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2-20 17:4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境外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境外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企业及其各级独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简称各级子企业)在境外以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的国有权益的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境外企业,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我国境外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依据当地法律出资设立的独资及控股企业。
第三条 国资委依法对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制定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组织开展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统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绩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
(三)督促、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四)依法监督管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境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处理境外企业重大突发事件;
(五)按照《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组织开展境外企业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
(六)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 中央企业依法对所属境外企业国有资产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依法审核决定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组织开展境外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境外企业监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三)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对境外企业经营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四)按照《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规定,负责或者配合国资委开展所属境外企业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
(五)协调处理所属境外企业突发事件;
(六)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依法对境外企业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依法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其出资的境外企业章程。
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应当依法参与其出资的境外参股、联营、合作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第二章 境外出资管理
第六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境外出资管理制度,对境外出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规划。
第七条 境外出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和所在国(地区)法律,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符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符合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收购、兼并境外上市公司以及重大境外出资行为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报国资委备案或者核准。
第八条 境外出资应当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尽职调查,评估企业财务承受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防范经营、管理、资金、法律等风险。境外出资原则上不得设立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第九条 以非货币资产向境外出资的,应当依法进行资产评估并按照有关规定备案或者核准。
第十条 境外出资形成的产权应当由中央企业或者其各级子企业持有。根据境外相关法律规定须以个人名义持有的,应当统一由中央企业依据有关规定决定或者批准,依法办理委托出资、代持等保全国有资产的法律手续,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
第十一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离岸公司管理制度,规范离岸公司设立程序,加强离岸公司资金管理。新设离岸公司的,应当由中央企业决定或者批准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已无存续必要的离岸公司,应当依法予以注销。
第十二条 中央企业应当将境外企业纳入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明确境外企业年度预算目标,加强对境外企业重大经营事项的预算控制,及时掌握境外企业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三条 中央企业应当将境外资金纳入本企业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明确界定境外资金调度与使用的权限与责任,加强日常监控。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应当对境外资金实施集中管理和调度。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境外大额资金调度管控制度,对境外临时资金集中账户的资金运作实施严格审批和监督检查,定期向国资委报告境外大额资金的管理和运作情况。
第十四条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境外金融衍生业务的统一管理,明确决策程序、授权权限和操作流程,规定年度交易量、交易权限和交易流程等重要事项,并按照相关规定报国资委备案或者核准。从事境外期货、期权、远期、掉期等金融衍生业务应当严守套期保值原则,完善风险管理规定,禁止投机行为。
第十五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外派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工作纪律、工资薪酬等规定,建立外派境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定期述职和履职评估制度。
中央企业应当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统筹境内外薪酬管理制度。不具备属地化管理条件的,中央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属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外派人员薪酬管理办法,报国资委备案。
第三章 境外企业管理
第十六条 中央企业是所属境外企业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境外企业应当定期向中央企业报告境外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等汇总分析情况。
第十七条 境外企业应当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资产分类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加强风险管理,对其运营管理的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第十八条 境外企业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制度,明确负责机构和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境外国有产权管理。
第十九条 境外企业应当加强投资管理,严格按照中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境外企业应当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经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章程规定的相关权力机构审议通过的年度预算方案,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
第二十一条 境外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合同的审核与管理程序。
第二十二条 境外企业应当遵循中央企业确定的融资权限。非金融类境外企业不得为其所属中央企业系统之外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任何形式的融资、拆借资金或者提供担保。
第二十三条 境外企业应当加强资金管理,明确资金使用管理权限,严格执行企业主要负责人与财务负责人联签制度,大额资金支出和调度应当符合中央企业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
境外企业应当选择信誉良好并具有相应资质的银行作为开户行,不得以个人名义开设账户,但所在国(地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境外企业账户不得转借个人或者其他机构使用。
第二十四条 境外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在符合所在国(地区)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及时、足额向出资人分配利润。
第二十五条 境外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账簿及财务报告应当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资金收支情况。
第二十六条 境外企业应当通过法定程序聘请具有资质的外部审计机构对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暂不具备条件的,由中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第四章 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第二十七条 中央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加强对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 中央企业应当明确境外出资企业股东代表的选任条件、职责权限、报告程序和考核奖惩办法,委派股东代表参加境外企业的股东(大)会会议。股东代表应当按照委派企业的指示提出议案、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企业。
第二十九条 境外企业有下列重大事项之一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报中央企业核准:
(一)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申请破产或者变更企业组织形式;
(二)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三)发行公司债券或者股票等融资活动;
(四)收购、股权投资、理财业务以及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五)对外担保、对外捐赠事项;
(六)重要资产处置、产权转让;
(七)开立、变更、撤并银行账户;
(八)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条 境外企业转让国有资产,导致中央企业重要子企业由国有独资转为绝对控股、绝对控股转为相对控股或者失去控股地位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国资委审核同意。
第三十一条 境外企业发生以下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报告中央企业;影响特别重大的,应当通过中央企业在24小时内向国资委报告。
(一)银行账户或者境外款项被冻结;
(二)开户银行或者存款所在的金融机构破产;
(三)重大资产损失;
(四)发生战争、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件,以及危及人身或者财产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
(五)受到所在国(地区)监管部门处罚产生重大不良影响;
(六)其他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第五章 境外国有资产监督
第三十二条 国资委应当将境外企业纳入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范围,定期组织开展境外企业抽查审计,综合评判中央企业经营成果。
第三十三条 中央企业应当定期对境外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会计信息以及国有资产运营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境外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信息报告制度,按照规定向国资委报告有关境外企业财产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境外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等情况。
第三十四条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对境外企业中方负责人的考核评价,开展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重要境外企业中方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当报国资委备案。
第三十五条 国家出资企业监事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对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进行监督检查,根据需要组织开展专项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境外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央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违规为其所属中央企业系统之外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融资或者提供担保,出借银行账户;
(二)越权或者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投资、调度和使用资金、处置资产;
(三)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存在严重缺陷;
(四)会计信息不真实,存有账外业务和账外资产;
(五)通过不正当交易转移利润;
(六)挪用或者截留应缴收益;
(七)未按本规定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第三十七条 中央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国资委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建立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二)未按本办法规定履行有关核准备案程序;
(三)未按本办法规定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四)对境外企业管理失控,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境外设立的各类分支机构的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2
一、银行审批繁琐引发民营企业“融资难”。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的难题之一。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中国中小微企业潜在融资缺口高达1.9万亿美元,分别占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潜在融资需求的42%和76%。从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来看,在全部中小微企业中,除国有与集体之外的企业占比均值在五成以上,而民营企业长期以来在融资领域处于相对弱势,不难推断该缺口主要体现为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在制度方面,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一是基层银行审批权限上收。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基层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同时,处于控制银行经营成本考虑,银行网点逐步减少,使得基层银行无法按时按需发放贷款指标。尽管国家层面一直在推进普惠金融,但民营企业贷款的“最后一公里”依旧存在障碍。二是尚未形成完整的征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在今年“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上介绍,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立的企业征信系统纳入了1370万户小微企业,然而,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我国小微企业在2017年7月底已达7328.1万户,也就意味着我国尚有近6000万户小微企业尚未纳入企业征信系统。民营企业作为小微企业的主要群体,与银行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负面清单制度导致市场准入“门槛高”。
2018年1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颁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2018年版)》,列明了“禁止准入类”和 “许可准入类”两大类共151个事项、581条具体的管理措施。从浙江、上海、天津等试点地区的实施情况来看,以下问题仍是亟须关注的重点:一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项目较多。国有企业在市场准入条件待遇上具有优势地位,民营企业在某些项目与经营活动上仍然面临着隐形的“进入壁垒”。此外,清单还保留了对特殊情况下启动市场准入限制的权限,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充分竞争自由的市场环境仍然可望而不可即。二是负面清单项目界限不清。2018年颁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相对于2016年制定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共减少“禁止准入类”和 “许可准入类”共177项,压减幅度达54%。然而,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立法及配套制度建设仍未及时跟进。排除在负面清单外的项目尚未真正履行“非禁即入”原则,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仍然充斥市场。
篇3
根据国家局、省局(公司)部署要求,结合烟草实际,市局(公司)党委研究确定,2013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公司)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和“在东部率先崛起”目标任务,按照“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实现经济运行、市场控制、企业管理、队伍建设、和谐企业五个方面的新提升,促进全市系统更加规范、更富效率,努力开创烟草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突出打假破网,注重优化监管方式,推动市场监管取得新成效。牢固树立向专卖管理要市场、要效益的理念,坚持外打内管、标本兼治原则,继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切实提高市场管控能力。一是进一步完善专卖执法体系。继续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烟草部门具体负责、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思路,加强与各职能部门密切沟通,不断巩固完善执法协作机制,探索开展更加有效和更为有力的执法协作。二是保持打假打私高压态势。坚持“打疏建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对卷烟售假、售私、无证经营活动露头就打,坚持专项行动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密切关注物流快递、互联网等高发环节,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坚决防止涉烟违法活动出现反弹。特别要在“破网络”上下功夫,将个案处理与案件经营进行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破网质量,努力做到经营一个,破获一起,打击一批。2013年,每个市(区)局至少要破获1起达到公安部、国家局标准的网络案件。三是加快市场监管方式转变。以专控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变被动监管为主动出击,实现市场管控更加严密。积极更新执法理念,转变执法方式,全面推行烟草专卖柔性执法建设,把握“立足于服务、立足于教育、立足于预防”三个关键,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优秀专卖管理所创建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四是加强执法效能建设。加大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做好行政许可和专卖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加强涉烟专卖品鉴别检验,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二)突出夯实基础,注重规范效率,推动企业管理取得新成效。围绕“更加规范、更富效率”,深入推进“管理创一流”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加强内管监督。牢固树立生命线意识和科学发展理念,深入开展规范自律教育,扎实推进规范卷烟经营行为集中整治活动,充分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体制优势,在货源供应、卷烟配送、卷烟流向、“天价烟”治理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监管手段,对卷烟非法流通实行零容忍,坚决杜绝不规范经营行为发生。二是加强整顿规范。以“应招尽招”和“真招实招”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化流程、严格监督,建立“三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进一步发挥工会和职代会作用,完善公开内容,畅通监督渠道,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全面加强基础管理。深化全面预算管理,认真贯彻执行《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全面提高财务审计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2013年全市系统要力争完成省级面上科技项目4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个,实施项目带动,促进成果转化,努力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基层创优和对标、贯标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努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今年市局(公司)要力争第一批进入优秀地市局(公司)行列。四是加强法治建设。围绕“六五”普法,组织好学法、用法相关宣传教育,特别是要着力增强领导干部学法尊法守法意识。五是防范廉政风险。扎实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廉政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开展。
(三)突出以人为本,注重提升素质,推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一流、充满活力、作风优良的员工队伍。一是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建设。以强化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建设为切入点,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精神摆在首要位置,以党风党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履职能力和水平。二是狠抓作风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各级干部要带头弘扬行业精神、传承威烟精神,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反对铺张浪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理性平和心态,形成勤勉敬业、团结和谐良好风气。三是激发队伍活力。进一步加大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工作力度,创造人才轮岗交流机会,在实践中培养选拔人才,保持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要不断完善岗位职业资格聘任制度,继续探索开展中、高级岗位职业资格聘任,认真落实市局(公司)《关于调整一线营销队伍岗位设置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切实把多渠道晋升机制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一线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抓好培训教育。认真落实年度培训计划,严格筛选培训机构,组织高质量、高水平、有实效的教育培训课程,努力为干部职工提供学习提高平台,促进干部职工的成长进步。
(四)突出软实力建设,注重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和谐企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和谐稳定是民心所向、发展所倚,事业所需,要努力营造和谐稳定健康发展氛围。一是积极争取省局(公司)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争取工业企业和零售客户的支持,解读好、把握好一切政策资源和有利条件,开创企业和谐发展的崭新局面。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强企进程。做好“品”文化体系的宣贯工作,让干部职工自觉知晓、接受,进而融入自身品质、品味、品行的提升当中,上半年要完成企业文化的工作。同时,要加速推进文化展厅建设进度,打造企业文化“新阵地”。三是扎实推进民心工程建设。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维护好职工切身利益;精心组织离退休人员各类活动,热情做好管理服务,把“文体养老”不断引向深入。四是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和安全文化建设,持续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确保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五是大力实施生态村富民工程。今年计划投入500万元,在全市建成6个普通生态村,其中1-2个发展成为特色生态村,助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 上一篇:妇联工作要求
- 下一篇:构成设计基础知识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