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资金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贴息资金管理,发挥技术改造贴息资金的宏观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结合全区技术改造实际,特制定《××区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版权所有
第二条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贴息的目的,是鼓励企业围绕品种、质量、效益进行技术改造,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改造项目投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三条本办法中所称的贴息资金是指财政补贴给企业技术改造贷款项目的资金。
二、贴息资金安排的原则
第四条区贴息资金主要安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重点技术改造贴息导向目录,经国家、省、市批准或备案,并列入国家、省或市技术改造投资计划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根据择优扶强原则,重点支持产品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对本区经济和产业升级作用大的项目;优先安排省或市、区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安排经济效益好、经营者素质高、有良好信誉的利税大户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第五条坚持向省、市两级开发园区倾斜的原则。
第六条符合上述原则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使用经核准的银行贷款,可以向区申请贴息。
三、贴息条件
第七条符合以下条件的项目,可以申请区贴息:
(一)企业在区内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和税务登记,并且其税收入区库;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经区经济贸易局登记备案;
(三)项目被列入市级以上技改项目、技术创新项目等贴息计划。
四、贴息的申请程序
第八条凡需申请贴息的项目均应逐级申报有关项目可行性报告,并经有关部门备案。项目被列入省、市贴息计划后,需进行竣工验收合格,在办理省、市贴息的同时申报区配套贴息。
第九条凡符合贴息条件的项目,由有关单位按企业隶属关系向区经济贸易局、区财政局申报贴息。具体程序如下:
(一)企业于每年月份提出申请。申请时提供:《技改项目贴息申请表》一式三份(街办的项目由所在街办签署意见),《项目登记备案通知书》复印件、银行贷款进帐单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副本复印件各二份;
(二)由区经济贸易局会同区财政局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核查后,并对照条件和标准提出贴息的初步方案,经集体讨论后确定贴息方案;
(三)方案报区政府分管领导审批;
(四)区经济贸易局、财政局联合发文公布计划;
(五)由区财政局拨付项目贴息资金。版权所有
五、附则
篇2
第一条根据《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若干规定》(衡政发[2003]12号)精神,为了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项目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是为了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社会资源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推进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建设,确保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的目标。
第三条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是市政府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企业改建、扩建、技术设备更新、种子种苗等项目建设。在市财政设立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专户,从今年起至本届政府届满,每年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项管理。市财政局负责资金的管理、调度和监督。
第四条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的使用要突出重点,主要用于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能力、更新技术设备等生产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
第五条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指根据《衡阳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评定,经市政府批准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第二章资金来源
第六条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由以下来源组成:
(一)市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500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农业发展资金中,每年切块安排300万元;
(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003年、2004年已安排的1200万元划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2003年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安排的600万元、2004年安排到农业示范园的600万元);
(四)根据《关于推进衡阳市工业化进程的若干规定》(衡政发[2002]10号)文件规定,享受工业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五)中央财政、省财政投入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
(六)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中有偿资金部分的使用费收入;
(七)各涉农专项资金捆绑一部分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该部分资金的管理,仍执行原涉农专项资金的运行和管理办法,不进入该专项帐户;
(八)市政府确定的其他资金。
第三章资金的审批程序及扶持方式
第七条申请条件:
(一)已列入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农户3000户或养殖农户1000户以上,联系粮食作物基地10万亩、经济作物基地1万亩以上或养猪基地20万头、草食动物基地1万头、家禽100万羽以上;
(二)企业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经营状态和发展势头良好;
(三)企业项目建设符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向,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项目建设方案可行,资金来源可靠。凡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均可申请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对成长快速、出口创汇型企业适当放宽限制条件。
第八条申报扶持项目时,由申报单位提供如下文件、资料:
(一)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项目申请表;
(二)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项目推荐意见表;
(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文件;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有关项目的批文及许可证件;
(六)企业上年度会计年度报告;
(七)项目资金来源证明。
第九条申请扶持项目的程序:
(一)项目申报单位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市属单位向主管部门或向市农办提出申请;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市直主管部门审查筛选后,提出推荐意见并报市农办。
第十条扶持项目和资金的确定:
(一)对各县市区和市直主管部门推荐的项目,由市农办会同市财政局等有关单位进行初步考察,确定评审项目;
(二)由市农办、市财政局牵头组织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对项目逐一进行评议,并提出扶持项目、扶持方式及扶持资金量的建议,市农办汇总后报市政府审定。
(三)扶持项目和资金确定后,由市农办、市财政局联合行文发出通知。
第十一条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的扶持方式:
(一)贴息:主要是对重点龙头企业的项目建设,根据贷款额度及到位情况,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
(二)拨款:主要是对重点龙头企业联系或创办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业技术服务等项目,适当安排拨款扶持。
(三)委托贷款:对预期经济效益好、投资风险小的项目,采取委托贷款的办法给予支持。委托贷款一般一年一回收,并按3%的年息收取资金使用费。
第四章资金的管理
第十二条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由市农办牵头管理,接受市财政局、审计局监督。
第十三条资金的拨付: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应按照市政府的项目资金计划和资金扶持形式,原则上以项目建设进度为依据进行拨付。
(一)资金拨付的基本条件:
项目建设中资金拨付的基本条件:
⑴项目实施方案可行;
⑵自有资金、其他专项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基本到位;
⑶项目建设进度完成50%以上。
项目建设完成后资金拨付的基本条件:
⑴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⑵生产项目检验合格并试运行成功;
⑶资金使用和管理规范。
(二)资金拨付的申请:
1、贴息。项目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填写“资金拨付申请表”,并提供与银行签订的《银行贷款合同》和有关贷款资金到位的凭据,市农办、市财政局审核银行贷款资金到位情况和项目建设进度,报市政府审批。
2、拨款。项目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设计划和建设进度,填写“资金拨付申请表”,市农办、市财政局根据项目建设进度、自有资金到位情况等进行审核,报市政府审批。
3、委托贷款。项目单位根据市政府批准的项目建设进度,填写“委托贷款申请书”,经县市区农办、财政局审查,并提供及时回收的保障,或由企业提供有效资产抵押后,报经市农办、市财政局审核,并经市政府审批后,由市农办、市财政局向项目单位和委托银行下达委托贷款通知书,项目单位与委托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办理贷款手续。
4、涉农专项资金。仍由各涉农单位管理,但对资金落实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应及时报市农办、市财政局。
(三)资金拨付的程序:市农办接到企业提出的资金拨付申请后,应立即会同市财政局及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检查,确认达到资金拨付条件,按拨付申请程序,经市政府审批后,由市财政局分批将资金拨付到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专户,经市农办、市财政局共同审核后,由专户直接拨付到企业。需回收滚动使用的委托贷款,市财政局将资金从专户划拨到委托的银行,由接受委托的银行投放。
第十四条资金的使用和配套:
(一)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的重点龙头企业扶持项目建设,各有关龙头企业必须按照批准的方式使用,不得擅自变更使用用途。
(二)各县市区要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在配套资金到位的情况下,配合项目实施单位申请拨付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
(三)各龙头企业要筹足项目建设自有资金,严格按照先用自有资金、后用专项资金的顺序使用项目资金。
第十五条资金的监督:
(一)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不得截留、克扣。市审计局、市农办、市财政局要加强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擅自变更资金用途的项目承担单位,责令其全额交回已下拨或已借入的资金,并取消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格,三年内不得申报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扶持项目。对因项目资金管理不善或挪作他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还应根据损失资金的数额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
(三)对截留、克扣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的单位,责令其全额退出,并按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同时,将对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四)各龙头企业应按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市农办汇报企业经营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五)市农办、市财政局每年向市政府报告一次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使用情况、扶持项目建设情况。
第十六条有偿资金的回收:
(一)对投放到龙头企业的有偿资金,市、县农办、财政局要切实加强管理,并对项目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跟踪管理;加强对项目单位的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提高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增强项目单位抗风险能力和资金偿还能力。
(二)市农办、委托贷款银行具体负责有偿资金(委托贷款)的回收工作,将到期本金和应收的使用费及时通知项目单位还本付费。各县市区农办、财政局要积极协助到项目单位催收。
(三)各项目单位应信守借款合同,做到按时付费,到期还本。对逾期贷款和拖欠的使用费,从到期的次月1日起,按逾期贷款和拖欠使用费余额,每日加收万分之四的使用费,由委托贷款银行负责收缴。对有财政拨款的项目单位,市、县市区财政应直接抵扣有关拨款,用于归还引导资金本费。
(四)对不按期归还贷款的项目单位,取消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格。
(五)为保证委托贷款资金的回收,实行代偿制。如项目承担单位委托贷款逾期一年以上,拒不偿还的,由市农办负责追缴;如追缴不回的,由市财政相应扣减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由县市区财政作还款承诺的,市农办提请市财政扣还。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市直有关单位推荐的,市农办提请市财政局,可从推荐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市直主管单位的财政拨款或其它资金中予以扣款,代为偿还。
(六)回收的本金和按规定提取相关费用后的使用费转增下年度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统一安排,滚动使用。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附“资金拨付申请表”、“委托贷款通知书”、“衡阳市×××银行委托贷款合同”样式。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执行。
附件:1、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项目资金拨付申请表;
篇3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贷款担保资金(以下简称担保资金)管理,保障担保资金运营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担保资金,是指市人民政府和有关企业出资形成的,专门用于为本市企业(含个体工商户,下同)提供贷款担保的基本金。
担保资金分为中小企业担保资金、高新技术企业担保资金、个体私营企业担保资金、对口帮扶担保资金等项。
第三条 担保资金管理遵循市场机制运作、政府监督引导的原则。
第四条 以担保资金提供的担保贷款总额不得超过担保资金总额的5倍。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由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企业发展投资公司和担保资金出资企业以及政府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派员参加,分别成立各项担保资金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管会)。各监管会主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其组织形式和议事规则等由监管会章程规定。
第六条 监管会在其监管资金范围内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本办法制定有关担保资金管理具体制度;
(二)审议批准担保中心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三)审议批准担保中心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四)审议批准担保中心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方案;
(五)审议批准担保资金增资或补资方案;
(六)审议批准有关担保项目;
(七)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各项担保资金由其监管会委托市担保中心具体管理运营。担保中心应当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八条 担保中心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照有关规定向监管会报告工作;
(二)组织实施监管会有关决议;
(三)具体实施信用担保,出具相关担保文件;
(四)提请监管会审议增资或补资等方案;
(五)负责担保资金的财务分类核算;
(六)监管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担保中心以担保资金提供担保,应当依照担保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章 担保条件
第九条 企业具备下列条件的,担保中心可以以担保资金提供担保:
(一)经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二)合法经营,资信良好;
(三)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较好;
(四)资产负债比例合理,有连续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五)能够依法提供反担保;
(六)其他条件。
第十条 企业向担保中心提供反担保的,除应当符合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抵押物或质物是能够依法转让变现的财产;
(二)抵押物或质物已委托评估机构评估。
第十一条 对担保资金出资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以优先提供担保。
第十二条 对申请提供的担保资金额在200万元以下、担保期限在9个月以内的,并且贷款资金用作项目流动资金的,可以优先提供担保。
第十三条 以担保资金提供担保,原则上对同一项目提供的担保资金额不得超过500万元,担保期限不得超过1年。对担保资金额超过500万元或担保期限超过1年的,担保中心应当报监管会审批。
第四章 担保程序
第十四条 以担保资金提供担保,由担保中心与贷款银行根据受保企业资信、担保资金额等情况协商确定为全额担保或非全额担保。
第十五条 符合条件的企业须经有关监管会指定的部门推荐后,方可向担保中心提出担保申请。
第十六条 向市担保中心提出担保申请,应当同时提交下列资料:
(一)本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本企业公章);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经会计(审计)师事务所验证的上年度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个体工商户除外;
(四)提供反担保的有关证明;
(五)本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简历;
(六)其它有关资料。
担保中心应当对担保申请进行审查,并在10日内作出是否提供担保的决定。
第十七条 担保中心决定提供担保的,当事人应当依照担保法的有关规定签订有关担保合同和反担保合同。有关合同生效后,担保中心应当及时将有关资料(复印件)送市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以担保资金提供担保所获取的贷款,应当专项用于申请贷款项目。
第十九条 担保期间,担保中心应当对被担保企业的经营情况跟踪调查。对发现被担保企业违反合同约定使用贷款,有可能造成资金损失的,担保中心应当及时与贷款银行协商,采取有关预防措施。
第二十条 贷款银行应当按照有关金融管理规定,加强对信贷资金的监管。
第五章 资金运作
第二十一条 担保资金运作应当维护各方出资人的利益,遵循有关法规政策和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安全为主、分别核算、定向使用、监督透明、保值增值的原则。
第二十二条 企业出资投入担保资金,需经监管会审议批准。
第二十三条 担保中心可以依照合同约定将提供担保的资金存入贷款银行,作为代偿风险准备金。
对贷款银行要求担保中心履行代偿义务的,担保中心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属应当履行代偿义务的,从代偿风险准备金本息中支付。
第二十四条 担保中心履行代偿义务后,应当依照反担保合同依法追偿。追回的资金应当弥补担保资金。
第二十五条 有关担保合同生效后,担保中心应当从担保资金中,提取规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坏帐准备金,用于核销坏帐;坏帐准备金累计余额达到规定比例的,应当停止提取或相应降低提取比率。
对担保责任无代偿解除的,应当按照规定比例将坏帐准备金返入担保资金。
第二十六条 提供担保的资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确定为坏帐:
(一)被担保企业破产清偿后仍无法偿还的;
(二)经司法执行程序后仍无法收回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核销坏帐应当由担保中心向监管会书面报告,经监管会审核同意后,方可用坏帐准备金核销。
第二十七条 担保中心以担保资金提供担保,可以向被担保企业收取担保费。担保费收取额按照提供担保的资金额与担保费率的乘积计算。
担保期限在1年以内的,担保费率为0.5-1%,其中,被担保企业属担保资金出资企业的,担保费率可以为0.3-0.8%。担保期限在1年以上的,担保费率可以适当提高。
监管会可以根据担保资金风险备付能力调整有关担保费率。
第二十八条 担保费收入除用于担保机构正常业务支出外,剩余部分应当作为担保风险备付金。
第二十九条 担保中心应当实施担保资金运营核算制度,每年一季度向监管会报告财务工作情况,并提出担保资金盈余分配或亏损处置方案。
第三十条 担保资金在保证用于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购买国债。以担保资金购买国债的应当经有关监管会批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挪用担保资金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担保中心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为他人提供担保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担保资金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收受贿赂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4
外经贸资金管理办法完整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完善外经贸促进政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用于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对外投资合作、改善外经贸公共服务等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突出重点、科学论证、公平公正、规范有效的原则,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落实国家对外开放和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稳定和拓展外需,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二)履行中国在国际贸易投资协定中的义务,有利于建立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
(三)坚持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有利于推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四)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扩大对外投资合作,有利于国际国内资源要素有序流动、优化配置。
第四条 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由财政部、商务部共同管理,财政部和商务部分别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财政部会同商务部制定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制定具体业务管理制度。
(二)商务部根据外经贸事业发展需要,建立有关重点项目库,提出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和年度预算建议;财政部负责审核资金支持重点,编制年度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预算。
(三)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提出资金支持方案,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为项目库建设、项目申报、信息反馈、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提供技术手段;财政部负责审核资金支持方案并拨付资金,会同商务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五条 中央有关部门(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和同级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商务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机构)或本地区所属企业、单位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项目库建设、项目申报、审核、资金拨付、监督及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二章 资金使用方向及分配方式
第六条 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向:
(一)支持欠发达地区等外经贸发展薄弱领域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促进外经贸协调发展。
(二)促进优化贸易结构,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三)引导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等对外投资合作业务。
(四)鼓励扩大先进设备和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紧缺的资源性产品进口。
(五)完善贸易投资合作促进、公共商务信息等服务体系,促进优化贸易投资合作环境。
(六)其他有利于促进我国外经贸发展事项。
第七条 对于本办法第六条所规定子项,分别采取以下方式分配资金:
(一)本办法第六条(一)所规定使用方向,采取因素法分配资金。
(二)本办法第六条(二)所规定使用方向,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技术出口等处于探索阶段的使用方向,采取项目法和因素法(地方改善有关公共服务)相结合方式分配资金;其他使用方向采取因素法分配资金。
(三)本办法第六条(三)所规定使用方向,其中: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等处于探索阶段的使用方向,采取项目法分配资金;中央企业和单位开展的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业务,采取项目法分配资金;其他使用方向采取因素法分配资金。
(四)本办法第六条(四)所规定使用方向,采取项目法分配资金。
(五)本办法第六条(五)、(六)所规定使用方向,对中央企业和单位承担事项及处于探索阶段的使用方向,采取项目法分配资金;其他使用方向采取因素法分配资金。
第八条 因素法分配资金主要依据当年预算规模、各地区均衡性因素、相关工作开展情况、项目库、以前年度资金使用情况、欠发达地区倾斜因素等,结合年度工作重点确定相关因素权重,进行测算及安排资金。
第九条 项目法分配资金主要采取贷款贴息、保费补助、资本投入、事后奖补、先预拨后清算等方式,对通过合规性审核的开展相关业务的企业、单位,或通过竞争性谈判、招标等开展约定业务的受托单位、合作单位等予以支持。
第三章 资金申请、审核及下达
第十条 财政部、商务部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年度外经贸工作重点、项目库及预算安排等,制定印发有关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年度工作文件,明确年度资金支持重点、方向及有关具体要求。
第十一条 申请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企业、单位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中按本办法第六条(三)所规定的使用方向在境外开展业务的,还应当已在项目所在国(地区)依法注册或办理合法手续,项目合同或合作协议已生效。
(二)按照有关规定已取得开展相关业务资格或已进行核准或备案。
(三)按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使用方向,已开展相关业务。
(四)近五年来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未拖欠应缴还的财政性资金。
(五)按国家有关规定报送统计资料。
(六)其他按规定应满足的条件。
第十二条 符合规定条件的各类企业、单位,均可按规定程序通过中央有关部门(机构)或省级商务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其中,中央企业、单位由集团公司汇总后提出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供本办法第十一条中规定条件的合法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采取项目法分配的资金按以下程序审核和下达:
(一)中央有关部门(机构)或省级商务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将所属企业、单位报送的申请材料按照年度工作文件明确的时间汇总上报商务部、财政部,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审。
(二)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对审核合格项目,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向社会进行公示(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不适合公开的事项除外),并提出资金支持方案。财政部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对经公示无异议项目审核拨付资金。
(三)对由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划中央本级执行的资金,应当符合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规程有关规定,并按照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的时间要求,分解细化到具体企业、单位和具体项目,直接上划列入中央本级当年预算。
(四)中央有关部门(机构)和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资金(或拨款文件)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至实施企业、单位。
第十四条 采取因素法分配的资金按以下程序下达:
(一)由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提出资金分配方案。财政部审核后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将资金拨付至省级财政部门。
(二) 省级财政部门、省级商务部门根据本办法及年度工作文件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所属企业、单位项目申报、审核、公示及资金拨付等工作。
第十五条 省级财政部门不得采取因素法将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分配至下级财政部门。
第十六条 对由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划中央本级执行的资金,除特殊规定事项外不能用于中央部门自身工作经费。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中央有关部门(机构),省级财政部门和省级商务部门按照财政部和商务部的要求,对本单位、本地区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和绩效评价,形成总结报告,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总结报告,包括资金到位情况、支持项目明细、资金使用效果、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等,上报财政部、商务部。
第十八条 财政部、商务部对各中央有关部门(机构)、各地区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并对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评价。
第十九条 获得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单位收到资金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资金,并自觉接受财政、商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相关企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管申请和审核材料,以备核查。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规定使用、骗取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细则,报财政部、商务部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 商务部关于印发〈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xx〕114号)、《财政部 商务部关于印发〈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xx〕118号)、《商务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商财发〔20xx〕211号)、《财政部 商务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xx〕87号)、《财政部 商务部关于印发〈进口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xx〕142号)及《财政部 商务部关于印发〈对外投资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xx〕124号),同时废止。
关于印发《外经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央有关部门(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商务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商务局:
篇5
如何核算管理好这些资金,建好维修资金业务账,清楚记录维修资金缴存、使用支取分配,核算资金增值和收益,确保资金保值增值,维护业主合法权益,同时让广大业主能清晰查询到维修资金账户的余额和支取使用情况,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制度规范
收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并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是我国物业维修管理的重大举措,由于制度尚不成熟,有些地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缺乏制度规范,未建立维修资金业务特色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有的账簿设置不规范,维修资金混淆建账,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会计科目随意设置,账户利息收入结算不合理,报表不规范,统计口径不统一等导致会计核算数据失真,很多财务管理措施不能落实。
(二)资金效益低,难以增值保值
维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由业主在购房时缴存放在代管银行专户。现行管理办法制约限定维修资金申请支取使用率低,造成归集资金数额逐年增加,很多地区大部分维修资金以活期存款形式存放于银行,大笔资金闲置,资金效益低,既造成利息损失,也丧失增值机会,难以保值增值。
(三)资金监督不力
维修资金管理部门缺乏内部控制措施,有些维修资金管理部门在多家银行开设维修资金存款专户,专户规范管理工作繁琐,有的财务人员工作作风懒散,完全依赖维修资金代管银行进行管理,忽视核对代管银行的收缴、支取数据记录,没有及时核对相关单据,财务监督不到位,风险意识淡薄,财务监督形同虚设,给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容易诱发侵占、挪用维修资金、增值收益等职务犯罪。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未能落实,甚至有些管理较差、内部控制较弱的管理机构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挪作他用,迟迟未被发现。
三、影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的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
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各地维修资金业务发展参差不齐。部分领导只重视维修资金的收缴,轻维修资金的内部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缓慢,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财务管理指引细则;《管理办法》规定,使用维修资金须经业主大会双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资金不能随意使用,虽然提升了其安全度,但造成大量资金沉睡,同时,办法规定,在保证资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经双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可以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购买国债。维修资金使用和增值的门槛高,业主大会对资金的使用及增值难以达成统一意见,操作性不强,现行管理办法的制约使得资金提取使用难,资金效益难以提高,大大削弱资金的使用效益,不能满足当前管理的要求。
(二)人员因素
有些财务会计人员是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成立后从其他单位调入的,没有及时更新业务知识,综合业务素质低,特别对住宅维修资金的财务管理缺乏钻研学习,工作随意性大,未能专心学习本行业特色的专用会计核算及资金管理办法,没有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维修资金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再加上各地成立的管理中心都是公益性单位,不存在营运资金的压力,工作人员怕承担责任,公共服务意识低,对维修资金目前唯一的购买国债增值渠道也懒得促成,宁愿大量资金以活期存款形式存放在代管银行。
(三)监督方法
专项维修资金业务涵盖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开发建设单位、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地方财政、审计等各方。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首先,业主对维修资金普遍缺乏深入的了解及其非专业性使其难以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其次,管理办法规定,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依法接受审计、财政部门的审计监督,而建设主管、财政部门的监管身份模糊,既管理又监督,领导重视不够,监督乏力;最后,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公开力度不够。以上监督渠道不畅通的原因,造成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监督不力的现象。
四、改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加快建设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特色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维修资金财务管理规范指引,规范缴存、使用支取、分摊、收益分配等业务财务行为,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同时开发应用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系统,利用管理系统信息数据与代管银行数据自动对接、核销,实现会计核算自动化,减少人为干扰数据,实现凭证汇总、记账、统计自动化,确保维修资金汇总、统计数据准确,通过互联网向业主提供查询服务,使广大业主能清晰查询专项维修资金账户余额、计息收益分配、使用分摊情况。
(二)完善管理办法,拓宽资金增值渠道
2008年实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以来,管理办法已难以满足各地的实际操作。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的经验理论,改进完善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率,适当拓宽资金保值增值渠道,在投资运营方式上给予指引,弥补法律制度上的缺失和不足。其次,维修资金管理中心财务人员也要增强服务意识,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促进资金的流动性,积极协助广大业主筹划资金的运营投资,实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保值增值,提高资金效益。
(三)建立维修资金监督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篇6
一、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1.1法律和税收方面存在着风险国有企业集团为了加强集团内部的资金集中化管理,多数采取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模式,各下属企业在集团总部开立账户或是分支企业的资金全部上交到集团总部,并由集团总部统一进行管理、调拨,这样做分支企业与集团总部之间便形成了在资金方面的从属关系,被动的接受集团总部的资金调拨和安排。分支企业在企业集团总部账户上开设账户,而企业集团总部在银行开立账户,如果某一分支企业发生经济纠纷时,法院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只能对集团总部的银行账户进行查封或冻结处理,这样就会导致国有企业集团下各分支企业资金都无法正常运作,各分支企业也将共同来承担法律连带责任。1.2贷款管理薄弱,内部信贷不规范银行在对贷款企业的审查非常严格,贷款的发放要求也极其的高,对贷款的还款以及利息的支付都有较为严格和细致的要求,并且根据企业信誉度,进行针对企业的资信设立了评级系统,对于信誉差的企业有可能走上法律和程序。集团中的资金管理不亚于银行对于资金贷款的管理,作为资金的管理部门,发放内部信贷极少考虑到其信贷分支企业或是个人的资产状况、贷款用途和收益性回报,既不需要担保人的担保,也不需要有抵押的存在,有些国有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部门,将借来的款项直接用于归还社会上的欠款,从向企业集团借款之日开始就没有归还的打算,贷款管理的薄弱和内部信贷的不规范,使得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心成为了很多分支公司归还企业外欠款的人,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的资金周转情况,造成经营状况差,资金回笼差的现象,影响内部存款的正常使用,甚至让整个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1.3资金管理软件的衔接存在问题国有企业集团与分支企业的资金管理软件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分支企业和集团内部这两个方面的衔接。分支企业内部主要是指,资金管理软件与财务管理软件之间对接性差,一些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心的资金结算系统没有与内部管理软件互连上,不仅资金管理中心与财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实现共享,还造成了很多重复工作的发生,这样不利于企业集团总部对于整个资金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还不利于企业集团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之间的真正统一。同时,各个分支企业采用的资金管理如果不同,那么国有企业集团将无法实现资金管理平台的信息统一,更无法形成集团内部信息的共享,不利于查询和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正确的、有用的相关企业信息。
二、完善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主要策略
2.1加强资金监控与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资金结算业务管理的是整个企业资金管理中心工作,资金管理中心根据日常的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业务流程,严格控制银行账户的资金额度,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充分发挥出资金管理中心的资金管理和结算处理,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做好资金存贷和使用业务。加强资金管理办法和监控使用过程,采取网络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实现资金网络银行的规范化、严密化,并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保密工作。同时,加强企业集团的资金预算管理,强化票据和印鉴的管理,防范资金结算过程中造成的操作风险。设定整个国有企业集团的统一预算管理办法,并针对各分公司制定资金预算管理机制,加强资金预算的使用和编制、审批、执行以及考核,掌握国有企业集团整体的资金收支情况以及资金的分布情况,系统归纳资金使用的动向,并向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出资金的状况成因报告,以便管理者能够根据报告制定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保证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合理有序管理。2.2建立健全资金内部信贷管理建立国有企业集团的内部信贷管理制度,确定企业有关信贷资金方面的管理,监控信贷资金的具体使用和运作,确保企业信贷资金合理使用并能够收回,避免信贷资金发生坏账现象。能够根据企业的资金状况及存贷款比例,调整集团企业的信贷结构,对于到期的贷款应当做好充分的催收工作,对于信誉不好的公司应当实行强制手段收回,做到合理投放,严格管理。强化企业的内部信贷控制,不仅要掌控企业中的资金动态,还要对企业内部的资金借贷业务进行管理。国有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心应当根据各分支企业的经营目的制定审贷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严格控制贷款金额,制定贷款管理的有关规章细则,强调信贷风险管控。2.3加大融资渠道,保证资金运作国有企业集团的融资渠道非常之多,包括有: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发行、信托融资等方式,为了确保企业资金链的稳定正常,应当尽可能多的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将长短期贷款进行结合,优化融资企业集团的融资结构。同时,还应当考虑企业资金的风险,以扩大融资范畴,确保企业经营的资金需求为基础,加强资金的预警机制,以防资金账面上出来赤字现象,以现金管理平台为基础,借助内部资金管理信息软件,保障企业资金支付的合理性。2.4实现资金信息化系统管理国有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应采用科技信息化,其信息化系统应主要包括:内部企业的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外部银行的网络资金结算平台。建立符合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点,以企业主要业务为基础,制定企业的内部资金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的系统应当具备资金预算管理系统、资金信贷管理系统以及各分支企业的银行系统。企业集团外部资金系统建设是将银行网络银行系统与企业集团现金管理平台系统相结合,把企业银行的所有账户都归纳到一个系统平台内进行操作和管理,保证对资金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资金风险的有效防范。同时,还应当根据国有企业集团的经济能力和网络银行的发展,建立起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直接关联,进而实现企业内部结算和外部网银的有效衔接,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快速调拨,减少中间不必要的操作环境,确保资金的安全。
作者:张巧兵 单位: 嘉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篇7
关键词:企业 资金管理 风险控制
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企业的资金相对来说较为雄厚。当前,就企业的资金管理而言,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处于游离状态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调剂、周转和融通效率较低。要想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优化,将资金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就必须处理好流动资产负债之间的比例,在满足流动资产基本要求的背景下,尽可能的降低投资额。另外,还应该注意尽可能的利用短期负债,以实现流动资产的融资,为企业获取最大效益。
一、资金运营分析
企业中存在的两大资金运营职能包括:商品买卖以及发展建设维护,就前者而言,它归属于显性的资金运营循环系统,与商业企业模式十分相似;就后者而言,可以理解为生产运营环节的再现。目前,我国的企业建设速度要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在未来,企业需要加大企业建设的投资规模和力度,对大数额的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总体来说,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来源于:(1)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当前的市场还不够健全,对于客户而言,从消费到缴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费用回收的周期较长,导致企业常常出现数额较大的应收款。同时,外购费用以及工资福利等需要及时支付,修理费等很少能够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行交易,导致企业面临着资金被占用而又不能占用其他企业资金的局面,因此,其选择只能是持有货币资金。(2)企业建设的需要。当前企业正处于需求强劲的特殊时期,在未来加大企业建设投资也成为大势所趋。
二、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在资金管理上面临的困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不集中。资金的分散表现在: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需要与内部的资金分散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在现金的管理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筹划,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各子公司多头开户,大量资金被闲置,资金的配置不平衡,一些下属单位一味追求自身利益。(2)资金监控和监督缺失。在集团内部,没有形成有效的财务约束机制,资金监控手段缺乏。公司管理层对资金的运动环节监控不力,在重要投资上没有形成决策约束机制,导致资金控制脱节。(3)资金管理不善。有些管理人员缺乏资金管理意识,在收支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使得资金的周转受到影响,降低企业支付能力。
三、企业资金管理控制策略
1.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规范资金管理,不仅仅是口号上的,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具体实施管理制度。要求管理阶层提高管理认知,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人员的职能,使员工意识到资金投入生产的意义。
2.使用电子支付系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工作要运用好电子支付系统,以此来进行企业资金的操作管理。就公司而言,要定期对下属单位账户进行清理,防止出现账外账的情况,压缩银行账户数量以及出台《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等。另外,要不断完善和加强电子支付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将网银划转资金当成是企业资金管理的一种新形式,建立科学的网银体系,不断提升资金的集结性。
3.加强资金管理监督
在资金管理上,加强监督是非常关键的。资金监管的重要实施手段之一是强化企业各岗位之间的监督职能,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监督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主体性能,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人员也应该相互监督。要依据国家的法制来检查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保证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在会计业务上,要坚守职业操守,对于存在的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严格进行处理,违反国家财务制度的行为也应该被曝光。如财务监管中出现管理漏洞,应该及时报告上级,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修改意见。对于公司的领导阶层来说,要致力于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财务进行定期审核,做好出纳工作的检查等。通过各个岗位的规范化管理来实现资金的透明化和原则化管理,最终实现对资金的合理管理与控制。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由此带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在这种形势下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改革,适应这种形势上的变化,要加强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在不断完善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统筹,以推动资金的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最终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敏.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对策[J].中国经贸,2010,(22):163- 164.
[2]史晓坤.浅析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8,(31):18- 19.
[3]鹿艳春.浅析企业资金管理重点与控制[J].中国科技财富,2009,(6):119.
篇8
中粮:价值链协同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近年来,中粮集团发展迅速,形成了有限相关多元化的格局,在管理上,形成了集团―经营中心―业务单元―利润点的多级管理体系。由于各板块业务模式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资金集中管理的需求各异,同时在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的引领下,各企业间的协同要求亦不断深化。
2002年,集团成立中粮财务公司,履行资金集中管理职能,通过“银企直联”模式,财务公司建立了覆盖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七家银行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实现了300余家成员单位近800个银行账户的联网,每日实施资金归集与拨付。财务公司发挥集团资金蓄水池作用,利用归集的集团沉淀资金发放贷款,实现集团资金的体内循环,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集团整体负债和财务费用。通过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系统,集团各级管理人员可实时监控和管理所辖企业的资金流向和流量,加强了资金计划管理和资金风险的控制。
面对新形势,财务公司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职能,积极面对集团发展和内部协同带来的资金需求变化,突破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和手段,开发个性化资金管理子平台,配合集团全产业链战略推出外汇结售汇、供应链票据融资等业务,为集团上下游完整的价值链提供金融服务。
中免:“内部银行”
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按照国家免税品专营政策开展免税品经营业务的国有企业,是国旅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9年以来,中免公司以严控风险为主线,从建立对子公司的财务管控体系、落实资金管控措施、改革销售信用管理、上线资金管理平台、实施集团资金集中等方面入手,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2009年和2010年,中免公司相续出台了《资金管理办法》、《子公司财务管理规定》、《财务审批管理规定》、《费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资金管理的基本制度和与基本制度相配套的各项规范办法60余个,基本形成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子公司财务管理规定》和《资金管理办法》对有关资金的各个方面工作,包括现金和备用金、银行账户、资金收支、对外投资、工程建设、资产购置、资金往来和贷款、票据和印鉴、财务安全保卫等,均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规定,严格禁止下属企业进行资金理财、资金拆借等5项活动,将下属企业贷款、担保、重大资产购置等5类重大财务事项的管理权限一律上收至总部。同时,通过培训宣讲、非现场财务监督(报表监控)、现场财务监督(巡回检查)、内部审计等方式以及严格的奖惩措施保证制度贯彻落地。
公司从2009年开始着手实施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实现全部银行账户上线、96%的子公司向总部上划超额资金,集团资金集中度比2009年提升了24%。
同时,中免公司以成熟的第三方资金管理平台为基础,针对我们实施资金集中的模式和要求,开发实现平台的“内部银行”功能,对资金划拨、内部结算、资金结转等事项进行内部记账、自动处理、批量操作,资金上划集中后的管理和结算工作井然有序,总部财务部已经具备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雏形。
三峡财务 行清算
三峡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专门服务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及其成员单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股东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长江三峡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长江三峡实业有限公司5家单位组成。
三峡财务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经过多年实践,不断探索,形成了具有三峡特色的资金管理、资金支付模式,建立了核算、结算、清算一体化的电子服务系统。
在资金管理、支付模式上,三峡财务公司使用了行清算模式,所有成员单位均需在财务公司开立结算账户,所有资金收付业务均通过三峡财务公司在工行、建行、农行、交行所开立的清算专户进行资金清算。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的作用,取到了良好的资金蓄水池效果。
同时,为满足这一模式要求,三峡财务公司历经多年,成功开发了集结算、核算、清算于一体的综合结算业务系统,即电子服务系统。电子服务系对内是借助网络技术,将结算服务平台延伸至成员单位,变财务公司柜面结算服务为网上结算服务,为成员单位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资金结算渠道;对外是借助银行结算网络和网点优势,在现金、支票等金融业务上为财务公司提供相匹配的后续服务,为成员单位提供实时、安全的资金清算渠道。
云南冶金 “现金池”
云南冶金集团财务公司是由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经中国银监会核准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于2010年1月注册成立,当月财务公司“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与集团公司本部等6户成员单位、工商银行等6家商业银行的系统对接并稳定运行;10月,启动“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新增9家商业银行上线,新增电子回单、上市公司额度管理等功能,财务公司各项业务平稳起步,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和运营的“资金池”基本形成,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进一步加强,资金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财务公司完成了与工商银行等15家商业银行的“银企直联系统”的上线运行,完成了与集团公司本部等35户成员单位,计148个银行帐户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上线成员单位资金集中度达77%,通过财务公司支付结算率达到55%。
篇9
黑龙江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最新版第一条为加强我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专项奖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顺利开展,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xx〕253号)和《财政部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财建〔20xx〕321号)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专项奖补资金(以下简称奖补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支持我省完成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任务的奖补资金。
第三条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坚持企业主体、中央支持、地方组织、依法依规的原则。奖补资金的管理使用坚持规范、有效、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奖补资金由省财政厅统一管理。省财政厅依据省政府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有关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测算确定奖补资金,并按照规定及时分配和拨付资金。
第五条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承担我省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任务的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具体为:
(一)企业为退养职工按照规定需缴纳的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费,以及发放的基本生活费和内部退养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费;
(二)符合《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及《黑龙江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黑政发〔20xx〕5号)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
(三)清偿拖欠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等历史欠费;
(四)弥补行业企业自行管理社会保险收不抵支形成的基金亏空,以及欠付职工的社会保险待遇;
(五)其他符合要求的职工安置工作。
第六条奖补资金的分配方式如下:
(一)分配标准按照钢铁煤炭行业分流安置职工人数与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量计算确定。
(二)钢铁、煤炭行业奖补资金按照两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安置职工人数等比例确定。对两个行业内的企业按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量和分流安置职工人数各占50%权重分配奖补资金。
第七条省财政厅按照我省确定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量和需分流安置职工人数,会商省发改委、工信委、人社厅等部门后,于每年5月30日前向财政部提出奖补资金申请。省财政厅收到财政部下达资金并报省政府批准后,1个月内将奖补资金按照本实施细则规定分配和拨付,并将分配结果在省政府网站上向全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个月。
第八条奖补资金的申请、审批、拨付程序:
(一)龙煤集团所属煤矿由龙煤集团提出申请,地方煤矿或钢铁企业由所在市、县政府提出申请。每年4月底前,龙煤集团和相关市、县政府在省发改委、工信委、人社厅等部门审核同意后,将本企业和本地奖补资金申请报送省财政厅,并提供以下资料:
1.书面申请材料,内容主要包括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和奖补资金使用方案。
2.化解过剩产能煤矿的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原件;化解过剩产能钢铁企业的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
(二)省财政厅在完成相关程序后,将龙煤集团所属煤矿奖补资金拨付给龙煤集团;将地方煤矿和钢铁企业奖补资金拨付到企业所在市、县财政部门。
第九条奖补资金的清算程序:
(一)年度结束后,省、国家相关部门将对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实施方案完成情况进行核查。
(二)龙煤集团、相关市、县政府要根据核查结果,在次年4月底前向省财政厅提出奖补资金清算申请。
(三)根据财政部批复的化解过剩产能奖补资金清算意见,对当年未完成化解产能任务和人员安置的,扣回相应奖补资金;对超额完成化解产能任务和人员安置的,拨付余下奖补资金。
第十条奖补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加强奖补资金基础管理工作。承担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市、县政府和企业要建立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和分流安置职工情况的专题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奖补资金使用、人员安置、化解产能、债务处理等文件和影像资料,特别是化解产能过程中的有关图纸、照片和视频资料,为核查、审计等工作提供依据。相关企业应建立奖补资金发放全流程档案,保存奖补资金发放流程的相关资料,每一个环节发放责任人和接手人均需签字留档备查。
第十二条强化奖补资金的监督管理。龙煤集团、相关市、县政府对奖补资金具体使用情况负责。龙煤集团、相关市、县政府和企业要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等部门的审计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奖补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本实施细则由省财政厅会同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解释。
第十四条本实施细则自之日起施行。
奖补资金的清算程序(一)年度结束后,省、国家相关部门将对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实施方案完成情况进行核查。
篇10
管理的若干经验,对管理理念、管理办法等展开论述。
一、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
以往开展的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金额往往只能以“大概多少”等进行安排;而且到了期末,财务人员常为资金收支平衡进行大量的工作,既浪费时间,又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弥补现有缺陷,整个电力系统开展了精细化管理活动。精细化管理作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出现的一种管理模式,强调目标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考核。资金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松散的资金归口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新型资金管理模式。为此,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充分认识到员工在管理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加强学习,熟悉各类财经制度和政策法规,在财经政策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中,重点又以职称考试为导向,以业务需求为目的,不断提升员工工作兴趣;并且从中选出一批骨干,集中强化培训,参加省公司财会知识大赛,激励员工自觉提升个人素质。
其次,启动“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员工”主题活动,并将此作为提高员工素质的一项长期工作。鼓励广大财务人员调整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做“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向工程师、野外作业人员请教,把资金管理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升对资金使用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一定的回避风险技能。
二、有法可依,完善资金管理办法
为更好地开展资金精细化管理,使财务人员增强资金管理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重新梳理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文件下发到企业各基层单位,务必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具体工作包括如下内容:
(一)对供电局现有财务制度进行梳理。有标准才能执行到位,没有标准就为执行者埋下了执行不到位的隐患。开展精细化管理,首要任务是对过时的或不精细的制度进行全面、完善的修订。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公司相继出台了《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局业务招待费使用规定》及其与各自相适应的实施细则。重新制定了业务流程,着力从细化流程中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此外,还根据“十一五”带来的新气象,重新制定了财务科岗位标准,使过去模糊的概念和词语,转变成可以细化、量化,并且能够考核和监督的条例。如,明确要求财务科科长每个季度需要检查全局的资金使用情况,对资金使用出现异常波动的部门,需要亲自写出分析报告上报有关领导。
(二)树立科学理财观,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管理坚持“统一管理、统一归集,集中支付、集中运作”的原则。通过班组报告会、各级领导讲话等形式,使全局员工逐渐认清财力集中才能办大事,才能减少漏洞的道理,逐步树立科学的理财观。针对目前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执行不到位,有些部门资金闲置,有些部门却向银行借款的现状,着力在企业内部强调财务集约化原则,加大资金归集力度,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对于流动资金,正确核定流动资金定额,编制定额流动资金计划,及时组织资金的平衡调度;在全局范围内进行流动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处理一批过去的积压物资;推行更为严格的支取和报销制度,从日常活动中资金流动最频繁的源头上控制现金流量。对于资本性支出,建立跟踪机制,加强资金动态管理,积极促进货币资金回笼。此外,不断加强与国有金融机构的协作关系,借鉴国外集团下属财务公司的运作模式,摸索建立公司资金借入和归还的调控机制。树立科学理财观,还要坚持现金流为重的原则。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流动性发生问题就意味着企业经营面临危机,而危机背后隐藏的往往就是管理失控。必须高度关注公司现金流向,把资金管好。
(三)完善考核监督机制。一是从公司整体效益出发,建立和完善资金效益管理的考核机制,促使各单位管理目标与公司整体目标的一致。二是增强财务结算中心的核心地位,明确要求下属各部门要做到“你的钱,我看着花”,除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外,只能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三是全面开展清理、撤并、集中银行账户的工作,组织专人对银行未达账项及短款进行核查,彻底革除过去“得过且过”的监督机制,保证资金集中管理的权威性。四是逐步摸索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职责,在月底、季底、年底按照签订的内部经营指标对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
三、科学统筹,全面推行预算管理
依据“十一五”规划和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面临日益增多的电网升级改造工作,重点在于构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坚持“所有经济活动都必须纳入预算,所有预算收支都必须延伸到项目,所有预算项目都必须细化到月度”的原则,以效率和效益配置生产要素,合理分配有限资源。
为配合整个系统精细化管理战略的实施,要下大力气对资金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各部门之间往来资金清算办法,严格划分各类资金的使用途径,尤其对电费收入要实施实时划转,尽量压缩存量资金,促进资金流转顺畅,发挥资金规模效益。预算范围要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电力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由单一主体资金预算扩大到包括多种经营各单位在内的全方位资金预算。从而实现资金的真正集中管理。
财务人员应深入实际,与生产人员紧密配合,通过对资金使用途径和流程的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确保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资金预算体系。明确指标的可比性,敢于计算出本单位水平与行业内部先进企业水平、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目前,财务人员正在全系统顺利实施办公自动化两年多时间的基础上,借助财务软件,将预算编制从过去的年度预算,逐步发展成为月度预算、季度预算。
在制定预算管理办法时,明确公司财务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各资金归口管理单位及各车间的职责分工权限划分,力争避免今后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明确资金预算管理的内容、程序、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并根据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从组织上保证预算体系的正常运行,各级预算责任单位均要承担起本单位预算管理的责任。资金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还应该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可采取的方法,如对超预算付款和超额持有备用金的部门及个人进行警告,严重的甚至停止其作业过程。
此外,财务科还注意到,由于业务量很难用固定数进行衡量且受宏观影响较大的实际,往往在预算编制中会制定备用的方案。因此,根据若干可能的业务量为基础编制的弹性预算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今后工作中可更多考虑采取零基预算法。即以零为出发点编制预算,不仅可以压缩各项可控费用,而且能够调动各级预算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理使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四、扩大客户资源,实现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
财务要为建设坚强电网提供资金支撑,光靠节约不行,要千方百计多卖电,必须努力拓展市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为实现供电企业资金的连续性,促使企业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公司开展了大规模的扩大客户资源活动。深入客户进行走访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客户用电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捕捉客户的用电信息,开展一定程度的超前服务,牢牢把握已形成的客户资源。同时,提高优质服务工作水平,并借助老客户的口碑,及时发展新的用电客户。
在这一过程中,财务人员加强了对电价政策的学习,区分各类用电性质。供电量不足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限电单位的选择上,充分考虑重要程度,将电价因素放在首位,最大程度保障企业利益。同时,按照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配合物价部门做好峰谷、丰枯、季节性电价政策的制定工作,做好居民生活电价政策制定的前期工作。并且积极向政府和价格主管部门汇报电网建设的必要性和价格需求,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促成“十一五”电网建设还本付息电价政策的出台,寻求新的收入增长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