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实习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实习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实习调研报告

篇1

目 录

一、前言 3

二、调查计划 3

(一)调查目的 3

(二)调查对象 3

(三)调查方法 3

(四)调研时间 4

(五)调研地点 4

(六)调研计划 4

三、调研结果分析 4

(一)数据分析 4

(二)调研项目 5

(三)SWOT分析 7

(四)总结与建议 12

四、附件 13

一、前言

天蓝地绿生态农庄位于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张皋庄,该项目由无锡市天蓝地绿生态农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农庄总设计面积1250亩,共分三期实施。农庄以“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以生态农业为轴心,依据生物链原理,把园区中的种植业、水产业、再生能源、水资源利用、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住宿、旅游会议等产业构建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转换,互为资源的循环封闭系统,实现生态平衡,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蔬菜产业发展迅猛,有机生态蔬菜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市场需求也在变大,需要挖掘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无锡优越的自然资源适合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应该抓住机遇,开发有机生态蔬菜市场。为此我们公司对无锡市场做了一个关于有机生态蔬菜市场现状的调查。

二、调查计划

(一)调查目的

1、向市民宣传天蓝地绿的有机生态蔬菜,普及“食用有机生态蔬菜,惠及锡州子孙后代”的思想,做有机餐桌工程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2、了解目前无锡蔬菜市场的现状,已制定一份合理的营销方案,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并食用天蓝地绿有机生态蔬菜,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

(二)调查对象

无锡市崇安区中大颐和湾小区居民 超市购物者

(三)调查方法

实地考察 问卷调卷

(四)调研时间 (五)调研地点

中大颐和湾 家乐福超市 沃尔玛超市

(六)调研计划

时间 负责人 任务 备注

3月18号~3月19号 全体组员 制订工作计划及工作进度安排表 全体成员讨论,陈娜娜编写 3月20号~3月21号 全体组员 问卷设计 助理编写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数据分析

1、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3月21号~3月22号:中大颐和湾发放问卷。

3月23号:家乐福超市、沃尔玛超市发放问卷。

2、实地考察

走访地区:中大颐和湾小区、家乐福超市、沃尔玛超市

走访人员:中大颐和湾小区居民及物业负责人、超市购物者

走访时间:3月25号~3月28号

结果:根据销售人员走访调查了解到:很对消费者知道生态蔬菜,并愿意尝试购买,他们认为生态蔬菜健康营养,很多上班族很乐意送货上门这种服务。天蓝地绿生态蔬菜很少有人知道,消费者建议在小区宣传栏里进行广告宣传,加大广告力度,打响品牌。

(二)调研项目

1、购买行为调查

(1)消费者为何购买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有机生态蔬菜已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的标志。为了家人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有机产品,新鲜、安全营养、健康的生态蔬菜逐渐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据问卷调查显示:有63%常生活中有接触过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或有机蔬菜。有37%在接触的过程中有食用过有机蔬菜的经历,很多消费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会选择健康绿色的有机生态蔬菜。天蓝地绿生态蔬菜作为无锡市政府菜篮子工程的重点项目,也在积极地建设有机餐桌工程,普及有机生活方式,许多人都在积极的加入到有机生活中。

(2)消费者何时购买

对大部分的上班族会选择在下班后去大型的超市或小区附近的菜场购买蔬菜。有些人甚至没有时间去买蔬菜,有时会选择周末购买。他们会一次购买很多蔬菜放在家里,一般都会错过购买新鲜蔬菜的时间。导致蔬菜营养方面的流失,不利于家人的健康。

(3)消费者何处购买

据问卷调查显示:消费者平常购买蔬菜一般去超市或菜场(如右图)所示。有机生态蔬菜很少在周边的菜场出售,主要在一些大型超市出售,在有机蔬菜直营店也可购买到,价格比普通的蔬菜贵。现在大部分消费者主要在菜场或超市里购买普通蔬菜或精品蔬菜。目前有机生态蔬菜的销售渠道还不够广泛。

2、影响因素调查

(1)影响消费者购买考虑的最主要因素

在消费者对有机生态蔬菜只是初步了解的情况下,价格是制约消费者购买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同时消费者会关心蔬菜的新鲜程度、是否安全健康营养,购买地点是否能方便地购买到新鲜的蔬菜(如左图)所示。上班族对时间也有特殊的要求。对有机生态蔬菜,消费者会注重蔬菜是否使用的是有机无污染的肥料。一个好的品牌对销售也有很大的帮助。相应的售后服务对上班族也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2)销售人员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

销售人有必要向消费者传达有机生活的观念,努力传播“食用有机生态蔬菜,惠及锡州子孙后代”的思想。销售人员的宣传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不了解有机生态蔬菜的消费群体是更有必要的,对有了解的群体更是起到强化的作用。对于销售会有一定的作用。销售人员的态度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一定影响,要发挥销售人员正确的销售促进作用。

(3)品牌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人开始追求产品的品牌。品牌代表一个公司产品品质的保证。经调查,有部分人还是很注重产品的品牌的。公司有必要塑造产品的品牌。相应的产品宣传和品牌推广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要通过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保证产品质量,在一定的时间内打响产品的品牌,促进产品销售。

(4)价格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

价格一直是影响产品销售的主要原因。价格是企业赢得利益的部分。同时价格也是制约产品销售的因素。消费者会因为价格而放弃购买产品。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是很重要的。选择消费者在能接受的范围去制定价格。据问卷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是很关注价格情况,我们的价格还是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3、广告因素调查

(1)消费者获取天蓝地绿生态蔬菜信息的主要渠道

我们通过和无锡音乐台合作,免费送有机生态蔬菜给获奖听众品尝。同时我们在周末会去各大小区散发传单和免费送蔬菜。也会做些活动宣传天蓝地绿的有机生态蔬菜。也会组织意向客户去参观天蓝地绿的生态农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朋友或邻居介绍,因此对天蓝地绿有机生态蔬菜有了解。

(三)SWOT分析

1、优势

(1) Price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食品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市场需求也就越来越大, 据实地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价格是他们很看重的要素。他们在平常生活中偶尔吃生态蔬菜,因为价格相对较贵。 天蓝地绿生态蔬菜在价格比普通的蔬菜每斤贵的不是很多,也是其优势所在。还可以享受配送上门的超值服务。据对中大颐和湾实地调查了解到,中大是一个中高档小区,里面的消费者他们有能力购买生态蔬菜,他们认为我们的蔬菜相比市场上的蔬菜价格上相对便宜,而且提供配送,比较方便。因此我们的有机生态蔬菜的价格还是可以被中高档小区居民接受的。

(2)Place

据实地调查了解到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有机蔬菜时会考虑到地区因素,我们的农庄就在无锡本地,这样可以保证蔬菜的新鲜安全,营养价值高,可以方便快捷及时的把新鲜蔬菜配送到您的餐桌,向大型超市里的有机蔬菜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在运输途中营养会有所流失,而且为了保证他们的新鲜,会对蔬菜进行洒水,导致蔬菜不新鲜,营养价值不高。蔬菜是人们每天必需食用的,消费者平常购买蔬菜一般去超市或菜场,对于一些工作的人来说,白天是没有时间买菜。配送上门服务就可以解决他们买菜的时间问题。及时、快捷的将新鲜的蔬菜配送到客户的餐桌。因此我们的这项服务可以吸引一部份消费者选择天蓝地绿的有机生态蔬菜。

(3)Product

据实地调查了解到消费者在选择有机蔬菜时最注重的是新鲜程度和安全。A、科学管理优势

天蓝地绿生态蔬菜有一套科学的种植管理体系,主要指种植过程、采收加工、物流配送等几个环节的严格管理,保证产品在各个环节都做到零污染,真正体现有机生态的理念。

B、种植体系优势

采用防虫网、捕虫器、黄粘板等物理防虫措施,杜绝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无农残”。

采用有机肥、农家肥等生物肥料,杜绝化肥的使用,保证“无化残”。

种植时令蔬菜,杜绝激素的使用,保证“无激残”。

C、品质承诺

我们有一套蔬菜追踪服务系统,就是利用电话、网扫描仪等工具,通过条形码对产品进行追踪,可以追踪到产品的来产品种植工序及采收加工过程,让消费者真正的了解到它的品质及其有机健康的原因。通过这个系统,消费者明白了我们的产品品质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触摸到的。

D、品种多样性

我们提供的蔬菜包括稀有菜品、常规菜品,品种丰富齐全,能满 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我们每周会为您配送两次蔬菜,每次配送5-6个品种,一次约合6--9斤,平均每天两斤,满足了家庭每天所需的蔬菜量。

我们农庄还提供蔬菜礼盒、草禽蛋礼盒、五谷杂粮礼盒,是走亲访友、的单

位福利的最佳选择。

E、膳食指导服务

根据农庄配送的蔬菜品种,同时还带给您一份温暖、健康的菜谱推荐(包括菜的的营养价值、适用人群、食疗作用、菜肴做法推荐),全方位为您的健康服务。

F、蔬菜追踪系统服务

为您增加了一道保险,我们称其为第六险。常规的蔬菜吃了以后,若有健康上面的问题,谁负责?我想只有消费者承担,而我们的蔬菜有了追踪系统就等于有了“身份证”,可以将责任落实到公司甚至是责任人。同时为您了解蔬菜的安全种植过程也提供了参考,让你买的放心,吃的更放心!

G、一站式服务

客户咨询服务:专职的客服人员时刻为您答疑解惑

农庄体验服务:成为我们的会员后,不仅可以吃到有机的生态蔬菜,还可以不定期的体验到更多的有机生活,比如:亲子游、田园劳动、鱼塘垂钓、瓜果采摘等有趣活动。

这就说明:在产品的品质方面,天蓝地绿的有机生态蔬菜相对普通的蔬菜占有很大的优势。消费者会从健康的角度考虑会选择我们的产品。

(4)promotion

配送上门服务, 及时、快捷的将新鲜的蔬菜配送到您的餐桌,提供点对点的服务。所有配送的蔬菜,自然干处理,不泡水,营养流失小,将蔬菜的营养价值最大化配送到餐桌。

我们还为客户提供一个月398元的生态蔬菜上门体验送100元的农庄现金抵用卷,同时还可以玩转农庄(竹园烧烤、越野体验、菜园采菜、鱼塘垂钓、餐厅就餐、桃园住宿)。平时我们还开展活动组织意向顾客免费游玩生态农庄,亲身体验我们的有机生态蔬菜生产和加工的环境以及配送的过程。因此,对于初次体验的意向客户还是有很大优惠的。一个月的适用体验,可以让客户享受到我们的超值的服务,实现双赢,并有机会实现双方的长期的订单合作。

篇2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很多高校加大了实践环节学时,但实践教学效果甚微,还存在被动学习、实践方式单一、缺少实践教学管理、缺少探究性内容、缺少校外实践基地等问题。对此,我们应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创新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多功能、高水平的战略性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关键词 :实践教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96-02

收稿日期:2014-10-23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育科研项目(编号:JKB2012-018)。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编号:JG2014011132)。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YWA2013-18)。

作者简介:王海东:(1973-),女,汉族,黑龙江林口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李玉红:(1982-),女,汉族,黑龙江勃利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调研。

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育人是加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渠道。高校实践教学是围绕高等教育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教学活动,在于培养学生严肃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重视实践技能的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实践技能,深化理论知识,加强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相应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一、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理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理论实践教学包括讨论、学生演讲、自由辩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和各种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对所学课程基本内容和原理的理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社会实践教学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创作设计、专业综合训练、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能使学生参与各种科学文化的创造、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各种生产实践活动。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少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资源不完备

目前大多数经管实践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不丰富、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实践教学资源落后,硬件跟不上科技进步的速度,软件开发维护不到位,内容跟不上经济飞速发展的脚步。虽然加大了实践教学的课时,但课程设计内容落后,脱离实际,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学生建网店的环境氛围不够浓,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健全,经营方法、营销策略没有得到实践应用,使得学生没有真正得到锻炼,实践教学效果甚微。

(二)缺少探究性内容,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单一

探究是一种积极的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的学习过程,涉及到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经济管理专业有些实践内容仅停留在操作技能层面,使实践教学内容以认知性为主,缺乏深入的调研和交流。经管专业认知实习是通过对制造、服务、运输等行业的基本构成单元、会计业务流程、财务管理模式的认知,使学生系统了解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企业经济事务认知中,但实践中认知实习由于时间短,认知实习基地有限,表面形式严重,学生没有真正认知企业经营。课程设计由于模拟企业环境有局限性,内容陈旧,模型理想化,脱离实际。毕业实习本是学生对大学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但由于毕业实习岗位过于单一,缺少对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了解,没有全面参与到企业经营中,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全面应用到实际管理活动中,实习效果不理想。目前经管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针对学生特点形成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每个实践环节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没有建立一套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能覆盖经管专业课程和知识领域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缺少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平台不健全

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能获得有关职业道德素养的心理体验,包括遵守法规、恪守信用、科学理财、严格监督、团结协作等。目前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面临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法规不完善,实践基地功能效用低,运行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在企业建立良好的实践基地,企业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接收太多的学生,企业培训部门没有真正发挥效力,影响了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在实习中接触实际业务的机会很少,没有树立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沟通与协调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没能运用所掌握专业知识结合服务对象的行业特征、业务流程特点对实际业务进行真正处理。另外,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是进行实践教学基地考核评估活动的核心要素,高校经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不科学。

二、优化创新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经管实践教学的需要,优化教学资源,使实践课程更丰富、合理、系统。设立校内各种现代化的专业实训室,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让有兴趣的学生自己理财、开网店等,提高与市场接轨力度,在校内实现理论学习与顶岗实习的有效结合,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平台,也能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稳定平台。另外,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助力度,围绕经管专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设立大学生创新课题,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调研和设计,使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创新。

经管专业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质量监管和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完善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将教师实践教学效果作为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条件之一。另一方面要完善实习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加强与实习单位的配合,使实习目标落到实处。制定实习考核大纲和实习计划,建立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定期联络制度。鼓励学生、教师积极参与网上和一些组织举办的各类比赛、培训,拓宽知识面,毕业论文形式要多样化,传统论文与、调研报告相结合,学生获得创新项目、奖励成果按层次高低计入实践学分,教师指导学生也可以获得相应奖励,折合成工作量。指导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记录、实习报告给学生作出实习评定。实习单位评语由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和实习领导小组共同评定,并经实习单位盖章加以确认。

(二)优化创新实践课程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根据经管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认知实习一般开设在一年后,使学生在第三学期开始上专业课之前,对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近年来erp沙盘模拟教学活动也由原来在高年级中实践,改在低年级中实践,效果反而更好,感性认识越早越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三年级以探究性知识为主,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调研、社会实践、情景教学、实训教学等形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广泛开展模拟仿真实验,通过实验环境的模拟以及岗位和业务流程的模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之中,进行仿真企业的业务处理,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和完成模拟业务的素质与能力。四年级以强化能力为主,包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为学生走上社会后从事各类型、各层次工作提供支撑。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提倡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的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团队讨论,有助于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即教师由领导者转变为指导者及参与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种合作学习使每个组员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学生在自己的成果中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坚定其学习自尊心、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扩大信息量,在利用团队资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利用声像、图文等媒介进行教学,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

(三)建立多功能、高水平的战略性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应当按照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通用性与兼容性相结合、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简明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建设成为以学生技能训练为核心,融入学生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培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使之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实践、科研、社会服务三结合的平台服务。充分利用基地的有效资源学习企业管理、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运作流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战略合作基地建设是一个双赢举措,高校应发挥其在社会经济信息、业务实践、方法应用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或地方政府提供经营管理、规划开发、市场营销、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智力支持,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为企业培训项目提供平台,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提高基地的综合效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使校外实践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和桥梁,搭建教学实践创新平台和交流互动,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促进社会就业提供服务,并可聘请企业或政府优秀管理者担任学生实践导师,从而实现优秀商业精英和学校专家学者对学生的强强联合培养。对校外实践基地列出发展规划、制定目标,定期研究、落实责任、动态考核。

三、结论

完善实践基地的平台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认知实习,让学生掌握经管实践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了解经管专业发展整体环境。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不仅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去思考、去分析问题。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毕业实习,让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能具有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工作组织能力、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让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经管岗位工作流程创新设计、经管业务工作流程创新设计,或者某产品供应链战略和财务管理流程设计、某公司创业计划设计等,让学生未来业务操作处理的综合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学洪.创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中国高等教育,2012,(6)

[2] 魏磊.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篇3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2014年对外投资就超过4.3万亿元。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经济和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中国抢抓机遇,创建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海上丝绸之路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持续的对外开放,使得我国在海外投资、金融、法律、市场营销、国际物流等涉外商务领域的人才严重短缺。自从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和2008年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试办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以来,截至2015年,已经有293所高校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成为目录内基本专业,专业代码为050262,成为外国语言文学目录下的专业。然而,随着申办学校的增多,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合格商务人才成为一大问题,尤其是一些独立学院,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更要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14年教育部组织编制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们可以用五个词组概括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功、人文素养、国际化、复合型和应用型。同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五种知识和五种能力: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以及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50学分,总学时不低于2500学时,其中专业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00学分或1600学时。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按四大模块设置,各模块占专业课总学时的比例为: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为50%~60%;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为25%~35%;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块为5%~10%;人文素养课程模块为5%~10%。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为:掌握商务话语的特点;如何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能力;如何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的能力,要着重系统学习商务专业知识;应对国际商务环境的能力。除了核心课程之外,还可以按选修和必修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突出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商务交际和人文社科素养。实践环节涵盖实讯、实践和实习,占总学分的10%~25%,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指导完成。鼓励学生取得外贸、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司法等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训在商务实训室等模拟仿真教学环境中操练外贸、金融、财务、营销、法律等实务流程。专业实践在第二课程活动和涉外商务活动等课外环境中完成。毕业论文重点考查学生商务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可采用实践类或学术类形式,要求符合行业或学术规范,用英语撰写,正文长度不少于5000词。实践类包含项目报告和调研报告。

通过商务英语国家标准,我们可以得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外事等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各个高校都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比如广外就制定了英语语言类课程+英语文化类课程+(全英教学)商务类课程的课程结构(平洪,2009)。广外的生源底子好,师资力量强,这样的课程结构非常合理。但对于一些独立学院来说,学生的高考成绩不高,英语基础比较差,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笔者所在的高校正是一所独立学院,下面以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

3.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于2013年设立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专业下设三个方向: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和国际会展方向。国际商务方向主要培养涉外企业的国际商务人员,开设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国际贸易方向主要培养外企的国际贸易业务员、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开设国际经济学、跨文化商务沟通、国际物流等课程;国际会展方向培养掌握会展与广告设计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会展设计规划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造设计的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国内各种会展的组织与策划、会展翻译、会展协调与服务、外事办公等工作,开设国际会展概论和国际会展管理和服务等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个类别: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实践课程,共155.5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共45学分,占总学分的28.9%。公共基础课包含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体育和第二外语。公共选修课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要求在本领域至少选修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共91学分,占总学分的58.5%。学科基础课包含商务综合英语、高级商务英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视听、英语国家概况、会计学、同声传译、国际贸易单证等。专业核心课程则包括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函电、管理学导论、电子商务、国际商法、跨文化交际学、经济学导论、商务英语口译和国际金融等。商务英语专业下设三个方向: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和国际会展方向。国际商务方向主要有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务礼仪和国际沟通课程,国际贸易方向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国际会展方向主要有国际会展概论和国际会展管理与服务课程。实践课程指的是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共19.5学分,占总学分的12.6%,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专业实习实训、校内劳动实践和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等。

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高的情况,我系在选择商务英语教材时,尽量选用双语教材,尤其是金融学、会计学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上课时以使学生听懂学会为第一目标,不会只采用英文上课,而忽视学生的基本需求。结合近三年的学生表现来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比英语专业的学生知识面更广,性格更活泼,更愿意做社会实践活动。

4.结语

根据商英国标的要求,高校应该分层分类建设商务英语专业,避免千校一面。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高校在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时应突出本校的专业定位,并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独立学院也应如此。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绝不是简单地在英语课程中加入商务的内容,而是依托外语、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交叉,突出商务语言运用、商务知识与实践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一门复合专业。独立学院的商务人才培养应该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Brieger,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book[M].York:York Associates,1997.

[2]Dudley Evans & St John.Developments in ESP:A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Ellis,M.& C.Johnso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黄福荣.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科技信息,2012(34).

[5]李玲玲.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教育探索,2012(4).

[6]平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语,2009(4).

[6]汤伟,杨亚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7]王立非,李琳.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2-211)[J].外语界,2013(4).

篇4

21世纪是法商结合的时代,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可转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创建科研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学术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的就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其今后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商业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商业行为离不开法律的应用和规范,法律也寸步不离地在影响着商业行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创新的速度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需要,而且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所以,青年朋友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既要勇于探索、大胆创造,又要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基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这种需求,商科院校所培养的法律人才必须是法商结合的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法律职业工作者和兼有商学专业素质的法学人才.明确的培养目标使商学院法学教育获得自己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地位,形成商学院办法学专业的鲜明特色.培养的法商结合人才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人才.那么,什么是法商结合,我们所培养的法商结合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高等教育应该怎样构建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法商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是学院主持的国家“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大课题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我校申办MBA专业学位的特色所在。商学院针对企业的战略问题、经营问题、财务问题、投融资问题、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问题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而我校法学方面针对企业的公司法、劳动法、合同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税法、电子商务法,以及WTO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有着长久的研究历史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法商型人才培养就是在有机整合我校两方面资源的前提下,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同时拥有法律和管理双重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出覆盖管理和法律双方面的解决方案。法商型人才培养的探索符合市场需求,具有鲜明的特色。我校在此方面的探索不仅具有前瞻性的视角,同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充分依托金融院校的现有优势: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如下:

一、制定适合法商结合教学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然要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支撑和指导。因此,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非常注重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为实现“法律为市场经济服务,法律人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构建和实现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开好3类课程。要认真开好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必开的14门主干课程,同时,要开设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直接服务于企业和市场的法学学科课程。在开好以上两类课程的基础上,还要依托商科院校的强势商科背景优势,开设一组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商科应用性课程,如中国对外贸易实务、资产评估、财务管理学等,使学生扎实掌握法商结合所必备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积极开拓法律服务市场经济的实践教学。法学是一们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法商结合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撑。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由4个方面组成。一是社会调查。可以分别安排在每年的暑期,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带队进行指导。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可以让学生以社会生活的亲身体验,结合法律知识认识社会,掌握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模拟实习。为了使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配合程序法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掌握和熟练运用相关诉讼法知识,增强学生对法律职业的认同感,可以开展审判观摩、模拟法庭活动等模拟实习的专项教学。三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与暑期社会调查和模拟实习不同,它是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实践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阶段。毕业生主要被安排在公、检、法、司,以及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由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对实习过程进行认真指导。四是灵活的分散性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系里老师,在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开展法律实务活动的过程中,以及在办案的过程中,灵活分散地指导学生实践。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与商事思维融合的培养

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如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理念等。商事思维则是指按照商人的理念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商事思维方式的重心在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在实际问题面前,仅有法律思维或者仅有商事思维都是不够的。培养法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尤其要注重融合“法”和“商”两种思维,从而使学生不但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在合法的前提下思考问题,同时还能从商人、消费者、市场等角度去妥当地处理实际问题。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法商结合的人才才能够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培养出真正的法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必然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思维、观念层面上有所突破,决不能局限于“法”和“商”两种知识的简单相加。

具体来说,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法学基本理论和法律基础知识,尤其是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民商、经济法律知识,还要在考虑合法性这第一价值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成本和效益等商事因素。而对于商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要在学好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在充分考虑合法性的前提下,注重成本和效益的比较。

三、解决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与培养学生复合能力之间的矛盾

培养法商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教学改革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充分发挥我们商科院校的学科背景,利用现有师资优势,进行法商结合办学特色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

完善法学教师的商科知识结构是根本。要把学生培养成法商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必然要求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师具备扎实的“法”和“商”知识结构。作为21世纪的法学专业教师,要能胜任法学专业教学工作,在不断提高自己法学专业理论素养、紧跟法学前沿的基础上,还必须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商科知识结构。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引入相关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是现阶段的重要手段。商科院校往往开设有会计学、经济学、投资学、国际贸易等专业,学科优势比较明显,有一大批优秀的商科专业教师。鉴于这一现实,利用我们商科院校的商科师资优势,将相关专业的教师引入法学课堂,与我们的法学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必要且可行的。引入相关专业教师开展教学(包括实践教学)的思路,可以结合各高校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来实现。比如,以法学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平行承担教学任务的模式;以法学教师为主讲教师、以相关专业教师为补充的模式;以法学教师为独任教师、辅以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内容讲座的模式,等等。

3、项目实施的科学性

本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充分的思想,开展调查研究。在集中学习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走访班级、寝室等多种形式,深入师生中开展调研。发挥工会、学生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的作用,拓宽渠道,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加深对现状的把握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针对性和紧迫性认识,初步查找出影响和制约我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学习调研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认识问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行为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在推进学院科学发展方面深化认识,对“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进行再认识,形成共识。结合理论学习收获、调研成果和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深入交流研讨,解放思想讨论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使之成为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形成科学发展共识的有力推动。

深入聚焦提炼问题。学院对学习调研阶段汇总梳理出来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干部进行分析论证和归纳筛选。在此基础上,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形成的共识认真研究讨论,聚焦提炼出影响制约学校及学院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打好基础。精心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师生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学院领导班子和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就检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分析检查在推进学院发展、服务师生方面存在的差距与突出问题,着重查找影响学院事业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会要召开专题的民主生活会,分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专题民主生活会与年度民主生活会合并召开,并适当扩大列席人员范围。

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和组织师生评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检查和分析两个环节。分析检查报告紧密联系实际,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谋划提出符合学院的科学发展思路、主要工作目标和重大工作举措,同时提出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认真总结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总结和提炼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认识,提出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校院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举措,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形成分析检查报告。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组织师生员工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评议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召开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等形式进行。着重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行不行等方面进行评议。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及时补充到分析检查报告中来。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公开,反复修改完善。

4、项目实施的应用性

“精商明法”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构建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既要全面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力求做到“精通商学”,同时又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学知识,力求做到“明晰法学”。实验区是在中国政法大学这一全国公认的法学强校中培养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商科人才,完全可以实现依托和利用学校法学的优势资源,使商科与法科在知识体系上交叉和融合,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实施中体现法学背景和“法商”性质,以适应社会对法商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已经提出了在中国同类型学院中建立起不可替代的“法商型商学院”的发展目标,实验区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把“法商结合”的办学特色渗透到教学体系、师资结构、科研项目以及学术活动等各个环节,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高层次的法商复合型人才。“敏思善行”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综合能力,这就是既要能够敏捷地思维,又要能够创新地实践,力求做到既能善于发现问题又能善于解决问题。在结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各自的特点,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同时,以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熟悉和把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动手能力,能够有效地将知识体系转化为内在能力。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在法商型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验区在建设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可转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学术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的就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其今后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格物致公”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个人素质,这就是既要形成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树立坚定的科学精神,又要不断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树立强烈的公共意识。“格物致公”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育理念,实验区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共同精神等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商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毕业后不仅能够在能力上满足社会需要,而且还要在身心、人格、品质等方面都能够较好较快地融入社会,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在科学精神培养的同时,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也将是实验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为综合人格品质的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

要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巩固扩大活动成果,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即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长效体制机制。主要任务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切实取得推动学院事业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学院班子成员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针对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立足工作实际,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整改落实的具体目标、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整改落实情况要向党员、群众通报,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要增强针对性、注重操作性。要做到“三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领导、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公开承诺。

2)、解决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要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针对查找出来的学院改革发展过程中以及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抓住那些既事关大局又有可能经过努力近期解决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切实取得一批实践成果。把职能范围内影响制约学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集中时间和精力加以解决。对解决条件比较成熟的问题,要实施集中攻坚;对通过努力有可能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限期解决;对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要明确责任分步解决。

3)、完善体制机制。这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从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就要高度重视做好创新体制的工作。进一步理清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制定和完善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的制度和规划,把解决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要对现有的制度规定进行系统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完善的完善,该变革的变革,特别是要及早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制度。

附页

法商型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在法商型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建成的“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可转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创建科研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学术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的就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其今后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经过多年对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依托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平台,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将形成完备和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精商明法、敏思善行、格物致公”为培养宗旨,以“法商结合”和“知行合一”为培养支撑,通过“教、学、做、悟、思、育”的培养方式,塑造高素质的法商型创新人才。

1、培养宗旨:“精商明法、敏思善行、格物致公”

“精商明法”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构建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既要全面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力求做到“精通商学”,同时又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学知识,力求做到“明晰法学”。实验区是在中国政法大学这一全国公认的法学强校中培养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商科人才,完全可以实现依托和利用学校法学的优势资源,使商科与法科在知识体系上交叉和融合,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实施中体现法学背景和“法商”性质,以适应社会对法商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已经提出了在中国同类型学院中建立起不可替代的“法商型商学院”的发展目标,实验区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把“法商结合”的办学特色渗透到教学体系、师资结构、科研项目以及学术活动等各个环节,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高层次的法商复合型人才。

“敏思善行”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综合能力,这就是既要能够敏捷地思维,又要能够创新地实践,力求做到既能善于发现问题又能善于解决问题。在结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各自的特点,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同时,以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熟悉和把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动手能力,能够有效地将知识体系转化为内在能力。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在法商型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验区在建设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可转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学术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的就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其今后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格物致公”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个人素质,这就是既要形成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树立坚定的科学精神,又要不断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树立强烈的公共意识。“格物致公”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育理念,实验区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共同精神等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商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毕业后不仅能够在能力上满足社会需要,而且还要在身心、人格、品质等方面都能够较好较快地融入社会,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在科学精神培养的同时,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也将是实验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按照学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教育理念的要求不断加强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实验区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将更加致力于培养以优良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为综合人格品质的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

2、培养支撑:“法商结合”与“知行合一”

篇5

【关键词】 新建民校 应用型 人才培养路径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分析

1.发展高等教育,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国,在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国度里办高等教育,始终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规律,特别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值规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才培养的结构、质量、能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1992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至今的20年来,无论是因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民办高校纷纷建立,还是由于经济结构与人口结构的变化民办高校频频倒闭,都是这些客观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从客观规律出发,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认识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

2.时代与国情决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社会生产与生活更加依赖科学创新与技术进步,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使得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向丰富多彩的现代服务型生活方式转变,因此无论是现代生产还是现代生活,迫切需要在一线从事技术、管理、服务等工作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层次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管理的粗放性,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导致的就业外向型和复杂性,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性与人口大国的长期性等基本国情同样决定我国高等教育必须着眼培养大批适应于生产、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3.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既需要一元化的精英教育,更需要应用型的多元化教育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1965年,美国教育家费依屈克就曾经预言:“在将来某一时候,大学本科水平上可能至少有四种基本类型的学士学位教学计划——科学类、工程科学类、工程类和工程技术类。”[1]这同我国习惯上把本科高校划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思路基本相同,但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划分前者更合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从精英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甚至普及化高等教育,以前的某些教育理念,如认为高等教育是更深知识的传承与研究,只能存在于少数研究型大学中,更多的高等学校所传承的只能是职业技术的专门知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一元化的精英教育仅仅是少数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职责,而大多数本科高校,特别是民办本科高校应当根据经济社会生活的多元化需求和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自身成长的不同需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扬弃以知识传授为导向、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社会需求与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4.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破解“两个不适应”的正确应答

总理指出:“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是民办本科高校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其毕业生基础理论与研究能力不如重点大学,实践与动手操作能力不如高职院校,且又羞提技能型人才培养,认为那只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把自己置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从就业市场看,一方面每年近千万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优化学科专业、类型、结构,促进多学科交汇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2]因此,更新观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大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解决“两个不适应”的根本途径。

5.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推动民办本科高校教学改革和维护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

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和大多数国立高校一样,办学定位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由于办学之初无经验与理念可循,基本照搬重点国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选用重点高校的教材,基本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理念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核心是“教什么”和“怎么教”,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同样存在这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概括众多专家学者的意见为: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传授脱节于实际应用,教学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教学方法上过多过重的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重知识的灌输,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没有真正体现学教并重的原则,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在教学价值取向上重知识的记忆和考试分数,轻综合能力与素质,重知轻行;在实践环节上“坐着学”过多“做中学”过少,第一课堂所占比重过大,第二课堂作用发挥不够。民办本科高校原本是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现在却面临“拉新车,走老路”的困境。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的人才观,它是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统一体现,新建民办本科高校要想冲出重围,健康发展,就必须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从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与价值取向、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方法等全方位创新与改革,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性与个性定位

1.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是个新概念,现代汉语词典有应用、应用科学、应用卫星、应用文(《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五版)等不同解释,但其基本含义是跟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直接联系,经常运用有关。应用型人才是把事物的属性与人的本质特性叠加而成,是对人的实践性、创造性特质的高度概括。其内涵为服务于生产、生活、管理第一线,接受过高等教育系统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战争年代就是指那些政治合格,本领过硬,拿起锄头能种地,扛起钢枪能打仗的人。在现代社会就是指那些品德高尚,专业技术精湛,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应用型人才也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概念

国内的许多大学包括一些211、985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正因为如此,国家才制订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等能力提升计划。但是事物的存在总是以其个性而展现它的丰富多彩,世界上的人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面孔,既是像金铁霖那样的大艺术家也不可能培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歌唱家。所以共性不能代替个性,一般只是对个别事物基本属性的反映。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需要不同的应用型人才,即使是同为应用型大学,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同样培养不同的应用型人才,另外即便是相同的专业,不同的大学培养出的人才特色也有所区别。因此,只有事物个性才能体现它的本质存在,一所大学只有确定其特色才能证明自身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3.大学的特殊性即特色的复杂性

世界上最难认识和把握的就是事物的特殊本质,同理,几乎所有大学的顶层管理者最难把握其所办大学的定位,因此也最难构建自己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因而也就难以彰显自身的鲜明特色。西安翻译学院在应用型办学定位与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的设计、应用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与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西安翻译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微

1.西安翻译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应用型”必须是“这个”而不是“那个”,即必须与“翻译学院”自身等同

因为一所大学的校名代表学校的办学历史、优势与特色。专业不好可以撤销,但校名不能轻易更换,学校的人才培养路径应当与学校办学历史、优势与特色相符合。西安翻译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是: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办学理念+应用型办学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应用型专业+应用型课程+应用型师资+应用型科学研究+应用型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型学院管理+应用型人才服务方向等。学院工作的重点是认真解决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即学院人才培养的结构与质量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学院办学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体系的矛盾。学院育人工作的难点是确立与就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立与就业相适应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设置与就业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

2.应用型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

学院创始人丁祖怡先生在初创时期,针对自学考试的学生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条件,让无助者有助,让有助者成才,让奋进者辉煌。随着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提出“读书、做人、文明、亲情、变革、奋进”的育人理念;提出“取自于学,用之于学,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办学理念,同时提出“以学生为本,营造和谐校园,推行高尚教育,建立人才高地”的办学理想。以理念为导向确立了“立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依托“西咸一体化”和“关—天经济开发区”,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特别是面向海内外外向型企业,培养一线需要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确立了“以文为主,以英语为重点,以外语为特色,做强外语,做大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做精艺术,优化人文,倾斜教育”的专业定位。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丁祖怡先生独创的“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或“专业+外语+现代化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是西安翻译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想模式定位。首先使外语专业实现了双专业的交叉融合,允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跨学科复合。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成才为中心,通过双专业双语言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应用性更强、适应范围更广,如外语的学前教育专业方向,我们可以满足双语教学,涉外酒店、旅游管理等就业方向,我们可以进行熟练的涉外服务等,大大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其次强化了双语能力,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坚持大学四年外语教学不断线,学生以英语学习为主,也可以选修日、德、法、朝鲜、西班牙等国语种,培养外向型国际贸易、财务管理、国家旅游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国际汉语教育等生产、管理、服务人才。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加强外语的翻译交流能力,充分体现西安翻译学院的特色。再次,加强了知识、技能、素质的一体化训练。西安翻译学院作为文科类院校,现代化技能是学生能力提高的瓶颈。学院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和学习的不同阶段开设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课程。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获取相应的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如会计资格证、导游资格证、外语专业等级证等。到大四年级,学院根据学生就业形势,通过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的教育与实习实训,以此提高就业竞争力。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决定了双专业、双语言、双证加一证和双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复合型人才必然要求构建科学的复合型课程体系。学生进入大学的最大消费就是课程消费,课程设置特色体现人才培养特色。因此,学院根据科技的最新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围绕培育目标,在注重通识教育,提高人文素质的同时,有针对性、选择性构建双专业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核心课程,精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将相互交叉重复的课程内容坚决删除,真正体现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适用、能用的课程设置原则。适当降低理论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精力去实践,突出应用能力的训练。

4.建立应用型师资队伍与应用型教学方法及严格管理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办学必须以教师为主体。西安翻译学院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建立具有双职称、双语言、双肩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加强青年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学院实行了先培训后上岗、老教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导师制度,中青年教师赴海内外名校进修与访问学者制度,进企事业单位指导实习实训学习制度,每年不间断的多媒体课件、青年教师讲课、教案等比赛制度等。从2010年开始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启动了利用五年时间培养1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100门优质课程,建立100个先进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的“三个一”工程计划,有力地推动了全院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按照国家对新建本科院校1:22的师生比,学院初步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专业对口、本领过硬、结构相对合理,相当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具有相关企事业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队伍。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文科不低于20%、工科不低于25%的实践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必须保证,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改革。西安翻译学院在积极倡导讨论式、研究型学习和青年导师指导式学习外,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了彰显外语特色,学院在所有专业开设外语听说课,坚持集中早读制度,坚持推行全院自下而上的春季外语类专业外语竞赛和秋季非外语类英语竞赛,营造浓厚的全外语氛围。多年来学院以外语为主的全国英语、日语、艺术设计、软件设计、国际贸易等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为了增强文科类学生的社会阅历和阅读、写作、交流等实践与应用能力,学院在每年寒暑假前分别集中两周时间深入农村、社区、工程、厂矿等进行实习调研。学院划拨专门经费,学院教务处根据专业、年级不同,设计实习与调研题目,选派专职教师进行指导,开学后按时收缴实习调研报告并进行批阅与评比,实现了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西安翻译学院的准军事化管理既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也充分体现了自身的特色。西安翻译学院毕业生之所以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一是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知识复合、思维复合、能力复合,使毕业生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强;二是毕业生是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吃苦精神,遵纪守法的团队合作观念,礼貌待人善于合作共事的优良行为。这一切都完全得益于西安翻译学院不寻常的严格管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的大学很少能见到这样的现象:从星期日晚七点到星期五下午的门禁制度;早,晚集中上自习制度;校园内师生禁烟禁酒制度;师生在校园内佩戴校徽制度;自习与上课期间不允许在宿舍逗留制度;辅导员全程跟进制度等,用丁祖怡先生的话就是:“把几万学生放在眼皮底下管理。”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并不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反,学院六十多个学生社团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学生至少每人参加1至2个社团,社团实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学院每年定期组织文艺、体育、诗歌、演讲、外语等表演与竞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没有哪个学生感到四年大学生活压抑、枯燥、乏味,相反,所有毕业生对西安翻译学院的学习生活都难以忘怀。

事物的特性决定于自身特殊的本质,一所大学的特色则决定于办学实践与创新,西安翻译学院只有以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创新自身的发展特色,才能实现创办“东方哈佛”的梦想。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