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实训心得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实训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现状;学制;实现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1-02
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应如何实现其专业培养目标,突出职业学校的特点和优势,这是职业学校会计教学者和管理者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初中阶段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及初中毕业生升学指导的偏差,从生源这个源头上对职业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现阶段,评判初中教学质量主要以中考合格率、优分率和升入重点中学的人数等为主要依据。这就迫使初中学校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仅忽视了向学生正面宣传职业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甚至有些中学领导和老师还这样“教育”学生:“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上职中!”把上职业学校当作是对学生差的学生的一种惩罚。各职业学校为招生往往不惜血本,生源大战越演越烈。“生源即财源”这种原本违反教育宗旨的观念大行其道,没有学生,学校就无法生存。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招徕生源,各职业学校只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基础上,基本是“来者不拒”。面对这样的生源,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熟练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呢?如果像对待大学生一样传授一套完整而抽象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给这些学生,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厌学,失去对专业的兴趣,甚至退学;另一方面,这也脱离了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特色。实训教学是指以实际业务或实际案例为对象,经过教师的示范演练,讲解要领,再由学生亲身体验训练,进而掌握各项技能本领的教学方法。实训教学具有直观性、现实性、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易于理解和模仿,经过反复练习基本都能够掌握该项技能。它能使职业学校学生觉得学习会计专业有收获感、技能感和现实感,从而增强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
二、职业学校学生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会计专业教学应以实训为核心
与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相比,职业学校毕业生无论在学历、文化水平、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然而,在就业市场上,会计专业毕业生依然畅销,原因何在?相比较而言,我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定位不高,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也无论是大单位还是小企业,只要有需求,职校生就会去应聘,对工资收入的期望值也远比大学生要低,因而能满足中小企事业单位对一线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降低人才使用成本;二是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比较广泛,要求不是绝对的专业对口岗位,即除了会计工作岗位之外,还可以从事收银员、仓库保管员、统计员、信息员、服务员和文员等岗位群,会计专业中职毕业生对从事这些岗位没有心理落差,充分展现了会计专业学生作为有技能的一线劳动者的适应能力。而大学生对小企业和上述工作岗位一般是不屑一顾的,万不得已而为之者,也深感怀才不遇,大材小用,难得有全身心投入者,从而给职业学校毕业生留出一片用武之地和生存空间,因而深受中小企业的青睐,因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招进来基本不需培训就能上岗,真正做到有用、实有、顶用。三是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其动手能力的形成正是贯彻以实训为核心的会计教学的结果。
三、人为缩短学生在校时间也决定了会计教学应以实训为核心
目前,我国除了上海市的职业中专学校还普遍实行四年制学制外,其他各地的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一般实行的学制都是三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2+1”模式的学习方式也在许多职业学校风行开来,即职业学校学生在学校真正学习两年,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或就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生源竞争的需要。由于职业学校生源一般不足,招生竞争激烈,部分学校尤其是民营学校为迎合部分家长少花钱、有工作干的心理,采取缩短学生在校实际学习时间的做法。二是部分职业学校教学资源不足而采取的急功近利行为。职业学校“2+1”模式的风行,使得原来三年或两年半的教学计划必须缩短为两年。如果按照教育部门颁布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显然是无法完成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在短短的两年里,要把这些文化基础十分薄弱的职校学生培养成有熟练技能的劳动者,除了要大力调整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外,还必须紧紧围绕实训这个核心开展教学工作。
四、实现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只有以实训为核心,才能顺利实现职业学校会计的培养目标,满足就业的需要。那么,要贯彻以实训为核心的会计教学,职业学校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本人结合所在学校的情况谈几点看法。
(1)转变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突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应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定为主干课程,每门学科应开设两个学期,以保证有充足的课时进行设帐、出帐、登帐、报帐等手工和电脑操作的技能训练,为实训教学提供时间保障。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实践能力
一、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
(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是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高职会计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从事会计岗位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当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进行会计模拟操作教学。因而如何设置教学体系则关系到高职会计教育是否能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会计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同步进行,实现岗位与课堂一体化。应当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以及《审计学》等主干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根据工作项目要求,将有关项目的实践技能和相关知识同时向学生传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融合在各学期各专业技能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与理论知识的教学相互交融。通过单项同步实练,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不同会计岗位不同项目的操作技能和方法,掌握基本技能和岗位技能,为综合模拟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1]。
(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保障
为配合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展,高职教育院校应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在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的今天,众多大中型企业甚至小型企业已经广泛采用财务软件对财务核算实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立,将会计实训与当前众多企业财务核算的电算化联系起来,缩短了学生就业后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适应时间,增强了学生就业时找工作的竞争力。
(三)强大的师资队伍是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开展的最重要因素
高职教育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开展,依托于院校具有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不能仅以专业理论知识是否丰富,是否具有高学历做为判断师资力量的唯一标准,还应当考虑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会计行业实践工作经历等各方面因素。
二、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一)一年级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一年级开设的《会计学原理》、《经济法》和《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等课程为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基础。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在这些课程教授完后,应当进行与会计学原理难易程度相适应的会计原理技能实践操作。这一阶段的实践操作目的旨在要求学生通过对企业简单经济事务的模拟实训操作,熟悉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将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各项学习要求与实际工作内容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会计核算思维模式。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操作,学生基本可以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各类账簿的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基础核算工作。
(二)二年级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财务会计手工模拟操作是一项综合模拟实践,较会计原理技能实践操作难度高,综合性强。它是在校内手工模拟实训室中将会计岗位群的全部技能集中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在校期间最系统、最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采用真实或仿真的实训资料,使学生在实践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会计电算化操作有了手工操作——会计原理技能实践操作和财务会计模拟操作为前提背景,学生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因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开展有了良好的基础。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企业常用的财务核算软件进行账务处理。通过电算化操作,学生容易发现自己在财务手工模拟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会计电算化操作通过仿真企业真实财务核算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纳税流程操作立足企业涉税岗位的具体分工要求,将内容划分为多个税金具体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专业实践技能,把学生应熟练掌握的各种纳税申报操作技能有机融合在具体项目任务中,突出对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纳税流程操作可以大量运用图表进行技能训练,通过各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写来完成,通过图表的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税种的纳税申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三年级社会实践分析
三年级阶段,开设的各门课程已教授完毕,学生的角色将逐渐向社会人转变,高职院校应当充分重视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在学生社会实践期间,为保障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有以下几点经验可供借鉴:1.采用实习记录本对学生进行监控考核。实习记录本是学生社会实践完后上交的纸质记录本,其内容可以包括实习有关规定;实习期间每天(或每周)的实习内容和心得体会;实习完后的实结;实习单位给出的实习鉴定;校内指导教师鉴定。2.为保障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实习中的指导作用,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填写专用的工作记录本。该工作记录本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如实填写学生姓名、实习单位名称,教师对其跟踪检查的情况,教师对学生遇到问题提出的指导意见,与学生实习单位的沟通情况等。通过设立工作记录本来督促实习指导老师加强与学生、实习单位的联系。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从一年级至三年级,各阶段实践操作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逐步的将重点理论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会计专业实践操作,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逐步提高,更进一步提高了其实际操作能力。(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篇3
关键词:备战职业技能;大赛视角;会计专业教学
每年一次的职业技能大赛备受瞩目,各个学校从上到下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以及人力于前期训练,现根据本校会计技能比赛的训练及筹备,从而在实验室建设、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中提出若干体会心得。
一、长效保障激励机制
因为会计技能大赛工作强度较大,且跨时较长,能否保证师生的参赛热情使是备战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相关参赛学校不仅需要对获得成绩的师生予以奖励,还需要对没有取得名次的师生予以必要的课时酬金,从而彰显出对教师辛勤付出的认可,从而确保大赛的持久性及连续性。
二、加强教师的实践和理论水平,打造双师型队伍
会计技能大赛的内容广、项目大,具有较高的包容性,涵盖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以及财务会计等诸多方面的会计专业知识,所以,相关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求其实际操作技能达标过关,正如“名师出高徒”所言,只有教师能够融会贯通会计大赛的各个环节以及内容的要求和操作,才能够确保训练的成效,但是目前有一部分教师并不具有会计实践经验,传统教学中“以本为尊”,从来不注重实践操作,从而致使学生仅仅依据书上规定的步骤开始操作。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受到过业务情景以及职业环境的熏陶,所以普遍缺乏简单的工作认知能力,从而导致在会计技能训练过程中,错误频出,不利于训练的效果,即便是学生毕业,也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所以,打造双师型队伍,保证实践与理论结合,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三、教学改革,改变教学方法及模式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国家举办会计职业技能大赛,主要目的是选拔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以及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对当前学生会计专业综合技能和综合理论的考核,无论是手工会计技能,亦或是信息化会计技能,均能够体现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融合。因为会计技能竞赛的内容往往和当前的实际企业业务情景雷同,例如分岗及权限管理、原始凭证提供等,能够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凸显其和实际工作之间的茶具,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教学很大部分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方法,即理论知识学习法,即便是存在实验课,也和理论知识相脱节,例如学习基础会计过程中,仅仅让学生练习记账凭证以及原始凭证填制,仅使管中窥豹,难以将全部的业务流程练习在一起,进行综合实训过程中,由于场地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实训的方法及内容和实际的企业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和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相差甚远。
目前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内容及标准均是由特定学者制定的,主要根据职业教育标准以及思想创新作为主体,以历届大赛试题为例,主要涵盖点钞、传票翻打、珠算、会计电算化以及手工账务处理等,均贴合职业需求的标准,也满足教育的技能标准,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而体现职业教学的操作性及实用性,但是目前教学仅仅参照教学大纲,难以满足最新的职业技能标准,例如“营改增”等。
其次,还可以通过开设岗位能力课程,对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和教学,从而提高其专业素质,打造具有专业偏向性的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的教学任务。
岗位能力课程如下:
(1)企业ERP系统管理员:课程实习、ERP标准财务、ERP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应用。
(2)信息系统管理员:课程学习、数据恢复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基础。
(3)网页设计师:课程实习、ASPNET应用、Java语言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电子商务概论。
(4)网站管理员:课程实习、数据恢复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概论、网页制作。
总而言之,若想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则必须要对当前传统教学方法及模式予以该科,将“理论到实践”转变为“职业实践”,重视发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中,将任务驱动法以及项目教学法等先进方法,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法,并且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强化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比如在进行“会计账簿”教学过程中,将其架设为一个大型项目,教师需要将会计报表、凭证和账簿作用以及账簿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衔接在一起,其次将任务加以分解,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真实的要求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做中学”,“学中做”,不仅能够衔接其所学的会计内容,还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登记账簿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具有理性的教学效果。
四、改善教学条件,迎合人才需求
根据我校实训室建设而言,因教学场地有限,需要将会计实训的数个模块集中在一起,尽管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使用率,但是,也会降低开出率,实训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掌握会计的实践内容,但是当前的实训和实际的职场需求大相径庭,所以学生普遍缺乏对工作的认知能力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的适应能力。当前实训室条件尽管能够满足基本的训练要求,但是从长远角度而言,难以一蹴而就的取代日常教育,而且职业技能大赛的目标也不能够取代高职培养目标。利用备战职业技能大赛,将一年一次的精英赛转变为群众化以及常态化,从而满足当前会计企业人才的需求。所以说,建立“工作任务+业务情景+会计分岗+职业环境”的模式,是未来会计实训的主要发展方向。
【总结】:总而言之,以备战职技能大赛为铺垫,实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培养双师型队伍,促进师生整体的会计水平,实现“以赛促教,以教促学”的目标,促进我国会计专业教学的健康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正秀,李燕燕.技能大赛视角下职业技能教学的改革--以会计技能教学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7-19.
篇4
1.1基于职业能力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传统高职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能力,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这种体制培养的学生在适应社会等方面具有较大的问题,谈不上具有职业能力。须知,工作亦是为了生活,专业离不开基础素养,因此现代高职教学体系的构建纠正了一个偏颇之处,从过度关注专业能力转为关注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综合起来称之为职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可以细分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就会计而言,笔者通过与走访的企业会计主管深入交谈和对历届会计专业学生的跟踪了解,以及结合自己的会计兼职经验,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了细致研究后,总结出会计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如表1。方法能力,即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社会能力,即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可理解为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革新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调整原有的教学计划,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结合学院“1+N”课程包的开发,“1”是专业核心能力,“N”是资源整合能力,针对会计领班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具体见表2。
1.2会计实训项目体系针对前面提到的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会计宜采用“411”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即“4”是指前四个学期在校学习理实一体化课程,“1”是指一个学期进行校内岗位实训,“1”是指一个学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一、二、三、四学期安排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有出纳业务操作、会计职业认知、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成本计算与分析、会计制度设计等,这些课程再开展课程同步实训,也即单项技能实训。除课程同步实训外,还要开展分岗综合实训,如下:第一学期进行专业认知实训,包括产业认知、行业认知、职业认知、企业认知、自我认知、专业方向认知和求职/创业认知,实现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认知。其中强调会计职业认知,内容包括认知职业环境、认知职业岗位、认知会计资料、认知会计工具。第二学期进行企业创设实训,包括工商注册实训、银行开户实训、税务登记实训、社保办理实训。第五学期为校内岗位仿真实训,主要有会计分岗位实训、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操作实训、会计综合实训、ERP沙盘模拟演练、企业财务报告审计。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主要岗位有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会计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税务管理岗位、统计岗位等。经过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进入企业真刀真枪地演练,为上岗前作好实地准备,顶岗实习结束后撰写毕业论文,但目前高职会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根本谈不上新意,都是互相抄袭,高职院校可对毕业论文环节做出改革,变毕业论文为会计岗位分析报告,变论文答辩为实习心得交流会。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顶岗实习岗位上反馈的岗位特点、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再调整授课计划,从而更好地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
1.3会计实训项目教学设计本着“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行动)驱动课程”,围绕项目实施课程,会计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项目设计:进行工作过程、职业活动调查,找到适合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工作项目,如模拟企业财务科,把会计核算流程逐一分解成各个项目,每一项目设计包括项目名称、实训对象、实训目的、实训地点与条件要求、耗材准备、实训内容与流程、实训成果要求、实施操作注意事项、考核方式与方法。项目教学:在实训项目开发上,采用基于账务处理工作过程开发与设计的理念,开展项目教学。就会计基础学科而言,可分为四大项目: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大项目下又可以设小项目,每一项目设计任务单,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变上课为上班,变教室为工厂。项目实施:设置制单、出纳、记账、会计主管等四个岗位来建立工作情境、模拟会计职业活动——通过项目委托、项目自主完成实践、项目完成中的探究式学习和教师启发、点播式引导,在“教、学、做”一体化中以能力训练带动知识学习,获得会计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
2服务于会计实践教学的实训资源建设
2.1校内实训室建设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内实训室是高职会计学生进行技能型实践操作的最主要平台,它是为了满足学生专业认知和基本技能训练、仿真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在建设之前必须先调研同行,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按技能模块和生产流程布局,同时也要调研企业,实现资源、利益互补,归纳起来,按照“一个核心、两方合作、三个贴近、四个目标”的要求搭建,它们是:一个核心:围绕会计核心技能;两方合作:校企共建,互利互惠;三个贴近:贴近产业真实工作环境,贴近行业技术水平,贴近企业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四个目标:服务会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培训,服务创新。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培养合格的应用性会计人才,缩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差距,光靠校内实训基地还不够,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首先,进行行业、企业调查,把双方的合作意愿摸清楚;第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要实现资源错位利用,如人员、设备、软件、环境等资源的互补,费用、宣传、授牌、服务、招生等利益的互补;第三,保证各个环节、各个业态都有代表,保证大中小三种企业都有典型;第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有利于学生实习、就业,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企业成长,有利于行业发展。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是长期性的任务,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搞校企合作大多是走走过场,并没有实质性开展。如何建好、用好校外实训基地,为企业输送会操作、直接上岗的会计人才,笔者认为要做到四个关键:一是实习基地建设关键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校企舍得投入;二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关键是先深入了解企业资源,有针对性地去利用企业资源;三是抓几家关键企业为支撑,以质带量,以量保质,激活专业建设多方面工作;四是抓企业关键人物,建立实训基地联络人机制,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有效使用。
2.3实训项目开发鼓励校内指导老师、校外专家共同研究开发实训项目。研究阶段先设计出课程实训项目的模板、综合实训方案的模板,模板试运行良好后,再进入开发阶段,教师可自主申报,立项开发,学校评比验收,分档给予奖励,也可滚动开发,行业企业学校家庭各方专家给予指导。
2.4专业技能大赛促进实训资源建设高职院校应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会计类技能大赛,对学生而言,每一次荣誉的获得,就如一剂“兴奋剂”,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对教师而言,为了更好的指导比赛,要联系企业、行业、产业实际,采取下企业锻炼、进修、培训等手段,不断促进、开发实训资源建设,使实践教学内容与大赛对接。
3高职会计专业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的机制建设
3.1服务于会计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技术,会计教师必须既擅长理论教学,又要精通企业会计实务,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可采用校外聘请和校内选拔的方式。校外资源丰富,可从有代表性的企业聘请中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来校作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也可聘请会计专业管理委员会成员做客座教授或会计顾问,亦可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但是由于兼职教师本身事务较忙,在管理上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高职院校也可考虑对校内教师进行选拔,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规定新教师两年内须脱产下企业半年,老教师每年下企业10天,可采取观摩学习或应聘顶岗的方式,带回企业的合作信息、就业信息、科研信息、行业动态信息和课程建设信息,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为培养合格的会计应用性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构建校、政、企合作教育平台,提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校政企合作教育机制与人才交流中心、会计管理中心等有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构建稳定的校政企合作教学平台。将企业需要与学校培养目标紧密相连,提出由方向导引机制、教学实施机制、质量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构成的校政企合作教育机制,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篇5
一、教学准备:钻研教材,明确任务
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只有读懂教材、活用教材,才能在课改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新教材的体验者和实践者。在新课改条件下,不仅课程体系大变革,教材也从内容到形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1.读懂教材
首先,仔细研读每个模块的每项任务,着力读懂、读透每项活动的活动描述、业务流程、操作依据、工作步骤、技术支撑和能力拓展,挖掘教材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再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把握该教材在专业课程新体系中的地位,理清脉络,做到胸有全局。
2.处理教材
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大胆改错、补充、重组,合理使用教材。
日期和金额的大写,重要性贯穿始终,对新生来说难度较大。教材在“活动1.2.2取得并审核银行承兑汇票”和“活动1.3.1签发转账支票”的“技术支撑”环节,略有阐述。通过查阅相关教材,进行整合、补充,放在开学第一课讲解。一方面,从简单、常见的日期和金额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消除对专业课的陌生感;另一方面,在后续课上反复复习,牢固掌握该知识。
3.明确任务
新教材在编写上,立足于任务导向的理念。根据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每个模块每项活动的工作任务和重难点,并在课前适当布置任务。
在讲授“模块2与外单位往来的原始凭证”的前两周,就给学生安排任务,要求购物时取得发票。课堂导入时,展示取得的各种发票,自然引入如何开具发票的任务。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对取得发票的过程有所了解,也为如何开票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优化教法,加强实践
学校在发展,教师在进步,但无论教学资源,还是教学方法,总是滞后于最新改革成果。为紧跟改革步伐,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强调“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实践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
1.网上平台,手工模拟
会计专业是笔者学校的骨干专业。学校非常重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已建立沙盘实训中心、VBSE综合实训中心和会计专项技能实训中心。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加强实训,力求帮助学生在熟悉会计工作中各类原始凭证的同时,能够较熟练地处置原始凭证,为从事会计领域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校现有“网中网”会计实训教学平台中,从“基础会计实训平台”和“出纳实务实训平台”中选取合适内容作为参考并加以完善,重建“原始凭证实训平台”。网上实训平台,企业资料详细,业务活动具体,原始单据齐全,工作流程合理,印章签字仿真,更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认识、理解、掌握和操作。考虑到中职生主要就业于中小企业,学生书写能力也需加强,因此,在进行网上平台实训的同时,对常见的原始凭证如支票、增值税发票、入库单、借款单等,进行手工模拟实训,进一步加强填写规范训练。
2.小组分工,角色扮演
根据任务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各成员扮演各岗位角色,按工作流程,明确并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对于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根据难易程度,由各组自行确定并执行,或各组确定经教师审核后执行。
在进行“活动1.3.1签发转账支票”手工模拟实训时,根据任务需要,每组五位成员,完成“任务分配表”后,进行任务操作、工作汇报和成果展示。
3.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当今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对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微课慕课、翻转课堂,顺应了时代的要求。适当采纳微课慕课,无论是对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其独特的优越之处。
在进行“活动2.1.1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教学时,尝试着微课教学。经过多次录制,终于完成一个比较满意的微视频,发放到班级QQ群,用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效果较为明显。
三、教学评价:应知应会,自评互评
教学评价,力求形式多样化。每个教学活动,编制“学习成果评价表”,评价内容从学习能力到学习态度,从学习过程到学习结果,从自我评价到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能力和态度相结合
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才能学会学好零起点的专业课。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明确评价标准,除了从“应知应会”两个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
“活动2.1.1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评价时,“应知”从知识目标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能流畅地说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工作步骤;能流畅地说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和用途。“应会”从能力目标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能熟练地计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金额、税额和价税合计;能熟练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学习态度则从学生是否学习勤奋,工作认真,团队合作进行评价。
2.过程和结果相结合
课程成绩,最终评价不仅仅是期末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总评成绩,即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成绩,具体为:总评成绩=平时测验成绩30%+作业10%+期中考试成绩20%+平时课堂表现1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测验,主要利用网上实训平台进行,可以得到实时成绩,也便于进行成果展示和学生改进,并作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依据,最后由教师评价得出平时测验成绩。
3.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教学评价,除了教师评价,更侧重与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教师明确评价标准,做好“教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意识到标准很重要,力图实现目标时,才真正知道应承担的责任,才能对自己做出最恰当的评价,从而促进自我发展,提升自我素质。只有全员参与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才是最客观的评价。
四、教学反思:重在及时,贵在坚持
教育工作,多一分反思,就多一分提高。要不断反思,总结专业知识的滞后、教育理论的不足和教学技能的欠缺,积累经验。
篇6
关键词: 职业学校 会计实践教学 有效性
会计专业是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专业,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是一类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专业。但目前各中职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多数只注重理论而忽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连最基本的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这样的工作都胜任不了。因此,如何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会计操作技能,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搞好会计教学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呢?现总结这些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课程设置往往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帮助学生今后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首先必须注重实训课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技能教学,做到学以致用。其次,要更新教育观念,拓宽会计教育思路,重视会计实践改革,强化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中职会计专业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而不是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技术,让他们有真正的动手能力。如果把他们按照研究型人才培养,给他们传授太多理论知识,会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理论知识教学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以“够用”为原则,理论性强的内容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等,既直观,又易掌握,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很好方法。
二、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会计实践性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仅有较高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教师是实践教学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只有不断加强教师的实践活动,经常到企业会计工作第一线,了解、掌握会计实务工作流程、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技巧等,并随着会计实务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才能将会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他们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他们从学校毕业后没有亲身参加过会计工作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会计专业有会计师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不多。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一方面靠教师自身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学校提供创造这样的条件,形成学习气氛,有好的学科带头人。我们学校对这点很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暑假期间到工厂企业实践,以便于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这个要求对提高教师的素质非常重要,双师型老师不能够仅仅停留在一张证书的水平上,如果只有证书而没有实践经验,那么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起不到什么作用。此外,从企事业单位选聘一些会计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理财高手或具备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来校承担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是缓解会计实践教师不足的一个重要措施。并可同时安排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去听课、观摩,对他们进行现场培训。不仅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而且能促进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交流。
三、提高会计模拟实训的质量,增加感性认识
1.提高校内模拟实习的质量。
校内模拟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规范的模拟实习要有一套内容完整、具有仿真性的实习资料;不仅要有会计、出纳等岗位,而且应建立起与此相联系的职能部门,如银行岗位、税务岗位等,明确各岗位责任制,让所有学生都能到相应岗位锻炼,有利于学生实习的全面性,增强学生适应各岗位的能力。同时,既要进行分步模拟实习,更要进行综合模拟实习,通过对一个生产企业、一个会计期间整个会计循环过程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操作技能。另外,为了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在模拟实习中,要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大胆放手地实习,使其在不断实践中发展和提高。
2.带领学生多看,多体会,提高认识。
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工厂、公司参观学习,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另外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和专业知识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学校鼓励每个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学以后写出书面的社会实践总结,结集成册,让大家学习。同学们有做收银员工作的,有当售货员的,职场的辛苦他们都深有体会。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也增长了经验,回来以后更努力地学习。经验证明,这个方法对学生很有效,比单纯的老师示范效果要好得多。
3.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强化教学效果,同时能够起到节约教学资源和发挥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示范教学的作用。传统的、干巴巴的口头说教已不能适应时展,而用多媒体展示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显示报表的编制过程,显得生动详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
四、运用考核评价,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加强实务操作训练外,还要充分运用考核和评价的功能,进行会计实训考核,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实训要求。要有一套合理规范的考核指标,应当包括以下主要指标:(1)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心、进取心与学习纪律。(2)技能水平:主要通过制证、登账及编制报表,考查学生对基本业务的处理能力。(3)学习能力:考查学生课前预习及理论知识运用情况。(4)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团队精神,考察合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互相考核,以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发现问题,对学生来讲,也是一次训练和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在学生互相考评的基础上,再由老师做出综合考评,反馈考核信息,提高考核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最后,让学生写出相应实践内容的学习心得,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以上是我关于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点认识。作为会计专业教师,我们在以后工作中应该加强学习,努力培养自己成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能多给学生讲述实践经验,讲清要领和注意事项。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效仿,切实提高实践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冯永莲.浅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
[2]叶晓玲.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有效性之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1.
篇7
2004年实施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将高职专业划分为19个大类,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财经类专业中的一个小类,该专业的特点有:(1)理论性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是应用性极强,理论学习依据的是会计准则,会计实务的依据仍然是会计准则,因此理论学习内容转化为实务工作的跨度不大,也就是说,理论学习在会计类专业的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理论学习好的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能够迅速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因此,做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衔接,以体现专业知识的应用性显得尤为重要。(2)逻辑性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逻辑性较强,遵循会计的思维模式从原始记录到最终的财务成果,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模式形成最终的会计报告,所以必须经过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系统学习才可以掌握这种逻辑思维方式。怎样通过学习模式的改变使得逻辑性较强的专业学习变得容易、清晰也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的方向。(3)实践性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极强,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国家税收”等课程更是实战性课程,所以必须加强练习,达到学以致用。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
1.学科教学体系痕迹严重,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受传统学科教学体系的影响比较大,一些课程的内容不适应职业的需要,像“统计学基础”“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内容,理论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少,仍然停留在理论层次。而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会计实训课,但由于受资料、师资等各方面条件限制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形成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效果不明显。
2.教材、课件适用性不强。(1)对项目的理解不正确,有的教材、课件把以前的章节改为项目,没有对职业的工作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对工作项目进行区分。(2)项目之间的内容衔接有空当,有的教材、课件试图以岗位为核心来展开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衔接没有很好地组织,或者直接空缺。(3)教材、课件缺乏教师的活动设计,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知识单元,能力目标表现为以前的需掌握的知识点,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创新的教学活动设计。
3.师资教学水平有限。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来看,多数教师教学任务重,培训机会少,长期脱离会计工作,甚至有些教师毕业后直接被安排到教学岗位,会计工作经验严重缺乏。相对于会计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师资水平尚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无法承担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任。
4.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校内实训室是学校开展实训课的主要方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配有会计实训室,提供实验条件。但就实训室建设来说,有场所但教学软件不达标,仿真度不高,多数实训资料是以制造业手工账为主,经济业务类型简单,资料陈旧,脱离会计实务,学生难以通过一套账了解会计工作全貌,全面掌握会计技能。特别是税收管理征收方面实训欠缺,相对于纳税实务在企业的重要性,学校的实训课内容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最多的模式是建立合作企业,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与企业的合作进展缓慢。需要学校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见习机会。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有必要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模式上进行全新改革。文章提出“双主体、三因素、四阶段”的人才培养理念,希望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双主体、三因素、四阶段”人才培养理念
任何一种培养模式都需要首先考虑谁来培养人才、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双主体、三因素、四阶段”的人才培养理念主张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1“.双主体”解决谁来培养人的问题。“双主体”即将学校与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主体。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提供者、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者,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共同诉求,两者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并体现在职业教育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
2“.三因素”解决培养什么规格的人的问题。“三因素”指双证书、能力、实力三个因素。双证书是指学生除了获得毕业证书外,还需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此增加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能力是指学生需要具有的岗位职业能力之外所必需的核心技能、基本技能、知行技能、必要技能。因此,我们所定义的能力内涵由最初的岗位职业能力演化为岗位职业能力与基本技能的结合。实力是人的综合素养,包括个人性格、品德、与人相处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总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及会计职业道德,熟悉会计制度及财经法律法规,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纳税申报、内部审计等基本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具备会计实务操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够在中小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胜任出纳、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岗位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3“.四阶段”解决怎么培养人才的问题。“四阶段”包括企业认知、理论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四个阶段。企业认知应该放在教学的第一环节,通过企业实地考察、企业专家讲座、模拟实验室、视频资料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对以后工作岗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向往未来职业。理论教学是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为会计实训奠定基础。选择任何一种高职会计教材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教师应认真组织教学活动,以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实训课程教学做好铺垫。实训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搭建模拟企业平台用来进行模拟企业实习,提供真实企业的业务处理环境和业务流程,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学校在安排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认知需要灵活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可以先理论教学、后实训教学;也可以理论学习和实训教学穿行;也可以将一个学期分成两个小学期,一年实行四学期制等。顶岗实习是最后的环节,通过前三个阶段的认知和学习,在毕业前夕,采用专业安排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投身于企业,独立完成一个岗位的工作,达到合格职业人的要求。
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1.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1)按照“双主体”的思路,在教学计划方面应考虑企业作为一方主体的要求,根据职业发展需要制订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和环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通过多方努力,与本地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双方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积极沟通,达成共识。在制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尊重企业对人才的品质和能力要求,力争将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2)在课程结构方面,调整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开设顺序,部分课程采取理论课和实训课穿行,部分课程采用半学期理论课、半学期实践课的模式。整体上增加实践课课时比重,实践课课时比例应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3)将会计资格考试课程与相关课程结合,增加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考前训练,提高学生过关率。
2.加强会计实训教材建设,建立实训课程体系。(1)面对实训教材不适宜的问题,专业教研室应积极推进教材编写工作。根据教师上课心得和课程设计的要求,按照工学结合的目的组织素材。(2)重视会计职业岗位分析,根据岗位需求设计课件。课程设计中要体现具体工作过程,以真实的企业业务作为实训资料,并不断更新,体现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3)编制实践课程项目指导书,使得教师在执行时有依有据。根据会计岗位,学校设置出纳实训课、基础会计实训课、成本实训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课、审计实训课、电子报税实训课、财务管理实训课、财务分析实训课,形成完整的实训课程体系,增加学生对岗位工作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在课程安排方面,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逐渐过渡,最终完成整个职业能力的训练。
3.重视实训实施过程,建立动态监控机制。整个实训过程在机房或实训室完成,做好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每周召开教学工作交流会。(2)专业教研室共同制定实训课件,科学筛选材料,重点完成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的设计。(3)建立学生实训操作手册,由学生记录每次实训内容、实训步骤、实训心得及意见,专业教研室定期总结,发现问题,探讨改进方法。(4)建立听课制度。每月每个任课教师需听课2次,并填写听课记录,提出意见,由教研室反馈信息。
4.多途径提高师资团队水平。(1)建立教师社会实践制度。教师每年至少需要参加社会实践两周,到企业学习交流,以更新知识体系,获取新信息。支持年轻教师接洽校外记账业务,更多地接触会计实务,增加工作经验。(2)聘用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并长期合作。(3)组织教师集体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和行业会计知识培训,扩展知识领域,提高专业水平。
篇8
个人实训的心得体会
风尘仆仆的来到了XX,来参加汇博组织的HTML5培训,从HTML5基础讲起,起初并不以为然,想这HTML这个平常上课也经常接触到的东西,但是听完第一堂课后,后面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尤其是讲到HTML5的新特性时候,讲到canvas画布时候,突然感觉HTML的功能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超出了我的预期,当自己做完第一个实例的时候,就想以后一定要把这个充满未来潜力的东西传到学校,学生一定会感兴趣。当老师简单讲完CSS和JS时候,然后将HTML5+CSS+JS结合起来的时候,就感觉这是个强大无比的组合,不次于使用C#在VS平台上实现的功能。尤其是其在游戏和动画上的效果,使得页面可以轻松抛弃Flash的枷锁也同样能够实现强大的动画效果。
最后一天Intel的老师讲到如何将HTML5的APP上传到不同平台的应用商店时候,这时候就更感到自己学到的东西有意义了。不像以前单纯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通过应用的上传,可以更加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嗯,不错的思路,把这个思路用在教学上,一定能有所收获,学生一定能感兴趣。
这次培训对于自己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我们的教学可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像欧美国家教育环境那样能够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兴趣,而这个激发就需要我们老师和企业共同想办法能为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激发资深兴趣去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才能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总之,感谢Intel,感谢微软,感谢汇博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培训,期待下次培训。
个人实训的心得体会
生产实习已经告一段落,在生产实习中通过对生产机械等详细了解和认识,加之与书本知识的联系学习使得我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学习不止是“学”“习”,和“悟”也是必要的环节。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这次生产实习中我也对此有了深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
首先:作为学生,生产实践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认识。也是我们顺利融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项有利保障。因为学生自古以来都是以学为本,社会实践的机会机会相对较少。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即使社会实践,社会生产经验都具备的员工。因此,对于我们来讲,动手能力是我们能成功就业的关键。同时生产实践,也是对我们协作能力,处理同学关系的一次锻炼。大学作为一个“熔炉”,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培养社会经验的机会,但是相对于社会生产关系而言,我们却知之甚少。而生产关系的认识又是我们事业发展不得忽视的。因此,适当处理协作关系是我们能够开展事业的关键。
其次:对于学校而言,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单位,有义务和责任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条件。生产实践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校建立学生-社会-学校三线一体的一个重要举措。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需遵守学校生产实习规定和要求,并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如做好笔记,完成机器图的绘制,实习报告等。学校在生产实习中通过分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建立一定得团队意识,再通过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自愿分组等方式,大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同时也为“人人都动手”创造了机会。大学给我们将来工作学习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因此我们才能为将来顺利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再次:对于公司企业,实践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学生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对于拥有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员工而言,是企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任用具有实践经验的员工可以降低公司和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锻炼具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是为迎合社会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如实习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
生产实习持续了一个月左右,实xxx行了五部分:MPS8站,45号单螺杆挤出机,机头,注射机,传感器等。每个部分都是我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概述,因此对于此次生产实习,我受益颇丰。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
时间飞逝,转瞬间,咱们已经步入了第三学年,所学的内容都是专业课,其中会计实训是十分重要的课程,经由前多少学期对基本会计跟企业会计的学习,会计实训是由实践到实际操作的主要改变。
会计这种职业,在理论研讨方面,并不须要多少人,需要的是实际操作好、专业技巧强的人才。尤其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是我们的破足之本,所以上好会计实训课尤为重要。
从一开端的做会计分录,到填写记账凭证,而后登记账簿,再是结帐,对账,编制报表,装订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由几个人来完成,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了,才正真的了解到什么是会计。本来会计工作并不设想中的那么简略,那么轻闲。
会计实训的上课方法,让我感到很有趣,是三个人一组分岗位进行,有出纳岗位,有综合会计岗位和主管岗位。我做的是主管岗位,在小组内全面负责财务工作,会计稽核,负责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总账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赞助组员进行工作。
上会计实训课,要有“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意识。“精于盘算,擅长治理,勤于理财”是我们的岗训。“我说行一定行,说我行我就行,我自负我胜利”是我们不变的信心。
在课前要筹备好物品,作为会计,丢三落四可不行!上可进程中一定要集中阅历,紧跟老师的思路,稍不留心,就不晓得接下来要做什么了,要遇上,就更不轻易了。当然还要有团队配合精力,一定要吧本人的工作做准确做好,才干让后面同窗的工作顺利进行。
登记账簿是最考验人仔细和耐烦的。我做主管岗位,要依据前面出纳做的记账凭证,登记丁字账,汇总,在登记总账,稍有忽视,就要返工,一大堆数字加加减减,真是算的头都大了。
在账页上的文字数字一定要正确清楚,假如写错要用划线更正,再加盖人命章。再后来,编制会计报表时,必定要把公式弄明白。最后将凭证装订,收拾账簿,工作就算基础实现了。
而像上面说的这些操作流程一样,我们这个学期就做了三遍。第一遍是老师带着做,第二遍是主管带着,第三遍就要考自己了。一套题有38项业务,工作量可想而知。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味道”,对我而言,能够说通过上会计实训课,真逼真切的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会计,让我对会计的观点也有了实质的转变,会计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义务心=人生价值的诠释。
篇9
关键词: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创新
一、加强学校统筹能力创新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要求人才培养机构优先建设自身规划、设计能力,继而能够科学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富含时代特色的培养方案,在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做出适当地整改。可根据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社会潮流等因素,开设涉外会计、财务管理、电算会计等多方面细致培养工作,使教育工作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人才对口岗位各有特色。与此同时,加强国际财会思想的宣传和吸纳工作,建设广泛的社会信息联系网络,将会计专业教育工作与世界环境结合起来。健全校园教育设施,力争建立起高水准、高效能的新时代人才培育基地,引进先进的信息科技办公软件,使学生能够接触、掌握诸如:word、excel等时下最流行的办公软件,以及打字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财会工作接触最多的实用办公设备的操作技巧。
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作为应对时代需求,致力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工作,对教师素质、师资结构和教学梯队的建设尤为应当重视起来,只有将整体教师素质提高之后,教育工作才能见到更突出的效果,这也是“名师出高徒”新时代真谛所在。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与国际环境的联系,建立起广泛地国际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联络网,让教师能够全方位地把握会计专业世界性、国际性的发展态势,了解国际竞争潮流和规则,以及对国际社会广泛需求和要求的知晓程度,以国际会计学的发展指向为教师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二是加强地域范围内的教师交流,积极举办会计教师教学研讨会,让同一地域教师能够在同一文化背景、社会经济背景下交流心得,展现创新教学成果,就自身的教学技能以切磋和比较,客观地了解自我优劣方面,继而相互学习获得普遍提升,也为同一地域整合广泛教学方式和手段提供理论和经验基础;三是加大对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在职继续深造学习,在以往的学业基础上进一步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将学位等级同薪资待遇直接挂钩,促使教师能够进行本职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技巧的升华,另一方面聘请会计专业的超高素质人才来校工作,在为学校教师梯队输入强大血液的同时提高会计系教师的创新学术研讨能力;四是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运用假期时间,联合社会企事业单位,如审计局、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会计专业适用较多的单位,建立起广泛的教师社会实践锻炼活动,以此弥补会计专业教师因参加教学工作而缺乏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让教师在实际会计工作体验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保障师资队伍能力的全面性。
三、创新课程设置健全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课程是会计专业教学的知识数据库,决定着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范围、方向和深度,要促成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就必须重视对课程体系的科学规划和健全。在课程设置和内容选取过程中,要注意课程的衔接和覆盖范围,除了教育部门规定的必须课程之外,还应当突出学校的特色教学培训计划,努力构建大口径、大尺寸的多学科综合性知识结构。按照要求设置必、选修课程,明确各项课程的教学目标,公共必修课为国家规定的纲要性课程,专业必修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辨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修课程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项等,以此为基础,进而掌握会计的各项要素,以及对单位财务状况、经营现状、经营成效的分析、总结和报告方法,掌握合并、兼并、增产、破产、上市、预核算等等诸多复杂的实际财务经济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另外,还应当加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科目和教学考核时占据的比重,扩充学生实地生产经营的参观和实践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具体课程开展是,还应当积极为学生甄选专业对口教师,针对学生涉外会计、财务管理等实用课程的跟踪辅导,指导学生正确选取课程和学习科目。
四、改革教学体制
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能力,开设校内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训双向教学模式,将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和校外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在校内模拟实践时,仿制会计职位。另外还应当完善教学内容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将能够反映最新国内和国际财会理念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材料中去,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国际财会工作走向和国家宏观调控精要,继而对社会上产生的新型财会问题给予自觉地探索。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育,将理论讲解、个例分析、课间讨论、声响立体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此外还应当多举办竟能竞赛、专业知识竞赛等多种课余活动,诱发会计专业的趣味性。而在学习评价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以书面成绩论英雄”的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个体差异、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评鉴,建立广泛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科学统计和比较。
参考文献:
[1]田巧娣.会计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2]张荣海.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教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
篇10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校内实习
近些年,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技能要求日益提高,优秀的会计,应该拥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也应当具备熟练的实务操作技能。我国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完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持续提升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执行力和实施效果,对企业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此“十二五”规划对高校人才培养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要求高校在人才理论培养的基础上,重视会计实践教学的完善,紧跟时代变革步伐,促进经济稳健发展。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核心步骤。实践教学可以分成几类:课内实验,独立实验,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其中,校内实习指的是:在校内期间,专门利用一段时间模拟企业日常业务,通过手工记账和电算化记账完成一系列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校内实习,让学生相互配合,全身心投入会计工作任务中,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而如今我国各高校的实践教学校内实习环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
1.会计专业校内实习目的
会计实践教学校内实习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会计职业判断、团队协作、业务处理等能力着手,设置与上述能力培养相对应的多层次多方位实训项目,在实训过程中将会计岗位设置有效对接,进行模拟会计手工做帐和电算化等操作,使学生通过独立、合作的形式完成会计校内实习,让学生离开校园后就可以上岗工作,一定程度上实现与上岗“零距离”。弥补校外实习的欠缺,保证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2.会计专业校内实习现状分析
2.1 校内实习占时比例小
调查发现,部分学校仍停留在只重视会计传统理论教学的阶段,表现在教学安排中实践教学所占课时较少,甚至有学校无校内实习环节。这一不足,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对会计实践环节的深入探索,很难满足会计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和社会需求。
2.2 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存在不足
会计模拟实验室在建设与维护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应当得到重视。由于会计专业学生知识连贯性不强,对于实践中经济业务的相关性认识不足,而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也越来越艰难,许多学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组织实施综合仿真实训教学,会计模拟实验室就是在这样一种实践教学大环境下被建立。我们在对普通院校会计本科在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如图1)中发现:会计模拟实验室不完善,是限制实践教学的主要障碍。院校缺少会计专业独立的模拟实验室,或实验室内器材残缺,硬件老化,软件没有及时得到更新,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由于缺少工具,电脑运行速度慢,整个操作过程不能快速有序完成,如校内实习需装订凭证,装订机数量有限而导致学生只能轮流装订,拖延实习进度;又如会计模拟实验室的会计核算软件,由于电脑硬件老化,软件落后等问题,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碰到很多技术性问题。
2.3 模拟业务量大、重复、仿真度较低
调查问卷(如图2)还反映出校内实习期间,模拟企业设置的业务存在以下三个问题:量大、重复、不够仿真。业务量设置得过多,由于学生担心无法完成实习任务,会导致抄袭现象的发生,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相同业务重复出现,一方面让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另一方面也会让业务量增多,不利于达成实践教学的目标。部分学校惯用一套业务,业务与现实企业中所遇到的,有一定差距,或几年都未做任何改动,使学生不能接触会计的前沿,此方面诸多问题应当改善。
2.4 评价体系不科学
众多院校在校内实习甚至整个实践教学中,考核评价体系较为单一,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不够科学,重结果轻过程,成绩主要都以实验报告或结果来评定。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无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也无法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起到监督作用。应当做适当调整,调用更人性化、更科学的评价体系。
2.5 岗位分配、互换未实现
高校实践教学时岗位制度实行不理想,岗位分配、互换制度没有得到贯彻。在实践中,一人担任多人职务,越权进行相关工作的现象时常发生,而在开始新的会计期间后,学生的岗位也往往没有得到轮换。这种状况会导致几种结果: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对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并不了解,易混淆,对今后步入企业产生不良影响;个别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实习过程中;有学生只对某一岗位的职责了解,对别的岗位一知半解。
3.国外实践教学方式的启示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一直位于会计前沿,它们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把终身学习能力概括为三个要素:技能、知识和职业面向,他们的教学方式非常灵活,案例教学法在美国的大学中非常普遍。课堂上播放与课程相配套的案例录像带,或者老师补充重点论文及著作文章的重点章节给学生分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在课外准备的工作,形成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动地听老师灌输知识,而且也加快了教材的更新速度,保证教学紧跟学术研究的发展。
在英、日等国的应用型大学大力创造条件开放会计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时数比例高达50%。另外,招纳会计兼职教师也非常普遍,在德、澳大利亚等国家,会计专业的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接近1:1。德国高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实验课课时占较大比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为1:1左右,并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实践教学训练不能少于两个学期。澳大利亚学校还会不定期邀请会计师公会成员(CPA)讲授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让学生能对实际的工作有感性的认识,为他们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
4.会计专业校内实习相关建议
4.1 增加实践比重
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是区分高等院校与培训机构的重要标志。但会计来源于实践,我们应当加大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比重,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种类与课时,在晚上开放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手工操作或电算化锻炼。
4.2 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
高校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应该拥有完善的硬件与软件平台,并根据教学内容与课程,使其趋向立体与系统。实践教学的成果往往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在资金与空间允许的条件下,为手工做账实验室配备基本实验器械与充足的工具,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校内实习来说,起了关键性作用。考虑到实验中需要相互协作,合理的结构布置也极其重要;及时维修更换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更新维护电算化等会计常用软件,能较快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积极性。通过对企业真实环境的模拟,可以消除学生对企业工作的陌生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习惯。在局域网中建立课外学习与交流答疑平台,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更深入的专研,方便教师课下对同学所遇到问题的了解并进行及时指导,由此激发学生实践与创新的兴趣。
4.3 业务的精简与仿真
实践教学校内实习中业务的设置尤其重要。使学生熟悉一般企业日常发生的各种业务,尤其货币资金、采购销售、成本计算、税务处理等,是业务设置的基本要求。针对模拟业务量大,重复,不够仿真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质量代替数量,考虑学生完成操作的用时与整体感受;尽量避免题型的重复,对于某类经典业务只设一题,要求举一反三;教师视情况对业务的编写进行修改,一是要及时更新,避免题型过时;二是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使业务从根据题号编写,给出简要关键信息的作业形式,转化成只提供原始凭证和相关说明的形式,以达到仿真的效果,提高学生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和处理能力。
4.4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考核制度是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检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条件。在考核制度制定中,应充分考虑会计校内实习的特殊性。其评价标准,围绕协作性、完整性、独立性等核心指标来制定,对校内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过程,实习成果分别评分,再得出综合分数。实习态度具体为学生的出勤和工作效率,可占20%;实习过程可重点关注每日手工操作或电算化的完成情况、小组配合度、与老师同学的交流程度等,可占40%;实习成果可通过最终的考试或是实习报告、心得交流等得到体现,占40%。如此设计,避免了一般院校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导致学生不满的情况,也会减少抄袭现象,对学生的独立、交流、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4.5 岗位分配与互换
实践教学的校内实习在实际操作中,先采用一人多岗完成一套较为简易的账,再采用一人一岗合作的方式,完成较复杂的一套帐。岗位可粗略分为出纳、会计(可分设税务、成本、审核等)、会计主管等。一人多岗时,使学生注重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结账直至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完整性。一人一岗时,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责任,在相互监督的同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时间充裕的,应再进行岗位的轮换。整个过程中,让学生遵守会计基本原则、职业道德规范与企业会计准则,为进入社会工作先行培养良好习惯。
4.6 培养双师型人才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社会性的学科,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会计学科的教师需提高自身的会计实践运用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切身了解会计相关工作与动态。学校应积极培养“双师型”会计教师。例如提倡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在外兼职,通过兼职,教师将理论和实际互相结合统一。可定期安排教师报名参加各种会计培训班、相关会计技能考试等,通过学习与测试,教师可以提升自我能力。在校内实习期间,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各高校名师或著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高层人才担任客座教授,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让学生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陈媛,金涛.国外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启示[J].教研探索,2012(25):82.
[2]陈晓芳,吴静.高校会计本科实践教学创新思考[J].会计之友,2009(11):78.
[3]蒋睿缸.国外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启示[N].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
119-120.
作者简介:
陈杰智,现就读于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 上一篇: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思路
- 下一篇:大学生策划案活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