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延期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20 17:4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延期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延期政策

篇1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都占较大比重。中小企业不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

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的深化,在与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中小企业却暴露出明显的弱势。由于遭遇了原材料成本上升、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人民币升值和从紧货币政策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目前正面临困难。据官方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共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融资难却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先天性问题。在各种融资方式中,银行信贷是重要的资金来源,由于中小企业有天生的劣势,即一方面,中小企业尽管有些资产总额较大,但负债率高,因此企业拥有处置权利的自有资产少;另一方面,企业拥有的资产往往不符合银行对变现能力、保值能力的偏好,抵押率不高,所以。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通常不愿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融资难已成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为减轻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税收负担,中央财政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包括新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按照2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征收,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以及近期提高纺织业等企业的出口退税税率。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企业感到税负较重,而中小企业对解决就业的贡献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府应该施展组合拳:财政、金融协同政策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解决途径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成分之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但融资难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能源、粮食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成本支出,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资金越发困难。尤其是目前,我国经济出现下滑的势头,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胚,就成为事关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融资一般是通过以下几个渠道完成的:一是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上市等形式;二是间接融资,即主要通过银行贷款;三是民间借贷,民间融资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企业向个人借贷;四是政府设立基金直接扶植。融资难已成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1 我国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银行和证券市场。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和证券市场。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人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由于我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影响创业投资的退出,中小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我国还没有专门对中小企业的政策银行。

2 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而且近两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银行尚未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前提下。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3 民间融资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中小企业缺乏自有资金,为求得发展,这类企业往往只能从非正式金融活动中寻求资金。主要渠道就是民间借贷,民间融资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企业向个人借贷。但民间借贷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直接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

篇2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是对国有企业在国家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的总结和肯定。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经济成分在不断下降,特别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中。比如,从不同所有制工业资产的比重变化来看,1998年,国有资产占比达77%,2002年降为69%,2007年为51%,到2012年时,不足一半,为49%。而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又需要国有经济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因此,如何在国有经济成分下降的情况下,提升国有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数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同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11年,熊彼得就指出金融中介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后来,King和Levine(1993)以80个国家1960年~1989年为样本分析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较为显着和稳健的正向关系。Rousseau和Wachtel(1998)对工业化时期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是促进作用。我国在上世纪末以来,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探讨也比较多,谈儒勇(1999),周立、王子明(2002)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赵振全、薛丰慧(2004)的研究表明我国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显着。但王晋斌(2007)的研究则并未证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武志(2010)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经验研究,提出的新假说认为金融发展的内在质是由经济增长所引致。从这些文献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在逐渐深入,但这些文献重点在于从宏观上对两者关系的探讨上,而对不同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没有深入。金融危机以来,国有经济的重要性凸现,并得到认可,政府在干预经济时需要国有经济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国有经济的作用影响深远。国有工业经济作为我国公有经济的核心,在国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利用1999年~2011年西部十二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国有工业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1.国有工业经济发展变量。GDP是研究宏观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指标,本文采用地区国有工业总产值来衡量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为了消除原始数据的异方差,本文将采用原始数据的对数形式予以代替。

2.金融变量。金融变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非常多,常见的有金融相关比率(FIR)、麦氏指标M2/GDP。由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地区金融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西部地区企业的间接融资比重大,而且金融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贷支持上,因此本文采用贷款余额占GDP之比作为金融发展水平的测量指标,用FINit表示。二是金融支持水平。企业的经营需要资金支持,企业为了扩展经营规模,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投入大量的被长期占用的资金,因此要通过长期负债来筹集资金。事实上,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国有银行将贷款大部分贷给国企,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本文以长期负债占固定资产净值之比作为地区金融支持水平的测量指标,用SUPit表示。

3.控制变量。影响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因此需要对一些主要变量进行控制来增强模型的解释能力。首先,生产的发展,既要有物质资本的投入,也要有人力资本的投入。因此,本文以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表示物质资本对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用MCit表示,以地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来反映人力资本的影响,用HCit表示。同时,国有企业的发展,政府的作用巨大,因此本文以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额来反映政府行为对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用GOVit表示。对三组控制变量的数据取对数,以消除观测数据的异方差。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将采用1999年~2011年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所有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西部各省市自治区1999年~2012年的统计年鉴,部分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工业经济统计年鉴》《金融统计年鉴》。

三、模型选择与计量方法

本文选用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面板数据模型根据系数向量和常数项是否为常数,分为混合回归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一般通过构造F统计量进行协方差分析来予以判断。

查F分布表,在给定5%的显着性水平下,得到相应的临界值。由于F2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须先判断模型中变量的平稳性,以避免产生“伪回归”问题。面板单位根检验综合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特征,可以精确的判断单位根的存在情况。

除金融发展变量FIN在Fisher-ADF检验时处于10%的置信水平,其他变量均在5%的置信水平的前提下拒绝原假设,我们可以认为序列中不存在单位根,因此所有变量在水平状态下是平稳的。

四、回归结果及分析

从模型估计结果中看,模型的R2值为0.893320,检验通过了置信度为1%的显着性检验,表明模型估计效果整体上较好,因此,本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西部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情况。 解释变量金融发展水平FIN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越好。因为金融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本的积聚与集中,提高社会和企业的投资水平,帮助实现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可能主要得益于宏观环境与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各银行金融机构响应国家号召,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积极支持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对公用事业建设的支持,在农村和城市电网改造、城市供排水、城乡通讯工程改造、城市道路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得到全面加强。同时,银行金融机构大力扶持和培育特色农业和经济林业,积极支持旅游文化企业,加大对防治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等项目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大力推进重点节能工程、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的贷款投入。由此,伴随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资金的投入,使得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在金融资产的“量”上得以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国有工业经济也随之增长。但是,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金融机构,按照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资源配置,重点将资源配置在东部发达地区。而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资金不足,结构单一,信贷规模难以满足西部地区发展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解释变量金融支持水平SUP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且显着性水平比较高,系数也较大,表明金融支持水平越高的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更显着。因为企业的经营需要资金支持,特别是工业企业大量的长期固定资产投资,没有银行的支持,难以进行。由于西部地区的客观情况,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后,科技、人才、经营理念落后,使得西部地区难以通过市场方式吸引东部资金和外资的大规模流入。因此,西部地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银行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家对西部大开发在资金政策上的支持。

从控制变量上看,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系数为正,但对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系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推动国有工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物质资本的影响较大,而人力资本的系数偏小,影响并不显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部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还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物质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的贡献小,这与西部地区目前人力资本匮乏、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理念落后是比较符合的。从系数上看,财政支持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本来西部大开发中,特别是初期,西部的发展是一种“强财政、弱金融”的局面,财政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出现负相关,可能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有工业企业被进一步推向市场,国家对国有工业企业的支撑作用减弱有关。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针对金融发展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问题进行研究,采用1999年~2011年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国有工业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与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和金融支持密切相关,特别是金融信贷的直接支持作用,因此,在提升国有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数量的过程中,本文根据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从多个方面筹集资金,加大对国有工业企业的资金投入。西部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源自资本驱动,物质资本的投入对工业经济的增长作用明显,金融支持水平对国有工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西部地区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后,资金有外流倾向,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增强投资信心。特别是商业金融机构,要意识到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商业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商业西部地区也能够在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上取得双赢。

篇3

【关键词】物流金融;物流金融模式;物流金融障碍;政府对策

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狭义的物流金融可以定义为:物流供应商在物流业务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这类服务往往需要银行的参与[1]。本文认为物流金融是从整个供应链集成管理角度,对参与方如企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介机构等以融资企业物流资产为对象,提供减少风险、提高效率的融资方案。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其物流资产(包括权利质押和动产质押),借助各种物流金融工具,减少金融风险,实现企业融资,纾解中小型企业资金困境的难题。

一、中小企业利用物流金融融资的模式

从罗齐和朱道立的融通仓模式的研究开始[2],我国对物流金融模式的研究比较重视具体物流业务的研究,对于物流金融模式的总结的不多。根据国内外开展的物流金融实践,我们把物流金融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一)物流金融基础模式、(二)物流金融结算模式、(三)物流金融授信模式、(四)物流金融的反担保模式、(五)物流金融综合模式、(六)物流金融一体化模式、(七)物流金融进出口模式。

(一)物流金融基础模式

物流金融基础模式一般包括包括基于权利质押的业务模式和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它利用企业的物流资产,通过质押来获取融资,是物流金融开展的基础。基于权利质押的业务模式是指融资企业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出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信贷业务。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是指融资企业以自己拥有的、占绝大部分流动资金的动产如存货、原材料、在途商品、待售产品等作为担保,向银行出质以获得资金。在出质业务中,融资企业无法自证其动产的信息,银行也无法核实。出质物的信息需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提供和担保,以获得贷款。

物流金融基础模式是其他物流金融开展的前提,因为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一般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

(二)物流金融结算模式

物流金融结算模式一般包括交货托收、结算垫资托收结算和承兑汇票业务。交货托收结算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其承运人的优势替货主进行货到收款或代收货款业务。大量的交货托收业务可给物流企业带来资金沉淀,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开展融资业务。垫资托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先付款给其承运的货主,然后向买方收取货款。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买卖双方较为了解,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风险。承兑汇票业务是指物流公司先和当事三方:货物买方、货物卖方和银行签订保兑仓业务协议书,后向银行提供承兑担保。货物买方利用向银行申请的承兑汇票向卖方购买货物,并将承兑汇票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质押物,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银行划拨资金给卖方,且买方还款之后才给买方释放质押物。

(三)物流金融授信模式

物流授信金融是指银行通过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现状、资产状况及信用程度,向其进行一定信用额度的授信。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对其服务的企业提供各种短期的质押贷款业务。银行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授信业务,使自身风险降低,而中小型企业也可较快获得贷款。

(四)物流金融的反担保模式

因为信息不完全,银行一般不接受借款企业直接以动产向申请质押贷款。若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其承运和可控制的借款企业物流资产作为反担保抵押物,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用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可向借款企业贷款。

(五)物流金融综合模式

物流金融综合模式是在物流金融业务中,通过采用上述几种方法的组合,来实现借款企业的融资目的。较为典型有融通仓。

融通仓是一个以物流物资产仓库与监管、公共仓库服务、出质货物配送、出质货物资产估价、出质货物拍卖为核心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减少运营资本,减少风险,优化资源使用,提升整个供应链绩效。融通仓可分为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两种模式。

1.仓单质押

在仓单质押业务中,银行作为信用贷款的提供方、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融通仓服务的提供方、生产经营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方和质押物的提供方。生产经营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或待销售的产成品进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设立的融通仓,同时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进行货物验收、价值评估及监管,并据此向银行出具证明文件。银行根据贷款申请和价值评估报告酌情给予生产经营企业发放贷款。生产经营企业照常销售其融通仓内产品,如果生产经营企业不履行或不能履行贷款债务,银行有权从质押物中优先受偿[3]。

2.保兑仓模式(买方信贷)

保兑仓又称为买方信贷拟购货物质押。制造商作为卖方、经销商作为买方、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银行在买方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后开出承兑汇票,承兑汇票的收票人为卖方制造企业。卖方收票后向指定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如果买方偿还银行多少资金,银行则允许其销售相应金额的货物。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4]。

(六)物流金融一体化模式

物流金融一体化模式是物流金融高层次的运作,它物流企业和银行资本的结合。在物流结算业务中,物流金融提供商因为延迟支付获得了一笔不用付息的资金,这笔资金可以用于向其他客户提供物流金融的贷款服务,从而获取额外的资本收益,这为物流一体化的开展带来物质前提。物流一体化物流金融提供商不仅是服务全面、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且拥有自己全资、控股或参股的金融机构。如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UPS,于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First International Bank)实现了物流企业和银行资本的结合。在此背景下,UPS可以实现物流金融一体化业务模式。如UPS可以作为沃尔玛物流金融一体化服务商,在东南亚为成千上万家中小型出口商提前垫支货款,作为回报是UPS承揽其进出口清关、货运等业务。货物到港后在美国进行配送,并和沃尔玛一对一结算。笔者在DHL工作期间,也从事类似业务如“sourcing”。只要客户提出产品的要求和产品使用人的订单信息,DHL就能迅速寻找供应商、产品质量的把关、货款的垫付、物流配送,直到将产品送到客户手里,并和客户当地结算货款。

(七)物流金融进出口模式

物流金融进出口模式是在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各方为避免风险、方便融资而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主要包括跟单托收结算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信用证结算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和保理结算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二、中小企业利用物流金融融资的障碍

(一)银行对物流金融业务的陌生

我国大部分金融机构在融资业务中没有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即使有个别银行有此项业务,也缺乏对物流金融业务应有的认识和制定较为合理的操作流程。特别是有些金融机构内部风控机制不健全,对于风险的处理较为简单和对银行客户的提供服务面不够宽,所以,大量中小企业因为风险,被拒之门外,中小型企业贷款难成为我国普遍现象。

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应进一步了解物流金融开展的意义,增加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意识。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合作伙伴,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流动资产评估体系、内部监控、参与融资供应链企业信息管理等效率。由此,可开展多模式的物流金融业务。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及透明化较差

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资产实力弱、信誉不高。因此,一方面固定资产抵押贷款额度有限。另一方面信用担保机制缺乏,即使有信用担保,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对利用动产进行融资的物流金融业务有极大吸引力。但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在物流金融上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企业库存状况、生产状况、销售状况的各类动产无法监管,因此融资风险较大。如库存材料、在途商品、存货等银行均无法监控,第三方物流企业也无法全面分享企业的物流资产信息。因为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条块分割严重。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三)物流金融中重要委托人——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发达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在银行和融资企业间重要的桥梁。因为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从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没有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资本实力、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缺乏都成为物流金融业务开展的障碍。

和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化程度较低。世界大的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增值提供服务。我国很多物流企业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功能服务如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缺乏有效管理、监控承运货物技术,无法开展高层次的物流金融业务。

(四)质押品估价机构缺乏

除物流金融业务直接参与方外,我国缺乏物流金融业务的中介服务机构如质押品估价机构等机构。企业在运营物流金融业务融资时,出质品的公正估价是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物流融资额度的重要参考。另外,质押物价格的频繁波动给银行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因为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都不具有对出质品的质量、价格等鉴定的专业能力。

三、政府对中小企业利用物流金融融资的支持

(一)政府应建立物流金融实施的良好法律环境和中介服务机构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及《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的颁布,都无明确的物流金融的开展的出质品的管理制度。虽然动产浮动抵押制度在《物权法》原则性地规定了抵押主体范围、可抵押的财产范围、抵押权的生效、抵押权的登记对抗主义以及抵押权确定的情形等,但对于物流金融涉及的而对抵押权的实现程序、浮动抵押与质押以及多个浮动抵押并存时的优先权顺位等问题均没有明确规[5]。因此,政府需从法律层面解决这些问题。其他政府金融管理机构如银监会要出台《物流金融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物流金融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和物流金融风险的管理办法。

政府也应逐步建立一些物流金融的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政府的公信力和市场机制两种办法建立可信赖的物流金融的中介服务机构。如质押品公估所、政府监管的公共融通仓等。

(二)政府对物流金融中重要委托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支持

作为物流金融中重要委托人,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经营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约定的时间、空间位约定的价格向物流消费者提供约定的个性化、专业化、系列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利用其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以达到整体最优和物流成本低,这是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原因。第三方物流在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时,同时也了解并掌握物流金融的出质品的信息,减少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政府通过加大对第三方物流公司和供应链企业的支持,整合企业资源,优化经营模式,彻底解决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服务单一的问题,为物流金融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委托人。

(三)政府支持建立物流银行

首先,政府应考虑建立政策性物流银行。我国物流资金缺口巨大,物流金融业务未能全面开展。而且,商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无力满足物流金融巨大需求。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但融资得不到支持。作为解决中小型企业的物流金融处于于初级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政府在金融方面予以支持。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商业银行的物流金融项目上,调整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贴息、保险等均需政策性银行的支持。目前,许多商业性银行由于缺乏和物流企业的有效合作机制,难以对物流金融业务进行有效地监管。另外,我国商业性银行在物流金融业务管理上普遍缺乏规范性,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组建政策性物流银行可以实现专业化物流金融服务。因此,组建政策性物流银行可以实现专业化物流金融服务。

另外在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和制造型商贸型企业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业产业结构调整、物流业生态环境建设、中西部地区在物流业方面的扶贫开发、政府物流金融中间业务发展如:财政支持物流业资金的拨付、结算,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等机构给予国内支持物流发展的贷款的转贷,物流保险等,都需要政策性物流银行[6]。

其次,政府应支持成立商业性物流银行。物流金融业务在供应链上所提供的服务,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生的风险、降低客户交易成本,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能为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企业带来利益。这为商业性物流银行成立的物质基础。政府应鼓励商业银行、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核心企业实现强强联合,通过资本市场筹集商业性物流银行的资本金,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物流银行开办初期,在各种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18-21.

[2]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2):11-14.

[3]李静,雷杨.融通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J].特区经济,2004(12):128-129.

[4]夏露,李严峰.物流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58-159.

[5]赵滨,刘长霞,徐光增.物流融资业务发展障碍及对策建议[J].金融发展研究,2010(2):44-45.

[6]郝建彤.组建物流银行: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客观选择[J].物流技术,2010(12):78-79.

篇4

一、民营工业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郴州市在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状况,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家银行紧跟地方经济发展的脉搏,加大了对民营工业企业的贷款投入。2000-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共对2012个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发放贷款,累计发放81.6亿元,年均累放14亿元,有利地支持了郴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2007年以来,随着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趋紧,民营工业企业的融资状况有所恶化。具体表现为:

1.民营工业企业的贷款份额下降

根据对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以来,虽然郴州市民营工业企业贷款余额逐年增长了,但是民营工业企业贷款占全部工业贷款的比重却出现了大幅下降。如表1所示,2008年1-5月,郴州市民营工业企业贷款余额340613,比年初增长了50052万元,增幅达17.23%,但是,民营工业企业贷款占全部工业贷款的比重却由2004年的64.06%,下降到目前的47.61%。这表明郴州市各银行机构在“有保有压,适度增长”的信贷投放原则下,正逐步调整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投放结构。很显然,民营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工业企业,正是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中被压制的对象。

2.民营工业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下降

根据对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见表2),2008年1-5月,郴州市民营工业企业累计申请贷款34059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0.67%,其中,短期贷款累计申请金额252867万元,增长183.58%,中长期贷款累计申请金额83612万元,增长96.27%,票据贴现累计申请金额17991万元,增长6.97%;郴州市金融机构累计实际发放民营工业企业贷款13460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11%,其中,短期贷款累计实际发放83612万元,增长27.15%,中长期贷款累计实际发放34106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2.53%,票据贴现累计实际发放16888万元,增长了130.62%。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受冰雪灾害影响,郴州市民营工业企业贷款需求急剧增长;另一方面,受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影响,郴州市金融机构贷款供给增长缓慢,各商业银行更倾向采用票据贴现的形式为企业提供融资。这种信贷供求总量上的差异以及结构上的错位,使得郴州市民营工业企业的信贷满足率急剧下降。截至2008年5月底,郴州市民营工业企业信贷满足率39.5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67个百分点。

3.民营工业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下降

一直以来,为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郴州市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主要投向电力、有色金属、烟草、化工等几个传统支柱产业,这造成郴州市各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趋同、信贷覆盖范围狭窄。由于民营工业企业涉猎范围非常宽泛,郴州金融机构的这种贷款结构显然无法满足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近两年受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影响,银行信贷投向范围进一步收窄,民营工业企业贷款覆盖率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我们对民营企业工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1-5月,46户样本企业中仅有24户获得了银行的信贷支持,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户,民营工业企业贷款覆盖率下降了6.53个百分点。

4.民营工业企业主要外部融资渠道的资金来源减少

郴州市民营工业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以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等间接融资渠道为主,很少企业能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渠道获得外部资金。根据我们对民营工业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郴州市民营工业企业通过银行信贷和民间借贷等间接融资渠道获得的资金占到了企业资金来源总额的70%以上,但是,随着银行信贷规模的趋于紧张和民间借贷行为的趋于理性,民营工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正在增加,获得民间借贷的数量正在减少。如表3所示,2008年1-5月,郴州市46家民营工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4066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8%,但是,银行贷款占企业资金来源总额的比重却下降了4.60%;获得民间借贷3509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62万元,民间借贷占企业资金来源总额的比重下降了2.51%。由此可见,郴州市民营工业企业通过外部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的能力正在下降,企业要想获得发展资金,只能更多地依靠内源融资。

二、民营工业企业贷款面临的主要困境

1.民营工业企业自身内在缺陷影响了银行的信贷投放

一是民营工业企业经营风险较大,难以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郴州市大多数民营工业企业多数为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粗放加工型企业。企业资本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这决定了银行在投放信贷时会慎之又慎。二是民营工业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增加了银行对信贷资产的监督难度。郴州市民营工业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不透明的。同时,企业为了应付监督部门的检查,还要准备两套甚至多套帐。这样,企业很难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资料,银行也无法真实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三是民营工业企业缺乏有效资产作为抵押,或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却不愿意担保,增加银行贷款损失风险。郴州市民营工业企业厂房设备较为简陋,有部分企业是租地、租厂进行生产,与银行要求的抵押物要求有差距。再加上现有民营工业企业极少有愿意为其他企业担保的,导致民营工业企业普遍存在抵押和担保不足的问题。四是民营工业企业资信等级较低,增加了贷款审核通过的难度。当前各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首先就要审查企业的信用等级情况,对于BBB级以下的企业一般不予放款,即使发放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民营工业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低,增加了其获得贷款的难度。

2.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方式制约了民营工业企业的信贷投放

一是受经营战略转变的影响,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将经营战略的重点放在大中城市和大中型企业,欠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贷支持的“真空”和“盲点”。二是受商业银行贷款权限普遍上收的影响,各基层银行贷款权限有限,客观上为中小民营企业寻求信贷支持埋下“阴影”。三是商业银行普遍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造成信贷人员为回避责任而采取保守的信贷策略,在信贷客户选择上,重国有企业而轻民营企业。四是部分农村信用社为简化贷款程序,不愿以企业名义发放贷款。由于以企业的名义贷款,程序繁杂,需要提供各种名目繁多的贷款材料,而且难以落实具体还贷责任人,因此,部分县信用联社为了省事更倾向以企业法人代表的个人名义发放贷款。五是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和费用的提高,挫伤了企业申请贷款的积极性。民营工业企业贷款要面临苛刻的贷款条件和冗长复杂的贷款审批程序,房屋、土地或设备等担保标的和资信评估都支付高昂的评估费、登记费,并且,一笔贷款从申请到批复下来,最快的也要二、三个月,企业往往因不能及时得到贷款而蒙受巨大损失。

3.外部金融和经济环境恶化,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投放

一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投放额度。为了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郴州市各金融机构均制定了2008年贷款投放规划,对贷款实行总量控制。然而,为支持抗冰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郴州市金融机构发放了大量救灾贷款,许多金融机构一季度末新增贷款已经快达到或已经超过新增贷款计划。信贷需求规模与信贷计划之间的差距,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压力,在严格贷款规模控制下,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受到挤压。二是外贸出口环境恶化降低了外向型民营工业企业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在郴州市民营工业企业中,有许多外向型企业,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外贸出口退税的减少,这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也随之下降。三是冰雪灾害使民营工业企业损失惨重,资信等级下降。为严格控制信贷风险,各商业银行对授信对象有着严格的资信要求,而受雪灾影响郴州市民营工业企业损失惨重,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本息,资信程度降低,再加灾后可供抵押担保有效物品不多,因此,在现行银行授信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将加大,许多信贷申请将很难获得批准。四是政府扶持政策乏力,制约中小民营工业企业贷款的投放。民营工业企业贷款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对国企的过度支持所导致的贷款额度向国企过于倾斜。近几年,郴州市各级地方政府虽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但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社会中介担保机构家数少、实力小、业务发展缓慢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改观。政策扶持的乏力致使民营企业的融资和贷款仍然受到束缚,信贷投入比例低,与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很不相适应。

三、对策建议

1.努力提高企业素质。民营工业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牢筑诚实守信理念,树立良好企业形象;通过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民营企业融资奠定良好基础。

2.切实改进金融服务。一是改进商业银行贷款授权授信制度,搞“一刀切”。二是建立健全贷款营销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商业银行应鼓励信贷人员积极培育和发展优质民营企业客户。三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使信用评级能够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四是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信贷结构,开发出新的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工具和信贷产品。

篇5

(一)保障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鼓励各银行机构提高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确保2020年中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额。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中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二)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减免手续费、承诺费、资金管理费等,切实落实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要求,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上适当下浮,确保2020年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融资成本。

(三)降低担保费率,优化融资服务。疫情期间,县担保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费率,担保费率按0.5%执行,由县级财政给予担保公司0.5%保费补贴。

(四)鼓励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持续开展“千名行长进万企”活动,组织金融机构通过走访、线上顾问、远程服务等形式,对中小微、无贷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进行顾问服务,逐户了解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及金融服务需求,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供给的精准匹配和高效转化。各金融机构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开辟快速审批通道,提供优质高效综合金融服务。

2020年3月1日,国家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通知要求,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对于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通过贷款展期、续贷等方式,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临时性延期还本安排。还本日期最长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对于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中小微企业需支付的贷款利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延期付息申请,结合其受疫情影响的实际情况,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延期付息安排。贷款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罚息。

6月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通知明确,对于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按照“应延尽延”要求,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对于2020年年底前到期的其他中小微企业贷款和大型国际产业链企业(外贸企业)等有特殊困难企业的贷款,可由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对于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普惠小微贷款应付利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延期付息申请,结合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和经营状况,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延期付息安排。贷款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免收罚息。

下一步工作

今年以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县的金融系统也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在保障防疫物资供应、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维护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5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2.3亿元,增长8.8%;各项贷款余额380.5亿元,增长7.6%;全县金融机构存量贷存比62.2%,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62.8%),新增贷存比71.4%,较上年同期(59.2%)提高12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小微企业“缓近忧”。强化考核调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提高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做到两个不低于,即当年新增贷款量和新增贷款户数连个指标。对流动性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付息可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免收罚息。疫情期间,各银行机构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全县13家银行共对接企业1268家,完成授信额度达到29.8亿元。截止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26.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亿元,增长8.3%;为344家企业办理了续贷手续,涉及金额12.4亿元,未出现银行机构抽贷、断贷、压贷的行为。

二是降低融资成本帮助小微企业“渡难关”。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原有水平基础上下浮10%以上,确保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目前,我县各家银行机构对疫情期间企业贷款,持续采取降低贷款利率、减免费用等方式,进一步为企业减轻负担。全县银行机构的平均综合融资成本为4.82%(上年同期5.94%),较一季度(4.93%)再下降2.2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8.9%,仅此项可为企业降低财务成本2930万元。

三是发挥融资担保作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增信用”。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或取消反担保要求,适当降低担保费率。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完善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确保2020年全县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14亿元以上。疫情期间,县担保公司担保费率继续减半按0.5%收取,已为48家企业提供了2.23亿元贷款担保,减收担保费92.8万元。

四是强化保险保障功能助力小微企业“抗风险”。引导推动保险机构为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办理优惠费率的保险业务,适当扩展责任范围,开辟出险理赔绿色通道、应赔尽赔。扩大小微出口企业信用保险覆盖面和承保规模,做到应保尽保。

篇6

(一)混合资本债券的定义和国际经验

混合资本债券的定义源自国际银行业通行的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按照资本质量及弥补损失的能力,将商业银行的资本划分为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和三级资本,其中二级资本又可以分为低二级资本和高二级资本。混合资本债(混合资本工具)就是属于二级资本中的高二级资本。

混合资本工具包括一系列同时具有股本资本和债务特性的工具,其特定范畴在世界各国有所不同,但要作为高二级资本(uppertier2capital)计入附属资本,都应符合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混合资本工具应该是指无担保的、从属的和全额实缴的;不可由持有者主动赎回;未经监管当局事先同意,也不准赎回;必须用于分担损失,而不必同时停止交易;虽然资本工具会承担支付利息的责任,且不能永久性地削减或取消,但当银行的盈利不敷支付时,应允许推迟支付利息。

从各国操作实践来看,混合资本债在会计上一般处理为负债科目,交易视同固定收益证券。因此,混合资本债具有债券和资本的双重属性。

混合资本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如英国的永久次级债务(perpetualsubordinateddebt),韩国的混合资本证券(hybridsecurities)等。近年来,由于资本补充压力较大等原因,混合资本工具在亚太地区方兴未艾,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有若干金融机构曾发行混合资本工具。

(二)中国大陆首期混合资本债券简介

我国首期混合资本债券的发行从一开始就是在巴塞尔协议的框架下,参照成熟金融市场的经验进行探索的。2004年开始,监管机关和部分商业银行开展了对混合资本工具的有关研究,2005年12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补充附属资本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这些银行在满足若干规定的条件下可以将混合资本债券计入附属资本。2006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第11号公告,对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混合资本债券行为做出具体规范。之后不久兴业银行即按照监管规范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首支混合资本债券,发行总额40亿元,期限15年(经银监会批准发行人10年后可赎回)。

混合资本债券的最突出特点是通过一定的利息递延条款、受偿顺序安排和暂停索偿权安排,具有一定的资本属性:(1)利息递延条款是指当发行人在债券到期前财务年度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于4%,发行人有权选择延期支付利息,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之和为负,且12个月内未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则发行人必须延期支付利息;(2)在债券的受偿顺序上,混合资本债券对本金和利息的受偿顺序位于发行人长期次级债务之后,发行人股东之前;(3)当发行人无力偿付受偿顺序在混合资本债之前的债务或者偿付混合资本债将导致无力偿付顺序在前的债务时,投资人应暂停索偿权,发行人可延期支付利息而不构成违约;(4)发行人若延期支付本金或利息,都必须事先获得银行监管部门的批准。

二、中国混合资本债券市场展望

(一)作为补充资本的重要工具,混合资本债券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行需求旺盛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许多商业银行资本金屡屡捉襟见肘,仅仅依靠利润累积难以跟上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需要以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本回报率(ROE)远远高于混合资本债的发行成本,即使资本充足的银行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发行混合资本债来提高股本回报率;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逐步推广,资本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比如市场风险资本的计提等,使得商业银行更有必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未来混合资本债券的发行主体将进一步扩大,如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可能推出混合资本债券。

(二)混合资本债券具有较大的投资需求

中国债券市场存在两个缺陷:长期品种稀少,发行量有限;银行间市场上高信用,低收益品种(国债和准债)占比过高。而混合资本债券期限较长、收益较高,具有较大的投资需求。以“2006年兴业银行混合资本债券”为例,固息品种发行利率4.94%,浮息品种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加利差182bp,分别比同期金融债高150bp和1OObp,使投资者获得了较好的风险回报。因此,尽管还存在一些政策限制(如保险公司尚未得到批准投资混合资本债券)和认识误区(有的投资者对混合资本债券尚缺乏了解),但首期混合资本债券仍然呈现申购踊跃的局面。本次投资混合资本债券的机构主要是银行类金融机构,但从国际上混合资本债券的投资主体来看,未来投资主体可能扩展到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等机构。

(三)中国金融业和债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混合资本债券市场提供了良好基础

1.近年来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改革重组增强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加上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比较稳定,混合资本债券10—20年内发生偿付风险的可能性非常小。

2.银行间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不同风险偏好、不同资本背景的机构参与市场投资,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以持续信息披露和公开评级为重点的市场监督机制逐步成熟,使得混合资本债券从一开始就具有比较健康的土壤。如混合资本债券存续期内,发行人应按季度披露财务信息,若混合资本债券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发行人还应在债券付息时公开披露资本充足率信息和其他债务本息偿付情况;混合资本债券公开发行和定向发行均应进行信用评级,在混合资本债券存续期内,信用评级机构应定期和不定期对混合资本债券进行跟踪评级,对影响发行人履行债务的重大事件,信用评级机构还应及时提供跟踪评级报告。

(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监管环境是混合资本债市场发展的有力保障

1.中国银监会成立后,全面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手段,能够及时了解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

2.由于混合资本债券所具有的资本属性,为保护投资人利益,监管部门对发行人的资质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比如具备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核心资本不低于4%,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以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分,风险监管指标符合监管机构规定等,这就使得许多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银行被挡在了市场的门外。

参考文献

篇7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由七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国家,其中最大酋长国阿布扎比面积67340平方公里,占阿联酋总面积的87%,石油资源与经济实力均居阿联酋首位。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和经济中心,2008年GDP规模为824亿美元,产业以金融、石油贸易、货运、旅游等为主。由于阿联酋有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故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它也是整个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

迪拜政府持有的资产由财政部直接管理,其旗下主要有三大投资公司:迪拜世界公司、迪拜投资公司和迪拜控股公司。其中迪拜世界公司是迪拜各类重大项目的主导者,负责在全球进行投资,其各类资产总额约为990亿美元,分布于全球约100个城市,业务主要涉及交通物流、船坞海运、城市开发、投资及金融服务等四大领域及各领域下的诸多细分行业市场。正因如此,迪拜世界在其网站醒目位置标注了“日不落”的字样,并宣称该公司在迪拜酋长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迪拜世界拥有多家全球著名公司。比如,作为全球最大的港口运营商之一的迪拜环球港务集团,从事非洲大陆投资和开发的迪拜世界非洲分公司以及负责开发超大型人工岛度假胜地“棕榈岛”、“世界岛”和1100米全球最高摩天大楼“迪拜塔”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迪拜棕榈岛集团等。

在上述公司中,迪拜棕榈岛集团因财务困难而在今年1月暂停了包括“迪拜塔”在内的多个大型项目的建设,目前可能无法及时偿还将于12月中旬到期的35.2亿美元债务。迪拜世界非洲分公司在8月就搁置了非洲的一些项目。受巨额债务困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当局于11月25日宣布,其投资实体迪拜世界公司将重组,公司所欠近600亿美元债务将至少延期6个月偿还。此举令投资者对迪拜的信用和未来偿债能力产生严重疑虑和担忧,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和动荡,多国股汇市相继暴跌。

二、迪拜债务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动荡,但长期影响有限

1、重创全球金融市场

受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12月26日,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中国等亚太各国股市继续下挫。而此前一天伦敦、巴黎和法兰克福欧洲三大股票市场指数暴跌均超过3%。美国纽约股市在感恩节假期后的“黑色星期五”也下跌了1%以上。中国大型上市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也立即澄清均不持有迪拜世界的债券(新浪网,2009)。

伦敦布兰特期油价格下跌1.31美元,报77.1美元。纽约周四1月期油下跌0.43美元,报每桶77.53美元。

迪拜“倒债危机”传出,迪拜政府的信贷违约掉期合约价随即大幅飙升。一些人甚至认为,迪拜可能成为继8年前阿根廷倒债以来,全球最严重的债务违约事件。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马上下调了迪拜国有企业的债权信用等级。在伦敦金融市场,体现迪拜债权违约风险的尺度信用违约互换(CDS)利率暴涨(百度百科,2009)。

在被迪拜危机“套住”的明星中,球星贝克汉姆和好莱坞男星布拉德•皮特据信是其中两个苦主,他们在这里购置的资产价值也大幅缩水。除了贝克汉姆和皮特,足球名将迈克尔•欧文、乔•科尔、大卫•詹姆斯以及基隆•代尔等,据传都在这个人工岛上安了家。很多人均买入了迪拜世界下发展商兴建的棕榈岛豪宅楼花,工程随时会烂尾。这些策划兴建的别墅极尽奢华,2000套豪宅2002年推出时非常抢手,一个月内就一卖而光。除了乔•科尔于去年夏天,清醒地在迪拜楼市泡沫爆破前,以210万英镑卖出别墅大赚离场外,众星全部惨成楼蟹。

2、对经济复苏影响有限

债务危机与金融衍生产品导致的危机不同,其杠杆率较低,传染性不强。专家认为,迪拜债务的主要债权方——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债务危机上有比较成熟的经验。西方国家银行或将沿用处理墨西哥、韩国企业债务危机时的方式,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危机国家政府提供救助资金,让危机国家的企业债务转化为政府债务,避免企业破产,保障银行安全。由于全球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商业银行不缺乏流动性,并且债务危机可延期解决,欧洲银行不太可能出现大的损失。

迪拜危机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说法缺乏论证。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资金投向是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即使退出宽松政策,相对于金融资产价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以忽略。其他国家采取的宽松的信贷和财政政策,是针对实体经济的,这种政策本身就决定了其退出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欧美主要国家因迪拜债务危机改变经济策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发生逆转的可能性也不大(陈炳才,2009)。

迪拜债务危机和雷曼兄弟公司危机也不可同日而语,这不是发生在一个世界金融核心的具有系统影响力的金融危机事件,而是局部发生在金融系统之外的一个大型企业资不抵债的危机,所以它不会带来新一轮金融风暴(李稻蔡,2009)。

迪拜与冰岛当时发生的危机相比,迪拜此次危机发生在世界经济止跌反弹、国际金融环境改善、全球流动性增加之际(陈凤英,2009)。因此迪拜对全球经济复苏影响是有限的。

三、迪拜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1、地缘政治是导致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迪拜全球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掣肘于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迪拜的前途取决于能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但迪拜却做不了瑞士。在中东破碎的地缘政治裂片中,迪拜无法起到欧洲一体化前瑞士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中转结算需求不足,中东难以摆脱资源魔,宗教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迪拜对自身战略定位的认识和制度准备不足(杨志荣,2009)。此外,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迪拜不可避免地成为欧美操纵的棋盘对象,也就成为欧洲与美国敏感的政治博弈之地。

2、房地产过度开发引起资金链条断裂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

由于迪拜人口较少,房地产市场需求并不旺盛。从2002年起,迪拜允许外国人持有房地产,掀起房地产投机热潮,大型写字楼、高档住宅等项目纷纷开工。在此带动下,建筑业GDP比重从2001年的7%上升为2008年的10%,年均增长率达到两位数;银行信贷也随之大幅扩张,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快速增加的建筑成本和高涨的通胀水平助长了对房地产的投机,导致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供求不平衡。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外国投资者深陷危机,大量房地产项目无人问津,建筑承包商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房地产市场被迫进入调整期,导致一些个人贷款占比较高、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的小银行面临较大的压力。

3、金融市场泡沫膨胀,脱离实体经济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迪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但其自身的金融市场并不发达。为了吸引外国资本,迪拜完全放开外汇管制。于是大量的资本涌入迪拜。过度的外资流入导致资产泡沫日益膨胀,通货膨胀程度加深。与此同时,迪拜政府不但没有考虑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反而大举借入外债,使得政府的信用危机不断地酝酿着。虽然迪拜政府多次发行债券弥补流动性不足,但只是治标不治本,反而加重了偿债压力。结果才愈演愈烈,以致宣布延期偿债,从而引发债务危机的爆发。

四、结论与启示

2009年11月25日,由迪拜政府所宣布的重组迪拜世界公司而延期偿付所欠债务的消息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恐慌,但从长期来看,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不会阻碍到全球经济的复苏形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迪拜模式的倒下,有着深层的原因。地缘政治、房地产过度开发引起资金链条断裂、金融市场泡沫膨胀,脱离实体经济均是导致迪拜债务危机的原因。尽管中国的发展模式和迪拜截然不同,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对中国十分有限,但中国和迪拜同为新兴经济体,认真研究迪拜危机的产生根源,并且加以借鉴和防范,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健康发展:1、要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使两者能够和谐统一,互相促进,不可出现明显的脱离状态;2、经济发展不但不可过度依赖房地产的拉动,还要重点增强对房地产泡沫的防御与控制能力;3、政府的举债规模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可一再采用治标不治本的方式补充流动性不足;4、要充分重视货币金融政策对通货膨胀、资产价格、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篇8

一、金融危机对国内会展业的影响

从国内的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和中西部5大会展经济产业带看,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日渐显现,并将在一段时期内持续,世界金融危机已经给中国会展业带来明显影响:

1 展会数量、面积缩水大。2008年中国贸促会批准组展单位出国举办的经济贸易展览会有1800多项,但实施办展的只有1000项,实施率仅占55%,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5%。不仅海外参展的整体规模变化大,而且今年国内企业的展览面积缩水也已成定局。据《陶瓷视界》监测,2008年“佛山陶博会”的展位约有1/4没有售出,过去撑场的几家大企业也不见踪影。即便是以往人满为患的展会,现在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寒流。

2 采购商人数减少,成交额下滑。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广交会素有中国外贸“风向标”之称,在第104届广交会上,采购商和订单都呈现下滑趋势。其中,境外采购商比第102届广交会下降7.4%,比第103届广交会下降8.8%;成交额比第102届下降15.8%,比第103届下降17.5%。(2007年秋季举办的第102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为18.9万人,出口成交额为374.5亿美元。而于2008年春季举办的第103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为19.2万人,出口成交额为382.3亿美元)。

3 展会招商变得更加困难。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较大,订单减少,参展热情不高,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小一些,但由于购买率下降以及心理上的恐慌等因素,也影响到他们参展;国际展览巨头在中国组织出境展会遇到招商压力,国内展览项目的招商也同样身陷困境。中小型企业参展有压力,就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同样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这将直接导致其决定参加展览会的意愿。招商工作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

4 展会组织水平下滑。参展商参展预算的紧缩,直接影响组展商的收益,进而影响展会的组织水平。在收入下降的背景下,组展商为了渡过难关,会在买家邀请、现场服务等方面减少预算和开支,由此引发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整个会展行业组织水平下滑,以及参展商和观众满意度的下降。

5 展会延期或取消频率加大。在金融危机影响逐步深入影响到市民消费欲望的形势下,大众性展会的参展商可能预期参展收不到想要的效果,以致某些展会要求延期或取消的情况出现频率加大。原定于2008年11月底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第五届广州婚庆博览会”因市场经济大幅度下滑,大部分展商担心效果不理想要求延期;原定于3月举办的“2009广州国际日用百货商品展览会暨第六届广东家庭用品展览会”和原定于5月举办的“第三届广州佛事用品展览会”,也因故取消,在“第七届东莞鞋展”上,外国客商比上届少了很多,许多专做外销市场的企业痛苦不堪,对参展失去了信心,主办方拟明年取消该展会。展会延期或取消的情况在其他城市也普遍存在。

6 展会经济效益下滑。随着展会市场化运作难度加大,金融危机下的展会展位费门槛必然降低,否则企业承受不了在这种环境下参会的展位费、食宿费、交通费、考察费、招待费等累积起来数额不小的各项开销。金融危机期间,组展商的总体收入明显减少,经济效益也随之下滑。尤其民营的展览公司,大多规模较小,其展会和公司进一步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展馆方面,由于近几年各地大兴土木,展馆面积激增,而目前实际展出面积增速减缓导致使用率降低,各个展馆不得不面临维护成本加大的压力。

二、金融危机下国内会展业“突围”对策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挑战,会展业要积极寻求“突围”的良策,要看信心转“危”为“机”,抓住机遇,通过多种途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1 坚定信心,积蓄实力。温总理在刚刚闭幕的人大会记者会上铿锵有力地说,“信心,比金钱更重要!”金融危机既为会展业发展带来挑战,提出新要求,同样也带来机遇。作为会展从业人员,对会展企业要有清醒认识,不要在“危机”的观念里走不出来,思想不要被“危机”束缚。同时积蓄能量,苦练内功,将过去在顺境下的发展经验、教训认真梳理,增强软实力,以待市场状况好转后随时发力。

2 依托政策,抓住拉动内需机遇。温总理2008年1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其中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被提列入14项扩消费保外贸措施之一。通过会展业,可以激活城市服务业这盘棋。另外,数量庞大的中国出口企业在受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银行贷款利率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等一系列打击后,外拓市场举步维艰,一部分企业已将市场战略转向国内市场,对会展行业来说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3 加强新兴市场开拓力度,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突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消费市场严重萎缩,特别是传统的欧、美、日等传统目标市场。但并不是世界上每个地区都出现经济衰退的状况,所以在展会的招商策略上,可以加大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的邀请力度,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突破,争取有更多的采购商与会。另外,也可以主动走出去,把展会办到上述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区域。

4 会展企业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开展诸如联合办展、联合并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纵观世界上爆发过的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危机过后没有一片狼藉,而是更加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也将体现在会展行业里。经过这场金融危机,会展行业将会出现几个大的集团。国内会展业在过去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展企业良莠不齐,这次金融危机也是整个会展行业整合的机会。随着各个行业的优胜劣汰,也促成了参展经济实体的整合,这对品牌展览会以及大型展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从另一个侧面对加速展览行业的有序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 打造互动性、功能性更强的“网络展会”。网络展会成本低、效率高、展出时间长、空间范围广、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对饱受金融危机之苦的参展商是个不错的选择。目前国内的大型展会几乎都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是从网站内容上看,充其量是一种推广手段,提供的信息过于肤浅,大多仅局限在展会介绍层面,关于行业动态、采购商、采购项目或采购数量等采购信息寥寥无几,在互动性、功能性上存在着严重缺陷。而真正的“网络展会”,还需要实现更多服务,不仅需要确保信息的动态更新,更要在信息的收集、审核上下工夫,确认真实有效的买家和采购产品,甚至能促进双方达成交易。中国家博会、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等已经为此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篇9

关键词:宏观调控;外汇收支;外汇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392(2008)10-0059-03

2007年以来,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国家实行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为了解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流入流出的影响,我们对20家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导致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迫使企业采取各种措施解决资金紧张局面,特别是增加国外融资力度,进而影响外汇的流入流出。

一、企业对货币政策的预期评判

纵观2007年国家出台的货币政策调控措施,调查中的企业普遍对即将实行的从紧货币政策表示忧虑,担忧可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受到影响。

一是继续升息。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仍将是2008年从紧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预计2008年利率至少还有100个基点的上调空间。贷款利率上调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进而挤压企业利润空间。调查中7成企业认为,2007年6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已经较大程度的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是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在人民币对美元浮动范围放宽的情况下,预计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将扩大到8%以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将导致企业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影响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出口总额。90%被调查企业表示出口规模已经受到两年多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出口规模不断下降,企业利润也受到严重影响,对2008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表示担忧。

三是金融机构对信贷规模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影响外商投资企业融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调查中的20家企业中有15家表示在2008年有贷款需求,但面对从紧的货币政策企业普遍担忧贷款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二、宏观调控对外汇资金流入流出的影响

面对从紧货币政策带来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的难题,调查中的企业表示将采取各种措施拓宽融资渠道,消除负面影响,从而对企业外汇资金流入流出产生以下五方面的影响。

(一)举借外债或延长外债归还期限增加了外汇资金流入

面对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举借外债将成为外商投资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的首选措施,大量流入的外债增加了外汇资金的流入。如廊坊市2007年三资企业工业增加值52.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2.7%,而同时期三资企业贷款仅占全市贷款总额的0.2%,说明三资企业对工业增加值相对较高的贡献率的资金需求大部分依靠外债解决。调查中的20家外商投资企业有14家表示将于2008年向国外母公司举借外债。同时,对已经取得国外借款的企业来说,延长外债资金在国内的滞留时间,增加企业的使用期限也变成目前企业普遍采取的一种方法,这也变相增加了外汇资金的流入。如截至2007年7月底,廊坊市外商投资企业有外债延期22笔,金额2218.5万美元,占外债余额的18.5%,预计2008年这种现象仍有增加的趋势。

(二)增加外币负债,调整资产负债本外币结构,减少购汇需求

从紧的货币政策针对人民币信贷,而国内外汇贷款政策未出现大的调整。因此,对那些自有外汇资金不足的企业表示将增加国内外汇贷款取代人民币购汇方式,用于满足进口付汇资金不足。如调查中的汇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2007年国内外汇贷款4974万美元,全部用于原材料的境外采购。廊坊市2007年外汇贷款余额更是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97%,达到6425万美元,达到近年最高。同时,面对人民币持续升值,扩大外币负债,增加资产、负债在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转换,从而达到债务外币化、资产本币化是目前企业规避人民币升值、解决国内人民币资金紧张问题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如调查中的廊坊立邦涂料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份增加国内外汇贷款3894万美元用于企业利润汇出,通过增加企业的外币负债,相对增加人民币资产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人民币资金紧张问题的同时,减少了购汇人民币占款。

(三)利润滞留境内预期增加,从而减少了外汇资金的流出

为缓解融资难问题,大部分企业利润滞留境内预期明显增强,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或转增资本金,应分配利润的滞留境内减少了外汇资金的流出,增加了外汇资金人民币占款。调查中的20家企业中,有9家表示将减少2007年的利润汇出,用于境内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或转增资本金。

(四)采取预收货款、延期付汇等贸易融资方式解决暂时资金需要,增加了外汇资金境内占款,变相增加了外汇资金的流入

为解决资金流动性紧张,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汇作为隐性外债也将成为企业提高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预计不断提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将导致企业延期付汇额度进一步增加。如面对2007年多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廊坊市外商投资企业的预收货款明显增加,年累计发生额602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6%。调查中的多数企业也表示将采取这两种方式解决资金需求,如调查中的阿尔特 (香河)有限公司2007年所有结算方式均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采取先行与母公司签订出口合同,然后以预收货款的方式结算,企业在收到货款后及时结汇用于国内原材料的采购。

(五)金融机构推出的外汇贷款新业务品种如进出口押汇满足资金需要的同时使外汇资金的流入流出变得更为复杂化

近年来,面对金融机构推出的打包放款、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业务,企业普遍表示欢迎并采取积极姿态面对,主动了解并尝试使用。如2007年廊坊市出口押汇业务余额8493万美元,同比增长81.3%。调查中的河北梅花味精集团全年办理出口押汇业务4630万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77.7%,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局面。但这种短期贸易融资与传统外汇资金流入流出方式不同,通过这种融资方式实现的物流与资金流具有时差性,增加了物流与资金流相匹配的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难度。同时,这种短期贸易融资与一般外汇贷款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融合趋势变得更加难以区分,但短期贸易融资可以即时结汇的特点突破了一般外汇贷款不能结汇的政策限制,因而使外汇资金的流入流出变的更为复杂化,增加了监管难度。

三、对外汇收支和外汇监管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为筹措资金举借外债资金的大量流入可能会抵消从紧的信贷政策实施效果

外债资金游离于国家信贷政策控制范围之外,从紧的信贷政策不能有效影响外债资金的流入流出和使用。大量流入的外债资金和不能到期归还的外债资金结汇后增加了国内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

(二)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增加了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压力

外汇资金的大量流入和长期滞留境内或减少流出,造成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增加,在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鸦同时,外汇资金结汇后在增加外汇储备的同时,倒逼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增加了流通环节的基础货币量,加剧了目前国家正急于解决的外汇储备压力和通货膨胀压力问题。

(三)增加了外汇管理难度

“宽进严出”的资本项目管理政策为企业从国外融资提供了政策渠道,而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游离资本恰好可以利用这种政策渠道进入国内,鉴于这种资金具备高度的伪装性和隐蔽性,进入国内后必将通过各种手段使其披上合法外衣,消除政策限制,从而进行违规操作以谋取利益,而在外汇管理中,必须去伪存真,准确甄别异常资金,增加了外汇管理难度。

四、相关建议

(一)加强本外币的均衡管理,达到政策上的统一协调

从紧的货币政策针对的是人民币资金,而外汇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不在此次调控范围内,因此,为使从紧的货币政策达到良好效果,宏观政策制定部门应加强本外币的均衡管理,针对外汇资金的使用加以政策限制,防止不均衡的本外币管理政策抵消从紧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二)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均衡管理

针对从紧的货币政策将会造成境外资金流入境内抵消缩减人民币流动性的问题,外汇管理部门在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真实性审核的同时,需要其他包括海关、银行、工商、税务和商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从是否真实投资、资金流与货物流相匹配、资金来源真实性等各方面对外商投资企业或境外资金加以审核管理,加强这些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在政策管理目标上达到均衡一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距今已五年。危机的风险时刻虽已过去,但各国央行仍在无限量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全球经济受到的重创仍在愈合之中,金融市场的修正步伐也在继续。时至今日,各国为维系经济,货币竞争性贬值局势暗流涌动;国际资金跨境流动频繁,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本币升值、外汇资产增加;资金避险需求回落,以黄金为首的商品市场价格出现深度下跌。

长期以来,“货币竞争性贬值”虽未被挑明,但各国心照不宣的举措却使这一趋势越发明朗。美联储为挽救经济、加速金融产业复苏实施了超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将维持低利率和购买债券的计划无限延期。美国虽曾是危机的重创国,但美联储这种超宽松货币政策,显然在压低市场利率的同时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美元,直接导致美元资产贬值,其他国家货币被动升值。在全球货币唯美元马首是瞻的情况下,美联储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受到了各国指摘。日本央行顶风而上,寻美联储足迹,为实现2%的通胀目标,也实施了超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周边国家压制本币升值的行为加剧。韩国、东南亚等国相继采取货币贬值的措施。对此,本已实施宽松政策的欧央行和英国央行对下一步的货币政策更加大胆宽松。市场预计,欧央行除会降低公开市场操作抵押品的门槛外,存在进一步降息的可能;英国央行将在未来数月维持375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规模和0.5%的基准利率。“货币竞争性贬值”的序幕正徐徐拉开。各国忙于降低利率,提防汇率被人为抬升的同时,哪个国家能将输入性通胀考虑在内?恐怕正当一些国家乐于成功压制货币升值、促进出口时,滞胀风险来袭。

显然,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不仅是实体经济应该考虑的,金融市场也作出了反应。全球宽松环境促使国际资金跨境流动,中国又成跨境资金的目标,市场出现“三高”局面,即人民币汇率高、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高、外汇占款高。4月18日,BIS最新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环比上涨0.27%,连续第五个月刷新最高纪录。银行代客结售汇自2013年1月创下926亿美元最大顺差以来,顺差规模一直保持高位。国家外汇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银行代客结售汇已经连续保持7个月顺差。外汇占款连续4个月上涨。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高达270687.35亿元。中国市场“三高”的出现不仅是对各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回应,即主要发达经济体保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则以稳健货币政策为基调,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入境寻利。更重要的是,当前各国正处于危机过后的平缓期。美国经济复苏的基调已得到确认,高额债务也得到了市场的谅解;欧债危机虽时有发酵,但已在市场预期的范围之内。至此,之前流入发达国家的跨境资金不再“冬眠”,开始活跃于国际金融市场。中国稳健的经济发展态势、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高资产收益率吸引了这些资金进入,表现出危机后时代的明显特征,即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投资高收益率成为跨境资金追求的唯一目标。

随着市场避险情绪的缓和,避险需求随之减少。这不仅表现在跨境资金的寻利上,还表现在避险保值产品受到冷落上。黄金作为传统的保值产品,在危机发生时被极度追捧,金价长期维持在高位,并呈现节节攀高之势。当前危机远去,“和平日子”正在悄悄逼近,黄金市场遭遇了大量沽盘,金价进入了危机后时代的转折期——因危机出现的非理性过度繁荣得到理性调整。数据显示,自年初以来,国际金价下跌近20%。目前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基金——持金数量达1050吨左右,创下近3年来的新低。这一系列数据证实,黄金的“黄金时代”正在退去,金价将向均衡水平回归。

综上分析,危机后时代,我们应该转换看待市场的眼光,从长周期阶段性调整的角度来权衡市场出现的众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