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实习目的范文

时间:2024-02-20 17:4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实习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专业实习目的

篇1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高职;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高职在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却屡见不鲜,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快速融入到社会中,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本文以项目教学模式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出发,讨论了改善电算化专业教学的建议。

1.项目化教学简介

项目化教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和加拿大教育学家共同提出的。该方法认为,知识是有人们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由学习者主动完成的。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结合岗位的要求将职业技能划分为多个子项目,有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德国将该方法运用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该方法在上世纪末引入到我国的教育中,因为该方案的效果良好,因此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项目化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职业岗位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并将教学任务分为若干的工作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参与整个实践活动,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整个活动,并学习职业中需要使用的技能和知识。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以独立或团队的形式完成特定的任务,教师要分析清楚相关岗位需要的技能,并将这些技能相互联系,设计成模拟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2.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的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类的专业,这一专业不同于工科类专业,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不算容易,实践分为学习第一二年每学期理论教学结束之后的实训课程和第三年进行的综合模拟实训、实习,这一形式构成了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最大的区别在于,会计电算化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对电算会计软件具有熟练的掌握度。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将会计知识理论和会计软件操作技巧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如果将会计理论和会计软件操作技巧相互分离,那么将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国近年来虽然在会计理论结合会计电算化方面做过一些尝试,但是还没有取得较好效果。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课程与市场相脱节

社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目标相对模糊,缺乏专门的针对性,专业发展落后于企业需求。课程体系建设还是以学科知识为主,没有结合企业要求进行教学,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就业市场。

2.2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我国电算化教育模式还相对传统,实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虽然学校配备了专门的时间设施和教师,但是实践内容还较少,实践也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一遇到实践性的问题就会手忙脚乱。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缺乏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环节,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较低,影响了教学效果。

2.3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全面

我国高职电算化教学还停留在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的阶段,这些实训虽然会模拟实际的电算化场景,将电算化的工作分解到学生手中,但是通常让一个学生对整个企业某一时期内的会计业务都进行处理,从而导致一个学生代替了整个会计部门。这样的实践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方式,但是学生在将来工作中面对具体的岗位却缺乏具体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当代企业中的会计岗位越来越细化,对于不同的会计岗位电算化也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高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电算化专业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按照会计岗位的需求对软件进行实操,将实践性教学细分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以必备的岗位能力为支撑点,针对每一支撑点设计教学内容,这样避免了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快了学生适应岗位的速度,使电算化岗位和电算化教学相互衔接[2]。

3.项目化教学下的高职电算化专业实践教育体系

3.1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目标与技能需求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在于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这些任务设计来源与电算化专业的就业要求。建立电算化实践教育体系,首先要明确学生的职业能力目标。本文在对电算化岗位技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高职就业定位于中小企业中的各种会计岗位,对这些岗位的工作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归纳,了解这些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企业为载体构建会计电算化学习情境,让每一情境都可以模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并将教学溶于会计岗位中,从而避免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脱节。

3.2构建基于项目导向下的高职电算化教育体系

3.2.1三级体系目标的建立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应该分为课内实训、学期实训、技能考核、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级教学项目,针对每一级教学项目设置二级子项目。如果总账模块在实训中,那么就要以掌握总账管理系统为一个项目,并在此下设立处内、会计主管等岗位,出纳签字、主管签字则为二级项目。出纳要根据系统的凭证进行签字并进行支票控制,并登记相关日记账。这些工作处理的正确性也考核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真的技能。

3.2.2构建知识体系

从三级子项目切入,要掌握每一个项目的支撑点,了解该项目必备的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例如在进行总账模块实践过程中,根据这一模块设置的岗位开始对会计工作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掌握,制单人员要掌握相关财务会计的处理模式,并按照凭证填制要求填制凭证。出纳人员要掌握出纳必须掌握的理论,并根据正确的理论控制好票据和现金、银行存款,对现金、存款进行合理的管控。这些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O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在小组之间相互点评,并有教师总结,让学生成为理论的主体,激发学生对操作软件的学习兴趣,自发地投入到学习中。

3.3.3构建完善的评价模式

实践性教学的另一重点在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上,新的教学体系要求改变原来单一的评价模式,组成小组组内自我评价、组件相互评价、教师进行审核的评价体系。项目教学的模式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掌握职业能力。会计电算化这一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的考核要求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学生的知识掌握都有涉及。考察学生的能力不能仅仅通过试卷的考核,要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构建多指标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考核[3]。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的专业,这就导致其实践性教学不能像理工科那样进行,这在一方面加大了电算化实践教学的难度。我国高职电算化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常见,很多高职院校虽然配备了专业的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专业要求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本文针对项目化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论述,希望对我国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葛新旗.项目化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4,04:51-53.

[2]葛新旗.项目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4:64-66.

[3]张秀霞.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12:134-135.

篇2

【关键词】会计 专业实习 模拟实习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完基本理论知识之后,专业实习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缺乏实习基地、实习经费紧张等种种原因,有的学校以手工模拟实验代替实习,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专业实习,我认为这将对会计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我是一名从事会计教学十余年的教师,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作一探讨,以期对以后的会计专业实习乃至专业教学有所帮助。

一、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1.会计专业实习的目的

安排专业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其次是了解和熟悉企业运行。同时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

2.会计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学生和实习单位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鉴于此,应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态度端正,工作认真,尽快适应环境,遵守实习单位的纪律和一切规章制度,保守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积极从实践角度了解该单位的会计业务,自觉地、切实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收到实效;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从企业工作的全局出发,以旁观者的身份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会计人员的基本心态、财务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会计,增强适应能力;以调研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确定一些调研课题,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探索会计专业实习模式

1.创建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集中式的手工模拟实验或电算化模拟实验

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务与会计综合练习题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飞跃。该形式一般采用企业的真实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设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模拟的记账活动,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际操作一遍,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要组织好会计模拟实验,确保收到较好的效果,整个模拟实验应有真实感,以避免让学生产生一种做习题的感觉,并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实验范围。实验中发放的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达到“了解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的目的。

从目前情况看,会计模拟实验普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虽然手工操作有助于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但它不能适应企业会计工作日益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因此,会计专业不但在理论教学中应开设有关计算机知识和电算化会计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要体现这一趋势。我的建议是把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完整的一套账同时用财务软件操作一遍,让学生体验一次,验证一次。

2.组织校外现场实习,努力创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学生的实习环境差别很大,有的能起到实习的作用,有的则很难保证实习效果。另外,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加上财会工作的特殊性,一般单位很难让外人插手工作,学生从实习单位回来普遍反映实际接触的会计业务不多,大多只做了些凭证的填制工作,而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接触很少。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实习效果。

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不同于集中的模拟实验,指导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难度很大,甚至不可能。因此,事中控制不是分散实习的核心,其核心在于实行目标管理,通过事前的计划和事后的考核来引导和约束学生。

事前的计划主要是指制定详细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日记,实习报告要求有具体的考核办法。由于分散实习的特点,决定了实习教学大纲必须事先确定实习目标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我认为大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该公司的性质、、组织结构、产品类型及产销情况、财务人员素质、会计岗位设置及主要职责等基本情况,并通过调查表的形式,拟定调查提纲,制定调查计划,记录调查结果;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和会计政策、财务管理的运用、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前两步了解的情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自己所学与实际的差距以便今后补充学习;同时,发现企业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根据实习报告的格式撰写实习报告。

事中控制难度较大,可以要求实习单位协助指导、管理和考核,并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以建立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

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是重要的事后监督环节:一是要求学生提交所在单位的实习综合鉴定一份,以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各一份;三是进行实习讨论,在讨论中师生共同探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四是总结评定,确定成绩,并进行实结。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次的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有利于学生适应单位岗位的需要,并向用人单位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主动争取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扩大学生就业通道。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适应本专业特点的专业实习,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作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实习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会计专业实习的上述二种模式,各有特色,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习教学体系。至于二者的先后顺序,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安排。

参考文献:

[1]王金台.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篇3

关键词:文科高职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践教学是实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加快社会稀缺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业务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各专业都重视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最初是以工科高职为主体,因此与工科高职院校相比,文科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起步较晚,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待加强和完善。而作为各文科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会计专业,更应积极探索,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会计实际工作技能,实现就业零距离。本文将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对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校内实践教学徒有虚名

目前,虽然各文科高职院校在制定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时基本上将每门专业课程的学时划分为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一般占2/3,实践教学课时数一般占1/3。但大部分学校的授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的学时分配安排实践教学,而是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理论讲授。少数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安排了实践教学,但也只是举几笔经济业务,让学生编制会计分录或进行计算分析而已,并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这些所谓的实践教学并不能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校外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1.校外无法进行整建制实践。各个职业院校每届招收的会计类专业学生少则七八十人,多则几百人,甚至更多。由于受各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限制,学校联系的实践教学基地不可能成批大量的接受学生同一时间去进行实践,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像理工科学生那样进行整建制实践,而只能是零零散散地分散到各个不同单位进行实践,甚至有不少学生依靠亲戚朋友的关系自行联系了实习单位去进行实践。由于实践单位众多,学校没有精力对每个学生的校外实践都进行严格的全程管理,出现了不少漏洞。如很多学生并未真正到单位进行实践,最后只是随便找个单位盖个公章应付学校的实践教学考核,并未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2.校外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财务信息资料是各单位的核心机密,一旦竞争对手掌握了单位外泄的财务信息资料,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被动的局面,甚至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时往往只是在财务部门打杂而已,并不能接触到企业实际的财务资料,甚至部分学生实习所在部门与财务毫无关系。这样不但不能使学生通过企业实践掌握真正的技能,也无法使校外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各文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走向社会面对被安排的岗位不知如何下手也是普遍现象。

二、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明确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在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胜任出纳、记账核算、内部审计、财务分析、税收筹划、财务咨询、纳税、外部审计等财务类专业岗位工作。因此,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必须紧紧围绕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构建,否则就会偏离方向。

(二)进行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分析

构建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之前还需对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进行分析。首先经过调研确定会计专业就业岗位以及每个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再对每个工作岗位分解细化任务(即二级任务),并且分析每个细化任务的步骤、工作技巧、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标准,最后总结出从事各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职业道德、技能以及发展能力的基本要求。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主要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记账、内部审计、财务分析、税收筹划、财务咨询、纳税、外部审计等财务类岗位。

(三)制定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在制定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明确会计专业就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其次,应明确每项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制定出每项实践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再次,应制定出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及每项实践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和环境等。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每学期应安排几周进行集中实践,使学生能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段内,对某项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因此,建议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四)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境

会计专业与其他文科类专业相比,学生必须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技能,然而由于受各单位财务信息资料的保密性等因素的限制,决定了校外实习难以理想化实施。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全真模拟的企业财务环境,通过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核算,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财务类各岗位操作的基本技能。在校内模拟企业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实验内容的要求,根据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进行审核,登记账簿,核算成本,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经过模拟实训,学生掌握了整个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对会计各岗位所需具备的技能会有清晰直观的了解。

三、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设计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时,应将实践教学与会计各岗位工作任务有机结合,按专业培养目标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从通用职业能力到专业技能,从课程实训到集中实践,从分岗实训到综合实训,逐步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下面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会计专业为例,介绍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会计专业根据首都经济发展对应用会计人才的需要,以及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中会计工作的实际内容,建立了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中,首先明确了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即实践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全面的职业素质,而这对于财务工作者尤其重要。其次,确立了以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为主,走校内、校外两条实践基地建设的道路。以此为指导,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会计专业建立了通用职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三阶段相衔接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通用职业技能训练

通用职业技能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通用职业技能主要包括:语言文字与表达模块训练,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训练,英语应用能力模块训练,团队拓展模块训练以及职业礼仪模块训练等。通用职业技能训练通过赛训结合、以赛代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用职业技能训练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阶梯式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适应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打下了扎实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

(二)会计专业技能训练

会计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教学和校内集中实践教学两部分,主要安排在第三至第五学期完成。

1.课堂实训教学。课程实训教学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开设的理实一体类课程(即理论+实践课程)设计。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训项目,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并对一些专业技能进行强化。每门课程的实训环节与课程授课同步进行,实训项目的先后顺序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自行安排。通过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强化了课程所授具体技能的锻炼。

2.校内集中实践教学。校内集中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在第三至第五学期的每个学期期末安排的集中实训,每学期三周时间,总共三个学期。针对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特点,集中实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分岗技能和会计综合技能。通过集中实践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1)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基本技能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会计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财经数字书写、小键盘盲打、点钞验钞以及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2)会计分岗技能。会计分岗技能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会计专业分岗技能实训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中的各个岗位分别进行专项训练,主要包括:出纳岗位实训、往来岗位实训、存货岗位实训、资产岗位实训、应付职工薪酬岗位实训、成本费用岗位实训、税务岗位实训、资金岗位实训和财务成果岗位实训。

(3)会计综合技能。会计综合技能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会计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包括:手工会计实训,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实训以及财务分析。会计综合技能实训模块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流程,从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设置与登记、错账更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到会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等全过程的分角色模拟操作(包括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操作技能,为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综合职业能力训练

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即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环节,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

毕业实习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共同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业务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就业实战演练,在实习单位承担与专业相对应的岗位任务。学生不仅应当通过实习活动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培养独立操作能力,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意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弥补自身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技能上存在的不足。

毕业设计重点考察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科学的工作态度和综合应用能力。毕业设计以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现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会计专业教学和技能特点,结合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岗位群和实际应用技能,设计符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知识和能力相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方案和题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兰巧.文科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62-70.

2.马西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41-42.

3.刘晓峰,王蓬.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商业会计,2011,(27):79-80.

4.李华.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0,(02):59-60.

篇4

摘要:实践性教学是以实现掌握熟练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高职院校教育尤其应该重视在教学的全过程贯彻实践性教学思想。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提出“四位一体”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验室模拟实习、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有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构想,以此增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和岗位对会计人才的综合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各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培养的重点是锻造一批符合社会与岗位需求的高等应用型会计人才,教学的突出特色就是实践性教学会计教育,“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发挥价值”一直是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但从近几年社会对会计应聘人员专业技能和从业经验的要求以及从用人单位获得的信息反馈来看,实践性教学仍然是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瓶颈”,其教学方法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并完善。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尝试就当前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供同行参考。

一、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缺乏明确的教学理念

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动手能力强上,这也是他们走入社会、站稳脚跟的根本。然而,当前高职教育仍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无论在课程安排、教案编制,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传统的理论教育思想都表现地非常明显:重课本教育,轻学习启发;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重单向灌输,轻双向互动;重指挥,轻指导;重知识复制,轻创新开发等。尽管一些高职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进行课程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对会计实践性教学大多数为片面性理解,再加上高职院校本身教学资源的局限性,致使目前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校内模拟操作为主,造成实践教学的单一性。

2、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有相当一部分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还停留在会计毕业生只需要学会最基础的会计核算这种错误的观念上。这样目光短浅没有长效性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课程设置上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课程安排太过随意,教学方法的运用缺乏科学性与创造性,最终导致培养目标很难达到。例如有些高职高专院校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显然是与其培养宗旨相悖的。反之如果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过于强调职业性,则难以达到“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的目标,显然不能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因为学习化社会更强调学校对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基本学习素质的培养。

3、会计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作为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的教学上都安排有专门的模拟实验室,通过会计仿真实操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实际作业能力。然而,由于院校对实验室配置的拨款有限,导致会计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远未达到仿真要求。比如,没有配备整套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实验实训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的院校的模拟实训仍以手工实验为主,远远落后于现代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要求。另外,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普遍地实现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没有搭建起针对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岗位实习平台,一方面原因是校外单位对实习会计人员的需求较小,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在经费支出上安排的不妥当,导致一般企业不愿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这样就使得学生难以将课堂上的专业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到实际生产工作中,使得许多学生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二、“四位一体”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想

1、校内实验室模拟实习

学校应尽快建立并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通过仿真会计实训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灵活应变等方面能力。会计模拟实习的项目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一般性的实训。主要是指学生首次接触会计某项技能,教师首次传授给学生此项技能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一般性的实训分散在日常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以引导为主,辅助教材,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并掌握会计专项技能。如在学习《会计电算化》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可在每讲完一知识点后,开展一次实训,具体内容可设计为《帐务处理系统的操作与使用》、《工资核算系统的操作与使用》、《报表管理系统的操作与使用》、《固定资产系统的操作与使用》等。

第二部分为阶段性的实训。与一般性的实训不同的是,它由系统的实训课程组成,通过相对集中的实际操作训练,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向能力的转换,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灵活运用知识体系。同时,本阶段以单元实习、课程实习为主,通过实习将会计专业的多门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固定资本管理中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不仅培养学生的单项操作能力,还帮助学生实现将综合知识融会贯通于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及时验证学习效果,突破专业的难点,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专业技能。

第三部分为综合实训。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经营的多元化、集团化以及毕业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学校应在学生学完所有专业课程以后开始综合模拟实习。主要应以工业、商业外商投资企业、房地产企业等为蓝本,有针对性地根据某一企业某一阶段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会计业务来进行。要求学生利用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将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做起,直到编制会计报表为止。学生在模拟实习时,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以会计不同岗位为小组,采用轮岗制,目的在于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会不同岗位会计工作的差别,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由于学生接触了不同企业的模拟经济业务,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适应各行业、各层次需求的能力。

2、校外实习基地实践

学生只有走出课堂,真正走入企业,通过面对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才能充分感受到工作的难度,体会到岗位的压力,找到自身存在的理论上实际操作上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与主动性。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习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进入校外实习基地,跟随会计领班参加各种会计实务工作,既给企业提供人才选择,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又给学生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习锻炼机会,建立起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认知体系。高职院校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应拓宽思路,充分利用起校外资源,选择有创新会计管理理念、完善财会管理体系的企事业单位,走校企合作办学的新型教育道路。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践,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得到极大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找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

3、有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帮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实际,了解国情,拓宽视野,增长实践知识,锻炼社交活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专业教学来进行社会调查,到生产、财贸、金融等部门参观学习,了解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也可以根据会计改革热点和专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际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组织开展社会调查,一是时间较短,一般安排1—2周即可;二是调查方式灵活简便,对被调查单位的工作影响不大;三是联系面较广,可以使学生通过较短的时间接触到更多的事物;四是所耗费用相对较少。因此,社会调查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种好的可行的途径。

4、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经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毕业实习环节中,学校应建立定期情况的汇报制度,指导教师定期对实习生的各阶段任务进行检查,以监督其实习情况,确保实习质量。同时,还应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布置毕业设计以取代传统的撰写论文形式。毕业设计结束时,学生按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写出毕业设计内容。指导教师应根据实训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着重考核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结合学生的操作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实训报告质量等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设计情况,结合毕业设计内容给出学生毕业设计综合考评成绩。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更多符合现代职业要求的实践型人才,就必须在会计教学中强化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广泛开展校外实训,配合适当的社会调查,将会计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把会计实践教学从会计实习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另外还应加大对会计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增强教学配置,以保证教学实践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琼.关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4)

[2]蒋海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4)

[3]许久霞.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4)

篇5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实践教学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国际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也逐渐引入,只注重教材内容的“学科化”引起的问题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中提出“非学科化”,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学科化”束缚,重建新的课程体系已迫在眉睫。“模块化教学”是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个热门而流行的教学改革话题,随着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及各类学校的关注。

一、模块化教学理论

模块化教学理论是一种注重现场教学实训和核心技能培训的科学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指导下,我们一般把相关职业技能学习参照其活动顺序和性质划分成几个活动板块,划分后的学习活动板块存在内部联系的同时又互相独立,任何一项学习活动成果只是完成其中某一项任务。模块化教学模式就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按职业岗位群,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划分成各项技能,依此建立若干个教学分模块或子模块,从而使每个模块对应有目标能力、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每一个板块都是职业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完相应板块才能拥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如果某一板块成绩不佳,只要专攻该模块即可。如此设计,有助于学生有重点地进行灵活学习。

怎样使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怎样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技能,怎样在短期内高效率地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人

才,增加就业率,模块化教学模式值得探讨。现在,我国不少的高职院校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如湖南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

会计专业“六模块”教学模式,衡阳技师学院提出的“模块式教学与一体化教学”模式等。

二、模块化教学理论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会计专业核算岗位化的特点,我国的高职学校应大胆地借鉴国外职教广泛推行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专业教材的编写实现模块式结构,教学与实践深层次地紧密结合。同时,应注意理顺专业课程之间、专业课程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与层次,以模块式的教学基本要求与教材作为构建模块式教学的重点。

模块化教学理论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践内容方面的模块化。实践活动不要求必须与课程教学一一对应,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理论不同的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部分搭配,组合成相互补充的教学实践模块,当然还可以将相同理论的教学实践活动分解成几个教学实践模块。另一方面是实践岗位模块化分工。就是在会计教学实践中,我们参照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情景和岗位职能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并据此安排学生实训中试着交替扮演各种角色的财会人员,让学生通过扮演相关角色,熟悉相关的财会岗位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要求。

三、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

要想建构高职会计模块化教学实践体系,我们就要打破固有的狭隘的课程理论导向,就要注意突出实训内容模块化和岗位分工模块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其应用能力,注重课程的情景性,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工作过程之中,让学生把学习模拟演练和日后的工作实际操作相统一,实现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模块化构建程序

1.参照高职会计专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构建课程实践

模块。

3.专业实习模块(包括毕业实习)。

(二)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设想

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情况和模块化教学理念分析,我们可以将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践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是学习专业模块的基础,分为会计专业教育和专业基本技能两大模块。

2.专业技能应用模块。首先学生要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其次要具备最基础的核算技能;第三,具备税额计算和纳税申报的能力,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纳税申报工作,如果能有与税务机关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那么就能为企业赢得优越的纳税环境。另外,投融资知识、审计知识、财管能力等对高职会计人才也很重要。

3.专业实习模块。专业实习模块以让学生熟悉企业会计知识为目的,培养能胜任企业各种会计岗位工作相关能力。专业实训课程涵盖工资核算岗位模拟实习、出纳岗位模拟实习、往来核算岗位模拟实习、收入核算岗位模拟实习、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模拟实习、利润核算岗位模拟实习、税务会计岗位模拟实习、成本费用核算岗位模拟实习、报表编制模拟实习、总账会计岗位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等。

4.毕业实习模块。毕业实习是对实践教学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采用毕业论文的方式来进行。

上述四个模块构成了会计专业新课程的教学体系,它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意义重大,更践行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的的培养宗旨。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又以教材革新为中心,它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会计理论的学者、会计职业的专家、会计教学的教师共同参与并组织实施,而由此引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等都需要在实践中得到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朱芝洲.高职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2(01).

[2]许久霞.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4).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68-0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要求尽快适应目前的社会环境,这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推行发展职业教育,从而能够提高高职教育质量。顶岗实习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会计专业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必经之路,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可以看出,在高职教育中实行顶岗实习应该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

高职院校学生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将学生安排到对口的企业或公司参加顶岗实习,首钢工学院会计专业学生自主联系或由系部联系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学生找到实习的单位,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首钢工学院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制定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执行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实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以首钢工学院的会计专业学生为例,简要说明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首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会计专业的单位,然后和单位签订实训协议。按照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要求学生确定实训的目标、实训的内容,在实训过程中企业的师傅带领学生完成实习工作。实习工作过程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每天都要记录下来,并且单位师傅给学生写实习鉴定书,评价学生实习的效果。实习结束要求学生写顶岗实结,从而学生的实习过程结束。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所交的材料还有学生在单位的表现,还有教师到现场对学生实习的了解情况,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考评。学生顶岗实习不是以工作为目的,主要是在工作中学习为主,将工学结合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学习方法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

会计专业是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的素养要求也较高,高职学生在会计岗位实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是高职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环节。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前两年以专业课学习、校内实训为主,第三年到企业在真实的岗位上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实践技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得以有效提升,进而综合凝练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尽快找到顶岗实习的单位,签订实训协议并使得学生每天写实习的日志来约束学生,专业老师来管理顶岗实习的过程。因此,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2.顶岗实习中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应以专业课毕业的学生来找工作顶岗,进入职业担当的角色,开始职业生涯。在顶岗实习时,企业有意接收就此学生可以签订三方协议等,奠定了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首钢工学院高职会计专业从2008级学生开始有顶岗实习的教学环节,2009级、2010级学生顶岗实习已经比较适应,并大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找到工作单位,顺利地进入工作状态,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顶岗实习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3.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应该是一种有偿劳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虽然尚未毕业,但学生专业的学习基本完成,已经具备正常职业的要求,并使得学生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实训协议。从劳动法的角度看,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真实地承担了企业的管理任务,应当取得相应报酬,并应该享受企业的相应待遇。

三、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通过首钢工学院会计专业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访谈,能够了解到实习生通过学校的教学实训,掌握了扎实的会计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为顶岗实习奠定了基础。但同时,顶岗实习在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实习效果不显著。由于学生缺乏具体的会计专业操作经验,学生不能把会计专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并会计知识不扎实、似懂非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成绩和实习效果。

2.学生工作积极性不高。目前会计专业的在校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多半是被动的学习,学习课程均为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程。还有实习岗位来说,缺乏轮岗换岗与接触企业核心管理岗位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方面不能全面学习各个岗位的知识要领,另一方面也不能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学生实习期间安全管理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实习单位安全设施不健全,学生上班期间出现安全事故;第二,实习单位疏于管理,学生上班以外在厂区或在社会上发生安全事故。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正常的顶岗实习秩序,不仅会给实习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可能给学校带来许多麻烦。严重的会影响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行。

四、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对策

顶岗实习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顶岗实习的质量极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实践能力。因此,本文针对目前会计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或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提高顶岗实习的水平与效果,促进会计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1.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对高职学生而言,应充分发挥学校的各种资源,给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训基地、足够的实训时间和全方位的有效的指导。按照顶岗实习的要求,与企业的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竞争力,并要加强与企业顶岗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确保实习效果、训练水平和实习安全。

2.加大专业教育,提升学生顶岗实习的心理素质。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从入学起旧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教学中,在校教师给学生多讲一些案例,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会计专业的教学的专业性,多聘请企业的会计人员讲授会计专业课程,以企业的实例介绍,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我校教师大部分都是双师教师,结合企业实际操作内容带着学生做实训题材,使得学生全面了解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提升学生会计操作水平。

3.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多找企业合作。顶岗实习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由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具有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的一些特点。为了保证高职会计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有专业经验的教师指导顶岗实习的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发挥教师的双师作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及时掌握学生身体和心理动态,排查各种隐患,确保学生安全和稳定。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在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过程的基础上,配合企业实习管理老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使得学生做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而培养会计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只有加强顶岗实习的教育与管理,全面做顶岗实习教育教学环节,才能切实有效推进综合性会计人才的教育模式,确保高职会计人才教育的质量。通过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密切关注顶岗实习的效果,尽量缩短教学与就业的距离,使顶岗实习这一人才培养的模式更加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提高学生的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关键词]会计专业 会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熟练的实践技巧。所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直是会计学科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实践中,一般都会为学生安排大量的实习时间,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和运用会计理论。

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到工厂向专业会计师请教。但随着工厂商业意识的加强,财务方面的信息多属于商业机密,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科室更是机要重地,不会轻易对学生敞开。因此,现阶段会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难以在实际的场合中去实习会计了。

2.解决会计专业实习的新思路。一些公司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要有新思路,信息网络化教学开始走进一些高职院校的视线。一些高职院校为了保证会计教学实践不因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中断,完成会计实践教学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尝试进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模拟教学,有效地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难题,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随着网络化的日益普及,高职学院开始把会计的网络化教学作为授课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同时,还运用专业的会计软件进行教学。这样的教育方法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开始显露出特有的教育优势了。

3.网络化教学的必要性。目前,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者的职能将发生变化,会计人员不再是只负责记账,而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信息。也就是在传统的账目管理的基础上,还要能运用财务软件系统。从这个趋势看,会计的网络化发展,是造就新一代会计人员的必要手段,也是把传统的会计学手工模拟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适应实务工作对相应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

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的改革,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没有成熟的大纲和可供参照的体例结构,缺乏专门人才、缺乏经验,但现实的困难不是拖延和不实行网络教学的结果,高职会计专业走网络化教学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网络化教育要做的是迎难而上,在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实务工作的需要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

二、实施网络化教学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高职院校以往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上,主要是立足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把出发点和目标放在督促学生掌握现有的书本知识,很少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在教学主体中,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中心,学生处于附属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了压抑,教师只对“教”负责,学生也只满足于知道答案。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多渠道获取知识缺乏动力和兴趣。

2.网络化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随着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上改革的进行,网络化教育的模式开始建立,这必将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改变原有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法,构筑和完善一个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那么,新式的网络化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有什么益处呢?

网络化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变化,主要是愿望、动机、习惯、行为和思维习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职院校提供的会计网络化教育模式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环境给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多种认知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多种工具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进行独立和创造性的思考。同时,网络化教育还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和自主学习。这种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网络教育的环境下,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情绪从网络上得到教师的指导,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有选择的学习、有独创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自主自立的意识得到增强,灵感和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网络化教育可以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协作的平台,学生们在一个平等、虚拟的环境中相互交往,不会产生陌生感,在共享资料的基础上,增强了交际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水平。另外,网络环境可以促使学生为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加强对自己的培训,使自己的信息获取、判断、整理、归纳、加工、传递等能力得到提升。

三、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育模式设计

1.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计专业的网络化教学可以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合起来,培养出综合人才。网络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层次,当学生因为接受网络教育,掌握了多项专业技能之后,网络实践性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会计理论去解决问题,为最终从事会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高职会计网络化教学可以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多模式、多层次和高技术思想。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在理论学习方面,要求学生重视资料查询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最大限度地掌握会计专业课程,最后运用网络和计算机等高技术,使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设和运作模式跟得上信息时代的潮流,培养出具有以熟练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特色结构的优秀会计人才。

3.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将建立新的实习模式。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活动不只是生产和销售,还包含融资、投资管理、经营管理、生产要素采购管理、产品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在过去教育模式培养下的会计人员,往往只有局部知识,无法掌握全局。而会计的网络化教育,拓宽了会计专业的知识面,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会计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建立跨专业、多层次、体验式的综合性实训实习模式,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

四、高职会计网络化教学模式

教与学中,教是主要的,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高职专业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推广,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极大地推动高职会计专业的网络化教学模式。

1.在网络教学中推广模拟实践。会计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网络化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综合实习训练。网络技术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电子沙盘实习。在电子沙盘上,可以模拟企业6~8年的经营,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概念不做过多解释,以学生体验为主,在电子沙盘上进行分组对抗,目的是使学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企业的全局有一个总体认识,认识到会计是企业整个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学生完成了财务会计中的手工试训之后,可以在网络上进行ERP软件试用,并与手工实训部分进行相互验证,还可进行进一步延伸实训,也就是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这样,即使不去实体公司实习,学生在网络上也可以进行虚拟的采购、销售、仓库管理等业务部分的实训,体会ERP的精髓。

2.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模拟综合实践教学在独立实践课程中的应用。会计独立实践教学课程指在教学计划中是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列示的,主要包括两方面:企业财务信息化实训、毕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一些企业因为经营保密的需要,不会接受学生在财务岗位的实习。因此,对于今后毕业去向是企业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就少了一项重要的会计体会。而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因为网络技术可以很好地模拟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还可以模拟出商贸业、制造业、外贸业等不同行业的财务特点。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网络教学的模式下,可以体会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的特点,体验不同的角色职责。

五、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模式确定的原则

1.网络化教育必须突出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在网络化的教学体系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享有空间和时间的自,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是探索性地学习专业知识,也可以是互动地学习专业知识。网络化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用于探索和创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网络化教育必须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网络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要注重于对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引导学生发现专业问题、指导学生思考,和学生交流学习专业的体会。教师除了设计课程以外,还要和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组织和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活动。

3.网络化教育必须注重情境创设和知识意义的建构。网络教学模式的创新行为总是依赖于网络环境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其与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学习过程的情境化,也就是网络技术的虚拟能力,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创造出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学习情境创设,达到知识意义的建构和知识迁移。而这正是会计专业这门学科最重要的一点。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情境化教学更加贴切于人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

4.网络化教育加深学习的交互性和协作性。在网络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与协作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关键。在网络环境中,教与学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繁,对于学习中的难点可以展开讨论,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网络教育使得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的思考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篇8

作者简介:贺珍瑞(1968―),女,汉族,山东即墨人,山东省菏泽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研究。继 续 教 育 研 究

摘 要: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文章从分析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入手,探讨了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模拟实训体系;校外实习基地

一、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实践教学课时难以保证,教学环境欠佳。由于受传统思想束缚,传统的理论型高等教育模式在教学中还占据主导地位,会计实践教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大多数高职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实践性教学课时较少,很多学校都把实践环节安排在学生毕业的学期,由于学生迫于找工作的压力,并且也缺少固定的实习基地,只能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根本达不到实践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学环境欠佳,尽管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开设了模拟实验室,但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无力购置相应的实践性教学设施设备,实验室软、硬件滞后,模拟实验室的配置远未达到仿真要求,无法达到模拟实训目的。

(二)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但是,从目前高职学校会计教师队伍看,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功底较差,虽然有部分教师参加了社会实践,也很难把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有机地联系起来,从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没有形成制度,使教师缺少参加会计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模拟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职业岗位意识的培育。分析各高职学校模拟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大都存在着重视实务操作,忽视岗位职责,重“会计”岗位,轻出纳、审计和税务等会计岗位。由于模拟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职业岗位意识教育的缺乏,使学生实习后仍然不知道出纳人员要做什么,审计人员怎样进行审计,企业办税人员如何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难以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岗位,起不到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

(四)缺乏固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顶岗实习难以进行。虽然大多数高职专业在最后一学期都安排毕业实习,但因为缺乏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只能通过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再者,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单位一般都不让外人插手会计的实际工作,大多数学生在实习过程最多只能做些凭证的填制工作,而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难以接触,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实习效果。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的建设

(一)校内模拟实训体系。

1.课堂模拟实训:又称为单项模拟实训,是与课堂理论教学进度同步安排的模拟试验。它是以理论课教材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阶段组织实验,如按照《会计原理》课程授课进度所进行的填制凭证训练、账簿登记训练等。

2.阶段模拟实训:一般在学生学完某门会计专业课程以后进行,是对该门课程的总结性试验,又称为小综合性模拟实训。这种实验将某门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验的业务中,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验证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在经济业务循环过程中的运作模式。在阶段性模拟实训中,不同的课程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比如《会计原理》课程侧重让学生掌握凭证的审核、填制方法以及账簿的登记方法,使学生明确会计核算程序;而《财务会计》应侧重应让学生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3.综合模拟实训:是在学习完相关专业课程后(一般在毕业实习之前)组织的集中实训教学,它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某方面的能力。内容涵盖从基础会计到财务会计、审计等各个方面,是学生走向会计工作岗位前的最后练习和实战演习。从而,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

综合实训的运作方式可以采用混岗运作方式或分岗运作方式,混岗运作方式就是要求学生一个人独立完成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其优点是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各项专业技能的要求,缺点是学生难以体会会计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的具体传递过程。分岗运作方式就是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不同会计岗位分工操作。这种运作方式的优点是清晰、直观,缺点是对会计流程的总体感觉体会不深。因而,在综合模拟实训中,可以将两种方式交叉进行,先混岗再分岗。

(二)校外实训。

1.校外实习基地实践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财会业务,初步了解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会计主体的财务管理状况,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

2.校外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结合毕业实习,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教师的指导,而且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勇于吃苦的精神。通过在实际岗位上的锻炼和工作,可以提高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这些问题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有所体会、感受,从而试行解决。

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们能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三、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其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应是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和会计职业教育相结合,会计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时,既要注重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更不能忽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高职会计人才。所以应逐渐调整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二)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大多数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扎实,但会计实践经验缺乏,因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在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应把社会实践也可看做是教师的一种进修,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首先,学校应制定有关制度并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再者,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第三,可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教师实践基地,以丰富教师实践经验。

(三)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第一,建立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满足学生会计实习需要。对学校模拟实验室建设,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使会计实验室达到仿真水平。一般要求采用企业至少一个月的真实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岗位设计,按照会计工作流程让学生分岗操作,然后轮换岗位,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使学生通过实习适应各会计岗位的工作。第二,开发和培养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凡是愿意提供学生实践机会的单位,都可以发展成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学生们能够定期接触真正的会计工作,从而使学生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职业有较深入的认识。再者,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提高效益,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素质。可见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双赢。

参考文献:

[1]刘岳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140-142.

[2]孙俊花.对专科会计专业模拟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邢台学院学,2007,(9)85-86.

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课程改革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2年,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 高职高专的在读学生中,会计专业的学生人数占到了全部高职高专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尽管有人对这种比例过高的现状表示了担忧,但是,学生们认可、家长热情很高、社会需求又大量存在的现状,还是维护了这个高报考率的现状,而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与我国会计制度的一步步完善,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还会保持一段相对长时间的旺盛需求格局。

一、基于职业能力本位,优化会计专业相关课程

为解决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内容重复问题,我院对会计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进行了调整,对内容上相重复的一些课程进行整合,比如《财务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涉外会计》等多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发生重复,既占用了学生的宝贵在校时间,也没有学到更多的新知识,为此我院将以上课程统一为《初级会计实务》,这样做的目的,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又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考取助理会计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金融学》的部分内容也有重复,而重复设置课程内容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并对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的培养目标无益,为此我院将以上课程统一选为《财务管理》,此门课程的系统性学习,将为学生将来适应中高层财务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学生走向社会考取中级会计师职称提供有力的帮助,科学发展,一举多得。

二、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

近年来我院会计专业课程均是以围绕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来开发相关课程的,而开发的每门课程必须深入现实社会,并对会计职业进行广泛认真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内容涵盖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职业能力要求、技能要求、证书及其他要求等方面。通过对多家企业的走访与人力资源市场调查,分析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目标,来确定会计从业能力标准(包括学生应该掌握哪些重要的理论知识、相关实践技能和基本的职业能力等内容)依据职业能力标准,将相关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挖掘课程内涵,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三、注重双师型队伍建设,顺应教育主体多元化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校的很多老师都是出校门进校门,属于典型的理论型教师,实际会计工作经验比较缺乏,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从本科院校外聘的兼职教师,他们中有些人并不是双师型教师,而且本科学校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师资力量的强弱是能否提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要素,高职高专院校更应打破以学历、职称和科研成果作为高职高专教师评价体系的旧有模式,不能总是鼓励教师追求高学历和无穷无尽科研成果,而对会计实务工作和职业技能的系统培养却无暇顾及,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不能与本科院校和学术研究型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相比,而更应具有教学实践经验特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培养。

四、认真做好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是升华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习实训基地又细分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主要以模仿企业的实际工作环节和真实场境而建立起来的。模拟真实职业场所,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把专业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校内得以巩固和熟练的主要场所,此举的完成,将对于学生初步了解、掌握相关职业岗位的相关能力要求有重要作用。我院会计专业拥有3个校内实训实验室:用友ERP实训室,用友U8财务软件实训室、会计技能实训室,以上实习实训室的建成使用,可以充分为学生提供模拟现实工作内容和工作环节的真实场所,使学生们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五、大力开发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弥补了校内教学硬件设施的不足,但这样的实习实训基地毕竟是仿真虚拟的,不是真实存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因此它还无法使学生真实、完整的了解企业文化和相关会计规章制度,也很难感受到现实企业中真实的工作场景与氛围。在学生实践技能提升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的还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众所周知,岗位实战锻炼不仅是简单的亲自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是身临其境的工作环境中面临多重复杂压力下的综合能力的一种有力锻炼,在纷繁复杂的因素和压力中分析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然后动手操作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才是社会所需的能力,而这些恰恰就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有力补充,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充分认识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做到工学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办法。

总之,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是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核心,突出关键能力,注重创新能力,重新整合现在课程,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既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兼顾学生关键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让学生掌握相关综合职业能力,以应对未来竞争愈加激烈的职场环境。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是体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黄健琴.奥地利商业学校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借鉴[J].中国培训, 2004, (7).

[2]郭 亮,晋 波.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研究[J].会计之友, 2004, (7).

篇10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22-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各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我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然而,会计专业的教学在使用以上模式时,产生了不同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们的实践活动,就工学结合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做一些探讨。

一、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在美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麻萨诸塞士波土顿的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协会成员来自40多个国家,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重点是跨国安排学生的工作实践,以达到教育国际化的目的。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以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持续100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美国曾于1961年在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调查,后编撰成《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大学计划》一书。该项调查认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利益: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了所学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相关的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

总理在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指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二、工学结合的几种典型形式及其局限性

实施工学结合的关键和难点是在“如何结合”上。近年来,对这一问题各地做了许多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不少具体的结合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订单培养、项目导向、学工交替、顶岗实习、半工半读、产学一体、任务驱动、建立实习基地、建立模拟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各种方式各有特点,但有些方式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却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订单培养、半工半读、产学一体等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首先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初次就业问题,比较适合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如与部分机械制造业有关的专业。项目导向比较适合动漫设计与制造、会展策划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

至于建立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学工交替等模式,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采用的方法。有人曾就此做过专项调查,在全国范围随机调查了16所高职院校,已建立实习基地的有14所,平均每所院校拥有2.5个实训基地。如此之少的实习基地能安排几个学生顶岗实习?会计与其他工种不同,企业只能提供有限的会计实习岗位,而且有些企业不让实习生参与具体业务,只安排学生做些简单的办公室工作,或是让他们作为旁观者,真正的顶岗实习难以实现。由于这几年会计专业招生人数增长较快,顶岗实习的局限性越加明显。以我院为例,现在每年的会计专业学生(含高职专科、五年专科、中专)有1000人左右,平均每个单位安排2人实习,需要联系500家企业,没有政府干预支持仅依靠学院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些学校在最后一学期让学生放假回家,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这实质上是学校放弃了这一段本该有的教学工作,不完整的教学环节也是这几年高职院校学生质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进而导致就业难。

而且,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除了一小部分升本、考研、出国深造外,大多数流向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边缘工作,这些企业的会计岗位工作内容由于行业、规模、管理水平及模式、发展阶段、岗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教育时即应考虑学生初次就业的现实,也应考虑未来会计职业生涯的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工学结合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企业、学生发展的路。

三、探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中的工学结合体现在“学习与工作”两者的结合,主要包括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等,通过以上对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分析及对工学结合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突出以下三方面: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是为学生在校内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种办法使学生受益的广度和深度较大。

目前,设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普遍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一些条件好的院校还建立了ERP实验平台和沙盘模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设施。虽然各家院校在这几年的扩张中都存在着经费紧张的状况,但是相比起其他工学结合方式,建立校内高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基地,投入小见效快,可以满足学生大面积的实习实训的需要,从手工核算到会计电算化,从出纳到会计,从纸上谈兵到业务模拟仿真,是实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之一。

同时,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也是实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高职院校校内资源丰富,除设有财务处和结算中心外,还设有食堂、超市、洗浴中心等后勤部门,学校可利用这些经济实体或部门设立校内实习基地,就近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会计系拥有很多“双师型”教师,可以成立会计咨询服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咨询公司,所需成本不高,又与专业联系紧密,是学生理想的实习基地。

2.理论教师与实训老师合二为一是推行工学结合的关键

由于我国高校教师传统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因此在工学结合的初级阶段对解决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的办法是“双轨制”,即校内教师以讲理论为主,从企业聘用技师、技能突出的工人作为兼职教师以实践动手为主;由于管理、待遇、协调、体制等所产生问题,学校转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建立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调研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已占很高的比率,但其中很多是仅参加一次培训、考取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就成为“双师”的,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能参与企业科技开发的更少,而这正是推进“工学结合”的关键。既然建立会计实训基地以校内为主,我们进一步探讨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合二为一的必要性。

提高教师整体实训教学水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走出去,在现有教师具备学历、职称、理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他们的企业工作经历,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教育能力;二是请进来,引进企业的专业技能高手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可以担任专业课的教学,也可以担任校内实训的技能指导。但是会计学生在校内的实训只是一种仿真模拟,因此,会计专业技能模拟实训的理论系统性较强,较为综合和全面,我们可以请珠算高手、点钞高手到学校来演示、指导,但是记账、算账过程更多是大脑活动,也就是理论的应用,为此,我们认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当实现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合二为一,加强对现有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能满足岗位培训的要求。

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是重要保证

目前,部分学校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应用和应试,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师证书考试培训为教学主要内容,直接选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作为教材,我们认为,这种以考证为目的的教学对在校学生来说有些急功近利,知识连贯性的不完整、理论基础的不牢固、学习能力的欠缺不利于学生将来会计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是高职会计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证。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同时,重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企业参与,包括企业人员的介入、企业标准的引进、职业证书的融合等。因此,我们认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专业课程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会计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使课程更符合专业岗位的需要。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把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调整为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实训课程的课时数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数之比调整到1∶1;另外,通过整合达到精简之目的,把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缩减到4~6门;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能力关系,使课程体系更加优化。

(2)以能力标准体系为核心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并与行业专家一起开发职业课程。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贯穿课程的主线是职业技能,因此,应围绕职业能力要求建立课程能力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行业需求,可以联合行业专家共同组建专业委员会,一起开发职业课程,使之与未来的职业岗位相匹配,满足工学交替的学习要求。

(3)站在专业前沿,积极参与教材建设。为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专业课程尝试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方式进行编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熟悉了实践操作,使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对成为“二合一”的教师是必要的准备,并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我院教师在教改的基础上编写核心课程《基础会计》教材时,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进行了课程的设计,将课程内容分为原理与实务两部分,实务部分以会计的工作流程确定会计工作的任务领域,再将典型任务进行整理后形成会计工作的行动领域,进而形成会计专业的学习领域。教与学以工作为主线,理论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认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应当探索出一条适合会计专业教学的模式,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连华.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及其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