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范文
时间:2023-04-05 08:4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例]2010年4月1日,A公司以货币资金500万元取得B公司40%的股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600万元,且与其账面价值相同。A公司取得投资后立刻派人参与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但未能对B公司形成控制。B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2011年2月10日,B公司股东大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20万元,2011年2月15日收到股利。假定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
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为(万元)
2010年4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640(1600×40%)
贷:银行存款500
营业外收入140
2010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00(1000×40%)
贷:投资收益400
2011年2月10日,
借:应收股利2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20
2011年2月15日,
借:银行存款 20
贷:应收股利 20
按照以上会计处理方法处理后,投资企业在年末按照享有被投资企业获得的净利润的份额立即确认为投资收益,而不需要等到派发股利后才确认入账。这样处理更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因为即使被投资企业在取得利润后没有及时分配股利,但是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了,在其报表上能够反映出来。但是笔者认为,这样做会产生虚增投资企业资产,对外误导企业的财务信息使用者,对内影响企业利用收益进行再投资,而且不能体现会计处理要求的谨慎性原则。这是因为,在2010年12月31日确认的投资收益在转化成投资企业的资产之前(即下一年度发放股利之前),由于不在企业的可支配范围之内,且与企业的现金流入并不一致,并不是企业的真正投资利润,若数额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还会造成高投资收益低可用资产的不良后果。尤其是对于投资型企业来说,如果出现这种类似情况,将会夸大可支配利润,很有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再投资策略及股利分配等正常经营活动。本例中被投资企业发生的净利润为正数,如果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也是一样的道理。
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损益确认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现行规定可能导致的利润虚假现象,笔者建议企业可以增设一个“递延投资收益”账户,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列示。此科目可以替代上例中2010年12月31日的贷方投资收益科目,即在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时点,投资企业将享有的被投资企业获得的净利润的份额确认为“递延投资收益”。该账户不能进行分配,只有在年末企业进行其他的利润分配之后,再将此账户下贷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递延投资收益)”账户中。这个科目不仅从名称上表明该收益的未确认性,更重要的是,它将该部分未收到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计入到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递延投资收益)”账户中,避免了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活动中将这部分收益混淆,产生不必要的差错。如果下一年度收到被投资企业的股利,则期末将该账户下余额与本年实现的净利润一起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同时将本年利润分配的数额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借方;如果长期没有收到股利,则在年末对该账户不进行处理,直至收到股利的年份。同理,如果被投资企业年度亏损,则可使用类似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例题中的账务处理应作如下改进:
2010年4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640 (1600×40%)
贷:银行存款500
营业外收入140
2010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00(1000×40%)
贷:递延投资收益400
在A公司进行其他的利润分配之后,
借:递延投资收益 4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递延投资收益)400
2011年2月10日,
借:应收股利2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20
2011年2月15日,
借:银行存款 20
贷:应收股利 20
2011年12月31日,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递延投资收益)4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00
参考文献:
篇2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投资方式得到回报的方式是企业进行经营的不可或缺的形式,盘活资金及财务的运作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长远之路。长期股权投资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会计处理
一、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定义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有两个方法:成本法与权益法。权益法核心是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拥有的净资产量,与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出现亏损、分派现金股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变动都会引起投资方净资产量的相应变动。
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包括取得、变动、处置和减值的核算
1.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例:A公司2014年1月20日,购买南方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30000000股准备长期持有,占南方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权25%。买入价为5元,另外支付相关税费450000元,均由银行支付。2013年12月31日,南方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600000000元。
初始投资成本=30000000X5+450000=150450000(元)借:长期股权投资———南方股份有限公司———成本150450000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50450000由于投资150450000元大于投资份额600000000X25%=150000000元,故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长期股权投资变化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在核算的过程中,应当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明细账。企业在持有投资期间,根据被投资单位利润的增减来增减长期股权投资。当被投资企业发生净亏损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计至零为限。例:接上例,2014年南方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8000000元。A公司按照持股比例确认收益2000000元。2015年5月15日南方股份有限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每10股派0.4元,A公司可分派1200000元,2015年6月15日,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1)确认投资收益时:借:长期股权投资———南方股份有限公司———损益调整2000000贷:投资收益2000000(2)对方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借:应收股利———南方股份有限公司1200000贷:投资收益1200000(3)收到现金股利时: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200000贷:应收股利———南方股份有限公司1200000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例:接上例,2015年7月15日A公司出售全部股,每股出售价为10元。款项已收到。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30000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南方股份有限公司———成本150450000———南方股份有限公司———损益调整2000000投资收益147550000
三、结论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它是随着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来调整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被投资企业盈利增多,相应的投资企业的投资额也会按照投资比例增加股权,反之,则减少股权,不过减到账面价值为零至。
参考文献:
[1]方璇.持股比例变动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J].现代商业,2016(08).
[2]刘志辉.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相关问题探讨[J].会计师,2015(14).
篇3
(一)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企业对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并且规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同时规定,投资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末,会计账务上应根据权责发生制基本假设的要求,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进行调整后,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
(二)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为取得另一企业的股权支付的全部代价,属于股权投资支出,不得计人投资企业的当期费用,不论长期股权投资支出大于或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差额均不得通过折旧或摊销方式分期计入投资企业的费用或收益。即税法规定不确认任何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或公允价值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不同而产生的差额。同时规定,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时间,是被投资单位会计账务上实际做利润分配处理的时候(另有规定者除外),即确认所得的时间应在下年度。
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税法与会计准则差异及纳税调整从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规定可以看出,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其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的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大于或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的确不同;二是对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和金额不同。因此,在进行年度纳税申报时,对于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在投资时产生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会计上已计人当年“营业外收入”的金额,按税法规定不应计人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故应调减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于投资企业在年度未确认的当年的投资收益,也应调减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若确认的是投资损失,则应调增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于当年确认的应收股利(或股息),也应分别情况调整或不调整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这已在成本法核算的纳税调整中述及)。对于投资企业投资的次年及以后年度,则只存在当年确认的投资损益及应收股利(或股息)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问题。具体来说:
(1)投资的当年度。假设被投资单位已宣告分派上年度(投资的以前年度)的现金股利,则在不考虑其它纳税调整因素的情况下:
投资企业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的税前会计利润-当年投资时确认的“营业外收入”的金额-当年确认的投资收益(或:+当年确认的投资损失)+当年确认的应收股利(或股息)还原的税前收益
投资企业当年度应交纳的所得税额=[当年的税前会计利润一当年投资时确认的“营业外收入”的金额-当年确认的投资收益(或:+当年确认的投资损失)]×适用的所得税率+当年确认的应收股利(或股息)/(1-被投资单位适用的所得税率)×(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被投资单位适用的所得税率)
(2)投资的次年及以后年度。假设被投资单位已宣告分派上年度的现金股利,则在不考虑其它纳税调整因素的情况下:
投资企业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的税前会计利润一当年确认的投资收益(或:+当年确认的投资损失)+当年确认的应收股利(或股息)还原的税前收益
投资企业当年度应交纳的所得税额:[当年的税前会计利润一当年确认的投资收益(或:+当年确认的投资损失)]×适用的所得税率+当年确认的应收股利(或股息)还原的税前收益×(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一被投资单位适用的所得税率)
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在会计处理上,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记入当期损益,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人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在税务处理上,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转让财产收入,其计税基础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人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会计处理及对所得税的影响
[例]甲公司2008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股票20万股,每股面值5元,共支付价款125万元,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并计划长期持有。2008年乙公司获净利200万元,2009年5月1日宣告按每股面值5%发放2008年度现金股利。2009年乙公司亏损100万元。甲公司2008、2009年度利润总额均为100万元。2010年初,甲公司转让持有乙公司的全部股权,取得转让价款155万元。甲、乙公司所得税税率均为33%。
分析:企业会计准则规定,2008年末应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为200×30%=60(万元)。2008年末,会计上增加投资账面价值并相应确认了投资收益,但是税法不确认投资账面价值的增加额,也不确认投资收益。2008年末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60万元,故应纳税所得额为100-60=40(万元),应交所得税为40×33%=13.2(万元),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25+60=185(万元),而该项投资的计税基础仍为125万元,企业应在备查簿上作相关记录。
2008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股票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250000
贷:银行存款 1250000
2008年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600000
贷:投资收益 600000
借:所得税 132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2000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甲公司采用权益法,2009年5月宣告分派股利,冲减投资账面价值20×5×5%:5(万元),2009年末应确认的投资损失=100×30%=30(万元)。但是根据税法规定,2009年5月宣告发放的2008年度的现金股利时,会计上将其作为投资额的回收,而税法上将其作为股利性收益。故该项投资时的账面价值为180万元(185-5),税法上确认投资的计税基础仍为125万元,企业应在备查簿登记。
2009年末,乙公司亏损,会计上规定将其作为投资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减少会计利润。并调减投资账面价值;税法规定,此项损失不得作为投资企业当期损益,也不得冲减投资成本。投资账面价值为150万元(180-30),计税基础仍为125万元,企业也应在备查簿上作相应记录。税法上不确认的投资损失30万元,应相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100+30=-130(万元),应交所得税为130×33%=42.9(万元),甲公司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2009年5月1日乙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50000
2009年末调整长期投资账面价值: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损失 3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300000
借:所得税 429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29000
2010年初,甲公司转让持有乙公司的股权取得155万的转让价款,会计上确认转让收益5万元(155-150),税法上确认的转让收益为30万元(155-125),同时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8.25万元(25×33%),而甲公=J应纳税所得额为30×33%=9.9(万元),相关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5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250000
――损益调整 250000
投资收益 50000
借:所得税 16500
篇4
摘 要 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少人对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还不是太清楚。为此,我们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范,进行相关的阐述,以便大家更好地掌握和使用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 权益法
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概述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该投资通常是为长期持有,以期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概念与适用范围:
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权益法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即对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投资。
一般情况下,持股比例在20%以下、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股权投资或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持股比例为20%至50%的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如图所示:
为了恰当地选择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投资企业应正确界定与被投资单位的关系: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无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企业通常可根据法律上的标准,即通过对被投资单位持股比例来判断。同时,企业也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例如,投资企业虽持有较低股份比例,但其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改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则此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二、成本法与权益法的相互转化
(一)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核算
1.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由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转化为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总的思路是“追溯”调整,即对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
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之间的差额: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再次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2.因处置投资等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的。思路是假设剩余的部分投资从取得时起一直采用权益法核算,对权益法与成本法的差异进行调整。
首先,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其次,应当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份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对于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投资之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享有的份额,调整当期损益;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二)权益法转化为成本法的核算
1.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的,应将该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属于多次购买形成企业合并,购买日应对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余额进行调整,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至最初取得成本,在此基础上加上购买日新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2.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导致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参考文献:
篇5
(一)成本法及其适用范围 成本法是指企业将对外进行股权投资所形成的长期资产按成本进行计价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两种情况:(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子公司的投资。此种情况下,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对这部分投资进行相应的调整,通俗的讲就是母公司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应当“调表不调账”。(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主要是指除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之外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权益法及其适用范围 权益法是指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自己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之进行相应调整的方法。投资企业对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具体情形 投资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到底是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主要取决于所拥有的被投资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因生产经营的需要而增加或减少自己的投资时,会直接使自己的持股比例相应发生变动,当这种变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核算方法发生变化,从而出现成本法与权益法的相互转换问题。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情形主要包括:(1)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2)因处置投资等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的。
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一)会计处理原则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其会计处理的核心内容是:
首先,按照权益法的核算要求对原成本法下的核算结果进行追溯调整,即应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该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定是否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就是: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其次,对新增长期股权投资部分也比照上述权益法的核算要求进行相应会计处理,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二)会计处理方法 第一种情况,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计算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之间的差额并进行会计处理。第二步,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再次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进行会计处理。第三步,对新增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例1]甲公司于2006年2月取得乙公司12%的股权,成本为1100万元,取得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000万元(假定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甲公司对此项采用成本法核算。假设本例中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2007年4月10日,甲公司又以2000万元的价格取得乙公司20%的股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5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乙公司章程规定,甲公司能够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甲公司在取得对乙公司12%的股权后,乙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50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除所实现净利润外,乙公司未发生其他计人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
对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追溯调整:
(1)对于原12%股权的成本11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080万元(9000×12%)之间的差额20万元,属于原投资时体现的商誉,该部分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对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额6000万元(15000-9000)相对于原持股比例12%的部分720万元中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部分600万元(5000×12%),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除实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120万元,应当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计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000000
――,其他权益变动 1200000
贷:盈余公积 60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4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00000
2007年4月10日,甲公司应确认对乙公司新的长期股权投资。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2000万元,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3000万元(15000×20%)之间的差额1000万元,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0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000
注意:确认该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后,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82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4100万元(与原持有比例相对应的部分为1100万元,新增股权的成本为3000万元)、损益调整60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120万元。
第二种情况,因处置投资等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第二步: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同理:(1)如果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则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商誉部分,因此不调整长期股
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如果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第三步:(1)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份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2)对于被投资单位在此期间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2]甲公司原持有B乙公司60%的股权,其账面余额为9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2006年12月6 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乙公司20%的股权出售给某企业,出售取得价款5400万元。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24000万元。甲公司原取得对乙公司60%股权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3500万元(假定其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自取得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处置投资前,乙公司实现净利润7500万元。假定乙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除所实现净损益外,乙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本例中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在出售20%的股权后,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中派有代表,但不能对乙公司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由成本法改为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
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54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0000000
投资收益 24000000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5400万元之间的差额600万元(6000-13500x40%)为商誉,该部分商誉的价值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
取得投资以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为4200万元[(24000-13500)×40%],其中:3000万元(7500×40%)为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其余1200万元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企业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0000000
――其他权益变动 12000000
贷:盈余公积 300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7000000
篇6
案例情况:
A企业是居民纳税人,其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查账征收。A公司于2014年1月12日以25,942,980.00元购入乙企业47.5%的股权,投资时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7,485,989.73元,A企业对乙企业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2014年12月31日,被投资企业乙全年实现税后净利2,760,795.31元,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项目未发生变化。2015年6月5日,被投资方宣告分派股利,A企业分得股利475,000.00元。7月12日,投资方A以29,600,000.00元转让所持全部股份。
一、初始投资产生的财税差异及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初始投资阶段,因税法与会计准则对投资入账金额规定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差异。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入账价值等于初始投资成本,差额为商誉,商誉不单独确认,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中;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初始投资时A企业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7305845.12
贷:银行存款等 25942980.00
营业外收入 1362865.12
长期股权投资在会计上的入账价值为27,305,845.12元,而根据税法规定,投资应以购买价款作为其计税基础,则其计税基础为2,5942,980.00元,会计所确认的营业外收入税法上不予认可,应进行纳税调减1,362,865.12元,该差异属暂时性差异。应在申报表附表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一、收入类调整项目”第五行第4列“调减金额”处填写1,362,865.12元。
二、持有阶段产生的财税差异及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1.投资持有阶段,会因税法与会计在投资收益确认时间的不同而产生暂时性差异,同时由于权益性收益免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会产生永久性差异。在本例中,投资方A2014年12月31日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311377.77
贷:投资收益 1311377.77
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按照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而国税函[2010]79号文件规定,企业权益性投资取得股息、红利等收入,应以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利润分配或转股决定的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故应进行纳税调减1,311,377.77元。在申报表附表105030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的第六行“六、长期股权投资”第1列“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收益账载金额”处填写1,311,377.77元,税法角度尚未确认投资收益,因此第2列“税收金额”填写金额为0,第3列“纳税调整金额”填写金额-1,311,377.77元,并应在附表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第四行“(三)投资收益”第4列“调减金额”,填写1,311,377.77元。
2.2015年6月5日,投资方A分得股利475000元,于2015年6月5日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股利 47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75000
根据国税函[2010]79号文件规定,税法此时应确认投资收益475,000.00元,因此应进行纳税调增475,000.00元,此时的475,000.00元为暂时性差异。另《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此项差异属于永久性差异,因此在填写纳税申报表时,分别应体现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在附表105030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的第六行“六、长期股权投资”第1列“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收益账载金额”处填写0.00元,而从税法角度应确认投资收益,因此第2列“税收金额”填写金额为475,000.00元,第3列“纳税调整金额”填写金额475,000.00元。由于前期会计上已确认收益,而按税法规定此时才确认,故应作纳税调增,应在附表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第四行“(三)投资收益”第3列“调增金额”,填写475,000.00元。而免税政策带来的永久性差异应在在附表A107011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情况明细表的第6列“依决定归属于本公司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金额”填写金额为475,000.00元。作为税收优惠的免税收入,在附表A107010 收入、所得减免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的第三行填写金额475,000.00元,此时填写的金额是由于税收优惠政策造成的永久性差异。
三、处置阶段财税差异及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处置阶段,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的计税成本是投资时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历史成本,它不同于投资的会计账面价值。本例中A企业处置股权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29 6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7305845.12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836377.77
篇7
一、权益法下顺流逆流交易会计处理及疑惑
(一)顺流交易会计处理及疑惑 长期股权投资达到控制时,母子公司之间的商品交易就称为内部交易 而一般情况下把母公司向子公司出售商品交易叫顺流交易。
[例1]假定A公司2012年1月1日购买B公司30%的有表决权的股份,能够对B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A公司和B公司之间于2012年10月发生了唯一一笔内部交易,A公司将其账面价值为700万元的存货以9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B公司。至2012年12月31日,B公司还未将这批存货向外部第三方售出。假定A公司在年初取得对B公司的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为便于理解,假设B公司2012年度会计净利润为0万元。假定暂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的因素。
通过例题1的描述可知,A公司卖给B公司的存货为内部顺流交易, A公司在该项交易中实现利润200万元(900万元-700万元),其中的60(200×30%)万元属于A公司持有的对联营企业(B公司)的权益份额,按会计准则的规定,在采用权益法计算确认投资损益时应予抵销,即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下同)
分录1:
借:长期股权投资[(0万元-200万元)×30%] -60
贷:投资收益 -60
在分录1中,A公司在计算2012年度的投资收益时,考虑到内部交易的影响,少确认了60万元的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但多数学习者会认为该未实现的损益在A公司的报表上,并不在B公司的报表上,B公司2012年的利润0万元并不受该内部交易的影响,为什么还要少确认60万元呢?
按照准则的要求,A公司在年末如果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也就是有其他的子公司需要合并),在A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对该内部交易未实现的损益在个别报表已确认投资损益的基础上进行以下调整:
分录2:
借:营业收入(900万元×30%) 270
贷:营业成本(700万元×30%) 210
投资收益 60
在分录2中,由于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在A公司报表中,冲减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学习者还能理解。但让学习者更难理解的是,冲减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同时,为什么要增加投资收益呢?有学者解释说增加投资收益是由于在分录1中少确认了该部分投资收益,在合并报表中需要转回,但分录1不是说该部分投资收益属于内部交易未实现的部分不需要考虑吗,为什么还要转回呢?
基于以上对分录1和分录2的疑问,大多数学习者很难想明白这两个分录全部的来龙去脉,这为这些学习者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逆流交易会计处理及疑惑 长期股权投资达到控制时,母子公司之间的商品交易就称为内部交易 当子公司向母公司出售商品的交易就是逆流交易。
[例2]假定M公司2012年1月1日购买N公司40%的有表决权的股份,能够对N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M公司和N公司之间于2012年10月发生了唯一一笔内部交易,N公司将其账面价值为700万元的存货以9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M公司。至2012年12月31日,M公司还未将这批存货向外部第三方售出。假定M公司在年初取得对N公司的投资时,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为便于理解,假设N公司2012年度会计净利润为0万元。假定暂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的因素。
通过例题2的描述可知,N公司卖给M公司的存货为内部逆流交易, N公司在该项交易中实现利润200万元(900万元-700万元),其中的80(200×40%)万元属于M公司持有的对联营企业(N公司)的权益份额,按会计准则的规定,在采用权益法计算确认投资损益时应予抵销,即M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分录3:
借:长期股权投资[(0万元-200万元)×40%)] -80
贷:投资收益 -80
分录3是学习者最容易理解的,因为该部分内部逆流交易未实现的收益,就在N公司的利润表上,M公司在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时,当然需要将该部分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收益按照份额从投资收益中减掉。
按照准则的要求,M公司在年末如果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也就是有其他的子公司需要合并),在M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对该内部交易未实现的损益在个别报表已确认存货的基础上进行以下调整:
分录4: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
贷:存货 80
分录4也让学习者产生疑惑,贷记存货还能理解,因为该内部交易让M公司的存货多记了80万元,需要冲减掉,但为什么要借记长期股权投资80万元呢?有的学者解释说分录3中长期股权投资少记了80万元需要转回,但少记不是由于内部交易未实现的损益需要调减的吗?为什么在合并报表中还需要转回?
总之,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的核算,都存在让学习者难以理解的地方。下面,本文将从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的经济实质,深入分析以上会计分录的来龙去脉。
二、基于经济实质的顺流逆流交易处理解读
(一)顺流交易的解读 以[例1]为基础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一下例1中顺流交易的经济实质。A公司将账面价值为700万元的存货以9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B公司,如果B公司纳入A公司的合并范围,则抵销该内部交易的会计处理很容易理解。而实际上,B公司没有纳入A公司的合并范围,A公司和B公司的内部交易只能站在A公司的报表方面进行内部交易的抵销。当然这里的抵消只能抵消A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在分录2中很容易看出来。所以,这里A公司和B公司的内部交易除了抵销掉A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以外,还会产生对A公司报表相关项目的其他影响。
该顺流交易会对A公司报表项目产生哪些影响呢? 这里用顺流交易的经济实质来分析。A公司700万元的存货以9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B公司,考虑抵消掉A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以外,A公司实际上是拿700万元的存货换取了B公司900万元的货币资金(假设收到了货款),由于是内部交易,考虑到存货的700万元计价基础不变,其价差200万元(900万元-700万元)已经增加了A公司的其他资产(货币资金),这200万元其中的30%部分(60万元),对A公司产生了实质的影响,其他的70%可视为与被投资企业其他股东的已实现交易。既然A公司额外获得了60万元(200万元×30%)的其他资产(货币资金),该资产的增加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由于A公司和B公司是投资和被投资关系,A公司额外获得了60万元的其他资产(货币资金),是作为A公司投资成本的收回呢,还是作为A公司从B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呢?A公司如果作为投资收益,计入当期的合并报表,不符合谨慎性原则,而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到最后处置该投资时,还会转化为投资收益。所以A公司额外获得了60万元的其他资产(货币资金),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相当于确认了一笔未实现的投资收益,这样处理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这就是A公司需要在合并报表层面达到的效果。
在A公司的个别报表层面,该顺流交易发生后,由于货币资金60万元A公司实际已经收到,已计入了报表项目。进一步分析,该60万元在交易发生后,增加货币资金的同时,也增加了营业收入(900万元×30%)270万元和营业成本(700万元×30%)210万元,即A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了60万元。综合考虑的话,顺流交易发生后,A公司相当于在其个别报表作了如下会计分录:
分录5 :
借:货币资金 60
营业成本(700万元×30%) 210
贷:营业收入(900万元×30%) 270
通过以上确对顺流交易的解读可知,要在合并报表层面达到的最终效果就是:
分录6:
借:货币资金 60
贷:长期股权投资 60
而在A公司个别报表的货币资金已经实际增加了60万元,要达到分录6的综合效果, 还需要在分录5的基础上,作会计分录:
分录7:
借:营业收入(900万元×30%) 270
贷:营业成本(700万元×30%) 210
长期股权投资 60
把分录5和分录7综合考虑,就达到了分录6的效果。再把分录7进行分解,分解为分录8和分录9:
分录8:
借:长期股权投资[(0万元-200万元)×30%] -60
贷:投资收益 -60
分录9:
借:营业收入(900万元×30%) 270
贷:营业成本(700万元×30%) 210
投资收益 60
可见,分录8和分录9,正好是[例1]的分录1和分录2。当然,这里分录8是A公司个别报表期末确认投资收益的分录,分录9是如果A公司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情况下的调整分录。这样,关于顺流交易的分析就与准则的规定实现了完美的对接。
(二)逆流交易的解读 以[例2]为基础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例2]中逆流交易的经济实质。N公司将账面价值为700万元的存货以9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M公司,如果N公司纳入M公司的合并范围,则抵销该内部交易的会计处理很容易理解。而实际上,N公司没有纳入M公司的合并范围,N公司和M公司的内部交易只能站在M公司的报表方面进行内部交易的抵销。这样,该逆流交易就会产生对M公司报表相关项目的其他影响。
该逆流交易会对M公司报表项目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这里用逆流交易的经济实质来分析。N公司700万元的存货以9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M公司, M公司实际上是拿900万元的货币资金(假设支付了货款)换取了N公司700万元的存货,由于是内部交易,考虑到存货的700万元计价基础不变,其价差200万元(900万元-700万元)其中40%的部分(80万元)已经虚增了M公司的存货,对M公司产生了实质的影响,其他的60%可视为与被投资企业其他股东的已实现交易。既然M公司虚增的80万元存货已对M公司产生了实质影响,也就是说M公司花了80万元买了一部分虚拟的存货,那么该虚增的存货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由于M公司和N公司是投资和被投资关系,内部交易引起M公司虚增的80万元存货作为存货列示十分不妥,但这已实际支付的80万元,是作为M公司投资成本的追加呢,还是作为M公司当期的投资损失呢?如果作为投资成本的追加,则该追加部分只能到处置时才能转化为投资损失,可见这样不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如果M公司作为投资损失,计入当期的损益,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所以M公司额外支付的80万元,作为投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比较合适。这就是M公司需要在合并报表层面达到的效果。
在M公司的个别报表层面,该逆流交易发生后,由于货币资金80万元M公司实际已经支付。进一步分析,该80万元在交易发生后,减少了货币资金的同时,增加了存货的金额80万元。综合考虑,逆流交易发生后,M公司相当于在其个别报表作了会计分录:
分录10 :
借:存货 80
贷:货币资金 80
通过以上对逆流交易的解读可知,要在合并报表层面达到的最终效果就是:
分录11:
借:投资收益 80 (作为当期的投资损失)
贷:货币资金 80
而在M公司个别报表的存货已经增加了80万元,要达到分录11的综合效果,我们还需要在分录10的基础上,作如下会计分录:
分录12:
借:投资收益 80
贷:存货 80
把分录10和分录12综合考虑,就达到了分录11的效果。
再把分录12进行分解,分解为分录13和分录14:
分录13:
借:长期股权投资[(0万元-200万元)×40%)] -80
贷:投资收益 -80
分录14: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
贷:存货 80
可见,分录13和分录14,正好是[例2]的分录3和分录4。当然,这里分录13是M公司个别报表期末确认投资收益的分录,分录14是如果M公司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情况下的调整分录。这样,关于逆流交易的分析与准则的规定也实现了完美的对接。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差异
权益法是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一个主要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损益不断调整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以反映投资方占被投资方经营损益的份额。在2006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核算相对于旧准则发生了很多变化。。
1. 适用范围方面的差异
依据对投资单位产生的影响,长期股权投资可分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无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四种类型。旧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在新准则中,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情况由原来采用权益法核算改用成本法核算,但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因为具有控制关系的母子公司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导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存在清晰的可辨认的公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若允许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会给不实会计信息提供以可乘之机。
2. 会计科目设置方面的差异
在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旧准则中,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总账科目下设置了“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等明细科目。在新准则中,企业需要在“长期股权投资”总账科目下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可见,新准则中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的明细科目,同时将核算被投资企业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的“股权投资准备”明细科目改为了“其他权益变动”。
3. 初始计量方面的差异
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旧准则规定,当初始投资成本高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时,应按其差额相应调整初始投资成本。论文格式。新准则规定,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的,该部分差额系投资企业在购入该项投资过程中通过购买作价体现出的与所取得股权份额相对应的商誉,不需要进行调整,而是构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的,该部分差额可以看作购买时被投资企业的股东给予投资企业的让步,或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被投资企业的原有股东无偿赠与投资企业的价值,因而应确认为当期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4. 后续计量方面的差异
4.1被投资企业实现净损益时核算的差异
4.1.1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时
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时,旧准则规定,属于被投资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净利润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通常应进行的调整为: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相对于被投资企业已计提折旧额,摊销额之间存在差额的,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企业净损益进行调整。
4.1.2 被投资企业发生净亏损时
新准则要求,投资企业在确认被投资企业发生净亏损时,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企业存在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企业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项目以及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情况下,在确认应分担被投资企业发生的亏损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处理:首先,减计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其次,长期股权投资减计至零时,如果存在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企业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应以该长期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企业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计至零为限,投资企业权益的账面价值为限减计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损失。长期权益的账面价值不作调整。论文格式。再次,长期权益的价值减计至零时,如果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需要企业承担额外义务的,应按预计承担的金额确认为投资损失。最后,被投资企业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企业扣除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应按以上相反顺序恢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4.2 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核算的差异
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或承担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这一处理新旧准则相同。新准则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即: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时,新旧准则核算方法相同,只不过核算时所用的明细科目不同而已。
4.3 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时核算的差异
期末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这一点新旧准则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旧准则在确认减记的金额为资产减值损失时,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收益”账户。论文格式。同时规定,已确认损失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还可以得到恢复,可在原已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的数额内转回。新准则将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时,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减值损失”账户。
5.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方面的差异
企业在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这一处理原则新旧准则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旧准则要求将其由“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转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新准则要求将其由“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为“投资收益”。
通过以上新旧准则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核算中,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并更加重视公允价值的计量及核算方式。同时,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式的变化可以看出,新准则改变和规范了会计上的某些实务操作,使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上更为容易,降低了对会计人员较高职业判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小镭.新企业会计实务讲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4
3.王汉平.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9第3期下
篇9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 会计处理
一、权益法下的顺流与逆流交易的会计处理
1、顺流交易的处理
权益法下在计算投资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时,应将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顺流交易或逆流交易的不同形式进行抵销。顺流交易是指投资企业向被投资企业出售资产的交易。在顺流交易下,投资方从被投资企业获得一部分利润,例如:甲公司持有乙公司20%的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重大影响,2010年甲公司将一批成本为100万元的存货以12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乙公司2010年度会计利润为200万元。甲公司在计算2010年度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时,应当将从乙公司处获取的资产转让收益20万元按照持股比例扣除为:(200-20)%=36万元。甲公司所作的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6万元;贷:投资收益36万元。
这样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资产转让收入在甲公司,乙公司2010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并不包括20万元的资产转让收益,从乙公司的净利润中将其扣除不符合经济实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甲公司利用其对乙公司的重大影响,向乙公司销售产品取得营业利润,很可能正是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权的目的,也是甲公司取得投资收益的形式,反而不应当冲减。(2)即使是必须调整,也应当调整甲公司的营业收入,而不是投资收益。甲公司计算投资收益时,从乙公司净利润中冲减4万元的理论观点在于:在该笔交易给乙公司造成的资产价值“虚增”4万元的潜在“损失”中,甲公司应当按照持股比例承担20%的份额,剩下80%由于转嫁给其他股东而无需调整。但事实上由于产品未对外售出,该笔交易引起的损益变动体现在甲公司。可以认为甲公司确认的20万元资产转让收益中有20%是甲公司自身承担的,而甲公司只应当确认由其他股东承担的80%收益,甲公司所作的会计分录应修正为:借:营业收入4万元;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万元。
2、逆流交易的处理
逆流交易是指被投资企业向投资企业出售资产的交易。例如:一.甲公司持有乙公司20%的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重大影响,2010年乙公司将一批成本为100万元的存货以12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甲公司,乙公司2010年度会计利润为200万元。对于该笔交易,可以理解为甲公司向乙公司输送了20万元的利润,由于甲公司持股比例为20%,也就是说其中的4万元继续由甲公司享有,而其中的16万元则由其他股东享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的做法,该笔交易的抵销分录与顺流交易相同,为: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6万元;贷:投资收益36万元。被抵销掉的16万元在投资方的账面上不予反映,但从整体交易来说,也可以理解为是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的一种赠与行为或变相追加投资行为,会计分录可以修正为(单位: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52;贷:投资收益36,贷:营业成本16(20%)。
二、权益法下顺流交易及逆流交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权益法按照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确认投资收益,而与被投资企业实际发放股利或分配利润相脱节。因此,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收益仅仅是企业未实现的持有收益,并不会给企业带来真正的现金流,它受被投资企业资产计价、会计核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与企业其他性质的收入或投资收益不可类比。
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确认投资收益,在被投资企业有盈利的情况下,会使当期会计账面利润增加。如果投资企业按照增加后的账面利润提取盈余公积或分配股利,由于没有实际的现金流作为支撑,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改按成本法核算,就是考虑到母公司按照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后,可能会动用经营资金发放现金股利而使母公司被掏空。而事实上,母、子公司之间由于存在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母公司可以决定子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也就是可以决定投资收益的现金流入时间。但在共同控制与重大影响下,投资方一般不能决定被投资方的股利分配政策,确认的投资收益很可能根本不会带来实际的现金流入,因此与控制关系相比,更不宜使用权益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 缺陷 解决措施
根据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应该采取权益法来核算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且具有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就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浅谈一下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一、新会计准则中有关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发生的变化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选择适当的权益核算方法。但是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很多企业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核算,使得长期股权投资出现巨大问题,影响企业经营。这就需要企业在核算过程中要适应会计准则中存在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权益法在核算范围上出现的改变
依据新会计准则规定,核算共同控制和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时要采用权益法,而其它方面采用成本核算法。针对权益法的适应范围,在新会计准则中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大大缩小了这种方法所适用的范围。
(二)加入可变现净资产公允价值部分
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增添了可变现净资产公允价值这部分内容,改变了权益法核算的基础,在核算过程中将被投资单位所得到的各项可辨认净资产作为权益核算的依据,取代了初始成本在核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改变了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
依据新会计准则,在进行投资收益的确认时,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然后再对被投资单位所产生的利润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确认,这种确认方法更加全面。在核算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和折旧;二是对减值损失金额的核算。
(四)对超额亏损的处理方法更加细致
旧的会计准则下,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出现巨额亏损时,会将“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价值清零。但是并没有将亏损额计入相关账户中。但是在新会计准则中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企业在出现亏损时,要先冲减长期投资股权账户,如果账面价值不足,要以被投资单位长期股权账目价值为限额确认投资损失,冲减长期应收款项目等。这样,对于超额亏损就有了更加细致的处理方式。
二、长期股权在投资权益法的缺陷
(一)权益法核算造成企业投资资产虚增
企业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如果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被投资企业只要实现了账面利润,投资者就可以按照所持有的股权比例进行投资收益的确认,与此同时账面价值也可以进行等额增加。如果被投资者在这一过程中不立即发放股利,那么这些收益或者是资产就会保留在企业的帐面上,不能立即形成可以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也不能被投资者支配。这样,在核算过程中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价值,出现资产虚增的状况。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在进行长期投资时所产生的这一增加额并不是投资企业的实际经济资源,这些投资也不一定能够为企业创造出经济效益。但是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必然会进行股利分配,但是这些股利并不是由长期投资所产生的增加额而创造的经济效益,只是企业在进行原始投资时所出现的风险价值和货币时间价值的总和。所以,这部分增加额如果不在长期投资账户中进行确认也不会影响股利分配。
第二,在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产生的这部分增加额不仅不受投资企业控制,也不被企业拥有。对于这部分增加额,企业只有在进行破产清算时,才能行使对这部分增加额的所有权。但是如果企业破产,企业投资成本收回可能性都极小,更何况这部分增加额。因此这部分增加额实际上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相应的收益。
因此,在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如果采用权益法会出现长期投资增加额。这部分增加额有可能在某一时刻转变为企业资产,但是在此之前,这部分增加额并不属于企业资产。不能对这部分增加额进行确认,这就会产生企业资产虚增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会对企业信息的使用者造成极大的误导,使其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过于乐观,这对投资者是十分不利的。但是,当出现企业亏损时,可以利用权益法将这部分资产进行确认,减轻企业负担。因此,在不同的经营环境下,权益法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不符合资本保全的原则
在进行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资本保全原则,所谓的资本保全具体指的就是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只有将投入的资金或者是发生的成本保全或弥补后才能进行企业收益的确认。然后才能进行企业利润的分配工作,这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要求下,企业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必须保证在进行企业利润分配时,不能侵蚀到企业的资本金。根据这一原则所确认的企业受益,也必须能够增加所有者的权益。我们都知道,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总资产扣除掉总负债所产生的净资产额就是所有者权益。但是如果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过程中采取权益法,就会将投资者的收益转化成长期投资所出现的“增加额”。这部分增加额会造成企业资产虚增。因此,这部分增加额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也不是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不能进行利润分配。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错误的将这部分增加额纳入到企业资产中,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利润分配,就会出现超前分配现象。这对于企业的经营十分不利,违背了资本保全原则。
(三)过于强调表决权比例
依据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必须要保证20%~50%的投票表决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企业的重大影响和控制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对其他企业并没有达到50%的表决权,但是其依旧可以实行对这一企业的控制能力。这种情况下,会导致一些不具有控制能力的企业掌握企业的控制权,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果。
(四)造成表外融资
如果在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采取收益法,就不需要合并被投资方的负债和资产账户。这样投资方所做的资产负债表只能反映一个账户的资金。与此同时,资产账户也只能反映一个投资收益的金额。这样就会造成表外融资问题。
(五)潜在的扭曲了企业的业绩指标
除了会影响表外融资,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还会扭曲企业的业绩指标,使得资产的回报率以及销售的回报率都表现过高,而企业的负债和权益要比实际数额低。这对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会产生巨大影响。比如说可口可乐公司在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曾经采取过权益法,这样就会使得可口可乐公司将其拥有的40%以上的流通在外的表决权股权与权益投资在财务报表中合并,使得其负债增加了30%左右,其中企业债务与权益比也大大提高了。这就导致外界在对可口可乐公司进行评级时,出现了实际情况与模拟基础不符的现象。因此,如果企业采用权益法来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就可以使其财务报告更加的好看,也不需要进行合并抵销,这也就直接影响了企业业绩指标的真实性。
三、具体改进措施
(一)单独列示和限制权益法下确认的资产
如果当前的会计准则不发生变化,企业应该采取收益法来核算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和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并在会计科目下设定“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并下设“已实现利润”以及“权益法待实现利润”两个明细科目。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出现充分计提盈利问题,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划分不可支配利润与可支配利润之间的范围,使企业决策更加的合理。另外,在进行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采取这一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合理的反映企业效益,防止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现象。
(二)建立数学模型,避免重复计算利润
在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如果采用权益法,会造成企业利润重复计算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方程式来求解,这样才能准确的计算出企业的真实收益。避免出现利润重复计算问题。
(三)限制权益法的适用范围,采用成本法计算
企业在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应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核算方法,不能只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对于那些上市公司或者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无论占有多少持股比例,都可以选择成本法来进行计算。而对于非上市公司,则可以选择权益法进行核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一般公司的核算要求,也可以避免股市泡沫。
四、结语
在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核算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传统的核算方法严重影响了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真实性,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投资。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不能一味的选择权益法,这样不仅不能为企业发展带来帮助,还会影响企业的顺利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权益法存在的缺陷,保证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