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会计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专会计专业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
调查对象:xxxxxxxxxx有限公司
调查方式:访谈法。
一、调查单位基本情况
xxxxxx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其实任何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方针和政策,该公司也不例外,虽然公司内部人员不多,但单位财务会计机构内部工作岗位设置是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关于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内部岗位分工是按照“经办、审核、复核、审批”四分离原则确立的,在岗位设置与业务分工中坚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该公司财务科设有财务负责人1名,会计1名,出纳1名,其主要是核算公司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报告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计算、报告财务收支和业务开展情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一)调查内容
我将单位的财务人员设置、账册设置、预算管理等作为主要调查内容,具体包括为:
1、岗位设置状况,主要针对是否设有会计、出纳、保管。
2、人员素质情况,主要针对是否有专业证书、是否专职、是否遵守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
3、账册设置情况,主要针对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等账册设置是否齐全,记载是否及时,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
4、主要针对内部财务制度是否健全。
二、调查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该公司岗位设置,账册设置基本齐全,记载及时,基本上做到了账账、账证、账实相符。账务做到了日清月结。财务人员均取得了专业证书,都能够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没有发现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发生。而且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健全,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我还发现该公司有几点好的做法:
(一)岗位设置与分工虽然该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是他们合理的设置了会计工作岗位,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确保了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基本做到了数据维护管理与电算审核相分离;数据录入与审核记账相分离;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分工,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二)票据管理票据是单位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因此,空白票据是由专人去保管,保管票据的人员没有参与银行的全部印鉴章的保管,这也遵循了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票据保管人员对票据的领用和使用上严格遵守了票据管理条例,基本上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使用,对因填写错误而作废的票据,做到了全部联次保存。记账人员在会计账簿的摘要中对已使用的票据号码作了记录,以便随时检查已使票据号码的连续性。另外,未经批准公司财务人员没有发现擅自将票据背书转让、擅自签发空白支票,对已经开出的银行本票、汇票等,做到了随时关注使用情况,期满后立即进行了使用余额的核对和记录。每月还由专人将银行对账单与账簿记录进行核对,还将票据的使用情况与银行对账单有关记录一一核对,做到了账证相符。加强票据管理是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中该公司建立了严格的票据保管制度,做到了专人保管制度;专库保管制度;专账保管制度;保管交接制度;定期盘点制度。
(三)资金管理一是加强现金管理,严格执行了国家现金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对现金收入,如:银行提取的现金、职工归还的各种借款、其他收入等,按银行规定的库存现金限额,超出限额部分及时的送存银行,禁止挪用现金和白条抵库等现象发生。二是出纳办理的现金收支业务是以会计审核确认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的。职工个人预借的现金都是经过领导签字批准后,才予以支付的。三是出纳员对已办理收支业务的原始凭证都分别加盖了“收讫”和“付讫”戳记。同时还及时的根据记账凭证登记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了日清月结,账账、账证、账实相符。
(四)经费管理加强财务审核制度,建立严格的支出审核制度,对于办公费、印刷费、宣传费、设备购置费以及按规定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每一项开支,都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给予了报销。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的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主管领导审批,财务人员审核后才能给予报销。加强资金的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严格按照支出计划执行,坚持按制度办事,抵制了不合理开支,杜绝了浪费现象。
三、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为了促进公司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规范财务工作,应该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和公司章程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严格制定一套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公司会计核算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三)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四)财务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对财务管理工作负有组织、实施、检查的责任,财务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坚决按财务制度办事,并严守公司秘密。同时要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加大力度,财会人员的再教育主要是通过自学和每年一次的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来完成。致使相关专业知识更新较慢,涉猎不够广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工作的发展。
(五)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上,做到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六)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经办财会人员应认真审核每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和资料的准确性。编制会计凭证、报表时,应经专人复核,重大事项应由财务负责人复核。
篇2
近年来,人们获取先进的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接受大学会计教育或是财务培训学习,为了促进大学会计教育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大学的会计教学体系亟需从多方面进行调整。
曾辉华(2000)认为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为此设计他“以案例分析教学法为主线,以复案教学法作保证”的新的会计课堂教学模式。
李晓慧(2009)提出在全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必须将新型教学与会计国际化(主要指会计政策、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教育、执业会计、会计事项处理和报告国际化)结合起来,促使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要探索出可行的具体路径和方案,需要借鉴前人的优秀经验,为适应新形势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调整提供思路。
二、我国当前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对会计专业的概念和观点的获取途径比较单一,对知识的辨别、理解和评价都来自于固有的课本知识,没有养成没有批判性思维,不利于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大部分院校重理论却轻实践,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即使进行实践也很难将系统的东西深入,需要在工作中长期累积才能获取经验。
(三)会计教育课程设置没有与会计专业机构资格考试相协调进行,从学历教育我国会计学专业教育体系分为中专、大专、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五个基本层次。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会计教育目标表述较为笼统。会计教育的重心环节是知识还是能力,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目标中尚不明确、具体。
第二,各层次会计教育目标界限模糊。中专与大专之间,目标表述上的差别仅体现在“中等”与“高等”的差别上,大学与硕士研究生都是“三位一体”,各层次之间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还不清楚。
第三,中、高会计人才的界定不尽合理。一方面,会计教育层次结构日益多元化和高级化;另一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会计队伍中有学历的比重显著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明显提高。面对新情况,中高级会计教育的含义应当重新界定。
第四,职业性和专门性太强。各层次目标表述中,都有“会计专门人才”的提法。从实践看,过于强调会计科学的专业教育,对通才教育重视不够。
第五,目标定位偏离现实环境。在新形势下,培养教学型和科研型会计人才的任务,也应当有个“梯度”转移,即转向研究生教育层次。
三、西方发达国家在会计教学中的优秀经验
(一)计教学目标。按照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对教学目标的(即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学会的技能方面的质量要求)规定,开设有会计专业的大学都会围绕着专业知识的构建、认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转换能力、实务操作能力4个方面对其5个层次的教学阶段分解教学目标,其中第13层次的教学要求是针对获取会计学士学位而设计的,第4层次的教学要求是针对获取会计学硕士学位而设计的,第5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是针对获取会计学博士学位而设计。
(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英国不同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在英国大学单纯的会计专业学位很少,更多的会计与经济学、管理学学位结合在一起,且会计专业在不同的大学可能隶属于不同的学院。
(三)会计专业课程的考评对于会计专业课程的考评,主要是通过课程论文(作业)、小组作业以及期末考试来完成。课程论文或小组作业成绩占学生考核成绩的30%50%。
四、结合中西方不同国情提出的建议
(一)重视会计教育的职业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训练。长久以来,会计与数字打交道已经成为人们对这门学科和这个行业的最初印象,账簿和算盘作为这个行业最初的职业标志,表明这个行业与数据之间的不解之缘。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应摒弃以准则为主的、讲授/问答式的课程模式。改革必须注意课程内容和能力训练的整合,在专业教育中嵌入通用能力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要更具多元化,使用研讨、模拟、书面作业、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去体验职业环境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提供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
(二)缩小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职业能力需求之间的缺口。我们的课程设计必须贯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零基设计思想和创新思想,突破传统会计学科驱动的既有思路。会计教育不能因为固有的学科藩篱和专业认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自我设限,局限于将学生培养成传统的数据加工者,而忽视对其后续职业成长极为重要的通用能力等的训练。
(三)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先进的会计教育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会计教育仍然象20或30年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会计教育环境比美国十年前还要脱离实践,教学内容以准则为主,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一方面,会计准则不断增加,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会计准则的讲解越来越冲击基本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扩招带来的师资相对短缺,使得小班讨论在大部分学校难以实现。因此,必须通过国际会计教育合作,在限制应试教育局限性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会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体系,真正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提升中国本科会计教育的质量,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竞争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从而达到“让我们的学生更多地被社会重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傅磊.会计教学的借鉴与思考[J].会计研究,1994(5):5357
[2]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782
[3]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2535
[4]朱小平,姚颐等.中国会计教学改革走向何处关于我国会计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J].会计研究,3436页,1995.9
篇3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会计业务产生很大冲击,会计工作面临新的变革,会计工作内容的更新,拓展了会计业务的范围,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把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推向一个新时代,变革意味着会计仍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专业。面对即将到来的种种机遇,我们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继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应积极主动地做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
如今的职业教育课堂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就可以支撑起的,因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职业教育的课堂也应该与时俱进,这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三、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一直都面临着很大的困境,由于会计专业的特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专业对口难,真账实操难。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能使产教高度融合,校企共同育人,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联合传授的双导师学徒制,搭建了会计专业的实践平台,孵化了会计人才。
1、校企合作成立会计工作室,搭建师生真账实操岗位工作平台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成立的会计工作室对专业教师进行记账的培训,搭建专业教师顶岗实操岗位工作的平台。专业教师通过会计真账实操工作室的实战实操,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发挥教师会计专业理论分析水平较好的优势。
以财税咨?公司进驻学校成立会计工作室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现代学徒制。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学校确定会计专业教师作导师,指导学生理论学习,财税咨询公司选派会计人员作师傅,负责实习生岗位技能教授。注重学徒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帮助学生在实习中积累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校企合作搭建互联网平台,为学生真账实操创造信息化环境
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经常会带来很多的困扰,例如企业工作平台紊乱,复核工作不到位,数据差错等。特别是如果报税数据差错,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因此,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互联网的平台,可以改进学生真账实操的信息化环境,用仿真记账平台进行学徒上岗企业真账实习。这样,学生的实习记录可以修改,成果提交后也可以进行实习交流。
例如“易代账”互联记账平台能实现学生全程实习动态指导,进行双师辅导制的“可视化”账务管理;并能从传统电算化单一人机对话延伸到社区交互实习对话,进行双师动态辅导下的集中“可视化”记账管理;通过双师业务审核工作台,进行双师指导“可视化”审核管理,实现实时动态错误纠正;还能实现教学功能和实习功能融合交互,通过做账质量控制,进行自动账务风险检查;最后,通过“易代账”平台测试进行公司考核,财税公司岗位真帐实操考核合格的学徒能力能够对接企业需求,予以结业,并可作为会计人才输送用人单位。
3、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D?D校内学徒制,记账仿真教学
多数中职学校配备了会计模拟实训室,方便学生进行实地操练,但实践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教师的教学内容基本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或企业的真实案例,加上学校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中的软、硬件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缺乏电算化模拟实践;另外,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许多企业不愿意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短期的工学结合。这就需要我们打破教学常规,重塑教学计划。会计专业尝试以校企合作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有效整合企业、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D?D校内学徒制,记账仿真教学。
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D?D校内学徒制,记账仿真教学。通过将校企合作成立的会计工作室和校企合作搭建的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为保障,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主线,以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规范为基准,实现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是一条适合当前信息化环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中职学校应开展会计专业与财税咨询公司的合作,形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发展活力。
篇4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渗入到我国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具体到会计领域,如何体现企业战略并通过相关工具来实现也提上了新的高度。从战略角度来看,会计与战略管理的结合既是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对内的管理会计中的新兴内容,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当前,战略管理会计对于国内大部分企业还较为陌生,从接受到尝试再到真正实施需要一个发展和过渡阶段,但通过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现象进行总结和探索,是当前我国国情下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有效办法之一。
二、战略管理会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满足战略管理会计要求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从会计从业人员数量角度来看,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财务人员资源。而从战略管理会计和具有高专业水平和素养的会计人员数量角度来看,大多数会计人员现有的专业素养和水平远远无法满足现代管理会计的需要。当前企业会计人员一般为核算与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而对内做出管理分析的传统管理会计数量原本为数不多,结合了战略管理内容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和会计理论的快速发展,新一轮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战略管理会计较高的要求与当前会计人员的实际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冲突。表现之一是在培养高等人才的研究型大专院校中,也基本没有开设专门的管理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大多未能开设战略管理会计课程,学生不甚了解战略管理会计内容、发展情况及其基本的应用范围、方式和方法。
表现之二是战略管理会计要求相关人员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技能之上,还应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与环境、企业结构、行业特点、核心产品等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内容有深入了解。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上,战略管理会计还需要对总体目标和执行计划进行评估和配合,在多种信息和多渠道信息来源下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内容,以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提供战略管理与会计角度融合的战略管理会计专业评价。特别是要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与预判。
(二)战略管理会计信息资源不足
在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战略管理会计信息资源需求相对较为成熟的应用环境有明显的不足。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需要依赖于大量的同类成功战略参考、背景环境的信息内容支持、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分析与外部反馈的财务内容分析。
当前,从企业内部角度而言,ERP、OA、CRM及其他办公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贴近了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也就是说,从工具、方法和环境上来讲基本上是成熟的,但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企业的财务信息却相对孤立、闭塞,我国大多数企业将企业的经营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及相关资源作为企业机密看待,除非监管机构要求的披露(如上市公司),往往拒绝互联网下的信息、数据和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战略管理会计可资利用的数据资源库数据少、内容单一的状况。
因此,从实质上而言,企业的资源共享范围往往局限于集团内部和部分关联企业的小范围之内,和真正的战略管理会计仍然有相当程度的差距,远远达不到战略管理会计需要的信息量,无法使战略管理会计这一有效工具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实效性不足
在战略管理会计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在初步发展阶段尚处于初步理论成熟的水平。在战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上,还没有跟上理论研究的步伐。一是在理论研究后,真正设立了战略管理会计岗位或者职能的企业仍不足,缺少专业应用人才或者来自传统理念的阻碍,认为当前企业发展阶段不需要设立专门的战略管理会计等都是造成实际应用较少的重要原因。二是在实施过程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初步应用中,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经验,在探索中应对处理能力不足,面对质疑容易退缩,缺乏坚持,也是在实施战略管理会计职能的企业中应用实效性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战略管理会计实施问题应对方法
(一)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专业人员的培养
在管理会计人员相对于传统会计人员数量与质量明显不足的基础上,首先应考虑对原有财务会计人员的转型,缩小内部管理会计专业人员与财务会计人员数量的比例,要加强他们对管理会计内容的学习,并向战略管理会计思路上进行引导。首先,对新从业的会计人员注重管理会计知识的强化培训,培养合格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其次,在证书考核上,鼓励会计人员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或CIMA(管理会计师)考试,作为对战略管理会计执业人才的补充认可方式。同时,会计主管部门在会计资格考试、执业考试中有意识地增加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增加战略管理会计考试科目或考核范围。在注册会计师的战略风险管理科目考试内容中,要增加战略管理会计知识,增强会计人员对战略管理会计的了解和基础知识应用。再次,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增加战略管理会计教育内容,从会计人员的各个方面普及战略管理会计知识。最后,改革大专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计划,开设管理会计专业,或者至少要开设战略管理会计课程作为专业必修或选修课,使学生了解战略管理会计发展前沿知识。
(二)重视大数据趋势下的战略管理会计发展
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下,会计信息化已经基本普及并成为企业记账的主要方式,可以预见,大数据下的会计信息化将成为互联网与会计结合的重要方向。企业结合大数据与自身的发展规划,建立战略管理会计系统。通过系统传递和处理信息,结合企业市场定位、战略阶段、优劣势分析、顾客心理等内容,结合财务部门提供的资金情况、财务报告及其分析、应收账款项目等构立战略管理会计的处理模型,为企业战略实现提供定量支撑。
在此过程中,企业应注重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外信息来源资料库的构建,积累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不断进行调整,保持动态平衡,使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更为有效。例如,当前建立的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就是跨越并整合了财务及企业的管理数据,并以标准化的数据语言将企业的关键信息指标对内对外提供,使各类不同的信息使用者都能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实效性
在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阶段下,应当增加战略管理会计实用性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结合具体的案例内容给出分析结果,并形成本企业可资使用的战略管理会计案例。对于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职能负责人应当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战略管理与会计的融合使用。对于专业能力确实存在不足,或者是涉及情况较为复杂的,企业应当聘请专业战略管理会计人士担任专门职务,力求管理分析内容上的专业性。在考虑聘请专业人士担任专职之外,也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专业机构进行辅助和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基本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构立起贴合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会计框架。以常州市某企业为例,在战略管理会计的实际研究中,战略管理会计内容结合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认定企业在成本方面应当采取低成本战略,利用规模经济效益抢占市场份额。在背景资料下,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可能,在消费者市场上锁定主要客户,以成本动因法对企业定性分析,从战略管理会计角度探索企业销售战略和发展战略。
四、结语
在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和发展中,我国应当结合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工作发展情况,分阶段、有序地针对不同类别或规模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推广和实施模式。首先注重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以人才带动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与发展。其次通过战略管理会计实用性的提升,建立大数据云会计下的战略管理框架,切实为企业长期稳健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篇5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会计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2009年5月,国务院讨论并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有望成新增长极,未来海峡西岸经济区电子信息、机械、石化以及金融业等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将会带来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特别是福建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全省各地分布着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高技能人才存在着大量的需求。目前,主要体现为两种需求:一方面大企业需要高级的企业信息化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另一方面与大行业配套发展的一些小型民营中小企业需要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基层会计人员,全省每年参加会计证考试的人员有近三万人,这也说明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极大需求量。
(二)会计专业学历需求情况分析通过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学历需求的比例构成如下:本科及以上32%,高职与大专58%,中职及以下10%。
二、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分析
(一)素质要求
1.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企业普遍认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会计人员在面对重重压力之时,要保持一种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还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细心和谨慎,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职业道德虽不具有强制性,但却是会计人员执业的重要因素。诚实可靠、保守机密、严守纪律、坚持原则的基本素质,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保证。
2.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调查中企业认为会计人员首先必须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不询私情,不谋私利,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这是作为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其次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会计人员每天都要和钱与数字打交道,要做到秉公办事,保持自身的廉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第三是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会计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而且枯燥、繁杂、单调,会计人员只有端正思想,拿出百倍的工作热情,具备主人翁思想,勇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克服会计工作所带来的消极不良心理,保持积极的心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3.业务素质。会计人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业务素质至关重要。①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企业普遍认为,会计人员要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提高,要熟悉财经类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会计工作基础,也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②较宽的知识面。企业认为会计人员仅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如管理、统计、税收、营销、法律等也应熟悉。③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参与管理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
(二)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会计人员应有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的能力,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更应注重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更新知识的能力。现代社会各种经济情况千差万别,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会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丰富和提高自己。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它将社会活动能力纳人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会计人员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较强的协调能力,这是由其职业在现代社会或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其与社会、企业其他有机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
三、结论
1.会计专业职业面向在横向上应定位在中小企业及会计中介机构上,在纵向上应定位在初、中级会计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上。即面向中小型企业及会计中介机构,培养能够胜任会计工作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
2.会计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在民营小型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尽管国家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允许符合规定的企业按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但由于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利于企业避税,因此,真正推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很少,而且不少企业表示:除非国家强制要求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否则,将不考虑实行该制度。由此可见,会计专业应以培养工商企业的会计人员为主,在教学内容上应以《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与报告 》为重点,适当考虑《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
篇6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5-0033-04
为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掌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沟通校企关系,调研企业对会计岗位及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好地为用人单位服务,课题组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会计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评价问卷调查。
一、就业的适应性、吻合期
共发放问卷材料203份,收到有效材料186份。样本来源为近3年毕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一)毕业生工作状况分析
毕业生是否在工作岗位上,调查样本提供的状况为:所做工作与专业有关的为62%,所做工作与专业无关的为33%,自主创业占2%,另有3%无工作。
(二)企业性质分析
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性质:35%在民营企业工作,26%为个体户,15%在外资或独资企业,另有少量毕业生在科研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中外合资企业工作(见图1)。
(三)就业企业规模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186位毕业生中,有86人在50人以下企业工作,59人在51~300人的企业工作,在其他规模型企业中就业者相对较少(见图2)。
作为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面向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苏州地区,主要的就业企业为小型企业为主,在大中型企业工作者占少数。
(四)薪酬情况分析
毕业生的月平均收入集中在1500~3000元之间。其中,1501~2000元收入的占41%,2001~3000元的占28%。5%的毕业生月收入低于1000元,有5%的毕业生月收入高于3000元。
可见,会计类毕业生的月平均薪酬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相吻合,略有增加,也反映出职业院校毕业生初期工作收入较低的普遍现状。
(五)首次就业的途径及成功原因分析
实现首次就业的途径主要为通过家庭社会关系,有35%的毕业生首次就业依靠家庭社会关系;其次为人才市场招聘、学校推荐、网络信息等途径,分别占14%、12%、11%。也有28%的毕业生通过直接找单位,毕业实习、自主创业等途径实现就业。
首次就业成功原因分析表明,31%的毕业生归因于亲朋或教师的帮助。个人能力和职业定位在就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分别占22%和26%。
(六)初次成功就业的时间分析
关于获得第一份工作的准备时间,65%的毕业生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完成准备。在能否胜任首份工作的时间间隔中,49%的毕业生认为需要1个月左右,24%的毕业生需要3个月左右,认为自己上岗即可胜任的占18%。另有9%的毕业生适应期在6个月以上。
(七)当时择业的取向分析
挑选工作时,毕业生注重的主要是未来发展空间和培训学习机会,分别占37%和29%。另外也比较重视行业发展前景和工资福利等因素。
(八)工作稳定性分析
调查显示,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的占大多数,比例超过72%,并且61%的毕业生没有换过单位,说明会计职业的稳定性及毕业生会计技能的熟练程度较高。
(九)当年报考会计专业的原因分析
35%的学生当年报考会计专业是因为本专业容易就业,其次有34%的毕业生是因为家长的选择,根据职业生涯需要和兴趣爱好的占20%,7%的学生是考虑到本行业工资较高,认为学习该专业容易占2%。了解本校会计专业情况的途径,主要是父母亲友推荐与学校发放资料,也有少部分学生是教师推荐和上网查阅资料。有90%的毕业生愿意向亲戚朋友推荐本校。
(十)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分析
调查显示,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有出纳、收银、核算、记账、资金管理、仓库管理、总账等相关岗位。有34%的毕业生在出纳岗位,8%从事收银工作,会计核算和记账岗位的分别占15%、12%,在仓库管理和资金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分别为10%,总账岗位的占6%,其他岗位人数为5%。
(十一)专业技能分析
6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会计专实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为一般。28%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基本能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22%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完全能够适应需要,31%的毕业生认为所学知识够用一些,但是不多。19%的毕业生认为所学知识用不上。
(十二)专业资格证书情况分析
毕业生认为比较重要的证书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会计软件证、英语AB级证、普通话证、珠算证等。毕业生认为会计专业岗位需要的技能主要有会计实务操作、会计电算化、报税(纳税申报)、银行结算、财务管理与分析、点钞、计算机操作能力、珠算等。
显然,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应取得会计的入门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获得计算机相关技能类证书。
(十三)专业课程效益性分析
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对工作作用大的课程主要有“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占65%、“基础会计”占52%、“出纳与点钞”占49%和“财务软件应用”占40%。学生认为不必要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翻打传票”占27%、“心理健康”占22%、“珠算”占17%、“会计英语”占15%。82%的学生建议开设或强化社交类课程,59%的毕业生建议强化演讲与口才类课程。
调查也表明,51%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58%的毕业生认为理论课程过多而实践课程少。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认为比较重要的是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和毕业(顶岗)学习。15%的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比较重要。
(十四)会计人员应具有的职业品质与经验分析
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会计人员应具有会计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神、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创新能力、文字组织能力等职业品质。其中,毕业生普遍认为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精神尤为重要。
与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相比,5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银行结算业务不熟悉,54%的毕业生对纳税申报业务不熟悉,51%的毕业生对当地的会计、税收法规不熟悉,41%的毕业生对现在企业的会计做法不了解,30%的毕业生记账过程容易出错。
(十五)母校的教育工作对职业的影响
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参加各类活动和竞赛,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技能和提升综合素质。
62%的学生认为母校教育对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发展潜力均有良好影响。
二、用工的和谐性、满意度
对用人单位关于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到企业实地调研为主,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会计学会活动、校园开放日等辅助方式,实际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07份。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
认为称职的占57%,较称职的占43%,无不称职的毕业生。
(二)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分析
在职业道德方面,对毕业生职业道德满意度度最高,92%的用人单位表示满意;其次为敬业精神,90%的单位表示满意;再次为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满意度分别为86%和85%。对于思想道德评价,整体满意度高,83%的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心理素质、团队合作和诚信意识表示满意。
在专业素质方面,81%的单位对毕业生满意,比较满意的占16%,一般的占3%。对于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满意度排名依次为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工作业绩、组织管理、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
(三)企业录用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渠道
人才市场招聘的占16%,到大专院校招聘的占5%、通过网络招聘的占15%、学生上门求职的占42%、他人推荐入职的占68%、校企合作中录用的占1%。
(四)企业录用毕业生考虑的因素
调研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各类因素――知识、能力、情感、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分析表明,主要包括学习成绩、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协作能力等10个方面内容。
数据显示,企业录用毕业生首要考虑的是责任意识,其他依次为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
(五)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存在的不足
主要从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掌握、服从领导指挥等7方面调查显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占首位,其次是专业操作技能不高。
(六)中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优势
中职、高职与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相比,69%的单位认为中职校应届毕业生最大优势是毕业生工作定位较准确、工作态度较好,其次为综合素质较高和岗位的工作要求不高,企业与毕业生的需求之间落差小,基本吻合。
(七)语言交际能力与信息化能力
72%的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外语能力要求为“一般要求”,能看、写基本的文件就行;6%的用人单位要求非常高;另有22%的单位没有什么要求。
紧随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及推广,52%的单位要求毕业生非常熟练地运用办公软件,46%的单位要求毕业生能进行一般办公软件操作,只有2%的单位没有要求。另外,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计算机维护能力也有所侧重。分为“不要求、会、熟练”三个层次。其中46%的用人单位要求能进行简单的硬件组装、软件维护,21%的用人单位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八)职业道德的分析
90%的单位认为五年制高职生能较安心于本职工作,其次为本科生。中专、技工生则流动性较大。
(九)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81%的用人单位认为应强化教学的实习、见习及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54%的单位认为应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34%的单位认为应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拓宽知识面;33%的单位认为应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
(十)对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是否拥有资格证书的分析
调查显示,67%的单位在招聘时对毕业生的实践经验表示一般态度,非常看重的占27%,无所谓的占6%,不看重的单位为0。
33%的单位招聘时非常看重毕业生是否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61%的单位表示一般,不看重和无所谓的分别占6%。
(十一)企业会计一人多岗情况的分析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的会计人员有26%还兼职其他岗位工作;74%为专职会计,不兼职其他工作岗位。用人单位的会计人员兼职的工作岗位:35%为文员,17%为档案管理员,14%为人事部门人员,29%为行政人员,其他5%。
三、接地气,育人才
(一)进一步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中职校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深度吻合,做好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工作,使课程设置更趋合理,更符合岗位能力和岗位职责的要求。要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构建与“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改革上贴近学生、贴近岗位。
(二)加大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为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行业,必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确立德育为先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案例剖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关注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培育学生高度的敬业精神。树立会计要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精神理念。
(三)推进校企合作下的全方位育人
会计专业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会计实践能力如何在手工“记账”中得到巩固,缩短学校与用人单位间的期望值差等问题,唯有借助于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才能得以解决,将“学习期望”转为毕业生的“成果”,达到“理论在实践中检验”的目的,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俊英.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调研报告[J].经济师,2012(8).
An Analysis of the Follow-up Research of Accounting Graduates
LI Jian-hong
(Jiangsu Wuzh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uzhou 215104, Jiangsu Province)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财务
我国会计教育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已基本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培养体系。就大专(高职)这个层次而言,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高职会计教育因其特殊性,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高职会计教育既是高等会计教育,又属会计职业教育,其对会计理论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和其它层次(中专、本科、研究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本文在借鉴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背景,以笔者多年来在会计教育实践中的探索为支撑,对高职会计教育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综述
会计职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在世界上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受到了高度重视,为我国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吸收模式。德国“双元制”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体现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训的较好结合,突出两个培养主体———学校与企业,两种教学内容——学校的专业理论及基础文化知识和企业的职业技能、职业经验,强化了两类教师———企业实训教师和学校基础及专业教师,推出了学生双重身份———企业的学徒工和学校的学生,优化了两类不同的考试——企业职业技能考试和学校基础理论考试,打造了两类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和学校毕业证书等等方面。美国社区学院模式最突出特点就是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种兴趣培训,满足学生短时间内学会会计基本就业技能为目的,获得课程证书后还可转入大学继续进行后继学习,获得学士学位。英国“工读交替”模式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的职业培养模式,其实施方式是在学年之间,在校学习和到企业实习是相互交替进行,有利于学生在熟悉企业生产环境和流程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在校所学的会计知识。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即技术和继续教育模式,其特点在于在建立了国家资格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整合了能力标准、资格认证及评估技能等方法,为行业需要设置不同培训包来培养高文化、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加拿大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即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其核心是通过企业专家代表开发制定的职业分析图表为基础,从岗位的需要出发,设置课程,利用学习包来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进行相关考核。总之,发达国家在会计职业教育方面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借鉴思路。近年来,国内高职教育发展迅猛,许多学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笔者综合起来普遍都强调会计职业能力即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只是会计核算基础能力,更多的是会计职业价值观、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会计预测及监督能力、实践解决问题能力等等。
二、高职会计教育的特征
1.高职院校的特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或学院及两年或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三个梯次的高等教育模式。高职院校的特征主要以培育技能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标,面向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实践型、职业技能型、实用操作型的人才。我国高职院校的特点一般是职业技术型的高等专科教育。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以原来传统专科学校、普通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普通中专学校等独立或合并而来。除极少数重点高职院校外,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规模、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经费等上均比不上很一般的高等学校。高职院校的教育状况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2.高职会计教育特征。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除具备一般高等学校的共性特征外,主要还有以下特征:(1)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更偏重于实践性。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着重于培养拥有较强专业技能与知识的中高级会计乃至研究型人才,但就其社会的需求和岗位的设置来看,还是呈金字塔状,毕竟基础的会计工作还需更多的人来做。同时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特别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大部分将成为企业中的会计“蓝领”,其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许多学校已逐渐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据调研,云南省目前38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会计专业的有30所,占到了79%;30所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中,28所拥有了会计实训专用机房,25所院校会计实训室配有多媒体设备,30所院校全部使用会计软件;一半的院校即15所院校拥有校外实习基地18个。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云南省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更应看到,高职院校虽然至少在思想上认识到了校外实习基地的重要,但在安排实习次数、学生人数等方面还是受到限制,或是经费紧张等原因,还远远达不到理想的目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的教学依然任重道远。(2)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更体现职业性。高职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但它更属于职业教育。高职生的培育方向是面向市场的职业技能型,职业教育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对会计专业来说,其培养目标是能够适应社会基层需要的,既掌握所需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实践技能,能够从事财务相关专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强调职业性就要强调职业能力,即面向市场的专业工作能力,而不是本科及研究生所着重的会计专业知识大量灌输及理论的研究。中小企业引进会计人员更看重职业能力方面,基于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运转职能特征和财务的独特性,会计人员不仅要求具有会计专业实务、财务运作及税费筹措能力,更要拥有良好的协调、语言沟通和表达方面的能力。不仅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归纳和整理,还要能将影响决策导向的经营状况及时汇报给决策层,还要处理好企业与供货商、客户之间,企业和银行、工商、税局等行政管理单位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应结合当下的商业环境及企业发展趋势,加大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地体现出职业性的意义。(3)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基层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由于所处的教育等级一般是专科水平,相对于本科及以上的来说,其工作地主要面向基层,处于单位的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面对的是最基本单位的第一手数据,是最直接最原始的数据。因此,对基层会计工作者来说,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多熟悉业务流程,接触最真实的原始凭证和数据,直接为一线服务。这种基层性虽然可能接触面相对来说较窄,但对专业职业素质要求并不低,实际上这给高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更符合高职学生技术应用型岗位的特征。
三、对高职会计教育重点方向的探讨
1.高职会计教育立足职业定向性。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近20年来新兴发展起来的大、中专转型教育模式,它不同于原来的专科(学科)教育,更贴近社会、注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专业是和经济鱼水相存的关系,没有了经济就没有了会计。因此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将会计专业定位于:培养具有必要会计基础理论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学习和应用现代会计知识,解决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中的实际会计问题,能够针对具体业务与相关业务人员沟通交流并提供指导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所以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非常强,其直接面向岗位及岗位群。
2.专业设计及知识结构的应用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计、课程设置还远远不符合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由于会计专业性强,相对较难学习和掌握,并且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相对本科来说要差些,从这方面造成了企业招不到想要的毕业生;另外一方面,课程的设置大部分仍沿用传统学科的课程体系,着重理论知识而未能顾及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企业的合作中往往出现不匹配的问题,造成了学生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情况比比皆是。专业设计及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体现在要以企业的会计业务为核心的编制上,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是高职院校专业的发展途径。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实用性。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围绕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目标,会计教学内容也应该及时转型,在以往强调以基础理论学习为重点,应转化到根据会计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改进实践教学方式,构建仿真的会计职业环境,传统的会计教学内容主要是《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两大板块,其普遍存在重核算轻指导的问题,将会计教学和会计工作割离开来,造成了“学”与“做”的脱节。因此,笔者建议应该从企业资金循环链的角度,安排教学内容结构,增加企业流程及内控方面的内容,突出企业经济业务,让真实的会计凭证再现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学得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市场本位视觉下高职会计教育的完善和升级
1.加大通识类课程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发达国家对会计人员的通识类教育特别重视。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认为以会计学为主的商科职业教育是以有效的沟通能力、商业伦理、商学通识、批判性思维、有效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不同商学知识的能力、全球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专业能力这十大能力作为努力实现的目标。以美国为例,对会计毕业生所要具备的能力,规定了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专业认同三个方面,其中技能方面具体包括沟通技巧、智慧技巧和人际技巧三大项,其突出了能够有效地读、听、写、讲及能够找出、取得及组织信息,在不熟悉的新环境中认清并解决问题,并且从事相应判断;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工作,并在适当时机展现和发挥领导才能。崇尚通识教育和自由探索精神是美国商科教育的一大特色,有些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真正专业核心必修课仅6门,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税务等课程,其它包括当代文明、文学人文、美术人文、音乐人文、外语、写作、自然科学、体育、历史文化等大量通识类的必选或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这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在学好了本专业的同时,还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许多以提高人文素质的通识类课程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职院校的会计毕业生一般就业率均较高。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会计教育越来越功利化,过多地关注会计专业知识和考试获取各类会计证书成为了就业、晋升的唯一“快速通道”。学生普遍还是以接受知识考点及能提供标准化答案而顺利通过考试,从而得到证书为核心。对于学生的素质和独立思考且具有批判能力等方面亟待提高。多学科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根据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情况,针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适当增设商业、管理及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类学科教育,将极大地弥补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也必将赢得用人单位青睐。
2.会计专业特色课程仍是培养学生会计从业的专业素养及能力的基础。进行通识教育并不意味着不重视会计专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专业课非常之多,但为什么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离社会需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因为社会更看重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和专业能力,专业能力而非仅是专业知识。如今所处的“大数据”信息年代,获取专业知识已是相当容易,而专业能力和素养却是要“台下十年功”的百般修炼和努力。因此会计专业特色课程从设置上就要尽量不仅仅只是传输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才是更重要的。我国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很多仍照搬照抄普通本科教学的体系,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线来展开,没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为适应我国多变的市场发展要求,会计专业特色课程应当以递进性和层次性进行,借鉴国外模块化、顶点课程设置等方式,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核心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模块,并细分为相关的课程,通过编号解决这些关联课程的先后学习顺序问题,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总之,专业特色课程要针对社会职业性需求及高职生的特点进行设置,突出专业能力的启发和开导,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让会计专业能力的提高成为毕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3.实践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尽早面对工作情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方式一直以老师讲授和灌输,学生听课为主,大部分学生不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这样做的后果必将离现代社会职业界的需求越来越渐行渐远。为了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材及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和趣味性,要逐步树立“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来主导整个教学过程,要加大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大力开展,增加校内外实训、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小组协作等多种方式,教师的主讲内容应逐步重点在介绍主题和启发学习上面,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多元化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尽量模拟出毕业后的工作情境,让学生成为该工作情境下的“主角”表演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以求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应强调和更注重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所需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增加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实践性,加强课堂教学与能力训练整合,在专业教育中融入通识素质和职业操守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及富有创造性,以学会适应在日益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从原来只是“财务数据加工者”努力向面对复杂商业市场的“职业操作者”转变。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围绕“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扩充通识人文素养,加强实践模拟教学”的核心培养模式,切切实实地改革和调整现有模式,突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出大批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社会认同的优秀毕业学生,这才是职业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功。
作者:李春俐 童晓茜 杨相鼎 王庆春 李维 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大学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11~18
[2]姜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24~25
[3]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4):26~31
[4]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25~35
[5]刘延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篇8
【关键词】 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分析;会计教育
一、会计人才需求调查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各类人才的供求矛盾日渐突显。主要表现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转型,同时也使得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也普遍提高,会计人才也不例外。而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远不及社会的发展迅速。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会计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发现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会计教育的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会计人才。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课题组主要针对山西省大、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人员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3份,其中有效问卷105份。
(一)调查对象
在被调查企业中,制造业占16.83%,建筑、运输和仓储业占11.88%,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17.82%,批发零售业占19.80%,金融业占4.95%,其它行业占28.72%。
国有企业占40.43%,私营企业占57.45%,外商投资企业占2.12%。
国有独资企业占14.14%,有限责任公司占58.59%,股份公司占20.2%,合伙企业占7.07%。
特大型企业占3.77%,大型企业占16.04%,中型企业占40.57%,小型企业占39.62%。
其中,有64.21%的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12.63%的企业使用其他系统软件,23.16%的企业没有使用任何软件。
(二)对各岗位财务人员的要求
在本次调查中,对被调查单位各岗位财务人员的要求做了调查,包括财务总监、财务主管、主管会计、会计和出纳等岗位,各岗位又分别针对其学历、学位、职称、专业和工作经历等五个方面做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 67.14%的企业认为,财务总监应具备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会计职称和企业管理专业知识;32.86%的企业认为,财务总监应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会计师职称、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00%的企业认为财务总监应具备一定的相关工作经历。且大多数企业均将学历、职称、专业和工作经历排在靠前的位置。
2. 83.33%的企业认为,财务主管应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会计师职称和会计学专业知识,且认为这几项都很重要;100%的企业认为,财务主管应具备一定的工作经历。
3. 71.43%的企业认为,主管会计应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和会计师职称;85.71%的企业认为应具备会计学专业知识;100%的企业认为应具有相关工作经历,且在五项中工作经历和专业要求排名靠前。
4. 83.33%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66.67%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助理会计师职称,16.67%的企业认为应具备会计师职称;89.36%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有相关工作经历。其中,学历、职称和专业要求排名靠前。
5. 71.42%的企业认为出纳人员应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和助理会计师职称;86.17%的企业认为应具备会计学专业知识;73.58%的企业认为应具有相关工作经历。其中,学历、职称和专业要求排名靠前。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应首先定位于出纳和会计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晋升为主管。
(三)对各岗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针对上述定位,主要对主管会计、会计和出纳人员的综合素质做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在调查表中,共设置了19项素质要求,根据打分情况,做了如下排序:
1. 主管会计:排在素质要求前三位的分别是:第一位,职业道德水平;第二位,业务能力、领导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第三位,敬业精神、专业知识水平、团队精神、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
2. 会计人员:排在第一位的是,敬业精神;第二位的是,职业道德水平;第三位的是,业务能力、竞争能力、社会责任、专业知识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
3. 出纳人员:排在第一位的是,敬业精神;第二位的是,职业道德水平;第三位的是,业务能力、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
所有素质要求排名后三位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外语水平,这也代表了我省经济的现状:开放程度较低,大型、特大型企业相对较少、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太高,尤其是外资企业较少,内资企业的对外业务较少,对财务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较低。
(四)对各岗位人员知识范围的要求
调查表中设置的知识种类共十种,被调查单位认为各岗位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前三位的排序如下:
1. 主管会计应具备的知识排在第一位的是,会计知识;排在第二位的是,战略管理知识和统计学知识;排在第三位的是,审计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公司理财知识和公司治理知识。
2.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排在第一位的是,会计知识;排在第二位的是,税法知识、经济法知识和审计学知识;排在第三位的是,统计学知识、公司理财知识和战略管理知识。
3. 出纳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排在第一位的是,会计知识;排在第二位的是,税法知识;第三位的是,统计学和审计学知识。
三、会计人才供求矛盾
(一)会计人才需求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持证会计人员已达到1 300多万,其中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41.25%,具备初级会计职称的占38.22%,具备中级会计职称的占 10.67%,具备高级会计职称的占0.49%。从总体素质上看,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多、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高级会计人员较为缺乏。具体现状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招聘单位的增加主要在私营企业。根据全国2007年第四季度部分人才市场供求状况,招聘单位中44.2%为私营企业,16.2%为国有企业,15.1%为外商投资企业,12.4%为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招聘和求职者的专业方向统计,财会专业均排在第六位,对财会专业毕业生学历要求在大专及以下的占50%,本科的占42%,研究生的占8%。综上可见,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应主要考虑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而大多数毕业生将自身定位在了国有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这就必然形成了一对矛盾。
2. 第三产业需求旺盛。相对而言,招聘职位的增加主要在第三产业,尤其是近几年,第一、二产业人员需求下降,而第三产业需求量逐步增加,如餐饮、住宿、运输、居民服务等行业。
3. 电算化人才需求加大。电脑技术的普及使得绝大多数企业开始使用电算化系统。在本次调查中,有76.84%的企业使用了电算化系统或其他系统。而低层次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因此,企业需要补充能熟练使用软件的高素质财务人员。
4. 工作经历日趋重要。“会计人员越老越吃香”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几乎所有企业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具有工作经验,一般普通财务岗位要求工作1~2年,中、高级岗位要求工作3~5年。这一现状将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从而导致了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恶性循环。
(二)会计人才供求矛盾
通过对社会需求的调查发现,现在会计人才的供求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弱。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印象中,“理论知识较扎实、全面,而实践能力较弱”是一个普遍现象。这说明高校会计教育,尤其是本科院校重理论、轻能力的现象并无太大改观,会计专业毕业生只是掌握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没有实际工作能力,上岗后适应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很多单位不愿意接收缺乏实践能力的应届毕业生。
2. 工作经历的问题暂时无法解决。在被调查的单位中,凡是招聘普通会计和出纳人员的,几乎都要求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招聘会计主管或更高层次人员的,都要求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还有的甚至要求五年以上大中型企业管理工作经验。这些要求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也许并不过分,但却在无形中将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拒之门外。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需要进行岗前培训才能上岗工作,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能够马上投入工作,创造价值的员工,并不是一张白纸的大学生。社会不能为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而又要求应聘者具备工作经验,这就必然形成了一对暂时无法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仅体现在会计这一行业,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3. 对会计毕业生的定位不能对接。由于会计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必须掌握较为熟练的工作技能,包括会计人员的做账技能、电算化操作技能、珠算技能以及与银行、税务等部门沟通协调的技能等等。而这些技能恰恰是应届毕业的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弱势,加之社会对会计人员“越老越吃香”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用人单位看来,应届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并不能符合他们的用人要求。而作为大学生而言,同样受到“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始终把自我定位于“高级人才”的层次。大多数的学生愿意从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大中型企业的工作,而对于人员需求量较大的私营企业却往往看不上眼。这就造成了“单位用不到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矛盾。
四、对独立学院会计教育的启示
从上述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独立学院要想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必须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从学校的角度解决会计人才中的供求矛盾,进而解决这些矛盾,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明确办学定位
独立学院定位在本科教育层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初入职场应定位在会计或出纳人员,其发展前途为财务主管和注册会计师。
(二)完善课程体系
几乎所有高校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都是一致的,而独立学院的发展应更注重自身的特色,如在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调查中,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排在第一位,这就要求学院增加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课程设置,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始终。
(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没有工作经历是应届毕业生的致命弱点,而现阶段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定岗实习也因专业的特殊性而普遍遭到拒绝,现有的实训基地基本上是形同虚设。因此,会计教育应更加注重校内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通过尽可能仿真的模拟实训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以缩短学生上岗工作的时间,从而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之外,会计教育还应通过第二课堂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最终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
总之,独立学院的会计教育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准确定位、把握特色、科学管理、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努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会计专业;创新创业;途径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1B37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28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变现为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一、创新与创业的涵义
创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得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得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对创新理论的深入研究,学术界对创新的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外延有了很大的扩展。把创新看成是一种追求创意的意识和一种勇于探索、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思想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教育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等。综合起来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智力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变革的基础,技术创新可以拓展知识创新,并为加速知识创新提供手段,智力创新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保证。
早在二三百年前,“创业”就已见诸于经济学文献。随着各国范围内兴起的创业热潮及其在促进经济活力、提供就业方面的作用,创业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创业是创业者个人或团队主动地寻求发展机遇,通过创新和特立独行来满足自身愿望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创造价值和财富,获取收入的一种活动过程。
创新与创业虽是互不相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创新是创业的源泉,创新的价值在于创业,创业必然蕴含着创新,创业推动并深化创新。创新和创业相辅相成,要充分发挥创新在创业中的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涵义
创新创业教育整合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对高校来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非让所有的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其综合素质,传授学生适应社会生存、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使其具备创业能力。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推进创业教育”。《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作为传统专业,中专、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的学校几乎都开设有会计专业。据统计,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是学会计的。会计人才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四、高职会计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量创业成功的事例表明,创业活动通常都是和所学专业密切相连的。可见,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应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应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会计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作为一名创业者也必须懂得基本的财会知识,例如,如何进行资金的筹集和资本的积累?如何核算成本?如何核算利润等。因此,会计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专业优势,可以使创业活动少走弯路,同时也使学生在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了素质教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要求和时展的要求。以创新创业思想为指导,积极改革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变革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培养体系,实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三者相互渗透与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材选用、课程设置等各个环节,培养具有明确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业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三)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教育,注重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将自然科学、艺术修养、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等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形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基础课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借鉴国外经验开设有关创新创业课程。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开设了“创造力开发”课程,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相继开设了有关“创造学”的课程。在2005年时,美国大约有1,600所大学开设了2,200多门有关创业的课程。英国至少45%的大学都开设有一门或多门创业教育课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高职会计专业中可以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开设创造学、创业风险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ERP沙盘实训等选修课。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提高创业能力。
最后,优化现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1)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对于选修课要真正的体现出其“选修”的特性,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集中辅导为辅,不要变“选修”为“必修”;(2)调整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3)增加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教育,开设诸如“会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政策职业判断与选择”、“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纳税筹划”、“会计职业判断案例分析”等能够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系列课程;(4)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结合会计工作过程的实际,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四)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教师“教”转变为教师“导”,将学生“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学”。积极采取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动手,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新异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使课堂教学主要以重难点讲解、能力实训为主,课外辅导、问题讨论和作业练习则主要以网络的形式进行,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课下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考核方式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实务操作、研究报告与汇报、课程论文、同学评价等。注重形成性考核,实施过程控制,将评价环节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科研创新等多个环节。考核内容涉及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个人职业综合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考评。
(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实践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鼓励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美国的创业计划竞赛相当发达,仅就MIT来说,其“五万美金创业计划竞赛”已有多年历史。从MIT创业竞赛中诞生的公司几乎每年都在增加,发展十分迅速。剑桥的一家咨询公司统计结果表明,表现最优秀的50家公司中,竟有46%出自MIT的创业竞赛。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实战体验,提高创业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创业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创新创业实践渠道。积极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投入专项资金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倡导学生定期深入社区、企业、农村等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服务、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了解社会、增进阅历、学会社交,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日后创业奠定基础。
(六)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尝试。很多人认为高职学生不需要进行科研,但笔者认为,积极鼓励和引导高职学生进行科研尝试是非常必要的。从笔者近几年指导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论文的情况来看,学生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极差,很多学生完全是敷衍了事,这与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极不符合。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尝试可以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为探索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积极学习的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高校应采取相关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设立导师制,让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从基本的社会调研和资料搜集做起,逐步掌握科研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也可以成立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对科研成果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较高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高校应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参与企业咨询、企业上市、创办经营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活动,丰富实践经验,以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高校也可以聘请企业、工商、税务、投资等各界专家以及成功的创业者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让他们把最前沿的知识、最先进的成果以及成功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增加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的知识储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福英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学专业教育融合探讨.会计之友,2010.3(上).
篇10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就必须通过实习,实习可以让你积累经验和收获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会计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自我评价范文一:我们是初出社会的大学生,对梦想和未来怀有很高的期待,而当前的就业压力和我们自身的实践经验匮乏促使我们必须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规划自己的未来。我不赞成频繁的跳槽,因为那样我们又只能重新去适应另一种工作环境。总是以一种新人的姿态出现在职场是很难有晋升机会的,倒不如选择一个好的起点一步一步往上爬。另外,很多同学在抱怨专业不对口,说想换对口的工作。在我个人看来,对不对口倒不是左右你发展的关键,主要是你所做的工作有没有让你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朱元璋之前做的的是乞丐,放牛娃,可最终他成了皇帝,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了任何事情总是有转机的,现在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以后你做什么。我们公司有很多实习业务员是从大专院校进来的,是具备高素质的劳动人才,然而他们做的工作接近于搬运工,每天搬货,卸货,打电话,接电话,录单,累而且辛苦。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坚持了下来。在人才辈出的深圳,大学生做苦力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放弃了就一定是是失败者,坚持了就一定是精英吗?凡事不能一概而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寻找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如果你认为不利于你的长远发展那就没必要做无谓的坚持,毕竟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坚持下来的人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因为他们有耐力,有明确的目标,即在公司发展,从而寻求晋升机会,这也是不错的。每个公司都是惜才如金的,人才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公司在同行业的竞争力,人才是公司的骨干,精英。公司想发展,它就会想办法给好的员工提供晋升的机会,而坚持下来的大学生们就有机会争取了。所以坚持了下来的大学生们要大胆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工作中自己的价值。不要害怕挫折和压力,因为每一个工作都是有一定的挫折和压力的,没有任何挫折和压力的工作是没办法考验一个人的能力的。如果你满足于一时的安逸那你这辈子可能就要虚度了。
关于职业定位,你想做什么工作以及你适合做什么工作这或许是困扰我们每一个大学生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最不了解的人是自己;我们并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时候我们希望别人给我们指点;当然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在工作中渐渐培养出自己的能力和对某个行业的感情这样即使没有人指点我们也知道了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更适合自己。如果有人指点的话那是你的荣幸,因为他们根据你的优势给你指明了方向,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努力和造化了。
关于心态问题,有句话说得好,往事开头难。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不要怕,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多多请教前辈如何解决工作上的棘手问题。也不要轻言放弃,多多坚持一下心态会好很多。如果因为一个困难没法解决就放弃努力,带着一种挫败感离开将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不利的影响。记住:好的态度有利于解决一切问题。
关于思想方面,我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让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每个职业人必须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让自己成为职场上的“东方不败”.固步自封,沾沾自喜,骄傲自大都是要不得的。学无止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就是原则问题,我认为每个人做人都要有原则和立场,特别是像我们从事会计工作的。因为会计工作者要正直诚实,弄虚作假的话只会把自己推进牢房。然后要善良,善良的人是社会的启明星,他们的存在有利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世界上最能温暖人心的阳光。我希望每个人即使受到再大的打击也要一如既往做善良,本真的自己,因为善良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应该坚持的一种可贵的品质与修养。
最后,我要对这次的实习做个总结性的话语来激励自己:认真的做好工作,耐心的与人沟通,虚心的向人学习,诚心的与人交往,做真实的自己!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自我评价范文二:转眼见一个多月的实习就这样轻松的要结束了,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实际有用的东西,现将我的工厂会计实习工作报告情况总结如下:
会计工作要的就是仔细,认真,有时还需要一些变通,从总体上感觉做会计工作还挺有趣的。开始前辈给我看了工厂之前几个月的凭证,还对我说要我好好看,研究研究下,那些凭证可是做会计的基础任务。我一听,感觉蛮奇怪的,平整里还有学问呢!
我仔细看的那些凭证,里面好多资料都是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讲到的,我都有写傻眼了。而且感觉每个厂的凭证都是不太一样的,以前有看过别的厂的凭证,可是都不知道哪个是借方哪个是贷方!但是前辈所做的凭证我却能看得懂什么是借什么是贷,而且连往来客户和日期也写的很清楚。办公室的一位出纳对我说“前辈做的凭证是一笔笔做过去的,而有的公司为了方面,把同公司发生的同笔业务合在一起做,可是这样到总帐错了就很难找到错误点了”。听出纳这么一说,看来我是要得跟前辈多学学了。
好多天的凭证,我终于看出了些许端倪,比如:财务费用,以前老师跟我们说过财务费用冲销是在贷方的,可这里为什么冲销要用红字登记在借方,那是因为这些凭证是在电脑上做的,如果财务费用记在贷方那么到时候资产负债表就无法显示出财务费用,最后结果两边就不能平衡了,所以要用红字登记在借方,当然用手工做冲回就在贷方。
前辈教我实际操作时,先是教我怎么把车间开的单子变成发票,然后在电脑上打开发票软件的发票程序,点击发票按钮,再点‘含税金’就OK了。完成了就可以做正文了,一张发票有收款公司,货物型号,数量,单价,更重要的是要有出纳人员和财务人员,开完所有发票后仔细检查一遍,确定无误后就可以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打印出来了。
学会这个后,前辈又教我怎么根据这些发票在电脑上做凭证,做凭证的软件和学校里的是一样的,这样一来,比较轻松多了。其实做凭证也不是很难,只要你科目不搞错,数字对两边平行就好了。
我发现实际操作最重要的是做分配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比如“计提工资及附加分配表”里的生产车间工资是等于合计的工资减去管理费用‘分配率是投料数量除以总计;部门的工资是根据上月的数据。其实最难的还是“资产负债表”,如果前面输入的数据不对,“资产负债表”就不会平衡。
我还发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有四个往来帐目,分别是: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而往来帐目的数据是可以变动的,由于资产的期末数是在借方,所以如果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余额有贷方,应记入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的贷方;应付帐款(其他应付帐款)余额有借方的应记入应收帐款(其他应收帐款)的借方;其他的不变。
基本学完后,前辈还教了我很多其他的。比如说怎么算应得利息,应得利息等于累计积数*2,还有贴现利息等于(现率/30)*190天*汇票金额,师傅还告诉我千分之的是月率息,百分之的是年率息。
虽然实习的时间很短,但是自己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知道以后应该怎样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还有很关键的是应该多去实践,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这样我相信我能更好的提高自己。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自我评价范文三:作为公司一名会计实习生,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里,自己收获了很多,在工作上和知识的积累上都很好的融入到公司里面去,在这里我首先要谢谢公司的领导,同事.现在我将这三个月的实习做自我评价:
一、根据核对后的应付账款余额重新建产新账,并及时的填制应付凭证、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除外协厂供应商的期初余额尚需核对外,大部分的应付账数据已经准确。
二、建立库存明细账。在三四月份,因为原来的成本会计突然离职,在没有任何交接的情况下,变压力为动力,要求自己尽快的熟悉公司情况,不断的对工作进行改进,以期更适合公司的现状。将库存明细账分为青岛库、公司流动库、公司原材料库、沈阳库、济南库、北京库、上海库和生产车间库,并对成品库进行了汇总,形成公司总的库存明细账。在建账的同时,将当期该处理的单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但因期初数据不准确,影响了报表的可信度,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
三、帮助采购核对前期的应付账款余额,并对账袋进行了分类整理,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
四、热心回答同事询的问题。由于自己以前接触计算机应用多一点儿,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工作中,经常会有同事询问,我总是会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给大家。我认为大家的能力都提高了,我们的公司才会整体的提高。
五、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发现有的单据在处理上存在问题,便首先同同事进行沟通,与同事分享自己的解决思路,能解决的就解决掉,不能解决的就提交上级经理,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提供参考。
六、接手运费的登记工作。由于开始时未交待明白,,所以前段时间一直延用前期的做法,对运费进行流水登记。运费管理修正后,根据应付报表及运费管理的要求,重新设计了一套运费统计的表格,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七、一定要注意的向周围的老同事学习,在工作中处处留意,多学习,多思考,让我更快的融入到了我们的公司中。
总之,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我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对公司的日常操作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娶热情务实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以期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 上一篇: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 下一篇:绿地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大专会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