的原则,建立教、研、训、赛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认真贯彻《滦南县教师继续教育纲要》,全面实施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围绕普通高中新课标教材实施,采取聘请专家讲座、开展校本教研、举办案例分析等形式,着力加强高中教师的教材培训和教法指导,提高教学工作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教学观摩和交流互动活动,辐射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围绕“五好”(班子团结协作好、中心工作落实好、常规工作管理好、校务财务公开好、勤政廉政风气好)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作风、组织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大力实施“中小学校长素质提高工程”,制定培训规划,拓宽培训渠道,将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相结合,努力提高校长队伍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积极探索校长队伍选拔、考核、奖惩的有效机制,健全校长队伍竞聘上岗、交流锻炼、末位淘汰等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格局。
(五)以均衡发展为导向,全面推进城乡教育等值化进程
1、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制定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方案,确保完成工程总量的90%。主动对接上级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强化项目带动,拓宽筹资渠道,将校舍安全工程、陈旧校舍改造工程和学校布局调整统筹考虑,计划投资6678.6万元,分期分批实施宋道口初中宿舍楼、长宁镇温庄小学教学楼等49个建设项目,新建校舍68290.66平方米,进一步提高学校基础办学能力。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为重点,积极稳妥地调整学校布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服务范围,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进程。
3、强力推进“普三提高”工程。以建设农村规范化幼儿园为着力点,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分类挂牌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办园水平。年内力争东黄坨镇中心幼儿园、宋道口镇中心幼儿园、方各庄镇李方各庄独立幼儿园通过省一类园验收。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幼儿园规范化管理,优化幼儿一日活动,提高保教质量。将幼儿艺术教育作为特色办园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幼儿,多渠道、全方位开展艺术启蒙教育,培养兴趣爱好,开发幼儿潜能。积极引导幼儿园增强自主发展意识,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吸引更多地幼儿接受正规优质的教育。
(六)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做大做强职业、成人教育
1、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按照“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灵活模式、促进就业”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确保形成出口旺、入口畅的良好局面。紧紧围绕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不断拓宽“校校结合、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办学渠道,强化“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进一步畅通就业渠道,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做好职前指导和跟踪服务,提高学生就业稳固率,把毕业生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品牌。突出抓好招生工作,加大宣传攻势,制定责任目标,层层分解任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2、大力扶持成人学校自主发展。各镇成人学校要依托资源优势,发挥阵地作用,创新办学模式,以服务“三农”的实际成果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师资培训,力争打造一批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本土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发挥“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功能,推动新项目、新品种的引进、实验和推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瞄准农村特色养殖和高效农业,发挥成人学校阵地作用、职业学校人才优势,采取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着眼于构建学习型农村,举办农民学历教育中专班,计划开设种植、养殖、农村经济管理三个专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学历水平。
(七)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载体,努力提高教育幸福指数
1、着力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防控工作,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努力构建防控有力、处置迅速、责任分明的学校安全工作体系。突出抓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严格执行晨午检、消毒和病因追踪登记等一系列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围绕防火、防食品中毒、防校园踩踏,经常性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继续深化民主评议学校工作,促进教育行风不断好转。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基建工程、物资和图书(教辅资料)采购、后勤保障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大教育收费监管力度,深入推进政务、校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
篇10
一、积极推进建设教育强市的工作
为加快教育强市建设进程,在南海、顺德通过省教育强区验收后,市政府于去年11月召开了建设教育强市工作会议,提出了2005年把我市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各级党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先后召开了建设教育强区、强镇工作会议,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建设教育强区、强镇的热潮,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到今年7月止,全市已有2区24个镇(街)通过了省督导验收。我市建设教育强区、强镇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建设教育强市的基础更为坚实。
为进一步加大教育强市建设力度,我局9月底组成由市教育局领导,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教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两个调研组,对各区对照《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意见》的目标和任务的要求,落实教育强市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二天的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区在推进教育强区、强镇建设进程中,成绩是突出的,全市建设教育强市的进展势头良好,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㈠强化政府行为,全面铺开教育强区、强镇建设
⒈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都给予高度重视,真正做到思想统一、目标明确、行动迅速,切实强化政府行为,切实把创建工作摆上政府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照市的要求,结合当地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创建强区、强镇策略,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广泛参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有的区还提出了“分步推进,以点带面,重点帮扶”的工作策略,有力地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⒉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政真正做到教育工作“六个优先”: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各区千方百计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并形成了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镇级教育投入比例更大,村一级办学积极性也很高,形成了“党政重教、部门支教、全民兴教”的良好氛围,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和机制,保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㈡“硬件”、“软件”一齐抓,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创建教育强区、强镇过程中,各区、镇紧紧扣住一个“强”字,在“强”字上做文章,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硬件”、“软件”一齐抓,力争“硬件”上档次,“软件”上层次,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⒈扎实抓好教育“硬件”建设,为教育现代化夯实基础。近两年来,各区按照《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推进等级学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等级学校是建设教育强区、强镇的基础工程。目前,全市区一级以上学校已有503所,其中省一级87所,市一级217所,区一级199所,使我市等级学校数量占学校总数的66.6%,特别是优质学位增幅较大,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各区都加大投入,重点建设。目前,全市己有400多所学校建成校园网,80%学校实现了“校校通”,学生人机比例达到9:1,居于全省前列。
⒉不断改革创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各区、镇把创建教育强区作为推动教育创新的契机,深化教育改革。一是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撤并规模小的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规模效益。据统计,今年撤并中小学达90所。各区还抓好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二是创新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多元投入的办学模式。采取了“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校长、教师队伍。各区、镇都出台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如南海区全面开展了校长竞争上岗和教师全员聘任工作,三水区白坭镇也改革了教师聘任制度。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校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⒊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各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思想品德和政治课教学,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进网络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创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学会学习。三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索计算机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四是加强教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坚持教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五是突出英语、艺术、科技、信息技术教育等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
⒋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各区、镇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一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加强骨干教师、名教师和名校长的培养。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引进高水平教师,优化队伍结构。四是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多途径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目前,全市教师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㈢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
创“强”工作,重在创建过程,重在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优化育人环境,逐步建立社区教育体系,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⒈“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较好的落实。部分区、镇教师工资待遇有所提高,镇属学校与区属学校差距逐步缩小。
⒉营造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各学校不仅重视学校的绿化、净化和美化,而且还注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体、艺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⒊促进社区教育体系的形成。各区、镇以创“强”为抓手,在抓好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统筹发展的同时,重视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区、镇(街)都建有成人教育机构(没有的镇正在建立)、社区文化广场、青少年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站,开办多门类、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
㈣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创“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区、镇教育投入困难不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及学校上等级工作受到制约;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应用不够广泛;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比较突出;教师队伍结构、水平、能力、流动机制、待遇、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够协调;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落实等。
对于上述问题,市教育局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各区教育局局长会议,提出了推进教育强市建设进程和重点解决突出问题的新措施。
二、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004年9月23日,我市召开全市教学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今年我市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对我市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完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一年来,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健全教学、教科研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完善了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我们出台了《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的《关于加快发展优质基础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英语教学新跨越工程”的实施意见》等。这些规划和意见,对于我们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㈡教学质量在改革中再上新台阶
⒈教学工作在不断创新中取得丰硕成果。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与课改一同成长,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与学生在国家和省级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教师在全国及省级学科教改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观摩活动、新教材教学课例、网络课件及多媒体课件等评比中,有154人获全国一等奖,248人获全国二等奖,616人获全国三等奖。在全国“新课程经验交流与成果评价大会”上,我市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8项,市教研室获“优秀指导组织奖”。我市中小学生在英语、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全国竞赛中,有1181人获全国一等奖,1968人获全国二等奖;568人获全国三等奖。
⒉教育特色在实践中逐步凸显。今年,我市信息技术和英语教育成绩突出。教育信息化有两个突出成果:一是“网络教育应用‘全面解决技术方案’开发与应用”、“支持新课改的学科群教育资源网及其应用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入选2004年度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计划;有9件作品的作者获邀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占全省参加面试作品数的43%,其中8件作品获全国一等奖,占全省的80%;1件作品获全国二等奖;今年8月,我市还代表省在“第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论坛”上作经验介绍。二是我市出台了《关于“英语教学新跨越工程”的实施意见》。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部分试验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一些幼儿园也开始尝试开设幼儿英语课程。率先在全省采用“人机对话”模式进行中考英语口试试点,定期选派英语教师到国外进修,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⒊高考成绩在连年提高的基础上又有新突破。⑴上线总人数及上线率再创新高。今年,我市26958人参加高考,上线总人数23251人,上线率86.25%,比去年增加4112人,增幅达21.48%。其中第三批A线以上人数达15389人,占考生总人数的57.09%,高出省12.3个百分点,以极小差距位居全省第2位。⑵高分层人数、重点线和本科线上线人数有较大增长。今年高考,全市总分800分以上的考生33人,700分以上650人,比去年增加了48人,其中佛山一中叶树蓁、柳昕同学的语文,南海石门中学欧阳尚夫同学的综合科荣获广东省高考单科状元。全市考生上重点线人数3277人,比去年增加1152人,增幅高达54.21%;上本科线以上人数7416人,比去年增加1505人,增幅达25.48%,创历年增幅最高水平。⑶美术、音乐、体育类考生上线人数有新突破。全市美术、音乐、体育类考生上线总人数1968人,比去年增加680人,其中本科线以上775人,比去年同批增加了188人;上第三批线1193人,比去年增加了492人。美术类上线1343人,比去年增加489人;音乐类237人,比去年增加83人;体育类432人,比去年增加91人,成为高考新的增长点。
㈢教育科研成果显著
⒈科研力量增强。2004年申报立项课题399项,课题研究从纵向、横向拓展,队伍不断壮大。
⒉科研课题等级高。近年来立项的课题,有全国“十五”科研规划课题与其子课题、省与省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13项,全国和省其他有关部门的子课题、实验校课题30多项。2004年获得立项的课题中,重点规划课题35项,一般规划课题339项,备案课题25项。
⒊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立项课题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围绕发展优质教育、区域素质教育模式、新课程实验、主体性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模式等开展研究。结集出版了《探索、求实、创新》、《区域教育新追求》两本优秀教育论文集和一本教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集《理念、探索、求真、创新》以及教育科研专题课题成果编著《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
㈣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初显成效
课改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七大变化:一是教师角色的变化。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参与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二是教学行为的变化。由以往的孤军作战过渡到团队的紧密合作;由素质单向型教师过渡到素质综合型教师;由拘泥于教材过渡到开发课程资源。三是教学方法的变化。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多样化趋势,教师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四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开始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五是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坛等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思路层出不穷。六是课堂的变化。课堂氛围变活了,以教材知识为教学中心的现象减少了,教学面拓宽了,师生关系平等了,师生感情融洽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七是考试制度与教学评价的变化。发展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的改进。
㈤招生考试工作进展顺利
我们坚持“依法治考”,“依法治招”,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考试和招生环境。一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安全保密工作万无一失。二是考风考纪宣传教育落实到位,涉考人员工作责任制有效防止了违纪作弊行为的发生。三是逐步推行网上巡考工作,推进考场建设。四是高中阶段学校扩大面向全市招生规模,首次实行网上报名、填报志愿和录取,实现档案电子化,开展英语口语考试和信息技术考试试点工作,实行了计算机辅助考试(即“人机对话”),首次启用中考网上指挥系统,确保了考试过程中考试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五是小学、初中的入学办法以居住地为依据,遵循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在户籍所属区的范围内升学。同时制定了相关的照顾和优惠政策。
三、举办了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系列活动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二十个教师节,我局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㈠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我局制定了《佛山市教育系统2004年教师节庆祝活动方案》,围绕“安教乐教,丰硕人生”的主题,按照“隆重、热烈、高雅、务实、简朴”的原则,精心策划了第二十个教师节庆祝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教师节表彰大会,有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有慰问活动,有文艺汇演,有教师代表座谈会,有教育行政机关篮球比赛等。例如,9月6日至8日,由我市近年来获得国家或省、市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的9名优秀教师组成的佛山市教育系统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先后赴各区作报告。9名教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感人事迹和“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每场报告会的听众均达1000多人。9月7日,我们分别召开了来自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和市直大、中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阻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共商教育改革发展大计。
㈡活动组织规格高,气氛隆重
为开展好今年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我局特别重视提高活动的组织规格,确保活动隆重展开。首先,成立了佛山市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冯彦荣任组长,副局长杨晓勤、苏年福以及局纪检组组长吕宝生、局助理调研员陈瑞虹任副组长,各区教育局局长和市教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任组员。在活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各项活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二,注重以政府名义开展活动,使活动定位较高,气氛浓重而富有影响力。如9月8日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以市政府名义组织召开,广东省委常委、佛山市委书记、佛山市人大主任黄龙云带领市五套班子领导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副市长杨锡基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绍棠作了重要讲话。五套班子领导还分别为今年被评为佛山市教育系统的50个先进单位、300名优秀教师和200名先进教育工作者颁了奖。9月6日,组织有关人员分两个组分别赴各区慰问生病住院治疗的教师代表。这次慰问,有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教育局的领导参加,体现党委、政府对教师的尊重与关怀。
㈢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基于上述认识,我市把今年教师节庆祝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在各项活动中,省、市各家新闻媒体纷纷跟踪报道,使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不少群众和教师评价说,今年教师节活动内容如此丰富、组织规格如此之高,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教育,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发展教育。同时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使全市广大人民教师不断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们表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今后将继续团结一致,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而作出更大贡献。
四、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国家教育部决定,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作为我国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按照国家、省的部署和要求,我局精心筹备、周密部署、大力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㈠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稳步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顺德、南海、禅城区在认真总结义务教育课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又进入课改实验;三水、高明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也于今年秋季开始全面进入课改实验。要求教师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㈡积极开展课程创新,开发地方课程
我市从实际出发编写了各具特色的南海、顺德、佛山三套信息技术地方教材。南海区还开发了小学和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知识产权教育读本》等地方课程教材。
㈢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构建支持课改的创新平台
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课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网上教学系统和网上教研系统,实现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高度共享,使一大批既有出色的学科能力、又有过硬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运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展示学科内容的丰富世界,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㈣大胆探索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评价,夯实课改基础我们注意加强研究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在评价的方式上重视创新。在完善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学习成长记录袋的同时,还进行了学生作业评价的改革,学生测验与考试的改革。不但关注教学中是否让学生感受到理解、信任,而且意识到测试中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重要性。随着教师对评价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少学校开始尝试以人文化的测试来评定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努力做到让学生测试前轻松自信,卷面设计富有人文色彩,题目要求活泼有趣,测试内容注重整合,测试成绩重在激励。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激励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热忱。
在世纪之交进行的这场新一轮课程改革,必将使基础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鲜明地反映时代特征。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对于推动我市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市已全面进入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阶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都把课改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一费制”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是切实治理学校乱收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项重大举措。“一费制”的推行,不仅有利于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有利于落实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推进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两年多来,我市在实行“一费制”过程中,一方面坚决狠抓治理乱收费,一方面不断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齐抓共管以及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一费制”工作不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按省的部署,从2002年秋季开始,我市中小学全面实行“一费制”收费,义务教育阶段收取书杂费,高中收取学杂费。全市中小学收费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实行教育收费公示,统一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统一亮证(广东省教育收费许可证)收费,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中小学收费票据,统一实行中小学收费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行“银行代收,学校给票,财政返拨,教育监管”的模式。
2003年底,按省“一费制”以外收费的有关通知精神,我市教育、物价、财政、纠风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规范我市中小学“一费制”以外收费的通知》,经市政府批准下发执行。我市中小学“一费制”以外收费采取由市定项目、各区定标准的办法,解决了我市实行“一费制”以后出现的新问题,使我市教育收费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目前我市“一费制”收费项目,一是“一费制”: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高中学杂费。二是“一费制”以外收费项目:⒈可统一管理收费项目(省定项目):住宿费、高中阶段的择校生择校费、城镇中小学生体检费、高中阶段会考费(毕业考试费)、军训(或实践活动)发生的食宿费、城镇中小学校服费等6个项目。⒉可选择性收费项目(市定项目):小学午休和课后托管费;补课费;代订杂志、教学资料费;校外活动费;膳食费;校车接送交通费;节假日兴趣活动费等7个项目。
在落实“一费制”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宣传教育,提高执行“一费制”的自觉性。我市各级政府、学校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国家、省、市的“一费制”政策,使“一费制”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群众监督的社会氛围。
二是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确保“一费制”工作得到落实。我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实行“一费制”作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工作来抓。⒈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由市纠风办牵头,成立了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工作小组,并成立了治理乱收费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⒉统筹安排、专题研究工作。⒊市教育、纠风、物价、财政等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三是积极筹措经费,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市实行“一费制”收费后,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但学校每学期约少收入1.08亿元。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运作,各级财政加大了投入。如顺德区2003年财政增拨教育经费2.1589亿元,解决了教育经费及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问题;南海区平洲街道办2003年从财政增拨教育经费4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所属学校经费不足问题。
四是加大对贫困生扶持力度,建立扶贫助学制度。我市特别重视解决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2003年全市中小学减免了特困学生22815人,累计减免书(学)杂费1252.91万元(其中省补80.6万元),保证了每一个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五是完善教育收费制度和健全监督机制。我市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加强对实行“一费制”的监管,有效地遏制了自立收费项目、擅提收费标准等违规收费行为,使教育收费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⒈落实收费管理责任制。各中小学校均有收费责任人,使教育收费管理责任制得到落实。强化了责任追究,有效地抵制乱收费行为的发生。⒉坚持开学初(春、秋季)的教育收费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违规违纪收费现象消灭于萌芽之中。⒊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全市各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落实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增强了收费的透明度。⒋市、区两级审计局、教育局都能适时对学校的收费进行专项审计,通过审计加大监管力度。⒌设立收费监督举报电话。市、区已建立了群众举报制度,加快了电话举报、来信来访的处理速度,化解各种矛盾,稳定了社会大局。
当然,在实行“一费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一费制”标准搞“一刀切”不尽合理。目前,全省“一费制”是以三类地区划分标准(广州、深圳、其他市),这与我市经济水平相比,显得相对偏低;以我市为例,虽属一类地区,但高明、三水与南海、顺德的经济条件有明显的差别,也划分为一个收费标准,显然不够科学合理。小学的书杂费各年级差异甚大,但按一个标准收费;初中各年级的学习科目也有很大的差异,也按一个标准收费,这显然不合理。再如,“一费制”标准偏低。⒈书杂费最高限价定位偏低。由于“一费制”书杂费包含了课本费、练习本费,而且收费标准比实行“一费制”以前有所降低。据禅城区统计,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前后对比,实行“一费制”一年减少收入约1000万元,由此造成学校公用经费不足。⒉“一费制”的书杂费未能考虑到计算机、英语教学和目前开设的新课程改革的课本资料增价等因素,这无形中减少了学校的公用经费的开支。⒊课本费、练习本费应按实际发生数核支。现在的做法,主次不清,书费杂费不分,既容易出现书费杂费混用、互侵互占的现象,也不利于财务的管理和监督。
⒋练习本属于个人消费,使用多少因人而异,“一费制”中涵盖了练习本费是不合理的。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脱离学校实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亟待研究解决。
六、开展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
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教育公平、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市根据国家、省、市的要求,结合本地高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资助规定和办法,完善了各种配套措施,保证了不少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999年,我国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随着高学的扩招、市外生源及B线学生的招收,我市高校贫困学生人数逐年递增。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目前已建立起相应的高校“奖、助、贷、补、减”多元化的扶贫助学体系,如设立奖学金、推行学生贷款、开展勤工助学、实施特殊困难补助、实行学费减免等制度,还开辟了“绿色通道”制度和“学校从所收的学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制度。经过实践探索,这些政策措施发挥了巨大作用。据初步统计,2003年全市在校贫困大学生1792人,受资助的贫困生1785人,占贫困生总数的99.6%,扶贫助学资金共214.19万元。其中,有276人申请和办理了助学贷款245.5万元;89人了减免学费,总金额为13.45万元;158人享受助学金,总金额为10.37万元;有794位贫困生领取了奖学金,共73.74万元;有2784人次参加了勤工助学,学校支付勤工助学资金117.9万元。另外,有244人办理了缓交学费手续,缓缴学费76.32万元。顺德高职院助学贷款工作做得比较好,2002年助学贷款资金为23.63万元,2003年为117万元,预计2004年助学贷款资金将超过210万元。
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扶贫助学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我局最近制定了《佛山市实施教育扶贫助学工程指导意见》,已报市政府审批,待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七、成立国家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考核小组
为切实抓好局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考核工作,我局8月份成立了局机关国家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考核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彦荣任组长,副局长、局纪检组组长、局助理调研员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任组员。考核小组日常工作由组织人事科负责。考核小组还向社会公开了局机关国家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服务行为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此举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了局机关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
八、出台《佛山市教育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置的应变能力,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局7月出台了《佛山市教育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预案》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了分类:一是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风灾等。二是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突发事件,如建筑质量安全事故、爆炸、危险品污染或泄漏、火灾、交通事故、中毒、疫情等。三是因社会对抗和冲突而引发的突发事件。重大如罢工、罢课、游行、示威、上访等。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 上一篇:妇联禁毒工作总结
- 下一篇:水运工程安全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