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投资基金范文
时间:2023-03-17 03:0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业投资基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规范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形式,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交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操作,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投资收益按资分成的投融资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为投资基金的一个种类,它具有“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的特点。
(2)产业投资基金一般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有效率的基础产业的基础建设,如收费路桥建设、电力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高度化,以高风险实现高收益。
(3)产业投资基金一般以实业投资为主,但也作一定比例的证券投资,以保持基金资产的流动性。
(4)产业投资基金区别于“行业基金”,其投资方向一般是跨行业、综合性、以符合组合投资原则并且避免蜕化为某个行业的行政附属物。
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可以发挥作用的范围很广,凡是符合国家鼓励发展并具有较好回报的产业,均可以运作产业基金这种形式进行投融资运作。因此,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推进我国基础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需要巨大的资金需求,而目前国家财力和银行信贷难以满足。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实现基础设施融资的证券化,特别是利用产业投资基金为基础设施发展融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产业投资基金聚小为大,使基础产业的民众投资成为国家财政投资的有力补充,就可以配合国家投资,改变我国基础产业严重滞后的局面。同时,由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可以吸纳大量的产业工人,缓解下岗职工的就业压力。
(2)有利于促进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而不是依靠扩大规模来实现经济增长。高科技产业是充满风险的产业,依靠银行贷款来支持高科技产业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以创业基金的形式支持高科技产业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创业基金具有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优势,是支持科技发展事业,提高产业领域的科技含量,实现经济集约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产融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是巨额存量资产的盘活。目前陷于困境的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员素质较高,生产经营环境也不错,但由于缺乏大量资金的启动,而坐看一些高技术、重工产品市场机会的丧失。如果这些企业能借传统优势,并在产业基金的推动下再入市场,就可以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投资于国有企业,而各类企业也可以购买持有产业投资基金的证券,从而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4)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强化产权约束功能。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居民储蓄已达6万多亿元。随着利率不断下调,储蓄和投资日益分离,并且居民投资呈多样化趋势,除银行存款外,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越来越多。产业投资基金的推出,拓宽了投资渠道,可以满足多层次的投资要求,从而优化了资本市场结构。另外,在资本市场上,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以股权形式为未上市企业提供融资,改善未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与内部治理结构,从而培值大批具有上市前景的股份公司,为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产业投资基金还可以将一定比例的资金以股权形式通过购并国有股、法人股的形式投资于上市公司,以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有力的产权约束对上市公司实施监督,使资本市场的法律监管体系建立在有效的经济监督之上。
二、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历史较短,在其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问题和不规范的地方,具体表现如下:
(1)对产业投资基金认识不足。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项金融创新,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人们解放思想和提高认识。而目前仍然存在以下两个错误倾向:一是把产业投资基金简单地与筹集资金等同。由于我国基金大多是由地方政府或部门自发组建,缺乏一个严格的运作规则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在其发展初期存在种种问题在所难免。但是,如果简单地将由产业投资基金所进行的筹集资金活动等同于一般的筹集资金,这无疑将基金的科学性给摸杀了;二是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不利于其他金融部门的发展,认为产业投资基金将会与现有的金融部门从资金市场争夺资金份额,二者的发展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2)产业投资基金的法制不统
一、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和与之相关的法律体系,如《投资基金法》、《投资顾问法》、《投资者利益保护法》等。由于缺乏健全的基金法规,导致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业的各种不规范现象,如:发起人资格审定不规范、基金内部组织结构不规范、基金性质不够明确、基金投资限制性不够、基金信息披露不规范等等。
(3)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缺乏应有的专业人才。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真正懂得如何操作产业投资基金的人才很少,进而导致了普及推广基金知识不够,投资者对产业投资基金的了解程度不深,因此,制约了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所以,目前亟待提高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经理的整体素质,系统地引进海外基金的操作规则,提高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水平。
(4)对产业投资基金监管缺乏统一的机构和应有的力度。目前,基金设立与上市的批准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有关交易所(如: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沈阳证券交易中心、南方证券交易中心、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形成了事实上的多头管理局面。至于基金的行业自律组织目前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对产业投资基金的监督管理,由于机构的不统一,相应缺乏应有的力度。
三、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思路
1.加强产业投资基金的宣传,让广大投资者真正了解产业投资基金的内函及其运作规则,更主要的是其低风险性和高收益的稳定性(相对于股票投资而言),克服认识的片面性。
2.建立健全积极用人机制,尽快培养我国的基金管理专业人才。可考虑以下办法:一是建立基金经理资格认证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对于符合基金经理人资格条件的才允许进行市场;二是加强对基金经理人的管理,规范其行为,对于违规的基金经理进行严厉的制裁;三是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可考虑引进与送出培训结合的办法,尽快培养出我们自己的较为完善的队伍;四是对现有的保管人业务进行改组,选出实务雄厚、资信好、人员素质较高的单位进行试点,并逐步向专业化保管公司发展,使其成为真正的基金保管机构;五是与国外机构合作,有选择地引进国外信托银行或组建中外合作的基金保管机构。
3.规范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促进资本市场完善,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发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募集方式上,应以公募为主。在国外,创业投资基金无论是对法人、还是对公众,均以私募为主。以私募方式设立基金,建立在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之间基于相互了解和信任而达成的委托-关系之上,基金运作环境较为宽松,较少受制于国家主管机关的监管。而我国目前投资者不够成熟,采取私募方式不利于基金的规范化运作和确保投资者利益,因此,应以公募方为主设立基金。公募方式设立基金,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基金筹资途径,从而形成规范的公司型产业投资基金,并有利于基金的上市。
(2)在组织形式上,应以公司型基金为佳。相对于证券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上市证券而言,产业基金所投资的未上市证券的透明度要差,因此,投资者参与重大决策和强化对基金管理的监督十分必要。另外产业投资基金适应产业投资的需要,法人等机构投资者要占较大比重,投资者参与基金决策的愿望要强于证券基金。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适应自身运用特点,产业投资基金按公司型设立为佳。产业投资基金应按《公司法》设立,同时,由于在操作上比较复杂,可制定《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对《公司法》所难以规范的内容作更详细的规定。
(3)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应选择经营股权的各类投资公司。由于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从事实业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于投资后的长期分红,所以,产业投资基金必须由同时具备实业投资经验和资本经营经验的金融投资机构对其重大决策承担责任。因此,应选择经营股权的各类投资公司而不是经营实物商品的各类工商企业作为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在现阶段,可选择证券公司参与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
(4)在产业投资基金形式上,可发展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我国国内投资机构比较熟悉国内的投资环境,但缺少投资经验;而国外的投资机构虽然不大熟悉中国的投资环境,但投资理念比较成熟,并可以从全球发展的角度对整个行业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因此,发展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有利于优势互补,引进国外资本与先进的投资技术,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战略。
4.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监管,促进产业投资基金的规范运作。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及创业基金都有差异,没有现成的国际法规可援引,监管经验也不足。产业投资基金应先行试点,在试点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法规监管体系。应尽快制定《投资基金法》、《投资顾问法》、《投资者利益保护法》等,目前可考虑先制定《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使试点过程有法可依。《办法》的制定既要借鉴国际创业基金的运作经验,又要考虑我国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的自身特点和具体国情。为了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应充分赋予《办法》对基金发行、募集、设立和运作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的法律权威。
5.政府在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中应发挥导向作用。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商业性的投融资主体,其市场化运作原则与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政府导向作用并不矛盾。政府不宜干预基金的运作,但可以根据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通过对基金的设立审批程序和基金的基本投资限制来发挥必要的导向作用。另外还可以对设立的向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定向投资的基金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因此,产业投资基金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作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投资战略,增加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可操作性。
参考资料:
1.《投资基金与金融发展》(徐洪才)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8
篇2
概括而言,产业投资基金是指一种主要对未上市企业和公司直接提供资本支持,并从事资本经营与监督的集合投资制度,是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交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操作,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投资收益按资本分成的投融资方式。通常,基金发起人会联合主要投资者出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由其担任基金管理人并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同时选定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投资收益按投资者的出资份额共享,投资风险由投资者共担。产业投资基金一般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有效率的基础产业,如收费路桥建设、电力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以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高度化。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可以发挥作用的范围很广,凡是符合国家鼓励发展并具有较好回报的产业,均可以运用这种投融资方式。
根据有关研究,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业的总体目标是成为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金融产业,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仅次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业结构比重,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应占金融业资产规模的1%—3%。按中国现有金融资产规模约40万亿元匡算,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应在4000亿元到8000亿元,最终达到占金融资产3%的目标。在影响上,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将改善我国企业的融资格局,加快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环境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一段高新技术、基础设施投资活跃的时期,投资主体既有政府,也有私营部门。一方面,是国内高新技术、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显著增长,而政府面临财政压力和职能转变,需要减少债务,并将投资风险转移到私营部门;同时相对较高的估值推动更多的资产转手,进而促进了较快的资本投入。另一方面,在需求作用下,资金被吸引到国内高新技术,尤其是基础设施行业,基础设施资产已成为具有长期投资等级,富有吸引力的固定收益产品;而且在宏观经济向好的情况下,股本投资将产生较高的股息收益,能充分利用杠杆实现增长,并与通货膨胀挂钩。这些都为中国私募股本投资创造了极好的机会,也为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从法律环境来看,经国务院批准,1995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该办法是至今中资机构在境外设立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依据。对在境内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起草了《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虽然至今没有出台,但是有关内容已经在相关政府部门达成共识。而国内已成功设立的中瑞、中比等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均由国家发改委以特批的方式报国务院批准成立。
从市场环境来看,当前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社会资金较为充裕,但投资渠道不畅,包括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在内的大资金集团,正积极寻找有稳定现金流回报而又能与其负债结构相匹配的项目投资。只要产业投资基金的回报和结构设计有足够的吸引力,就可以完成基金的募集。
三、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融资特点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行业,包括运输行业(如收费道路、机场、港口和部分铁路)、受监管的公用事业(如供电和天然气网络、供水和废水处理网络)、政府服务业(如学校和医院、卫星等部分国防项目)和其他(如输油管、液化石油气接收站和运输船、合同发电)等。该行业资产均属于社会基础设施,具有稳定、可预测和低风险的现金流,且独立于商业圈之外,通常与本地通货膨胀相关,有能力支撑高负债。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个值得中国企业探索的、比较适合大型建设项目的股本融资方式。对于项目主体而言,其通过产业投资基金融资,主要有五大特点:一是投资期限较长,一般为1015年;二是投资者一般不要求占控制地位,只要求参股;三是投资者到期后退出,发起人可拥有优先回购权;四是以财务投资者为主,很少参加经营管理(但会要求改善和强化公司治理);五是投资者对投资回报要求不高。当然,由于股本投资者比债务融资者承担更多的风险,在收益获得次序上排在贷款之后,因此,产业投资基金的融资成本要高于银行贷款。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产业投资基金融资特点如下:
四、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方案要点
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立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已设立的中瑞合作基金、中比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其他创业投资基金和房地产投资基金,均采取了迂回的方式,对不同的设立模式进行了探索。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对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方案进行研究、设计,不仅直接关系基金本身能否成功募集和运作,而且对于中国整个产业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结合国内外实践,在中国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需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基金组织形式:公司型还是契约型。公司型基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治理规范,管理直接,透明度高等优点;但需承受双重税赋,不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基金单位,无法实现利润100%分红。契约型基金设立简单,便于运作,经批准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基金单位,基金收入可以全部分配给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本身无须缴纳所得税;但治理相对困难,对投资者的保护不如公司型基金。
2.基金注册地:境内还是境外。在境内注册基金,目前尚无有关的专项法规,无税收优惠政策,审批程序相对简单,投资者以境内保险公司和社保机构为主,期望回报率比债务融资略高;在境外注册基金,法律环境较完善成熟,可选择具有税收优惠的境外地点注册,但审批程序较复杂,投资者群体广,期望的回报率较高(一般在12%一16%)。
3.基金投资方向。首先需确定基金定位是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还是要求高回报的创业投资基金,并考查拟投资行业的监管要求;然后分析投资者对基金收益率及其分布特点的要求,选择投资成熟项目,还是在建项目;最后检查不同项目的现金流配合情况,确定具体的投资方向或项目。
4.基金规模与存续期。基金规模主要受拟投资项目预计的资金需求,监管机构对基金规模的要求和审批的难易程度,潜在投资者的资金供给规模影响。基金存续期主要受拟投资项目预计的资金需求期间,潜在投资者的资金供给要求,满足投资者一定的预期收益率影响。
5、基金到期后处理方式。基金到期后的主要处理方式包括续期,基金将所持有投资项目股权在市场上出售等。项目出售可由约定的投资者拥有优先购买权,出售价格可按项目账面净值、基金成立时的收购价格,或市场价格进行。
6.发起人认购比例。发起人需确定对基金希望保持的控制力,将基金预期收益率与其现有投资项目回报率进行比较,以及衡量自身的资金来源是否充分。在契约型基金中,由于发起人可通过控股基金管理公司来实现对基金运作的实际控制,因此其对基金的认购比例可以尽可能的低。
五、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
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基金公司或基金本身的治理。由于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的组织形式完全不同,二者本身的治理也大相径庭。公司型基金参照《公司法》、《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以基金章程为治理法则,其最高权利机构为股东会,常设机构为董事会,并由董事会负责制定基金投资原则与投资战略、审定基金管理公司提交的投资方案;同时设立投资委员会,由各股东按投资比例列席,审查基金管理公司提出的投资方案。契约型基金参照《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设立,投资者通过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行使基金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委托权、监督权和处置权等,对大会审议的事项进行表决。
2.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基金管理公司根据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以确保公司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化;公司董事会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专职负责公司的风险控制,以保证基金资产的安全性;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对投资项目的筛选、价值评估、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在促进所投资产业发展的同时,谋求基金收益的最大化。基金管理公司的责、权和利应在基金公司或基金与其签订的委托管理协议中明确。
3.基金托管人的治理。基金托管人是依据基金运行中“管理与保管分开”的原则,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监督和保管基金资产的架构,是基金持有人权益的代表。基金托管人的主要职责是保管基金资产,执行投资指令并办理资金往来,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复核、审查基金资产净值及基金财务报告。基金托管人的责、权和利应在基金公司或基金与其签订的托管协议中明确。
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具体如下: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2004
篇3
关键词:粮食产业链;粮食产业投资基金;产业链整合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6-0042-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6.09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粮食产业链条中存在着诸如粮食产业收益率低、粮食加工品附加值低和竞争激烈、粮食流通缺乏安全性、粮食产业投资不足等一系列问题。《2011中国粮食发展报告》显示,当前中国粮食行业面临的如下主要问题:一是粮食企业历史遗留的经营性挂账和富余职工分流中产生的资金缺口问题;二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战略性重组和购销网络完善问题;三是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问题;四是粮油企业现有资产的盘活问题;五是粮食企业的改革深化主要包括资金融通和仓储设施建设等问题[1]。这些问题核心在于如何把粮食产业链中的存量资源盘活,卸下历史包袱并通过增量资金的注入来使得粮食产业重新获得活力。粮食产业投资基金就是一个有效的载体,可以通过资金流动带动粮食行业其他资源的有效流动,进行行业或企业资产优化配置,即所谓的“以资本为纽带”。
2010年之前,中国的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 2010年之后至少有16家专注粮食产业投资的基金成立,基金发起人呈现从行业内投资人向行业外投资人辐射、从单纯商业资本到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参与发起等新特点。国际粮商们经营的领域广而且产业链非常长,从种子、化肥销售到仓储、物流设施的经营,产品的加工销售,再到国际粮油贸易,几乎全产业链业务无不涉及。反观我国的粮食产业投资,在过去的参股性投资案例中,点多分散,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有限、项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鲜有全产业链投资的成功案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粮食产业正在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化,为产业基金的盈利和商业可持续性提供了基础。粮食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连结具有相同投资理念、聚焦于粮食及食品行业投资力量的平台,如果合理设计、科学构建并善加利用,将在粮食产业发展中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已开始投资粮食产业基金。
二、粮食产业链及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界定
(一)粮食产业链的界定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产业链是对产业部门间基于技术经济联系所表现出的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的形象描述。
粮食是供食用的谷物(麦类、稻谷类和粗粮类)、豆类和薯类的统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粮食概念相对窄一些,包括三大类谷物(grain),包括麦类、稻谷、粗粮(又称杂粮,即经常被用作动物饲料的粮食,包括大麦、玉米、黑麦、燕麦、黑小麦、高粱)。如果按照主链和辅链的分法,粮食产业链可以认为包括一条主链,两条辅链。粮食的主链包括粮食育种、粮食种植、粮食仓储运输、粮食原粮加工及粮食销售;第一条粮食辅链主要指粮食用于饲料、进行畜牧养殖及畜牧品加工;第二条辅链主要是以粮食为原料进行食品加工,比如淀粉、葡萄糖、蛋白粉、软硬饮料等,但是以原粮或粮食加工品生产非食用的工业产品不包括在此列(见图1)。
由于粮食产业链的初端利润率低、面临的风险大,而中后端利润率高、资金流转速度快、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小,这样可能导致初端投入不足,而中后端资金扎堆,一个非常可能的结果就是加工能力过大、原粮产量不足;进而粮价及食品价格飙升,甚至带动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造成通货膨胀。因此对于希望在粮食产业链条上投资的个体而言,能够在产业链上进行合理布局,可以较好地降低风险、获得纵向一体化经营的收益,发挥协同效应,取得1+1>2的产业链整合效果。
(二)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界定
本文所指的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是基于粮食产业整合目的而设立的,专门用于粮食产业链投资,通过向机构投资者发行权益凭证筹集资金;基金管理人负责资金运作,帮助目标企业整合资源、提高其市场份额和利润;可以选择在目标企业上市后溢价出售股权、收购兼并中转让股权或目标企业赎回股权等途径实现退出,资金继续投资于新的粮食产业投资项目。与单纯的证券投资基金有别的是,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是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机构。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注重的是对粮食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提高整个粮食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投资标的可以从上述粮食产业主链中的粮种研发推广,到粮食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中的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可以选择上述粮食产业辅链一、二中的饲料加工、畜牧养殖及加工、禽蛋鱼奶生产及加工、食品加工等进行投资;也可以围绕国家粮食发展战略和区域粮食产业特色进行粮食产业整合和资产并购重组。
(三)当前中国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粗略统计
从公开报道和相关投资网站中,我们搜集整理了最近几年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信息,按照前面对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范围界定,我们认为以下17支基金可以称为粮食产业基金,当然我们认定的主要理由是这些基金的投资目标主要集中于粮食产业链的主链上,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基金投资于产业链的辅链上,没有计入表1中。我们发现这17只粮食产业投资基金中,从数量上看,2009年1只,2010年2只,2011年5只,2012年达到9只,基金数量稳步增加;从募集金额上看,2009年10亿元,2010年58亿元,2011年约68亿元,2012年达到142亿元人民币,呈现募集金额快速放大的迹象;从发起人的构成看,从私人投资机构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扩展到地方财政部门、中央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国际粮商和国内大粮食集团,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分布。
三、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成立的必要性
作为普通的市场投资主体,往往追求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资金一般投向投入产出率更高、见效快的行业和产业。但粮食产品生产周期长、经营效益相对较低、粮食作物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多等特点,使得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产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无论是获取银行贷款、上市融资还是发行企业债券等方面,粮食企业都存在一定的比较劣势。粮食产业链的中低端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高端融资需求的满足也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
由于简单农业再生产的弱质性和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前国家对粮食产业链发展的支持以财政直接投入为主,仍然存在财政投入不能覆盖其资金缺口,这就要借助金融资本的作用,由政府直接投入为主转向金融资本投入为主。借助产业投资基金进行财政投资的探索,理论上会大大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能更好地发挥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政投资的自生能力。同时,粮食产业投资基金坚持市场化的经营原则,能够将国家政策性投入转化为市场化的投融资行为,将财政资金由完全无偿使用转变为有一定投资回报约束,有利于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而且能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中央和地方财政参与建立粮食产业投资基金,体现了政府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导向性,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粮食产业链。中央和地方财政推动粮食产业投资基金建立,能够对粮食产业投资的价值创造模式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充分发掘粮食产业投资价值,推动粮食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投资基金除了为目标企业带来长期资金支持外,还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现代粮食生产、加工、仓储技术,促进目标企业的快速成长,有利于革新粮食产业发展理念。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战略布局、经营管理和团队建设能力,为企业长期规范化运营提供保障。全面而长远的经营管理理念还能够有效整合粮食产业链,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价值,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有利于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粮食供应链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粮食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的现状,推动粮食产业链经营状况的转变。通过进行粮食产业链上的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粮食企业集团。随着粮食生产集约化、机械化趋势,在粮食生产中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加大对粮食产业化基地的投入,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可以实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粮食收益的目标。产业基金不仅能通过社会融资减少政府的投资压力,而且能对产业资源进行有效的重组,通过对一个目标企业的投资和管理,达到对相关产业企业的兼并收购。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作为一个平台吸引关注粮食产业链发展的资金,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促进粮食产业的协调发展,整合粮食产业链,促进粮食产业结构升级。通过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整合粮食产业链,对龙头企业加大投入,既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系,又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有利于产业联盟和产业链品牌的形成。
四、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运作及粮食产业链投资案例
(一)基金管理运作探索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资产投资组合安排。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应该以企业股权投资为主导、兼顾其他资产投资的原则进行安排,资产组合中主要包括粮食产业链上的企业股权、企业债权等资产。要注意组合资产投资回收期限安排、投资标的企业的成长阶段配置以及单个企业股权投资安排。由于产业投资的变现有一定的周期性,资产组合的预期回收期限一定要进行合理设计,把握粮食产业总体趋势和相关企业的具体运作特点。标的企业的成长阶段对投资者的资金循环具有巨大的影响,同时风险承担也呈现巨大的差别,要注意资产的合理配置。产业投资对单个企业的股权投资应该遵守不超过基金资产总值20%的法律高限规定,投资对象是企业的普通股。以能够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决策为标准确定单个企业的投资规模,投资后基金公司应该至少在所投资企业中获得一个董事席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选择。按照规定,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之间不得相互控股或者持股。基金托管人的选择首先要符合法律规定,首先是具备所有《投资基金法》规定的托管人条件;其次是基金托管人应该具备一定的对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基金资产的经验;最后是托管人要有一定程度的网点和网络覆盖率。因此,应该选择在产业基金托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基金管理人是基金运作的关键,基金管理人首先必须要具有资格和资金管理的经验;其次,基金管理人必须对粮食产业链有独到的理解,能够全面把握粮食产业发展的趋势,了解当前行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的商业模式,清楚行业发展的障碍、重难点和政策取向;最后要有强大的沟通能力,与政府、金融机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科研机构能够保持顺畅的交流通道。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应该围绕粮食产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资本的配置来带动其他资源的流动。帮助被投资企业进行内部改制重组、完善产品结构,实现上市融资。为粮食企业重点项目提供战略投资。对国内大中型粮食企业的仓储物流建设和实业加工项目进行投资,帮助被投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品结构、拓展价值链条。扩大被投资企业经营规模,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被投资企业进入证券资本市场,有效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以中粮(COFCO)为例的产业链投资案例[4]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全产业链的战略,实际上是粮食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关联与协作,它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整合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组建产业链利益共同体,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模式下,可以将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番茄、肉食等产业链有机组织起来,实现整个粮油食品链条从种植到食品营销的畅通无阻。按照市场、客户和消费者需求,组织农民引入优良品种,提升种植、养殖效率,推动农业产业化;通过合理布局的物流和加工设施,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系统;形成品牌、渠道和研发体系,提供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作为高度关联一体化的产业,粮油食品行业涉及农业、加工业、制造业、流通、金融等不同领域。通过全产业链这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以参股、控股、联盟、上下游整合、合作等诸多方式,通过控制或可影响的资产,实现链条的整体可控,最终把整个行业组织起来。
农业服务和种植、养殖是产业链的起点,通过订单农业,为农民种植养殖提供从种子、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并与企业的物流能力、加工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品牌渠道和销售能力连到一起来为农民创造附加值,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可以基于全球和国内的粮食流量流向、产业集中度以及对未来产业发展的研判,向稻谷、小麦、油脂、玉米、饲料、番茄、糖、大麦、肉食、乳业、豆类和薯类等链条上进行资源配置,在中国最优质的产区和最具增长的销区进行加工布局。
五、总结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是延伸和掌控粮食产业链的有效武器,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须结合粮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通过参股、控股、联盟、上下的聚合、合作等诸多方式,以资本为纽带,合理引导其他资源的配置,促进粮食产业的整合,最终把整个行业组织起来。
参考文献:
篇4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规范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形式,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交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操作,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投资收益按资分成的投融资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为投资基金的一个种类,它具有“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的特点。
(2)产业投资基金一般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有效率的基础产业的基础建设,如收费路桥建设、电力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高度化,以高风险实现高收益。
(3)产业投资基金一般以实业投资为主,但也作一定比例的证券投资,以保持基金资产的流动性。
(4)产业投资基金区别于“行业基金”,其投资方向一般是跨行业、综合性、以符合组合投资原则并且避免蜕化为某个行业的行政附属物。
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可以发挥作用的范围很广,凡是符合国家鼓励发展并具有较好回报的产业,均可以运作产业基金这种形式进行投融资运作。因此,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推进我国基础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需要巨大的资金需求,而目前国家财力和银行信贷难以满足。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实现基础设施融资的证券化,特别是利用产业投资基金为基础设施发展融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产业投资基金聚小为大,使基础产业的民众投资成为国家财政投资的有力补充,就可以配合国家投资,改变我国基础产业严重滞后的局面。同时,由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可以吸纳大量的产业工人,缓解下岗职工的就业压力。
(2)有利于促进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而不是依靠扩大规模来实现经济增长。高科技产业是充满风险的产业,依靠银行贷款来支持高科技产业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以创业基金的形式支持高科技产业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创业基金具有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优势,是支持科技发展事业,提高产业领域的科技含量,实现经济集约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产融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是巨额存量资产的盘活。目前陷于困境的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员素质较高,生产经营环境也不错,但由于缺乏大量资金的启动,而坐看一些高技术、重工产品市场机会的丧失。如果这些企业能借传统优势,并在产业基金的推动下再入市场,就可以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投资于国有企业,而各类企业也可以购买持有产业投资基金的证券,从而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4)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强化产权约束功能。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居民储蓄已达6万多亿元。随着利率不断下调,储蓄和投资日益分离,并且居民投资呈多样化趋势,除银行存款外,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越来越多。产业投资基金的推出,拓宽了投资渠道,可以满足多层次的投资要求,从而优化了资本市场结构。另外,在资本市场上,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以股权形式为未上市企业提供融资,改善未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与内部治理结构,从而培值大批具有上市前景的股份公司,为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产业投资基金还可以将一定比例的资金以股权形式通过购并国有股、法人股的形式投资于上市公司,以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有力的产权约束对上市公司实施监督,使资本市场的法律监管体系建立在有效的经济监督之上。
二、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历史较短,在其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问题和不规范的地方,具体表现如下:
(1)对产业投资基金认识不足。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项金融创新,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人们解放思想和提高认识。而目前仍然存在以下两个错误倾向:一是把产业投资基金简单地与筹集资金等同。由于我国基金大多是由地方政府或部门自发组建,缺乏一个严格的运作规则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在其发展初期存在种种问题在所难免。但是,如果简单地将由产业投资基金所进行的筹集资金活动等同于一般的筹集资金,这无疑将基金的科学性给摸杀了;二是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不利于其他金融部门的发展,认为产业投资基金将会与现有的金融部门从资金市场争夺资金份额,二者的发展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2)产业投资基金的法制不统一、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和与之相关的法律体系,如《投资基金法》、《投资顾问法》、《投资者利益保护法》等。由于缺乏健全的基金法规,导致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业的各种不规范现象,如:发起人资格审定不规范、基金内部组织结构不规范、基金性质不够明确、基金投资限制性不够、基金信息披露不规范等等。
(3)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缺乏应有的专业人才。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真正懂得如何操作产业投资基金的人才很少,进而导致了普及推广基金知识不够,投资者对产业投资基金的了解程度不深,因此,制约了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所以,目前亟待提高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经理的整体素质,系统地引进海外基金的操作规则,提高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水平。
(4)对产业投资基金监管缺乏统一的机构和应有的力度。目前,基金设立与上市的批准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有关交易所(如: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沈阳证券交易中心、南方证券交易中心、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形成了事实上的多头管理局面。至于基金的行业自律组织目前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对产业投资基金的监督管理,由于机构的不统一,相应缺乏应有的力度。
三、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思路
1.加强产业投资基金的宣传,让广大投资者真正了解产业投资基金的内函及其运作规则,更主要的是其低风险性和高收益的稳定性(相对于股票投资而言),克服认识的片面性。
2.建立健全积极用人机制,尽快培养我国的基金管理专业人才。可考虑以下办法:一是建立基金经理资格认证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对于符合基金经理人资格条件的才允许进行市场;二是加强对基金经理人的管理,规范其行为,对于违规的基金经理进行严厉的制裁;三是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可考虑引进与送出培训结合的办法,尽快培养出我们自己的较为完善的队伍;四是对现有的保管人业务进行改组,选出实务雄厚、资信好、人员素质较高的单位进行试点,并逐步向专业化保管公司发展,使其成为真正的基金保管机构;五是与国外机构合作,有选择地引进国外信托银行或组建中外合作的基金保管机构。
3.规范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促进资本市场完善,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发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募集方式上,应以公募为主。在国外,创业投资基金无论是对法人、还是对公众,均以私募为主。以私募方式设立基金,建立在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之间基于相互了解和信任而达成的委托-关系之上,基金运作环境较为宽松,较少受制于国家主管机关的监管。而我国目前投资者不够成熟,采取私募方式不利于基金的规范化运作和确保投资者利益,因此,应以公募方为主设立基金。公募方式设立基金,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基金筹资途径,从而形成规范的公司型产业投资基金,并有利于基金的上市。
(2)在组织形式上,应以公司型基金为佳。相对于证券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上市证券而言,产业基金所投资的未上市证券的透明度要差,因此,投资者参与重大决策和强化对基金管理的监督十分必要。另外产业投资基金适应产业投资的需要,法人等机构投资者要占较大比重,投资者参与基金决策的愿望要强于证券基金。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适应自身运用特点,产业投资基金按公司型设立为佳。产业投资基金应按《公司法》设立,同时,由于在操作上比较复杂,可制定《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对《公司法》所难以规范的内容作更详细的规定。
(3)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应选择经营股权的各类投资公司。由于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从事实业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于投资后的长期分红,所以,产业投资基金必须由同时具备实业投资经验和资本经营经验的金融投资机构对其重大决策承担责任。因此,应选择经营股权的各类投资公司而不是经营实物商品的各类工商企业作为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在现阶段,可选择证券公司参与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
(4)在产业投资基金形式上,可发展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我国国内投资机构比较熟悉国内的投资环境,但缺少投资经验;而国外的投资机构虽然不大熟悉中国的投资环境,但投资理念比较成熟,并可以从全球发展的角度对整个行业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因此,发展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有利于优势互补,引进国外资本与先进的投资技术,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战略。
篇5
龚天行称,富邦金控透过旗下风险投资子公司持有合资公司约30%的股权,由福建省政府控股的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同等股份,而中国大陆最大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是该合资公司的最大股东。龚补充称,该合资公司的投资规模为人民币30亿元(合4.394亿美元)。
自此,喧嚣已久的海峡产业投资基金终于浮出水面。这将是首个两岸合资的产业投资基金。
跨越两岸的合作
“其实早在2005年福建省发改委就有了组建产业投资基金的想法。并希望能成为国内第一批产业基金。”一位曾参与过海峡产业投资基金组建的人士透露道,自从2003年国务院颁布《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来,产业投资基金便被有关部门纳入研究范畴。
2006年底,我国第一只以人民币募集设立并在境内发行的产业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渤海基金)在天津成立。投资者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国家开发银行等大型国有机构投资,获批总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这掀起了全国范围申报产业基金的。相继有40多只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准。第二三批试点基金名单公布之前,坊间一度传言,福建省海峡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海峡基金)将获试点批准,然而最终都未实现。
不过,有关海峡产业投资基金组建的消息并未就此归于沉寂。2008年8月,福建省发改委召开了“组建海峡产业投资基金座谈会”,十多家大型省属、上市、民营企业相关人士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福建省发改委透露,海峡产业投资基金的前期调研筹备工作正在进行,初定基金总规模为300亿元人民币,采取分期分批以私募方式向国内法人单位募集,首期拟寡集60亿元;基金初步定位于着力提升福建省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福建省基础设施项目、省主导产业项目;基金为公司型产业投资基金,将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进行营运,同时政府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对基金给予必要扶持。当年9月,在厦门举行的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上。海峡产业投资基金再次成为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专题研讨会的主要议题之一。
2009年3月,闽台金融业务合作研讨会在福州召开。研讨会上,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与台湾富邦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双方在共同设立海峡产业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的前期工作、设立创业投资公司、探讨组建全国第一家台资参股的信托公司等片面进行了沟通交流。
2009年10月30日,记者从福州举行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高层研讨会上获悉,由两岸三方合资组建的海峡产业基金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设立。不久后的11月16日,两岸金融监管合作箭忘录(MOU)正式签署,封闭多年的两岸金融市场终于开始敞开对接的大门,海峡产业投资基金正好盼来东风。
谁的香饽饽
“台湾地区加海两可以一加一大于二!”台湾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表示。
按照资产排名,富邦金控是台湾第二大上市金融服务公司,仅次于国泰金融控股公司。早在2008年1 2月,富邦通过旗下的香港富邦银行成功参股厦门市商业银行,成为第一家通过第三地投资大陆银行业的台湾金融机构。
据介绍,目前,台湾地区外汇储备超过3000亿美元,台湾地区民间储蓄大概相当于6万亿元人民币。大批资金“待字闺中”;而海两经济区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能源、石化等产业,需要大量国内外资本的支持,海峡基金的成立正可提供更加多样的融资渠道;
“最大的突破是拓宽了融资渠道,在间接融资及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等之外,开创了直接融资的新形式。”一位基金人士如此评价海峡基金。他进一步解释说:“股权投资基金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资源整合、产业升级方面,有着其他基金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股权投资基金还能满足企业对资金需求多样性的要求。”
来自福建省发改委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海峡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对接台湾先进产业向海西经济区转移的项目,并在时机成熟时,投资台湾盈利前景良好的企业。同时。该基金还将重点关注海四高成长性、具上市前景的企业,以及当地重点基础设施、主导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龚天行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海峡基金的投资方向将侧重于福建省的产业。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海峡产业投资基金要实现设立初衷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据了解,产业基金试点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10家试点基金中至今只有两家宣布成立。作为全国首只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渤海基金按最初的章程约定,基金投资资金将按5:3:2的比例。投资于天津、环渤海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企业。然而,基金成立伊始,由天津市推荐的三大项目都未进入渤海基金的投资视野。就渤海基金现时已投资的项目观察,除天津钢管外,成都银行和奇瑞汽车等项目都是全国范围的优质项目。
篇6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 组织形式 设立方式 资金来源
产业投资基金是当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金融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产业投资基金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运行机制是否完善。因此,制定恰当的运行机制选择策略,是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产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选择
我国目前产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包括公司制、信托(契约)制和有限合伙制。公司制是指依据公司法成立,通过发行基金股份将从投资者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广泛投资。信托(契约)制是依据信托契约,通过发行受益凭证组建基金。有限合伙制形式是基金的投资者作为合伙人参与投资,依法享有合伙企业财产权,分为普通合伙人和一般合伙人。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和英国的创业投资基金在起步时大多是采用公司制组织形式,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为避免双重纳税,规避有关法律约束,美英两国的创业投资基金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有限合伙制,欧洲国家一般采取较为公平的税收制度,不同组织形式税收比例较为一致,所以公司制组织形式较为常见。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需要采取何种组织形式,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行情和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2008年我国新募集的风险投资基金中,超过半数的基金选用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2009年则是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占有较高比重,采用有限合伙制募集基金的比例减少。目前,公司制组织形式和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更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行情和企业的情况。
二、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方式选择
1.产业投资基金公募与私募方式选择
产业投资基金的募资方式有公募和私募两种主要形式。公募是指以公开的方式向法人和自然人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募集资金。私募是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的投资者发出要约以募集资金。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应该以公募为主还是以私募为主,国内各方面的意见不尽相同。有观点认为公募有利于设立较大规模的基金,容易形成规范的公司型产业投资基金,并有利于基金上市。但是由于公募基金涉及公众利益,其在组建和运作过程中所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多,基金管理人在运作基金的过程中也会格外的小心谨慎;而私募基金则比公募基金更灵活简便,更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更有利于从事风险投资,其支持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力度会更大一些。所以,我国应该允许产业投资基金兼用公募和私募两种形式,从目前来看,还是以私募形式为主。
2. 产业投资基金开放型与封闭型选择
根据基金受益凭证数额是否固定和是否可赎回为标准,产业投资基金可分为开放型基金和封闭型基金。根据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正处于起步阶段向成长期过渡的特点,我国现阶段宜选择封闭型基金为主的基金设立方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封闭式基金便于长期投资。在封闭期内,资金规模是固定的,由于其资金来源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特别适合投资期限较长、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等产业。第二:封闭式基金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它不必预留支付投资者赎回的变现资金,所以基金的使用效率较高。第三:我国产业投资基金支柱产业、基础设施产业等是主要的投资方向,它需要大量的、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不是大量的随时可以抽走的流资。如果设立开放式基金,由于投资者可以随时赎回,资金就不稳定。封闭式基金没有随时被赎回的后顾之忧,操作也相对简单。第四: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缺乏开放式基金运作的条件。因此,为适应我国产业投资基金需要长期、稳定资金来源的特点,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应以封闭式基金设立方式为主,待市场发育更为完善之后,再适当发展开放式基金。
三、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选择
产业投资基金是融资与投资相结合的一种金融制度创新,在其运作过程中,必然是先融资再投资,资金来源对于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产业投资基金的来源构成即投资者的结构直接影响基金的组织形式、投资绩效、激励方式以及产业投资基金推动产业发展能力的大小。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私人资金、金融机构资金、非金融类企业资金、政府财政资金等。
首先,社会的私人资金将是未来产业投资基金最大的潜在投资者。我国居民储蓄数量充沛,近十年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每年以30%~40%的速度大幅增长,1999年全国城乡存款余额为5.96218万亿元,到2009年增长为26.077万亿元,是1999年的4.373倍。随着居民个人财产的继续快速增长以及金融投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私人资金的投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其风险小于股票、债券和期权等投资理财工具,收益性又远大于银行储蓄所得利息,能较好地满足居民追求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需求。未来的私人资金必将成为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第二,金融机构是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投资者,从2010年我国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情况来看,当年各项贷款占资金运用总计的59%;有价证券及投资仅占资金运用总计的12%。大比例的贷款使资金运用较为单一,需要寻找一种风险性较小,收益性较为稳定的投资渠道,以减少存贷差,而且金融机构拥有较多的金融专业人才以及较高的资金管理水平,有利于产业投资基金的长远发展。
第三,非金融类企业是产业投资领域里最为活跃的力量。有些非金融类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经济效益较高,有大量闲置资金可以进行长期投资,由于缺乏投资基金运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使它们实现跨行业经营的难度很大。而产业投资基金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又具备各种类型的经营管理专家,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减少进入壁垒,提高资金运作能力,从而帮助这些企业的资金取得更高收益。
第四,政府资金对于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只能起种子基金的作用,而不应长期成为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主体。在民间资本对产业投资基金只观望不投入的时候,政府资金的进入会大大增加基金的信誉度,从而引导民间资本也进入其中。
总体来看,我国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较为充沛,资金来源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尽快引导社会私人资金投入到产业投资基金中,同时加强机构投资者投资,建立畅通的融资渠道,保证产业投资基金的融资规模快速稳定增长。
四、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行业选择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要因地制宜选择投资行业,主要投资行业包括:传统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通讯产业、旅游产业、金融产业、能源环保产业、汽车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等。近年中国产业投资呈现多元化分布的态势, 2009 年,传统产业和狭义IT 仍然是获得中国PE 投资最密集的领域。
2009 年,在披露被投资企业所属行业的683 个案例中,投资传统产业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分别为206 项和159.16 亿元,与2008 年的119 项、99.38 亿元的投资规模相比大幅增加。2009年在传统产业的投资中,传统制造业的案例数和投资规模都是最高的,案例数占所有传统产业案例数的45.63%,投资规模占60.01%;其次是消费品及服务行业,案例数占比为28.16%,投资规模占比24.25%。
2009年狭义IT 行业由2008 年的113 项投资案例增加到了135 项;投资规模由84.27 亿元减少到43.29亿元,虽然投资规模大幅减少,但是狭义IT 行业仍是仅次于传统行业的投资行业。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业的选择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状况,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传统产业、IT业和能源环保是重要的选择方向。此外,文化传媒、生物技术、医药保健、半导体IC、金融服务、通讯/电信等行业也可以积极寻找项目进行投资。
五、产业投资基金退出方式选择
产业投资基金要健康发展并进入良性循环,就必须有畅通便捷的退出机制,否则就无法获得投资收益,也无法弥补失败投资项目的损失。退出方式主要包括股权转让、上市交易、清算三种方式。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中股权转让占据了主要的比重,从2006年至2009年基本维持在60%左右。在2009年的调查中,列明退出方式的173 笔退出交易里,上市方式退出的有49 笔,占项目数量的28.32%;股权转让的有114 笔,占65.90%;清算的有10个,占5.78%。从退出方式来看,股权转让依然是主要退出方式,但上市退出受IPO 重启和创业板的带动,比例有所增加。
公开上市(IPO)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退出方式,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IPO退出方式的比例有所增加,但由于上市条件较高,很多企业无法完成上市退出,所以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必须建立多层次的退出渠道,有上市前景的企业可以选择IPO方式退出。目前看来,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选择还是以股权转让为主。
参考文献:
[1]Hellmann T.,IPOs , acquisitions and the use of convertible: securitiesin venture capital, Working Paper
[2]房汉廷,王伟光.创业投资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季敏波.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欧阳良宜.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探讨[J].南方金融,2008(9)
[5]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10中国风险投资年鉴[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融资方式;文化产业基金
一、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
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测算,目前我国的人均文化消费水平只达到了发达国家的1/4,文化消费潜力远远没有释放出来。基于庞大的文化产业发展需求,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继续解决,事实上,2011年文化产业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220起,达历年来文化产业投融资事件数的最高点,占2006-2011年500起文化产业投融资事件的44%;2011年公布金额的投融资事件为149起,占2006-2011年351起公布金额规模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事件的42.45%。(数据来源:《2012中国文化产业资本研究报告》)。
如此一来,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不畅,从现有我国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结构分析,其中政府的财政投资占62%,民营投资占27%,外商投资占11%。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机制不合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机制通常由财政、国有资本、非公资本三种方式来进行。财政的行政属性难以支撑;国有资本的事业属性与市场属性,定位模糊,行为混乱,最后非公资本主要是民营与外资多持观望态度。另由于文化企业的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经营规模小,运作不规范,不能直接融资。文化产业融资的制度约束。文化产业因为意识形态的因素与文化安全的影响,在准入机制上制约了投资路径,虽然政策鼓励市场发展,但行政束缚仍然存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体系改革,文化产业发展需同时兼顾了市场效益和政治因素的考虑。
二、传统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方式
(一)从投资主体看,公共财政对文化领域扶持力度明显增强。政府财政拨款,集中大众资金客用于专项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
(二)银行信贷资本对文化产业投资价值认识有所深入。金融机构也开始介入文化企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中。自从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后,实行“拨改贷”政策,今后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支持主要来自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也是我国目前的主流融资渠道,伴随着政府和银行的合作,两方的发展潜力巨大。
(三)创业板市场上股票的发行给目前的中小文化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因为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注重高新技术的初期企业,文化企业注重信息化建设、注重创意概念,投资者可以参与此类企业的价值挖掘,其高回报高投入的特点更适应了这种模式。
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共有14家企业在3个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有3家企业为借壳上市,11家为IPO上市。在11家IPO上市的企业中,上市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149.5亿元人民币,包括融资规模构成包括3.46亿港元(折合2.90亿元人民币),12.94亿美元(折合80.21亿元人民币),及66.39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2012中国文化产业资本研究报告》)
(四)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有近30年的历史,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已形成年投资额100亿人民币左右的规模。
(五)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无担保,高风险,高利率的非公开化的融资方式。投入周期较长,一般用于起步阶段的高科技公司融资,是适合我国文化产业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模式。它结合了合伙制的公司治理,投资者一般会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降低了经营过程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风险。但是,基于私募基金存在不合法性,目前的大部分的私募基金都以工作室、委托理财、咨询顾问等形式存在。目前对于我国的中小文化企业是一条新的出路,但是基于它的规范化和投资资格准入标准,国家支持力度还不明确,私募股权的发展还不完整。
(六)债券融资是债券利息在企业缴纳所得税前扣除,减轻企业税负。发行债券融资可以避免稀释股权。但是发行债券过多,会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的信誉,增加再融资的成本。
(七)其他融资:产业引导资金、信托融资、产权融资、行业并购
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可以根据不同行业性质、不同的项目选择不同的方式。如可以通过项目和专题方式发行信托融资和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有三种模式: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TOT(移交—经营—移交)模式、ABS(资产支持证券化)模式、PPP(公私合作)模式。
2011年,文化产业共发生并购事件54起,其中公布规模的并购事件为36起,并购涉及金额规模折合为737079万元人民币。2011年文化产业并购事件主要分布在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网络游戏、出版印刷、动漫及影视等几大领域,其中以网络新媒体领域的并购事件数最多,为21起,占事件总数的38.89%;以出版印刷领域的事件数最少,为1起,占事件总数的1.85%。(数据来源:《2012中国文化产业资本研究报告》)
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独特创新
(一)文化产业投资资金的建立,有利于利用多方投资者资金,实现多对一投资、一对多的发展,多对多收益。同时,意识形态有效区别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其他产业投资基金。
(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不仅实现了文化产业投资的运作专业化,即通过专家管理,以部分投资活动外包的方式实现低风险经营,在合适的时机提供推出机制的建议,为资本增值服务,提高了文化产业高附加值的收益。
(三)通过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公益性文化事业所获得的回报往往是大众审美意识、思想道德水平层面的提升,不可能完全以公司的投资收益来衡量。
四、文化产业基金的经营原则及成功案例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要求符合产业投资基金的经营原则,投资人、托管人和管理者三方利益平衡应该明确和完整。为科学决策投资,使用文化展业投资基金需要在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可行性论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初期应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认真借鉴发达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减少投资基金的发展障碍。文化产业类企业若能获得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既可以降低对银行贷款资金的依赖性,改善银行贷款结构,避免长时间高风险的资金占用,化解金融风险;同时减轻了政府财政的事业性支出压力。
目2011年文化产业34支公布募资规模的文化产业基金共募资528.1亿元人民币,其中以综合性文化产业基金募资规模最高,为363亿元人民币,占募资总规模的68.74%;其次为动漫影视基金,为80亿元人民币,占募资总规模的11.36%。
五、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影响力及不足
篇8
摘要:清真产业作为宁夏具有相对优势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是宁夏向西开放的先导产业。本文结合宁夏清真产业发展现状,就设立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增加清真企业股权投资, 增强清真企业融资能力,改善投资结构,加快宁夏清真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思考
清真产业作为宁夏具有相对优势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是宁夏向西开放的先导产业,是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的一项关键性的工程。加快发展清真产业,抢抓历史机遇,有利于增强宁夏产业转移承载力,有利于扩大宁夏向西开放的规模和影响,有利于在中阿博览会框架下打造我国清真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本文结合宁夏清真产业发展现状,就设立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增加清真企业股权投资, 增强清真企业融资能力,改善投资结构,加快宁夏清真产业发展作如下探讨。
一、宁夏清真产业发展现状
清真产业是以清真食品、清真餐饮和穆斯林用品为主的产业体系,包括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两大产业门类。近年来,在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宁夏清真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产业发展较快,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宁夏清真食品产业“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年均20%以上增速的快速发展,形成以清真肉制品、清真乳品、清真粮油、清真调味品、清真焙烤食品、清真休闲食品、清真方便食品、清真保健食品为主,加工层次多样化和具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2012年,宁夏清真食品工业企业约655 家,从业人员约2 万人。其中规模以上清真食品工业企业102 家,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的77%。实现工业总产值174.3 亿元,同比增长54.12%,占食品工业的83.23%。产值过亿元企业28 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50.2 亿元,同比增长79.6%。形成以伊品生物、夏进乳业、塞外香、兴唐、泰丰、茂源等清真食品骨干企业群。穆斯林用品产业充分利用宁夏做为全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的人文环境,形成以回族服饰、少数民族文字印刷品、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用品为主的产业体系。2012年,全区穆斯林用品企业完成产值52.5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实现利润4.6亿元,从业人员17 942人。
(二)以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宁夏目前建成17 个轻纺工业特色园区或园中园,已成为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以银川德胜清真食品工业园、吴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园,引进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企业入园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目前,园区入驻清真食品企业近百家,产值占全区清真食品的30%以上。2012 年3 月,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正式开工建设,将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灵武羊绒产业园为配套产业园区,以打造彩色涤纶纤维、现代化纺织织造、高档羊绒制品及毛纺织、高档混纺面料、新兴服装及家纺产品、产业用纺织品六大生产基地,建设西部新型纺织品批发、生态化纤纺织新材料生产和节能降耗技术研发“三大中心”。产业园区建设将带动宁夏穆斯林用品产业快速发展。
(三)创新能力增强,知名品牌增多
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把提升创新能力和品牌实力作为加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引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工艺流程,加快产学研联盟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目前,宁夏全区共有清真食品工业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区级技术中心7个,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穆斯林用品生产企业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宁夏名牌产品4个。
近年来,尽管宁夏清真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随着国内外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不足和困难。一是产业间发展不平衡。清真食品产业借助宁夏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迅速,企业数量较多,实力较强,知名品牌较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上、下游产业联动机制还没得到有效形成,优质清真牛羊肉基地与奶产业基地发展滞后,满足不了生产企业加工量。二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大多数企业缺乏高技术人才,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不够,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尤其是以传统食品生产加工和“小作坊”式生产经营的企业多,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的企业少。三是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统计资料显示,银行信贷基本覆盖大型企业和80%的中型企业,而小微企业80%无缘银行信贷,大量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解决燃眉之急,借款利率已高达50%-100%,现行的金融体系难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规模小、成本高等问题。
二、建立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 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中国资本市场自发形成的产物, 已成为现代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0 年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共披露基金359 支,比2009 年增加26.8%,募集资金711.74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9.1%。吉林、安徽、成立了多支创投基金,黑龙江、青海、内蒙古等省区也于2010 年相继成立了本地区第一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兄弟省市的工作实践来看,股权投资基金对推动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股权投资基金是股权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支持和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其独特的融资优势必将成为我国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解决资金瓶颈的重要融资手段,对中小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格局下,两届中阿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和永久会址落户银川,为宁夏搭建了一个“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从而使宁夏真正成为我国面向穆斯林世界开放的一个重要基点和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建立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促进清真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宁夏清真产业品牌,对促进中阿经贸发展,拓展国际市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宁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建立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宁夏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若干意见》中要求“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努力形成多层次,多业态、多类型金融产品互相促进、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同时,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宁夏自治区发改委即将出台的《宁夏回族宁夏自治区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暂行办法》等法规,为宁夏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为宁夏清真产业快速发展开辟了宽阔的融资渠道。
(二)建立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是破解清真产业发展资金瓶颈的重要途径
要解决清真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加快培育大型骨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发展。在龙头企业培育过程中要首先解决融资问题。由于体制和历史等客观原因,现阶段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完善,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时间不长,缺乏银行、担保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较少;其次是企业经过初创期后,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管理升级等多重压力,客观上要求企业通过并购、增发、重组等多种资本手段和专业机构增值服务迅速做大做强。传统的投融资方式(债权投资为主)及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因此,需要创新投融资方式,适时引入股权投资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三)建立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能够充分发挥产业的引导作用
以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设立为契机,可以大胆尝试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方式,将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转为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逐步改变过去无偿拨付、“撒胡椒面”支持企业的做法,通过股权投资和市场化资源配置的方式,集中资金扶优扶强。政府(财政)通过引导基金“以拨改投”方式参与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基金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进行投资运作,着重解决初创期、成长期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从而带动宁夏股权投资事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推动宁夏清真产业快速发展。
(四)建立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能够逐步发挥中阿投融资平台的嫁接作用
充分利用区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市场手段整合资源,扩大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在全国及穆斯林国家的品牌影响力,积极尝试吸引阿拉伯国家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基金,资金直接投入到清真企业,支持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扩大规模,支持产业发展的能力,真正搭建起中阿之间的投融资平台。
三、支持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针对清真产业缺乏通过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企业的现状,制定政策、健全体系、完善功能、强化监管、优化环境,搞好扶持和协调服务,进一步加快清真产业资本市场的发展。
(一)政府出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08]116 号)精神,政府应设立相关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增强融资能力,支持清真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
(二)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建立产业基金
一是对股权投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减免和优惠,鼓励发展股权投资类企业。支持和引导区内外投资者来宁注册设立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二是制定财政补贴、贴息等相关政策,支持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骨干企业并购重组,加大对清真和涉农优势特色成长型企业、高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等企业的投资力度;三是在产业政策上鼓励支持股权投资管理企业为区内企业提供先进管理经验和其他增值服务。对股权投资管理企业重点投资的成长型企业,符合上市条件的,积极推荐上市。支持引导股权投资管理企业通过产权交易所等要素市场转让其持有的投资企业股份,拓宽股权投资退出渠道。
(三)建立完善宁夏股权交易市场
整合区内产权交易市场资源,组建具有较强集聚和辐射能力、运作规范的股权交易市场。引导宁夏股权交易机构根据市场化原则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规范运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探索统一监管下规范的股权转让制度,积极拓展股权交易业务,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非国有股权交易业务,建立规范有序、富有效率的股权流转平台。
(四)建立健全股权登记托管平台
建立股权登记托管公司,发展股权登记托管业务,促进非上市公司包括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实行集中统一托管,推动企业开展股权质押融资。督促股权登记托管机构依法从事股权登记、转让过户、挂失、查询、分红和其他股权集中管理等业务,提高股权管理工作公信力,进一步规范股份制企业的资本运作,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五)加快设立股权投资协会,增强协会组织、管理能力
充分发挥协会的行业协调和自律管理作用,赋予协会一定的审核管理权限(如股权投资企业专业资质认证、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优惠政策备案等工作)。一方面可以搭建投融资平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企业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政府的参谋、助手,组织、协调相关工作,规范行业管理,为会员单位及股权投资机构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08]116号).
[2]《宁夏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若干意见》.(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2013年1月10 日).
篇9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和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都处在起步和培育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制度不够完善、规模不够大,风险相对较大,企业债券的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完善制度、控制风险,往往是管理部门考虑的重要因素。建立一个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是企业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行企业债券,由于风险失控,企业债券的兑付曾出现不少问题。2000年以后,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有所调整,改中央、地方两级审批为中央一级审批,对确需发债的企业,在确定发债企业、额度和募集资金用途的基础上,分批报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会同人民银行、证监会批准发行。
一是选择优质企业发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把发行主体的偿债能力作为发债的首要条件,坚持“有担保但不单纯依靠担保”的原则,选择优质发债主体,并与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安排好发行节奏,保证企业债券顺利发行和市场秩序稳定。
二是防范和化解风险,增强投资者信心。坚持从发行到兑付的全过程管理,提前落实每一笔企业债券偿债预案,着力防范和化解风险。不仅逐步解决了1999年以前的遗留问题,2000年后发行的债券兑付情况也较好。2006年制定了《企业债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是按照市场化、规范化原则,推进企业债券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强化和规范中介机构的作用,在继续发挥信用评级机构和财务审计机构作用的同时,引入法律认证程序;加强风险控制,按照《担保法》审查担保人的担保能力,落实担保责任;积极探索市场化发行方式,普遍采用实名制记帐式发行,还采用了“路演簿记建档”方式,实行了债券期限、利率、计息方式的多样化。
四是做好《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条例》中的一些重大修改内容反复论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对《条例》进行了修改。
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至2005年,我国累计发行企业(公司)债券3288.77亿元。2006年已发行1015亿元。近年来发行规模逐年扩大,增长速度大大高于间接融资,呈现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无论从规模还是制度建设方面都还比较滞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外,信用体系不完善、破产还债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中介机构信誉较低、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投资限制较多等,是重要的制度性原因。
首先,市场化退出机制不健全。所谓市场化退出机制,是指债券不能按期兑付时,按照市场化的运行方式解决偿债资金来源,风险和损失由谁承担的机制。由于我国缺乏受法律保护的破产还债机制,企业债券兑付困难时,主要靠政府买单,隐含着较大的道德风险和社会风险。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发展信用债券的空间受到制约。担保还债机制虽然向市场化迈进了一小步,但是本质上只是风险的转移。近年来,商业银行担保规模越来越大,使商业银行或有负债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进行改革,企业债券的发行空间将受到制约。
其次,信用体系不完善,发债企业偿债意识不强。企业发行债券应当具备“借债还钱,好借好还,常借不难”的理念。但由于相当部分发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缺乏,重发债、轻还债的短期行为仍然存在。一些企业领导热衷于债券融资和上项目,不重视偿还债务,把偿债问题留给后任领导,甚至依赖政府,把偿债问题当作向政府部门要政策、要资金的筹码。
第三,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风险意识有待改善。我国企业债券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应具有更专业的风险判断能力和投资决策能力。但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相对保守,只愿意购买经商业银行担保的企业债券。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以信用为基础的企业债券的发行。
第四,中介机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我们虽然已经在发行过程中引入了包括承销商、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让他们承担各自不同的功能。但中介机构的素质与企业债券发行管理的市场化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承销商全面协调力不够、评级结果权威性差、财务审计不严、法律意见书过于简单、中介机构不正当竞争等问题。需要更好的制度规定来促进其成长。
第五,发行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出于控制风险和符合产业政策及结构调整目标的考虑,主管部门在审批程序上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导致审批环节过多、程序比较耗时、手续比较复杂、发行节奏不够合理和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等问题。在制度上进行更合理的市场化改革,是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必要选择。
面对上述问题,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业内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和建议,但关键是要在发展过程中把握好规模扩张、风险控制和制度建设的关系。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债券发行管理的市场化
有观点认为,应完全放开企业债券的发行,改为注册制,不再要求担保,完全依靠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和机构投资者的专业技能和风险识别能力,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这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发行机制,也是我们理想中的模式。但是应该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在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上的差距,本质上是整体制度和宏观管理框架差异的结果。我国宏观调控的内涵包含了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等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内容。特别是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和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流动性过剩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完全按市场化的模式管理企业债券的发行,单纯追求发债规模差距的缩小,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在市场约束机制、企业治理结构、信用体系、财务制度、法律体系和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完全放开企业债券的发行,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企业债券发不出去,要么走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这样的局面应该避免。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一个健康的企业债券市场至少应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与宏观调控目标相适应的合理规模;二是绝大多数能够到期偿还;三是少数问题产生的风险能够解决;四是投资者能够得到合理回报;五是融资用途的合理性。也就是我们既要考虑发债主体的融资需求,也要考虑债券投资者的合理回报,还要结合国家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否则,企业债券市场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二)加强企业债券市场的基本制度和环境建设
无论是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大,还是发行管理的市场化改革,都受制于制度建设。因此,加快制度建设,是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按照发行管理的市场化改革方向,简化核准程序。目前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现行《条例》的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如关于“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的规定已成为制约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的障碍;企业债券发行审批程序分为下达规模和审批发行两个环节的规定也影响发行审批程序的简化。在修订后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难以出台的情况下,有必要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发行约束条件,在强化中介机构作用,加强对发行体信息披露监管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发行核准机制的市场化。
其次,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有效率的交易市场体系,可以使投资者在发债企业兑付风险加大时,及时出售债券减少损失,并经过多级传递,使价格损失可以分散承担。我国企业债券主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在进一步发展、连通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基础上,应逐步开设柜台交易,形成多层次的债券市场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变现和分散风险的通道。
第三,要建立允许债权人申请发债企业破产还债的机制。在债券存续期内,当发债企业出现经营问题、债券可能产生兑付风险时,允许债权人向法院提出要求发债企业破产的申请,保护债权人的权益。建立允许债权人申请发债企业破产的机制,有利于促使发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做到按期兑付。《破产法》的修订出台,已经为这一机制的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
(三)积极稳妥地创新企业债券品种、优化结构
在目前的制度条件下,创新企业债券新品种,满足不同融资主体的个性化要求,也是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是要继续发行担保债券,不断完善担保还债机制。二是推进抵押债券的发展,以流动性好的资产为抵押发行抵押债券,当发行人不能按时兑付债券,通过变现抵押资产落实偿债资金。三是扩大信用债券,选择更多的优质企业在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发行无担保信用债券,提高信用债券的比例,逐步把企业债券市场推向成熟。四是积极发展企业债券性质的市政项目债或收益类项目债,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的融资渠道。五是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式债券,通过分摊方式降低规模较小企业的债券发行成本,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提供通道。六是研究探索非公开发行企业债券,为特定机构投资者和特定发债主体提供直接的撮合机会,进一步降低发债成本。七是有选择地允许部分在国内有较大直接投资规模的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减少外币流入,减轻国际收支压力。
二、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从概念来看,我国目前的产业投资基金实质上就是私募股权基金,与目前正广泛发展的创业投资基金有相似之处。国际上私募股权基金在近三十年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其收益率增长也明显高于资本市场的其他投资工具,对全球性产业重组、企业增值管理等产生着重要影响。近几年,一些海外产业投资基金开始参与国内重要行业和企业的股权投资,正在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就陆续出现了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十部委联合出台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其他相关政策也在酝酿之中。政策和制度环境正在逐渐完善,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大型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仍处在试点阶段,到目前为止国务院只批准了中瑞产业投资基金、中比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天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试点。天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批准的规模为200亿元,通过有关方面就基金管理的具体方案所进行的艰苦组织和谈判,已于近期即挂牌营业。
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对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自主创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毫无疑问应该大力发展。但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同样需要相关制度和条件的配套。比如,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还不完善,信用秩序还比较混乱,专业性的组合投资机构和高素质投资队伍还比较欠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特别是产权(股权)交易市场还不够有效。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速度。
随着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信托法等一系列法律的颁布实施,私募股权基金设立发展的法律环境已经基本建立,私人资本和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规模也日益强大,产生了越来越大的通过私募股权基金获得更好收益的市场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和投资机构也正在考虑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推动特定产业和区域的发展,推动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控制风险,仍然是管理层考虑的主要问题。一般认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同于证券投资基金,其运作产生的风险不会外溢到社会公众,因此应该在管理上更加市场化,推动发展的思路应该更加解放,管理监管的办法应该更加简单。这一判断在私有制为主的市场经济国家是没有问题的。但我国的复杂性在于,参与发起大型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大多是国有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每个基金的发起几乎都具有政府背景,这些机构的经营风险显然也具有社会外溢性。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在采取谨慎试点,在积累经验和完善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进。
随着已批准设立的几家产业投资基金的有效运作和经验积累,管理层将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善产业投资股权基金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并加快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为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提供高效的推出通道,从而最终推动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股权直接投资基金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的效率,实际上也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债券市场、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是金融深化的重要内容,不仅能扩大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还可以为广大机构投资者扩展投资通道,为经济发展输送血液,为货币政策传导提供平台,具有战略意义。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金融开放的环境下,还会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无论是解决老问题,还是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都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进行改革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政府管理部门和所有市场参与者有着共同的责任,通过互动实现制度完善和规模扩大,并逐步走向成熟。
篇10
【关键词】桂林;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可行性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对整个经济和环境产生巨大的正向效应。旅游业作为桂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可以说旅游业是桂林的立市之本,桂林山水让桂林走出了国界,走出了世界。桂林市长期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桂林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与中国其他旅游胜地的发展态势相比,桂林越来越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桂林旅游业的经济增长模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认为桂林旅游业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变,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和正确的手段,进而对桂林旅游业引进旅游产业基金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定义
产业投资基金,国外通常称为风险投资基金(Venture Capital)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基金。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是产业投资基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投资方向主要在旅游业,目的是通过市场化的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筹集发展资金,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助推旅游产业的结构升级以及挖掘和培育优质旅游上市资源等。
桂林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府的主导作用尚未充
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出台之后,没有足够的产业发展政策支撑,没有足够有力的旅游发展项目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2)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桂林旅游的娱乐和购物不发达,使得游客在桂林观光时间较短,在旅游营业收入中,商品性收入所占比重低,严重制约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3)桂林旅游的国际化水平不够高,一方面是硬件设施差距大,另外方面是旅游产业基础薄弱制约桂林旅游进一步发展。桂林目前的旅游发展规划零散,无法刑场产业集聚力,旅游企业和其他企业深度结合不够紧密,这种浅层次,小地域范围的旅游方式,严重制约了桂林旅游经济的升级与发展。(4)桂林旅游业投融资的体制和手段仍较落后,普遍存在投融资途径狭窄、渠道不畅的问题,使实施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目标在速度、质量和规模方面受到极大制约。桂林发展旅游业本身具有非常好的条件,比如说桂林旅游资源数量多、景区广、地域组合好,整个大桂林旅游区以桂林市为核心向四周辐射,方圆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公里。但是随着旅游行业的新发展,桂林这种过度依托传统自然旅游资源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已经远远达不到现实发展的需求。自然资源本身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过度的使用和依赖,必定会给自然资源本身带来沉重的负担或者破坏,而且依靠这种模式所带来的旅游业收益的增长,是非常缓慢的。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旅游的方式和品质的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转变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模式,调整旅游经济结构,是当务之急。而在桂林旅游业的改革当中,需要我们引入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不但会为桂林旅游业注入大量的资本,也会带来新的运营模式和新鲜血液。
二、桂林成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分析
(1)宏观层面上看,发展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面临重大机遇。中国“十二五”规划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整个中国经济今后的主攻方向,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也要跟上步伐,实现旅游业的结构调整。在中国“扩大内需、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的经济政策背景下,设立产业基金与桂林市“十二五”经济规划的发展机遇,借住桂林旅游经济带动投资和扩大消费,实现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目标是统一的。(2)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法律环境和资本市场条件逐步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尚处于初期阶段,虽然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仍未正式公布,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多项法规的出台和修订,诸如《信托法》、《合伙企业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出台和修订,资产委托方面的法律基础日现雏形,为准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提供间接法律支持。(3)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旺盛,桂林旅游业快速增长。根据世界旅游发展经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将会是旅游业的爆发点,我国从2008年开始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对闲暇时间的消费方式不断向更高的层次演进,而旅游消费将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载体,旅游产业也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受益产业。桂林旅游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的旺盛。2011年,桂林市旅游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2788.17万人次,同比增长24.12%,同比增长10.61%,占全区比重为54.29%。(4)国内的产业基金行业初具模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2006年,中国第一家非政府合作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挂牌成立,伺候,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迅速,其中涉及金融、高科技、基础设施、航空、船舶、交通、文化传媒等诸多领域。而国内第一家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陕西天地旅游创业投资公司正式成立,2010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产业基金”合作协议的签订,正昭示着国内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逐渐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随着旅游投资基金在国内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桂林凭借其重要的旅游城市地位以及无可替代的旅游盈利优势,必定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以及旅游产业基金进行投资。(5)桂林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以其独特而无可替代的天然旅游资源,早已经名扬海内外。但是今天的桂林不再局限以往的“三山两洞一条江”,现已经形成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会展商务、红色旅游、民俗风情、城市旅游、专项旅游产品系列,已经从单一观光型产品向多元化综合型产品的转型。无论是自身拥有的不可再生和不可模仿的天然旅游资源,还是其许多城市都无法比拟的国际名声,都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提供了厚实的现实基础,参照国际上成功的经验,桂林旅游再依托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利用国家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积极研究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成功运作必定会推动桂林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6)国家和政府对桂林旅游经济的大力支持,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2009年底,国务院正式确定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使得桂林旅游站上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层面,桂林有关人士表示,这是一次极好的桂林旅游经济实现转型的契机。此外,旅游经济是桂林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日渐重视和对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坚强的后盾。
三、桂林成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意义
(1)有助于拓宽旅游产业融资渠道,为旅游业的发展创新投融资渠道。发展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一方面有利于启动民间投资,挖掘社会各方投资潜力,筹集民间资金,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流向,提高社会资金的配置和运作效率,一定程度上避免民间资本流向房地产、股票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市场,避免资产价格泡沫,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由于受自身规模实力限制和银行贷款条件的制约而无法筹集到预期资金,而影响到整个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后,还可以增加直接融资比重,促进旅游领域直接、间接融资的合理、均衡发展,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典型的投资资金来源市场化和资金运用市场化的投资主体,有助于培育新型市场化的旅游产业机构投资者。(2)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业整合和升级。从宏观上来讲,产业基金均负有发展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职能。在旅游产业资金的支持和指导下,避免以往企业通过自身实力累积实现自身产业升级的缓慢和局限,借助多种资本运营手段,实现产业结构全面迅速的升级。其次,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专业的旅游产业机构投资者,它们拥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和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可以通过股权转让、资产剥离,重组等方式,通过对关键要素的整合,从更高层面和市场化的角度着手,实现旅游资源的战略性配置,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和资本运作效率,进而改善行业素质,整合业务经营,培育核心价值,最终带动旅游企业整体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发展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选择。不断拉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转变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转型,是“十二五”期间的主要追求目标之一。而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将旅游业确定为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是一个对经济具有拉动型,对就业具有巨大贡献力,对文化与环境具有促进作用的优势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增长,并且可以大幅缓解目前突出的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4)有助于促进旅游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宗旨就是通过培育有潜力和前景的企业上市,然后借住资本市场回收资金,获得投资收益。因此,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借住资本市场为旅游公司提供股权结构逐步优化的平台,并通过股权激励机制的引入,有助于旅游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通过引入更多的监督机制,逐步完善旅游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促进旅游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5)有助于引进熟悉公司管理和资本运作的高端人才,直接促进旅游公司的发展。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拥有相当优秀和专业的管理团队、运营团队,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引进,必然会为旅游公司带来这些高端人才,进而为旅游公司带来新鲜血液,提升整个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素质,直接促进旅游公司的发展,带动整个旅游行业的改革。
参 考 文 献
[1]鲁育宗.产业投资基金导论: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战略选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周丽萍,戈研.旅游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5(12)
[3]韩路.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8)
[4]陈国进,张敏涛.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相关问题研究[J].西部金融.2010(5)
[5]汪兰,刘芊.创建海南国际旅游岛产业投资基金设想[J].区域经济.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