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设计思路范文

时间:2024-02-20 17:4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设计设计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设计设计思路

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概念;特点;建筑设计

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建筑和地产行业的崭新概念,它并不是指绿色的建筑,而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1.2.1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在设计、施工、使用中尊重生态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减少能耗和污染,选材上优先选用环保材料,高效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在废物排放上尽量无害,并合理再生利用。

1.2.2安全舒适性

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该考虑到建筑周边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氮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使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1.2.3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将绿色和智能合二为一,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以绿色理念促进智能化。绿色智能化是技术的综合,其基本体系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的公共建筑已经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热湿环境及空气质量进行远程检测控制,并优化系统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及对环境的污染。

2.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目前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都在不断增强,绿色建筑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设计师的追求。虽然从长远来看,绿色建筑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效益显而易见,但由于前期投入较大,成本回收期较长,使得很多投资者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绿色建筑识别技术,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是先进的、智能的、高成本的就是绿色建筑,导致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一套科学适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但是绿色建筑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沿用国外的评价标准。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11月,由建设部组织的唯一经过官方认可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该评价标识工作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为依据,填补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空白。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告别了以往以国外标准来评价国内建筑的历史。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现行和在编的绿色建筑评价相关标准有十余本,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地方也存在对于标准的执行流于形式等问题,而且由于缺乏一些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使得开发商在节能选择上顾虑重重,利益双方在节能效益的评价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使得这些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起到调控的作用。

3.绿色建筑的设计

3.1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要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该体现人文绿色与生态绿色,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通风等减少能耗和污染;其次应该搜集、分析当地民居资料,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及居住区的服务对象等出发,总结出适宜当地居民生活的居住模式,研究该项目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布局,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3.2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自能源危机以来,节约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就成为全球范围内十分紧迫的课题。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的消耗与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建筑上的能源消耗不断攀升。据统计,建筑能耗总量占到了社会总能耗量的46.7%,因此引导设计师树立生态节能的理念,合理节省和利用能源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建筑的节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3.2.1体型设计

绿色建筑的体型设计应该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太阳辐射强度、建筑物的朝向、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及局部风环境等,并权衡建筑的热量得失情况,最后优化组合。一般来说,体型系数越大的,外表面面积较大,室内热量容易散出,建筑平面形式对控制建筑体形系数、降低建筑能耗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在满足总体规划和建筑使用功能及建筑面积一定的前提下,应选择合理的建筑平面,使其平面更加规整,减少不必要的凹凸变化。

3.2.2围护结构的设计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可以通过提高和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来实现,例如通过真空玻璃技术或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复合保温和外墙自保温等形式提高外墙面的热工性能;采用新型的屋面保温材料和利用种植屋面来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外遮阳对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居住舒适性有显著的效果,遮阳方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太阳辐射强度随地点、日期、时间变化的特点选择最佳方案,调整遮阳的效果。另外,地面的热工性能对室内气温也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建筑楼地面构造设计,不但可以提高舒适度,还有利于建筑的节能。窗墙面积比也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其设定要兼顾保温隔热及采光等方面。

3.2.3绿色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作为无污染、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对环境危害极小,是绿色建筑能源的最佳选择,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避免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例如,目前国内外经常采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充分利用这种绿色能源的结果。通过实现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土壤蓄热蓄冷等来减少建筑制冷、采暖和照明的能耗量。

3.2.4绿色建材的选用

传统建材工业是资源能源高消费、生态环境高污染的行业,其现状很难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对建筑材料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绿色”程度。提倡绿色建筑,落实到建材行业就是要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建材产品的绿色化进程。

3.3绿色建筑的节水及水资源循环再利用设计

绿色建筑的节水首先表现在应该大力倡导使用节水型器具;其次应该在适宜的范围内通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合理将雨水和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循环利用。设置中水和下水处理系统,将处理过后的中水和下水用来作为景观绿化用水和冲洗道路汽车等。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办公楼、商场类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下转第102页)

(上接第84页)4.结语

绿色建筑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它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符合我国的国情。目前由于具备这方面能力的设计师较少,开发商缺乏良好的融资环境、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的评估体系,它的普及和推广还存在一定难度。但是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完善建筑节能方面的政府职能,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实践的积累,绿色建筑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篇2

建筑设计实验室在本科教学实验中,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变成创新性实验,在实验室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通过对构思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建筑设计表现技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构想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将不同的创造性理念和思维付诸于图纸或模型,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筑设计实验室的建设思路与实践

实验教学是关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组成部分[5]。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实验教学计划,完善实验室建设是完成实验教学的重点。2.1以学科建设为目标,构建体现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计划在实验教学方法上,要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启发式教学方式。针对这一教学方式,教学计划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类教学科目组成,原理讲授学时合计16学时,实验(实践)合计32学时。通过教师讲授,使学生对建筑设计有初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建筑表现手法,为实验教学打下理论基础。在实验(实践)教学中,通过对建筑表现技法、抽象造型设计和建筑体验分析三部分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方案表达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动手、创造的能力,并进一步强化基本功及手头表达能力的训练。2.2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规划实验室建设(1)建立绘图实验室。绘图实验室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手绘实验室,二是计算机制图实验室。手绘是从事建筑、城市规划等专业学习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效果图的学习过程中,临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与环节。对于手绘实验室的建设,我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绘图条件,有专职教师指导学生临摹,讲授手绘方法和技巧,配合校外实验地,使学生掌握基本手绘方法,能够构思设计方案并完成设计成果部分的表现。计算机制图(CAD制图)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不单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渐渐成为一门多学科的基础本领课。我们建立了计算机制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随时学习、练习的空间,学生可将学习的所有建筑设计知识加上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计算机辅助制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绘图实验室实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画图能力、读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锻炼。除此之外,该实验室还可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提供良好的服务。(2)建立模型制作实验室。学生对建筑结构等实践经验了解较少,模型可以增强他们对设计的立体认识以及对材料、工艺的了解[6]。模型制作实验室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世界著名建筑模型室,二是自行设计模型室。建筑是构成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综合产物[7]。了解世界建筑的发展,熟悉世界著名建筑的结构组成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建筑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而且对学生掌握建筑设计方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们在参观、组装、制作世界著名建筑模型的过程中,可以近距离或直接接触到建筑构件,了解建筑结构组成并模仿建筑设计手法。建筑模型是将建筑理念付诸实践的桥梁。根据自己的设计,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实验教学的目的之一。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将不同的设计理念展现在图纸上,并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最大化的在建筑模型中体现出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应用研究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3以学生个性需求为主导,开放实验室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8]。开放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9]。开放建筑设计实验室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已学知识进行自主绘图和模型制作,充分挖掘学生对建筑设计领域的探索欲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在创新实验拓展自己的思路、展示自己的创意,从而发挥自己的专项和特长。2.4鼓励比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兴趣是创新的源动力,通过鼓励参加比赛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建筑设计实验室建设的特色之一。定期举行建筑设计比赛,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比赛,将设计理念通过手绘图、CAD图展示出来,由同学和专业老师做评委,评选出设计优秀的作品制作成建筑模型并在模型实验室展出。通过这样的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结语

篇3

关键词:国内住宅;建筑设计;新思路

适用是住宅的根本要求,住宅性能应能适合居住者的需求和其形体功能学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作为设计师首先要从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居住生活的性质对住宅内部功能进行分区,起居厅、餐厅、厨房形成公共活动区;而卧室与卫生间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口,私用区设在住宅内部,公私、动静分区明确,使用顺当。其次,房间的面积和尺度要适当,避免住宅套型仅仅是小面积平面布置的简单扩大成为大而不当的住宅的现象。

一?空间复合性的应用

在普通住宅中,室内功能空间通常被划分成三类: 一是家庭成员公共活动空间; 二是家庭成员个人活动空间; 三是家庭成员的生理卫生活动空间。三类空间应按其特征和特定的要求进行布置,即要做到“公私分离”、“动静分离”、“洁污分离”、“食寝分离”、“居寝分离”,这样生活就有规律,互不干扰。但在小户型城市青年住宅中,由于套内建筑面积小,家庭人口少,在公私分离、动静分离、居寝分离等方面的要求较弱,反而更强调空间的复合,在单身户型中,起居室、餐厅、卧室和书房往往被设置在同一空间中,空间的功能可谓高度复合。

1.阳台单元的多功能化

阳台的用途本来是给住户提供一个呼吸新鲜空气,进行适度户外活动的地方。但是目前城市居民几乎都把阳台封闭起来;相当多的家庭拆除了阳台的窗下墙,扩展成为室内空间的一部分。这种做法反映出人们希望增加居住面积、保障安全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阳台缺乏必要的独立功能,其原始功能不具有太大吸引力和实用性如果对阳台作适当的改进,使之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那么住宅的居住环境会更好。此外,阳台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若加大阳台的进深,使之能放下必要的家具,则阳台可成为良好的休息区域。

2.创造新的生活空间

例如将阳台与浴室、卫生间结合在一起,其内种绿色植物,阳台作为卫生间和浴室之间的联系通道,浴后可以进行阳光浴或乘凉使阳台成为提高生活标准的重要空间组成部分。

3.利用技术提高小空间的舒适性

购买者买的是建筑的内部空间,而不是仅仅平面,小户型住宅很重要的一点是利用好空间,减少空间的压抑感,创造满意的舒适度。

4.模糊功能区域

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者连接,不做明确的限定。如许多小户型都是起居与餐厅合二为一,或者将厨房设计成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虽然从独立性上有欠缺,但往往可以获得更加开敞的空间感。

5.减少固定构件

以轻质材料、透光材料或多用家具等活动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场而不闭塞,同时也使得户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空间的形态、位置和尺寸,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如日本的小户型的客厅可以作为餐厅,而且他们的墙面是活动的,甚至在客人较多的情况下将卧室融入到客厅中来。

6.改变构件形式

比如现在许多楼盘设计了飘窗台 ,由于窗未落地,不计建筑面积,但室内空间却有所扩大,40CM的窗台可以小坐,可以摆放陈设,也可以通过家具调整为梳妆台或写字台,具有很大实用价值。有一些飘窗还可以设计成转角的形式,扩大了景观视线 ,改善了日照与通风条件; 此外结构形式也从传统的方梁方柱,改变成为异型柱体系,室内空间干净完整,没有凸角或起伏,使得家具陈设更为有利,提高了布置家具的方便性。

7.利用空间角落

对某些设备角落或空间富余处加以利用;成为储存与收纳的空间,如洗手台盆下设置储物柜,走廊设置吊柜 ,管井与墙体之间增加储物搁板等,都是一些化消极空间为积极的方法。其他一些如采用间接明快的装修手法,清淡的材质与镜面玻璃等有利视觉延伸的材料,也是一些扩大空间感的装饰方法。

二?住宅设计的新趋势分析

1.住宅设计由单纯的技术设计走向策划设计 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推进,设计对住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正逐步走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策划。现代住宅设计不再是一个相对静态、单纯的技术过程,它更加重视与市场的结合,即以市场为核心,从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文化和市场需求出发,在设计前期就要考虑到定位、价格、质量、销售等基本要素。因而,设计已成为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的重要部分。

2.户型设计的多元化 以多元化的户型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需求,并能以灵活的户型结构适应因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导致的布局调整,使住房具有较长的使用期。近年的住宅设计更重视科学、合理的设计

3.个性化的功能空间设计

在这种消费需求的指引下,强调个性化界面的“SOLO”户型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了起来。小户型由于面积指标的限制多设计为小面宽,大进深,因此尽量缩小交通面积,增大实际使用面积SOLO设计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SOLO空间的另一个特点是: 卧室与客厅没有明显的划分,客厅可有可无,甚至可以没有卧室,所有的生活空间设定全部来源于居住着本身的意愿。在时尚青年的心目中,家就是一个可以随意变换居住方式的小窝。市场上小尺寸家具和折叠家具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他们这种常变常新的消费心理。所以如何使设计更加合理舒适,功能设置更加人性化是在设计中应当深入考虑的问题。

4.住宅辅助设计走向专业化 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单靠建筑、结构、水暖电的设计显然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住宅辅助设计日渐兴起并走向专业化。主要包括: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室外环境设计。

总之纵观整个人类建筑历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建筑形式、结构也在跟着改变,建筑带给人们的物质享受和心理感受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中。时代在改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进程中,不变的是人类对安全与舒适的永恒需求。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一些消费者要求居住面积越来越大,但由于房价的一路飙升, 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和年轻人开始关注小户型住宅。对于小户型住宅来讲,不单单要求住宅面积小,更重要的是在进行小户型设计时,能够合理安排、利用有限的空间,使使用功能得到充分满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能因为住宅面积小(小户型住宅面积在90m2以下),而降低对其使用功能的要求。下面,笔者探析了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的一些思路。

1、合理的楼面布局

1.1板式、塔式相结合

小户型塔式结构,是指围绕着核心筒布置多户,它的缺陷是住宅的朝向问题;小户型板式结构,其容积率低,建筑面积难以做足,用地难平衡。而将板式与塔式结合后,通常的板式一梯两户变为一梯三户或着一梯四户,两梯三户变为两梯五户或者两梯六户。即原先大中户型的每户3个朝向开间,改为了小户型的每户 1~2个朝向开间(包括1个半开间),这样结合后既满足了通风采光,也满足了容积率和建筑面积的要求。

1.2长、短进深相结合

长进深能增大建筑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但户套面积控制、户型布置有困难;短进深户型宜布置,但容积率小,不利于节地。而长短进深相结合后,套型有的长有的短,再结合开设采光凹口,可以有效节地和控制户套面积,还能满足通风采光,具有一定特色。

1.3平面梯级布局

对通常的“品”字形两梯三户作一改变,将中间前凸套的两个南向开间向前移,会形成类似切角三角形的两边为梯级退缩的平面梯级布局,这样每户虽同样是1~2 个朝南开间,但户户朝南且面宽小,改变了面宽过长的形态。

2、合理的平面布置

功能布置要合理,室内流线要便捷。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住宅可概括有: 公共活动区、私密休息区、辅助区等分区。这些分区具有公共与私密、动与静的区别。小户型住宅设计中正确处理这些分区的功能关系,满足各分区的要求,实现“公私分离,食居寝分离,洁污分离”是保证小户型住宅功能良好、安全、舒适的基本条件。室内流线顺畅便捷,交通面积要集中、紧凑、减少干扰,有时还需突破单纯的交通功能,实现交通面积的综合利用,以提高室内有效使用面积。例如厨房、卫生间是住宅的重要部分,其活动时间长、内容多。在小户型设计中,厨房位置应尽量靠近户门,便于食物及垃圾的进出,与家务阳台和餐厅联系方便,且对其它房间的干扰很小;卫生间不必设置两个,位置得当时可将洗、厕、浴分室集中设置,这样可在同一时间使用,单卫生间也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并且节省的面积可留给起居室,从而提高面积利用率。合理的平面布置还包括居住功能空间适宜尺度的选择,功能空间尺度由家具设备空间、人操作空间和交通空间三部分空间尺度决定,空间只有满足这些基本尺度的要求才能保证正常使用。

3、空间复合性的应用

利用好空间,对小户型减少中间压抑感、创造满意舒适度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充分利用空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改变构件形式

现在有些结构形式从传统的方梁方柱体系,改为异型柱体系,室内空间完整简洁,也没有凸角或起伏,使得家具的布置更方便;许多住宅楼设计了飘窗台,窗未落地,故不计入建筑面积,但室内空间却扩大了,40cm的窗台有很大实用价值,可用来摆放陈设,也可通过家具调整为写字台或梳妆台等。有些飘窗还设计成转角的形式,不仅扩大了景观视线,而且改善了日照与通风条件。

3.2阳台单元的多功能化

阳台本是给住户提供一个适度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的地方。但很多用户都把阳台封闭起来,还拆除了阳台的窗下墙,将阳台扩展为室内空间的一部分。这反映出阳台原始功能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和实用性,其缺乏必要的独立功能。如果适当改进阳台,使之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住宅的居住环境将会更好。阳台具备较好的通风采光,例如加大阳台进深,安置必要的家具,阳台就成为一片良好的休息区域。

3.3模糊功能区域

将某些功能分区连接或合并,不做明确的限定。使小户型住宅的玄关、入户线路尽量紧凑,过道尽量结合客厅、餐厅,使其扩展为功能空间,起居与餐厅可以合二为一,也可将厨房设计为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

3.4减少固定构件

用轻质材料或多用家具等活动物体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尽量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室内空间流动开畅而不闭塞,同时便于用户根据功能的变化改变空间的形态、尺寸和位置,这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

3.5创造新的生活空间

小户型可以灵活的划分功能区,创造新的生活空间。例如可以将浴室、阳台、卫生间连接在一起,将阳台作为浴室和卫生间之间的联系通道,其内种些绿色植物,浴后可以在阳台进行日光浴或乘凉,利用阳台来提高生活标准。

4、室内视觉上的延伸

空间的大小虽取决于实际空间的大小,但也会受到人视觉感官的严重影响。小空间想要获得开阔的视觉体验,就要利用空间的延伸理念。在设计时利用一定的设计手法,使人们视觉上视线得到一种延展性,并且能够让这种视觉感受延伸到室外空间去,从而增加户型的空间扩展感。

要达到这种目的,我们不仅要在设计户型时考虑这种视觉的延伸,而且在规划小区时也要考虑。在设计户型时应减少墙体、冲破视觉的阻碍,扩大居室的视觉范围,这样会在同等面积内获得更为宽敞的空间视觉体验,同时还能将室内空间向室外延伸。自然的景观、光线、空气的变化会从感观上消除小空间的压抑感,同时通过规划阶段对楼与楼之间间距的设定来延伸我们视觉上及心灵上的空间感。此外,也可以使用一些不同颜色、质感或透明半透明的材料,来达到一定的视觉延伸的效果。总之,通过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让使用者产生小中见大的感受。

5、良好的朝向和通风条件

住户买的是建筑的内部空间,因此小户型住宅很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利用好空间,减少空间的压抑感,创造满意的舒适度。户型住宅的设计时,要根据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尽量争取较好的朝向和通风条件。最理想的标准是每个南北房间都有一定的开窗面积,住宅既能达到南北对流通风,又能实现直接自然采光。保证居住环境通风舒适,开敞明亮。

6、提高小户型住宅的定位标准

小户型不等同于降低定位标准,不等同于降低住宅的舒适度。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设计人员需注重住宅功能宜居性的提高和完善,尽量满足物理环境和通风采光、环保节能、设备配置现代化、管线综合化、智能信息化、使用分隔灵活化等功能定位。现如今,小户型住宅形式丰富多彩,功能日益完善,许多小户型在提高其性价比、居住舒适度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其健康住宅的标准,这就意味着,小户型住宅的定位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升级和升华。选择小户型并不全是钱的问题,还是选择一种方便、快捷、简洁、时尚的生活方式。

7、小户型住宅设计创新

小户型住宅的市场前景很好,设计人员对小户型的设计应不断创新。全明设计: 通风不畅、采光困难,一直是小户型住宅的通病。未来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全明设计的小户型有望增多并成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错层设计: 设计适当的错层、营造适当的空间高差,将有助于分隔功能空间、丰富空间环境、增加生活趣味。挑空设计: 客厅挑空,建造立体空间的小复式户型,一直都受年轻消费者的偏爱,是未来有望成为小户型豪宅产品的设计方向。增设飘窗、露台、阳台、入户花园等空间: 这些空间原本是属于大户型、甚至豪华住宅的元素,未来也有望被更多地引入到小户型的设计之中,这是未来部分小户型住宅豪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小户型的设计优化与开发,是人口与居住环境的协调问题,是一个值得设计者用心研究的大课题。设计住宅其实可以说是在设计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上述小户型优化设计的方法,仅仅是九牛一毛。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小户型的设计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就要求设计者使之更具人性化、智能化、多样化与舒适化。力求创造一种完美的,精巧的,赋予灵魂的居住形态,实现人类居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户型住宅设计的主要思路在与“精”和“变”。因此小户型住宅的设计不应是一次性的,而应是灵活的、多变的、可成长的。只要设计合理、布局实用,小户型住宅一样能成为经济舒适的住宅精品,也足以满足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小户型住宅的创新设计需要大家予以关心,共同予以认真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吕俊华,(德)彼得罗,张杰等.中国现代城市住宅 1840-2000[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军. 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思路探讨[J].住宅科技,2010,04:04-05.

篇5

通常,地铁建筑都具有空间大、设计新颖、空间艺术效果浓郁等特点。地铁作为基础的交通设施,不仅仅承担着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输重任,同时地铁也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展示着每个城市的不同风貌,因此其设计上的艺术性以及美感也非常重要[1]。我国很多大城市中的地铁建筑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本文以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大空间中亭地铁建筑的设计思路进行具体研究。

2大空间中亭建筑概述

本文所研究的大空间中亭建筑与普遍化的大空间建筑有着一些区别,具体地说,它应该属于大空间建筑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我国传统中亭建筑与大空间建筑的有机结合,设计上对于中国文化以及地铁文化的体现非常充分。但是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点与大空间建筑基本一致,对于地铁建筑来说,在设计上考虑服务性及特色的同时又要结合当地城市的整体风格,极力表现出属于这个城市的气息,所以说大空间中亭建筑就是在一定经济水平以及技术条件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的改造而获得空间,结合了美学、建筑学以及自然学等学科设计而成的建筑种类。这种建筑是为了满足社会服务需求而建立的,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地铁车站就是典型的大空间建筑,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地铁车站在设计以及施工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空间中亭建筑形式的合理应用,不但满足了为人们提供休息场所的需求,同时也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2]。

3大空间中亭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思路分析

3.1案例概述

红岭站是深圳地铁3号线(龙岗线)的车站,也是规划中9号线的车站之一,位于红岭中路与红荔路的交叉路口西侧,沿红荔路东西向布置。北侧为园岭片区,南侧为荔枝公园,东南侧为地王商业区,东北侧为松园南街、博爱医院、深圳鹏程医院、松园派出所等。该站为地下站。龙岗线部分已于2011年6月28日启用,而9号线部分则预计在2011年至2020年间启用,向双龙站或益田站行驶。

3.2基本设计原则

进行大空间中亭建筑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循设计原则,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公共建筑的功能,同时又能够达到公共建筑艺术性与个性化的要求。以下进行具体分析:1)需要结合当地车站的需求、人流等实际情况来分析,选择施工方法,并将造价控制在最为合理的范围内,另外,结合大空间中亭设计的要点,最大限度地呈现出这种建筑的效果,从而赋予地下空间充分的文化气息和空间展示魅力。2)车站建筑设计需要严格遵循简明、现代及明快的原则,另外,还需要结合城市的整体风格以及周围建筑环境等景观进行设计,注重设计上的协调性。3)深圳的人流量非常大,因此地铁站空间设计上必须要针对合理性以及大空间性进行严格的设计,另外,空间内部各种通风、照明以及卫生等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4)进行车站设计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减少交叉干扰,保障乘客顺利出行。车站的集散厅、站台、出入口、楼梯和通道、自动扶梯、售检票机(口)等各部位的通过能力应相互匹配[3]。

4大空间中亭设计的设计思路

对深圳红岭车站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对比,具体内容包括客流流向、建筑方案等,结合经验的同时在设计方面又添加了新的元素,从而建立了风格独特的设计思维。对比分析过程中,尤其针对大中亭空间效果以及这种特殊建筑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对比结果,从而一种新的车站形式被创造出来,也突破了地下结构在形式上的单一化,为了车站建筑的多样性开辟了先河(见图1)。下面对红岭中路站的站址环境、车站外部制约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

4.1了解车站站位、站址环境,分析车站的外部制约因素

4.1.1红岭中路站的站位环境总平面以及规划介绍车站总平面图如图2所示。红岭中路站为3号线的起点站,其位置是红岭中路与红荔路的交口,站位西南侧有深圳市团市委的科技楼、大家乐世界、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君安证券、荔枝公园。东南侧有广东省进出口公司、秦川食府、天池大厦、深圳市文联、深圳市司法局;西北侧有多层的住宅小区园岭新村(大片成熟居住区),达美装饰工程公司。站位周边规划在车站出入口附近,设置公交首末站、公交停靠站、的士站和自行车停车场,客源稳定。公交首末站拟结合红桂路与红岭中路交叉路口东北角的改造地块开发设置。地下车站出入口通道的设置充分考虑行人过街的需要,为该地段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接驳设施。4.1.2车站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分析对车站起决定的因素主要有:行车、线路条件、结构施工工法。1)行车、线路条件对车站起决定因素。车站是深圳3号线的终点站,在车站西端设置交叉渡线,为满足整个线路的行车组织运营和线路行车需要。在车站西端的尾部设置有区间隧道风机房,以满足地铁系统与空调系统的需要。车站站厅层及站台平面图如图3、图4所示。2)结构施工工法的确认。在车站交叉渡线的范围内,为了避免在交叉渡线的范围内出现暗挖的大端面,因此确认在车站和区间范围内全面采用明挖法施工。

4.2建筑总体建筑设计思路

4.2.1结合车站和区间的工法,车站方式的设计方案,突破常规车站的设计思路,将地铁车站空间站厅和站台2个空间,完全打开融合一体,形成共享空间,实现完整地下空间理念。减少了地下空间长期以来空间感觉比较局促、压抑的人体感观效果。4.2.2本案例中,进行车站中亭空间设计时,将各个系统之间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体现得非常好,地下建筑在屏蔽门、防火以及防烟等安全方面的设计要求非常严格,因此方案针对这些部位的设计之间都有着作用上的联系和协调。从而完美地解决了各种不安全问题,同时将很多专业设计人员的意见进行了对比融合,从而使得设计方案更加完善,功能上更加多元化,体现出了创新思维。1)公共区域楼梯以及扶梯:在公共区域的楼梯及扶梯方面的设计要满足2个必要条件,分别是满足人们在紧急状况的疏散需求;最大限度减小车站站厅的层楼和扶梯组数对于公共区的影响,能够为公共区域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原则。而在本案例中,楼扶梯设计主要采用2组3部自动扶梯+1部楼梯的布置方式,其中1部为下行楼梯,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运营以及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而在空间设计上,由于车站要考虑紧急疏散就近原则,想要以最快的速度疏散人群,楼梯在设计上就要综合这些需求。在本案例中楼扶梯的设置有很多个方案,对比分析之后从中选出了一个疏散最为快速的方案。通过对车站内部公共区域中各种设施的对比分析之后,设计有效地解决了车站内部客流混乱的问题,本站内部从没有出现过客流交叉迂回的问题。2)车站防火分区的设计分析:车站的防火设计是非常关键的部分,本次所研究的案例中采用了2层车站的划分设计理念。从防灾要求出发,本站共有5个防火分区,分别为:车站站台、站厅公共区以及站厅、站台层左、站台层右各4个设备管理用房区。除此之外,每一个防火区域的面积都在1500m2之内,并且每个分区都是采用了耐火极限4h的防火分隔墙。防火墙上面的门全部都是采用甲级防火门,并且开启的方向为疏散方向,在2个防火分区之间进行了观察窗设计,并采用C类甲级的防火玻璃。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了2个安全出口。而在防烟分区上则采用了每个分区面积都不到750m2的设计。除此之外,在设备管理区域内部使用了隔墙到顶的方式。在公共区域内部采用了吊顶上方设挡烟板分隔的设计。3)紧急疏散验算:事故疏散时间按下式计算:T=1+(Q1+Q2)/{0.9〔A1(N-1)+A2B]}式中,Q1为列车乘客数,人;取1440人;Q2为站台上候车乘客数,本站下车设计客流量:(3209+2241)×1.2÷34=192人和站台上工作人员(本站为普通车站,定员27人,现取10人),Q2=192+10=202人;A1为自动扶梯通过能力,人/(min•m),取160人/(min•m);A2为人行楼梯通过能力,人/(min•m),取70人(min•m);N为自动扶梯台数,取2台;B为人行楼梯总宽度,m,取1.8×1=1.8m。车站设备的数量及楼扶的宽度满足紧急疏散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时期城市化进程的要求,我国很多城中都开始兴建地铁工程,而在地铁工程项目不断增多的同时,地铁建筑的设计也更加受到关注,作为具有服务性质的基础性建筑,其设计风格、特色需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同时还必须要保障服务性建筑的基本要求。因此,设计人员应该更加全面、科学地分析,使设计思路更加清晰、合理[4]。

5结语

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创新;绿色建筑设计

前言

对于建筑来讲,它的设计工作意义很关键,它不单单体现艺术性,它还体现技术特色。在具体的开展工作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些设计人员的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自身非常想要创新,不过得到的方案却和我们要求的内容之间有很大的偏差,此时就会发生功能不全或是效果不是很理想之类的问题。有的设计人员没有注意到情形和建筑功效的差别,没有重视它们在空间方面的不同之处,生搬硬套的将思想应用到那些差别很明显的建筑之中,过分的重视空间方面的效果。在论述空间组合的时候,过分的重视精神内容的创新,没有重视精神等要素。很显然上述的这些问题在工作中必须予以避免。

1 当前设计和以往设计的对比

在以往的时候,工作者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过分的重视技术层面的内容,而当前的设计更加的关注功能,把技术和其他的相关要素放到一起来综合分析,有着非常明显的工程特点,不但关注设计内容,同时还重视进程。接下来具体阐述。

以往设计的特点简述。以往的设计在进程等方面非常的随性,一般是将经验分析等看成是工作的重点。其方案的完成主要是依靠电算设备和图板等,由人工来开展。在设计部署上只限于从方案到工作图这个阶段。

当前设计的特征简述。和以往的设计工作比对来看,此时的设计更加的重视进程管理。在方法上主要是依靠电脑等,自动绘制图形,而且此时工作者之间的协调性增强。在部署的时候更加的注重全局性。

2 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几点思路

2.1 建筑节能方面面对的问题分析

第一,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节能的意义。一些区域的有关机构并未真正的意识到节能的意义,导致节能相关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节能方法得不到合理的落实。许多区域的节能标准非常低,特别是中小城镇,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节能体系。

第二,花费的资金太少。个别地方没有委派专门的工作者开展节能管控工作,就算是设立了专员也因为管控无序导致工作无法有效的进行。除此之外,资金太少使得供热体系无法有效的革新,无法获取充足的数据,此时许多研究课题都无法开展,节能改造工程无法真正的落实。

2.2 改进建筑节能的措施

第一,切实提升群众对节能工作的认知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颁布节能有关的法规条例,制定和节能有关的奖惩条例;做好节能改造工作;开展技术培训活动。比如主管单位可以带头整编优秀的节能工艺,积极的开展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工作者的节能意识完善。把节能情况当成测评的关键要素;为了确保节能效益良好,要设置专门的检测组织,认真的检测工作开展情况。

第二,做好监管工作。积极的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将工作的重点放到审批以及设计等方面。积极地开展图纸审查工作,从根源处避免不按照节能规定的项目出现。做好项目验收活动,一旦发现不合乎规定的项目禁止为其办理有关的完工手续。对项目开展综合化的监督活动。明确审查的关键点,并认真落实。

第三,将设计的重点放到智能化方面。智能建筑就是把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相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优化组合,使人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建筑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对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智能建筑正顺应了这一趋势。在智能建筑里,人们可以获得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温度、湿度、照度可以自动调节,能尽量利用自然界的光、冷、热、大气等,自动调节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创造更有人性的生存环境。人们可以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等手段,获得全球性情报、信息,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商贸活动。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电脑系统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品质得以快速的提升,已经能够满足那些不是很大规模的智能建筑的规定了,其所需的费用也较之于别的国家要低一些。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化的建筑一定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建筑类型。

3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3.1 绿色建筑理念的产生背景

最近几年,由于群众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此时群众对建筑的要求也开始朝着舒适性方向发展。在积极开展房地产相关工作的时候,因为我们国家本身的国力还不是十分强大,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较低,有关的法规欠缺,在开展建筑工作的时候对生态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由于群众的生态意识增强,此时房地产行业开始引入可持续理念,把创造节能性高,污染性低的建筑当成发展的关键方向。在今后,建筑将会朝着节能化迈进。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4)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中不应该运用那些对我们身体有负面意义的物质。要保证屋内的空气流通,湿度以及气温等都是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3.2 绿色建筑实现方式

首先,采用新型、绿色的建筑材料,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综合分析建筑的通风、隔热、采光等各要素,因地制宜。其次,尽量多采用地热能、太阳能、沼气、风能等各种新型能源和建筑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创建环保节能型建筑。再次,尽可能使用通过了国家技术谁的高校的节能产品,例如:节能灯具,变频冰箱和变频空调。

4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很多的资源,对于房地产领域来讲,它的发展使用了大量的资源,同时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无序发展带来的弊端,积极的开展节能设计工作。新世纪的发展主题是能源节约。在当前时代,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只有积极的开展节能工作,才可以节省资源,才能够降低污染现象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王小冬.传统生态文化对新疆建筑景观发展的影响[J].新疆林业,2010.

篇7

应当明确的是,简单的把这些技术定义为通过人工设备和新兴材料作为手段,呈现出一个绿色理念的建筑是不全面、不客观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为基础,秉着低能耗、可循环、高信息、可自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去创造一个节能的系统,把传统的设计观念用技术性思维完成取代。不难看出,当今城市中的大部分高层建筑,其外观的价值取向如何,建筑风格属于哪种流派,都或多或少的在以技术表现作为主要手段,去呈现信息社会的审美表象,利用新的材料和技术赋予建筑物超现代的感官视觉。由此可见,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了主导力量,是未来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所在。

2绿色生态高层建筑设计的理念

2.1和自然体系相融合

在生态高层建筑设计的体系中引入自然融合的理念,根本目的在于能够把采光、通风等影响人们居住舒适程度的因素最大程度的获取并加以有效的利用,创造出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阳光、空气和水一直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元素,但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在传统建筑领域地位显赫的阳光和空气逐渐被照明和空调系统所取代,一味的依靠高端技术使得自然体系受到了严重的忽视,对于建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现代科技铸造的人工环境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诸如疲劳头痛、身体不适、皮肤干燥和亚健康状态的建筑关联综合症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自然的采光和通风成为推动生态建筑设计的动力。在控制风压、热压,避免眩光直射以及过量紫外线的基础上,采取创新的通风采光技术是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中重要的一环。

2.2舒适化的使用感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品质的要求和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性商品,其使用感受的舒适程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改善人们生活工作环境,将建筑物的舒适化、人性化、智能化发挥出来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当代建筑学、生态学、艺术学和相关科学技术成果的综合应用,为建筑物舒适化提供了新的设计思维。在健康舒适的环境理念当中,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光照和视觉条件、声环境是比较关键的内容。设计方法上要选取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辐射、电波等化学危害,防止建筑间的对视和尴尬的室内通视,做好降噪防噪工作等等。

2.3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和生命体一样,建筑物也具有产生、生长、成熟到最后走向消亡的过程。特别是高层建筑,从设计、建造、使用到拆除,具有完整的生理周期。因此高层建筑在发挥职能作用的同时,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和组织能力,以便自身功能的完善。主要体现在能够调节采光、通风、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同时,要具备自我净化,减少污水、废气和噪音污染的能力。

3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3.1重视高层空间的设计和利用

在高层空间设计方面,对建筑间的空间组合,公共空间的有效利用,公用场所的布局和经济性进行综合考量。生态设计对于节能和舒适两个方面的需求将会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根据功能分区不同,建筑物内的空间对于温度、采光和布景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交换空间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当做内外环境的缓冲区,完成室内外温度的平缓衔接,一方面可以对能源的消耗起到优化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减缓人们对于温度差变化所产生的不适感。总体而言,生态设计相比于传统设计的突破在于,从功能分区和动静分区两个角度进一步扩展到控制光、气舒适度的环境缓冲分区。生态化设计在选择交通核心方面,在考虑经济适用和结构布置的基础上,还要对于热工效应和环境舒适度进行综合的考虑。目前比较常用的成功模板,是在平面空间上设置东西两个方面的双核,将南北作为主要的朝向,这样能够给电梯间、楼梯等公共空间提供采光、通风条件和良好的视野。

3.2将设计结构体系生态化

自古以来,人类的文明就是在模仿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建筑机构的灵感吸取方面,也应该逐渐借助自然的力量,这其中不但蕴含着高超的技术,还体现出极富张力的美学特点。树的结构形式以根、树干、树枝作为结构支撑点,合理的将外力传递出去,同时错落有致的树枝能够保证每个部分充分的日照,因此树系建筑体系不断被建筑师们反复的进行探索。竹式结构具有外直中空的结构特点,并且挺拔高耸,直径和高度的比如此悬殊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劲风中不屈不挠的状态更是成为建筑艺术中待开发的重要结构资源。

3.3做好建筑物的“表皮生态”

所谓表皮生态就是指建筑物包括外墙、屋面和架空楼面等为主的护结构,它是遮阳和表面绿化的核心环节,作为内外空间转换的介质,对室内外的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流转换意义重大。可以说表皮生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室内外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因此,现代化的绿色生态高层的外墙屋面,已经不仅仅是装饰和简单的功能作用,而是发挥着连接介质的重要功效。

4结束语

篇8

关键词:现代工业厂房设计思路;环保节能;细节问题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第三产业工业也极速发展起来,由以前的传统的工业逐渐进化成现代工业,这不仅仅只是由人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转变,更是工业表现形式的转变。由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的厂房到钢铁结构的厂房,这是一个厂房建筑质的飞跃,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一、现代工业厂房建筑设计思路分析

⒈分析建筑的节能问题因为中国推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使“节能”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认同并为之努力。如此,现代工业厂房建筑的设计思路也需要体现出这一理论概念,并且从内容上看主要应该有两个方面:第一,建设工业厂房时要注意里面的应用应当节能;第二,工业厂房建设中应当降低能耗。⒉分析绿色建筑的设计思路当代社会提倡“绿色设计”的建筑概念不仅仅是强调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的环保,还包括其主要工艺。“绿色设计”不应该只追求“高、新、全”,还需要立足于其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使绿色设计自成一种建筑体系。现代工业产业的基地化、集约化等的特征有利于“三废”的集中处理,能够实现清洁生产、使“三废”治理成本降低,形成绿色生产模式。另一方面,绿色设计可以对资源进行集中配置并促使厂房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绿色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中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⒊分析洁净的设计思路由于目前工业发展速度过快,产生的三废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使人们对洁净排放更加关注。洁净设计是使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染降低,甚至是实现零废物排放,这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这个设计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可再生利用的问题,使未来工业生产发展趋势成为零废物排放,还地球一个蓝天。⒋分析人性化的设计思路工业厂房建筑都是由大跨度、大开间、大面积开窗、大跨度屋架结构体系形成的相似外观。因为工业建筑与其他的居民建筑相比,人们需要在其中快节奏、长时间、高强度地工作,所以以往单调而缺少个性的外观、巨大的空间尺度等并不能满足现在人性化关怀的要求,而改进后的现代工业厂房建筑提供了这些,它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宜人的内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工作疲劳,促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二、现代工业厂房建设设计的细节问题

传统的工业厂房建筑通常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建筑结构建设周期长、成本高、抗震性差,逐渐被钢铁建筑结构所代替。钢铁建筑结构中又以轻钢结构为最好,轻钢结构工业建筑因具有强度高、自重轻、质地均匀、投资周期短、投资回收快、造型简单明了、易于回收等特点而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被众多工业者竞相引入。这里以轻钢结构工业建筑为例,分析现代工业厂房建筑设计的细节问题。钢结构的稳定性轻钢结构稳定性的问题就是轻钢结构的强度应力上的问题。钢材的屈服点是一个极限强度,由于构件所受的力是不稳定的,因此要找到一个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点,尽量避免因损坏引起的钢材强度过高。这里以轴压柱为例,当失去稳定时,柱子就会产生柱子附加的弯矩,此时相对较低强度的轴压就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在设计时,要准确把握区分强度与稳定的关系和界线。⒉轻钢结构的隔热设计众所周知,钢铁具有很强的导热性,轻钢自然也一样,一般其导热系数为50,若轻钢结构受热温度达到100度以上时,它的抗拉强度会极速下降,可以增强可塑性;而受热温度达到250度时,可以提升轻钢材质结构的抗拉性,但会降低可塑性,;当温度达到500度时,轻钢结构会崩塌。所以,当轻钢结构所处环境达到150度时就得做隔热防火的设计,可以在轻钢结构加混凝土、包裹耐火砖或涂抹防火材料。⒊屋面支撑系统及屋面设计①根据厂房的跨度、高度、屋盖结构形式、柱网布置、吊车吨位和所在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来布置屋盖系统,通常情况下,不管有擦还是无擦系统的屋盖系统的屋盖结构都要有垂直支撑。在无擦系统中,大型屋面板有三点和屋架焊接,可以起到上弦支撑的作用,但是因为施工条件的限制和安装的需要,不管是有擦还是无擦体系的屋盖都应在屋架上弦和天窗上弦设置上弦横向支撑。如果屋架间距不小于12㎝的厂房或厂房内设有特重级桥式吊车都要设置纵向支撑。②在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屋面的排水及防水设计,根据规定,屋面的坡度最小的为5%,特别是积雪较大的地方要适当的加大坡度,单面屋面的长度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温差以及降雨所形成的最大水头高度,而单坡屋面长度要控制在70㎝以内。③现在市面上钢结构最常用的屋面做法有两种:⑴复合柔性屋面:由屋面彩钢板内板、隔气板、卷材防水层以及保温层组成。⑵刚性屋面:双层彩色压型锅板内夹保温棉。④轻钢结构屋面设计方法有:搭接式侧向连接设计,搭接式侧向连接分为有密槽和无密封胶槽两类,要涂抹密封胶条的称为有密封胶槽,在其搭接处要用铆钉进行固定,因其固定是外露连接方式适用于彩色压型钢板。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为了降低因为设计缺陷带来的损失,要加强轻钢结构的局部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并且,由于建筑中轻钢结构行业还是刚刚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的年轻的行业,它是混合建筑与机械的特点而形成的。在设计建筑轻钢结构时要特别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综合设计、技术、施工、造价、影响等等环节。在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后,我们中国的轻钢结构的工业厂房将会越来越多,建筑轻钢结构的发展空间会越发广阔。

参考文献:

[1]王聪,浅谈轻型门式钢架结构设计〔J〕,江西化工.2013[01]

[2]张向阳,浅谈轻钢结构厂房消防设计的几个问题[J],安防科技,2009[10]

篇9

建筑立面节能考虑建筑节能设计应当依据建筑朝向和景观资源的优劣设计出有优越节能效果的的花园洋房和高层户型产品。在户型设计中以丰富空间组织为主导理念,为花园洋房和高层户型产品各个功能空间的通风采光提供保障,从而有效地达到建筑节能效果,同时丰富的空间变化有效地提升了户型的品质。另外,如何确保建筑造型的同时又达到节能效果,这是建筑设计人员所追求的。如对于某个工程项目,其立面造型采用新古典风格,以简洁平和的手法,同时通过利用天然石材、砖、戈特板、木材、钢材、玻璃等材料组合穿插,形成轻盈舒展的立面形象。而且整个建筑立面造型设计,是将强调功能性的构件语汇以现代的方式构建出有东方情趣的空间,以东方的、自然的、现代的造型特征诠释具有特色的新古典特色住宅。在立面造型设计还充分结合自然地形,体现山地建筑的精髓。另外,在建筑立面设计上对模数的运用贯穿始终,和谐的比例尺度是建筑美学的精髓;不仅仅丰富的立面语汇如百叶,同时有效地为住宅提供了遮盖、遮阳、避免视线干扰等作用。同时在住宅节能设计同时应注重均匀性原则,也就是采取木桶原则来进行节能设计。

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处理影响建筑节能的各要素之间应当采取互相协调原则,不因为满足个别要素而忽略其余要素的影响。例如对于建筑外立面设计上在选择外墙、外窗和遮阳设施时,应在一定的投资下使各个方面的效果尽量均匀一致,而不应当选取保温性能特别良好的外墙却因为资金紧张而选用单层窗,或投入大量资金配置保温性能、密闭性能良好的外窗却不做外墙保温设计。结果由于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中由于个别要素最差而影响到最终的建筑节能效果,就如木桶的盛水量是由筒壁上最短的一根木条所决定的。

建筑生态节能设计(1)建筑被动节能设计充分利用地块的朝向优势使建筑均有良好的朝向;尽量减小建筑的体型系数及设立南北贯通的开阔空间,使小区内有良好的通风能力;建筑用材的合理性;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节能效果。(2)建筑主动节能设计上采取如下措施:1)设备的选择上注重节能环保设施,并纳入居住小区统一的节能管理系统,减少建筑能耗,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2)废水余热与光热回收到地下承压保温水箱中储存等。3)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节能效果,使之成为地面,屋顶的主要覆盖物,在能达到一定的节能目的的同时,还能成为社区景观系统的一部分。(3)小区住户采取建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源热泵以及空气源热泵组等等。上述各项措施对建筑热性能的影响相互作用,但又与气象状况有关,因此通过简单的定性分析,往往难以判断优劣。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计算机动态模拟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方式组合下的建筑热性能及全年能耗情况进行预测分析,以优化设计。一些工程实例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在增加的建筑安装成本(以节能元材料、产品和技术的采用为主)不超过目标的条件下,即可以实现降低采暖空调能耗。

篇10

【关键词】现代住宅楼;建筑设计思路;具体方案

一个住宅楼如果想要将自身的作用和功能都非常合理的展现出来,离不开前期设计工作的支撑,只有依据合理的设计理念,才能够打造出符合标准的住宅楼,因此,文章通过下文就对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阐述,进而为设计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设计原则分析

1、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住宅楼的过程中,对建筑的功能、未来前景和结构等开展综合的分析,在分析的前提下完成综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实现分析。整体性设计原则指的是以整体的角度出发,系统全面的研究整体的构成、发展规律及功能,将建筑设计的规律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中显示出来。

2、动态性和联系性设计原则

动态性指的是对系统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行掌握,熟悉建筑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不但要以具体情况出发还应该考虑以后;联系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住宅楼时,不但对建筑的每个要素要功能要认真的去分析,同时,对建筑四周的外部环境也应该认真的去分析和考虑。

3、有序性原则

在设计住宅楼时应该坚持有序性和层次性原则,以纵向的角度出发,结构稳定是构建楼房安全的重要保证,以横向入手,各个功能分区都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因此,在设计住宅楼时,需要合理科学的开展功能分区,有效处理好部分与部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使经济型住宅楼中的每个户型和每个建筑都能做到安全高效、物尽其用。

二、具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分析

1、组织空间,更新理念

在设计经济型住宅楼的过程中,对于居家应具备的功能空间不但不能省去,同时,也不可以由于面积配比不合理,对正常应用带来影响,例如,卫生间和厨房的设计对餐厅完整带来的影响,主卧入口位置对电视背景墙长度带了的影响等等。,因此,将有效的空间精心合理的挖掘出来,是进行住宅楼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依据熟练的设计技巧和正确的设计思路,将无效空间挤出来,将卧室、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组织好是非常重要的。

2、配置恰当,定位适宜

因为经济型住宅楼的户型相对较小,购买群体相对是工薪阶层和城市白领。使用人群需考虑人口生长需求。虽然有众多因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将定位标准降低,也不是将楼房的舒适度降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住宅功能的适居性的完善和提升是需要高度的重视起来的,满足现代化的设备配置,满足环保节能、采光通风、物理环境的需求,满足管线综合化、使用分离灵活化和智能信息化的定位需求。

3、注重构造,注重细部

第一,减少非必要部位面积。入户线路、玄关要尽可能的紧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走道面积。同时满足住宅空间动静分区的需求。

第二、合理的设计厨房。对合理紧凑的U型L型平面进行选择,将隔断应用到餐厨相间墙间,将相应的电器开关盒生活阳台合理的备置出来,并科学的进行布线。确保能够合理的解放出房屋中的面积。

第三、优化卫生间布局。对开启方向、尺寸计算和器具布置等应该细化和优化,一个完整的卫生间应具备如厕、洗漱、沐浴、更衣、化妆、以及洗护用品的贮藏等功能。

第四、合理的设计客厅及餐厅。客厅及餐厅应该根据家具尺寸和人体适宜的尺度,进而得出客厅及餐厅空间的进深和面宽应杜绝出现大而不适的情况,餐厅在满足独立进餐空间的前提下可与与厨房或客厅结合布置。在有效节省面积的同时还可有效的扩展视觉感受。

第五、有效的设计卧室,卧室在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经济型户型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功能变化的需求,可结合储藏空间设计出可变空间,用于满足家庭时不同时期的需求。

第六、储藏。对顶部空间应该充分地进行使用,对公共面积尽量少占用,可结合卧室布置,成为建筑空间的X元素。

第七、合理的设计阳台。结合阳台的日常使用功能,对常用比例进行调整,对同时需充分考虑客厅阳台的分离使用需求。

第八、对构件的形式进行改变。将转角窗、凸窗要适当的多做出来,改善通风采光环境,扩展空间。

第九、将固定构件减少。合理的设计承重结构墙,将弹性分离的实用价值和可能性提升上来。

4、注重生态化设计原则

将生态化设计理念充分的应用到现代住宅楼结构中,对以下几点必须要高度的重视起来:首先,要将自然环境同建筑物有效的结合起来,将自然环境同建筑结构之间的关系要正确的进行处理,在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基础上,设计住宅楼;其次,将高效的空间体系构建出来,将体现美学观念和符合人文精神的地面设计出来,低层建筑与自然环境应该高度的结合起来。在规划设计城市空间时,要力求中间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此外,对地下空间也应该科学的进行应用,确保在整个城市空间将一个符合生态发展的住宅区构建起来,确保在住宅楼的房间内、房间外构成一个系统的模式,建立一个循环的网络模式,同时,对生态平衡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将资源浪费的问题降低下来;再次,加强设计住宅楼周边自然环境的力度,将四周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来对待,将人工层次降低下来,对自然环境确保能够充分的进行应用,确保在自然环境中将建筑设计充分地融入进来;第四,将加强对生态建筑的地方评价,在初期设计建筑结构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的分析和考察地方环境特点,主要涉及到地方的文化、地方的人物性格、地质地形、气候特点、其他建筑风格等;第五,要确保有足够的弹性存在于住宅楼的生态设计中,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当代建筑设计一定要将科技融入进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但可以将时展的特征彰显出来,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初期人们的住房需求,随着我国住宅市场的不断成熟,和人们对现代生活习惯的逐步改变,我们作为设计者也应当与时俱进,以专业的知识和适度超前的眼光给广大人们带来更为适宜居住的现代化住宅楼。住宅楼是与人们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结构,因此,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活需求,对于住宅楼的各种设计环节我们必须要高度的重视起来,综合起多方面的要素,才能够确保将符合社会发展符合人们需要的住宅项目打造出来。

参考文献

[1]王玫,史洁,苏伟.小户型城镇保障性住房设计尝试――上海“四高”江桥镇住宅小区实践[J].住宅科技.2010(10).

[2]赵勇.住宅工程施工现场质量通病的控制及防治[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