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于学生选择职教师范生的意愿我们也做了调查,其中愿意的占16.1%;不愿意的占39.2%;不清楚的占44.7%。我们分析得出对于职教师范专业,小部分同学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接受职教师范专业。但在剩下的同学中,犹豫选择的和肯定不选的各自占有一半。愿意选择职教师范为未来学习方向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因为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倾斜,不选择职教师范的同学大部分是因为不想选择教师作为职业以及未来不明确的就业前景。
2专业教师对职业师范专业的介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会计专业是江西省第一个包含师资类的会计专业,此专业经过1993年的以完全职教专业招生到2004年以完全应用类专业招生演化为如今分为职教类和应用类两个招生方向。同时针对学院会计专业的教学安排和就业规划,学院的安排是会计专业在本科教育前四个学期接受统一基础课程,在大二下学期结束之前进行职教类和应用类专业分流。大三和大四开始接受职教类课程。会计职教类方向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中高职院校就业,应用类方向专业毕业生面向社会就业。在采访当中,老师们针对职教专业的教学特色归纳到:在专业方面,职教类专业比应用类专业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并且不局限于毕业后进行教学工作,使得职教毕业生在就业渠道的选择更有灵活性;在就业前景方面,国家对职教类专业有众多政策扶持,鼓励并且推广职教师资类专业,这使得职教师资类毕业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同时还提出在职教类和应用类方向的选择上,学生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也应该加强此类专业的推广,使得学院的职教类专业的特色继续保持。此次采访内容以文稿的形式刊登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报上,从而进一步宣传职教师范类专业。
3职教师范专业的宣传及推广方式方法选择
篇2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56-01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运用,会计电算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成熟,之后会计信息系统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传统手工会计向计算机会计发展,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财政部曾提出在未来几年内全国要有40%-60%的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这对于一个拥
有几千万企业的大国来说,无疑是任重道远。
1 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
2 会计专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管理活动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区别。相同之处在于会计与其他管理活动都需要有专设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直接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外,其他各管理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费,计划、审计、证券、投资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因此,会计知识和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又是综合管理能力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另外,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大热门职业中,有六个专业都属于财经类专业。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2006-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最新分析预测结果,2005-2010年,我国每年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人数:
得出在2009年前,我国毕业生需求大于供给,在2009年后将出现供求关系的拐点,虽然目前的会计专业太热,供过于求,但它毕竟是一个层次较高的专业,尤其是当今人才市场上对于高学历、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求贤若渴,只要会计专业学生能够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前途仍被看好。
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会计类专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优势:
(1)会计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不同数量的需要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类专业的就业途径越来越宽。
(2)市场需求量较大且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直高居不下,在市场的需求上连续位列前三位,另据专家分析,未来财经类行业中有较多热门行业,所以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是较乐观的。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比较好并非绝对好,并不意味着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能在人才市场上无往不利,所向披靡,从目前人才市场上看,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
(2)毕业生人数众多,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众多,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直接造成了会计类专业就业压力增大。
(3)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超出了对专业的要求,这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
①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出纳及数据录入岗位。
④审计部门主管及审计人员。
⑤证券、投资部门管理人员。
(2)小型企业: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
(4)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信贷或市场营销部门管理岗位。
④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⑤计划及其它业务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 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乡镇集体企业 经济组织及中小型合资合营企业等)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办事处,分理处,营业部,所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到了全国几千万家企业总数的90%以上。市场前景广阔。
篇3
关键词:生源危机;汽摩配行业;汽摩配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生源危机,调整专业方向吸引学生
今年教育部于6月6日对外公布了2014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98万人,其中本科363万人,高职(专科)335万人。据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较2013年增加27万人,增幅3%,是五年内的首次回暖。但是,其中的弃考人数仍有百万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弃考的学生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有的直接选择就业。招生情况严峻,录取后的报到率也令人堪忧,很多高职高专的不报到率已经超过30%。当然生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出生人口越来越少引起。
那么对于我们高职院校来讲,为了稳定自己的生源,必须要对专业做一定的调整来吸引学生,笔者在这里就会计专业吸引生源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对我院的会计专业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
近几年来,各个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在努力的探索会计专业特色教育方案并努力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学院也在积极探索,比如单项实训、顶岗实习、分岗位实习、中期实习等等,学生反响不错。为了使我院在特色上更具特点,笔者提出针对温州地区汽摩配企业开设汽摩配企业会计专业班级。这个专业的班级主要将会吸引那些打算在温州地区工作或以后打算在汽摩配企业做财务工作的学生。当然即便是想从事其他制造业的会计,学习汽摩配方向会计专业,也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开设汽摩配方向会计专业可行性分析
据温州市国税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6月,温州市汽摩配行业2495户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46%,累计入库税收同比增长2.37%。近几年来,我国一般家庭都开始配备汽车、摩托车,而我国又是人口大国。由此可知,汽摩配行业在我国仍有很大的市场,笔者所选的行业和产品前景乐观。同时对于今后会计专业更加注重往管理层次发展,我们针对专业方向开班对于汽车制造管理方式也会带来机遇与挑战。
专门针对某个行业开设会计专业班级,符合市场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或许有人会质疑这种说法,认为这样的班级设置限定了学生以后的发展。而笔者认为恰恰相反,按我们会计专业原先课程的安排在授课中主要是针对工业制造业进行讲解,而汽摩配行业也是工业制造业的一种。开设这种方向的班级,不仅不会减少原先课程安排授予学生的知识,甚至可能会使学生通过汽摩配行业这种具体行业的生产运作、工作环境,从而更加了解制造业是怎么回事。我们会在以往课程的基础上在这个班级加上汽摩配行业相关知识的课程。
三、汽摩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传统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以及单项实训、成本实训、分岗实训等等。而汽摩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相对而言比较有特色,首先对于传统会计专业的课程我们会继续使用,不过对于教材要进行改编,在里面的例子上我们都将采用汽摩配行业的例子及数据;第二,我们在大一第一个学期的时候让同学们了解汽车机械基础、汽车配件管理与销售等课程,还会安排一些相关选修课,比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第三,在安排学生去汽摩配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之前,我们院会安排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利用真实的企业数据,去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我们将会与我校的汽机系进行合作,以实物汽车演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会参照企业组织设置不同部门,在总经理下设销售部、采购部、生产部、质检部、仓储部、财务部、人事部、技术部等部门,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部门角色,了解该部门的工作流程及该部门的职责,半个月后进行换岗,从而继续了解其他部门的情况。笔者认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比任何教学方法都能更加深刻的掌握汽摩配行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循环及周转,增加了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对于以后管理层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汽摩配会计专业综合实训
上面提到的汽摩配企业各部门的实训,笔者将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先来了解下汽摩配企业的工作流程。首先销售部工作人员与客户进行洽谈、进行报价,签订销售合同;生产部根据销售部订单情况,结合公司的生产能力安排生产计划;采购部根据生产部的计划,结合仓储部的存货情况下达采购订单;质检部对于采购部采购的材料进行检验,合格的材料办理入库;财务部收到供应商的增值税发票,根据公司安排进行付款;生产部领料进行生产,半成品、产成品生产完毕送质检部检验,送检合格办理入库;销售部根据销售订单日期进行发货;财务部根据客户需求开具发票,同时增加了企业的应收账款、银行存款或应收票据,最后财务部需要根据以上流程做日常业务处理,并出具财务报表,进行纳税申报。
汽摩配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材设置上会先介绍所选用企业的背景、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以及它的部门、岗位、岗位职责等情况。在该实训课程中每个学生都会被安排到不同的部门,到一个任务的完成进行岗位轮换,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制造业整个工作流程,为以后出去顶岗实践甚至将来在参与真正的工作之前提早熟悉流程,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篇4
一、我国高校会计本科教育面临的危机
(一)生源危机
我国共有2 305所大学,其中有综合性大学547 所、财经院校242所。目前不仅综合性大学和财经院校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很多理工院校也设立了此专业。与此同时,我国参加高考的考生却在大幅减少。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有957万名考生参加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比上年减少65万人,许多省份出现了生源未满的现象。权威机构的预测显示,高考生源下降的现象将延至2017年。这对招生规模巨大的高校会计专业影响尤甚,高校会计专业已经面临严重的生源危机。
(二)就业危机
针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3%,在调查覆盖的565个专业中排第22位,2010年这一排序降到38位,并且多数学生从事的是低端岗位。随着电算化的普及,初级核算工作会逐渐被电脑代替,吸纳低端会计人才的工作岗位将越来越少。因此,会计学专业的失业量近几年一直居高不下,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已达到0.4万,在全部本科专业中排在第9位,2010届失业人数更多,甚至排到了第7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日趋放缓,初级会计人才的失业问题将愈演愈烈。与低端人才过剩并存的是高端会计人才的短缺。会计行业初级人才与高级人才“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早已存在,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
(三)信任危机
2010年我国有34万人放弃了高考,部分原因在于对就业前景不乐观,索性直接放弃高考。因此,有的高中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也有许多人直接参加“洋高考”,到港澳或国外念大学。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生选择国外高校,大批国内高校会计学院将被淘汰掉,甚者一些名校的教育质量也面临公众的质疑。
二、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的改革思路
(一)贯彻通才教育目标以培养高端会计人才
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具备很多素质。首先,要具备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诚信品质等职业道德和公民素质。其次,要具备专业知识、行业知识、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提供制度设计、政策判断、系统设计、管理和战略咨询等高端服务。总之,企业要求的高端会计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的通才,如此全面的要求目前的高校会计教育难以达到。会计人才的供需矛盾已经给高校会计教育敲响警钟,只有通才教育目标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通才教育,又称博雅教育,正如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所描述的,其目标是让学生“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情知道的多一些”。这与当今社会对高端会计人才的要求不谋而合。重技能、轻人文是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通病,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浮躁功利,这与大学会计教育的初衷恰恰相反。大学会计教育的最终成就是培养出有足够的知识宽度、卓越的学习能力、创新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公民素质、能够灵活地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通过开展会计通才教育不仅可使学生获得功利上的满足,也能通过实施德育、美育使学生的伦理道德、心理健康、人文修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才教育目标要求我们在会计教育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更以全人教育为方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大学会计教育必需真正贯彻通才教育之目标,唯此方能培养出社会所急需的高端会计人才。
(二)培育完善的会计学科体系
为了应对挑战,我国高校开展了形形的会计教育改革。有的高校引入一流的原版专业教材,有的高校开设外国财务会计专门化专业,还有的学校将会计学分为注册会计师、双语会计、会计等多个方向。这些改革无疑各具特色,但却都存在课程设计不够全面的缺陷,既没有实现完全的国际化,又不能适应本国的实际需求。在此,我们应借鉴美国高校对会计专业的划分方式。
美国高校将会计学划分为5个方向:1.公共会计:就业方向为国际会计、审计、保证服务、税务、环境会计、法务会计、信息技术服务、个人财务规划。2.企业会计:就业方向为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内部审计、成本会计、税务规划、预算分析。3.政府财务:就业方向为审计、财务报告、财务管理、预算分析、研究类工作。4.教育财务:就业方向为教师、科研机构、咨询服务。5.非营利机构或组织财务:就业方向为会计、内部审计、财务规划、预算、钞票打理和财务记录保管。
较之于美国高校对会计学的划分,我国高校会计学的专业方向设置却欠全面。虽然也将会计学分为多个方向,但却很少关注政府会计等其他领域,即使涉及也只作为选修课来处理,多数学校仅以企业会计、审计等作为专业方向,并且各个专业的课程并无太大差别,因此学生可选的课程较少,造成其知识面狭窄、落后。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校面对就业危机过于急功近利。例如,当注册会计师短缺时,各个高校就一拥而上开设注册会计师专业,形成学校间的恶性竞争。
让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架构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盲目追赶热门专业的短期行为并不利于会计教育的发展,却只会使我国会计教育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因此,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应以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最优条件为使命,构造完善的专业方向和全面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只有如此,才能在国际化的教育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改革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
在大学里,学生应该能够追随自己的激情和兴趣,选到感兴趣的课程。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过分强调政治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程,不注重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同时课程安排比较死板,必修课安排过多,使得学生没有精力发掘个人兴趣,因而学生视野狭隘,很难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而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会计学院的课程安排涉及到社会、人文、自然、科技等多个领域,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很大、可以文理兼顾、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
会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会计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更须注重发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不埋没学生个性。因此,我国会计教育应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在课程体系安排上应强调文理交融,学校应减少专业必修课,提供更多的选修机会,增加选课自由度,允许学生广泛涉猎相关课程,增加各界学者的讲座数量,并通过更多的专业实践来体现专业特色。同时,学校应制订灵活的培养计划,在大学前两年,可以不分班只分课程,后两年再确定专业。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同一门课程,既可加强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让其根据自己今后欲从事的领域来选择细分的专业方向。应在培养计划中鼓励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提前修满学分,让有能力的同学在大一就可以选修自己喜欢的专业课。另外,为了使学生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避免课堂学习与专业实习的冲突,应灵活安排课程时间,增大学生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留出空间。有条件的学校可提供假期学分课程,允许学生利用暑期和寒假选课以提前完成学业。
(四)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我国会计教学上大量的课时都用在向学生讲授基本理论,在教学方法上虽然也采用案例教学、报告写作等方法,但仍然无法跳出传统讲授法的束缚,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仍很突出,因此要尽量少用单纯的讲授方式。课程可以设计成研讨会等形式,即使课余的学习也尽量安排成小组讨论和团队研究。通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其知道为什么。对于新生事物,做与学结合效果会更好,学生往往会迫不急待地想继续深入学习。除了要加大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辅导等教学方式的比重之外,还应重视给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必须强调对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使学生的知识融合贯通。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泰国的经验。在泰国,许多学生往往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晚上就在政府、企业等部门进行工作实践。这种模式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因为这关系到学校培养学生的素质水平。
(五)推动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学校应鼓励学生举办社团、进行社会实习,支持学生开展各类辩论、演讲以及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在服务中学习以及参与式的研究,学生可以接触现实并学会人际沟通和相互合作。学校应推动学生平等参与讨论社会议题,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人文底蕴,让其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加强学生与社会各阶层的联系,让他们能够了解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其变迁。
篇5
关键词:会计专业 顶岗实习 组织管理 考核
大力推行顶岗实习,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政府力推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产学合作的重要任务。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到专业对口单位进行上岗操作实习,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顶岗实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培养、提高了学生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综合职业素质,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根据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文件精神,要在2010年初全国会计人员近1 000万的基础上,到2020年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加40%,这是近几年会计专业稳步发展的因素之一。如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会计系2012届毕业生395人,2012级新生已达974人。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特别是高职商科学院每届学生都在几百人的规模。由于会计专业的顶岗实多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一般一次仅能满足2至5名学生实习,进行集中实习比较困难,所以分散型实习是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形式。分散型实习通常是由学校推荐到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或者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己联系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一个班级的学生会分散在多座城市的多个用人单位实习,使顶岗实习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都相当的困难。
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必须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且缺一不可,但从目前会计专业分散型实习实施情况看,三方在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分散型顶岗实习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学生方面
1.实习模式不适合学生。目前会计系的实习基地安排最多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就是接受20名实习生,可这种相对集中的实习模式只适合优秀生,其本质还是针对于少数学生的实习模式。
2.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问题突出。由于许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与会计专业不对口,或工作过于简单枯燥,如文员、收银员,觉得个人发展空间受限,使学生丧失了兴趣而主动离职;当然也有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岗位工作和企业的严格管理,不得不被动离职。
3.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期望过高。大多数企业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岗位都是辅助岗位,工作内容单一,技术含量低。学生到岗后往往会产生落差,出现中途离岗,收银、仓管这些岗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一般也不接受。另外,工资和住宿等待遇方面往往也期望值过高。
(二)学校方面
1.“双师素质”和有经验的教师缺乏。由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中,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年轻化,很多教师实践能力匮乏,不具备指导能力,致使实习指导不到位,从而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2.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单位分散,不便于管理。由于学生实际人数和生源等因素,实习生分布在全省各市,有的还在外省,这对学生的追踪管理造成了不少困难。加上校内指导教师人数相对较少,还要完成校内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实习质量难以监控。
(三)企业方面
1.企业参与意识不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逐利思想使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同时,会计专业学生多在中小企业实习,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辅导实习生力不从心,使实习效果参差不齐。
2.存在学校与企业脱节问题。分散实习是学生个人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校企缺乏必要的沟通,企业缺乏对学生的真正管理和监督。
三、创新和规范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组织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统筹及规划这一教学环节时要严抓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时间段的实习任务安排、落实、检查指导和考核评价。
(一)顶岗实习前
1. 进行顶岗实习动员和实习岗前培训。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了解实习目的、任务等。进行会计毕业生诚信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守“讲信用、守诺言、诚实可信”的道德准则。挑选有企业会计工作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顶岗实习岗前培训,讲授实际工作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业务,如:新建企业的建账方法;老公司重新建账的方法;红字凭证的运用及营改增等新知识等。
2.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可聘请知名公司相关人员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实习、就业指明前景及奋斗方向。通过顶岗实习动员校内指导教师对顶岗实习的进一步讲解和实习前培训及讲座,使分散实习的学生不再孤单、困惑和迷茫。让学生不仅带着任务和目的,还带着自信去实习,增强实习的效果。
3.完善顶岗实习的相关制度与规定。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顶岗实习组织管理规范,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会计系201×届毕业生实习方案》、《会计系201×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总体安排》、《会计系顶岗实习流程图》、《会计系毕业生毕业实习报告及答辩实施方案》、《会计系201×届毕业生优秀实习报告答辩记录表》等制度和规定,针对分散型实习的学生制定了《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申请表》和《学生(顶岗)实习承诺书》,要求分散型实习学生承诺在实习期间服从管理、不违反有关规定,并保证自身的安全。
(二)顶岗实习期间
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加强同分散型实习学生的联系和互动。实习期间,实行辅导员、班主任、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重管理和监督方式。每个指导教师都按实习小组建立QQ群,利用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飞信、QQ群等与每位实习生联系。实习小组QQ群为师生提供了实时和非实时互动交流平台,包括学生提交实习周报、阶段性任务的布置、提交和反馈、疑难问题的交互讨论及解答等。既保证了指导教师及时了解每位学生思想动态,又保证了信息及时送达和对分散实习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管理。
2. 加强实习过程工作的检查落实和督促。系实习工作指导小组要定期检查校内指导教师工作进展情况,要求校内指导教师必须做到每周至少与被指导的每位学生联系一次以上,每个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联系一次;及时各种信息,协调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程跟踪学生,客观评价学生的实习情况,确保分散型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布置、落实到位、有序进行。
3.实行“双导师制”,明确实习单位兼职指导教师的责任。针对会计专业分散性实习特点,实习单位要保证为每个实习学生配有企业指导教师。其职责是: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方式,实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好日常考核及实习鉴定,经常与学生沟通,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到毕业生实习单位进行巡查和指导。会计专业的顶岗实习虽然是分散型的,但我们也要到相对集中的实习单位去实地巡查,在直接深入了解实习生情况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实习学生。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企业需求,落实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
5.分解实习阶段,实行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实习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过程考核机制,形成过程管理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阶段性考评体系。将整个实习过程分准备阶段(10分)、实习阶段(60分)和总结阶段(30分)分别考核,使学生从参加顶岗实习动员会开始就进入角色和考核。
(三)顶岗实习后期
1.建立校企双考核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严格的评价与考核体系,考核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实习,从而不断提高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为了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我们对考核评价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将“双导师”的考核指标和重点加以区别,以达到全面考核学生实习全过程的目的。
2. 建立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标准,重视过程考核。将考核评价分为6个组成部分:实习准备、信息填报与联络10%(这部分由实习小组学生组长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打分),实习周报15%,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40%,实习报告15%,实结1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10%;总评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考核不及格者,下一年重修合格后方准予毕业。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提交的实习成果主要有:实习周报、选题报告、实习报告(加盖公章)和实结。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生表现写评语、填考核登记表(加盖公章)。
3. 创新答辩方式。按照学院有关文件的要求,毕业实习报告(论文)被评为优秀等级的要进行答辩。我系毕业答辩采取网上答辩的方式,这种方式既灵活方便――教师和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安排答辩时间,又经济实惠――不用组织大量教师参加答辩,也免去了学生往返学校的费用和住宿等问题。为了证实答辩的真实、可靠性,保证质量,我系特制定了《会计系201×届毕业生优秀实习报告答辩记录表》,并要求附网上答辩纪实。
4.表彰优秀实习生和毕业生。按照院系的有关文件,每个班级按照人数的10%至15%的比例评选出优秀实习生,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同学,分别授予了“就业精英”、“创业先锋”和“深造尖兵”的称号。同时,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和专升本报告会,邀请优秀毕业生与大一和大二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会上对顶岗实习和毕业作业获得优秀的同学,颁发证书和奖品。希望通过他们就业、创业和专升本经验的传授,给师弟师妹们指点迷津,明确未来目标,找准人生定位。
5.总结及存档。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按要求上交电子版的学生实习周报、纸质版及电子版实习报告(含初稿)、实结、获得优秀成绩的优秀实习报告答辩记录表,确保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真实性。此后,由实习指导小组完成实习报告、总结等毕业作业的终审工作,退回指导不符合要求的毕业作业,完成毕业作业的所有资料的归档工作,落实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保质保量完成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
(注:本文系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立项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及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8)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Z]. 2010.
2.王亮.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与考核研究[J].消费导刊,2012,(10).
3.吴从慧.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系统化管理[J].商业会计,2011,3(5).
篇6
关键词 会计 就业 挑战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财会专业人才供需发展趋势
自1999年实施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的实际招生人数呈阶梯上升态势,我国高等教育已有“精英教育”转向国际公认的“大众教育”阶段。在诸多的专业教育领域中,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更是呈现出急剧增加的趋势,并且每年的招生规模也都位居前列。据统计,全国1089所本科院校中设置会计学专业的高校有508所,在校人数从1998年的12.6万增加到2007年的80.8万(潘煜双,张惠忠,刘勇,2009)。目前,会计从业人员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已经成为世界独有的“会计超级大国”。
会计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人才,满足了经济发展中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是,会计人才的供需存在结构性差异,低层次的会计人才供过于求,而高层次会计人才严重匮乏(王军,2008)。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郭永清教授(2008)也指出,我国缺乏足够的国际化、复合型、掌握信息化技术的高层次会计人才,高层次会计人才的总体现状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基于对80多位跨国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展开的调查发现,只有不到10%的求职者符合外资公司财会岗位的要求。因此,如何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定位和特色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满足社会需求,成为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亟待探索的问题。
2 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地位及面临的挑战
2.1 会计本科生的就业地位
张俊瑞和刘东霖(2005)基于对18个省市150多家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财经类专业前景被普遍看好,并且在财经类专业中,会计人才,尤其是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加。麦可思最新的调查报告也显示,无论是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院校,还是像西安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工科类院校,会计专业的就业率在各高校中均能名列前茅。这些调研和数据从总体上说明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专业的总体就业情况比较乐观。然而,高就业率并不代表大家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也不意味着就业质量的提高。在高就业率背后,学生的就业层次以及就业层次所体现出来的竞争力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若高校只注重就业率并因此沉浸在高就业率所带来的荣耀中,而忽视了就业竞争力变化所传递的信息,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那么长期竞争力的下降势必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机会。
2.2 会计本科生面临的挑战
从表面上看,会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致相同,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单位;(2)公务员;(3)会计师事务所;(4)事业单位或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其中,大部分学生(大约60%)会进入企业类用人单位,其他40%的毕业生分别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公务员、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机构(李世军,任慧,李娟,2012),但是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便于对后文的阐述和理解,我们首先对会计专业的就业层次和高校层次进行分类。会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可以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层次,分别反映就业质量的高低。高端层次的工作主要是指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大型会计事务所、政府相关部门或机构从事工作。相对来讲,这些单位工作相对比较稳定,提供的薪水也较为丰厚,而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生活、工作环境要好一些,能够提供的机会也较多,因此成为毕业生就业时候的首选目标,这种选择的出发点非常容易理解。中端层次的工作主要是指毕业生在各省省会城市、直辖市或者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外其它沿海和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的规模大的各种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或政府部门工作。上述高端和中端之外的工作归为低端层次的工作,即主要是属于地方性或者县级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类别的工作。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是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院校大致也可以归为三个层次:高端、中端和低端院校。高端院校例如属于国家211、985的全国重点大学以及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和口碑的财经院校;中端院校主要是非211、985重点高校,但是又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在所属省份排名比较靠前、属于省级重点的高校;低于上述高端和中端院校水平,规模和实力较小的地方院校可以归为低端院校。在目前环境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拥有的软、硬实力,各种资源和平台,学生的生源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导致不同层次的高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不同,同时所造就的人才类型和质量也有所不同,其直接效果就是体现在不同层次高校的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或就业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别:高端院校的毕业生主要占据大部分高端层次的工作,大部分中端(低端)院校的毕业生主要占据了中端(低端)层次的工作,只有少部分中端院校的毕业生能够进入高端层次的工作,以及少部分低端院校的毕业生能够挤进中端(甚或是高端)层次的工作。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非211和985高校,但实力和规模在省属高校中比较靠前,且财会专业具有一定影响力,属于中端层次的高校),根据以往的就业数据显示,财会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大致是:80%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中端层次的工作,5%和15%的毕业生分别从事高端和低端层次的工作。
高校层次不同导致毕业生就业层次存在差异,除此之外,即使是同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这与我国会计本科生面临的挑战有很大关系。我国会计本科毕业生长期面临的挑战主要是:(1)大批海归学生挤占高端和中端层次的工作;(2)部分中端学校通过国际化等方式挤占高端层次的工作;(3)会计专硕(MPAcc)的大规模扩招又导致部分低端院校的毕业生通过考研之路进一步挤占部分中端层次的工作,以及部分中端院校的毕业生通过考研之路进一步挤占高端层次的工作。这种动态的竞争和就业环境的挑战导致高校会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结构随时间改变也发生着变化。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相比以前,最近两年内的就业数据显示,高端和中端层次的就业比率逐渐呈下降趋势,而低端层次的就业比率在上升。
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对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变化趋势缺乏前瞻性判断,或者是对已经发生的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变化反应迟缓,没有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改进以提升学生就业层次和就业竞争力,那么可以预测,高校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层次会不断出现由“高端—中端—低端”移动的趋势,即高端和中端层次的就业比率会不断降低,而低端层次的就业比率会逐渐上升。就业层次和就业竞争力的降低,长期来看,势必会影响到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最终导致就业率的下降。
3 如何提高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的突围之道
面对不断下降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竞争力,高校应该如何突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以提高或者至少维持会计专业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要回答此问题,首先要了解现在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人才培养机制单一;第二,课程体系设置单一。在财会类专业下,主要涉及财务、会计、审计几个专业方向,但是对大部分高校来讲,都是有专业差别之名,而无专业差别之实,主要体现就是所有专业适用的培养机制、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对于综合性的院校更是如此。伴随着会计教育的扩招,如此“简单复制”人才的模式导致的后果就是: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人才,另一方面,会计人才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需求或者对口的人才是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开创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决不能用一种培养模式简单复制出众多人才。简单点说,也就是“让学校管理复杂点,让会计人才多元化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一方面需要我国企业能够走出去,另一方面又伴随着越来多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发展,因此,经济发展亟需既精通会计又精通国际交流语言如英语,既掌握国内会计政策又熟练国际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还是很缺乏。因此,培养符合要求的国际化人才是提高学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国际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国际化,二是师资队伍国际化。学生国际化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或方法:
(1)国际交换生。和国外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较多的国际交流机会,让学生踏出校门和国门,切身感受国外的环境和制度。例如,笔者所在高校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多个高校建立了很好的交流互换机制,每学期都会有较多的同学通过这种机制走出去,到这些高校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交流和学习,通过完成国外高校相应课程的学习,不仅增强了对英语的掌握水平,更增进了学生对国际会计制度和商业环境的了解。
(2)国际留学生。国际交换生为鼓励国内学生走出去提供了一种有效机制,而国际留学生则为引进国外学生提供了有效渠道。国际留学生精通其母国语言,通过在中国的留学经历基本上能够掌握我国语言,再加上通过国际权威的教材和讲授制度,又能熟悉国际会计制度,通过这种培养模式,也丰富了符合国际化要求的会计人才需求。
(3)开设国际会计专业(ACCA或CGA)。ACCA在英国、欧洲及许多主要国家为法定之会计师资格,在全校(院)范围内选拔学生,开设ACCA方向的成建制班,对这些学生采用全英文授课和考试,并参加国际认证的全球通考,取得国际认可的职业证书。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外语水平和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掌握具有明显的优势,毕业生容易受到外资公司、跨国公司和大型会计事务所的青睐。在此基础上,学生无论是申请国外研究生还是国内研究生都具有较好的优势。此外,ACCA的相关课程还可以嵌入到MPAcc的课程体系中,鼓励会计专硕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并参加全球通过,取得国际认证的资格证书。
(4)开设国际双学位(或2+2模式)。高校还可以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源和条件,和国外一些相互认可的学校做到联合办学,学生在国内学习2年后,申请到国外高校继续学习2年,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可以同时获得国内外两个学校授予的学位。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将来从事国际性的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
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不仅仅是学生国际化,还必须要做到老师国际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做不到老师国际化,一个视野和知识背景都很狭窄的师资团队,可能培养出个别比较优秀的高层次会计人才,但是很难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因此,拥有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关键因素。秉承这种理念,笔者所在高校制定了相应的“蓝天计划”,一方面每年都选派出一批本校老师出去深造和交流,让本校老师走出去,为他们创造出国留学进修的机会,同时,每年还从合作院校引进外籍教师,通过让外籍教师为本校(院)师生授课、专题讲座的形式,多渠道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国际化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当然,在上述对人才培养机制和途径多元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相应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做到针对每一种类型的人才培养设计具有特色的课程方案。虽然管理上增加了难度,但是培养的学生多元化、有特色,更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基金项目:本课题得到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12G02011)、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222919)、浙江省社科联重点项目(2012Z54)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潘煜双,张惠中,刘勇.会计教育改革: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第二届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会议综述[J].会计研究,2009.12.
[2] 张俊瑞,刘东霖.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5.9.
[3] 郭永清.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10.
篇7
【关键词】就业 教学改革 会计专业
一、会计专业就业的现状
最近几年,社会各业对会计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需要大量经过培训的有较高素质的会计。除此之外省,市及周边区,县的私有企业,乡镇企业也急需大量会计。我院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一直很好,且就业率高,随着该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院该专业的教学矛盾也变得突出起来。会计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
二、会计专业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学生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从调研的结果分析来看,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普遍反映较好,但也出现一些问题:部分同学怕苦怕累,有的同学到企业几天就待不下去了,部分同学的综合素质方面还有待加强,突出表现在专业知识面较窄,沟通与协调能力有限,实际动手能力差,或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缺乏,以致不能很好地激发工作中的创新能力。
企业希望学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与能力等等,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多面手”,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三、高职会计专业改革的方法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实施教学
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懂得一定原理,又能动手操作,并有创新潜能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事实上这种人才是社会急需的。现在的就业市场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是: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就业人员的要求,同时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又比较紧缺。因此,高职教育要紧贴市场,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就业市场变化发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也跟着变化发展。学生知识结构要符合职业的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其知识结构主要由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组成。要让学生知识结构符合职业的要求,就要侧重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少一些华而不实的文化课。学生能力结构要符合岗位的需要。高职学生所必备的能力结构,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但不外乎是基本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岗位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学生素质结构要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用人单位最着重的学生素质,排在前几位的应该是: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等。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时应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上述几种素质,只有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才会受用人单位的欢迎[4]。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按照“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进行能力训练。实施六步教学方法第一步,教师进行项目介绍,并提出问题;第二步,设定学习目标,确定要求;第三步,学生组成团队,进行自主学习;第四步,学生制定问题解决方案:第五步,学生实施方案,并由教师进行指导;第六步,师生互动进行学习评价。将教师讲课、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操作交叉进行,培养学生对会计设备的操作能力。
(二)工学结合案例探析
在建设中,通过学习,统一认识,共同参与,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学模式。会计专业以服务的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建设“教学车间”开发“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课程为切入点,针对不同的课程分别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等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当前主流技术水平为标准,突出会计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过程实现“三结合”,既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模拟仿真训练与真实生产相结合。实现课堂与实验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009年,对于03级会计专业学生来说,进入到学习第三年,专业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均进入关键时期,针对所开设课程等的教学采取了积极大胆的改革尝试,除了课堂上讲述一些必要的知识外,把主要知识内容移入实验室进行教学,边讲边做,学用结合。将项目形式分解成若干任务,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把教学元素融于技能的训练之中,开展项目式课程教学,边讲边训,以训为主。该阶段教学均在仿真的“教学车间”内完成。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结合考证,通过全省的技能大赛的锻炼,使学生的知识与操作技能不断巩固与强化。最后再经过半年的企业项岗实习,依托企业进行真实生产项目训练和企业文化氛围的感染,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学生真枪实弹地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接受考验和磨练,最终使学生就业得到零距离衔接。因此而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赞赏与好评。
(三)精品课程和示范性专业建设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课程建设”这一核心内容,认真做好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大纲的编写、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工作。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专业课程群的发展。本专业在认真分析发展及人才需求的现状,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岗位任务为主线,制定教学计划;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服务对象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引入中、高级工证书,以职业标准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通过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理论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以理论知识“够用、适用”为主,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体系,形成以职业能力引领的整合型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会计专业在改革过程中已经初步探索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标准为参照,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成为学院示范性专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科技部投资8个亿大力推进应用示范工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提高,为会计行业形成了很好的平台,会计类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因此,我们必须深化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正、调整、逐步完善,为社会输送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技术应用型人才。
这几年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观的理念指导相关工作,使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在学院工作的各个环节,成为贯穿学院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主线,大大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就业率达到98%,一直名列全省第一。
参考文献
[1]黄晓阳关于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思考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3)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原则;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专业也得到了发展。许多中小型企业和金融部门等都很需要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会计专业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但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职会计专业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每一位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都应该关注。本人以中等职业会计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对象,研究会计教学改革方针。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改革标准
(一)教学改革与市场结合
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中职会计教育的主要方向,比较符合中、小型企业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需求,及银行还有其余金融机构会计核算工作需求。为了达到工作岗位的需要,中职会计专业开展的教学改革就必需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课程内容要与就业岗位相符。中等职业学校的授课大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相呼应,将此作为专业教改的主要方向,并制定明确的目标,明确的指出学校会计职业教学改革要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北方对比,南方经济水平较好,覆盖的中小型企业较多,同时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需要能够实际运作的核算型会计人才。在考察学校、专业环节中应当充分调研,并根据地区、局势、社会需求等多个方面,准确无误的抓住市场中的人才需求方向。教学改革中离不开科研部门、上级教育部门展开的宏观调控,教学改革要综合把握,将教育资源发挥到最大化,实现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教学改革需要达到个人发展的需要
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要拥有基本素质与专业素质两类。基本素质作为是符合社会人应当存在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以及文化素质。作为会计人员的标准,应当涵盖了职业道德素质与会计专业素质(被称为专业素质)。在应当存在的知识方面分析,本身应当存在的专业知识,与文化基础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人文知识等多个方面应当包括在其中。在能力构成方面分析,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正常地沟通交流、具备团结协作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校教育作为会计人才通往社会发展的培训场所,能够让不同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在社会发展中从低到中过渡到高的转化。在此阶段要累积很多经验,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达到该目标。我国在此方面,制定了许多不同类别的相关考试来帮助会计人才的转化。所以,为了每个学生职业生涯的一帆风顺,课程体系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怎么去学习、思考以及创造。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策略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大部分的职业院校意识到了传统学科体系并不能够满足职业教学,开始创新,运用其余的模块展开教学。同时设定了理论、实训、选修三个模板,而实施阶段还受制于传统守旧科学体系。本人认为,学校在设定理论模块、实训模块以及选修模块三个中,最关键的还是模块的内涵。理论模块是将“必须”、“够用”视为准则,将岗位的职责视为重点。实训是将岗位分析作为切入点,重视实际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同时关注岗位、部门间的关系,并和银行、税务等多样关系联系起来,根据各个岗位的须知还有工作的态度需要,与各类学科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综合的把握同一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内容,将这些知识列入职业会计教学课程体系的大纲内容。实训与理论课程视为相同分量的模块,岗位中对能力的需求通过实训模块能够满足,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的重点知识点是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改革
实用、有效是教学内容的关键点。一是创建会计必修辅导课,像政治经济学、数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英语、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等课程,都可以充实学生会计有关的基础性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能力的巩固。比如以商品、货币剩余价值产生阶段以及资本循环周转理论作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经济学是会计中最基本的学科,与会计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是专业课教学内容选取应当重视。例如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纳税会计、会计电算化、手工模拟实训等课程内容的选取应当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三是不断的开发新学科。例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等,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是利用手工模拟实训与电算化模拟实训,但还是缺乏实践,毕竟模拟与实际情况区别较大。为了进一步让会计人才对岗位更熟悉,学生定岗实习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但实际上,由于用人单位招聘阶段最基本的条件是实践能力丰富,同时大部分的企业不会接纳学生定岗实习,所以产生了双重矛盾。该矛盾不被处理,不注重学生定岗实习,中职学生财会专业办学会走到尽头。所以,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宣传,彻底落实职业教育方针,更新企业管理层观念,另外学校与企业应当加深交流,建立友好的校企关系,给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实现双方共赢,打造更优秀的会计人才。
结语:综上所述,综合性会计人才的培养,应当与企业多加联系,学校应当重视合作,与社会现状联合在一起,在培育会计人才的同时,要注重本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会计能力增强。
参考文献:
[1]许爱瑾.中职《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成才之路.2008(01)
[2]张美丽.浅谈中职会计教学观念的转变[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7(11)
篇9
学校:山东专科学校全国第四 考生倾向留省内
全国专科学校数量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录取分数线相差甚远,因此学校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全国专科高校分布情况看,最多的是江苏,达到了90所;山东的专科学校一共有78所,数量位居全国第四。
据山东省2018年高考生志愿调查显示,有86%的考生选择了家乡“山东省”,也就是说,超八成山东考生更倾向于留在省内。以下是山东省专科学校排名情况(数据来源:大学生必备网),详情可到学校官网查询。
当然,考生们一定要谨防“野鸡大学”混淆视听!在2017年教育部*的381所“野鸡大学”中,山东就有25所!以下是山东省“野鸡大学”名单,希望广大考生及家长在选择学校时擦亮双眼,远离陷阱。
专业:2018年就业率的十大专科专业分析
小编建议,高考专业不仅要根据考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还要了解相关专业的就业难易程度和发展前景,本科侧重理论,而专科则更侧重技术。以下是2018年就业率的十大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
薪酬是衡量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如图所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平均薪酬,达7567元,典型的“好就业、工资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可进入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机电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气控制、工程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NO.2 电子商务
随着我国正式进入WTO,我国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电子商务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该专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
NO.3 物联网应用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有从事WSN、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物联网技术在国内属于刚刚起步阶段,有个别地区在发展物联网产业,但是目前来看应用的不是特别广泛。就前景来看,物联网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将来应用的面扩大之后必然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
NO.4 市场营销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和熟悉市场营销管理的应用性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可从事市场营销的调研与策划、市场开拓、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咨询等工作。
NO.5 国际贸易
据统计,5年内,我国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公司将达36万家,如果按平均每个企业需要5个专业外贸人才的比率算,我国最少需要180万名外贸人才。本专业实行宽口径的专业基础段教学,使学生具备广泛的职业适应能力,通过有职业针对性的企业实践使学生掌握实务操作技能。
NO.6 学前教育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近几年各地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
NO.7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才是21世纪初我国急需的紧缺人才之一,就业前景光明。本专业教学内容包含了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信息处理等应用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具备系统调试、编程、维护维修与设备管理的能力,成为该领域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NO.8 会计
通常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都会在就读期间或毕业后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考试。会计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各类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服务业、金融保险机构等部门或单位的出纳、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柜员、客户经理等工作;也可从事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财务公司的会计师助理、记账、会计咨询服务等职位。
NO.9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0 护理
工作地点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主要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现阶段社会医疗卫生资源紧缺,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因此护理专业就业前景相当可观。
意向地:首选就业前景好的城市
篇10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专业建设陈登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学校立足乐从“商贸立镇”的区域经济特点,确立以财经类专业为骨干专业,加以大力发展。会计专业在学校“百分百成才”的职教理念指导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围绕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场室建设、专业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专业建设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加强师资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培养,致力打造敬业爱岗、团结务实、力争上游的专业教师团队。
1.学习提升,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校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促进专业教师学习提升。每年有计划地派送教师下企业锻炼,组织教师走访企业,进行社会调研,加强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组织教师到知名职校参观交流,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职教理念,鼓励教师考取行业职称。近三年,学校派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学习达60多人次,开阔了专业教师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
2.科研引领,提高教科研能力
专业教师参与了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改革与校本教材开发》、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职教育会计类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践》、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专项课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基于跨省联盟的职校会计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等多个课题的研究,不断学习、提高教科研能力。专业教师主持佛山市中职学校网络精品课程《财务会计》《基础会计》《推销实务》的开发。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了专业课程改革,同时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升。专业教师结合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开发了《会计综合培训》《会计电算化实训》《财经四合一实训》《贸易企业会计真账实操》等10余种校本教材,参编公开出版教材3本,已投入使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同行的称赞。
3.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每学年组织教师专业技能竞赛,组织校级、镇级及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评选,通过各种渠道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几年,专业教师在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升迅速,2人次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3人次被评为顺德区骨干教师,10人次被评为国家、省赛优秀辅导教师和区金牌教练,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件评比,累计获市以上奖励100多人次。
二、建设实训基地,创建优良的实训环境
功能完善的专业实训场室是教师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条件,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1.加大投入,改善实训教学条件
学校不断投入资金,加强实训场室建设,建成了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财经实训教学中心,总面积达1255平方米,实训工位536个,专业教学设备总值约324万元。现有会计电算化室、财经综合实训大厅、模拟证券交易大厅、企业经营实训室等功能场室,配备了用友U8财务软件、畅捷通T3财务软件、网中网会计教学软件、福思特会计教学软件、模拟证券交易等教学平台,为实训教学保驾护航。
2.资源共享,专业教学辐射同行
学校于2005年被顺德区教育局确立为区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的综合培训考核鉴定点,完成了区内勒流、陈村、北、龙江、李伟强、容桂、胡锦超等多所职校5000多名学生的毕业前综合培训与考核鉴定,学生技能合格率为100%,受到了送培学校师生的高度赞赏。学校多次承担佛山市和顺德区财经类学生技能竞赛及广东省赛选拨赛的赛场服务工作,起到了骨干专业在区域内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三、践行课程改革,培养技能型财经人才
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宗旨,大力开展课程改革,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专业建设的方向。
1.开展社会调研,明确培养目标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对财经人才的需求状况。调研结果显示,该地区现代商贸和物流业兴旺发达,家具、钢材、塑料三大专业市场享誉全球,注册的各类工商企业有20000多家,社会对财经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庞大。有被访企业家表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急不可待;市场营销和会计人才需求经久不衰;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新兴专业,未来人才需求前景可观。 立足调研结果,我校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使其更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2.访谈行业专家,分析专业能力
为制订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学校召开了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分析行业专家研讨会,乐从供销集团、祥和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金鼎财会咨询有限公司等10家知名企业的代表应邀参加。能力分析会由省内教育专家主持,对会计、出纳、仓管、文员四个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提炼,使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脉络更为清晰,内容更加丰富,并与实际工作内容接轨,会议的研讨成果是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后续将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课程结构的分析、课程标准的撰写、教材的开发及实施教学。
3.围绕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
课程改革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配合学分制改革,专业课程设置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模式,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强化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30%以上。每学年根据实际情况滚动修订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又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培养。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技能型人才
结合中职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精力旺盛等特点,在专业教学中淡化理论,强化实践,积极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吸引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实践锻炼上,为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1)注重实训教学,加强教法研讨。根据教育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开足专业实训教学课时,《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主干课程每学期均有为期1周的校内实训教学,第五学期有为期1个月的综合实训,实践教学课时充足,实训内容接近就业岗位要求,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实操效果良好。专业教师学习并探讨了项目教学法、五步循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法的应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2)创新实践方式,搭建锻炼平台。学校创设条件,搭建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了创业及企业经营的实战演练。建立营销实训中心,指导学生参与进货、理货、售货、盘点、记账等实质性的经营管理活动。开辟校内创业园,创建“小老板创业街”。创业街的商铺以班为单位集资成立股份制公司,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结合相关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店面装修、商品采购、推销策划、财务管理等工作,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经营中体验、感悟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举办技能节,营造学习氛围。学校每学年组织财经技能节,开发了会计书法、点钞、计算器翻打传票、会计知识竞赛、手工做账、会计电算化、创业实践、顶尖推销员、商务礼仪、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等多个技能竞赛项目,并进行技能汇演,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营造学生学技能、练技能、赛技能的专业学习氛围。
四、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培养适销对路的会计专业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专业办学的出路,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是专业建设的有力支撑。
1.建立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
学校与本地区的家具、钢铁、塑料等专业协会紧密合作,先后与广东进发钢铁有限公司、顺德区日龙贸易有限公司、乐从顺客隆商场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营销、仓管、财务及店面管理等实习岗位。学校根据师资、场室、设备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实现校企互助双赢。
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对口实习困难的现状,学校与乐从中介行业协会签订了校企联盟合作协议。在乐从中介行业协会的统筹下,会计学生专业对口实习实现了重大突破,从以往的零散型实习走向了规范集中型实习,从友好式合作走向了制度化合作。日后将逐步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在学生实习、产学合作、教师实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培养、开发教材、实施质量评价等。
2.紧密联系税局,实行税宣互动
顺德区国税局、地税局为学校开通了“小税通”第二课堂,由税务部门的业务骨干不定期地送税法进校园,为师生及时更新税收知识。学校成立了顺德区校园税收宣传志愿者总队,组织学生协助开展税宣活动,培养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3.成立指委会,聘请客座讲师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学校成立了财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请企业行家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聘请知名企业家担任客座讲师,有计划地邀请客座讲师回校举办专题讲座,为师生带来最新的行业信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4.承接专业培训,服务社会需要
学校承担了校内外《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统计人员上岗证》等证书的考试培训工作,历年的考证通过率在全区领先。学校还承担了会计和统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创业教育等,历年来共培训学员20000多人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中高职衔接,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提高学生的培养层次,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是专业建设、打造品牌的发展之路。学校会计专业是广东省“中高职三二分段”的试点专业,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对接,此项举措打通了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直升通道,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档次,增加了专业吸引力。
学校与顺职院共同研讨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与课程标准,初步构建了会计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确定了《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纳税基础》四门课程为中高职衔接课程。初步设计了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4231”的模式,即第1-4学期学习基础性课程,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第5-6学期学习中高职衔接课程,为转段作准备,完成中职学段学习任务;第7-期学习职业能力提升课程,考取初级会计职称;第10学期为顶岗实习,完成高职学段学习任务。
六、结语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实践,会计专业办学成果显著,在顺德区内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专业影响力辐射省内外,会计专业于2011年通过评估,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
会计专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渠道顺畅,学生多在家具、钢材、塑料、房地产等专业市场就业,主要从事会计、出纳、仓管、文员、业务、跟单、部门助理等工作,近两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100%,其中更有一批优秀毕业生已经走上家具、钢铁、塑料等行业企业的财务主管岗位或自主创立企业已初具规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坚持科研引路,继续加强专业建设,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校企合作伙伴,紧贴当地人才市场需求,制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品牌专业,致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财经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庆.对职校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2(32).
[2]崔晓婷.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