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范文

时间:2024-02-20 17:4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1

1、经济效益是讲求社会效益的基础,而追求社会效益又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

2、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更加直接些,显而易见,可以运用若干经济指标来计算,而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必须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核。

3、效益是某种活动所要产生的有益效果及其所达到的程度,是效果和利益称。它可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类,其中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社会效益则是济效益之外的对社会生活有益的效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社会效益;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快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创造了基础条件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速公路发展至今已近成为国际上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高速公路是一种新型的收费还贷服务性行业,保证高速公路的快捷、安全、通畅、舒适,利于体对使用者优质服务的提供,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亦是高速公路实施运营管理的最终目标。高速公路这一目标的实现应依赖于高速公路对其自身“高速”性能的挖掘,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提高整体的效率,加强高速公路自身的运营管理,通过经济效益增长点的挖掘,来最终实现高速公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一、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意义

高速公路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在这二者之间,经济效益的地位要更强一些,从经济方面对高速公路有全面整体的了解,深入把握其句法的效益要点,从而为未来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依据,以推动器不断的发展。

(一)提高高速公路经济的意义分析

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利于缓解紧张的交通运输状况,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也使得运输的结构和法师发生了转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利于其建设原料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建筑行业和机械行业的进步与革新,大大增加了就业需求;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利于高速公路网的日趋形成和逐步完善,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对于社会经济经济的发展制约因素得到基本上的解除,对于我国当前的市场分布格局和投资环境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促进了我国市场的完善,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者,从而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和改革的进程;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利于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形成,进而带动周边经济及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进而实现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

(二)提高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意义分析

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促进了高速公路产业的升级,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了完善交通运输结构,形成多样、高水平的运输法师,促进运输领域的拓展和运输结构的完善;其次,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形成了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对于高速公路自身的纵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对于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和现代物流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提升加快了其一体化运输的进程,形成了香型的运输互动局面,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外出的机动性和选择性。

二、提高高速公路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策略分析

(一)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

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高速公路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其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更是不可缺少。任何一项工作的实施都应当依据相应的规章和管理措施来进行具体的规范,从而保证其能够顺利的开展。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是一种新兴的行业,制定与之运行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对其运行的科学性、严密性和权威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而使得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充满活力、规范运行及顺利实施,以最终实现其收费还贷和创造最大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结合高速公路的实际营运情况,其管理规章的制定应有准绳和依据,并严格按照其制定的规章行事,尽可能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奖罚分明,一视同仁。加强高速公路管理制度的完善,做到数据化和规范化。此外,还应加强高速公路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营运管理的顺畅落实,杜绝四方车辆等贪污作弊行为的出现。从免费率的控制、车辆通行费实证率的提高等方式从根本上实现高速公路收入的增加。

(二)从营运管理成本着手,实现增效

高速公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可以从营运管理的成本入手,通过挖潜增效、精简机构等形式来降低其成本。在实际的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运用合理的人力资源,开源节流,开发潜能,并尽可能选用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这些要点的实施对于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成本的降低进而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高速公路企业中机构的简化,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避免工作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出现。第二,对于人员的精选,应注重对多方面人才的使用,使工作人员能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技术技能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从而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为本单位作出更大的贡献。人员的精选和机构的精简从不同程度上对高速公路企业的经济起到了很好的缓和作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篇3

一、公用事业的地位和作用

1、公用事业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城市的交通、供水、供气等公用设施,每一项都是城市有机的组成部分,都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是城市生产和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政公用事业是联系城市各要素,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纽带,是城市适度集聚、日益社会化的必备条件。

2、公用事业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多是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作为生产要素投入,不仅关系到其他生产者成本状况,还关系到能否正常、稳定地组织生产活动。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生产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为经济主体提供方便的社会服务,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公用事业的发展对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市政公用事业自身的发展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间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4、公用事业的发展能带来巨大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公用事业的经营目标是多元的。与一般行业主要是以经济效益来考核其经营业绩的优劣不同,市政公用事业以社会和环境效益为首要目标,在保证社会和环境效益下讲究经济效益。

二、公用事业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1、建设资金的筹措

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建设资金的投入光靠政府一条腿是走不通的。这些建设费的开征,保证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一块比较固定的建设资金,使得各类项目能够比较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在发展中得到了自己应得的经济利益。

2、公用基础设施有偿使用

根据“谁得益,谁负担”的原则,合理收取有限的有偿使用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基础设施本身就是特殊的商品,也应按经济规律办事。几年来,我们在环卫行业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逐步使环卫行业步入良性循环的道路,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第一,取消4项环境卫生有偿服务收费:代运垃圾费,自设垃圾桶代运费,代运医院、生物制品等特种垃圾费,公厕收费。第二,10项环境卫生有偿服务收费纳入市场调节价管理:路面清扫保洁费、冲洗路面(送水)服务费、袋装垃圾服务费、工业废渣倾倒费、粪管道疏浚费、窨井清掏费、房屋沉水湾疏通费、居民清洁费、建筑物外表清洗费、公共洗车场(站)机动车辆清洗费。第三,建筑垃圾污染整治费、储粪池(沼气池)清掏及粪便代运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具体收费标准见下表:

3、引进工艺技术和设备,联合开发

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燃气企业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SCADA管网压力遥测系统,实现企业各个调度部门对于管网压力的时刻掌握,为燃气的调度工作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提高办事效率,节约人工成本;使用深井阳极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方式,建设阴极保护站,可以有效降低燃气管道的泄露次数;对天然气的储存进行了有效的改造,将原有的球罐改造成储存高压天然气,加大了单罐的储气量;在管道上采用PE管、3层防腐钢管等,这一系列对于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采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燃气设备的维护成本,为燃气的查漏抢修、日常管理等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为燃气相关工作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又能降低处理费用,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4、完善各种经济责任制

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要有一支稳定的队伍。过去,由于统得过死,机制不活,使得市政公用行业人员难留,招工困难。在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大胆探索,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推行了全员岗位技能工资制,全员劳动合同制,项目承包经营责任制,项目招投标制等多种形式,搞活分配,提高了经济收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篇4

摘 要 高速公路具有灵活性,它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运输的速度,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运输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了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但是,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对于其管理上也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因而,如何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经济 社会效益 策略 分析

公路运输具有门到门直达运输的灵活性,大大地提高了运输的速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意义

(一)提高高速公路经济的意义分析

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利于缓解紧张的交通运输状况,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也使得运输的结构和法师发生了转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利于其建设原料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建筑行业和机械行业的进步与革新,大大增加了就业需求;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利于高速公路网的日趋形成和逐步完善,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对于社会经济经济的发展制约因素得到基本上的解除,对于我国当前的市场分布格局和投资环境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促进了我国市场的完善,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者,从而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和改革的进程;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利于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形成,进而带动周边经济及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进而实现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

(二)提高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意义分析

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促进了高速公路产业的升级,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了完善交通运输结构,形成多样、高水平的运输法师,促进运输领域的拓展和运输结构的完善;其次,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形成了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对于高速公路自身的纵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对于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和现代物流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提升加快了其一体化运输的进程,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外出的机动性和选择性。

二、提高高速公路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策略分析

(一)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

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高速公路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其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更是不可缺少。任何一项工作的实施都应当依据相应的规章和管理措施来进行具体的规范,从而保证其能够顺利的开展。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是一种新兴的行业,制定与之运行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对其运行的科学性、严密性和权威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而使得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充满活力、规范运行及顺利实施,以最终实现其收费还贷和创造最大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结合高速公路的实际营运情况,其管理规章的制定应有准绳和依据,并严格按照其制定的规章行事,尽可能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奖罚分明,一视同仁。加强高速公路管理制度的完善,做到数据化和规范化。

(二)从营运管理成本着手,实现增效高速公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可以从营运管理的成本入手,通过挖潜增效、精简机构等形式来降低其成本。在实际的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运用合理的人力资源,开源节流,开发潜能,并尽可能选用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这些要点的实施对于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成本的降低进而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高速公路企业中机构的简化,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避免工作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出现。第二,对于人员的精选,应注重对多方面人才的使用,使工作人员能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技术技能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从而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为本单位作出更大的贡献。人员的精选和机构的精简从不同程度上对高速公路企业的经济起到了很好的缓和作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从服务入手,提高经济效益

优质的服务质量,往往能带来好的服务形象,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高速公路的服务不仅仅是为了人们出行的方便,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要求。因而,当前营运管理的服务质量是否优良,直接关系着交通行业的整个形象。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应当对乘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环境,以在广大的服务人群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从而实现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管理部门应进行各项文明工程的开展,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做到服务的标准化和服务内容的详细化,且做到奖罚得体。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

(四)从通行效率着手,提效节支

当前,高速公路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相比于以往的的高速公路投入了更多的内容。而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种联网收费的方式已经成为高速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联网收费,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达到管理水平提升、运营管理现代化和交通通畅安全的目的。这种方式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缩减收费站的数量,对收费行为加以规范,且一些贪污作弊的漏洞得到了很好的完善,成本降低的同时,人流和物流效率都得到了提升。人们的出行方便了,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进一步提高啦。在实际的联网收费当中,应遵循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结算、统一发卡的原则,对一些收费站进行撤销,来降低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成本。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经济问题;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设施在保障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过程之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展开对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研究,探索出更好的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方法。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一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促进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

截至目前为止,虽然我国的水利工程事业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许多新的水利工程设施也在全国各地兴建起来。但是,从总体情况上来说,我国的水利工程设施还是存在着设施相对比较陈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等许多的问题急需要解决,因为这些问题不但严重的影响了水利设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甚至还会危及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水利工程设施并没有获得足够的社会资金投入,与此同时,我国的水利工程设施兴建单位也并没积极的获取国际上先进的水利工程设施修建理念和修建技术,在修建水利工程设施的过程之中,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科学、合理、规范的修建路径来进行对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相应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体系和审核体系也不够健全、完善,这就导致了水利工程设施在修建的初始阶段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我国的水利工程设施一般都会担负着比较艰巨的社会责任,这就导致在修建的过程之中,存在着任务重、时间紧的问题,同时也导致了在修建水利工程设施的过程之中,往往只会注重对水利工程主体部分的修建工作,对于水利工程设施的辅助部分建筑物并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在水利工程设施施工的后期往往会导致施工尾期过长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很多的水利工程设施在修建了三十多年之后依然还在运行,这些水利工程设施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相应的工作效率也是十分的低下,社会也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对这些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工作,导致水利工程设施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由于水利工程设施本身存在着安全隐患的隐蔽性特点,这就导致在进行对老旧的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的过程之中,往往难以有效的发现水利工程设施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也就进一步的导致了水利工程设施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的加深,最终影响到水利工程设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2.如何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在管理的过程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高新的信息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当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进行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过程之中,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以便于加强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效率。具体的来说,就是在进行对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的过程之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找寻出水利工程设施之中存在的问题。

2.2更新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制

为了有效的解决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不力的问题,首先要在管理理念上进行转变,要切实的针对水利工程设施在管理过程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制。制定出的这一套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制要能够充分的考虑到我国在水利工程设施管理过程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不断的推进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力的提升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制的有效性,这套管理体制要充分的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首先,要对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单位的性质进行定性的处理,明确的指出水利工程设施究竟属于哪一部分进行管理,以便于上级部门针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资金的派发和相应的监督管理。因为只有明确了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单位的性质,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对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制的创新,才能够明确的树立起一套责任鲜明的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系,充分的发挥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次,要做到将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职能和维修养护职能的分离,这样才能够推进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逐步正规化、市场化,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质量,有效的降低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的成本,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水利工程设施的养护单位的养护质量,还要在进行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的过程之中引进竞争机制,充分的保证水利工程设施的经济效益。

然后,要保证做到对水利工程设设施管理养护的持续性保护,具体的来说,我国的水利工程设施有着很多的一部分并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管理,这就需要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设施得到持续性的管理和养护;

最后,要充分的保证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的责任能够充分的得到明确的执行。根据目前我国进行对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养护的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很多的问题都是由于相应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的责任并不明确的原因所产生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水利工程设施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进行对水利工程设施管理部门内部管理人员的责任划分,为我国水利工程设施有效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2.3不断提升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团队的专业素养

只有保证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团队的管理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够保证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团队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效率,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有效的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发挥出最佳的管理效率,就要求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团队不断优化内部的人员配置,并不断通过各种各种途径引进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人才,并不断提升现有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以便于有效的优化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团队的人才结构,提升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团队的管理效率。

3.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设施在我国社会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保障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秩序的有力保证。但是,我国水利工程设施普遍存在着使用年限过长,年久失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水利工程设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从更新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理念、规范化管理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人员队伍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应当如何加强对我国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以便于有效的实现我国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篇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保险业大有作为。第一,发挥经济助推器的作用,通过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为人们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利支持,可以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通过养老和健康保障,保险可以解决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 

    一、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 

    1.经济补偿效应。保险是分摊意外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通过向所有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来补偿少数被保险人遭受的意外损失。因此,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失由包括受损者在内的所有被保险人分担。作为一种集合和分散风险的机制,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保险经营技术的提高,经济补偿效应将逐步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重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人民生命和财产多次遭受重大损失,保险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经济补偿的重任,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1998年特大洪灾和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及重大煤矿事故中,保险业及时赔付,有效地恢复了生产和安定了人民生活。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医疗保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据统计,2004年山西省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保险金达到19.7亿元,2005年达到20.08亿元,2006年达到25.27亿元,2007年达到52.5亿元。例如,2004年8月18日,大同合成橡胶集团发生的特大爆炸事故,生产线遭受严重毁坏。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接到报案迅速赶到现场。经过初步查勘后,立即支付预付赔款400万元。并于2004年12月24日经公估机构里算后,向大同橡胶集团支付赔款869.59万元,使该受灾单位迅速恢复生产和经营。2004年10月7日,山西运城虹桥旅行社承办的旅游团发生严重车祸,造成3人死亡、8人重伤、12人轻伤的恶性事故,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支付旅行社责任险赔款125万元。2008年3月9日,阳泉市平定县山西海祥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造成6名矿工窒息死亡。大地保险阳泉中心支公司接到报案后,加大理赔“绿色通道”的开放力度,及时支付保险赔款120万元。 

    2.资金融通效应。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许多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筹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具有来源稳定、期限长、规模大的特点,内在的投资需求使保险公司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建设资金,而且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具有资金融通效应。保险费是预付的,保险赔偿或给付责任要在整个保险期内履行,还有损失发生与给付之间存在间隔、历年赔付率波动、巨灾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因此保险公司要提留各种准备金。运用暂时闲置的大量准备金保证保险资金的运动是必要的,投资可以进一步增加收益和增强给付能力。投资收入既是金融市场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保险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 

    保险业通过收取保险费,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建立保险基金,再通过银行存款、购买国债等形式进行资金运用,为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等建设融通了资金,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支援了经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改革顺利进行。2004年,我国各省市保费收入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保险需求弹性值为1.49%。 

    保险资金通过投资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和同业拆借等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的资金融通效应将逐步得到发挥。 

    3.收入分配效应。保险基金的形成涉及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即感到风险的行为主体(投保人)愿意出钱(保险费)给另一行为主体(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收到保险费后形成保险基金,当保险人出现保险事故发生损失时,愿意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赔(给)付。这是典型的交换,社会保险的财务及给付机制影响到储蓄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市场供求和收入再分配的形成。

    二、保险业发展的社会效应 

    保险作为现代生活风险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贯穿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保险所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而且成为一种有利于社会安全的制度安排,渗透到经济的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纠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效应逐步发挥。 

    1.社会稳定效应。保险公司从承保、计算费率到理赔都要与灾害事故打交道,需要掌握财产的分布和各种灾害事故损失的统计资料,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积累防灾防损经验。减少灾害事故能相应减少保险的给付,从而增加保险资金积累和降低保险费率,所以保险公司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强防灾防损工作,宣传并向防灾防损部门投资,把防灾防损作为保险的首要任务。保险赔偿只是分摊灾害事故损失,但整个社会仍受到危害,只有防灾防损才能减少灾害事故给社会带来的损失。投保人投保只是预防万一,他们宁可保险费白缴,也不希望灾害事故发生。可见,保险公司是社会防灾防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 

    目前我国下岗失业人员较多,保险业正确处理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以社会稳定为己任,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仅通过招收业务人员,就解决了130多万人的就业难题,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2.社会保障效应。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保险费收入和参保人数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不能满足人们大病医疗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们退休后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需要。为弥补这一缺口,保险业报出了一系列商业医疗、养老保险,满足了人们较高层次的保障需要。养老保险不仅可以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且可以减轻子女负担,增加扩展家庭效用,还可以增加子女教育投资,提高收入预期。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解除了人们医疗、养老等的后顾之忧。 

    3.社会管理效应。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辅助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保险可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政府可以运用保险这一市场经济手段辅助社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风险管理日益成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将更多地依赖于时常化的手段来解决。保险将逐步成为个人生涯规划和家庭保障计划的重要内容。 

    4.本地化效应。保险业只有融入地方经济,服务于地方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近年来,山西省各保险公司不断寻找保险发展的增长点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从支持支柱产业、服务“三农”、推动责任险等方面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宽保险发展领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炭储量为最。煤炭行业是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安全保障问题又是备受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推动煤矿雇主责任险发展,组建专业性煤炭保险公司。针对各地频繁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责任事故,2004年12月,山西省在采煤行业推动开展煤矿职工工伤保险、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等。2006年11月,山西省开始将商业责任保险机制引入全省安全生产领域,特别是采掘业、建筑业等高危行业,大力引导和鼓励生产经营单位积极投保责任保险,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朱文胜.保险理论研究的思考.保险研究,2000(3) 

    2.楚天骄.中国保险市场的差异研究.金融市场,2002(9) 

篇7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8.12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28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42亿元,增长16.78%;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7亿元,增长74.7%;财政总收入实现8.6亿元,增长1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6.5亿元,增长1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4.3亿元,增长13.6%);粮食产量达到73.6亿斤,增长2.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392元,增长16.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39元,增长13.7%;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6.1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依托水利化、农机化、合作化、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和市场化,在调优结构、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上做文章,全力提高农业发展建设水平。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三是壮大生态经济总量。四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二、全力壮大工业经济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优势资源本地加工转化。按照集群化发展方向,全力壮大支柱产业,抓好老企业转型和骨干企业升级。一是坚持产业主攻方向。围绕粮、肉、乳、矿等七大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粮食生化、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矿产开发等优势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总体把握产业链布局,注重产业项目的税收贡献、就业拉动、产业带动,注重土地集约、环境影响、比较效益,打造符合本地实际、富有龙江特色的产业集群。二是突出产业项目建设。三是抓好产业园区升级。重点完善白山园区110千伏输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园区道路、原料配送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在建项目进度,抢抓工期,确保质量。全县各园区入驻企业总数达到20家以上,力争县工业示范基地晋升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抓好哈拉海园区规划设计。推进杏山铜产业园、永发牧业园建设。四是抓好现有企业发展。全力攻坚,做强大企业、做优中等企业、做活小微企业。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发展难题,采取政策扶持、金融支持、技术支撑、产业整合、市场推介等措施,推动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增强实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五是注重招商质量。认真落实“包项目、包任务、包产业、包发展”责任制,严格项目推进、信息收集、审核论证、督办考核管理,全力提升项目质量,确保招商工作依法合规、科学高效。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健全市场体系,释放市场潜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高效流动。一是繁荣商贸物流产业。二是提升金融支撑功能。抓好金融服务。加快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完善城乡金融网络,拓展金融业务。优化金融投向,重点支持产业项目、合作社、专业市场建设,破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题。加强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金融秩序监管,严厉打击金融违法行为,全力清收各种不良贷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扩大保险业务范围,增加农业保险补贴,支持农民积极参保,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三是推进旅游开发工程。搞好旅游资源普查,设置环状旅游路线,重点打造朝阳山景区,提高旅游市场开发水平。

四、全面推进城乡建设

坚持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发展思路,以县城为龙头,以中心乡镇为重点,以新型农村社区为支撑,分步推进,重点建设。一是全面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启动新型社区和龙湾河改造等11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城市控详规划50万平方米,提前编制建设项目修详规划;规范建筑形态设计,彰显建筑风格特色。二是强化县城统领功能。按照“东移、北扩、南延、中改”战略布局,坚持新城开发和老城改造并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商业、行政、社会事业服务设施均衡建设,促进城市协调健康发展。三是加快中心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四是加快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统筹谋划建设公路路网,改革公路养护体制,认真解决危及安全、通行不畅和卡脖子等问题。五是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加强城乡管理,提高管理精度,开通城市建设服务热线,全面加强物业管理,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实施卫生城建设,规范牌匾广告,美化市容乡貌,改善公共卫生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大力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提高农村宜居水平。

五、倾力改善基本民生

关注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和最有意见的问题,实现民生工作的城乡统筹、点面结合。一是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卫生计生工作水平。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机构,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抓好卫生人才培养,实行远程会诊、资源共享、联合办院,解决疑难病患者看病难、治病贵问题。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强化人口科学化管理,实施优质服务,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展文体广电事业。加强文化体育场馆建设,拓展文化体育活动阵地,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办出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满足多元化文化需求。二是强化社会综合保障能力建设。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搞好社会救济救助。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关心残疾人事业,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着力改善孤、病、贫等弱势群体生活。三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强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发挥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增强村集体组织带动能力,提高城乡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黄、赌、毒、黑”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狠抓安全生产。全面排查治理隐患,严格进行安监执法;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人民调解范围,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面化解人民群众矛盾,保持社会局面和谐稳定。

六、扎实推进各项改革

一是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二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四是推进农村经营主体改革。五是推进金融改革。六是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七是推进民生领域改革。八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资源;区域经济;社会服务;平台

在我国的高等学校中,与中央部委属高校相比,地方所属院校的数目庞大,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张皓2007)。近几年,由于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也已在地方所属高校中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自身的办学特色。所以,关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研究方兴未艾,有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这些大方面来研究的,也有从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科研服务平台建设、基于专业优势等单方面具体论述的。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已然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为其重要任务,而且把社会服务功能视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需要和动力。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承担的三大功能中,社会服务功能是教学和科研功能的延伸和拓展,返过来又促进教学和科研功能的提升。要想搭好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平台,必须提升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的能力。那如何统筹规划,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本文拟结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社会服务实践,探析高职院校如何依托专业资源优势,融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从技能型人才培养、知识推广、和技术研发及转化等方面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平台搭建得更好。

1.依托专业资源优势,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开展人才培养和培训服务

1.1 进行校企合作办学,为企业培养量身定做的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发展非常迅猛,合作双方共同商讨和制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引入行业标准和职场素养,加强实践教学,努力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努力做到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而且《国务院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6号)也明确要求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进一步健全以企业为主、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一直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关注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我院地处无锡市宜兴,电线电缆行业是宜兴市第一大支柱产业,我院主动调研电线电缆行业、企业的需求,先后与远东、江峰、江苏上上等四大电缆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班,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调整课程、实习时间等,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人单位的要求。通过订单培养,我院为电线电缆行业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很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1.2 结合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我院积结合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开展了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已有的师资、实训场所等专业资源优势,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进修服务,为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技能培训服务,促进再就业。如,我院依托机电专业资源优势,与江苏共昌轧辊有限公司合作,已连续开展了两届成人大专班,为该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又如,我院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的专业资源优势,获批成立了宜兴市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基地,为打造宜兴的创意特色产业园区,促进宜兴服务外包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外,到目前为止,我院依托陶瓷工艺这一传统优势专业,与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协办,江苏省陶艺专业委员会、宜兴市陶艺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了由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三期陶艺创新设计高级研修班,提高了陶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创作能力。

2.依托专业资源优势,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开展知识传播服务

高职院校应该依托已有的专业资源优势,着眼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瞄准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其提供商务管理、技术性知识的咨询和文化宣传服务。近年来,我院依托专业资源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商务管理、技术性知识等传播服务。我院依托陶瓷工艺系的专业资源优势,赴浙江省长兴新华陶器有限公司现场进行“100米辊道窑热工测定”。依托经济管理系的专业资源优势,为企业宣讲了薪酬体系的建立;受宜兴市园林管理局委托,为全面提升宜兴各景点地接导游的职业素质,举办了地接导游社会培训班。又如,我院依托环境艺术系和数字艺术系的专业资源优势,受宜兴市政府和体育局委托,为宜兴市第七届运动会设计会场内外的环境布置方案。我院与与江苏融达集团校企共建“陶瓷行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打造集文化推广、产品购销、科研服务、人才培养等内容于一体的紫砂陶瓷行业领域内的紫砂行业网站,同时也为陶瓷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的资讯服务和发展策略、为网友及消费者提供最全最新的陶瓷文化、陶瓷资讯和购物平台。由此可见,依托专业资源优势,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开展知识传播服务,可以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在打造行业教育培训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依托专业资源优势,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开展技术转化和支持服务

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所以,技术研发长期依赖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但是,这些科研人员并不在生产第一线,对企业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导致科研成果与企业的需求不相符合(周继春2009)。我国高职院校虽然科研成果登记数量多,但转化率低,转化后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更少(方美君2011)。如何将高职院校的专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产业优势呢?笔者认为,只有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合,通过校企合作、通过调研,高职院校要及时捕捉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并且,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下厂实践,积极从行业、企事业单位中找课题,直接服务于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实践第一线的需要,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难题,加强科研的针对性,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3.1 校企合作机制出新,加强技术支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校企合作机制要想长效运行,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要推陈出新,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主动调研并服务企业生产第一线,这样才能加强高职院校对企业的技术支持。我院一直探索校企合作、产研结合的道路,从单纯申请成立江苏省线缆材料与工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到成立教师工作流动站,再到成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进而发展到成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学校。每一次的推陈出新,都使得我院校企合作交流的平台又得到了拓展,为技术的利用、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一个便利条件,提升了我院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针对性和转化率。

3.2 支持专业教师创业,结合产、教、研,直接投身经济领域。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另外一个直接途径,就是鼓励专业教师创业,在创业教育盛行的今天,教师创业不仅具有示范作用,而且能发挥教师的知识和技术优势,直接转化科研成果。此外,教师创业不仅能产生经济效应,而且能产生社会效应,帮助地方社会吸纳和接收一部分人员的就业。我院也在探索和尝试,目前,我院陶艺系教师依托自身条件,在校内外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公司,边教学,边科研,边产出。如我院高级工艺美术师谢强在校内创办了宜兴常青藤陶瓷艺品有限公司,主打学院派陶艺创作品牌,目前该公司运作良好,不仅提供了部分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还产生了经济效益,服务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4.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想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必须定位明确,着眼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依托自身的专业资源优势,主动联系政府和行业、企业,促进校政企对接,加强校地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推陈出新,搭建更大更好的社会服务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皓,唐加军,陈冲.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原则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2]周继春.高职院校融合地方经济的服务社会模式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5).

[3]方美君.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4]陶永诚.对高职院校科研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

[5]孙云志,何玉宏.试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育[J].成人教育,2011(5).

篇9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变化及网络信息开放程度加深,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全面的冲击。许多高校图书馆在运营过程中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其社会效益,这对图书馆的未来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而探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就成为高校图书馆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图书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关系

一、研究背景

随着当前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变化及网络信息开放程度加深,高校图书馆受到挤压和排斥,为了维持自身的效益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开放多功能的服务形式已经成为了维持其自身效益的重要方法。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中的效益,这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本文分别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进而进一步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探讨。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效益分析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效益的涵义

高校图书馆是传播文化信息的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它的责任是通过提供文献资料和信息资料等资源和相关配套服务使资源得到最佳利用,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进而促进高校整体素质提升和全社会的知识传播。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指通过高校图书馆的运营为社会带来的整体效果或有利于社会的效益。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效益的组成部分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方面是通过图书馆的文献和电子资料等为社会各个部门和大众提供相关的资源,有利于其进行知识的获取、利用和转化。通过对文献资源进行利用所创造的货币资金是可以进行计量的,因而这些是显性的社会效益,但是图书馆文献资源是如何对这些财富进行作用的是难以表述的。相对地,另一部分的社会效益是指高校图书馆通过自身的文化底蕴、文献资源等对读者进行知识传递和熏陶,进一步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为提升全社会的精神文明作出巨大贡献。这样的社会效益是隐形的,是难以用货币进行计量的。虽然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具有隐形和显性之分,但是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即无论是显性还是隐形社会效益都是为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其所做出的经济效益都不归图书馆所拥有。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效益的表现形式

高校图书馆所产生的良好的社会效益能够为图书馆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高校最重要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因而高校图书馆应当做到配合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并且能够提供更为深入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学习之余为学生提供放松阅读和思考的场所。高校图书馆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些内容是其社会效益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高校图书馆经济效益分析

(一)高校图书馆经济效益的涵义

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在图书馆经营活动中,资源的投入与所获得的成果的比例。对于高校而言,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即为维持图书馆正常运营所需要投入的设备、人员和文献等与图书馆对整个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的比例。可以说,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投入和产出。投入主要指图书馆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和物;而产出主要指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所主要取得的劳动成果。

(二)高校图书馆经济效益的组成部分

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也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图书馆通过进行科学、高效地管理,使其所投入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进而实现有效地利用,从而提供能够转化为货币资金的社会服务。而另一部分即为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图书馆通过进一步开发文献资源等产品,使之能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进而为社会产生财富。不论是直接经济效益还是间接经济效益都能够为图书馆带来效益,不能够仅仅以是否能够为图书馆创造更多的货币资金来进行衡量。

(三)高校图书馆经济效益的取得形式

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取得形式与其他部门不同,它是在提高文献资源的过程中来获取经济效益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相互关联的。当前,高校图书馆开始追求经济效益,但并不是说图书馆在运营过程中一切均以效益为先。图书馆应当合理进行支出,以尽可能少的支出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在采购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应当选取有实用性的文献资料,不应只将目光放在收费项目之上,而是应当追求为全社会提供更好的效益。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同时满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需求。

四、高校图书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

(一)高校图书馆需为社会服务

当前,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市场经济环境,将传统的被动服务变为现在的主动服务,由过去的封闭式服务变为现在的开放式多元化服务,也由原本的人力化操作变为现在的由计算机主导的自动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当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观念,但同时也应树立经济效益的观念,为市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包含经济效益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是包含经济效益的,因而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对于财政支持的资金则是来源于税收,可以说高校图书馆的经费都是来源于纳税人,所以其应当为纳税人提供高效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具有间接性,其对读者提供文献资源。读者随后将通过图书馆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吸收、利用和转化,再将知识转化后所得的成果应用于经济建设。这是高校图书馆社会效益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其研究成果应用于经济建设之后所生产的产品等就使高校图书馆产生了经济效益,也是其间接的经济效益。

(三)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的发展需要以保障社会效益为前提

高校图书馆应当理性追求经济效益,不能故意将许多无偿服务改为收费服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削减图书馆的正常开支,这样会产生不良的社会效益,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为高校图书馆的正常运营带来极大阻碍,最终将阻碍社会经济建设。因而,可以说高校图书馆经济效益的发展需要以保障社会效益为前提。

参考文献:

[1]池晓波.高校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32-236.

[2]齐宏建.论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8):125-126.

篇10

[关键词] 体育产业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一、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包括体育用品与体育服务两个部分。经济部门不仅包括企业,还包括各种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其他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或个人)。体育产业是以体育市场为导向的配置体育资源的经济运行形态。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可以合法的获得利润,也承担有相应的义务,根据市场需求配置相关资源,围绕各类体育活动提供服务及产品以获取一定的利润。因此,体育产业的经营性是体育产业运作的基本特征。

二、体育产业发展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1.经济效益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意义

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促进作用和体育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即经济效益刺激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促使体育经营者在该行业的持续经营。

2.体育产业对社会效益的促进作用

体育产业对社会效益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丰富文化生活,建设精神文明,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实现国民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全面发展和进步。

3.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通常来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目的上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二者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1)微观角度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经济效益通常指微观经济效益,即经营者能够获取并衡量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的经营者推向市场的体育产品及服务,是以盈利为目标,通过对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即在市场机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是经营者的首要目标,但体育活动也好,其他行业、产业也好,其根本是围绕社会、依托社会来进行的,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性。因此,就微观而言,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在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也是经营者得到社会认同的必然的环节。只有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兼顾社会效益,才能吸引更多人关心体育、投资体育,促进体育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2)宏观角度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从宏观角度分析,发展体育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为社会、为国民经济服务,只有利国利民的产业,才能健康、长久的发展,因此在经营者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则是经营者必须要承担的义务。体育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经营者提品和服务赚取利润的同时,其功能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福利及义务,诸如面向学校体育、职工体育、社区体育的需求,体育产品及服务的基本目的是解决人口素质问题。因此,从政府的角度看,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民体质的目的明确了体育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属于国家宏观考虑,并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范畴,与微观领域的产业经营开发、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不冲突。国家通过扶持体育产业,加速体育商业化进程,通过市场手段调节相关资源配置,把宏观目的与经营者的微观诉求相结合,既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又可以使体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三、体育产业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途径

1.加大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增加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投入

如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大型场馆建设、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学校体育建设等,应由政府占主导地位,并增加舆论宣传导向,如我国的奥运政策,提高了国民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在公共体育方面,建议开放各类体育场馆,通过各级组织、单位以及社区组织各类比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健身娱乐业方面,建议对该类经营者通过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经营者开展不同的体育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以更好地通过市场手段调节体育资源和资本的配置。

2.加强法制建设和宏观调控规范体育产业,制定行业法规,明确职业和业余的区分

由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管理不够规范,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教育目的与效益目的结合过于紧密,以教育为表,利益为里的情况比比皆是,体育产业的畸形繁荣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我国的长期利益。因此,国家应在宏观调控的层面上,通过制定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去引导、规范人们的行为,再配之以有效的监督和市场惩戒机制,妥善地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确保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之路。同时,应创造条件,引导国民观念,鼓励企、事业及社会团体支持和参与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与结合。

3.培养体育产业的经营人才,规范体育中介组织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国家重点、优势体育项目发展迅猛,群体体育发展滞后,尤其是体育中介的发展极其滞后,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目前还属于探索阶段,形成目前正规的体育中介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和市场行为不规范的局面。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离不开大量合格的体育经营人才和具有良好信誉的体育中介机构,对比发达国家的经纪人制度和体育参与、国民意识等方面,我国从事体育中介的服务人员,大多数都是从事过体育事业、政府官员及其他行业的人转行形成,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教育,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体育中介服务是体育市场化运作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体育产业健康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的重要环节,我们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各类协会实体化、企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应逐步引导个人以及各类社会团体、企业进入中介服务行列,有条件可创办专门的学校、学科,自行培养一批体育经纪人队伍,规范体育中介服务,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服务体系。

总之,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协调好国家长远利益和体育事业从事者、体育产业经营者的切身利益诉求,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保障我国体育事业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