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公司范文
时间:2023-03-14 09:1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投资公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风险投资 筹资风险
风险投资公司是指具有一定特质的金融中介人,它们具有识别新创企业或早期成长企业的能力,通过对其投入高风险资本、提供必需的专家技术、实施项目管理等,帮助企业成长,并以此获取报酬。由于风险投资的最大特点就是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风险投资公司要想获取高收益,增加风险项目的成功率,减少风险损失,必须加强对风险的控制。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阶段是风险投资活动的起始阶段,对这一阶段进行风险管理就是要通过采用一系列风险管理技术,有效规避资金筹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促进风险投资公司资金筹集工作的有序进行,最终建立适度的资金规模和合理的资金来源结构,为风险投资未来能够成功运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仅对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及内涵
1.风险的涵义
所谓风险,简言之就是事物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总是或多或少地伴随于人们的利益活动和经济行为之中,也即任何风险活动都是围绕利益进行的,风险就其本质而言是风险利益。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
2.风险投资的涵义
风险投资也叫风险资本、创业投资等,是指对创业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业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并通过资本经营服务对投资企业进行培育和辅导,在企业发育成长到相对成熟后即退出投资以实现自身资本增值的一种特定形态的金融资本。其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投资是指投资者对任何有风险项目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投资者对初创企业(主要是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为被投资企业提供服务,以期望获取高额收益的目的。本文的风险投资指的是狭义的风险投资。
3.财务风险的涵义
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风险投资公司筹资风险管理问题
1.风险投资公司的特点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带动成长型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型投资方式,正以迅速发展的态势在我国出现。风险投资的具体运作是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公司进行的。目前在我国虽然已出现了一批风险投资公司,但对于风险投资公司如何运作仍处于探索之中。风险投资公司是适应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在有利于提高比较优势的新的社会分工下出现的。由此决定了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方向是高科技产品。风险投资公司只有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才能充分显示出它的比较优势,才能在比较优势下获得的高回报。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采取了风险投资这种新型方式,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投资,资金需求量大,虽然回报率高,风险性也大,失败率也很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投资领域中有其特殊的投资规律和资本的运作方式,正是这种投资的特殊性,才决定了风险投资公司存在的必要性。
2.筹资风险的特点
筹资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带来的无法偿付债务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但由于风险投资对象多为中小型高技术企业,规模小、资信差以及它的高风险性,难以从银行、企业及证券市场等传统渠道获得必要的创业资金。因此筹资风险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无法逃避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债务融资所导致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
(1)资金来源变化所造成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根据资金成本等相关理论我们知道:在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利息率的前提下,企业的负债率越高,自有资金的收益率越高,股东的收益也越高;反之,在投资收益率低于负债利息率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率越高,自有资金的收益率越低,股东收益不确定性越大。
(2)资金来源变化所造成的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由于债务融资必须要按事先的约定支付固定的利息,企业的负债率越高,需要支付的利息费用数量越大,企业丧失现金偿付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
3.筹资风险的影响因素
风险投资公司筹资的风险主要与资金的筹集规模、来源渠道及其资金的结构等直接相关。资金来源主要有:富有的个人和家庭、政府、大企业资金、养老基金、金融机构以及外国资本等。根据资金的来源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现状,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私人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存在很多障碍。主要是大多认为中国人传统心理决定了银行储蓄仍是当前多数人的首选,且私人资本太过分散,因此不能期望私人资本成为可行的融资来源;而且风险投资业务的中介机构不完善,没有具有全面准确的科学知识、技术、信息、经验和技能作为支撑并有一定数量、为投资人提供智力服务并按市场机制独立运作的专业机构;当前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存在问题、技术转化环境不良、信息指导不力等。
第二,政府过分参与投资模式不合理。对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官办官营”的投资模式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政府作为风险资本主要来源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
第三,养老基金难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世界各国养老基金都是风险资本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在目前的国内,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社会保障基金还无法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领域。
第四,金融机构进入投资领域受到限制。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也提供了一定的风险资本。在国内,由于现行保险法的限制,保险公司的资金难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同样,商业银行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也受到了类似的限制。
第五,外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政策不够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只要相关法律和政策的配套措施能跟上,进入中国的外国风险资本一定也将非常可观。
(2)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公司中各个资本要素额占总资本额的比例,或者说,长期负债占总资本额的比例。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是公司一项重要的筹资决策,即为实现股票价值最大化而有效组合债务、优先股及普通股。企业的资本成本就是企业利用不同融资工具筹集资金的平均成本或总的代价。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结构面临着: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安排不合理;筹资期限与投资期限结构不匹配;债权筹资与股权筹资结构不合理等不合理因素。这必将影响到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的发生。
4.筹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关于风险投资公司筹资风险控制的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措施:
(1)选择筹资渠道,控制筹资风险
风险投资由于筹资渠道的狭窄,以及筹资渠道障碍的因素的影响,是风险投资公司筹资风险的关键所在。这样选择理想的筹资渠道就成了风险投资公司的首要任务。当前在我国拓宽筹资渠道,主要有:
第一,重点培育以上市公司为主导的风险资本供给机制。我国目前处于风险资本发展的初创阶段,大企业是我国现阶段风险资本第一供给主体。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各行业的大型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公司的治理能力和风险投资的参与意识也较非上市公司强。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不仅可以拓展风险资本的来源,改变我国目前风险资本供给规模小并由政府为主导的格局,而且能够通过参与风险投资调整其产业结构,培养新的增长点。
第二,鼓励证券公司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风险投资。由于证券公司有着优秀的人才,具有参与风险投资的人才优势;证券公司作为直接投融资的中介,在长期的投融资过程中,与商业银行、大型企业集团以及上市公司等已经建立了密切合作的工作关系,具有参与风险投资的投融资优势。
第三,适当放宽对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投资的法律限制。我国的《养老基金管理办法》、《保险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制度都对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参与风险投资进行了限制。在这些法律制度的约束下,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资金还不能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因此,应对现行的法律制度进行合理的修订,放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允许它们参与风险投资,但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对他们参与风险投资进行一定的监管和监督。
第四,建立有效的信用保障体系。在信用普遍恶化和信用秩序严重混乱的条件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很难将各路风险资本引导到风险投资领域。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供给机制,当务之急是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强化社会信用秩序。
第五,对外资的运用要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对于我国加入WTO以后,利用外资已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境外资本不仅可以解决我国资金紧张的局面,还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当前利用外资的光明前景下,更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保证我国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2)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
研究企业资本结构的出发点是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如何控制资本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获得资本,从利用纯粹的债务融资到完全的股权融资。为了获得资源,就需要支付一定的代价。不同的融资手段需要支付的成本是不同的,比如债务融资需要固定偿付本金和利息,股权融资需要支付红利,或者使投资者获得资本增值。结合风险投资公司的自身特点,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优化资本结构:
第一,长短期筹资的比例要合理配置。风险投资公司应该根据长短期筹资本身的特点和风险性质来合理地配置长短期筹资,降低筹资风险。
第二,筹资期限与投资期限相结合。风险投资公司在筹集资金时必须对资金的使用时间进行合理预期,根据资金需求的具体情况,恰当地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适时获得所需资金。否则,容易出现或是由于过早筹资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增加利息支出;或是因资金到账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造成经营损失。
第三,优化债权/股权结构。风险投资公司本身的业务特点决定其资本流动性非常差,因此更需要一个稳健的债权/股权结构。相关的理论,我们以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作为评价风险投资公司债权/股权结构是否最优的评价标准,使公司资产价值达到最大的资本结构,同时也是使公司资本加权成本达到最小的资本结构。
三、结论
筹集风险资金是风险投资运作流程的起点,风险资本的筹集在风险资本的运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风险投资具有流动性差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保证风险投资家不断对原有项目再投资和对新项目投资。本文通过对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的来源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出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的控制措施,给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金锡万:企业风险控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3]杨艳萍:风险投资的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分析[J].经济师,2003
[4]李延波:风险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篇2
【关键词】实施新会计准则 风险投资公司 经营管理 投资策略 影响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新会计准则已经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2008年1月1日开始在大型央企开始逐步实施,按照各省的部署,2010年开始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实施。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对同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投资收益的确认形成“两头成本法,中间权益法”方式。对以股权投资为主营业务的风险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势必产生重大变化。从而对其经营管理及投资策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的重大变革
1、报表观念以资产负债表观为核心
新会计准则的报表观念以资产负债观为核心代替原来的收入费用观为核心。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净资产的保值和增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并通过资产负债表加以反映。而收入费用观则认为收益指标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将会计视为一个收人与费用的配比过程,其真正目的不在于确定企业的价值,而在于确定一定时期的收益。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报表上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代替利润分配表;引入了公允价计量模式等都体现了以资产负债表观为核心的报表观念。
2、会计管理理念上体现与国际惯例趋同
这次会计变革的口号为“与国际惯例趋同”,不同从93年的“与国际惯例接轨”,也不同于2001年的“与国际惯例协调”,其目的是为适应我国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历史要求。
3、会计计量上改变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新会计准则强调了会计信息质量上应当真实与公允兼具,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改变了单一历史成本计量的属性,在可靠计量上,引入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的计量属性。在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了公允价计量。
二、新会计准则对风险投资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1、加强制度的建设,尽快与新准则的实施相适应
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风险投资企业不仅要修订会计核算办法,不仅要对会计及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同时对投资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都要进行相应的修订。
2、突出精细化管理,提高信息的共享和集成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实行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首先要细分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新会计准则中突出决策数据的有用性,强调会计信息中的资产负债客观真实的公允价,数据完整,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系统、业务信息系统、决策信息系统等中信息数据的共享和集成。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仅是限于资金管理系统、存货管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包括最新的管理层决策信息,人力资源计划、资本市场信息及其他公允市场信息都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产生影响。
3、加强风险管理,减少经营风险
随着资本市场的全流通及中小板、创业板的相继推出,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很多项目企业都已经上市了,已经上市流通的股份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应该确认为相关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会受到宏观政策,尤其是国家货币政策、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为减少资产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带来的影响,要求风险投资公司可参照上市公司,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加强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尤其是关键环节的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争取将企业的风险降低在可控和最低的水平。
4、重新修订预算及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收入费用观下的预算及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一般是以当期利润为中心,预算及业绩考核指标均以利润为中心,新会计准则强调的是资产负债观,预算及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引人一定期间净资产相关指标为中心,将更能体现预算和业绩评价相关指标的科学性。
三、新会计准则对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策略的影响
1、投资力度上将实施扩张型的投资策略
实施新会计准则后的资产负债表更能体现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对于拥有不少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公司来说,原来准则下隐藏的资产将得到完整的体现,在增加资产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公司所有者的权益,增强了公司的融资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风险投资公司实施扩张型投资策略中的资金瓶颈。
2、投资项目选择上重视研发投入的高新技术企业
新会计准则对新产品开发阶段投入的费用可以资本化,与原来企业会计制度相比,无疑可以增厚高研发投入企业的业绩。很多的中小企业目前尚没有实施新会计准则,所得税法规定研发投入可以税前列支,出于合理税务的需要,将研发投入全都作为费用化处理,这种项目在投资后按照规范运作,原企业会计制度一旦与新会计准则接轨,业绩会有所增厚,也更能体现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真正反映其投资价值,同时这类公司在新会计准则下的成长性指标将更能得到体现。
3、投资策略上更加注重对成熟期(扩充期)项目的投资
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持股比例一般为20%~30%,处于新会计准则权益法核算的范围中。权益法核算对风险投资公司业绩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初创期(引入期)企业产品刚投入市场,产品生产批量小,企业通常不能获利,成长期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站住了脚,销售和利润迅速增长,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产品处于成熟期(扩充期)企业产品大批量生产,市场、技术为稳定,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企业利润增长
较快,采用权益法核算会增厚风险投资公司的利润。
4、投资业务更加重视项目的管理及资本运营工作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风险投资优势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并一直保持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这一现象被众多学者和经济界人士誉为“新经济”。有研究表明,美国“新经济”的形成是与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分不开的。据估计,美国经济增长的70%来自于高新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是一对孪生兄弟,在风险投资贫瘠的土地上不可能出现高新技术产业的绿洲。撒切尔夫人曾说过,英国落后于美国的不在于高新技术而在于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推动力是毋庸置疑的。在风险投资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企业是风险投资的积极参与者,如1996年美国企业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在总的风险资本中所占的比例达到30%,英国企业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在总的风险资本中也占有18%,而我国的风险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企业的风险投资所占比重很小,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就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问题进行研究。
一、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的必要性
有研究表明,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对称现象:一种是一些国有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存在的低技术结构、低创新能力与高筹资能力的不对称;另一种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所存在的高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与低融资能力的不对称。这一方面使得上市公司筹集的大量资金因没有好的投资项目而闲置,或者在原有的主营业务上进行简单的扩张,或者存放于银行以获取较低的利息收益,或者简单地投资于债券以使资金得到保值,这些都造成了资金的大量浪费;而另一方面,大量高新技术成果因资金缺乏无法实现产业化,又造成技术资源的大量浪费。据统计,我国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将近3万项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只有20%,形成产业规模的不过5%,从而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资金和技术配置错位的情况,笔者设想:如果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便可以将上市公司的高筹资能力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科技含量相结合,既可为高新技术企业解决资金危机,也可使上市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实现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双赢。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为上市公司的大量资金寻求了好的出路。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具有比较高的筹资能力,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债券或从银行贷款取得大量资金。但由于我国现处于买方市场,在物质和资本丰富的买方市场下,资本要想得到较好的收益日益困难,尤其是在竞争激烈、成熟的传统投资领域,要想得到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很难,投资者必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获得比传统投资高的收益,当然也要冒着较高的投资风险,所以风险投资是上市公司资本的一个好去处。
2.降低上市公司内部研发的风险,使上市公司获得新的技术创新源。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里,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上的竞争,企业只有科技上不断创新并处于领先地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上市公司要想获得新的技术创新源,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公司内部研发直接获得,二是通过风险投资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间接取得。上市公司如果通过内部研发直接投资于高新技术,将可能由于较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面临投资失败;上市公司如果通过风险投资投资于具有一定技术和市场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辅之以良好的运作优势,将会极大地提高投资的成功率,从而凭借高新技术企业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使企业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而不断地发展壮大。如著名的朗讯科技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他的技术优势,其贝尔实验室拥有遍布全球25个国家的3万多位专家,曾诞生出11位诺贝尔奖得主,平均每个工作日创造4项专利,其中功不可没的便是朗讯科技全额投资设立的风险投资子公司在对朗讯科技具有战略意义的光通讯、半导体和电子商务等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弥补了公司内部研发的不足,使公司可以迅速地进入新的领域。
3.有利于带动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比较晚,相对于风险投资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风险投资还不够发达,鉴于风险投资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地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风险投资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投入,这是一般企业所无法达到的。而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的先进代表,其在资金、人才和管理等多方面具有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由上市公司来带动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是最合适不过了。
二、上市公司从事风险投资的优势
上市公司在从事风险投资方面具有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资金优势。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成长的特性,在其创立和成长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风险高,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很难从传统的融资渠道取得资金,而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或从银行贷款取得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大多是权益资本,没有还本付息的限制性约束,这些特性都非常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需求,所以在资金方面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优势。
2.运作优势。风险投资不仅是资金的投入,更有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投入。由于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的先进代表,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其在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上市公司一般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具有密切的联系,这些专业机构的帮助将会加大上市公司在风险投资运作方面的成功率。
3.风险资本的退出优势。任何资金都有逐利和避险的特征,风险资本也不例外。企业之所以进行风险投资也主要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等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后便可将手中持有的股权出售而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由于我国的主板市场规定的门槛比较高,风险资本的退出主要是通过二板市场,但由于我国建立二板市场较晚,风险资本退出机制不全,致使一般的风险投资发展不畅。上市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主板市场进行资本运作,达到风险资本的退出,从而获取收益。
三、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的方式
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的方式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种:
1.直接投资。所谓直接投资就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或参股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即直接将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企业。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委托成本,能扩大公司的规模和科技实力,但是风险比较集中,一般只适用投资于与自身产业比较接近的高新技术领域,因为风险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工程技术、市场营销、资本运营等多方面,如果介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就会缺乏相关的知识、人才和经验,这无疑会加大投资的风险。
2.间接投资。所谓间接投资就是先投资设立风险投资公司或投资于风险投资公司,然后再由风险投资公司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这种方式下企业的出资额可多可少,由企业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来确定,因为是集合投资,投资比较分散,另外风险投资公司具有专业的管理优势,所以投资风险相对直接投资要小得多,也不受投资领域的限制,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上市公司全面提升主营业务的科技实力和改变业务方向,一般只使用于资金实力相对不是很雄厚的上市公司。
通过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和具有的优势的分析可以知道,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将会实现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双赢。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并不是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虽然对外投资日益成为公司经营中的重要一环,投资收益在公司收益总额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看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前景仍然是看他的主业经营得如何,所以上市公司作为风险投资者同专业风险投资者在公司资金的分配上和风险投资对象的选择上等方面应有所区别,在公司资金的分配上应以主业为主,在风险投资对象的选择上也应选择那些处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尽量降低投资风险。我们相信,在上市公司的带动下,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将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风险投资的涵义
风险投资是一些职业的风险投资家将从投资者那里募集来得资金投资到新兴的、发展迅速稳健、具有巨大的潜力的他们认为具有丰厚回报的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及丰富管理经验和多年的营销模式改变企业的治理结构,待企业发展成熟后,选择其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退出公司的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中长期投资行为。国内外很多企业都是依靠风险投资快速发展壮大的比如英特尔、苹果、微软、联邦快递。
(二)风险投资的特点
风险投资所投资的项目一般都是高风险、高回报具有发展前景的未上市的中小型企业,投资期限通常在10年以上。1993年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最初时,有人说他是骗子,不肯投资他的电商。到了1999年10月份完成第一轮投资。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后软银狂赚71倍。从1999第一次融资到2014年上市历时15年。风险投资实际上是一种专门投资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中小型新兴企业,最终目的是获得巨额的股息、红利、资本利得。
二、风险投资的好处
(一)扩宽融资渠道
传统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金融资本、政府基金为基础。我们由这种单一的融资模式逐渐过渡到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多种融资渠道。逐渐形成了由银行金融资本到现代金融体系的转变。风险投资在传统融资模式上大大弥补了金融市场融资困难的缺陷。创造了一个新兴的、快速成长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服务机制。风险投资包括政府基金、企业基金、金融机构基金、个人。
(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被投资公司往往对其自己的开发的产品或服务有着非常全面的了解,但是他们缺乏的是如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风险投资机构确实这方面的专家,他们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营销方式。为了更快的让企业上市,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其股东势必会参加到企业日常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并对企业的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改变其企业的治理结构势。例如苹果的风险投资人麦克•马库拉,他曾在英特尔,仙童半导体任职。他把在因特尔、仙童半导体的经营经验、营销策略、财务管理带到苹果。马库拉和乔布斯一起撰写商业计划书、建设优秀的团队,他教会了乔布斯市场和营销方面的经验,1980年苹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共募集资金1亿多美元。投资公司给企业带来优秀的管理经验会让企业稳健、快速的发展。
(三)提升企业知名度
对于被投资公司而言,风险投资机构如果是高盛、摩根士丹利、黑石、花旗银行、红杉资本等这种国内外著名风险投资公司。这无疑是一种无形宣传。会吸引更多VC、PE。作为一个投资者在被投资公司IPO之时知道被投资公司背后有知名的专业投资公司,可能会考虑大量购买该公司的股票,为企业整个的融资过程有一定的帮助。
三、风险投资所面临问题
(一)导致股权分散
大量引进风险投资会导致股权结构分散。股权结构分散就是大股东人数多,但是他们各自所占股权比例很小。其次就是凭他的个人的持股比例不能够左右股东会的意志。当时新浪微博还不叫新浪微博,它的前身叫“四通利方”,经过一系列的引进风险投资和并购后改名“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前五大股东股权只剩39%。当时的创业者王志东从最初持股21%不断稀释到6%。新浪上市后股份更是被稀释到3.8%,最终失去对公司的控制,并导致出局。可以看出新浪微博股权过于分散,王志东凭他的个人的持股比例不足以左右董事会意志。而股权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董事会的人选、以及公司日常经营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当时就是因为王志东与部分股东意见不合,自己的股权占的比重并不大,最终被踢出新浪。由于股权过于的分散,很有可能面临被收购的危险。收购公司可能会从大股东手中购买股权股权,或者到二级市场中大量购买中小投资者的股票,最后夺取该公司的控制权。此时经营者为了争夺自己的公司的控制权,就会疏于对公司的管理,最终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经营业绩不断下滑。2005年新浪启动“毒丸计划”(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就是为了阻止盛大的收购,结果失败。当股权过于分散时,股东们占股比例小,他们不会过多的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不能有效地激励股东参加到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中来。不断引进风险投资会导致股权股与分散、增加企业被并购的风险、降低股东的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二)导致企业经营面临威胁
大量的引进风向投资可能会导致创业者的股权不断被稀释,当创业者面临股东会的驱逐时,经营面临威胁。创业者的团队、员工会跟随创业者,会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和员工罢工。雷士照明是一家中国领先的照明产品供应商,雷士拥有广东、重庆、浙江、上海等制造基地。2008年03月“雷士”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雷士照明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时吴长江早已失去了对公司的控股权。雷士在上市前期不断募集资金,吴长江的股权由最初的100%的控股权,到最后的15%。由于股权不断被摊薄,最后导致失去控制权,最后辞去公司董事长等一切职务。由于吴长江的辞职导致,雷士照明股价大幅跳水,盘中最大跌幅曾达33%最后以20%的跌幅收盘。2012年7月12日雷士照明股票以1.41港元收盘,全天下跌6%。次日雷士照明员工举行全国罢工并且表示“吴总不回来,坚决不开工。”、经销商停止下单、供应商停止向雷士照明供货、并说如果吴长江不能够重掌大权,他们将会请吴长江出山另创品牌,并免费供货半年支持吴长江。当天上午雷士股票已经停止买卖。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失去员工的支持,企业就会是一个空壳,没有员工生产产品公司也就没有产品拿去销售。企业大量的收入来源来自于经销商。如果失去经销商的支持企业根本无法运营。供应商货源不用断原材料输送到企业,2015年第5期下旬刊(总第589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5,2015(CumulativetyNO.589)让企业加工成产品。如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原料供应,企业无法生产产品。如果没有以上三者的支持,将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风险投资的过分扩张,如果导致创业者出局,可能会造成大量员工及人才的流失,企业经营将面临着瘫痪。
(三)风险投资提供资金有限
风险投资资金力量薄弱,提供资金有限。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资本投入的力量较小,资金链容易断裂,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面临着破产,企业的研发对企业的未来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企业没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就无法对新产品或服务进行设计和研发,如果无法研发出新产品或服务就无法为企业带来高额的回报与利润。例如雅虎,1995年4月,雅虎首次引进风险投资,红杉资本提供了2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给雅虎,它是雅虎的首家风险资本投资者。但是200万美元很快花完。由于一项科技如果研发成功的话需要10年以上,其需要花费的资金大,且风险投资的资金有限,一般只能支持到最初的研发阶段或者中间的试验阶段,对后期的投入较少,甚至几乎没有资金投入其后期的研发。到了1995年秋,雅虎不得不展开第二轮融资获得路透社和孙正义4000万美元,1996孙正义再次追加1亿美元的投资。雅虎的发展离不开不断的引进风险投资,他不断地引进风险风险投资的同时也在说明风险投资的资金是极为有限的。
(四)风险投资偏爱成熟企业
风险投资偏爱成熟企业,使中小企业在发展融资时不能及时、足额的筹集资金,发展其产品和服务。风险投资虽然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企业,但面对当今当今社会,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不足10%,大部分风险投资都是处于失败的结果。当然如果成功率是100%就不是风险投资了。风险投资有时候也会规避风险,选择有着相对成熟产品和服务已经获得一定市场认可度的公司,例如谷歌的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他的团队创作了一个名叫“BackRub”的搜索引擎。由于资金的缺乏他们找到雅虎的创始人之一戴维•菲洛。戴维•菲洛认为他们的技术确实很不错,建议他们自己建立一个完整搜索引擎公司发展业务,等公司发展起来后再考虑出资。1999年谷歌第一次引进风险投资,获得2500万美元资金。随着谷歌的不断地壮大,吸引了更多的风险投资者,比如后期的红杉资本就是因为风险投资为了规避风险,选择了相对成熟企业进行投资。风险投资对成熟企业的偏好对中小企业来说很难引进风险投资,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遇到了瓶颈,让中小企业很难有其发展的空间。
四、对策及建议
(一)企业融资需把握节奏
企业融资需要把握节奏,以免股权被过分稀释。创业者应在单独控制权与公司发展速度上做出取舍,两者无法兼得。50%的股权是绝对控股界限,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界限是20%~25%最为合适。创业者应当有长期的发展战略,避免大量的引进风险投资,致使公司过分依赖于风险投资而导致股权结构的分散与稀释。首先要把重心放在企业的经营上,让企业能够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股东以及中小投资者看见企业处于一个良好的的发展阶段,就不会随便的其控股权和抛售企业的股票。也就不会被投机者炒来炒去,发生被并购的危险和争夺公司控制权的事件的几率就会下降。其次需要不断地调节股权结构,适当的集中股权,将不积极参与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的股东从企业中剔除掉,使控股股东拥有足够的股权,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参与其企业的日常经营。股东在受到足够激励的情况下会参加到公司日常经营中去,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大股东和并购企业的联合同时防止公司被恶意收购。融资模式应当多样化,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其他各方面综合考虑,是应该选择外部融资还是内部融资;是权益融资还是债务融资。企业应当适当的引进风险投资,防止股权结构过于分散,还应当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机结合企业才能稳健、快速的发展。
(二)企业经营面应注重利益相关者并完善相应制度
创业者与其团队和员工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吴长江的回归是因为员工的帮助。只有公司拥有团队协作精神,才能保证企业稳健、快速的发展,最终才能最大程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应当谨慎。吴长江最初引进战略投资者法国施耐德的本意是学习先进的技术及进军国际市场。结果差点被战略投资者张开鹏吞并,最终辞去董事长、执行董事、CEO等一切职务,黯然离场。公司的创业者应当和风险投资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这个需要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有着良好的沟通。风险投资有权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并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提出宝贵建议。如果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投资者和创业者产生矛盾,对公司以后的经营和发展有所限制。最重要的是“事前防火”任何一家公司都要设置“防火墙”,在最初引进投资者时设立限制条款。例如不能将股权装让给同行业竞争者,这样就避免了风险投资为了利益最大化或者报复创业者将股权卖给同行业竞争者后被吞并的风险。企业的创始人和风险投资应当约束自身行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也应当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风险投资是被请进公司的,应当对创始人忠诚,发生雷士照明员工罢工情况是因为忽视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企业可以完善公司相应的制度,在发生类似的情况时可以保障为双方的以及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也化解公司经营危机。
(三)企业应做到尽职调查
引进风险投资时企业应当对风险投资进行尽职调查,对投资者进行深入的调查。雷士照明案件中,创始人吴长江并没有对风险投资闫焱和法国施耐德的张开鹏进行尽职调查,不知道他们曾经是南京航空大学的校友。软银赛富闫焱在雷士照明成功上市6个月之后并没有自由套现。根据港交所规定,企业上市6个月后可以自由套现,而当时雷士照明的股价一直在4港元以上,IPO时股票价格为2.1港元。如果软银当时将手中的股票陆续套现退出的话,可获利10倍的回报,软银赛富闫焱却迟迟不肯出售雷士照明的股票。造成雷士照明的股权之争,不排除闫焱为了追求其利益的最大化会背叛吴长江将手里的股权卖给其战略投资者法国施耐德的张开鹏,法国施耐德有可能了为了达到控制雷士照明的目的,会购买软银赛富手中的股票来实现企业并购。在企业引进风险投资时应当做到尽职调查,防止风险投资为了实现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企业的股权转让给同行业竞争者。
(四)扩宽融资渠道
风险投资的资金是有限的。企业融资的渠道不一定只有风险投资,扩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让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去发展其产品和服务,比如可以考虑引进和风险投资有着相同性质的股权投资基金防止资金链断裂。引进股权投资资金必须注意企业自身已近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且有稳定的现金流,已经成为发展稳定和发展成熟的企业,并且处于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部分。企业还可以到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防止资金链的断裂,还可以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吸收民间资本,还可以引进外资,在引入外资时,需要注意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导致在在经营管理上还有待磨合。如果以上方法还不可行,可以经过公司董事会的讨论进行再一次的引进风险投资或者股权投资基金,融资模式多样化,避免单一的融资模式。扩宽融资渠道可以更快的筹集资金,避免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五)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市场
篇5
行文前先澄清概念。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是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一般采取风险投资基金的方式运作。风险投资基金在法律结构是采取有限合伙的形式,而风险投资公司则作为普通合伙人管理该基金的投资运作,并获得相应报酬。在美国采取有限合伙制的风险投资基金,可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政府也通过这种方式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风险投资的六要素是: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六要素。
一、 起因
一般地说,在任何社会里,总有一些个人或组织具有富余的资金,他们的储蓄超过了现阶段乃至最近一个时期的所有消费和支出需求的总和,并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主观上希望拿出一部分富余资金进行投资,以求获得回报,这样可以在将来更加地增强他们的财富力。在同时,也有一些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想法、项目的人员,这些人除了缺乏启动资金外,其余方面都万事具备,他们需要找一些投资者进行融资,以获得发展。
这两方面的需求和想法是有很强的结合点的。如果所有信息都是透明而真实的,双方都可以在事先进行合理的判断,事中和事后进行良好的监督,融资活动完成是没有问题的。然而这只是一个理想,实际中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现实中存在的情况是:双方常常都存在着隐蔽的信息,特别是需要对方拿处钱来投资的一方,往往在信息表达中有倾向于画饼的意思。这五六年以来笔者也接触了一些风险投资,北京来的居多,笔者也进行了多次接待和洽谈工作,有一定的感受。
二、 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常常难以合适地配置,闲置资金和投资机会之间出现难以配置的情况,资本市场的配置功能大打折扣(参考:沈宗南、张京宏 《蓝彻斯特战略在中国》,世新大学出版中心出版,第二版)。
即使双方融资第一步成功,创业者从VC手中拿到钱之后,事实上又形成了另一层法律结构上的关系,那就是问题。直接地说,创业者的核心意识是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风险投资者利益最大化,风险投资的钱给创业者去使用,风投也是不放心的,这也是一个问题。
三、 解决
如何解决双方都放心的问题并使VC进行良好的监督,一般是财务报表和信息。一般地说,VC需要了解企业项目的商业前景、市场和行业情况、公司业绩和变化等等,并且这些信息能定期更新,以使VC判断是否随时增加投资或撤出投资。
更重要的是,是财务报表制度。一般情况下,VC需要的财务报表有以下类型:
一是以责权发生制为基础的定期报告;
二是经营者编制的财务报告,由VC负责请第三方审计根据一定的原则对报告的真实性审计,以便掌握;
三是用会计制度来弥补经营者的乐观主义倾向。
现实中的主要问题是财务报表的质量问题。因为是创业者而不是VC在控制和指挥着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他们对公司的财务、资产、负债、业务、员工和客户了如指掌。而这些信息那些可以披露给VC,那些可以不给等等,都有经营者的主观意识在里头,这些都是隐蔽的行为,作为VC,很难实际掌握,进而就形成了此基础上的财务报表的质量问题。比如说报喜也报忧的问题,多少比例,如何描述等,存在许多问题。
四、 持续
西方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早,比较法律化,有严格的程序。比如在上市公司方面,要有“管理当局讨论分析书”,这些报告文件的内容包括:资本支出和财务来源,收入和费用主要部分的详细描述,主要项目和趋势等等。
不仅如此。合作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合作中的沟通等,许多持续性的工作需要持续地维持。
五、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法;风险等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27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和高度集中,灾害对人类的威胁也在不断增长,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与日俱增。保险公司是经营灾害风险的专业金融机构,本文以保险公司投资风险为研究对象,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进行风险分析。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对保险公司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客观相融合的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再结合灰色聚类的方法进行灰色聚类分析,得出各指标因素的风险值,并最后定量分析保险投资项目在运行中的风险等级。本文计算结果为保险公司降低或规避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偿付能力,从而维护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一、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对其主体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保险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客观相融合的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量化聚类指标权重,再通过灰色聚类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风险值,最后定量分析保险投资项目在运行中的风险等级。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问题分成不同的层次,相应的层次包括若干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度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判断矩阵,计算获得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第一步,构建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目标层和准则层。构建问题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该问题的评价目标,再明确影响问题评价的准则,可以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都有相关的相应因素。
第二步,依据评价标度构造判断矩阵。(表1)
判断矩阵A中的元素aij表示,根据某一判断准则以及表1层次分析法评价标度,要素i对要素j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且有aij>0,aij=1/aji,aii=1。
第三步,确定要素的相对权重。设判断矩阵为A=(aij)n×n,计算该判断矩阵特征矩阵和最大特征根。
第四步,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第五步,计算综合权重。为获得层次目标中的每一指标或评价方案的相对权重,必须进行各层次的综合计算,然后对相关权重进行总排序。
(二)灰色聚类法。灰色聚类系统的概念是我国的邓聚龙教授根据“灰箱”的概念进而演变而来的。灰色聚类系统是指部分信息不是完全模糊的,但是对于这些信息的关系也可进行灰色系统的提前掌控和控制。
第一步,确定灰类白化权函数。λkj为第j个聚类指标第k类白化函数的阀值。白化函数根据闽值阀值情况有3种形式,可以列出白化函数的3种计算公式。
二、AHP-灰色聚类在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建立一个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灰色聚类对保险公司投资进行风险评价,其步骤如下:
(一)建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价,应从政策层面风险因素、市场层面风险因素和管理层面风险因素三个角度建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体系。而政策层面风险因素、市场层面风险因素和管理层面风险因素的评价又分别有一些与其相关的要素构成。
(二)基于AHP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准则层因素权重向量和指标层因素权重向量。为获得层次目标中的每一指标的相对权重,必须进行各层次的综合计算,然后对相关权重进行总排序。
(三)灰色聚类风险评价
1、聚类指标子因素风险评估。邀请6位有经验和权威的专家,请他们客观上对聚类指标进行量化风险评价,其结果作为白化数参与灰色聚类评价。
根据聚类指标风险评估表可以得到风险量化评价矩阵,如下所示:
2、聚类指标灰色聚类分析。对保险风险评价采用5个评价灰类,表示为e∈(1,2,3,4,5),分别对应的风险水平是(高,较高,中等,较低,低)。
根据式(4)计算指标层各个聚类指标的对于不同灰度的聚类系数,计算结果如下:
(6)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由指标层灰色聚类系数矩阵确定第i个指标层聚类指标的灰类。由计算结果可知,政策导向C1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法律法规C2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监管方式C3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经济周期C4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利率C5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通货膨胀C6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市场竞争C7属于第1灰度,风险等级为“高”;汇率C8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信用C9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资产和负债C10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公司操作C11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公司决策C12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公司治理C13属于第5灰度,风险等级为“低”。
三、结论
本文根据AHP-灰色聚类法的基本原理,对保险公司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整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层因素进行灰色聚类风险评价,由计算结果可知,市场竞争风险最大,风险等级为“高”;公司治理风险最小,风险等级为“低”;其他风险因素风险适中,风险等级为“中等”。建议公司高层引起对市场层面风险的重视,在保险投资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改善可以影响到市场层面风险的各个指标因素,特别加强对市场竞争风险的调查分析,从而降低或规避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吴爱华,张芳芳,李天录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投资风险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8.5.
篇7
近年来,风险资本作为一种高风险、高收益、专业化的投资,推动全世界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关研究也随之兴起。学术界关于风险资本这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持股比例(孙杨等,2012);声誉(刘晓明等,2011;文守逊等,2012;肖雄等,2013);网络位置(党兴华等,2011;周伶等2014);联合投资(胡志颖等,2012);性质(张学勇等,2011;杨大楷等,2012;陈伟等,2013;Di Guo et al.,2013;苟燕楠等,2014)等方面,而其作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风险资本是否影响创业企业成功上市(Bottazzi et al.,2008);IPO折价率(Barryet al.,1990;陈工孟等,2011;张学勇等,2011;杨大楷等,2012;陈伟等,2013;王振山等,2013;李海霞等,2014);IPO择机( Lerner,1994);IPO公司的盈余管理(陈祥有,2010;胡志颖等,2012);IPO后股票长期表现(Brav and Gompers,1997;张学勇等,2011);采用股权激励及撤换CEO(Hellmann and Puri,2002);以及风险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因素(钱苹和张帏,2007),从公司管理层投融资决策这个点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文关于风险投资机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的理论研究是对风险资本领域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上市公司经常面临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问题的困扰,而风险资本具有的监督职责和第三方认证功能,可以影响公司治理,缓解问题和信息不对称,会对企业的投融资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的写作思路:(1)梳理风险资本的相关文献,分析风险投资机构是否能影响公司治理,缓解企业的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缓解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2)进一步理论分析风险投资机构的特征,对公司投融资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
二、风险资本与内部投融资
(一)风险资本与公司治理
Baker等(2003)和Su-chard(2009)表明西方发达市场风险资本参与企业在IPO时一般具有更好的治理结构,主要表现为董事会具有更多的外部董事和更加独立的董事会结构,或者会引入更多拥有行业经验的专家进入董事会,设置审计委员会等。Wan(2007)以美国IPO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风险资本公司管理水平与被投资治理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更高管理水平的风险资本投资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大规模、更独立的董事会;同时,风险资本投资公司管理水平与被投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二)风险资本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
在Modigliani和Miller(1985)描述的完美世界里,公司投资决策仅仅取决于投资机会集,而无需考虑金融因素。而在现实中,公司决策受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的困扰。由于问题的存在,管理者经常会滥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Jensen,1986);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管理者不愿承担过高的对外融资成本,导致投资不足(Myers and Majluf,1984)。
1.理论角度。
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问题会导致管理者为了私利将自由现金流投资于一些NPV小于零的项目,造成过度投资(Jensen,1986)。风险资本具有监督职责(Bottazzi et al.,2008;杨大楷等,2012),可通过参与董事会等方式监督被投资企业(Barry et al.,1990),可通过协助企业的管理者聘任或CEO解聘、分阶段投资等途径来影响公司治理,全面监控公司的运作,约束管理者的私利行为,减少问题(Hellmann and Puri,2002;Kaplan and Stromberg,2003),并为其提供增值服务(杨大楷等,2012)。Lerner(1995) 还发现当公司CEO 被变更后,公司对外部监督的需求增加,此时风险投资机构在董事会的表决权上升,这说明其充当了外部监督的角色。
2.信息不对称角度。
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公司融资成本高,当现金流不足时,管理者不愿意对外融资,引发投资不足(Myers and Majluf,1984)。风险资本的加入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其作用如下:(1)风险资本具有认证功能(Barry et al.,1990;Sahlman,1990):质量好的公司会吸引风险资本的参与。当市场中缺乏传达公司真实价值的有效途径时,风险资本的持股将被视为对公司的认证,投资者会认为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融资成本降低。此外,风险资本会参与公司的治理和决策,行使内部人的职能,全程监控公司的运作,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因此,风险资本参与的公司融资成本降低,有利于公司及时获得外部融资,缓解因内部现金流短缺所带来的投资不足问题。(2)Megginson and Weiss(1991) 认为,风险资本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外部投资者因此也比较信任风险投资机构所传递的关于公司质量的信息。(3)企业可以利益风险投资机构所构建的网络,从外界取得人力资源、知识、技术等发展所需的资源,扩展用户范围,增加战略合作伙伴,提高企业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党兴华等,2011)。同时关系网络具有信息交流传播功能(Ellison and Fudenberg,1995),增加外界对企业的信息获取度,信息的广泛传播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为企业融资带来便利。
三、风险资本与外部融资行为
风险资本除了自己为企业提供资金外,还可以吸引其他外部债权和股权投资者。首先,风险资本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来改善外部融资环境。其次,风险资本经常评估和监督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和使用情况(Nahata,2008),可以向资本市场传递有利的信号,减少公司陷入财务违约的风险,有利于融资。再次,风险资本背景的公司在IPO折价较少(Barry et al.,1990;Megginson and Weiss,1991),折价率较少意味着可以融得较多的股权资本。另外,风险资本的市场择机能力可以帮助公司在股市高峰期进行IPO融资(Lerner,1994),增加股权融资额。
四、风险投资机构特征与公司投融资行为
(一)持股比例
持股比例较高的风险资本监督作用较强(Barry et al.,1990;孙杨等,2012),可以更好地抑制过度投资的行为。此外,由于风投机构具有认证功能,高持股将传递给外部投资者公司质量较高的信号(Megginson and Weiss,1991),因此可吸引到更多的外部资金,缓解投资不足问题。
(二)联合投资
相对于单独投资,风险投资机构更趋向于联合投资(Lerner,1995)。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当风险资本联合其他风险资本时,企业价值升值的功劳难以在联合成员中加以区分,会导致联合中成员搭便车现象(Cumming,2006)。同时联合的成员间也存在利益冲突,增加增值服务决策和认证、监督的难度(Bottazzi et al.,2008)。
但在另一个角度看,联合投资可以缓解企业的投资效率问题。首先,风险投资机构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存在逆向选择。为吸引投资,企业有时会过高评价自身项目的吸引力,因此风险投资机构必须谨防所投资的项目是一个“柠檬”。通过联合投资,风险投资机构可以获得更全面、更真实的信息,降低投资“柠檬”项目的可能性(Amit et al.,1990),缓解逆向选择问题(Cumming et al.,2006)。同时,项目的可行性与潜在收益往往是高度不确定的,给风险投资机构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通过检验其它投资机构对项目的投资意愿,可选择更好的投资项目。故联合投资可以向外界传递项目良好的信号,会增加外界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降低其对外的融资成本。
再次,通过网络连接,风险投资机构可以减轻空间距离和行业距离所带来的限制,有效增强对投资项目的监督(Sorenson et al.,2001)。投资于风险项目后,风险资本还要提供增值服务,增值服务需要资源,但任何一个投资机构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通过网络连接,风险投资机构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增加监督力度,促进公司治理水平提高。
此外,参与联合的风投机构一般具有较广泛的关系网络(Hochberg et al.,2007),关系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将可减少上市公司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外部融资。
(三)国有背景
首先,从国有风投机构发展来看,国有风投机构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成本相对高(钱苹和张帏,2007),这可能有妨碍其监督职能的发挥,难以监督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其次,风险资本不仅是高新技术公司早期资金的重要来源,而且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会扩散到投资者、厂商、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Paul A et al.,2000),正是由于风险资本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对本国或本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巨大贡献,才设置国有背景的风险资本。国有风险资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未来获取巨额投资回报,而且后续融资的压力较小,故认证、监督功能较弱。而非国有风险资本后续融资的压力会一直存在,因此要求非国有风险资本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认证资本(陈伟,2012),其认证监督也较强。但是,国有风投机构却可以利用其政府关系网络帮助公司获得债务融资。
(四)声誉
关于风险投资的声誉问题,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关于声誉衡量的问题。Barry(1990)等将拥有最大股份并拥有董事席位的风险投资家作为领头的风险投资家。而Gompers(1996)发现,利用在风险企业中拥有董事席位时间最长的公司作为领头的风险投资家更加合理并在此基础上衡量其声誉的影响。Gompers在研究中运用风险投资的从业时间来衡量风险投资的声誉,并将声誉分为两类,即高声誉(从业时间在6年以上)和低声誉(从业时间在6年以下)。
风险资本的作用机制与其声誉机制是息息相关。外部投资者和风险资本之间存在一种信号博弈均衡。投资者不知道很多风险资本对企业的监控,但是知道风险资本很注重自身的声誉,不但会挑选具有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而且会倾入很多精力监控被投资企业。因此投资者通过风险资本的声誉(信号)来识别其对风险企业的作用,从而识别风险企业的价值。风险资本者的声誉减小了风险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刘晓明等,2008)。Nahata(2008)发现高声誉的风险投资机构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监督其投资的公司,他们还更可能帮助公司搭建有利于筹资的关系网络以吸引潜在的投资者。Gompers(1996)研究发现年份长(高声誉)的风险企业能聘请到高声誉的承销商,使得风险企业的上市受到有关方面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增强项目的优势,改善业绩。
五、结语
篇8
关键词: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和对策
一、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类型
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三类:一是筹资风险,二是投资风险,三是撤资风险。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有:一是公司资本结构失衡导致的风险;二是偿债能力减弱导致的风险;三是筹资来源过于单一造成的风险,国有投资公司的筹资来源主要是国家政府资金,养老基金、保险资金以及银行或者私人资本,筹资渠道比较少。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是指投资公司在投资的过程中,面对众多的公司,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公司进行投资的风险,如何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金,带来最大的投资回报的风险。公司投资一旦失败,不仅造成该项投资的损失,甚至会造成公司破产,一无所有。
3.撤资风险
投资公司准备撤资的时候,一旦出现资金难以回收的情况,不但不能赚取利润,收回本金也难以实现,这就形成公司的撤资风险。
二、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风险意识缺乏,内部管理控制能力低
由于国有投资公司的筹资来源比较稳定,而且有政府作为投资经营的坚实后盾,加上目前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督考核机制还不完善,激励与约束措施尚未实施到位,导致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足。公司性质虽为国有,国家并不直接参与投资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而是由公司管理层对企业日常经营进行决策、管理和监督。由于管理层乃至财务部门对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对风险的估计不足,进而对风险的应对能力也较弱,在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异常时,公司往往对风险威胁的反应滞后,这就造成了公司权益的损失。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往往局限于投资领域,但财务风险也存在筹资、撤资、存货等各个方面,投资公司需要扩充风险管理目标,对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行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意识淡薄,导致风险管理观念落后,内部管理控制能力降低。财务部门的控制能力极大影响投资公司的整体能力,但目前很多国有投资公司存在重融资轻效率、重投资轻管理的问题,一是会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由于缺乏良好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项目不能将资金按照盈利分配并投资出去,就使得大量融资长期闲置在银行里,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投资回报率低。二是对投出资金的运转等缺乏有效的监管,没有及时跟踪调查对资金的流动和运作,对落实效果缺乏详细考察,应收款沉淀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严重资金损失。内部管控能力较低,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信息和资金运作的实际状况,同时也不利于公司管理层系统了解和准确把握被投资单位的情况,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公司投资的风险。这样不仅会降低公司对资金使用效率,甚至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进而影响公司盈利。
2.筹资来源单一,资本结构存在风险
目前,国有投资公司的筹资来源主要是国家政府拨款,养老基金、保险资金以及银行或者私人资本,融资渠道和方式较为单一,筹资来源较少,这也较大地阻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民间资本具有很大的潜力和活力,目前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比较少。当今我国鼓励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融合,使市场迸发出更大的活力。然而引进民营资本需要更加和谐的投资运营环境,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的引导和宏观规划,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体制,建立一个相对和谐的投融资运行环境,加大资金走向的引导力度,将更多的民间资本引入到风险投资领域内去。目前,政府采取系列的优惠政策力度还不够,只有加大政策鼓励,才能拓宽投资公司的筹集渠道,加大投资力度,丰富资金来源,进一步的规避筹资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结构与投融资活动息息相关,在国有投资公司的业务扩张时,自有资金不能满足自身扩张的需求,所以会通过发行债券或者通过贷款来进行筹资,相应的负债增加,增大公司原有的资产负债比率,改变公司资本结构,当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差,或者偿还债款的能力受到限制,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借款,在杠杆作用下,投资公司容易出现经营受困和财务偿还危机,使资金供应链条断裂,加大了财务风险。
3.投资活动风险较大,并存在撤资风险
投资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投资业务,投资业务的风险极大影响着公司财务风险。公司在投资活动中,根据公司战略发展的规划,仔细分析公司的现有的现金流,利用NPV模式分析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而确定最佳的投资方案。但是,一旦投资方案不合理,就造成公司资金流动性不匹配,并进而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加剧公司的财务风险。投资公司的分红也影响财务风险,公司分多少红不仅要取决于投资企业的实际经营效益,还要考虑企业未来年度的投资需求,因此每年度分红金额并不固定,这就导致投资公司的利润和现金流具有不稳定性、阶段性和非持续等特点,也会增加企业财务资金的风险。一旦公司投出的资金受困,不能及时撤资,就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一是投资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周期较长,现在的撤资机制也不完善,投资公司变成企业永久股东,不能及时使货币资金回笼。而是,国有投资公司对公司的发展和市值具有重大影响,在投资上市公司时,国有股权一旦退出便可能引起股票下降,影响所投资公司的发展,所以,投资公司也不能轻易进行撤资,导致撤资不够灵活,加大撤资风险。
4.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风险控制薄弱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有投资公司本身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投资公司的所有者是国家,但是国家和政府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的治理,对公司的监管力度也不足,导致其财务风险控制薄弱。二是所投资的子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投资公司通过投资控股或者投资参股等方式成为子公司的重要股东,作为公司所有者,投资公司对子公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制衡的方式一般有委派董事、监事、财务总监等形式。但是当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时,董事会就不能有效行使权利,监事会监督机制也会失效,公司治理和决策主要由子公司管理层全面控制,导致投资公司掌握子公司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公司经营信息,财务风险控制也会薄弱无力。投资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管理和监督时,基于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或缺乏相关性的信息做出的决策将给公司带来风险,而且由于对子公司控制力不足,对风险的反应会滞后,应对风险无力,投资公司权益也会受到侵害。
5.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效率过低
目前,上文也提到由于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投资公司无法获取全面、有效、及时的信息。另外,投资公司存在各业务发生的投资交易等信息也不能实时回馈,数据分析比较复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单一等问题。这些说明投资性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效率低等问题,投资公司的数据量相对较大,主要依靠人工来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不仅效率低,而且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今财务管理必须通过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才能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减少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记录的人力,将主要精力放在风险分析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另外,财务风险遍布于公司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管理要全面系统的进行,而不是只对某一领域或某一环节进行风险管理。投资公司需要综合考虑投筹资业务,以及日常经营业务产生的财务风险,使公司资金既安全又高效流动,进而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三、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提升风险和责任意识,提高内部管控能力
财务风险存在投资公司的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中,财务管理人员要将风险和责任意识贯穿于公司各项工作的始终,在各自的职责内作好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第一,公司应定期对财务人员组织风险意识和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和岗位责任意识,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第二,健全内部风险管控制度,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让其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是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系统相匹配,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效率。第三,对于财务人员的管理,针对风险投资行业的特点,对财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与管理,制定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增强员工的风险和责任意识。
2.拓展筹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渠道关系到公司是否有稳定的资金流入,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第一,企业始终把诚信经营放在要位,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国有投资企业不局限于国有资本的支持,积极引入民间资本,用优秀民营企业的活力带动国有投资企业的创新,增加资金来源;同时要不断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金的价值,获得投资收益最大化。第二,企业就要对现有的融资状况进行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投融资环节要进行合理的资金配比,维持稳定的资本结构,避免因资金安排不合理,造成的资本结构失衡等财务风险。一方面,政府要建立相对和谐的投资环境和更有秩序的市场,完善相关的风险投资体制,加大资金走向的引导力度,规避筹资、投资撤资各环节的风险,将更多的民间资本和金融市场的资本进入到风险投资领域。另一方面,政府要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投资公司的投资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丰富资金来源,从而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
3.科学合理进行投资,健全撤资机制
投资和撤资环节的风险构成了大部分的企业财务风险,科学合理进行投资,健全撤资机制能够极大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一,投资之前做好充分、科学的价值评估。投资公司要加强对投资业务的管理,认真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数据,通过全面分析、探讨和总结企业未来的发展、盈利能力及投资价值,进而做出最佳投资决策。第二,分阶段地进行投资。当子公司完成盈利目标才进行下一阶段的投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规避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还也可以增加子公司的经营压力,增加其风险意识,对子公司经营产生督促和监督。第三,投资公司要健全撤资机制,投资公司通过派驻财务总监或者监督委员会成员,最大限度的对子公司进行共同管理,加强对子公司的监督,及时发现其经营风险,以便及时进行撤资,降低撤资环节的财务风险。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对于投资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一是要改善董事会的结构,建立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公司管理层约束监督机制,设立董事会内部专职委员,增强其岗位责任意识,建立一个责权清晰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成员的执行力和责任感。第二,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从外界招贤纳士作为独立董事,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董事会成员的质量,还能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管。对于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一是投资公司加大参与其管理力度,不仅注重其经营风险,也要根据上文方法帮助子公司改善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减小财务风险的产生概率。二是投资公司要充分发挥派驻到子公司的财务总监或者监督委员会成员作用,最大限度地对子公司进行共同管理和对子公司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5.建立财务风险信息管理,提高系统管理效率
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地获取投资公司内部投资交易及子公司治理等各方信息,不仅为能正确地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基础,还能计算各项投资业务的指标,监控企业各级、各部门、各项业务发生的投资交易情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要实现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首先,公司要建立科学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数据库,财务风险预警库的数据包括本公司内部数据也包括所投资子公司的数据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各项有效财务指标。其次,公司在资产、成本和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要设置控制点,根据公司及行业特点和标准进行风险等级划分,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信息对融资、投资以及资金的运营做出风险预警,并且根据不同等级风险做出防范措施。由于预算管理是对资金使用和控制的规划,而成本控制是对资金使用中的控制和约束,将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有效结合进行计算和管理,不仅有利于财务信息的分享和有效利用,也可以用成本来检验预算,弥补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漏洞。最后,为了确保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使财务风险管理符合企业管理整体战略方向,公司要定期进行风险管理效果的反馈,通过反馈,及时反思并完善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信息,改善风险分析方法,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效率,达到有效的风险控制目标,为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杨俊 单位:中钢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余海永.试论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J].管理观察,2011,(5):134-135.
[2]韩玲.探讨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J]当代经济,2015,(20):54-55.
篇9
国有化风险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自本世纪中叶以来,拉美及中东国家纷纷对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实行国有化,国有化由此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对于投资国来讲,国有化风险直接关系到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安全性以及投资利益的保护,对于东道国来讲,国有化风险关系到东道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对于跨国公司来讲,直接关系到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流向、发展趋势以及全球性战略的实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本文拟就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面临的国有化风险以及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国有化风险
所谓国有化是指一个国家依据其本国法律将原属于外国直接投资者所有的财产的全部或部分采取征用或类似的措施,使其转移到本国政府手中的强制。
根据国家的原则,一个国家对其境内的外国投资者实行国有化,属于国家的国家行为,是一个国家的体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采取国有化措施是行使其对自然资源永久的必然结果,是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一种重要手段。东道国对外资实行国有化措施,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和支持。联大1962年通过的《关于天然资源之永久宣言》规定:“收归国有、征收或征用应以公认为远较纯属本国或外国个人或私人利益为重要之公用事业、安全与国家利益等理由为根据。”联大1974年
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义务》第2条规定:“每个国家有权将外国财产的所有权收归国有、征收或转移……。”西方发达国家也被迫承认东道国的国有化权利,如1951年6月19日英国政府向伊朗政府递交的照会宣称:“陛下的政府代表自己和该公司承认伊朗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原则。”1956年8月在伦敦举行的苏伊士运河会议上,德国、英国和美国政府联合声明:“对埃及政府作为一个国家而享有充分的权利,包括对外国人的资产实行国有化不持任何异议。”
本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很少看到国有化的事例,但是,自本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就出现了国有化的。据统计,从50年代到70年代,100多个发展中国家中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对外资实行了国有化,共发生了1954件国有化案件,其中50年生国有化412件,60年代为406件,70年代约1136件,可见国有化的步伐一再加快。从地区分布来看,亚洲为219件,中东为464件,非洲为826件,拉美为454件〔1〕。从行业分布来看,国有化的行业有半数以上集中在采矿、冶炼、石油、农业等部门。从国别来看,英美两国受国有化的影响最大,1960~1964年期间,在所有报道国有化的事例中,英国子公司半数以上主要分布在农业、银行业和保险业。70年代,美国子公司日益成为国有化的主要目标,受影响最大的是石油和采矿、分支银行、公用事业和运输业,大型子公司承受国有化的压力最大。就美国子公司看,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公司,其没收的比率比资产少于100万美元的小型子公司大50倍。1960年到1979年之间,在被国有化的342家美国子公司中,有158家发生在拉丁美洲,占46%,而52家被国有化的英国子公司中,则有419家发生在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尽管东道国实行国有化的权利在国际社会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但问题在于东道国在实行国有化权利的同时是否应附加条件限制对此,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一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西方发达国家习惯上将国有化划分为两种:合法的国有化和违法的国有化。并且认为合法与违法的标准就是看国有化是否具备以下这些原则:
1.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即国有化必须符合公共目的或公共利益,许多国际条约中也把“公共目的”或“公共利益”作为征用合法性的要求。1962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天然资源之永久宣言》中规定征用要以“公用事业、安全或国家利益等理由为根据”。在许多国家的宪法里也有类似的规定。
2.符合法律程序的原则。国有化和征用必须遵守正当的法律程序,这也是国有化合法性的要求,否则,可能会涉及到国家责任。
3.不违反条约义务的原则。即国有化应受国际条约和国家承担的契约义务的限制,违反条约义务的国有化是非法的,这是“条约必须恪守”的国际法原则的具体体现。
4.支付公正补偿的原则。即把是否支付“公正”补偿作为判断国有化合法性的一个标准。
5.不歧视的原则。即国有化必须无不正当歧视,东道国在实行国有化时,必须对其境内所有的外资同等对待,不得对特定的某一国家的外资实行国有化,这是国家平等原则所要求的。
由于东道国的国有化事件严重威胁着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影响到东道国吸引外资的环境,因而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直接的、一次性的剥夺投资者的国有化,已为以间接的方式逐步影响投资者利益的间接国有化所取代,呈现出间接国有化即当地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东道国的国有化严重威胁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安全,损害了其根本利益,因而成为对外直接投资政治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国有化措施对投资安全和利益的影响还在于是否在国有化之后给予充分的补偿。国有化之后是否给予补偿?应给予何种补偿?补偿的根据何在?对此,国际社会存在着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和原则:
1.全部赔偿原则。即赫尔原则,这是美国国务卿赫尔(Hull)在1938年提出来的,认为实行国有化的国家有义务以“充分、即时、有效”的方式对财产被国有化的外国投资者支付全部赔偿。这一原则是以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基础,以保护既得权益和反对不当得利为法律依据。
2.不予补偿的原则。东道国采取国有化措施之后,不存在对被征收财产的外国投资者进行补偿的国际法律义务,因而不必予以补偿。这一原则的主要根据是国家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既然国有化是东道国行使的行为,是一国范围内的事情,应由国内法决定,采取国有化措施是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应予以补偿。至于在一定情况下,基于外交政策的考虑或出于国际礼让,或其它外交上的原因,可给予一定补偿,但不是法律义务。
3.适当补偿的原则。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说和主张,比较符合实际。关于适当补偿原则的根据存在着分歧,发展中国家认为,这一原则的合理根据是公平互利原则和国家对其自然资源永久原则。在国有化补偿的实践中,一般都是采取适当补偿的原则,特别是通过“一揽子协议”(lumpSumExpreement)给予部分补偿,如伊朗征用美资石油公司,是补偿原金额的10%,战后东欧国家国有化的补偿额都是部分补偿。我国在国有化的实践中也采取适当补偿的做法,如1979年中美政府达成的解决资产要求的协议中,我国同意支付8050万美元作为对解放初被国有化的美国资产的补偿,这只相当于被中国收归国有的美国总资产的41%〔3〕。
二、国有化风险的防范
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保证投资的安全,必须对国有化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风险的防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母国方面
跨国公司的母国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的风险防范主要有:
第一,建立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保证制度。这是跨国公司母国为了保护与鼓励本国的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法制度建立这一制度的主要动机是通过对本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包括国有化风险)提供法律保证,以达到促进本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强本国国际竞争地位的目的。这种保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二是通过国内立法进行保护。
其一,一般来讲,各国的海外投资保证制度都对汇兑险、征收险和战乱险三种政治风险进行保险,由资金雄厚的有政治后盾的国营公司或政府机构充当承保人,并且一般只限于经东道国批准并符合母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合格投资。
各国海外投资保证制度对投资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权利义务及其运作程序所作的规定基本相同,主要包括:(1)跨国公司向海外投资保险机构申请投保,经审查批准后,双方签订保险合同,投保人履行定期交纳保险费的义务。(2)一旦发生承保范围内的风险事故,由海外投资保险机构根据保险合同向海外投资者赔偿损失。(3)海外投资保险机构取得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者的所有权和请求权,向造成该项投资损失的东道国求偿。
其二,通过国内立法进行保证。如美国的《对外援助法》,日本的《输出保险法》等等。
第二,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签订的保护投资的双边条约。母国为了对海外投资者面临的国有化风险提供保证,通常与东道国缔结双边投资条约,为国有化风险提供条约,使其成为两国政府的共同保证,以与其国内法的保证相互配合,加强其保证的效力。而东道国为了吸引外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给外资以安全感。各国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中关于国有化的规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国有化的方式;二是关于国有化的条件。几乎所有的双边投资条约都规定国有化必须遵守的某些条件,如公共利益、非歧视性、补偿和司法审查。如日本与埃及1977年的协议规定:缔约国各方国民和公司的投资和收益,在缔约地方的领土内不得实行征收、国有化、限制或具有相当于征收、国有化和限制效果的其他措施,除非符合下列条件:
(1)该措施是为了公共目的采取的并符合正当法律;(2)该措施不是歧视性的;(3)给予及时、充分和有效的赔偿。荷兰、德国、美国、英国的样板条约都具有大致相同的规定。我国与外国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与上面的规定基本内容也是一致的。如我国与瑞典1982年的投资协定第3条规定:“缔约任何一方对缔约另一方投资者在其境内的投资,只是为了公共利益,按照适当的法律程序,并给予补偿,方可实行征收或国有化,或采取任何类似的其他措施,补偿的目的,应使该投资者处于未被征收或国有化相同的财政地位。征收或国有化不应是歧视性的,补偿不应无故迟延,而且应是可兑换的,并可在缔约国领土间自由转移。”〔4〕
第三,母国通过参加多边条约和多边投资保险机构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国有化风险保证。
1985年世界银行年会通过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国有化风险提供了条约保证,该公约在其承保的险别中规定,该机构承保征收和类似措施的风险,即“由于东道国政府的责任,而采取的任何立法或行政措施,或懈怠行为,其作用为剥夺保权人对其投资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或剥夺其投资中产生的大量效益,政府为管理其境内的经济活动而通常采取普遍适用的非歧视措施不在此列”。
为了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世界银行1988年4月12日成立了多边投资保险机构。该机构的业务之一就是在“接受投资的国家的议会组织或政府剥夺投资人的所有权或应有的经济利益遇到风险时”,以及“对接受投资的国家政府取消合同投资者无处申诉,申诉被无故拖延和无法得到法律保障时”,“凡加入这一机构的国家其公民代表的法人机构可以申保,这一机构则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承保”〔5〕。
由于多边投资保证机构和保险机构承保对外直接投资国有化风险,因此,当跨国公司成为该公约或机构的成员之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国有化风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国有化赔偿问题可能会成为国际求偿的对象,这样就为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国有化风险提供了国际法上的保证,有利于促进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发展。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在控制对外直接投资的国有化风险、促进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是有重要的作用。
(二)东道国方面
防范东道国的国有化风险对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双方都有好处。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向利润丰厚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占领更大的市场,推行全球性战略;而对于东道国来说,可以从大量的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中,选择吸收高质量符合本国发展要求的投资,更好地利用和掌握外国资本中的先进技术,并且可以消除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之间的不信任感,有利于双方的友好合作,推动国际经济向前发展。
为了保护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合法权益,许多东道国都通过宪法或外资立法对国有化风险提供保证,明确规定只是在法律限定的条件下才实行征收或国有化,并给予补偿,以此来维护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安全,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关于国有化保证的国内立法,各国的实践均不相同。有的国家只通过宪法作出国有化保证。如印度宪法规定:“除非根据规定对取得资产给予赔偿外,对任何财产不得进行强制取得或征用。”埃塞俄比亚宪法规定,除非基于政府根据特别征用法所定条件的命令,并通过司法程序协商,确定支付公正补偿,对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进行剥夺。墨西哥宪法规定:“除非为了公用并支付赔偿,不得征收私人财产。”阿根廷、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等国的宪法也明确规定,征收财产必须为了公共利益,通过法律手段和法定程序,并予以“公平”、“公正”或“充分”补偿。中国宪法第18条规定:中国允许外国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依中国法律规定在中国投资及从事其他活动,它们的合法利益和权利受中国法律保护。
除了在宪法上的保证之外,许多国家还在其外资立法中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保证,保证的范围通常还较为广泛。印度尼西亚外资法规定:“除非国家利益确实需要并且合乎法律规定,政府不得全面地取消外资企业的所有权,不得采取国有化和限制该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措施。”在采取上述措施时,“政府有义务进行赔偿。赔偿金额、种类以及支付的方法,按国际法原则,在当事人之间协商解决。”埃及关于外国资本投资及自由贸易区法规定:“除通过合法程序,项目不得被收归国有或征用,投资也不得被没收、扣押和查封。”苏丹1980年的《鼓励投资法》规定:“除非为了公共利益,依据法律并对投资者支付公正补偿,不得实行国有化,补偿的价值是在国有化时对投资者的财产估价后的时价。”泰国1970年的《投资促进法》则保证不对所鼓励投资的企业的活动实行国有化。我国的外资立法对国有化也有规定,1986年颁布的《外资企业法》第5条规定:“国家对外资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外资企业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6〕
我国目前的国际投资保险制度不同于资本输出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为了外国或港澳地区投资者在我国境内的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提供保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颁布了《外国投资保险(政治风险)条例》,将外国投资的政治风险列为重要的财产保险内容,对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的政治风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三)跨国公司
从微观的视角来考察,对国有化风险进行防范时,跨国公司本身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跨国公司对国有化风险的防范可以三个阶段来进行,一是投资前期,二是投资中期,三是投资后期。不同阶段的风险防范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1.投资前期阶段。
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前期阶段,主要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评估投资的风险程度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跨国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是对具体的对外投资项目所作的可行性分析,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首先要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这是从宏观上对东道国的投资风险所作的可行性研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国别评价报告”,说明东道国在国有化风险方面所具有的客观状况。
在“国别评价报告”中,在对国有化风险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第一,东道国国内法即外资立法中关于国有化风险的保证状况。第二,东道国与跨国公司母国是否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双边协定中是否有国有化风险的保证条款,保证的内容和范围如何。第三,东道国是否参加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是不是公约的成员国,是否承担公约所要求履行的国际法义务及其保证责任。投资前期阶段的风险防范的目的是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尽可能避免风险,防患于未然。
2.投资中期阶段。
投资中期的风险防范主要是指跨国公司根据在其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严重影响投资安全性与收益性的事件与因素,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对外直接投资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变化,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因此,跨国公司要建立起一套富有弹性的调整手段,具体办法有:
第一,投资主体的调整。即跨国公司采取与东道国当地政府或企业共同投资,建立合资企业,这是一种积极的调整手段,通过投资主体的分散从而使投资风险也分散,因为共同投资要求投资主体共负盈亏,共担风险。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一部分风险转移到当地合资者身上,从而可以避免当地政府采取不利的政策,将风险分散。
第二,投资对象的调整。即跨国公司将投资的地域、行业、产品等分散化或多样化,这种调整方式的实际应用价值较大,如美国在东南亚的一家跨国公司,投资初期集中在油脂制造业,随着当地国有化呼声的高涨,该公司迅速将一部分投资转移到其他行业,从而避免了国有化的风险。
第三,投资方式的调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互换。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是常用的两种投资方式,前者以购买股份和成为合资企业投资者等形式投资,按资产产权比重定期分红,取得股息收;后者以银行信贷、企业、商业信用等方式投资,这可获得稳定的利润。当国有化风险增大时,跨国公司将股权出卖或转为银行信贷、母公司的买方信贷等债权形式;而当债务危机增大时,跨国公司又将其贷款转换为股份投资,这种转移尽管有一定困难,但可以减少风险。二是进行投资币种的转换,即跨国公司为了防范风险将其投资币种转换为当地货币。
第四,投资战略的调整。即跨国公司推行当地化的投资战略,增大跨国公司的当地化程度。本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要求实行外国投资当地化,即“逐步国有化”,其结果实际上就是使一部分风险转移到“当地”,并使国有化风险大大降低。
第五,投资经营策略的调整。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能否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投资经营策略,直接关系到跨国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当跨国公司与当地政府发生冲突时,跨国公司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尽量与东道国保持友好的关系,宁可牺牲眼前利益,采取积极合作的政策,这有利于避免国有化的风险。
篇10
总的来说,战略投资公司具有如下特征:具有独特的经营理念以及发展(管理)模式;相对于被并购企业来说,具有管理、技术以及资源的优势;极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投资相对分散;高负债性和高增长性;另外,战略投资公司还需承受一定的并购风险。秉持特有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
战略投资公司虽然具有各自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但同时又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首先,战略投资公司一般所持的是外部交易扩张性发展战略,使企业获得持续的、跳跃式的发展。其次,战略投资公司致力于通过兼并与收购来与被并购方在生产、科研、市场或财务方面产生经营协同效应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全球的视角对待行业整合
战略投资公司在产业投资过程中,一般具备对所投资企业如下三方面的优势:一是信息和技术优势。由于多元化经营,其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广泛的,特别是相关度较大的行业,一个行业市场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另一个行业的经营情况,因此战略投资公司据此可以预先调整期投资计划,抢得市场先机,这些都是市场中单个普通企业所难以做到的。二是资源优势。可以为被并购企业提供其发展和扩张所需资金。被并购企业还可以利用战略投资公司已有的战略伙伴、销售网络、研究技术力量、终端客户以及其它可共享资源。三是管理优势。被并购企业常常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经营发生困难的,战略投资公司将其投资经营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输送给被并购企业,甚至直接参与部分的经营活动,配合已开发的新产品或新技术以及对相关企业或上下游企业的并购活动,使被并购企业在其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创新中发现和创造价值
几乎所有战略投资公司的共同特点是,它们能够源源不断地建立新产业,它们还能够从内部革新其核心业务,而同时又开创新业务。这样保持新旧更替的管道畅通,一旦核心产业进入成熟或出现衰退势头便及时以新换旧,因此产业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产业梯队策略是战略投资公司产业创新常使用的方法。所谓产业梯队又称为增长的三层面。即企业必须同时建立三个层面的产业:第一层面的产业是公司目前的核心产业,可以为其它层面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第二层面的产业一般是战略投资公司较新进入的一些产业,只要不断加大投入来扩大市场份额,该层面的产业就将会补充和替代公司现有的核心业务。第三层面产业包含了未来长远的产业选择,其大多属于种子时期。尽管这些业务有高风险,公司仍有必要开展大量的第三层面的“种子”产业项目来确保将来有足够的选择。
以产业组合分散多元化风险
战略投资公司充分认识到了多元化经营的这把双刃剑的特性,同时也认为企业经营的成败并不在于多元化本身之上,而在干企业所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时机和方式。因此,战略投资公司在实施多元化投资战略时首先考虑的是平衡经营风险,其次才是追求投资收益的增加。
在多元化战略投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战略投资公司一般要作如下几方面的充分准备:首先,公司要考察已有企业的产品是否已经进入后期增长阶段或成熟阶段。其次,公司所要进入的行业存在很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最后,公司精心准备进入新领域所需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包括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招揽和培养相关人才,以及开发新技术等工作。这样,战略投资公司通过规范地、科学地、合理地运作来逐步推行多元化的投资,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多元化投资带来的经营风险,并享受高额的回报。
以负债驱动支撑大型并购
并购过程涉及许多方面,融资是其中最重要的。而通过利润产生的现金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并购所需,因此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大型并购活动都是通过借贷融资进行的,尤其对于战略投资公司来讲,其持续的、大量的并购活动离不开借贷资金,这也是产生其高负债率的主要原因。首先,对于战略投资公司来讲,如果谨慎操作,高额负债不一定会危害并购后的运营,相反有证据表明负债驱动的收购比股票驱动的收购做得更好。
另外,对于购并整合的战略投资公司来说,从事融资并购一般都需要相当的借贷资金来完成收购交易,这就会产生总资产的增长率高于净资产的增长率,并且出现比较高的负债率,但战略投资公司关注的并不是债务总额本身的大小,而是集中精力于资本结构管理中的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平衡之上。
最后,在战略投资公司完成了产业整合之后,会逐步处置相当一部分不符合其战略发展的资产,并用由此得来的现金,支付相当的借贷资金,这使得总资产降低会大于净资产的降低,而且负债也会随之降低。
考验战略投资公司
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战略投资公司在并购整合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资产处置的风险。如果因并购前对该部分资产的估值过高,或随后来情况的变化,资产处置的价格低于预期,将会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甚至危及并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