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民合作社财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 会计部门和财务工作人员
1.1.1 会计部门
会计部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一个重要的财务部门。我国的合作社里的会计部门的要求是根据会计业务需求来设置会计账簿以及必要的会计人员。而那些没有这些条件的合作社也可以通过委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记账机构记账、核算,从而达到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制度。但现实合作社中,大多数合作社选择的是委托记账机构或者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记账,拥有自己独立的会计核算部门,却寥寥无几,更有些合作社甚至没有独立会计核算部门,也没有委托记账。
1.1.2 财务工作人员
对于合作社财务工作人员的要求是具有综合会计素养的人员。对其最基础的规定是及时登记会计账簿来保证日常的会计核算。把两个或多个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即合作社的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不能由一人担任,从而达到出纳不管账目工作,而合作社的会计不插手现金的目的。然而,大多数合作社的财务人员并不具有综合会计素养,财务人员学历大都处于大专以下的学历,有些财务会计人员是无证上岗,对于定期会计培训的财务人员更是寥寥无几,这些合作社财务工作人员是不符合制度规定的。
1.2 会计账薄设置与会计核算情况
1.2.1 会计账簿设置
会计账簿,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是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对于会计报表而言是编制其最根本的依据。一个比较完善的会计部门,其会计账簿应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各种必要的明细分类账。而大多数的合作社只有现金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很少合作社建立备查账。对于会计账簿设置还是很不齐全的。
1.2.2 会计核算情况
对于合作社中的会计核算,制度规定了五大类的项目,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这五大类又具体分了37个会计科目,这些科目能够满足较小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简单的业务,能够为会计人员操作提供便利。但随着时代进步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会计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是这些科目不可以核算和解决的。
1.3 内控制度与盈余分配情况
1.3.1 内控制度
农民合作社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保证其资产安全完整以及合作社社员的利益。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要求合作社对借贷业务控制、对销售业务控制、对采购业务控制、对货币资金控制及存贷业务控制。然而,大多数合作社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甚至有些合作社还出现一些内控问题。这些问题说明合作社对内控问题还是不够重视。
1.3.2 盈余分配
合作社通过盈余分配激励每一位社员,也通过这个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员加入其中,它是合作社分配制度的核心手段。对盈余分配顺序也做了详细的规定,他要求合作社中有可分配盈余时,应该先弥补上年度亏损,其次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公积,再把计算应付盈余返还,这一计算额度是由社员和本社之间交易额决定的,且这种返还比例至少在 60%以上。最后才能把剩余的盈余并且进行返还,这个是在扣除前两项分配之后的盈余部分。再把这剩下真正的盈余按照每个社员在整个合作社所占的份额进行分配到位。在合作社里,绝大多数的合作社采用按交易量分配与“按股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采用股金分配的合作社少之又少,很多合作社按交易额分配远远低于60%。
2 BSC与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结合可行性及意义
2.1 BSC理论简介
平衡计分卡的英文是“The Balanced Score Card”,简写为BSC。它作为企业战略执行的工具首先强调应当建立一个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战略管理体系,在战略的指导下形成企业绩效评价总目标,根据总目标来细分企业战略目标,然后平衡记分卡把绩效评价总目标转化为四个方面来考核的绩效指标,分别为财务维度、顾客维度、核心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利用这个绩效评价体系来考核和奖惩企业内部各部门、个人目标,从而充分调动企业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2.2 BSC运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合理性分析
2.2.1 平衡计分卡的价值取向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相一致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的目的为了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利益。这个过程中引入平衡计分卡是因为他们二者有相同的价值取向,这也是他们能够相依相存的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的价值取向是与 BSC 理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相同的。这理论认为企业要为股东、债权人、企业内部人员、顾客、供应商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谋求福祉,而不仅仅为所有者谋利益。
2.2.2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为平衡计分卡提高了制度层面的保障
价值取向相同表明平衡计分卡能应用于农民合作社的重要前提,但这种价值还需要通过外在的制度形态相协调。我国为了合作社能够健康的发展对其进行许多政策指引,如2006年10月3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 年12月制定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以及各省也推出一系列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办法。这些制度实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制度依据,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应用平衡计分卡有了制度层面的保障。
2.3 BSC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结合意义
基于BSC理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而言,能够在原有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上进一步把合作社战略目标考虑进去,将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以及会计人员根据这一战略目标运用到财务会计制度中,提升财务人员创新能力分解他们到学习和成长维度中。平衡计分卡把战略放在中心位子,从战略高度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目标,使得整个合作社每个成员都为这个目标努力,从而有利于战略目标实现。
3 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改进建议
3.1 加强BSC理论的宣传教育力度
平衡计分卡对于大多数合作社而言,它是一种先进的战略工具。这种工具能否有效的贯彻和实施有赖于对它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大力宣传来减少运行中的阻碍,使得合作社的社员更加了解这个工具所带来的好处,以获得大家的认同。
这一工具的实施还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层支持,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对平衡计分卡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基本特点以及它与之前工具的区别的介绍来提升社员对这个新概念的认识。
3.2 完善农民合作社自身人才开发管理机制
人才是农民合作社能够更好发展的源泉。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改进基于BSC理论需要有一批素质高的人才做保证。基于BSC 理论要求合作社的每个岗位都有与之相匹配的人才,从而提高财务会计管理体系,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效率。相对于大城市,农民合作社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所以我们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他们能够进入农村,帮助农民合作社发展。农民合作社自身也要营造出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环境来吸引人才。合作社要对财会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要求财会人员定期接受会计知识培训,以保证他们与社会接轨,增强他们的管理水平,提高他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制度操作。
3.3 健全农民合作社内控制度和分配机制
篇2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起来,农业合作社有效的把农民和市场结合起来,对于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从目前本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财务问题。由于发展太快,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监督不力、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产业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等问题。
1、轻视财务管理
从主观上讲他们没有财务管理的概念,传统思想上财务就是管钱。钱我让谁花,怎么花,领导一个人说了算。其次农业合作社的成立多数来源于当地稍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但对于财务制度基本上是一窍不通,原有的小农意识就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空间。他们的财务管理意思就比较淡薄,传统思想比较浓厚。对财务管理的看待就是不能浪费钱,节约钱,不会统筹安排合理的财务。从客观上来讲他们的知识文化决定了他没有了解财务管理的途径,导致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出现问题是必然的。其次他们的专长是农业生产,他们的多数精力都用在了农业生产上,忽视财务管理也就是必然的。
2、财务管理方面缺少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很多合作社成立时制定的章程、财务制度等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还有一部分合作社没有建立财务制度或者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有的是理事长兼任财务人员,既管钱又管账,收支一人说了算,有的根本不设专门的财务人员,“谁有时间谁干活”,这样势必导致合作社账务“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缺少监管,缺少制约。
3、合作社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
会计科目运用不规范,如用企业会计科目记账;会计凭证登记不规范,这主要是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导致的;原始凭证不规范,普遍存在白条入账现象,在购销过程中,不索取,不开具正式发票,确实比开票实惠。这样,大量白条就无法反映合作社真实的经营成本;支出审批不规范,有的无经手人签字,有的经手人和审批人为同一人,有的审批意见不明确;记账不规范,要素填列不全,与原始凭证登记内容不符,摘要不清;账簿不规范,有的未按规范使用账簿,有的累计、合计结转不规范,有的合作社连续几年使用同一本账簿,有的合作社成员账户管理混乱,无资产明细账,甚至有的合作社只有简易报表没有账簿。
4、审计监督部门基本上起不到作用
首先,监督管理根本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只是遵循以往的工作指导原则,随意性比较大。每次开会指导都是就事论事,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事后就不再继续跟踪指导,下次出了问题又是重新开会遵循经验指导,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其次,监督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对于新出政策不能及时完善的传达到基层,只有大的政策变化才会组织培训学习,业务指导不能连续性跟进。再次,就是监督缺乏主动性,不去发现问题,而是合作社有了问题提出要求才去管理和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放任了合作社去犯错误。很多项目资金流向不去调查,而是听信合作社的简单报表汇报。这样是严重的被动性监督。
二、农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的解决方法
1、大力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普遍提高思想重视程度
合作社监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应加强合作社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加强惠农政策、合作思想、原则、技巧、企业管理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合作社成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使合作社管理者意识到财务管理在合作社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从而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2、建立合适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合作社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遵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分离不相容职务,钱、账、物分别保管,建立健全的支出审批制度,并定期检查考核内部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其中薄弱环节,防止贪污、挪用合作社资产的情况发生。
3、认真贯彻相关政策法规,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过程中,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运用会计科目,取得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设置、登记账簿。其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原始凭证审核,严禁白条入账。要设置明细具体的成员账户,及时记录合作社成员权益增减变动、盈余分配等经济活动。按财务制度规定的会计年度逐期记录经济活动,做好月结、年结工作,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编制会计报表,详实地反映合作社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将报表及时报送当地农经部门。
4、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人员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以便掌握最新相关政策法规。部分不具备记账条件的合作社,可以按照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委托具有代账资格的财务公司为其处理财务工作。
篇3
关键词:合作社 财务管理 问题 建议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经营方式实现了从传统小规模分散经营向合作化、产业化的重大转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了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不可缺少的新鲜力量,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组织形式。但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一、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
(一)不适应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自200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仅在成都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从2008年842个迅速增长到2011年2608个。产业覆盖了种养业和农机、植保、劳务、运销等农业服务业。而在合作社中设有财务机构、配有专兼职财务人员进行了会计核算的仅有800多家,仅占注册登记合作社的30%。过量过快的增长使大部分合作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是普遍现象,其严重的制约了合作社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能满足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需要。
(二)不适应国家扶持合作社政策环境的要求
为了做大做强一批经营规模大、运行机制新、产业基础牢、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为农服务、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科技等方式来支持合作社的发展。近年来,仅四川省财政每年用于扶持合作社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已达1亿元以上,成都市也设置了市级财政专款,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这些国家财政资金扶持合作社政策总体要求:一是坚持“扶优扶强,示范带动”;二是坚持突出“农民主体,运作规范”;三是坚持“主导产业、助农增收”,迫使合作社必须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实现规范化运作,以适应国家扶持合作社政策环境的要求
(三)不利于维护合作社成员合法利益
据调查,成都市绝大多数的合作社没有按合作社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目,其中有73%的合作社不设置成员账户、有67.5%的合作社不编制会计报表;多数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不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合作社成员合法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二、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合作社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合作社成员整体素质偏低,政府相关部门对合作社的监管相比其他经济主体简单了许多,导致合作社在财务管理与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机构不健全或形同虚设
大部分合作社没有设立财务机构,没有配备专兼职的会计和出纳。有的合作社出纳甚至由理事长或其家属担当,财务人员既管钱物又管经营,严重违反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二)财务制度不完善或较混乱
大部分合作社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并且没有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规章制度比较混乱。这导致经常出现产权不清楚、成员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从而引发内部经济矛盾。财务部门在工作中没有设立相对合理科学的依据,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合作社规范化运作,使得合作社资金链条不能正常运作。
(三)缺乏全面的会计核算体系
大部分合作社中的管理层不重视财务管理, 不实行会计核算制度,或者会计核算体系不规范,个别甚至只是记个“流水账”。管理者对于具体的资金使用情况了解不透彻,缺乏科学准确的数据来表现合作社内部经济发展情况。
(四)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
合作社财务管理中经常出现管理层随意使用资金,财务部门听命于管理者,致使账目出现亏空或者漏洞。合作社内部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监督机构或者合作社执行监事或监事会流于形式,缺乏强有力的财务监督。
(五)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合作社中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如成都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人员84.7%都是高中或者中专以下学历,财务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快速掌握与应用,造成了财务管理比较滞后。其次管理者只是重视经济效益,忽略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以及考核,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的财务考核制度,使财务人员工作缺乏压力,思想懈怠,不利于内部管理。
三、促进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理事长财务管理意识
合作社理事长是本社的法定代表人,也是单位财务负责人。合作社带头人和关键成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合作社能走多远。各级政府应每年划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合作社的教育培训,强化合作社理事长在组织、业务、经营、财务等方面的管理意识 ,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特别是对市级以上的示范性合作社,必须要求设置会计机构,合理配备素质较高且能够胜任财务工作的专业人员担任财务人员,将是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是否规范会计核算等作为申请财政扶持资金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合作社首先应建立资金安全、资产安全、内部控制和财产清查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同时,要建立成员账户登记管理制度、合理的盈余分配制度以及完善的会计报表编制与使用制度,并明确制定财政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规范财务审批流程,特别是要针对财务收支审批、重大项目建设、大额举债和投融资等活动,建立详细的财务工作流程,使合作社财务管理 趋于规范化,更好的促进合作社发展。
(三)实行信息化财务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对于一批先发展壮大的合作社,应积极尝试引入信息化建设,实行信息化财务管理。最近,由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监制的“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可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使用,广大的合作社应积极响应尝试。同时,加快推进合作社会计电算化工作,将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运用到合作社财务管理中,满足管理者对财务运作的高效率、准确性要求, 减少人为操纵控制,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合理避免合作社内部财务损失。
(四)强化财务监督
一是完善合作社内部财务监督。建立健全合作社执行监事或监事会监督机构,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或者人员,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检查核实,对于账目进行备份,保留原始的财务数据,降低财务人员擅自更换的可能性,监督部门必须进行定期检查,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二是加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各级财政部门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对合作社的股份设置、收益分配、民主理财、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等进行重点监管;对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应指派专人或委托社会组织进行专项检查或审计,对大额的财政补助支出,除检查发票外,对形成实物资产的要盘点并要求量化到合作社成员账户上。
(五)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合作社财务部门应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编制预算计划,在预算执行中,定期地进行检查和汇报,强化财务预决算控制。理事会应根据偏差及时调整经营决策,确保合作社目标的实现。同时,财务部门要采用公开化的方法,公开预算执行 、国家财政扶持资金使用以及成员账户等情况,接受广大社员的监督。
(六)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及考核
首先各级财政、农业部门要重视合作社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经常性组织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其次合作社要重视财务人员的德能勤绩的考核,财务人员的工作绩效与奖金挂钩,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并且委以重任,使内部人员年轻化、技术化。
四、结束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进入依法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财务管理是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农民物质利益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更好的促进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公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及融资情况
目前,公安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9家,广泛分布于种植、养殖、农机服务、加工及流通领域,基本覆盖了水产、瓜果、蔬菜、畜禽、粮食、棉花、苗木花卉、农机等各个产业和具有特色农业行业,其中种植业67家、水产36家、畜禽53家、农机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1.22亿元,其中货币出资5312万元,实物出资6954万元,出资总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有50家,入社农户8000户,核心成员总数1505人,其中农民成员1404人,非农民成员101人,带动农户7.5万户,基地面积约20万亩。目前合作社共注册产品商标30个,资产总额近1.8亿元,固定资产6000万元,总收入近2亿元,纯收益8000万元,成员人均比全县农民人均收入高1600元左右。当前,公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发挥了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完善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二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在运作中也还呈现出“八多八少”的状态:一是经营一产业的多,经营二、三产业的少,种养殖业占90%,流通服务及加工业占10%;二是松散型多,紧密型少,松散型占80%,紧密型占20%;三是农民成员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成员加入少,农民成员占95%以上,而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只占5%以下;四是没有购股金的多,认购股金的少;五是机构不健全的多,机构健全的少;六是没有设置成员账户的多,设置成员账户的少;七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多,健全的少;八是没有提取公积、公益、风险“三金”的多,提取的少。据调查,目前在公安县辖内金融机构中没有一家直接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投放贷款的。因普遍缺乏信贷资金支持,生产经营规模无法有效扩大。
农发行贷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困难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缺乏合格承贷主体。一是经营管理缺失达不到银行信贷要求。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原先的种养大户演化而来,普遍存在规模小、制度不健全、成员权利义务不明、市场竞争经验不足、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有些合作社登记设立后,无生产、办公场所,也没有任何经济业务和服务内容,社员与合作社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经营管理缺失直接影响了银行的信贷支持。二是管理不规范财务不健全达不到银行评级标准。多数合作社除了营业执照、验资开户证明外,没有财务制度、财务数据、现金流等信息资料。有的合作社即使建立了财务制度,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差,给银行信用评级带来困难。调查中发现,涉农金融机构更愿意直接贷款给农户,因为在贷款管理中可以直接掌握农户的有关信息,而贷给合作社,掌握的信息是间接的,难以有效防范风险。三是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达不到银行准入门槛。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覆盖在村级以下,大部分还处于起步阶段,经营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技术和人才力量也比较薄弱,缺乏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核心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导致在银行贷款资格准入上很困难。
(二)风险转移机制缺乏导致贷款风险缓释难。一是自有资产少,抵押措施难以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时一般约定以每个入社农户以各自的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属于社员的私有财产并没有转变为合作社的共有财产,真正属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身的资产少,加之地处农村,抵押品变现难度大,使得可用于贷款抵押的资产少。而其所经营的农产品、畜牧、林木等财产的流动性太强,又因其弱质特性,受自然风险和市场经营风险影响较大,无法作为贷款抵押。二是区域担保公司缺乏,难以提供有效的担保。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欲通过专业担保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合作社社员也同意以自愿抵押的土地流转承包权、五户联保、猪舍及存栏畜禽等为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但担保公司感到监管能力不足、反担保措施难以奏效而不愿介入,可见抵押与担保的缺失是合作社向银行贷款的重要障碍。三是农村保险市场缺位,容易造成损失风险向银行转移。农业风险大、赔付率高,政府又缺少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加之农民保险意识淡薄,投保率低,一旦发生经营损失其资金风险就会向银行转嫁。四是政府帮扶力度不够,正向激励政策不落实。由于地方财政资金不够宽裕,致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府奖励、税收优惠、技术补贴、资金援助等扶持优惠政策难以落实。也没有对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银行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不能实现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从而影响了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而需要承受较高风险代价银行的积极性。
(三)银行信贷产品及监管的适应性还有欠缺。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需求额都不大,加之农发行机构少、信贷力量不足,“求大弃小”的思想使得农发行对介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趣不大。没有提高到着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高度上来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二是缺少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的信贷产品。目前,农发行主要通过所开设的其他涉农企业贷款品种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但准入门槛高,必须采用非信用方式,而且要求按月结息、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而养殖、种植业与加工企业有所不同,不是每月都能产生现金流,因此贷款品种和管理制度与合作社需求不相适应。另外,间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贷款也只有合同收购贷款等品种,其支持范围也较狭窄,仅局限于向已建立信贷关系的龙头加工企业发放贷款,无法涉足蔬菜大棚、畜牧业养殖、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其他领域。而且信贷支持的环节也有限,仅局限于农产品的订单生产环节。三是贷后监管难以到位。在承贷主体是专业合作社的情况下,资金实际使用者是社员,有些贷款又是通过合作社以货币方式分到社员手中,在目前农发行人力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监管。
农发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内部管理,培育合格承贷主体。一是帮助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提高专业合作社资信程度。按照现代企业要求,依法完善相关制度和章程,健全财务制度,建立适度风险补偿机制和有效的组织架构体系,保证社员股东的监督权得到有效行使,真正形成自愿联合、产权明晰、利益共享、民主管理的紧密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和资信程度。二是鼓励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提升生存发展能力。依托现有的种养殖基础,根据各自产品特色,由产前、产中、产后生产模式向产后精深加工、产品运输、商场超市对接等层次延伸,做大做强,逐渐孵化出符合农发行贷款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企业等,更好地获得贷款支持。
(二)优选支持模式,推动政府积极扶持。一是在直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上,其贷款对象的选择要优先支持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合作紧密型、处于成长期,有组织活动、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四有”专业合作社。二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现金及有效资产入股,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折资入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生产订单合同的模式,既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原料可靠来源,同时能够迅速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三是积极探索以“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着力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需求。促成地方政府作为扶持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购销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生产主体、农发行作为融资主体的“四位一体”支持方式,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四是积极促成地方政府出台各项政策性扶持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有效的融资平台。(三)创新信贷产品,完善信贷管理机制。一是针对种植业、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社员生产周期特点,建议总行修改其他涉农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种植业、养殖业专业合作社贷款实行利随本清的贷款管理方式。二是降低专业合作社使用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条件,妥善解决养殖专业合作社续贷问题。三是尽快制订出台专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评级、授信办法。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特点,在贷款种类、额度、期限、审批流程上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需求。
(四)丰富担保形式,强化风险防范措施。一是扩大抵质押担保范围。凡是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各类资产,都可以作为贷款抵押物。探索采用合作社法人代表、主要社员的房地产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抵押;有价证券、存单、合作社股权质押等担保方式。二是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资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我行提供有效资产抵押,如房产、土地、机械设备抵押,库存物资浮动抵押等。三是采用专业担保机构担保的方式。优先选择那些实力强、信誉好、资金雄厚的专业担保公司为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同时,建议由政府主导成立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机构,运用政府风险金担保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引导实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投入的持续增加和金融服务的持续改善。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明确农发行为第一受益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专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健全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的政策措施,推进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为信贷资金安全提供保障。
篇5
通过调研,全面准确掌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总结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教训,找出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破解发展瓶颈的办法,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二、调研形式
采取统一调研时间、统一调研内容,分行业、综合调研等行之有效的调研形式。即由市委农工部牵头,组织市农业局、果业局、畜牧水产局、农机局、供销社等农口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五个调研组,每个组选择3~5个合作社进行重点解剖式调研,分析办得好坏的原因,并形成单独的调研材料。
三、调研时间
2012年7月27日至7月31日。
四、调研内容及方法
1、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数量及构成(农民、非农民等)情况。查看合作社章程及社员名单。
2、社员出资情况即现金入股、实物折价入股情况。查看章程及出资情况表。
3、合作社章程及岗位职责、组织活动、民主管理和监督、生产管理、财务、利润分配、风险保障、社(会)员档案管理等制度是否建立和是否切合合作社实际及执行情况。查看制度牌及有关记录,询问合作社负责人及2-3个社(会)员。
4、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服务情况,主要包括是否提供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销售、资金等服务情况。查看有关记录并随机询问2-3个社(会)员。
5、合作社社员(成员)大会、理事会及监事会的组建及活动情况,合作社的民主决策情况。查阅有关记录并询问合作社负责人及2-3个社(会)员。
6、合作社的经营及收入情况,主要包括年销售收入、纯利润、公积金、公益金及第二次分配等情况。查看合作社帐本并随机询问2-3个社员。
7、财务制度及财务人员情况。查看制度牌、财务票据及有关会议记录等。
8、利润分配制度及实际分配情况。查看合作社帐本并随机询问2-3个社员。
9、合作社与农户联结的形式及效果。查看协议(合同)、带动农户表册等,并询问合作社负责人及2-3位农户。
10、决策的方式。查阅有关记录并询问合作社负责人和2-3个社(会)员。
11、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政府、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询问合作社组织负责人和2-3个业务骨干。
五、调研组成员及分工
六、调研要求
篇6
通过对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研,收集了相关资料后,统计和分析表明:截止到2013年底,本省共有依法已经在工商执法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759家,平均每月增长350家,注册资金达到230亿元,涉及农民社员10.95万户,带动农户15.25万户。从产业整体分布情况来看,果蔬种植类专业合作社占56.2%,家禽养殖类占16.5%,渔业水产养殖类占8.9%,花卉、经济林类占18.4%。据调查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收入普遍比非成员农民高出6%左右。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趋势迅猛,,但由于合作社的登记门槛较低;加之一般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是由种贩销和养殖大户担任,没有足够的会计基础知识,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同时还缺乏相应的审查和监督等等。因此众多不规范的行为也日益显现,阻碍了合作社的积极发展。因此,当务之急便是寻找有效的对策和建立完善的制度来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改善农村合作社的现状。
二、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国家虽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但是合作社对于制度的执行却不彻底,存在许多漏洞。并且没有建立自己内部的一整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规范具体的措施,只是根据部分需要建立了相关制度,缺乏研究量化标准和定性标准,可操作性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入社成员也偏少,业务量不多,运作较简便。因此,合作社的负责人完全忽略了财务问题,合作社没有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岗位,当需要结账的时候,通常找临时的人员以“流水账”、“豆腐帐”草草了事。一些出纳人员和会计管理人员甚至是由一个人承担,并且合作社负责人在大多时候一兼多职;合作社的管理层和普通成员都没有强烈的财务管理意识,没有意识到规范的会计制度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因此在合作社初建立的时候,就没有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而且合作社所有事务都由负责人主观判定,这样就使得财产的流动和使用变得不透明,权利过分集中在一个人的主观意识上,缺乏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不利于理财。
(二)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中规定道“合作社应按本制度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但是合作社却没有按照制度严格建立完整的会计账簿,大部分建立的账簿是只记录了收入和支出的“流水账”。有些建账人员甚至没有合格的会计从业证书。”;合作社的部分农业生产材料的购买,没有向对方收取正式发票,或者也有一些已开具发票的,发票上却没有标明清楚的用途和没有经过审批人的审批。这些使得合作社的财务资料失去了真实的信息,非常不利于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档案存放和管理机构,没有对会计档案进行集中的管理。大部分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直接放在合作社负责人或者记账人员家里,不仅非常的零散,导致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无法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和归档装订。
(三)资金运作流通性差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时的资金,基本来源于农民和入社成员的入会基金、股金,加之国家对合作社的财政补贴和向银行的贷款,资金的结构非常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社员是农民,所以投资范围少,投资额又小,盈余有限;对于大部分的固定资产,仓库存货,应收账款没有进行相关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导致这些资产分配混乱,没有明确的分工。还有《合作法》中有明确规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但多数合作社对于利润分配没有按照这个规定去制定相应的分配制度,而是负责人随意决定盈余分配情况。从而导致了社员的个人应得利益受损,普通社员和负责人或者股东的所分配到的利润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提高社员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四)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设立了监事会,理事会,但是在走形式,真正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大部分的日常经济事项以及大的经济活动都是由合作社负责人一手操持决定,缺乏民主意识。国家要求地方政府需要按照法律来规范监督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是合作社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这使得政府管理机构没有多少过去的经验可循,需要不停的在实践中进步,这难免导致在对合作社的监督管理中出现漏洞。另外,审计、税务等部门都各有其侧重点,没办法全面的监督,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新产生的组织没有太多的关注度。
(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人员当中部分是不能完全了解会计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国家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专业素养低,法律意识淡薄。这些财务人员不能按照规定的记账方法记账,也不懂得科学的财务管理,不了解最基础的税务知识,不懂得如何规范填写税务报表;并且合作社也没有开展一定的专业培训来提高这些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加之农村的条件有限,熟悉电脑操作的人更是缺乏,财务人员基本不会使用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错误率高,最新的财务信息获得渠道匮乏。
三、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
首先根据法律规定和合作社实际情况分析,制定相应的量化和定性指标,列举有效的改革措施,建立适合本合作社的财务制度,然后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财务管理;其次聘请具有专业会计知识,熟悉国家会计法规和政策的专业会计人员出任财务人员,并且要将出纳和管理人员等等分开,避免亲属担任重要会计人员,将管理账本和管理物资的人员明确的分配;举办讲座、活动等宣传财务管理意识,加强负责人及社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定期学习最新的会计法规和相关政策,增强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特别是对合作社负责人财务管理观念的提高,需要让负责人以身作则,提高整体合作社员的水平,让大家了解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息息相关。
(二)合理规范会计核算
根据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统一的记账方法,记账科目来记录账簿,相应的建立明细账、总账,对于经济业务的往来要及时记入账本,在年终的时候及时编制会计报表;编制和执行预决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对于资金流动和经济往来,必须向有关单位收取原始发票,每一笔业务都要有明确的原始凭证,仔细检查凭证上的来源用途、审批情况等细节信息,确保无误后完好保存,支票和财务的印章分开存放。并且要做到账物匹配,需要专项记账的则单独记账,严格将凭证装订好,禁止“白条”入账,私自挪用资金;根据会计档案管理条例进行建档和会计档案管理。
(三)增强资金流通,提升资金增值
资金是合作社发展的核心,首先应该扩大资金筹措渠道,从合作社自身角度来说,可以扩大合作社的自身规模,增强水平,吸收更多的社员,再根据这些社员的自身实际情况来分配入社时候所缴纳的股金,增加合作社创立的本金。从外部筹资条件来说,合作社应该积极利用政府的财政资助资金,提高自身的筹资能力。并且政府应该加大对合作社的财政支持,同时要尽量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创造积极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另外银行、贷款机构可以增加一些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业务,以便合作社更快的赶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脚步;其次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合作社需要定期盘点清算固定资产和存货,观察是否发生贬值,记录好相关信息,需要赔偿的则立即处理,资金资产要及时核对;最重要的是建立合理规范的盈余分配制度,一定要从盈余分配中提取公积金,风险基金,发展基金,并且可以实行二次返利,在按照法律规定从盈余分配中提取相应基金之后,再依据盈余部分原则,进行适当的股利分红和产品贩销量的利润分配。以此来促进合作社成员的向心力和主动性,有利于合作社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健康发展。另外,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做到帐实相符;定期清查和核对各种应收款项,对外单位和本社成员欠款,应采取措施加以摧收。
(四)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从合作社内部来说,充分发挥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避免监事会人员为负责人的亲属,制定科学规范的内部监督制度,定期向社员公开社里的财务情况和财务信息,并且将财产在年终进行公开化,增加财产的透明度,接受社员对财产疑问的质疑,保障所有社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民主意识;从政府角度来说,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否依法上岗,依法从业,其次职能部门需要经常派遣人员到合作社进行检查和指导,审核政府的财政资金是否有被合理使用,是否出现公款私用的状况,加强对合作社日常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而社会上的审计单位,也可以专门成立有针对性的合作社审核,毕竟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在未来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
(五)提高财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
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深入了解会计法律法规,然后不定期的开展培训班,鼓动财务人员参加培训,不断完善强化会计专业知识,再结合合作社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尽量的聘用有高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实行奖励机制,或者定期开展考试,确保财务人对财会信息的熟悉度;另外也可以派遣财务人员到其他的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吸取工作经验,取得进步。
四、结束语
篇7
关键词 草莓产业;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江苏涟水
中图分类号 F3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296-01
草莓,又名红莓、洋莓、地莓、地桃等,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外观娇艳欲滴、惹人喜爱;果实鲜美,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且营养价值高,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果胶以及钙、磷、铁、钾、锌、铬等营养物质,特别是VC含量较高。草莓一直深受消费者青睐,其种植效益十分可观,农民种植积极性高[1]。据报道,2011年江苏省草莓种植面积达1.45万hm2,总产量37万t,产值36亿元,且设施草莓比重超过70%,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亮点。但由于草莓不耐储藏,保鲜期短,其成熟后的销售成为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可以很好地解决草莓的产销矛盾,增强了草莓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笔者现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将涟水县草莓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并探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草莓种植户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当地草莓产业健康发展。
1 涟水县草莓产业及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作为苏北的草莓基地,涟水县近年来充分发挥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优势,积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草莓产业,并通过成立草莓专业合作社,促进了涟水县草莓产业的规模扩张,增加了农民收入。涟水县现每个乡镇基本上都成立了1~3个草莓专业合作社,这些草莓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与规范运作有力地推动当地草莓产业的发展。2007年初,江苏省涟水县朱码镇朱码村成立的全县第1个草莓专业合作社,历经5年多的运作,如今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共有社员267户,801人,全社草莓面积49 hm2,经济效益显著。
2 涟水县草莓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扶持政策不到位
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和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农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专业合作组织,存有认识上的误区,害怕丧失生产经营的自。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没有整体发展思路和具体的发展规划,从而导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不到位[2]。
2.2 内部运作机制不够规范
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内部运作机制不够规范,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组织机构和民主决策不健全、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机构,或是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有的地方即使存在这些机构和制度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并不严格执行,没有在管理、运作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3]。
2.3 合作社社员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匮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和成长需要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但部分专业合作组织班子成员及社员的文化素质和科技能力还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不强,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导致管理粗放,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3 涟水县草莓产业及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提高重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于一般性工商企业,有一定的公益性,且尚处于发展初期,自身对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因此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各级涉农部门在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和人才等方面落实对各种农民合作组织的各项支持政策。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出台和完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为合作组织发展提供公平性竞争环境、优惠性政策措施、合法性法律法规等支持性制度,使其真正能够在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制度激励下不断壮大和发展。可借鉴国外做法,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和服务机构,在土地流转、资料和产品供销、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信贷金融、法律法规、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性质、特征及作用的普及宣传,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各级财政拨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申请承担国家的有关涉农项目[4]。
3.2 完善合作社内部运作机制,提高合作社社员素质
要建立健全合作社内部相关的运行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增强组织凝集力。要按照章程建立并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公开、奖惩等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制度、审计制度,为组织成员提供有效服务,并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权明晰,实现社员的最大利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按作业量进行利益分配,同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接受入社农民和群众监督,确保入社农民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
要加强对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和社员法律、管理、财务及技术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建议市、县、站各级建立合作社方面的专业化队伍,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农民的合作意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引导更多的能人创办和领办合作社,让更多的农民参加合作社,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做到人才进得来、留得住。通过合作社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 参考文献
[1] 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2] 孔祥智,史冰清.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基本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09(1):3-9.
篇8
一、具体做法
(一)以发展为目标,找准切入点,积极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
(二)深入宣传,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引导和推动并发展和培育了一批组织健全、章程规范、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发挥作用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工作中,我们注重培育、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
(四)加强指导,规范合作社成立的严密程序。
(五)发挥各方面力量,坚持多元化参与兴办。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村组干部带头领办,种养大户牵头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领创办等形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办和领办合作社。
二、取得的成绩
(一)促进了规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促进了农村土地集中种植和规模化经营。
(二)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现代化,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三)推广了先进技术。密山市黑台镇的寒地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苗在堂,把五常市的优良水稻品种稻花香引进了黑台镇种植,并逐步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四)节约了生产成本。合作社的统一生产、统一购销等经营模式,客观上减少了经营费用支出,从而相应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五)增强了集体意识。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在不同程度上要受到合作社这一农民组织的影响,集体意识和组织观念有时会在心灵深处产生火花。
(六)转移了农村劳动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得好,统一生产、统购统销做到位,减少了农业生产用人,部分农民能够走出土地,投身到二、三产业,有效地缓解了一些大企业用工慌、招工难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成效明显,但从目前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也还不少。还处在起步和初级发展阶段,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
(一)运作不够规范。部分合作社组织章程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不完善。财务制度没建立,账簿没设置。有些已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不规范,理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会员权利、义务不明。有些合作社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作用不能在日常管理中得到体现。有些合作社设立登记不规范,有证无牌,或是注册资金与实际出资不符。有些合作社只办理营业执照,无生产、办公场地,不具备开业资格等。
(二)管理机制薄弱。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制度约束、财务约束、合同约束、利益分配和风险调节机制等方面还很不健全、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农民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关系绝大部分没有交易关系。专业合作社与其内部的成员关系,仅停留在一般性的生产服务层面上,没有涉及利益连结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
(三)市场竞争力弱。一是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入会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总体规模小。二是合作社大多数在村组范围内组建,规模比较小,带动力有限。三是缺乏新技术。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技术培训,农民文化水平低、视野狭窄,缺乏经营管理、开拓市场的能力,加之,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时间短,基础薄弱,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四)资金严重短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来源主要是成员股金。由于农民收入较低,拿不出更多的资金入股,导致固定资产投入过小,设施简陋。形不成较大规模,无法满足合作社扩大生产的需要,合作社的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在建立基地、开展培训、引进新技术和设备购置等方面资金严重短缺。
(五)缺少政策扶持。目前,国家的各项扶持政策没有出台,财政、工商、税收、信贷、土地等部门也缺乏具体有效的扶持措施,使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很大困难。
四、建议与思考
(一)继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一是通过更加广泛的宣传,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知识、扶持政策、典型经验、优秀代头人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舆论氛围,消除群众的疑虑,坚定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心。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合作社、积极创办合作社、让合作社造富农民。二是加大合作社负责人及其财务人员、合作社成员等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服务。
(二)明确思路,有针对性地发展。要把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尤其是对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合作社进行分类指导。对已经初具雏形的、暂时还不规范的重点进行规范,没有建立组织的帮助他们建立组织,最终要把当地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都逐步培育成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篇9
关键词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河南南阳;宛城区
蔬菜生产发展到今天,全国已形成“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格局,竞争空前激烈,面临的挑战也很严峻。以前只要产出就不愁销路,就有效益,而如今产出只是成功的一半,销售环节成了增产增收的拦路虎。为防止增产不增收、菜贱伤农的事件再次发生,蔬菜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1]。
1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原则与任务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原则是:植根农村、服务农业、造福菜农。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任务:一是把菜农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形成合力。合作社代表广大菜农与大公司、大客户谈判,确定合理的收购价格。二是准确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帮菜农找市场、跑销路,解除菜农的后顾之忧。合作社上连基地(菜农),下连龙头企业或其他收购商,切实为菜农和企业搞好服务,实现多赢,利益最大化,加快蔬菜产业化步伐。三是标准化生产。根据当地土质、交通情况、菜农技术水平、传统种植习惯、市场销路等因素,确定当地主打品种,然后按照“六统一”组织菜农搞好蔬菜生产,即“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定额投入农药、肥料,统一田间操作技术,统一产品规格,统一调度采收销售”。四是专业化服务。蔬菜专业合作社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对广大菜农进行讲解答疑,提供咨询服务,让广大菜农按技术规范要求,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生产,使蔬菜产业渐入佳境。五是蔬菜专业合作社能信息共享,减少或避免市场风险,把损失降到最低点;有能力抵抗大的市场风波,共同防范,共担风险,不易击沉;有门路购买现代机械、现代技术,有利发展[2]。
2宛城区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宛城区地处南阳盆地中央,是个农业大区。目前在工商局注册的蔬菜专业合作社有3家。由能人或大户牵头兴办、乡镇或村集体牵头领办。
宛城区黄台岗镇东下河村村委会牵头领办的“宛南绿色瓜菜合作社”成立2年来,强势打造“东下河”无公害品牌,以科技为先导,以增产增收为目的,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谋发展。该合作社在黄台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购销信息、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入社农户年人均收入均在8 000元以上,比不入社农户的人均纯收入高1倍以上。村里的主打品种土豆、胡萝卜既增产又增收。
3宛城区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菜农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到位,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持怀疑和瞻前顾后的态度,因此不愿参加,怕市场不易找造成经济浪费。二是部分菜农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认识统一较慢。三是筹集资金较困难,会费收缴较困难。四是经验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五是制度不够完善,运行机制较差,财务收支、经营核算、红利分配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六是专业技术人员尚较少,技术服务有时跟不上。
4宛城区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4.1制定蔬菜专业合作社章程
蔬菜专业合作社章程的制定很重要,要体现自愿入社、退社自由和民主平等的原则,民主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4.2明确蔬菜专业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
如财务制度、经营制度、奖惩制度、红利分配制度等要公开,并严格执行,减少或防止出现矛盾纠纷影响合作社的正常发展[3]。
4.3实现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理念
一个中心:以菜农增收、合作社发展为中心;二个根本:合作社以社员为根本,社员以农户为根本;三个创造:创造平台,创造品牌,创造价值;四个目标:努力创造富裕、祥和、文明、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4]。
4.4筹建蔬菜专业合作社
万事开头难,牵头者应多与农户沟通,多做思想工作,联络感情,做足感情投资,平等相待,热情服务,打消农户顾虑。账目公开,以经济效益求生存。若是村支部带头成立合作社,一定要更加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以农民为主体,让合作社走自己经营、自我管理之路,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4.5各级各部门协调,形成合力
当前,宛城区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尚处初级阶段,需要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如农业、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积极配合,政策扶持,共同把宛城区蔬菜专业合作社搞好。
5参考文献
[1] 吴绍华,郭申,徐岩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3):390.
[2] 高雅仙,汪明.嘉兴市关祥蔬菜专业合作社[J].新农村,2008(11):7.
篇10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 乡镇
一、芳华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
芳华镇位于陆良县城北部15公里处,属山区半山区乡镇,辖区面积24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31人每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214亩,辖10个村(居)民委员会,1036户33517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大力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激发活力,增强实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芳华镇共注册登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1个,3个协会,8个专业合作社,6个有一定经济基础,并委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办理会计业务。
二、取得成效
(一)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风险
提高了农民的参与意识,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合作组织,签订生产订单,实行产销对接,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如芳华镇全镇10个村(居)委会、51个村(居)民小组实现“股份合作经济”全覆盖,全镇杂交玉米制种基地从原有的3000亩扩大到现在的15000亩,产量达3600余吨,产值达2900余万元。
(二)降低成本投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拓宽农户增收渠道,降低各项成本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如芳华镇芳华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周边土地未流转的农户在大小春间隙,与香港田园蔬菜公司合作,帮他们种菜,公司按合同负责菜苗,肥料、技术服务等供应,农户不用投入成本,只负责田间管理,收割时田园公司按合同规定付给农户劳务费,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三)各部门大力扶持,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为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切实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帮助合作社经营户解决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2012年,陆良县芳华镇芳华村蔬菜专业合作社、麒麟区越州镇兴飞水果专业合作社等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得到国家农发办扶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由于芳华镇属山区半山区乡镇,群众在认识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及能否长远发展下去存在疑虑,参与度不高,合作意识不强。另外,一些村居委会干部、政府工作人员至今仍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概念,性质认识不清,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二)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芳华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多经济实力较弱,组织规模较小,组织能力较差,经营范围基本上限于本镇或本村,有的仅仅是亲朋友邻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如芳华镇生猪养殖协会,会员都是养殖户中的亲朋友邻,他们不定期轮流到各家集中,交流生猪营销信息,养殖经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等,由于组织规模较小,在遇到市场风险时,无法带领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导致会员养殖户失去信心,养殖协会半路夭折,解散。
有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有组织、无活动,其经营状况与农户利益关系不大,农户很少关心组织的运营情况,对组织缺乏热情。在功能、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都属于低层次的,在服务上仅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等初级合作为主而对农民所企盼的加工、销售等环节较少。因此,合作组织带动农户的覆盖面不大,发展后劲不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三)人才和资金缺乏,经营层次较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大量懂经营、善管理、具有较高威望、组织协调能力、又有奉献精神的带头人,而当前的合作组织会员大多是农民,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市场经营能力、管理经验等较为缺乏,依赖政府部门思想增强,从而制约了农民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合作组织在市场运营和内部管理中表现出管理粗放、组织机构不严密、规章制度不完备、责权利不明确等问题。
合作组织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农村合作组织的资金仍以农民自筹和各种形式的混合出资为主,来源非常有限。行业协会的经费来源仅仅是有限的会费,办公设施简陋,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很难给予有力的财政支持,不少自筹资本的农民合作组织因流动资金短缺而中途夭折。
(四)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不规范,经验不足
一方面,合作经济组织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的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其结构形式与一般的企业有些不同,也与农村集体经济(村委会)财务管理有区别,所以,成熟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比较欠缺。
一方面,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人员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管理经验不足,受逐利思想的影响,重经营、轻财务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对规范管理人员的财务制度有抵触情绪,财务制度执行难度较大。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运行机制和优势,宣传中央、省、市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让干部和群众充分了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建立健全各种运行机制,从制度上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建立健全组织内部运行机制,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定完善的章程,明确责任和权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机制,多种利益分配方式并存,确实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有计划地对村(居)委会干部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进行教育培训,传授先进经验,培养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工作骨干力量,充分带动农民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三)积极争取各方公共政策的支持,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发展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示范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资金,做好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引进和产品促销工作,确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四)加强财务管理,增强信任感,调动社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