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企业的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公司企业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公司企业的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管理;措施;改进

前言

建筑工程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安全以及建筑公司企业的营业效益。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节约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正确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消除施工过程的的隐患,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速度以及施工质量。

1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的忽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进行,水利电力、能源通信等各种大型的建筑工程也随之快速的发展。建筑企业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将自己公司的的项目承揽量作为该公司企业发展的标准,但是在不断承揽项目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最终导致了企业运行成本的提高,工程造价的提高,施工进度缓慢,工程施工管理混乱等问题。最终不仅不能让企业的业绩在良好的经济势头下快速的发展,以致导致建筑企业业绩的严重下降。所以,建筑行业应该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有足够的重视,用新的理念来推行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1.2 建筑工程中对质量管理的忽视

建筑工程在我国热火朝天的进行,建筑公司企业想要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建筑行业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施工效率,加快工程施工的进度,在行业中体现自己的施工优势,达到和同行竞争的目的。但是很多的建筑公司在承揽项目,进行施工的时候,只追求施工速度,加快施工进程,往往忽视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因为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缺失,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在施工之后出现建筑物质量不达标,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造成了安全隐患同时也降低了建筑公司在行业的信誉,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都带来极为不好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建筑公司必须提高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应用。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不断地对工程管理的效率进行改善和加强,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按时按质量的完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进度,降低建筑企业的运行成本,只有这样,建筑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建筑工程管理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1.3 建筑工程中对核算的忽视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支出的预算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的建筑公司企业在竞标成功之后,往往只注重工程进度,为了提高施工进度,忽视一些细微的环节。建筑公司只强调工程方案的实施和速度,不能认真地对待工程中的核算问题,这使得很多的建筑工程在核算上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一点是必须引起建筑企业公司管理者的注意。

1.4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体制的确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建筑工程的管理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符合工程实际的工程管理体制上的,如果没有事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符合工程实际的管理体制,那么工程管理便无从谈起。如今很多的建筑企业为了提高企业利润,节约人员开资。对建筑工程中的很多部门进行费用的削减,其中管理部门所占的比例很大,管理费用的削减直接导致了管理部门人员的不足。一旦长时间管理不足,将导致管理体制的缺失,最终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名存实亡,在建筑工程中只能停留于表面的管理,不能起到真正的管理作用。

2 建筑工程管理的改进和具体措施

只有不断的加强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才可以实现建筑公司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取得盈利。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下列集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以及方法,以供借鉴。

2.1 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力求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最大程度上使建筑工程的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是一个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管理制度要健全,就必须首先,要对项目管理部门以及机构进行优化配置,设置功能齐全,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来分配数量适当的人员,进而满足工程管理中的各项具体工作的实际要求。也就是说,建筑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确保各项工作趋于制度化、规范化,以此来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

2.2 加强管理理念学习,发展中创新

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是工程管理中重要组成元素,目前为止,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还过于传统保守,缺乏创新性。这样的工程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在高速发展的建筑工程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管理理念的学习,争取在学习中不断的创新。也就是说,建筑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及时对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就是革新与完善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使其具备现代化的管理元素以及思想。此外,就是必须要依据建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新和完善,实现创新发展。

2.3 注重建筑工程核算问题,提供企业保障

建筑工程的核算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科学的核算管理体系,确保管理工作有制可依,并使其参与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将财务管理的位置前移。

其次,要有效控制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等,准确核算各项费用,从而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对于已竣工的工程,要及时办理工程( 预) 转资,做好竣工结算时的成本核算。

可以说,只有对工程核算进行完善和创新,形成系统严密并且符合企业实际的工程管理核算体系,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4 严格把控建筑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有重要的地位,质量安全关系到建筑物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到未来长久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必须要引起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从具体的方面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有以下具体的措施。第一点,建筑企业要加强设计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识,确保质量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有效的实施。具体而言,建筑企业公司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要根据工程实际,制定详细的施工制度以及奖罚政策,特别是在施工质量上面,明确奖罚制度将有效的提高工程整体的质量水平。第二点,是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把控好建筑材料的质量关,是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建筑企业应该委派专门的管理人员来负责建材管理。第三点,制定科学详细的施工方案,在建筑工程开始前,制定周密的施工方案,是施工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项面向对象广,工程量大的系统工程,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的降低,将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期,也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加维修和结构改进的费用。而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建筑工程的管理。本文将简要阐述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并且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玉杰. 当前建筑工程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初探[J]. 价值工程. 2012( 22) .

[2]张永新. 技术创新视角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管控研究[J].企业导报.2012( 24) .

[3]吴雪根,杨学夫,王兴炎.试论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26) .

[4]张玮,杨哲.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2008( 11) .

篇2

关键词:绿色施工; 管理; 工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绿色施工管理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保护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绿色施工是目前各建筑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色施工管理成为建筑施工单位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管理内容。本文以国家核电科研创新基地工程为例,论述了绿色施工管理在该工程中的应用。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技城南区,由技术研发主楼(8#)和2号研发楼(10#)组成,总建筑面积52965m2 ,其中地上39965m2 ,包括技术研发主楼(8#)29118m2;2号研发楼(10#)10847m2,地下13000m2。本工程为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梁板式筏型基础,抗震等级框架为二级、剪力墙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本工程文明安全施工目标为“北京市文明安全施工样板工地”,争创“绿色建筑”。

3主要施工管理措施

该工程仍然坚持绿色施工一要节约土地,二要节能,三要节水,四要节材与资源利用原则。并做到五个百分百:施工现场主要道路硬化100%、场地覆盖或绿化100%;建筑拆除工程降尘100%;沙土覆盖100%;进出车辆冲洗车轮100%;噪声和光污染控制100%。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主要措施有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职业健康;卫生防疫三方面内容。

3.1资源节约

在资源节约方面,主要包括能源消耗以及材料和资源的消耗。其中能源消耗包括以下三方面:

(1)节能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提高节能意识。建立能源消耗台帐,制定节能措施。施工过程中要制订节能措施,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指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节水、节电措施的实施,杜绝无谓的浪费。对施工设备要制定定期维护保养措施以保证运转正常。临施用电设备要使用3C标记的合格产品。

(2)节能效果:制订节能计划,采取控制手段(主要为用电)。施工现场用电计算应按实际用电负荷加系数的方法或按工程预算用负荷适当进行调整。办公和生活照明灯要采用先进的节能灯具,做到人离灯闭。电脑、打印设备等工作人员离开要随手关机,以降低电消耗。对电消耗量较大的工艺制定专项节能措施。

(3)能源优化:使用的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要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 施工现场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做临时设施。

3.2环境影响

3.2.1环境影响包括场地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废气排放、水污染、光污染等内容。工程开工前,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土壤情况采取了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以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和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施工中开挖的弃土,有场地堆放的提前进行了挖填平衡计算并利用原土回填,使土方量挖填平衡。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围墙边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了绿化或摆放盆花,以美化环境和防止土体流失。

3.2.2大气环境保护

为了减少现场堆放的回填土过干产生粉尘,除应采取覆盖措施外,还应派专人定时洒水,土的含水率控制在15%-25%即可。清理模板内已绑扎好的钢筋中残留的灰尘和垃圾时,要尽量使用吸尘器,不得使用吹风机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在采用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备防护用品。施工现场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有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周围的围挡及大门等的设置应符合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企业标准要求,大门采用公司统一的制式大门,围挡要保持清洁、严密。

3.2.3废气排放

做好施工车辆、机械及设备的尾气排放,严格遵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车辆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建筑材料采购要严格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产品。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中所使用的木板及其他木质材料,严禁采用沥青类防腐、防潮处理剂。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的释放量不应大于0.10%,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的规定。对引进的“四新”技术产品应事前进行调查、评估,如使用的产品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应实行否决。

3.2.4噪声影响

施工现场因地理位置比较空旷,离居民居住区较远,施工噪声不易产生扰民问题,但仍然要对人为的施工噪声采取管理制度和降噪措施,以减少对留宿工地加班的施工人员的健康损害,施工噪音一旦超标,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2.5水污染

为控制谁污染。对生活污水排放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施工现场食堂、餐厅设了隔油池,生活污水经隔油池沉淀后排入污水管网。 并送到指定的地方进行消纳。生活垃圾运出现场前必须覆盖严实,不得出现遗洒。清运单位必须持有相关部门批准的废弃物消纳资质证明和经营许可证;工地采用环保移动厕所、 要定期委托环卫部门及时清理。

3.2.7施工周边区域的安全保护

工程开工前及施工期间,项目部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周边交通、行人、集贸市场和学校等人流密集区域,毗邻的高压线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状况,周边水体、地下管线等进行了安全评估,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3.3施工场地文明,人员安全与健康

3.3.1场地文明

施工现场的环境,必须保证员工心理健康。工地大门、围墙、密目式安全网一应俱全,建筑物外立面做到了悬挂物规范、清洁、美观。施工现场“六版”即企业方针宣传牌、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牌、施工消防保卫管理制度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牌、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牌、施工环卫卫生管理制度牌;“二图”即施工现场平面图、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流程图设置齐全,各标识、牌的字体应符合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企业标准要求,并保持整洁完好。施工现场做到工完场清和一日一清;办公区、生活区主持整洁卫生。

3.3.2人员安全与人员健康

施工现场建立安全管理制度:①安全生产责任制;②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③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④安全生产检查考评制度;⑤安全值班制度;⑥安全教育制度;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并制订相应防护措施。施工现场的人员健康管理应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和管理标准执行。

4 实施效果

绿色施工管理在该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绿色施工管理取得了好的经验。本工程在2012年度评为“北京市文明安全施工样板工地”,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工程。

参考文献

[1]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

篇3

关键词: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管理;优化建议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现代化越来越快,建筑行业的各种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也随之越来越重要,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是属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性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加快工程的效率的同时保证施工正常有序的进行,同时使总体上的成本降低,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使建筑公司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不被抛下,甚至使其处于领先地位。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工作。

1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一些论述

随之建筑行业越来越重要,国家及人民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贯穿着整个建筑施工的全过程,科学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无比重要。在外界人士的眼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只是对在施工过程之中所应用的技术方面进行系统的管理安排,其实这过于片面了,其实建筑企业技术管理是通过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调控,提高施工的效率,加快工程建设的脚步。从对于建筑行业的人来说,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是首先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包括对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指导与施工作业规范培训,然后把指导培训的内容及结果进行整合,建立关于建筑施工的技术档案。

2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提出

2.1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不够严格

在目前的许多建筑相关的企业之中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对其的监管力度不够,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建筑施工技术操作规章制度不够健全。还有就是对建筑施工人员没有系统的施工指导相关的制度进行监管。同时有大量的施工工作人员的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够,对其的培训也没有立即跟上来。

2.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其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

建筑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规模越来越大,这导致很多的建筑方面的企业管理组织体系已经不再适用,还有就是在建筑行业系统中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够与时俱进。由于这些原因致使大量的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导致施工效率降低。当前在社会上最多的施工技术管理就是在分包合同完成之后,使分包的建筑企业与总包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结合起来,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多种原因而非常松散。因为分包建筑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其各项的设备不够健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比较落后,使建筑工程的效率降低,影响工程的进度,导致给很多建筑工程建设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导致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其成本提高。

2.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制度有着一定的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如下:大量的中小型建筑企业由于规模和成本的原因,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些技术不达标,工程实施存在问题。还有就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之中的工作人员的问责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对接存在很大问题,事故责任没有负责人负责。一些建筑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施工工作人员关于安全施工技术方面的指导培训,让建筑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统一的安全施工标准,违规施工,严重影响着工程施工的安全。

3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所提出的优化建议

3.1加强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与监督

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与监督非常重要,解决其中的问题势在必行。为加强其管理与监督,首先要有完善的的监督管理制度保证建筑施工有效进行,完善责任制,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责任制精确到个人,各部门,还要对建筑施工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监督,保证施工安全和效率;再就是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对资金的监督力度要加大,保证资金用到建筑施工的方方面面,提高工程质量:严格把控对建筑工程进度的监督,防止工程延期。3.2解决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制度有利于建筑施工的安全有效进行,为解决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制度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对工程的外部社会条件进行分析,如开发商的要求和建筑工程总承包商与分承包商是否有良好的口碑;再就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分包要严格把控,对分包商的信誉和口碑进行调查分析,把施工技术管理的责任要精确到个人,保证每个人负担起应有的责任;最后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的施工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合理而高效的安排,对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减少安全隐患。

3.3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措施及方案

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有利于建筑施工的安全有效进行,为解决问题,首先是是要依照建筑行业市场以及建筑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分析,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再就是有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进行强化,可以通过经常性的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指导培训,使他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是能够做到有效应对。

3.4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施工阶段技术的优化管理措施

施工阶段技术的强化管理关系到施工的有效进行,为此我们应该做到:①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之前,对工地的外部条件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处理,做出合理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规划;②要根据建筑工程建设的现实状况,结合现有的资金和工作人员情况,对建筑工程的人员组织状况、机械的数量以及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设计出符合现实情况的施工计划;③要严格遵循国家对建筑行业方面的要求对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写,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5优化施工技术文件管理的建议

施工技术文件的管理影响建筑工程竣工后的工作,为解决隐患,首先要求我们在对建筑工程完工后的资料文件要进行细致的整理及编写,对所有的建筑施工技术资料要收集整理齐全,如果是建筑设计图纸上没有的一些项目,要对其做变更处理;还有就是建筑工程变更文件的处理,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4结语

建筑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规模越来越大,在建筑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之中使施工有效的进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损失,使成本减少。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进行非常重要,解决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分析,找出了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尚勇.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1).

[2]朱海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3:64~65.

篇4

关键词:执业资格制度;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一、执业资格制度发展现状

我国实施的执业资格制度,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自《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建设部第18号令)于1992年颁布实施至今,执业资格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已有二十多年实施历程。在1994年我国颁布《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在全国范围内贯彻实施,其中对执业资格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界定。此后执业资格制度的实行,在我国工程建设各领域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尤其是在建筑行业,执业资格制度得到积极的实施。在建筑行业,我国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各系列的执业资格,如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逐步建立形成了符合我国“新时代”国情的执业资格制度框架体系。执业资格制度的逐步建立对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对行业建立规划化管理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促使作用。执业资格制度在我国虽有着稳步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制度不断改革深入,执业资格制度所包含的管理制度及注册制度出现了脱节于新时展的问题。在管理制度方面,我国建筑行业现阶段采用双轨制管理样式: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与从业人员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在执业资格注册方面,对于注册执业资格证章的管理存在着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在执业资格实施中,部分执业资格在没有国家法律法规作为依据的条件下设置。对于此类执业资格,国务院自2014年开始逐步取消调整了对部分执业资格认定行政审批,如取消了注册物业管理师等[2]。

二、专业教学与执业资格制度关联性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是以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技能型工程技术人员为教学目标。在进入建筑行业初期,毕业生主要是在工程项目现场从事基础性工作,要成为较高层次的工程管理人员,除了需在建设项目上进行施工管理锻炼,另需取得执业资格证书,所取得的执业资格证书,将深远的影响着其个人的职业发展。取得证书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来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以此来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二)专业课程教学与执业资格考试差异

对于执业资格制度考试内容,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课程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上,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存在着差异,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与执业资格需求也有着不相适应的矛盾[3]。高职院校专业课程都积极希望将课程内容能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专业课科目的开设接轨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以此来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之前高职院校在该专业设置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主要是依照本科院校的样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偏重讲授完整和延续的理论,对专业知识实训及工程实践的教学认识不足,造成所学内容与工作内容有着较大的差异,与执业资格考试中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有着一定的错位。如注册建造工程师,其四个考试科目所涉及的内容与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存在着不吻合。

(三)专业课程内容实践性不足

对于执业资格考试,报考者通常需要具备符合报考条件的工程建设领域工作年限,设置工作年限的目的主要是设定注册工程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其职业训练、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应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历练。此设置初衷是正确的,也与我国执业资格制度培养注册工程师设计思路相适应的,但与我国新时代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在我国拥有着众多中小规模的建筑公司企业的现阶段,对于这些企业,不具备能力和条件来培养注册工程师,而这些企业却要求刚毕业的学生上岗既具备完备的工程技能,这就要求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涉及到注册工程师训练环节[4]。对于现阶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专业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着不足,高职院校多数创建时间较短,在工程实践性方面欠缺。在专业教学方面,如何将专业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相吻合,如何使得实训操作能符合工程实际需求,这些问题都是专业教学中应考虑的问题。在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参照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使得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内容与考试内容保持一致。在专业改革方面,改革应适应于执业资格制度的发展方向,以促进专业建设与工程界执业资格制度形成有机的结合。

三、基于执业资格制度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理念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更多的是面向施工现场工作岗位,培养定位是从事建筑项目现场的施工和管理工作,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从教学培养理念上有所改变,不能再依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多以实际工程事例来进行专业案例教学,以实际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流程等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实践操作教学的比重,教学内容需着重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吻合。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再提高培养的层次,以执业资格制度为标杆,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发展型、创新型人才,服务建筑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使得所培养的人才具备综合型专业实践操作技能[5]。

(二)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

对于建筑行业的执业资格考试,从历年考试内容来看,各科目对专业基础知识内容的考查都有着较高分值,这与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传统认识有一定的失衡。在以前的教学中,都认识到工程实践内容教学的重要,弱化了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得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产生断层影响。在高职层面,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性,虽说在专业的理论教学上并不需要学习非常完整和成体系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对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学习降低标准。通过对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往年考试内容分析,各科目考试内容中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查均是考试的重点,专业基础知识所获得的分值将对是否通过考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三)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理念的改变,同时考虑到所面对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理想,教学效果有限。针对学生所具备的文化知识层次,教学方式方法需进行改革创新,在教学中可以将往年执业资格考试的考题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结合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来有针对性的学习专业知识,使学习更具方向性。采用实际工程案例及执业资格考试实务案例考题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其所学内容在以后的考试及工作中如何进行运用,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能有着更清晰的认识。目前国家对高职教育领域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这促成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软硬件方面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提供条件。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如建筑图纸的读识,使用影像设施来进行教学,将会使得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提升。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代,教学中应善用“互联网+”,充分释放信息传导能量,使得教学内容更全面、更新颖。

(四)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建设综合实训馆

在历年的执业资格考试中,考生都会对考题中与工程实践相关联知识的把握都有着欠缺,如建造师资格考试中各专业的《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考生对于案例的考查常无所适从。在专业课课程的教学中,这就反应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施工有着差异,在学生的专业知识认知中不能形成具有完整性的施工工艺流程。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使用,如何实际操作,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专业实习实训上常是与院校所处的区域内建筑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样式进行,但随之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成熟,企业所能提供的实习项目在不断减少,这就造成专业实习实训短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实习实训硬件需加大资金及人员的投入,积极建造校内建筑综合实训馆,来满足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师所教及学生所学[6]。

四、结语

篇5

首先,感谢您们能给我机会xx物业管理公司工作成长学习的机会。在我试用期一个月时间里,我主要的工作是环境、人员、制度流程的熟悉了解,通过学习,我熟悉了公司项目的整个操作流程。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交代的每一项任务,同时主动为领导分忧及提出好的建议;项目方面不了解的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融入到工作中,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公司领导的帮助下全体员工的协作下已工作了1个多月,对这段期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面熟悉公司、项目人员环境、制度流程,感悟公司企业文化:

本人加入公司时,全体公司员工在老总的带领下,满腔热情,积极进取,呈现出勃勃向上的公司氛围。在这种良好的公司文化感召下,我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二、纠正错误、合理建议:

由于前期多种原因,造成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滞后,特别是工程维修方面,通过努力逐一处理,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合理执行公司领导的交代的各种事宜;合理结合农民安置房物业管理特性;在参考同行业操作规律的前提下,对本项目物管工作进行了调整。

三、规范管理制度、提高项目执行能力:

接手xx项目后,逐个与部门员工交谈,增进了解,利用例会、临时会议进行培训,包括物业管理法规条例、装饰装修、建筑物质量标准、保质期限等国家省市标准。在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隐患,及时的讲解学习消除,同时在利用好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

1.装修装饰巡查制度;

2.保安部周勤务执行制度;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作为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要想能够紧跟时展,不仅要加大人才培养的数量,更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能够加大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本文对中职学校应该如何建立实训基地的举措以及基地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谈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培训为服务方向,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建成一个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要树立中职特色意识。实训基地建设是形成中职教育教学功能和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实践教学是有意识的、以提高影响受教育者的技能应用能力和促进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具有教育的基本属性,在建设中要遵循教育规律。

实训基地建设要树立宏观实训意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它既不是几个单纯的模拟实验室的叠加,也不仅仅是开辟几个毕业实习场所,而是基于两者之上的能满足专业实训需要的包括场所、设备、师资、教材等各方面的综合建设。实训基地的功能也是全方位的,既是学生实践教学、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的基地,也是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的基地,同时还是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窗口。实训基地既要满足学生基本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又要满足综合技能训练的要求;既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要满足生产的需要。

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推进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

1.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一”指搭建一个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校企合作平台; “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

2.形成适合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1)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以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训练内容,以游戏体验为主要训练形式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将提供一个巨大的施工现场操作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实现工程识图、房屋构造、安全文明施工工地、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岗位、钢筋平法、手工算量等功能,使施工现场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2) 11 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需要建立真实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综合实训中心该包括建筑构造技术实训室、建筑装饰技术实训室、建筑工程设计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招投标实训室、建筑设备(水暖电)实训室、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车间、钢结构加工技术实训室、水暖管道施工技术实训室等。建筑工程实训中心应能够满足建筑工施工专业学生进行构造设计与装饰技术类实训;工程造价与项目管理类实训;建筑施工技术类实训。

校外实训要以人才培养中心为依托,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公司企业联合的方式建立校外生产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实现校企合作的共同发展。并且中职学校校可以向企业聘请一些技术骨干到学校进行授课和实训指导,以此方式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实训教学的发展。

三、实训基地建设应处理好的三个关键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不足

一方面,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缺少在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和发展长远规划指导下的经费投入机制,使实训基地的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针对专业课教学实验而言,缺乏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经费来源单一。实训基地管理相对开支不足,缺乏资金支持力度。

2.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不规范

实训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学校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在学生的认识实习及教学观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实训基地建设还不完善、不规范,从整体上来讲还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

3.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中职学校的发展,实训基地规模的扩大,仪器设备的更新,设施档次的提高,如何适应中职教学与科研的需要,科学地管理好、运用好这些实验设备和场所,充分发挥其作用,处理好各类矛盾,原有管理体制的不适应性就凸现出来了。一些行业已经不再满足中职学校输送普通员工的需求,而是要求W校能够提供技能强、懂管理的一线基层管理人员,需求层次也有了变化。

总之,中职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更好发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矢. 浅谈高职学院实训基地的开放式教学[J]. 职业教育研究. 2010(S1)

[2]郑伟.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03)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面对如此发展现状的建筑施工监理工作,我国的国家政府与建筑施工监理管理的相关部门必须做出其应有的改变,才能彻底改变现今我国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工作的现状,让其取得更为深远的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取得更为广阔的经济发展与事业进步。 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的不断年发展,建筑施工监理工作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生其自身的管理工作,更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1 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实际上,对于现今建筑施工监理的管理工作而言,其不仅仅是考察与保障建筑施工建筑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重要控制手段之一,更是发展建筑行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之一。而现今对于建筑施工监理的内容来讲,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投资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安全控制和施工合同管理等等,从这些监理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理工作,对于整个建筑企业的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工作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另外,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工作不仅仅对整个建筑施工的工程进度、资金流动、工程质量以及工程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意义,还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护与调节作用,促进了企业的资源优化以及经济效益增长。

2 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监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出来。然而,由于我国监理行业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影响了建筑施工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建筑行业势必要不断增强对自身企业中施工监理的管理工作,以期最大程度的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不断发展。面对如此高速发展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监理的管理工作要想取得更长远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针对现今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理的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顺利发展。

2.1 建筑施工监理工作的领导者,缺乏管理自身部门的管理意识。由于现今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建筑工程的与日俱增,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其自身的监理工作的领导者意识陷入了一时的迷茫状态,最终导致了建筑施工监理部门的领导者每天都在为自身企业的工作量而发愁,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对自身部门管理工作的注重,从而发生了整个建筑施工监理的管理工作失去了约束性与规范性,最终造成了监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以及工作进度缓慢现象发生,甚至出现了监理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再加上,监理领导者总是忙着奔走与各个监理施工现场的外在原因,更加使得监理工作的管理资金严重短缺以及监理人员监理松散与监理项目重复的情况发生。

2.2 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工作不按流程管理。这种现象与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现今建筑施工企业监理管理的领导者对自身部门的管理方式不正确,或是在监理的管理工作上并没有完善自身企业的监理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而造成的。一旦监理管理的领导者没有对监理工作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指导,就会出现严重的管理工作方面的混乱,从而限制其自身部门监理工作不能够顺利展开工作的现象发生。最终使得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大大的降低了,最终影响了整个建筑施工建筑的质量。

2.3 监理管理机构构建的仍不完善。对于一个监理工作的管理工作来讲,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的合理构建与完善,不但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监理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企业资源管理的优化性,让监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让建筑施工监理工作没有瑕疵与漏洞,从而做到为企业树立正面形象的作用。

2.4 监理管理工作的市场不完善与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于这两个问题而言,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4.1 监理管理工作的市场不完善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现今建筑施工监理市场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以及监理市场的规章制度与出台的相关法律并不完善造就的。

其次,现今建筑施工监理管理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有些监理管理的工作人员工作是无学历上岗的情况发生,这种“走后门”的现状严重影响了监理管理工作的质量。

2.4.2 监理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仍存在众多不足,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会知识的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工作受到诸多限制,这种工作信念不够扎实,建筑质量管理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的管理方式,势必会使得整个监理工作处于发展的低潮。

3 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工作的预防与防治探析

面对具有如此众多问题的建筑施工管理现状,我国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与施工单位势必要最初适当的调整与改变,才能最大程度为我国建筑施工监理工作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3.1 国家政府与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要适当提高监理管理领导者的管理意识。该措施主要是利用通过不断改变现今监理管理工作领导者的思想意识,让其认识到不单单只做好监理大体方向就可以的,还要针对部门中每一个监理工作都做到实际的了解与透析,才能真正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工作,让我国的监理工作做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起到保护建筑产品质量性的作用。

3.2 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工作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方式。该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改变现今监理工作中的管理建筑工程的工期进度、工程造价资金的流动以及质量控制模式,来不断起到提高建筑企业监理管理工作的目的。

3.3 国家政府与建筑监理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企业中监理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一个完善的监理规章制度不仅仅能够最大程度促进企业的监理工作顺利发展,还能保障企业监理工作的监理质量。例如:我公司企业实行的管理制度,不但适当的促进了机那里工作的顺利的发展,还有效的优化企业的管理。其管理的规章制度如下:1.监理日记、月报、会议、汇报制度;2.考勤、请假制度;3.业务学习制度;4.设计文件,图纸审查制度;5.技术交底制度;6.材料、构件检验及复验制度;7.开工报告审批制度;8.变更设计制度;9.技术复核制度;10.隐蔽工程检查制度;11.工程质量监理制度;12.施工安全监理制度;13.工程质量检验整改制度;14.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15.施工进度监督及报告制度;16.投资监督制度;17.工程竣工验收制度;18.工程索赔审制度。这些制度的合理化构建,大大增加了监理管理工作的实用性与质量性。

3.4 培训工作开展。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最大程度的对自身的员工进行适当合理的培训工作,借以来不断增加建筑丝攻监理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让其可以更好的为建筑施工监理工作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树凤.浅谈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J].福建建筑,2010,(01).

[2] 李新刚.浅谈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

[3] 甘小刘,杨隽.高层住宅施工质量监理要点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 2012,(02).

篇8

【关键词】房屋施工;安全问题;安全管理;问题分析;提高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城市化建设已得到了初步成效,各地区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当中更为注重施工的整体安全性问题。由于房屋施工需要涉及到多方领域的全力配合,在施工各个环节当中要求具有较高的紧密协调性,同时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安全防范意识也相对要求较高。因此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针对如何加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则成了有关行业内人员应当尽快提高的问题之一。

1、加强房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地区房屋建设,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是我国目前十分重视的问题之一。然而在房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建设施工的复杂性,诸多不稳定因素都会造成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而这不仅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巨大的生命威胁,更是我国建筑建设行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由于在房屋施工的进程当中,建筑施工具有露天作业常见、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施工技术不到位、施工时间长等问题,导致安全隐患较多。而作为施工企业单位,为了满足自身的良好发展,不仅要确保公司企业的盈利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形象建设,加强对安全问题的管理工作内容。只有确保在施工过程当中,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应用管理。并针对不同的安全事故可能性做出防范性的措施,才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此外,提高安全事故的管理能力,促进管理制度体系发挥其根本作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房屋施工更加具有施工效率。因此可以看出,加强房屋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现阶段房屋施工安全管理不足分析

2.1 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有待提高

现阶段在施工过程当中,由于部分施工人员缺乏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混乱的情况,致使安全事故问题频发。在施工阶段,部分施工人员并未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护具的佩戴,如在现场不佩戴安全帽等问题。此外,由于部分施工管理者缺乏侥幸心理,将相关的安全事故宣传内容作为走流程,没有深刻意识到其严重性,也是事故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2.2 施工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施工人员个人素质问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目前来看,部分房屋施工的现场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疏于安全管理。此外,由于多数施工团队当中的施工者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部分人虽然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比较能够吃苦,工作效率也可以得到保障。但受教育程度则普遍偏低,对于安全问题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甚至觉得只要将工作完成,拿到相应报酬即可。这也使得管理层人员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

2.3 施工企业单位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不足

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不少施工团队及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仅仅对施工的效率进行关注,从而忽视了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是部分施工单位由于缺乏相应管理团队的建设情况,造成管理层人员缺乏,无法对安全教育工作做到有序开展。而第二则是部分现场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的基础教育及培训过程,往往是进行人员招聘后直接上岗工作,缺乏相应的意识培养,从而使得后续再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内容的过程中强度低、频率小。无法有效将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提高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提高房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制度

在房屋施工前,建议相关企业单位应当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制度的建立情况,增强相关制度的有效性,并根据我国相关行业管理规定做好管理工作。建议可在进行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积极参考我国建筑法、安全生产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场施工的特点做出积极的调整。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的管理层负责人加强对各级人员的管理情况,并将安全施工与企业的自身发展进行绑定,全方面的提高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使其服务于企业,强化施工安全。

3.2 提高安全防护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管理

在施工安全事故问题方面,较为常见的有高空坠物、火灾等情况。因此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增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防范意识,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常见的事故问题做出反思。建议在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应当首先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并根据相应要求对不同的材料、机械设备做到分类处理和摆放。其次,对易燃易爆品、电力设施设备做好防水、防晒准备。确保不会因降雨等问题造成电箱短路起火等问题。最后,还应当增多施工现场的防范警示标志,如高空坠物快速通过等标语,从而全面提高安全管理工作。

3.3 完善人员管理考核

对施工人员要做到良好的管理考核工作,除了需要持证上岗外,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只有进行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施工技术指导等内容,方可进行正常开工。此外,建议还要对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加强管理层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将自身的工作落实到日常的检查管理当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上报并要求整改。

3.4 做好安全事故发生预案内容

防患于未然,但在安全事故发生时施工管理团队也应当能够做出积极正确的判断。因此建议应当针对常见的安全事故问题做出应急预案内容,一旦发现事故情况以及事故隐患,则可立即对其采取相应措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应当加强管理人员对现场的实际把控情况,另一方面应当针对常见的事故问题做出分析,并不断总结经验,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问题对于房屋建设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应当不断加强管理意识的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本文转自WWW. dYLw.net ]

[1] 张宪平 . 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之己见 [J]. 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 内控 管理 创新

前言

财务内控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财务会计政策以及实施方法,来保障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以及资产安全,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确保企业的各类经济活动能够在法律以及企业规章制度下顺利开展。财务内控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财务内控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企业财务内控创新效用微探

(一)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需要呼唤着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内控管理工作与企业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的配套。

(二)增强企业管理的系统性离不开财务内控管理创新

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以下部门的互助协调:生产部门、营销部门、物资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等。有效推行财务企业内控创新管理,能够将业务管理、财务会计、统计以及内部审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管理的系统性。

(三)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离不开财务内控创新管理

财务内控创新管理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规范投资决策程序。同时,在企业投资项目的立项、评估以及实施阶段的细节方面,也会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能够有力规避企业风险。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不完善的内控管理理论,不重视内控管理工作

在理论方面,我国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理论主要都是来自西方,而西方的理论又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国情,所以急需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研究出来的创新的理论。在实际操作方面,很多企业的管理层重视的始终是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而普遍不重视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经常会误以为财务内控是财务部门管理的内容,将其划归于财务部门兼管,这样的形势下,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二)财务内控管理忽视了企业风险控制

实际上,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内控工作的关键。现阶段,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没有及时预计到企业存在的经济风险,当风险出现时也便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可供应对,这就让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风险分析功能彻底丧失了。

(三)财务内部控制不成体系,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低下

没有完善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一方面会造成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片面化,无法更好地配合企业的其他部门,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成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无法辅助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有损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分析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模式

(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模式的创新,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流程的完善

一方面,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管理的稳步开展、企业管理机构的完善离不开企业财务内控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必须结合企业现实的财务管理状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改善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尤其在:企业的资金管理、项目运行管理、效益收支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等细节方面更需注意。除此之外,财务内控管理流程的优化也必须重视起来,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可以及时反映出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做好防范工作。

(二)不忽视财务风险管理,有效增强企业风险规避能力

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与竞争能力的增强离不开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它是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所在。所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过程中显得越发重要,不仅如此,还要增强风险到来时的预测能力。尤其是项目投资规模大、运行周期长的项目更是要小心翼翼,完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强化企业内部审计,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监督作用,是企业财务内控的关键。所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创新离不开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的完善。具体来说,可以组成一个由企业高层直接管理的内部审计部门,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一个特别的职能机构在企业中全面开展审计工作。并且要保持该机构绝对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明确该机构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凭借内部审计的完善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系统信息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企业管理领域,自然也是离不开信息化的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形式之一。所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创新离不开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五)企业内控管理认识的深化,内控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

首先,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创新离不开内控管理意识的牢固树立,这有助于促使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都能积极配合企业的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减少各项政策的推行阻力。然后,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结语

企业内控管理创新不仅可以精简工作流程,完善部门配置,还可以有效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监督预警职能的发挥。企业内控管理创新是新时代新形势对于企业管理的新要求,是企业能否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更是企业运营正常进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申景奇,鲍金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新的环境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

篇10

公司的成立就是体制创新的产物。而公司自身又进行着体制的创新、经营的创新、观念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

公司是在对原江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化产品交易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总体股份制改造基础上设立的。

公司组建一年多来,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初步成果:

1、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初步建立了产权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构筑了权责明确的经营管理平台,明确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经营管理层)的职权。

2、总结应用了公司核心理念,设计了公司标识,办理了以公司标识作为注册商标的查询、申请和注册手续;设计并逐步开始应用了公司VI手册,为整体实施公司CIS创造了初步的条件。

3、取得了油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乙级)资质《专项工程设计证书》;管道工程专业承包三级《施工资质证书》;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4、初步完成了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的构建,颁布实施了基本管理制度21项。

5、实施了员工守则和标准化工作礼仪、标准化作息安排、标准化工作程序,员工队伍形成了“议事讲规则、办事讲程序”的风气。

6、全面启动了贯标认证、文本管理、绩效考核、企业文化建设等四项基础性工作。

7、全面完成了2004年的经营指标。2004年预算实现利润11.3万元。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主业管吃饭,公司管发展”,为公司谋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明确定位。集团领导要求我们要开风气之先,要做试验田,要做先导队。我们感到,谋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走规范之路、走创新之路,更是要求我们处理好规范和创新的辨证关系。

一年来,我们在以下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制企业制度。其核心就是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上,我们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对公司进行制度性安排,明晰产权、明确权责。

经过反复磋商、细致论证,依照《公司法》的要求,完善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经营管理层)的职权和议事规则。制订了《公司治理准则》。阐明了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投资者权利保护的实现方式、控股股东权利义务、关联交易以及公司董事、监事、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所应当遵循的、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等内容。

2004年,我们按照公司章程和准则的上述规定,认真履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三个会议的议题确定、通知义务、讨论方式、决议程序和决定内容都是严格按照《公司治理准则》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至今,公司依法召开了股东会六次、董事会和监事会七次。先后审议通过了公司年度经营管理方案、财务预决算方案、公司章程修正案和基本管理制度以及公司项目投资、业务变更等重大问题。

二是构筑企业管理平台,合理确定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为有效支撑和控制公司的运筹体系,实现公司制度安排,结合公司运营状况,公司依法设置了四个管理机构、四个事业部,办理了6个分支机构营业执照。经过一年的运行,对管理机构职能又适时做出部分调整,重新任命了2名管理人员。

先后颁布实施了基本管理制度21项,其他工作制度33项。各项工作议题均由程序安排运行。总经理办公会议制度、专业会议制度、工作任务催办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取得良好效果。议事讲规则、办事讲程序的风气在公司逐渐形成。

另外,为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营,公司在机构设置中拟设了公司外部的管理顾问、法律顾问和财税顾问。目前,管理顾问和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能暂时由董事会秘书履行。财税顾问合同已履行了一年,工作成效显著,今年又对该顾问合同进行了续签。

三是依法规范公司对外事务,完善相关登记和审批手续。

在先后办理了公司成品油经营特许、安全、防火、国有资产、税务登记等十项相关登记和审批手续的基础上,公司取得了油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甲级)资质《专项工程设计证书》;取得了管道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建筑业企业施工资质证书》。

二、理顺公司经营业务关系

公司成立后,投入运营的经营业务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到公司的业务;二是承袭石化产品交易部改制前的债权债务;三是论证实施新的投资项目。

我们感到,在这些业务中,除公司新拓展的业务以外,公司现在的主营业务大部分是从控股单位转移过来的,不处理好产权关系,仅把业务拿来,就很容易导致公司行为不规范,很容易形成翻牌公司。为此,我们重点从法律上理顺已导入公司的经营业务关系:

首先,规范导入公司经营业务。

对油零售业务,公司单独办理了不具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营业执照,理顺费用核算和纳税体系。对宾馆餐饮业务,公司在办理特业许可的基础上,办理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对其单独核算、集中管理、单独纳税;对汽车修理业务,公司在办理特业许可的基础上,单独核算、集中管理,合并纳税。对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技术服务业务,由公司对外签订服务合同,统一开拓市场、统一核算、统一纳税。

其次,全面实施生产经营指标责任制,规范管理工作。

公司与各事业部签定了目标经营合同,明确了经营目标和考核政策。建立了信息统计制度,从2004年7月份开始,每月对各事业部经营、生产情况进行统计月报;收集各部室规范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每月形成公司管理工作动态。通过规范管理工作,有效保证了公司年度生产经营指标的全面实现。

三、全方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没有文化支撑的企业是没有底蕴、没有内涵并不可能超越自我、不可能保持持久发展的企业。公司于2004年8月颁布实施了《公司标识总体设计推进计划》,企业文化建设全面系统启动。

在塑造企业文化上,我们注重抓了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抓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环节。

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推进过程,称得上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认识转变过程和观念更新过程。在该不该实施企业文化的问题上,公司管理层有较为一致的认识。但是,在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实施的问题上,公司上下却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认识。主要矛盾,来自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沉淀的固有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对企业管理观念的影响,对企业发展认识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想法、认识,我们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逐步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首先是讲案例、谈体会。通过讲雀巢咖啡、完达山乳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谈体会,拓展管理人员的视野,提高其对经营企业文化效果的认识。

其次是办讲座、留作业、写设想。重点讲清楚经营企业文化与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关系,要求管理人员结合公司工作实际谈体会,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再次是算大帐、细对比。算公司标识进行商标注册,从查询到申请到注册投入的直接成本是几千元,对比商标注册完成后,经过法定程序,现在的投入就可以评估,就会收到优良的效益回报。

通过这些活动,公司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有了初步理解。

二是抓公司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环节。

经过半年多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在公司企业精神、价值理念、发展理念等核心理念的引导下,初步确定了公司“体制性企业文化”、“经营性企业文化”和“管理性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确定了“诚信为本、把握市场、经营创新”等20个主题作为标准。

对这三个层次的文化建设的运行情况,公司及时在经理办公会上围绕“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等三个问题进行了对照检查,并对推进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检查分析,我们愈发感觉到认识的转变、观念的更新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逐步规范。

三是抓企业文化推进与公司管理水平结合的环节。

在半年来的实践中,我们不是就文化做文化,而是在绩效考核、文本管理和贯标认证工作中,以企业文化为主线,把公司核心理念,企业文化核心内容贯穿上述工作的全过程。努力向实现企业文化的制度化、实践化、教育化、奖惩化、系统化迈进。

比如,我们过去在处理业务中比较善于说“不行”,而不善于说这项工作怎么做“能行”。通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安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决策运行制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已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能力的体现。经理办公会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后,会议要求,承办部门拿出建设性的落实意见;承办部门要求,承办岗位拿出建设性意见,责任到人,任务到岗,一级对一级负责,使建议权与决策权、审批权都得到落实。

四、建设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稳定进取的团队是企业不断成功的保证;高效双赢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稳定进取团队的保证。

首先,建立有效的团队动态管理机制。公司成立伊始,就有目标、有重点地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出发,重点选择不同专业的管理人员进入管理层。随着业务的开展,公司利用半年工作述职的契机,实行末位淘汰、竞争上岗,末位淘汰1人,团队动态管理机制开始运行。

第二,用制度培养团队自觉行为。一年来,员工守则制度;办公公示制度;出勤打卡制度;升国旗、唱国歌制度;诵颂公司理念制度;工间操制度;部室例会制度相继实施。初步实现了由制度的硬性安排保证公司理念逐步向团队自觉行为的转化。

第三,营造学习氛围和机制。以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契机,公司大力组织全体党员和管理人员收看了开幕式、闭幕式和其他重要新闻节目,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和新,以党委下发的20道讨论题为主要内容,组织学习讨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谋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公司坚持内部培训与外出培训结合,在内部培训中,安排专门的学习时间,讲授了《公司章程》、《公司和公司法》专题等系列讲座。先后有8名管理人员分别前往北京石油干部管理学院、江汉职工大学、江汉石油学校等地学习法律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经济法、会计学、财税知识等。有5人参加了大连工程学院工商管理班的学习。

存在的问题

从公司规范运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业务拓展不深入,主营业务不突出;二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三是人才培育、培养的方法不多、力度不大;四是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监管不深入,分支机构经营行为存在随意性;五是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创新的思维还没有形成机制,将直接影响公司整体效率的整合。

我们将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下步工作的重点,尽快采取措施,尽快扭转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下步打算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保持持续发展趋势,公司下步的总体安排是以做强为基础,谋求做大。首先是做强,即:合理的制度安排、谨慎的战略选择、全方位地企业文化塑造。其次是在做强的基础上,谋求做大,即:探讨资本运营之路。用规范的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提高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这是公司进一步发展必须选择的道路。按照这个总体安排,公司2004年在做好制度安排、文化塑造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要放在战略选择上,具体工作放在业务拓展、市场开发、成本控制、人才培养、文化塑造和股权完善上。

一、关于业务拓展

2005年公司业务拓展的目标是:寻求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全面拓展业务范围,保持持续稳定发展。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明确业务拓展基本原则上下功夫

高度重视项目的科技含量;充分考虑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缜密论证,规避风险;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用不断的创新和应变,深入挖掘项目的潜质,确保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在业务拓展目标调研论证上下功夫

2004年公司将以实现“631”业务拓展为目标。

“6”即从众多的项目中选择6个重点项目进行详细可行性调研。

“3”即从6个可行性调研项目中,筛选3个项目进行评估。

“1”最终保证从3个评估项目中,确定个1个项目作为公司2004年实施项目。

(三)在落实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上下功夫

1、尝试以第二方技术参股的形式与公司进行合作,比如,尝试进行院企技术合作等形式;

2、探讨买断项目技术或专利的方式,独立对项目进行投资,进行生产、经营、销售、服务,形成研、产、供、销一条龙的企业主导产业;

3、论证依托优质企业(国内、国际)开展合作的可行性。争取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全方位的学习,以此规范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二是完成适应市场经济的位置转换,进行资本积累和人才积累;三是规避市场风险,保持相对稳定的利润收入。

二、关于成本控制

落实五项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完善计划。由公司主要领导和有关负责人组成预算委员会,履行审议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报告、对预算外支出和其他重大支出作出决策等工作职能,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预算指标层层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部分指标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对所属事业部实行目标利润指标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兑现挂钩,严考核,硬兑现。

二是严格成本费用支出审批程序。严格执行资金月度预算平衡会制度。坚持“一支笔”的原则,即公司的全部开支,最终必须由总经理审批签字。具体操作中采取预算内实行“四审批”的程序,预算外实行“五审批”的程序。即单位部门领导审、财务部主任审、主管财务领导审,最终由公司总经理审批签字。对于大额预算外开支、大额非生产性开支、特殊业务、非规律性日常性开支、重大对外投资等,需要经过董事长审批。

三是严格专项费用支出控制。结合2004年运营情况,进一步摸准、核实材料费、修理费、水电费、资料费等成本费用消耗标准。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国家税法相关规定控制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公司宣传费等支出。成本费用分解到各事业部、机关各部、室,按预算严格控制。

四是严格成本目标控制。重点放到可控成本上,以资金计划管理为切入点,完善月度资金计划,以月度控制保证年度预算指标的实现。严格控制管理性开支,保证生产性开支的资金需求(生产性支出严格按照定额控制,突发性支出留有不可预见的部分,以免造成生产资金需求缺口),必须办的,坚决保证提供资金支持,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雪中送碳”的工作按标准做;可办可不办的,坚决不办,“锦上添花”的工作少做。

五是强化成本费用分析。季分析与月分析结合,财务资产部每季度对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形成书面材料;每月对主要成本费用指标、月度预算执行和基层单项成本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掌握指标升降因素,落实有效措施。

三、关于人力资源

努力在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和规范管理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一是合理确定公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培育5-10名职能部门负责人队伍;培育1-2名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培育3-5名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培育一批适应岗位需求的管理人员;培育一支高级生产操作岗位员工队伍,构建起公司的人才支柱构架。

二是转变观念、强化培训,重在效果。对重要岗位、核心人才要逐岗、逐人确定后备人选,落实培养措施,建立人才档案,加强超前储备,保证公司随时拥有充足的“人才备份”。突出个性化培训,以建立学习型企业为目标,区分人才的不同类别,采取因人、因事、因时而宜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内容的个性化、针对性,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是优化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工作量写实,明确岗位职责,合理确定单位岗位数量和定员,结合文本管理的实施,逐步形成岗位设置科学、岗位名称规范、岗位职责明确、岗位等级合理的组织结构。进一步理顺公司机关工作职能,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工作内容,规范工作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

四、关于企业文化

用理念贯通心志,以形象展示风采。企业文化的塑造,将伴随着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全部过程,2004年的总体安排是:

一、在业务拓展、市场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上,继续以公司核心理念和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为主线,引导、把握和支撑上述工作的开展。

二、全方位按计划塑造公司企业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VI(视觉识别)系统的应用上,重点要从VI向BI(制度设计)、MI(理念设计)深入推进,初步构建公司的CIS(企业形象、品牌战略)系统。

三、适时在商标注册获得批准后,申请政府法定机构对公司商标进行评估,使公司商标、公司品牌迅速形成价值化的无形资产。

四、建立科学的使用管理制度和提升品牌价值的机制,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断拓展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五、关于股权结构

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