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0 17:4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率先垂范,身教感染
在教育学生时,我认为“喊破噪子,不如甩开膀子”。班主任老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偶像,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严守职业道德,以爱润其心,以言导其行,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用语言去感化学生,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作为班主任的我必先率先垂范。当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我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我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我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于是我们班的行为规范越来越好,在下课的时候会有孩子主动来擦黑板,放学后孩子们会主动关灯,锁好门窗。这些小小的行为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感觉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因为我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也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二、严爱相济,教书育人
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如果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就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并帮助他们改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不仅关心学生的成长,还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同时加强与班级各科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各科情况,便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习上,对于学困生,我会给予更多的爱以及关怀。我会积极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课下积极辅导、跟踪,多与家长联系,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这也有利于班集体的整体建设。前苏联教育学家马柯连卡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正是因为教师的爱,以及学生的努力,我们班的孩子们各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加强管理,培养能力
如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能力呢?我尝试让班级管理成为大家的事,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也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尝试以下的做法:
1、由小组负责清洁卫生。
卫生由每个小组负责,采用轮流值日的方法,选好卫生小组长,由组长分派任务,按照值日工作的顺序进行打扫卫生,打扫完毕后,将卫生用具放回原位,然后在卫生值日本上作好相关的记录并由组长负责检查值日情况。
2、每个同学都有事做。
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学期初,我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给每个同学安排了班级工作,并把工作岗位分配表张贴在教师的墙上,每个学生都能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学期中对给人的工作情况不定时进行小结、激励,在期末进行总结、表扬,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履行班级小主人的职责。
3、组织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能够让他们更加迅速快乐地成长。首先,我利用早自习锻炼小干部的管理能力。在老师还未进教室之前,有小干部带领大家学习。并且我还制定了一个竞争上岗制度,谁的表现好,谁就可以在下一个星期当领读的小老师。这样,每个同学既有机会又有压力了。我也努力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利用班会课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诸如: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书写比赛等来益智身心,鼓励孩子为大家表演,增强自信。在开展主题班会课时,我会安排一些小干部和有特长的学生负责一些节目的排练。我们班的学生,组织能力还蛮强的,一个个节目像模像样,班会课有声有色。通过这样的活动,还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四、家校协作,沟通交流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因此,我时常主动与家长们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通知家长,共同商量对策,也利用班级网站、或是平时放学时与多位家长进行交流。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环境;和谐;素质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环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目前教师给予创造教学环境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在教学实践开展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形式大过于内容,小组活动的开展也只是为了符合教学创新的要求,缺乏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也缺乏生动性。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还未形成,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处于被动学习的阶段。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教学气氛并未充分形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出现,学生听课的集中力不足,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程度不够,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效率低。
(三)师生双方沟通交流上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必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教学实践的引导者。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程度。学生如果缺乏和教师的沟通,对不懂的问题不问、不学,教师对学生学习掌握程度不了解,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师如果始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就会成为课堂的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就会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构建小学数学和谐的教学环境的策略
(一)从情感上构建小学数学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能够对整体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构建,要从学生的情感认知出发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首先,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的启发教育。一道数学题可能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不限定标准答案、固定解法。引导学生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小学数学教学,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其次,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对学习的接受和认知能力就会不同。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实践开展中要重视关注学生的独特个性,发挥其个性化的优势,保持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的个性优势、思维在碰撞中获得积累和丰富,在相互交流中丰富自身的认知方式。数学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多元发展,以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最后,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这种探索未知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因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将学生的探索和求知过程作为课程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内容,遵循学生思想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和谐构建学习内容。
(二)从教学手段上构建小学数学和谐的教学环境
构建小学数学和谐的教学环境离不开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创新需要教师和学生保持良性互动和交流。
首先,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小学数学教学流程的设计要保持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秉承教师和学生平等互动交流的原则。教师可以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环节,重视每个环节中的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大胆质疑,在反复的质疑、探索和总结中形成学生自身的见解,让学生能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
其次,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氛围的I造要充分发挥教学工具、教学技术的辅助作用。现代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能够接受到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音频、视频、图文的融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起来,对学习内容的感受力也大大提升起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从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从师生交流配合上构建小学数学和谐的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开展需要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完成,在互动和交流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首先,要保证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保持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重点讲解。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互动交流,重视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懂得分享学习体会、学习经验,对知识点的学习加深印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以互动交流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念,从而使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情感认知,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在互动参与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学习之美。
参考文献:
[1]汪潮.教学新理念[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7-07:121-130.
[2]于文博.课堂气氛的营造[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4):44-56.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实践
素质教育是现今教育教学的基本发展方向,因此,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带入素质教育新教学模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克服传统教学带来的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影响,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是将素质教育理念带入课堂的必要途径,让素质教育理念真正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法。
一、开展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1.改变课堂主体对象,激发创新探索思维
传统教育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授方式、教学内容直接成为学生接受的主要内容,教师成为课堂的“绝对存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真正理解学习内容,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进度缓慢且没有成效,学生在被约束的情况下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其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以引导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发挥自身所长。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编著,在关于图形讲解时,教师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扇形等图形,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想象力,联想到生活中更多与图形相关的素材。
2.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总要有一定的实施路线,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加快推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完善优化教学改革中的缺漏,真正起到素质教育教学的目的。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教学内容大纲,并将教学计划具体到数学教学的每一课中,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善教学进程和方法,最终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结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差异性的存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不要一味地追求教学成果,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适时的鼓励,积极引导,注重学生个人的进步。
3.积极引入生活情境
小学生刚刚接触到日常的生活、生产,并开始不断积累经验,并且正处于好奇和探究心理旺盛的阶段,教师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出发点,与生活相连接,引入生活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更能够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探究思维的锻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力。
二、总结
如何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今后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机会,充分利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新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目光从书面成绩转向学生本身,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多角度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塑造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芝.小学数学课堂素质教育实施方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7).
[2]陈玲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青年文学家,2009(16).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象;辨析与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教师辨析与思考的教学现象,如果对这些现象不能够正确认识并合理决策,很容易造成教学方法不够科学、违背教学规律,进而使教学效果降低,影响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这些需要辨析和思考的教学现象,认真总结并及时改进,从而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一、理论和方法的辩证与思考
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在小学生的意识中,在接受数学教学以前已经在无行中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方法,例如简单的算术、简单的数学判断等。然而,这样的自发形成的数学方法是不完善的、没有理论依据的。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到底是应当先教给学生数学理论然后再教给其数学方法,还是应当在学生原有的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然后再教给其数学理论,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根据小学数学的相关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来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理论和方法的教授先后问题,应当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首先,尊重学生已经具有的数学方法并充分发挥其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支撑性作用和带入性作用,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完善和提升;其次,强调理论的作用,科学的数学理论对于实际数学方法具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应当让数学理论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和根本,而不是让学生把经验性的数学判断当作数学学习的基石;最后,理论在前、方法在后,二者结合,理论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为理论提供验证,只有充分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学习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教师为主和学生为主的辩证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体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应当以老师为主体还是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这同样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小学教学实践的长期探讨和创新,现将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总结如下:首先,要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里的教学指的是教师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行为,教师必须重视程序、承担责任、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充分发挥教学主导和引导作用;其次,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身能动的理解,学习知识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自觉地进行数学学习,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应当相互结合起来,互不干扰、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教师通过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自觉能动性,通过教师的教学进行数学知识的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累数学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三、课堂探讨和课后作业的辩证与思考
现在的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存在较强的学习逆反心理,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不能做到足够认真对待,让课后作业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效果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虽然在教师的引导和约束下,随堂问题探讨可以让学生认真、充分地参与,但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仅仅进行单纯的随堂练习是不够的。那么,到底应当更加重视随堂问题探讨还是更加重视课后作业,这也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应当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教师在随堂问题探讨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路得到一定的锻炼,提升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不能忽视课后作业的布置,课后作业的选择应当从简、从少、从精,在降低学生作业压力、减少学生反感的同时,起到锻炼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作用;最后,随堂锻炼为主、课后锻炼为辅,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考察,让随堂锻炼和课后锻炼的效果都能够得到足够程度的发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需要辨析和思考的现象非常正常。在此种形势面前,教师应当正确对待,积极应对并积极总结。只有对出现的“两难”现象进行合理分析探讨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总结提升,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让教学策略更加科学合理,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数学归纳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归纳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是一种较为严谨的推理总结方法。通过数学归纳,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得出数学结论,提升数学知识水平,也能够在数学归纳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数学推理、归纳、总结等能力。教师要重视数学归纳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数学题材,正确引导学生利用归纳方法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师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思想。学生数学归纳能力的提高的根本在于其在自身原有的经验、认识以及数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推理、归纳等行为培养数学归纳思想。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生的自身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情境,逐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数学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对于“生产30个机器零部件,要由小王和小李两人共同完成,其中小王做的数量是小李所做数量的2倍,那么小王和小李分别完成了多少个机器零部件的生产?”这个数学题目,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贯彻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思想,教师就可以把题目进行修改,改成“要将30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甲和乙,甲得到的苹果数量是乙的两倍,那么甲乙两个小朋友各得到多少个苹果?”,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懂得表扬和赞赏的艺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适时的鼓励和赞美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推进。
二、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归纳能力,对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思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到数学问题间的本质联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和推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解题方法也就是数学归纳方法。学生总结和归纳数学方法的过程也是思维体验和思维扩展的过程,要注意配合老师的引导和教学实践,根据老师的教学内容找到最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数学归纳思想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是一致的,所以数学归纳法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和理解,进而学生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的推导和产生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规律。例如在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出来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由于已经学习了长方体体积的推导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就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总结和归纳推导的方法,最后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三、鼓励学生自主推理和验证归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因此,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推理和归纳数学解题方法十分必要,在这一过程中数学归纳思想能够逐步渗透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实践中,而学生通过验证数学归纳法方法的有效性,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数学归纳思想的理解和应用。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推理验证和归纳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论证平台。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鼓励学生验证和证明数学归纳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答数学问题。其次,学生可以通过解决实际数学问题验证数学归纳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归纳法和数学解题规律验证数学归纳法的合理性。最后,教师要对数学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中充当着学习指导的角色,要注重数学教学的过程,找到学生的缺陷和不足,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为了加强数学归纳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要出发,在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之后,引导学生熟悉和熟练掌握数学结论的推理和归纳总结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归纳思想,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总结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有效地指导学生将数学归纳思想实际应用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归纳水平,为学好数学这一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树高.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
2013(20).
[2]赵国胤.小学数学知识点的归纳与反思[J].新课程导学,2012(24).
[3]马丽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J].赤峰学
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引导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然而受制于传统教学范式的束缚,不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仍旧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而教师则扮演者硬性灌输者的角色。在新课程理念的促动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必须要走出桎梏的境地,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进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轨道。
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出“满堂灌”的自主学习效率低下的状态,是当前一项亟待予以落实的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太少、实践太少、程度太低,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过多的无效学习。只有明确并拓展自主学习的轨道,才能让低年级的小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要角色,激发出探究知识的热情和动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指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组织数学课堂的重要方式。唯有利用多元化的路径来引导小学生步入自主学习正轨,方能从根本上变“被动学”为“想学、爱学、会学”,发扬出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潜力。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引导策略。
一、科学设置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导入是数学课程中的关键性环节,可以为新知识教学找寻出一个合适的突破口。在开始新的章节或者涉及新知识体系时,很多小学生往往难以尽快地深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阻滞因素。在知识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融入轻松、有趣的因素,将学生们引入到新知识的视野中,触发他们的好奇心。导入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利用故事情节来设置悬念,引发学生们的持续关注;又或者教师可以先回顾一些学过的知识,然后用这些知识来引出即将要讲解的新内容,让学生们消除对新知识的抵触心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理解线路。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预习新课程,可以提出一些适当的预习要求。如果学生能够重视并践行预习环节,那么他们的自学能力便能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得以延伸、拓展。总之,知识导入是优化教学结构的必经之路,可以满足学生们在特殊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快地走上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轨道。
二、设计问题情境,铺就自主思考的脉络
数学来源于生活,充满着趣味性。由于小学生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环境之间的联系,捕捉身边常会出现的有趣现象,创设生活气息浓郁、贴近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比如说,在教学“千米”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来到操场上,用皮尺丈量一千米的实际距离,让他们亲身体验千米这一概念。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将之纳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在练习加减乘除运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一个模拟的商店,让他们扮演店员和顾客等角色。通过计算交易额、盈利额等数据,学生们可以在轻松的角色扮演游戏中收获快乐、提升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诸如此类的问题情境设计可以沟通起数学与生活、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引领学生的自主思考进程。
三、构建平等交流体系,加强方法指导
实践证明,自主交流是学生们发扬自我学习意识的一种良好形式,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构建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体系,打破以往的灌输式、单一化交流格局,给予每一位学生充足的表达机会。在营造新型开放式数学教学课堂的进程中,教师应放下“架子”,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实需要。为了让学生敢于表现出自我意识,教师应注重启蒙式的发问,在课堂中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批评。对于学生提出的那些有新意的想法,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此外,在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空间之余,教师还需要为他们提供方法上的指引,避免走入盲目、无序的局面。比如说,在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用数、剪、拼等方法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将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如何学”,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轨道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知识纽带也会趋于紧密。
四、完善评价机制,唤起竞争和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课堂上的评价机制必须要冲破以往应试化评价模式的局限性,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果乃至身心素质的全面考察。也就是说,这种评价机制的对象不仅是个体情况、活动的整体进程,而且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过程、最终结果的动态评价和总结。“以分数定乾坤”的评价格局并不能充分开掘出学生们的自主意识,只有全面的、科学的、灵活的考核机制,才能让学生们体验到主动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令他们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最为活跃、最为投入的角色。
总之,引导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学生们走上自主学习的轨道,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予以贯彻和推行,在现实教学环境中找寻出丰富的、具有践行价值的实现路径。只有让自主学习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旋律,才能从根本上走出教学效率低的困境,有效地提升整体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唐义德.灵活导入激发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点滴[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S2.
篇7
数学教育在学生学习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小学数学的作用更为突出,它是学好以后数学的基础,为此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
1.1教师能力。在所有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力的高低始终都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中同样也不例外。数学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教学能力高的数学教师,不仅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对小学数学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条件,才能称为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才能科学的对学生进行授业解惑,才能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反之,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不但不能在数学知识上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相反很有可能会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抵触心理,这对于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能力就不那么明显。
1.2教学情境。在国外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必要的环节,教师授课中十分注重课堂的教学情境。我国新课程改革以后,教育界对数学教学情境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成为了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和认识,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全身心的融入到生物世界中,真是的感受学习数学的美妙之处,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设计不是简单的备课活动,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以及将专业知识高效的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把学生引进教师的教学氛围中。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对每一个生物知识点进行认真细致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怎样的内容设计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知识上,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2、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一般科目的学习,数学更注重对学习效率的高低,换句话说,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教学有效性。在上述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部分针对性的提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意见,以供启发。
2.1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数学教学情境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分为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比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时,可以举例引导学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当时的情景你们还记得吗?谁愿意说说你在运动会中的表现?
生:(参加跑步、游泳等比赛)师:有很多学校都在举行,这不,咱们校园里热闹非凡,他们正在举行开幕式呢,你们想去看看吗?生齐说:想!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体操比赛图)师:这些同学正在干什么?生:做广播体操!师:看他们做得多整齐呀!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后回答)生1:每个方阵有8行。生2:每行有10人。师:读一读,根据你们所搜集的信息和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每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生: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电脑出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与课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些数学问题,这样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其次,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一情境的创设,可以以学生的疑点和难点为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依据。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总是连续不断的出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某些问题的设计面较大时,教师就可以把一个较大的问题分为几个较小的问题来让学生回答,让在学生回答完所有的小问题以后恍然大悟,原来那个较大问题的答案也得到了解决。最后,创设良好的结束情境;在一堂生动的数学课结束之际,教师给学生提出各种与下堂课成内容密切相关的有趣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讨论和研究,为下堂数学课做好铺垫。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明显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2认真做好每一个内容的教学设计,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的有效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以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认真的、仔细的做好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有关的教学设计的时候,应高要充分考虑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避免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在教学设计上没有突破和创新,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有效性的提升。
2.3切实提高数学教师的整体水平。教师的水平高低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为此,还应当切实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例如:在任用教师时实现优胜略汰制度,从源头优化师资队伍;组织和鼓励教师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深化校园内部的数学教师管理机制,构建广泛的校外交流平台等,实现教学经验的相互提高;将学生纳入教学评价主体当中,促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使教师在教学、管理、生活中得到动态的升华。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语言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36-01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与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从而建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性的数学思维。所以本文就数学语言在小学课堂上的应用,结合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概念植入:让数学语言走进小学课堂
对于目前很多老师仍以程式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让很多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据大多数学生反映,因为数学教学的枯萎无趣是他们数学不喜欢数学这门课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让学生喜欢数学、提高数学成绩呢?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植入数学语言便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之一。
针对数学语言在小学数学在课堂上的实践,笔者通过近些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将数学语言在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是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数学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利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甚至是理解数学概念。所以,数学语言在教学实践的应用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乃至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延伸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最早来源于数学教师,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数学语言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做好表率,将自己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内容简明扼要、前后语言连贯且逻辑性强。这些要求的提出就促使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通过语言的示范作用,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个初步的形成。
例如:在教授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时候,首先让学生预习朗读一遍,然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进行复习回顾,然后在通过课堂提问让检查学生对口诀的记忆情况,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口诀,还培养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进一步了解,进而让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内容设计:通过多种方式深化数学语言学习
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如下方式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和发展:
1.适当控制教学强度。小学生作为学龄初期的儿童,知识结构还没有形成,对学习认知不高,这就要求,作为数学老师,要控制并掌握好教学深度,必须做到目标明确,符合大纲要求,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要有针对性。教师备课时,应将本节课所教内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准确地找出来,不必拓展深化就没有加以引伸的必要,否则就超越了大纲要求,加重学生负担,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2.分组进行学习讨论。在教学的课堂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是最常见的一种,每个小组中有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遇到困难的问题时,及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一名代表成员进行交流讲解。这样做不仅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可以拥有听取别人意见的机会。学生为了将本组的意见更好的表达给全班同学,就会更主动积极的思考、倾听、并将新旧知识灵活运用,从而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都学习的兴趣之中,不仅增强了课堂交流的密切度,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注重课堂学习交流。为了在课堂中让学生拥有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当教师在传授新的课堂知识时,学生要想很快速的掌握就需要拥有一定方法,然后及时用语言进行总结。
4.要求学生学习小结。通过小结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可以清楚的将本节课中的要点回顾一遍。所以,小结作为课题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每堂课结束之前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结是完全有必要的。学生通过回忆整理之后,可以举手发言,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经常在课堂上进行有目的的小结,可以提升学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巩固加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叙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只有动手、动脑、动口有效的结合,才能促使感知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深化理解的目的。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分数的概念及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的方式进行理解学习。
折叠:如可以将一张纸进行对折;
观察:让学生对所折叠的纸张进行观察,如折叠的方法、分成了几份等;
标色:将折叠的纸张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如可涂出涂出四分之一等;
思考:思考这种折叠法如何用分数来进行表述;
表述:让学生对所思考的问题进行语言表达。
通过上述让学生实操进行分数的学习和思考,能够很好的引发学生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个实操过程,将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进而让学生的数学语言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巩固。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数学语言的学习,它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长期任务,它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上能够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数学思维的发展平台,让学生更好的树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熊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体会[J].新课程(中),2011年07期
[2]赖华财.略析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年08期
[3]王国利.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28期
篇9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78-01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点培养,是对素质教育进行具体化与深入化的根本需求,也是基于数学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的基础需求,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学生在校园内的所学结果是自身什么也不会创造,他/她的一生将永远是抄袭与模仿”,作为一个民族灵魂的创新能力,因小学是启蒙教育阶段,而学生的思维、心理及生理等仍处于高速的发展时期,利用该黄金时期重点进行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对学生的终生成就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1 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切入点进行创新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及创造思维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起学生进行创新的兴趣。教师要对自身与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进行科学订立,明确自身是组织者及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人及执行者,努力创设更为民主、融洽的教学环境及师生关系,教师不可因其不切实际等进行果断的否决,反倒要鼓励学生利用所知所学进行问题及质疑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提出,并鼓励学生实现问题独辟蹊径的解决,对存在的错误加以耐心细致的引导,鼓励学生树立起求新求异的信心。
2 以创新求异学习环境的创设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中指出,要将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呈现形式设定为问题情景的设立、模型建立及解释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因此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有重点的进行创新求异学习环境的创设,以学生创新潜力的挖掘使创新潜力逐渐发展为创新实力。
教师首先可进行信息情景的创设,以更具有开放性、现实性及生活性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例如“同样的马路工程,甲工程队六天即可完成,乙工程队要八天才能完成,就该情景进行不同的设问,甲乙合作则需几天?甲队在单独进行三天后,乙再单独进行需要几天?甲队在单独进行三天后,甲乙合作还需要几天?”在没有太过严苛的约束条件下,任何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思考及回答中,并在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训练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及无穷魅力。
然后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猜想式教学情景的创设,猜想是带有直觉性质的较为高级的创新思维方式,它要求人员在面对较为复杂及困难的问题状态下,就知识系统及经验储备内相关联的信息等进行快速的再现,就问题的实质进行胆大的猜想假设,并在不断的判断及推理中,寻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及突破口,以实现问题独辟蹊径的解决。例如在年月日等内容的讲解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小明今年12岁了,却只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带着学生给出的各种猜想进行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可显著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实现学生猜想活动中思维方向的科学引导。
最后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求异性教学环境的创设,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即结合给定的信息及材料等从不同的角度及方向,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及途径寻求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教师要进行具体事例的合理选择,例如将奥数题中一题多解类问题穿插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求异性教学情景的创设来引导出学生的求异意识。在帮助学生获取问题解决的成功的同时,使其感受到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乐趣。
3 以知识形成过程的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就相关的教育理论中曾经指出,认知应该是个完整的过程,而非单纯的结果,向某人传授某门学科,并非要其将结果进行记录,而是让他参与到知识建立的全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在重视结论证明及具体应用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探索性的发现过程,使学生能够顺应着教师所精心创设的再发现之路,进行相关定理、定论的起因、变化、内在联系的探索及发现,使学生自身综合利用所学所知的内容,并借助以往积累下的知识经验等,去进行知识的再创造。该种设想的实现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抓准数学知识的切入点,以实际数学信息的高效结合,来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提升,并在整个知识形成及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逐渐的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结
在任何领域中,创新都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进行各项创造活动及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因其承担着学生数学启蒙教育,且该阶段的学生思维定势现象并不严重的特点,是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求异、创新教学情景的挖掘及创设,将学生的创新潜力真正的发展成为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挺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下),2012(02).
[2] 陈春梅.激活想象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4).
篇10
[关键词]教材教法 能力培养 强化教法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80-01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是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往往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文化课考试分数很高,但走进小学课堂面对小学生时却很尴尬,不会讲课。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脱离实际,忽视实践环节,忽视教学能力培养的结果。
师专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大多是通过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开始起步并逐步提高的。这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具备的十种技能:1.钻研教材制定课堂教学计划的技能;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的技能;3.备课的技能;4.课堂教学的技能;5.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能;6.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技能;7.小学数学成绩的考查和评定的技能;8.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和指导的技能;9.学习新知识,把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转化为自己教学能力的技能;10.从事科研活动和教改实验的技能。
培养师专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主要是让他们在掌握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和理解小学数学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小学数学教材,通过采用一定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给小学生上课,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所以,必须强化师专院校的数学教法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对教法课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法课,是师专学校的一门数学专业课。要真正让学生掌握小学教材教法的丰富内涵,首先就要使师专生懂得培养自己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要想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现在就必须注意用教材教法的理论武装自己,同时给学生介绍当今社会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在教改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先进人物事迹,使学生先从思想上认识到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就必须学好小学数学教法课。
二、指导学生精心分析教材
钻研和分析教材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功。分析教材的能力是指教师自己根据小学数学大纲的要求,通过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重要内容和编排体系,把握单元教材的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确定单元教材和课时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为了明确课时的教学要点,培养学生分析教材的能力时应做到:
(一)帮助学生熟悉小学数学教材,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首先得熟悉小学数学各册的内容及其编排意图,了解各部分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重点、难点、目的和要求等。例如:我在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联系小学数学大纲和教材的实际,让学生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体系,就初步有了整体认识。
(二)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及明确所教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然后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为例,进行具体剖析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新知识是以哪些旧知识为基础,为今后哪些知识做准备的。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几个要点,其重点是什么?先启发学生去想,分组讨论,每组选个代表发表本组观点,然后再阐明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初步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怎样考虑,然后在选一段相应内容让学生动脑分析,通过教师的师范作用,组织系列训练,这样学生就逐步地了解和掌握如何分析教材了。
三、让学生重视示范和实践过程
(一)用观察法为主进行录像示范。让学生看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并做笔记,看特级教师是怎样教的,初步领悟选用教学方法的艺术,通过看录像片激发学生讲授的欲望,同时也提供了教学方法,并向学生说明,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有的放矢。坚持方法与内容的统一,方法服务于目的的思想。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主观能动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现代教育思想。
(二)教师示范。课堂上结合小学教材的某段具体内容,自己以小学教师的形象出现在讲台上,系统地给台下“小学生”们传授知识。如:自己在讲授“除数是一位数”的算法时就是这样做的,师专生对此也很感兴趣。
(三)中师生自己尝试。无论是看教学录像,还是面对面对学生进行示范,其目的就是在于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早日具备教学本领。在多种示范引导后,我选择类似教材让学生模仿试讲,让学生上台当小学教师,其余学生便成了与之配合的小学生,待小教师讲完后,先让台下同学讲评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把优秀教师的讲解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总之,通过实际教学与系列训练,使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认真上好教材教法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多动脑、多学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学教学能手。
【参考文献】
[1]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蒋乃平.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用得上”——来自一线的报告之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3]郑成生.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4]陈徐.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2010.
- 上一篇:商场招商工作总结与计划
- 下一篇:工商联消费扶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