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企业制度管理范文

时间:2024-02-20 17:4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企业制度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企业制度管理

篇1

第一条本制度适用于*

第二条本公司员工的任聘、试用、报到、保证、职务派免、迁调、解职、服务、交卸、给假、出差、值勤、考核、奖惩、待遇、福利、退休、抚恤等事项,除公司另有规定外,均按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本公司除董事、监事外,均称为本公司员工,并依工作性质分管理职、技术职。

第四条本公司除业务执行人员外,可雇用工员(服务员)、特勤人员(司机、守卫、打字员、电话总机值机员)等,辅助业务的执行。其管理悉依本规则执行。

第五条本公司工员分下列二种:

(一)作业员:凡具有专门技能从事技术工作的工人。

(二)服务员:凡不具有专门技能非从事技术工作的工人。

第六条本公司因业务工作需要可聘请顾问或特约人员,雇用临时工或包工。其管理办法另以聘约或合同。

第七条本公司得招收实习生,其办法另定。

第八条本公司职员除本公司章程规定须经董事会同意任用者外可由各部(室、中心)经理(主任)签请总经理核准招募。

第九条本公司各级员工,均应遵守本规则各项规定及本公司制定的规章及通告。

第二章任聘

第一条本公司任聘用各级员工以思想、学识、品德、能力、经验、体格适合于所任职务或工作者为原则,但有特殊需要时不在此限。

第二条新进员工的任聘,依据业务需要,由主管人事部门统筹呈报核准。

第三条本公司各级员工应具有下列各款资格之一者予以任聘:

(一)正管理师、正工程师

1.具有博士学位者。

2.具有硕士学位,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2年以上,经试用合格者。

3.国内外大专院校毕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10年以上,经试用合格者。

4.任本公司管理师(工程师)3年考核均列优等者。

(二)管理师、工程师

1.具有硕士学位,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一年以上,经试用合格者。

2.国内外大学毕业或高考及格,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6年以上,经试用合格者。

3任本公司副管理师(副工程师)两年零6个月,考核均列优等者。

(三)副管理师、副工程师

1.具有硕士学位者。

2.国内外大学毕业或高考及格,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三年以上,经试用合

格者。

3.国内外专科毕业,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6年以上,经试用合格者。

4.任本公司助理管理师、助理工程师1年零6个月,考核均列优等者。

(四)助理管理师、助理工程师

1.国内外大学毕业或高考及格,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一年以上,经试用合

格者。

2.国内外专科毕业,具有3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经试用合格者。

3.高中(高职)毕业或普考及格,并具10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经试用合

格者。

4.任本公司一级办事员、业务代表、一级技术员一年考核均列优等者。

(五)一级办事员、业务代表、一级技术员

1.国内外大专院校毕业或高考及格,经试用合格者。

2.高中(高职)毕业或普考及格,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3年以上经试用合

格者。

3.任本公司办事员、业务员、技术员2年考核均列优等者。

(六)办事员、业务员、技术员

1.高中(高职)毕业或初中毕业并在企业团体或生产工厂服务5年以上,经试用合格者。

2.曾任本公司作业员、服务员3年考核均列优等者。

(七)任用规定

1.晋升者,应经考试并由员工考评审议委员会审定。

2.助理管理师、助理工程师以上各级人员任聘资格特准者,不受上列各项

资格的限制。

第四条本公司各级员工如有出缺时,应由低一级员工中选定服务成绩优异者,按前条规定优先升任。

第五条本公司特勤人员(司机、守卫、打字员、电话总机值机员)须年满18岁以上,具下列资格并经考试或甄选合格者,才能雇用。

(一)司机:领有汽车驾驶执照,并具实际经验2年以上者。

(二)守卫:具工厂安全知识或有实际经验者。

(三)打字员:擅长中英文打字,有相当经验者。

(四)总机值机员:具电话接线知识,有实际经验者。

第六条凡有下列事情之一者不得任用为本公司员工。

(一)被剥夺公权尚未复权者。

(二)曾犯刑事,判决拘役以上罪行而刑期未满者。

(三)受禁治产的宣告者。

(四)通缉有案者。

(五)贪污公款有案者。

(六)吸食鸦片或其他者。

(七)身体衰弱不堪从事工作或有传染性疾病者。

第三章试用及报到

第一条本公司员工依本规则第二章第三条规定录用时,应由主管安全部门调查,并确定不抵触本规则第二章第六条规定才予以录用。新录用人员应经试用合格才予任用。试用期间定为40天。期满成绩及格者方予正式任用为正式员工。

第二条本公司新进员工试用成绩优良者,由服务单位按其工作能力与成绩表现填具试用期满考核报表,会同人事单位出勤资料呈请正式任用,发给任用书。其服务年资统一从正式任用之日起算。

第三条试用员工在试用期间如品行欠佳或经试用单位认为不适合或发现进入公司前曾有本规则第二章第六条规定等不法事情者,可随时停止试用,不可请求任何资遣费或旅费等补助。

第四条本公司员工录用(试用)前应办理报到手续,并填具下列书表(由本公司印发)及缴验身份证、毕业证明书、健康检查表、最后服务单位离职证明书及缴交2寸半身照片3张。

第五条本公司员工办妥报到手续,经公司分派试用工作后,应即赴派定单位工作,不得借故拖延或请求更换,并由主管人事部门填发工作记录卡按照规定时间到职工作,无故拖延一星期未到职者即停止试用。但事先以书面呈准者不在此限。

第四章保证

第一条本公司员工均应觅妥保证人,保证其在本公司服务期间遵守本公司一切规章。新进员工于办妥保证手续后才能报到。前项保证手续及保证人的责任均按保证书及保证规约执行。

第二条本公司员工保证人(以下简称保证人)以具有下列资格之一,经本公司认为适当者。

(一)铺保:资本充实经合法登记有案的工厂或商号。

(二)个人保:有正当职业,在社会上有相当信誉及地位之人士。但被保人的配偶或直系亲属或本公司董事监察人现职人员均不得为保证人。

第三条本公司员工经管现款、票据、材料、成品等人员,其保证人应为相当之铺保。

第四条被保人如有下列各款事情之一者,保证人应负一切赔偿责任,并负责代被保人办理离职手续。

(一)违反本公司一切规章或营私、舞弊、盗窃及其它不法行为致本公司蒙受损害者。

(二)贪污公款挪用公物者。

(三)弃职潜逃者。

第五条保证人的职业或住址如有变更时,应由保证人或被保人以书面通知本公司办理更正。

第六条本公司员工如因职务变更对原保证人认为不能承担保证责任时,被保人应随时另觅妥保证人。

第七条保证人如因故欲退保或因其他事故丧失其保证资格时,应立即以书面通知本公司,由被保人另觅新保证人办妥换保手续,发还原缴保证书后方得解除保证责任。

第八条本公司员工换保或离职后六个月内如发现有依规约应由原保证人负责的事项,该原保证人不得推卸其保证责任。

第九条本公司对员工的保证人如发现不妥时可随时通知被保人限期换保,在换保期间如有必要可暂停其职务,待换保手续办妥后才准许复职。

第十条本公司员工离职,经办妥移交手续后6个月内未发现任何弊端时才发还保证书解除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第五章职务派免

第一条各级主管职务的委派分为实授、二种。

第二条职务的派免除依章程须由董事会核定者外,各单位主管如认为有必要时可填具调派意见表呈总经理核定派免。

第三条职务的派免经核定后由人事部门填发人事派(免)令。

第四条职务的委派经核定后准支职务加薪,其数额另行决定。

第六章迁调

第一条本公司基于业务上的需要,可随时调动任一员工的职务或服务地点。被调的员工如借故推诿,概以抗命论处。

第二条各单位主管依其管辖内所属员工的个性、学识和能力,力求人尽其才以达到人与事相互配合,可填具人事异动单呈核派调。

第三条奉调员工接到调任通知后,单位主管人员应于10日内,其他人员应于七日内办妥移交手续就任新职。

前项奉调员工由于所管事物特别繁杂,无法如期办妥移交手续时,可酌予延长,最长以5日为限。

第四条奉调员工可比照出差旅费支给办法报支旅费。其随往的直系眷属得凭乘车证明实支交通费,但以五口为限。搬运家具之运费,可检附单据及单位主管证明报支。

第五条奉调员工离开原职时应办妥移交手续,才能赴新职单位报到,不能按时办理完移交者应呈准延期办理移交手续,否则以移交不清论处。

第六条调任员工在新任者未到职前,其所遗职务可由直属主管暂。

第七章解职

第一条本公司员工的解职分为“当然解职”、“退休”、“辞职”、“停职”、

“资遣”及“免职或解雇”六种。

第二条本公司员工死亡为“当然解职”。“当然解职”得依规定给恤。

第三条本公司员工退休给予退休金,其办法另定。

第四条本公司员工自请辞职者,应于请辞日30天前以书面形式申请核准。在未奉核准前不得离职,擅自离职者以旷工论处。

第五条本公司员工停职分为“自请停职”及“命令停职”二种。

(一)员工因服兵役期间超过一个月者可自请停职。

(二)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命令停职。

1.保证人更换期间,所属一级单位主管认为必要停职者。

2.因病延长的假期超过6个月者。

3.触犯法律嫌疑重大而被羁押或提起公诉者。

第六条自请停职和命令停职,如遇下列情况,酌情予以处理。

(一)自请停职者,于退伍后15天内未申请复职者,予以免职或解雇。

(二)因换保停职者,自停职日起15天内未办妥换保手续者,予以免职或解雇。

(三)因病命令停职者,自停职日起6个月内未能痊愈申请复职者,资遣或命令退休。

(四)因案命令停职者,经判决为有期徒刑以上者免职或解雇,但侦查处分不或判决无罪确定后,可予复职。

第七条本公司员工于停职期间,停发一切薪津,其服务年资以中断计。

第八条本公司因实际业务需要可资遣有关员工,其办法另定。

第九条违反本公司规章,经本公司员工考评审议委员会决议免职或解雇者即予免职或解雇。

第十条本公司员工离职,除“当然解职”及“命令停职”未能办理交卸手续者外,均应办妥交卸手续,经各部门接交人签准后才能离职。

第八章服务守则

第一条本公司员工应遵守本公司一切规章命令及主管的指挥监督,忠实勤勉地执行其职务。对经办业务或工作如有建设性意见时,可以口头或书面陈述建议。

第二条本公司员工平日的言行应诚实、谦让、廉洁、谨慎、勤勉,同事间要和睦相处以争取公司荣誉。

第三条本公司员工上下班均应按规定签到。签到均应亲自为之,不得托人代为签到或代人签到。违者依本规则的规定论处。

第四条本公司员工除规定之放假日及因公出差或因故与其他正当事由外,均应按照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得任意迟到或早退。如有违反者照下列规定处理。(一)每月迟到或早退:7次至10次者以旷工半天论处。

11次至15次者以旷工1天论处。

16次至20次者以旷工2天论处。

超过21次概以旷工3天论处。

(二)迟到或早退除事先请准者外,超过20分钟起至1小时内,未办理请假手续者以旷工半天论处。

第五条各级员工每日应办事务必须当日办清,如不能于办公时间内办妥应加班赶办。如有临时发生紧要事项奉主管人员通知时,虽非办公时间亦应遵照办理,不得借故推诿。加班发给加班费,其标准另定。

第六条本公司员工对顾客或参观来宾应保持谦和礼貌、诚恳友善的态度。对顾客委办事项应力求周到机敏处理,不得草率敷衍或任意搁置不办。

第七条各级主管就其监督范围以内所发命令,其属下员工有服从的义务,但对其命令有意见时可随时陈述。

第八条各级员工对于两级主管同时所发命令或指挥,以直接主管的命令为准。

第九条本公司员工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除办理本公司业务外,不得对外擅用本公司名义。

(二)对于本公司机密无论是否经管,均不得泄漏。

(三)未奉核准不得擅离职守。

(四)对于所办事项不得收受任何馈赠或向往来行号挪借财物。

(五)非因职务的需要不得动用公物或支用公款。

(六)对所保管的文书财物及一切公物应善尽保管之责,不得私自携出或出借。

(七)不得私自经营与本公司业务类似的商业或兼任本公司以外职务。但经董事长特准者不在此限。

(八)不得任意翻阅不属自己负责的文件、帐簿表册或函件。

(九)不得携带违禁品、引火物及非必要物品进入工作场所。

第十条本公司各级员工有违反前条规定,应按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惩处,该主管知情不报者亦应负连带责任而受惩处,其涉及保证事项的保证人应负保证有关的责任。

第九章交卸手续

第一条本公司员工交卸分:

(一)主管人员交卸。

(二)经管人员交卸。

第二条称主管人员者为主管各级单位的人员。称经管人员者为直接经管财物或事务的人员。

第三条主管人员应就下列事项分别造册办理移交。

(一)单位人员名册。

(二)未办及未了事项。

(三)主管的财物及事务。

第四条经管人员应就下列事项分别造册办理移交。

(一)所经管的财物事务。

(二)未办及未了事项。

第五条一级单位主管人员交卸时应由公司负责人派员监交,二级单位以下人员交卸时可由该单位主管人员监交。

第六条本公司员工的交接,如发生争执应由监交人述明经过,会同移交人及接收人拟具处理意见呈报上级主管核定。

第七条主管人员移交应于交卸之日将本章第三条规定的事项移交完毕。

第八条经管人员移交应于交卸日将本章第四条规定的事项移交完毕。

第九条主管人员移交时应由后任会同监交人依移交表册逐项点收清楚,于前任移交后3日内接收完毕检齐移交清册与前任及监交人会签呈报。

第十条经管人员移交时,应由后任会同监交人依移交表册逐项点收清楚,于前任移交后三日内接收完毕,检齐移交清册与前任及监交人会签呈报。

第十一条各级人员移交应亲自办理,其因特别原因,经核准得指定负责人代为办理交卸时,所有一切责任仍由原移交人负责。

第十二条各级人员过期不移交或移交不清者得责令于10天内交卸清楚,其缺少公物或致公司受损失者应负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本公司员工派往国内外实习或考察者其交卸亦适用本规则的规定。

第十章给假与出差

第一条本公司以下列日期为例假日(若有变更时得预先公布),但因业务需要可指定照常上班需以加班计算:

(一)例假日

1.元旦

2.圣诞节

3.感恩节

4.妇女节(限女性)

5.劳动节

(二)每星期

六、星期日

(三)其他经公司决定的休假日

(四)例假日若适逢星期日,其隔日不予补假。

第二条员工请假分下列七种:

(一)事假:因事必须本身处理者可请事假,每年积计以7天为限。

(二)病假:因病必须治疗或休养者应检具劳保局特约医院或公立医院证明申请病假,每年积计以30天为限;住院者,以1年为限,两者合计不得超过1年。(三)婚假:

1.员工结婚可请婚假8天(包括例假日)。

2.子女结婚可请假2天(包括例假日)。

3.兄弟姊妹结婚可请假1天。

(四)娩假:

1.员工生育可请假8星期;小产4星期(均包括例假日)。

2.配偶分娩可请假1天。

(五)丧假:

1.父母、翁姑、配偶丧亡可请丧假8天(包括例假日)。

2.祖父母、兄弟姊妹及子女、岳父母之丧亡可请假6天(包括例假日)。

3.其他直系亲属丧亡可请假1天。

(六)公假:因兵役检查或军政各机关之调训,期间不满一个月者或应国家考试或担任各级民意代表出席会议期间在3天以内者,可请公假。

(七)特别假:依其服务年资,可分别给予特别假。

第三条前条各款假期内的薪津照常支给。

第四条第二条各条款假期的核准权限如下:

(一)科长级以下人员,假期3天内由科长核准,3天以上由经理(主任)核准。

(二)科长级人员,假期3天内由经理核准,3天以上由协理或副总经理核准。

(三)经理级人员由协理以上主管核准。

第五条本公司员工因执行职务所生的危险致伤病不能工作者,以公假论,期间以年为限。其假期延至次年时应合并计算,假期中薪资照给。

过期仍未痊愈者可依退休规定命令退休。

第六条请假逾期,应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事假逾期按日计扣薪津,一年内事假积计超过30天者免职或解雇。

(二)病假逾期可以未请事假的假期抵销,事假不敷抵销时按日计扣薪津。但患重大疾病需要长期疗养,经总经理特别核准者不在此限。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资产管理,明确资产使用与管理的责权关系,规范资产管理程序,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和省国资委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资产管理,主要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长期投资管理以及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管理等。

第三条公司及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未经公司董事会批准,不得以资产对外提供担保,或对限额以上的资产进行处置或对资产损失进行财务核销。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分公司以及各全资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行为。

第二章资产管理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五条公司财务部为资产管理统一归口管理部门,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拟订公司资产管理制度和配套的资金管理办法、应收票据管理办法、应收款项管理办法;

(二)负责各类资产的价值管理,建立公司资产台账;

(三)负责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指各种有价证券)、应收票据的管理,参与各类应收款项管理与债权清理;

(四)负责组织或协助公司办公室、XX部定期进行固定资产、存货的盘点与账实相符核对工作;

(五)负责办理产权登记工作;

(六)负责资产评估工作;

(七)负责资产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的审查;

(八)其他与资产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六条公司办公室为固定资产实物归口管理单位,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拟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二)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建立公司本部固定资产的台账,指导、监督、检查分公司、子公司建立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台账;

(三)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

(四)根据财务部的通知,负责组织本部门与各分公司、子公司等具体保管使用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核对工作;

(五)负责本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的申报工作,对分公司、子公司的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申请进行审查;

(六)其他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实物管理工作。

第七条XX部为存货实物管理单位,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拟订存货管理办法;

(二)负责组织本部存货实物台账,指导、监督、检查各分公司、子公司建立存货实物台账;

(三)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存货盘点工作;

(四)根据财务部的通知,负责组织本部门与各分公司、子公司等实物具体保管单位开展存货的账实相符盘点核对工作;

(五)其他与存货相关的实物资产管理工作。

第八条XX部为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权利归口管理单位,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拟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二)负责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技术成果、、单独购入的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无形资产台账;

(三)对外部单位侵犯前述无形资产的行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负责科研设备等资产的实物管理,建立科研设备资产台账,并入公司办公室固定资产实物台账;

(五)协助公司办公室和/或财务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的科研设备资产盘点与账实相符盘点核对工作;

(六)其他与无形资产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九条XX部为长期投资权利归口管理单位,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拟订投资管理办法;

(二)负责建立公司长期投资台账;

(三)负责长期投资的可研论证、股权管理等;

(四)负责长期投资的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的审查与申报;

(五)负责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台账;

(六)其他与长期投资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十条审计部为资产管理监督检查单位,负责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对资产实物(权利)管理单位的资产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二)对资产实物(权利)管理单位的资产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对违规责任人提出处罚建议;

(三)其他与资产管理审计监督相关的工作。

第三章流动资产管理

第十一条流动资产的管理,包括对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和其他各种债权、存货的管理。

第十二条货币资产管理,应严格按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制度和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公司资金管理办法执行。严格现金保管制度,严禁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第条子公司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超过子公司“三重一大”决策权限的,应当由公司相应的决策机构按照“三重一大”确定的权限决策同意后方可执行。

第十三条应收票据的管理,按照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公司应收票据管理办法执行,加强应收票据的收、付、承兑和贴现管理,确保票据安全。

第十四条应收款项等债权的管理,按照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公司应收款项管理办法执行,应当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建立应收款项管理台账,落实清欠责任制、明确具体责任人人,防范和降低呆坏账风险。

第十五条存货的管理,按照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公司存货管理办法执行,加强对存货的计价、采购、验收保管、定额管理和领用管理。存货库存必须合理、适度,存货具体保管单位应当和存货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定期稽核和盘点,保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

第四章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六条固定资产管理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的管理。

第十七条对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即:公司办公室归口管理全公司的固定资产,具体管理公司本部的固定资产;分公司、子公司(的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管理本单位的固定资产。

第十八条公司有关具体管理使用单位需要进行固定资产购建、技术改造与修理和改扩建工程项目投资的,按照应当根据财务预算编制要求,向公司投资管理部门提出下一年度投资计划和投资预算申报,经投资管理部门组织筛选后,严格按公司股东会批准的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执行。

公司及各子公司固定资产零星购置和技术改造与修理,必须在公司股东会批准的预算内执行,不得突破。确因特殊原因需追加预算,须报公司股东会审批。

第十九条公司及各子公司固定资产购建、技术改造与修理应根据公司采购管理制度的规定,对达到必须招标数额的项目实行招标;对未达到必须招标数额的项目,按照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非招标管理方式管理办法的规定选择相关非招标方式采购。

第二十条基建项目、改扩建项目、技改工程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增加固定资产。

第二十一条公司及各子公司应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对清查中发现的毁损、盘亏及待报废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公司资产处置及损失财务核销的相关规定申请处置。

第二十二条总经理办公会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的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的申报、投资项目的筛选、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的决策审批、资产的添置与验收、资产的领用(使用)保管、投资后评价、账实相符盘点与报废(损失)处置和核销等内控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管理

第二十三条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行统一决策、分级管理,即公司按照《“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由公司负责集中决策,各子公司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履行对外投资职能。

第二十四条公司长期投资必须加强风险评估、投入与产生的效益测算、收益回笼、立项审批与投资决策、投资处置和监督检查等各环节的内部控制,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第二十五条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涉及到实物资产转移的,应当在项目立项后按照公司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再按照上述长期投资决策审批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六条各单位生产经营资金不足或者资产负债率达到70%的,不得对外开展长期投资活动。

第二十七条公司对长期投资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和跟踪监督管理,投资管理部门要及时向公司汇报投资进度、经营状况、收益实现等情况,定期对投资项目开展投资后评价,对投资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或处置建议。

第二十八条总经理办公会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的原则,制定具体的投资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长期股权的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的申报、投资项目的筛选、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的决策审批、立项审批与投资决策、投资后评价、股权转让处置等内控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

第六章无形资产管理

第二十九条无形资产的管理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技术成果以及单独购入的计算机软件等的管理。

第三十条公司根据生产需要购置无形资产应纳入预算管理。

第三十一条公司接受以无形资产投资或用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根据公司资产评估的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公允的评估。

第三十二条执行公司或子公司的任务,或主要利用公司或子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专利或技术成果,属于职务专利或职务技术成果,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的所有权、专有技术的所有权,以及专利和专有技术的使用权、转让权归公司或子公司所有。直接参加专利或专有技术开发、研制等工作的员工依法享有署名权。

执行公司或子公司的任务或主要利用公司或子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并由公司各子公司承担责任的咨询方案和标准、手册、科技论文、技术报告等各类文件是职务作品,其著作权归公司或各子公司所有。直接参加文件编制的员工享有署名权。

第三十三条公司与外单位协作共同研究开发所形成的专利权、技术成果、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为合作各方所共有,合同另有规定的按照约定确定其权属。

第三十四条总经理办公会根据本制度确定的原则,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无形资产的投资计划、投资预算及其他相关管理流程。

第七章资产评估管理

第三十五条公司及子公司在发生对外股权收购、合并分立、股权比例变动、产权转让、资产转让及其他影响公司权益等行为时,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第三十六条进行资产评估的,应当由财务部根据公司采购管理制度规定的方式和程序确定评估机构。

资产评估合同由公司财务部与中介机构签订。

第三十七条财务部收到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对评估报告无异议的,应将报告副本一份送投资管理部门。

第八章资产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管理

第三十八条本制度所称的资产处置是指导公司对拥有所有权、使用权的法人财产进行转让、出售、转换、报废等行为。

第三十九条公司建立资产处置的分级审批制度,即20万元以上的由公司董事会审议决策;20万以下的,属于公司本部或分公司的,由总经理办公会决策,属于子公司的,由子公司董事会决策。

第四十条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置挂牌价或招标价应当以涉及标的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依据。

第四十一条总经理办公会制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资产处置管理决策程序、职责部门、管理权限和工作流程。

第四十二条本制度所称的资产损失财务核销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对预计发生损失的资产,经取得合法、有效证据证明确实发生了实质性且不可恢复的事实损失,对其账面余额进行财务核销的行为。

第四十三条公司资产损失财务核销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完整、责任明确,遵循客观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责任清晰原则,按照发生损失单位提出核销报告并提交相关依据、有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财务部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董事会决策、法定代表人和主管财务的负责人签字确认的程序进行。

其中对于公司单笔或单项资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由公司董事会履行核销审核确认程序后还应当向公司股东会提出核销申请。

第四十四条总经理根据本制度规定的原则,制定公司资产损失财务核销管理办法,明确具体工作规则、程序、权限和责任,落实职能部门、岗位和人员的权限范围和相应的责任,加强指导、监督与管理,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保障公司资产安全。

第九章监督、检查与违规处罚

第四十五条财务部及各资产实物(权利)归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资产管理的需要,对公司本部、各分公司、子公司的实物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审计部可以根据资产内控管理的需要,对公司本部、各分公司、子公司的实物资产管理进行专项审计,并向公司报告。

第四十六条资产实物(权利)归口管理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由财务部或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处罚意见,经公司批准后,按照公司相关责任追究规章制度的规定给予处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因对实物(权利)资产管理不善,导致价值受损或实物遗失或权利丧失的;

(二)不履行相应的内部决策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转让相关资产的;

(三)故意隐匿应当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或者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资料,导致评估结果失真,或者未经评估就进行转让、造成资产流失的;

(四)与对方当事人串通,低价转让或高价受让相关资产,造成资产流失的;

篇3

一、绩效管理公平性内涵

公平性是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绩效管理公平性的内涵非常丰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绩效管理的公平是指要客观全面的评估员工业绩水平,不夹杂评估者主观层面的意志,避免绩效管理随大流的情况,做到准确的区分绩效好以及绩效差的员工;其次就是绩效管理公平是指绩效指标要同一性与差异性之间的协调,同一性是指同样岗位类别的员工要适用相同的绩效指标,不停的岗位类别的员工需要采用不同绩效指标,确保绩效指标与岗位工作职责之间的匹配性;再次就是绩效管理公平是指绩效管理整个工作要做到公开透明,从绩效指标的设置到绩效结果的公布,再到依据绩效指标进行奖惩都要做到公开公平,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情况。

二、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方面不公平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方面的不公平问题比较突出,本文这在对于民营企业绩效管理进行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将民营企业当前绩效管理制度方面的不公平归纳如下:

(一)绩效指标一刀切

目前民营企业绩效管理方面,绩效指标基本上就是一刀切,不同岗位类别、不同员工类别在绩效指标方面基本一致,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绩效管理的不公平问题,这是因为不同的岗位类别食用不同的绩效指标,举例而言,管理岗位与销售岗位在绩效管指标方面就没有太大的差别,而绩效管理实践证明,管理岗位绩效管理并不适用销售岗位绩效指标,销售岗位绩效管理也不适用管理岗位的绩效指标,二者混用必然会导致绩效管理的不公平。

(二)绩效结果不公平

民营企业在绩效结果方面做不到一视同仁,民营企业一般规模小、员工少,企业管理基本上就是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内部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很多员工与企业创始人都沾亲带故,这就使得绩效管理制度的执行夹杂了比较多情感因素,因此做不到根据绩效制度的规定进行公平的绩效考核。在绩效管理结果不够公平的情况,很容易就会导致那些真正绩效良好的员工,反而出现了绩效等级不如那些绩效较差的员工。而作为社会人的员工不患寡而患不均,绩效管理新制度执行的不公平,必然会导致员工不满意的增加。

(三)绩效管理不够透明

由于绩效管理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员工对于绩效管理非常关注,每一个人都倾向于高估自己的付出,低估自己的收入,这种心理状态下,如果绩效管理制度不够公开透明,员工无法了解绩效管理的内容、重点,无法对于其它员工的绩效情况进行一个横向比较,很容易出现的结果就是员工对于自己的绩效结果不认可。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在绩效管理工作方面,显然没有意识到公开透明流程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结果导致绩效结果不公开,员工之间相互猜测他人的绩效结果,从而影响到了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三、实现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公平的思路

针对目前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关键就是要在制度设计方面更多的去考虑公平性的问题,依据公平原则的要求,重点要在绩效指标、绩效结果以及绩效公开等方面做到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实现绩效管理制度的更加公平。

(一)绩效指标做到差异化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中,需要在绩效指标设计方面坚持做到差异化的要求,毕竟绩效指标是绩效管理的依据,有没有科学的绩效指标,将会直接影响到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在指标的设计方面,需要民营企业投入必要的时间来对于企业内部不同类别的工作岗位进行分别设置绩效指标,从而保证绩效指标与工作岗位职责之间的相关性。举例而言,销售岗位就要建立起来结果导向为主绩效指标体系,管理岗位则需要构建起来行为导向为主的指标体系,技术岗位要构建起来创新导向为主的绩效指标体系,只有尊重不同岗位之间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绩效指标,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力争做到运用这一绩效指标体系真实客观的评价出来员工的真实业绩效水平。

(二)绩效结果要做到公平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凡是适用同一绩效指标体系的员工,都需要依据同样指标、同样的标准来进行绩效管理。在绩效管理制度设计方面,需要有相应的约束性制度来让绩效管理工作尽可能少的受到管理者主观意志层面的影响,绩效结果要能够真实反映出来不同员工之间的差异性。同时在依据绩效结果进行奖惩方面,需要严格依据员工的绩效结果、等级进行奖惩,让那些绩效等级更好的员工获得应有的奖励,同时要适度惩罚那些绩效等级较差的员工,通过这种奖惩结合的措施来短促员工更加努力的去完成自身的绩效任务。为了确保绩效结果公平性,民营企业应建立起来必要的申诉制度,凡是员工对于自身的绩效结果不满意,都可以申请进行复议或者复查,由专门的管理者对于员工绩效申诉进行处理,力争通过复议来解决绩效结果的偏差,从而让员工更加满意。

(三)绩效管理公开透明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制度设计方面一定要做到尽量公开透明,可以说公开透明这是防止绩效管理不公平最有效的做法,绩效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可以明确相应的监督机制,使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接受的广大职工的全面监督,尽量减少因为绩效管理的不公开、不透明所带来的各种猜忌。绩效管理制度形成之前,需要做好走访调查工作,公开征求员工对于绩效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让员工对于绩效管理制度更加了解,减少各种因为不了解而滋生的不公平感。绩效管理制度公开透明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将绩效结果进行公开,来接受广大员工的意见评判。

篇4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对成都Q公司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关系的问卷和个案调查研究表明,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本身满意度对员工离职意向影响较大。基本人口学变量对离职意向和公平认知的影响各异。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腾飞,企业的竞争演变为人才的竞争。能否成功的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了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解决员工离职问题首要的是怎样评价和分析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2.数据来源、研究方法选择及研究过程

2.1数据来源

成都QI艺礼品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Q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工艺礼品的制造型私营企业。公司现有正式员11326名。笔者选取Q公司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Q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专业性工艺礼品制造企业,便于获得足够的样本。2)Q公司自1999年以来员工流失率一直比较高,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流失问题非常重视,因此,笔者的这一研究得到了他们的极大支持。3)Q公司作为一个中型规模的私营企业,在成都私营制造企业中很具有代表性。

2.2研究方法选择和研究过程

笔者对Q公司的326名员工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调查研究方法。本研究同时使用了工作要素总和评分法和单一整体评估法。用工作描述量表(简称JDI)来测量员工对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用单一整体评估法测量员工整体满意度。所有问题都采用Likert五级尺度来量度,即: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同意、非常同意,并从1到5记分。首先对Q公司随机抽取15名员工进行试调查,以此对所有问卷项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所有项目会聚为与工作满意度5维度相对应的5个主成分,累计解释的方差达72.31%。说明问卷信度较高。

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度量采用Farh等(1998)量表,Farh等利用该量表在中国香港进行过研究,认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Farheta1.,1998)。该量表的四个项目为:“我常常想到辞去我目前的工作”;“我在明年可能会离开Q公司,另谋它就”;“我计划在Q公司做长期工作”;“假如我继续呆在Q公司,我感觉我的前景不会好”。回答也采用Likert五级尺度度量。其中第三项目采用反向记分,离职意向的得分为这四项的总和平均值,得分越高,表明接受调查者离职意向越强。本量表在调查中的Cronbach系数为0.81。

抽样研究采用对被试者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60份进行问卷调查。而个别访谈记录他们对离职因素的认识和分析,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对员工离职意向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以更深入地了解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实际状况。为了提高调查的准确性,笔者将采用匿名调查。’问卷在Q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发放到拟抽样员工手中,员工填完后自行投入专门设置的回收箱中。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员工基本信息、工作满意度各维度测试量表和离职意向测试量表。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以工作满意度的5个维度即:工作本身、上级管理、同事、晋升和薪酬以及工作总体满意度等6个变量为自变量,以员工的离职意向为因变量,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来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剔除无效问卷8份,实际有效问卷52份,实际有效问卷率为86.67%o此次抽样样本全为在职人员。

3.核心概念界定

3.1员工满意度

本研究中的工作满意度采用目前三个可以被普遍接受的观点。第一,工作满意度是对于工作情景的一种情绪反应。第二,工作满意度通常是由结果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者超出期望来决定的。第三,工作满意度代表几种相关的态度。

3.2离职意向

不同类型的雇员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离职意向是反映员工离职行为的预测变量。本文采用陈宝杰(2004)的表述,即是指员工想离开本单位的程度。

4.总体样本分析

4.1人口基本变量与员工离职意向的交互分析交互分析又叫列联表分析,用于检验作用于同一组样本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联系。其中,每个变量(因素)都包括两个以上的水平(变量值)。SPSS输出的表格常称为r×c表。分析表明,从学历上看,小学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员工离职意向强。从岗位上看,生产线类的员工离职意向较强;而6o%以上的技术类员工对自己的待遇不满意,离职意向也很强;绝大多数管理类员工离职意向较弱。从服务期上讲,服务期越长,离职意向越弱,服务期的长与短成反相关关系。从婚姻状况上看,已婚员工的离职意向高于未婚员工。

4.2员工满意度各维度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分析

在员工满意度各维度中,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本身满意度在得分均值以下的比重最大,分别为48%和36%。由此可见,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本身满意度对员工离职意向影响较大。

4.3公平认知的卡方检验

薪酬满意度对Q公司员工的稳定性产生巨大的影响。员工对公平性的认知直接影响员工对工作报酬和奖励的满意度。因此,笔者对薪酬满意度的公平性与员工的基本情况采用统计学的卡方检验做进一步的研究。

年龄和婚姻状况对公平认知没有显著性差异。性别对公平认知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员工对个人公平和外部公平的要求要强于女性员工;而女性员工比男性员工更期望内部公平。这也反映了一定的客观状况,男性员工接触的外部信息较多,对外部的薪酬有更多的工作职责,期望能够实现个人公平和外部公平。而女性员工希望男女平等,同岗同酬,对内部公平更看重。学历对公平认知有显著性差异。高学历的员工对个人公平和外部公平的要求要强于低学历的员工,低学历的员工更看重内部公平。工作岗位对公平认知有显著性差异。从事管理岗位的员工更看重个人公平和外部公平,而其它两类人员更看重内部公平。

5.个案分析

笔者的三个个案访谈对象是从Q公司不同岗位选取的,他们分别讲到了公司发展的现状和对员工实际情况的看法。

三个案例分别代表高层和管理类、中层和技术人员类及下层和生产线岗位类。从不同角度谈及对公司、对员工现状、对自己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各有其辞。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对公司和行业前景比较看好。案例一中,z总作为公司的创办人和管理人之一,他对公司发展很有信心。同时,他也看到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案例二中,技术人才L在公司任职时间较长,他作为公司发展的见证人,尽管他自己对职位上没有太多要求,但是,他还是看到了公司在长远发展上必须走“大胆放手、引进人才,以适应市场竞争的挑战”之路。通过和他的谈话也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中层人员,说话和办事比较谨慎,而且他对现状感觉很满意。案例三中,小s和小Y分别是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但同一岗位类的代表,他们代表着整个生产岗位类员工的工作态度,即“累”、“不挣钱”、“晋升慢”,因此都没有把这里作为工作的归宿地。同时也反映了年轻人想积极创业的心态和闯劲。

6.思考与建议

第一,及时加速公司信息流动的网络化建设步伐,加强公司内部员工的有效沟通和对外部资讯的吸纳。

第二,在薪酬管理方面,尽量在薪酬设计方案上多样化。相关管理部门要对福利制度多加考虑,使之更加广泛化、合理化。

篇5

关键词:保险公司;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日

一、引言

对于现代保险公司来讲,其经营活动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当事人:公司所有者、公司管理者和保单所有者,因此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如何恰当的处理股东、管理者和保单所有人之间的利益,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使股东价值达到最大化成为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

二、现代保险公司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一)抑制腐败的滋生,使公司运作公正、高效。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与人相比掌握的信息更少。良好的公司治理有一套解决此类信息非对称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外部证券市场规则方面的法律性制度安排以及公司内部由规则、测量方式和报告系统组成的非法律性制度安排。

(二)降低成本,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产品市场的竞争中,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必然会淘汰那些追求股东价值目标以外的企业,这是商业竞争的规律。与此同时,企业要建立激励约束经理人员的机制,也可以通过健全和完善董事会制度来监督和约束经理人员的行为。降低成本,公司才能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增强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降低融资成本,扩大公司资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能够在以上两个层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公司资本,提升公司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方面增加投入,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三、中国保险企业制度发展历程

(一)保险公司所有权结构逐步趋向多元化。从20世纪80年代国内恢复保险业经营以来,市场竞争的主体越来越多,出现了所有权结构多元化的趋势。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和外商独资保险公司的成立,进一步冲击了国有保险公司垄断的局面。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外资进入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外资的进入加剧了保险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外资公司的冲击加上市场和监督环境的变化迫使国内的保险公司开始谋求所有权制度的创新。三家最大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相继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国内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也相继开始增资扩股,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股改上市取得突破进展。股份制改造重组上市已确立为国有保险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选择模式,在改革进程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首先拉开了保险公司改制上市的序幕。

保险公司上市意义重大,尤其是国有保险企业率先走上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推进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将会成为影响国内保险市场发展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概括来讲,保险公司的上市直接改变了国内保险市场竞争、发展、创新以及监管的基本面,引进了国外资本市场的治理和监管机制,市场机制将会主导保险公司进行资源配置方面的决策,保险公司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监管部门可以真正的实现向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方向转变。不过,上市改变了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但并不意味着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也会随之健全和完善,因此要通过上市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三)公司内部运营和控制制度得到加强。国内保险公司在体制不断创新的同时,许多方面实现较大调整。在组织架构方面,一个变化就是由单一的专业公司向金融控股集团发展,国内保险市场上的主要保险公司有的已经建立了金融控股集团的架构,有的正在向金融控股集团转变。在分销体系方面,1992年以来,保险公司人身保险销售方式出现了第一次重大的调整,由直销为主转变为个人人营销为主,并很快成为我国寿险市场销售的主要渠道。2002年起,银行保险成为各家保险公司竞争的新领域。风险控制方面,保险公司都逐步建立了自身的业务、财务、精算管理以及监察和审计监督制度,相应的组织架构也在逐步的进行探索和调整。另外,精算技术的引进以及精算人才的增加,也为保险公司的科学的评估经营效益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而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

尽管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断得到加强,但国内的保险行业毕竟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新兴市场运作的规律和特点,市场参与方面都需要一个熟悉、了解和掌握的过程,保险公司的运营指导思想、经营策略以及经营重点转向管理和服务也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保险公司企业制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

四、我国保险公司企业制度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创新产权制度。股权多元化和股权结构的优化,是创新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解决保险公司资本金不足、偿付能力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股权多元化改善公司权力结构。大量事实表明,股权结构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对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治理结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早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有所阐述,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中也可窥见一斑。中国主板市场创建十几年以来,一些本来业绩不错的上市公司逐渐沦为ST甚至退市,一部分起因就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严重缺陷。所以,股改上市后,首要问题就是按照法律规定规范出一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相互制约,维护投资者切身利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规范公司内部组织架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呈现银行和保险公司混业经营的趋势。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在组织架构设计安排上,总分公司、母子公司之间要扁平化设置,特别在分支机构的发展策略问题上,要沟通协调,确保目标一致。同时,引进事业部等先进体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优化内部运作流程,确保日常运作的有序高效,信息畅通,建立一个工作高效,反应迅速的团队。

(四)深化机制改革,实施激励政策。激励机制是现代保险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激励,是指公司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各项措施。股改上市后,建立与其体制相对应的激励机制,完善现代保险企业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五)建立外部控制机制。有效的外部控制机制是现代保险企业正常规范经营的重要保证,也是约束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外部控制机制,加强市场约束和制度约束,及时真实的披露公司有关重大信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保险活动的透明度,促进保险公司和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现代保险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保险企业制度的发展,只有通过创新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内部组织架构,实施有效激励,建立有效的外部控制机制,才能把中国保险业真正做大做强,适应未来经济全球化挑战。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殿君主编.保险业九大课题.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2.

篇6

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制度性难点是我们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制度性难点在于我们是不是放手让国有资本真正的成为灵活程度更大的资本市场运作资本,而资本市场是不是真正的需要国有资本的运作。我认为,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完善其在资本市场的功能。碍于国有资本直接参与国内资本市场以及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风险性,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独资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国有全资子公司的形式参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风险投资,此时母子公司的管理及权限划分是治理和监管的重点。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改制乃至上市的过程中存在的混乱情况,其中之一就是国有独资公司的母公司与其子公司的控制、权属以及责任承担、管理权限等方面不明晰,这同时也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长期的国有企业体制内变革和法律监管不严格,国有企业与国际标准衔接及重叠领域较少有关。有必要通过公司章程以及协议的规定明确权属管理及责任权限,进一步明晰母公司及子公司的职能分配和责任承担,同时加强内部的责任监管,通过进一步立法划清母公司和全资子公司的权限归属,并可通过财产保全和抵押等方式保证国有企业对于法律的有效执行。同时可以通过进行信誉立法的模式将不履行法律关于信誉模式规定的企业加入到信誉立法黑名单中,并对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以及上市发行股票等方面形成一定的限制,以期将国有企业的发展更好的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使得法律对国有企业的良性快速发展起到更有利的促进作用。

二、创建契约联动机制

促进企业顺利发展国有企业虽然更多的情况是国家注资,但凡企业建立便必然伴随着商事信用的发展,而商事信用法律强制性保护的同时更本质的是一种契约制度的建立,通过建立契约制度,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制度,商事信用有契约强制性及本身伴生的强制性双重强制保障,从而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契约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成为商事信用乃至现代公司制的鼻祖,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协商这一过程,通过协商达成一致从而形成更加形式化和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的契约,完善部分国有企业制度性缺陷的目的。此时,更加完善的国有企业监督管理规范和有效促进发展方式的出现成为必然:国有企业有效运行的法律规则体系与内外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公司章程对于公司运作的制约,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立法对于公司章程良性有效地引导和合理的制约惩戒。在弱化行政监管的同时逐步提高依法治国的力度,通过法律更好的促使国有企业的发展,通过法治和有效良好的法律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的各项行为措施。四、依法保护国股权利,促进资本良性循环国家作为国有企业最大的投资主体,其权力的保护是坚持国有企业主导性地位和控制力的核心,国有企业改革后其根本地位和发展方向能否更有效的坚持,国有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作用能否继续巩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作为投资人其股东权的保护程度。首先,国家股东权的保护要坚持国有资产控股地位不动摇。必须坚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根本性地位的公司企业的控股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其次是国家股东地位应该通过立法和更为完善、健全的市场准入制度进行保护。在通过《企业国有资产法》进行保护的同时提高部分外资股东参股的条件和门槛,并结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禁止包括国家在内的股东滥用股东权利,通过纳入有效的预防和准入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国家股东权地位的侵犯和不必要的动摇。第三,国家股东权的保护还可以通过规范国家股东本身的行为进行。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资本来完成资本市场中的各种投资运作,通过国家来承担部分保证人的责任再为其他所有权形式的投资提供担保。国家股东权可以通过为本公司股东提供有限制的担保形式保证整个公司资本的正常运作。

三、合理规划产权结构

保障企业的健康度国有企业主要是指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还包括部分国家参股的公司企业。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国家股权占主导地位为主,在国有资本参股的公司企业中国家股权人所占比例就更加减少,资本市场的参与将主要依赖于其他股权形式的有效运作。产权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保护的重中之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在与划分清晰消费者、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才能加强企业的流动性,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为更好的与国际竞争市场接轨,提高国有企业的灵活性,市场竞争性和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能力,加快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制改革应运而生。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和股权结构并不十分明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多元投资主体的建立在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中的运作无疑是最有效的体现,同时也是多个股东参与公司运作的有力诠释。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产权结构就多是以单一制的形式出现的,而股权结构的核心则在于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同时必须提到的国有企业的治理的结构就是建立在股权结构基础之上的。

四、丰富社会公众股东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国有企业治理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股权结构,是不是要吸收社会资本和吸收多少社会资本参与运作才能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发展途径和效力是关键。在国有企业股权权制改革的过程当中是不是要吸收社会公众股东进入企业一度成为争论的焦点。我认为,在不影响企业进行良性有效运作的前提下应当更多的提高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这样有助于提高公司的资本社会化程度,同时有助于拉近社会公众与企业的联系,同时对于企业在劳动人事关系上安排产生一定的制约和限制作用,从其他角度讲也不同程度缓解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对于企业和社会所产生的压力。在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将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进行“打包”,即将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纳入到法人股东的持股范围中,以增强资本的集中度,有效地规避由于资金分散投资而导致的不必要风险;同时在公众资本参与“打包”的过程中可以与法人股东签订权利义务较为清晰地协议,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责任,如企业职工作为社会公众股东的时候,工会可以作为签订协议的主体。

五、创建激励约束机制

篇7

【关键词】铁路系统机制改革;深化发展;现代企业制度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深入,铁路管理机制也在不断改进,如何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新机制,通过学习《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我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加深了理解,坚定了信心,开拓了思路。下面,我就运用学到的理论,联系铁路企业的实际,紧紧围绕如何在铁路内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目标,深化铁路企业改革,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观点。

一、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制度作为微观经济体制是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基础。国家对企业制度的选择,主要考虑这种微观体制是否能使整个经济体制运行更有效率。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要求企业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制度,这个企业制度不是传统的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企业制度,而是现代企业制度。那就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加入WTO以后形势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个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内涵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党的以来,我国对包括铁路在内的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尝试。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三个阶段。随之实施了五大步骤,即扩大企业自、经济责任制、利改税和税利分流、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探索和深化,特别是通过三大阶段和五大步骤的实施,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扩大企业自的改革和经济责任制的改革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效显著。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目前我们铁路企业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化改革,我们既不能满足现状,更不能止步不前,我们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改革的步伐,为建立铁路现代企业制度付出更大的努力。显而易见,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改变铁路企业现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二、如何紧密联系铁路实际,在铁路内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铁路企业要建立起符合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特征与内涵和我国铁路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提高对铁路企业改革目标的认识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铁路新体制,必须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铁路新机制,也必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孕育生成。因此,铁路企业改革的目标应当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进一步明确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铁路新的管理体制奠定基础。传统的铁路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色彩最强的“政企合一”、“大一统”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是以路局制企业制度为基础的。企业经营指标由铁道部按照指令性计划统一下达,运输收入由铁道部统收统支,物资由铁道部统购统配,经营效果由铁道部统负盈亏,铁路局及其下设单位没有经营自,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历史上这种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曾经在组织运输生产,保证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不能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市场需要作出资源配置的决策,企业的管理者和劳动者缺乏改善经营、降低成本、采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的经营机制不活,市场竞争力不强。

3、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做法

首先要明确核心。要探索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从何处入手,重点是什么,切入点在哪里?我认为,应该首先弄清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清晰产权关系为基础和特征的。法人制度是产权清晰的保证,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和组成部分。显而易见,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主要体现在财产最终归谁所有、由谁实际占有、谁来使用、谁享受收益、归谁处置等财产中的一系列权利关系,是多种层次权利关系的总和。

其次要进行试点启示。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试点工作始于1994年。先后有大连分局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广深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贵阳车辆厂改制为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改组为控股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改组为企业集团,撤消全路的所有分局设置等。综观近年来铁路企业改革,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有的运作规范,取得成效显著,给我们很大启示,使我们增强了信心。有的尚未达到预期目的,有的因种种原因最终放弃,但却在建立法人治理、调整资产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市场营销等方面,从正反两方面为我们铁路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一些经验,提示出制约铁路运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没解决好,这说明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抓住和围绕建立企业产权制度这个核心,深化改革,并以此为基础,搞好铁路企业内部一系列改革,以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再次要确定走向。通过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及其重要意义,结合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给予我们的启示,我认为研究和探索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该坚持紧紧抓住建立企业产权制度这个核心,以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对整个铁路运输管理体制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探索,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选择最佳方案。

三、在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中至少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解放解放。2、坚持用系统论指导改革。3、坚持扭住发展不动摇。“发展才是硬道理”。4、坚持做好稳定工作。

总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需要,是适应政府转变职能、改革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方向目标,进一步搞好铁路企业内部的一系列改革,不断实现铁路发展的新跨越!

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代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定义界定

什么是内部控制?我国目前尚未提出权威的内部控制定义,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阎达五,杨有红(2001)认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会计控制是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内部控制目标随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呈多元化趋势。李明辉(2002)认为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公司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管权的相互制衡,公司决策权和经营权的制衡,公司内部的审计组织模式以及职权范围,公司的财务控制,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岗位操作规范。

那什么又是内部审计?在2001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

加强内部审计的改进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提高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的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对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配备实行专职化。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其稳定性,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第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进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首先,要更新审计理念,树立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审计责任约束机制,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其次,要加强培训,强化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的综合驾驭能力;最后应吸收新鲜血液,优化审计队伍,补充审计质量,实现内部审计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当今计算机已广泛的应用,一方面要配备会计电算化、现代经济管理的审计设备,另一方面,要培养审计人员利用先进设备来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第三,将内部审计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重点在于审计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另外,在审计方法上,要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而效益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性上,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控制质量是现代审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通过内审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加速企业体制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大致分为三步:

第一,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相结合,健全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完善组织结构是企业稳健、持续运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明确所有者与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责权利,建立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的关系体系。处理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充分发挥内控的监督、检查和激励作用,避免利益冲突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应按公司法的规范要求,进一步理顺新、老股东之间的关系,准确地界定利益各方划分;完善工会和职工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制度建设。

第二,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要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逐步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理层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等机制。要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要不断探索符合市场规律、体现企业优势、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三,加快进行企业资本运营。目前,国家积极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改变传统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规模小等不利局面,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宽广的舞台。因此,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个大好契机,积极稳妥地利用资本市场,运用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措资金。

加强内部审计,对具体的执行活动进行不断的跟踪,也是完善内部控制测试的有效措施,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自身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会计核算、控制程序等方面有更准确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企业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必须保持充分的独立性,配备专业的人员,树立全员控制意识,使其对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性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丛巍.浅谈中小企业内部审计[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

篇9

关键词:铝业公司 企业管理

一、加强企业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让企业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一个企业必须建立包括各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它应该是凝聚集体的智慧,切合企业的实际,既符合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具有创新精神,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并与企业发展和员工理想目标所一致的。如何更好地实施铝业公司的目标管理,必须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

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目标的制定必须是一个上下级反复协商的过程,不是由上级独自决定的,制定的目标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目标要略高于执行者的能力水平。

组织实施。主管人员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鼓励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检查和评价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就是事先确定的目标,对于最终结果,应当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罚。

二、完善企业制度建设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关企业的各种制度总称。由于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典型的企业制度。具有其固有的优势,有利于使国有资产决策和利用分散化、民主化。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决策模式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具体应该做到:

用法律来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化、正规化的唯一途径。

奖惩分明,建立合情合理的分配制度。建立完善、合理的奖惩分配制度,坚持技术和效率化优先的原则。合理的分配制度,不仅是调动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企业人才留、走的重要砝码。它是员工通过努力做出成绩的认可,是价值的体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严明企业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不仅体现企业管理的水平,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要依照制度运作企业的各项管理,使员工在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管理方法,一级管一级,不越俎代庖,不留空隙,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善于倾听各级管理者的工作思路、方法、意见、建议。尊重和支持下级的正确处事方法和意见,纠正和完善不足之处。要舍得表扬,注意批评方式,尽可能在工作取得成绩时公开表扬,在出现差错时,单独批评。

三、理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注重人性化管理方法,诚心诚意,以诚相待,这不仅是企业经营中需要具备的,也是企业管理,人际交往中必须坚持的。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员工思想情况,关注热点、焦点,合理排忧解难。求大同,存小异。善于用人之长,不可求全责备。大多有才华的人皆有一些个性,绝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在肯定主流的同时,予以大胆使用,并进行适时的教育,促其改正不足,完善自我。

四、规范企业理财管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铝业企业的发展中,只有较少数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原始积累,发展为规模大、管理规范、资本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高出生与高死亡”状态。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其中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规范提高铝电企业财务管理,有助于促进其健康发展。

1.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财会知识培训

有关部门应针对目前铝电企业在财会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经营管理者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经营者的法制观念。特别要加强对《公司法》、《合同法》、《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金融法等财经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经营者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理解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去审视企业的经营管理,要做到规范经营、守法经营,这样才能办好企业、办大企业。

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财务部门作为企业财务人员的主管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本企业财务人员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出培训的方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也可采取企业会计互审互查方法,使他们在检查中增长知识,以达到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的目的。同时对行业中财务管理混乱的企业,应加强执法力度,对不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或采取不法手段偷税的,应按照《会计法》、《税法》的相关规定对企业法人予以经济处罚、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对相关的会计责任人员予以吊销会计证等行政处罚,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篇10

关键词:出版企业;现代企业制度;问题;对策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要求的新型企业制度。①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优化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出版业而言,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是出版企业转企改制后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必经之途,但这一过程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需采取正确的策略加以应对。

一、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出版企业改制,后在逐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束缚经营发展的机制问题还有待彻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法人制度建设不力

目前,我国出版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取得了一定实效,在形式上有的成为了股份公司,有的成为了国有独资公司,但是,在实质上却未建立起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未真正形成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监管权的有效分离及相互制约。②出版企业没有足够的资产处置权、用人权和收益权;以建立董事会、监事会为基础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董事不“懂事”,监事不做事,董事会、监事会没有实权,实质上发挥不了监督与制约作用。

2.投融资前景不容乐观

根据《中国出版年鉴》近年来的统计,我国出版企业目前发展规模较大、每年定价总金额(即码洋)在10亿元以上的仅不到2%,在5亿元以上的只占5%以内;而60%以上的出版企业年码洋在1亿元以下。由此可以估算大多数出版企业的营业收入会在1亿元以下,按目前行业平均盈利率10%左右估计,年净利润不超过1000万元,资金规模偏小,与上市融资的基本条件与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更谈不上有多少能力进行多元投资了。

3.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不科学

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之下,出版企业必须制定正确可行的战略决策,使自身发展目标能顺利实现,这一切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但是,目前许多出版企业依然采取集权式管理,缺乏内外部的监控、反馈和制约机制。企业不是靠合理的制度来约束人,企业的各项工作标准并未细化,新员工培训不到位,老员工行为不按工作规则和程序来,企业管理还属于粗放型,无章可循或者有章不循的情况比比皆是。而经营者则凭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自觉去管理人,这种管理方式只适用于小规模、低层次的企业,根本跟不上出版企业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的需要。

4.绩效考核不完善,激励机制缺乏吸引力

我国出版企业近几年虽然完成了转企改制,但目前大多数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还不完善,激励机制仍缺乏吸引力,薪酬基本还只体现出雇佣关系,没有股份分红,业务奖励拉开的差距也还太小,人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管理层与员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激发起来。有的出版企业虽改革了激励机制,但只重视经营班子的激励,管理层与员工的薪酬差距太大,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有的出版企业不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留不住优秀人才,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的支撑环境不够好。

二、对策与措施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但要形似更要神至,当前,我国出版企业必须认清形势,针对上述问题,深入思考对策。本文认为,出版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

1.完善企业法人制度

如果我们认为只要建立起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就可以规范治理了,那就走入了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认识误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是构造权力制衡。考虑到出版企业的资本要素的所有权属性,可考虑建立如下制衡机制:

一是让渡部分收益权来引进外部管理力量,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有效制衡。一方面政府应给予出版企业本身更多的资产处置权、用人权和收益权,鼓励出版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增强其在出版物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可由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出版企业进行监督和指导,如参与出版企业的重大决策,行使对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权利,并按股份享有剩余利润的分配权等。

二是允许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进入董事会的职工代表可以不持股,也可以不是企业中的干部,作用是对董事会进行监督和制衡。进入监事会的职工代表不由企业领导任命,也不应是企业的领导干部和持有较多股份的职工,而必须由广大职工选举产生出来。企业最有效的监督应来自广大员工,否则效果就难以保证。

2.通过谋划上市提高投融资能力

推动企业上市的过程,就是帮助企业按公司制进行规范改造的过程。企业上市后,可以接受社会法人参股,可以接受企业员工参股,开展多元投资,便于监督与扶持,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国内大多数出版企业上市可锁定在中小板,上市基本条件主要包括财务要求、时间要求、信誉要求和股本要求等。③出版企业上市关键在于要达到上市的财务要求。目前,中小板上市的财务要求有两条:一是最近三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达到3000万元;二是最近三年营业收入累计达到3亿元,或者,现金流量累计达到5000万元。出版企业应高度关注自身资本状况,有针对性地通过内涵发展扩大销售与利润,以期达到上市要求,并通过上市提高自身投融资能力。

3.构建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创新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构建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是出版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需要。出版企业应建立层级推进的决策体系,使企业的决策更准确、科学,并能更有效地执行。另一方面,应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具体地说,在人事制度方面,应按需设岗,公开竞聘,择优录用,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在劳动和分配制度方面,应淡化身份,强化岗位,突出业绩,超额奖励。对编辑、营销等一线人员,应将利润指标与岗位等级紧密挂钩,鼓励内部联合,强化团队意识;对行政管理人员,应压缩编制,按岗定级,加大加强考核力度,全面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4.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是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首先,出版企业应细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分为工作业绩指标、工作表现指标和工作能力指标,每项指标可设置细致的考核点。设定可行的绩效考评指标应注意数量和尺度要适当、不同指标有不同的比例权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评估等。其次,激励机制改革步伐应迈大。可考虑让员工分享一部分企业所有权来参与企业治理,如高级管理人员以股票期权激励,内部员工持股等。业绩奖励差距可拉开,但应注意管理层与员工的薪酬差距不应拉开过大。最后,出版企业应尊重人格、尊重人性,实行任人唯贤的制度,并为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建立以求才、育才、用才、激才、留才为核心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应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爱好、兴趣以及特长等帮助其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把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大学城编辑部主任)

注释:

① 毛道伟.关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的界定[J].广东科技,201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