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行业法规不健全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还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也无法保障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正常运行,不能保证预算控制体系完善到位,仅仅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局部管理,无法掌握大局。
1.2工程预算定额更新较慢
近几年,随着我国建筑市场不断扩大,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加,建筑工程使用的人工费、材料、场地、机械设备运输及管理费用都连年增加,但是有些建筑企业对于这些物价上涨的把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更新速度缓慢,这导致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基础薄弱,无法发挥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
1.3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工作都应该有完善的工作制度,由此才能保证员工严格按照制度工作。预算管理工作也是一样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所企业正是因为缺乏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才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对施工环节预算金额沟通问题未能明确等。由此导致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会因为个人因素给预算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1.4工程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建筑施工的人事管理受到一定的局限,很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知识理论不足。目前,施工企业很多工程预算管理者都是大专文凭,或者通过继续教育获得一定的预算管理知识,其专业技能有限,且从事预算管理工作的经验不足,缺乏管理知识。
2如何提高建筑工程预算管理质量
2.1健全行业法规
为了适应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相应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虽然对建筑领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仍然无法适应当下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滞后的法律根本不能保障建筑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更加无法保障建筑行业顺利发展。所以,要想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建设。
2.2加快预算定额的更新
建筑企业需要根据当下的劳动力、材料等平均水平确定工程预算定额,要制定出与当前社会生产水平相适应的工程预算定额,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预算定额的准确性。
2.3提高员工的素质
预算管理工作直接参与到工程建设当中,其预算管理执行人员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越高,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就越好。鉴于当前施工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者的现状,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员工的大局意识,加强员工综合素质的训练。
2.4重视建筑工程预算
要从企业领导、预算人员、施工人员等重点人群出发提高他们对建筑工程预算的重视,要建立起重视建筑工程预算的意识避免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误区形成对建筑工程预算全面辅助和有效执行的支持,使建筑工程预算能够得到有利发展的空间。
2.5部分企业应该完善工程的预算管理制度
工程的预算管理制度也是一项十分系统化的工作,要做好这份工作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对工程预算管理的目的、预算管理的范围、预算管理的职责、预算管理的程序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同时,每个施工环节的预算金额都要有能衔接之处,以保证施工的各个环节之间都能顺利衔接。只要有了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够约束自已严格要求自已,按照制度认真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3总结
篇2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很多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应用于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中,但是在现今的预算管理团队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多企业严重缺乏专业的工程预算管理人才,而现有的管理人员不仅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且对工程的预算能力和相关经验比较缺乏。同时现有的管理人员队伍对于新知识和新技术接受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预算工作的正常开展。
2针对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改善企业对预算管理的思想认识
要想做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先要对工程的预算管理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改变以往的错误思想。这个工作需要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共努力完成。首先,作为企业的领导,自身就应该对预算管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将预算管理作为项目工程施工建设工作的核心去抓,通过自身的努力带动企业的技术部门和员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其次,加强相关负责人的思想认知,改变以往的思想误区,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须性,严格约束预算的管理。最后,工程的施工人员应该充分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避免以往因思想误区而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的现象。
2.2完善工程的预算定额体系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重视预算定额体系的建设,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预算定额体系,改变以往对市场动态把握不明晰的体系,改善以往针对不同的建筑工程而采用相同的预算定额的情况。就每一个项目工程来说,都有其自身独特之处,因此,不同的建筑工程的预算定额体系的确定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对于每一个建筑工程都应该制定不同的预算定额体系,只是需要针对工程的实际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的改动。
2.3完善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制度是一项要求高、复杂性大的系统性工程,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对工程预算管理的目的、预算管理范围以及职责和程序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同时,每个施工环节的预算金额都要有明确的衔接,保证施工各个环节之间能够有效通畅地进行下去。只有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的管理人员才能够按照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并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预算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2.4加强对工程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首先,企业应该注重对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时要求相关部门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的先进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方面的培训。其次,在工作中要不断培养预算管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企业应该给予培训人员足够发挥自己所学和所想的空间,将知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促进学员对知识的深刻理解,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最后,培训完毕之后,还应该对学员进行考核,查看此次培训的效果,对于不及格的学员应该要求其再接受培训教育,对于成绩优秀的员工还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结语
篇3
关键词:建筑;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一时间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用地中建筑用地的比例不断加大,不仅如此,乡镇、农业用地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圈为建筑用地;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建筑行业创造的利润。目前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建筑市场,建筑行业内部也确实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其中,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是重要的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在建筑行业内适用,在其他行业内也是企业预算管理的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一般来说,实践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就要以企业的利润目标和社会效益为主,其中经济利润是关注的主要方面,然后展开的一系列预算管理活动要紧紧围绕既定的利润目标进行。
一、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特征分析
我国的建筑市场是很“兴旺”的,这种兴旺体现在建筑企业数量的繁多和一些大规模、实力雄厚的建筑公司不断涌现,许多商人都看到了房地产业的巨大利润,都有意将自己的业务向此方面扩展。但是大部分建筑企业的经营性质是单一的,仅围绕房地产这一方面,经营的范围极其有限,建筑行业的特征如下:
首先,行业的组织结构的发展是多极化的;我国的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分层次设置的,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主要是二级组织机构、三级组织机构、二三混合的组织机构和集团式机构。建筑企业的这种不同机构的划分会影响企业预算管理;建筑行业的组织形态是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方面,职工要对双重领导负责,即职工对项目经理和职能部门的上级管理者负责。
第二,我国的建筑行业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经营范围大致相同,主要围绕一个方面。我国的建筑企业有国营企业、国家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财力基础和相关保障是民营企业很难企及的,因此民营企业在承包建筑工程的规模方面,一般以中小型为主,创造的经济利润极其有限,很难在市场中形成推波助澜之势;建筑行业的经营范围包括楼盘建设、土木工程和装修领域,是比较狭窄的,而工程预算和造价方面没有充分发掘;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向多元化方面拓展,许多建筑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向比较单一的问题,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向相关的行业拓展,期望取得更高的经济利润和社会效益。
第三,我国的建筑行业管理上不够精细,仍然以粗放型管理为主,造成了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效能较低的情形,使资本和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建筑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对基层工人严加督促,一再要求工程竣工时间提前,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置若罔闻。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仍旧局限于国内的独立发展,对国外建筑企业的入住给予了很大的限制,同时我国本土内的建筑企业走出国门、承包国外工程的数量也极为有限,即使一些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企业能够参与到国外的建筑行业,但是进行的工作也是以基层的建筑工程为主,没有多大的设计创意和技术含量,处于工程建设的低级阶段;因此我国的建筑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的质量和能力都有待提高。
二、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分析
(一)工程施工前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构
建筑企业的施工部门要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就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相关特点筹建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管理机构应该划分不同的部门,各司其职,在制度上对建筑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进行规范地管理,并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制度规范、管理策略、管理方式、和管理的过程进行优化,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深思研究,群策群力,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使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为建筑行业服务。
(二)完善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
第一,建筑企业的管理组织形态可以借鉴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比如在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以采用金字塔形的管理模式,最上层是领导层,最下层是基层职工;有利于建筑企业向其他领域进行业务扩展,同时可以提供建筑工程施工的高技术帮助。第二,在建筑行业内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由于建筑行业内部缺乏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专业人员,因此,必须让相关人员接受培训或者请专业人员到企业进行指导;如果建筑企业的管理比较完善,在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时可以任用企业管理部门的优秀人员,由他们组成专门的组织机构,将建筑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本质看来是一个涉及财政的全面的计划,包含了企业的经营、财会、支出和投资工作;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一般分为三方面,第一是业务预算,第二是财务预算,第三是资本支出预算。其中,业务预算主要针对建筑行业的收益情况,对建筑行业中的业务收益进行预测和估算,并包括人工费用的预算和工作量的预算等方面;财务预算主要指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两项;资本支出预算则指购置建筑行业需要的设备、材料等固定资产时产生的资金预算和资本作投资项目时进行的预算。对于这些不同的预算方面,要建立不同的体系,并且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寻求积极的策略应对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暴露的问题
在任何一个行业中的预算管理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或者说是不足,就是预算管理附属于企业的财务部门,甚至有些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实际上这是很不全面的,预算管理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系统,需要综合全面的眼光进行看待和分析,要有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不能将预算管理局限于财务部门的职能之内。在建筑成本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除了包括财务方面的预算管理外,还应该加上以下内容,比如成本管理、企业文化建设、风险评估等;建筑成本控制中,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需要一套严谨的制度来规范,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建筑行业是一个大的范围,每个建筑企业都有自己发展的个性和特点,因此,在解决预算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时,必须结合建筑企业的相关状况,然后不能照搬已有的预算管理经验,可以将其他企业的预算管理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精华之处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不能是孤立进行的,应该和其他部门结合起来,使预算管理真正在建筑成本控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 合理对待建筑行业中全面预算所出现的问题
长久以来,实施在任何一个行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个误区——预算工作单纯的属于财务部门。实际上,建筑行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整合性的管理系统。不仅包含财务工作的各项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成本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因此,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体现出一定的制度严肃性,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紧密结合各单位的实际,避免割裂。
总结:
以上首先阐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特征,然后分析了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希望对建筑行业的相关人员有所启示,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完善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上述的分析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不足的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读者能够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补充,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使建筑的成本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避免浪费;建筑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对全面预算管理提出更大的挑战,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创新管理。(作者单位:广西浩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领章.论全面预算管理在公路施工企业中的运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08).
[2]于万红,王金玲.论如何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
[3]王斌.谈建筑企业全面成本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1).
[4]王建.建筑项目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8(12).
篇4
关键词:建筑;企业;预算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使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尽快深化自身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预算管理关系到建筑企业的核心利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必要性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存在观念上的误解,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因此,我国很多的全面预算管理都达不到预期效果。而美国当前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都采用这种有效的预算管理办法,并已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据一项调查,我国仅有15%的企业有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而大部分企业的员工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和相关财务人员的工作范畴,实在迫于与薪酬挂钩考核的压力,他们才不得不参与预算运行体系。鉴于以上情况,企业有必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改变预算编制手段和方法,建立信息化平台。改变单一预算体制,建立多维预算体系,使得预算内容更加丰富。变事后算账为事先预算、过程控制、执行预警,实现企业关键控制点的前移。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与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实现有效激励。这是因为,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高度,难以很好的整合资源和聚合力量,而全面预算管理却为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只在高层运作,具体执行预算人员并不了解预算情况。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充分,认为编制预算纯属财务行为,全面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从我国的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来看,预算在很多施工企业只是流于形式。企业领导直接指定财务部门按照公司经营目标,编制全面预算各项数据和指标。在上级部门批复下达预算数据后,也只在领导和财务部门中公布,具体执行和考核全面预算的人员并不能全面了解预算情况。
2、组织机构不完整,预算管理流程不明确,各部门职责不清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性和协同性不足。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推行之初,企业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并不健全,或者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相关业务部门不能有效行使自己的职责。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项单独的管理制度,没有其主责部门,往往由财务部门兼管预算管理,其他业务部门参与度较低,导致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预算编制范围和项目不全面,各预算之间缺乏整合,导致全面预算难以形成。财务部门作为核算部门,与预算管理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由财务部门直接兼管预算管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分为明显的事前预测、事中执行和控制、事后分析和考核三部分。在建筑施工企业,由财务部门单独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事前预测,而事中执行阶段,也由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反映,事后再由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管理分析,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同时也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
3、重编制,轻执行。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是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管理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作用。在编制预算时,抓得很认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编制完成便成了历史档案,束之高阁,一不用于指导施工经营过程,二不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对预算予以修正和调整,三对预算执行结果也不加以考核和奖惩。
4、定额成本标准不固定、不统一,全面预算编制基础混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没有自己的定额成本标准,在测定施工项目目标成本时,主要由预算人员主观判断,或者根据上级部门给定的经营目标,倒推测算施工项目的预算成本。一些施工项目还存在着直接从其他施工项目获取成本资料,经过调整作为自己成本目标的现象,其准确性就更加难以保证了。各施工项目由此得出的项目全面预算,在施工企业层面汇总,最终形成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其准确性可想而知。
三、加强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1、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全员参与是指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预算管理过程。这是因为,企业预算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工作都是由企业不同的部门和个人分担的。就所承担的工作而言,预算的实际执行者应当是最为熟悉情况的。实际上,预算编制的水平如何如何去完成预算,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应当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为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献计献策。同时,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了预算的制定,并且使他们得到重视,预算才易于被员工接受,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才有可靠的基础,才可能真正地完成预算,进而顺利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2、制度和组织建设。建筑施工企业决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后,为了使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需要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以及《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以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完整的全面预算组织体系,包括预算审批机构、编制和执行机构以及预算监督和考核机构。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预算审批机构;财务部门作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接受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既承担全面预算的一部分编制工作和全面预算的汇总工作,也承担全面预算的监督和考核工作;各部门以及下级单位承担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和执行工作。
3、培训人员。全面预算分为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考核等阶段,针对参与全面预算的人员不同,培训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对于编制人员,着重对各预算编制单位的预算人员进行定额讲解,如何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定额进行调整,如何归集各业务部门编制的部门预算,如何将部门预算进行整合,如何将预算指标分解至可执行班组或个人;对于执行人员,着重讲解如何将分解至自己那项任务完成,并如何使其延续至下道工序,对于执行结果,如何记录,反映;对于审批、分析、考核人员,讲解如何判定预算数据的合理性,预算指标分解是否适当,预算指标是否可执行,易考核等内容。
4、执行和考核。除了制度保障、组织建设、全员的参与、预算编制外,还应建立预算的执行跟踪监控体系,建立预算执行台帐,详细记录预算额、实际生额、差异额、累计预算额、累计实际发生额、累计差异额等,并由专人负责统计,及时登记、总结,并主动与财务对账。建立定期的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与效果,不断提高预算的约束与控制作用,对于预算执行行偏差较大的单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确因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等不可抗因素影响需调整年度预算的企业,应对预算调整的原因和影响、预算执行的保障措施等内容作出说明。
设定预算考核指标值,将该指标纳入本年度经营责任书中进行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同时各项目部按照要求相应地将预算考核纳入的责任书中进行考核,落实奖惩责任。每半年考核一次,发现没有按时间进度完成计划任务的要重点分析,确属由于政策变化或非人为控制的因素致使不能按进度完成任务的,要调整预算。
结束语:
在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的当代,建筑施工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要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有效实施财务管理,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持续保持这种核心竞争力,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工程造价预算控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建筑成本;控制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建筑事业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建筑物也在不断的增多。就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此来规建筑市场,但是从内容管理上来说,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一、我国建筑行业的特点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建筑市场发展是比较迅速的,实力较强的企业也在不断的增多,一些商人也认识到了房地产业上的巨大利润开始向着这一方向发展。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建筑企业从经营性质上来说,是比较单一的,只是单一的围绕着房地产这一内容的,这样也就造成了经营范围较为狭小。
(一)组织结构发展上的多极化
对于我国的建筑企业来说,在组织机构上存在着分层设置的现象。建筑企业所采取的不同机构划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预算管理,其组织形态也是矩阵式的。在项目管理中职工需要对双重领导负责[1]。
(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就目前的建筑企业组织形式来说,虽然存在着多样性的特点,但是经营的范围却是大致相同。现阶段中建筑企业主要分为国营、国家控股以及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上的财力是民营企业中难以企及的。所以民营企业在规模上往往以中小型的为主,这样也就使得利润及其有限,难以在市场中实现推波助澜。在建筑行业的经营范围中包含了楼盘建设以及装修等领域,但是却还是比较狭窄的。加之在工程预算与造价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样也就降低了发展的效果。现阶段中一些建筑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经营范围与方向十分单一的问题了,所以也开始找寻不同的途径来进行行业的拓展,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三)精细化管理不足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行业管理工作来说,依然以粗放型的管理为主,这样也就降低了管理的效果。且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使得资本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建筑企业收到利益等方面的影响,开始要求提前竣工时间,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等方面却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行业在发展上依然局限在国内的独立发展,所以对国外建筑企业的入住给予了一定的限制。虽然已经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参与到了国外的建筑行业中,但是往往以基层建筑为主,并没有包含一定的出设计创意与技术含量。所以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就要注重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能力与质量,这样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去[2]。
二、在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
(一)建立出完善的管理机构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施工部门就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先掌握好自身的特点与管理机构等,在此基础上来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预算管理机构也要做好划分工作,保证各个部门中的职能可以落实到实际中去。从制度上来讲就要做好成本控制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还要优化好制度规范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在面对问题时也要做好深思与研究工作,通过采取科学的措施来解决好实际问题,保证建筑成本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为建筑行业提供有效的服务[3]。
(二)做好组织结构的完善工作
首先,要求建筑企业中所采取的管理组织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所以在实际中就可以积极借鉴一些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制度,如建筑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在实际中采取金字塔形式的管理模式,这样也就可以便于建筑企业向其他领域进行扩展,同时也可以为施工等环节提供帮助。其次,是要在建筑企业内部中建立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由于全面预算管理专业人员上的不足,就会限制建筑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就可以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到培训中去,或是安排出专业的人员参与到现场中去进行有效的指导。如果企业中的管理比较完善,那么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就可以安排一些优秀的人员来参与到实际中去,并将其组成专门的机构,以此来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各个环节中。
(三)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对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来说,从本质上出发就是涉及到企业中财政问题的计划,其中包含了经营、财会以及支出等环节。通过分析可以将建筑企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要做好业务上的预算工作。第二,是要做好财务上的预算工作。第三,是要做好资本支出上的预算工作。尤其是对于业务预算来说,就是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收益情况来进行分析,针对收益进行预算与有效的估算,其中也就包含了人工以及工作量等方面的预算。对于财务预算来说,主要是包含了资金的筹集与资金的使用两个方面。资本支出预算则是针对购置建筑行业中所需要的材料以及设备等方面时所产生的资金预算等。对于不同的预算内容来说,就要建立出有针对性的体系,同时还要做好责任的分工工作,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
(四)解决好其中存在的问题
不论是对于哪一个行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就是预算管理工作往往附属于企业中的财务部门,甚至一些企业中预算管理体系也被划分到了财务管理上。但是从实际上来说,这种划分方法是不全面的。预算管理中涉及到了许多的系统与领域,所以就要从综合分析的角度上来进行分析,确保全局意识与系统观念的有效性,同时还要避免将预算管理局限在财务部门中。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全面预算管理中不仅包含了财务上的预算,同时还要做好成本、企业文化、风险评估等方面。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建立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满足相关的标准与要求,同时还要结合好自身的发展个性与特点,保证预算管理的作用与效果。
总的来说,在建筑成本控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所以就要借助全面预算管理来进行调整。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同时也可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存在的问题,降低施工的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作者:宋士忠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卢艳悦.探讨建筑成本控制当中如何有效进行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2,(06):230-231
[2]李凤宇.周黎明.探讨建筑成本控制当中如何有效进行全面预算管理[J].民营科技,2012,(07):185-185
篇6
(一)营运资金需求量大
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都是定向销售的施工项目,产品单一、施工周期长。项目投标时,要向发包方交投标保证金;项目施工前,要向发包方交履约保证金;项目施工中,要先垫资材料款、人工费等;项目完工后,又有总价值的5%~10%质保金在1~2年后才能结算。而发包方资金结算是分阶段的,只有在合同约定的节点,施工进度及质量达到要求时,才能获得发包方该阶段的资金支持。这样,就造成建筑施工企业营运资金占用金额大、占用时间长、周转缓慢、流动资金需求量增大。
(二)营运资金分散严重
建筑施工项目分布范围广、流动性强,每个项目开工,都需在现场开立账户,以满足现场零星材料采购和支付人工住宿等生活必须之用。项目越多,这种分散的账户资金余额就越大。
(三)资金监管难度大
建筑施工项目分布地域广,远距离、跨地区施工很普遍。因受成本制约,现场工作人员往往身兼几职,如采购兼出纳、保管兼采购现象比比皆是,这种不相容职务未相互分离的状况为舞弊发生埋下了祸根,然而项目分布的广泛性及成本与效益的矛盾给总部监管带了很大的难度。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成效日渐显现,整个建筑施工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资金状况越趋严峻,资金管理的困难也日益明显。
二、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施工市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买方市场,随着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的急剧膨胀,加上经济的全球化,僧多粥少的局面日趋严峻,企业为了生存,为了中标,竞相压价,低价中标,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结算比例也任由发包方设定。工程垫资量庞大,拖欠工程款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资金管理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弱化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资金预算管理缺乏刚性
现在,多数施工企业都在讲预算,但真正实行到位的廖廖无几。预算只是停留在编制过程中,将年度预算简单地分解为月度预算,没有以工程施工项目为单元细化建造成本测算,也没有将预算作为资金支付的刚性依据,更没有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预算成为一种时髦的摆设。
(二)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
建筑施工企业因工程项目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流动性强的特点,为充分调动和提高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有效落实执行招投标制度,实行了项目经理责任制,同时在项目当地开立了银行账户。据有关资料统计,大中型施工企业开立的银行账户平均有四五十个,有的多到上百个,甚至在同一地区的几个施工项目也分别独立开户。这种粗放的分散的资金管理模式,导致资金的分流沉淀,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
不少施工企业内部各分公司目前尚沿用传统的纸质财务报表和口头汇报的简单方式来反映资金状况,由于核算原则不清晰、核算方法不统一,导致反馈信息失真。特别是还有相当部分的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必要的电子计算机财务信息传递、核算、查询和监控系统,总公司很难及时了解掌握下属公司的财务动态,信息滞后、效率低下。
三、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资金管理理念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行为受市场、业主、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和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大,内部管理难以协调。即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控制环境较差,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们普遍误认为:没有合适的土壤,全面预算管理这粒优质的种子也不会发芽。预算管理理念缺乏,资金管理仅维持在传统的事后统计核算的模式上。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没有科学的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作方向性指引,资金管理就只能停留在落后的简单的统计核算状态,根本谈不上管理,更谈不上效果;而树立了预算管理的先进理念,资金管理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有明确的思路,资金管理效果才能计日可待。
(二)资金管理制度
目前,一些企业将资金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相互混淆;一些企业虽制定了资金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不合理、不切实际,制度与现实成为“二张皮”,使得资金管理变得盲目、随意;还有一些企业建立了比较严格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但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落实到位,从而造成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10人管理靠魅力、100人管理靠制度”,可见制度对管理的重要性。资金管理也一样,若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制度来统一规范人的行为,大家随心所欲,管理的目标将难以达成;相反,若能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并符合实际的资金管理制度,明确办事规程和规则,通过宣传或培训等方式让全体员工了解且认可,并有相应配套的考核机制来促使大家共同遵守,则资金管理的效果必定能如期达成。
(三)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及技能
项目管理人员不熟悉财务,财务会计人员不懂管理,知识面普遍狭窄,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和现金流量观,缺乏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向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资金信息,这种现象在建筑施工企业相当普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是企业管理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和技能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一个企业,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和技能较低,且不能及时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则无法理解、掌握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无法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有效的信息以提供给决策者,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相反,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高,有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能掌握并运用科学的预测营运资金的方法,合理地筹划资金,高效地使用资金,资金管理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四)内控监督
目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在片面追求产值,财务和审计对分公司和项目部的资金运作监控不力,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无严谨系统的分析,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财务状况不清,经营成果不明,按领导意图来处理帐务,造成“资金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的怪现象,有的潜藏着巨大亏损,问题非常严重。内控监督是实现资金管理效果的保证。审计监控缺少或审计监控不到位,如收款环节不能严格按合同条款约定时间及额度结算,付款环节经常出现资金挪用现象,资金使用效率将会大大降低。相反,财务和审计若能认真分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针对资金运营各个风险节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定期监督其措施的执行情况,将能有力促进资金的高效运作。
四、改善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现代企业资金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是集有效规划、控制、评价于一体的系统管理。建筑施工企业要针对自身经营产品的特点,围绕着资金这个核心,从项目投标、项目施工到项目竣工全过程,做好资金预算,将资金筹措和使用的责权利下放到分公司或项目部,项目部编制预算时,采用责任预算编制方法,即根据工程实际特点,如,结算方式、结算条件、应收账款回款期等自行测算工程预算收入流入量,根据收入成本配比原则、材料人工付款方式、付款账期确定预算支出流出量。投标前,要根据建设单位资金实力、资质等级、信誉程度、结算方式、垫资资金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科学测算,合理评估垫资风险,保守确定可以承受的最低标价。施工中,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监督和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材料采购、人工、设备购置和其它直接费用支出的各个环节进行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其中可控部分进行节奖超罚措施,不可控部分用预算约束支出,用制度控制行为。项目竣工,要根据合同要求及时向业主提供结算资料,确保工程按时决算,并将工程款的按时足额回收与项目经理个人业绩挂钩,激励与约束并存,实行重奖重罚,以提高项目经理催收工程款的积极性。
(二)强化资金的监督与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树立一种观念“钱流到哪儿、管控就到哪儿”,严把现金流入流出关口,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都进行严格管控。资金流入方面,要密切关注进度款及结算款等应收款项是否缓收或应收未收、投标及履约保证金等其它应收款是否按期收回、处置资产是否按程序报批及处置收入是否收回等;资金流出方面,要密切关注大额资金的审批支付是否合规、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风险、资金支付预算是否有效执行及差异原因分析等
(三)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立足于资金高度分散的现实,借鉴银行管理经验,将信贷、结算、资产负债率、利润率等经济杠杆手段移植到企业,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统一风险预警机制、统一资金预算机制、统一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统一资金划拨审批机制。并根据不同金融产品(货币、承兑汇票、保函等)的特点,在项目投标、中标、施工各阶段合理分配调剂。通过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从整体上综合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规避资金风险。(四)推行ERP,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率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就成为资金管控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要基于项目点分散的现状,推行ERP,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根据分公司或项目部反馈的资金使用和需求信息,按项目特点进行分类分析,统筹安排,将有限的资金转换成有效的资金。
五、结论
篇7
(一)企业员工缺少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了解
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实践中可以发现,建筑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管理者和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缺少了解,觉得编制预算应该属于财务行为,认为全面预算是基于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分支和延展,所以,在企业中的一大部分人会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应该由财务部负责,特别是预算的制定和控制方面工作,参与度低,甚至漠不关心。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上级领导也是将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交给财务部门进行负责,让财务人员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编制全面预算的各类数据及指标。当上级领导将预算数据批复完成并返回后,也只在企业上层和财务部门当中进行公布,而出现负责执行与考核的人员没有做到全面了解情况。
(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机构缺乏完善性
由于一些施工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建筑企业应用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并且,作为一项具有独立性质的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组织建设不够完善,通常都由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兼管和负责,而没有专门的负责部门,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效率较低,相关管理不够严格,工作也缺乏一定的严谨性。有财务部门负责对全面预算各个阶段进行具体执行,显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全面预算工作的权威性。
(三)全面预算管理具体实施方面欠缺
在实际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时,很多企业都存在并没有将其具体实施到实际工作中去的情况,而只是做了编制预算的工作,将编制预算工作做的很好,完成后却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
(四)成本标准不固定,全面预算基础混乱
当前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的一项重要问题就是缺少准确的定额成本标准,而大多时候都依靠预算工作人员进行主观判断,还有一些建筑企业通过在其他企业中获取相关资料,简单修改后就成为了自己企业的成本目标,这种方式缺乏准确性,也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后期工作的执行。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企业全员参加预算管理工作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生产及经营活动中,涉及到各个环节内容的资金管理活动,而这些环节又需要建筑企业中不同的部门和组织进行负责的,所以,企业从上到下都应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当中。由于负责各个项目的人员,对所负责内容的熟悉程度应该是最高的,所以,对于如何制定预算标准,如何对预算进行编制等具体工作内容的制定方面非常权威,提出的建议也更有参考价值。通过结合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进行预算编制等工作,在具体执行阶段也更能得到员工的认可,使全面预算管理得到有效推进。
(二)加强制度及组织建设
当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准备工作后,为了能够保证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更好的落到实处,并发挥出优势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细则》等相应规章制度,从而为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应用保驾护航。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需要注意建立独立的全面预算管理负责部门,做到专人专用。另外,还需要建立预算审批机构,编制与执行机构,和全面预算工作管理监督及考核机构,财务部门在预算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所以也应协助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预算编制的程序应该采取分层管理的方式,层层汇总,在审核完成后,财务部将具体方案报给公司管理委员会,由领导最终敲定。
(三)加强工作人员培训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分为,编制阶段、审批阶段、执行阶段、分析阶段及考核阶段,对于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负责阶段不同进行划分,培训中以主要内容为培训重点。例如,针对编制人员,就需要加强定额相关方面知识的培训,针对如何根据企业情况对预算编制进行合理调整,如何将预算标准分配给可执行部门或班组等;具体执行人员需要加强如何完成分配到自己的工作任务方面的学习,并且需要学会如何正确的记录执行情况,与关联工序人员如何交接,最后如何将执行结果汇报给上级部门等;审批人员应对全面预算管理各项工作都有良好的了解,根据正确的标准判定预算数据是否合理,对人员进行考核。
(四)重视考核对管理的重要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全员参加,进行系统控制的工作,为了能够保证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加强预算的考核办法,根据相关的责任部门完成各项指标的情况作为考核依据,将绩效与考核相挂钩,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在制定绩效考核时,需要注意根据被考核对象制定准确的考核内容,并且科学的设计考核指标,注意保证考核工作的时效性。结束语: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对企业全员、工作全过程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属于一种系统性的管理工具,能有效的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当中。面对当前建筑行业激烈的竞争形势,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竞争力,所以,相关管理者应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史瑞.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2:281.
篇8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财务管理 加强
建筑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建筑产业本身属于财务密集型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工作量上就较大,再加上近年来建筑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当前形势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企业必须及时更新升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和手段,才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1、有助于寻找经济效益提高的途经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只有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创新,才能是企业的生产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市场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从而达到节约生产成本,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财务管理的创新是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立场上,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指导企业管理决策者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方案,从而有效的控制生产成本。除此之外,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还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本的作用,明确资金的流动和管理,规范资金运行的流程。
2、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是企业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决策的制定及管理制度的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当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做出调整,并且其管理过程应当有企业的各个部门积极的参与进来。从实际的管理经验上来看,只有企业准确的把握了市场的变化规律,才能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市场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多元化
我国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投资回收风险、筹资风险和投标风险。建筑企业在获取建筑项目时一般采用投标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为企业获取了较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风险。在投标中,企业的应收款项在总投资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应收账款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是无法进行变更的,一旦在工程中出现款项拖欠的问题,要收回应收款项的难度就很大,将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为了使项目能够正常进行,建筑企业往往会求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项目资金的筹集,这时就形成了企业的筹资风险。筹资风险主要是由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动,利率的变化,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等因素引起的。在企业投标的过程中,为了增加竞争优势,许多企业会采用压低项目成本的方式来进行竞标,这将导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企业无法创收,这就形成了企业的投标风险。
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建筑项目的实行和开展流动性和变化性较大,一些大的工程项目还分为小项目,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独立控制的方式,这导致项目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内部管理制度混乱无序。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十分薄弱,例如在存货的储存和管理上,企业没有制定有效的管理方式,导致产品大量积压,既增加了管理的费用,还降低了产品的流动性。再如在企业固定资本的管理上,建筑企业通常采用分项目管理的办法,一旦部门间沟通不畅,就会导致材料重复采购,设备管理不当等现象的发生。在企业账目的管理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建筑企业的施工建设周期一般都较长,因此资金的流动期也较长,这给账目的记录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部分企业没有制定出高效的赊账管理体系,催收还款的能力又明显不足,最后导致许多账目成为了死账,给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障碍。
3、预算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建筑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仍存在较大问题,对于资金、企业账目的管理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许多企业在将预算管理体系与年度预算分设为两个机构,因此预算管理体系的功能并不完善,其预算结果仅仅起到了一个参考作用,并没有实质上的价值和意义。此外,在预算管理体系的应用上也不够规范,管理体系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人员数量、结构设置上都不符合实际的工作需求,预算管理效率低下。
三、创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强化财务管理风险管理
为提高企业生产运行的安全性,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具体可以从应收账款管理、筹资管理、投标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展开。此外,企业应该选聘一批具有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的风险分析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将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有效的结合起来,从生产计划、项目施工、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做好风险的预防工作,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
2、实施会计委派制,加强财务监督
会计人员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合理性,防止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违规违法的情况。在企业的一些规模较大的项目中,企业自身拥有的财务人员可能难以满足项目的财务核算工作,在此情况下,企业可以实施会计委派制,由相应的会计事务所直接委派专业的会计人员负责工程项目的财务核算工作。在选择合作的会计事务所时,企业必须选择具有专业证书和良好信誉的事务所,并对委派人员的资格和相关证书进行有效的核查。一旦核算工作分配完成,就应当由相应的会计人员进行全权的负责,无关人员不得干涉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在一些中小型项目中,可以实行会计核算中心的方式,将项目的核算任务分成几个部分,由不同的会计人员负责,最后再进行汇总。会计事务所在委派会计人员前必须使会计人员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责任感,对各个环节进行良好的把控。
3、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及建立
企业必须建立起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联合统一才能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无论是在建立内部管理制度还是外部管理制度时,都要依据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控制制度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升级。在控制制度中应当包含对会计档案、会计文件及会计核算结果的管理。此外还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内部管理机制应当注重对项目成本的管理,保证企业运行的经济效益,将项目成本尽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企业拥有充足的运行资金。
4、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在市场条件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使管理方式与市场的方向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与其他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决策制定、方案设计的参考。在现代化企业的生产运行中,企业管理者在管理理念上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使得所有经济活动都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了企业资金的流动、管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企业应当扩大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功能,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企业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将企业的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以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
5、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实行集中管理。事实上,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就是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过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完全可以实行集中管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信息化发展原则,逐步建立科学可行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网络化资金管理。这样,建筑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决策信息的真实性和决策质量
四、结语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可用或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使用和模仿。我国虽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国的特色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对很多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建筑业作为我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其发展和生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命脉。因此,建筑业的发展必然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而建筑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资金流关系到建筑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用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改变建筑施工企业粗放的管理模式,促进建筑施工企业走内涵发展道路是明智之举,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还应更进一步的更新财务管理观念,以适应未来新形势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贺兰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企业研究,2011(12).
[2] 刘佳涵: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业,2010(11).
篇9
关键词:建筑业 企业 财务预算管理 制定 实施
一、建筑业企业的特点
建筑业企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十分繁荣的行业,涉及的经济活动范围广泛,使用资金分散、金额大。建筑业企业主要分为三类:施工总承包类、专业承包类、劳务分包类。总体来说建筑业企业是一个资金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物资资源消耗很大,是以经济性和盈利性为主的行业,具有鲜明行业特征和市场独立性。整个建筑业企业的生产周期长,涉及的工作范围广泛,因此财务管理牵涉的环节十分多。为了保证企业资金安全,提高企业经营效果,加强建筑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二、财务预算的内涵
财务预算管理一般来讲是用科学的预测管理办法来预算企业未来一定期限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系列价值指标的管理体系。财务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财务部门通过对市场调研和企业内部实际经济等情况分析后,来制定经济计划。对企业资金进行预算,合理安排资金使用,用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工。同时,通过定期检查企业各部门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发现财务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经济风险,还能增加企业竞争力。
在建筑业企业中实行财务预算管理不仅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有助于适应企业多变的财务管理活动变化,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顺利运行,是提高建筑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建筑企业大多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然而,企业是否盈利,最终是反映在建筑业企业的财务上。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资金的正常运作,保证工作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财务预算作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的方法,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
三、在建筑业企业中财务预算的组成和编制的方法
首先,对于任何一项工程项目,财务部门要根据市场调研对其实际所需要的资金做出估量,并且要储备足够的资金,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顺利实施。建筑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资金的缺乏,会导致工期延长,工程搁置,后果十分严重。其次,编制预计利润表,编制依据是经过市场调研后对销售、成本综合分析得出有关的资料,对经营成果进行科学的估计后,编制财务预计利润表。再次,预计利润分配表、预计的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这些表的编制都是反映出一定的期间内企业经营成果的财务预算。通常财务预算采取的编制方法分为三种:固定和弹性预算、定期和滚动预算、增量和零基预算。
四、建筑业企业财务预算体系建立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制定预算制度
包括政策的制定、预算的编制、日常的跟进管理和及时的改进四部分大内容,其中要尤其重视日常管理,因为它关系着整个预算制度是否能成功。日常管理一般是指对日常管理报表的应用和设计。并且注意要遵守以下几个理念:要根据建筑业企业的具体预算项目详细制定;按时按顺序依照合理的凭证用笔进行填写;期间要有一定的审查过程;对于重要的日常管理报表,要经过建筑业企业高级责任主管经过开会商讨后才能编制。
(二)财务预算要与建筑业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吻合
财务预算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服务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经营的风险。所以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既要考虑到企业现今的生存状况,又要对市场进行综合考察、评估竞争对手、考虑国家的宏观政策等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业企业制定的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协调性。另外,财务预算的编制要符合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要各部门共同协商制定,保证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
(三)在建筑业企业中建设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
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是企业内部财务核算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内部必须建立预算管理组织。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财务预算委员会,人员组成应该来自于多个部门。将财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分配到建筑业企业中不同的管理部门。同时注意把责任明确到相关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或个人。另外在建筑业企业中建立一定的相互制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成立专门的财务预算审查部门,定期对企业各部门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保证财务预算的公证、公平、合理。而且任命委员会的领导者要具有专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领导和协调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四)要严格界定建筑业企业现金支出额度,调整对基本支出定额的核定方法
增加对预算资金分配的公正性和透明性。财务预算编制要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对现金的财务预算要进行适当的分类和排序,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实现财务预算管理与建筑业企业发展规划的一致性。
(五)加强财务部门与财务预算执行部门的联系
财务部门与财务预算执行部门在企业中的工作性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财务部门要将财务预算执行信息定期反馈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只有这样财务预算管理部门才能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对财务预算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只有掌握准确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才能进一步向上级反映,管理者才能及时发现与财务预算不相符的情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提出更改意见,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完工。
(六)在建筑业企业中还应该建立一定的财务预算考核体系
在每个财务预算的末期,对企业各部门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察,并且配合以上所提及到的注意事项,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财务预算指标,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促进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财务预算管理在建筑业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建筑业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而财务管理的中心就是对资金的管理和应用。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管理内容是资金的流转和流通,所以财务预算管理,对保证企业资金安全,优化企业资金使用具有重大意义。
(二)财务预算管理对建筑业企业做出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因为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定,是通过企业现有的资源和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制定的,管理者通过检查预算方案的执行情况,能够了解项目工程的实施情况,对于问题及时作出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经济运作情况了解透彻,做出的经济决策才更具有说服力。
(三)对建筑业企业管理可以提供一定的控制作用
因为建筑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围绕着财务预算的指标来进行的,在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指标为其提供了一个控制依据,甚至可以作为企业员工进行工作活动的行动指南,所以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四)对建筑业企业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建筑业企业可以把指定的财务预算指标分等级、分层次分配到企业中的各个部门,有时也可以细化到指定的员工。由此看来无论是上层企业领导、下级部门管理者、普通员工都将财务预算指标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便可以促进企业目标的早日实现。
(五)有助于建筑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因为财务预算是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的,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的。企业内部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就是降低成本,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作。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业企业内实行财务管理,在稳定建筑业企业资金安全和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建筑业企业要想获得平稳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高侠.保障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有效实施得几点建议[J].地方财政研究,2011
[2]王逢渡.浅谈企业财务预算管理[J].商业会计. 2011
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结算中心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资金是保证施工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形势下,施工企业要想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水平,但是由于长期受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拖欠款。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由于市场发展迅速,没有完善的市场管理机制,导致建筑市场不规范,使得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得到工程的建设权,在施工中垫资进行,但是在后期无法收回形成呆账,导致施工企业没有资金支付工人的工资,甚至导致施工企业破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资金的使用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形成大规模工程款拖欠,那么不仅会导致施工单位面临资金风险,而且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产生影响,导致工程不能按照竣工。
2.工程垫资。在目前建筑市场中工程项目的承建都是通过招投标进行的,施工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为了获得相应的承建权利,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大量的垫资施工势必会对施工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产生很大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建设单位不按照相关的规定支付工程款,将资金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一些建设单位在施工中对工程设计和标准进行更改,从而给施工企业造成资金缺口。另外一些工程项目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导致工程建后期资金自己不足,形成资金缺口,这些现象的发生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资金提前支出概率,给施工企业带来资金安全隐患。
3.分支机构多,资金管理分散。在施工企业中由于工程项目分布较多,各个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设立单独的账户,在不同的项目中设立分支资金管理机构,没有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一些项目中资金过剩,另外一些项目中资金不足,从而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降低了施工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4.筹资成本增加。由于受到工程项目施工中各中因素的影响,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这个时候施工企业就需要向银行贷款解决资金困难。但是随着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中竞争的加剧,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在逐渐降低,银行在借贷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施工企业的还款能力,相应的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贷款难度。另外,施工企业为了有足够的资金往往高息贷款,利息也成为施工企业的一个沉重的负担,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5.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要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就需要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作保障,但是从目前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的情况来看,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可以依照的资金管理制度。一方面,施工企业没有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资金支出没有计划性。另外一方面,施工企业没有制定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对资金的利用率不重视,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二、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对策
1.成立结算中心,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对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比较分散,在资金管理不可避免的就存在很多的漏洞,所以为了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效率需要在施工企业中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对企业的所有资金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将各分项目联系起来,对所有项目点进行集中管理,实现资金的统一调配和使用,这样能够将企业中的所有资金聚集起来,形成资金合力,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对企业中资金流向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使企业的资金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2.加强预算管理,保证资金流动的计划性。在施工企业中要加强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必须加强资金预算管理,通过有效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对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资金收支情况进行预测和管理,对于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有很大的帮助。加强资金预算管理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编制,在综合考虑施工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施工项目中所需要的资金进行预测,然后形成现有的预算报表。另外一方面,在施工企业的运行中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预算标准开展资金收支工作,严防超支现象的发生。
3.建立企业资金管理责任制。保证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取得相应的成效就需要落实资金管理责任制。针对目前施工企业面临的资金管理困难问题,应该加强监督和考核管理。首先必须要按照施工企业的运作流程,对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范围进行划分,不同级别的资金管理应该由专人进行。其次要明确管理人员在资金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各管理岗位上的权限要明确区分。最后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管理人员的失职情况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在施工企业内部形成高度的资金管理意识,做到资金管理中人人有责,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4.加强拖欠款的回收工作。加强企业拖欠款的回收工作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对企业的各种拖欠款进行清理和盘点,并且建立详细的账目,其中要对拖欠款的时间、金额、债务人等有详细的登记,帮助企业明确自己的债务情况。第二,施工企业应该派专人进行拖欠款的追讨工作,形成责任管理。第三,对于一些拖欠时间比较长,追讨工作比较复杂的欠款,施工企业应该借助法律途径进行解决。
5.做好成本管理。施工企业要想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就需要保证资金的合理占用量,在资金的使用中要不断平衡资金使用和节约之间的关系,经济实行稳健的资金原则,要充分挖掘企业资金的潜力,对企业资金进行全面的观测,实现企业资金的动态管理。另外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检查工作,定期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企业的资金真正物尽其用。
综上所述,要提高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需要从施工企业运行的全方位入手,在企业内部设置资金结算中心,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建立企业先进预算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资金使用的计划性,抓紧工程款的追讨工作,在资金管理中落实责任制度,从而保证施工企业的资金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给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公司专项奖励管理办法
- 下一篇:施工工程安全协议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