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0 17:4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学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国际金融学是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在金融专业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国际金融学具有理论性强、关联性强、综合性强、时效性强等特点,学生熟练掌握国际金融学的相关内容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及疑难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国际金融学课程的特点
理论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强。综合性强。国际金融学以汇率作为主线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储备、国际货币体系、内外部均衡分析及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国际金融学的研究既涉及宏观层面也涉及微观层面,这就决定了国际金融学已不再局限于研究一国涉外的或国际间的货币、金融问题,其研究内容涉及到经济学的诸多学科,与一国内部经济关系紧密。
理论内容时效性强。国际金融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诸多理论与现实金融问题存在密切联系。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很容易在现实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现象。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分析。但是。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现实与理论相悖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国际金融领域不断出现新动向、新问题。自2。世纪9。年代以来。随着巨额短期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的不断爆发;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导致金融衍生品大量涌现;这些都给国际金融监管等领域带来了诸多挑战;汇率决定等理论研究不断出现新进展;这些国际金融领域前沿热点研究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等直观、生动的方式将难点内容进行详细剖析讲解。
上述特点要求国际金融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案例教学,将国际金融领域重大现实问题和发展新趋势通过案例展示给学生,一方面可以将复杂理论简单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研究自主性,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所谓案例教学,即将诸多理论知识点通过案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案例将所学理论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并运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国际金融学案例教学实质上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国际金融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平台。通过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具体来说,国际金融学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授课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详细的案例教学大纲。包括哪些章节内容适合使用案例教学,具体使用的案例形式以及案例教学的具体时间安排等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国际金融学领域案例众多。大概可以划分为:描述型、探索型、实验型、解释型和例证型五种。一般来说。描述性的案例适用于开篇内容的导入,概念以及国际金融现象的描述;探索型案例适用于研究一些国际金融理论前沿热点及目前比较有争议的问}。探索性案例可以在传统理论框架基础上。运用新的假设、视角和方法去解释国际金融前沿问题;解释型案例适用于运用现有理论体系理解并分析现实国际金融问题;例证案例适用于阐述创新性的国际金融问题。传统国际金融理论难以解释一些创新性问题。此时需要用案例阐释创新点并与传统国际金融问题作出比较分析。因此,在实施国际金融学案例教学时,可针对教学内容选择不同形式的案例来开展。
设计具体详尽的案例教学教案。在确定好合适的案例以后,教师应针对每个教学案例设计一个比较具体的教案。其内容应包括: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案例教学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技巧;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及与前期所学知识的联系;案例讨论的具体实施方案,即案例讨论如何开展;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等,
篇2
关键词:国际金融学;案例教学法;内涵;优势;应用
国际金融学无论是在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在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占据者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是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因此,需要通过对国际金融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一般情况下,国际经融学由于其较强的理论性,教师在课堂中往往会通过知识点的讲授以及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来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而为了实现国际金融学在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面,教师也通常会融入其他的对学生应用能力有所提高的教学方式,来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案例教学便是其中之一。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真实案例进行剖析讲解和分析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的运用要求学生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并且能够对分析的技术进行灵活的运用,进而使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课教学要求制定的相应的案例教学内容,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对现实案例的运用,并经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探讨,进而在案例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在让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或者是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来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而通过对实际案例在课堂上的解决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融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的方式,其优势体现在:第一,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可谈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学习国际金融学中的知识时,有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进而产生乏味的心理并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如果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的方法,就能有效通过与课程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自行的思考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让学生在自行的思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第二,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国际金融方面的运用能力。教师在国际经融学的课堂中通过情景的构建来融入真实的案例,可以对课堂所讲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将各个知识点之间在案例中进行有效的串联。而学生在实际的案例解决中也可以将课程所学的知识融入其中,既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又可以对学生的金融运用能力实现有效的提高。第三,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要使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取得有效的成果,就必须对根据课程的内容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案例,并根据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式对案例进行有效的更新。而教师在这样的形式下就需要对自身的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以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通过在国际金融学中案例教学的融入,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
1、构建完善的案例教学的教学制度
国际金融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也就要求学校能够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来成立相关的部门对案例进行搜集和设计,并要能保证对其尽心及时的更新。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参与与评价情况来实施相应的积分制,以推进案例教学在学校的发展。
2、根据课程的内容恰当的选择案例
在国际经融学的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应当根据课程的内容来进行划分。首先,基于国际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在深入的对金融现象分析之间所需要作出的描述课以运用描述型的案例;其次,当所要研究的对象以超越了教材理论的界限时,可以运用探索性的案例;最后,当课程的内容是要对某项全新的内容进行检验时,就可以运用实验型的案例。
3、对案例教学的环节进行优化
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学的主体内容就是根据课程内容对案例进行探讨分析。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对案例结构的梳理以及对其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要点进行整理,并通过话题的融入来构架与学生之间的话题的探讨,进而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生生之前的问题探讨,以实现对学生关于课程知识要点内容的加强,进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探讨
当学生以课堂的主体进行案例的探讨时,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让各小组之间进行案例的探讨,并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探讨的活动中,并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拓展,根据案例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而教师则要实现有效的从旁指导,在维持课堂秩序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案例的讨论与总结
当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讨与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时,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表述,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总结。学生对与案例的分析总难免会有顾及不到或者是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在听取学生的结论之后就应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并针对其结论进行更全面的补充,这样的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使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点有更加全面的掌握,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在问题分析方面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融入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提高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强化他们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国际金融方面的引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并优化他们自身国际金融知识的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生国际金融学成绩的有效提高。
作者: 李园园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金融学基础教学改革课程创新
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教学课堂的创新一直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金融学基础作为金融专业甚至经济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是各大高职高专院校的必修课,其授课对象不仅仅包含金融相关专业,也包含了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对于不同专业,由于授课对象的不同,其授课内容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就算同属金融类仍需区别对待,对非金融类更需差别对待。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可以讲授不同的授课内容,可以采用不用的授课方式,在已有的新课程内容和新教学方式中,针对性选取最为适合的内容和方式,尝试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在进行不同专业的课程改革之前,我们一起先回顾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路上已经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之后,笔者以在笔者所在的学校的教学经历,针对不同专业的几个班级,展开了“金融学基础”于金融专业与会计专业不同的课程设计。希望后续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班级来批评指正笔者的课程设计,也希望能够学习到更优秀的课程设计方案。
1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之路
1.1教学硬件软件配置不断丰富
教学硬件条件的不断加强和相关教学软件的不断引入,给教学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设施的有机结合,让教师的授课形式多种多样。打破了原有的仅以板书为主的枯燥乏味的授课形式,突显了多媒体PPT教学形式的优势,当然现如今的教学应仍是板书与PPT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教师行列不断接触学习新的技术软件,比如Flash制作软件、简易录屏软件Screencast-O-Matic、绘图制作Photoshop等等。这些软件的加入,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愉快,更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掌握重点。硬软件的不断创新不仅仅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也给课外辅导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新时代的小小软件打破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试图融入学生的思维方式中。比如,高职高专的学生之间都会用微信聊天,可以加入学生的群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件,不是硬性要求,而是通过学生的某次尝试引起其兴趣,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比如,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教学辅助软件,由教师发起学生加入后形成班级,在此网络虚拟的班级里,学生可以在里面签到,举手示意,提出问题,提交作业,随堂测验等等,这种形式尤其适合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
1.2案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备受关注
高职高专的教学中一直强调理论结合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也愈发发现案例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的重要性。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参与讨论、参与分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分析,让学生从中认知自己的分析能力,感知自身的价值。当然为了让学生有能力进入到案例讨论与分析中,案例的选取与问题设定也尤为关键,就像给学生设定的跳高高度,不能过高让学生自叹不如,也不能过低让学生不屑一顾。同时案例的内容需要新旧结合,可能旧案例更能体现相关知识点,但不能忽视新案例给学生带来的刺激感和新鲜感。学生对案例内容有所耳闻,甚至就发生在身边,学习兴趣才会油然而生,学生才有参与热情,案例讨论的效果才会发挥极致。通过案例的分析,让知识落地,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学生可以更为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认识到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启发教学法重点是启发学生的思考与探讨,在案例讨论前可以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在案例讨论中,可以向学生发问,引起学生之间探讨;在案例讨论后,教师总结时,同样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举一反三。所以启发式教学可以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教师启发,最终还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让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1.3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成为新宠
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但自制力差,尤其是当面向较深的理论知识时,会直接表现出退缩。通过将各个知识点项目化,在项目中设计任务,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进入状况,在一点一滴的成果中肯定自我,不断提高自信。自提出任务驱动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各大高职高专院校都在极力推崇和积极开展落实,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4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对于一门基础课——金融学基础,它是金融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其他经济类的必修课,比如会计专业。金融学基础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授课的形式随着改革而改革。这一方面不仅仅体现在金融类专业新旧金融学基础课程在改变,也体现在同一时期,不同专业的金融学基础课程也不再一致。比如,会计专业的金融学基础课堂,在内容上、在授课形式上与金融专业的金融学基础课堂差别明显。会计专业更加注重实践性,尤其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授课时需更多以案例的形式讲解理论知识点与实际的结合,学生以理解为主。而在金融类专业的课堂上,不应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但同样重视理论的讲解,还需要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对金融专业的不断扩充,在金融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金融专业的次级分类又作出了明确的命名。所以,就算在同属金融类专业里,“金融管理”的课堂与“证券与期货”的课堂也不再完全一致。金融管理更加强调以银行为代表的管理服务业,而证券与期货侧重以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为代表的技术操作服务业,所以在授课中,对学生的引导方向或课程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针对不同的专业,金融学基础的考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比如会计专业的金融学基础课程更侧重过程性考核,甚至没有期末试卷形式的考试,或取消或变为考查形式。对于同属金融类的“金融管理”和“证券与期货”由于其课程内容的侧重不同,所以在过程中的考核内容以及期末试卷的考试内容都会有所不同。这样也是对学生后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金融学基础”于金融专业与会计专业在课程设计上的不同
2.1不同专业选取不同教材
教材的选取首先需要够新,满足时代的要求。其次其内容和形式要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利用启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可以选取不同的教材。会计专业等非金融类专业可以选择内容够丰富不宜过深的教学,但同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契合该专业,仍需要教师自行增加或删减知识点。对金融专业可以选择高教出版社的《货币金融学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货币银行学》等均为高职类院校编写的教材。但对于金融类再细分的专业暂时没有发现比较合适的教材,所以笔者认为现阶段还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区别对待不同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在“金融学基础”课程中会有一大块是信用相关的内容,也是金融理论展开的一个重要前提。针对会计专业设计的案例应该侧重商业信用方向的,会计本身是对企业之间展开的各类业务进行会计记账和经营分析财务分析的。选取这样的案例,会计的学生首先不会觉得陌生,其次也会比较感兴趣,最后会计学生在对此类业务做会计记账或经营分析或财务分析时会变得得心应手。同样是信用的内容,对金融类的专业,设计的案例应该侧重于银行信用或附有衍生金融工具的信用事件。比如,对于“金融管理”专业应该侧重银行信用为主的信用案例,而“证券与期货”则应侧重附有新型或衍生金融工具的信用案例。这样更具专业特色的案例内容,会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在设计案例内容外,也要设计案例引入的思考问题,启发性的问题,对会计专业问题一定要深入浅出,不要让学生感觉金融专业性过深,在思考后,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最终顺利完成案例分析。而对金融专业设计的问题,则需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能够正视金融理论的威严,通过思考与后续的探讨发现金融的魅力。同时需要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2不同专业侧重不同项目,设计不同任务
金融学基础是经济大类中的一门基础课,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其中任何一块展开都可以成为一门专题课,所以这么多个项目对于不同的专业不是同等重要的。比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对会计专业尤为重要,但对金融专业了解即可。不同项目在不同专业中顺利地展开,任务的设计是其中的关键。对于会计专业在设计“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的任务时,可以结合会计本身所熟知的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设计任务内容。给出某银行最近的一些业务往来,模拟成一笔一笔的账面,让会计的学生针对业务内容,区别业务实质,是该银行的资产业务还是负债业务,又是具体哪项资产或负债业务。在区分的基础上,编制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最终,学生在熟知的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过程中,达到能够区分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业务的教学目的。对于“金融管理”专业在设计“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的任务时,可以通过银行柜台模拟,让学生了解作为银行柜员会涉及有关票据的哪些业务,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票据的特点,同时达到熟知票据出票、票据承兑以及票据贴现等专业术语的含义,同时也掌握办理出票、承兑和贴现的过程和要点。对于“证券与期货”专业在设计“资本市场中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任务时,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要求学生在网上申请模拟账户,进行模拟炒股。了解股票市场的特点、熟知股票交易的程序,为后续投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同样可以在网上注册申请模拟基金交易的账号,完成相关的申购与赎回基金,同样达到对基金市场的直观认识。当然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引进了模拟交易的软件,可以在过程评价中加入模拟实战的测评,以各位同学的模拟实战的成绩作为一次过程性考核。另外,在设计任务之后,可以根据任务的大小,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不同的方式。可以适时在课堂中设计几个较大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完成。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组内协作能力。为了更好的发挥小组协作的效果,避免小组任务仅由某几人完成,需要教师督促小组做好分工,分工明确后教师还需观察每个角色的执行情况,最后结合多种评分方式,由教师给出最终的此次过程性考核的成绩。一般多种评分方式包括组内成员之间相互打分,组别与组别之间的打分等。
3结束语
除了上文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创新的建议外,我们从社会对我们学生的要求的角度出发,学生应该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文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可以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不针对专业的不同,我们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关注时事,紧跟时代步伐。学生与教师都应时刻关注时代的发展,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关注时事新闻。仍以“金融学基础”为例,在讲利率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继2015年上半年的三次降准降息后,2015年的8月底到10月底又接连两次降准降息。这新一轮的降准降息,央行会是源于什么样的出发点,结果又怎样,与学生讨论。第二,扩宽授课形式,聘请社会上企业中的实践专家来到课堂,或者学生参与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让网络发挥有效作用。教师和学生不要放过现如今这么发达的网络世界,可以推荐学生浏览高质量的博客博文,可以提供学生专业的论坛,让学生去畅游,同时提醒学生要去伪存真并给与一定的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学习。“金融学基础”的教学改革和课程的创新之路还需继续在实践中前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已有的理论体系中存在着这么多的教学方法,但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独立使得授课达到完美。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将教法结合,将教法改进,将教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应该不断的脚踏实地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惠及学生,惠及社会。
参考文献
[1]徐艳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西方经济学》创新性教学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23):27-30.
[2]赵瑞香.关于职校《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3(8).
篇4
案例教学具有案例的典型性、高度的实践性、高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以及教学思维的发散性等特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与教师的交流。文章以师范类院校经济学专业国际金融学实施案例教学为例,分析了案例教学的四个环节:筛选经典案例、设计与策划案例提纲、课堂讨论与发言和教师点评与总结,同时应注意课时安排、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设施的改善以及实训课程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合作等后续保障问题。
关键词:
案例教学;国际金融学;实践教学;师范类院校
国际金融学是金融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学专业和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由于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涉及的热点问题较多,因此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又因为课程内容较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宏观性,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难、杂、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国际金融学。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
案例教学源于20世纪初的哈佛商学院,后在哈佛企管研究所推广下迅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其具有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学生主体性等特点,和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好的优点(张家军,靳玉乐,2004),在广大高校教学中深受欢迎。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些现实中发生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事件作为素材,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学生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的典型性。案例教学的本质是要用案例这一工具来反映案例背后包含的经济学原理,所选用的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同时运用案例的形式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也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因此,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第二,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实践性。案例教学主要是由教师选出案例,然后通过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互相讨论的形式展示,高度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另外,案例教学并不是把这一个或几个案例分析透彻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典型案例把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并掌握。第三,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的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参与以及与教师的互动。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要求小组成员都能承担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同时也要求教师能融入到学生的队伍当中,与学生成为一个共同体。第四,案例教学具有思维的发散性。针对教师选择的同一个案例,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而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往往不尽相同。案例教学过程中不能追求统一的答案或标准答案,教师应该鼓励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会使学生和教师都收获更多。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领域不断出现新的热点问题,使得国际金融学逐渐成为一门重点学科。国际金融是一门应用型经济理论学科,是以国际金融活动及其本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涉及国际及国内货币、资本、信用活动等方面。通过对国际金融学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正确认识国际金融在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可见,国际金融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另外,现有的国际金融教材时效性不够,针对本科生的教材大多以理论为主,结合现实情况的较少,尤其是热点问题不能及时纳入教材当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针对国际金融热点问题、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讨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型和积极性,增强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目前一些师范类院校向综合型发展,也开设了一些经济学专业,其中涉及到国际金融课程的设置,主要是针对大四学生,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设的,对本课程的案例教学处于实践与探索阶段。在国际金融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应遵循以下四个环节:
(一)筛选经典案例
案例的选择是开展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选择案例时,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材所讲内容将国际金融理论问题与热点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一个好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习积极性增强,案例越经典,印象越深刻,对相关知识和理论也就掌握的越透彻。因此,所选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对所选案例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对案例应该非常熟悉,对将要介绍的案例相关背景做一些简单介绍,使学生先有一些初步认识,也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整理资料做准备。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根据需要,由学生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策划。国际金融学虽然理论性较强,但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经典案例还是比较多的。例如,在学习外汇与汇率部分,就有非常著名的喝啤酒的案例;外汇与汇率制度部分可以结合东南亚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外汇交易部分可以结合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国际资本流动与债务危机部分,可以结合当前的欧债危机等等。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大家熟知并且影响力较大的案例。
(二)设计与策划案例提纲
选取案例之后,并不是直接交给学生,由学生整理资料,课堂发言就可以了。在进入到学生课堂发言这一环节之前,教师要对所选案例进行设计与策划,对此次案例教学有全面的把握。在设计案例时,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仔细思考推敲,对案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好,避免出现学生准备的知识脱离原本的教学目标等情况的出现。首先,选取案例之后,要设定案例教学提纲,明确案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其次,设定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和顺序,引导学生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再次,明确此次案例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对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突况,教师尽可能提前预测,并做好应对措施;最后,对案例教学进行点评与总结,并针对此案例做出启发性指导。经过对案例大纲的设计,教师对案例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可以使教学效果有所提升。例如,在讲欧债危机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去了解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拉美债务危机,了解危机出现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在此次债务危机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通过分析危机的具体表现、形成的原因、应对措施以及对国内外的影响等方面,最后分析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经过此环节的设计后,案例教学会更加系统、全面。
(三)课堂讨论与发言
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并引导学生对案例教学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就进入到讨论与发言环节。学生课堂讨论与发言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完成的。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提前以班级为单位将小组划分,每组人数控制在6~8名左右,可以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但教师也应该注意自由分组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师范类院校女生较多,可能会出现几组全是女生,而一组全是男生;或者学习好的学生全集中在一组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分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力求协调。每个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所有相关事宜。首先,组长应该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根据教师的引导认真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制作PPT辅助案例教学;其次,组长负责收集各个成员的观点和看法,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大家都能发言,如果时间不允许,就选举代表汇总发言,每位学生的发言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再次,每组学生讲述完毕后,可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提问或者补充,充分给学生相互沟通和探讨的时间,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及时帮助解决;最后,组长负责对学生发言进行记录,并对观点进行分类,有助于最后的总结。在讨论与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和组长以及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之争时,由学生对两种制度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最后按照大家的发言进行整理和汇总,再由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这样有助于对两种制度有全面和清楚的认识。
(四)教师点评与总结
在所有小组成员都陈述完毕后,教师应该对此次案例教学做出点评与总结。案例教学中教师虽然不是主要参与者,但却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针对所讨论的案例本身,教师应该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弥补学生在教学中的不足,起到总结归纳的作用,使学生的知识层面从个例上升到一般规律,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拔高,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金融理论的实践能力;其次,针对本次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分析方法、思路、课堂表现等方面要给出评价,哪些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等方面给学生明确的指出,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改进;最后,每次案例教学之后,教师应让学生写一份关于此次案例教学的总结报告,根据此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堂讨论重新进行修改和撰写,这样能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梳理,理解更加全面、透彻,使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国际金融学案例教学的调整方向及保障
国际金融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针对师范类院校开设的国际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学课程中能够更顺利的实施。
(一)国际金融学课时较少
案例教学在西方管理研究和教学中较为流行,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案例教学所用课时一般占总课时的1/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例如,有些师范类院校国际金融学是针对于大学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总课时36,这对于开展案例教学有很大的难度。总课时中除了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开展案例教学的课时就更少了。因此,建议增加国际金融的课时安排,为案例教学争取更多的时间,保证国际金融学中的经典案例可以很好地运用和学习。假如在总课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只能将大部分工作安排在课下,或者对教材进行处理,突出重点知识的讲述,以学生们比较感的案例,与实践紧密相连的案例入手开展教学,尽量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内容贯穿其中。
(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太高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愿意学习国际金融学的,因为很多知识和热点问题都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如果课程安排到大学四年级,就会出现不太受重视的现象。尤其是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太好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四的这个学期开始投入到考研大军,投入到考公务员的队伍中,或者考各种证书以备就业时用。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积极发言,这些会让学生感觉课后任务较重,时间上安排不过来,也就容易出现参与的学生不太多,发言的经常发言,而不发言的经常是沉默不语。对此,笔者认为对于案例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应该逐渐把它推广成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对于大四的学生要进行引导,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会浪费时间,反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途径,而这种实践能力正是我们大四的学生所需要的。
(三)教学设施有待改进
案例教学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对硬件设备等教学设施有较高的要求。例如鼓励学生在准备的PPT中插入音频、视频等资料,从声音和视觉等方面更好地展示案例,更能身临其境地模拟案例情景;还可以在PPT中插入链接,随时可以使用需要的互联网资料等等,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果教学设备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设施和硬件水平方面做出改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促进案例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四)金融实训课程有待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应用型强的学科,国际金融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采用课堂教授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不仅需要案例教学,同时也需要金融实训课程的建设,例如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平台。在国际金融学中,外汇交易非常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金融衍生工具以及金融结算工具和手段都是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的。例如在外汇业务当中,学习到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业务的时候,可以针对两种业务的报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包括询价、报价、成交等过程。学生在模拟交易的环境中,亲身体验外汇交易的流程,报价方法,存在的风险等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购买相关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五)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合作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善于利用本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与平台。学校可以积极与当地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联系,并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和学习,使得校内模拟实验可以进行到校外,并且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和学习。例如,在学习金融结算工具的时候,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到商业银行实习,认识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相关金融结算工具,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见到这些凭证,而不是只限于书本知识。不仅可以使知识更加牢固,也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聘请校外的金融方面的专家或者金融机构、企业的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学生开办讲座,使学生能更多地了解课本以外的金融知识,了解金融现状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更好地和社会接轨,为社会服务。
四、总结
由于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方式更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将金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李娟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2]贺丽丽.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9):211-212
[3]史萍.在开放环境里改进国际金融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J〕.时代金融,2008(9):86-88
[4]张中锦.案例导向型方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3(6):77-80
[5]甄翠敏,杨洁.基于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方案〔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9-92
[6]杜志丽.运用案例教学,深化创新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6):90-91
篇5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ill open the financial basis for economic management majors, but for different majors, we ne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better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we first summarize the part of the reform, includ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teaching and constantly enrich, case teaching and heuristic teaching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ask and project driven teaching become new favorites and content of the course and form divers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for our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an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for different majors were teaching innovation, including different professional to select different materials,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heuristic method of teaching to emphasize different to distinguish the case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 and different professional focus on project, designing different tasks.
Key words financial science foundation; teaching reform; courses innovation
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教学课堂的创新一直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金融学基础作为金融专业甚至经济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是各大高职高专院校的必修课,其授课对象不仅仅包含金融相关专业,也包含了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对于不同专业,由于授课对象的不同,其授课内容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就算同属金融类仍需区别对待,对非金融类更需差别对待。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可以讲授不同的授课内容,可以采用不用的授课方式,在已有的新课程内容和新教学方式中,针对性选取最为适合的内容和方式,尝试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在进行不同专业的课程改革之前,我们一起先回顾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路上已经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之后,笔者以在笔者所在的学校的教学经历,针对不同专业的几个班级,展开了“金融学基础”于金融专业与会计专业不同的课程设计。希望后续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班级来批评指正笔者的课程设计,也希望能够学习到更优秀的课程设计方案。
1 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之路
1.1 教学硬件软件配置不断丰富
教学硬件条件的不断加强和相关教学软件的不断引入,给教学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设施的有机结合,让教师的授课形式多种多样。打破了原有的仅以板书为主的枯燥乏味的授课形式,突显了多媒体PPT教学形式的优势,当然现如今的教学应仍是板书与PPT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教师行列不断接触学习新的技术软件,比如Flash制作软件、简易录屏软件Screencast-O-Matic、绘图制作Photoshop等等。这些软件的加入,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愉快,更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掌握重点。
硬软件的不断创新不仅仅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也给课外辅导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新时代的小小软件打破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试图融入学生的思维方式中。比如,高职高专的学生之间都会用微信聊天,可以加入学生的群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件,不是硬性要求,而是通过学生的某次尝试引起其兴趣,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比如,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教学辅助软件,由教师发起学生加入后形成班级,在此网络虚拟的班级里,学生可以在里面签到,举手示意,提出问题,提交作业,随堂测验等等,这种形式尤其适合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
1.2 案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备受关注
高职高专的教学中一直强调理论结合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也愈发发现案例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的重要性。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参与讨论、参与分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分析,让学生从中认知自己的分析能力,感知自身的价值。当然为了让学生有能力进入到案例讨论与分析中,案例的选取与问题设定也尤为关键,就像给学生设定的跳高高度,不能过高让学生自叹不如,也不能过低让学生不屑一顾。同时案例的内容需要新旧结合,可能旧案例更能体现相关知识点,但不能忽视新案例给学生带来的刺激感和新鲜感。学生对案例内容有所耳闻,甚至就发生在身边,学习兴趣才会油然而生,学生才有参与热情,案例讨论的效果才会发挥极致。通过案例的分析,让知识落地,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学生可以更为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认识到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
启发教学法重点是启发学生的思考与探讨,在案例讨论前可以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在案例讨论中,可以向学生发问,引起学生之间探讨;在案例讨论后,教师总结时,同样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举一反三。所以启发式教学可以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教师启发,最终还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让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1.3 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成为新宠
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但自制力差,尤其是当面向较深的理论知识时,会直接表现出退缩。通过将各个知识点项目化,在项目中设计任务,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进入状况,在一点一滴的成果中肯定自我,不断提高自信。自提出任务驱动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各大高职高专院校都在极力推崇和积极开展落实,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4 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对于一门基础课――金融学基础,它是金融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其他经济类的必修课,比如会计专业。金融学基础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授课的形式随着改革而改革。这一方面不仅仅体现在金融类专业新旧金融学基础课程在改变,也体现在同一时期,不同专业的金融学基础课程也不再一致。比如,会计专业的金融学基础课堂,在内容上、在授课形式上与金融专业的金融学基础课堂差别明显。会计专业更加注重实践性,尤其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授课时需更多以案例的形式讲解理论知识点与实际的结合,学生以理解为主。而在金融类专业的课堂上,不应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但同样重视理论的讲解,还需要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对金融专业的不断扩充,在金融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金融专业的次级分类又作出了明确的命名。所以,就算在同属金融类专业里,“金融管理”的课堂与“证券与期货”的课堂也不再完全一致。金融管理更加强调以银行为代表的管理服务业,而证券与期货侧重以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为代表的技术操作服务业,所以在授课中,对学生的引导方向或课程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
针对不同的专业,金融学基础的考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比如会计专业的金融学基础课程更侧重过程性考核,甚至没有期末试卷形式的考试,或取消或变为考查形式。对于同属金融类的“金融管理”和“证券与期货”由于其课程内容的侧重不同,所以在过程中的考核内容以及期末试卷的考试内容都会有所不同。这样也是对学生后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 “金融学基础”于金融专业与会计专业在课程设计上的不同
2.1 不同专业选取不同教材
教材的选取首先需要够新,满足时代的要求。其次其内容和形式要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利用启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可以选取不同的教材。会计专业等非金融类专业可以选择内容够丰富不宜过深的教学,但同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契合该专业,仍需要教师自行增加或删减知识点。对金融专业可以选择高教出版社的《货币金融学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货币银行学》等均为高职类院校编写的教材。但对于金融类再细分的专业暂时没有发现比较合适的教材,所以笔者认为现阶段还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区别对待不同金融类专业的学生。
在“金融学基础”课程中会有一大块是信用相关的内容,也是金融理论展开的一个重要前提。针对会计专业设计的案例应该侧重商业信用方向的,会计本身是对企业之间展开的各类业务进行会计记账和经营分析财务分析的。选取这样的案例,会计的学生首先不会觉得陌生,其次也会比较感兴趣,最后会计学生在对此类业务做会计记账或经营分析或财务分析时会变得得心应手。同样是信用的内容,对金融类的专业,设计的案例应该侧重于银行信用或附有衍生金融工具的信用事件。比如,对于“金融管理”专业应该侧重银行信用为主的信用案例,而“证券与期货”则应侧重附有新型或衍生金融工具的信用案例。这样更具专业特色的案例内容,会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设计案例内容外,也要设计案例引入的思考问题,启发性的问题,对会计专业问题一定要深入浅出,不要让学生感觉金融专业性过深,在思考后,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最终顺利完成案例分析。而对金融专业设计的问题,则需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能够正视金融理论的威严,通过思考与后续的探讨发现金融的魅力。同时需要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2 不同专业侧重不同项目,设计不同任务
金融学基础是经济大类中的一门基础课,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其中任何一块展开都可以成为一门专题课,所以这么多个项目对于不同的专业不是同等重要的。比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对会计专业尤为重要,但对金融专业了解即可。不同项目在不同专业中顺利地展开,任务的设计是其中的关键。
对于会计专业在设计“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的任务时,可以结合会计本身所熟知的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设计任务内容。给出某银行最近的一些业务往来,模拟成一笔一笔的账面,让会计的学生针对业务内容,区别业务实质,是该银行的资产业务还是负债业务,又是具体哪项资产或负债业务。在区分的基础上,编制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最终,学生在熟知的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过程中,达到能够区分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业务的教学目的。对于“金融管理”专业在设计“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的任务时,可以通过银行柜台模拟,让学生了解作为银行柜员会涉及有关票据的哪些业务,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票据的特点,同时达到熟知票据出票、票据承兑以及票据贴现等专业术语的含义,同时也掌握办理出票、承兑和贴现的过程和要点。对于“证券与期货”专业在设计“资本市场中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任务时,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要求学生在网上申请模拟账户,进行模拟炒股。了解股票市场的特点、熟知股票交易的程序,为后续投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同样可以在网上注册申请模拟基金交易的(下转第153页)(上接第94页)账号,完成相关的申购与赎回基金,同样达到对基金市场的直观认识。当然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引进了模拟交易的软件,可以在过程评价中加入模拟实战的测评,以各位同学的模拟实战的成绩作为一次过程性考核。
另外,在设计任务之后,可以根据任务的大小,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不同的方式。可以适时在课堂中设计几个较大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完成。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组内协作能力。为了更好的发挥小组协作的效果,避免小组任务仅由某几人完成,需要教师督促小组做好分工,分工明确后教师还需观察每个角色的执行情况,最后结合多种评分方式,由教师给出最终的此次过程性考核的成绩。一般多种评分方式包括组内成员之间相互打分,组别与组别之间的打分等。
3 结束语
除了上文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创新的建议外,我们从社会对我们学生的要求的角度出发,学生应该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文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可以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不针对专业的不同,我们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篇6
【关键词】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金融学;教学
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唯物辩证思维方法之一,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唯心辩证法体系中首次提出。但古代的一些军事理论家从战争史中概括战争指导规律时,就已经不自觉地采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合理成分,使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不再是用来描述观念或概念的自我运动与发展的方法,而成为理解包括战争现象在内的整个社会历史现象的重要科学手段。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要求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对事物历史过程的考察与对事物内部逻辑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逻辑的分析应以历史的考察为基础,历史的考察应以逻辑的分析为依据,历史与逻辑最终走向现实,以达到客观、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目的。
二、金融学课程理论的特点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原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但是对于金融学学科体系是存在着广泛的争议的,我们是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课程为基础来进行本论文研究。
(一)金融学理论具有历史性特点
金融理论往往来源或根植于实践,这些理论都有着各种类型多样、程度不同的历史渊源或历史背景。几乎每一个金融学理论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如果不去理解每一个理论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就很难理解理论本身的真正内涵。比如,关于货币理论,究竟什么是货币呢?如果单纯从现实来看,人们通常把纸币称作货币,但是中国古代又有贝币、银币、金币等,那么这些是不是也是货币呢?如果是,它们和现代的纸币又有什么区别呢?想知道答案,就必须对货币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再例如,关于货币层次的划分,中国的M1货币层次不包含居民活期储蓄存款,而关于货币M1的一般定义是包含所有的活期存款的;所以如果单纯以理论来看就解释不通,但是如果了解中国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居民活期储蓄存款是以存折形式存到银行的;不像企业活期存款以支票形式存在,可以直接进行支付;那么就能够理解中国货币M1层次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划分了。
(二)金融学各理论之间逻辑关系强
金融理论既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是一门规范性很强的课程,不同部分的知识结构以及同一部分的知识内部往往有着严密而科学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既表现有必要的规范性分析特点,又表现为应有的实证性分析特点,而且随着金融理论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特点表现得日趋明显。
比如,对于货币的知识体系,许多章节都有涉及,有货币的概念、货币发行、存款货币创造、货币供给与需求等,这些知识点联系非常紧密,如果不深入、客观的追溯、考察、分析并解读历史,厘清它们的逻辑关系,将难以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论。
(三)金融学理论与现实密切相关
金融学理论与我们置身其中的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经济金融环境当中,或多或少的受着金融时事的影响。但是要想通过现成的理论去透彻的理解、解决现实问题,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的。而且正是因为金融学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所以金融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文化意识,以金融视角进行思考和观察能力,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所以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理论的简单解释。
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因为金融学理论具有历史性、逻辑性强和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特点,所以要求教师在思考和讲授金融理论时必须贯穿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在实际运用这个方法的时侯非常困难,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完备的知识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而且能把复杂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一)寻根溯源,厘清脉络
每一个理论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所以在研究理论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只限于表面的解释。而是要探求理论的渊源,找出其产生原因,发展的历程,然后就主要观点或发展主要阶段以比较易懂的方式讲授给学生。
当我们讲到利息时,给利息的定义是利息是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如果就到此为止的话,那关于利息的许多经典的意义我们是无从知道了。关于利息,认为利息实质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西方经济学将利息分为实质利息理论和货币利息论,实质利息论认为利息是实际节制的报酬和实际资本的收益,实际利息率最终取决于起初的生产力因素,如技术、资源的可用性和资本存量等。货币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借钱和出售证券的成本,同时又是贷款和购买证券的收益。作为一种货币现象,利息率的高低完全由货币的供求决定。我国学者认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财富的增值部分。为什么各种定义差别如此之大,这就要从利息产生、发展及利息理论的演变去厘清。
再比如我们介绍货币银行学课程里金融市场部分中的欧洲货币市场,它是一个境外货币市场,有着相对宽松的市场政策和制度环境以及诱人的市场利率结构,所以欧洲货币市场才那么的发达。但是这只是比较肤浅表面的解释,因为即便给出相等的或更好的条件,中国的市场也很难像欧洲货币市场那样发达如此之迅速。因为一个发达的市场不只需要良好的条件,还需要历史的机遇。欧洲货币市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既有前苏联将其在美国的同类资产转移到伦敦形成境外美元,又有“石油美元”进一步促进,所以欧美货币市场才发展的那么迅速。这样对境外货币市场的特点和被管制程度等相关问题的理解也显得非常容易了。
(二)注重留疑,整合要点
如前所述,金融学理论各部分内容之间相互关联,交叉融合,比如国际金融里面的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国际储备等知识模块之间有密切关系,讲到汇率内容时候要用到国际收支知识,而讲国际收支内容时也要涉及到汇率知识,所以最好方法就是在先讲的内容里面注意留好疑问,切记这个疑问是经过老师的精心准备提炼出来的,另外,切记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牢记这个疑问。并且还要通过案例、时事加以引导,让学生课下去查找资料,自己去寻求答案。这样就可以一方面避免学生因不懂而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当留疑做好以后,随着课程内容的进展,当进入到留疑模块时,要记得以留疑为切入点,逐渐导入所要教授的内容。在讲授完所有相关课程内容之后,还要有个归纳总结,就是把相关的内容以合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整理。比如简要归纳汇率与国际收支关系:当汇率被低估时候,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而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汇率升值,这虽然会使低估现象有所缓解,但同时也会影响一国出口。
(三)结合现实,深入探讨
历史的、逻辑的分析最终要走到现实中来。当对理论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都厘清了之后,再去分析、解决现实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巩固对所学理论的记忆和理解。
比如,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层次等有关货币的内容清晰理解之后,要求学生结合现实中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现实进行分析,给出学生自1998年以来的CPI指数,让学生自查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货币供应量,分析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再比如,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学生觉得不易理解,所以往往是浅尝辄止,不去深入探讨;尤其是对于“特里芬难题”和“没有泪水的赤字”,他们觉得实在无法理解。为了让学生深刻把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及历史意义,在上课过程中结合“9・11事件”之后美国十年来经济发展变化这个现实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详细解读美国作为世界资本家的本质;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不但认真听,还向老师发问,结果是不仅理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而且理解了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变化历程。
总之,在金融学教学中,使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无论是教师的引导功能,对知识体系的把握能力,还是学生的求知潜能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释放,由此而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深刻的、全方位的。但是这一教学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我们很长时间的摸索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并且需要团队的协作。笔者会日积月累的充实理论知识,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去完善这个方法的。要走的路很长,但是,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席明纳教学法;金融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14-02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一些流行于“欧美”的教学方法被相继引入到国内,比较典型的如“哈佛模式”的案例教学法[1]。然而,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操作过程的可控性等[2]。为了克服案例教学法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引入席明纳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改进;并以作者所授的金融学课程为例,给出该综合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探讨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优势与不足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现实中素材作为案例来源,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归纳知识、创新知识作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存在如下优势:(1)有利于新知识的传授。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下,讲授内容以教材为依据。但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教材知识点明显地滞后于时展的要求。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经济生活中所发生的热点问题,任课教师都能够及时地以案例形式体现在课堂上,为知识传递与创造提供了有效途径。(2)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式讲述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现实感,难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而案例取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案例中所体现的知识是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具体化。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研读,实现了特例知识到理论知识的升华。(3)有利于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主角,信息在教师-学生之间、学生-学生之间进行双向流通,新思想在这种民主的讨论氛围下容易被激活,从而为科学研究提供创新思想来源。
尽管案例教学法存在上述优势,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亦较为明显。并且,案例教学法无一定定式,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方法各异,影响了案例教学法传递知识效果。
二、席明纳教学法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引入方式
席明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角、教师为导演的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在该方法中,教师首先在课前向学生指定论题,然后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并小范围内相互讨论与试讲,接着修订并完善供课堂研讨的发言稿,最后在教师指导与组织下在课堂进行论题研讨[3]。在具体使用中,席明纳教学法还存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但过程大体基本类似。
席明纳教学法拥有比较明确的组织流程,而案例教学法从形式上拥有较好的教学内容——案例;因此,在案例教学法中嵌入席明纳教学法,有利于完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内在优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围绕案例为中心,采用席明纳教学法的研讨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研讨,从而获得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三、案例教学法与席明纳教学法在金融学课程中实施步骤
金融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较紧密的课程,比较适于采用案例教学法。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效果,作者曾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如下步骤嵌入席明纳教学法,以达到所需要的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指定案例、学生分组以及小组预讨论。在案例指定上,教师在上课前预先为每组均指定相同的一个案例,并附带必要的参考文献。在学生分组上,由于班级学生在60人左右,因此将全班分为8组,每组7~8人,并同时为每组指定一位小组长;并说明在回答问题时,小组长有权指派本组任一学生回答问题,若小组长指派失败,则由小组长回答问题。在小组预讨论上,教师不参与讨论进程,每组学生根据所分发的案例,研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文献,然后组内研讨案例所呈现的问题,并形成课堂预演的发言稿。
2.课堂实施。课堂实施包括演讲组和辩论组确定、演讲与点评、自由辩论、总评四个环节。在演讲组与辩论组确定环节上,演讲组为1个,其余为辩论组。其中演讲组采用两种方式确定:自由竞争与随机指定。在案例教学环节,教师首先询问哪组愿意充当演讲组,如果出现多组竞争,则由教师随机指定一组;如果都不愿竞争,教师任选一组作为演讲组,其余为辩论组。在演讲与点评环节上,首先由演讲组指派代表简略地陈述案例内容,并针对案例问题给出本组的解决方案;然后由教师简单地予以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客观地加入一些个人观点,并留以悬念以便引起辩论组的争鸣。在自由辩论环节,演讲组-辩论组、辩论组-辩论组之间自由的交流意见,发表不同看法,所叙观点必须有理有据,不能夸夸其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协调作用。在总评环节,由教师对各组观点予以点评,并要求课后每人提交一份案例分析总结报告。
3.成绩评定。成绩评定包括小组成绩评定、组内个人成绩评定、个人总评。在小组成绩评定上,演讲组权重略高于辩论组,目的在于演讲组压力相对较大以及活跃气氛的需要。小组评分的参考指标主要包括小组长组织能力、组内个人表现、案例分析质量。组内个人成绩评定的参考指标主要包括个人对小组贡献程度、个人案例分析总结报告。个人总评分数由小组成绩得分和组内个人成绩加权平均确定。
四、教学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在一个学期的金融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与席明纳教学法的结合使用,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1)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课堂气氛比较热烈,与以往沉闷气氛形成了较大反差。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氛围正在慢慢形成。(2)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亲近、融洽。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不再是以知识独占者的权威形象出现,不再是以演员角色的独白形象出现,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3)学生团队精神得到了增强。由于小组内学生要不断地针对案例问题进行研讨,同化—分歧—同化的过程在小组内反复出现,再加上以组进行考核机制的作用,使得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逐步形成。
尽管取得上述预期效果,但问题也不少。(1)案例挑选与更新压力非常大。挑选与更新跟教学目标相关的金融案例,工作量非常大;未经加工或加工不够深入的金融案例的仓促使用,对教学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学生的课前课后工作量大,影响了学生对该教学法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对该教学法的新鲜度下降后,学生的畏难情绪、抵触情绪得到了抬头,影响了该教学法的后期持续实施。(3)在自由辩论的教学环节中,辩论质量有待提升。在辩论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在强调自己所坚持的观点时,往往是基于直觉的判断,而不是依赖于理论知识的支撑。
五、教学建议
为了进一步发挥案例教学法与席明纳教学法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功效,需要加强如下几项工作:(1)金融案例库建设。基于案例的重要性,学校应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任教师,不断地追踪金融领域中所发生的热点问题并编撰相应的教学案例,形成金融案例库。(2)教学方法培训。长期以来,讲授式教学法一直在我国教学方法中占据主流,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灌输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为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应提供一种有效的渠道供教师(尤其是刚入学的青年教师)相互探讨教学经验,或到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教学观摩,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3)学生成绩考核。案例教学法和席明纳教学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因此相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而言,平时成绩应在总成绩中占较大比重。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应重点放在团队合作效率、解决问题能力、个人成长等指标上;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拉动学生学习动机,落实教学目标,并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版),2009,31(3):7-11.
[2]石巧荣.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4:75-77.
[3]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20-23.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基础课,以家庭和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为重点,认清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作用及其局限;同时,运用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微观经济学,吸收微观经济学中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对市场机制运行的某些正确看法;培养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微观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基础课程,课程包括理论讲授、讨论课、课外作业、课程论文、案例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2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情况
2.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2016级金融学和物流管理专业的部分学生。其中金融学44人,物流管理31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8.67%和41.33%。从性别结构看,男生为27人,占36%;女生48人,占64%。2.2评价结果2.2.1总体评价。关于课堂总体教学效果评价这个问题,基于教师、自身和教材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一是基于学生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印象与评价,二是基于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的效果评价,三是基于学生对于教材的评价。问卷设置的第一个问题,即“你对于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总体印象”。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课堂教学较好的占绝大部分,比例高达85.34%,其中回答非常好的占42.67%;很好的占42.67%;一般的占13.33%;比较差的占1.33%。问卷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即“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课程学习”。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满意自己的课程学习人数达62人,比例为83.67%,其中非常满意,非常清楚课程框架和内容的占9.33%;比较满意,对于课程有些了解的占53.33%;一般满意的占20%;不满意,不知道学了些什么的占17.33%。问卷设置的第三个问题,即“你觉得微观经济学课程难在什么地方”。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图多、字多为31人,比例为41.33%;知识点多的26人,占34.67%;计算题比较难的为15人,占20%;其他方面的3人,占4%。2.2.2教学环节。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学生对于教学环节、阶段、教学文件等方面进行评价。本课程共计48课时,24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每讲内容按照提问与回顾、引入案例与本讲内容、知识点讲解、课堂总结等四个教学环节。问卷设置的第一个问题,即“你对于每讲内容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提问环节为32人,比例高达42.67%;引入案例的为13人,占17.33%;知识点讲解的为6人,占8%;案例或故事的21人,占28%;课堂总结的为3人,占4%。这个问题是要考察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评价,看看学生对于哪一个环节印象比较深刻?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提问环节、案例或故事、引入案例印象较为深刻,特别是提问环节和案例或故事。而对于知识点、课堂总结印象不太深刻。问卷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即“你如何看待课前提问”。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很有必要,会有些紧张的人数为68人,比例为90.67%;没有必要,不会在意的为2人,占2.67%;无所谓的为5人,占6.67%。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经济学意识,本次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学习与微信联系,让学生关注朋友圈公众号,阅读相关文章,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因而,问卷设置的第三个问题,即“你觉得转发朋友圈文章是否有效”。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没有,就是应付的人数为18人,比例为24%;确实有些作用的为45人,占60%;不知道的为12人,占16%。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的同学认为转发朋友圈确实有些作用。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一部分认为是出于应付。2.2.3考试环节。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工作。针对这一环节,本次调查设置了两个问题。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每隔两章或一段时间让学生总结一下教材知识点,起到复结作用。特别是课程考试之前,对于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因此,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评价课堂或课程总结对于学习的作用。问卷设置的第一个问题,即“你觉得总结有用吗”问题。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有用的人数为65人,比例为86.67%;没有必要的为10人,占13.33%。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有用。对于学生对于考试自信心方面的评价。问卷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即“你觉得可以通过考试吗”问题。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可以,没有问题的人数为23人,比例为30.67%;心里没有底的为39人,占52%;不确定能不能过的为13人,占17.33%。但从期末成绩看,两个班的不及格率均未超过15%。说明考试前后评价学生的心理变化。
3总结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学科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本科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方式、模式、理念均需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学生成长环境进行调整。本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规范课堂教学环节,每讲课堂教学按照“回顾-引入-讲解-总结”总体思路讲解;另一方面引入微信等新兴概念工具,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程教学中图片、案例等选择也是紧扣95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性格,希望拉近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拉近师与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二霞.用好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基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农经,2016(13):137-138.
[2]赖晓红.独立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17):181-182.
[3]张庆.提高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J].黑河教育,2016(07):77-78.
篇9
【摘 要】 本文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介绍了主题研讨式教学法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主题研讨式教学法的优势及在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实施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主题研讨法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案。首先是拟定计划,组建团队;其次是设定主题、确定方法;第三是协同研究、分组讨论;第四是课堂展示、答辩对决;最后是教师点评、总结归纳。
【关键词】 主题研讨法;货币银行学;教学应用;教学改革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专业以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必修课程。根据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掌握金融及投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晓金融理论前沿,把握金融领域热点,从而提高应用技术能力。尤其在当前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大趋势引发金融业重大变革。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毕业后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更是我们目前金融学教学的重点。结合本校经济类、管理类学生的实际,本人在本科教学中以《货币银行学》的教学为契机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推行的主题研讨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主题研讨式教学法概述
1、基本内涵
主题研讨法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将行动导向法(Handlungsorientierte
Methode)与PBL 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结合起来的课堂创新实践。意指以主题或专题为起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在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基础上,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强调学习主动性,彰显互动式启发式教育特色。即由教师指定、建议选取或引导学生自主选定反映重要金融理论或重大现实问题的主题,交由学生组成团队合作自主探究、讨论加以解决,从而既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形成倒逼机制,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吸收者。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驱动作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主题研讨式教学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法及PBL 教学法的比较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国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成功运用并推行此方法。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德国在职业教育中取得的出色经验和成果,也使得各国纷纷效仿。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由美国医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创,并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进行教学实践,效果良好。随后,因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等世界名校的推行而主要在医学院校日趋流行。
二者的共同特点都是强调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都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终极目标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心、脑、手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通过设计具体教学情境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症结,最后解决问题。
当然,二者的特色也十分鲜明:前者重在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后者主要运用在临床医学的教学实践中。而我们普通高等学校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并非等同于职业培训,又具有自身的专业特点,不仅仅要强化金融实务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也不能忽视对金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为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主题研讨法,既借鉴上述两种教学法的优点,又充分结合了本校的实际。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贯穿其中。培养、强化金融学的思维方式,运用金融学基本原理引领、培养学生的思路,将相对枯燥、复杂的金融学理论兴趣化、简单化,强化对金融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以教师传授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核心,以探索问题为契机,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目标,真正实现双向、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金融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3)不是单一的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也不是单一的模块化教学。根据教学实践,这种“全体参与、分工明确、有讲有辩、结合现实”的主题研讨及学生讲授等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吸取”,显著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二、主题研讨式教学法的优势及在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首先,通过主题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素质,对于学生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锻炼是大有裨益的,包括文献检索、信息处理的能力,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等等。这显然符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其次,通过主题研讨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且便于与大家进行知识点和信息的交流,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调动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再次,通过主题研讨式教学法,在主题研讨的前期准备及实施过程中,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有一定把握,及时地发现自身在知识储备及专业知识学习中的问题。尽早发现,尽早纠正,尽早解决。
最后,从“货币银行学”的内容上讲,理论性强、实践性突出,既包括货币、信用的基本理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需求与供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传统内容,又涉及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利率理论及我国利率体制改革、金融市场理论的最新发展、金融监管理论及制度、金融衍生工具、新兴金融组织、金融危机理论、货币理论的新发展等内容,这些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知识模块便于开展主题研讨法,做到“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学习”。
三、运用主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1、以教师为引导
首先,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完备,知识结构完整;既熟谙本专业、本课程,又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其次,对所带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即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大致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和程度,以便主题设定的难度与广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第三,要具备组织管理能力,掌控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自主地完成,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
这种主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开展,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而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配合,从准备资料开始,就要组成团队,依据主题(或商议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检索文献、查阅资料,与团队成员齐心协力、积极探索、交流沟通、总结整理,最终得出最佳结论。
四、主题研讨法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1、拟定计划,组建团队
首先,在教学中根据自愿原则,由学生自由组合,每组由6-8 名学生组成。这样,每个班大致分成5个组左右。制定相关规则,强调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其次,每组推荐、自荐或协商确定组长及主讲、副讲人选。然后,明确各成员的具体分工,向学生讲解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相关方法。
2、设定主题、确定方法
设定研讨主题是主题研讨教学法开展的关键环节,因为主题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研讨教学法的成效。关于主题的选择,既可以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教学重点及难点,设立若干特定主题,也可由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及结合自身兴趣点选取主题,并提前两周以上确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研讨准备。实施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避免主题单一,注重多样化。既要有反映金融理论的,也应侧重于金融难题或者时事热点,比如利率理论、利率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二是主题难易度应适中,工作量适中。三是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确定的研究范畴、适当的研究方法。
3、协同研究、分组讨论
主题设立以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组别及主题,分工合作,查阅文献、搜集资料、集中讨论、梳理要点、整理框架、总结结论。要求学生最终形成2000字以上的文稿,并制作成ppt。以“存款保险制度”为例,该组学生首先根据所学金融安全及相关理论,结合国际以及我国现实经济状况和金融制度,查阅搜集资料文献后,充分吸收、讨论和修改,确立重点,了解该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以及道德风险问题。在最终形成的结论中既加深了对金融安全理论和存款保险制度理论知识的认知,又掌握了现实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并合理地反映同学们的争议和思考。
4、课堂展示、答辩对决
这是主题研讨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他组的同学可以针对这个小组同学的汇报提出问题或质疑,而该小组成员必须做出回应。这样一个答辩的过程目的在于通过质疑、答疑的反复过程,将研讨进一步深入下去。
首先,小组研讨之后,每个小组派出主讲及副讲在课堂上汇报自己小组针对这一主题所做的工作以及所形成的主要观点。主讲及副讲一边展示ppt,一边阐述本组主题、介绍思路、阐明观点。这既是向大家展示本组主题研讨成果的重要一环,也是锻炼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其次,报告团队展示及阐述结束后,鼓励其他组同学提出问题或质疑,该组成员短暂讨论后由主讲及副讲以外的成员进行回答及解释。在这一问一辩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主题的认知程度、团结协作的默契程度及临场应变能力。
5、教师点评、总结归纳
在学生汇报和辩论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并掌握时间、控制节奏,适时调节气氛,注意学生讲、答、辩中的亮点、疏漏甚至错误等,及时给予适当地启发、指导及点评。其中,点评应着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比较各团队的观点,客观评价其优缺点,并达成基本共识。如果个别团队勇于创新,能够突破所学知识框架,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应给予充分肯定。
总之,对教师而言,这是教学理念的变革,它颠覆了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传授的被动模式,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为主的互动模式。对学生而言,这是学习方法的创新。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这种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比如,学生在课堂展示和答辩环节的机会不均,尤其是那些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更应得到锻炼和鼓励;总课时偏少,若能增加至周学时4课时的话,就能提供更充分的时间保障。
【参考文献】
[1] 金洪,朱晓俊.应用型本科院校货币银行学教学模式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2] 杜俊平.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货币银行学”中的应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0.
[3] 梁丽丽.PBL 教学法在货币银行学中的运用探讨.高教学刊,2015.13.
篇10
1.1教师维度(1)讲授空泛,与现实脱离,造成学生厌学情绪。该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但由于任课教师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对实际金融业务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使得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缺乏现实意义,理论与实际相互脱节,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案例来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将案例与理论讲授相结合,通过对案例的筛选和研究,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多样化,而且也能够提高教师的理论深度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学生因理论枯燥而产生“厌学”问题。(2)互动缺失,教学方法简单,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在传统的金融数学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授式的满堂灌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教师只是在复制课本上的内容,只注重“如何教”却忽略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有的虽然设计了互动环节,但一般只是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而问题和答案都是预先设置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学生互动。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灌输。教师通过引入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竞争等多元化的模式进行互动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丰富了教学模式,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与教师、与同学、与教材的互动中快速提高,解决“效果差”的问题。
1.2教材维度(1)教材编排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讲授和学习。2005年以后,全国各高校才广泛在本科阶段中开设金融数学专业或专业方向,现有金融数学教材大部分是为研究生教育而编写的,以理论研究和阐述为主,而仅有的几部适用于本科教学的教材也多以精算师考试大纲作为主线,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不大,大量的习题是为了配合公式、定理的讲解而创设出来,有些习题则更是停留于理想化模型,缺乏实际意义。例如,“已知每2年底付款一次,每次付款1元的永久年金的现值为9/16,计算年利率。”这道题目就是典型地为了配合广义永久年金公式的讲解而创设出来的,无法满足金融数学作为实践性很强学科的培养目标。将案例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而且能够将复杂而抽象的数学模型直观化,具体化,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一些金融学发展史案例的引入可以将原本被割裂的知识与其起源和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其产生的背景的同时,对于其发展的现状也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2)时效性差,举例滞后于社会发展,无法满足师生需求。现有的适用于本科金融数学教学的教材中,大部分是在国外教材的基础上编译而成的,国外的这些教材已经出版很多年,一些理论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金融问题,一些数据也失去原有的意义。金融数学是一门对时效性要求很高的学科,案例教学恰好可以弥补教材内容陈旧的不足。通过引入具有时效性的案例,不仅可以更新和补充原有教材内容,将最前沿的信息和数据传达给学生,而且能增强理论的现实意义。
2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根据以上在本科生金融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引入案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本文探讨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设计案例导入、案例分析、案例示范、案例模拟“四个环节”依次运行、互相衔接、有机配合,以达到解决教学现存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1以案例导入法带领学生轻松进入课程情境导入是每节课的开始,也是能否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这里所说的导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以生活型案例导入,即由实际金融问题的导入。教师每节课遵循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导入,将学生带入为本节课讲授的所预设的知识背景和问题情境中,师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分析与研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例如,讲授摊还法时,可以通过设置如下问题:假设某人以银行按揭贷款方式贷款50万元,分20年还清,每月还款3742.6元。(1)每月偿还的3742.6元中有多少元是在偿还本金,多少元是在偿还利息?(2)在偿还了36个月后,本金还有多少没有还?通过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二是以历史型案例导入,即由金融史、金融事件等历史事件导入。每个理论都有其发展的历程和背景,如果将所讲授的知识与其发展历程割断,只是片面地讲授知识,必然影响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定义。在讲授每个知识点的同时,将其发展的背景、过程,涉及的人物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引入教学中,以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在课堂上,既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深入理解,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金融知识。例如,在讲授债券时,就可以将我国发行国库券的过程、“垃圾债券”的发展、米尔根的传奇经历等金融史案作为导入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2.2以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课程知识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按照教材直接给出定义、公式,学生则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课后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进行记忆。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失去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如果将案例教学植入教学,通过选取恰当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理清案例中事件的关系,就能够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定义、公式。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例如,在讲授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定义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差别在于通货膨胀率,可以列举生活中物价上涨的例子:今年甲向乙借10元钱,贷款利率为10%,明年甲需要还给乙11元,假设今年的桃子的价格是1元/个,那么10元钱乙可以买10个桃子,明年桃子的价格为1.1元/个,物价上涨率为10%,那么明年甲还给乙11元也只能买10个桃子。虽然多还了1元,但乙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利润。显然,贷款利率10%是名义上的利润,即为名义利率。而实际利润则为0%,于是很自然得出实际利率为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差或者是名义利率与物价上涨率的差。
2.3以案例示范法培养学生树立和巩固课程建模意识建模方法是金融学定量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理论与应用联系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是金融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运用定理、公式解决课本上的规范习题时得心应手,而面对实际的金融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这说明学生建模意识不强,无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背景,指导学生应用所学公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摊还法进行本息分析时,在给出公式后,我们可以假设“每位学生通过按揭贷款方式购买住房,贷款金额为50万,让学生利用公式计算贷款期限分别为5年、10年、20年时,分别按银行现行贷款利率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每月各要还款多少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通过案例的典型示范,培养和训练学生树立了客场建模意识。
2.4以案例模拟法训练学生积累和强化课程实战能力金融数学课程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应用性体现在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金融问题。因此,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灵活掌握金融数学课程的相关内容以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讲授某一部分后,可以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网上推演和模拟,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一部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例如,在讲授期货定价时,我们布置学生假设每人拥有资金100万元,进行期货在线模拟交易,然后学生每天关注自己所选期货的交易情况。课程结束时,系统会对所有学生的盈亏做统计,并且有按班级的排名。通过这样带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案例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同时将金融数学理论还原到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兴趣,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3实践检验
- 上一篇:社区妇联年度工作总结
- 下一篇: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