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

篇1

关键词:“金工实习”模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会计学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型学科。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理论基础扎实,还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而目前河南省内各高校并未普及以校方为主导的学生普遍参与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活动,使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标准脱钩。目前,金工实习作为国内高校机械类专业具有普及性的一门实践技术专业课,不仅为学生的理论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成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该实践模式全面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之能尽快适应社会需求。而根据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正需要类似的高效实践模式来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让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河南省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情况调研

从就业与实践能力的关系看,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山东大学社会系曾经做过调查,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实践能力以47.8%的看重程度位居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第一要素。有学者调查指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评价,用人单位选择“较强”的只有9.7%,很多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比以往更差,教师选择“一般”的高达57%,学生选择“很强”的只有3.4%。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教师和大学生自己,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评价都不高。

目前在河南省高校会计学教育课程设置中,现有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1.实践教学观念落后。从实践教学理念看,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依然停留在理论教学的阶段,不够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

2.实践教学内容存在缺陷。从实践教学内容看,多数高校实践教学安排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忽视对学生岗位意识的培养。

3.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从实践教学资源看,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内模拟实践基地进行,但由于受校内条件约束,加之与社会及企业联系不紧密,使得实践教学不够理想。

4.实践对象范围过小。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多以学生自主寻求社会实践机会为主,仅有小部分学生可以获取合适的专业实践机会,大部分学生无法通过专业实践提高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不足,与社会会计学领域人才需求标准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学校由于实践观念落后和资源不足等局限因素,未能充分发挥会计实践的作用,这使得高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提高。

二、“金工实习”模式的剖析与借鉴

金工实习又叫金属加工工艺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选修课,是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1.“金工实习”模式的特性

(1)普遍性。“金工实习”作为校方提供的选修课,其受众群为高校所有机械类专业学生,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保障了“金工实习”的普遍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基础性。“金工实习”旨在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并且应初步具备选择加工方法、进行加工分析和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通过基础技能的锻炼可以为后续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3)实用性。金工实习在铸造、焊接、焊工等方面,让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加工,制作简单产品,培养学生真正的实践专业技能。

2.“金工实习”模式中存在的局限

(1)实践形式单一。“金工实习”仍保留 “师带徒”的单一模式,大多实践任务以认知和简单操作为主,仍不能完全符合社会需求。

(2)时间连贯性较差。“金工实习”大多设置在高校学生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多为一次性教学,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

(3)知识结合性不足。“金工实习”多设置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理论知识层次较低,能理解的实践内容较为有限,不能实现学练结合、相辅相成的预期目的。

3.“金工实习”模式在会计学专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金工实习作为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它以实践教学为主,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并辅以专题讲授的模式,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不可忽视和替代的作用。而各高校会计学专业正可以借鉴这种高效的实践模式,实现实践与理论教学并重,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满足社会会计领域对人才的需求。

三、会计学实践创新模式的思路及结构框架

会计实践创新模式是以巩固和加强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会计专业最新实用技能,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

1.会计实践创新模式结构

目前在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普遍使用的会计专业教学方式为Course(课程学习),即Lecture(理论大课)与Tutorial Questions(小课)相结合的方式。在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一部分引进外方专业课也采用了该种大课小课相结合的方式,以Business Communication(商务沟通) 为例,学生在大课中学习教材理论知识,在小课中模拟商务沟通的场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大课中的理论知识理解地更加深刻透彻,也切实提高了学生商务沟通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大课小课相结合适用于高校的专业教学模式并且效果显著。

而会计实践创新模式作为会计学Tutorial Questions(小课)的一个组成部分,与Lecture(理论大课)共同形成了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体系。其在不同阶段,根据Lecture(理论大课)的课程进度,又设计了不同的实践内容作为辅助,从而优化了会计学教学体系,其具体结构示意如下:

2.会计实践创新模式具体内容

会计实践创新模式独特的结构要求其具有详尽的、合理的、具有时代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在结合了河南高校的教学资源水平和质量的前提下,其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2.1第一阶段:①实物认知:认识和了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会计账簿等会计资料;②视频观看:观看会计人员和会计主管日常工作的视频、了解会计常规工作;③企业参观:按组分批有计划地去企业实地参观,感知财务会计人员工作。

2.2第二阶段:①实验教学:按步骤,遵循会计流程,模拟教授简单的账务处理;②会计信息话:观摩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演示,并掌握简单的账务信息化操作;③企业讨论:邀请企业人员和在校学生讨论会计日常学习经验。

2.3第三阶段:①分析财务报表:审核和分析财务报表极其勾稽关系、相关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常见的比率关系;②综合财务操作:填写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编会计报表、填纳税申报表;③企业讨论:与更高级的企业会计主管共同探究学习相关会计理论和实践知识。

2.4第四阶段:①岗前培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企业提供岗位具体内容的讲解和培训;②强化训练:强化会计人员基础技能,如复核审核发票、填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③企业实习:经过面试选拔,获得在企业实习的机会。

3.会计实践创新模式特性

创新模式以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系统的规划、灵活的时间、以及社会需求的导向为创新,有效地促进了高校学生认知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和提高应用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特性:

(1)社会需求导向性

社会需求导向性作为会计实践创新模式的一个亮点,校企合作充分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这种以动态合作为特点的新模式已深获河南立信兴豫会计师事务所的认可。因为其不仅能将社会对会计学专业的要求和期望第一时间传递给高校,同时也可以把最新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法规教授给学生,有利于高校学生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2)系统规划性

会计学专业实践创新模式应用体现了由认知到验证再到认知、由单一到综合的,一步步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一体化、多层次的职业规划性。

(3)形式多样性

会计学专业实践创新模式应用改变了单一枯燥的课堂教授的传统模式,而是融入了多元化生动形象的创新手段,主要有以下五种。

(4)群体普遍性

借鉴“金工实习”模式是工科必修课的成熟实践模式,会计实践创新模式同样适用于会计学专业的全部学生。作为Tutorial Question(小课)的一部分,该新模式可以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会计实践中,切实提高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5)时间灵活性

区别于“金工实习”为期一个月的模式,会计实践创新模式的时间安排方便灵活,各阶段的实践课程根据教学安排课穿插于各学期中,可根据学校和企业的时间就行调整。确保各个阶段拥有不同侧重内容,始终与理论知识同步进行,使学生得以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中完善实践技能。

上述实践教学模式,针对河南省内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思路,尽管该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学生实践课成绩的考核标准缺乏参考依据,仍需进一步完善;然而,从该模式在河南大学会计学专业的试行结果来看,接受过实践教学训练的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相比之前有大幅度提高,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和校方都表示对推行该模式表示赞同。

参考文献:

[1]田凤萍.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2,2.

[2]吕开斌,刘云秀,罗惠波.论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3]王瑞芳,郑红梅.吴安永金工实习是值得重视的一门课程[J].合肥工业大学学学报,第14卷第1期.

[4]王芝玲.中高职业学校开设金工实习课程的必要性[J].职业与健康.

作者简介:田馨滦(1994-),女,河南省新乡市人,2011级本科在读,河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篇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及技术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如何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是中外会计教育界的一道难题。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高等院校也在进行着专业模拟、基地实践等方面的尝试,这些研究与尝试,对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急需完善。

一、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差异。由于缺乏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具体内容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导致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实际需求,主要表现在:第一,教材差异。有些实践教学教材本身脱离实践。近年来,会计模拟实训教材出版之多,但很难找到一本真正取之于企业实际的,实训内容大多是单项或片段的;第二,方法差异。实践教学手段大部分停留于手工模拟,在企业会计工作基本实现电算化的今天,显然是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需求的会计人才的。第三,环境差异。在招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各校会计学专业学生逐年递增,实验室供不应求,有些高校的模拟实验课在普通教室进行。学生体验不到真正会计实际工作的流程,很难全面把握会计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在现有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中,未能体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反映出教育的产品———会计专业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企事业单位现在都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会计人才,致使刚出学校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充分的经验,实践能力较弱经常吃闭门羹。高校对学生进行统一性的实践教育模式,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并且统一用考核方法来检测学习成果,而忽略了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忽略了现实当中的实际操作性。

(三)实践教学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部分承担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师并没有实业界系统工作的经验,带领学生做模拟实验也是就教材做实验不能深入拓展,实业界究竟怎么做,心里没底。缺乏理论功底扎实,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在高校的教师大部分从学门到学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承担实践教学课程必然显得底气不足,难以收到预期效果,所以导致了前述怪现象的发生。因些,改变现有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与建立适合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以会计人员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确立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及其学生实训考评机制,实行边学边做,学做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课程实践与专业调查相结合,课程单元、阶段与整体内容相结合,会计、财务、审计等主干课程交叉结合进行多模块,全方位实践教学。

(二)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双轨双循环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七大模块,两大循环、双轨制的全过程实践。

1.课程实训模块。主要进行会计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的实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递进,伴随各门课程的教学,学做结合,边学边做。实习方式可运用实验室各仿真实习模块,分为单项实训、专题实训和课程综合实训。如:基础会计侧重基本技能实训,要求学生进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实训。使学生熟悉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流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中级财务会计结合授课进程实行阶段性专题实训,如存货业务实训、固定资产业务实训,销售业务实训等。

2.岗位实训模块。应对学生就业竞争上岗的能力需求,在学生主要专业课结束,毕业走向社会的前一个学期开设:出纳业务实训;纳税业务实训;审计业务实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财务案例分析实训、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训等适应社会专业能力需求的实训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

3.综合实训模块。模拟一个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综合业务,进行整个专业知识的综合实训,需要学生将所学各门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加以应用,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能力综合化,全面提升职业综合素质与能力。

4.行业特色业务实训模块。开设商品流转业务实训、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核算实训模块、金融企业会计实训模块等,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就业面向。

5.校园网开放案例实训模块。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的开放式案例实训。学生在宿舍、实验室、图书馆等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克服时间、地域等限制。

6.双重会计实验教学模块。电算化会计实训,利用同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验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进而实现同一套数据、两种实验,取得双重效果。

7.专业调查。实行专业调查与短期带着问题进行实际岗位实习制度,例如,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专业调查或专业实习内容,学生回校后上交专业调查报告或实习作业,学生的实习作业均在实习单位有经验的实业界人士指导下完成,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与沟通、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

8.双轨双循环制。上述七大模块均实行双轨制实训。所谓双轨制即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交叉进行。如,课程实训,可首先结合各门课程教学现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现学做结合,利用专业调查,和假期短期基地实验,可进一步缩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距离。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模块,校内实训之后到校外实习基地体验,达到技能的进一步强化,大四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可使学生提前步入会计工作岗位,积累专业经验。双循环是指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实行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操作两大系统的融合。彻底突破传统手工模拟实践模式,实行多媒体实践教学。购置《多媒体会计模拟实验室》、《多媒体出纳模拟教学系统》、《多媒体审计模拟教学系统》、《多媒体纳税申报模拟系统》等多媒体实践教学软件。该类教学模拟实习系统整体上分为:实习目的、企业背景介绍、实习指导、模拟实习(模拟制造企业一个会计循环的全部经济业务)、试题库、实验考核五部分。学生在计算机上进入模拟教学系统可以进行会计基础知识的单项练习,也可以进行模拟企业的整个专业流程的全部会计、财务综合业务训练等,使模拟教学微机化、网络化、同时也培养学生掌握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

三、改革目标及其应解决的问题

构建双轨双循环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多模块、全方位、全过程实践教学。其宗旨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的对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扎实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该目标的实现,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一)设置合理的实训项目。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一般到特殊科学安排,做到难易适度。

(二)加强实训教材及其相应的资料建设。特别是适用于推行双重实验教学的实训资料及教材建设,编写符合单项、阶段及综合的计算机与手工会计通用的实训资料及教材。

(三)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加大会计实践经费投入,在校内,建立仿真性强,能够全方位模拟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会计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在校外,积极寻求合作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有较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从而缩短校内实习和正式上岗的差距,实现零距离上岗。

(四)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指导教师是影响学生会计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高校应该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学习、锻炼,考取相应的职称,成为“双师型”教师。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理论功底扎实和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篇3

[关键词] 模块化教学 会计岗位 岗位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以应用为宗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教学强调针对性和适用性。作为实践性很强的高职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 必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边教边学边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一个或多个职业、若干工作岗位所需的本领,从而更贴近市场和岗位的需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就高职会计专业如何实施模块化教学提出以下构想: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应以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理论支撑,并以此确立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1.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业事业单位一线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中等技能型人才。

2.会计职业岗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1)知识结构。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应定位于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主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技能人才。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商业会计、计算机应用、点钞、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等,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又掌握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操作技能,并且通过参加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能力结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职业能力。一般能力主要表现在:政策和法律意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身体健康等方面。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谨慎诚信的职业道德,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效益、市场、竞争、风险等观念。具体能力要求有:

①点钞和小键盘数字录入。能识别钞票真假,并快速准确点钞,能快速准确的通过小键盘进行数字录入。

②记账、算账、报账、理财。能熟练运用会计知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能为有关各方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能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③计算机操作。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收集和处理信息,进行出纳、电算会计处理,开展电子商务、电子结算等工作。

④交往合作能力。善于协调关系,协同他人工作,富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具有社会活动、处理交际事务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还应有把握政策的能力,能够及时学习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和财税金融政策,并能运用于工作中,还应具有一定的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能在外资银行从事相关工作。

二、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所谓模块化教学模式就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群,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各项技能,依此建立若干个教学分模块或子模块,从而使每个模块对应有目标能力、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必须掌握的理论融入各技能模块中,而将学生暂时用不到的理论知识暂时搁置一边,从而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笔者根据本专业人培养目标和本专业课程特点,将高职会计专业整个课程划分为以下几大模块,通过各模块的设置真正达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1.公共基础模块

在这一模块中我们将进行语文、高等数学、英语、政治、德育、体育等公共必修课的课程教学,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一个宽的基础平台。在这一模块中将由基础课的专业教师们对每门课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而不再进行小模块化的划分。

2.专业基础模块

这一模块是学习专业模块的基础,主要设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基础会计,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会计机构与岗位设置,会计部门的职能,并掌握会计要素、记账方法、会计科目的运用、凭证的填制、账薄的登记、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报表的编制方法,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专业技能模块

在专业基本技能模块,设置会计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两个子模块。会计基本技能模块下设置珠算、点钞、POS收银三个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珠算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点钞技术与假钞识别技术、小键盘数字输入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中设置windows、word、excle、计算机网络四个项目,要求学生掌握这四个项目的操作方法。具体内容见表1。

4.会计岗位应用模块

这是培养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课程模块,是直接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是本专业的重点。根据会计岗位,本模块可分为出纳员岗位、资本资金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往来业务核算岗位、工资会计核算岗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成本费用会计核算岗位、财务成果会计核算岗位、记账员岗位、财务报告会计岗位十个子模块。各个子模块又分成若干个项目,具体内容见表2所示。本模块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手工核算,而且要掌握电算化处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多名专业教师对某一项目进行讲解。例如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这一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的手工核算,并掌握其电算化处理。这样就涉及到财务会计与会计电算化老师。在授课时,每位涉及到的专业教师都必须了解这个模块中自己要讲授的内容。

学院应该对现行的课程设置模式进行改革,按岗位设置课程(如出纳员岗位课程、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课程),并按岗位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出纳员岗位教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教材等等),尤其是这部分课程要注重实践,课时分配上加大实训课比例,理论够用就行。同时编制每一门岗位课程时要把电算化的内容加进去。

5.专业实习模块

在专业实习模块,可划分为校内综合实习模块、校外实习模块。

(1)校内综合实习模块。这是在学习完相关模块后组织的一种集中性的校内模拟实习,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可采用以下不同的形式:

①会计分岗实训:将学生分成若干实训小组,每一小组模拟大中型企业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 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把它分为财务负责人(兼财务管理)、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计等岗位,定期轮换。会计工作就形成一个团队,既分工、又协作。为了达到实训目的,每组按成绩和能力均分,选好第一任财务负责人,进行岗前培训,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协调作用。

②会计综合实训:它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集位于一人,即多岗一人,每名同学独立完成一套实训资料。第一阶段,我们选用商品流通业的典型业务,以相邻的两个月来设计资料,除掌握分岗实训的基本技能外,还突出期末和期初的核算与结转工作。学生以手工方式用三周时间完成两个月的商品流通业的会计核算。第二阶段,将上述资料带到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对比实训,用一周的时间,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掌握系统管理的设置,总账系统的初始化处理及试算平衡,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修改,记账,对账,结账、期末自动转账。熟悉账证表的查询、打印。掌握会计报表的设计与编制。熟悉会计流程,为今后从事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比实训中感悟手工账与电算化账的优劣与差别,以达到对会计技能的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2)校外实习模块。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可通过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或自行联系单位进行顶岗实行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同时通过毕业论文的方式来进行,是对实践教学的总结和提高。

6.专业拓展模块

所谓拓展,就是要增加专业课程的知识量,扩大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外延,加大课程的信息量,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专业拓展模块是对专业基础模块和会计岗位应用模块的补充,这一模块可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内容包括统计基础知识、财政与金融、企业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银行会计等。它的建立有利于毕业生适应更宽广的职业岗位以及在一定岗位上适应高层次的技术、管理的要求,也有利于他们在职业岗位上发挥潜在的创造能力。

此外,除了以上的六个模块,学院还应通过强化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考证,如会计从业资格、ERP财务应用师等。

参考文献:

[1]刘文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材料类专业课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03

篇4

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恰当写照。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学习好会计工作不仅要学好书本里的各种会计知识,而且也要认真积极的参与各种会计实习的机会,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务实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为此,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我专门到一家已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此次实习的具体内容为:

一、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二、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三、 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四、 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五、 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篇5

1.教材缺少生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有的会计教材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仍旧采用文字描述的方法,阐述不生动。各种往来交易的发生过程也只能靠学生通过字面来联想、揣摩和记忆。像一些难点章节、处理方法比较复杂的章节,如投资、会计要素计价、取得、发出、转让、注销等,由于涉及的明细科目较多,处理过程比较复杂,这种机械记忆的方式,时间久了就容易遗忘或记混。

虽然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做到互动教学,但是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对这种枯燥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更不善于去积极思考。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概念知识、解题过程来应付考试,经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也没有真正地弄清知识点的含义,几乎没有系统理解全书内容的能力。枯燥的理论教学,常常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所学的知识也不能扎实和稳固地掌握。

2.学生实习机会有限,会计实训缺少真实感

企业的财务部门通常是保密的,很多单位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学生。而目前的会计实训,与真实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真实具体内容。学生也只能通过实训教材来了解原始凭证,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指导来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这些实操通常与实际的财务工作相差很远,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会计实操能力。

3.教师队伍实操能力相对教学需要较弱

从目前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教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是毋庸置疑的,进入教学岗位后,正值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外,大多数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现今教师教学正逐渐地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状态向多媒体教学转化,其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但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突破,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

二、根据所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主导者,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学生的操作水平才能相应提高。因此,为了满足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需要,学校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有合理的师资结构,一方面学校在引进新教师时,考虑引进一些有实际财会工作经历的教师,如果这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会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聘任部分企业专业财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让他们定期在学校开设一些专题讲座或对学校的教师做专业培训,同时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了使教师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支持教师参加各类会计职称考试,甚至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去兼任一些社会职务。

2.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首先,理论课程以“实用”为主。其次,会计每一门课程应配置相应的实训课程。但不是每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都从建账开始,而是将会计工作的各个具体操作内容分散到每一门理论课程的操作课中,形成一种阶梯上升方式教学与实训。重点是《基础会计》课程,其理论教学注重基础方法的教学,本课程包括从凭证填制及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账簿登记等内容为主。本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账簿的开设、过账到试算平衡表编制方法即可,因为会计报表的编制需要运用较为综合的会计知识。

3.重视教学硬件建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条件

《会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会计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一是实验教学;二是岗位实训;三是综合实训。这些实训以手工模拟为主,也可以上机操作。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毕业前是很少有机会去企业进行真正的会计岗位实习,因此校内的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训是学生锻炼会计基本技能的重点,学校必须重视会计实训实验室基本设施的建设。会计实训室应成为学生从事会计实操的演练室,要让学生通过在实训室的演练,学会会计工作的全部内容。在会计实习时,除了要配备必需的实习设施外,还要有能力强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如可以外请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进行会计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财务工作全过程。另外,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和评比,选出准确、符合规范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展示出来,激励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在实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同时也要从硬件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聘任社会专业人员担任实训指导老师,也可以送学生到其他附近的中职学校作交流培训。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为了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我们要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因为财务工作的特殊性,企业一般不允许非本单位员工接触到一些关键数据,所以学生去企业多是进行一些表面工作,抄抄凭证,帮忙跑跑腿,但在实习过程中最起码了解了会计工作场所环境、基本操作、工作流程等,这些基本的东西对于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后联系实习单位,带领学生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财会工作环境及实际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用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6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以分散实习为主,集中实习为辅,实习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尤其是校外实习由于实习指导教师有限,使得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管理时难度较高,往往出现诸多问题:

1.1过程考核评价单一,流于形式或者完全没有过程

考核评价根据笔者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传统的实习考核办法,只需要在学生返校时交顶岗实习报告和顶岗实习鉴定表即可评定实习成绩,虽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要求撰写实习周记上传至世界大学城空间,以便随时和指导教师进行互动,但是多数学生仅仅只是应付式的完成各项任务,而教师由于在校工作量较大,只能兼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因此也只是疲于应付式的检查学生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对学生进行过程指导。

1.2评价主体单一

在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进行考核时,大部分高职院校会结合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意见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评价,但是仅仅凭实习单位的实习意见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得企业参与评价变得形式化,因此需要确定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1.3评价结果的主观随意性较大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缺乏可操作性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因此评价带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评价结果不客观、不真实,无法有效的考核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情况的优劣程度。

2评价指标设计要求

2.1全面性原则

建立指标体系要体现全面性原则,以全面反映相关影响因素,不能片面强调评价标准的某一指标。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原因很多,不能仅仅依靠一两个指标来衡量,应该从不同方面综合考虑,结合彼此间的联系,全面完整地反映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因素。

2.2科学性原则

在确定指标的过程中划分为,应恰当划分层次,可把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使得指标得出的结果具有权威性,充分体现科学性原则。

2.3可操作性原则

建立有效的会计顶岗实习评价指标的目的是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进行考核,对其结果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以更好的促进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2.4整体性原则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选择既要确保能够全方位的考虑到测评的目标,又要兼顾各个目标间的相互补充配合。同时,在制定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指标的过程中要区分重要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避免非重要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干扰,确保评价体系的整体性。

3高职会计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3.1岗前评价

学生在出去实习之前,他们的身份依然是学生,教师应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会计技能知识掌握情况。会计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为各科理论课程考核是否为合格及以上水平,会计技能知识掌握情况为相关会计课程实训成绩是否为合格及以上水平。

3.2过程评价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扮演了双重角色,他们既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他们顺利的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化。过程考核下设的五个二级指标中,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需要每周将实习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总,撰写周记,以便于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出勤与表现包括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考勤率、学生的实习态度、遵守单位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方面。空间互动指学生应及时跟指导教师就会计顶岗实习情况在世界大学城空间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同时可以及时掌握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最新动态。

3.3结果评价

学生结束顶岗实习过程之后,我们应结合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认真查看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中应详细记录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企业的一些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学生返校后还需要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答辩,答辩的具体内容都是结合实习报告,围绕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

4高职会计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篇7

所谓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做实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深理解、牢固掌握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并增加实践知识和经验的教学活动。为了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加审计实践能力,本文就我国新颁布的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背景下针对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立体式审计实践教学模式。

一、审计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审计实践教学开展状况欠佳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比较重视传统的会计课程,审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大多数只是停留在课堂上的案例教学,实验室的审计操作也有相当部分高校没开展,仅有部分学生自己在毕业实习时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非统一组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会计专业审计学教学基本上仍停留在课堂理论教学阶段,审计实践教学的开展状况非常不理想。

(二)审计实践教学多在校内进行,很少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政府审计部门进行

会计师事务所的报表审计均在年底和年初进行,而此时正值学校期末考试阶段和寒假放假期间,况且扩招后学生人数大量增加,会计师事务所不可能一下子接收大量学生的实习。而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项目或出于保密的考虑或由于项目较大、审计时间较长的原因,无法接收在校生的实习。

(三)审计模拟实验资料设计难度大,实施成本高

审计模拟实验不同于会计模拟实验,会计模拟实验中只需要将一个企业具有典型性的经济业务浓缩在一个月内,让学生完成从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到记账凭证的填制,再到各种明细分类账、总账的登记直至会计报表的最后输出就可以了。而审计资料和背景的时间跨度则在一年或一年以上。

同时,要想取得一个单位一年以上的全部会计资料还涉及到商业秘密的问题,企业一般不大愿意提供全部的会计资料。因此,审计模拟实验资料只能根据收集到的企业部分实际资料,经过分析、筛选、补充,来设计至少一年的经济业务,这意味着审计实验要模拟一个企业一年的业务活动,且要注意数据间的连续性、相关性与钩稽性。

(四)审计模拟实验资料和软件设计、开发的师资力量薄弱

为满足审计实务和计算机审计的要求,审计模拟资料必须包括模拟审计对象整套的财务背景资料和一到两年的手工财务数据以及电子数据。审计实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同的审计证据和专业判断导致不同的审计结论。而目前各高校的审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担任的教学任务较单一,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因此,审计教师大多只能成为理论的“巨人”,与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相距甚远,无法为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研究开发、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发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与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相比,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涉及面宽,加上研究开发起步较晚,难度和深度难以估计,势必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很多财经类高校的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由于缺乏资金,仅处于理论探讨阶段。

二、立体式审计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由于会计学专业审计实践教学存在上述诸多困惑和问题,笔者认为,各高校应在以提高普通高校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前提下转变观念,采用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来破解审计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局。这里的“立体”意思是分层面、多渠道以及多种办法交叉。

(一)课程体系设计上的立体

将原来一门课《审计学》改为两门课《审计学基础》、《审计实务》,这两门课相应的实验课为《审计学基础模拟实训》和《审计实务模拟实训》。同时,还应开设审计学认知实践课,具体时间应安排在这两门实验课的前面和结束阶段(可安排在《审计学基础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开课前面的假期)。认知实践的具体内容是到会计师事务所见习审计小组的组成及任务分配、审计风险的初步分析、审计工作底稿填写及式样、外勤工作、审计报告式样及签发、三级质量控制系统。第一个假期认知实践的内容要面少、时间短,第二个假期认知实践的内容要面广、时间长。

会计专业开设的《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可安排对审计学感兴趣的同学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专业调查》教学环节也可安排对审计学感兴趣的同学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

(二)实践教学内容上的立体

审计实践教学内容上的立体是指审计教学内容先讲理论部分,后讲实务部分。理论讲授时,应适时进行单项的,简单的模拟实训。讲授审计实务时,以讲座的形式或在英特网上增加会计错弊表现形式及其审查技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以及数理统计(审计样本规模确定后用什么方法选取审计样本)等方面的知识,这将有益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经验方面的积累。在讲授理论和实务课时,要不失时机地播放审计实务认知实践方面的录像、演示审计照片和提示实验室所见所闻,既有社会认知实习内容,让学生感受社会对会计和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又有企业感知实践内容,提高学生对审计的感性认识,促进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实践教学方法上的立体

实践教学方法上的立体是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并举。

1 直接实践

直接实践是指学生亲身投入到审计实践工作之中,运用所学的审计理论、审计方法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体包括:(1)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学校应有意识地与会计师事务所搞好关系,以便可定期派学生到事务所进行审计实习,这种实习方式可为学校节约大量的实习场所筹建经费,而且还能保证实习内容与当前审计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但由于到事务所实习的内容只能是民间审计部分,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其他实践形式予以补充和完善。(2)到大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实习。学校应在会计类实习基地中遴选一些规模大,内部审计机构健全的公司,让学生到这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实习。(3)建立校外审计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实际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各种类型的实习基地,满足长期的实践教学需要和学生对不同类型审计业务的实践需要。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

2 间接实践

间接实践是指学生通过校内建立的

审计模拟实验场所和课堂对审计案例的讨论将所学的审计理论及方法运用于实践,主要是校内审计模拟操作。这是通过对事先准备的审计实习资料的审计活动,来达到对企业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监督的方式。学校在直接实习有困难的情况下,应尽快完成审计模拟实习资料的设计,建立多功能的现代化审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战演习”的基地,使学生通过审计模拟实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

3 课堂案例讨论

课堂案例讨论即案例教学法。根据现有的实际条件,首先应完善课堂案例讨论这一最基本、最起码的间接实践形式,待条件成熟后再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大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建立校外审计实习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亲身体验审计实务,经受实际工作考验。

4 手工实验和审计软件实验先后进行

手工实验首先要解决学生基本知识面、审计初级认知、审计单元实验问题。审计软件实验则要把手工实验的内容推向深入,是复杂的、综合的、工作量大的审计项目,以检验、提高学生对已学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及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

5 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这一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

将理论教学课件、实验模拟操作过程、电子函证、专题知识讲座,被审计企业全套模拟资料放到网上,供学生复习、思考和研究使用。

(四)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上的立体

《审计学基础》和《审计实务》及其实验课分在前后两个学期开设,审计认知实习安排在《审计学基础》开设学期的前后假期,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实习则安排在《审计实务》开设学期后的那个假期和《专业调查》社会实践课中。

(五)实践教学建设经费投入上的立体

一是学校自己加大对审计实践教学的投入;二是学校适当加大对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的投资并加强管理;三是由国家和当地财政对接受高校实习学生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企业按接受学生的数量进行直接补贴和表彰,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提高我国高校会计教育质量的行动中来,巩固、加强已有实习基地并以此发展新的实习基地。

篇8

关键词:会计教学;本科教育;改革构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正在逐步走向完善,金融市场走向成熟,财会人员面临是一个与现在不同的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为此,财会教育的很多方面都应进行改革。

一、确立大学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

根据下一世纪高等会计教育所面临的经济、文化的客观环境及我国的实际高等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要有预见性。虽然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一个伴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动态目标,但人才培养的时效性要求目标的确定能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质量和规格的需要。第二要有适应性。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第三要有科学性。教育具有其内在发展规律会计学科发展也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培养目标的确定要符合会计学科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要求。第四要有层次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体系,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环境下经济发展的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满足不同经济和社会层次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二、我国现行大学会计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1)专业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各门课程建设中过多强调单科内容的完整性,而忽视整体专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如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目标会计要素方面,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决策方法,存货管理方面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

(2)专业课与基础课比重失调。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基础课安排必须涉及社会、人文自然科技等领域,注重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而我国过分强调专业化程度,不注重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很少开设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相关专业课程开设也较少,学生很难将会计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审视和理解,造成学生缺乏应对新型事务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存在遗漏

(1)缺少新型会计分支学科的课程或专题性质的课程,因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就要求对一些新生事物的细化研究,诸如人力资源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其次,缺乏角色模拟和实实在在的实践教学;再次,缺少国际会计准则、国际经济法国际会计信息披露等涉外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

(2)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不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专业课程的教案讲义居然几年如一日,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3)实践教学与实务脱节现象严重。会计作为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我国重规范、轻理论分析的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间的差距更大,导致学生互相抄答案应付差事,流于形式的居多。

三、我国大学会计本科教育的改革构想

面对21世纪会计环境出现的巨大变化,以及会计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会计教育必须做出正确的反应,我们必须改革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以满足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一)优化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为适应经济环境对会计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以及我国人才工程战略目标的需要,应当优化我国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现有课程体系的具体操作流程,实施“滚动式”动态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流程。

(二)改革会计教学模式

提倡采用会计案例教学法,首先,一定要精选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必须以会计实践活动为主体,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案例必须与会计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所选案例中应融入适度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或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达到能有效地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目的。其次,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较复杂的案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余查资料,互相研究,以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

(三)强化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很有必要,但是还不够,因为职业判断,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这种能力不能只靠简单的知识积累就能实现,也需要在本科会计的教学中注重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育目标上明确树立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1.校内会计实验中心的模拟实验

此阶段应在学生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有关的专业知识之后进行,会计实验中心是一个会计的仿真世界,在这里,学生通过仿照企业实际业务来操作,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实战应用能力的作用。

2.校外企业实习

此阶段一般情况下应安排在本科教学的最后学年即毕业之前进行,这是经过四年的学习后第一次独立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与实践,能有效的加强和提高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广泛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改变以往“放羊式”的实习挖掘高校潜力,或教师带队或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实习导师,有效监控实习,全程监督,保障实习效果。

随着会计国际化的发展,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作为会计人才教育的关键,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会计研究人员的重视,也是大学本科教育应当接受的挑战。我国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的改革将会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潘克勤.会计类专业本科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8).

[2]阎达五.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篇9

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的特征,会计电算化的人才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本文从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特征分析了职业教育中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在职业教育中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职业素养;策略

引言

会计电算化的知识是复合型的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会计电算化是以方法为主的科学,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和专业技术性。因此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是比较重要的。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可以利用新型的模式来使教学变得更加具体,让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会计知识.

一、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育工作多是采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只能从表面了解会计电算化课程教育工作的知识,根本不能从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育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因此这对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学校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当前的教学形态下,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师资力量是比较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讲课中经常出现教学错误,管理方式不当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教师的师资力量差造成的,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之后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并且在讲课过程中可以融入其一些创新的观念,这样课堂才会更加的有创意,学生们才会更加喜欢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

二、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财务会计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有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灌输一些关于职业道德素养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学生只有认识到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认真的遵守职业道德,工作中做到诚实守信,尽职尽责。

2.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

学校要想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应该注重对学生会计基础知识的培养。会计电算化是理论知识加实践的一个学科,因此在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生如果没有完善的会计基础知识体系就很容易混淆一些会计凭证,对具体的会计业务操作流程难以把握,这样对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完善的会计知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实践效率。

3.实地展现情境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实际企业中选取会计工作中的一个场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观察,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指导。学生在具体的会计工作场景中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会计知识,具体的情景也能够使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化学生在观看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中也可以把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向工作人员请教,让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为学生讲解。

4.模仿操作感受情境

会计的学习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理论和做题,还应该加深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知。加强会计工作的感性认知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实务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会计仿真资料印制模拟企业单位资料和仿真原始凭证,购置一些空白的记账凭证,报表给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

5.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实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职业院校中学校可以在学生毕业之前提供一些实习岗位,让学生提前对会计工作有个了解。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总结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实践性的训练,这样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经验,就能够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学生就可以提前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不足,然后再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够减少很大阻碍。高职院校对学生实习岗位的提供也应该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岗位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学生在工作中只有表现好了,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能够使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难题。

6.角色扮演

学生借助模拟角色表演可以从当事人的角度体会情境。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扮演会计,其它同学扮演财务主管、客户等,模拟办理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情境。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遇见的问题,可以把这些问题及时的反应给教师,教师可以给学生及时的解答,学生在解决这些会计难题之后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这对于未来的就业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理论基础。

三、结束语

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是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学校只有在过程中,不断地深化改革,完善创新,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作者:刘彦 单位: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萱.关于会计电算化实践中教学的探析[[J].会计之友,2007.

篇10

【关键词】能力培养 会计教学方法 “教学做”三位一体化

财务会计类专业是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而高职院校培养的财会人才不同于本科院校或普通专科院校,他们毕业后更多会在企业直接从事一线的会计核算工作。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强化专业技能特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根据会计类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现状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进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因此,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高职会计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作用

(一)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其对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可包括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会计主管等。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会计核算能力,而这一核心能力主要通过财务会计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这是由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和财务会计的真账实训构成的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因此,如何整合财务会计相关课程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职财会专业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合格学生的关键。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和思考,本人认为会计专业课程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实现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达到“毕业即上岗”的水平。

(二)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

1. 深化加强会计理论知识

由于实行三位一体化教学(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策略,通过实践总结出理论知识,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2.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抽象变得形象,理性变为感性,被动听变为主动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3. 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在老师和社会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实践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4.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使在“教室”操作的内容,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是一个“准会计”,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5.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源于实践,学生在记账公司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会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三、 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

财务会计课程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是: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有机组合。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财务会计单项(各个内容单元)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课证融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核算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作为职业判断的基础,同时又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实务操作。《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基于中小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主要训练出纳岗位、财产物资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岗位、资金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工作领域的业务操作;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形成一个会计工作团队,既分工、又协作。在组织方式上,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等岗位,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达到掌握会计职业各个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

完成内容分岗、组织方式分岗实训训练后,独立进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这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位集于一人,即一人多岗,每名学生独立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程序。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的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三)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基础上,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综合实训资料――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四)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都是校内的模拟实训,要实现零距离就业,需要有紧密型的实践基地的实践。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但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可接纳教师兼职顶岗工作、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独立全盘操作账务、税务,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实现学院职业教学、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公司获取盈利等的多赢。

四、结语

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通过循序渐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一线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2]苏中天.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管见[J].财会月刊,2008(4):92-94.

[3]蔡秀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模拟实训[J].会计之友,2007(23):36.

[4]沈应仙.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9(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