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

篇1

关键词:高职 经管类学生 岗位需求 财务分析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55-02

引言

对于每一位教师,不论是教哪一学科,都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任何课程的任何环节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和训练着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直接并很大程度地影响教学质量。由于财务岗位在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财务知识对经管专业的大学生来讲也是重要的,而且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都或多或少与财务岗位有关系,有些甚至就是财务分析岗位。因此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自然成了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也成了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开设专门的《财务分析》或《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二是融入《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中的一个单元。

对于第一种途径而言,学生学习的财务分析内容会比较全面、系统。目前浙江的高职院校只有6所学校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阅读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存在着一种不适用的现象,学生一进入企业,让其做财务分析工作,仍然不知如何下手。这主要是因为,上课时学生的训练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和实际要求脱节。对于第二种途径而言,由于多数学校财务管理课程每周只开设4节课,财务分析章节安排的时间较短,而财务分析内容又比较多,因此相关知识只能讲个皮毛,等学生进入企业后,从事会计也好,从事财务咨询也好,对于基本的财务分析报告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分析,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基本评价,而企业恰恰又需要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的技能。

因此,必须将与现有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进行改革,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只通过一、两门课的教学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必须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研究。

目前国内针对财务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研究较多,关于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不多,即便是关于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也缺乏针对岗位需求进行研究。

二、基于岗位需求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指明了方向。工学结合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目前,在教高16号文件的指导下,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体系和课程的改革。为了使课程改革更有针对性,必须了解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针对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

财务岗位在企业的重要性及财务知识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都决定了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财务分析能力是指搜集各种财务信息,借以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并预测未来,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经管类专业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工作岗位的需求。如我院财务会计系各个专业每年都开一次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每次专家都会提到相关岗位对财务分析能力的需求,如会计专业、投资理财专业、信用管理专业及税务专业等。同时也指出学生上岗时财务分析能力的不足,如不懂得基本的财务分析步骤及要点、不能撰写简单的财务分析报告等,因此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迫切而必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必须针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分析能力岗位需求、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和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在当前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势下,很多院校都在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建设工作,这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针对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并不存在,鉴于财务分析能力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基于岗位需求的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是必然的,更是现实的要求。

三、基于岗位需求设计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他的许多论著里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做,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重心在“学与做”的密切结合上。这实质上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取决于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黄炎培先生说:“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在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一。”

1.财务分析岗位能力需求。财务分析岗位能力有多种层次,从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分三个层次:一是一般的财务人员财务分析能力需求层次;二是财务分析专员能力需求层次;三是财务分析经理能力需求层次。

对于第一种层次,要求具备基本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和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对于第二种层次,是真正的财务分析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是很大的,是财务管理层次的会计。要求对财务数据进行评估,观察其变化趋势并了解变动原因,主要有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半年度分析、年度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公司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情况、盈利情况、成本情况、销售情况、现金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等;通过期间比较,发现问题和异常,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公司收入、利润实现情况,提出增收合理化建议;负责撰写公司财务分析、财务报告、财务总结、会议资料等;负责建立健全相关业务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和办法;负责相关业务单位费用支出、合同协议的财务审核;参与并指导业务单位的年度和月度预算编制和申报;对公司整体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做出书面报告。

对于第三种层次,财务分析经理需要根据公司要求,建立和完善财务及经营分析体系;协助收集、修订和制定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并监督执行;根据汇总的各业务机构及公司会计部门填报的内部报表与管理报表,分析各项报表与比率,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表。

2.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根据财务分析岗位的能力层次,在设计财务分析能力培养内容时,既需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当前需要,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首先,设计让学生大量阅读财务报告的项目,让学生计算报表中的一些合计数等,在计算过程中应用Excel的公式功能进行分析计算,在阅读财务报告和计算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同时分析财务报告中各个数据之间的联系。其次,设计一个让学生大量阅读完整财务分析报告的项目,这些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财务分析的方法等。再次,设计一些与满足企业财务分析岗位实际需要的专项项目,如财务报表项目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向银行贷款时需要提供)、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现金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这些专项项目在设计时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环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工作的要求。最后,设计一个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的项目和一些拓展项目,如经营分析报告的撰写项目等,财务分析报告撰写必须熟练,对于一些拓展项目可以让学生做简单的了解。

这些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要求的层次、学生的专业和毕业以后的去向做出一定的选择。

四、基于岗位需求设计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途径

根据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探讨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将原来仅靠课堂和校内实训的培养模式,转为课堂、校内实训、校内竞赛与校外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所设计的培养项目和具体任务。

1.建设仿真的实训环境,采取理论课程边讲边实训的方式。校内仿真实训环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布置项目和工作任务时的实际工作环境描述来完成。同时,为更好地完成财务分析的实训,必须改变以前只在教室的黑板上或投影上讲解财务分析的现象,必须通过引导让学生更多的依靠自己进行思考、阅读、计算和总结。

2.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与校外基地签订协议,确定双方的合作关系,派学生到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另一方面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成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的指导老师来校上课,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实习任务。

财务分析是信用评级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都有大量的财务分析数据的计算和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可以通过与信用评级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财务分析业务也可以将这些业务进行一些适当的修改,让学生完成接近真实业务的任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也逐渐体会到职业教育在企业中的作用,一是有助于塑造企业文化,二是可以为培养手脑并用、知识和技能兼备的企业需要的后备人才。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普通教育的一个弱点就是重知识轻技能,我们应提倡“应知,应会”,只“知”不“会”,是不行的。三是职业教育能开创一种创新的环境,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实际上是企业的“树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国外也很强调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但是核心能力的载体是人,是员工。因此,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3.大胆改革考核方式。针对《财务分析》或《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对于参加企业顶岗实习、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的学生,可以依据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管理,根据企业的评价给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积极组织与财务分析相关的竞赛,实现以赛促训的目的。目前浙江省的财会信息化大赛中涉及到财务分析能力的考核,浙江省“挑战杯”大赛和全国“挑战杯”大赛中的创业计划竞赛中也涉及到财务分析能力的考核,学生如果参加这样的比赛获奖,可以采取根据奖项的等级给予财务分析课程加分等方式,学校自身也可以组织相配套的院级竞赛,并给予课程相应的加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财务分析的兴趣。

通过基于岗位需求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的学习和途径的实施,相信高职经管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分析其他的问题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康碧琼.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7)

2.刘薇.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的功能演进[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9)

3.黄珍.撰写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4.徐相昆.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局限性及其改进[J].科技和产业,2008(8)

5.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6.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7.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篇2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居于同等重要地位,它既是理论教学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也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尽合理。基本上都是先上理论课程,再上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仅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和验证,学时少,内容老,多数安排在理论课之中,大多是以实训室、教室为主要场所进行的实训、操作。在实践教学中认知实验、验证实验过多,体现知识综合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考核方法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践知识,也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实习、实训方面,我国尚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氛围和机制,实践教学条件尚不充足,通过关系依托少数企业来安排学生的实习,难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被认为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关键要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未来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才能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在毕业找工作时不被录用的现象屡见不鲜。

1.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对高校的实践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导致企业对高校的学生实习和实训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不愿让学生真正深入生产一线,介入企业生产运行的核心过程。尤其是近几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招生数量迅速增长,对实践教学场所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企业不愿接纳学生去实习。另外生产实习、毕业实都安排在大四年级进行,学生由于考研、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对实习投入缩水,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受到影响。

2.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实习是通过深入生产企业实际进行观察和学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来完成的。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及时准确地对所指导的学生逐一跟踪检查,学生实践成绩的评定一般根据出勤情况、实习中的表现,最后上交实训报告或小论文判断,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忽视了实践过程中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的培养。

3“.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不足。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对指导教师要求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各高校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过去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从校门进校门,没有参加过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不足。

案例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厚的实践经验,并具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能力。而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没有在企业真正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因此对案例的现实性缺乏把握,在指导实践实习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三、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训(财务基本技能实训、纳税筹划模拟实训、公司理财综合模拟)、ERP综合模拟实训及毕业论文四大块。财务管理专业应构建以现场形式进行的实习与实训,以财务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的模拟实训,以目标实现形式进行的毕业论文等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基础实训。

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校内基础实训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学年相关课程结束后进行。具体包括有:

(1)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安排在初级会计课程结束后。实训内容有账户的设置方法,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薄和基本的财务报表编制等。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加深学生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熟练掌握财务工作的基本技能;掌握有关企业基本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财务管理基本技能实训。

安排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结束后2周时间。实训内容主要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衡量以及财务基本函数的计算机操作。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利用电脑系统地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财务计划模型设计、财务预测模型设计、财务分析模型设计等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财务分析实训。

安排在财务分析课程结束后或在课程中进行。分析内容有资产负债表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业绩评价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报表中的各项数据所代表的意义,用全面正确的财务分析方法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经营能力的高低及企业发展前景,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4)财务信息系统操作实训。

安排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结束后。通过本实训,使学生能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和网络工具,熟练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单位财务日常业务工作,并能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财务信息的录入、信息存储、财务数据分析和报表编制等。

2.专业模拟实训。

(1)纳税筹划模拟实训。

安排在税法、税收筹划等课程结束后进行。通过本项实训,使学生掌握各税种的税法规定,应纳税额的计算以及纳税申报的全过程。站在纳税筹划师的角度,为指定的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使学生对纳税筹划的全过程有亲身的感受和了解,具备一个企业的纳税申报与涉税事物的处理能力。

(2)公司理财实训。

公司理财实训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训,主要包括资本结构决策、筹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证券投资分析、营运资金、利润分配、全面预算、财务分析、并购与重组等内容。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将已学过的理财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财务管理实际工作,巩固已学知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3)ERP沙盘模拟综合实训。

ERP沙盘模拟融角色扮演、情景分析和决策判断于一体,实训的内容模拟企业实战,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通过实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扮演一个财务管理师的角色,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从而提高学生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判读与应用能力。

3.校外实习及毕业论文。

校外实习主要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巩固、深化的过程。通过生产实习,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业务的能力和技巧;以扩大视野、增强认识,为今后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理论课程和规定的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重要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结合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探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4.社会调研和实践。

通过社会调研和实践,可以加深理解有关专业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财务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理论发展前沿,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综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解答问题能力。

四、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具体做法

1.树立新的实践教学理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培养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一个合格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企业财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精通企业理财之道,具有较强的运筹帷幄能力。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途径,需要按照学生技能形成与发展的自身规律,并根据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和技能逐步养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2.重视对实践成果的考评。

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是量的积累过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不仅要重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在实践及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既要有量化考核,如实践报告或小论文的字数,是否准时完成实践项目等;又要有质的考核,如实践内容的真实性、实践报告或小论文的完成质量等。考评可以多种方式进行。如可以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可采用以学生取得的一些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及省级证书折算成学分,代替相关课程;也可采用现场演示、让学生进行实践成果的介绍及现场答辩等方式,全面考查实践教学的情况。

3.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质量。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要求较高,既应具有丰富的财务理论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解决实践教学师资问题,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或在相关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兼职;建立实践教学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质量和水平。

4.充分、恰当地利用案例教学。

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引言

大学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类专业核心课程,这门课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培养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学习财务理论知识同时学生要有财务专业实践能力,财务分析课程是培养财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课程,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质量,实现财务分析教学在企业实际中的运用目标,很多高校教师对提高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张先治(2007)指出保证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个全面的财务分析教学系统。陈卫军、徐文学、陈平(2012)指出财务分析课程采用实训教学时可以选取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实践教学的案例材料,培养学生运用财务分析理论知识的能力。财务分析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是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质量,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生运用所学财务分析知识在实践中的能力,为企业输送高知识技能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提高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提高财务分析课程质量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

《财务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授《财务分析》课程中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再将实际案例融合进去,让学生们以学制用,充分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是将一个典型案例并与《财务分析》课程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的一种案例教学方法。一般会让学生在巨潮资网上选取结合当前经济热点的行业的财务报表,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对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这样学生对分析的案例公司较熟知,同时在教授理论知识时更能让学生增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某上市公司作为典型案例时要剔除具有复杂业务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业务太复杂将会影响财务数据准确性;并且不能选取ST公司作为案例公司,该类公司连年亏损,财务数据不稳定且不具有代表性,可能随时退市。在选取的上市公司最好是近几年公司业绩良好并稳定属于具有良好前景的企业;同时最好是成熟的上市公司,上市时间在五年以上的一般财务数据及资料相对比较完善。根据以上要求选取的上市公司作为典型案例来用于《财务分析》课程的讲解具有全面性和可靠性,有利于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知识更加具体。

(二)实践教学

财务分析课程基于会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应用型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知识要求较高,并且要求应用型财会专业学生还要具有较强的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财会专业学生要想学好财务分析课程,首先要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除了需要进行案例教学之外,更需要加入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第一是要培养学生通过运用软件直接可以计算财务数据中相关数值的能力,第二是培养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锻炼自身分析公司财务数据的能力。实践教学一般分成上机操作教学和课堂组织讨论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数据的分析以及财务报告的撰写,将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今后输送到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上机操作教学进行上机操作,首先让学生上网,进入上市公司网站,下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将选取的公司财务数据导入Excel中。然后通过所学财务分析理论知识并运用Excel的计算功能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比率分析,最后撰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报告中说明上市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并提出自己对该公司相对应的财务见解。与此同时在分析上市公司报表时,要求学生了解与该公司同行业情况,并将同行业相关数据导入Excel中对比分析该公司与同行业财务状况。上机操作教学让学生掌握运用Excel如何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各财务指标的分析比如财务比率分析、质量分析和综合分析,更好地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财务分析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方法得到实践训练。

2.组织讨论教学组织讨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另一种形式,将班级学生以四五个人为一个小组,组织各组同学对选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出相对应的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案例上市公司近几年的财务状况,如公司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投资能力以及企业的发展能力,分析得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上市公司可能需要完善的意见。组织讨论课时,一般由各组选派代表,并通过制作PPT的形式讲解各组选取上市公司的基本简介、行业基本状况、披露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对应的财务比率,同时对在分析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提出小组的意见,汇报完毕以后其他组学生对该组同学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或者评价。通过互动学习可以提升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了专业知识,对分析案例公司的情况更加了解,拓宽了课本之外的知识。互动学习之后,授课教师对每组同学分析上市公司给予点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通过组织讨论教学的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让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各组同学分析上市公司的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公司财务状况提出的宝贵意见。

三、提升财会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财务分析课程质量的前提是需要专业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财务分析课程教授与学生的掌握,从而影响到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该门课程是与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都有相关性,随着信息时展,固步自封的学习模式早已被淘汰,专业学科知识都在日新月异信息时代中不断更新,专业教师要随时对自己进行充电,学校可以组织同行专家为年轻专业教师进行知识讲座。专业教师要具备教研能力,研究新的教育理念,采用适合财务分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授课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时间去消化本节课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实训部分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专业教师要具备运用先进多媒体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提高授课效率并在课堂授课时可以及时补充一些专业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多的接受到专业知识增加专业知识面。专业教师具备运用网络教学模式,网网上的学习资源丰富,巨潮网、上深交易所数据都披露了财务分析所需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数据,这些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可用于财务分析的教学。另外教师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借助qq、微博等沟通工具进行课下答疑。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到企业中锻炼实践技能,结合在企业锻炼中实际发生的事项作为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大学中专业教师要具备双能型的教学资质,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提高财务分析的教学质量。专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就财务分析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检查、评价、总结。在总结时,可以向本专业教师探讨教学思路,学习或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这样教师教学能力得以螺旋上升,从而财务分析课程质量效果会稳步提高。

四、总结

提高财务分析课程质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自我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应用型人才学习这门课自我的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技能,从而让学生对该门课深层的理解起到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教师通过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加全面具体,在学生将来学习专业课程时可以更好地把相关课程衔接在一起,在各门课之间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卫军,徐文学,陈平.基于上市公司网上资源的《财务分析》实训教学探讨[J].财会通讯,2012(1中).

[2]许秀梅,王秀华.基于分析能力培养的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环节设计[J].财会通讯,2013(6中).

[3]张莉芳.《财务分析》课程开放式案例教学法[J].财会月刊,2014(1下).

[4]高娟.《财务分析》四维交互递进式教学模式浅探[J].财会通讯,2015(1).

[5]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第七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 职业能力 课程定位 分层项目化

业教育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与建设,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处于整个教学改革的中心地位。因此,探索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目前一些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与其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缺乏衔接,毕业生很难适应职业能力要求,难以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本文针对我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中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做一些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分析的课程设计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会计、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也可以作为高职其他财经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财务管理课程的改革与建设首先要对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调研,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总结岗位能力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围绕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在对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深层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改革与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终培养出满足职业能力要求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一)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形式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研总结得出,财务管理岗位职业核心能力包括:筹资与投资管理能力、营运资金与收益分配管理能力、财务预算与控制分析能力、财务监督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等。具体职业能力要求如下:

1.专业能力:建立和评价财务管理目标能力;财务估价的基本能力;资金筹集的预测与调度能力;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能力;现金流的管理能力;信用政策管理与协调能力;投资评价与运作能力;收益分配的管理与实施能力;财务控制与风险预警能力;财务指标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2.方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整合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软件应用能力。

3.社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素质;金融关系能力;创新探究能力;组织调控能力;一定的理财能力。

(二)明确课程定位,梳理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财务管理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像财务、税法、金融、经营管理、项目投资、统计分析、风险预警等。因此,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必须要以管理学基础、基础会计实务、出纳操作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和纳税申报与筹划等课程学习为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审计实务、ERP沙盘对抗、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奠定基础,在整个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应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确立“重在实际应用、贵在能力素质”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遵循“校企(行)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邀请企业财务专家全程参与课程设计,紧贴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财务管理真实项目为载体,以教学做合一为形式,按照本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来开发设计《财务管理》课程。首先,细分财务管理岗位,分解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其次,确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能力标准;再次,整合序化教学项目,确定学习性工作任务;最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操作和工作任务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实现课程能力标准,达到职业能力要求。

二、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分层项目化”课程内容

围绕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基于企业理财工作过程设置“分层项目化”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在对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深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财务管理职业岗位能力相结合,基于财务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围绕企业理财流程所涉及的相应工作项目和具体任务重构与职业核心能力对应的“分层项目化”课程内容,见右表。

这种重构的教学内容打破了财务管理原有的教学模式,按照工作项目与任务重新整合,以解决理财工作任务为主线,把财务管理知识点演变成解决每一个项目与任务的工具,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一个连贯的业务操作流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每个理财项目由若干个工作任务构成,每个任务包括案例导入、任务安排、知识准备、任务实施(职业判断、业务操作)和能力训练五个环节,按照业务操作的流程顺序和相关任务的决策方法,借助财务管理实训和真实案例分析,将理财项目、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与学习情境,将学习课堂变成工作场所,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能力训练,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场感性体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使课程教学内容实现项目化、任务化和实践化,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重构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实现。在教学模式设计中,以强化学生理财技能、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采取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工学交替、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突出了企业背景再现、理财职场模拟、理实学做一体、能力训练递进、考核动态弹性等教学特色,将知识准备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能力训练与理财实践相结合,将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课堂集中学习与资源库自主学习相结合,将任务测试与调研报告、财务分析和专业论文相结合。通过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仿真感悟,真实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增强了每个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财务管理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四、改进实操技能培养模式,实现理财能力递进

针对课程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为依据,立足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色,做到学做一体、理实融通,实现理财人员的能力递进,创建 “感知实训、案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训”四位一体的实操技能培养模式。(1)感知实训,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国家对财务人员的管理方式等。一般由任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训,利用寒暑假让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者社会调查,开展主题班会进行讨论交流等方式开展相关实训活动。(2)案例实训,这一阶段由老师精选国内外理财项目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主要是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项目实训,本阶段主要是针对每个项目下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实训,尤其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紧密的理财互动,如买房购车的资金如何筹资,多余的资金如何投资,赚了钱怎么分配,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理财价值最大化等等,由此锻炼了学生的专项理财能力。(4)企业实训,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企业,感受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的方法,明确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进程。企业实训结束后,组织企业财务经理、会计人员与学生间相互交流,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疑惑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通过递进式的分层训练、渐次提升,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掌握了财务管理的方法,体验了真实的理财环境,提高了学生理财能力,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从理论到实际和教学做一体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构建以财务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分层项目化”课程内容,灵活运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岗位认知、案例分析、项目模拟和职场实战,创建“四位一体”的实操技能培养模式,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实现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课程改革能有效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并且促使教改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Z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职 财务管理 课程改革 分析

我国的高职学校一般都有财务管理的课程,教学的目标决定了改革的方向,当前的教学现状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进行调整。

1.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在教学当中缺乏钻研的精神,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都是按照教材来进行,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用在讲解理论当中,没有实训的意识,不去搜集各种财务数据,也不会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做出分析,没有体现出学科价值。很多教师使用的训练都是问答、判断以及计算之类的习题,这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做题能力,但是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只是注重做题,轻视分析,逐渐失去了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真正意义。

很多学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很早的教材,这些教材的案例很单一,几乎每本书都采用的是一个公司的财务数据,而且举例分析很少,换一家公司让学生进行分析,学生就反应不过来。甚至一些教材的各种案例之间前后不能联系起来,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说,想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仅仅通过学习教材上的案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能够整理一批案例,并且都使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

1.2.学生的实训活动少

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训练形式就是选择、判断、计算等等,而且很多数据都是假设的数据,训练效果一般,学生也没有掌握实际的技能。其实,财务管理课程的专题性很强,操作性也很强,教师要通过学生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一致的结果,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大作业的形式来进行考核,给学生安排不同的企业财务分析的任务,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根据。

1.3.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精神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就体现在课堂架构的设计当中。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要从平时的导学抓起,还要把这种学习方式形成常规,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都有明确学习的主要目标,并且把这种目标作为学习的动力。但是当前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当中,由于教学思路的老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被有效调动出来,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没有培养出来,教学质量不能有效提高。

2.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措施

2.1.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是比较落后的教学方式。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为了能够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财务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或者是归纳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还要能够把现代科技手段带到课堂教学当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收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2.使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是从国外引进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中心是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和教师对现实的问题进行探索,是一种实践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积极探索,从而得出共同的答案,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职教育当中的财务管理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当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把一个个案例将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引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通过分析,发现问题,使学生处于决策者的地位来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学生可以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3.加大实训力度

日常练习要尽可能减少选择、判断、问答、计算等形式,训练形式尽可能贴近实际工作方式,以利于掌握实际技能。因此,要在学生逐步完成各家上市公司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利用资源适时推出标准化的活页式课堂实训卡、课程成果卡,作为常规实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

财务分析重在分析,而分析的物化形式――分析报告需要严谨的思维、恰当的语句、符合规范的文稿写作加以表达,尤其是分析性结论以及为了论证各种结论而引入的各种客观数据都需要认真斟酌,需要用恰当的语言予以串连,封面、目录、正文、附注、参考、后记等页面关系,标题、段落、表格、图形之间的搭配等,以及辩论前的准备和辩论过程的交锋,都会成为摆在学生面前的各种矛盾,需要其不断克服,会计报表分析课程可以有效训练他们的写作与排版技能及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国良,朱学义,林爱梅,卜华,杨玉凤.跨世纪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问题理论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

[2]裴淑琴.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2)

[3]孙绪静,潘颖,阴丽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5)

[4]孙静芹,朱文双.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4)

篇6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职业岗位模式;实训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类型的教育,它以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具体地说就是要求高职教育应为社会培养、提供能“直接顶岗”的高素质劳动者。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教育至今仍未摆脱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教学与实践联系不够,“直接顶岗”无法实现,很多毕业生毕业后无法就业或不能对口就业。

从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看,许多单位在实际招聘时最看重的是日常会计操作和工作经历,多数企业单位要求应聘的会计人员具有会计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我们的毕业生往往是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不知从何下手,对会计职业岗位感到非常陌生,根本不能马上胜任工作。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在校时接受的实战练习不够,接触的企业实际业务太少。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日常教学仍然是突出理论、法规和制度学习,忽视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学生学完所有专业课后,对会计岗位职责、任务、程序、内容、操作技能并没有熟练掌握,毕业后无法直接上岗,这肯定影响到学生就业。而会计职业岗位实训教学的优势就是使专业目标细化,体现以岗位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为本位。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职业岗位实训教学势在必行。

一、切合实际地划分会计职业岗位,明确各职业岗位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写一套适合高职会计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实训教学的特色教材

(一)重新组合岗位实训课程

将会计专业主要专业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按会计岗位重新组合,组合后形成下列职业岗位实训课程:出纳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岗位、往来款项核算岗位、筹资与投资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费用核算岗位、销售和利润核算岗位、税金核算岗位、总账报表核算岗位、财务分析岗位。

(二)明确各职业岗位的实训教学内容

出纳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中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和出纳会计实务的内容;存货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中存货核算的内容和财务管理中存货日常管理的内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以及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内容;往来款项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往来核算以及财务管理中的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内容;筹资与投资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投资核算、筹资核算内容和财务管理中的证券投资的管理、筹资管理等内容;成本核算岗位主要包括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等相关内容;费用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费用核算以及成本会计中的相关内容;销售和利润核算岗位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会计的收入和利润的核算以及财务管理中的本、量、利分析内容;税金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应交税金的核算以及纳税实务中的相关内容;总账报表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报表编制以及会计电算化中的账簿、报表等相关内容;财务分析岗位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中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的有关内容。

(三)明确各职业岗位实训教学要求

实训教学必须在接近或达到职业活动环境氛围中进行,并要突出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重实训”的特点,采用指导教师耐心教、学生用心学和亲自动手做的教学方法,并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训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客观公正、勤俭节约等方面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编写具有职业岗位特色的实训教材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环节,实训教材又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但从现状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按职业岗位来编写的实训教材极其匮乏,这与高职教育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要求不相适应,教材建设已滞后于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二、培养新型实训师资力量

实验指导教师是影响学生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目前会计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会计实践技能,且由于缺乏制度性的定期培训和后续教育,专业知识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其整体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加强实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校应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就应加强专业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去挂职锻炼;聘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会计师到学校来做报告和讲座,或担任兼职专业实训课教师,以确保实训教学环节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把企业里实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另外,还可以从基层单位招聘引进一批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来担任正式教师或实训指导老师。

三、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校内模拟实验流程

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加强实训的效果,除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教师的引导外,实际操作与模拟效果源自于实践工作中的锻炼。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基地建设与吸纳人员方面具有种种限制,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本文所指的基地建设不是传统意义的基地,而是校企共建的规范基地,并建设完全配套的企业操作系统,业务设置具有训练的针对性。

(一)在原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社会关系,再度合作创建几个多样化的、特色的实训基地

(二)参照各个实训基地的具体特点及实训要求对校内实验实训流程和环节进行重新设计

(三)应针对校外实训基地以及社会化、市场化、行业化和信息化等要求进一步完善、修订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计划,并充分协同实训基地督促执行

(四)进一步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及专业协会等的信息沟通,充分做好信息、意见的交流、反馈和相应改进。

四、按职业岗位组织实训教学

通过各职业岗位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对各会计核算岗位做到会建账、能登账,能进行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而且擅长电算化核算,使学生基本具备各会计核算岗位的职业能力。

(一)在校内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

由于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管理类学科,要在企业进行大规模较长时间的实训确实很困难,因而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必然成为专业实训的主要途径。各职业岗位的模拟实训,侧重于岗前培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培养学生适应各种不同会计核算岗位的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教师介绍过模拟单位的有关情况后,就要求学生完全以单位会计人员的身份进行实际操作,按照实训步骤有计划地完成实训任务。为了使学生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训的目的,学校应配备专用的会计实验桌椅、会计核算流程图、图章和其他专用器具,并根据企业财务部门的核算分工,将模拟实验室分为出纳、工资、材料、固定资产、成本等核算组。实训时,由学生轮流担任财务处各种职务,实现“岗位制+轮换制”的灵活有效结合,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战演习,走产学合作教育的路子

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严格、务实的企业化要求,弥补校内实验室实训环境的虚拟性、环节的单一性等缺陷,使学生切身体验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职业化要求”氛围。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到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产学合作不仅是其实施的基本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可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校、企共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

高职会计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办出自己的特色,而职业岗位实训教学就是这个特色的核心。只有加强实训教学的比重,改变实训教学的模式,才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才能突出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才能培养出既有一定的会计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基层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懿.浅谈高职教育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J].科技广场,2008,(4).

[2]陈兆芳.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构想[J].财会月刊,2007.

篇7

关键词:ERP沙盘模拟;财务报表分析;体验式教学

随着经济发展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增长,我国多数财经院校纷纷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开设为财会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作为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等其他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选课。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核算与分析方法,具备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能力。该课程不仅仅是讲授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而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财务风险意识、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它强调的是分析研究的过程,而非一些指标公式的记忆和计算过程。学完这门课程后,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是针对特定企业、特定目的的分析程序,学生要根据具体目的和可以收集到的资料来进行建立和评价分析,从而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因此,这门课程更应注重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其应对具体问题的能力。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现有教学模式的缺陷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财务报表分析仍沿袭了会计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也都还没有得到充实和完善,还存在以下的不足: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仍然采用的是老师课堂讲解各种财务分析指标,相应地举一些例子,然后由学生自己做练习或测验巩固所学的知识,还是纯粹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无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二)授课方式不灵活

基本上还是在课堂授课教学,只不过利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仅仅只是扩大了相对以前的黑板板书授课的课容量和信息量,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进展,学生还是无法亲身融入到真正的企业环境当中,无法感受企业业务发生后所影响的各类财务指标的变化。

(三)教材选用的针对性差

由于经济发展日益呈现出市场化、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趋势,所以目前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的各个专业都普遍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的课程,但相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相应的教材可以选择,老师上课需要根据实际授课班级进行相应教材的修订和删改,学生学习起来也没有相应的教材资料和案例可以参照。

(四)考试评价体系呆板

一般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试依然是对所学过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概念和具体案例的计算考核,只要把一些重要的公式记住,考试并没有达到指挥棒的作用,起不到引导学生锻炼应变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的优势

(一)ERP沙盘课程描述

“ERP沙盘模拟对抗”是一种风靡全球的体验式学习、竞赛方式。它于20世纪50年代在国外出现,最初是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Motorola、IBM等公司经常采用这种新颖的培训方式。80年代初期,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管理教学中开始采用。ERP全称为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ERP沙盘模拟教学方式就是在沙盘上,清晰直观地标示出企业的现金流量、产品库存、生产设备、银行借贷等指标。它的基础背景设定为一家已经经营若干年的生产型企业。将参加训练的学员分成4-6组,每组4-5人,各代表一个虚拟公司,每个小组的成员将分别担任公司中的重要职务(CEO、CFO、市场总监、生产总监等)。在这个训练中,每队要亲自经营一家拥有1亿元资产,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企业,连续从事6-8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面对来自其他企业(小组)的激烈竞争,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决定公司的产品、市场、销售、融资、生产方面的长、中、短期策略,使用年度会计报表结算经营结果,最后讨论制定改进与发展方案,并继续下一年的经营运作。

(二)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的优势

1、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较直观地感受企业的运营。沙盘模拟与传统的课堂灌输授课方式截然不同,它是通过直观的企业经营沙盘,来模拟企业运行状况,注重实战技能的传授,强调演练与实践,让学生练中学、学后用,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一个企业经营者直面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并在此过程中体悟企业的经营管理。

2、涵盖的知识面广,可以调动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ERP沙盘模拟所涉及的在战略方面有预测市场趋势、评估内外部环境、制定中短期经营策略;在生产管理方面有获取生产能力的方式,设备更新与生产线改良,调配市场需求、交货期和数量;在市场营销方面有市场分析与决策、产品组合与市场定位策略制定、市场地位的建立与维护、不同市场赢利机会的研究与开拓;在财务方面有投资计划制定、回收周期的评估、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财务报表的编制、投资收益结算、决策效益评估、财务分析和内部诊断、管理决策协助等等。这样便要求学生全面调动和灵活运用所学管理知识,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去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从而掌握管理技巧,感悟管理真谛。

3、沙盘运营的数据根据参与人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可以减少教育与实务的差距。每个参与的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有保守型的,有激进型的,更有冒险型的,这些个性差异在沙盘模拟过程中都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模拟经营的真实的企业财务表带进课堂,不但紧贴不断变化的现实经济环境,更可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亦能触类旁通,融会知识。这种教学模式锻炼学生以“当事人”身份,身临其境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不圆满的条件下做出自己独立的决策,在真实情境下的学习经验,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处事能力,有助未来应付急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4、沙盘模拟是互动的,在不断地沟通、协商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对所学知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这也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最大的优势。当学生对游戏过程中产生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时,需要不停地对话交流,这使他们既学习了商业规则和财务语言,又增强了沟通技能。同时,使各部门充分认识到了企业经营的本质,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达成共识,并学会了如何以团队的方式工作,增进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学生通过相互切磋及交流,学习如何在友善的气氛下,建立自己的看法,并为自己的立场辩护及与对方争辩。在这样的环境下和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ERP沙盘平台改革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中,满堂灌的教学理念,采用传统与体验式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即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的理论性知识和概念,采用课堂讲授;对于这部分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则摒弃原有的举例子讲解,然后再给出习题让学生往公式里套的传统的做法,而是带领学生到ERP沙盘实训室进行实地的演练。

(二)教学环节设计

以一周2学时,共17周合计34学时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见表1)。

(三)参考资料和教材的选择

理论方面的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通俗实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教材就行;至于案例分析方面的,要求上课的每一个同学人手一册沙盘运营流程表,作为运营数据的记录表,同时也就产生了相应的具体案例分析资料。

(四)考试环节控制

期末根据每位同学的沙盘运营流程表的填列情况和各项财务报表指标分析体系的报告单,进行成绩的测定,同时还要参考最后一年沙盘的运作情况,最后给出一个综合的成绩。

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并不是一套财务比率就能解决问题的,要合理评估企业业绩,必须从根本上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商业运作模式等影响企业绩效的各种因素,并从这些因素的变化来推断企业的价值变化。因此学生应尽早接触和了解社会和复杂的经济环境,加深对企业报表的“经济环境”性质的理解。体验式教学正是依靠创设一种情感或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互动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交互性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人才市场 高职会计教育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现状

1、会计电算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稳中有升

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企业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加快了知识、信息的扩散和传播,电子商务企业、网上公司、中介服务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兴起,导致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性,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覆盖面和升级率在急速扩大。同时,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安全、稳定前提下,软件功能也在不断扩大。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2、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

目前,市场上相当多的企业非常看好“拿出去就能用”的专科层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有如下要求: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练的电算化操作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及创新能力,尤其对会计人员诚信品质、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税收专业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会计职业准入制度成为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

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些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了我国会计行业的一套职业准入制度。多年来,我国包括从事一般财会工作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电算化会计证书和专门从事中介服务的注册会计师资格,一直都是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来认定。财政部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条件、考试科目、从业资格的注册与登记、检查与管理等有关内容作出了全面规定。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职业准人认定的前提,它不仅是对考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还是对会计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要求的导向。因此,这一准入制度不但是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也是高校会计教育的方向和内容。

4、我国会计改革迅速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频繁出台和修订、审计准则以及税收法律法规也不断推陈出新。财政部[2006]3号:颁布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并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我国会计改革的迅速发展,迫使企业需要大批掌握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二、高职会计教育目标

高职会计教育如何适应会计人才市场,也就是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如何定位、专业课程如何设置、教学模式如何选择。

1 、高职会计教育宏观层面中的环境决定了培养目标,这个环境实际上就是会计人才市场。会计职业资格就是会计人才市场这一环境的一个现实表现,但不是全部,因为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的进入,客观上形成了它们所需要的会计人才与国内企业相互争夺。目前,“洋证书”如加拿大的cga、英国的aia、acca等一系列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渐成为到企业求职的“硬通货”。会计职业资格除了以证书形式表现外,还表现为各种经验,比如企业经验、行业经验等。因此,会计职业资格应该是一个广义的,而且是变化的概念。会计职业资格的变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教育的取向。

2 、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必须与现实相符,并具有前瞻性,而且随着社会变化不断进行修正。会计高职教育的目标,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或者说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范围及其结构的判断与界定。在我国,通常认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能力与知识包括:(1)基本技能:记账及编制报表的能力、财务分析的能力;(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掌握互联网技术;(3)交流能力:对下达任务的理解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4)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独立思考能力、对机会和风险的判断能力、资源配置中的筹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决策能力;(5)一般的工商、法律和经济知识。这样,与之对应的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实际上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报税与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财务控制税务处理、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数据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适应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要求的高职会计教育实践

既然会计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那么会计高职教育的微观层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要求和实践教学改革等都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其中培养模式的确立是关键。

1、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高职教育适时地把握住把“工学结合”作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从而带动会计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其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及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按照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我校构建并实践了符合会计职业要求的“4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4个专业核心技能: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提炼4个专业核心技能:会计核算(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技能,报税与审计技能。(2)3种工学结合方式:会计教学中与会计职业准入制度结合,实施3种工学结合方式:“学中做”方式:第1至第4学期,主要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开设的会计类课程按照“14:5”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前14周

主要进行课堂教学,后5周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集中进行实践实训;“做中学”方式:第5学期主要进行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对抗、电子商务、数据库,按照“5:14”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做中考”方式:第6个学期按照“15:4”的比例分配校外实习与毕业考核的周数,安排15周时间进行校外顶岗实习,4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和会计综合技能考试。(3)2个证书:结合会计职业的特点,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获取“双证书”。会计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一学年),助理会计师证书或会计师证书(第二学年),会计电算化技能证书(第三学年);学历证书(第三学年)即专科毕业证。

2、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计

在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理论“够用”原则、加强技能训练原则、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含实践课、专业实践课。按照这样的要求,我校从2004 级会计电算专业开始,设置了一套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与农牧业企业财务专家联合开发课程,课程知识具系统性、连贯性,又涵盖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内容和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需要的技能。

3、高职会计师资要求

会计高职教育要求教师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高职学校已普遍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但因很多原因而没进行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建设。这方面我校的成功作法是(1)聘请在职的社会财税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目前,我校分别从财税管理部门、财税中介机构聘请了8名固定兼职教师,分他们的职称大多是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职务大多是会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2)采用人事形式从社会上公开招聘具有实际企业财务工作经历2年以上的人员为专业技能课教师。学校对这些教师按照国家政策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上分别制定了一定的激励措施。(3)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获取“双师”证书。一方面,让专业教师参加国家财政部历年组织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教师获取法定的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这些获取证书的教师再到企业或业务对口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半年以上,真正达到“双师”素质。目前,在会计电算化专业16名专任教师中具备“双师”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是12名,达75%。

4、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我校实施的实践教学模式是 “会计单项技能训练与会计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会计单项技能训练。细分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技能,根据培养计划将会计单项技能分散到会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第二阶段:会计分岗综合实训阶段。采用“会计分岗综合实训”方式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创新,它弥补了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以会计理论为主线,单科会计专业课程讲授为主,从而与企业实际财务工作操作流程相脱节的现实。实训贯穿与学生的每个学期,共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分岗实训。学生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实训。按目前企业中财务办公室的设置,将会计实训人员(学生)进行分岗,并按岗位设置职能,按职能安排实训流程,学生模拟企业中会计人员的人事安排和实务传递,更接近于财务的实际操作,主要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职业能力。

第二环节:综合实训。主要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将企业所有经济业务不按实际岗位,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手工账务处理技能、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纳税及报税技能,财务管理及分析技能。

第三环节:实岗实训。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主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流程,企业各个部门(生产、供应、销售等)与财务工作的相互联系与协作,真正感受会计实岗的财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

四、结束语

应该承认,我国的会计高职教育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笔者认为:我国会计高职教育首先要关注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发展会计高职教育;另外还要考虑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学校的教师要走出去,企业的管理者要请进来,共同提高会计教育质量;最后要强调的是高职学校要切切实实做好教学改革工作,尤其是实践教学,以期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 陈至立.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教育报.2002年01-09.

篇9

摘要:现阶段,职业学校应以培养大、中、小型企业会计人才为会计培养目标。究其原因在于新会计准则以统一规范、约束大、中、小型企业会计核算为核心,同时由于新会计准则较注重规范企业各项会计核算行为,因此给予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所以要求围绕会计专业学习相关内容确定新会计准则内容。在相关政策及新会计准则的强烈要求下,我国职业学校逐渐重视起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最大程度让毕业生和在职学员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然而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致使现行多数职业学校将职业学校实践教学重心定位于初级会计业务与会计技能的重复性训练,以致不利于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日后更好发展。

关键词 :职业学校;会计教育;就业需求;培养策略

一、职业学校会计学员职业定位分析

1.会计职业类型定位

笔者认为,职业学校会计教育既要始终以就业为导向,又要符合会计职业相关要求。深入分析会计的职业需求现状可知,由于“管会计的人”需求量相对较小,并且竞争较为激烈,因此不适宜将其确认为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查会计的人”与“研究会计的人”门槛相对较高,并且培养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同样不适宜将其确认为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只能够将“做会计的人”确认为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2.就业去向定位

统筹分析发现,诸多职业学校在开展会计教育时倾向于对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而对大型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重视力度不够。笔者认为,现行多数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存在局限性,究其原因在于:(1)与中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无论从实力规模方面还是从经营理念、模式等方面均较为优越,并且大型企业给予会计人员提供的岗位也远远多于中小企业;(2)职业学校毕业生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大型企业会计核算职责。尽管大型企业需要更多高级会计人才,但同样需要一部分初级会计人员负责会计核算工作。

二、职业学校会计教育塑造就业人才

第一,会计工作的分工状况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则会计工作的分工越粗略;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会计工作的分工越精细。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发展,以致传统会计所呈现的滞后性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更多与会计具有相关性的新职业岗位出现于社会市场内,给会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笔者认为,通过分析了解现代会计职业的发展趋势,可将会计行业的职业划分为四大类,包括“做会计的人”、“查会计的人”、“管会计的人”及“研究会计的人”。

第二,对于“做会计的人”,其指的是在企业内同时承担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多项职能的相关人员;对于“查会计的人”,其大都为资产清算评估人员、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人员,并要求这些人员承担起鉴证服务、管理咨询、融资咨询、税务及资产评估等多项职能。特别注意的是要求“查会计的人”着力于多视角审查会计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会计工作审查的准确性、合理性及全面性;对于“管会计的人”,其大都为与会计管理有关的政府管理人员和其他组织机构人员。要求“管会计的人”严格执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即不仅可依照企业职称级别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而且还可依照公务员职务级别系列聘任;对于“研究会计的人”,其大都为各类研究机构的专职研究人员与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及会计专家,并要求这些人员负责起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及教学工作。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社会市场内,“研究会计的人”远远多于“管会计的人”,但少于“查会计的人”与“做会计的人”。近年来,诸多职业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用于拓展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使得对“研究会计的人”的需求大幅度增长。

三、适应就业需求下职业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1.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沟通合作能力。(2)组织协调能力。会计工作处理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组织与个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其中会计工作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会计工作是否能够高效有序进行,笔者认为,若要落实好会计工作处理,不仅要依托其他组织或个人的配合,而且还需要加强会计人员与其他组织或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从企业外部组织层面看,会计与诸多职能部门具有相关性,如工商机构、外部银行机构、海关机构及税务机构等,因此则要求采取多种有效举措既要严格遵循行业自律原则的指导,又要维护好组织所有者利益不受侵害。总结来说,提高会计的沟通合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对规范会计处理行为极具现实意义。

2.社会适应能力

这一能力包括沟通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前者是指个体与个体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能够有效交换观念、思想、知识等信息,在行动上积极有效地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任务或行为的能力。后者指组织实施、计划安排、贯彻落实、监督控制和协调配置活动的能力。

3.经济业务判断能力

经济业务判断能力作为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其指的是会计人员以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惯例等为依据,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与经营环境现状,依托多种有效手段决定如何处理所遇到的诸多复杂经济事项。

4.会计核算能力

会计核算能力作为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要素,指的是运用多种有效方法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诸多常规会计事项的能力。

5.财务分析能力

财务分析能力作为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关键要素,指的是以专业会计理论为指导对企业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并从中找出企业经营环节及财务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之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以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尤为注意的是企业财务分析的关键在于着重剖析财务活动的过程及结果。

6.计算机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会计行业,并在该行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效应。只有以熟练操作计算机与使用会计软件为基本前提,才能够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制作与打印各种图表及财务报告,并查阅相关信息资料,从而为作出各种会计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实践表明,当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时,其会计工作效率与会计信息质量便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瑞兴,韩亚兰. 承包制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以顺德梁琚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05).

[2]刘峥,范莹莹,蔡文芬.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

篇10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方案 专业见习 综合实训 毕业实习 毕业作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76-02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是整体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专业教师更多侧重对课程理论教学的探索上,对于实践教学的探索,不论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明显逊色于前者。因此,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方案,对于完整地构建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计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实操技能与方法的适应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掌握从事物业管理职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相当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具有承担物业管理岗位工作的技能。

据此,我们设计的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案把实践内容分解成五项任务,要求该专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专业见习、课程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作业(论文)。

1.1 专业见习

从感性上对物业及物业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旨在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既掌握物业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熟悉物业管理企业各主要工作部门实际操作的标准程序与技能,真正成为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结合《物业管理概论》的学习与实践进行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的主要内容:物业公司的类型;物业管理公司组织结构;业务内容;物业管理工作流程;物业管理工作的现场控制与服务礼仪等管理服务技能的展示;物业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物业管理公司质量管理文件、管理资料等管理方面的文件;其他实习内容。

具体实习要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见习完毕后,学生要撰写专业见习报告。文字量不少于2000字。专业见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等级,计入学生档案。

1.2 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主要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对各岗位管理技能进行实际的训练。目的是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理解、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既可安排学生到条件较好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实习;也可在学校综合实训室里进行一部分项目实训,以增强学生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课程及其内容如下:

课程实习名称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识图与构造实训房屋构造与施工图;水、暖、电施工的识读;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的综合识读在专业教师和实习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必须进行实习记录和写实习体会,最后撰写实习报告。文字量在2000字左右。同时附有实习单位的通过物业课程实习的证明。市场调查与预测物业市场调查调查当今物业管理市场的现状,准确把握物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实训房地产企业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文件的编制;招投标程序;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计算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实训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目标、公司职责、接管验收和档案管理、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物业企业财务管理物业企业财务管理实训物业企业的筹资管理,物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物业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管理;物业企业财务分析与评标方法房地产估价房地产估价实训房地产估价的原则和估价程序,房地产估价的主要方法和房地产估价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撰写一般的房地产估价报告房屋维修管理房屋维修实操房屋维修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房屋常见损坏情况及原因分析;掌握有关房屋的检查与鉴定方法,房屋维修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等有关技术措施,房屋修缮预算定额及编制方法,维修工程结算方法设备维修管理设备维修实操相关设备的性能、系统的结构,操作各种设备,增强对设备、管网的设计、安装、管理的综合能力。

1.3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定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学生顶岗学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实习内容: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

实习要求:实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循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和厂规厂纪、由实习单位考核,指导教师及其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情况,学生应在实习小结中对遵守纪律情况进行自我鉴定。

1.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校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全面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认识社会,完善自我,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毕业实习的任务是通过参与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实习的主要内容如下:物业管理机构;住宅、商务、工业、特种物业的管理;物业接管验收与撤管;物业管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物业常用文书;物业管理费用管理;房屋构造与维护管理;房屋附属设备维护与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文化娱乐场所与活动的管理;物业管理方案的制订;物业管理制度;物业管理资金的管理;房屋修缮的预算;综合经营服务等。

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必须在专业教师和实践基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成立实习小组。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散式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应进行实习资料记载和写作实习体会,实习小组应开展学习、研讨等活动记载,实习完毕后,学生要撰写毕业实习报告。

1.5 毕业作业(论文)

毕业作业要以做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系统理解,全面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毕业实习积累的经验进行物业管理方面的论文写作,使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作业(论文)的写作不仅在时间格式上要作出要求,而且在选题与内容也要作出要求。既可根据教师给定的题目协作完成,也可由学生在实践中自行选题。

2 对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几点思考

2.1 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物业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适度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分量。但是,如果片面强调实践教学的比重,理论教学势必要受到影响,而一味强调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如何搞好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连接与协调,将是我们今后教学实践中,重点探索的课题之一。

2.2 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到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中,使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我们在方案设置中是这样体现的:(1)在专业见习和课程实习过程中,突出教师组织教学的主导角色,兼顾学生的主体作用。(2)在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教师的主导作用。(3)在毕业作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除在选题上要发挥引导作用外,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调研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其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学习偏好,及时而细致地提出修改建议。

2.3 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关

由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办学时间短,办学规模小,一般认为投巨额资金去建实验室没有经济效益,因此导致校内实训设备设施普遍缺乏,实践性教学主要还是通过到校外实习基地来完成。实际上,物业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可以主要通过采用现代媒体技术,通过制作录象片、VCD课件等进行模拟实习方式进行。由于投资小,方式灵活,更新速度快,这种方式非常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很好。

参考文献:

[1] 陈海英.物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