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存在问题及解决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存在问题及解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农业早已从传统的人力耕种转变为以科技为主的智能化操作,这既是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所带来的改变,又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科技进步方面的体现。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必须结合现代农业技术中供给和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遇到的难题,达到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和增强农业竞争力的目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r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技术长久以来就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政府部门在农业科研领域的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农业技术创新所需的科学技术供给。然而,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真正面临的问题却是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明显短缺。
首先,农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技术成果与实际需求相匹配,而当下由于农业技术的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科研环节与生产环节严重脱节,造成供需不平衡。农业以其层次丰富、综合性强的特点,对于技术成果的需求是多样化和优质化的,因此单一的农业技术并不能作为有效供给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考虑到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农业科学研究对于农产品加工技术不够重视,所以创造出的综合配套技术成果极其匮乏,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长久需要。
其次,农业技术良好的应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推广之上,但由于当下的农业科研成果存在转化率低的现象,并且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导致推广过程困难重重。从技术供给的角度来说,大部分农业科技成果自诞生之日便局限于实验室和试验田,没有真正走进现实生活中;从推广体系的角度来说,结构不合理导致基层推广人员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严重不足,管理不完善也使得推广效果大打折扣。
再次,以行政机构为主体的管理机制效率低下。我国农业推广的行政机构主要是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对各级推广机构行使人事权、财务分配权和重大事项决策权,这种高度集中的领导体系使得各级推广机构在开展工作时束手束脚。
再次,推广资金落实不到位导致相关工作难以进行。从整体角度来看,我国农业推广所需的经费来自于国家财政,但从个体角度来看,越偏向于下级的地方农业推广机构越难以获得到手的推广资金,甚至有大量的基层推广人员既缺乏收入保障,又缺少装备协助,赤手空拳式的单干注定难以成功。
最后,基层推广人员普遍素质低下,难以发挥带头作用。当下农村推广机构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无法吸引到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加入推广队伍,这使得参与推广的基层推广人员缺乏专业性和积极性,在进行试验示范工作时难以发挥既定效果。
2 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现状的原因
第一,农民受土地经营规模的限制和生产资金的制约,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和应用无力争取。我国大多数农民都不具备充足的原始资金用于引进新技术,即便有政府部门的扶持,在选择技术时也略显被动。另外,我国农民所拥有的可用于经营的土地面积严重不足,无形中为引进新技术增加了成本负担。同时,个体户在将应用新技术时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科研机构时所要承担的成本过大,获得的利益极少,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阻碍。此外,以个体为单位的农民所拥有土地较为分散,所以从规模上难以大面积应用机械。
第二,农民群体普遍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在吸收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时也力不从心。农民作为农业推广的主要对象和技术应用的主体,其本身的教育程度和思考方式直接影响了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接受和传播。相对的,农业技术推广者在考虑到这一情况时,也会在主观上影响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如此一来使得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陷入恶性循环。
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策略
第一,从制度上对农业科研体系进行改革,促进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现存的农业科研体制急需改革,并且要把改革的重心放在解决科研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上。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将原本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转变为相互联系,且重视农业技术开发环节和转化过程。
第二,通过合理的方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所带来的效益,因此应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来改善规模。比如,通过稳定土地承包权并扩大农民在土地使用权上的自由度,促进土地的集中使用;鼓励农民将分散的土地进行拼凑聚合,应对大规模的技术实施;引导并加强农民与专业性合作组织的联合,以实现共同开发与获利。
第三,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认知与素养。首先,对农民群体开展分批次、分层次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出掌握相关技术的示范个体,以形成连带效应;其次,对具有示范作用的个体,加大表彰力度和支持力度,有利于普及科学技术,并加快推广应用;最后,促进农业经营产业化,组织农民群体建设农业技术产业链,有效提升其抗风险能力,并加大技术需求。
第四,加快建设与完善农业推广体系,以增强其实用性。政府部门应带头建立农业推广体系,设置专项资金扶持制度,重视对于综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丰富推广内容和推广措施,通过一系列专业法律制度来保护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如新品种保护法、成果专利法、技术市场管理法等。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过程,从而推动农业发展。
4 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机制创新
第一,创新人事管理机制。进行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促进推广体系的健康发展。
第二,改变农技推广中管理队伍建设领导岗位,将经验丰富,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久的人员。提升到领导岗位,实行新的管理模式。
第三,完善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制度的建设,相关的领导和各级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对考核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
第四,切实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政府应该加强对建设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投入力度,在资金和技术层面给予支持,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尤其是进行农机站的建设,对相应的设备进行及时购买。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提升其责任意识。进行技术人员的储备建设,不断为农业技术推广输送人才。
篇2
一、引言
农业职业学校在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其他专业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约有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没有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就不会得到彻底繁荣。职业学校农业专业的学生百分之百来至农村,农民的子女,他们对农业耳濡目染,看到父辈们的辛劳,许多学生从小就有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想法,只是受到“三农问题”的困扰,他们对从事农业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观念,加之农民盼望子女跳“农”门的思想左右,给职业学校农业专业招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二、浅析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1、技术竞争是国际竞争的实质,但是技术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怎样的农业技术,最终发挥作用都是要依靠农业劳动者,所以,农业劳动者在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劳动者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促进农业发展进步方面存在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是,目前的客观事实是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其中人才差距和知识差距是农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提高农业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农业收入增加的途径有很多种,但是农民的内部条件因素同样应该引起重视,而且农民内在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意义上的质变,也是挖掘出农民增收潜力的根本。过去主要依靠勤劳致富的方式,已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进步逐渐向知识致富和科技致富转变。所以,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增加农业收入的关键。
3、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所以,应该把中等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作为现代农业在事业教育的主要阵营,以中等职校农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行业的内部培训作为主要辅导教育体系,作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把农业职业教育认为是现代化农业职业教育的观点是很片面的。推动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是市场对于农业职业教育的需求。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借助市场需求的拉动力,尽快建立完善相关的体系,认清自身定位,使之成为带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当前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不明确,学员创业意识淡漠
虽然中等农业院校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这些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仅仅关注学生参加了哪些创业比赛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而这些却成为了中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被迫参与到创业赛事当中,却不真正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更谈不上开展实践性的创业活动。
2、中等农业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职业教育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理论尚未形成体系,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开设的中职学校农业创业教育课程,往往存在间课时较多,内容狭窄且缺乏针对性,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具备等问题。而且其他学科专业的教育没能够与创业教育形成良好的沟通与结合,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3、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
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往往并不具备实践创业经验,他们多是从事就业或学生管理人员,能够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无法从实际创业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很显然,当前的师资队伍,在专业知识上存在着严重缺陷。如此一来,使得创业教育往往倾向学术化、课程化,无法让学生真正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难以开展创业活动。
四、改进农业职业教育的相关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扩大招生规模
首先从认识上进行转变,实现从单一农业生产到农工商结合理念转变,改变仅仅开展种植业农业生产,发展大农业,即农林牧副渔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倾向,着力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满足农村发展不同层次的需求;改变仅仅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认识,扩大服务范围,关注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富裕等问题。其次,转变教育观念,打破以培养国家干部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模式,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培养出能够有效服务于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人才。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专业结构的多元化。保护传统农科专业,并对其予以改造完善,对其教学内容予以丰富。更加重视教学范围的拓展,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向交叉学科、新兴专业发展,关注农业产前产后的系列问题。同时,在专业结构和学科领域拓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的实际需求,有计划、有目的、积极稳妥地推进。
3、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 问题 解决途径 问题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国民农业共同富裕的重要的技术之一。技术就是生产力,通过技术指导,因地制宜科学种田,减少投入,节约投入,农业技术推广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然而农业技术推广也困难重重。
一、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科技体制不合理
科研、技术服务、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相辅相成,只有三方面配合好,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增产、增收。现今的许多科研成果都无法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农技人员掌握的也不是最新的栽培、推广技术,只是在做常规的农技推广,农民的增产增收效果并不明显。
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过低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过于陈旧,不能及时有效的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一些重大的问题都不能有效的解决,久而久之缺少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形成不了完整的推广体系,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3、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简单
现今大多数的农技人员还持原有的推广状态,把农民聚集到一起泛泛的讲解一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切实的了解市场经济农民的需求,没有重点的区域,只在乎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使用价值,生产和农业技术推广造成严重的脱轨的状况。
4、农民接触新事物的能力低
农业新技术推广对一些贫困市县、受信息滞后、交通闭塞等都给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农民整体的文化水平低,对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缺少认识,许多问题都无法理解,无法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极大程度的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5、资金缺乏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场持久战,大量的资金注入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际农业技术推广中,国家以及各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明确的态度,不能积极的配合与支持,打压了农业技术推广积极性,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推广不报太大希望,多方面原因制约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法向前推进。
6、农业经营与农业技术推广不协调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改革,三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农业经营业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一部分,并得到了相关法律的保障。这对农民的增产增收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但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金钱利益面前失去了自我,为金钱所困,只注重经营自己的产业,而完全忽视了农业技术的推广,甚至还出售和推销一些假冒伪劣的农药、化肥或种子坑害农民,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也制约的者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也面临着一个大的低估。
7、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少主动性
现今大多数的农技人员只是为了推广而推广,而不是切合实际的积极主动的帮助农民接受新知识、新科技、新事物、新成果,不能主动的做出去,引进来,只是在不断的在等待,等待领导的任务,然后草草完成,久而久之,农业技术推广在农民的心中可有可无,起不到关键性的指引作用。还有一些农技推广人员只是做简单的只是传授,不能切合实际,更没有长远的规划,从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降低,也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期目标无法实施。
8、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外流严重,推广人员紧缺
人才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迫在眉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少,资金不足,工作环境艰苦,很多贫困乡村农技服务中心都没有固定的办公的场所,没有自己的实验基地,没有住房,也谈不上农业技术推广的壮大和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农技推广人员在城市,在实验室里,而不是在生产的第一线,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也只能在原地踏步,没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二、加强和改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1、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和建设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成立是其他任何一个组织都无法跨越和取代的,国家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也在不断的完善,国家有相应的农技组织、各市县、乡镇也有自己的农技服务部门,农民也在成立自己的专业合作社。
2、改革用人机制,实施竞争策略
按部就班的用人机制,长久的人员队伍,不能合理分配人员,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生机活力,改革完善创新用人机制,多引进就业资格制度,实现持证就业上岗,加大竞争力度,择优录取,人事结合紧密,相辅相成。农业技术人员实施绩效制,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公平竞争,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3、营造工作环境,改善服务机制
增加服务功能,把农技服务中心建设成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增加培训、三农致富信息的平台,解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乡镇无试验基地,无办公场所,无培训场所的现状,用科技带动农民真正的发家致富,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真正融汇到农民的生产实践中。
4、明确投资渠道,保障工作开展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但投资渠道一定要明确,资金一定要切实用到农业技术推广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国家财政开支,增加投入,完善乡镇推广体系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项目,全面规划,保证发展。同时也要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费用,国家市县要加大投入的比例,促进发展。
5、修订完善推广法,确保依法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从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需求出发,从增加农技推广的保障力度出发,从农民增产增收的角度出发,建议修订完善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要增加对违法行为的追究办法和处罚办法。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
6、正确的处理好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经营服务的关系
农业经营和农业技术推广一定要良性发展,农业经营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助推器,为杜绝经营影响农业技术的推广,就要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合理分配人员,推广的技术骨干一定要进入到生产一线,做好农技推广,真正把技术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其他的人员进行经营,农技人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要,组织好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供应,同时耐心向农民讲解使用方法,以提高经营服务的质量标准,推动推广工作的全面发展。
7、抓紧农业推广教育工作及基层农业推广培训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核心,常年坚持在生产第一线,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技术普及,这就要保障农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提高综合的业务素质。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受益的是农民,对农民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采用咨询、示范、指导、运用宣传工具等各种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农民进行实地教学,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生产中技术方面的要点。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生产中。
篇4
【关键词】生态农业 问题 对策
目前,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理论基础尚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1 基础理论有待完备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单一学科、单一的理论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和处理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农业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对于这一复杂系统的某些方面有一定的或者比较深入的了解,但生态农业必须要从系统的、综合性的角度进行处理和研究,要从生态的前瞻性、协调性、地域性、层次性、稳定性、持久性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需要跨学科,多界面的专家人士来参与,利用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各要素之间的耦合、结构优化、科学分类、科学评价,发掘各个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生态农业存在的更多关系来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理论体系。
2 技术体系要不断完善
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未来的生态农业将结合现代科技及应用技术装备起崭新生态体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并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解决这一复杂的关系需要利用传统技术的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采取“低投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是一项重要的途径,具体措施:①将固氮技术和生物防治方法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②减少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③有效地利用植物和动物内部生物学遗产学的潜力;④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最优化地结合起来;我国目前沼气池的建设是一项具体的基础的农业生态生产方式,要不断地提倡和巩固;⑤注意节约和保护土壤、水、能源和生物学资源等等,其中目前我国推行的沃土工程是一项非常有效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技术体系将是生态农业一项主要的发展方向。
3 制定政策、强化服务、转变职能提高生态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没有政府的支持就没有生态农业的真正普及和发展,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有效激励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基层的农民来说还存在着知识水平有限,发展生态农业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觉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不断地为他们提供高水平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当前我国在生态农业保障体系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需要深入地贯彻实施。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服务与技术同等的重要,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在我国许多地方还不能为农民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大对有关生态农业的投入,金融部门要对生态大户提供信贷支持、简化手续,提高和优化服务体系,让其带领农民调整结构,组织生产,化解自然和市场风险。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服务体系,稳定农业服务人员,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4 提高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加大推广力度
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根据市场要求大力培育具有本地资源特色的市场容量大、竞争力强、对农业产业具有带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加工能力,组织建设市场、企业、基地和农户紧密相连的体系,搞好生态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已经成熟的产业化体系要加大推广力度,积极同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县所、县校合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教育水平,增强农民对市场化的需求。
5 其他方面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非农业强国,对于现在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应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据估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在继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来实现。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指出的那样,新的挑战和问题的综合与相互依赖的特征,与当前的组织机构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些机构往往是独立而片面。
加快基础理论的研究,采取“低投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加大行政支持的力度,提高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深入贯彻落实政策和推广,增强农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我相信在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我国的生态农业将会得到更好的改观,保证农业生产向着持续、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五化即硬化、美化、亮化、文化、绿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刘思华.生态农业若干建设问题研究.中国生态农业研究学报,2001,(2).
篇5
关键词: 农林院校 贫困生 就业
据教育部统计,高校贫困生一般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至25%,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在西部高校中,有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也有部分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多子女家庭或单亲家庭,经济负担较重。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愈显严峻,未就业的大学生群体规模相当惊人。由于贫困生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竞争力相对较弱,就业上存在一定的劣势,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农林院校而言,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比例较一般高等院校偏高,贫困生数目较为庞大,如何有效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林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当前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造成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社会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逐渐增高,机器化作业程度较之以前明显改善,机器代替人工作业的现象正逐渐普及,这就造成我国对纯工人式的劳动需求逐渐下降。同时,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各级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均有精简人员的现象,岗位需求量在逐年下滑。再加上近年来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在逐渐扩大,竞争愈发激烈,农林院校毕业生,乃至全国其他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1.2经济因素。农林院校的学生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数量众多,整体家庭收入水平不高。而近几年毕业生求职成本不断攀升,贫困家庭,特别是特困家庭在支付了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后,对于支付学生的求职费用已经相当吃力。求职投入上缺乏资金支持,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农林院校贫困生的成功就业。另外,相对于来自城镇或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贫困家庭社会关系较少,而关系网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系网的薄弱,缩小了贫困生的就业渠道,往往使得贫困生需要在就业上付出更大的努力。
1.3学校因素。对于政府等相关部门政策的落实,是保障贫困生享受优惠政策的基础。但目前有些农林院校,由于管理、自身条件限制等因素,无法将这些优惠政策贯彻落实,使得贫困生的权益受损,在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给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某些农林院校自身条件不完善,或者过于突出学习,削弱了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学生活动等的重视程度,这就无法保障贫困生在大学中的多方面发展,也无法制订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再加上对就业的模糊性,一定程度地给贫困生的就业增中了难度。
1.4自身因素。贫困生大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的限制,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对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虽在大学里可以后期发展,但由于他们的经济条件有限,没有充足的学习资料,再加上毕竟起步较晚,在毕业时相对弱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劣势,这就在就业时成为一道门槛,降低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1.5心理因素。对于来自农村的贫困生而言,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环境有着切身体会,他们的父母渴望自己的孩子考入大学后能够在城市里找一份好工作,融入城市生活中,改变家庭的困境。这就使得这部分贫困生逃离农村的信念更强烈,他们宁愿城市里继续寻找自己理想的工作,也不愿再回到农村中。然而,农林院校的专业大都与农业息息相关,招聘企业也大都脱离不了“农”字,这让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而转行择业,因此他们带着比普通大学生更强烈的求职欲望,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寻找社会地位高、待遇好、稳定的工作中,这样不仅缩小了他们的就业面,给他们的就业增加了难度,而且在屡次失败中强化了自卑心理。
2.促进高校贫困生就业的对策
2.1政府和学校应加强政策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包括教育、财政等部门,应高度重视贫困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在不断完善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和落实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如扩大资助范围,延长贷款年限等,从而在制度上保证贫困生入学与完成学业。同样,学校也应落实好国家和省里的相关政策,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努力争取社会奖学金,推广勤工助学岗位,给予贫困生更充足的资金保障。
2.2加强贫困生就业心理辅导。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在大学生群体中属于弱势群体,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普遍会有焦虑、忧郁等表现,有的甚至会出现厌学、盲目悲观、自暴自弃、仇恨社会等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进行定期的心理排查,以及开展“一对一谈话”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心理辅导活动,积极地鼓励和引导他们参与进来,以期消除他们的不健康心理。
2.3加强就业指导,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农林院校应不断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通过教授、院领导、学生“三见面”和成功校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让贫困生真正对所学专业的内容和就业前景有深度了解,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学的农林专业关系重大,从事农林事业有前途可言,不能一味追求不合实际的职业。同时,农林院校要将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就业知识技巧讲座、模拟面试等形式,让贫困生合理地制定职业规划,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4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贫困生由于先天教育资源的短缺而造成的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农林院校要积极推动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改革,高度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增强贫困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农林院校还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地争取与企业开展校企联合活动,实现订单式的培养模式,这样不仅可以让贫困生接触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方向,对专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还可以让他们提前接触社会,加快到社会人的过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除此之外,农林院校还要积极地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组织作用,并提倡贫困生充分利用好暑期和寒假两个假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教育融入到课堂之外的活动中,实现教育多元化,让贫困生在参与的同时,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精神、知识面和自身爱好等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3.结语
贫困生的就业问题事关国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细分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贫富差距造成的贫困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必然存在,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随着各级政府包括教育、财政、社会、学校等部门和组织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和实施,贫困生资助和就业保障体系也不断趋于完善,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已有好转。贫困生更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增强主体意识,明确努力方向,逐步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篇6
>> 海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玉溪市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基层种植业农技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共和县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伊春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宁国市种植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议 浅析克东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淮安市淮阴区种植业结构现状及调整措施 泰兴市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玉溪市不同职业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酒泉市设施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西昌市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鄂尔多斯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宁国市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罗平县农业(种植业)保险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初探 余姚市种植业面源污染问题及解决措施 玉溪市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可持续发展及对策研究 玉溪市江川区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崇左市江州区甘蔗种植业的现状与对策 兰坪县种植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
[6] 玉溪市农业局.玉溪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A/OL].[2015-05-25].http:///yx/news613/20110523/947057.shtml .
[7] 杨庆华.关于玉溪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创新[J].云南科技管理,2001(4):16-19.
[8] 杨丽珍,吕伟.玉溪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17):76-78.
篇7
【关键词】保护地果树果树栽培果树种植种植业经济
保护地果树栽培是随着现代育种技术不断推进和发展而出现的,这种果树栽培不仅以其超时令的特点丰富了现代人们饮食结构,如油桃、大樱桃的栽培,使四季果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保护地栽培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果树种植业的发展,给农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农业经济效益的较大提高。然而,在保护地果树带来较大收益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解决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保护地果树种植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逐渐成为了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目前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
1.栽培设施过于简陋,树体种植不科学
在现阶段的保护地果树栽培中,由于不具备相应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使得栽培设施不合理,大部分存在栽培场所的棚体过低,使种植的树种生长过矮,不能充分利用空间,得不到自由生长,而且由于空间原因,存在栽培的密度过大,树体和树体之间间隔太小,不利于生长,再有就是普遍存在种植棚通风条件不好,影响正常生长,不利于果品质量和数量上的提高。
2.棚膜的选择不合理,栽培设施光照不足
光照对植物的生长是十分重要的条件,而由于保护地果树栽培的相应标准和技术不到位,在棚膜的选择上,往往由于经济因素选择质量差,透光性不好,甚至是旧的棚膜。导致栽培棚内的光照不足,使果树的光合作用不能充分进行,导致果树的生长周期异常,影响果实的正常成熟和果树正常生长,进而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
3.在树种的选择上不科学
由于对适应保护地栽培的果树树种不够了解,所以在栽培树种的选择上往往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对于相应果树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及温度、湿度,还有相关的种植技术都掌握不足,所以出现果民自己盲目种植,导致耗时栽培却得不到相应收益,严重亏损。
4.对栽培棚内的温度变化和调剂掌握不足
保护地果树种植的重点就在于棚内温度和光照,由于现阶段的保护地果树栽培都是面向市场,所以一些果民为了使果品的提前进入市场,在栽培过程中过早升温,违背了果树的正常生长规律,升温过快,使地表温度和棚内温度不和谐,果树的根系等不到有效生长,导致果树正常休眠中需冷量不足,结果出现成果率过低,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5.栽培过程中植物调节剂使用不合理
运用植物调节剂历来是果树种植的重要工作,许多果农为了使果品提早走入市场,在栽培过程中使用如乙烯利等促进生长的植物调节剂,然而由于在栽培过程中,植物调节剂使用过多,使保护地果树的成果率严重下降,如此一来,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亏损,而且过多的使用植物调节剂,果品本身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危害。
二、推动保护地果树栽培的对策
针对上述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如何推动保护地果树栽培,带动果树种植业的产业发展,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因此,面对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存在问题,积极提出应对方案和对策,是果树种植中的首要内容。
1.完善果树栽培的设施和条件
针对现阶段保护地果树栽培的设施过于简陋问题,建造一个设施完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透光强度、合理的温度调节、利于保护地树种生长的栽培环境,科学地掌握相应树种的日光条件,合理设计栽培温室的高度和墙面厚度,保证果树在温室内能够充足地生长,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保持充足的温湿度和透光度,以及良好的通风性。这样,不仅使果树栽培有较高的成果率,而且果品的质量上也会有较大提高,从而增加了果民的经济效益。
2.加强对保护地果树栽培的管理工作
日照作为果树生长至关重要的条件,充分合理的光照,是果树成果率和食物成熟的根本保证,由于保护地果树的反时令性,冬季日照的时间短,温度低,所以在冬季阶段对果树栽培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冬季时,对于温室棚的草毡要及时、适时的进行揭盖和覆盖,既要保证果树有充足的光照,使光合作用有效进行,还要保证温室内部的温度,维持果树的正常生长,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避免雨雪、寒冷空气,因此有效掌握草毡的揭盖时间,对保护地果树栽培有重要作用。
3.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种植
在保护地果树树种的选择上,一定要对事前的树种生长情况和果品的市场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树种种植,例如想过早投入市场的需要选择冷量小的树种种植,这样可以适当的通过升温促进成熟。还可以选择果实成熟周期短的树种种植,如油桃种类中的丽春。
4.合理调节温室内部的升降温时间和速度
保护地果树种植主要就是以温室内部问题调节来达到果树的特殊生长,因此依据栽培树种的生长规律,对温室内部的温度合理的调节,是保护地果树栽培的重点内容,通过合理的时间计算,保证树种获得充足的温度,保证树种的良好生长。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问题,但是作为果树种植业的重要内容,保护地果树的栽培是果树种植业走向产业化的主要发展内容,因此,面对保护地果树栽培的种种问题和误区,采取科学合理的果树栽培方式,了解树种生长特性,对温室环境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维持充足日照等植物生长条件,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从而使国民增加经济收入,农业获得充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长荣.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农业科技通讯,2011,(02).
[2]贾生平.保护地果树二氧化碳调控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6,(03).
[3]王红辉.“京秀”葡萄保护地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林副特产,2007,(04).
篇8
一、学校:1.加强住校生的饮食卫生和质量,并做好安全管理。
二、农技站:多加强农业技术指导。
三、卫生院:降低医疗费用,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
四、林业站:1.加强审批手续的管理,以便村社对社员户的遗留问题解决。2.挖竹笋和乱砍竹子现象严重,林业站没管。3.林区树木砍伐严重,望林业部门加强管理。
五、电管站:乡电工服务意识不强。
六、国土站:5村2社修房屋岩高极不安全,泥土乱倒,望国土部门加强管理。
七、水管站:1.加强对沿岸乱倒泥石的管理,2.加大对抽沙船主的教育管理,以免造成河岸的垮塌。
八、党委政府:1.效能建设贵在坚持。2.希政府及时处理基层该由政府处理的问题。3.加强对职能部门的有效管理,树好为民服务新形象。4.望党委政府与安吉乡政府协调,解决3村4、5社社道搭伙费问题。5.因煤厂采煤造成4村地壳下沉、房屋开裂,人畜饮水困难,群众意见大,要求政府关注民生,加大补偿。6.景平路平滩段烂得很凶,望尽快整治。7.原村道泥碎路补助款*万元/公里,差额部分何时到村。8.多考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乡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经研究讨论,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全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一律手写2000字以上“机关效能建设剖析材料”一份,首先个人查找存在问题,分析存在问题原因,以及如何就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二、4月22日召开了存在问题的9个单位会议,乡效能办就征求的意见反馈给相关单位,并要求相关单位在本月底前将单位整改方案报乡效能办。
篇9
关键词: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上蔡县
1上蔡县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设施农业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因素,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生产。与传统农业相比,设施农业对天气依赖度降低,但气象因素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上蔡县传统气象服务集中在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生产领域。
2基层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
2.1气象服务水平不能满足设施农业生产需求
基层气象台站观测任务以地面测报、天气预报、预警为主,注重气象数据收集上报工作,农业气象指数预报水平有限,专业气象服务的意识淡薄。加之传统气象服务主要集中在粮食作物,气象服务水平很难满足设施农业种植的蔬菜、水果、花卉等多样化需求[1]。
2.2服务产品针对性弱,操作性不强
常规气象服务对设施农业的针对性不强。例如,一次寒潮降温过程中,会预报降温幅度和最低气温,但设施农业更关心棚内最低温度会不会达到作物的临近值。这种需求与服务不对称现象是基层台站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难题[2]。
2.3气象服务产品缺乏多样性
基层较为成熟的预报多集中在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上。设施农业遍布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现有气象服务无法满足不同作物管理的需求,对设施农业的需求了解较少,气象服务产品利用率低。
2.4农业气象工作者水平不高
基层农业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农业气象工作者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偏低,不能满足农业气象服务工作需求。基层台站开展设施农业作物需求调查的能力不足,服务材料缺乏本地化订正,气象服务缺乏针对性。
3应对措施
3.1提高预报预测能力,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是做好气象服务的基础与前提。基层台站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形式,开发适用于当地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产品。与农业部门建立合作机制,了解设施农业作物不同生长期所需要的气象指标,建立针对性的设施农业气象指标。
3.2加强区域站网布局,构建设施农业监测体系
区域站网布局是提高精细化预报的重要途径。基层气象台站要加大区域站网布局,针对设施农业布局特点进行合理调整。建立集小气候农田观测仪、土壤水分站、四要素站等为一体的高科技、高精度示范园区,实时提供气象要素。
3.3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并留住人才
引进人才是做好气象服务的关键。基层台站要从人员待遇、生活环境等方面下功夫,让那些既懂技术又懂农业,既懂服务又懂营销的人才加入进来,为基层气象服务注入新活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打造学习型单位,促进现有人员更新知识储备,建立专业知识雄厚、眼界开阔的气象服务团队。
篇10
【关键词】新时期;农田水利;问题探究
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全党多次开展大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这几年中,我们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遭受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严重破坏,也经历了多次严重的干旱考验,我们看到了土地的干裂,看到了农民的大减产,当干旱袭来的时候,农田水利建设就显得尤为的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是保障农业增产丰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把农田水利建设做好做足,才能够发挥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才能够切实解决我国干旱的情况,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双赢。
一、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
水利建设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多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降雨分布较不均匀,水旱灾害频发,与以往的水利建设不同,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的联系尤为密切,并且影响着农民生活和生存的环境,它是在现有的水利建设上的更大范围的升华。
1、从农业的生产技术上来看,农田水利建设不但保障了农业的增产增收而且更加的具有现代化意义。水利是农田的经济命脉,而农民的主要收入也都是依靠这些,国家一直在倡导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如果不能把农民的收入提高又怎么会真正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2、从农民的生活情况上来看,农田水利建设不但保证了农民的干净饮水,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养生专家曾经说过,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每天至少要喝八杯水,可是试问如果缺少水又有几个人能够获得真正的健康,所以水利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人们的用水条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农村的自然环境来看,农田水利建设给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态环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多破坏使得很多资源濒临灭绝,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造成了危害,农田水利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弊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也尤为的突出
1、水质不安全,给人们生命造成威胁
根据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组织对农村饮用水所做的检测来看,农村还有一部分人群在饮用含有高氟、高砷、苦咸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水,甚至在西部的一些地区人们饮用水是黄色的,国家加大力度对安全水的投放,但由于地域波及较广,所以任务繁重。
2、水利设施较差,地势较偏
我国虽然已经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但是还有一部分地区由于地势较偏无法安装水利设施,所以当地居民都过着缺水、盼水的日子,造成当地经济落后。
3、农业生产用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我国农田灌溉多为传统浇灌方式,浪费较为严重,并且水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也使得人们经济生活落后。
4、个人、政府对农田水利不够重视
在很多地区,政府财政困难无力帮助农民解决水利建设问题,加上人们自身对耕地的的不重视,所以造成农田减产,经济落后,农民无法摆脱穷困的现状。
5、水利工程无法得到正常维护
由于农业是基础建设,水利相关部门无法正常收取相关费用,这就使得水利建设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无法得到正常运行,影响效益。
三、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水利管理部门没有尽到责任
水利管理站看似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工程,可是它却是真正把握水域命脉的管理者,由于一些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放松了对区域性水流的管理,使得该区域水利建设出现漏洞,造成水利建设的落后,从而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收入和农村的发展。
2、对水利建设的执法力度不够
由于农民的法律思想意识较为薄弱,加上居住环境的影响经济的落后,他们常常会把愤怒归结到政府,从而把破坏公共设施当成发泄的手段,这就使得水利建设无法得到正常实施,也缺少相关的法律给予约束。
3、国家对水利建设的资金投放相对较少
近年来由于我国受到各种自然灾害(地震、滑坡、洪水)的影响,所以国家加大了相关方面的投入,这就造成了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放量相对较少的困难局面,这就使得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存在局限。
4、个别农民对政府失去信心
近年来之风盛行,一些政府官员拿着老百姓的钱可是却没有真正的为农民办实事,所以造成一些农民对政府官员失去信心,无法达到和谐发展的局面,农民面对政府对水利建设的宣传漠不关心,使得政府的工作很难得到开展。
5、农民保护意识淡薄,水土污染流失严重
农民的思想存在局限,没有真正意识到水污染对于人们生命健康的严重性,在农村很多场所都存在着大污染的情况,在农村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极为严重,电池、塑料袋等到处可见,对土地和水源造成深层污染,加上农民对土地的过度开发,乱砍树木现象极为严重,造成水土严重流失,严重危害农民自己。
四、对农田水利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国家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但是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我国人口在不断的增长,可是土地却在不断的减少。加上农村经济落后,很多农民选择出外打工,只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留在农村种地,加上技术水平的落后,农业的产量已经无法达到人们的需求,所以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水力建设的投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加大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相关法律制度
国家、政府、水利局等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水利宣传及保护的的力度。可以通过电视等媒体节目宣传水土资源的重要性,让人们首先从思想意识上接受,这样在开展相关活动时才能获得支持,达到和谐发展的局面。
3、规范政府管理制度,加强领导
政府工作人员要真正为老百姓办事,深入群众,抓建设、提供服务把老百姓的每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办,让百姓真正相信政府,这样才能达到配合,经济也才会得到发展。
总结
在国家日益发展的今天,农田水利建设问题是我们不可以忽略的,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是经济命脉,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活,达到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东华.浅谈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J].河北企业,2007,(5).
- 上一篇: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
- 下一篇:地震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