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奖励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收奖励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伴随着当代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应运而生,并且在整个经济活动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现代服务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现代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科技研发等主要现代服务业都保持较好的发展势态。但从总体而言,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一般水平相比,仍存在整体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增加值比重轻、税收负担重等不足。
一、绪论
1.研究背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黑龙江作为中国内陆省份之一,市场经济较为落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化解压力,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对黑龙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当务之急。
2.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制定和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以达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分析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税收政策和制度对策,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3.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现状与问题分析、经验借鉴和税收对策等。
本课题主要以实证研究为手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层次分析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演绎研究方法。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税收激励政策的基本理论
1.拉弗的税收激励理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提出了税收激励理论,其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减税来激励企业经济活动,并提出了著名的拉弗曲线。
2.马克思的税收分配环节理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把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生产决定其他环节,其他环节对生产有反作用。
3.凯恩斯的税收作用理论。凯恩斯认为,税收不仅是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政府用来调节经济和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三、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税收激励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黑龙江省服务业的税收负担与其他一些省份相比,税负相对较重。2008年黑龙江省服务业税收负担为10.35%,高于吉林、山东和湖南等省份的服务业税收负担水平。如此高的税负不利于黑龙江省服务业对外的竞争力,阻碍其健康发展。因此,采取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资料来源:《中国税务年鉴2009》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和湖南统计年鉴2009》整理所得。从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税负比较来看,现代服务业的税负高于制造业。国家为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其实行轻税的效果并不明显。
四、国外现代服务业税收激励政策的经验和借鉴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商品零售和服务业。但是在我国商品零售增收增值税而服务业征收营业税,导致税收政策不合理、不科学。要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应该借鉴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和经验,将建筑业等与生产相关的经营性劳务服务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发挥增值税的内在制约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现代服务业的良好发展。
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要突出重点,具有针对性。首先,税收优惠政策目标应该要重点强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传统服务业的扶持。因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提高服务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传统服务业又是吸纳失业人员、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其次,要根据各类现代服务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应从促进其技术研发的角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应从鼓励吸纳失业人员的角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经营风险较高的服务业应从提高其抗风险能力的角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总之,税收政策要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才能使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在税收政策的引导下科学、合理、快速的发展。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
1.调整和完善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调整营业税征收制度,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降低服务业宏观税费负担水平。
2.不同类型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现代公共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为促进现代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国家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时,应一视同仁。
现代金融保险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应根据行业特征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亏损抵回与亏损抵后相结合政策,将证券交易印花税改为从卖方单边征收,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证券,减少短期投机行为。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完善营业税相关的税收政策,完善企业所得税相关的税收政策,完善其他税费的税收政策。
技术创新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增值税方面,准予抵扣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技术转让费用等无形资产以及科技咨询费用的投入;营业税方面,对企业的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及培训取得的收入免税;企业所得税方面,对科研活动使用的先进设备、专用装置实行加速折旧。允许企业在研发中发生的损失冲抵应纳税所得额。
篇2
(一)各区新引进投资额达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工业项目形成的税收,从项目完工投产之年起5年内,市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给所在区。
(二)现有工业企业改建、扩建实际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的项目,从项目完工投产之年起5年内,以企业上一年度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为基数,当年新增两税市级留成的50%部分返还给所在区。
(三)对新引进实际投资额在50亿元以上(含5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的区(含开发区、化工区),以及对新引进实际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的远城区,分别给予1000万元和100万元的补助奖励。
二、项目认定
(一)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和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市工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实施地点为市行政区域,项目实施企业在市缴纳税收;
(三)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4754—),属于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项目;
(四)项目签约时间在年1月1日以后。
三、投资额的界定
(一)本办法所称实际投资额是指企业在我市新投资项目形成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及项目所需的流动资金。
(二)项目土地使用权在考核计算投资总额时不超过企业项目总投资额的30%(含30%)。
四、返还税收的计算
(一)新引进项目返还税收是指工业投资项目企业生产销售产品直接实现并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市级留成部分。
(二)改、扩建项目,以项目企业上一年度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为基数,按照环比办法计算市级留成部分。
(三)工业投资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与产品生产不直接相关的税收,不属于市级税收返还的范围。
(四)市级税收返还金额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政〔〕68号)的规定办理。
五、申请资料和程序
(一)申请资料包括项目投资协议书,项目投资批准、核准或备案的有关文件,实际投资到位和完工投产的证明资料。
(二)申请市级税收返还的区还应提供工业项目企业实际直接缴纳税收税票的复印件,其中:改、扩建项目应提供上年和当年缴纳税收税票的复印件。
(三)由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申报,市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市财政部门复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办理拨付。
六、政策兑现时间
(一)新引进投资项目补助奖励的计算时间:对新引进实际投资额在50亿元以上(含5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的区,签约后补助奖励200万元,项目投资额完成一半,补助奖励400万元,项目完工投产后当年,再奖励400万元;对新引进实际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的远城区,签约后补助奖励20万元,项目投资额完成一半,补助奖励40万元,项目完工投产后当年,再奖励40万元。
(二)投资项目的市级税收返还的兑现时间在项目完工投产次年的第一季度。
(三)享受市级税收返还的期限为5年。
七、资金安排及使用
(一)市级税收返还资金,以及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化工区新引进实际投资额在50亿元以上(含50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的补助奖励资金,由市财政专项安排。
(二)对其他区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的补助奖励资金,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
(三)市拨付的资金由各区统筹用于工业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业项目贷款贴息和投资补助、资助企业缴纳项目建设期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支持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市、区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促进专款专用。对违反资金使用和管理规定,截留、挤占、虚报冒领、挪用或者造成资金损失、浪费的,将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八、其他事项
(一)项目完工投产年度按照公历年度计算,不足一年的不计算跨年度时间。
篇3
为此,要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激励机制。借鉴国际经验,实行以间接优惠为主的税收激励政策。采取加速折旧、投资抵免、亏损弥补、费用扣除、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等间接优惠方式,激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加快设备更新。将税收优惠的政策重点调整至研发环节。如,提高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比重,放宽技术开发费加计范围 ;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按其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 ; 对处于研发阶段的企业减免其用于研发的房产和土地税收。
实行更优惠的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给科技创新企业设置免税期,并在缴税期适用 15% 的低税率 ; 允许科技创新企业将亏损弥补期限延长至 7 年 ;对科研活动使用的先进设备、专用装置、房屋实行加速折旧 ;企业购置并在生产过程中实际使用的科技创新专用设备,按投资额的 10% 允许从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抵免。实行更有利于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对高科技人员在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方面的收入,按应纳所得税额减征 30% ;对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科研人员从事研究开发取得特殊成绩获得的各类政府奖励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对科研开发人员以技术入股而获得的股权收益,减半征收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
建立规避自主创新投资风险的税收政策体系。不分投资来源,对创新成果所得的收入均给予所得税、营业税等免征或降低税率优惠。企业将投资高新技术获得的利润再用于高新技术投资的,均退还其用于投资部分利润所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在经济主体采购和使用创新成果的相应成本中,应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部分,降低经济主体采用技术创新的风险。
允许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特色,“先行先试”一些区域性税收激励和扶持政策。在个人所得税政策方面,区内从事光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环保、消费电子产业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将非货币性资产评估增值,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以及以股权形式给予本企业人员的奖励转增个人股本的,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后,可在个人取得股权分红派息时一并缴纳个人所得税。各级政府给予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个人的各类奖励或资助,凡用于创办或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后,在个人取得股权分红派息时一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篇4
为理顺区与办镇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办镇发展区域经济、加强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办镇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完善办镇财政体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税收属地征收原则,按照税收实现地划分归属,避免税源交叉、混级混库,降低税收成本。
(二)坚持公平公正、规范统一、便于操作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强办镇财政保障能力。
(三)坚持“激励超收扩财力、全面招商促发展”原则,激励办镇加强财源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培植固定税源,增强办镇实力。
二、基本内容
(一)收入界定。
1、将市、区两级企业所缴纳的税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部分解落实到办镇,作为办镇固定收入。收入中不含契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各类不具备分解落实条件的税费。
2、由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不列入招商引资及综合治税分成范围。
(二)办镇收支基数和超收分成奖励。
1、按时完成年度收入计划的办镇,按照其支出基数80%的比重,保障办镇基本支出需求;未按时完成年度收入计划的办镇,按照影响区级财力的程度,在支出基数80%的基础上相应扣减。
(1)收入计划:以办镇辖区内当年国税和地税的税收计划为基准。
(2)支出基数:以办镇年底在职在岗机关公务员、工勤人员以及财政拨款的事业人员数量为依据,按照每人每年6.4万元的标准确定支出基数;离退休人员根据年底财政供养实有人数,按照每人每年2.3万元的标准确定支出基数。如遇国家工资政策统一调整,按照实际情况对人均经费进行相应调整。
2、超收分成奖励。超出年度计划的收入部分,按照分档级差累进比例进行分成奖励。具体分成比例为:对超过年初收入计划5%及以下部分,按照5%的比例计算分成;对超过年初收入计划5%-10%部分,按照15%的比例计算分成;对超过年初收入计划10%-15%部分,按照20%的比例计算分成;对超过年初收入计划15%-20%部分,按照25%的比例计算分成;对超过年初收入计划20%以上部分,按照30%的比例计算分成。
3、段店镇、镇民政优抚社救支出,由区财政另行下达专项指标。
4、按照国家加大“三农”投入的相关政策,综合镇、镇实际财力,区政府视实际情况给予两镇农村公益事业及小城镇建设专项转移支付补助。
(三)招商引资分成奖励。
1、奖励年限与比例。将招商引资奖励年限延长至五年,具体奖励比例为:招商引资企业(不含房地产类企业)连续五年内产生的区级地方财政收入(不含教育费附加以及地方教育附加费),对办镇分年度按照50%、40%、30%、20%、10%的比例实施分成奖励。
2、合作招商奖励。凡办镇引进企业落户区内其他办镇的,该企业实现的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办镇分成部分,前三年由引进办镇与落户办镇按照六、四比例分成共享,即引进办镇分成60%、落户办镇分成40%,年终按照招商引资政策进行结算;对引进企业的扶持政策,由引进办镇落实,落户办镇须提供协调服务以及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支持。
区直部门引进的企业(不含房地产类企业),经部门与落户办镇双方认可,并经区综合治税办公室认定后,连续两年按照该企业在落户办镇当年实现的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办镇分成的20%给予部门奖励,奖励资金从办镇分成资金中扣除,两年后不再给予部门奖励。
(四)综合治税分成奖励。
1、综合治税范围。
(1)区外建筑单位在我区施工产生的建筑营业税、城建税。
(2)区内各机关事业单位(含个人)、村居出租房屋、土地产生的营业税、城建税、房产税。
(3)段店镇、镇以及张庄路街道办事处、段店北路街道办事处、匡山街道办事处、美里湖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因村(居)开发产生的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城建税。
(4)区内跨区拥有房产、土地的纳税人。
2、综合治税分成比例。
(1)建筑营业税及城建税按照区级地方财政收入的5%给予办镇分成奖励。遇有较大建设项目,由区综合治税办公室确认后报区政府审核结算。
(2)房屋出租所产生的营业税、城建税、房产税按照区级地方财政收入的80%给予办镇分成奖励。
(3)村(居)开发产生的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城建税,经税务部门以及区综合治税办公室确认后,按照区级地方财政收入的50%给予办镇分成奖励。
(4)对跨区房产、土地产生的区级地方财政收入,自年起连续两年内分别按照50%和30%的比例,对办镇进行分成奖励,年起不再进行奖励。
(五)工业园区财政体制。
工业园区与美里湖街道办事处继续实行“园办合一、收入增量分成”的财政体制,分成结算政策仍按照《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办镇财政体制的意见》(政发〔〕9号)相关规定执行。各项优惠政策执行到期后,另行研究确定工业园区财政体制。
三、保障措施
(一)区国税、地税部门在制定各办镇年度收入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办镇税收收入的波动性因素,力求收入计划更加科学、严谨、切合实际。
(二)办镇年度收入计划下达后,上一年度区级纳税额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企业在区内迁移的,经迁出地与迁入地办镇同意、区财政部门认可后,可相应调整迁出地、迁入地办镇年度收入计划,调整幅度以迁移企业迁移后当年度实际区级纳税额为限;上一年度区级纳税额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在区内迁移的,迁出地、迁入地办镇年度收入计划不作调整。
(三)区国税、地税部门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征收部门,应分地域设置相应的征管机构,实施统一管理。各税务征管科(所)每月要定期向相应的办镇财政所提供相关税收收入情况。
(四)各办镇要在原有财务机构的基础上,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充实基层财政队伍,以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五)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定期对税收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核实,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四、有关要求
篇5
(一)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1.对入库税收位列全区前20名工业企业,当年入库税收增长速度达到全区入库税收平均增长水平以上的奖励给企业经营领导班子10万元;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的奖励给企业经营领导班子20万元;增长速度达到50%以上的奖励给企业经营领导班子40万元。
2.鼓励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对主营业务收入年1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年销售收入、入库税收两项指标较上年增长均达到40%以上,奖励给企业经营领导班子10万元;对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1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入库税收两项指标较上年增长均达到50%以上,奖励给企业经营领导班子10万元。
3.对入库税收达到500万元的重点骨干企业:以企业当年实际入库税收比上年实际入库税收增长20%为基数,超基数以上部分地方留成的10%作为对企业的奖励;对企业实际入库税收连续三年增长,且三年平均增幅在30%以上,企业当年入库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20%奖励给企业(不可兼得)
4.鼓励企业加速技术改造。企业技术改造投资1000万元以上(其中设备投入在90%以上,下同)项目竣工投产一次性奖励30万元;企业技术改造投资500万元~1000万元的项目竣工投产,一次性奖励15万元。
(二)扶持主导产业和龙头项目
1.加速发展我区电子信息、电力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航空等重点主导产业。对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位列全区上述主导产业前3名的企业,如企业当年实际入库税收比上年增长20%以
上,以增长20%为基数,超基数以上部分地方留成的30%作为对企业的奖励;如企业当年实际入库税收比上年增长30%以上,以增长30%为基数,超基数以上部分地方留成的40%以上作为对企业的奖励;如企业当年实际入库税收比上年增长40%以上,以增长40%为基数,超基数以上部分地方留成的50%作为对企业的奖励。
2.对来我区投资上述主导产业的各类项目,前两年给予全额补助,后三年给予50%补助。
3.鼓励龙头企业在区内发展配套产业。对我区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或在国际排名前10名的龙头企业,或在全国同行业排名前5名的龙头企业,区内发展配套企业,配套企业为龙头企业配套部分超过配套企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50%以上,则配套企业当年形成的入库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10%奖励给龙头企业,同时对配套企业当年形成的入库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10%奖励给配套企业。
(三)放宽创业条件
1.降低注册资本门槛。注册资本可以分期到位(一人公司除外)首次出资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最低不少于3万元)剩余资本可在两年内到位。
2.支持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设立企业,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新增注册资本中的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可以不受限制。
3.放宽行业准入限制。积极推进平等准入,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未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均允许企业平等进入。除化工生产、拆船和危险废物经营行业外,环保事项的审批不作为其他工业企业登记的前置许可。消防事项的审批不作为工业企业登记的前置许可。
4.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企业改制登记时,允许企业以原名称直接后缀“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等字样作为改制后公司的名称。其中,对符合使用“(省)行政区划的可直接在企业原名称前添加“(省)字样。
5.积极鼓励和优先扶持本地下列人员创办各类企业。
⑴下岗失业人员;
⑵农村富余劳动力;
⑶部队复员和转业自谋职业的人员;
⑷大专院校毕业自谋职业的人员。
对以上人员申办企业,工商等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服务。区有关职能部门在创业资金扶持、融资担保等方面优先考虑。
6.带科技成果来我区投资创业人员,视项目技术水平及实施效果给予奖励,自投产之日起一个年度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次性奖励10万元。
7.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一般纳税人购置固定资产(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除外)所含税金可以抵扣增值税税款。
8.落实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一律减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9.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二、扶持技术创新
(一)贯彻落实国家鼓励技术创新税收政策。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
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规定项目的研发活动,一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容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
益的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推进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组织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完善企业技术开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管理体系,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
心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专项资金补助。通过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认定的给予50万元补助,通过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认定的给予30万元补助,通过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
术研发中心认定的给予10万元补助。
(三)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博士后进站工作。企业每建立一家博士后工作站且运行正常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补助。
(四)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化战略活动,工业企业将其拥有的发明专利转化为国家、行业标准的以标准的文本为准)按标准项目每项分别给以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参与制定国
家、行业标准的按标准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企业,可给予更高的奖励。
(五)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工业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促进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对新获得国家、省名牌产品的企业,按每项产品分别奖励30万元、15万元;对新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按每件奖励30万元、15万元;获得全国质量奖的奖励30万元。
(六)实施专利激励机制,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企业申请的专利获授权后,按照以下标准一次性给予奖励:国内发明专利每件0.3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0.1万元,内资企业获国外发达国家发明专利每件1万元。
(七)支持专利新产品产业化。对运用获得授权的专利形成产业化,并完成省级以上投产鉴定的给予企业两年内增值税区级留成部分50%额度的奖励。
(八)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的奖励10万元;增长速度达到50%以上的奖励30万元;增长速度达到100%以上的奖励80万元。
三、鼓励节能减排
(一)鼓励开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对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新技术新产品实现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两年内按50%给予奖励。
(二)对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奖励。经相关主管部门认可的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投入100万元以上的按设备投入额的5%给予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50万元。
(三)对从事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
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综合利用资源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
入总额。对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可实行加速折旧。
(四)对自行转产、搬迁、关闭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属于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淘汰类)经相关部门确认,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五)对于完成能源审计的给予每个企业1万元补助。
(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创建工作,对完成年度清洁生产审核任务且获得清洁生产审核认定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
四、加大金融支持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以多种方式组建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融资担保机构;继续做大政府投资主导型担保机构,提高担保能力;扶持区内担保机构发展,对于担保对
象为本区工业企业,年担保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担保机构,对被担保企业综合收费年费率低于2%政府奖励不足部分的50%
(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鼓励民间资本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对新办小额贷款公司,一次性奖励20万元。
(三)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凡在国内外证券市场挂牌上市,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成功发债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四)支持企业办理股权出质和动产抵押登记。通过股权出质和动产抵押在企业和银行之间架起桥梁,使股权出质和动产抵押融资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五)扩大非货币财产出资方式。允许投资人以其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权,向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出资。鼓励企业以股权出资,解决工业企业的现金流问题,降低商务成本。
五、设立扶持基金
区政府设立工业企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鼓励扶持工业企业创业发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融资担保、人才培训、企业服务等方面。
六、其他事项
(一)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制定本《政策》实施细则,区政府将根据企业类别和项目情况,具体确定扶持资金区级与街道、开发园区的财政分级负担比例。
(二)本《政策》由区中小企业局、财政局负责解释。
(三)区原有政策若与本《政策》发生冲突,执行本《政策》
(四)本《政策》自颁布之日起施行。一、扶持企业发展
(一)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1.对入库税收位列全区前20名工业企业,当年入库税收增长速度达到全区入库税收平均增长水平以上的奖励给企业经营领导班子10万元;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的奖励给企业经营领导班子20万元;增长速
度达到50%以上的奖励给企业经营领导班子40万元。
2.鼓励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对主营业务收入年1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年销售收入、入库税收两项指标较上年增长均达到40%以上,奖励给企业经营领导班子10万元;对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1000万元之
间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入库税收两项指标较上年增长均达到50%以上,奖励给企业经营领导班子10万元。
3.对入库税收达到500万元的重点骨干企业:以企业当年实际入库税收比上年实际入库税收增长20%为基数,超基数以上部分地方留成的10%作为对企业的奖励;对企业实际入库税收连续三年增长,且三年
平均增幅在30%以上,企业当年入库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20%奖励给企业(不可兼得)
4.鼓励企业加速技术改造。企业技术改造投资1000万元以上(其中设备投入在90%以上,下同)项目竣工投产一次性奖励30万元;企业技术改造投资500万元~1000万元的项目竣工投产,一次性奖励15万元。
(二)扶持主导产业和龙头项目
1.加速发展我区电子信息、电力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航空等重点主导产业。对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位列全区上述主导产业前3名的企业,如企业当年实际入库税收比上年增长20%以
上,以增长20%为基数,超基数以上部分地方留成的30%作为对企业的奖励;如企业当年实际入库税收比上年增长30%以上,以增长30%为基数,超基数以上部分地方留成的40%以上作为对企业的奖励;如企
业当年实际入库税收比上年增长40%以上,以增长40%为基数,超基数以上部分地方留成的50%作为对企业的奖励。
2.对来我区投资上述主导产业的各类项目,前两年给予全额补助,后三年给予50%补助。
3.鼓励龙头企业在区内发展配套产业。对我区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或在国际排名前10名的龙头企业,或在全国同行业排名前5名的龙头企业,区内发展配套企业,配套企业为龙头企业
配套部分超过配套企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50%以上,则配套企业当年形成的入库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10%奖励给龙头企业,同时对配套企业当年形成的入库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10%奖励给配套企业。
(三)放宽创业条件
1.降低注册资本门槛。注册资本可以分期到位(一人公司除外)首次出资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最低不少于3万元)剩余资本可在两年内到位。
2.支持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设立企业,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新增注册资本中的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可以不受限制。
3.放宽行业准入限制。积极推进平等准入,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未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均允许企业平等进入。除化工生产、拆船和危险废物经营行业外,环保事项的审批不作为其他工业企业
登记的前置许可。消防事项的审批不作为工业企业登记的前置许可。
4.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企业改制登记时,允许企业以原名称直接后缀“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等字样作为改制后公司的名称。其中,对符合使用“(省)行政区划的可直接在企业原名称前添加“(省)字样。
5.积极鼓励和优先扶持本地下列人员创办各类企业。
⑴下岗失业人员;
⑵农村富余劳动力;
⑶部队复员和转业自谋职业的人员;
⑷大专院校毕业自谋职业的人员。
对以上人员申办企业,工商等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服务。区有关职能部门在创业资金扶持、融资担保等方面优先考虑。
6.带科技成果来我区投资创业人员,视项目技术水平及实施效果给予奖励,自投产之日起一个年度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次性奖励10万元。
7.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一般纳税人购置固定资产(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除外)所含税金可以抵扣增值税税款。
8.落实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一律减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9.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二、扶持技术创新
(一)贯彻落实国家鼓励技术创新税收政策。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
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规定项目的研发活动,一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容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
益的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推进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组织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完善企业技术开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管理体系,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
心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专项资金补助。通过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认定的给予50万元补助,通过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认定的给予30万元补助,通过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
术研发中心认定的给予10万元补助。
(三)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博士后进站工作。企业每建立一家博士后工作站且运行正常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补助。
(四)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化战略活动,工业企业将其拥有的发明专利转化为国家、行业标准的以标准的文本为准)按标准项目每项分别给以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参与制定国
家、行业标准的按标准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企业,可给予更高的奖励。
(五)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工业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促进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对新获得国家、省名牌产品的企业,按每项产品分别奖励30万元、15万元;对新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
名商标的企业,按每件奖励30万元、15万元;获得全国质量奖的奖励30万元。
(六)实施专利激励机制,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企业申请的专利获授权后,按照以下标准一次性给予奖励:国内发明专利每件0.3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0.1万元,内资企业获国外发达国家发明专利每
件1万元。
(七)支持专利新产品产业化。对运用获得授权的专利形成产业化,并完成省级以上投产鉴定的给予企业两年内增值税区级留成部分50%额度的奖励。
(八)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的奖励10万元;增长速度达到50%以上的奖励30万元;增长速度达到100%以上的奖励80万元。
三、鼓励节能减排
(一)鼓励开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对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新技术新产品实现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两年内按50%给予奖励。
(二)对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奖励。经相关主管部门认可的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投入100万元以上的按设备投入额的5%给予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50万元。
(三)对从事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
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综合利用资源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
入总额。对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可实行加速折旧。
(四)对自行转产、搬迁、关闭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属于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淘汰类)经相关部门确认,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五)对于完成能源审计的给予每个企业1万元补助。
(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创建工作,对完成年度清洁生产审核任务且获得清洁生产审核认定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
四、加大金融支持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以多种方式组建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融资担保机构;继续做大政府投资主导型担保机构,提高担保能力;扶持区内担保机构发展,对于担保对
象为本区工业企业,年担保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担保机构,对被担保企业综合收费年费率低于2%政府奖励不足部分的50%
(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鼓励民间资本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对新办小额贷款公司,一次性奖励20万元。
(三)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凡在国内外证券市场挂牌上市,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成功发债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四)支持企业办理股权出质和动产抵押登记。通过股权出质和动产抵押在企业和银行之间架起桥梁,使股权出质和动产抵押融资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五)扩大非货币财产出资方式。允许投资人以其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权,向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出资。鼓励企业以股权出资,解决工业企业的现金流问题,降低商务成本。
五、设立扶持基金
区政府设立工业企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鼓励扶持工业企业创业发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融资担保、人才培训、企业服务等方面。
六、其他事项
(一)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制定本《政策》实施细则,区政府将根据企业类别和项目情况,具体确定扶持资金区级与街道、开发园区的财政分级负担比例。
(二)本《政策》由区中小企业局、财政局负责解释。
篇6
*年,我市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已列入市委、市政府体制创新的内容之一,根据《省政府批转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实行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苏政发[*]15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的通知》(锡政发[*]69号)及《关于深化*市市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锡政发[*]176号)的精神,为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理顺非税收入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现就进一步依法对非税收入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管理范围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财源、公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公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公有资本经营收益、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的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二、完善征管体系
区财政局是非税收入的征收主管机关,负责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各执收单位按照其法定职责进行非税收入的具体执收工作。
(一)区财政局管理职责
1、编制非税收入年度计划,并将任务分解下达到各执收单位。
2、加强非税收入征管质量考核,不断提高非税收入征缴率。
3、负责非税收入日常管理工作,对执收单位收入征缴实施全过程监控。
4、加强非税收入入库管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
5、每季对非税收入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6、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全力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的改革工作。
(二)各执行单位管理职责
1、按规定编制年度非税收入征收计划,报区财政局审定。
2、建立非税收入征收台帐,定期汇总本部门非税收入征收情况,并与区财政局非税收入归集专户进行核对。
3、按规定使用收费票据,并按规定加强票据管理。
4、按照区财政局要求编制本部门非税收入季(年)报。
5、建立非税收入报告制度,定期反映非税收入的实际征收情况。
三、规定集中比例
非税收入根据省、市集中及部门的性质,实行区别对待、按率集中的办法,确定集中比例。
(一)不属于集中的非税收入的范围
1、公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2、公有资产收益。
3、公益事业性收入(主要包括各类学校的学杂费、公益性的捐赠收入等)。
4、利息收入。
(二)下列非税收入分部门按比例集中
1、政法部门(除行政性收费)按超2000年基数的部分集中30%。
2、城管、建设、安监等部门收入全额集中30%,其中环保局排污费省、市集中40%。
3、民政、计生等部门收入全额集中20%。
4、审计等部门收入全额集中50%。
5、其他(疾控、职校)部门收入集中比例另行确定。
四、建立奖励机制
(一)确定目标任务
一般按上年度的必成指标与期成指标的平均数并考虑政策性因素作为当年的必成指标,当年必成指标数原则上不低于上年实绩,以上年收入实绩增长不低于20%作为当年期成指标。上年实绩低于上年必成指标与期成指标的平均数的,按上年实绩增长10%作为必成指标,按上年实绩增长20%作为期成指标;上年实绩超过上年必成指标与期成指标的平均数的,按上年实绩作为必成指标,按上年实绩增长20%作为期成指标。本年度执行中发生政策调整、收费标准调整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客观因素需调整计划的,经区财政局审核后,可作适当调整。
(二)下达目标任务
1、非税收入目标任务由区财政局负责确定,年初由区政府统一下达。
2、各执收单位根据各自实际,将收入任务层层落实分解,确保收入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考核奖励
在明确征收责任的前提下,按照各执收单位当年收入总量、收入增幅、实际征缴率给予超收奖励。
1、政法部门超额完成当年必成指标的,在必成指标与期成指标之间的收入部分,按10%的比例提取超收奖励,超过期成指标的收入部分,按照20%的比例提取超收奖励,其中行政性收费的超收奖励比例减半计算。
区财政局根据政法部门非税收入征管基础信息,加强对政法部门的实际征管情况的考核。实际征缴率超过90%,按比例计奖,实际征缴率在80%到90%之间的,按80%计奖。实际征缴率在80%以下,不计奖。
政法部门超收奖励主要用于征收部门的事业发展,同时可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有关人员的奖励,奖励方案须报区政府主要领导同意。
2、区人事和劳动、城管、环保、疾控等部门根据完成情况,按照部门预算的规定进行考核奖励,其中列入区三文明考核的单位,部门主要领导的奖励须报区政府主要领导同意。
3、其他部门根据超额完成当年必成指标或期成指标的情况,经区政府主要领导同意给予部门领导及有关人员一次性嘉奖。
五、加强监督管理
1、各执收单位要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积极拓宽非税收入渠道,建立非税收入征管台帐,健全内部制约和监督管理制度,做到应收尽收,依法征收。
2、非税收入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取消执收单位财政过渡户,非税收入资金全额纳入区财政专户管理,接受区财政局的监督。
3、加强财政票据的发放、使用、核算、稽查等监督管理工作,对票款不符的单位停止供应财政票据,查清原因,及时处理,以票促管。
4、区财政局要通过编制部门预算,实现非税纳入预算管理,各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用于安排基本支出部分原则上不低于可用数的75%,超过必成计划追加支出的指标用于弥补预算内正常经费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5、区财政局要在做好日常核查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非税收入年度稽查工作,定期向区政府汇报非税收入管理情况,接受指导、监督和检查。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点清理规范往来帐款,严肃财经纪律。
6、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对各单位缴纳国库或财政专户的收入,银行账户开设、规范收罚行为、资金使用效果、票据结报和会计报表等方面的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六、其他说明
1、街道办事处非税收入的管理按照本意见和《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锡北政[*]27号)有关规定执行。经济发展总公司非税收入管理仍按《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街道非税收入管理实施办法》(锡北委[*]129号)执行。
篇7
一、财政近年来支持企业发展情况
(一)争资争项。积极帮助、龙头企业向上争资,2012年共争取资金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目补助、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等项目资金6734万元,其中:钨业公司2787万元,公司3802万元,公司116万元,用于企业技改和发展;争取到过炭业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80万元,其它关闭小企业资金325万元。
(二)预算安排扶持激励资金。2012年分别安排企业科技发展资金1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200万元、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100万元、经济发展奖励经费1000万元,对县域企业进行扶持激励。
(三)兑现县奖励企业政策:2012年拨付336.13万元对30家纳税达100万元以上企业进行工业经济发展奖励,对钨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个人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560万元进行返还;对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县外矿产品税款及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2298万元进行返还。
(四)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国务院出台《若干意见》后,我局加大了政策宣传力度,特别是财政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将直接惠及我县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应用产品生产、竹木加工、脐橙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等20多个产业,对促进我县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我县特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我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与国、地税部门开展调查和测算,对全县所有缴纳所得税的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对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条件的企业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税收服务,有针对性地做好纳税辅导,确保纳税人在完成2012年所得税年度申报前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篇8
金融配套环境较为薄弱,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吸引力不足。金融征信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明确主体,建立信息采集和使用规范监管体系,目前全市金融业缺乏统一征信平台。金融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金融研究机构、信息分析机构和中介机构等高端服务缺乏,金融产业吸引力和城市金融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二、泉州金融业税收情况
(一)税收概况
全市金融业税收增长速度快,高于同期金融业增加值和服务业GDP增长率。金融业2011~2013年税收占地税总税收分别为8.0%、9.3%、11.2%。2013年金融业缴纳国、地税税收42.2亿元,比增25.0%。按细分行业,银行业占71.1%,保险业占13.4%,证券业仅占5.7%。
(二)存在问题
1.地方可用财力偏低
财税体制规定,企业所得税中央分成60%,省级收入为40%(泉州商业银行和农商银行税收为市县级收入)。2012年全市金融业税收101771万元,地方实得财力17365万元,占32.2%。相比福州、厦门,泉州地方分成比例偏低,政府用于金融基础建设公共投入不足,客观上影响金融业发展。
2.金融业税收政策效用有限
(1)税收政策执行层面
企业享受减免税数量有限,税收引导作用受限。自2001年起,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截止2013年底,全省累计53户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享受免税政策,而同期泉州却很少有企业申请该优惠政策。
(2)税收立法层面
准金融机构未能享受与金融机构相同的税收优惠,税收扶持作用偏弱。贷款公司、典当行等机构计提的风险准备金不得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负担相对较重,不利于扶持民间金融发展。
(3)个别领域综合税负过重
不利于民间资金阳光化,造成税源流失。直接借款给企业,个人取得的利息收入需缴纳25.6%的税费,企业取得的利息收入需缴纳30.6%的税费。税费负担过重,不利于隐性税源显性化,企业往往迫于账务处理需要才开具税务发票,否则通过账外流转利息逃避税收,民间借贷真实状况税务部门难以监控;一定程度上也抑制投资欲望,不利于企业直接融资。
三、提高金融业灵活、效率和安全性,做大做强泉州金融业
(一)银行、证券等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引导、管理和服务作用
1.培育多层次市场结构和多样化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品质
(1)搭建多层次市场结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间接融资体系,逐步扩大非国有金融机构融资市场;直接融资体系,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并重。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争取泉州高新区尽快纳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扩大试点范围。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商标、专利、品牌、碳排放权、集体林权、海洋资源等产权交易。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争取泉州成为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地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非金融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公司)债,推动中小微企业利用区域集优票据、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融资。支持泉州法人银行机构发行小微企业贷款金融债、“三农”金融债,争取泉州成为福建省第三个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分中心。
(2)培育多样化金融产品
提高资源要素的流动性和利用率。引进和丰富金融产品,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教育、旅游等信贷需求,助推消费升级。推广股权、债券、应收账款、仓单、保单等权利质押融资方式,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集体用地及房产可抵押贷款模式。创建网上“金融百货超市”,链接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举办金融产品创新评选大会,引进和推广金融产品。
(3)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泉州金融业粗放经营方式尚未根本性转变,应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履行资本中介、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角色。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新型模式,提升企业电子商务开拓市场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
2.完善金融运行机制,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1)向上争取一定的监管创新权力
赋予非银行金融机构同等待遇。以创建和深化金改为契机,积极向中央争取一定的监管自,适当放松政策约束,因地制宜创新监管措施。在体制机制上,赋予非银行金融机构同等待遇,如可以联网征信查询系统、共享信用等级评定信息等。
(2)构建资金投向引导机制
支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按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不同的指导基准利率,对扶持行业和项目予以优惠利率,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规范资金投向,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应以高端制造、文化传媒、高新技术服务为主。
(3)规范金融监管
防范金融风险。树立金融风险防范理念,对金融市场风险、产品风险和机构风险等进行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提前预测和采取措施,避免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维护区域经济金融安全。
(4)利用金融市场机制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市场化准入退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引导股权交易服务于资产兼并重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引进现代化产业项目与本地资本结合,畅通资本走出去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引导产业链兼并做大做强。
(二)政府健全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优化金融基础配套环境
1.优化金融主体结构,健全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
(1)吸引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来泉设立分支机构、区域总部
引进港澳台侨金融企业,增加金融供给,兼顾大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增强竞争力度,推动金融服务均等化,降低金融投融资市场价格。
(2)支持成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推动泉州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准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地方金融机构,培育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壮大资本实力。
(3)成立公益性非营利机构
注重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相结合,避免资本逐利只注重短期效应的负面性。设立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励机制,设立小微企业互助机构,促进企业团体内生性增信。市财政出资探索设立市级再担保公司,发挥增信和共担风险作用。
2.优化金融基础配套环境,提升金融产业层次。
(1)建章立制,完善金融管理地方体系
以市委市政府或金融工作局等名义,制定关于规范金融市场主体、市场行为、中介服务等制度体系,坚持公开透明、简化审批原则,推动金改进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阶段。
(2)加强人才建设,创建综合信用体系
支持、对外金融交流与人才培训合作,鼓励海外高级金融人才来泉工作,引进和培育具有战略发展方向的金融配套服务机构。创建综合信用体系,构建区域性民间借贷登记系统、企业信用管理系统、金融信息共享系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服务市场,推动征信产品应用,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3)实行财政奖励政策
对总部设在泉州的金融机构给予一次性新户奖励、新增信贷投放奖励及购地、购房补贴,对特定高端人才按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给予一定比例奖励。设立专项基金,用作地方企业风险担保金和金融调控资金。
四、先行先试,发挥税收政策作为空间,提升征管服务空间
(一)实行差异性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政策作为空间
从税收优惠政策上打通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两个通道”,降低金融要素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困境。积极向上反映,争取中央赋予泉州金改试验区国家层面税收优惠政策。
1.金融业试点改革实践需要阶段性探索和深入,税收政策发挥效果具有滞后性,建议将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期限延长一定年限。
2.打通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对县区及以下地区所有金融机构减按3%税率征收营业税,将享受减免税的小额贷款从限额5万元放宽至20万元。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在一定年限内贷款损失准备金准予按一定比例税前扣除。
3.打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通道。对个人通过股权方式投资金融机构减按10%征收股息红利所得个税;对个人通过债权方式购买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减按10%征收利息所得个税。对企业购买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取得利息收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总部设在泉州地区的金融机构除了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外,新成立的可享受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对投入公益性、非营利性的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企业,参照创业投资企业享受投资额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优惠;授权泉州市政府民政、财税部门联合认定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4.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境。新成立的征信业、信用担保、再担保公司,营业税三年免征和所得税“三免三减半”,营改增后律师、会计师等金融配套服务机构增值税税负超过3%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5.建议中央、省适当调增金融业税收地方分成比例,或对泉州市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比例。
(二)创新征管服务举措,助力金融环境建设
1.树立“企业诚信纳税推定”理念,促进企业提供真实财务信息,扩大企业查账征收面,构建“查账征收为主、核定征收为辅”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2.用好用足现有税收优惠政策。汇编金融业财税政策,开辟“金改”税收政策网上专栏。完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反馈机制,动态跟踪执行效果,加强政策效应分析。
3.税务部门主动参与企业信用体系平台建设,提供量化信用评价,以纳税数据库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对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审贷效率。
篇9
关键词:高校 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
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深化,政府对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校建设发展加大了投入,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11年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计显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达到215.66万人,比上年增加4.51万人,较1991年增加114.77万人。同时,通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以及绩效工资等多项改革的推进,高校教职工的收入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中将高校纳入了重点征管的高收入行业。有鉴于此,作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研究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2011年9月起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这意味着原有的一些筹划方法需要实务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修改。
2.目前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2.1 对纳税筹划存在错误认识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对纳税筹划的目的认识不足,即对纳税筹划应是在合法前提下的合理节税,认识不够清楚。一提到纳税筹划,就片面的认为将纳税最小化作为筹划的最终目的,忽视了随之带来的纳税风险。第二,对纳税筹划的管理部门存在误解,认为纳税筹划就应由财务部门单独承担。该认识忽略了财务部门作为学校决策的执行部门,无权也无法单独对学校的收入总量、分配制度等作出决定,因而无法独立完成纳税筹划的所有工作。
2.2 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无法从全局对个人所得税缴纳作出合理的筹划
目前很多高校仍然是采用根据教学、科研的计划和进度来安排工资薪金及各类津补贴的发放,从而造成了薪酬发放的严重不均衡。例如:有的学校按照教师每月实际承担的教学量来发放课酬,造成有的教师每年实际发放课酬的月份数只有8个月。这样的发放方式导致在该时间段由于收入总量较高而需要多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另外的4个月却因为不发放课酬导致收入总量较低而缴税较少,有的甚至未达到免征额,从某种意义上说给教职工带来了损失。
3.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具体内容
通常情况下,高校教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在总收入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同时,学校作为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人,对工资薪金进行纳税筹划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以下将以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为重点研究对象。
3.1 高校教职工收入构成分析
绩效工资改革后,高校教职工的工资薪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项:
①财政统发工资:包含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
② 奖励性绩效工资:包含课酬(教学人员)、岗位津贴(教辅行政人员)、交通补贴、误餐补贴、会议补贴、指导费(毕业论文、研究生、实习)、班主任津贴、科研秘书补贴、党支部工作补贴、加班费、年终奖、节日费等。
③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的其他各种津贴补助:科研项目评审费、成人教育课酬、引进人才奖励、科研奖励等。
3.2 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目的和原则
按照税收筹划基本原理,高校个人所得税筹划的目的和原则分别如下:
①纳税筹划的目的。
在不违背国家《个人所得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并运用多种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法和手段,实现教职工税后收益最大化,以及个人和学校的纳税零风险。
②纳税筹划的原则。
高校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原则应遵循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即合法性、前瞻性、成本效益性、适时调整性。
3.3 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按照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下将从计税依据、税率、税收优惠等几个方面筹划,具体如下:
3.3.1 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个人所得税法》及《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对免征或减征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进行了规定。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些优惠政策降低税基,即减少应纳税所得总额,进而减轻税负。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保政策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增加医保、公积金的缴存数来减少工资总额,从而减少纳税。
3.3.2 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工资薪金发放均衡
高校工资薪金收入除每月固定的财政统发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外,其他收入由于大部分学校都按照实际的教学计划、课时量来安排,造成发放的严重不均衡。收入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税负的不均衡。
因此,高校应该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放计划,使工资薪金发放均衡。这样不仅有效的达到了节税的目的,对教职工合理安排每月的房贷还款、生活、教育等支出也有较大好处。
3.3.3 工资薪金福利化
把现金性工资转为提供非可现金化福利,既可满足教职工消费,又可减少个人所得税缴纳。由于为教职工提高的是非可现金化的福利,而非直接发放实物,从而不必纳税。工资薪金福利化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形式:
⑴为教职工提供住所或承担房租。⑵提供免费的膳食。⑶提供办公用品和设施。⑷提供免费的交通服务。⑸为教职工子女设立教育基金。
篇10
一、进区(镇工业功能区)企业经有关部门批准,享受县工业区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提供全程服务。
二、凡符合县委、县政府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条件和标准的,企业提出申请,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予以报批。镇党委、政府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再给予适当的扶持。
三、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在*登记纳税的工业企业的扶持。
1、专项资金的享受对象为:(1)镇工业功能区内的工业企业(含享受县政府"一厂一策"的区外企业)。(2)符合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统计工作要求的工业企业。(3)上年或当年实缴税金20万元及以上、达到2万元/亩的工业企业。
2、专项资金适用范围:企业完成"三率"奖、企业税收贡献奖、企业发展上台阶奖、特色行业上台阶奖、技术改造补助、创品牌奖、引荐资金奖、搬迁工业区补助、外贸出口补助。
3、同时符合县、镇扶持条件的,可以重复享受。
四、镇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条件和标准:
1、企业完成"三率"奖:进区企业自觉履行代办土地受让意向的约定,能按时开工、竣工、依法建设,一年内投产的,按土地证面积给予3元/m2的一次性奖励。
2、企业税收贡献奖:进区企业依法建设,合法经营,履行企业义务,投产一年内达到2万元/亩税收的,按土地证面积给予5元/m2的一次性奖励。
投产一年内达到3万元/亩税收的,给予7元/m2的一次性奖励。
投产一年内达到4万元/亩税收的,给予10元/m2的一次性奖励。
投产一年内达到5万元/亩税收的,由镇党委、政府在10元/m2的一次性奖励基础上再给予重奖。
本镇20*年前投产的企业实缴税金达到2万元/亩,年纳税总额在50万元/年以上的,分别给予前五名1万元、0.8万元、0.7万元、0.6万元、0.5万元的奖励。
3、企业发展上台阶奖:企业以2003年在*实交税金为基数,次年纳税额与基数处于同一档次的不予奖励。年纳税超越基数档次达到100、200、300、400、500万元,分别给予1、2、3、4、5万元的奖励(同时达到各档奖励标准,就高不就低,不重复享受)。
4、特色行业发展上台阶奖:刀剪、制锁为我镇的特色行业。特色行业达到上台阶奖的,按原奖励标准再增加20%。
5、技术改造补助:企业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技改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机器设备(包括先进技术)投资50万元以上(须有正式发票),按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并按期竣工投产的,在县资助的基础上,再按1%予以资助。
6、创品牌奖:企业通过国家新产品评定的,奖励1万元;通过省级新产品评定的,奖励0.5万元。企业获得全国驰名商标的,奖励2万元;获得省部级著名商标的,奖励1万元;获得市(地)级知名商标的,奖励0.5万元;县级0.1万元。
7、引荐资金奖:牵头引荐境外资金(仅限工业企业)成功的单位或个人,按以美元数实到外资额8‰的人民币给予奖励。引荐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奖给引荐人0.1万元;100万元奖0.2万元;300万元奖0.5万元;超过300万元,由镇党委政府给予重奖(从事工业工作的机关工作人员不享受本条政策,成绩突出的,由镇党委政府另行研究决定)。
8、搬迁工业区补助:鼓励本镇区外企业搬迁到工业功能区内发展。搬迁企业原有工业用地实行有条件置换(达到进区门槛)。镇区范围内按双倍土地置换,并优先安排;镇区范围外按1.5倍土地置换。租用土地、房屋或临时建筑的,在搬迁完成后按职工数给予0.2-3万元的资助。达不到进区要求,租用功能区标准厂房的,原土地由镇经发办按现价工业用地收购,建筑物按评估价折价收购。
9、外贸出口补助:企业年出创汇200万元补助0.2万元,300万元补助0.5万元,500万元及以上补助1万元。
五、其它扶持:
1、凡是非本镇居民到本镇新办各类工业企业的企业主,投资在50万元以上,凭镇经发办证明,其本人子女到镇中心小学、中学就读,视同本镇学区居民对待。
2、每年评选5-10个规模以上企业为镇重点骨干企业。建立镇党政领导联系制度,定期到企业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骨干企业主可以列席镇政府的有关会议,列入镇相关文件发文范围。
3、对于年实缴税金在3万元/亩以上、年纳税总额20万元以上的企业,列为镇纳税先进企业。年实缴税金2万元/亩以上、年纳税总额50万元以上的企业,列为纳税大户。实缴税金在2万元/亩以上,年纳税总额第一名的企业,授予纳税状元。
4、鼓励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人承担来料加工的中介业务,对在新办来料加工中介业务中成绩显著的,予以表彰奖励。解决农村劳动力在20人(年平均)以上给予0.2-1万元的奖励。
六、本意见具体操作办法及有关条文的实施意见由镇经发办提出,报镇党委、政府批准后实施。
- 上一篇:企业职工考勤管理制度
- 下一篇:商场招商工作思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