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位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单位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 内控制度 管理措施

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经营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医院这种国家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财务是一个单位运营的基础,对于单位资金的管理要有合法合规则的运行标准和原则。财务管理中重视内部控制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遵循财务管理内控原则是医院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

一、财务内控制度的管理原则

我国对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订了一系列原则,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要重视内部管理和控制,把内部控制原则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导向。

(一)财务内控要遵循合法性原则

管理的合法性,顾名思义,就是在财务管理中,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最根本的都要以法律为基本准绳。管理方法要在合法的范围之内,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都要遵循法律的管理原则,否则,管理方法手段突破了法律界限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对于企业和单位管理运行都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财务内控要遵循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资金的管理中要重视从整体的角度把握,在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既注重单位财务的短期计划又要把长期的发展作为规划的总体方向,从整体上协调好整个单位财务管理,保证单位从整体上综合方面协调发展,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则,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财务内控要遵循发展性原则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发展性原则主要是要求财务管理中重视公司单位的发展目标,财务管理是单位运行中的重要方面,单位运行管理要注重发展性,在财务管理中发展性原则的要求显得更加重要。发展性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做好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时刻不忘把单位的整体发展目标作为自己的工作导向。无论是公司企业还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中,都要注重单位整体的发展目标。财务管理人员也是公司管理阶层的一部分,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公司整体的发展规划和方向。因此,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原则中,发展性的原则也是财务管理人员重点遵循的一个原则目标。

(四)务内控要遵循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就是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中要充分考虑成本效益,这对于任何事业单位机关,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阶层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内控要求内部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中重点考虑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一个单位正常运行的基础,没有经济效益的保障单位就难以正常顺利的运行。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更应该注重管理的经济效益,因为一个单位整体的资金运行都需要财务管理部门的资金把关。所以在财务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中要充分平衡管理工作中所能得到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单位整体运行的关键因素。

二、财务内控制度在医院中的应用

在财务管理中,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点。特别是对于医院这种事业单位部门,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更是十分重要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要遵循内部控制的原则,上文中我们提到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原则包括合法性,整体性,发展性和经济性的原则,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我们实施的财务管理措施也是要以这些管理原则为标准。

(一)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想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从制度角度规范财务从业人员。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而言,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能够保障财务管理资金的不滥用。通过制度手段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让每一笔资金都运行的清晰明确,对于医院的每一笔资金的收支都有明确的记录。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单位,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动,资金流动量大,流动频繁,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特点。这就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的内部管理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是医院资金控制的重点。

(二)财务内控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从主管角度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

医院财务管理是一个庞大的财务管理体系,由于医院每天的资金运行量大,在资金的管理中,难免会有疏漏。所以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提升财务管理作人员的软实力,就需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从个人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对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提高,保证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同时,在财务管理方面以医院的整体发展目标为核心,保证医院各方面工作协调有序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中,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结语

财务管理工作的内部控制要遵循管理的合法性、整体性、发展性和经济性的原则,注重从多方面提升管理质量,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从业技能,这是财务管理工作的要点和关键,同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因单位的性质不同而调整管理理念和创新管理方法,管理方法不能因循守旧,管理手段也要加强创新。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管理人员要注重多重管理的多样性,具体性的分析,从各方面加强管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利花.推进企业财务评估推动《企业财务通则》落实——《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评估试行办法》研讨会观点集锦[J].财务与会计,2008(18).

篇2

一、街道安监站主要工作

(一)在街道工作期间,我们从深入企业出发,对辖区内村集体土地上所属企业进行了一次摸排,在了解企业整体情况的同时,也对各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档案建设,目前基本形成了“一企一档”,为后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春节“两会”期间制定了《xx街道关于春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职责方案》,在党政联席会议通过。方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包村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将隐患排查明细表发到各部门、包村组负责人手中,并要求按时上报排查汇总表。

(三)积极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工作,截止3月底共排查企业单位x余家,发现问题隐患x条,配合街道对xx重大消防隐患进行治理,将商住两用违建房、易燃泡沫彩钢房全部拆除,并积极联系菜市场管理人员对商户进行妥善安置。

(四)按照上级先关文件要求与各村居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与企业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利用网格化管理,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区安监局主要工作

(一)根据各级印发安全生产相关文件,参与督导考核科对xxxx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了复查。对各镇办所查企业进行抽查,对记录中已整改隐患进行再检查。

(二)根据省安委办考核明细,草拟《xx制度》、《xx安全生产暗查暗访工作制度》等文件,参与了省督导组对我区安全生产工作考核。

(三)通过对环保局内部管理制度参考学习,结合我局实际,草拟制定《xx局规章制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对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文件报送管理,每月将需要报送的文件、报送时间、报送相关要求进行整理汇总,发各成员单位,并在报送日期前一天进行提醒;对收集的报送文件进行分类汇总。

(二)做好对成员单位的督导工作。完善督查工作模式,形成督查计划--督查表--督查日志--督查情况汇总--督促整改--复查--开展“回头看”的闭环工作模式,并做好相关工作痕迹的留存。

(三)落实部门2018年度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和运行情况“四个清单”,做到每月一更新一上报,按时上报工作进度。

(四)根据上级考核细则,落实迎接上级考核工作;继续完善区安委办考核制度,制定区安委办考核计划,对成员单位工作按计划进行督导考核,做好季度、半年和年终考核工作,根据实际考核情况进行分类评分、汇总。

(五)按照档案馆要求,整理归档历年来文件。

(六)做好安委办相关文件的收发、编写等工作。

篇3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机关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提高和完善的方面:

一就是要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加强服务意识:一要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服务,努力为基层单位提供有效的业务指导和政策依据,统一财务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二是加强对各中标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服务。要主动帮助这些单位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不以任何借口推诿。三是加强对职能部门的服务。耐心宣传财经纪律、财务制度,不使财务规章制度制度成为资金支付和费用报销的障碍,而成为依法办事的有效保护工具,树立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的习惯和观念。四是加强对职工的服务。对工资薪酬、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劳保福利等牵涉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提供合理建议,利用保险条款合理避税。

二是要加强财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财务工作大多直接与资金相关,审核、支付、核算等保险工作看似轻闲实际却十分烦琐,来不得半点马虎和侥幸,除了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还要增强日常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控制。确立分工协作的观念和制度,使财务各岗位之间环环相扣又相互牵制,在财务人员中树立全局观并提倡一专多能,分工不分家。

三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现代企业管理的要义是产权关系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财产﹑物资的核算﹑监督﹑保管等内部管理制度是提高保险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保险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和实施的重要条件。也是完成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必须制定完备的财务制度,并确保得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逐步形成制度化管理,用制度管理取代以人管理。加强对工程建设费用及日常支出的控制,变事后监督为事前和事中监督,坚持先审后批,增加财务监督的责任和压力,前移财务工作的时点。

四是建立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推行预算管理是开源节流的有效措施,制订科学的预算管理办法是全面推行预算管理的前提条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类别、性质细化预算指标,加强对可控指标的预算管理,对人员、日常公务等支出严格按定额执行,对工程计量支付按季编制用款计划,按计划拨付资金,对于实际用款未按计划执行的,除了需要滚动调整资金计划,还需要对实际与计划发生差异的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差异。

五是确定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构成了审计的完整体系,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不可替代、互为补充。内部审计服务于单位内部的决策、管理,其深度和广度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而设定。通过对子公司组织的年度审计和子公司之间交叉互审,即可以加强对子公司的资金监管,规范财务行为,也不失为财务人员内部加强沟通交流的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组织不定期的专项审计调查,掌握更多有利于财务管理的信息和资料。

六是提高财务资料和数据电子化水平。一是采用共享度更高的合同管理程序。现计财部与各项目办根据自己管理需要一般用Excel做管理台账,既重复劳动还口径不一,完全可以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合同管理。二是安装网上银行,现各银行网上银行已十分成熟,并无资金安全之忧还可减少银行票据开据工作量,提高资金实时查询的精确度。三是提高财务软件的功能。财务软件只能用于核算早已是过时的观念,更应为管理和分析服务。如现有软件可追加接口尚可考虑,不然应选择附加值更高的财务软件。

篇4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财务信息化管理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但是在当今财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还有诸多问题函待解决,本文拟通过剖析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各种正确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财务信息化工作水平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忽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

目前因为对财务信息化的不了解,而忽视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 有一部分领导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很多事业单位领导都认为财务信息化就是财务电算化,就是财务数据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日常的工作处理。其实财务信息化是财务电算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财务信息化是不同于财务电算化的全新理念,财务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开发并利用适合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平台,把财务工作人员从繁杂的记账、核销、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管理方面,促使在管理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面的重整和组织结构改革,使财务工作更加标准化,提高财务操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财务和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

随着财务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以及财务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财务电算化管理办理》、《财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一些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了财政部门、经济主体、软件供应商和其他有关方面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责任、义务和要求。建立了初步的财务信息化体系,推进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应用和普及。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使以前的财务电算化管理体系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已经有意识地认识到利用财务信息化资源带来的好处。但没有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一些因为管理机制不到位造成的管理上的漏洞,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收集不到位。操作人员因为无完善具体的规章制度可循,造成工作中操作上的不够规范,财务信息遭到破坏、失实,却很难追究其责任。现有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亟待加以完善和健全。

3.缺乏高素质财务信息化人才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载体,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人才。需要有强大的高素质人才的强力支持才会有新的发展。事业单位需要全力配合财务信息化建设,在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上划拨足够的预算经费,加大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不仅要求其掌握扎实的财务财务理论知识,还必须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尤其能熟练操作财务处理软件,成为“财务—计算机—管理”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能够在工作中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但完善、改进适合本单位需求的财务管理软件,还能更好地使财务信息化为事业单位服务。

4.财务信息与单位业务信息未能一体化

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和业务信息结合,实现业务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性,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由于还有一部分单位管理意识不到位,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将财务信息软件纳入到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规划, 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致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使财务软件大多只在财务部门使用。财务数据信息不能交换,致使各种业务数据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得不到及时、充分的体现,给财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从而影响事业单位信息化实现的进程。

二、解决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对策

1.提高财务信息化的意识

领导者信息化意识的高低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进度和深度。领导者要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认识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信息化工作的真正意义,在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予以充分投入,把财务管理信息化纳入工作计划和考核范围;经常过问此项工作,了解财务工作情况,提出要求,指导财务人员依法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2.健全财务信息化制度

(1)构建完善的财务信息化内部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一定要依照单位自身的条件和情况,量体裁衣,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与自己单位财务信息化相应的内部制度,不仅要清晰易懂,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事业单位财务相关领导应通过制定财务专用计算机操作制度、财务工作人员操作管理制度、财务信息档案保管制度、财务岗位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等相关财务制度的制订,完善和健全财务信息化建设,减少制度上的漏洞,构建起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不仅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保驾护航,同时使事业财务信息建设的真实性得到了保证。

(2)强化内部审计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在建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约束机制,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3.加强对本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和人才的引进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比较固定,实现财务电算化过程中,很多都是从老财务过渡来的。能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技术有一个质的提高,需要从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对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积极开展职业培训。着重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意识和技能。二是加大对优秀的财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可以根据需求,在高等院校选聘适合本单位发展需要的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级财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充实到财务人员队伍中来,壮大财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应用人才。

4.加快财务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包含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是事业单位信息化在财务方面发展的体现,没有事业单位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加快财务信息化速度,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连接。

三、结语

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财务信息化将成为财务系统建设的主流,财务信息化在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不容忽视的作用,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发现不足,不断改进,面临不断的新挑战,这就需要政府、社会、管理者及财务从业人员共同努力,从自身的角度和优势出发,共同应对挑战,同时抓住机遇,为我国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孟冬军.医院财务电算化的现状与对策[J].财务之友,2008,8(中).

[2]戴莉.文章来源:新疆审计,2009年第2期.

篇5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民办高校;两级教学管理制度;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29-02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尤其是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同时,随着经济的腾飞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于人才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民办学校在现有教学制度管理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要求,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调整教学制度。而两级教学管理制度恰恰为民办大学的教学制度改革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就是在现代制度框架下,对民办高校两级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现代大学制度与两级教学管理之间的逻辑关系

大学属于组织范畴,它与企业一样,同样具有组织特性,但是大学又作为学术性组织和事业单位,有着与企业截然不同的运行规律。大学有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人才的使命,同时它又崇尚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受到学术本身的逻辑限制。总而言之,大学是一个在明确目标和任务导向以及约束之下有各种组织要素排列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而对于现代大学制度,我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促进大学组织健康发展的一种管理制度。而在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下,实施两级教学管理制度首先符合我国大学管理的实际需要,也合乎学术发展的规律。

二、我国民办高校两级教学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1.校级权利过于集中,院级教学管理缺乏自。我国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民办高校的校级权利过于集中,而院级教学管理相应的缺乏自的问题。大部分民办高校的院系在教学管理这一方面都存在权责不匹配的问题。这也就导致院级对于教学管理流于形式,应付了事,缺乏主动能动性和积极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民办高校将教学管理的权力更多的集于校级,而院级的职责和权利则是相分离的。而随着民办高校的一次又一次的扩招,学院的工作范围增大,事务增多,工作任务相应的加重,但是在办学方面和教学方面的权力却没有相应的增加,缺少一定的自。在科研方面和人事方面也只是只有参与权,而缺乏决定权。从高校的组织结构来看,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权力更多的集中在校级的教务处等部门,也就是说教务处处于全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主要职责有规划、组织、指挥、控制、评价教学工作。并且教务处的地位仅仅位于校长和分管副校长之下,可以说教务处处于全校的权力中心,教务处主要有负责民办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资源分配、学科专业、招生录取等工作,这就导致学院缺乏了相应的教学管理权,首先,每个学院在招生方面缺乏一定的自,导致每个学院新生计划编制以及录取方面缺乏决定的权力,而是由校教务处的招生办来进行本次工作。

2.教学管理以控制为主,“学”与“教”的自不够。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实行的管理制度体系“刚性较强”,所以导致民办高校在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够关注,缺乏一定的教学自由保障,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受到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的行为有过多的管理规章制度限制了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甚至存在很多不合理的规定限定了教师自由教学的方式。并且学生想要转专业难上难,虽然有相关制度规定可以允许学生进行专业,但是由于成绩、名额以及很多“不光明”的幕后手段,导致许多学生放弃调换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其次,学生在选课的时候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力,课堂管理也以制度化管理为主,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在教师教学方面,大量的管理规定中也有存在偏颇的地方,过于量化的管理限制了教师的成长。

三、现代化大学制度下民办高校两级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策略

1.遵循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原则,给予院级教学管理一定的自。在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下,要想进行民办高校两级教学管理制度构建,首先要遵守遵循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原则,也就是“合理分权,充分授权”的基本原则。在任何组织的内部管理中,集权与分权都是必不可少的,民办高校作为一种特殊存在的社会组织,在进行内部管理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应用到集权与分权的理论。对于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而言,它是集学术性和行政性两个特点于一身的。这也就决定了民办高校在管理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交叉的情况。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民办高校管理者需要聘用专业人士以及学术专家进行学术权力的管理。而在对权力进行划分的时候,校级不要将权力集于一身,将内部管理事物“一把抓”,而是要进行慎重的分析和研究,在充分考虑和时机成熟之后,校级要适当地对院级进行授权,让学院在教学管理方面、科研管理方面以及人事管理方面具有真正的自和决定权。其次,要采取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方式,对内部宏观调控,对外联络合作、对内综合考核等职能进行集权处理,而对学科设置、资源配置等学术权力等进行分权处理。真正做到尊重学院的自和决定权。

2.提倡人本管理,塑造优秀的组织文化。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当中,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保障了高校日常的教学顺序,也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工作是其核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教学管理质量,民办高校需要提倡实施人本管理,不可以一味的以“控制”橹鳎对于教育管理工作更不能单纯依靠强权干涉与制度控制,制定政策时,要比塑造优秀的组织文化为核心,尊重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照顾各方利益,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工作和学习氛围,这需要民办高校做到:第一,要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规章制度,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内在需要,既要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为教师设置适宜其个人自身发展的奋斗目标,并给予教师适度的选择教学方式的全力。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力,同时对于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想要调换专业的这一行为,应适当放宽条件限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二,要提倡人本管理,尊重人在管理中的地位,以人为核心实施两级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目前在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不重视人的需要,教学管理工作者过于依靠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条例办事,对于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予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被限制,导致其无法获得迅速成长。

参考文献:

篇6

进度失控:施工管理人员管不动施工班组,计划归计划,生产归生产,大部分是没目标没计划的,能干多快就干多快,业主感叹“自主施工,自由生产”!

施工工期拖延严重:第一合同段本应于2011年6月30日竣工验收,但至2012年5月30日尚未申请竣工验收,工期拖延近一年;第二合同段至今拖延工期约两个月。

质量失控:质量问题重复出现,监理单位下发的工程暂停令计10份;监理工程师质量隐患整改通知超过80份以上;关于质量问题的工程联系单37份等等;进场材料以次充好,先使用再报验;存在质量问题拒不整改或应付了事。

成本失控:施工成本居高不下:每月管理费用、机械使用费等达20多万元;现场水泥砂浆浪费严重。

文明施工混乱:施工班组不顾三令五申,仍违规住在在建建筑内;生活生产垃圾未集中收集处理;门卫有岗无人形同虚设,小商小贩等无关人员可随意出入工地等。

安全生产状况堪忧: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安全教育与检查可有可无,安全生产措施不力。表现为进入现场基本不戴安全帽、施工电梯可无证开机、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工棚内临时用电随意搭接等。

自由主义意识强烈:凭着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关系好,不接受建设、监理监控管理,为所欲为,偷工减料,企业形象差,在社会上信誉不佳。

上梁不正下梁歪,施工班组同样混水摸鱼为所欲为:要钱就得给钱,否则给你罢工;质量问题不整改,能干多好算多好,做完等于干好,极尽扯皮推诿之能事。

企业对项目监管无力,家族管理无所谓公司层面的监督管理,也没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表面节约,实际浪费。水泥砂浆、砼浪费、管理人员富余、施工机械闲置。

原因分析

1、建筑市场行为的不规范是导致项目管理不规范的直接原因

1.1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市场行为监管缺失,导致建设、设计、监理、施工、设备安装等单位行为不规范,直接造成建筑市场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或是能较快地向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发展。

1.2建筑市场行为的不规范,导致建设、监理监督管理权利被架空。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施工企业“无政府主义”,导致了项目管理极不规范、我行我素、随心所欲。

1.3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不规范,导致建设及监理在现场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项目管理,对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的监控管理几乎失控。

1.4建筑市场的成熟与规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所有相关单位一起努力,规范自身行为,促进社会发展与行业进步。

2、民营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是根本原因

2.1企业缺乏远景规划,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

2.2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更多的是家族式管理。老板说了算,没有民主集中原则,拍脑袋决策,不是科学决策。

2.3缺少企业文化,就像一个人没有精神,萎靡不振。没有精气神。没有一种精神没有信仰,没有文化传承,没有优秀传统文化。

2.4老板介入项目管理,权力不下放或下放不到位,该管的管不好,不该管的管过头;要么什么都不管,要么事无大小皆过问;扰乱了正常的项目管理。

2.5企业没有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也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人为管理是最大特色。

2.6国家推行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在民营施工企业根本行不通。

3、项目没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是造成工程缺陷众多的重要原因

3.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分工不明,职责不清:需负责任的没权,有权的不用负责任。

3.2外行管理内行,财务参与现场管理。

3.3员工福利待遇差、缺乏人性化管理:上班时间长达9个小时,没有节假日(除春节、中秋节外)、没有周六周日,没有轮休。

3.4须承担责任的项目经理不能到位履行职责(挂靠),到位履行职责的不用承担责任。

3.5老板介入项目管理,造成了项目多头管理,令项目成员无所适从。

民营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对策

1、思想对策

1.1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企业主(老板)既是民营施工企业的所有人,也是经营管理人,所以企业主对应加强学习,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知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有长远规划、总控能力,顺应时代,改变观念。赚钱和为他人服务是一致的,企业主不能把赚钱放在第一位,赚钱是为他人服务的结果。

1.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人性化管理,提高向心力与凝聚力。

1.3重塑良好企业形象,创立企业品牌。一个企业,只有讲诚信才可能获得牢固的伙伴,才可能有品牌形象的树立,才可能持续发展。

1.4办企业最重要的动机是为他人提供服务,这一点应当是创办企业每一个企业的前提,因为希望借办企业赚钱或者希望借办企业“消遣”,都不会使企业长期生存下去。

1.5提倡创新思维,加大创新力度,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环境创新等。

1.6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1.7每个企业、每个老板以及每个职员都应有一个社会责任心与一份社会责任感。

2、制度对策

2.1建立与国际接轨富有民营施工企业特色的项目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代替人为管理:管理者只按已制定的制度执行就是,管理者要在一些框框条条下做事,接受监督,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2.2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做到责、权、利相结合,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经理专业管理优势,提高项目经理积极性与责任感。

2.3大力推广项目管理承包责任制,完善公司对项目的监督考核机制。

2.4引入职工入股模式,建立公司与项目及职工利益分享机制,提高职工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良好的积极的团队合作的工作氛围。

3、管理对策

3.1构建项目管理体系、规范项目运作机制。

3.2优秀挑选优秀的项目经理:仅有好的制度,好的规则,必须还要有一个好的人来执行。3.3监督和考核要制度化、数据化,避免考核随意性,有效掌握管理动态。

3.4建立有序、有效的良好的沟通渠道。

3.5企业要做大做强就要走一体化总承包,即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提高综合竞争力。

3.6强化项目管理,摸索出一套适合国情融合中国惯例的民营施工企业管理体制和动作模式。

4、技术对策

科技兴企、质量兴企、品牌兴企;高速低耗优质,树立企业品牌,精品工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5、人力资源对策

5.1使人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5.2以人为本,强企富工,建立“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等人才管理新体制。5.3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休假等福利制度,让每位员工有归属感。

5.4建立人才梯队建设机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篇7

【关键词】新时期;医院会计电算化;重要作用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财会部门业务变的日益增多复杂,为了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实现医院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核算的重要手段。会计电算化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和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与手工会计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优点。因此,实现医院会计电算化日益重要。

1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意义

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而且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帮助财会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财会人员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参与医院管理与决策,为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体系,是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医院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功能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提供信息的能力,提高会计信息加工的效率,为管理、决策和医疗改革提供高效的服务。

2目前医院实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有些基层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程度非常低,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医院管理者存在“重硬轻软”的思想,即重视对设备等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管理方面如软件的投入。

2.2子系统相互独立而缺乏整合性

在一些医院,其收费、物资购销、工资发放、会计核算等分别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算化体系,可是由于各职能子系统相互独立,导致各核算单位的硬件重复配置,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2.3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一是实际操作中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制订措施不全或缺乏有效监督,导致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如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措施,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知之甚少,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三是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如没有及时备份或备份数据没有定期检查,凭证、账簿没有及时打印等。

3加强完善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的具体措施

3.1提高医院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医院改革和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项需要不断投入和支持的长期工程,并不是有钱、有软件就行了,而是要在符合医院经济运行规律的条件下,有医院领导的直接参与,全院职工的积极配合和病人的理解,整项工程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3.2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其作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

首先,根据当前改革的要求,重点解决会计电算化的主核算系统与工资核算、住房公积金核算、物资管理和部门核算系统的匹配,同时还要针对医院的特点建立一个附属子系统来辅助全局管理。其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设必须纳入医院管理信息建设的统一规划,作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完善、满足自身系统的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同时,还要保证与医院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力求数据一方输入、多方共享,在硬件网络上与其他部门的管理系统共享一个网络平台。

3.3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内部使用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准确。(1)加强操作程序控制。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2)原始数据输入稽核控制。电子原始数据必须经不同人员审核和确认,再利用模块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自动形成后的电子记账凭证不允许任何人修改。(3)加强操作人员授权控制。会计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后,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授权规章。超级秘书网

3.4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3.4.1建立严格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备份数据。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信息。

3.4.2实行必要的内部控制。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措施来保障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安全、保密。

3.5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能力

篇8

为保证食品卫生,保障职工及服务对象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制定如下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一、食堂有卫生部门发的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必须有健康证。

二、坚决执行食品卫生法规,严格执行“五四”卫生制度,即:

1、由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不收、不切、不做、不售腐烂变质食品。验收员不收腐烂变质食物,炊事员不做腐烂变质食物,售饭口不出售腐烂变质食物。

2、炊事员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工作服。

3、炊事用具用实行“四过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4、对食物存放“四隔离”: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物、药物,食品与天然冰隔离。

5、对室内外卫生实行“四定”:定人、定时间、定物、定制度。

三、餐厅、操作间、主副食库做到“四无制度”:无蛆、无蝇、无虫、无鼠。

四、服务员工作态度要做到“三个一样”:1.职工与服务对象一样对待。2.领导在不在一样工作。3.平时与检查时间一样卫生。

五、后勤股长岗位职责

1.负责伙食团的全面工作,做好伙食团物资的采购验收工作。

2.热爱饮食服务工作,组织后勤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3.负责制定厨房工作计划,执行后勤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加强内部管理。

4.做好炊事员的思想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

5.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切实落实食品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各项规章制度。

6.做好食品原材料采购工作,杜绝腐烂、变质和“三无”食品原材料进入食堂。

7.做好后勤股餐具、炊具等设施设备的管理使用。

8.积极抓好伙食质量,开展增收,降低成本,做好水电、燃料、食品等物资的管理工作。

9.内外事务密切配合,严格遵守采购验收签字制度,坚持采购原则。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炊事员岗位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服从领导,听从安排,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全院人员的饮食供应,遵守职业道德,执行操作规则,听取职工、服务对象意见,提高烹调技术及服务质量,调剂好伙食。

3.文明服务,礼貌待人,对服务对象主动热情,耐心细心,态度和蔼,视服务对象为亲人。

4.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规定,努力搞好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洗工作衣,上班时间严禁戴戒指等装饰物品。食堂餐桌、地面,饭后必须及时进行清扫,保持餐桌、餐椅的干净整齐,每周大扫除一次。

5.勤俭节约,爱护公物,搞好安全工作,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操作间和库房,做好防火、防盗、防毒、防腐、防传染病工作。

6.炊事员做到“五不准”制度:不准穿背心拖鞋上岗;不准在操作间吸烟;不准用工作服擦汗;不准穿工作衣进卫生间;不准随地吐痰。

7.爱护公物,不允许闲杂人员进入伙食团,不私自外借或乱拿伙食团餐具、食品等。厨房各种用品、用具,用后必须及时清洗干净。冰箱(柜)内存放物品要分袋存放,定期清理。

8.严守纪律,按时上下班,按时开饭,若遇考勤人员查岗不在岗的,视为(旷工/早退)。做到服务对象用餐完毕,做好卫生工作后,方能锁门离开。对饭菜的数量、分数要做到一视同仁,按饭彩票标准打饭、打菜。

9.做好外来人员的客餐工作。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七、采购员工作职责

1.采购人员需严格遵守单位规章制度,采购员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负责对全院物资、物品的采购工作。

2.做好采购计划,报请领导审批及时采购,并保质保量、按质议价。

3.做好采购物品、物品的验收、入库、入账工作。做到交接清楚,手续完备,帐物相符。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蔬菜股长岗位职责

1.负责全院的蔬菜种植工作,与后勤股长密切配合,有计划的根据季节安排、种植好各类蔬菜,保证后勤股的日常蔬菜供应。

2.做好蔬菜股的安全生产工作,防止种植人员发生意外事故。严禁乱打农药,保证蔬菜的绿色无污染。

篇9

关键词:劳务派遣 江苏高校 人事制度

一、江苏高校劳务派遣概述

所谓劳务派遣,就是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建立的一种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签订商务协议,通过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可以得到劳动力的使用权,并且需要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劳务费用,而劳动者则需要在用工单位中从事必要的劳动的一种形式。对于劳务派遣,它需要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以及被派遣的劳动者。

二、江苏高校劳务派遣发展现状

劳务派遣形式最早是兴起于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其次是在20世纪中叶的欧美,最终受到了全球范围的热捧。我国的劳务派遣形式的使用是从20世纪7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许多外商来中国进行投资,劳务派遣形式随着而来。伴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的劳务派遣用工形式逐渐得到了发展,并且在国有单位中也渐渐使用这种用工形式。

目前,江苏高校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才刚刚起步,最初只应用于后勤服务人员。由于该项用工形式有着自身的优势,因此江苏高校开始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应用到江苏高校教师以及管理人员上。举例来说,东南大学自2005年就开始对入校的工作人员实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而该校与广东人才中心签订了一份人才派遣的协定,人才中心负责招聘合格的教师并且负责教师的工资等。

三、江苏高校采用劳务派遣制度的利弊

1.高校采用劳务派遣制度之利

(1)有利于实现用人机制转换。尽管江苏高校在人事制度管理上已经采用一些措施,但是传统的人事制度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移除,主要原因就是江苏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主要侧重内部体制的改革,而与外界方面的参与度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层次,这就导致了江苏高校人事管理制度依然存在落后的部分。针对这种问题,则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解决。随着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的规范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来接受它,它也将会成为江苏高校人事招聘的潮流。对于这种用人机制的转换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下,实行劳务派遣制度有助于促进人才的流动,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2)有利于优化引进人才机制。对于江苏高校而言,他们引进人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层次,另一种是普通应用型。在大部分的江苏高校中,他们更多采用的是普通应用型。当然普通应用型在某些方面与高层次的引进人才方式上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配置上的不足和不合理,这样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普通应用型人才引进中,更要注重人才自身的素质,从而为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资源。

(3)有效节约人事管理成本,提高人事管理效率。江苏高校通过人才中心所配备的工作人员,即被派遣教职工,不需要进行专门的管理,对于被派遣教职工的档案转接、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事务都是由人才派遣中心负责。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采用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可以帮助用人单位节约20—40%的成本,这也是江苏高校采用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重要因素。江苏高校和被派遣教职工之间只存在有偿使用的关系,却不存在人事劳动的关系,所以这就避免了江苏高校和被派教职工之间的利益纠纷,给江苏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上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2.江苏高校采用劳务派遣制度之弊

(1)对用工单位的忠诚度大打折扣。由于被派遣工作人员并不是由江苏高校直接招聘,所以被派遣教职工在内心感觉招聘方式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并且自身的特殊性让用人单位采用了一种异样的对待方式,并不能像有正式编制的教师有着同等的待遇。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就会产生消极的态度,对工作单位的忠诚度就会降低,工作的积极性不及正式编制教师高,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2)劳务派遣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被派遣教职工的就业质量。根据《江苏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工单位需要对被派遣劳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由于江苏高校在配备被派遣劳务人员时,根据工作人员的短时性,因此在教育培训上有所忽视,但是对于江苏高校教职工来说,他们的专业知识需要不断补充。用人单位更多的是让被派遣劳务工作人员自身进行技能的培养,这却远远达不到所需要的水平,因此就会让被派遣教职工在教学质量上达不到正式编制教师的。

(3)被派遣教职工的权利易被虚置。江苏高校与中学和小学上班制有着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在管理上,由于江苏高校不采用坐班制,因此在管理上也会存在着较大的难题。在《江苏劳动合同法》中有这一项规定,被派遣教职工享有参加用人单位以及劳务派遣单位工会的机会,然而被派遣工作人员自身对工会参加的积极性较低,所以这项权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江苏高校实施劳务派遣制度的建议策略

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企业采用劳务派遣模式,因为这种用工模式能够让用人单位在管理上减少一些麻烦,并且能够节约一些成本。对于江苏高校实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需要采用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规范,当然这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才能将劳务派遣部门、被派遣工作人员以及用人单位三方的利益均衡化。

1.政府立法部门角度

在《江苏劳动合同法》新内容中将劳务派遣做出了特别的规定,这就表示通过法律的途径使劳务派遣用人模式规范化,但是在这项新的内容中只是从宏观上对劳务派遣进行规范。从目前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发展情况来看,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法律上需要制定详细的条款,使劳务派遣用工模式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1)应加强派遣公司的资质管理。为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发展,工商行政部门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同时对其进行监管,这一方面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同时也能够保证劳务派遣的正常运行。对于劳务派遣公司的建立必须要严格按照《江苏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进行,比如说公司的注册资本需要达到50万,那么人们在注册公司时需要严格进行,这是为了在出现违法情形下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规范派遣协议有效期限。国家需要对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的派遣协议进行干预,特别是在时间期限上,两者签订合同的期限必须要达到两年以上的时间,这既保证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利益的纠纷的方法。比如说,对于女性这一项就显得特别重要,国家规定女职土孕期、产期、哺乳期需要“三期保护”,在此期间,任何单位都不得解除劳动关系。因此,规范派遣协议有效期限是至关重要的。

2.派遣公司角度

(1)派遣公司的工作定位主要应为服务。对于派遣公司来说,他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服务,为了和用人单位合作,派遣单位需要和用人单位相互交流沟通,确定用人单位需要哪种人才,再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派遣合适的工作人员。有些派遣公司不了解自身工作的内容,误把自己的工作内容当成管理并非服务,结果在实际中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因此,对于派遣公司来说,了解自己工作内容是极为重要的。

(2)派遣公司应加强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派遣公司需要兼顾三方面的利益,所以良好的协调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有的时候,派遣工作人员与用人单位会出现利益上的纷争,这就需要派遣公司来协调双方,而且需要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这不仅可以监督自己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是为用人单位和派遣工作人员服务,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现。

3.江苏高校角度

(1)核查派遣公司资质,慎重签订派遣协议。在市场经济的情形下,为了盈利,许多人都注册了派遣公司,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派遣公司都能够得到市场的肯定,有的派遣公司并非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造成后续的服务无法正常进行。为了规范劳务市场,用人单位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考察派遣公司的资质,淘汰一些不合格的企业,这才能促使劳务市场更加规范。

(2)建立、健全规范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对于用工单位而言,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由于某些用工单位自身没有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较低,制度的不健全不利于用工单位的发展,特别是表现在人员的管理和考核调资上。用工单位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之后,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就会更好,为了保证工作业绩,用工单位可以辞退一些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这既保证了工作的业绩,同时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劳动者本身角度

(1)利用各种机会提高素质修养。面对我国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势,许多江苏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上也面临着困境,融入劳务派遣用工模式也是一种选择。而对于劳动者来说,他们必须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详细的规划,有着自己的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争取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不管怎样,能力是可以被人认可的,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会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这样用人单位不仅受益,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实现。

(2)增强发展信心,学会自我加压。虽然派遣劳务工作模式并不成熟,许多人都不愿意去做,然而面对现如今的就业压力,劳务派遣工作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选择,只要拥有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的精神,最终也可以获得事业上的辉煌。重要的是劳动者对自己的压力,不断超越自己,给自己增加信心,相信终会有一天,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综上所述,尽管劳务派遣自身有着弊处,然而并不代表劳务派遣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江苏高校劳务派遣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江苏高校劳务派遣会发展越来越成熟。根据现今劳务派遣的发展状况,它已经被许多企业和江苏高校采用,劳务派遣公司的发展需要适应时展的潮流,争取协调好劳务派遣劳动者、用人单位的关系,最终就会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志芳,章亮明,劳务派遣关系中劳动关系的再思考[J],行政与法,2009(11)

[2]章亮明,杨志芳,陈铭业,试析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三性”原则[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3]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2)

篇10

【关键词】内部审计 错弊问题 风险 管控措施 审计质量

一、内部审计风险成因

(一)主观因素

1.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由于审计人员具备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不同,接受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各异,所持的职业操守易受不同社会组织、成员的影响,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不能坚持职业操守实施审计行为,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性,甚至发生违法审计纪律和廉政纪律问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风险不时显现,诱发审计风险产生。

2.被审计单位人员对审计工作的不正确认识。对审计工作不正确认识主要表现是:一、惧怕审计发现影响个人或单位利益,对审计工作存在抵触情绪。二、单位和个人有错弊行为或事项,存在阻扰审计工作顺利实施想法。三、对被审计事项同存在认识分歧,产生不同的认定和评价。以上被不正确认识,影响和谐审计环境的构建,诱发审计风险产生。

3.管理层意志对审计工作的干涉。内部审计是为一定组织服务的,直接向组织管理层负责,审计结论一定程度反映和体现着管理层的想法和需求,同时也对管理层的管理思路和管理行为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审计方向的确立、审计重点的把握、审计问题的揭示容易受到管理层主管意志的左右,如果审计目标或审计结果同管理层意志相悖,审计工作可能得不到组织成员配合和支持,易发生干扰和阻碍审计检查事件,诱发审计风险产生。

(二)客观因素

1.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局限。审计专业胜任能力包括审计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有限,不具备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专业技能,不能将审计关注的事项检查反映到位,难以形成客观的审计结论,使审计质量难以达到审计项目要求,或审计结果不符合管理层和组织需要,为整个审计过程埋下风险隐患。同时,在审计实践中,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来源渠道不同,专业背景和专业技能各异,使制定的审计方案、审计程序,运用的审计方法不尽相同,对被审计单位业务运行和管理经营活动存在的重大差异和缺陷揭示反映的客观性、准确性有限,审计技术风险随即产生。

2.审计人员采用的审计方法存在缺陷。内部审计强调审计方法同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性,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前提,并且分析性复核方法和审计抽样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其中,分析性复核方法的科学性和取得证据的证明力,会因审计对象和内容不同而产生差异,同时审计抽样的方式、样本数量、抽样范围,受限于投入审计成本,会造成抽取样本的代表性不同,因此审计结果产生技术性误差是客观的,形成审计主观结论与客观事实的差异,直接产生审计技术风险。

3.审计监督所依据的政策法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的审计依据大部分是行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由于近年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行业改革转型日益深化和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细化,造成审计人员对变化的审计依据掌握有限或获取时间滞后,在审计过程中习惯用旧经验和老规定开展审计检查,不结合审计内容的发展变化去收集新的制度规范,不注重对规章制度变化的及时学习和掌握,容易产生“刻舟求剑”的审计认定,造成审计证据不充分、证明力不强,甚至审计认定结论有误的严重后果,审计风险随即滋生。

4.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随着各行业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范围不断延伸和拓展,已是一个渐大趋深的过程,推促内部审计对象趋于多元化,从早期审核组织财务收支活动的合规性,发展到对组织活动的多个方面和层次的审核评价;随着组织机构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和管理效能,使内部审计内容趋于复杂化,开始关注组织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的的经济性和效率性,以及管理层的履职效果性,内部审计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拓宽和复杂,无形中增加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业务活动的认识和分析困难,致使获取审计信息的质量随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增大而降低,审计风险的产生风险在所难免。

二、审计风险规避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内审人员职业操守

从审计实践来看,审计风险的产生和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根本因素在于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防范审计风险,不仅取决于审计人员具备的工作技能,更决定于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因此,只有全面提高内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二)审计人员来源多源化,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从根本上说,防范审计风险关键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而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内审计机关应不断拓宽审计人员来源范围,积极引入多专业人才,适应内部审计范围不断拓展的发展形势,同时以内部审计转型发展为契机,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进行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培训,造就复合型审计人才,建设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审计专业队伍,以适应内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开展审计风险评估,控制审计风险

根据审计项目和审计环境,现场审计前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对可能引发审计风险的隐患进行防范和化解,使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目标可接受的程度。审计风险评估时应考虑评估成本同审计项目开展成本的适应度,在合理评估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加强和改进审计监督手段,注重和强化审计规程管控等措施来调控技术风险,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四)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机制,提高审计质量

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质量评估机制是规范强化审计程序,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审计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落实评估周期和评估责任,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不断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辉,路勇.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审计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3,09:44-47.

[2]王建平,刘玉洁.信息化环境下基层央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及防范[J].北方金融,2015,0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