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范文
时间:2023-03-19 22:0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项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按500亩可建面积计算)"
序号 投资项目 建筑面积(m2) 投资额(万元) 平米造价 所占比例
一 投资总额 500002.50 76445.70 1528.91 100%
二 征地及拆迁费用 500亩 22500.00 450.00 29%
三 规划及前期工程费 970.00 19.40 1%
1 规划设计费 150.00
2 工程设计费 455.00
3 地质勘察费 105.00
4 可研费 10.00
5 三通一平费 250.00
四 建设工程费 35000.18 700.00 46%
1 建安工程费(基础) 5000.03
2 建安工程费(主体、安装) 30000.15
五 基础设施配套费 1500.01
六 其他费用 8896.69 177.93 12%
1 基础设施配套费 7000.04
2 图纸审查费 59.15
3 执照、质量监督费 70.00
4 招标管理费 7.50
5 工程监理费 60.00
6 消防审查费 200.00
7 人防异地建设费 1500.01
七 开发管理费 599.70 11.99 1%
八 贷款利息 3375.00 67.50 4%
九 销售费用 1850.01 37.00 2%
十 不可预见费 1754.11 35.08 2%
十一 销售额 92500.46
十二 销售税金 5.50% 5087.53
十三 销售净额 87412.94
篇2
关键词:财政投资;待摊投资;评审
财政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评审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评审、设备投资评审、待摊投资评审和其他投资评审等几部分。由于待摊投资核算内容比较纷杂,在评审实务中,经常发现诸如费用超标准、不应计入待摊的项目在待摊投资中核算等各类问题,直接影响到建设成本的正确合理归集,进而影响建设成果的全面准确反映。如何做好待摊投资的评审,是每个财务评审人员要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一、待摊投资核算内容及评审重点
(一)待摊投资核算的内容。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待摊投资”科目是核算建设单位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实际支出的、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其应设置以下明细科目: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勘察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延期付款利息、负荷联合试车费、包干结余、坏账损失、借款利息、合同公证及工程质量检测费、企业债券利息、土地使用税、汇兑损益、国外借款手续费及承诺费、报废工程损失、耕地占用税、土地复垦及补偿费、投资方向调节税、固定资产损失、器材处理亏损、设备盘亏及毁损、调整器材调拨价格折价、企业债券发行费用、其他待摊投资等。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待摊投资支出内容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土地复垦及补偿费、勘察设计费、研究实验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合同公证及工程质量监理费、(贷款)项目评估费、国外借款手续费及承诺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查)费、招投标费、经济合同仲裁费、诉讼费、律师费、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汇兑损益、报废工程损失、坏账损失、借款利息、固定资产损失、器材处理亏损、设备盘亏及毁损、调整器材调拨价格折价、企业债券发行费用、航道维护费、航标设施费、航测费、其他待摊投资等。
两者都是以列举的方式将在该科目核算的内容列示出来,只是在前者中作为明细科目,而在后者中作为支出内容,两者对“待摊投资”科目核算内容的规定基本相同。
(二)待摊投资评审重点。根据《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操作规程(试行)》(财办建[2002]619号)的规定,待摊投资评审,主要是对各项费用列支是否属于本项目开支范围,费用是否按规定标准控制,取得的支出凭证是否合规等进行评审。在具体评审工作中,待摊投资评审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照有关财务会计核算办法,审查“待摊投资”的科目设置是否恰当、合理,是否按列明的项目内容设置二级明细账,财务报表所列数额与总账、明细账是否一致等。
2、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监理费、可行性研究费、环境影响评价费等费用是否严格控制在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之内,特别是对业务招待费,不管是以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形式列支的,还是什么名义变相开支的,只要是招待性质的,都要纳入其范围严格审核,控制其支出标准,测算资本化利息是否计算正确,测算相关税金计提、缴纳是否正确。
3、通过查看记账凭证以及所附原始凭证,审核待摊投资实际付款情况,列支的待摊投资是否真实、合规。
4、审查勘察设计、监理、招标等合同,并将合同规定的付款条件及其他条款等与实际付款情况进行核对,审核是否按照合同付款凭证。
5、审核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是否按合同支付、土地是否办理过户手续、检查国有土地使用证。
二、待摊投资评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在待摊投资评审过程中,经常存在建设单位基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对部分费用开支控制的不严格,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等费用出现超标准或超概算问题,或者是不按照规定及时编制竣工决算,以及建设单位考虑到竣工验收的需要预提了部分费用,从而增加了建设成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分费用开支超标准或超概算。待摊投资费用超标准或超概算主要涉及到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工程勘察设计费、监理费等科目,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建设单位管理控制不严造成的,也有施工情况发生变化造成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概算或超标准。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暴露出建设单位在费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有的建设单位将本应由机关办公经费负担的费用列入了建设费用,增加了建设单位管理费开支;有的是由于工期拖延导致增加了费用开支;有的是待摊投资的其他明细科目误记入建设单位管理费,如将“招投标费”列入“建设单位管理费”。
2、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超标准或超概算。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设计阶段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不够充分,导致概算批复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差异,征地及补偿的数量增加、费用标准提高,增加了征地、补偿费用;另一方面是建设单位在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工作中存在着违规违纪问题,征地数量、补偿费用不实,编制虚假资料,虚增征地、补偿费用。
3、勘察设计费、监理费超概算。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一般按照规定标准签订合同,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勘探、设计变更需要补充设计、工期拖延增加延期监理费等原因,导致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出现超概算的问题。
(二)预提费用计入待摊投资。由于财政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与竣工验收在时间上存在着差异,一些建设单位考虑到竣工验收需要发生有关的验收费用,在竣工财务决算前,预提一部分招待费、验收费等费用计入待摊投资,增大了建设成本。
(三)存款利息收入的处理不符合有关规定。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计入待摊投资,冲减工程成本。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处理,一种情况是将存款利息收入直接冲减建设单位管理费,这种做法虽然冲减了工程成本,但是也可能掩盖了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支的问题,会计科目的使用也不够规范;另一种情况是将存款利息收入作为本单位留成收入。
(四)不按期进行竣工决算增加建设成本。按照《基本建设财政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项目建设单位存在“重结算、轻决算”的主观认识,据统计,有超过60%的单位都在竣工交付使用半年后才办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有超过20%的单位在项目交付使用一年后才办理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导致部分费用开支不能落实,造成建设成本增加。
三、做好待摊投资评审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严格控制待摊投资费用开支。待摊投资评审主要的依据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政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规定。在评审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计收标准、不得将计算规则对待摊投资费用进行测算,与送审的数据以及批复概算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做到“不重不漏,全面完整,准确合理”。对工作失误或人为原因造成的科目错记进行账务调整,按照会计科目汇总调整后的费用金额,然后再根据有关费用标准的规定对照分析,例如将存款利息收入从建管费科目调出计入贷款利息科目贷方或单独反映存款利息,将调整后的建管费金额与文件标准以及批复概算进行对比分析做出相应处理,最终将费用开支控制在政策限定的范围内。
(二)注重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评审人员和项目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一方面加强对评审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派出业务骨干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业务培训,与其他省市的同行交流工作经验,加快评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评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建设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讲解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程序、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基本建设项目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实务操作,避免和减少待摊投资核算中的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待摊投资核算,乃至整个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主体是项目建设单位。在待摊投资的评审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一是纠正建设单位“重建设、轻决算”的认识偏差,使其对做好包括待摊投资在内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奠定基础;二是对待摊投资核算中存在的费用超标准、超概算、账务处理不符合规定等问题,提供相关的法规、政策文件等依据,向建设单位的有关同志做好解释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修改重印《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字[1995]45号).
篇3
投资决策事关重大,对项目的成败和投资的效果好坏起着决定作用。投资正确,不仅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投资能有好的回报,而且还会产生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使地方经济的发展。反之,决策失误,不仅无经济可谈,而且还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目前,铁路建设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科学有效程序没有建立,控制机制尚不完善,导致可行性研究报告缺乏科学性、针对性。这是由于一方面可行性研究费的计提没有较客观的标准可执行,直接由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商讨确定,使可行性研究结果服从于委托单位对项目的取舍,可行性研究实际上成了决策结果的形式论证。另一方面,受一些领导从主观愿望出发,为要政绩而投“形象工程”和“献礼工程”,不深入调研,不考虑自身财力,匆匆开工,管理无序,投资失控。如“武昌至广州电气化改造工程”广铁集团公司范围内929公里,于1992年开展方案研究报告,1993年国家计委立项批复,迄2002年10年整。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停工延误,导致政策性费用调增金额21310万元,设计外延增加投资18782万元。设计周期短质量低
项目策划和设计阶段已经决定了项目生命周期内80%的费用。在开工之前,把好设计关尤为重要,一旦设计阶段投资失控,就必将给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结果出现初步设计深度不够,设计与概算脱节,概算又与施工脱节,“三超”现象(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严重。
广州江村3号横跨公路桥工程项目开工伊始截至到1999年9月底,就已发生各类变更设计1306项,其中一类变更11项、二类变更41项、三类变更1254项,增加投资近3亿元。招投标重形式轻实质
招投标对建设项目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设项目招标包括设计招标、监理招标、施工招标、设备及材料的招标等。招投标制最明显的表现是若干投标人之间出现相互竞争。这种市场竞争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在价格上的竞争,通过竞争确定出尽可能低的工程价格,这样有利于节约投资,提高效益。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运作的不规范,造成表面招投标工作是按规定程序去完成,实质上受设计阶段质量问题影响,施工图预算普遍存在差错漏,直接影响合同标的确定,只能以“最后按批复的概算降造一定百分比”或“待定”充当合同价。还有违规分包,由于急于开工建设,致使招标工作仓促运作不规范造成系列问题。建设资金多头管理
建设资金管理的程序及方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部门共同参与,渗透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多年来,国家对基建系统一直以来强调加强建设资金管理,也相继出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铁路建设管理办法》、《铁路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目的是规范筹措建设资金,保证建设资金安全,降低筹资成本,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但执行起来仍有差距。
首先是建设资金多头管理。严格控制与现场需要总是计财部门与工程部门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重工程轻管理的指导思想驱使建设项目的负责人重心偏向工程部门并给予该部门一定的资金审批权,并且只对每次批准额进行限制而没有进行总量控制。如武广指挥部成立初期对动用备用费给予工程部的审批权限为:部长5万元、科长3万元、工程师1万元。由于没有总额度控制也没有监控部门实施监控,超出了概算批复的预备费总额高达9000万元。
篇4
自*年我国投资体制改革以来,外商投资项目实行了核准制度,对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强宏观调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地方仍存在着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外商投资项目管理失当的问题。有的外商投资项目未经核准即已开工建设,有的未严格按照核准内容进行建设,有的投资者借国际资本市场波动、我国汇率政策调整之机,采取虚假合资、虚报总投资、设立空壳公司等方式,以外商直接投资的名义调入资金,并将资本金结汇挪作他用,谋取不正当利益,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带来潜在的风险。为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防止外汇资金异常流入,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委第22号令)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投资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方面,对外商投资项目进行核准。要坚持外商投资先核准项目,再设立企业的原则,防止设立空壳公司。各类外商投资项目,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项目、外商购并境内企业项目、外商投资企业(含通过境外上市而转制的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项目和再投资项目等,均要实行核准制。
二、加强对外商投资项目真实性的审查。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在核准项目时,要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等核定项目总投资,必要时可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注意把握并监控境外资金的流向,严格外商投资项目总投资与资本金的差额管理,落实融资方案,需要对外举债的,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外债管理的规定;加强对境外投资者背景和资信情况的审查,对背景不明、资信达不到要求或材料不完整的,要严格审查,防止无真实投资背景的外汇资金流入。
三、落实外商投资项目分类分级管理制。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总投资(包括增资额,下同)1亿美元及以上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总投资5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限制类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项目申请报告;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下的限制类项目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核准,其中限制类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核准,此类项目的核准权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下放。
四、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严格各项项目核准条件。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2007〕64号)精神,严格规范新开工外商投资项目条件。项目单位向发展改革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涉及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审批的,应附送相关文件。有关文件办理事项,要执行相关主管部门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要严格限制严重污染环境和高能耗、高物耗、资源消耗大的项目,未按要求取得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审批和节能评估等文件的项目,以及不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委第22号令)核准要求的项目,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不得核准。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与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商务(外经贸)、外汇管理、海关和税务等部门加强沟通,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健全对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联动机制。
五、加强对已核准项目的监督检查。在做好外资项目统计和信息管理的同时,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按照项目核准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对于未经合规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或以化整为零、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核准文件的项目,或不按项目核准文件要求进行建设,已调入境内的资金不用于建设项目的,应及时纠正,严重违规的,可依法撤销项目核准文件并责令其停止建设。存有上述问题的项目,一经发现,不得享受采购设备税收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对其上市或发债的申请不予支持。
篇5
1.1审计方风险
1.1.1人员素质风险
审计人员工作能力不足导致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审计机关工程审计专业人员数量少,审计工作基本是依靠个人单打独斗,且缺乏系统的后续教育如工程管理相关资格认证培训制度,无法形成工程造价控制的组织体系,导致工程审计工作严重依赖外聘专家。
1.1.2审计方法风险
公共投资项目造价控制工作的事前准备—可行性分析非常重要,但实际情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专业人才不足,审计人员条件有限,可行性分析难以实施。这个很重要的环节往往被无奈放弃掉。公共投资项目造价控制工作的事中审计环节需要进行踪审计,但跟踪审计的实际执行力不够。审计人员无法做到时时处在施工场地关注每一个施工步骤,尤其是容易出现较大差价的材采购时的选材和施工工艺的选择。招标、施工合同的不同选择也容易出现漏洞。实际情况中,公共投资项目造价控制工作的事后审计往往是审计人员最倚仗的环节,但在这个环节难以审查出工程前期的主要问题,很容易留下隐患。审计人员依赖事后审计不仅不能满足审计目的,还会延误最佳查找出问题的时机。
1.2被审计单位风险
1.2.1领导风险
审计人员使用专业的技术方法,按照审计准则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审计计划以及出具审计报告来进行公共投资项目造价控制工作。如果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介入审计人员的工作,加入了领导的个人喜好和主观意见会打乱审计工作的正常步骤,更会影响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导致一系列原本可以避免的不符合规范的问题。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是有效进行审计工作至关重要的前提。由于单位领导是负责人,审计人员往往无法劝阻领导对审计工作的干预,容易导致审计工作出现不必要的差错。
1.2.2内控制度风险
公共投资项目造价项目的管理制度不可能达到绝对完善有效,必然会存在漏洞,这些漏洞主要存在于项目建设方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方面。项目建设方最关心就是项目成本,并且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节约成本,但项目建设方往往容易忽略公共投资项目造价项目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另外还有内控制度的执行问题,制度管理人员如果因为意识上的松懈而疏忽怠慢管理工作,制度执行工作不到位,不能行使内部控制制度起作用,就会加大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
2.公共投资项目造价控制对策
2.1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素质
加大公共投资项目造价控制风险的防范宣传,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风险控制等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工程造价控制人员的整体素质。公共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人员需要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要从审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开始,然后是专业工作技能。
2.2提高审计独立性
审计人员熟练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益是防止被审计单位领导介入审计工作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首先,与公共投资项目造价控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需要得到完善,明确审计人员和审计结论的法律地位明确安排审计工作中的职权,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权利地位,特别是话语权和独立性。
2.3采取科学的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要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时刻不忘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2.3.1事前审计要仔细
首先要完善审计人员结构,配备专业人才,确保在进行审计前能够有效完成可行性分析。一般公共投资项目造价控制多为对工程竣工决算的审计即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施工图纸和交工资料来审查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这种方法容易导致失误,因为重大问题总是出现在前期和中期。大型建筑工程是经过招标确定的,它的造价是一次性包死的,在结算时只会发生一些变更和签证。此类工程在竣工决算审计时大多不会发现大的问题。但问题很可能出在投标报价上,一些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为了共同利益勾结,建设单位故意提高造价,让投标方可高价中标。而在竣工决算审计时却审查不出这样的问题。所以工程审计不能只对最后结果进行审计,应进行事前审计。
2.3.2事中审计要做好
公共投资项目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也要进行审计监督,尤其是对隐蔽工程的监督。审计人员需要深入现场调查、取证、记录,必要时进行拍照。(1)审计人员要参与施工图纸的会审,对施工图纸的变更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图纸会审内容进行造价评估,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参考意见。(2)审计人员要对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施工方案进行评估分析,查看有无存在组织方面的问题影响成本控制。(3)审计人员要关注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根据工程进度进行工程计量,审核工程进度款,及时报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4)审计人员对工程签证单进行计量与评估。为保证隐蔽工程的及时签证、及时计量和及时评估,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深入工地,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工程实况,检查隐蔽图纸和验收记录。
2.3.3事后审计要认真
(1)对于有图纸的工程项目,审计人员要仔细审查工程量的计算方法是否符合专业计算规则,还要注意有无计算错误和笔误。同时还要审查工程项目是否按图完成,有无取消部分后再进行计价。(2)对于无图纸的项目,审计人员要深入现场,对照结算项目采用现场测量核对以确保造价的真实性。事后审计除了核定工程量外还应对定额套用及费用标准进行审计,避免不合理取费现象。
3.结语
篇6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投资项目的备案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投资项目的备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企业投资《江苏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以外的不使用政府性资金的项目,应按有关要求填写备案申请表,报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第二章备案机关及权限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实施机关。
第五条中央企业、省管企业和跨市级行政区域、跨流域的基本建设类投资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备案,技术改造类项目由省经贸委备案;其余项目按照属地原则,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备案。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市、县(市)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备案权限划分,由各市人民政府自行决定。
第六条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大型企业集团,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批准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规划内属《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内的项目,由省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实施备案。
第三章备案申请表的内容与填写
第七条项目单位申请备案时应向项目备案机关提交项目备案申请表。项目备案申请表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法人基本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三)项目投资基本情况。
第八条项目单位申请备案时,应当同时提交以下文件:
(一)项目法人证书或项目业主的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二)属国家规定实行许可证生产、经营管理的项目,需提交相关部门出具的初审意见;
(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九条项目单位提交的备案申请表一式五份,并附磁盘等电子文档一份。项目单位应当对其提交的所有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四章备案程序
第十条项目单位按照所在地的备案权限划分,直接向相应的项目备案机关申请备案,由该机关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予备案的决定。
第十一条项目备案机关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收到项目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项目申报单位,要求项目申报单位进行澄清、补充或者提交相关文件,或者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项目备案机关作出备案决定前,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征求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行业主管部门在收到征求意见函(附项目备案申请表)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向项目备案机关提出书面审核意见;逾期没有反馈书面审核意见的,视为同意。
第十三条项目备案机关应于受理项目备案申请后的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备案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开。
项目备案机关难以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备案决定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7个工作日,并应及时书面通知项目申报单位,说明延期理由。
第十四条项目备案机关的备案决定应以书面形式作出。备案决定应当主送项目单位,抄送同级国土、环保、规划等相关部门和下级项目备案机关。作出不准予备案决定的,项目备案机关应当在书面决定中说明不准予备案的理由。
第十五条项目申报单位对项目备案机关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依法提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备案条件及效力
第十六条项目备案机关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审查:
(一)是否属于备案范围;
(二)是否属于本备案机关管辖范围
(三)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四)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
(五)依法应当审查的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项目申报单位凭项目备案机关出具的项目备案通知书,依法办理土地、环保、规划等各方面的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
土地、环保、规划等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将办理意见抄送项目备案机关。
第十八条应当备案但未申报的项目,已经申报但未取得准予备案通知书的项目,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相关手续不完善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十九条各级项目备案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项目备案情况及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备案机关可以撤销对该项目的备案,或者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
(二)未按备案内容进行建设的;
(三)应当备案但未申报且已擅自开工建设的;
(四)已经申报备案但未取得准予备案通知书且已擅自开工建设的;
(五)相关手续不完善且已擅自开工建设的;
(六)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应当重新备案而未重新备案的。
第二十条各级项目备案机关要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材料的整理、归档和分析,于每季度之后10个工作日内向上级项目备案机关报送项目备案申请表的相关内容。
第六章变更及其备案
第二十一条项目备案通知书有效期2年,自签发之日起计算。项目在项目备案通知书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的,项目备案通知书自动失效,不得再作为办理有关手续的依据。如项目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在项目备案通知书有效期届满前30天内向原项目备案机关申请延续。
第二十二条经项目备案机关备案的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单位应于下列变化或者调整发生之前,以书面形式向原项目备案机关报告,并申请重新备案。
(一)项目法人发生变化的;
(二)项目总投资发生变化且预期超过原备案总投资20%的;
(三)项目建设规模调整且预期超过原备案建设规模20%的;
篇7
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中,各个体检项目都有参考指标,让参加体检者将自己的体检数据与参考数据对比.如果体检者的体检数据超过正常范围,医院还会在每个体检项目的最后标注向上或向下的箭头,提醒体检者该体检项目的数值偏高或偏低,体检者可参照此体检报告合理调整自己的身体状况.同理,如果能够为投资项目也出具一份体检报告,让投资者及时了解项目的运行情况,这样将能够很好地控制项目风险.
2文献综述
自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学者分别提出了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以来,学界提出了很多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方法,比如目前比较流行的风险矩阵法、盈亏平衡点分析法.近几年很多学者将盈亏平衡分析法用在评估长期投资项目风险的工作中,但将项目的风险评估以个人的健康体检报告形式体现出来的研究还很少.
3泉州市早餐配送项目健康指标测算
3.1泉州市早餐配送项目的主要情况
泉州市早餐配送项目是为了适应市区居民快节奏的生活要求,将居民日常生活中食用的早餐,根据其不同要求从不同供应商处取得后按时配送到居民家中,使上班族在家吃完早餐再从容出发上班成为可能.表1是通过前期市场调查得出的该项目的预计经济情况.
3.2早餐配送项目税前利润为零时的市场占有率
早餐配送项目的市场占有率是指此项目所针对的市场中选择早餐配送服务的家庭数占所有小区家庭数的比例.通过市场调查以及前文的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大致保守估计项目实施初期会选择该服务项目的家庭数占所有家庭数的50%,即在一个400户家庭的小区中(为保护泉州市区历史遗迹景观,市区的楼层都限高,因此市区小区规模在400户左右)可能会有200户家庭选择此项服务.市场占有率是对早餐配送项目的可行性起到非常关键作用的指标.以下对早餐配送项目处于盈亏平衡时的在正常工作日的市场占有率进行估算.首先,令该项目的营业收入等于总成本.但早餐配送项目是采用将人员的工资总额与项目的营业收入挂钩的办法发放,因此,总成本中的人员工资又是由该项目的营业收入决定的.在表1的利润分析中,可以知道该项目在正常工作日的总成本费用为全年的总成本费用扣除双休日的早餐包装材料费及早餐销售成本.双休日的包装材料费为400×158×10%×0.11×104=72300.8(元),双休日的早餐销售成本=双休日的营业收入1+30%=78873601+30%=6067200(元).因此,正常工作日的总成本为99862904.08-72300.8-6067200=93723403.28(元).现在令营业收入等于93723403.28元,假设双休日的营业额保持不变,则正常工作日的营业额为93723403.28-7887360=85836043.28(元).首先可以推算出此时平均每天选择早餐配送服务的家庭数,即平均每天每个小区选择早餐配送服务的家庭数=年营业收入÷250天÷158小区÷12元/户,则市场占有率=平均每天每个小区选择早餐配送服务的家庭数平均每个小区的家庭数×100%.(1)具体计算为:平均每天每个小区选择早餐配送服务的家庭数=85836043.28÷250÷158÷12=181;盈亏平衡时市场占有率=181400×100%=45.25%.以上计算表明,在现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占有率应达到45.25%,即平均每个小区应有181户家庭选择早餐配送服务,才能保证早餐配送项目不亏损.
3.3早餐配送项目税前利润为零时的每户家庭早
餐平均日消费额在之前调查得出每户家庭平均早餐日消费额为12元,每户家庭的人口都在2至5人之间.现在估算早餐配送项目盈亏平衡时每户家庭的早餐平均日消费额.同样以表1的数据为例,令销售收入等于93723403.28元,在计算过程中所用的家庭数采用此次研究中所估计的数据,市场占有率为50%时每个小区的家庭数即200户.具体计算为盈亏平衡时的家庭早餐日消费额=年销售收入÷全年营业天数÷消费家庭数=93723403.28÷250÷158÷200=11.86(元).(2)
3.4早餐配送项目税前利润为零时的租金水平
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租金水平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波动,这将给早餐配送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为了更加全面地衡量整个项目的风险,在对早餐配送项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时也应该将租金水平的临界点考虑在内.以表1的数据为例,令年总成本费用等于年营业收入,即等于102687360元,其他现有条件不变,则租金总费用为总成本费用扣除其他费用之后的余额,具体计算为年租金总费用=年总成本费用-网络通讯费用-办公易耗品费用-水电费-年外包装材料成本-年早餐成本-年员工工资总额-每年为员工支付的保险-年卫生劳保费用-年广告费=102687360-375408-94800-189600-941300.8-78990276.92-12322483.2-3548875.16-63200-1061760=5099655.92(元).每小区租用的包装、办公场所月租金=年租金总费用小区数×12=年租金总费用158×12=5099655.92158×12=2689.69(元).(3)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当早餐配送项目的利润为零时,该项目在各小区租用的包装、办公场所的月租金的临界值为每月2689.69元.
3.5早餐配送项目税前利润为零时的早餐利润率
早餐配送项目运行中所产生的早餐成本是指早餐配送公司从早餐制作商处购买的早餐所支付的价格,即采购成本.早餐配送项目中的早餐利润率的数学表达式为:早餐利润率=早餐卖价-早餐进价早餐进价.为了更全面地衡量早餐配送项目的可行性,以下对早餐配送项目利润为零时的早餐利润率的临界值进行估算.以表1数据为例,令年总成本费用等于年营业收入,即等于102687360元,其他现有条件不变,则早餐销售成本=年总成本费用-房租-网络通讯费用-办公易耗品费用-水电费-外包装材料成本-员工工资总额-卫生劳保费用-为员工缴纳的保险-广告费用=102687360-2275200-375408-94800-189600-941300.8-12322483.2-63200-3548875.16-1061760=81814732.84(元).早餐成本利润率=早餐销售收入-早餐销售成本早餐销售成本×100%=102687360-81814732.8481814732.84×100%=25.51%.(4)从以上对早餐成本利润率的临界值的估算结果可以看出,在现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早餐的利润率达到25.51%时,将使早餐配送项目正好达到盈亏平衡点.如果早餐的利润率低于25.51%,早餐配送项目就会出现亏损.
3.6早餐配送项目税前利润为零时所配备的管理
人员人数及工人人数目前早餐配送项目为每个小区的配送点设立2个管理人员岗位,负责该配送点的日常人事、财务管理工作;5名工人负责早餐的装袋及配送工作.为了衡量早餐配送项目的可行性,有必要对配备的管理人员数及工人数的临界值进行估算,以便将来更科学合理地安排员工岗位.以表1的数据为例,令年总成本费用等于年营业收入,即等于102687360元.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总额及为员工缴纳的各种保险等于总成本费用扣除其余成本,即年总成本费用扣除房租、网络通讯费用、办公易耗品费用、水电费、外包装材料成本、早餐成本、卫生劳保费用、广告费后的余额.即员工的工资总额及为员工缴纳的各种保险=102687360-2275200-375408-94800-189600-941300.8-78990276.92-63200-1061760=18695814.28(元).以上估算的数值为员工的工资总额及为员工缴纳的各种保险的总和.其中为员工缴纳的各种保险分别为:养老保险占员工工资总额的20%,医疗保险占员工工资总额的6%,失业保险占员工工资总额的2%,工伤保险占员工工资总额的0.8%,则:员工的工资总额=18695814.28÷(1+20%+6%+2%+0.8%)=14515383.76(元)为了进行下一步的计算,假设工人数保持不变,则将以上员工的工资总额扣除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总额后,余下的就是管理人员的工资总额,而该项目正常运行时的工资总额为830.4×12×790=7872192(元).则管理人员的工资总额=14515383.76-7872192=6643191.76(元).项目税前利润为零时的管理人员人数=项目盈亏平衡点的管理人员工资总额项目盈亏平衡点的管理人员工资=6643191.761162.56=5714(人).(5)以下假设管理人员数保持不变,继续估算项目税前利润为零时的工人人数的临界值.将以上员工的工资总额扣除支付给管理人员的工资总额后,余下的就是工人的工资总额.而第6年管理人员的工资总额为:1162.56×12×319=4450279.68(元).则工人的工资总额=14515383.76-4450279.68=10065104.08(元).项目税前利润为零时的工人人数=项目盈亏平衡点的工人工资总额项目盈亏平衡点的工人工资=10065104.08830.4=12121(人).(6)
4总结
4.1项目体检数据的解读
通过前文的分析,得出泉州市早餐配送项目一些主要指标的平衡点,可以把这些平衡点作为项目运行中的健康指标供参考.经过一段时间在10个小区试运营,并对产生的数据按比例换算成整个投资项目的数据,产生了以下项目健康体检表(见表2,表中数据为试运营期间的实验数据,仅供说明项目健康体检表使用).由表2可以看出,项目的利润被场地租金拉低,项目的管理者应采取措施应对租金的上涨对项目健康水平的影响;每户家庭早餐平均日消费额还有提升空间,项目管理者应思考进一步的促销手段.
4.2投资项目健康指标测算方法有待完善
篇8
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其成本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来说,其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2项目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概念
全生命周期成本(WholeLife—cyclecost,WLCC)是指发生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各项成本费用之和,也叫总成本。它是为实现消费者所要求的功能所需消耗的一切资源的货币表现。其中,成本分为直接、间接两方面。直接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组成。间接成本是指直接从事施工的单位为组织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施工单位管理人中的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行政管理费、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物资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管理用的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检验费、工程保修费、劳动保护费及其它费用。
项目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FullLifeCycleCostMan—agement,FLCCM)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总费用最小化的方法。它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使用成本),从而实现科学的建筑设计和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以便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目标。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不仅在工程项目造价确定阶段中使用,而且还在工程项目造价控制阶段使用。
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应用
2.1投资决策阶段
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应加强项目概算管理,对项目进行科学的成本预测。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实施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包括目标成本预测、成本降低目标的预测、降低目标保证程度的预测、增产节约措施和经济效果的预测以及经济责任落实情况的预测等。
现代成本管理着眼于未来,要求项目通过制定科学的成本预测计划,环境调查,搜集整理成本预测资料,建立预测模型,选择成本预测方法,进行成本预测,提出预测报告,分析预测误差等成本预测程序,借以科学地预见未来成本水平的发展趋势,充分挖掘项目内部潜力,制定出目标成本,然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成本指标加以有效的控制,克服盲目性,提高预见性,引导项目施工人员努力实现成本目标。2.2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中摒除不必要功能可以降低造价,改进不足功能可以增加建筑物价值。
在这一阶段成本管理主要表现为制定成本计划。编制成本计划就是根据预测结果,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如劳动力、机械设备、自然地理条件及项目技术性等,制定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并据以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确定工程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2.3招投标阶段
招标阶段是项目施工前期成本管理的核心。如果本阶段做到事前约定,面面俱到,考虑到了工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就可以避免许多无法扯清的东西,减少损失。首先,应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适当的合同方式和项目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主要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有工程项目指挥部型、政府采购型、项目法人责任制型、代建制,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型和代建制。其次,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约定。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在重要网站上公布招标公告增强招标的公开透明度、招标中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以及设置最高投标限价等,保证工程的工期、质量,节约工程投资。
在评标阶段,在进行技术标的评价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建设方案,还要考虑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这两者均优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技术方案。
2.4施工阶段
强调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使政府投资项目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和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等方面科学合理,在施工阶段进行质量、造价、工期的三大控制,注重事前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工程的目标实行动态控制,进行风险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来保证项目按预定工期、预算目标造价、优质地完成。就成本管理方面具体表现为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2.4.1成本控制
(1)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对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进行控制。材料消耗量主要是由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限额领料”去落实;材料价格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
(2)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也比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应严格控制,采取与材料费控制相同的原则,实行“量价分离”。人工用工数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工长的承包合同,按照内部施工图预算计算出定额人工工日,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定额工日的一定比例一起包给项目工长。人工单价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项目经理与施工班组成员的人工费承包合同来确定。项目与作业队伍之间,根据企业内部计划价格,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双方协商,以此作为作业队伍人工费结算依据。另外。应尽量精简二、三线人员及富余人员,以减少项目不必要的人工费支出。在项目承包合同中,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即工资含量指标。控制工资含量指标可以促进项目做好定编定员,节约用工,从而控制人工费开支。
(3)机械费的控制。
尽理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
2.4.2成本核算
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另一方面是成本核算,它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也是项目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施工过程的消耗、资金占用、成本和利润。成本核算,要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划清成本费用支出与非成本费用支出的界限,划清工程项目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实际成本中耗用材料的数量,必须以计算期内施工中实际耗用量为准,不得以领代耗。已领未耗用的材料,应及时办理退料手续;需留下继续使用的,应办理假退料手续。实际成本中按预算价(计划价)核算耗用材料的价格时,其材料成本差异应按月随同实际耗用材料计入工程成本中,不得在季(年)末一次计算分配。
2.4.3项目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的数据资料,对成本进行分析,检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首先进行综合分析,将工程实际成本同目标成本、内控成本进行对照检查,计算出绝对数、相对数,以反映成本目标总的完成情况。其次进行成本项目分析,即按施工成本费用构成项目进行分析比较,反映各成本项目降低情况,分析积极、消极因素,促进消极向积极转化。
2.4.4项目成本考核及奖惩兑现
项目竣工,工程结算收人与各成本项目的支出数额最终确定,项目部整理汇总有关的成本核算资料,报公司审核。根据公司的审核意见及项目部与各部门、各有关人员签订的成本承包合同,项目部对责任人予以奖励。如果成本核算和信息反馈及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分次进行成本考核并奖罚兑现,效果会更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施工阶段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全过程的核算和控制项目成本:即对设计、采购、制造、质量、管理等发生的所有费用进行跟踪,执行有关的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工程预算定额等,制定积极的、合理的计划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措施,严格、准确地控制和核算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及时地提供可靠的成本分析报告和有关资料,并与计划成本相对比,对项目进行经济责任承包的考核,以期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4.5运营和维护阶段
要以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运用现代经营手段和修缮技术,按合同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设施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为设施的产权人和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以提高设施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降低运营和维护费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投入上千亿资金用于道路、桥梁等基础性设施建设,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采取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本管理,对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具有非常现实而重要的意义,就项目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应用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安定,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篇9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特征、地位及作用
1.特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根据财经法规制度和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是在传统财务管理基础上的扬弃与发展,与封闭、事后、静态为主要特征的财务管理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1)融投资预测、预算已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可以通过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向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融、投资。这是现代企业赋予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和任务。
(2)财务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五个方面。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资金的耗费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和积累,以及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各方利益。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对于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具有其他企业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
(3)财务管理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资金运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它全面、系统地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体现着商品生产和交换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企业资金周转是否健康,产销是否通畅,经营是否得当,都可以从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促使企业迅速予以调整。
2.地位和作用
(1)财务管理的性质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实物形态看,表现为物质财产的活劳动的不断购进,消耗,转化和售出。从价值形态看,随着物质财产的活动的不断购进,消耗,转化和售出,表现为资金的不断运动,以及利用价值形态进行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一系列活动。第二,财务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企业管理在实行分工、分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管理,这些管理有的侧重于使用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则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经营活动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因此,由于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它的管理对象以价值形式表现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同时财务管理又是一种综合性管理。
(2)财务关系和财务环境的导向性决定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企业财务管理关系是在财务活动中与各有关方面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外部和内部的理财环境决定和制约着不同的财务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关系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主要包括:企业与国家财税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不但具有导向型、更应具有事前、事中、事后的预测、监督、纠正的作用,纠正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的决策和管理漏洞大。企业管理水平低,对投资决策管理不重视,甚至出现管理盲点。部分企业盲目投人,忽视投资决策和管理,以至投人不能有相应的产出,严重可危及企业的生存。
2.资金管理问题多。管理不善,致使资金循环不良;搞预算外资金,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也为产生腐败提供了温床;呆账坏账太多,只注重产品推销,不重视资金回收。
3.费用管理不严。有的企业短期行为严重,非生产性上开支严重。
4.成本管理不到位。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不重视原材料利用效率。
三、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加强资金管理,合理配置资金。分析现金流量表,保证收支平衡;对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从收益和风险两方面进行评价,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2.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及时处理不良资产,强化资产管理。
3.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逐步引进、消化、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ERP系统软件,是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篇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可以通过跟踪审计的方式得到保障,由于国家投资项目涉及到的资金投入较大,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广,施工时间也较长,因此,就需要保证项目投资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只有这样,国家投资项目建设才能够顺利的进行。通过跟踪审计,可以降低投资项目豆腐渣问题的出现,可以提高国家投资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国家投资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是指单位审计部门组织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规范性进行跟踪审计监督,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和优良的质量建成预期的项目,使其实现预期的功能。
二、国家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模式
(一)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建设、管理的情况,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实时的评价和鉴证,并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通过与项目管理部门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项目计划目标。从审计实施的角度来看,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成为了项目部门的一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了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竣工到支付使用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事中审计。从项目的角度来看,这种审计模式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通过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及时的发现投资项目中的偏差,及时的提出调整意见,降低因偏差导致的项目损失的机率,发挥出跟踪审计的重要作用。
评价是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职能,可以及时的发现投资项目中的问题,提高审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免疫度,审计人员进行连续的跟踪,占用了大量的审计资源,投资项目管理人员与审计人员共同协同工作,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是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实施主体,在进行连续式跟踪审计的时候内部审计是比较有优势的,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实现了同步审计、实施审计,但是,占用了较多的审计资源,主要适用于建设阶段难以划分、周期较短、变更较多、工程技术复杂、可追溯不强、项目实施环境复杂的国家中小型投资项目。正是由于投资项目施工周期较短,会较少的占用审计人员的工作时间,有利于合理的调配审计资源,同时,由于中小型投资项目很难划分建设阶段,因此,就需要进行连续的审计监督。采用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和鉴证。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是聘请工程造价事务所实施连续式跟踪审计,体现出了内部审计的本质,由于工程造价事务的审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比较方便组织和招聘,可以在投资项目上配备固定的审计人员,并且审计成本较低,因此,国有上市公司在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选用的是社会审计。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审计人员和审计项目相对较少,可以将审计力量有效的组织起来。但是,在政府审计中,公务员是政府审计的工作人员,招考程序比较严格,增减人员的难度较大,因此,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不适用于政府审计。
(二)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
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是对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点实施的跟踪审计,而不完全是同步、实时的审计,其本质是对投资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竣工到支付使用的过程中的事后审计,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实现与投资项目同时进行,具备了跟踪审计的主要特点,但是,审计部门是在投资项目各个阶段实施后,对项目阶段实施的结果进行的审查,当投资项目不符合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要求的时候,就要向相关部门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及时的调整投资项目中的偏差,促进投资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监督和评价是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职能,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节约大量的审计资源,审计人员不需要驻守现场,同时,也可以对不同的投资项目进行监督,投资项目的管理者与审计人员的接触较少,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但是不能够实现同步审计,不利于对投资项目的实时监控,可以说是对投资项目阶段性的事后审计。
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是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的实施主体,采用这种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审计资源,可以监控投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可以威慑投资项目建设中的舞弊行为。
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的审计次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投资项目比较复杂,就可以在投资建设结束后进行一次性的审计,可以提高对比较复杂的投资项目监督审计的频率。从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对投资项目的决定性阶段进行一到两次的审计,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在决定性阶段的控制点包括:分析投资机会、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项目立项。要对投资项目的建设方有无虚报、瞒报进行评价,要检查立项程序是否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对投资项目的设计阶段实施一次审计,主要的控制点包括:方案的设计、概算的设计、审查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对审计概算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采用投资项目在实施阶段采用间歇式跟踪审计的控制点包括:招标投标、采购合同、工程结算、隐蔽工程,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投资项目进行多次审计,分重点分项目的进行监督,例如,当招标投标集中的时候,可以仅对招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当出现有大量合同需要签订的时候,可以仅对合同的签订情况进行审查;采用间歇式跟踪审计对投资项目的竣工阶段可以进行一次较长的审计,其中的审计重点包括:验收竣工、决算竣工、对竣工验收程序进行监督、对决算竣工进行审查。在投资项目的交付使用阶段,经营效益审计应该作为审计的重点,要对项目完成的既定目标进行监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审计的次数。
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一般适用于阶段划分明显、建设周期较长、内部控制完善、项目管理较好的国家大中型投资项目,由于国家大中型投资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当遇到审计机构和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时,就很难实现同步和同时审计。因此,如果内部控制完善,项目管理较好,具备完善的进度、安全、成本方面的资料,审计人员就可以很方便的查找出相关数据,不必实施全过程的跟踪。
(三)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
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将投资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竣工到支付使用的过程中的事后审计,可以说是一种组合式的审计模式,在投资项目的各个阶段将连续跟踪审计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的优势,可以对投资项目的成本、质量、安全、进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
评价、鉴证、监督是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提供的服务,这种审计模式考虑到了节约审计资源的问题,比较适用于国家的特大型投资项目,例如我国的奥运项目。从现阶段政府的审计资源来看,并不能满足连续式跟踪审计的要求,如果单一的应用间接式跟踪审计模式,不利于政府熟练的掌握投资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因此,就需要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进行补充。
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兼备了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和间接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优点,投资项目审计的效果较好。但是,这种审计模式的主要缺点在于消耗的审计资源较多,很容易造成重复审计的问题出现。实施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过程中,应该由政府审计部门进行统一的部署,指导间歇-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各项工作,分清审计工作的重点,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因此,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将成为国家项目投资主要采用的跟踪审计模式之一。
三、国家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比较分析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三种跟踪审计模式有着自身的优缺点,为了在国家投资项目过程中合理的选用跟踪审计模式,就需要对三种跟踪审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适合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模式,下面我们就对三种跟踪审计模式进行分析:
(一)三种跟踪审计模式的特点分析
1.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的特点在于可以及时的发现投资项目的问题,可以更好的实现项目计划目标,但是,这种跟踪模式占用了大量的审计资源,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可以对项目管理起到比较大的影响。
2. 间接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很少的占有审计资源,对项目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较小,有着较高的审计独立性,但不能进行及时的监控,不利于实施同步审计。
3. 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可以进行实时的审计,审计的独立性较大,但是,占用了大量的审计资源,加大了重复审计的可能,对投资项目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三种跟踪审计模式的应用范围分析
1.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适用于建设阶段难以划分、周期较短、变更较多、工程技术复杂、可追溯性不强、项目实施环境复杂的国家中小型投资项目。
2. 间接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适用于阶段划分明显、建设周期长、项目管理比较完善的国家投资项目。
3. 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适用于投资项目阶段可以明确划分、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项目配合紧密、交错进行、项目设计不成熟、投资项目外部环境复杂、投资项目的完成需要一些建设方的配合、特大型多元化的国家投资项目。
(三)三种跟踪审计模式的主体、职能、效率的分析
1.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审计主体是内部审计或者是社会审计,主要职能是评价和鉴证,审计效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