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管理公司范文
时间:2023-04-10 01:4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管理公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客户名}先生/女士
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双方达成以下合作协议:
一、甲乙双方在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就股票推荐业务合作等问题,自愿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乙方向甲方交纳___元会员费用,甲方协助乙方在___个交易日内(即从___至___止)达到利润要求。
二、甲方为乙方提供荐股操盘,乙方应严格做到保密甲方提供的所有荐股资料,不得因己方原因泄露甲方荐股资料而使甲方商业利益、信誉受到损害。
三、乙方在接受甲方提供的荐股机会时,应严格按照甲方提供的具体介入、抛出股票时间价格实施,确实因乙方原因造成损失后果自负!甲方不做任何赔偿。
四、甲方为乙方提供的介入、抛出股票时间价格必须提前三十分钟以上通知乙方。
五、违约责任:
1、合作双方在业务实施过程中,如因己方原因造成合作方利益受到损失的,受损方除可立即单方面解除合作关系外,还可提出全额的经济赔偿要求。
2、如因甲方没有协助乙方达到利润要求造成乙方损失应退还所有会员费用,同时赔偿乙方损失(赔偿事宜如下: 100万以下(含100万资金量)做全额赔偿, 100万元以上资金赔偿85%.按交易明细清单上的数额为准) 。
六、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本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合同。若合同需要变更,须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并依法签订变更协议。
2、本合同存续期间,合同条款与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不相符的,原合同应依照法律法规作相应变更。
七、争议处理:如发生争议,双方应积极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受损方可向:1、深圳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处理。2、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协商或诉讼期间,本合同不涉及争议部分的条款,仍须履行。
八、本协议有效期为1个月(22个交易日),自双方代表(乙方为本人)签字之日起计算,即从___至___止。
九、本协议到期后,双方认可不再延长,可自然终止。
十、本合同未尽事宜,一律按《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经合同双方共同协商,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十一、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二、本合同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乙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篇2
关键词:节能环保 BOT BTO EMC 轻资产 资产证券化
目前全球的能源及环境问题都趋于紧张,我国已把建立节约型社会及减少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国家的层面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税务总局发革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在十二五计划中也把节能减排纳入重中之纳入重中之重的工作。由此可见未来节能减排市场将蕴涵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城市环境能源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环司”)作为政府在环保节能领域融资和资金运作平台,也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城市环境能源投资管理公司经营项目
根据环司的市场定位,环司的经营项目大致可以分为:
(一)投资节约(电、煤、燃油)能源类:
1、空调源热泵改造及余热回收(暖通工程类)
2、公共电梯变频智能化节能改造
3、公共(LED)照明及城城市亮化节能改造与建设
4、智能化城市公共照明节能系统推广(电流载波控制系统)
5、建筑节能材料的开发与投资(保温材料、热学材料)
6、大型工矿企业电机、锅炉、水泵、空压机与空调余热回收减少锅炉使用(机电节能系统)
(二)开发新能源类
1、太阳能发电
2、地热发电
3、风力发电
4、垃圾发电
5、风光互补转化发电
(三)环境保护投资类
1、工业、生活污水回收利用
2、工业废气的防治
3、灰霾的防治
二、公司盈利模式设计
考虑到环司所经营环境能源项目大部分具有投资大、收益低、回收期长、但现金流相对稳定的特点,为了实行公司的良性循环,理顺让投资项目在长、中、短进行有效组合,环司除了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主营业务以外,还可适时以战略投资者或财务投资者的形式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实现节能环保业务与股权投资业务的良性互动。一方面,由于节能环保投资业务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量池,可为股权投资业务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为公司的稳定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股权投资业务在积极发展中快速积累资本,其投资收益又可反哺节能环保业务。节能环保业务和股权投资业务相辅相成,这样,环司的盈利将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一)节能环保项目收益,具有以下特点
资本沉淀性强、收益率较低、回收期长;但市场风险小、现金流入非常稳定、发展前景较好。
(二)股权投资项目投资收益
与节能环保项目形成互补,若项目选择得当,则股权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将高于节能环保项目收益。除了财务投资方式以外,环司还可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入股能源管理公司、节能设备融资租赁公司等,适时将被投资公司推向资本市场,扩充环司的融资渠道,并且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通过节能环保项目以及股权投资两大类业务优势互补,协同增效,共同做大做强环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资产收益水平。
三、投融资模式创新
城市节能环保项目大多投资额巨大,项目回收期长,因此环司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除了常规的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券、借助应付帐款、商业汇票等商业信用方式外,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投融资方式:
(一)灵活运用BOT、BTO、EMC等模式
通过多种渠道,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BTO(建设-转让-经营)、BOO (建设-经营-享有)、TOT(转让-经营-转让)、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等模式,充分运用市场资金进行项目的建设。尤其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EMC模式,将为环司提供一种无风险的项目建设方式。但此类模式一般对能源管理公司的资金要求很高,因此可协助能源管理公司采用保理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二)充分运用产业投资基金、信托基金来充实公司的资金来源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将众多投资者的小额资金汇集起来,集中社会闲散资金,使众多的中小投资者参与到节能减排项目中,并分享收益。例如国际水务巨头威立雅曾通过中国平安信托融资1.56亿元。
(三)适时开展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ABS)可有效降低融资门槛,为企业建立股权、债务融资之外的第三条融资渠道,并且可以盘活企业资产,降低资本成本,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率,分散经营风险。例如可以在房屋节能改造中以改造后可以产生的现金流为依据,构成资产池的基础资产是房屋改造后所能节约的能源费用,将这部分收入卖给SPV,从而快速回笼资金。
(四)借鉴 “轻资产”运营模式
“轻资产”源于威立雅在中国投资水务项目中的商业模式。威立雅为了充分发挥其在运营方面的技术优势,将项目投资和项目运营两职能一分为二,通过与合作伙伴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和运营公司,并巧妙安排合作伙伴在项目公司中占大股,分担大部分投资成本,而自身在运营公司中占大股,又通过灵活的外部资金杠杆,最大限度地获取“技术溢价”。此种融资工具降低了巨额的投资成本,增加了投资收益。
(五)融资租赁
在环保节能项目中,设备往往占到了投资额的绝对比重,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可以考虑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承租时间和租金依节能效益而定。租赁期满后,灵活选择留购、续租或退回出租方。
(六)成立项目公司,打造投融资子平台
对于大型项目,可考虑成立项目公司,利用项目公司作为融资主体。通过成立项目公司,还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风险隔离。
此外,在开展城市节能改造项目中,可尝试积极争取城市资源,确保项目资金。这些资源如城市公共物业、城市空间资源等等,同时还应针对各项目,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在旧居民楼节能改造上,可采取如对部分旧居民楼拆除重建,新建住宅除用于回迁外,扩建增加的面积向社会销售,所得收益补贴未拆除建筑的节能改造或者在结构安全许可条件下,对旧的居民楼的顶层实施加层节能改造,增加面积向社会销售,所得收益用于补贴节能改造等等。
总之,环司要健康发展,需要培育收益性城市环保节能项目、增加城司的现金流量、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创造性地、多种方式融资,尽量减少环司的负债比率,实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市盈率(本益比);平均市盈率;投资价值;股票;证券市场
衡量一个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有很多指标,影响投资价值的因素既包括公司净资产、盈利水平等内部因素,也包括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市场情况等各种外部因素。市盈率是衡量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工具之一。
市盈率是投资者所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亦称本益比,是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市盈率反映了在每股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当派息率为100%时及所得股息没有进行再投资的条件下,经过多少年我们的投资可以通过股息全部收回。市盈率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股价同过去一年每股盈利的比率。二是股价同本年度每股盈利的比率。前者以上年度的每股收益作为计算标准,它不能反映股票因本年度及未来每股收益的变化而使股票投资价值发生变化这一情况,因而具有一定滞后性。买股票是买未来,因此上市公司当年的盈利水平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第二种市盈率即反映了股票现实的投资价值。因此,如何准确估算上市公司当年的每股盈利水平,就成为把握股票投资价值的关键。
近来,有关市盈率问题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的市盈率水平是否合理?反对的或赞同的各执一词。用市盈率的高低判别股市风险的高低,确实是个经验性问题。市盈率水平高了一点并不意味着就有很大风险,尤其是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股市,加上未来几年我国GDP将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大盘市盈率保持40-50倍的水平是合理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个股的风险程度是不同的。至2000年底,沪市的平均市盈率是58倍,深市的平均市盈率为56倍。但不同个股之间的水平不一样,其中,每股收益在0.10元至0.20元间的个股的平均市盈率为81倍多,每股收益小于0.10元的个股的平均市盈率高达264倍以上。业绩越差的个股的市盈率越高、流通盘越小的个股的市盈率越高,这类个股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大盘经过了从五月来的几次暴跌,很多个股已经腰斩,沪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经降了很多,相对而言,风险也降底了不少。
我们在进行投资时,判断一只股票市盈率水平是否合理,主要看以下三个因素:
(1)行业性。行业背景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以电子通信、软件、环保、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行业属于朝阳行业,并受到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发展速度较快。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子通讯等高速发展行业的增长速度将是GDP的3倍左右,其市盈率应当高于大盘平均水平;相反,钢铁等夕阳产业类上市公司,其市盈率水平将低于大盘平均水平。这一格局不会改变。实际上也是如此。
(2)流通盘。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流通规模与股价成反比,股本越大,市盈率越低,反之亦然。小盘股板块历来是“大黑马”的温床,去年最大涨幅在200%以上的思达高科、泰山旅游等大牛股,无一不是小盘股。而一些流通盘较大的个股,如以上海汽车为代表的一批大盘绩优股,其市盈率普遍在20倍至30倍。在赚取差价仍是投资者获利的主要手段的市场中,小盘股兼有丰富重组题材和股本扩张能力优势,价格波动较大,机会较多,而大盘股则不具备这种优势。
(3)成长性。成长性高低是影响股价的决定性因素。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主要在于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
同时市盈率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指标,考虑到可比性,对同一指数不同阶段的市盈率进行比较较有意义,而对不同市场的市盈率进行横向比较时应特别小心。
(1)综合指数的市盈率与综合指数的市盈率比,成份指数的市盈率与成份指数的市盈率比。综合指数的样本股包括了市场上的所有股票(沪深市场上PT股除外),市盈率一般比较高,而成份指数的样本股是精挑细选的,通常平均股本较大、平均业绩较好,所以其市盈率比较低一些。而我们经常看到的国外股票时常的市盈率大多是成份指数的市盈率,如果将它们与我们综合指数的市盈率相比较,则犯了概念性错误。
(2)市盈率应与基准利率挂钩。基准利率是人们投资收益率的参照系数,也反映了整个社会资金成本的高低。一般来说,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基准利率的倒数与股市平均市盈率存在正向关系。如果基本利率低,合理的市盈率可以高一点,如果基准利率很高,合理的市盈率就应该低一些。
(3)市盈率应与股本挂钩。平均市盈率与总股本和流通股本都有关,总股本和流通股本越小,平均市盈率就会越高,反之,就会越低,中西莫不如此。在美国,小盘股的平均市盈率也高于大盘股平均市盈率的好几倍,NASDAQ市场市盈率高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市盈率,部分地与股本因素有关。
(4)市盈率应与股本结构挂钩。市盈率跟股本结构也有关系。如果股份是全流通的,市盈率就会低一些,如果股份不是全流通的,那么流通股的市盈率就会高一些。原因在于,如果上市公司的总价值不变,股份分成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资产的流动性会增加资产的价值(流动性溢价),从一般意义上说,流通股的每股价格自然要高于非流通股的价格,非流通股的价格越低,流通股的价格就越高,其结果就必然是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高于非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流通股在中股本中所占的比例越小,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价格差异越大,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就越高。目前的中国市场,非流通股占到总股本的三分之二,在它们没有流通的情况下,流通股的市盈率较高,也是正常的。
(5)市盈率应与成长性挂钩。同样是20倍市盈率,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利润增长7%的市场就要远比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利润增长3%的市场有投资价值。根据经典的股票内在价值评估模型,如式(1)所示。其中V为股票内在价值,D。为在未来无限时期支付的每股股利,k为到期收益率,g为股利每期固定的增长率。从式(1)可以看出,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成长性对股票的内在价值,从而对市场价格和平均市盈率影响巨大。
V=D×(l+g)
K-g(1)
(6)市盈率与一些制度性因素有关,居民投资方式的可选择性、投资理念、一国制度(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外汇管制等制度性因素,都与平均市盈率水平有关。
市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增长潜力的认同,不仅在中国股市如此,在欧美、香港成熟的投票市场上同样如此。我国股市尚处于初级阶段,也是处于摸索阶段,可以借鉴西方市场的模式,也有自己的特色,投资者应该从公司背景、基本素质等方面多加分析,对市盈率水平进行合理判断。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投资环境;改善环境;优化管理
2011年5月,衡水市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社会文化底蕴、便利的交通、低成本的劳动力在第二届中国节庆论坛会上获得“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市”的荣誉称号。这一荣誉的获得将会引起全国各地更多投资人关注衡水,为衡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高的交流平台,同时也给衡水在招商引资以及规范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在对衡水市投资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投资环境中不利于衡水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因素,并结合衡水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改善衡水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近几年衡水市吸引外来投资的成效
近几年,衡水的经济发展飞速,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对外招商引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9年衡水在“注重利用外来资金项目”的思想指导下,共谋划利用外来资金500万元以上的项目85个。其中资源引资项目成效明显。比如,依托果品和生猪产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汇源、雨润两家国内食品饮料和肉食加工行业的巨头先后落户衡水工业园区。到2010年底食品产业园已有国家级食品龙头企业6家,台湾食品园、日本食品园等2个园中园,以及3个知名食品企业的项目也正在洽谈中。而且,目前园区内的食品企业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中城市200多家超市已实现了直通车。为此,衡水完善了物流配送中心、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了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为投资方创造了更优化的经营环境。2011年针对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以“项目吸引外资”的方式,成功对接项目500多项(其中签约重点项目300多项),合同引来外资2250亿元,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也达到了17004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1472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10%和46.5%,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6和24.3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分列第5位和第2位。
二、衡水市吸引外来投资的环境分析
(1)招商引资的硬件环境分析。衡水市是全国土地、能源、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城市之一,在衡水投资能拥有最经济的生产成本;衡水的商品市场供应物美价廉,房地产价格又是全省最低,在衡水能拥有最经济的生活成本;另外,衡水特色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非常大;所坐落的位置不但紧邻京津,而且还有京九、石德铁路和大广、石黄高速贯通交叉,交通四通八达;再加上衡水是新建城市,非常注重城市规划和环保,并有国家级湿地衡水湖,生态环境优势日益凸显。(2)招商引资的软件环境分析。在引资制度上,2003年以来,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在土地、财政奖励和行政性事业收费,以及办事程序、项目引资和监管体系等方面,根据招商引资的实际需要,经过4次文件的调整,衡水的引资制度在发展中逐步得到了完善,推动了衡水的招商引资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和招商引资实践相比较,衡水的引资制度还有一些薄弱之处。比如:对于引资相关的法律事宜重视程度不够,未形成成文规定在引资制度中有所体现;对于引资的优惠政策灵活度不够,缺乏针对性;对于引资的监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引资模式上,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在发挥主要功能。在衡水,招商引资工作基本经历了一个上由地方政府直接联系,以项目推介形式出现;到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单位、个人或其他关系网联系(比如:通过海外联谊会招商引资)为辅的,以区域规划、项目推介、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形式全面介入招商引资活动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模式中,地方政府是招商引资的主角,他们拥有当地最大的资源配置权,在招商引资活动中能最有效地集合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最大优势,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招商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招商引资是一种经济行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效益应该来源于市场来调节,而不是行政调控。如果行政权利干涉过多、控制时间太久,腐败现象就会滋生(比如:项目运作中收受贿赂,公平、公正的缺失;以引资数量衡量政绩,而忽视质量等),反而会成为招商引资的阻碍。
三、衡水市“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投资环境是指影响项目投资活动的各种外部情况和条件的综合体。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自然、地理等各方面。笔者在对衡水的投资环境调查分析之后,联系衡水发展实际,提出了优化和规范管理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1)地方政府应在招商引资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实施规范管理。从长期来看,招商引资的主体不应该是地方政府,而应该是那些既掌握优势项目,又深知市场规则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企业。政府应该扮演的是利用自身优势,把握全局,在招商引资中发挥参与、指导功能。比如:整合现有的资源和项目,建立起公平、合理、竞争、有序的招商引资机制;增强自身以及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法定权限行使行政权力;完善招商引资监督体系,严格法律责任,严格规范管理招商引资程序;培育本地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实行企业和项目引资;发展拉长产业链,通过产业链招商引资。总之,在招商引资中政府应该明确的是优惠政策不是招商引资的唯一法宝;招商引资也不是发展经济的唯一出路,更不是衡量政绩的唯一标准。否则,低质量的招商引资不但不会带来地方经济的发展,反而还会导致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2)努力营造全民招商的氛围,实现招商渠道多元化。在衡水虽然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是由政府主导,引资成效也很突出。但是,从发展的根本来看,一个城市的发展应该关乎全民,更何况是招商引资这种能让民众从中受益的大事,它不仅仅是一个政府、几个领导、哪个部门的责任,而应该唤起全民招商引资的热情,营造全民关乎招商的氛围,从根本上实现招商引资渠道的多元化。就像苏州,全民关乎招商,全社会关乎招商,一种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成了苏州招商引资的特色,从而使富庶之地更富有,民众在引资实惠中也对招商引资深信不疑,苏州成为全国各省市地区学习的榜样。衡水在招商引资活动中也完全可以凭借着自身的资源优势借鉴苏州的成功经验,尝试着在全民招商、全社会招商的氛围中开展工作。(3)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依靠人才彻底改变衡水。衡水是中小城市,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如何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是衡水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年来,衡水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人才,但是由于衡水发展环境相对较差,造成衡水籍的优秀毕业生外流现象严重,非衡水籍的优秀生引进困难,优惠政策和物质刺激对引进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实效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衡水为了长远发展,上至政府下至企业和人民,都应该形成一种重才、爱才、蓄才和用才的意识,制定专门的人才紧缺培育方案,实施外来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策略。(4)成立专门的招商机构,进一步强化职能招商。在衡水,招商引资工作的细节工作基本上都由衡水招商引资工作小组办公室来负责完成。就目前情况来看,衡水的招商引资工作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衡水知名度的提高,衡水的招商引资工作将会打开更大的局面。为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衡水应成立一个专门的招商引资机构,挑选专业的精兵强将,在充分考虑衡水招商引资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后,采用多种形式并重的引资方式,为这一机构培养一套独特的运行机制。在这一专业机构的操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职能招商,以专业的队伍跟踪服务。这样政府就可以在招商活动中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主导招商转变为着力营造招商气氛和提供引资保障服务,从而提高招商引资的灵活性和效率。
注:文章的数据和观点源于2012年6月下旬~7月中旬笔者对衡水招商引资工作小组办公室和衡水市中小企业局办公室人员的调查。
参 考 文 献
[1]陈学忠.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吸引外资能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1(5)
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影响因素
1我国投资者关系管理概念
1.1基本概念
从内容上看,IRM具有相当广泛的内涵和外延,既包括上市公司与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也包括与沟通过程中参与的各类中介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活动。自投资者关系管理概念出现以来,它具有十分广泛的含义,既包括上市公司与其股东、债权人以及潜在投资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关系,也包括上市公司在与上述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其与资本市场各类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所以只有把财务、市场营销以及信息交流这三个环节有效的连接起来,投资者关系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以及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
证监会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工作指引》中指出:“投资者关系管理是指上市公司不断地对外信息披露与交流,可以加强与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与认同,提升公司当前的治理水平,以最终实现公司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
1.2我国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特点
1.2.1投资者关系战略性管理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性质是公司持续的战略管理行为。上市公司战略是公司多方面战略的集成和汇集,主要包括产品战略和资本市场战略两大类。投资者关系管理面对的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它本身就是上市公司所开展的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战略行为。对上市公司而言,公司战略就是基于内外部环境,通过资源配置和运营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过程。处理好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投资者关系能提升企业满意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企业价值增值和投融资效果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因此,投资者关系管理也具备战略的基本要点,与公司的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产品战略等共同构成了公司战略的基本内容。
1.2.2投资者关系系统性管理
有人认为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的一项形象工程,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公司的各个层次和方面,而不仅仅是形象问题。企业价值不仅体现在财务报告中的一系列数字,更重要的是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更多由市场、产品、公司治理、决策等非财务信息决定。投资者关系管理作为公司战略的组成部分,其力图实现的根本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即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就决定投资者关系工作不是一项独立的内首先从深度或层次上来说,由于投资者关系管理具有鹇孕裕那么它必然涉及到公司的高中低三个层面的管理人员,再从广度或方面来说,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向投资者提供有关公司信息,那么必然涉及财务、人事、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1.2.3投资者关系持续性管理
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与投资者的相互信任、共同成长。因此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不是一跋而就的,不能仅靠定期披露或几次互动就完成,而是一向持久性的工作。随着环境的变化,公司战略目标、经营策略等都会发生调整,及时与投资者进行披露和互动,是与投资者之间建立互相支持、相互尊重、长期依赖关系的关键。唯有如此,才会有稳定的投资者结构和融资渠道,满足投资和经营需要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1.2.4投资者关系互动性管理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主体是上市公司,其对象是投资者。由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对称性可以看出,这项工作应该是双向互动的,上市公司提供信息,使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投资者也不断向上市公司反馈信息,从而增加两者之间的信任度。
2投资者关系管理现状分析
2.1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是投资者关系管理内容中一项必需的基础性工作,它既要求对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数量多少、结构和层次、投资资金数量、投资偏好等进行统计;也要求对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基调、风格等进行研究,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受众对象,只有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制定宣传计划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还要求对监管部门实施的监管法规、要求、变化等进行跟踪。此外,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分析研究还要求对财经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成果动态等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的分析研究会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同,只有选择正确研究方法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果。
2.2信息沟通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与投资者有效的沟通,促进他们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通过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如制作定期报告、组织各种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网站等,与监管部门、研究机构、新闻媒体、投资者以及公司内部进行有效地沟通。
2.3公共关系
建立良好的财经公共关系是投资者关系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良好的公共关系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协调企业内部的关系。企业需要建立和维护与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监管部门、新闻媒体、分析师、投资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现状
2.4公司发展战略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性质是公司持续战略管理行为。为了使投资者关系的工作更卓有成效,投资者关系主管人员需要进入公司高级管理层。这样,一方面投资者关系主管人员可以更好的让企业了解投资者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可以更权威和令人信服地阐述上市公司的战略方向和发展前景。
3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面临的问题
3.1对投资者关系管理认知不足
我国上市公司未将投资者关系工作作为公司的长期战略性工作,缺乏系统性管理。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44%的受访上市公司认为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主要着眼于战略性目标,而27%的受访公司认为主要是为了完成部门的日常职能,另有18%和11%的受访公司分别认为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或再融资等阶段性目标。投资者关系管理良好的公司将投资者关系工作作为公司的长期战略性工作,并制定相应的长期投资者关系管理规划。
3.2对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资源投入不足
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资源投入严重不足。根据美国国家投资者关系协会2014年6月的调查报告,超过60%的美国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预算超过50万美元,其中34%的美国上市公司预算在100万―250万美元之间。而国内90%受访上市公司2014年投资者关系管理预算不足100万元,仅为美国上市公司2014年平均预算的三分之一,2015年这一数据几乎没有变化。同时,国内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建设和人员配置上也严重不足,大部分由董事会秘书及证券部门人员兼任。89%的受访上市公司相关人数不足5人,仅1―2人的占比51%,且7成受访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员工从事该工作的平均年限不足5年,3成甚至不足3年。
3.3缺乏危机管理能力
危机管理应对能力不足,基本技能欠缺。在调查过程中,65%的受访上市公司建立了危机公关应对制度和危机应对预案,但55%的受访上市公司表示对自身危机管理能力不满意。同时,上市公司认为欠缺及时的监控和预警和合理的危机应对流程等基本的危机应对技能。
4对我国中小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对策建议
4.1增强意识
国内中小上市公司应增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意识,上市公司管理者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认识到投资者关系管理能提升企业价值,注重经营好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保持信息双向互动沟通,促使投资者关心上市公司动态投资价值,进行理性投资。
4.2深化研究
除深入研究我国资本市场、企业状况、行业状况以及投资者特点与需求之外,中小上市应关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理论研究。由于国内上市公司起步较晚,对于投资者关系管理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把握尚未成熟,因此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与国外著名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经验,将有利于中小上市公司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出适应本企业的管理方式,总结形成独特的中小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系统。
4.3建立完善的IRM网站
通过互联网来进行IRM是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因此,与其他方式相比,更有其独特的、与众不同之处,它花费的金钱较低、信息传递速度快、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网站浏览到公司的信息、网站设置很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建设,其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如何建立网站,如何对网站的后期进行维护变成为上市公司IRM工作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5结论
随着长期金融市场的起步和逐步前进,IR以及IRM萌芽和逐步发展,IRM作为企业和投资者的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能够使企业盈利能力得到飞速的提升,它同时也是公司治理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方向。它运用沟通、营销等方法,向公司现有和未来即将拥有的社会各界投资人士详尽地阐述企业业绩和未来趋势,是企业一项重要工程。
参考文献:
[1]李金栋.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J].财经界,2010(4):562
[2]李正.金融业电子签名法律效力的几点思考[N].金融时报,2011年3月25日
[3]黄洪.研究和推进保险监管顶层设计[EB/OL].http://.cn.2012年07月19日
[5]韩海燕.个人理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715.5
[6]张汉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Z].1995
篇6
近年来,“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市场迅速发展,制度环境不断完善,虽然该市场仍存在信息披露、流动性不足等风险,但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为AMC(资产管理公司)带来各种业务机会。
市场规模
“新三板”市场发展至今,市场规模已非常大。截至2017年3月6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有10805家,其中协议转让企业9175家,做市转让企业163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股本6116.87亿股,其中协议转让4548.26亿股,做市转让1568.61亿股。
“新三板”市场规模之大,还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增长迅速,2015年12月30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为5129家,而截至2017年3月6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迅速扩容至10805家,增长了约111%。
政策制度环境
“新三板”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新兴市场,其政策制度也正经历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探索过程。随着“新三板”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于信息披露、“新三板”重组业务规范、优先股发行、做市商制度、分层制度、线上服务、对类金融企业的规定等方面的规则不断细化,要求不断提升。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出台为“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与规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新三板”企业情况
“新三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挂牌企业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根据股转系统推出的分层制度,将“新三板”企业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按照创新层分层的三条标准以及其他条件,创新层企业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符合创新层标准,截至2017年3月6日,这类创新层企业共有445家;第二类是成长能力较强,但短期流动欠佳的企业,符合该标准的创新层企业共有509家;第三类是市值较大,做市商至少6个,股东权益较高的企业,符合标准的创新层企业共有180家。有同时达到这三条标准或者其中任意两条的,可以视为创新层企业。依据三条标准,创新层企业是典型的优质企业,高增长,盈利能力强,市值大,股东权益高且做市商较多。
基础层企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发展潜力,成为“僵尸企业”,这类企业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另一类则是有发展潜力,但没有达到创新层标准,未来可能进入创新层的企业,这类企业仍有战略投资价值。
AMC在“新三板”市场中的投资机会
AMC的业务范围比较宽泛,除了不良资产相关业务,还从事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活动,如资产管理、兼并重组等业务。“新三板”市场的蓬勃发展,为AMC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机会
不良资产处置类业务是AMC的主营业务,这是AMC的主要利润来源。随着“新三板”市场的迅速发展,为AMC提供了许多不良资产标的,带来了处置不良资产业务机遇。“新三板”市场数量众多,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些流动性不足、面临破产的企业、因资产存在问题而陷入困境的企业、不断亏损的企业,甚至还存在一些“僵尸企业”。当前既有经营中存在局部暂时性问题的不良资产标的,也有发展上存在整体性、根本性问题的标的。“新三板”市场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存在大量实体企业,随着“新三板”市场行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和投融资布局的不断优化,未来还将有较大的不良资产化解需求。如“新三板”市场中的制造类企业,具有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抵押物,产业链较长,但受产业升级、经济下行压力、出口环境不好等因素的影响,制造业的还款能力大大下降,这为AMC提供了许多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务机会。
定增业务机会
不断挖掘利润增长点,寻找新的业务模式,成为AMC实现商业化转型的关键。随着“新三板”市场的迅速发展,定增成为“新三板”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为AMC拓宽业务渠道和业务模式提供了机会。首先,“新三板”定增市场规模较大,2016年共有3224家“新三板”企业实施定向增发3893次,发行股票4984253.12万股,募集资金2429.23亿元;其次,参与“新三板”定增业务的回报率较高。2015年针对私募股权投资(PE)及一些定向股权私募的定增业务,投资回报率达到80%。定增回报率是基于平均收益水平,建立在持续不断参与定增的假设基础之上的。最后,“新三板”定增折价率低于参与A股资本市场定增的折价率,参与定增的市盈率倍数是影响定增收益率的关键因素。目前,“新三板”的定增折价率一般是7~8折。定增市场较大的容量、较高的活跃度、较高的回报率以及相对可观的折价率决定了定增市场有很大的业务机会。AMC应积极抓住“新三板”定增市场机会,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商业化转型中,积极探索新的I务板块和业务模式。
并购重组业务机会
随着AMC的不断发展与转型,并购重组业务成为AMC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新三板”作为中小企业集中挂牌的交易场所,有着信息扩散和价格发现的双重功能。大中型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寻找合适并购标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新三板”具有主板“并购库”的潜质,提供了丰富的标的资源。同时“新三板”市场规模较大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来增强自身的实力。推动“新三板”并购浪潮,并购重组业务将是AMC潜在的业务增长点。究其原因,一是监管政策的放松。2014年以来,国家进行了多项金融改革,其中就包括了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业务方面监管的放开。如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并购重组提到了特别重要的位置。二是“新三板”企业质量不断提升,业务逐步趋于成熟。随着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质量越来越好,更多主营业务稳定、资质优良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这两种因素的交叉融合共同推动了“新三板”并购重组市场的发展,这就为AMC在“新三板”开展并购重组业务提供了机会。
资产管理业务机会
随着AMC商业化转型的完成,AMC正尝试从不良资产处置收购机构转型升级为真正的资产管理公司。“新三板”公司的持续扩容和转板制度的完善,以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扶持,高风险、高利润的“新三板”渐渐成为各类投资机构追逐的“猎物”。在此背景下,各类“新三板”资产管理产品应运而生,这为AMC参与到“新三板”资产管理业务提供了思路。AMC应积极把握“新三板”带来的资产管理业务机会,不仅增加利润来源,更要借助“新三板”市场,深耕资产管理业务,实现AMC从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到资产管理公司的升级。
AMC投资“新三板”市场面临的潜在风险
标的公司经营失败的风险
任何企业的经营都有面临破产或者倒闭的可能性,就算是优质的的创新层企业也不例外。AMC投资“新三板”企业会面临标的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新三板”企业属于非上市公司,虽然股转系统对创新层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比较严格,也出台了关于“新三板”企业信息披露的政策,但由于“新三板”市场主要针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与主板上市公司相比,其运营与管理的规范性,信息披露的及时,详尽度等方面仍有欠缺。这将使得AMC对标的企业的尽调出现偏差的概率增大,AMC投资“新三板”企业面临经营失败的风险上升。
退出风险
500万的投资门槛决定了“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者受限,市场流动性较差。“新三板”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换手率指标来考察的。目前,创新层企业的换手率约为20%,而“新三板”整体的换手率约为11.3%,相差约9个百分点。而与A股市场相比,A股市场的换手率是500%,相差25倍之多。“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AMC投资“新三板”企业面临退出风险。因此,AMC投资“新三板”企业时,应考虑资金的使用期限问题,尽可能最小化退出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投资门槛的降低以及各项制度的推进,流动性问题将会得到很大改善,退出风险会降低。但目前来看,退出L险应是AMC考虑的第二大风险。
篇7
【关键词】 母公司;子公司;投资行为;控制管理;投资指标
当前,随着我国股份制的推进发展,以资产为纽带建立的企业集团公司越来越多。在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出资者,必然关注子公司的投资行为,而子公司由于“内部人利益”的存在,其投资可能偏离企业集团的整体目标,甚至严重侵害集团利益。为解决母子公司之间的矛盾,实现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必须理清母公司投资控制的原因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从法人治理结构、投资资金管理和投资指标的设定三方面优化投资控制管理对策。
一、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行为控制管理的原因和目标
(一)原因
在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为子公司的出资者,为确保自己的资产用于有效而正确的项目上,母公司必须对子公司投资行为进行控制,以保障企业集团的利益。
1.作为子公司的出资人,母公司需要对其投资行为进行控制
从法律意义上讲,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子公司均是独立的法人,它们不仅拥有独立的经营自,而且还拥有独立的理财自,而从产权关系上讲,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是出资人,子公司是被投资方。正是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子公司不能脱离母公司的核心领导去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投资活动,而是需要遵循企业集团总部(母公司)统一的财务战略安排。母公司为了充分发挥资本杠杆效应和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势必会以最大股东的身份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投资活动的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存在,要求母公司监控子公司的投资行为
在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下,集团总部难以对众多的子公司实施有效的监督,而且这些子公司经营情况的反馈和财务信息传递渠道长、传递速度慢,使集团难以及时准确地把握集团内外的环境变化,导致信息失真,由此造成决策不当,集团内部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致使公司蒙受损失。另一方面,多级法人治理结构还会导致“内部人利益”强化效应。由于子公司的法人地位,其局部利益往往与子公司员工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因而子公司的管理层会过分关注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当与母公司的利益取向相悖时,不惜以损害企业集团的利益为代价。为追求子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子公司管理层甚至通过高负债的财务杠杆进行高速扩张,高负债意味着高风险,若子公司无力偿还负债,母公司的财务危机一触即发。因此,母公司必须对子公司的投资行为加以控制监管。
3.子公司过多设立孙公司累积投资风险,需要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投资行为
母公司大量设立子公司需要巨额资本金,为达到少出资而控股的目的,企业集团一般由子公司出资设立孙公司。这样,母子公司链条就会延伸更深,更长,有可能达到十几甚至二十级次。如此一来,一个规模稍大、实力稍强的子公司就又成了其属下众多子孙公司的股东了。由于正反馈效应――集团可控制的子公司数量与集团可控制的金融资源成正比,集团的财务杠杆系数就会随着子公司数目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增大,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也会随之迅速攀升,经营风险急速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此类子公司经营不善发生亏损,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链断裂,陷入财务困境。由此可知,由于子公司过多设立子孙公司,而使得子公司自身的经营风险向母公司转移,且增加集团总部的财务风险。因此,母公司有必要对子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控制。
(二)目标
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控制,能够规范企业集团内部各个成员单位的投资行为,处理好集团利益与各个成员单位利益之间的矛盾,使各个成员单位的投资行为符合企业集团的整体目标,为集团赢取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通过控制,降低投资风险,实现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二、母公司应如何有效地控制、管理子公司的投资行为
母公司要加强对子公司投资行为的控制管理,可以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投资资金管理和投资指标的合理设定这三方面着手。
(一)立足于根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集团公司的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弱化了企业集团总部对各子公司的控制力,降低内部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还会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利益”强化等不利于企业集团发展的局面。所以,企业集团总部(母公司)要对子公司的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善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有效的管理提供坚实基础。
1.建立母公司级次的法人治理结构
在集团公司母子公司体系中,母公司是最高级次的法人,只有从母公司级次建立与完善法人治理,才能真正做到权力制衡,实现集团的正确决策,为提高集团集中配置资源效率和投资管理奠定制度基础。
2.弱化子公司级次的法人治理结构
在母公司级次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完善的同时,还需逐步弱化子公司级次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因为,子公司级次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作用越大,就越不利于集中配置母子公司体系中的资源。产权多元化的子公司是一级独立法人,存在自己的独立利益或是内部人利益,它们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与企业集团利益相一致。因此,在建立母公司级次的法人治理结构后,就需要通过尽可能减少子公司级次或关闭重组一些子公司来进行子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实现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绝对控制。
(二)立足于财务,全方位控制子公司投资资金管理
1.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制
全面预算是现代公司的基本制度,通过预算可以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方式加以量化,是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实行全面预算,有助于明确目标,使下属各成员企业清楚地了解各自的任务,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控制业务的执行。预算的编制、执行、报告,能够解决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预算的考核与奖惩,能够解决集团总部和子公司之间效用不一致的问题。
2.建立统一的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是实现集中配置资源、控制财务风险、强化成本管理的载体,它能集中集团总部和各成员的资金,统一调拨和结算,实现内部资金的调剂,有助于企业集团总部对集团内部各成员公司的投资活动从资金运用上进行监控,对防范投资风险、规范投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集团总部建立统一的财务结算中心,由中心进行全面的资金筹措和分配,有利于降低集团总体的投资风险和运作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立足于投资项目,建立一套投资管理指标
在母子公司体系下,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活动需要进行评价,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相关的投资财务标准。投资财务标准是管理总部基于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资本保值目标而对投资回报所确立的必要基准指标,是从价值角度决定投资项目可行与否的基本标准。集团和各分公司根据财务标准就能做出是否投资的选择,这样,保证了各分公司投资项目的质量,也保障了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同时,企业集团总部也可以利用这些财务指标,评价各分公司已发生的投资项目质量,质量越高,该分公司以后可获得的投资额度就越高,以此来控制和促进各成员公司投资活动的水平。
母公司在制定投资财务标准时,必须同时关注收益的数量和质量,具体可订立如下的投资收益数量标准和投资收益质量标准。
1.投资收益数量标准
(1)经营性资产销售率
经营性资产销售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经营性资产。此比率代表着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反映出其营运能力,包括营运规模与营运效率的总体水平,以及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状态,是投资收益目标实现的基础。
(2)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经营性资产收益率=息税前营业利润/平均经营性资产。此比率从息税前利润角度揭示了与公司核心能力相关的各项投资活动对价值增值的贡献能力,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可以看出其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3)主导业务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主导业务经营性资产收益率=主导业务息税前经营利润/主导业务平均经营性资产。此比率从公司主导业务的角度,对其获利能力进行判断。
(4)主导业务净资产收益率
主导业务净资产收益率=主导业务的税后利润/平均净资产总额。此比率反映公司的核心主导业务对资本保值增值目标的贡献能力,它与主导业务经营性资产收益指标一起构成了投资收益目标实现的核心基础。
(5)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平均净资产总额。此比率反映了公司投资活动的终极结果,是股东或母公司最为关注的一项指标。
上述指标分别从营运能力与总体地位、优势保障与贡献基础等方面反映了子公司的投资业绩水平。总部管理层必须结合竞争强制与股东期望的考虑,遵循平均先进原则,分别厘定出不同投资收益率指标的必要值,作为规范与指导集团各层成员(子公司)进行投资活动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凡达不到上述要求的投资项目,均不予考虑。
2.投资收益质量标准
分析投资收益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收益来源的稳定可靠性;收益时间的分布;收益的现金支持能力。
(1)收益来源的稳定可靠性
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此比率反映了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利润在整体利润来源结构中的地位。该比率越高,证明公司利润来源的基础越是稳固,收益的质量也就越高。
核心主导利润占商品经营利润的比重=核心主导业务利润/利润总额。此比率反映的是公司收益基础的稳定性与可靠程度,因为核心主导业务获利能力的强弱对于整个企业集团市场竞争能力和未来发展前途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此比率越高,证明核心主导利润占利润总额越多,企业的收益基础有更好的保证。
(2)收益时间的分布
收益期限结构=不同时间段的收益额/相关分析期内收益总额。此比率揭示了公司实现收益的时间分布,通过与预计损益表比较,可以发现实际收益的时间分布偏离预算的程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收益期限系数比率=∑(不同时段收益额×折现系数或期限系数)/分析期收益总额。此比率即为不同时间段收益对期初的折现系数。
(3)收益的现金支持能力
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营业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净额。此比率主要用于衡量公司销售收入与营业现金流入量的对称关系,一般来说,该比率越高,表明公司有效现金流入量的转化能力越强,从而收入的质量越高;反之,则说明公司收入存在着质量问题。
应收账款收现率=应收账款平均收现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此比率反映了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高低。
赊销收现折现系数比率=∑(各时间段应收账款收现额×折现系数或期间系数)/期间应收账款累计发生净额。此比率是从时间价值角度去评价赊销收入或应收账款的收现质量,该比率对于提高公司相关责任人在赊销管理活动中的风险意识,增强时间价值观念,加快应收账款的收现速度,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净营业利润现金比率=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营业利润。此比率是从经营活动的结果/目标上对公司收益的现金保障水平进行评价。该比率越高,证明公司实现的税后利润的有效性越大,公司经营管理状态良好;反之,则说明需要对当前的经营管理作出调整改进。
投资收益数量标准和投资收益质量标准的厘定,要求企业各成员的各项投资活动的实际收益水平决不能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否则意味着投资活动的结果是入不敷出。根据财务标准,企业集团总部应该要求子公司将那些没有盈利价值的项目剔除在有效的投资范畴之外。
三、结语
作为子公司的出资人,出于企业集团利益和“内部人利益”因素的考虑,母公司需要对子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控制和监管。作为监控主体的母公司,需要对母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完善,为有效的投资控制奠定可靠的制度基础;需要强化对子公司投资资金的管理,更有效地控制子公司的投资行为;需要立足于项目,建立一套投资管理指标,以考核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子公司投资赢利能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控制和监管,以确保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投资行为没有偏离集团的整体目标,保障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俊敏.加强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措施[J].财会通讯,2006(8):18.
[2] 程宝玉,张东伟.企业集团控制子公司投资行为的理性思考[J].当代财经,2003(9):72-74.
[3] 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2:1-261.
[4] 阎同柱,,詹正茂.全方位透视母子公司管理[J].企业管理,2001(9):5-26.
[5] 陈志军.母子公司管理控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篇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债券市场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我国现阶段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市场环境。在债券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债券投资作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且已经成为当前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但是在债券投资获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种种风险。本文主要针对证券公司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
证券公司;债券投资;风险;管理
从我国目前的债券市场发展状况来看,债券投资有着及其明朗的发展前景。债券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具有收益稳定、流动性强以及安全性高的特点,但是仍然有各种风险存在,比如说:价格变动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回收性风险、税收风险、转让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等。因此,对证券公司来说,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以降低由于风险而带来的损失。现阶段,证券公司债券投资风险的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努力为我国金融市场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证券公司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中出现的相关缺陷和不足
(一)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缺乏扎实的根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证券市场也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其缺乏先天的发展条件,而且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导致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缺乏扎实的根基。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宏观调控的地位,这就给证券市场的发展增添了非市场化的色彩,而且它也要承担相应的政府意志,这种债券市场的政府化也影响着债券投资风险的管理。在证券市场中,既要接受来自大量投资饥渴的国企的上市融资以及再融资,又必须应对一些非流通的法人股和国有股,长期以往,必然会使投资行为变得短期化,而且也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增大、频率增多,给债券投资风险管理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债券投资缺乏完善的市场交易制度
在债券投资的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市场交易体制。从我国现阶段证券投资的种类来看,还是比较单一的,债券投资组合种类的选择有限,在借助多元化资产组合来减小非系统的投资风险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此外,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来说,仍然缺乏相应的规避方式,风险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依据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好顺势转化,而且也无法完成风险的对冲规避,这就极大地阻碍了债券投资风险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债券市场的不稳定性。
(三)债券投资风险的管理没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从我国目前的立法情况来看,针对投资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缺乏,因此,在债券的投资过程中就存在许多的制度漏洞。另一方面,针对投资比例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作出说明,从而使投资比例变得非常模糊,降低其可操作性。此外,在债券投资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公平公正以及权威独立的第三方监督问责机构不完善,而这一过程主要依赖投资管理人的自我约束是不能体现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监管力度的。
(四)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制度存在漏洞
在证券公司的的经营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展这样一个规律就是:“谁的股份最多就听谁的”这样一种现象,而且公司的高管或者高层决策者往往受雇于公司的股东,而决策者往往有容易受股东的控制,在债券投资经营的过程中也会优先照顾股东的经济利益,这种现象就与债券投资的初衷相违背。此外,公司经理人的职能和权限过大,就会出现管理失衡的现象。所有投资决策都有经理人来决定,这样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期的风险。
二、强化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系统
随着经济社会市场化的发展,金融债券也要顺应整体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向市场化迈进,从而为债券投资风险的管理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证券公司要合理解决公司内部的股权分配问题,逐步建设起完善的公司法人管理结构,转变人们对证券公司重筹资、轻转制的固定印象,从而使投资风险管理机构能够保持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以认真分析的态度来践行安全投资、扩大收益的理念,以降低投资难度和成本。此外,我国的债券市场要树立长远观念,立足自身,放眼世界,积极响应经济全球化的号召,努力与世界接轨,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投资的管理效率,而且能够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发展。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也能够降低市场的波动幅度,减少波动的频率,提升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力度。我国的债券市场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整体的市场发展状况来看,债券投资仍然处于新兴产业,并且正在走向与世界转轨的不成熟状态,而且结合投资风险的大不确定性因素,对债券投资风险的评价必须由单一的收益性评价逐渐向收益性、流动性以及风险性相结合的综合转变,使评价能够完整全面。从现阶段我国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来看,从制度制定、市场监管等方面进行改革,使证券公司能够主动进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从整体上提升公司债券投资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的预见、识别和消除能力,从而有效促进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产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逐步强化对债券投资业的监督和管理
对债券业的监督和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债券市场的健康化发展。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得证券公司能够在一种约束的条件下进行公正合法地经营,降低债券投资的风险。首先,我国政府已经颁布多项与债券金融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基金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监督和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这些法律法规,抓住时机进行监管,从而提升证券业的自觉性和正规性。针对各项法律法规中的可操作性部分,监管部门要切实落实,进行周期性的监督和巡访,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发现证券公司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惩处,树立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债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流动性,为了有效避免操控市场价格现象的出现,要对投资比例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消除其模糊性的因素,防止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弄虚作假。此外,证监会也应该发挥其作用,明确指定一些具有证券投资从业资格和强烈工作责任感的第三方的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对债券投资风险管理机构进行核算和检查,建立健全的责任问责机制,从而提升企业管理的自觉性、公正性以及均衡性。如果证券公司能够在监管之下合法经营,那么就能够有效促进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的抵御能力。此外,也要有完善的市场准入、退出体系,根据市场需求一定程度地降低市场准入标准,从而增强债券投资产业的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的债券投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
在对证券公司债券投资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从投资的决策、适当的授权、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及监控、信息报告等多方面规范、指导、管理债券投资业务及风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根本出发,从制度本身出发,消除由于制度上的不足而带来的风险。在债券投资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时,要重点对其公司内部的股东出资情况以及管理决策层进行分析和调查,对股东的经营事迹以及信用情况要做出一个详细的总结和归纳,从而使企业内部能够形成一种和谐均衡的股东和决策者关系,而且也要是投资的管理决策者的决策与股东的利益相隔离,同时也要切实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在加强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公司监察工作人员与董事之间具有各自独立的职权,并且杜绝董事、高管与监察人员之间出现经济联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能够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为降低风险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背景基础。上文针对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介绍中提到了部分企业存在投资经理人的职权过大的问题,这种现象及其不利于企业内部的均衡发展。证券公司要从制度层面出发,对债券投资过程中各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及其职能做出明确的限定,各司其职,比如证券公司要成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对公司各种类的投资进行总体的规划。再如研发工作人员在坚持科学统计的基础上,采取定量的研究方式对各种投资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选择,并向公司投资经理人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投资建议,经理人在对其进行评估之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这种完善的工作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债券投资的风险,使公司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总而言之,对证券公司来说,有效的债券投资风险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经营活动以一种更加平稳健康的态势发展,并且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尽管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债券投资在风险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缺陷,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找出制度、监管以及市场结构等方面的不足,并且抓住这些问题,及时解决,一定能够给我国的证券市场带来健康的发展环境。
作者:钱喆 单位:上海证券
参考文献:
[1]黄宪,金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其在我国的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4(11).
[2]吴冲锋等.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述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10).
[3]甘爱平,曲林迟.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治理关系引起的风险与防范[J].经济论坛,2009(04):51-53.
[4][美]艾伦•J•马科思,亚历克斯•凯恩著.投资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一般来说,公司最大的股东控制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但是在公司经营活动中,为了不断增加自己的资本,提高自身的地位,大股东会在一定范围内掠夺其小股东的财富。当大股东控股超过一定比例能够充分控制该公司行使决策权的时候,大股东倾向获取私人收益,而这些私人收益的获取往往主要通过投资资金的滥用及其他不正当的手段。所以,随着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断增加,控制性的大股东滥用投资资金造成投资过度而引发公司危机的可能性也不断加强。
第一,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制度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为了防止大股东乱用控股权,增强董事会透明度,保证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公正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独立董事比例提高并没有发挥其预期作用,造成这种后果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根据我国证监会独立董事制度规定,上市公司要提高其独立董事比例,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我国独立董事比例较国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仍旧偏低,这就造成其难以处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独立董事提名方式的不合理严重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由于我国公司治理制度尚未健全,独立董事会的有效监督是制约经理人和防止机会主义的关键手段。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会由大股东推荐,经讨论后,由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这种选举方式都难以保证独立董事行使其应有的权利。第二,专业委员会设置。在董事会治理过程中专业委员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公司管理也日益专业化,因此在董事会内部设立专业委员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设立有利于董事会工作的合理分工和效率的提高。独立董事可以根据专业委员会要求在准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并肩负其决策责任,这有利于会内成员摆脱经理人控制,从而有效监督公司资金的运用,提高公司投资质量。目前,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是各国上市公司普遍设置的董事专业委员会。
第一,经理人薪酬。长期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经理人薪酬计划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关键内容。从理论上来看,经理人薪酬可以把经理人与本公司的利益联合起来,从而增强经理人责任心提高公司业绩。但是当经理人的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冲突时,经理人会选择自己私人收益最大化的决策,而公司会因此蒙受损失,因此,通过合理设计经理人薪酬制度来协调经理人利益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可以减少经理人机会主义动机和行为。第二,经理人持股。从总体上来看,经理人持股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股票期权,另一种是股票赠予。股票期权是公司针对经理人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使经理人更为高效地为公司服务,它能够使经理人与企业风险合理的结合起来,使经理人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相一致,从而达到激励经理人的目标。股票赠予和股票期权都会对股票的数量和期限加以限制,但是当公司股票大幅度下跌时,经理人仍可从中获利,所以国外发达国家公司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来激励经理人。
第一,提高非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为了抑制控股股东通过过度投资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必须优化公司股权结构。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其他股东持股比例的差距有一定改善,但是大股东持股比例还是偏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股权高度集中,致使公司过度投资倾向加强。所以,为了改变现状,我国必须积极稳妥地减持国有股份,合理提高控股股东以外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使各股东之间能够平衡力量,相互制约,从而有效地抑制过度投资行为。第二,积极培养机构投资者。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较低,所以不能很好地参与公司治理。所以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必须积极培养机构投资者,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用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来平衡公司内部股东权力,减少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利的行为,使公司投资合理化、科学化。
篇10
关键词 寿险公司 投资风险 风险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
1 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分析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自2004年6月突破1万亿元大关以来,截至2005年底,又上新台阶,达到1.5万亿元。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3 702.79、5 799.25、8 378.54、 11 249.79和14 315.8亿元。
(2)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近年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间称“中国保监会”)加大了拓宽保险投资渠道的力度,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等。2006年3月保险资金又获准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这些举措为保险资金构建合理的投资结构、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保险投资结构出现了战略性转变。截至2005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 315.8亿元。其中,保险公司持有国债3 588.3亿元、金融债1 785.1亿元、企业债107.6亿元,分别占其发行余额的12.6%、13.4%和67%。保险公司持有银行次级债804.9亿元,占发行余额的44.6%。2005年中国保险资产结构实现了战略转变,债券投资占整个保险资产投资的比例首次超过银行存款的比例,达到52.3%,与2005年初相比,债券投资比例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保险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见表1)。
(4)投资收益水平较低。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效果却不容乐观,资金运用收益呈逐年下滑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3%、3.14%、2.68%、2.9%、3.6%,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或接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底线。
2 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1)利率风险。利率是国家调整宏观经济的杠杆,国家为了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频繁地使用利率杠杆来调节资金供求。因而,利率是保险公司不可控制的外部变量。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指的是利率变动对资产、负债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从上述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来看,投资组合中的几乎所有品种都属于直接的利率敏感产品,隐含着很大的利率风险。如在银行存款方面,在过去银行利率水平较高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还不足以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央行连续8次降息,一方面使寿险公司利差倒挂的问题凸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近一半的资金存入银行,在实际利益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资金投资收益率为负;又如2004年以来的加息预期以及加息的实现使得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投资组合中的债券部分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持有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本损失。
综观中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历程,寿险业一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1990~2002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36%,2002年达到最高峰,增长率达59.74%。但是,自2003年开始,寿险业增长的速度有放慢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全国人身保险的保费的增长速度下降到最低点7.2%。有学者提出,如果寿险业增长趋缓只是短期现象,那么随着通胀压力的缓解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完成,继续保险业的快速成长,问题也许并不严重;但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增长一直趋缓,问题将会严重得多。因为寿险业趸缴短期分红型占比过高的业务结构合理,将极有可能导致其未来业务的成长难以持续发展。以2002年和2003年为例,这两年银行保险中,5年期的分红型趸缴短期业务占很高比重。2008年前后,这些业务将出现给付的高峰,如果新业务的成长不能维持一定的速度,将有可能出现现金流不足的流动性风险。而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水平低下的投资收益率将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吸引力。随着客户以退保和保单抵押等形式的流失,现金流的流出将明显大于流入,这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风险。
(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外汇汇率由于受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外汇供求的影响而频繁波动,因此,当投资于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风险。例如,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一旦人民币升值,以外币持有的资产将会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保险公司的贷款对象或者是其购买的债券的发行者的经营状况恶化或故意违约,使公司无法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信用风险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保险公司的破产。对于国内寿险公司来说,因为当前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较为单一,并不包括发放贷款;从投资债券来看,主要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国债和金融债券,而企业债券所占比重较低,并且对投资企业债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信用风险并不如利率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显得迫切。但在部分寿险公司中,存在着向内部员工发放住房贷款等实际操作;并且今后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当寿险公司可以进行房屋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投资时,信用风险也将逐步增加。
(5)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风险。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是指寿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不匹配,从而导致寿险公司收益损失。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负债)具有长期性,对于许多寿险公司来说,多数保单的保障期限甚至长达20~30年,而对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资产)来讲,有长期投资,也有短期投资。具体讲,在资产层面上,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到期时间、不同的现金流量分布以及不同的风险偏好,在面临市场利率变化、股价波动、通货膨胀等影响时,寿险公司存在很大风险。在负债层面上,即使对于同一家保险公司来讲,不同的险种,由于期限不同,产品的现金流也影响着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6)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价格变化而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仅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有资料显示,大约5%左右的保险资金投向了证券投资基金,但从账面上,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较长期低迷状况,股票指数不断下降,从2001~2005年5月,指数跌去了三成以上,造成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浮亏20%~30%,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在封闭式基金上的投资仍旧亏损。
(7)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又称运用风险,指由于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失效、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政策执行不当,这往往是由于有关信息没有及时传达给操作人员,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是操作人员没有正确领会上司的意图等原因而造成损失;二是操作不当甚至违规操作,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高或偶然失误可能造成损失;三是交易系统可清算系统发生故障。
3 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
3.1 政府对保险投资风险的监管
保险监管部门出于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的目的,应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进行严格的监管,以规避投资风险。监管部门的举措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保险投资范围的限制,主要是限定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禁止保险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资产和项目;二是对保险投资比例的限制,即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各类资产结构及其比例进行限制;三是对投资资产与负债的配比关系的限制,即对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的要求;四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限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允许寿险公司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但必须以保值为前提,禁止进行套利等投机交易。
3.2 保险公司对投资风险的管理
(1)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是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最大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对资产、负债的现金价值有不同的冲击,打破资产、负债间原已实现匹配的均衡状态,或使未来的资产、负债特征变得不对称,而给未来寿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风险。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期间、成本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投资策略,使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双边对称、匹配,以控制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持续期管理是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