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性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19 18:1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概念性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概念性设计方案

篇1

【关键词】湖南省;植物园;牡丹园;概念性规划

湖南牡丹药用及栽培历史已有1000多年,但在园林应用方面甚少,仅有长沙王陵公园牡丹园专类园,但这种园林应用形式既不能充分体现牡丹与环境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的观赏效果,也缺乏意境的再创造,不能充分发挥牡丹的立体景观观赏效果。因此本设计将运用传统造园手法,把景园空间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以丰厚的牡丹文化为题材,创作出一座富有湖南特色的牡丹园,以期丰富牡丹在湖南园林中的应用。

一、园区现状

湖南植物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占地120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0%,现园内引种驯化、迁地保存了植物208科900属3200多种4000多个品种。园内现已建成樱花园、木兰园、荫生植物珍稀植物园、杜鹃园、竹园、茶花园、桂花园、彩叶植物园等10个植物专类园,并正在筹建药用植物园、世界名花名树园等专类园。是湖南省重要的科研阵地、科普教育基地和森林旅游的理想场所。牡丹园规划区拟位于樱花湖以北100米一长方形地,面积约为1600。因其区域先期规划不足,空间缺乏组景;植物景观单一,停滞于园圃状况,不能满足四季游园要求,夏、秋、冬三季游人几无;亟待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升华。

二、设计理念

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它不仅花香浓郁、姿态优美,而且还着丰富的牡丹文化。因此本设计力求将牡丹文化的概念融入其中,用极度概括的方式在有限的场地内展现牡丹的风貌。方案以“魅力湘牡丹”为设计理念,结合场地现状用现代造园即解读和演绎相结合的手法提炼地域性的文化和特征,诠释湖南牡丹的多彩印象。

三、方案阐述

(一)总体结构布局

牡丹园园址三面临游赏道路,一面接樱花园,设计中充分尊重现状来归纳结构、合理布局。整个园区的布局结构以现状牡丹为基础展开,结合游赏和造景的需要将牡丹文化概念纳入其中。为打破地势平坦空旷单调的气氛,在牡丹园的周边,沿环路一侧密植乔木,以遮挡人们视线,将牡丹园围合成整体空间,并作地形整理在园中挖湖堆山,堆置成中间较高四周低的地形,将中间小山种植牡丹作为园中主景。园内土丘、假山、水体、建筑小品进行合理布局,将有限的面积分隔成几个形状不同、景色各异的视觉空间,但又相互沟通,为牡丹生长创造了一个背风向阳的适宜生境。

(二)交通游线组织

交通体系的组织主要满足全园游赏和空间变换的需求,分为环湖道和上山道两种形式。一方面,在湖四周均种植观赏牡丹和药用牡丹即主要的景观观赏面,用环湖道来组织游线和贯穿不同主题的场地,并结合大面积的水景和趣味的空间创造出竖向上变化丰富的景观体验形式;另一方面,山体制高处的杨山牡丹作为主景的展示场所也融合了人们的参与,因此上山道的设计不仅丰富了空间形式,更让人与环境有了充分的交流。

(三)景区规划设计

根据园区规划结构,将全园划分三个主要景区:观赏牡丹区、药用观赏牡丹区、古牡丹文化区:

1.A区―B区 观赏牡丹区“湘女情”。此景观位于牡丹园主入口处,由观赏牡丹组成。牡丹园主入口正对樱花园西侧,入口采用借景、造景手法,将假山、其他配置植物与牡丹有机地结合起来。入口前放置一座假山,旁边配置几尊巨石,其上镌刻着古今有关牡丹的诗、词、赋、名句。使游人欣赏书法之际,领会我国牡丹发展的渊源及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入口西侧和南侧重重迭迭种植了“湘西粉”、“潭州红”、“紫绣球”、“跳马紫”等牡丹品种,含羞垂首,醉态娇媚,间隙种植紫薇、栀子、山茶、合欢、雪松等衬托那层层种植的牡丹,以弥补牡丹花期短、景观单调的缺憾,同时又增添了四季色彩。

2.C区 古牡丹观赏区“古韵雅”。经观赏牡丹区沿环湖道向东走,便是平缓开阔的水域空间。在这里,建筑、小山环抱水庭。此区位于牡丹园正中心,全园的最高点,也是牡丹园主景,由古牡丹杨山牡丹和牡丹亭组成。随上山道上山,道路两边种植日本晚樱,与杨山牡丹相互辉映。站在山顶牡丹亭中,全园美景尽收眼中,碧波湖水中广植荷花,夏秋时节,荷花竞相开放,清香扑鼻。风雨廊与水虹桥将小山与湖北岸相连接,趣味无穷。

3.D区―E区 药用牡丹观赏区“凤丹媚”。经“古韵雅”再向东走或穿过风雨廊,不远处便是“凤丹媚”。此景区处于牡丹园边缘景观,采用高大的乔木种植,既能把牡丹园与外景相隔离,又给牡丹提供良好的避荫条件。再种植紫薇、红继木、黄金间碧玉竹等等灌木和玉簪、萱草等地被植物,从观赏性方面考虑创造优美的生态景观,形成丰富的竖向景观和四季景观。

(四)植物配置

由于牡丹园的规划指导思想是牡丹文化与湖南牡丹观赏相融合,所以以湖南乡土树种为主,根据景点艺术空间构思的需要,在以牡丹造景为主的基础上,精细地配置乔、灌木及草坪、花卉,以期与硬质景观取得一种动态平衡。

牡丹花期很短,在配植其他植物同时应注意花期的不尽相同和季相变化。配置树种时选用了常绿树和色叶树,主要有雪松、香樟、红继木、红枫、紫叶李等,同时还在林间树下成片栽玉簪、萱草等地被植物。通过这些植物对整个园子进行了平面、垂直和水面绿化,营造出疏朗清新、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意见和建议

从古至今,牡丹以其花大、色繁、味香、姿美一直都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观赏植物。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意识和审美情趣也在发生改变,对园林的观赏要求也不断提高。牡丹在湖南园林中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湖南属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在湖南栽植牡丹时,尽可能的栽植在最适合它生长的地方,同时也应考虑适合与其配植的其他植物的生长,达到生长稳定,景观持久,使牡丹的观赏特性更好的表现出来。(2)牡丹与其他园林植物的配植不仅要讲究平面构图的优美,也要在立体层面布置上形成鲜明的多层次的空间序列。例如,牡丹与乔木、灌木混交、与花色和叶色不同的树种混交,不仅丰富了景观的层次感,而且使得各种生物符合和谐、稳定、的生态要求。长沙首个本土牡丹品种专类园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湖南没有牡丹专类园的历史,亦有效保护了本土牡丹品种资源。(3)牡丹花期很短,在配植其他植物同时应注意花期的不尽相同和季相变化。如春花秋实、叶色花香等等既要有乔木又有灌木,有花木类也有果木类,同时也要考虑到时令衔接和色彩的协调。这样,才能起到众星捧月的效果,使整个景观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气象万千、绚丽多彩的动人景观。(4)牡丹的根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观赏完叶、花后,其植物也达到了成熟阶段,其根皮可作为中药资源加以利用,这样大量节省了资源。我们可将观赏植物与药用植物在园林中相结合,通过互补互利的作用,为城市园林建设和药材生产服务,对发展经济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全园概况[EB/OL].http:///html/about/aboutus/.

[2] 邓旭先,贾红霞.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J].中国农技推广,2004(S).

篇2

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对优化技术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完整的了解之后,才能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准确的将其应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房屋建筑结构首先要保证其安全性,在满足这个基本前提下,还要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加以探讨,运用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法完成结构设计的内容,就是优化技术设计过程。优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对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过程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思索,对设计中存在缺陷的地方,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案;其次,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子结构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思索,对设计中存在缺陷的地方,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案;在改进时,可将子结构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它主要包括主体结构、细部构造、围护结构、屋盖结构以及下部的基础结构。

2技术优化的意义

房屋建筑结构优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材料,提高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减少内外表面装修,增强受力性能,抗震性强;另一方面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总造价成本,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可证明,房屋建筑结构优化技术能有效的使工程成本造价降低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同时,对于施工材料的性能进行更加合理化的利用,使内部结构的各个单元相互协调,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得到提升。

3房屋建筑结构技术优化的应用

3.1植入概念性设计理念,重视其分析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有这样的现象存在:施工时不能使用具体的数据,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植入概念性设计理念进行解决。在此理念下,对同一个房屋的建筑方案,会产生很多不一样的结构设计分析方法,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之后,在荷载一致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受力形态。受力形态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参数和材料不是固定不变的,具有多样性,所以,细部结构设计也会多元化。这些情况即使使用计算机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因此,需要相关设计人员采用概念性判断的方式。对设计人员也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还要有灵活的思维,这样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方案越灵活,过程越充分,最后的结果才会越优化。因此,实现优化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得随意。

3.2需要工程师积极参与前期工程规划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针对结构体系的受力分析,房屋结构工程师很难正确的把握,因此,需要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前期工程方案设计,与建筑师一同构思,提出合适的、新颖的设计方案,优化整个建筑。

3.3选择最优质房屋建筑结构方案

一般情况下,建筑设计师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施工方和承包商,在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时,通常都会设计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的房屋结构方案,要从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角度考虑,选择出最合适、最实用的建筑方案。如果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物的荷载程度相同,建筑师和设计人员对优化设计分析的指标内容就要合理的选择,然后进行结构方案的分析。这个分析活动就是设计师必修的概念优化设计,所以,建筑企业选择设计师的时候必须考虑他们的经验和技术,经验越丰富,优化设计分析能力越强。

3.4优化需考虑地基基础的结构设计

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地基基础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基基础是一个隐蔽的工程,虽然被埋在地下,但不会削减其重要性,对建筑物的高度和安全性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地基基础的结构设计必须选择恰当的方案,比如桩基础的选择,需根据场地的地质情况,选择出合适的桩基类型,节约造价成本。

4房屋建筑结构应用优化的注意事项

最初期的结构设计:前期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建筑项目的成本,因此,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使用优化技术就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建筑物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得不到保障,也会影响设计的成本。因此,在初期的结构设计方案中就应该使用优化技术,如此,才能使成本具有合理性,把合理化的结构设计完美的呈现出来。结构细部的优化工作:房屋建筑不仅要注重主体的设计,对一些基本构件也要进行精细的设计。例如,在设计矩形现浇板块的时候,先要对现浇板进行合理化的分析,把矩形板块的现浇板设计划分出来,可以避免拐角出现裂缝,使现浇板设计受力合理。现在是计算机的时代,越来越普遍的被人们使用,优化设计已经不再是工程实践的问题了,而是逐渐转变成了数学问题,所以,工程设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优化设计方法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5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建筑;概念设计;结构设计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从而对建筑工程项目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规模更大,建筑技术更加复杂,设计难度更高,尤其是建筑的施工和使用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加大了建筑结构设计的难度。而概念设计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有效的解决途径,也给建筑设计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处理方式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所以,笔者认为分析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有着足够重要的研究价值。

1概念设计的含义

1.1概念

概念设计的含义是在建筑项目策划的初期,建筑设计师根据旧有的设计理论联系自身设计经验,从大局上对建筑的设计方案采用概念性分析与估算,并进行比较选择,通过把握建筑结构总体的布局来设置必须的抗震设施,来达到合理设计的目的。这样得到的方案一般来说概念比较清晰,定性准确且易于计算,从而避免在后期建筑设计时出现多余繁琐运算,有着优良的经济可靠性,也是决定电脑内力分析的输出数据的可靠性的必要根据。

1.2步骤

概念设计是逐渐趋向满意的循环组成的一个阶段,这个过程分为下面三个阶段:(1)分析阶段。深入理解问题的整个过程。它信息模糊性以为主要特征,在进行分析时,一般来说数据都会有所缺失,并且一些可以提供给设计师使用的陈述一般比较准确;(2)综合阶段。这个阶段为产生解决方案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设计师通过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经验把新的想法通过图纸的途径综合表达出来,它的特点是由设计师的思维和灵感作为主导,将建筑设计结构及设计意图以图形形式表达出来;(3)评估阶段。此阶段为选择最终建筑设计方案的关键阶段。这个过程是循环选择的过程,它会循环到设计方案令双方都满意为止。在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时,设计师采取功能模型的方式和运用数据计算的方式把所有方案对比后选择,期望得到最合理,可行性最高的经济和技术方案。

2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概念设计最终的目的是得到最经济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所以一个适用性高,既经济又合理的设计方案便成了概念设计的首选,这其中要考虑以下必要因素。

2.1建筑场地的选择

选择建筑场地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而且必须的阶段,在设计初期确定一个对建筑项目有利的场地对整个建筑设计后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因素:现场地形分析、防护距离、高度控制、日照间距等。与此同时整个建筑设计体系里,建筑场地最好选择容易抗震的地址,并尽量避开选择不利于抗震或者拥挤的地段。若是不可避免以上情况,也需要采用有效措施削弱不良影响。因此在进行设计之前就应该先进行地质勘探与选址。

2.2建筑基础的合理选择

在选择了合适的建筑场地后,就要根据建筑需要的地形特征与结构设计选择较为合适的建筑基础。建筑基础包括三种主要类型:箱型基础、桩基础与筏形基础:(1)桩地基。这种建筑基础比较适用于地质相对松软而且对地压力较大的高层建筑,当天然地基不能承载建筑时,可使用桩地基将建筑的荷载传送到较深的持力层;(2)箱型基础。该类型建筑基础大多适用于高层建筑,整体的刚度适中,能够有效把荷载均匀的从上部传送到下部基础,因此能够有效的嵌固结构组成,有效的解决了箱基沉降不均匀的重要问题,大大强化了建筑结构对地震或其他灾害的承受能力;(3)筏形基础。这种基础广泛应用于承载力较低的地基,上部结构的荷载较大的建筑结构。特征是刚度较大,整体结构优良,能够有效的把上部的荷载均匀分散到下部,以此有效处理了不均匀沉降的通病。

2.3选择合理的结构规则

一般来说主体建筑必须选择合理并简单对称的结构,采用合理的结构规则能削弱扭转力,保持非结构部件的工作稳定,减少建筑耗材的成本。建筑结构中的对称一般是抗测力结构的对称,较为典型的容易对称的平面结构有剪力墙结构和简体框架结构等。此外,建筑内部结构对称同样需要联系平面工程进行科学布置。使建筑结构对称的方式一般为调控建筑的结构刚心、平面形心和物质心的距离,尽量使它们相互靠近。

2.4设计合理的防震抗灾防线

对一个优良的建筑来说最基本的要求便是有着较强的抗震及承重能力。建筑设计中应该建设多道抗震防线以削弱或者避免发生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另外可以采用合理的控制结构最大程度减弱建筑物受到的破坏。在建筑结构受到剧烈震动时,可以通过使赘余的杆件变形与弯曲分散消耗一部分地震能量,另外通过赘余杆件变形停止工作来避免产生共振对建筑结构产生破坏,平稳过度建筑结构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2.5选择适当的结构刚度

建筑设计必须选择一个比较科学的结构刚度,这也是评估建筑设计方案的重要指标之一。选择一个适当的结构刚度,能够延长结构基本的自振周期,进而可以削弱地震产生的危害。结构刚度适当能够有效减少建筑主体承受的压力和建筑地基的荷载,并能够优化配置适当数量的建筑材料,缩减耗材成本。同时,选择适当的结构刚度,能大幅优化结构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又经济又能有效抗震。

2.6选用科学的计算简图

概念设计中结构计算的基础便是计算简图,选择既科学的计算简图能够保障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而不科学的设计简图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就像一个不稳定的炸弹不知什么时候会引发安全事故。计算简图的设计人员必须对构造设施提供对应保证。

3概念设计的重要意义

3.1能有效弥补计算机的不足之处

建筑设计方案的阶段,建筑设计师使用概念设计能够有效弥补计算机的设计能力相对有缺陷,不够灵活的缺点,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

3.2概念设计具有更多创新性

当前,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结构时仍旧按照传统方式参考过往先例、依靠规范手册和按照计算机的固定程序设计的方法,导致设计方案没有新意。使用概念设计,设计师能综合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结合过往的设计经验,表达出自己创新的设计理念,使得设计出的方案具有更多的创新性。

3.3可以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平

概念设计能够准确反映建筑设计师的真实设计水平,它依托于合理的设计原则,可以解决建筑设计存在的难题,提高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同时能分析出建筑设计方案中的技术性问题,准确的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让电算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4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化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通过概念设计能够帮助构思建筑整体结构体系,并将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决定最终方案。这样决定的最终方案有着思路清晰、定性准确的优势,更加表明了概念设计经济且可靠的特点。

4结语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取概念设计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在将来必定越来越广泛,并且随着其不断推广发展,概念设计将表现出更多无与伦比的优点被更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师青睐,必将发展成未来建筑设计思想的主流。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因此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笔者也将持续关注概念设计发展的新形式,并在未来有可能继续撰写有关概念设计的文章。由于笔者自身水平所限,文中有不妥之处还望谅解。

参考文献

[1]林同炎.结构概念和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高立人,土跃.结构设计的新思路一概念设计[J].工业建筑,2013,29(1):20-21.

[3]吴爱菊.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应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2):40-41.

篇4

二获取的资料主要包括与旅游发展有关政策文件、规划文件、专项报告、测绘及电子图件等资料,交通现状及规划、住宿设施的基本情况、通过与市场监管局原有熟悉的渠道了解餐饮规模档次分布情况名特小吃及其服务质量、购物中心和旅游商品专卖店等分布情况和服务效率情况、

通过市气象局,获得全市气候情况、气象灾害分布及特点,掌握气候规划现状。

通过市水务局获得水灾害特点及其。对旅游资源的不利影响

对省内类似景区的服务项目、配套设施、餐饮住宿、消费水平等信息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我国旅游规划伴随旅游业发展走过了30多年历程,对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成果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可落地性方面,根源则主要在于规划研究编制和评审的体制机制层面,深层原因是认识和定位不准确,都急需变革调整。当前,围绕“十三五”旅游业发展需要,各层级、各重要领域旅游规划正在修编过程中,在此,笔者总结自己对旅游规划问题的思考,以供交流、讨论、参考和批评。

如果说,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研究编制旅游规划本身就基本能够实现规划工作目标,而规划成果往往是次要的——通过组织编制规划表示对旅游业的重视,同时尽可能摸清资源家底和听听专家、专业机构、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至于规划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对策、措施能够落地当然好,不能落地也无关紧要,因为大家的认识和意见都不成熟、不明确,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摸索、调整、修正,那么,进入本世纪以后,旅游规划的主要功能目标就必须通过规划实施来实现,此时规划意见和建议的科学合理性即必要性、可行性、指导性、可落地和可操作及其效果、效率、效益就是最重要的,相应进行旅游规划工作思路和体制机制的实质性调整就非常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一、对规划主体的认识

通常认为,规划是接受委托的专业机构研究编制的,即接受委托专业机构是规划主体。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为,一个国家、地区、城市为发展旅游需要研究编制规划,先由旅游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报经政府批准后,制定工作方案并申请经费,发展改革部门批准规划立项,财政部门批准并下达经费预算,旅游部门组织招投标或者通过询价确定接受委托的专业机构并与之签订协议或者下达委托书,其后的规划调查、研究、编写文本、咨询论证、评审等专业性工作,都由受托专业机构负责,旅游局等支持配合。由此,大家就认为规划编制主体是受托专业机构及其组建的规划编制项目组。

实际上,规划——包括旅游规划——编制主体应该是各级政府,接受委托的专业机构只不过是具体执行的技术机构。首先,研究编制规划的决定是由当地政府做出的,包括为什么研究编制规划和规划工作的目标任务、方式及方案计划和任务分工都是由其决定和批准的,更不必说规划经费和其他支持保障条件也由其提供。其次,更为重要的,规划所形成的意见和建议也是由其主导和认可的,规划研究编制专业机构只是按照规划标准和规范将这些意见和建议用文字、表格、图形等表达出来,其中有些意见和建议可能是研究编制规划的专家和机构提出的,但也必须是当地政府认可和需要的。简言之,专业机构及其具体工作专家承担的是技术性任务,就是将各方面的意见、意图收集起来,然后用规范、科学的方式汇总分析并表达出来。这些意见和建议可以来自各个方面,但都必须是被当地政府认可和采用或准备采用的。此外,规划咨询、论证、评审等技术性工作,不管是由受托专业机构来组织,还是政府及其旅游部门组织,所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对象主体也是政府。最后,规划文本批准、和规划意见、建议采纳应用无疑也是政府的事。

总之,各级各层政府在规划工作方面,首先必须明确自己是规划研究编制、批准和贯彻实施的主体,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而规划研究编制专业机构和专家承担的不过是具体专业性、技术性工作任务,只相当于建筑师、工程师在建筑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上的角色。当地政府一定不能立了项、给了钱就置身事外“当甩手掌柜”,那样是不可能编制出能够实施并有效发挥指导、促进作用的旅游规划的。

二、旅游规划的类型划分及其主要任务

旅游规划一般分为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实施性规划,在景区和目的地还有修建性详细规划,与此相关的还有规划编制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论证报告以及规划实施的行动计划、行动方案和具体建筑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及施工图。规划的名称不同、性质不同,其目标、任务也就会不同,不能企求毕其功于一役——用一个规划解决旅游发展和工作中的所有问题。就此,笔者针对不同类型旅游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功能目标提出以下意见:

(一)概念性规划。主要任务和功能目标是研究确定国家、地区、城市、目的地、景区的旅游主题概念,工作内容是根据市场需求、供求关系和资源条件确定规划对象能够和需要做什么,至于具体怎么做、做什么、谁去做、什么时候做等等都只一般性提及,不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简单说,概念性规划只解决主题概念是什么、怎样立得住的问题,大致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同,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就既有主题、既定项目集中解决是否可行问题,概念性规划首先是要回答主题和项目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二)总体规划。主要任务是根据主题进行谋篇布局,作用和功能目的是让主题得以实现,并就围绕主题所要选择的项目、开展的工作进行必要性、可行性研究,一般也会就如何实施提出一些总体上或原则性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总体规划通常包括规划对象一定阶段的发展建设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旅游发展和开发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对策措施,产业、产品、项目的空间布局,旅游基础配套和保障条件,规划实施步骤和计划等。总体规划是战略性、指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的,需要专项规划、实施性规划、修建性详规等来进一步明确怎么做、何时做、谁去做等问题。

篇5

关键词:概念设计;建筑结构;建筑设计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以及结构复杂性也得到了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到筑工程的施工效果跟施工效益,甚至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因此,相关建筑设计人员还需要加强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力度,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高,为建筑工程的后续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1概念设计内涵概述

概念设计主要指在结合用户具体标准需求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概念性产品的设计工作,借此实现模糊抽象以及形象具体的直观转变,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概念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其需要将设计理念融入建筑结构设计的全过程,促进整体设计结果得以提高。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工作中,概念设计主要处于结构设计的初期阶段,实现设计理念和经验的充分融合,随后通过科学结构布局方式,做好抗震设计等结构设计工作。此外,在概念设计工作中,还能够对建筑物的内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但我国建筑领域中应用概念设计的时间比较晚,相关设计人员因为认知等方面限制,导致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难以进行概念设计的有效融合,直接影响概念设计的应用效果。

2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2.1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能够借助架构和对比方式,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完善。因此设计人员在概念设计应用中,需要就建筑物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进行设计整体框架的把握,缓解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工作压力,起到良好的设计成本节约效果。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能够促进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为后续建筑项目施工建设奠定良好的设计基础。

2.2创新建筑结构设计模式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以往大量的实践经验开展设计工作。概念设计是在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科学与完整的思路方案,能够有效规避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建筑结构设计效率以及设计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多是由设计人员结合设计规范进行作业,过于依赖计算机等信息软件以及设计结果,无法合理判断合理性等缺陷。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要求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理念的互相交流与沟通,对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

2.3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水平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概念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能够及时发现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设计,通过对前期数据进行处理的方式,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完善。

3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在施工场地规划中的应用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首先需要就项目的施工场地进行合理规划,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施工奠定良好基础。施工场地的规划效果直接影响建筑后期的建设效果,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能够对以往场地规划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及时解决。概念设计的全局性特征,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对地形、地质以及建筑物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与协调,基于多种方案的评估进行最适合施工要求场地的选择,减少地形地质条件要素对建筑结构设计效果所造成的影响。例如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概念设计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就建筑物的地方光照、楼层高度、人口密度以及停车位布局等参数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建筑设计和施工用地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促进施工场地规划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

3.2在基础设计中的应用

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工作,保障基础结构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地基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可以促进设计质量进一步提高。例如概念设计在应用于高层建筑地基筏型基础时,可以分为梁板式以及平板式两种类型,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就施工区域的地形特点、楼层的实际承压要求以及对施工材料的性能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借此保障地基结构的设计合理性,为建筑工程的后续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不需要设计人员将过多的精力消耗在数据信息上,但需要对混凝土特性有全面系统的认知,保障基础施工强度能够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需求。

3.3在剖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结构的剖面设计过程中,概念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对建筑物的竖向结构以及传力性能进行明确。(1)严格控制锚杆深度。在对建筑项目进行剖面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在结合相关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将锚固深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建筑结构的中心点,促进建筑物自身的稳定性得以提升。(2)保障建筑高度比的合理性。建筑高度比的设计效果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施工造价,因此在概念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将建筑结构的高度比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认真、仔细地进行核算工作,获得良好的高度比控制效果。(3)实现建筑结构的缓慢过渡。建筑工程自身的竖向结构以及传力性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剖面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概念设计实现基础层朝顶层竖向传力的缓慢过渡,避免建筑工程施工和后期使用中竖向结构刚度变化幅度过大等问题发生,对于建筑结构自身水平荷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3.4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高层建筑数量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加,导致建筑结构所受的风荷载以及水平荷载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做好平面设计工作,容易导致建筑物出现侧移问题,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性能跟安全性。通过概念设计进行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工作,需要对建筑物的侧移问题进行认真考虑,在进行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降低建筑物承受的风荷载。进行概念设计时,需要就建筑物周围物体受到的风荷载影响进行认真观察,借此保障建筑物能够具备良好的风荷载抵抗效果。此外,在概念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综合考虑。在刚度选择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通过详细计算进行刚度的确定,避免刚度不足对建筑结构稳定性所产生的影响。应用概念设计进行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抗侧力结构进行完善,最大限度地保障建筑结构自身的抗倾覆能力。通过概念设计能够促进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效果进一步提高,将建筑结构的风荷载能力、水平荷载抵抗力以及抗侧力结构控制在合理范畴内,对建筑结构自身稳定性以及后期使用安全性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3.5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要求设计人员做好建筑场地的分析工作,明确建筑施工中所应用到混凝土强度等级、初始尺寸等参数信息。在结合建筑结构刚度的基础上,进行地震力大小参数的合理计算,借此明确后续建筑施工中所需的配筋数量。结构刚度、地震力以及配筋数量三者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三种结构参数的合理设计,促进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一步提高。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能够帮助建筑结构设计师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获得设计灵感,有效规避传统设计理念对建筑设计人员所造成的限制。例如在隔震消能设计过程中,可以在建筑物主体与基础结构之间进行隔震层的合理设计,或在建筑物顶端位置进行反摆的设计等,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借此获得良好的抗震设计效果。

3.6在协同工作中的应用

协同工作是结构设计的重要概念,要求在一个建筑结构内部,其能够承载极限状态下的合力受力,且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因此在建筑结构的协同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通过概念设计的方式,强化构件之间的配合力度,促进建筑物中构件的作用都能够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协同工作还体现在各个结构构件在受力中具备分工均匀的特性。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在结合建筑项目整体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对建筑结构刚度等参数的重视力度,在保障建筑结构承载力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面积的占有率以及平面利用率,有效减少建筑项目在后续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建材损耗,对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施工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要求建筑设计人员能够积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到概念设计,在结合现代化建筑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概念设计的应用效果,促进建筑结构的设计合理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升,从后续的建筑项目施工建设提供良好的设计方案。本文主要就概念设计的内涵以及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重要性进行了阐述,随后深入探究了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参考文献

[1]农宇春.评价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21,11(1):96-97.

[2]张锋.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1,17(3):108-109.

篇6

一、结构整体概念设计

结构整体概念设计是结构工程师在建筑方案阶段,运用人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从宏观上构思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有效地选择结构体系,使之与建筑方案和使用功能相协调。概念设计的宗旨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及环境条件下,用整体概念来考虑结构的总体方案,在方案阶段用概念性近似计算方法,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

二、结构体系的选择

结构形式与特点

在高层建筑方案阶段,结构工程师对建筑师提出的建筑体型、房屋高度、建筑平面和建筑功能进行分析,用结构概念设计的基本方法(建筑结构总体系作用分层次研究方法),寻找出一个符合建筑空间形式的最佳结构总体设计方案,以满足总结构体系高宽比、抗倾覆、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除常用的框架、框~剪、剪力墙、筒体和板柱一剪力墙结构外,还出现了一些较新颖结构体系,如悬挂、巨型、悬挑结构等,为满足各种使用功能要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悬挂结构:是采用吊杆将高楼各层楼盖分段悬挂在主构架上所构成的结构体系。主框架承担全部侧向和竖向荷载,并将它直接传至基础。除主框架落地外,其余部分均从上面吊挂,可以不落地。

矩型结构:一般有矩形框架结构和矩形桁架结构。矩形框架结构由楼、电梯井组成大尺寸箱形截面矩形柱,也可以是大截面实体柱,每隔若干层设置一道1-2层楼高的矩形梁。组成刚度极大的矩形框架,是承受主要水平力和竖向荷载的一级结构;上下层矩形框架梁之间的楼层梁柱组成二级结构,其荷载直接传递到一级结构上,其自身承受的荷载较小,构件截面较小,增加了建筑结构布置的灵活性。紧靠上层矩形梁的楼层甚至可以不设柱,形成较大空间以满足建筑需要。矩形桁架结构以大截面的竖杆和斜杆组成悬臂桁架,主要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楼层竖向荷载通过楼盖、梁和柱传递到桁架的主要杆件上。矩形结构亦称“超级框架结构”。

悬挑结构:是围绕核心筒在各个方向作出悬挑,由核心筒承受所有的荷载,围绕核心筒可创造出没有任何垂直支撑的平面形式,使室内空间的使用更加方便灵活。但建筑体型上大下小,形成了上层质量大、刚度大,下层质量小、刚度小的不合理分布,上部楼层产生很大的水平作用使底部中央简体受力很大,使用时要慎重。

三、平面设计

高层建筑对内部空间的要求,因其使用性质和功能不同,建筑平面布置也随之变化。小空间平面布置方案仅适用于住宅及旅馆;办公室要求大小空间兼有;餐厅、商场、展览厅则要求有能灵活分隔的大空间;舞厅、宴会厅和报告厅又要求内部为无柱大空间,不同功能要求在方案阶段设计支承平面时应综合考虑。

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侧移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关键控制因素,如何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更好的抗侧力体系成为结构工程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方案阶段的考虑重点。建筑平面的形状宜选用风压较小的形式,并考虑邻近高层建筑对其风压分布的影响,还须考虑有利于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受力明确,传力途径清楚。在地震作用下,建筑平面要力求简单规则、尽量对称,风荷载作用下则可适当放宽。因为结构整体弯曲变形所引起的侧移与结构体系抵抗倾覆力矩的有效宽度的三次方成反比,~般应将结构的高宽比H/B控制在5-6以下,当设防烈度在8度以上时,H/B限制应更严格。另外,建筑平面的长宽比也不宜过大(一般宜小于6)。以避免两端相距太远,振动不同步,产生扭转等复杂的振动,而使结构受到损害。在规则平面中,如果结构平面刚度不对称,仍会产生扭转。对任何平面形式的高层建筑来说,其抗侧力结构的布置原则都是尽量使平面的质量中心接近于抗侧力结构的刚度中心。由于质量分布很难做到均匀对称,在结构布置时,除要求各向对称外,最好能具有较大的抗扭刚度,在满足建筑功能的条件下,把抗侧力构件从中心布置或分散布置,改为沿建筑周边或四个角上布置,将大大提高结构的抗扭能力。

四、建筑体型(坚向)设计

1、建筑体型选择原理

在高层建筑方案阶段要对多个建筑体型的结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合理的建筑体型以满足高层建筑抗侧力和刚度的要求。建筑形式大多较复杂,可将复杂的体形分解成若干简单体形,分别确定每个方案简单体型的风力及地震作用(总剪力、力臂及基底倾覆力矩),然后将每个方案的简单体型的风力、地震作用叠加,即可得到每个方案的总风力、总地震作用及相应的倾覆力矩。分析比较各方案,就可选择出较合理的建筑体型。

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体型作了相应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在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平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对称,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位;竖向体型尽量避免外挑。内收也不宜过多,力求刚度均匀、渐变,避免产生变形集中。

2、竖向传力体系设计

建筑的空间形态是由结构传力体系支撑的。传力体系的剖面形式直接反映结构竖直荷载传递的路径,也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从高层建筑的受力合理性讲,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控制建筑的高宽比。

(2)高层建筑的抗侧力结构刚度,应注意由基础向顶层逐渐过渡,尽量避免出现竖向刚度突变的现象,以免刚度的较大突变而削弱其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

(3)由于使用上的要求造成剐度变化特别大,或结构布置发生变化时,则必须设置结构转换层。

3、竖向形体设计

采用对侧向力不太敏感的房屋形状,利用它的几何形状所具有的力学优点,使结构较为有效或造价较低而房屋又能造得较高,是现代高层建筑创新的一种途径。

(1)截锥形:采用由上而下分段逐渐减小楼层面积的阶梯状体型,能使房屋刚度大大增加。由于房屋顶部的楼面尺寸比底部小,除在建筑使用功能方面存在优点外,在抗风和抗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2)上窄下宽形:高层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在符合竖向结构的要求下,楼身向上不断收进与变细,可减轻承受的风力,降低楼体的重心,增强结构的稳定性。这种形体主要包括上削楔形体和退缩体。上削形体、楔形体利于抗风、抗震,并呈稳固坚韧的特性。退缩性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收进式、截切式、台阶式。

(3)新月形:新月形就像一个竖向的悬臂壳体一样,能有效地增加它抵抗侧向力的刚度,它的作用就像波形的屋面壳体能有效地抵抗重力荷载一样。重力荷载由柱一壳―框架承受,侧向荷载由竖向的壳体抵抗,壳体由于楼面结构的加劲作用而得以加强。新月形的壳体形式能有效地低抗对称作用与它的侧向力。但是,当荷载不对称时效能较差,并将产生扭转应力。此外还可将立面布置成折板形等曲线形式。

篇7

关键词:机电系统;设计概念;研究分析;应用研究;设计技术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现代化的机械技术以及电子工艺技术迅猛的发展,在机电系统之中,发展的方向也随之而改变,逐渐的由传统的设计技术而逐步转型成为了柔性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等方向,而面临着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国际竞争的压力,仅仅依靠对进口的产品和技术进行模仿,已经难以满足我国现阶段机电系统设计技术的实际要求,并且会降低综合竞争力、失去市场地位。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还需要对机电系统技术进行创新,解决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现行设计方案之中不足之处进行调整,不再单纯的依靠设计者的经验来进行研究,从根本上改进设计方案、形成一套科学化的设计技术体系,并且针对机电系统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提升系统的运转效益。

机电系统设计的特点分析

明确机电系统设计的主要特征,将有助于为后期设计技能与水准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与其他类型的设计相比较而言,概念性的设计有着多方面的特点:设计出来的机械设备的产品,都是以其独特的性质以及与其他类型机械之间的联系等外部特征而出现,并且针对设计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定量的,而是定性的,在设计的过程之中,会逐渐的随着概念式的设计方案螺旋式的进行,达到设计要求的完善以及设计操作之间的协调一致,随后,在整个机电系统设计的进程之中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方案,设计的步骤是随着设计进度的逐步深入以及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的多样性而不断的调整与变更的。

在机电系统设计的过程之中,还需要很好的体现出创新性和多样性,才能够确保设计产品的高质量以及高效益。对于机电系统设计工作而言,创新可谓是整个设计流程的灵魂所在,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掘,才能够确保设计出来的产品可以符合大众的使用需求,保证产品功能的实用性与完善。而针对机电系统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综合性较强,所以其中的创新应该是多层次的,从整体布局的变化、到结构的调整、内部零件的替换、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模式的革新、内部功能的叠加与修改、外部设计形态的变更以及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之中的约束条件等等,需要在每一个方面达到创新,才能够确保机电系统设计的完善性与高水准。而多样性,则指的是系统设计进程之中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以及设计路径的多样性,运用不同的设计原理、不同的设计思想理念,来设计出不同的产品形态以及不同的布局方式,进而迎合各种用户的实际需求,在实践的市场运作之中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拓宽产品的适用范围。在机电系统设计过程之中还需要明确的有涉及的基本问题,首先针对系统的设计过程描述,是一个抽象性的工作,需要有着详细的、深刻的设计方案和思路,同时,对知识库的表达与建立,也是一大难点所在,需要结合产品设计的实际功能以及后期的应用效果,来做出综合性的定论。

机电系统设计原理和技术创新分析

针对机电系统设计的原理和技术进行革新,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并且也是一大难点所在。针对机电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创新的一大关键点,就在于工作原理的构思创新,不同的工作原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产品,所以有必要对此方面的内容引起重视。在现今对机电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一般使用的黑箱法来明确基本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思路,确保产品以及系统管理的设计功能性的需求,并且在产品的本质方面还要有一个完整的映射过程。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针对输入的信息和数据资料等进行变换以及加工处理,同时还具有保存等功能,所以设备的正常运作在很大程度之上是取决于系统设计质量的高低。采用黑箱法对机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总体性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且在确定出总体的设计功能之后可以层层的推理,得出功能性模块设计图纸,对各个对象和各个项目的基本功能以及功能如何实现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进行了深入的表达。

机电系统一个本质性的特征就是全面的、无阻碍的实现执行运动的行为,所以,在针对整个机电系统的功能性魔窟奥进行划分之时,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即传感检测系统、执行系统以及控制信息系统,进而可以确保各个系统之间正常有序的工作,由传感系统来负责信息的控制以及信息的检测,而由执行系统来实现最终的运行目标和使用的功能,而信息系统则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和输入的资料,确定动作完成的形式。另外,通过对整个系统进行功能性的划分,还可以使得系统内部的执行元件和驱动结构系统成为了一个有机的争议,诸如在市场之中部分机电设备将传动装置以及电机装置等设计成为了一个整体,进而将电机设备之中的电机轴作为整个传动装置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设计方式不仅可以起到节省设计材料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在整体之上提升机电系统运作的效率,提升工作的质量,进而收到显著的运转效果。

机电系统应用研究

借鉴现有产品,充分分析原有产品的优点和不足,在满足场地空间、工作效率要求的前提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工件检测和搬放的自动、智能化。在整个弹簧分拣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干预,考虑运用“黑箱子”的功能推理思想一一即只关心原因(输入)和结果(输出)。在机械设计方面考虑采用立体存放结构,同时要考虑工件的定位检测、机器安全保护及报警功能。充分运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根据数据库里面的信息实现动态分组。尽可能在人机界面上显示主要的数据信息并初步考虑实现工作流程和缓冲库的动态形象化仿真,可以在人控和程控切换状态下进行工作,实现管控一体化。(例如:在实际需要时,人可以操作按钮实现动态分组,也可以按一定的程序判断条件实现动态分组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上文针对机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的创新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对机电系统设计过程之中的创新式操作有着更加深入的掌握和了解。机电系统是今后机械产品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所以对技术进行创新与改良,对于发展和建设的前景有着巨大的意义。在现有的工作当中,由于研究和起步都比较晚,所以在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针对系统设计的创新性还有待提升和改进,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之中逐步的形成科学化的技术理论,对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工作,进而在机电系统设计工作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促进产品和技术的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宋君.浅析机电系统的设计方案【M】.机电设施建设,2012.(5)

吴圆顺.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提升探究与机电系统的设计方案【J】.现代工业设计,2012.1

刘猛.设备的检修以及机电系统的设计方案浅析【J】.工业建设资讯,2012.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现状及抗震设计原则

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中国又一次大地震——汶川地震,这对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和中国人民予以沉重的打击,无法计量的经济损失和感情伤害。如今,抗震研究工作已经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成为全国建筑行业的主题。

虽然我国建筑工程迅猛发展,建筑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建筑工程的抗震性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建筑形式方面,设计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往往在形式上追求新颖、美观,但在实际操作上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建筑平面没有因地势进行设计转折、结构平面凹凸不规则等问题影响建筑承载力,从而不能保证建筑质量。其次,在框架结构上,框架柱网不规则,开间不均匀;底部框架梁跨度太大,框架梁柱截面偏小;最后,在抗震墙方面,一方面由于底框结构没有按要求设置抗震墙,建筑单位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减少抗震墙数量,降低了抗震系数;另一方面单位只强调空间功能分布,而抗震墙分布不对称、不均匀,有的工程抗震墙布置过多,使薄弱层上移,由于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变形、耗能能力差,地震时破坏往往更加严重。

建筑行业应秉承着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原则。首先,选择有利场地是前提。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场地的地质条件,在一些情况下建筑防震措施不能解决和避免地震危害,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时,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分析地质条件,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降低地震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次,选择科学的结构形式是关键。目前主要应用的结构体系有砌体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结构等。结构体系的确定受到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以及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个综合的技术经济问题,需进行周密考虑确定。结构体系要在合理精确的计算后,设计多道抗震防线,提高建筑的抗震承载力。最后,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延伸性是基础。结构的保证各构件的连接组合,共同起到抗震作用,结构的整体性是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结构延性是防止在地震作用下倒塌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助于减小地震作用,避免结构倒塌,坚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锚固”原则,使结构更加稳定。

2 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遵循规范和手册,等建筑师完成建筑设计后,使用计算机就可以完成结构设计。但这不能充分地运用结构设计者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会与建筑设计方案产生分歧和矛盾。所以我们应考虑在结构设计中如何运用概念设计,比如结构的抗风设计与抗震设计,抗震设计要求能消减外荷载,吸收或转换震动的能量;而抗风设计则要求结构在风的作用下动力效应较小,刚度较大。这一矛盾必然影响结构体系的抗风和抗震性能。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需要合理的概念设计与延性构造措施来加以保证。

概念设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计算机来实现的,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综合运用结构概念,选择最为可靠、经济的结构方案。为此,需要工程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设计理念,深入了解各类结构的性能,并能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它们。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设计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准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这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美国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曾说过:“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计算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也会造成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甚至影响到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应用概念设计,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3 工程抗震设计应采取的措施

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我国现行的结构抗震设计,是以承载力为基础的设计。即:用线弹性方法计算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内力、位移;用组合的内力验算构件截面,使结构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位移限值主要是使用阶段的要求,也是为了保护非结构构件;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是通过构造措施获得的。为了实现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第一步需要研究简单结构的构件变形与配筋关系,实现按变形要求进行构件设计;进而研究整个结构进入弹塑性后的变形与构件变形的关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抗震。所谓强柱弱梁主要是考虑到如果一个建筑物的梁坏了,只会导致建筑物局部受到损坏,但是如果柱子坏了,就会导致建筑物的整个受力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整体建筑坍塌的现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建筑物的柱也不是越强越好,柱的轴压比也不能太高,如果轴压比过高,在大地震发生时将对建筑物的边柱产生最少30%以上的附加轴力,这对建筑物的安全问题是致命性的。因此,不是强柱弱梁就一定能够保证建筑物不倒塌。我们通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好建筑物的柱轴压比。保证轴压比满足规范要求,并且要对重点部位的柱断面和配筋进行特别处理,对角柱和边柱要加强,通常要加密箍筋;

(2)科学配置框架柱和小截面柱的钢筋。确保不小于20,矩形的柱面我们要采用对称配筋的方法,增强稳定性;

(3)巧妙设计梁配筋。对于梁的配筋来说我们应该加强梁中部的配筋,而支座部分的配筋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降低。这样有利于形成梁铰机制,当地震发生时,因梁端的塑性铰作用而增加柱的实际承载能力。

抗震构造措施。通过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形成塑性铰的部位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同时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我国的抗震措施中对耗能机构的考虑也基本遵循了这一思路,采用了“梁柱塑性铰机构”模式,而放弃了基于塑性力学的“理想梁铰机构”模式。抗震设计中,为了避免没有延性的剪切破坏的发生,采取了“强剪弱弯”的措施来处理构件受弯能力与受剪能力的关系问题。对于梁柱等构件,延性的影响因素最终可归纳为最根本的两点: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破坏时的受压区高度。影响延性的其他因素实质都是这两个根本因素的延伸。在抗震设计中为保证结构的延性,常常采用控制受拉钢筋配筋率,保证一定数量受压钢筋,通过加箍筋保证纵筋局部压屈失稳以及约束受压混凝土,对柱子限制轴压比等。

结构抗震模式中薄弱部位要采用概念设计进行综合。结构抗震模式中最薄弱部位,如建筑平面外墙转角处的转角窗,通常是限制了角部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设置,这就需要概念设计进行处理。上文提到过,结构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结构设计本身所不能解决的,由于结构设计本身的局限性,就需要概念设计发挥自身的设计优势来补充结构设计中的不足,在结构设计完成后,要从宏观的角度对整个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进行检验和审核,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适合的概念设计方案,以弥补结构设计方案中的不足。结构抗震设计中的薄弱部位更应该采用概念设计进行重点的综合设计,从而保证建筑设计的总体抗震质量。

3 结束语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从场址的选择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贯穿了整个过程,而且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衡量建筑结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指标。因此,准确、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不同的建筑和不同的情况应区别对待,从而寻求最合理的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1.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篇9

本文主要对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结构措施以及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意义进行了相关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概念设计 结构 建筑 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逐渐提升。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力度、规模、技术复杂度也都相应的提高,为此促进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的产生,并逐渐发展成为研究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方法。

一、 概念设计的概念与步骤

概念设计是一种实现结构设计的多样化要求的手段,是建筑设计师基于设计经验、设计理论以及将要建设的项目工程的特点,对建筑结构的抗震结构以及总体布局进行规划,并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初期对设计方案进行概念性的分析估算与比对。这种设计方法具有定性准确、概念明确、便捷的优势,从而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可以将概念设计的步骤分为分析、综合以及评估三个不断向着满意阶段靠近的连续阶段。其中分析阶段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但是存在着分析数据不完整与不准确的特点,为此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质。综合阶段是工程师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掌握的实际情况,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新意识实现工程设计规划。最后评估阶段是一个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循环实施的过程,直到得到满意的方案为止。设计人员实施评估的过程中要借助于数据统计计算等工具,从而获得技术上以及经济上可行的方案。

二、 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建筑场地的合理选择。建筑场地的选择作为设计前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对于建筑设计起着决定性与基础性的因素。在进行建筑场地选择中一般要考虑到以下因素:防护距离、建筑退界、日照间距等。此外在建筑设计中还要充分的考虑抗震等因素,尽量避免在危险地段选址。实在不能避免的情况下可以在结合相应的抗震措施,在设计前进行抗震地点以及勘测进行分析。

(2)基于现场情况选择建筑结构。一旦建筑场地选定后就要根据建筑的地形特点以及建筑形式对建筑基础进行选择。一般使用到的基础包括桩基础、箱型基础等。其中桩基础主要适用于土质松软或者是负荷较大的多层结构中,在高层建筑中具有较广的应用。尤其是在天然的地基中这种桩基形式可以将载荷从上部传递到下部,从而保证了稳定性与可靠性。此外箱型基础具有优良的整体刚度,可以实现将载荷均匀的传递到下部结构,保证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避免或者减小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对于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建筑主体结构的选择。建筑结构的设计一般要遵循对称与合理的原则,从而有效地降低扭转力以及保持非结构构件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以及降低材料的耗用。一般建筑结构的对称是通过抗侧力结构主体为对称,例如剪力墙结构布置。为了实现机构对称一般可以使用调整建筑物质心、结构侧心以及平面形心的距离,从而达到结构的对称性。

(4)建筑结构的刚度选择。建筑结构的刚度作为建筑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设计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为此需要在设计中对建筑的刚度进行合理的选择。建筑刚度的合理设计可以延长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从而有效地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同时合理的建筑钢都还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消耗以及结构空间的占用率,从而有效地提升建筑平面的利用率,达到设计合理的效果。

三、 建筑结构设计措施

(1)协同工作中的材料利用率。通过协同工作不仅可以实现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经验表明,材料的利用率越高,相应的结构的协同工作能力以及稳定性也就越高。尤其是在当今提倡节能、环保的背景下,建筑设计中要求使用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产出。例如对于常见的矩形截面受压构件,这种构件在实际使用中的利用率极低,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首先是梁的长度变化会引发梁弯矩的变化,其次是梁的中和轴附近的材料利用率低。于是对于等截面梁来讲这种受压构件的很多区段的利用率极低。在这种背景下,通过使用概念设计结构分析,对梁截面的应变梯度进行调整,从而使构件保持轴心受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材料的利用率。经过不断地研究与发展,又出现了平面桁架结构,从而将许多无用的材料除去,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原有结构效果,同时也降低了材料自重以及成本。

(2)结构体系中保持协同工作。在概念设计中的协同工作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协同工作要求结构内部的各个构件要处于相互协作以及共同工作的状态。这种协同效应就需要结构构件在承载力极限的条件下不仅可以保持共同工作,同时也需要它们具有共同的耐久性。此外建筑结构的上部与基础应该在受到载荷时保持着一个统一整体,共同承担载荷。在使用砖混结构的建筑中为了维持协同工作要通过构造柱以及圈梁将整个结构组合成统一整体进行受力,避免建筑结构单纯的依靠建筑结构自身刚度来承受载荷。

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加,出现短柱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但是为了保持每个构件都可以达到较高的应力水平,在多层结构设计中要避免各层短柱的出现,以提升相同平面处承受载荷的能力,为此需要将同层的抗侧力结构处于相同或者相近的水平位移下。

四、 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意义

(1)概念设计体现了设计的创新性。由于传统的设计方法需要通过设计师查找手册、计算机程序等进行循规蹈矩的方式进行,从而缺少设计风格以及创新性。而使用概念设计可以允许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同时结合概念设计的新方法以及新思路得出具有合理性以及一定创新性的设计。

(2)概念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工程师的设计能力。有概念设计允许工程师在遵循一定要求的条件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发挥,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概念设计中的正确理念与原则的指引,便于工程师从根源查找问题,从而使得计算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3)概念设计有效地弥补了计算机理论以及结构设计理论的不足。

(4)概念设计可以优化设计结果。采用概念设计方案可以在方案的对比中选择出更加优秀的设计方案,这种优选方案不仅体现了方案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设计后期出现的繁琐计算。

五、 结束语

建筑行业近些年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正处于发展中阶段的我国,建筑的低投入与高产出一直以来都是终极目标。但是在这一原则下还要求建筑体现出一定的自身特性,为此概念设计可谓是时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在建筑设计中利用概念设计可以构造出更为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并达到节省原料的目的。随着概念设计的应用推广,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接受了这一设计方式,并逐渐成为结构设计的主导思想。我们相信概念设计在以后建筑结构中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为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实惠与便利。

参考文献

[1]林同炎.结构概念和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高立人,土跃.结构设计的新思路概念设计[J].工业建筑,1999(1).

[3]吴爱菊.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应用[J].温州: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许燕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O2).

篇10

【关键词】D+D;旅游地产;有效应用;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市场开发程度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调控,旅游地产项目在实际操盘中也相应会放慢推进的脚步,更加注重项目文化主题的细节塑造,增强项目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D+D模式将愈发突显出优势。

D+D(Developer+Designer),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开发企业和综合性设计企业的无缝衔接,也同时代表着涉及项目开发各设计专业的无缝衔接。它在旅游地产项目中的应用基本包括了以下几个层面:

1) 文化主题的选择――开发企业+设计企业(策划、规划)

2) 产品类型的确定――开发企业+设计企业(策划)

3) 支撑体系的建立――开发企业+设计企业(规划+建筑+景观)

4) 空间细节的刻画――开发企业+设计企业(建筑+景观)

5) 项目成果的完善――开发企业+设计企业(策划+规划)

在中国现有的市场环境和旅游地产项目操作流程中,D+D模式的有效应用,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保证项目文化主题的可落地实施,同时有效的保障了项目后期的可运作。

1.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

旅游地产的项目多涉及到多种度假产品类型的组合,不同产品的专业设计公司都希望能使用具有最优资源的土地,这就会出现用地资源的内部争夺,山地类型的旅游地产项目尤为如此。D+D采用的不同专业同周期设计模式,在满足开发企业盈利点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使用搭配。

长春莲花山国际中央休闲区,位于长春市莲花山石头口门水库西侧,以国际高尔夫培训学校和现有的莲花山滑雪场作为项目的核心文化主题。项目基地的山地和林地资源相当丰富,有接近40%的用地不宜建设。在项目规划开始之前,高尔夫设计公司的方案将最好的建设用地用作了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剩余用地布置开发建设项目。规划公司介入以后,根据地方开发公司的要求做出了一个几乎是完全相反的项目用地选择。面对这两个方案,开发企业集团总部提出设计方案既要保证销售类产品的回款,又要保证项目建成后高尔夫运营的经营性收入。

2.保证文化主题的可落地

就目前中国的国情而言,一个旅游地产项目从想法到实施的一般路径是先由策划公司对项目的定位、产品的选择、投资与运营提出一个想法,再由规划类公司翻为概念性详细规划,通过政府立项后,转为拿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然后在拿到土地后再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方案、景观方案的设计,报批政府相关部门,指导项目的实施建设。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开发企业将与不同的设计机构沟通,一遍又一遍的贯彻自己想达到的最终目标。但由于不同的设计机构,对同一种文化的表现具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这种文化主题的体现及开发企业的需求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日臻完善,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周期的反复;更多的可能是文化主题在一遍又一遍的传递中消减或者不一致。D+D模式所采用的全专业共同设计模式,使开发企业只需要面对一个设计企业,有效的减少了开发企业和不同设计师之间的沟通障碍和重复。同时双方在深度了解的基础上,能使项目的设计方案更加满足项目运营的实际需求。

世界钓鱼大会项目位于南宁那马镇,开发企业在项目下达给设计公司的时候只有一个模糊的世界钓鱼大会的概念以及1500亩建设世界钓鱼中心、2000亩建设休闲度假区的大致要求。由于要求的设计周期比较短,在D+D的设计模式下,设计企业首先由策划师和规划师同时“对症下药”,策划师从市场出发,对整个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判断,并在确定可行性后对具体产品类型和配比提出建议,而规划师则从场地研究和案例分析出发,确定可建设用地的位置与面积,以及世界钓鱼大会比赛场地、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在这两个专业成果的指引下,规划师对项目的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绿地系统等支撑体系作出了基本的判断,并在建筑师的配合下对各功能用地的面积及形态、对内对外交通组织进行复核,同时由景观师对保留的山体、滨水景观、赛区景观进行更进一步的设想,并在大的绿地景观系统构架下进行调整与完善,最终形成了提交政府立项的项目建设方案。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中,D+D设计模式还有一个突出的贡献,那就是充分考虑到赛事类旅游地产项目赛事前后场地的利用,与专业GOLF设计团队密切合作,保证了在钓鱼大会比赛场地在3年的赛事结束以后,能顺利的转为标准杆的高尔夫运动场地。

3.保障项目后期的可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