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合作社项目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合作社项目实施方案

篇1

今天,商务部召开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座谈会,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常晓村同志对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我完全同意;8个试点省份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本省试点工作的思路和建议,讲得都非常好,很受启发。会后,我们将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会同财政部进行研究。近年来,中农办和财政部对商务工作的支持力度很大。中农办连续5年把农产品流通内容写进中央1号文件,财政部不断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工作的支持力度。刚才,中农办赵阳局长深刻阐述了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意义,财政部陈春平处长也强调了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在工作中贯彻执行。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的意义

今年,经过认真研究,财政部和商务部决定在8个省份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希望试点省份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充分认识肩负的使命,充分认识试点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集中精力创造性地做好试点工作,为下一步扩大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打好基础、积累经验。

(一)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对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探索建立农产品产销平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市场波动不仅在我国、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比工业品市场波动大。工业品一旦出现缺口,可以及时组织生产,但农产品有生产周期,自然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对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影响非常大。除个别品种外,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市场波动比美国、日本和欧盟要大很多。这与我们千家万户生产、千家万户批发和零售、现代化水平低,以及信息不对称有直接关系。一些地方既存在农产品卖难现象,又有买难问题。主要原因是我国各个地区农产品流通模式差别很大,有的农产品是局部生产、局部消费,有的是全国生产、全国消费。但无论哪种模式,流通平衡都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受韩国泡菜事件和日本大白菜短缺影响,吉林、辽宁、黑龙江的大白菜出口增加,需要其他地区的白菜向东北流通。今年小宗农产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被老百姓戏称为“豆你玩”、“蒜你狠”、“辣翻天”、“姜你军”和“糖高宗”等。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依靠不断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和大贸易,建立起解决买难、卖难的长效机制和符合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现代流通模式,这是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对保障食品安全、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前简单的白菜、萝卜、土豆几个品种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随着人口流动性提高,个性化需求增大。尽管我国农产品质量已有很大改善,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是经常困扰着广大群众,影响正常生活。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来解决。绝大部分农产品通过市场销售,把好市场关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非常重要,对改善民生、落实执政为民宗旨意义重大。

(三)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价格有很大差距,不仅消费者负担加大,农民收益也并未增加,流通企业也未获得更大利益,主要原因是流通成本过高。如果建立起现代流通体系,就会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损耗,农民就能增加收入,消费者也能多受益,流通企业也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对实现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试点省份商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决不能将试点搞成简单的项目建设,要与财政等部门互相配合,共同把工作做好。

二、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的思路和重点

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既是以往“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等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商务部与财政部已联合下发指导意见,对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试点省份在开展综合试点工作时,要加强研究,实现四个转变,把握好四个重点。

(一)工作思路要实现四个转变。一要实现从单纯流通节点建设向流通链条和流通网络建设转变。以往我们开展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大型流通企业建设,只是节点的建设。这次试点不能仅体现在点上,要体现在线上和面上,体现流通链条怎么建立以及市场和企业如何布局。要综合考虑各方的因素设计试点方案,要统筹规划、统筹布局,不能简单停留在单一的项目建设上。

二要实现由改造提升流通设施向推进现代流通模式转变。应当从以往重点关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硬件升级改造,转向推广现代流通模式。要改变以往农产品流通盲目性大的状况,推行订单农业,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不仅要改造流通设施,采用冷链物流等现代流通手段,更要减少流通环节,继续推广农超对接、产销衔接等现代流通模式。

三要实现由分步设计、分步实施向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转变。以往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只涉及农贸市场,缺少通盘和总体框架的考虑。此次综合试点不同,试点县、市和省份都要有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分步实施。

四要实现由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向政府引导和市场化相结合转变。以往开展农超对接和批发市场改造,企业或市场建成项目,政府只负责拨付补贴资金,项目运行完全是市场化运作。此次试点要充分发挥商务、财政等部门的作用,引导和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连锁企业等试点承办单位推进现代流通模式,既要实现农产品流通公益功能,又要坚持市场规律,保持项目生命力。

(二)把握好四个工作重点。一是统筹制定和实施规划,构建布局合理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没有规划和蓝图,现代流通网络就难以形成。做好规划的前提条件,是充分了解当地的现状。试点地区要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实际出发,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着力做好试点城市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改造,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列入试点的市县要制定试点方案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试点省份应在市县方案和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指导意见,完善省级试点方案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规划。

二是加快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流通节点。流通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收购节点,包括农产品集配中心、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经纪人等。目前农产品经纪人是主要形式,然而经纪人收购关系较为脆弱,要采取措施向合作社、集配中心、大企业建基地发展。第二种是批发节点,包括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集散地批发市场。有的批发市场兼具产地、销地和集散地特征。批发市场既要加强加工配送、冷藏仓储、预选、分级、包装、配送等设施建设,也要改进交易模式,引入会员制、拍卖模式。究竟该选取哪种模式,试点省份应组织批发市场认真研究。第三种是零售节点。目前标准化菜市场和连锁超市在城市社区有所发展,但农贸市场依然是农产品零售主要形式。试点省份应结合当地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研究探索建设改造农产品零售网点。在节点建设过程中,既要加强冷藏保鲜和物流建设,也要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平台作用,为复杂的多式联运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三是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形成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具有特殊性,供应链建设是一个难点。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产地建设采购基地、加工中心、配送中心、冷藏仓储设施,推进“订单农业”;在农产品重要集散地或消费地开设农产品专卖店或销售专柜,与学校、餐饮、酒店、食堂建立直接供货关系;通过提供市场信息、销售渠道或生产服务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带动农民加入合作社或由大企业统一组织生产,扩大生产规模。综合试点应该采取多种模式减少流通环节,由原来的随机卖,变成一种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政府应该引导各方通过经济关系和利益协调机制形成供应链,产地投资建设销地专卖店,销地投资建设产地集配中心。出现卖难的时候,销地优先销售产地投资方的蔬菜;出现买难的时候,产地优先将蔬菜供给销地投资方。农超对接项目原则上应同时包含大型连锁超市承建的子项目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承建的子项目。试点区域内如无符合资质条件的大型连锁超市,应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如无合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在周边地区选择。

四是加快制订实施标准,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品牌化和包装化。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都没有包装,没有品牌,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包装化、品牌化,建立追溯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强有力保障。陈德铭部长十分重视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建设工作,商务部正在组织制订洋葱、土豆、青椒、黄瓜、西红柿、豇豆和冬瓜等7个农产品流通标准,将对这些产品的分级、包装、标签、贮运和购销等作出规范性要求。农产品流通标准化是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试点省份选择项目承办单位时应优先选择积极贯彻标准的单位。要采取多种方式引导试点项目承办单位,参与农产品流通标准制修订工作,并认真实施已出台或即将出台的有关标准。推动农产品流通主体将管理流程标准化,提高管理水平和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的工作要求

(一)抓紧工作进度,细化实施方案。各试点省份要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试点工作方案,确保切实可行。方案既要反映总体要求,又要发挥大家的创造性;既符合标准化、规范化的总体工作要求,又能充分反映地方特色。只有这样的方案在实施时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明确目标责任,加强动态监管。此次农产品流通综合试点的第一责任人是试点省份商务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具体责任人是分管负责同志。相关处室要有专人负责,全程跟踪。对项目实施状况进行动态监管,保证项目工程进度。制定详细的项目验收标准及操作办法,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和专业审计人员组成验收组,确保项目质量。严格信息报送制度,要求试点承办企业及时准确填报工程进度和市场经营信息,把信息填报情况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参考。新晨

(三)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管理。试点工作责任重大,要保障实施效果和资金安全。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审计工作,拨付和使用补贴资金严格遵守国家规定,将补助资金切实用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上。任何单位不得骗取、挪用或者截留财政专项资金,对于违反规定,弄虚作假,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商务部、财政部不仅要全额收回资金,而且将取消其以后年度申请资格,触犯法律的,将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四)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地方配套政策。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试点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规划、用地、用水、用电、资金等方面出台配套优惠政策,按工业用地政策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采取措施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力度虽然比历年都大,但与实际需要相比仍然有很大缺口,希望地方财政也相应加大配套支持力度,引导试点单位加大投入,形成中央、省、市、县和企业共同加大投入的局面,为试点提供强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五)深入调研,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试点工作是一项新工作,大家一定要重视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完善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商务部将对8个省份的试点进度和质量进行比较,宣传好的经验,整改出现的问题,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并在全国范围推广。

篇2

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30.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1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于农业。农民的生产方式、经营活动、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力决定着家庭收入的增减。随着流域治理的深入开展,“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布局经济社会的发展”,节水节地保护生态的现实,迫切需要农民转变传统生产方式,以技术和素质来促进收入增长。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农民素质转型成为了核心。为此,结合新农村试点建设,近三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农民培训、提高素质放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全面规划,总体部署。但在具体实践中因体制问题,针对农民的培训资源渠道分散,部门分割,多头实施,整体推进效果不佳。为使农民培训形成合力,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县上下形成共识,一定要走整合农民培训资源,创新农民培训办法,建立农民培训新体系的路子,务求实效。

一是加强对资源整合的领导。县上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培训资源整合工作,并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在高层次决策中研究农民培训资源整合问题。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掌握了解各部门、各行业农民培训资源情况,形成等一手调查资料,提出整合资源的指导意见,并通过学习、观摩、个别谈话等方式,统一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思想,提高认识,从面有效推进资源整合工作。

二是制订培训资源整合的办法。县上在摸清各项农民培训资源的情况后,分类疏理,统一安排,制订了《县农民及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整合实施意见》。主要整合的农民培训资源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业创业培训、扶贫开发中用于科技扶贫和劳务技能培训、农业综合开发中用于科技培训,再就业培训,以及本级财政安排的农民培训等方面的项目。

整合遵循的原则是: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形成“各做一道菜,共拼一桌席”的机制。在资金的使用中,管培分离,专户、专帐、专人管理,按资金原渠道管理要求进行报帐,并建立项目实施的申报、批准、公示制度,加强资金使用前审核、使用中监控、使用后检查,跟踪问效,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三是建设县级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使整合的各项涉农培训资源有效发挥作用,县委、政府决定搭建统一的平台,建设县级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学校依托县农广校、县职业中学,实行校校联合,教学力量、实习基地、教学设施等资源共享共用,同时根据办学培训特色和要求,又各自相对独立,分别管理,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建成了以劳动力输转为目标的技能培训,以农民科技知识增强为目标的科普培训,以造就农村创业带头人为目标的科技骨干及农民技术员培训,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乡村干部及专业人员培训等四大培训体系。目前,县上共为新型农民培训学校投资99.2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室2个,学员食堂1个,学员宿舍8间,并配置全套床、桌、被、褥、洗等生活设施;购置图书5000册,设立图书室1个。

四是创新开发新型培训资源。在整合项目培训资源,新建农民培训学校的基础上,县上立足实际,着眼于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开发新的培训资源。实施了编一份《新农村资讯》报刊,建一个手机短信平台,开一部农技咨询电话,办一期《科技服务苑》电视栏目,设一处科技超市,配一台科技直通车,出一套系列科技光盘,组织一支科技赶大集服务队伍等“八个一”农民培训活动。《新农村资讯》每月刊出三期,免费发放全县5.8万农户,主要登载农民需要的产销信息、致富典型、农业科技、三农政策等;手机短信随季节农时编发,农技热线有专家轮流值班座堂,随时接受农民的电话询问;《科技服务苑》电视栏目,周周更新播出,专家讲解;科技超市集纳各类农业科技成果,供农民学习观摩、选择购买;科技直通车携专家、装检测设备、带放映设施,是农民随叫随到的110;安排专人在地头、田间、禽舍、农家拍摄整理各类种、养、加方面符合实际的科技致富碟片,用身边的典型事例直观形象地教育农民;由科技局牵头,组织农、林、水、牧、民营企业的科技人员开展赶大集活动,散发资料,进行现场咨询。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运用现代科技技术进行形象化农民培训。

五是完善乡村社培训网络。县以下的农民培训基地比较薄弱,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农村培训体系建设,着力解决这一问题。整合新农村、基层组织、文化体育、畜牧科技、民政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资金,扶持乡村两级农民培训的阵地建设。全县18个乡镇,249个村均挂牌成立了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并已建成十多处以乡村级农民培训学校为标志的村民活动中心,配套了多媒体放映设备、农民书屋,开通了远程信息网络。同时探索把培训阵地延伸建设到产业园区、示范片上,确定了日光温室、暖棚养殖、节水种植等为主的农民培训实习基地。县上成立了农民技术员评聘领导小组,通过本人申请、乡村推荐、领导小组考聘、政府聘任、公开公示后,使大多数的村有了自己的农民技术员。初步形成了县有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乡有农技报务站,村有培训学校及农民技术员,社有科技示范户的农民培训网络。

二、广泛开展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县劳动力构成中高中以上文体程度的比例为22.7%,平均受教育年限8.9年,大多数农民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主要来源于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全县新型农民人才不到0.82%,农村主要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技能结构不尽合理,加大培训力度势成必然。

一是建立农民培训首席专家制度。县上成立了由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组长,副高以上职称专业人员11人组成的农民培训专家组,指导全县农民培训工作,确定培训内容;乡镇由科技副乡(镇)长担任农民培训首席专家,负责落实县上下达的培训项目和本乡镇农民技术培训;村上由村农民技术员担任村农民培训首席技术员,专门负责本村的农民培训和技术推广,带动村社科技示范推广种好样板田、示范田。

二是制定新型农民培训规划。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联系实际,制订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远景规划》,出台了2009年至2013年《县新型农民培训规划》、《县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县妇女培训实施方案》等培训规划,并分目标,分阶段,分年度有相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在规划实施中,结合实际确定了节水增收种植技术、节水高效养殖技术、农民创业技能技术、农民市场经营知识等三十多项培训内容。

三是创新农民培训的方式。针对农民需求和项目实施要求,在集中培训、技术轮训、观摩培训、邀请专家培训等常规培训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实效,创新了培训的方法。其一是进行菜单式培训,制订了《县设施农业菜单式培训管理办法》,为发展日光温室、暖棚养殖等现代设施农业的科技示范户每户发给培训券50元,分5元、3元、2元、1元四种面值,由农户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专家,技术人员有偿服务,合理取酬,从而充分调动了农民和科技人员参训授课的积极性,已发放培训券10万元,培训农民上万人(次)。其二是招标委托培训。制订了《县招标培训和委托培训管理办法》,探索市场化农民培训的途径,建立公开招标制度,向县内外有资质和条件的单位、个人进行招标和委托培训。其三是产业基地培训。,直接把农民组织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上“手把手”培训,并开展技能知识竞赛,提高培训实效。其四是现代大众媒体培训。利用远程信息网络、发送科技碟片、赠阅《新农村资讯》、收看《科技服务苑》电视节目、农民热线服务咨询、编发手机短信、科技大蓬车服务等手段,全方位覆盖,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其五是院地院企合作培训。选送乡村干部、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到大专院校学习,组织农民科技骨干到外地企业务工,借以开阔视野,提高本领。全县每年有组织外出务工人员2万人,县乡村组织外出学习农民上千人。

四是聚合各类力量实施培训。为加强各级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县上制订了《关于整合师资力量加强新型农民培训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实了县级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人员,建立了兼职教师人才库,并有人事部门负责,计划每年招聘50名左右农业大专院校学生到基层乡站工作。对配备的村支部挂职书记、安排到村工作的大学生赋于其组织农民培训的职责,发挥各部门单位在农民培训中的作用,有效利用行政资源,结合“新农村才保障工程”的实施,组织、宣传、统战、人事、教育、卫生、政法、司法、共青团、妇联、科协、党校等要从各方面培训农民。支持民营企业和民间科技组织开展农民培训活动,全县十多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和乡村签订了产业基地建设协议,通过“订单农业”培训农民。在防沙治沙、生态节水,推进流域治理中引智引资,争取外援力量培训农民,已举办了多期治沙新技术、节水滴灌工程、大田农艺节水等专题培训班,参训农民3000多人次。

三、注重提高培训效果,培育新型农民典型

县是流域治理的重点区域,温总理多次批示指示“决不能让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生态治理成为人民生存发展的首要选择,如何让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流域治理中,培训农民,改变观念,开辟多样化的节水增收渠道是重要途径,在培训中,提高培训的效果,放大培训效应,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是实现这种途径的基本捷径。同时也可减少培训资源的浪费,降低培训成本。

一是建立培训绩效考评体系。县委、县政府将各类培训纳入部门、乡镇工作责任考核,签订责任书,作为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在县乡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开展的课堂集中培训和其它专题培训中,进行课堂问卷调查,培训学员当场打分评价。据调查,《科技服务苑》电视栏目累计播出236讲,收视农户达到4.58万户,点总农户数的85%,深得群众好评。全县有57名农民经过培训考试,被县政府聘为村级技术员,每年给予800-1500元的补助,他们高兴地称道“有了用武之地”。

二是以培训促进重点工作。石羊不可流域治理中,关井、压田、节水建棚、保护生态等工作,农民在认识上不统一,技术上难把握。通过培训,讲政策,讲法律,讲技术,统一了思想,使广大群众认识到节水的必要性,并积极学习实践运用大田节水技术、工程节水措施,加快节水品种的改良,调整用水结构,布局节水作物,发展高新节水农业。全县粮经比例趋于合理,葵花、棉花、甘草等节水作物占到总播面积的60%,地膜覆盖、垄沟灌溉、小畦灌溉等大面积推广,湖区群众还探索使用了一膜两用免耕节水种植,面积达5万亩,管理节水、技术节水深入人心,水权改革后,刷卡取水成为了农村的新时尚。近两年,全县新建日光温室8000座,养殖暖棚7300座,每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上亿方,呈现出总量下降,定额下调的好势头,生态治理、流域治理等涉及全县的重点工作良好推进。全县有200多农民技术骨干被推荐担任了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人,发挥了领头带动作用。

三是造就了一批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县域特色产业扶持发展中,每年培训农民12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和“田秀才”。为推进日光温室产业建设,全县共举办县级技术培训班21期,乡级技术辅导班105期(次),现场操作培训195场(次),受训农民达35680人(次)。围绕美国红辣椒、洋葱、食葵、反季节甜瓜等优势农产品的发展,举办示范培训班206期,培训农民50500人(次)。大坝六沟村农民在党支部书记高立文的带领下,系统学习日光温室栽培技术,户均建棚一座,连片搭建的温室被作为全县的科技孵化园基地。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首批确定的30个示范村,每村40名基本学员,共计1200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经过培训后,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

四是增添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经过培训后的农民,激发了生产的积极性。基层干部在谋划经济发展、致富一方中的作用加强,获得了群众的信赖。三雷镇中陶村支部书记李福荣组织成立金光高效农业合作社,实行日光温室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规模发展的好路子。劳动力转移培训使众多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增长了致富本领,每年走出,走出农田务工经营的农民达6.5万人(次),农民务工基地遍布大多数省份,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全县农民经纪人队伍达到4000人,农民成立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达到120家。走出沙乡的农民不仅挣回了票子,也带来了新的观念思想,农民领头创业兴办的中小企业达到上百家,更多农民自发迁居他乡致富,每年移民8000人。随着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农业的经营水平有了显著进步,家家都有“科技明白人”成为了农村新风貌,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在农民、农村、农业生产中蔚然成风,方兴未艾。

四、开展劳动力资源整合、培训新型农民的启示

县在农民培训中,开展资源整合工作刚刚起步,体制和机制创新初具雏形,总结实践经验,主要启示是:

1、统一思想是基础。劳动力培训资源的整合不是简单的资金捆绑,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和政策、项目管理、法规规定、审计监督等诸多问题,必须做好各部门单位的思想统一工作,解决认识问题,处理好条条块块管理的关系,争取上级的支持和理解。只有掌握项目资金的各部门领导配合,找准整合的政策依据,充分取得上上下下的肯定,才能做好,尤其是在项目的管理实施程序中,项目主体单位要明确责任,但不包办,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作为承办单位要接受指导监督,又不能自行其事,双方都要程序合法,资金合规,目标一致,质量一流,验收评审安全通过。

2、领导重视是关键。资源整合牵涉面广,不是仅一个负责人或部门能做到的事,所以要上管一层,由县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协调决策,并制订各项制度来加以保证和约束。

3、建设平台是保障。整合的项目资金要统筹使用好,必须搭建统一的平台,新型农民培训学校的创建,构成了一个平台载体,使得项目的实施有抓手,资金的管理有去处,宣传组织有方向,农民参训有依托,可解决县级以下谁也抓农民培训,而农民搞不清门道儿的问题。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即节约资金,又可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还可使各类培训手段灵活方便地发挥作用。

4、创新方式是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沿袭传统的培训方式已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农村实际,所以要改变培训方式,寓教于乐,方便群众,自我选择,自主参与,增强针对性、可操作性。使农民从“要你学”转变为“我要学”,始终把科技报务终端建到田间地头和农民身边,体现在农民最需要的时机,潜移默化到农民的日常生活当中。

5、结合实际是出路。培训资源的整合从项目申报开始就要符合县情实际,符合农民的需求,项目不准,实施难,操作难,验收难,整合难。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要从薄弱环节、关键环节做起,以典型引路。组织农民学习,尽可能要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实践中,让他们手能感触,眼能看见,心才能开窍。培训时间、地点安排要方便群众;培训人数规划趋向于小型化;培训内容要结合项目、区域、产业;培训质量即要面向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又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