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2月出台《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工作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特殊且复杂的审计对象是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关键所在,其履行的经济责任是全覆盖审计的重点和内容,越来越多的审计任务、不断扩展的审计内容、逐渐延伸的审计范围,使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工作的难度和深度逐步加深。本文结合近几年基层审计机关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做法与经验,探索分析揭示存在的重大问题、风险隐患与突出矛盾的形成起因和根源,提出相关的处理意见及建议,为地方政府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干部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促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更加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工作全面高效运行。
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涵义及其特征
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是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综合体,它是全覆盖审计工作的重点。所谓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是指在国家审计机关的职权范围内,对任期履行经济责任、管理和使用一切国有资源及财政资金的党政领导干部,全部纳入审计的监督范围,不留任何盲区,不留任何死角。基层审计机关对党的领导和行政领导共同实施审计时,要注意结合他们各自工作的性质和职责的特点,采取选择分类审计、轮流审计或同步审计的方式进行,作出的审计评价意见,必须要区分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共同责任及个人责任。
审计对象多,实施内容广、时间跨度长是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固有特征,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贯穿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履职的全过程,其现实意义在于以其所在单位或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监督检查的基础,伴随地方经济的发展突显其经济效益与经济责任的并重。因此,基层审计机关要深刻理解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涵义,围绕被审计对象涉及的领域和审计内容覆盖的广度与深度,明确审计的目标,准确把握审计的原则,突出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全面探索审计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及路径的实施,真正行之有效的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任务。
三、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现状
(一)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不相匹配
依法应纳入审计范围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有近百人,而基层审计工作人员不足10人。当基层审计人员在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的经济责任实行全覆盖的审计时,不但要兼顾完成地方的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编制的决算草案审计(其中包含金库审计和地方税务审计),并延伸4个以上的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资金收支情况的审计;还要兼顾完成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贯彻执行的跟踪审计,地方政府的债务审计以及各种专项资金的审计;另外,还要承接地方政府交办的各种监督检查事项,以上众多且复杂的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不足表现出了不相匹配的现状。
(二)审计项目的规划与管理水平不相适应
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人员在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关情况掌握在审前调查不够深入细致,相关资料收集不够全面完整,直接影响着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不够科学且有失欠缺的审计实施方案,导致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时,随意调增、随意调减审计内容、审计步骤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审计项目在深度和广度的延伸与扩展方面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s;而缺乏针对性、连续性、严谨性的审计问题和处理意见及建议,对被审查对象作出的审计评价可能会有失客观、公平和公正,进而同步增加了整改落实与追责问责的实际运作难度与困难,从而降低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并增大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和隐患。
(三)审计滞后与干部管理权限相互脱节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自推行以来,回顾以前完成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反映出审计通知书委托进行审计的领导干部,在总体部署上不够科学合理,完成的时限要求仓促,尤其是先离任后审计、边审计边离任的项目居多,特别是有些离任领导未履行交接手续,或履行的交接手续不完备不全面便已离开;继任领导对前任领导尚未履行的工作表示不清楚不了解,对未完成的事项和工作作出不作为或不认真作为的行为,这种不负责任的处理方式与方法,导致继任领导在任职期间,国有资金长期被与未完成的工作或事项的相关人员挪用或贪污,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长期被占有或被侵吞,形同走过场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彰显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滞后和干部管理权限之间存在的相互脱节的现象。
(四)审计结果与整改落实难以有效应用
长期以来,基层审计机关提出的查处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过程中,有许多涉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违纪违规的问题、体制机制的问题以及屡查屡犯的突出问题,都难以得到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的全面落实和彻底根治。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被审计领导干部,无论是否对审计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或整改是否落实到位,既不会影响其政治地位的升迁、留用或调整,也不会对其履行职责的不作为或不认真作为的行为追究其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进而导致审计结果与整改落实难以有效应用的情形。
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分析上述突出问题和现实矛盾产生的动因和根源,探讨并提出了以下应对措施和审计建议。
一是整合内部审计资源,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新常态下,基层审计资源的科学整合,审计力量的统一调配,兵团作战的交叉审计,打破了原有基层科室、股室界限的固定审计模式。基层审计机关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选择时,首先要注意摸清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依法应纳入审计的对象底数,掌握其所在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并结合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绩效审计、地方政府的债务审计以及稳增长等政策性措施贯彻执行的跟踪审计,做好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重大资金单位和关键岗位的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每年1次的审计,其他对象五年内至少进行1次审计的全面部署、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明确审计重点和频次的分类,避免重复审计,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
二是科学部署,推进审计内容全覆盖。为了实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必须要做到审计内容有深意、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这就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每一个项目都要审深审透,改变片面追求审计数量以及对所有领域、所有项目都面面审到且一步到位的观点。只有对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内涵有深刻的领会和全面的掌握,才能促进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正确履行审计职能,围绕地方政府的党务工作和中心任务,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科学部署,推进审计内容全覆盖的较快实现;同时,也有助对重要问题、热点问题和社会聚集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对人民群众反映的较明显问题、较突出矛盾、较强烈事项的单位及党政领导干部的密切关注,对其加大审计的力度和频次,确保审计揭示的问题真实准确,查处的问题清析明了,分析的原因深入透彻,提出的处理意见及建议切实可行。
三是加大协调沟通力度,助推审计项目全覆盖。科学安排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经济责任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关键环节,而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实施则是基层审计机关肩负的重要使命,为此,双方应加强协调沟通。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需要,基层审计机关应建议领导小组提高同步审计的比例,并加强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变事后审计为事中事前审计,及时有效解决事中重大问题和突况的发生,防止事后问题的深化;依法采集筛选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单位数据等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数据,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有助审计人员对审计疑点的确定,疑点问题的核查,审计评价判断和宏观分析能力的提升;也有助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的落实推进,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加快推动实现全方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四是强化审计整改落实,高效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一方面,被审计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提出的问题整改要及时成立整改领导小组,制定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按时完成整改落实,并将整改情况和整改结果立即反馈给审计部门。另一方面,经济责任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对审计结果和整改结果要有效应用,分别记入领导干部本人的人事档案和廉洁档案,作为对其考核、任免以及奖惩、处置的重要参考依据;必要时,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领导干部进行督查通报和公开批评,实现一审多果、一审多用。?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提升,长效管理”的总要求,着力健全乡镇环卫机构,加大管理,检查力度,不断扩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创新工作思路,推进我县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一)努力推进《县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长效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以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路段、示范流域建设为基点,组织学习、推广,促进全县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巩固、提高。
(二)成立机构。年全县各乡镇应相应成立环卫机构,组建固定的卫生保洁队伍,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责任制。力求将所辖行政村的保洁人员纳入乡镇环卫统一管理。
(三)做好迎检工作。县家园办对列入市级示范点建设的乡镇、村、路段、流域和省级未验收的57个行政村进行重点巡查、指导,督促、完善软硬件设施,迎接省验收。
(四)卫生户厕建设。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扶持农村农民新建住房同步建设农村卫生户厕的通知》要求和市下达的任务,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卫生户厕同步建设,迎接省市验收。
(五)加强乡镇、村环卫管理人员培训。积极配合市家园办加大对乡镇、村环卫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按照市家园办的要求采取分片培训方式,对乡镇村环卫管理人员业务工作进行培训。
(六)完善设施建设。根据市家园办细化的验收标准,结合本乡镇、村的使用实际,增设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设施,及时修复、更新破损设施,完善日常设施维护管理制度。
三、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年是我县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转入长效管理的关键一年。各乡镇主要领导要把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充分认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机制,不断拓宽思路,以农村垃圾常态化管理为目标,提高垃圾处理费征收率检查,全面实现乡镇环卫机构全覆盖,巡查工作全覆盖。
(二)加大巡查力度。一是参照市家园办巡查工作要求,县家园办每个月进行三次巡查,每次巡查不少于2个乡镇、3个行政村,并做好登记、照片、视频等收集工作,同时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将本月的巡查工作情况上报市家园办。二是乡镇每旬巡查一次,行政村每周自查一次,做到有记录、有要求、有落实、有反馈。
(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各乡镇应加大经费投入,将本年度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保洁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督促行政村按照已通过的“一事一议”全面收取村级垃圾保洁费。使之达到市家园办提出的“垃圾处理费征收全覆盖”要求,同时将所收取的垃圾保洁处理费和省、市下拨的专项奖励(补助)资金,同列专款账户,按照《省村镇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市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要求,管理使用,迎接省、市审计。
篇3
一、工作目标
推进“五费合征”的工作目标:全面实行参保登记、征收机构、缴费基数、征缴流程、数据信息和登记场所统一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做到企业依法申报缴纳、地税机关依法征收、社保部门依法登记审核、监管部门依法监督,全面推进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基本实现企业及其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全覆盖,确保各项社会保险费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一)参保登记统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地税机关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登记时,除法律法规未要求有关单位参保的社会保险险种以及分级参保外,要一次性办理5项社会保险的统一登记。地税机关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定期核对参保企业的信息数据,对未及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登记的企业,要督促其及时补办登记,实现社会保险的全覆盖。
(二)征收机构统一。按照《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的规定,各项社会保险费由地税机关集中、统一征收。
(三)缴费基数统一。企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统一以本月企业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企业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以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口径为准。
(四)征缴流程统一。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应直接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缴纳。企业职工个人应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报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后由企业代扣并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缴纳。有条件的企业经地税部门和社保部门确认后,可直接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缴纳代扣的职工个人应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五)数据信息统一。要统一和规范各项社会保险的基本信息,实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和劳动保障部门与地税、财政、工商、银行等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网和数据共享。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依法征缴。认真执行有关劳动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发动,督促企业和职工依法参保;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征收,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二)坚持负担均衡。在保持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稳定提高的前提下,兼顾企业的负担,按照“扩大覆盖,夯实费基,统一费率,规范征管”的工作思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规定程序合理调整确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费费率,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双低”办法与统一制度的逐步并轨,使统筹地区内企业总体负担均衡,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三)坚持分步实施。根据省政府要求和我县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企业及职工参保意识等实际情况,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最终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全覆盖。
(四)坚持分工协作。地税、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既要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又要相互支持、加强协作,确保“五费合征”工作有序推进。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关系到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平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筹集社会保险基金、优化政府财力结构、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环境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提高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支持有关部门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协作,认真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和检查,负责对用人单位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行为的查处。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用人单位各项社会保险登记、参保审核、参保手续办理和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的管理,负责对用人单位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行为的查处。财政、审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费征缴指导、监督。
(二)按比例确定计征依据,分步实施到位。
企业各项社会保险费实行单位缴纳与职工个人缴纳计征依据相分离。缴费单位计算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计征依据为单位本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其中基本医疗保险费的计征依据为单位本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加退休费总额。缴费单位应代扣代缴职工个人社会保险费的计征依据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鉴于历史原因和缴费单位的承受能力,计征依据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步实施按工资总额计征社会保险费,具体由县政府逐年公布县属企业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工资总额最低申报比例。当年没有规定的,按上年最低申报比例执行。县属企业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工资基数按不低于企业全部职工工资总额30%计征,但不得低于本单位参保人员缴费工资基数之和。低于的,按参保人员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确定单位缴纳部分的缴费工资基数。
全县所有企业都应参加工伤保险,对已参保的企业,全部职工都必须参加工伤保险,计征依据为单位本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参加失业、生育保险的,缴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按以上比例申报计征依据,也可选择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计征依据,实现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全覆盖。
如缴费单位申报缴纳的缴费工资总额大于实际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允许缴费单位在本年度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增报职工参保名单,并提供劳动合同及有关资料。逾期未报的,超过部分的征缴额划入社会保险统筹基金。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数据共享。
要切实加大对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抓好地方税务机关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逐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共享。
(四)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征管合力。
缴费单位要认真贯彻实施《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牢固树立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落实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制度。
地方税务机关要切实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管,加大对缴费单位及其参保人员不缴、少缴社会保险费行为的查处力度。
各有关部门应在税费减免、评优评先、政府补贴、汽车购置、出国考察等方面对未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进行限制,促进缴费单位及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五)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工作氛围。
基层地税机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把握政策,正确理解全面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做好对广大企业主、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解除企业职工的疑虑和担心,使广大企业职工真正认识到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意义和好处。
篇4
【关键词】CPA 公共部门审计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F239
近年来,国际界有关公共治理、财政透明方面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试图通过开放一定权力的方式来作出回应。其中部分国家相继要求政府公共部门购买民间审计服务,以期提高国家治理水平,优化公共权力配置。长久以来国内公共部门内部审计都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财政部办公厅于2015年4 月 29 日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研究的通知》,e极组织成立了由财政部会计司牵头负责的联合研究小组,开展有关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研究,所以我国就公共部门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专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条件尚不成熟,但鉴于政府对该领域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预计很快我国将建立起政府审计、内部审计、CPA审计三位一体并能协调发展的政府审计监管体系,会计师事务所也将迎来快速发展壮大的的契机,顺势而来的当然还有各种挑战。
一、CPA参与公共部门审计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政府治理能力
财政是国家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与我国的政治、行政以及经济体制紧密相关,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始终发挥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的是国家的财税体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发现的各种新问题,出现的种种新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其相关联,均需通过财税体制变革等方式来加以解决。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进展,能够提高我国整体监管水平,为我国国家建设提供物质担保和制度保障。对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重强调了我国现今要加强完善财税制度的重要性,指出预构建和实施符合国情的财政制度就必须加大财税改革力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将会是一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治理机制的重大举措,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国家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与实施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由政府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共部门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要求其出具相关审计报告并要对公共部门财务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同时政府也要强烈要求公共部门结合CPA出具的审计结果及整改建议,对下年度的预算编制和安排部分做出合理的必要性调整。这将大大提高我国公共部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有利于优化国家公共资源配置,满足政府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同时也利于政府部门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行政决策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家整体治理水平。
(二)有利于保障政府会计改革的顺利实施
2014年底,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14]第63号),明确提出了未来政府会计改革的重点任务,其中着重强调要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公开机制,且对该公开制度应囊括的重点内容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做出了详细的规定。随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就在2015年10月,财政部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作为政府会计的概念框架,其突出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是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财税体制改革的相关精神,推动其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对此,加快建立与实施公共部门CPA审计制度,促使CPA参与公共部门审计,将成为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和公开制度建设实施的重要步骤之一。公共部门委托CPA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完善其会计核算体系,有效监督政府会计准则与制度的执行,合理确保政府财务报告相关分析数据的准确性,为我国现阶段会计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切实保障。
(三)有利于完善公共部门审计监管体系
政府审计机关是我国公共部门审计的中坚力量,其同时受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往往存在 “政出多头”等系列问题,另外,在监管层面,审计机关隶属于行政部门,即我国审计机关的领导者和监督者都是政府,这种监督性质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和政府审计的效果(李娲,2014)。再者,政府审计受资源限制,主要就公共部门财政收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展开审计,很难对公共部门整体的财务报告真实性提供合理保证。另外,目前我国公共部门内部审计尚未全面有效开展,专门设置内审机构的单位为数不多,严重阻碍我国公共部门内部审计监管机制作用的发挥。综合看来,我国现阶段的公共部门审计监管存在诸多问题,为建立健全审计监管体制,在公共部门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就显得尤为迫切,政府可充分利用CPA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对公共部门财务报告实施审计,充分激发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与CPA审计三者的协调整合效力,达到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强化公共部门的监管体系的预期效果。此外,建立和实施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还可有效缓解审计机关的压力,强化国家其他战略领域的监管,实现政府审计机关效用最大化。
(四)有利于提升公共部门透明度和社会认可度
新常态下,政府信息公开是必然要求,是满足各相关利益主体信息诉求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造“阳光政府”、增强政府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2007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应在最大限度内公开政府信息,尽可能提高政府透明度,方便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获取政府相关信息。该《条例》取得了很好的落实效果,各级政府的信息公开力度明显加大,社会民众的参政议政程度也明显增强。财政部相继也陆续颁布了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方面的指导意见,旨在带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尽管政府在相关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仍存在财政监管薄弱、信息透明度不高等重大问题,而这些不良状况的出现及延伸严重波及到社会的稳定,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削弱了政府公信力。推动政府部门购买CPA审计服务,由CPA对其财务报告进行第三方鉴证,将极大地提高其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对政府公共部门财务信息的了解与需求,增强政府和公众彼此间的相互信任,提升公共部门透明度和社会认可度。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机制,进一步推进公众与政府的交流,强化公众对政府的配合力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
二、CPA参与公共部门审计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中央与地方层面都相继在一些公共领域引入了CPA审计,开始了一系列相关的试点工作。2009年[2009]第56号文件明确了“将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纳入CPA审计范围”①。2011年财会[2011]第23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年度审计、离任和换届审计、专项审计纳入了CPA审计范围”②,并对审计费用的列支方式、CPA的选聘条件及方式进行了规范。2015年,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了民发[2015]第47号文件③,将注册会计师审计公共部门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在民政部登记的所有社会组织,为公共部门开展CPA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做了有益探索。同年12月《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印发,其明确指出各部门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购买民间审计服务,合理利用社会审计力量来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该意见又一次为CPA参与公共部门审计提供了有利契机。从总体的试点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在中央层面尚未展开大规模的试点工作,只是涉及到部分领域,其中主要还是集中在基金会等社会组织领域。在地方层面,各地区也在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其中上海市试点的进展速度最快也取得了丰硕的的成效。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4个省市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实施了CPA审计工作,还有10个省市已将大中专院校的财务报表交由CPA审计。国内近几年的试点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现阶段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充分肯定的成果,但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要继续向前推进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三、CPA参与公共部门审计面临的机遇
(一)国际趋势的影响与推动
现阶段,国际界有关政府治理、财政透明的呼声日渐高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此做出了响应,试图通过下放部分权力与各社会组织、部门的方式来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例如在公共部门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就是一种被广泛采取的形式。其中,英国于2015年3月31日起将地方政府审计工作全权交由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委员会不再履行相关的审计职责。美国的地方政府以及高等院校等非营利组织长久以来则主要由CPA来担任审计,除英美模式外,还存在政府计机关与CPA联合审计的模式,典型的如加拿大和法国就采用此模式展开公共部门审计。综合分析世界主要大国的公共部门审计模式可以看出,不管政府采用何种模式,允许并激励公共部门购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都将成为大部分国家用来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因实践证明政府审计资源有限,并不能满足公共部门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更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在提高政府透明度方面的强烈诉求。
(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推动
2015年3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了《关于规范公益性社会组织年度财务审计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在接受年检时,除上报要求的相关材料外,还要按要求上交由CPA出具的审计报告,登记机关在进行监管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购买CPA审计服务。该通知扩大了公共部门实施CPA审计的范围,同时该通知还细化了事务所的选聘机制,放宽了部分公共部门选择事务所的条件,这也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机会。2015年12月8日政府印发了《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该文件指出各部门可以依其所需适当引入民间审计服务,合理利用CPA审计优势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效率。政府部门一系列的举措都指向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力求通过向社会购买社会服务来增强政府透明度,种种迹象都表明CPA参与公共部门的审计将迎来很大机遇。
(三)社会公众对公共部门提供高质量信息的期望日益高涨
在当前的新常态下,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社会公众对政府有关政务、财政方面信息公开程度的关注越来越多,希望当局各部门供给高质量信息的期望也逐渐变大。政府部门要对公众的期望做出积极回应,就必须采取一些能够取信于民的适当方式,虽然政府可以通过审计署对预决算的审计来满足公众的期望,但毕竟政府审计资源有限、审计职能受限,其并不能在当前的新常态下完全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部门相关信息的知情权,也不是能够取信于民的最佳方式,而只能给予公众有限的满足。对此,政府提出了要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体系,将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引入公共部门财务报表的审计中,全面完善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公开公正的方式向社会提供相关信息,可见CPA参与公共部门的审计已成趋势,预计很快CPA将广泛参与公共部门审计。
四、CPA参与公共部门审计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标准与执业水平有待提高
公共部门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公共部门是公共、政治决定的结果,而不是市场运作的结果,其业务特征与民间企业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其业务的广度和专业的深度两个层面。首先我国公共部门的业务覆盖面较广,就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业务范围内的各个领域都要有所涉猎,而且要形成行业专长;其次,公共部门的业务专业性较强,对CPA的专业水平以及执业经验有更高的要求。目前,从我国现阶段的试点情况来看,CPA对公共部门经济业务的了解深度不够,尚未形成系统的、针对性的审计理念,其次在业务水平、审计技术、执业经验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此外,受经济新常态和大数据的影响,国内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改革中,公共部门也不例外,国家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事务所在审计的过程中更要紧跟改革的步伐,深入了解公共部门的新常态,最大化审计效率,控制相关风险。同时,由于受保密要求的限制,CPA在取证过程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职业判断面临极大的挑战。综合来看,公共部门审计对CPA的审计技术标准、分析判断能力以及执业经验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行业竞争加剧
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公共部门实施CPA审计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国家制度的实施越成熟,CPA参与公共部门审计的范围越广泛,对CPA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求越高。从世界主要经济体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没有对参与公共部门审计的CPA提出额外的选聘要求,但考虑到审计独立性的要求,多数国家和地区都结合自身国情对公共部门CPA审计的选聘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在CPA的选聘过程中,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倾向于选聘那些对公共部门相关经济业务有较深入的了解且执业经验丰富的CPA,此外,不少国家和地区还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CPA的选聘。总之,不管实施何种选聘机制,都要求参与公共部门审计的CPA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执业经验。尽管建立和实施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为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业务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因选聘机制的制约,CPA面临的行业竞争压力也日益加剧。
(三)理念认知差距加大了审计难度
现阶段,我国地方层面公共部门参与试点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将医院、学校、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纳入审计范围,另一种是将审计范围扩大到住房公积金经办机构和慈善机构,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福建和广东省,还有一种模式是将所有接受财政性资金的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纳入CPA审计范围,但这种模式也主要体现在上海市。其中,第一种模式是国务院明确提出的,虽然各地区都在大力贯彻落实,但落实情况并不均衡,差异突出表现在部分地区虽依照56号文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也只是停留在文件层面,并未进一步制定接地气的,可供实施的具体方案,甚至还有部分地区至今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更为突出的是还有部分地区的公共部门理念认知转变存在困难,致使CPA在计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阻力和障碍,很难得到被审计单位的有效配合,审计难度加大,同时也极大地削弱了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阻碍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再者,受大数据时代的冲击,各部门的数据量激增,在得不到被审计单位配合的困境下,面对海量变化着的大数据,如何对其进行搜集与鉴证将成为审计人员的又一大难题,其进一步加剧了审计难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娜.CPA审计制度引入公共部门审计监督的探讨[J].财会通讯.2016(7):96-99.
[2]陆晓晖.我国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机遇和挑战[J].财务与会计.2016(10):65-66.
[3]李娲.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大学.2014.
[4]刘安天.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正在破题[N].中国会计报.2015-05-08(001).
[5]财政部会计司联合研究组.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研究(之一)――基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思考[N].中国会计报.2016-05-27(006).
[6]刘安天.注册会计师参与公共部门审计是大势所趋――财政部公共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研究报告出炉[N].中国会计报.2016-05-27(001).
篇5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发展转型
一、文献综述及大数据概述
(一)文献综述
总体来看大数据的应用研究时间比较短,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通过整理当前关于大数据与内部审计的文献资料,其主要有:《基于信息系统环境的审计方法研究》(胡亚敏,2013)指出“大数据应用到内部审计中可以实现审计方法的多种化,有利于实现审计资源的共享”;《“大数据时代”的银行内部审计》(陈晨,马冀涛)指出“大数据引入到银行内部审计中可以促进审计作业模式的创新”;《大数据时代银行内部审计的求索与变革》(凌家全,陈方仪,王春雨)指出“大数据应用到银行内部审计中的矛盾,提出推进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业务处理方式,才是内审工作的根本出路。”;大数据境遇下非现场审计的推进与转型—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为中心》(严冬,黄煜华)指出“大数据应用到内部审计中的障碍与挑战,并且提出推进大数据境遇下非现场审计转型的要点”。
(二)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是随着云计算而出现的,大数据本身属于一个抽象概念,大数据(BigData)又称为巨量资料,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在大数据境遇下,其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性。大数据是将所有的数据进行综合,实现了数据的全覆盖;二是海量性。海量性主要是针对数据信息的宽度而言,能够将所有涉及到的数据进行汇总,无论是有用还是没用的数据都会进行统一汇总;三是动态性。大数据可以及时将最新的数据进行汇总,因此大数据实现了数据的最新更新,具有较强的商业价值。
二、大数据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影响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冲击,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内部审计工作也会随之得到创新,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认为大数据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
(一)大数据促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向持续性审计方向发展
持续性审计是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受到技术与信息的限制,导致持续性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比较匮乏,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则为持续性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经营数据的持续关注、数据分析、风险识别与评估等,实现对商业银行业务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在线审计,进而及时有效的发现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模式就是实现数据量化预测模型,这样通过预测模型可以实时获取业务数据,因此大数据会促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向持续性审计发展。
(二)促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时性
大数据应用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意味着内部审计分析的数据规模、范围以及类型等将得到转变:一是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由现场审计转变为信息化、智能化方向。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商业银行数据的综合分析,从复杂的数据中挖掘出相关的关系规律,进而提升内部审计的风险识别能力,使得内部审计的项目更加具有延展性。比如通过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而开发的预警模型则实现了对经营风险的全覆盖,这样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全面分析,实现了“靶向检查”,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二是审计范围实现了全量审计。传统的审计模式主要是抽样审计的模式,这样对于银行内部风险的控制是不严格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审计不在受抽样样本的局限,大大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全面覆盖;三是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传统的审计工作需要多个商业银行部门的共同支持才能完成,但是内部审计部门属于独立的机构,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但是内部审计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特别是决策环节结合得更加紧密,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产生影响。
(三)对内部审计工作环境的要求更高
大数据技术的实现必须要依赖于完善的工作环境:一方面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熟悉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流程等,同时还要掌握较高的审计专业知识。当然基于大数据技术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大数据”挖掘技术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审计抽样和大数定律,因此需要审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较高的硬件设施。大数据时代开启后,数据量成倍增长,所以对存储、运算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大数据思维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展望
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作为内部审计一定要积极适应大数据思维模式,本着全量思维、允许不精确思维以及预测关联性思维,深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改革,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一)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框架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化、系统化,体现持续性和实时性,传统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技术时代审计工作的要求,因此要构建具有沟通协调机制的组织框架:一是明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基于大数据技术性质的要求,商业银行管理机构要构建职责清晰的规则制度,明确辖区业务机构的职责,并且为技术部门提供必要的业务数据支持;二是赋予审计部门独立的地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业务机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为实现内部审计,需要赋予其一定的权利,保证相关业务部门要积极提供内审部门开展各类审计所需数据资料。
(二)建立审计全覆盖的创新模式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持续性,因此借助大数据技术,商业银行也要改变内部审计模式,改变以往的单一数据审计的模式,建立适应数据式的审计模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实际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审计的主题,然后立足于对各种数据库的综合分析,剔除垃圾数据,实现审计数据的集成。另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要积极落实审计署《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创新内部审计模式,优化大数据审计模型,探索建立内部审计实时监督系统,实现海量数据持续分析。
(三)建立健全履行审计职责保障机制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关要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依法合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情况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内部审计部门不得超越职责权限、超越自身能力、违反规定程序开展内部审计,不参与各类与内部审计职责无关的、可能影响独立进行审计监督的议事协调机构或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以及其经营高管层的工作协调机制,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把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提高内部审计队伍职业化发展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出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要树立危机意识,意识到大数据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一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认知。不仅要提高审计专业知识结构,而且还要积极学习各种计算机技术知识,以此满足大数据技术工作的要求。二是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要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要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培育和弘扬审计精神,恪守审计职业操守,做到依法合规审计。
总之,大数据时代下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集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化、系统化于一体,因此作为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整合内部银行审计信息,引入并开发更多的内部审计理论、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工具,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
作者:雷智军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
参考文献
[1]黄坤.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方法与难点[J].时代金融,2015
[2]凌家全,陈方仪,王春雨.大数据时代银行内部审计的求索与变革[J].中国农村金融,2014
篇6
(一)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新农合制度建设实现全面覆盖。我区新农合作制度从20*年开始试点,20*年被列为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民个人筹资从20*年的人均10元,增加到2009年的人均20元;各级财政补助由20*年的人均10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人均80元,达到了人均筹资100元标准。工作中,我们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公开公正、规范运作、加强监督,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90号),在全市实行合作医疗统一报销比例和结算模式,推行参合患者在全区就诊和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一证通”制度。调整印发了《2009年度新农合实施细则》,加强对管理人员、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基层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等相关人员新农合基本知识培训,让参合农民及时了解上级政策,熟悉就诊报销程序和报销比例。同时,区政府将新农合工作纳入了对各镇(街道)年度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逐级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报销比例,实行医院结算、合作办审核、财政拨付、封闭运行制度。区审计部门定期对全区合作医疗基金进行专门审计,确保合作医疗基金专款专用、规范操作、封闭运行。定期将收缴农民的合作医疗基金、农民报销情况向村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从根本上保证了新农合医疗基金的安全有效使用。目前,我区的合作医疗、药品经营、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机构管理全部纳入微机网络监督与监管,定点医院与市、区新农合办公室微机联网运作管理,住院参合病人信息达到了全市共享。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实现了群众满意、卫生发展、政府放心的目的。
二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更加完善。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于20*年正式启动,参保范围覆盖了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医疗保险基金建立的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资金,由区医疗保险处统一调度使用,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门诊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住院费用实行网络结算,患者出院时,只负担个人部分,其余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和社保局结算。转诊转院的患者,须根据转往医院所在区域先自负符合规定费用的一定比例的费用,即:转往本省省属医疗机构治疗,结算时个人先自负符合规定费用的5%;转往省外公立医疗机构治疗,结算时个人先自负符合规定费用的10%。然后再自负最高级医院住院起付标准,剩余部分按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结算。2003年,为降低困难企业负担,全区推出了住院统筹,降低了企业缴费比例。20*年为推进全区企业改革,我区制定出台了《区属企业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将2324名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医疗保险,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医疗保障权益。20*年度,全区实际发生住院人数4655人,已出院人数为4367人,发生住院医疗费用3883万元,人均住院费用8892元,其中医疗保险统筹内住院费用3428万元,人均7850元,占医疗总费用的88.3%。统筹基金支付2464万元,为住院费用的63.46%,统筹内费用的71.9%。个人负担率为36.54%和28.1%。
三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开展。我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认真总结*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年把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计划”列为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区政府两次举行大规模的集中宣传活动,并对121名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21号),允许参保人员在一个医疗保险参保年度内随时参保,自参保缴费的次月起开始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他相关政策按照《*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泰政办发〔20*〕45号)的规定执行。我区已多次为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工作座谈会、试点工作座谈会提供现场。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一是认真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加快两个体系建设。按照“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要求,20*年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监督局,具体承担全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职能。积极开展卫生监督下沉工作,设立街道镇卫生监督机构5处,聘任街道镇卫生监督员15人,把卫生监督触角延伸到社区和村,并聘任63名社区卫生助理员,1*名村卫生监督助理员,构建了全方位、无缝隙监督体系。
篇7
为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全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关于在全市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施意见》(金管〔2008〕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扩面缴存工作的通知》(政办函〔2012〕14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全面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为目标,大力推进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工作。重点扩大制度覆盖范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面推动全区住房公积金工作健康发展。
工作目标
通过扎实推进归集扩面工作,至“十二五”期末,区内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超过90%。2013年,全区所有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规模企业,要基本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其他企业、单位要积极跟进,全年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0.5万人以上。从2013年开始,用1-2年时间,全区各类企业、单位必须依法全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实现住房公积金制度全覆盖。
工作原则
按照“依法行政、以人为本、积极稳妥”的原则,有序推进住房公积金建制工作。
(一)机关、事业、国有(集体)企业单位和职工,及其委托劳动人事机构办理劳务手续的社会化用工人员,要率先全员、规范建制。
(二)非公有制企业(单位)要有序推进公积金建制工作。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规模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要求,全员、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个别暂时有困难全员建制的企业,可先在领导层、管理层、技术骨干、优秀员工中建立,以后逐步扩大建制范围。
(三)新设立的单位,要严格按照《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自单位设立之日起30日内到公积金管理部门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为职工设立住房公积金账户。
主要内容
全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简称各单位)及其在职职工,都要依法履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一)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和对象:区内所有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均须缴存住房公积金。
(二)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月工资基数为职工上年度应发月平均工资。
(三)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5%-12%。
工作要求及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区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缴存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周凡任组,区政府副调研员彭又沙任副组,区政府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局、区审计局、区统计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招商局、区总工会,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区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等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岳麓区管理部,具体负责协调公积金制度的实施工作。
(二)强化舆论监督。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工作,区属相关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发动,积极协调公积金管理部门宣传建立公积金制度的重要意义及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等相关政策规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定期公布推进工作情况,对规范建立公积金制度的单位要大力宣传,对拒不履行公积金缴存义务的单位公开曝光,不断增强依法建立公积金制度的自觉性。
篇8
党的十首次把“生态文日月”和“美丽中国”作为重大议题提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从侧面反映出了同家层面对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已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丽中国”是人与万物产生的一种和谐关系,在这种和谐关系下,人类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蓝天、白云、绿水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美丽中国”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句口号,其基础是生态文明,形式是环境保护,是人类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方法。
近年来,环保部门积极采用数字化应用模式对环境管理有了很大促进。数宁技术是过去一二十年来,利用信息化技术得到环保工作从传统环境管理到办公室自动化、监测监管信息化、数宁化的一个过程,也顺应了全球数字化的发展形势。但是数字化并不是完全的自动化,它还需要环境管理智慧化的过程。
2009年初,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智慧地球”上升为国家战略。“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效率和灵活性,实现信息基础架构与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在环保领域中如何充分利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感知、分析、整合各类环保信息,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使决策更加切合环境发展的需要,“智慧环保”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环保”是在原有“数宁环保”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那如何利用“智慧环保”的概念、方法去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呢?它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领读者探索智慧环保建设内容。
智慧环保建设内容
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的覆盖全市的环保领域物联网平台,提升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水平,实现由“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的转化。
(l)环境监测系统
通过增加水、气、土壤、噪声、固废、生态等环境监测监控设备数量和监测手段。提高现有环境监测的密度,更及时有效地发现和遏制固废、废水废气等排放。重点建设重金属、放射源、固废及危险品转移等监测监控系统,大力推进环境治理设施的建发,开展环境治理设施及监测监控设备的运营服务,保障环境监测、治理体系的正常运转,提升城市环境管理能力。
(2)整合所有环境信息资源和数据
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环保、水利、气象等部门间的业务融合。整合所有环境信息资源和数据,建设环境监测数据标准体系,将各类环境信息,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与处理、智能分析,实现对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等状况做出更为科学准确的测定和预估,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统一规范,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与服务一体化功能,提高环境数据管理、分析和利用水平。
(3)建立环境信息综合分析中心
环境信息综合分析中心由四大分析系统构成:区域排放总量核算系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环境辅助决策系统,环境应急预测预警系统。
(4)智慧节能系统
为贯彻落实《同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 15号)精神,根据《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7] 245号),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监管体系建设,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大力推进城市行政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管理平台的建设。
建设建筑能耗监测管理平台,实施建筑基础数据录入及分项计量能耗数据的采集,实现对重点建筑进行能耗动态监测,是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建立和完善能效测评、用能标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节能服务等各项制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系统平台包括的系统模块有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数据上报子系统、消息管理子系统、数据分析展现子系统、公众服务子系统、信息维护子系统和系统监测子系统等。
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地理信息技术为核心,建设智能照明系统,实现城市建成区道路照明回路远程自动化智能控制,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基础上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提高路灯电缆被盗报警的及时率、准确率;为路灯故障和线路故障提供准确定位和信息分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巡检费用,有效保证路灯“三率”指标的实现。
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到2015年,力争完成建筑能耗监测管理平台,行政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测覆盖率≥80%;照明回路智能化控制率≥90%;城区主次干道路灯单灯控制覆盖率≥90%。
在软件技术实现上,由政府财政实施项目复用城市电子文件支撑平台成果。
(5)智能环保平台升级后智慧目标
首先,环保信息全面感测。对大气、水源、土壤、生态、企业排放等环保相关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利用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体系。在此规范体系下,全面建设和整合环保物联网以及相关信息系统,形成全覆盖的环保信息感测体系,使上述信息能够及时、完整、安全、可靠地被查阅和利用。
篇9
关键词:县域职业与成人教育;网络体系;问题;对策
一县域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培训现状[1]
我国县级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据当地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走过曲折的道路,有的地方在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独立办学,有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分分合合,招生困难,办学特色不明显。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引导下,出现过办学高峰期。在家长和社会的期望中,升学与就业的导向互相博弈。学校的设置一般是以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职教中心的形式出现,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既承担学历教育又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从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大会的交流情况来看,目前这一网络主要包括县级职教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开放大学县级学习中心、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民培训学校,以及农业农村部门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1.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形成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办学形式。[2]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在逐渐减少。最具典型的就是县级职教中心的建成标志着学历教育和各种职前职后培训融合到一个办学主体,特别是小县城,很具有代表性。有的地方职业教育大幅萎缩,如甘肃省两当县,中等职业学校的中职生很少,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相对较多,职业培训少。近年来,金塔县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通过与采取同国家开放大学甘肃学院、兰州工业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合作招生,积极参与甘肃省新能源职教集团等集团化办学等形式来弥补自身办学条件的短板,积极培养第三产业人才,为酒嘉地区企业培养大量实用型技能人才。和其他地区一样,学校农业类专业学生少,影响了当地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成人教育的三大培训网络。从金塔县职业培训网络来看,基本上形成了三大网络:一是教育局管理的以县级职教中心(含2000年、2002年先后整合到职教中心的农广校、农机校)为骨干,以乡(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村级农民培训学校的教育培训网络:二是农业农村局管理的的以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局等技术推广部门,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业专业科技服务和培训网络;三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引进管理的民办培训机构,主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岗职工、下岗分流人员、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从三大培训网络的功能来看,也是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的一个缩影。[3]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成人教育培训为辅。随着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的减少和成人教育培训质量要求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对成人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在加大投入;农业部门主要开展职后的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培训,还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引进的民办培训机构主要对在职或下岗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农业小县办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在建立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中,甘肃省金塔县对1988年创办的职业中学于2000年、2002年进行第一次资源整合,将原农业局管理的农广校和农机校整合到职业中学成立县级职教中心,提出了“多个牌子、一套班子”的办学体制,组成综合性,多功能、有较高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的县级职教中心,融合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
二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三农”的能力减弱。金塔县于2000年、2002年进行第一次对职业教育进行资源整合,将原农业局管理的农广校和农机校整合到职业中学成立县级职教中心,[4]因为划归教育部门管理,所以原来承担农业部门的项目一般不予安排,本来要支持职业教育的好事,因部门管理和归属权的问题没有发挥好作用,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与国家部门的要求有些冲突,没有很好地解决。2.涉农专业有需求无生源,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要。县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研究发展办好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举措,农业部门提出开设育种、深加工相关专业,但是青壮年农民大幅减少,农村籍学生不愿学习农学专业,各专业学生毕业后返回农村的十分少,职业农民和新型农民短缺,农业后继乏人,农村经济社会过快地出现“空洞化”、农业劳动力老弱化的现象。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县域职业教育在多个领域的重要作用。3.县域职业培训主体小而杂,管理不太规范。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三农”问题,“三农”问题被看做是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许多部门对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科协)、扶贫办、组织部、工会、妇联、团县委、残联等部门(单位)都或多或少有争取来的培训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又引进3个民办培训机构。把项目分解或者委托给培训机构,因各个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管理宽严不一,师资和教学水平标准不同,培训效果良莠不齐,对此群众有不同意见。一是培训项目多部门主办。有培训项目的部门按照自已掌握的信息和资源,把任务下达到本系统的技术部门,但各部门培训资源有限,培训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各部门培训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致使培训工作存在对象重复和内容重叠的现象,导致培训资源的浪费,甚至涉嫌违规使用资金。二是培训对象重叠多。各部门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开展培训,如农业部门的“新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训对象是农民中的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象也是农民,但实际上都是组织农民或农民工,致使培训对象重叠,造成重复培训。有的农民一年参加几个部门或学校的培训,特别是村组干部,甚至因耽搁生产引起农民的不满。三是培训标准不一,培训质量有待提高。[5]我国通过取消部分职业资格鉴定目录后有了比较健全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培训的工种,课时、考核鉴定都有一整套严格规范的标准。通过放管服改革,民办培训机构迅速进入培训市场,但民办培训机构事实存在办学条件不完善,培训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由于追求经济效益等原因,大部分培训还未能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培训,培训课时。标准弹性较大,培训内容和时间差异较大。四是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目前不少部门都有专门的培训经费,由于培训部门分散,培训内容存在重复,造成培训资金浪费。同时影响到农民正常的生产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挫伤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篇10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的规划,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全覆盖,逐步解决城乡所有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18号)、《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政发[]155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政发[144号)的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城乡居民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按照统筹城乡的原则,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乡居保)。
第三条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不符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均可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城乡居保。城乡居民不得重复参加政府主办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第四条城乡居保制度,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通过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养老待遇和个人缴费相挂钩的方式,实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办法。
第五条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实施办法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细则,市区(不含区)按本办法执行。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报省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城乡居保的统筹地区原则上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区管委会,实行分级管理。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城乡居保工作,在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到年底,全面推行城乡居保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第七条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城镇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其主要任务是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做好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政府补贴资金的筹集、拨付工作,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结余的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民政、残联、人口和计生等部门要配合做好贫困家庭、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参保工作,落实好扶助政策;公安部门要负责组织提供户籍、人口统计数据和确定户籍性质;统计部门要按照城乡居民规定的口径提供统计数据;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工作。
第八条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应充分履行职责,确保城乡居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市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全市城乡居保的统计分析、业务培训和监督与指导等工作,各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负责城乡居保的养老保险费筹集、养老金支付、个人账户管理等项工作。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居保的组织宣传和扩面征缴工作。具体业务由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承担。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城乡居保经办能力建设,明确经办机构,充实经办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开展城乡居保所需工作经费,由各统筹地区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在城乡居保险基金中列支。
第二章养老保险费的筹集
第十条城乡居保的参保缴费由参保人员到经办机构或经办机构指定的金融机构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并以货币形式按年缴纳。
第十一条城乡居保个人每年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标准设定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100元、1200元12个档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或按制度规定探索行之有效的其它缴费方式。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今后根据省政府调整政策,我市将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第十二条各县(市)人民政府应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5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补助标准,补助标准限低不限高;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和缴费年限较长的,可适当增加补贴给予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广陵区、邗江区、区政府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蜀岗-瘦西湖风景区管委会、新城西区管委会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50元,由市、区财政各承担一半。
第十三条对本市被列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第十四条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第三章个人账户管理
第十五条各级经办机构应当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同时核发缴费证,为参保人员建立养老保险档案。
第十六条参保人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
(一)参保人员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及其利息;
(二)地方人民政府对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及其他来源的缴费资助;
(三)其他收入及利息。
第十七条参保人员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每年参照我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计息。经办机构应当对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及时结息。
第十八条参保人员因各种原因中断缴费的,其个人账户由经办机构予以保留,不间断计息。以后继续缴费的,中断缴费前后的个人缴费账户储存额和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十九条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只转个人账户中个人缴纳部分的本息。
第二十条参保人员有权向经办机构查询其养老保险有关情况,经办机构应当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四章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一条参保人员同时具备年满60周岁、足额缴费的条件,经所在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未缴费而直接领取城乡居保养老金的人员,其符合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条件的子女应按规定参保缴费。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实施时,己年满60周岁,未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并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第二十三条城乡居保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一)基础养老金:市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各地原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高于本标准的,按原标准执行。对于连续缴费超过15年的城镇居民,从第16年起,每超过1年,基础养老金可加发1%,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支出。今后根据省政府调整政策,我市将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员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第二十四条城乡居保养老待遇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领取养老待遇的人员每年应参加资格认证。领取养老待遇人员死亡的,其直系亲属或者有关人员应在一个月内到指定的经办机构注销领取养老相关待遇的关系。
第五章制度衔接
第二十五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社会优抚、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衔接办法,按国家、省制定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被征地农民和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仍按《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市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府发[114号)文件执行。本办法实施时,市区(不含区)已年满60周岁,并按照上述文件规定参保但未达到享受养老金待遇条件的人员,可按本办法领取基础养老金,直至享受到被征地农民养老金待遇时为止。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实施时,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市市区70周岁以上“三无”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办法》(府发[]195号)及其贯彻细则和修改后扩大到60周岁已领取养老补贴的人员,仍按原标准、原范围和原人员享受养老补贴,不重复享受基础养老金。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实施后,《市政府关于印发《市贯彻<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府发[]91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府办发〔〕138号)、《市市区70周岁以上“三无”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办法》(府发[]195号)规定的各项政策与本办法归并,如不一致的统一按本办法执行。
第六章基金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各地要建立健全城乡居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根据《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财规〔〕24号)己开设城乡居保(原新农保)基金财政专户的地区,基金纳入城乡居保基金财政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单独计息;未单独开设城乡居保基金财政专户的地区,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分账核算,按有关规定保值增值。
第三十条城乡居保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增值管理,应当接受监察、审计、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三十一条各级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城乡居保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内部控制等制度。每年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预决算,按要求编制和报送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和统计报表。
第三十二条各级经办机构应按照全省统一的城乡居保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开展有利于城乡居保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制订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努力实现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各级财政应当安排资金用于城乡居保信息化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
第三十三条城乡居保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只能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年老时的养老金,不得挪作他用。
第七章法律责任
- 上一篇:财政金融联动政策建议
- 下一篇:股权激励动员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