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相关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19 18:1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金融相关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科技金融,就是在创新机制基础上,实现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利用社会、企业资源等,服务高科技成果,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金融发展需要一财政科技投入为主导,以金融投入为主体,实质上就是具有多种性质的投融资体系。近年来,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十分迅速,但同时暴露出来一定的问题,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在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因素,具体表现在:
(一)相关部门对科技金融发展不够重视
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国家逐渐意识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和支持,越来越多的省份、城市开始进行科技金融探索,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然而,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对科技金融发展不够重视,而科技金融又是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缺少了主导力量,科技金融发展必定受到阻碍。地方政府部门不能够将国家相关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落实。其实我国政府针对科技金融发展已经制订了多个优惠政策,包括了科技创新投资以及科技担保等,但是政策方面内容相对杂乱,没有针对性,导致政府部门对于科技金融发展缺少统一性的部署,对科技金融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科技金融信息交流缺失
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完成,政府部门、企业以及金融机构需要相互联合起来,才能推动科技金融的稳步发展。但是从我国科技金融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国家财政部门、科技部门各自为政,都与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也为企业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但是由于各个参与方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信息交流平台不够完善,导致科技金融信息封锁,对科技金融的促进作用被大大削减。
(三)科技金融缺乏创新
纵观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历程,其创新性严重不足,开展创业业务的能力有限,金融行业中现有的经营业务仍然为传统的业务,缺少创新型金融产品,造成了我国金融行业创新力不足的现状。从我国基金、资产证券、股票等行业发展来看,我国金融行业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科技转化为财富过程中,需要金融机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各方的支持与配合,但是由于金融业创新力度不够,导致很多需要金融服务的企业,没有获得想要的金融服务产品,对其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有效策略
我国科技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较大的问题,制约了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必须加强对这些制约因素的分析,从源头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一)加大对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视,完善相关的政策
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是促进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视,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合,形成合力,为科技金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地方政府可以成立以科技金融发展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构等,落实各个金融管理部门的责任和权利,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金融体系,落实制度的执行。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管,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科技金融的发展方向。对目前现有的科技金融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的补充和完善相关的条例等,保证其与国家相关发展政策相统一。
(二)完善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
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信息交流的缺失对科技金融整体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必须建立有效的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能够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还能够帮助企业及时的了解相关的科技金融政策等,让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生产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等。同时,还需要加强科技金融专业组织建设,这一组织主要是为金融机构、企业等提供实时的资讯服务,为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渠道,并协调两者的关系,帮助两者在合作中形成共赢的局面。
(三)加大科技金融体制创新
金融机构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保持市场活力,才能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基于多个角度,通过科技相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例如贷款贴息、无偿补助、科技担保等方面。金融机构还需要一投融资为基础,利用政策财政投入吸引更多的机构参与投资,满足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另外,加强科技金融创新,还体现在政府部门的税收政策引导方面,保证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为科技金融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科技金融体制的创新与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联动工作机制
建立科技金融联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建立有效的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部门,对科技金融发展做出指导和监督,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并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等,成立专项资金,保证各项资金用到实处。整合信用习题建设政策等,家哎昂对企业上市、融资等的管理,做好相关基础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效、统一、公开的企业信用监管服务平台,实现科技金融信息的共享。
三、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相对较晚,在运行机制、模式以及相关政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视,不断的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有效的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推行联动工作机制等,为科技金融发展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构建更加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林娟.我国科技金融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财经.2015,26(2):74-75.
篇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金融是推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杠杆,科技和金融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提高产业创新活力的必要条件。发展科技金融可以转变地区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向节约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和轻资产的特点,较难满足金融支持的要求和条件,从而导致科技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发展资金明显不足,制约了其发展壮大。因此,探索和研究科技金融的风险分担机制,为科技金融主体提供保障,帮助科技企业走出这一困境,便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科技金融及其风险分担机制的直接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将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从金融体系这个整体的角度和风险投资在科技金融作用的角度进行研究。他们根据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特点,将企业发展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扩展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并根据其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特征,划分出每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如表1所示。
科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风险大小不同,其融资方式选择也就不同,从而使科技金融风险分担主体出现不同。国外相关文献描述科技金融风险分担主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银行对技术创新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前会对企业进行严格的调查和评估,选取其中成功概率较大的项目并给予支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据其不同阶段资金需求状况为其提供信贷支持。二是政府、银行和企业在应对不可消除的系统性风险过程中不断进行博弈,通过把风险转移到其他两者身上来规避自身面临的风险,以免遭受重大损失,这种博弈最终会导致风险在这三者之间进行互相转移和分散。三是风险投资在科技金融发展及风险分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他们认为,科技企业创新离不开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科技型企业在种子阶段和初创阶段风险较高,融资较难,然而其收益也较高,创业风险投资追求高收益,可以为其种子阶段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其成长和不断壮大。
国内直接涉及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相关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科技金融内涵的相关研究。认为科技金融是将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融合的结果,科技金融工作是政府工作的外延,不但具有市场性,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政策性,政府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二是关于科技保险的相关研究。认为科技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创新风险得不到有效的分担和保障,没有与科技创新风险相匹配的保险产品,这是造成其融资难的重要因素。三是关于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方式的研究。认为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将风险在政府、银行、保险等科技金融重要参与者之间进行有效分担,从而降低每一个参与者独自承担的风险。
二、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构成
近年来,陕西省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构建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相应的科技金融风险分担主体,其在风险分担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参与主体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一)政府部门
陕西省的科技与金融结合有着自己的特点,其基本思路是在省政府的引导下,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方面发挥着总体设计和引导协调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提高各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分担科技金融风险的积极性。陕西省政府通过对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走访,了解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特点,掌握全省科技金融发展情况,同时借鉴国外科技金融发展的经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基金形式,即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来自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资基金的关注,形成了向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的平台。“资金池”的形成,可以汇集有风险投资意愿的所有资金,避免了单个基金承担较大风险的情况,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这一模式可以极大地弥补科技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前两个阶段的融资需求。“联合天使担保风险池”基金的成立,分散了科技金融的风险,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了保障,降低了科技金融及科技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前期过程中面临着的较大风险。
此外,陕西省政府还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目的是建立对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融资的企业群体,通过扶植这些融资群体的发展,加强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融资力度,解决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匮乏、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科技银行
陕西省为推动科技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更加有效地分担科技金融的风险,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全国首部《科技支行监督管理办法》。2012年4月,西北首家科技支行——长安银行西安高新科技支行挂牌运行。之后,全省又设立了11家科技支行。截至2015年6月末,陕西辖内银行业机构科技型企业贷款 401亿元,户数1887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达到10.3 亿元。依托长安银行,成立了陕西省科技金融创新产品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引导在陕金融机构,研究开发各类符合各阶段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的科技资金支持项目如过桥贷、高企信用贷、集合贷等金融产品。研发中心不仅研发产品,同时也是科技金融业务直营中心,对试点产品进行孵化进而投放至科技支行批量化营销。
在陕西省政府、省科技厅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银行尤其是科技银行不断加强与政府机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科技型企业的协作,为科技企业融资和科技金融发展及风险分担搭建了一个多方合作的平台。科技银行的业务主要是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的需要。鉴于此,陕西省各银行机构对其科技支行的客户准入标准、信贷审批机制、风险容忍政策、业务协同政策、专项拨备政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适当倾斜,使科技支行能够更好地发挥对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和风险分担作用。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缺少抵押物的特点,各银行机构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比如工行陕西省分行推出了“瞪羚计划”科技金融品牌融资服务方案,浦发银行西安分行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推出了“投联贷”产品,长安银行结合企业销售情况推出了“订单贷”产品等,全力助力中小科技型企业。截至2015年6月末,全省 22家银行业机构开办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占比逾60%,并覆盖了几乎所有银行业机构类别;全省10个地市中,有7个地市的银行业机构已经开办该业务,占比70%。
(三)创业投资基金
2011年,陕西省政府、科技厅、财政厅等多个部门出台了《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依据《办法》,陕西省成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该基金由政府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创业投资基金具有政策导向性,能够吸引社会各类投资资金参与其中,扩大了基金的规模,更好地支持初创型科技企业的发展。社会资金可以通过创业投资基金对科技企业初创期的科技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在降低风险的前提下获取高额收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有两种投资形式,一种是根据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进行参股;另一种则是跟进投资方式。这两种形式不仅分担了科技金融体系的风险,而且也为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提供了急需的资金。截至2015年6月,陕西省财政已投入引导资金5亿元,吸引社会资本形成了总规模40亿元的成果转化引导子基金群。财政资金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初步与15家投资机构达成合作协议,第一支天使投资子基金已经设立,并自主投资了系列科技成果。
三、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形成系统
科技金融体系不仅包括政府、银行机构、科技企业,还有保险机构、担保公司、风险投资机构等参与主体,每个主体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追求的利益回报也不同,造成了相关主体关系的复杂性。陕西省目前出台的有关科技金融风险分担的政策措施,往往只涉及两三个科技金融参与主体,导致所有主体之间难以形成合力,造成政策的不平衡和风险分担效果的降低。
(二)科技银行运作模式需要继续创新
目前,陕西省虽然成立了不少科技银行,但科技银行的运作模式与普通银行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和创新,科技银行的业务范围较窄,自主性还有待进一步延伸。同时,各科技银行与普通银行相比,还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和较高的放贷风险,科技银行的运作模式需要继续探索和创新实践。
(三)科技保险产品与科技企业需求不匹配
科技保险是科技金融风险分担的重要参与者,可以为科技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以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中提供保险保障。但目前,陕西省的科技保险产品较为单一,尚未形成系统性的保险产品覆盖,只能为特定行业的特定环节提供保险保障,难以满足科技企业的多方位需求。
(四)未利用资本市场分担科技金融风险
陕西省虽然在科技企业初创期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和风险分担问题,但随着企业的成熟和发展,没有相关的政策跟进,支持企业进行上市融资,使得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担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完善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议
融资难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瓶颈,科技金融则是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发展科技金融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结合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的经验和不足,特提出以下完善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
政府是科技金融体系殊的参与主体,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中的整体引导、协调和支持作用。首先,政府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政策制定和机制设计,明确科技金融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合理分配风险和收益,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科技金融多元投入机制,政府可以选择较好的科技企业或项目进行领投,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第三,要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自身不仅要设立担保机构,还要对商业性的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从而吸引和鼓励其他商业性质的担保机构或企业加入到这一体系,再通过发展再担保体系,进一步分散担保机构之间的风险,从而形成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二)金融体系层面
金融机构是科技金融风险分担的重要参与者,涉及的风险分担主体较多,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分担风险,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一是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银行是科技金融重要的参与主体,银行科技贷款风险较大,在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分担机制,使银行与担保机构共同分担不良贷款的风险。二是积极发展科技保险,创新科技保险产品。保险是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可以提高科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可考虑实施和推广科技保险,并设立科技保险补贴资金,推动企业投保,降低企业风险。三是大力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充分发挥其风险分担优势。风险投资是科技企业成长期、扩展期和成熟期的主要融资渠道,科技金融风险的有效分担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持,因此,必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为其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并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三)资本市场层面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不仅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融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还有利于科技金融的风险分担。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在三板、创业板和主板等市场上市融资。同时为条件成熟的企业,提供有关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为企业改制和上市进行辅导,帮助企业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获得发展资金和平台,分散科技金融体系的风险。
(四)科技企业层面
一是加强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科技企业信用征信和评级工作,推动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打造科技企业诚信形象,使科技企业信用成为优先获得项目立项支持和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重要依据,为信用良好的科技型企业获取财政资金和项目贷款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加强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科技型企业与传统的企业相比,专业技术性较强,研发失败的风险较大,通过与同类科技型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将技术创新风险在不同科技企业之间进行分担,进而降低单个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成长;发展
从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尤为活跃,其在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鼓励、帮助中小企业成长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当局都特别重视的方面。中小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而在诸多制约因素中,融资约束问题尤为凸显。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仍是世界范围的共同问题。通过对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成长的规律,并且针对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内外部因素提出相关对策。
一、中小企业成长周期中的融资约束与战略对策
(一)中小企业创业期融资约束与战略对策
1.中小企业创业期融资约束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大部分是内部融资创立并成长起来的,融资渠道和融资金额都非常有限。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创业期融资难的现状源于有自身原因和外在原因。
自身方面:直接融资状态不是很乐观,所需资金主要来自内源融资且极为有限;缺乏必要担保,难以获得外部融资;信息透明化程度不高,难以获得外界认可;企业发展前景不确定,技术、管理不健全,造成资金运营不佳等。
外部原因:中小企业受到信用歧视的情况仍较重,较难取得信用贷款;因债券市场进入限制较高,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国家相关政策调控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很大;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相关制度尚不健全,在实行过程中仍停留在摸索时期;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较易遭受国内外金融变化影响。
2.中小企业创业期融资约束战略对策
中小企业创业期融资策略主要从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资金和理性、效益性、配比性方面采取措施。
(1)在选择资金来源上,中小企业应追求以信誉取胜。积极让外界认识企业,与金融组织多进行信息交流,维持良好形象,使企业得到认可,让外界看清企业未来的前景,以使企业发展得到外界支持。
(2)在选取融资方法时,中小企业一般要思量自身经营规模、各方面实力、经营行业和所处的成长期,并根据各种融资方法的特性,选取合适的融资方法。在中小企业创业期,可选用股权进行融资,由于企业创业初期经营风险较大,较少有金融组织愿意进行投资。而在股权筹资中,企业主或相关合伙人以其自有资金占了绝大部分,合伙人共同创业、风险共担。到企业成长到一定时期和一定规模时,就能够选用债权融资。
(二)中小企业成长期融资约束与战略对策
1.中小企业成长期融资约束分析
(1)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性大。伴随企业竞争日益加强,中小企业常常受经营规模小、科技水平低、资本和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制约,缺少经营、管理、产业和布局协调意识和能力,中小企业产品大多有着科技水平低、替代性强、竞争力不强的特点。而且,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生产成本高、经营效益低,金融机构的借贷风险大。再者,很多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信用评级低甚至没有。致使其很难得到外源资金。
(2)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成长都还有待完善,相关票据发展更是十分落后,利息率的市场化程度也不高,当局对市场的干涉调整力度还很大,撇去向金融组织借贷外,企业外源融资的路线很少。其中,资本市场不完善是一个重要方面。
(3)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
我国在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设立和相关制度的制订尚不成熟。2003年起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固然有助于加大金融组织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但缺乏有效的支撑,大多仅仅是对金融组织的借贷鼓励,还没有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推进中小企业成长落实。与此同时,因认知上的不足及金融监管不完善,我国中小金融结构发展相对落后,这促使我国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渠道十分狭窄。
2.中小企业成长期融资约束战略对策
到了这一时期的企业不单要跟随外界变化调整自身的经营规模、开辟自己的营销路线、扩大市场份额,更要维护企业信誉并提高其知名度。同时,企业还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伴随企业的成长,生产经营逐步步入正轨,各种资源增多,经营效益提高,有了较恒定的现金流,这使企业具有了相当的债务融资和抵、质押融资能力。同时,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加,各种业务有了一定的信息记录,信息公示力度逐步提升,企业能够向外界展示规范的相关经营信息,较容易向银行取得借款。当然,撇去向金融组织融资外,企业也能从其他渠道取得所需资金,如借贷、信用、担保等。但因为我国对公司上市的相关规定较高,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通常很难利用上市的方式取得融资。所以,在成长阶段,外源性的债务融资是企业筹资的主要途径。
(三)中小企业成熟期融资约束与战略对策
1.中小企I成熟期融资约束分析
一般而言,成熟期企业拥有较大经营规模,但增长变缓甚至下降。步入这一阶段的企业因其成长期的高速发展已经呈现其最强的生命力特征,其市场份额基本达到饱和,企业的成长速度慢慢放缓,呈现出边际效率递减的趋向。
2.中小企业成熟期融资约束战略对策
成熟期企业盈利能力最强,经营风险明显最低,市场占有率最高,经营管理水平接近最优。这时,企业拥有较恒定的供应、销售渠道保障企业的经营,较高的现金流量让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前两个时期都低。这时,企业一般趋向于内部融资。
成熟期企业应加大股利分配,以吸收更多的股权资金。成熟期企业拥有较好的经营效益和较高的现金流量,充沛的现金流量增强了企业负债能力。可以进行多渠道融资选择。
(四)中小企业衰退期融资约束与战略对策
1.中小企业衰退期融资约束分析
(1)企业衰退期经营风险回升,对外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减弱,很难跟上行业形势的发展变革,对经济、技术、制度等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技术水平渐渐落后,企业形象受损,市场占有日趋下滑、利润不停减少,生产经营显得日渐被动,竞争力越来越弱,企业破产倒闭的危机与日俱增,致使这一时期难以取得内、外源融资。
(2)衰退期企业市场占有连续下降、利润持续下滑,现金流量也随之降低,若是此情况一贯如此,其资金链将变得日渐脆弱,随时可能断裂。倘若发生断裂,企业就会陷入窘境。
(3)衰退期企业成本攀升。企业步入衰退期后,因生产规模和营业额日渐减小。固定支出在企业总支出中所占的比率持续攀升,逐渐出现收不抵支的状况,倘若这种状态延续下去,大额的固定支出将加剧企业破产速度。
(4)衰退期企业融资压力较大。为扭转企业的衰退趋势,企业必定加快生产经营战略转变,加快新产品或新项目推向市场。但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和广告宣传经费,而且一般在一定时期内未必能取得成果。这意味着企业必须要进行大量的中长期融资,而这一时期也是企业最难获得融资的时期。
(5)衰退期企业因企业市场占有不停下滑、经营效益衰弱,生产营慢慢变得被动,现金流量慢慢减少,企业形象也随之变坏,公众形象也会受到相当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很难取得外源融资。
2.中小企业衰退期融资约束战略对策
(1)衰退期企业融资应采用积极防御的战略。企业在衰退期,怎样搞好这一期间的财务决策与相关工作,不单事关到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更事关到企业的兴衰。根据衰退期企业的多种特征,本文认为这一时期企业可以采用积极防御型的战略,提倡稳健型经营管理。
(2)衰退期企业在各方面已有相当的实力,市场地位和管理经验较高,负债能力也很强。是以,衰退期企业有着其他任何时期都无法相比的市场、财务、管理等优势。为配合企业进行新的投资,这一期间的融资战略可以利用这些优势选用债务融资。
同时,协调好与银行的关系,实行高支付率的股利分配,加快资金周转,增加现金流量,加强资金监管,合理使用资金,进一步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及监控体系,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二、相关建议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成长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第一,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内在原因;第二,政府相关政策措施尚待完善;第三,我国金融体制和信用担保体制发展不健全。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虽然近几年,由于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支持和保护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其中包括融资状况。但是,相比于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出台的扶持政策,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仍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缺乏配套的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
另外,各大银行在信贷资金配给方面应改变传统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并根据中小企业的特性,尝试相应的业务创新,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尽量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目前的集权式信贷体制,下放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权,扩大对基层网点的权限,发挥基层银行熟悉本地实际情况、靠近客户的优势。提高资产利用率。
(二)中小企业应提高自身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自我管理,维护企业社会形象。中小企业应加快产业转变,建立起切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中小企业要尽量发挥自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同时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倡集约型经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要充分贯彻相关方针政策,大力强化财务核算、监督和管理力度,保障资金安全、提高利用效率。并且,应全面提高企业信用,注重在企业中建立健全良好的信用体制环境,积极强化与金融组织的联系、协作,优化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中小企业应主动向社会公示相关企业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为使外界及时、充分掌握企业的相关信息,企业应以诚信为本,保障所提供信息的及时、准确、可靠,提高信息沟通效率,维护企业的信誉和社会形象。
(三)加快建立完善我国的信用担保机制
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制,要充分体现有关部门的职能。形成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政策为依靠,以金融合作为支撑的,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同时全面推进信用担保、评价、咨询等相关信用服务业发展,建立健全信用服务规范。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的公正透明。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是全球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最具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业态。尤其是2013年,被称作是“互联网金融元年”,是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发展的一年。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载体,一般有基于互联网平台提供的金融业务,P2P网络贷款和众筹三类。
三、结论
中小企业在创业期可以采用集中投资的投资策略,采取以内源融资为主的融资策略;进入成长期,应注重规模投资,采取债务融资方式作为主要融资策略;当企业发展到成熟期,应选择多元化投资策略,融资则多方面进行综合融资;当企业步入衰退期后,应以防御型投资为主,融资则可进行债转股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投资战略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凌立勤,王璐奇.金融发展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J].管理学刊,2017(02): 52-62.
篇4
关键词 房地产 宏观调控 现状
一、回顾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房地产宏观调控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从宏观上对房地产业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控制,促进房地产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与整体优化,实现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活动。
在1993年、1998年、2003年、2005年、2008年、2010年我国对房地产进行了重要宏观调控。1993年~1996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第一次出现过热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我国的沿海城市(海南等),为了抑制房地产行业的泡沫经济,国家出台了“国16条”。1998年~2002年在此期间爆发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出现萎缩现象,房地产行业也进入了低靡。为此,国家出台了“23号”文件,文件指出必须刺激消费,拉动内需。2003年~2005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再次出现过热现象,由于土地使用权必须实施相关的方式取得,导致房价大幅度攀升。为此国家出台了“121号”文件和“18号”文件。2005年~2007年房地产行业依旧保持上扬趋势,主要以我国沿海城市为主,价格不断攀升,为此国家出台“国八条”“国六条”等相关文件。2008年~2010年房地产行业开始走向泡沫,短短三年中,房地产行业从低靡走向高饱和状态,房价依旧继续攀升,为此国家出台“国十条”等相关政策。最新的调控政策无非是同志在十报告中表述,必须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
二、中国房地产行业政策现状
1、第二套房贷
第二套房贷的政策比第一套房贷在审查、放贷环节严格许多,目的在于限制一部分群体通过炒房影响房价的正常状态,与此同时,第二套房贷的政策也影响了居民的购房需求及成本等方面的控制。
2、存款准备金利率
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整是国家为了控制房地产行业泡沫经济的手段之一,我国从2006年以来,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整不下十次,光2011年上半年就调整了6次,目的在于控制相关金融体系,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整不仅影响是对房地产行业而言,认识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收控。
3、保障房政策
保障房政策是国家在2008年年底正式出台,保障房政策主要是为了住房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同时还开展了棚户区住房改造计划。保障房政策的出台影响了国家房地产行业,对房地产行业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冲击来源于中小收入群体对购房的需求。
4、限购政策
限购政策是国家在2010年4月份出台,先后对51个城市做出相关政策要求,主要是对当地居民采取“限二禁三”,对非当地居民采取“限一禁二”。此政策一经出台对已经摇摇欲坠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不过对于国家出台的任何政策我们都分析有两面性,再次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泡沫经济。
三、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房地产市场还不够稳定
房地产市场还不够稳定主要体现在城市区域的划分(一级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市等),一级城市房地产市场活跃度相对稳定,同时,二手房交易也相对稳定,对于二级城市、三级城市来说房地产市场在结构制度上有所欠缺,与此相连的二手房交易体系也不够健全。
2、房地产市场客户量不稳定
目前,房地产市场客户量的不稳定体现在二级、三级城市。一级城市的房地产供应量已经达到饱和,房地产商纷纷涌入二级、三级城市,却造成了有房无客户的现状,有研究报告显示,只要拥有手机的人每天至少可以接3~4个房地产开发商发来的销售短信,或接到相关的销售电话,盲目开发却给开发商带来风险。与此同时,给开发商带来的风险也影响着相关连带市场。
3、房地产市场开发商的能力大小
据统计,我市具有房地产开发商资格的企业就有500家以上,虽然有500家以上但是实力却不等,与国家的开发商企业实力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从我市房地产开发商来看实力就有所不等,比如:香港豪德、中航、时间控股等都是我国有名的开发商。
4、房价过高
房价过高是影响居民购房的关键之一,与此同时,居民的购买力也决定房地产行业的兴衰。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居民的购房能力始终低于房地产发展的速度。
四、改善房地产行业现状的建议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房地产行业的兴衰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能加快城市发展的进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调控房地产行业的现行状况和如何控制泡沫地产。房地产行业经久不衰,但是需要国家的相关政策保障以及居民购买力的支持。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熊婕(导师:吴中宇) .我国低收入群体住房政策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6-10-01.
[2]张勇(导师:朱玲怡) .对构建武汉市城镇居民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的探讨[D].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04-01.
[3]褚超孚(导师:贾生华).城镇住房保障模式及其在浙江省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5-06-01.
[4]祝亚辉(导师:傅鸿源) .城市社会弱势群体居住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4-05-10.
[5]陈茁(导师:朱霞).中外住房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8-06-01.
篇5
全市服务业工作目标考核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具体工作由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相关部门配合。
二、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和服务业企业。
三、考核内容
考核实行打分制,设基本分和附加分,基本分100分。
(一)对县(市、区)。主要考核总量指标、发展指标和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具体考评标准如下:
1总量指标:
服务业贡献份额:基本分10分。完成市下达服务业增加值年度增长目标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的,得基本分,增长速度超(欠)目标1个百分点或占比超(欠)目标01个百分点,加(扣)1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分5分。完成市下达年度增长目标的得基本分,超(欠)目标1个百分点,加(扣)05分;
入库地税:基本分15分。完成市下达年度增长目标的得基本分,超(欠)目标1个百分点,加(扣)1分。
总量指标的实际完成数以市统计局、地税局年终统计数据为准。
2发展指标:
招商引资:基本分25分。积极参加市组织的服务业招商活动,按时完成招商任务的得20分;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达50%的得5分,开工率每超(欠)5个百分点加(扣)2分。上年度在市组织的杭州招商会上签约的招商项目今年未开工建设的,有一个项目扣2分。鼓励引进大项目,新开工一个5000万元以上的当年招商项目,加2分。以县(市、区)为单位单独组织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的,组织一次加1分。项目建设:基本分30分。具体考核标准见政发\[\]94号《市年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意见》。
3组织领导:
基本分15分。完成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得5分;建立县(市、区)级服务业引导资金、实施服务业工作效能监察、培植扶持10家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的得5分;及时跟踪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服务业活动的得5分。以上有一项达不到要求的,酌情扣分。
(二)对市各有关部门。实行分类考核,主要考核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第一类:行业部门。主要考核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三个方面。
招商引资:基本分25分。根据政办\[\]34号文件要求,市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重视服务业招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招商、主要行业主管部门至少签约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得10分;积极参加市里招商活动,推介项目签约率达10%以上的得5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主动为来投资客商服务,项目单位没投诉的得10分。有一项达不到要求,酌情扣分。年内新开工1个千万元以上签约项目加2分。
项目建设:基本分25分。具体考核标准见政发\[\]94号《市年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意见》。
重点工作:基本分50分,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市监察局和发改委组织的服务业工作效能监察结果计分。对具体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有投诉并经核实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参评资格。
第二类:服务部门。主要考核政策落实情况和年度具体工作完成情况。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市监察局和发改委组织的服务业工作效能监察结果计分。
(三)对服务业企业。
主要考核市区十大重点服务业企业与政府签订的契约式服务合同的履约情况,包括规划编制、规模扩张和后劲培植三个方面,基本分分别为10分、40分和50分。完成企业超常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得10分,没有完成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酌情扣分;营业收入和税收比上年增长30%的,得40分,超(欠)1个百分点,加(扣)2分;当年实际投资额达3000万元以上,或与省级以上知名服务业企业实施重组,或者以本地企业牵头,重组相关企业,整合存量资产达1000万元以上的,得50分,没有达到的酌情扣分。三项积分之和为企业最后得分。其它规模较大、发展较快的企业也可参加考评,具体考评办法由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参照前述重点企业评分办法进行打分排序,并向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
四、表彰奖励
(一)奖项设置。主要设三个方面奖项,表彰奖励全市服务业年度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1服务业和旅游业先进集体奖。共15名,列入市委、市政府“三个文明”表彰。受表彰的单位主要在考核得分列前4名的县(市、区)和列行业前2名的企业中产生。
2服务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各20名,由市政府表彰,根据市直服务业部门和各县(市、区)年度工作考核结果确定。
3项目推进奖。分优秀项目单位奖、优秀组织单位奖和先进个人奖,共46名,由市政府表彰,按政发\[\]94号文件确定。
4规模企业奖。共20名,由市政府表彰,主要表彰商贸、旅游、物流、市场等重点行业中经营规模较大、增长速度较快的企业,具体考核办法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
(二)确定程序。根据考核结果,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相关部门研究提出年度奖励建议,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
本办法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年市直相关部门服务业重点工作任务
(一)市委组织部
1将服务业知识培训列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
2组织市民政局等部门,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并开展社区服务业试点工作。
(二)市委农工办
1开展“‘四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带动农户全覆盖工程”试点,力争在每个县(市、区)培育一个“四有”(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选择重点县(市、区)培育不少于5个示范性专业农技服务公司。
2牵头组织一次全市农村服务业发展专题调研,提出全市农村服务业发展意见。
(三)市发改委
1完成《市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导十大物流中心及市区十个重点服务业企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研究拟定年全市服务业工作意见和目标考核办法。做好全市服务业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按季提出运行分析报告。牵头组织服务业目标考核工作。配合市监察局实施服务业工作效能监察。
3制定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加强对服务业十大重点工程项目及当年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建设情况的督查考核。
4组织对城北物流园区的调研论证和市区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与督查推进工作。跟踪悦达物流保税物流中心、港综合物流和阜宁古河粮油批发市场技术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
5牵头组织全市服务业杭州和香港专题招商活动,确保签约项目40个以上,引进协议投资超30亿元。
6会同市财政局制定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安排和使用好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达1:20以上。
7承担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服务业联席会议的牵头组织工作。
8指导成立市服务业发展促进会,营造全社会协同推进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机制。
(四)市经贸委
1牵头实施“千村百镇”市场建设工程,全年新建镇、村连锁超市和农家(农资)店200家以上,年底农家店总数至少达到400家,力争600家。
2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全市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5%以上,年销售超4亿元的商贸企业2家以上。引进1家以上国际知名商业巨头登陆。
3为阜人民商场和雅家乐超市有限公司做好挂钩服务工作。
4牵头组织深圳物流招商活动,确保签约5个项目,协议投资3亿元以上。
(五)市教育局
1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年内建设的市卫生技术学院、市纺织技术学院、市机电高等职业学校等三所院校一期工程竣工,高等师范学校搬迁工程完成投资达8000万元,确保部分工程竣工。
2提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并自本年度起具体实施。
(六)市科技局
1开展科技服务业专题研讨,推动全市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投资服务体系建设,新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60家以上,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
2认真落实《若干政策》中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
3完成“”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4做好科技创业园挂钩服务工作,帮助其申报省级孵化器。
(七)市公安局
1落实《若干政策》中“免收地方金融机构在以资抵贷、抵贷资产接受和变现办理资产过户、登记、抵押等事项过程中所发生的机动车辆检测费和过户交易费”及“对进入市区的物流配送车辆,公安交警优先发放货车通行证,为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等相关政策。
2减少前置审批,研究改进有关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八)市财政局
1配合市发改委制定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安排好年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其它涉及服务业领域的专项资金。
2落实《若干政策》中“监督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批准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服务事项”等相关政策,推进公务活动的社会化。
3与市科技局共同做好挂钩科技创业园区的服务工作。
(九)市民政局
1贯彻国家有关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文件精神,会同市委组织部等部门提出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意见,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
2引导协会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指导成立市服务业促进会。
(十)市国土资源局
1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服务业大项目和带动性较强的服务业战略项目,优先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2按照建设用地定额标准,优先对现代服务业项目进行建设用地预审,对生产型服务业项目的土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参照工业用地的要求执行。
3在现代服务业15个门类中,对符合《划拨供地目录》的项目划拨用地;属于物流、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型服务业项目,视作工业类性质进行协议出让供地。
4对大型物流园区用地按功能分区区分不同用途供地,对仓储、汽修、停车场等区域参照工业用地进行供地;对餐饮、宾馆、商场区域用地,按经营性用地要求采用市场竞价方式供地。
5组织土地专项招商推介活动,确保成交房地产、商业等招商项目5个以上。
(十一)市房产局
1落实“免收我市地方金融机构在以资抵贷、抵贷资产接受和变现办理资产过户、登记、抵押等事项过程中所发生的房屋所有权登记费、房产交易手续费”等相关政策。
2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开通“网上房地产”,实施网上房源信息,全面推行商品房销预售合同网上备案和网上预售许可审批制度,通过企业信用网定期公布房产开发、中介、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为规范,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管理。
3会同规划、建设、国土等相关管理部门,采取切实措施,重点调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供应比例。市区加大经济适用住房货币化补贴力度,加快拆迁定销房建设进度,其补贴和建设规模不低于当年商品住房建设总量的10%。加快市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项目建设进度。
4不定期举办大型房产展示交易活动,搭建房产交易平台,提高房产消费水平。
5会同有关部门推广物业管理和房产服务进社区工作,探索建立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的小区管理新机制。
6牵头负责市区房地产业十大重点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督查考核,确保开发商品房354万平方米,当年完成投资116亿元。
7完成“”房地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十二)市建设局
1启动串场河水景工程建设,年内完成世纪大道—、广场南侧的疏浚、绿化及景观建设。
2加快市区生态绿地建设,确保黄海公园扩建改造工程竣工。
3配合亭湖、、市开发区加快风景区200亩绿地建设、55公顷森林公园的开工建设以及先锋岛生态建设。
4会同有关方面加大社区公建配套建设管理力度,制定出台市区住宅小区公建配套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5做好中茵海华广场的挂钩服务工作。
(十三)市交通局
参照省交通厅的政策规定,落实《若干政策》中“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按每辆货运车辆定额征收运输管理费”、“自年1月1日起,对营业性大型货车载质量20吨以上部分减半征收养路费、货物附加费、运输管理费;对不报停的载质量在10吨以上的货车可实行全年一次性包交养路费,优惠2个月,全年按10个月征收”、“对旅游定点车辆按全省统一的现行标准的下限征收客票附加费”、“建立旅游‘绿色通道’,全国各地旅游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停车区域,在全省范围内均享受与当地客运车辆的同等待遇,不得歧视和限制。将列入红色旅游规划景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连接道路纳入交通规划,参照农村公路建设予以补贴”、“对进入市区的物流配送车辆,交通管理部门优先发放自备车营运证”等相关政策。
(十四)市外经局
1落实《意见》中“积极承接日韩、欧美等国际服务业转移,大力突破服务业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新型业态,努力培养发展一批国际业企业集团”的要求,并制定实施细则。
2在对外招商活动中,突出服务业招商工作,年内力争引进不少于2家为韩商、韩企服务的国外服务机构。
(十五)市文化局
1筹建中国海博物馆和市文化艺术中心,确保年内完成投资2000万元以上。继续跟踪抓好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发绣的保护工作。年内完成市新世纪文化城和文化经济发展公司的改制工作。
2承办好省第届淮剧艺术节,确保有1台剧目进入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全年创作大戏10部、小戏10个,力争在省戏剧文学奖评比中有3人次获奖。举办重要艺术展览活动3次以上。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开展基层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做好新一轮标准化乡镇文化站试点工作。开展第三届全市先进文化下基层“三百工程”。
3开展“文化市场法制宣传月”活动。启动通榆沿线正版音像带建设。组织开展查缴盗版盗印学生教材、教辅用书专项行动和印刷复制业整治行动。
4完成“”全市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十六)市卫生局
1落实《若干政策》中“除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对企业抽取商品检查,须支付商品货款”等相关政策。
2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工作;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监督力度。
3做好南京医药有限公司的挂钩服务工作。
(十七)市国税局
落实《若干政策》中“实施税收优惠”部分涉及国税的有关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
(十八)市地税局
落实《若干政策》中税收优惠部分的实施细则。
(十九)市工商局
1落实《若干政策》中涉及市场准入的有关政策。
2落实《若干政策》中“除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对企业抽取商品检查,须支付商品货款”等相关政策。
3选择2-3个重点服务行业进行深入调研,举办一次市场准入方面的专题研讨,研究提出放宽服务行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
(二十)市质监局
1牵头制定《市服务业名牌战略实施意见》,落实有关服务业名牌奖励政策。
2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完成“”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专项规划,同时选择1-2个行业实施标准化试点工作。
(二十一)市体育局
筹办品牌化体育活动,深化市体育中心经营。
(二十二)市统计局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按照国家标准(GB/T4754-)建立服务业统计季度报表制度。
2牵头做好《意见》中“重点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旅游、文化等行业和领域的统计体系”工作。
(二十三)市旅游局
1牵头组织“东方湿地之都旅游万里行”活动,扩大湿地生态和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在和南京分别组织启动仪式和举办新闻会,并在等地组织旅游宣传推介活动。
2推动四大旅游经济区加快建设,做好重点旅游项目的规划、招商等相关指导工作。
3做好旅游专题招商活动组织工作,积极参加市政府杭州、香港等招商活动,确保签约项目5个以上。
4完成市区旅游线路的专题研究报告,科学制订5条以上市区旅游专线和系列性宣传策略。
5完成“”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6做好大纵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挂钩服务工作。
(二十四)市物价局
1制定并落实服务业水电气使用价格与工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同价规定;督促并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措施。
2落实《若干政策》中“全面清理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等收费价格,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的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
3制定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和其他服务价格改革的实施意见。
(二十五)市供销社
1配合市经贸委积极实施“千村百镇”市场工程,制定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牵头做好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合作商贸股份公司来我市合资创建日用品连锁配送公司的工作。
(二十六)市粮食局
启动粮食物流中心建设。
(二十七)市人民银行
1落实《若干政策》中“对列入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的项目,给予信贷以及其他各类融资方面的扶持和优惠”的政策。
2积极做好组建地方金融机构和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
3制定“”加快全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
4推广建湖基层信用社为农抵押贷款、组建合作银行、开展社会担保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
(二十八)市环保局
支持有关服务业重大项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建设中有关环保方面的问题。
(二十九)市广电局
1负责《意见》中“以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为方向,努力做大广播电视产业”工作。
2继续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数字电视用户达4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7个百分点,全市总用户达118万户。
3加大服务业宣传工作,每年至少搞两次服务业专题报道。
(三十)市邮政局
研究提出利用邮政快递系统为地方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实施意见。
(三十一)银监分局
指导市商业银行做好联合重组工作,协助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
篇6
近年来,大量创新聚集区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如美国硅谷、新加坡科学园、印度班加罗尔高科技园、北京中关村等都是典型的创新聚集区。影响区域创新聚集的因素很多,但科技金融体系对区域创新聚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引导和制约作用。本文探讨区域创新聚集与区域科技金融联动机制,以长株潭自主创新聚集为例,深入分析区域创新和区域金融联动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促进长株潭自主创新聚集与科技金融联动的对策建议。
1.区域创新聚集与区域科技金融联动机制
区域科技金融与区域创新聚集的联动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绩效会产生关键的影响。从国内外现有研究和实践看,我们认为区域创新聚集与科技金融的联动机制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科技创新与金融供给主体双向流动和学习机制。由于科技系统和金融系统之间存在跨领域合作的障碍,因此,区域科技创新主体和科技金融主体之间有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拓宽交叉领域知识、资源、要素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渠道,才能不断提高科技金融绩效。二是政府协调管理机制。区域创新聚集一方面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另一方面存在较高的系统风险,离开政府的协调将导致创新的社会价值难以体现。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和公共培训等手段调节区域科技金融结构以适应具有地区特色的聚集创新结构。三是外部保障机制。区域科技与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硬基础结构和软基础结构。硬基础结构包括交通和科研基础设施、地区信息化设施、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的市场建设等。软基础结构包括科技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与执行情况、各类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公共服务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四是资源共享机制。科技金融发展的最大阻碍是科技创新和金融系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垂直银行体制为主的金融结构就与多样化区域创新需求结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外来风险投资与本土创新文化和社会资本网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通过信息、公共服务等资源的共享可以达到部分弥补信息不对称。
2.长株潭自主创新聚集与科技金融联动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湖南依托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聚集大量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创新人才等创新资源,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致力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创新聚集区。从实践看,长株潭创新聚集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近年来,长株潭地区主要走出一条内驱型本土创新发展之路,通过共塑“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文化、加强区域内产学研合作、重视区域内中小企业贸易与技术联系等实现自主创新聚集发展。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和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都是典型自主创新的结晶。二是雄厚的教育科研与产业基础增强了创新聚集的根植性。长株潭地区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60余所,省级及以上科研机构1000余家,建有一大批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占到全省总量的70%以上。产业集群方面,目前湖南有5个国家高新区、1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稳居中部第一位。其中,3个国家高新区、12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长株潭。三是区内特色鲜明的创新极逐渐形成,创新扩散效应显现。长株潭3个高新区相互毗邻,是我国国家高新区密度最大和湖南省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逐渐发展成为区域创新极,支撑湖南省获国家科技奖励数连年排名全国前列,全省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10位、创新绩效排名全国第8位,其中长沙高新区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综合创新能力分别名列全国高新区第2、第6位。四是地方政府致力于创新平台的打造,不断提升创新聚集的软实力。长株潭地区拥有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科技服务体系试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一大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拥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及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占到全省总量的70%。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湖南率先推行两个70%的成果转化机制政策、创新科技项目立项和奖励评价机制、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支持机制、建立科技重大专项“四评三审”立项制度和“两条线”监管模式,全国首创对科技重大专项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建立创新型企业科技政策联络员制度等等。在政府科技公共服务的改善方面,湖南提出“全程保姆式”服务。在创新文化的培育方面,2008年,长沙市打造“创业之都”,提出了“让一切有合作意向的人找到合作伙伴,让一切有投资愿望的人找到投资机会,让一切有创业能力的人找到创业途径。”2012年的《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形成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在科技金融方面,湖南初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形成引导和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区域科技创新的局面。自2011年长沙高新区成为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园区以来,湖南出台《关于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南省科技保险工作试点方案》、《关于促进湖南省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从科技金融结合专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进企业股份改制、开展科技保险试点等方面积极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创新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随着创新产出能力提升、科技财富和增值效应增强,不断拓展的科技金融需求空间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目前长沙高新区有金融以及相关中介机构300多家,其中投资机构超过100家,注册资金达300多亿元。初步形成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保理、财务公司和服务外包等多元化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区内科技支行已对园区内160多家小微企业贷款3.8亿元,其中贷款额100万元以下的企业达60家。区内有32家上市公司和20多家拟上市企业,以到场外市场挂牌为目标进行股份改制的企业有72家,完成内核21家,完成股改31家,数量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前茅。株洲高新区目前有18家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担保公司,是全市金融最密集地区。株洲制定的“4215”计划将在5年内重点培育40家拟上市企业,帮助其中20家完成股改,10家通过券商内核,5家挂牌上市。湘潭高新区有金融机构9家,金融中介机构8家。其中2家创投机构注册资金达1.8亿元,3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5.2亿元。现园区列入重点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企业达到11家,4家完成股改。由此可见,湖南科技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金融聚集和扩散效应开始显现。
虽然湖南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两者的联动看,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科技创新与金融供给主体双向学习机制难以建立。科技创新主体往往缺乏对金融工具和渠道的了解和运用,而市场科技金融主体对科技创新技术的领先性及可行性、风险性缺乏了解。政府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对科技创新活动规律与市场科技金融知识的理解。二是政府协调管理机制缺乏。目前,涉及到湖南科技金融的部门包括科技主管部门、金融部门、财政部门、发改委等。科技贷款和科技银行主要由金融部门推动;风险投资的主管单位是宏观经济部门;科技保险试点由科技厅牵头;科技担保由财政承担等,部门的资源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协调成本较高,部门服务效率低。三是外部保障机制不完善。如以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法律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收益保障机制不健全。无形资产评估、专利、科技担保等相关中介服务的不完善成为制约科技金融发展的瓶颈。四是资源共享机制有待加强。据我们对长沙高新区的调查,大部分小微企业对相关政策仍缺乏了解,引导基金、风险补偿、科技银行等政策效果难以惠及自身。而科技银行、风险投资等对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状况及其创新项目不了解,在科技创新项目的遴选和投资决策方面的交易成本和决策成本偏高。
3.促进长株潭自主创新聚集与科技金融联动的对策建议
一是鼓励“产学研金介”联盟模式的发展。建议省科技厅、发改委和财政厅联合制定鼓励“产学研金介”联盟创新模式的政策,优先支持创新联盟承担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湖南省重大科技支撑项目、两型产业化专项基金项目和重大国家合作项目,以及人才工程项目,促进科技创新主体与科技金融主体的深层次合作。构建“产学研金介”联盟创新的网络平台,通过各种科技创新论坛、投资论坛和“产学研金介”合作论坛增加各创新联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交叉学习。此外,要通过学习机制的建立提高区域科技金融公共服务效能。提高政策制定者的人力资本,加强科技金融方面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引入专家咨询,民主协商机制,保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执行的高效性。
二是建立长株潭科技金融统筹协调委员会,加强政府管理协调。由湖南省科技厅牵头,领导小组包括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两型办、湖南省发改委、湖南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等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成员单位包括两型产业行业协会、高新区管委会、创新型大中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产业战略联盟、以及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天使投资者等。统筹协调委员会负责研究拟定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对目前区内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中的财政政策、人才政策、税收政策等相关政策进行整合、补充和完善,强化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三是构建服务长株潭的特色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科技部门通过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建立起政府资源与市场运作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制。科技部门、金融办、银监局、保监局、证监局等通过编制科技金融内参等形式,为有关各方提供长株潭地区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科技金融的最新动态信息。形成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依托,旨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创新资本、银行贷款、融资担保、科技保险和上市辅导等各类金融服务的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制度化联动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金融服务。
四是打造“信用长株潭”品牌,逐步完善湖南科技金融信用管理体系。建议成立“长株潭信用建设委员会”,构建长株潭科技金融信用服务平台,提供科技金融信用咨询和信用监督服务,打造“信用长株潭”品牌。引入国家级信用征信评价机构和法律、财务、审计、认证等中介机构,同时规范各级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高新园区、科技中介以及商业银行和各类风险投资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科技企业的信用资源库,整合信用资源,实现长株潭地区科技金融信用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赵昌文.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邱国栋.创新集聚效率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2.
[3]赵成新.长株潭构筑自主创新高地见成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8-26.
[4]余冬筠.产业集聚、创新集聚与城市经济动力[J].华东经济管理,2013,3.
篇7
务公开助力稳增长加强预期引导通过门户网站“通知公告”“政策解读”及时转发国家财政、货币、创业就业政策,利用政府网站“重点项目”“重点信息公开”等栏目和政务微博等新媒体,解读全县经济发展领域相关政策,展示追赶超越成效。县财政局、人民银行发改局、人社局、“重点信息公开”涉及单位
按月公开全县财政收支情况,解读财政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预判财政收入走势,主动解释说明收支运行中可能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县财政局
按季度、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时解读社会关注的重要指标数据,增加反映质量、效益、结构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内容。县统计局
做好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单位审计结果公开,加大问题典型和整改典型公开力度,促进中省市县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县审计局
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信息公开加强中、省、市、县减税降费及促进创业创新、保障改善民生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县财政局
公开县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并实时更新。县财政局、各镇
及时公开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物流成本、降低企业用电用地用矿等要素成本各项政策措施以及执行落实情况。县发改局、县物价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
根据上级人社部门统一部署,公布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定期公布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社保基金运行情况。县人社局
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和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制定全县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公开的实施办法,明确公开的主体、范围、程序等。县发改局
围绕项目带动战略,公开国家支持西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实时公开高速公路、通村公路、旅游公路、城市电网、宽带、地下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
类 别工作任务工 作 要 求牵头落实单位
一、以政
务公开助力稳增长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和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公开易地扶贫搬迁、重大水利工程、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等重大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信息。县发改局
加快建设全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公立医院药品、林权等纳入全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公告和资格审查、成交及履约等信息。
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信息公开全面公开PPP相关法规政策、专家库等信息和项目准备、实施等阶段性信息,加大对社会资本参与方式、项目合同和回报机制等内容的公开力度,包括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等阶段性信息。县发改局、县级有关部门
二、以政务公开助力促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加强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及时公开放权情况。县编办、各镇、县级各部门
制定并公开投资核准事项清单、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县级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企业设立后的经营许可清单等。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编办、县市场监管局、县物价局
及时公开规范性文件的废止、失效等情况,并在政府网站已的原文件上作出明确标注。县法制办
及时公布县镇两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主体、内容、方式等,及时通过“信用陕西”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陕西)及其他各类平台公开抽查结果和查处情况。县编办、县法制办、县发改局、各镇、县级有关部门
加快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受审分离、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等高效审批模式。县行政服务中心
制定、细化并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包括事项名称、事项类型、设定依据、实施机构、法定办结时限、承诺办结时限、结果名称、结果样本、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形式、审查标准、通办范围、预约办理、网上支付、物流快递、办理地点、办理时间、咨询电话、监督电话等。申请材料应当有材料名称、材料类型、材料样本、电子表单、来源渠道、纸质材料份数和规格、填报须知、受理标准、是否需电子材料等信息。县编办、县行政服务中心、各镇、县级有关部门
二、以政务公开助力促改革推进国资国企信息公开做好国有产权交易、增资扩股项目的信息披露和结果公示工作。县财政局
按月公开全县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主要行业盈利、重大变化事项等情况。依法依规公开企业生产经营、业绩考核总体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企业改革重组结果,企业负责人重大变动、年度薪酬,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点工作情况。指导企业做好信息公开试点工作。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息公开做好农产品价格信息公开工作,及时相关价格信息。县农业局
加大中省市县强农惠农政策公开力度,深入解读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及农民“双创”扶持等政策措施,及时公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进展情况。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信息公开全面公开营改增相关政策措施、操作办法、改革进展等相关信息。县财政局
推进政府债务领域信息公开,公开政府债务种类、规模、结构和使用、偿还等情况。县财政局、各镇
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在县政府门户网站的预决算公开专栏,集中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对公开内容进行分级分类,方便公众查阅和监督。县财政局
三、以政务公开助力调结构推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工作信息公开围绕支持创业创新、推动新产业健康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加大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公开力度,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园区管委会
围绕创新驱动战略,瞄准新动力、新空间、新产业、新主体,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军民融合、央地融合等政策的公开与解读,推进相关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信息公开。县人社局、县工信局
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信息公开健全去产能公示公告制度,实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在政府门户网站、“信用中国”网站企业产能、奖补资金分配、违法违规建设生产和不达标情况。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
类 别工作任务工 作 要 求牵头落实单位
类 别工作任务工 作 要 求牵头落实单位
三、以政务公开助力调结构推进消费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信息公开定期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重点公开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和全域旅游、体育健身器材配备、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的消费情况,引导消费升级。县工信局、县文广局、县教体局、县卫计局
推进产品质量监管政策法规、标准、程序和结果公开。推动地方标准全文公开。县市场监管局
做好执法专项行动信息公开,公开质量违法行为记录、缺陷产品名单及后续处理情况等信息。
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信息公开,做好消费者诉求数据分析结果公开工作,加大对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的公开力度。
四、以政务公开助力惠民生推进扶贫脱贫和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围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政策、扶贫对象、帮扶措施、扶贫成效、贫困退出、扶贫资金项目安排等信息公开力度。县扶贫办、县财政局、
各镇
公开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的涉农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情况。公开镇政府和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脱贫人口名单、扶贫项目实施等相关工作情况。
强化困难群众救助信息公开,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及全县灾情救助等信息公开工作,切实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县民政局、各镇
推进生态环保领域信息公开及时公开环境政策措施、环境治理工作进展等信息,特别是要加大重污染天气等治理措施、进展、成效方面的信息公开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县环保局
通过全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平台,集中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依法公开重特大或敏感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结论、环境影响和损失的评估结果等信息。
公开县城水环境质量信息,推进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公开。县水利局
及时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管理保护目标以及资源管理、水源保护、污染防治、水质监测、生态修复、采砂管理、监督执法等工作执行信息。县水利局、县环保局、相关镇
全面公开植树造林、野生动物保护、森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征占用林地、湿地保护、退耕还林等工作开展和行政监管、执法信息,加强森林火险、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重大生态破坏事故、沙尘暴灾害等林业突发事件信息。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各镇
类 别工作任务工 作 要 求牵头落实单位
四、以政务公开助力惠民生推进科技领域信息公开深化科技资源统筹改革等方面政策及执行情况公开力度,持续推进科技管理和项目经费信息公开,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验收、资金安排及科技成果奖励等信息公开。县科技局
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公开进一步做好教育监管信息公开,加大教育督导评估信息力度。县教体局
有序公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公开,主要公开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范围、招生条件、入学程序、招生结果等信息并做好政策解读工作。
推进文化领域信息公开公开全县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信息及图书馆、文化馆(站)相关服务信息,做好全县文化艺术相关活动的信息工作。县文广局
公开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信息。县文广局、各镇
推进卫生领域信息公开做好综合医改试点工作信息公开,深入推进医疗机构院务公开,公开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县卫计局
指导全县医疗机构公开常规医疗服务价格、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价格信息,建立违规违纪问题处理结果公开机制。
推进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信息公开强化食品安全定期常态性抽检信息公开机制,定期公布全县食品抽检总体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核查处置情况,公开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信息。县市场监管局
做好药品监督检查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召回产品、停产整顿、收回或撤销证书等情况。推进医药代表登记备案信息公开工作。
类 别工作任务工 作 要 求牵头落实单位
五、以政务公开助力防风险围绕防范金融风险推进公开公开中、省、市、县金融领域相关政策,配合金融监管机构做好政策解读和舆情回应工作。县金融办
围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公开及时公开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县住建局
深化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相关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公开。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各镇
及时土地供应计划、出让公告、成交公示和供应结果信息,按季度公布房地产用地供应数据。县国土局
围绕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推进公开及时重特大事故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公开重大风险隐患排查信息。县安监局、各镇
及时公开安全生产常规检查执法、暗查暗访、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执法信息,公开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
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务公开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各镇、县级各部门
进一步规范公文办理程序,落实公开属性说明、政策解读方案及解读材料随文报批的要求。政策文件公布时,相关解读材料同步在政府网站和媒体。
建立完善公众列席政府会议制度,对涉及重大民生事项(非涉密)的会议,应邀请利益相关方、公众代表、专家、媒体等有关方面人员列席会议。非涉密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前,应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广泛听取公众意见。
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会商、研判、回应、评估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涉事责任部门是政务舆情回应第一责任主体。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5小时内权威信息。
进一步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对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广泛关注的建议提案,原则上都要公开答复全文,及时回应关切,接受群众监督。县督查室、各镇、县级各部门
类 别工作任务工 作 要 求牵头落实单位
、增强政务公开实效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网站内容建设,开展日常监测和季度抽查工作,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县信息办
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年内县级政府各部门网站全部关停上移。
推进政务新媒体平台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审核机制,强化互动和服务功能。
依法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根据中省市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规制度修订情况,适时修订《xx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县信息办
篇8
为了保障《决定》各项任务的落实,政府将统筹科技资源任务纳入了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制定了详细的考评指标;设立了5000万元的统筹专项资金。科技局、财政局相继制定了《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促进技术交易、设备共享奖励补助实施细则》、《科技金融合作试点业务风险补偿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详见附件1);科技局围绕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任务的落实,调整了级科技计划体系,布局了一批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重大科技项目;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都制订了详细的落实方案,进行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二、努力完成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先行先试
1、加快科技大场建设,促进技术交易和设备共享
今年4月初,科技大场建成并正式运行,围绕“技术交易、设备共享、政策服务、交流合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加强技术交易服务。完成了技术交易大厅和网络交易系统建设,促进了技术交易服务。到11月底,全技术交易合同登记10453份,交易额201.82亿元,位居副省级城第一位,省会城第三位(北京、上海)。其中本地技术交易4245份合同,成交金额36.4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8.08%,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二是促进大型科研设备共享。组织精干力量,深入高校院所、企业,宣传相关政策,挖掘可共享大型仪器设备。目前大场可共享大型设备有1800多台套,已经为企业提供加工、检测等共享服务1500余次。
三是为企业落实优惠政策。加强对国家和省、相关科技、财税政策的整理,培训600多名企业政策联络员,已累计为近千家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5100余次,为138家高校、院所、企业兑现技术交易补贴共计2012万元、设备共享补贴547万元,为企业落实减免“加计扣除”和“双软认证”税费16亿元。
四是促进高校院所和企业技术需求对接。共举办科技大集、成果交易会、投融资对接会、项目推介会等各类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114场次,参加人数超过1万多人次。特别是围绕上重点关注的百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需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难题,组织19所高校院所与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对接活动,促成了500多名科技人员走进企业,依托科技大场,提供对口服务,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五是加强联合共建,扩大服务范围。与理工大学、705所建立了资源共享合作关系;与上海公共服务研发平台、深创投、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发起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战略联盟。
2、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一批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
近几年来,我相继组建了石油服务、生物医药、电力电子、物联网、卫星应用、现代服务业等14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详见附件2),涉及我重点优势产业中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包括了650多家企业和高校院所。产业联盟促进了行业内资源有效整合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形成了卫星应用、物联网、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0年,我产业联盟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0亿元。
今年,科技局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产业联盟组织体系和规范性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指导与支持产业联盟发展。设立联盟工作秘书处,加强管理与协调。以产业联盟为抓手,立足于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加快产学研合作,制定技术标准,整合优势资源,创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依托产业技术联盟,围绕主导产业,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委与“五区一港两基地”认真研究产业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加大经费配套支持,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科技局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专项,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争取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推进科技文化融合工程;高新区启动“软件新城”建设项目,支持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经开区与兵器集团、中航集团、中电集团、北车集团建立四大成果转化基地;航空基地依托航空集团培育了飞机空调车产业化、赛龙叶片精加工生产线等一批“民”、“民进军”项目;航天基地重点策划的卫星应用和云计算产业化项目已经签约入区;国际港务区积极组织现代物流产业化项目;曲江新区重推依托科技支撑的文化创意项目等等。
3、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依据科技部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出台的《促进科技和金融合作试点实施方案》,按照省上的安排,我积极开展科技金融结合创新探索,出台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力求实现轻资产科技企业贷款新的突破。科技局和财政局设立1000万元的财政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引导资金,鼓励银行降低企业贷款门槛,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8月份,已与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以及两家担保公司签订了协议。科技局今年先后向银行推荐92家拟贷款的科技企业,已经有45家企业获得贷款共计2.85亿元;通过创业投资联盟组织了50多家省内外风险投资机构与“两区两基地”的科技企业进行对接,已累计投资22家科技企业,投资额13.46亿元。目前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652.82亿元,占全贷款余额的23%。
积极支持企业上融资,建立了由主管副长牵头,金融、财政、科技等部门联动的协调机制,为企业融资开辟“绿色通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累计投入资金3.87亿元,支持百余家科技企业规模发展,支持企业上融资,培育中小板、创业板后备企业。今年通源石油在创业板成功上,隆基硅材料7月份正式通过首发申请,拟于上交所上。同时,政府也把积极争取高新区进行“新三板”(非上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做为统筹科技资源的一项重点任务。
4、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先行先试,为统筹科技资源探索途径
委、政府大力支持“两区两基地”和新兴产业园建设,成为统筹科技资源的先导区,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加快人才集聚和成果转化,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11年,预计以产业园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700亿元,实现增加值450亿元。
高新区大力创新区内环境,全面启动“一区十工程”[[1]],积极搭建企业孵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引进和产学研合作,完成1000亩的“科技谷”的规划设计和基础配套,启动7平方公里的软件新城建设项目。努力打造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和通讯、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的园区品牌,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物联网、智能电网、能源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和促进区内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积极推进企业通过上、风险投资、担保贷款等方式融资,努力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
高新区与沣东新城联合高校院所共同建设10平方公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成立了统筹科技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启动了330亩企业孵化器(协同创新港)建设招标工作,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现代制造服务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签订了首批12个涉及高新技术和金融单位的入区合作项目。
经开区积极探索统筹地方、军工、国内和国外科技资源的新机制,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人才、融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加大投入扶持资金,加强区内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对接,把专业科技园区作为促进和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区和承载区,重点打造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兵器产业基地,加快实施“四大功能区+四大服务业聚集带+产业基地”的“448”产业布局战略[[2]]。
航空基地依托一飞院、西飞公司、试飞院、强度所等央属龙头单位,加快军工资源向民用转移,合作共建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飞机强度试验基地等近10个技术创新平台,成立航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培育孵化科技企业,组织了赛龙叶片精加工生产线、飞宇工艺装备产业化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重点支撑发展整机制造、航空重大装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
航天基地积极探索军民融合的新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设立50亿元的“航天新能源产业基金”,大力支持卫星产业园建设,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合作“北航科技园”项目启动,依托卫星应用产业联盟组织重大项目,重点支持航天高科技民用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努力打造具有民用航天产业特色的“军民融合型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际港务区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强园区物联网应用技术研发,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物联网应用产业联盟”,承载产业化项目,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城。曲江新区加强科技与文化融合,提升旅游文化科技含量,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影视制作、创意设计、数字动漫等文化产业,努力创建国际一流的文化产业基地。浐灞生态区抓住举办世园会的机遇,吸纳科技资源,推动区域金融、会展、商贸和文化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创建区域性金融、会展、商贸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我新城区出台了《关于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城区的决定》,重点依托辖区军工科技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发展,碑林、雁塔区也围绕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三、扎实安排2012年重点任务
今年以来,在省上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坚持“政府引导、场配置、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在科技大场建设、产业联盟建设、科技金融结合、产业园区先行先试等方面有了较好的进展,完成了年度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目标任务。统筹科技资源是一项复杂而宏大的系统工程,今年是先行先试的第一年,我们从实际出发,选择难度较小、迫切性最大的重点工作先行先试,边探索、边总结、边实践、边提高。
2012年,将继续认真贯彻《决定》精神,扎实落实《决定》的各项任务,积极构建适应国际化大都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科技大场服务能力提升、突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型企业建设、突出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突出产业园区统筹科技资源机制创新,全力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大力促进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支撑服务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统筹科技资源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先行先试的经验,为加快发展阶段统筹任务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争取全技术场交易额超过2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专利申请量超过2万件。
1、提高科技大场服务能力,促进技术交易额大幅提升
一是推进高校院所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科研设备向企业开放共享。年度技术场交易额超过200亿元,保持技术交易总额副省级城第一名、全国省会城第三名的地位;大型科研设备共享数达到3000台套。
二是推动高校院所科研力量与规模以上企业对接,解决一批规模以上企业技术难题,形成20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对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三是依托科技大场资源和服务能力,在半导体、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建设3-5个以企业为主体、场化运营、专业特色突出的技术转移和工程化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和扩张规模提供支撑。
2、发挥开发区(产业基地)体制优势,推进改革先行先试
一是布局一批产业链紧密、产学研结合的重点科技项目,支持高新区在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创新,形成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落实相关政策,支持高新区科技金融结合创新,争取“新三板”试点,推进科技企业上融资。
二是出台激励政策,实施集团项目,支持经开区“两大”科研院所、“四大”央企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支持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功能提升。布局重点项目,支持航空基地、航天基地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提高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实施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城方案,争取科技部支持以曲江新区为主的科技与文化融合试点,通过科技创新支撑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支持沣东新城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高端制造服务业起步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支持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平台建设。
3、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新一代通信技术、电动商用车、智能电网、卫星通信应用、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布局30项重大产业化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和产业规模扩大,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为“十二五”期间产业年均增长达到25%打好基础。
二是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竞争能力较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一批留学生和国内高端科技人才创办企业。全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家,50家企业进入国家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行列;全专利申请量超过2万件,其中企业申请比例达到50%。
篇9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对策
我国最近几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这些突破大多出自于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广大的中小企业。有数据显示,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均由中小企业提供。不管是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的发展需求和产业链的结构,还是从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来看,中小企业都应该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国有企业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资本的支持,但单靠某项技术、某个产品或者环节并不能实现新兴产业的有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具有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性的中小企业作为补充。中小企业一直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主体,其灵活的经营理念、敏锐的市场反应以及高效的激励机制,往往具备国有大企业所有没有的优势,可以在细分市场上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它们已经在一些高技术含量的项目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孵化器。我国要完善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注重发挥中小企业的独特积极作用,形成推动中小企业全面进入新兴技术产业化的新型政策体系,使其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源泉。
一、细化相关政策实施细则,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2011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从十个方面对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了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应该将实施细则上进一步具体化,制定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并完善相关的监管、责任、考核和激励机制以保证政策得以落实到位。
首先,政府要明确重点扶持什么产业,鼓励发展什么产业,限制什么产业。应重点扶持国内外都正在研究开发中的、尚未实现商品化的新兴产业;鼓励发展我国已经有一定基础,但缺乏产业配套或核心技术需进一步完善的并且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对传统加工型的技术要有所限制。
其次,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有差别的优惠鼓励政策,把优惠措施用到实处。设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专项资金,配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设立中小企业成长性奖励资金,对年度上缴税收排在行业前列的中小企业管理团队进行奖励;持有小型企业股票的时间在一定年份的投资者出售符合条件的小型企业股票部分免税,对小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资给予一定比率的税收抵免,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原因需加速折旧的,可按规定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
最后,要做好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指导。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规划和技术标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根据不同行业、地区和企业规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的状况,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
二、破除行业壁垒,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破除中小企业进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壁垒,为其提供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未来时期战略新兴产业得以良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有、民营企业、大、中小企业在产业准入上要实现公平。一方面,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类别制度,让更多符合政府采购需要的中小企业产品进人政府采购目录,降低中小企业进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门槛。另一方面,增加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企业代表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规划制定的话语权,明确规定民营企业(包括中小型民营企业)和相关协会代表在制定相关政策、发展规划时参会代表中的比例,保证政策、规划对中小企业的公正性。
三,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融资的支持力度
各级地方政府可在现有的金融、财政、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增设中小企业科技银行等机构,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联合投资,并吸收民间资本参与。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立小额贷款公司,鼓励银行机构设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专营部门,优化业务流程与考核机制。
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担保服务公司,推动成立民营或股份制担保机构,支持其申请开展典当业务,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
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高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规模,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联合发行债券,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协调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采取股权、动产、仓单和知识产权等方式进行抵押融资。
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公开、公正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推动设立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发挥融资租赁、典当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四、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协助中小企业和相关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中小企业规模小、核心技术缺乏和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仅仅依靠单个企业的实力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会处于不利地位。在市场竞争发展的形势和企业发展的双向驱动下,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参与竞争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考虑的方向,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分担风险、降低成本和获取核心技术。在建立战略联盟时需要帮助中小企业选择好合适的合作伙伴,维护好自身的竞争能力,并要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二是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助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获得公平份额,给小型企业提供申请创业研究资助的建议以及其他形式的技术援助。
三是创建技术开发项目网络平台,建立包括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在内的技术转让网络,为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应用提供服务。
四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和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的联盟。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 F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2-67-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Support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Sun Mingyan
(Shenyang No. 11 Middle School,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support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from the aspects of lack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an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short development time and imperfect system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poor development ability of support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lack of compound talents, , put forward to establis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an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deology, strengthen the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serving for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troduce and cultiv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high end talents and applicable compound talents and other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support;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科技金融是科技和金融交R融合的产物,科技金融的权威定义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研究员赵昌文首次明确提出,“科技金融是指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融资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当前,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效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突出的问题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缺乏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融资贵[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与科技金融息息相关,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支持。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为主,企业投入为辅,科技金融支持次之。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瓶颈。要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真正实现经济增长转型,必须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系。因此,支持高科技行业发展的科技金融的地位就显得越发重要[3]。
1 科技金融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
1.1 建立复合式投融资体系
1.1.1 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融资平台。搭建了以知识产权为载体,合规、高效、可控的融资平台。当前,国内不少地方政府已开始运行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综合国内这方面的发展情况而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上海模式、北京模式、武汉模式三种情况。上海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银行+政府基金担保+专利权反担保”;北京模式的主要特征为“银行+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武汉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混合上海模式和北京模式优点的“银行+科技担保公司+专利权反担保”混合模式。这几种模式主要涉及银行、企业、政府、担保公司等多方主体。截至目前,全国各地知识产权融资项目已聚集超过3 000个,其中,正式在知识产权融资平台上进行融资的项目已达到800个。
1.1.2 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共同体。地方政府与银行签订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共同体协议,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银行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签信用合约,合约约定按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在贷款发生过程中提取,目的是银行和企业共同承担资金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共同体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银行、政府新型合作模式,增强了银行新的金融产品提供的灵活性,而且服务高效快捷,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
1.1.3 设立“新三板”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新渠道。国家为了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批准设立“新三板”,主要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方便快捷地进行股权融资,“新三板”在2012年9月20日,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后,便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服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了全国各地民间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共有近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新三板”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快捷强大的融资渠道。
1.1.4 壮大风险投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服务。风险投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风险投资快速发展壮大,并使风险投资基金快速集聚。到目前,全国风险投资基金管理企业近万户,注册资本近4万亿元。全国风险投资活跃度持续提高,风险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了和谐发展的局面。
1.2 建立多层次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1.2.1 建立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科技金融专门服务机构。为了给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供充裕的发展资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快速发展,快速实现创新动能转换,完成国际和地方经济发展转型,我国从省到县,各级政府热情高涨,纷纷成立了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集团,并持续建立了与科技金融有关的科技贷、科技保、科技租、科技信用管理等专业公司,组建并完善了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业科技贷、科技保、科技租等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1.2.2 建设科技资本快速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渠道。银行与企业直接对接、风险投资直接和企业对接、产业资本和企业直接对接十分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直接学习了科技金融融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条件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可以直接融到心仪的资金。面对这种旺盛的需求,各级政府积极搭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科技金融机构直接对接的融资服务平台,连续举办科技金融机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直接对话对接活动,搭建了科技金融机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直接的对话对接渠道,不但盘活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各类资产,还大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2.3 创意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业态不同,阶段不同对资金需求各不相同,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科技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协同创新机构积极探索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科技金融品种创新,开发出了企业集合债券、信用贷款、票据、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新产品,拓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渠道。同时,为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开拓性地创办了“科技金融超市”,“科技金融超市”不但涵盖数十家科技金融机构,还有数十种科技金融产品,除能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外,还为科技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式[4]。
1.3 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进展
1.3.1 征信系统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和科技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在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进行了征信体系建设,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政策环境、融资平台、信用担保、科技金融支持、激励机制等践行征信体系建设,既改善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融资环境,又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自身管理建设和科技创新。
1.3.2 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力量逐渐壮大。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快速崛起,其对科技金融需求越来越旺盛,顺应资金的迫切需求,各级政府建设了各种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基于市场本身自发成立了林林种种的投资机构、融资机构和诸多科技金融中介机构,这些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金融、网络银行,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承担着金融机构非核心业务的外包,降低金融机构的管理成本,全方位扩大金融机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覆盖面。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力量日益壮大,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作用日益凸显。
2 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突出问题
2.1 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思想意识不足
在中国科技发展历史与金融历史中,企业大多数时间处于弱势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较为强势的金融机构面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信心不足,使用金融工具能力有限,不能准确地认识自身,并根据自身情况使用相对应的科技金融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对金融知识研究不够,缺乏相关能够掌握科技金融知R、熟悉科技金融不同产品融资流程的人才,导致在融资时材料不规范,屡屡碰壁。另外,由于体制机制和历史原因,处于强势地位的金融机构,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时,天生缺乏服务意识和协同发展意识,从而使得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不畅。
2.2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时间短,体系不完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差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时间短,各方面都不完善,不论是聚集科技资本能力,还是评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能力都比较差,加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科技金融机构出于逐利本能,往往将资本投向风险相对较小的国有企业或者上市公司,对技术好、资金匮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视而不见,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3 科技金融机构缺乏既懂金融又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科技金融业是技术密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要求特别苛刻,尤其是在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时,要特别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技术水平、专利价值、创新团队优点与缺点,才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做好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既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需求,又规避风险,促进科技金融机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目前科技金融领域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导致科技金融机构科技金融产品原创型稀少,而且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
3 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
3.1 确立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思想意识
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质上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科技金融不可能一直占据优势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能一直处于弱势,长期不平衡发展对哪一方都不利。所以,确立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思想意识,从本质上认识到双方协同发展,不但互惠互利,而且更有利中国经济转型,是多方共赢的事业。基于此种思想,针对各类科技金融机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管理人员,做好相关思想学习和培训工作,加强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思想意识。
3.2 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各类科技金融机构,提高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科技基金、科技银行、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运用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中介,为金融机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之间,搭建畅通的融资渠道;三是建立完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政府要适当提高科技金融机构风险补偿金比例,研究制定对科技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办法和奖励办法,降低科技金融机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的风险;四是制定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科技金融机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五是强化科技金融机构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流程和服务标准,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标准化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顺利融资。
3.3 引进培养科技金融高端人才和适用复合型人才
一是制定相关科技金融高端人才和培养适用复合型人才相关政策,加大引进和培养科技金融高端人才及适用复合型人才的力度,完善“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 策略,坚持“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并重,鼓励科技金融高端人才通过多种方式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二是搭建由政府牵头,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机构、金融中介机构等参加的科技金融高级专业人才引进平台,为引进科技金融相关人才做好服务;三是在高校开设科技金融专业,培养科技金融人才;四是开展科技金融机构人员深度培训,使其掌握科技金融服务技能,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提供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昌文.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张新铭.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困境与出路[J].人民论坛,2014(8).
[3] 王新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及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8):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