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庭院景观设计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中式庭院景观设计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景观设计;古诗词;新中式;中国古典园林;庭院设计;澄江县晨辉会所
中图分类号:S731.2;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130
Abstract: The “new Chinese style” is a style of the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the core issue of
which is how to skillfully combine the modern elemen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of poems,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his article extract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applied into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classic poetry; new Chinese sty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ourtyard design; Chenhui Club of Chengjiang County
随着国人文化复兴意识的崛起,中国景观设计从“异域风”逐渐回归中国本土,“新中式”景观应运而生,目前正逐渐受到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许多关于“新中式”景观的研究都提到了“新中式”景观不是单纯的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但是并没有深入分析如何提取传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应用精髓,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盲目堆砌传统元素的“新中式”景观设计方案。古诗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并且与中国古典园林息息相关。本研究从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关性入手,提取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设计中,可为“新中式”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
《园冶》里谈到:“时宜得致,古式何裁”,意即如何裁取历史传统以兴造现代园林,要适应时展的需要[1]。中国古典园林直接运用于“新中式”景观设计是行不通的,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园林的服务人群有差异;2)现代人生活环境、方式、审美需求乃至精神需求都与古代人不同;3)古典园林景观所体现出的私密性、封闭性及小尺度、小容量的空间格局,过于沉稳的气质和缓慢节奏,缺乏运动项目的活动内容都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园林景观的需求[2]。“设计”二字更是体现出不能照搬传统元素,设计是有目的地创造出新的事物,满足新的需求。因此“新中式”景观就要求设计师对传统元素进行推敲,进而重构传承。“新中式”并不是排斥西方景观设计,西方园林中的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先进的造园手法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可以说“新中式”景观是融汇中西方造园精髓的设计。人们喜欢怀旧,也喜欢觅新,“新中式”景观恰好满足了人的这一基本心理需求。现代人对园林有新的要求,从而才有“生态”、“低碳”、“节水”、“体验”、“垂直绿化”、“屋顶花园”、“海绵城市”等词汇的出现,古人建园的形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综上所述,“新中式”景观应具备的特点:简洁而又不失创新,古典而又不失时尚,全球而又不失民族,实用而又不失文化。
2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这就说明它与诗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同步发展、互相影响、彼此渗透。例如山水诗的兴盛就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进入转折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风景的开发;唐代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糅诗情,尤其是私家园林;园林诗和园林词是宋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陈从周先生指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3]。”因此,本研究将以中国古典园林为重点,主要探讨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有了较全面、完整的理解,才能在创造“新中式”景观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有:
2.1以诗词造园
以诗词造园主要是根据诗词的文字内容或所表达的意境创造园景。诗词常常歌颂美景或隐喻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园主人向往却不能见或常住,只能在自己园中模拟其景,借此造园。例如:拙政园腰门口一假山,为桃花源入口之模拟物,两边月门上题着“另有洞天”,借景达到“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的世外桃源的意境[4];北宋文人晁无咎致仕后在济州营归去来园,表达自己对陶渊明诗词乃至为人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内心情感,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圆明园中的“武陵春色”亦源于此。
2.2以诗词点景
以诗词点景主要是将诗词当中的词或句运用到园中的楹联匾额上作为景题,借此表达景之意或园主人之情感,园林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例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得真亭、留听阁等;临安著名的私园之一南园中的厅、堂、榭、亭、台、门等“悉取先侍中魏忠献王(韩琦)之诗句而名之。……”[5];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的影园中的“幽媚斋”结合周围景致,取自李白《寻阳紫极宫感秋作》中的“浩然媚幽独”;南京莫愁湖胜棋楼有副汪赢撰写的集句联:登斯楼也,其喜洋洋,把酒临风忘宠辱;望美人兮,予怀茫茫,扶仙抱月侣渔樵。上联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文中“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之句,下联则将苏轼《前赤壁赋》中“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以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等句揉和而成[6]。
2.3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似性
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上述提到的两方面。古代许多造园家都是诗人,如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他们潜移默化地将诗的内容、写诗的技巧等体现在造园中(表1)。
“新中式”景观不能照搬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传统元素有2个主要原因 :1)主要服务人群发生改变,从个人转向了大众,从而造园思想行不通;2)当下环境改变了观者的心理,审美情趣不再局限于传统景观,古典园林传达的意境难以被现代人感知。但是从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似性来看,空间结构营造、内容展现、情感表达都是值得借鉴的。
3澄江县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设计
晨辉会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该庭院附属于某修理厂,根据园主的要求欲将其打造成修理厂后花园以及一个适合亲朋好友观光、休闲、娱乐的“新中式”庭院 。类似于古典园林中的私家园林,现有建筑为现代中式风格。设计将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和云南地方特色,布置本会所为传统的可观、可游、可居且带有情感记忆的庭院景观。
3.1古为今用―场所分析
3.1.1空间结构布局
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中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例如律诗,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2句要转折,最后2句作总结,一共8句4组,这4组分别是“起承转合”。古代诗人亦将此法运用于造园中,通过空间结构的起承转合达到情感的升华。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整体根据诗词中的“起承转合”布置,庭院分为4个部分:入口景观区、水景区、休闲区及体验区(图1)。
3.1.2内容的展现
古诗词的内容展现往往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古典园林亦如此:贵族园林、士流园林、文人园林、市民园林、乡土园林都与当时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现代园林的营造也要符合当今社会的潮流。现代人追求参与性,追求在体验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因此该“新中式”庭院结合当下时代潮流营造了一个体验的环境。庭院体验区根据主人爱好及需求设有农作物与药材种植区,将农作物和药材作为新的景观意象结合现代构成方式引入该庭院。庭院主人可以在此寻到收获的喜悦,寻到远离喧嚣城市,回归恬静田园的感受,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放松。一个具有诗意的景观,应该是体验式的景观。只有体验式的景观,才能使人们和大自然对话[7],才能达到情感上的满足与共鸣。
古诗词的内容展现经常使用一些技巧,例如节奏韵律、小中见大等。古典园林常用的营造法式、植物栽植方式即能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一拳代山、一勺代水”即为小中见大。
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设计中,入口到主体建筑的景观道两边分别采用长方形静态水景,结合植物盆栽、仿照隔扇门的景观小品,形成带有节奏韵律感的景观序列;休闲区的石景营造体现出山体连绵不绝的观感。
3.1.3情感的表达
唐代王昌龄曾提出“诗有三境”之说: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诗人通过各事物为载体抒感,古代造园家通过园林要素为载体表达内心向往。该“新中式”庭院景观设计通过“三境”达到情感上的升华:1)物境―景观结合本土的人文环境、文化特征及城市整体风貌进行设计,例如入口景观区的盆栽采用当地铜锅的形式,隔扇门结合澄江传统刺绣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等;2)情境―营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环境,通过景致使观者心情愉悦;3)意境―境生于象外,庭院主人及亲朋好友赏景、体验,从中感受到远离喧嚣城市,回归恬静田园的美好生活。
3.2场景诠释
3.2.1景点设计
无论是以诗词造园还是以诗词点景,都是结合周围景致,当下所感而为之。因此,景观感受的不同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不能盲目照搬传统元素。庭院休闲区主要体现“休闲”二字,木结构亭子的布置能很好地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追求生态自然的效果。亭子顶局部采用玻璃材质,既可透过阳光,又可挡雨,还可以观星星,传统木质与现代玻璃并置在一起,反差和对比易产生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细部。该区域“前观―‘小荷才露尖尖角’;卧看―‘牵牛织女星’;仰望―‘举杯邀明月’”,在此可享受一种休闲愉悦的生活方式,为古诗的现代演绎(图2)。
3.2.2景点命名
现今景点常常使用一般化的题名,例如“美食广场”、“湖心亭”等,文化性不足,无法引起观者的
联想。景点的命名要符合景观所要表达的内容,“新中式”景点命名如果完全照搬古典园林中的名字,可能太晦涩,也可能与景点不符。景点的命名原则是要使游者观其名便知其意,尽可能达到“问名心晓”的效果[8],从而激发人们的联想而创造意境,以有限空间营无限意境。“新中式”景点命名可以用家喻户晓的古诗,亦可以用新诗,也可以较自由随意,能传达思想即可。图2当中的景观休闲亭取名“卧看星亭”,直观地表达了该处设计的用意,也能使游览者从中体会到一种闲散愉悦的生活方式。
4小结
古诗词与古典园林存在很多相似性,它对园林的影响一直存在,研究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可以挖掘出适宜的传统元素、技巧、文化思想等,使其恰当地运用到“新中式”景观设计当中。并且该方式也可借鉴到其他与园林相关的学科,从而使“新中式”景观研究更全面。“新中式”景观是从中华文化的根上生长出来的,更加贴近人们对清雅含蓄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最符合国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最易引起国人情感上的共鸣[9],值得热切关注与积极研究。景观学科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涉及多学科知识,古诗词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新中式”景观的研究之路还很长远,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对传统景观进行继承和创新,还值得人们从多个角度深思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孟兆祯.风景园林梦中寻―传统园林因融入中国梦而更加辉煌[J].中国园林,2014(5):5-14.
[2]张艳.“文化场景”特质与景观风格形成[J].城乡建设,2012(7):41-42.
[3]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41-42.
[4]廖汀沪,石小文.中国古典园林与诗的融合[J].三明职业大学学报,2000(2):63-66.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05.
[6]章采烈.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园林楹联类析[J].中国园林,2002(2):67-70.
[7]杜媛媛.中国古典诗歌与园林共通性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27.
篇2
关键词:景观设计;新中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选择
“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简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昧的现代景观空间。
二、“新中式”景观设计原则一“因、借、体、宜”
因:依据地形的高低错落来规划景观空间
借: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体与宜:合理的规划视野范围,低俗的景物要加以遮挡,优美的景物则要尽收眼底。景观设计要做到得体合宜、因地制宜、互相借助的效果。总的来说相地如能合宜,建筑的园林自然得体。
如万科第五园把现代设计元素与传统中式风格相融合,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它对传统的粉墙黛瓦提炼、简化,以现代简约美演绎出传统的精髓,外观和色彩颇具意境,产生和谐美。另外中式街区万科书院、荷花池、下沉桥、中式巷道、中式绿篱等都通过现代的材料和技术手段,散发出浓浓的传统中式味道,其中对材质的选择是一个中心考虑因素,融合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建筑风格,白墙黑瓦简洁的外观和色彩体现了很有意境的和谐美,马头粉墙建筑外观吸取了传统马头墙的意蕴,简化马头墙的形式,形成具有强烈“中式”识别特征的墙体景观。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以池塘相隔,小桥相连,水体与建筑溶为一体,营造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即体现了传统的古典雅韵,又体现了后现代的简练美。简洁的景墙窗框,运用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了景观层次,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虚实结合,达到了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
如西安的蔚蓝观园将中式元素融入设计,整体感觉雍容华贵、色彩华丽,空间序列感强,米色石材与黑色火山岩材质色彩对比及铜制雕塑和玉石雕塑的运用,可谓是新中式风格的点睛之笔。
三、“新中式”景观色彩的选择
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里“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术原色厦黑色,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廊架,景观亭、景墙等景观建筑上,突显崇高、喜庆,祥和的氛围:长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铺装、景墙贴面、景观建筑、座椅等小品上,来突显景观宁静.典雅的氛围;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墙饰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营造纯洁、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选择,以绿色为主,点缀一些开花植物,为营造宁静,优雅的氛围做妤铺垫;黑色常用于铺装.小品,廊架,亭等,营造沉稳,内敛的空间氛围;木原色是体现自然的色彩,与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铺装、临水栏杆、小品构架等,体现“新中式”景观设计沿袭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特点。
四、文化符号的妙用,对细节的处理
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是景观带给人们深刻印象的基本保证。诸如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印章、门楣等。如杭州的京都华府的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使传统文化符号得以恰当运用。印章作为一个重要的符号,在铺装、雕塑、庭院灯等景观元素中可见其身影,而门楣的变形符号组成了廊架的柱式。漫步小区中,你会发现立砌的深灰色青石板甬路得边沿有些破损的痕迹,这些有着岁月洗礼的细节增加了居住的温暖,包含着其乐融,也包含着心境安然。有资料显示,杭州城内现存大量的大大小小的古井,井台曾是杭州居民的生活场所之一,它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井”的符号,并加以变通,赋予它新的功能,变成喷泉、涌泉,与体现杭州特色的青砖结合,组合出现代居民的新的生活空间。
五、“新中式”景观铺装材质的选择
建筑为新中式风格,立面主要材质为青砖、米色石材、木制窗棂、白色涂料及深灰色瓦屋面,因此景观沿袭这一风格,在材质应用上与建筑相呼应。小品在形式上充分吸取中国传统园林中窗棂、照壁、石灯笼、月亮门等元素符号,而选材上则采用与建筑相呼应的米色石材与青砖白墙等材质。另外更增加了铜质雕塑、铜灯及石雕等小品点缀其中,特别彰显了酒店复古、尊贵的气质。道路铺装材质结合新中式风格,车行道以灰色系小规格弹石为主,广场及人行道路则以青砖及中式暖黄色调的花岗岩为主,米色石材采用毛面与亚光面拼接,复古的人字铺法,深灰色石材收边。
六、“新中式”景观植物空间的营造
篇3
关键词:传统元素;新中式风格;景观道路;铺装设计;郭庄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02-1
一、传统元素
(一)传统元素的概念
传统元素主要是指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如艺术、工艺、节日等。中国的传统元素主要包括秦砖汉瓦、桃花扇、景泰蓝、篆刻印章、中国结、中国漆器、玉雕、龙凤纹样、凤眼、彩陶、紫砂壶、青铜器、石狮等,它们都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物质或精神象征。
(二)传统元素的分类
现代“中式”景观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可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进行分类。精神文化层面的传统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中式景观设计思想的启示和景观风格形成的引导,包括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观念、自然观、民风民俗及传统的人文意识和审美观念以及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等;物质文化层面传统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如道路铺装、雕塑小品、景观建筑等细节装饰方面运用的传统装饰图案、造型以及材质等。
二、新中式风格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在探寻中国设计界的本土意识之初,逐渐成熟的新一代设计队伍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风格。在中国文化风靡全球的今天,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兼柔,明清家具、窗棂、布艺床品相互辉映,再现了移步变景的精妙小品。
三、道路铺装设计
铺装应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景观的不同要求对铺装材料进行质感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和纹样的拼起砌,以求达到和谐统一的空间效果。
道路铺装的常用类型有:
(一)花街铺地
花街铺地多用不规则的湖石、石板、卵石以及碎砖、碎瓦、碎瓷片、碎缸片等废料相互配合,组成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各种地纹。它们不仅排水性能好,又能防滑,光线也柔和,很适合我国江南一带在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使用。
(二)雕砖卵石铺地
雕砖卵石铺地是选用精雕细刻的砖、细磨的瓦和经过严格挑选的各色卵石拼凑而成的路面,图案内容非常丰富。
(三)方砖或条石铺地
方砖、条石铺地采用条石、青砖铺地。有时也会采用方砖、条石铺地的同时,在园路两旁用卵石或碎石镶边,使之产生变化,形成主次分明、庄重中带着一丝俏皮。
四、传统元素在新中式风格道路景观中的运用
(一)中式古典园林郭庄
郭庄,名“端友别墅”,又名“宋庄”,系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丝绸商宋端甫建。后几易其主,园林荒废,建筑改为他用。1989年始修整,1991年竣工。庄园总体平面呈矩形,占地面积9788平方米,水面占29.3%,建筑面积1629平方米,保留建筑有汾阳别墅、赏心悦目亭、两宜轩、景苏阁等。庄园总体可分为三部分:内池、外池及内池东侧和南端的居住区,设西、北两入口。东濒西湖,临湖筑榭,曲径通幽,假山叠石,极富雅趣。园内临流建阁,有船坞、假山。江南园林志一书中称:“雅洁有致似吴门之网师,为武林池馆中最富古趣者。”
(二)郭庄里的传统元素到新中式风格的延伸
郭庄作为江南私家园林的名园,它在建筑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借景”。西湖湖山绝美,环湖建筑都可“借景”。园小乾坤大,举目四顾,景移杯前,画呈眼底。点笔亭台,成图;着墨木石,成趣。小桥流水,曲岸清波。临风而立,隔湖相望,远处城廓列岸,苏堤苍然如带。越轩阁,过石墩,沿层阶,身登建于假山顶上的亭阁,临窗翘首,心胸豁然,四围山色,环湖胜景,饱览无余。背靠青山,怀抱西湖,咫尺之地,不觉其小,偏僻一隅,不觉其寂,这就是郭庄的不同凡响处。
郭庄其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理水。郭庄里面的水和西湖里的水是相通的,也就造成了郭庄既是一个独立的私家庭院,又是美丽西湖中的一个小景点,相互呼应,融入到大的环境中。这些特点都可以借鉴到新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中。
(三)传统元素在新中式道路景观中的运用
在对中国传统艺术多个门类的借鉴和应用的实际表现上,把传统元素融入到新中式风格的道路设计,主要集中反映在对传统艺术品种从形式、图案到色彩的二次使用。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如果空间的丰富性与设计者对“空”的理解与认识相关,那么决定性的因素则是将景观元素分散地布置在恰当位置上的设计方法。而我们所关心的另一个基本因素,是以恰当的方式满足功能上的需要。
五、小结
新中式风格是对传统中式风格的一种传承,它使现代的元素与古典的元素相互交融。新中式风格营造了极富中国浪漫情调的环境空间,这种极简主义的风格渗透了东方华夏几千年的文明,我们需要做的是对传统文化元素加以研究,然后创新到现代风格的景观设计中,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式文化。
参考文献:
[1]毛培林.园林铺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3]于正伦.城市环境创造:景观与环境设施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4]郭春华,李宏彬.园林铺装艺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11).
[5]杨子堡.街道设施与城市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廖振军,张海平.浅谈园林铺装的艺术表现[J].山西建筑,2004,(23).
[7]高林.园林铺装及其应用[J].安徽林业,1999,(04).
[8]李冬娟.中式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创新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篇4
关键词:现代地产;景观类型;风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房地产是指在特定位置的部分土地、包括在土地上附着的固定建筑物以及一系列不可分离的部分。房地产可以视之为所有人对土地以及土地以上所有不动的财产拥有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房地产主要使用部分为其建筑部分。因为其不可移动和可以长期使用的特性,房地产也可以称为不动产。
一、现代地产景观的定义
房地产景观,特别是指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建筑工程所营造的景观环境,与山脉,河流,湖泊等所形成的自然景观不同,地产景观因为将自然元素按照科学合理的布局,安排在生活住宅的周围,人性化的设计更便于合理使用,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符合社会发展前景,也为房地产进一步提升商品价值。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中国的房地产也在迅猛的崛起,但是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许多房地产建设都是没有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在许多方面,我国在初步发展时都是先借鉴国外先进的案例,然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产品,这一点在房地产开发上也毫不例外。这样也就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景观设计。休闲度假区,游览景区,城市广场,休闲绿地等。
二、我国地产景观风格的特点
目前中国地产景观风格多样,主题形式丰富,主要有中式景观风格、日式景观风格、地中海景观风格、东南亚风格、欧式风格、现代风格六种类型。
1、中式景观风格
(1)古典中式风格
遵循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寻求“静”与“净”,将建筑、山水、植物有机融合,通过运用粉墙黛瓦、亭台楼阁、假山、流水、曲径、梅兰竹菊等元素,再现中式园林景观风格。
(2)新中式风格
新中式风格多在现代园林风格中融入中式传统文化元素,既保留传统文化,又体现时代特色,是对本民族的文化回归和地域认同。新中式风格使用传统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建筑和墙体的颜色多为黑白灰色系,运用现代材料和古典元素,营造丰富多变的中式韵味空间。
2、日式景观风格
整体居住景观做成日式风格的较少,一般为局部效仿日式园林的做法。日式园林素材质朴、占地较少,置石、石灯笼、砾石等材料价格不贵,容易购买。日式风格体现出宁静、简朴、节俭。常用造园要素有洗手钵、枯山水、日式院灯、木平台、造型低矮的苗木、院门、篱笆。
3、地中海景观风格
地中海风格的灵魂是“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地中海景观包括开放式草地、精修的乔灌木、起伏的坡地、随处可见的花草藤木组成的立体绿化、手工漆刷白灰泥墙、海蓝色的屋瓦与门窗、连续拱廊与拱门以及陶砖等。颜色明亮、大胆,丰厚且简单。
4、东南亚风格
东南亚风格体现为泰式风情和巴厘岛风情,两者较为相似。泰式风情空间变化,水景穿插,有茂盛的热带植物、宗教题材的建筑、精致的小品雕塑,并以金箔、瓷器、彩色玻璃、珍珠等镶嵌。②巴厘岛风情则更显自然、朴素、轻松随意。
5、欧式风格
(1)法式
法式居住景观布局突出轴线,气势恢弘,加入优雅浪漫元素,彰显高贵气质,细节运用法式廊柱、雕花、线条,制作工艺精细考究。
(2)美式
美式风格是一种混合风格,在保持一定程度欧洲古典神韵的同时,形式上趋于简洁明快、简练随意、现代自然,常用溪流、参天大树等自然景观,具有实用主义特征。
(3)西班牙式
西班牙风格多采用曲线,布局工整严谨,气氛幽静。庭院中多为自然绿化结合古朴的饰面材料,局部以细腻的水景雕塑点睛,形成宁静、自然、质朴的人文景观空间。主要元素有跌级水景、雕塑群、细长或十字交错的水带、肌理涂料、精致的铁花、陶罐、彩色瓷片铺贴、台地、无边界泳池、阳光草坪、整齐的乔木、溪流、果岭。
(4)新古典
气势恢宏的建筑、精工细琢的雕塑、华丽无比的细部,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尺度上更显亲切,色调上趋于明快,材质上趋于自然。常用台地、雕塑、喷泉、台阶水瀑、整型植物。
(5)英伦风情
采用自然风格,力求心灵回归。开放式的空间结构,自然草岸的宁静水面,弯曲的道路,自然树丛和大量的草坪、花卉,洋溢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田园生活的欧陆风情[1]。
(6)德式
充满理性主义色彩,表现出严格的逻辑、清晰的观念,深沉、内向、静穆。人为痕迹重,突出线条和设计,植物种植考究,修剪整齐。
6、现代风格
(1)现代简约
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简约化处理,突出现代主义中“少就是多”的理论。采用几何式线条,以硬景为主,多用树阵点缀,突出节点的局部处理。
(2)现代自然
现代主义的硬景塑造形式与景观的自然化处理相结合,线条流畅,注重微地形空间和软景配合,运用自然草坡、绿化,结合丰富的空间组织,凸显现代园林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
三、地产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与设计策略
1、回归自然原则
景观设计只有顺应自然规律---”宛若天开”,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这样不管是对景观外部表现还是后期维护难度及费用方面都更为有利。
2、人性化的尺度感
地产景观应是将自然环境经由艺术化处理后形成的人造空间,不可一味追求气势,要注重其的功能性及可持续发展性,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3、景观互动性
景观环境模拟自然,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避免不了要与其产生互动。居住区环境设计作为整个房地产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备一定的可参与性,也才能更好的融入周围环境中。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人们能感受到参与的乐趣,增加了环境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5、良好的布局
虽然每个房地产自身的定位不同,前期资金投入也不同,很难做到前期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到景观均好性方面的需求,但按地产不同业态按通常的比例应设计合适尺度、数量的景观节点,以利服务更多的人群[3]。
6、各种不同的风格
在创造居住环境时,要考虑结合多方面因素,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要求和精神需要,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园林景观。运用不同的园林绿化技术,创造设计风格多样化的房地产景观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
四、地产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地产景观的定位
地产景观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符合项目的定位,包括项目主题定位,风格定位,目标客群定位等等。不符合项目定位的景观会给销售、后期物业管理、业主使用都带来不利的影响。
2、地产景观标准化
标准化对设计而言是天生的死敌,但对房地产而言却是减少成本、加快项目运转速度、树立巩固行业形象的法宝。万科、绿地、龙湖、绿城等多个成熟房地产都有自己的关于建筑、景观的标准化文件。标准化对保证整个项目的开发速度和稳步推进起到极大的作用。全国各地相同的房产产品系列采用相同的建筑外形、相同的户型,设计院根据当地情况对方案进行10%以内的微调整就可以开展工作。景观标准化中对景观软景、硬景都有详细的标准化规定。
3、地产景观设计与其它设计工作界面的搭接
在地产景观营造过程中,景观与建筑、装饰的整体一致性是设计的基本要求,景观设计须注重与建筑设计、装饰设计的工作界面衔接,如:绿化与建筑柱角、墙角的相交部位,景观铺装与装饰基角、门槛的相交方式,窗景的状况等。同时应注意景观建筑、构筑物、小品等的风格、体量、色彩、材质是否与建筑相得益彰。植物配置应注意植物搭配的层次、色彩、质感状态及其季相变化。水景应注意驳岸形式及水系旁穿插的亭台桥榭、水生动植物是否搭配得合适得体。
五、地产景观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优秀的园林景观是设计和施工完美配合所产生的作品,只有精湛的施工技术才能将设计理念充分表达出来。因此,景观建设的施工管理对房地产公司而言是一堂必修课。
1、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施工图,对施工图纸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解决措施;选择好景观施工单位、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现在很多园林施工单位还很不规范,施工没有可以执行规范程序,甚至没有施工组织设计就开始着手施工。因此,选择一个规范和有丰富经验的景观施工单位对出精品景观相当关键。
2、建立材料的验收制度
园林景观工程有其固有的特点:(1)其所需的材料种类较多,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非标件;(2)涉及苗木成活质量的问题。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面对种类繁多的景观材料,房地产公司必须建立一整套规范的材料验收制度,才能与之解决相关的问题。
3、推行园林建设监理制度
推行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监理制是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随着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制度的不断完善,园林景观工程监理制已全面进入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行业。不断像建筑工程行业借鉴,园林景观工程才能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才能保障高品质楼盘景观的质量。
结束语
地产景观风格多样化是我国地产业迅猛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今纷繁复杂的混搭趋势下,对各种不同景观风格的梳理、归类和分析,可为今后的地产景观风格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地产景观风格在理论方面提供较为系统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煜蕊. 场所精神在旅游地产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3:45-46.
篇5
关键词:天然水景;江南民居;湖湘文化;新中式住宅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9-0027-03
1 前言
长沙星语林・汀湘十里住宅小区位于长沙市上游8km处的湘江西岸,处在靳江河中下游东岸,北、西、南三面原为靳江河环绕,靳江河改道后,该用地东侧为靳江河新大堤,南侧为三环路,西侧为含浦大道,北侧为城市公共绿地,用地共54.93hm2,隔含浦大道有新建的湖南中医药大学新校区及一些新开发的住宅小区,本项目开发商决定分二期建设,要求在此地块综合开发具有旅游特色、以别墅为主的低密度高尚住宅小区。
2 项目思考
长沙星语林-汀湘十里住宅小区地块拥有其天赋的自然水资源及丘陵地貌,我们如何整合其优势,拓展思路,展现其与众不同的特色?首先,设计在规划及景观布局上做了以下的构思,借助江南民居传统的风格,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打造出一个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新中式住宅小区:
1、用地内原靳江河道形成天然水景,水体面积巨大,能与现靳江河相通,水质能得到保证,沿河岸布置亲水住宅,充分体现湖湘住宅文化的特点;
2、用地西南面为一坡地,且面向园内景观,为形成有特色的山地住宅创造了条件;
3、西临含浦大道,交通便捷,是商业开发的黄金之地。
4、用地东面为靳江河新大堤,是城市规划沿江风光带,用地北面临城市规划公共绿地,均为居住区可利用的外部景观资源。
3 总平面布置
本地块形态特别形似月牙状,设计保留了改造前的原靳江河道,月牙形河道将整个地块分成两块,河道内侧为原河滩地较平坦,场地标高约35m,外侧地势变化较大,北低南高,场地标高34-64m,高差达30m,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各种功能布局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依据设计构思,我们对总平面进行了精心安排:
交通组织:设计采用一条宽7m的“S”型主干道由南向北贯穿用地,并自然地与西侧含浦大道相接,形成三个主要出入口,分别位于含浦大道北、中、南三处,能保证气脉的整体性,又能使每一期开发时保证有两个出入口。在南、北入口处设牌坊,强化人口的形象,入汀湘十里之始,湖湘情节昭然若示。其中北入口为进入小区、商业街的共同通道,故作适当扩大,有利于集散。并且结合景观做出有效分隔,使各种人流各行其道,避免了拥挤与混杂。在含浦大道与象嘴路交接处为小区主要出入口,此处位置居中,交通方便,设置一个可供1500人活动与观演的大型广场,广场背景为一戏台,绕过戏台可进入居住区内。在戏台临商业街一侧设有一会所,同时作为售楼部。一条弧形车道绕过广场及戏台进入小区。
总平面布局:小区公共设施及商业部分集中布置在沿含浦大道一侧,既能与周边片区共享,又有水景可观,便于形成有特色的传统商业氛围,由北向南依次设置商业街,售楼部、戏台、聚会广场等。在商业区东面隔老河道用水系划分成6个小岛,设独立住宅和联排住宅,形成相对独立的组团,作为一期开发的住宅,各组团内道路蜿蜒,小桥流水,充满江南水乡气息。水体及商业区以南坡地上为坡地住宅区,为二期开发的住宅,布置四种类型的住宅:独立住宅和联排住宅、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坡地住宅层层叠叠面向小区中心,颇具山地住宅风貌:其中独立住宅布置在临水的区域,临三环路为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高层住宅下面架空作为开敞式绿化,并围合出巨大的水面:其余为联排住宅。在用地西南角,围绕山地瀑布景观布置三栋建筑面积为1700m2的顶级豪宅。天然水系蜿蜒小区间,独特的设计理念充分诠释了山水的灵性,错落有致的亲水平台掩映在绿树花影之中,尽情演绎水之魅力。
4 景观设计
景观细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决定要素。设计中我们尽量将景观构成与交通流线相交融,与建筑形态相呼应,与景观视线相重合,让居住者徜徉于舒适宜人、充满亲和力的社区空间中,本工程巧妙利用靳江河天然河道改造工程,并倾力打造二三级水系和山泉水系,创建四面环水的湖岛特色景观;同时以传承湖湘文化为原则,结合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进行景观设计,以湖湘文化为基础,规划住宅风格、园林景观及商业街等,全面展示湖湘文化的深刻内涵,而建筑的分布力求给每一户在欣赏岛外大景观的同时拥有自己的私享景观。
首先,我们考虑将原靳江河的水景引入小区内地势较低处,使中心部位形成六个岛状组团和网状水系,使组团临水面最大化,实现景观的“均好性”。
其二,小区内地势较高处,由山顶沿地势沟谷设一条联系水体的休闲跌水景观带,将山地景观与水景有机联为一体。
其三,沿三环路的后退范围设茂密丛林景观,遮挡三环路的高架桥,阻挡交通噪音,提升住宅品质。
其四,沿靳江河堤设休闲长廊园林景观带,屏蔽大堤的视觉压力。
根据本项目兼有的旅游特色,还专门设计了一条观光流线,既能观看小区优美景观,又有一定参与性,同时不会对住户造成干扰。在北人口广场临水处设游船码头,游客在此上船沿老河道南下,沿河可观赏两岸的商业街景观和住区景观,在南端码头上岸后顺着大堤的休闲长廊北上到达城市公园。在长廊中部设一会所,既为小区配套,又作为旅游途中的休息场所,会所在二层有平台与大堤相接,可引游人上堤观江景,将靳江河的景观纳入小区内部。
5 建筑单体设计
新中式风格绝不是生活的复古,而是现代生活的怀旧情怀演绎,现代的工艺、现代的技术、现代的设备、现代的文明,都与那古典元素融合,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中国民宅的淡雅素净之美,与现代居住空间的简洁明快之美,在这里完美地交融呈现。这就是对于“新中式”理念的诠释:
独立住宅:面积从400-470m2,房间从五房三厅四卫到七房三厅五卫,均带车库,分临水景观住宅、坡地住宅。所有户型根据景观和入口位置不同及朝向的要求进行专门设计。主要居室位于建筑南侧,能兼顾景观与朝向,临入口道路的一侧用院落围合的方式形成较封闭的界面,营造传统院落空间特色;临水景观住宅一侧不做围墙,用软质绿化作宅间划分,形成开敞通透的视觉效果,并设置临水码头、平台,营造水岸生活方式。坡地住宅虽不临水,但有临空一面,享有更好的远视效果。建筑逐层后退,形成许多观景平台,也使体型轻盈灵动。利用场地高差设半地下室、地下室用作车库和视听室;一层设两层通高客厅,餐厅、厨房、客房等公共性或辅空间。
二、三层主要设起居室和卧室;
联排住宅:面积从250-290m2,房间从四房三厅三卫到五房三厅四卫,均带车库。建筑采用院落式,形成前院、内院、后院等三个院落,既保证每个房间的采光通风,又形成了传统的宅院空间特色。由于联排住宅不临水,景观优势不明显,故用这种内向性空间方式,强调其传统的含蓄与内敛,与临水的独立住宅开放、通透形成对比。利用场地高差设半地下室、地下室用作车库和视听室;一层为客厅、餐厅、厨房等公共性空间。客厅带阳光房,大面的开窗面向庭院。二、三层主要设起居室和卧室;
多层住宅:一梯两户,五层带跃层,面积从130-160m2,两房两厅到四房两厅,利用地形高差将住宅局部架空设汽车库。建筑用退台的方式化解多层建筑的体量感,而且使每户从不同角度均带有空中花园,提高多层住宅的品质,使其与其他住宅形式相匹配。
高层住宅:一梯三户“Y”字形、一梯四户“风车”型的塔式建筑,三十一层,在设计中,引入空中绿色概念,每户设100m2左右的空中花园,隔层错位设置,使空中花园有两层的高度。在满足各户型景观要求的同时,套内设计则保持塔式住宅优势的充分发挥,南北通透、功能分区明确、套型使用效率高、日照采光优势明显,虽是高层住宅,却有空中别墅的精髓。
商业街设计:在北入口和中部人口之间设步行商业街,并包括售楼部、戏台。商业街由临含浦大道的外街,内街及临东侧水系水街组成。街道尺度宽窄变化,尺度宜人,并结合院落,形成传统特色的步行空间。街道两端、中部横向设通道连接外街和内街,既方便商业空间贯通,又有利于消防。在商业街南北中各有地下车库的出入口,汽车都停于地下。由于含浦大道与水面有4m高差,故利用这4m高差并不临水的空间做地下车库。从含浦大道看商业街等为两层建筑,从水面看商业街为三层建筑,空间利用非常巧妙。售楼部以大厅为中心,用院落组织各功能用房。大厅设两层高气派的空间,围绕院落为商铺、洽谈室和临水茶室。戏台与售楼部联为一体,共用围合出临含浦大道的集散广场。
6 立面造型
造型设计以传统风格为主,用传统民居风格的坡屋顶、白墙、灰砖等元素创造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坡屋顶上的屋脊、檐口处的瓦当、以及屋面的小青瓦等细节和色彩处理,包括比例和尺度的推敲都透露出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为了体现时代的特色,打破传统风格过于沉闷的感觉,我们在设计中引入了玻璃盒子等现代元素,形成了充满变化与节奏的天际线
商业街体现了更多的现代生活元素,建筑的手法更灵活,借用多种中国传统符号,如马头墙,吊脚楼等,并将传统符号进行变化,同时加入现代的材料,如钢、玻璃、混凝土等,体现多元化的特征。
至于三栋高层住宅,采用的是现代的设计手法,以独特的气质高高耸立在东南角,目的是想打破一种“单调”,淡雅色调的外墙色彩,多角度的空中平台线条,使立面更富于层次感,韵律感。简约而不简单,体现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欣赏品位,融和于绿树秀水环抱中。
7 结语
篇6
【关键词】灯光设计;园林景观;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各种城市开放性公园的设计当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照明设计成为了城市灯光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慢慢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本文阐述的就是园林景观中相关灯光设计的一些应用技巧。
二、园林景观中灯光照明现状分析
纵观园林绿地灯光环境现状,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1、照明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相脱节,未能做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使得灯光对园林景观的表现力难以发挥,夜景中的园林景观平淡无奇;
2、部分绿地照明设计只注重功能性,照明手法单一,艺术性差,灯光环境缺少韵律感和层次感;
3、绿地照明没有统—规划设计。一些绿地夜景没有主题,无层次之分,缺乏地方特色。例如用作饰景照明的礼花灯、椰树灯等,如果运用得当,则是一种不错的照明灯具。但是现已被用滥、用俗,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分场合,不考虑当地的生态和周边环境,仅仅将其作为一种“时尚”的点缀,而未充分体现其在园林绿地中的造景作用,从而出现在椰树丛中竖起假的椰树灯现象,未免有些差强人意;其四,有关部门对于园林绿地灯光环境重视不够,部分绿地缺少灯
光照明,夜景漆黑一片或只在重大节日才亮。
三、园林景观中灯光设计的功能
灯光照明有两大功能,一是基本功能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娱乐、休息;二是装饰功能,是要创造一个使人愉悦的理想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利于活动,有利健康和增强美感。
四、园林景观中的灯光设计的应用技巧
园林景观中的灯光设计应在设计之前作一次全面细致的考察。可在白天对周围环境进行仔细的观察 ,以决定何处适合灯具的安装,园林照明也要兼顾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而且还要讲究艺术性的照明效果,主要在反映空间、色调和层次的气氛表现,使之与环境造型要求和风格相一致,灯光的色彩也要服从整个景观的色彩,营造一种庄重、大方,具有时代气息,宏伟气势的高大建筑物 。
1、园林绿地植物的灯光照明设计
园林绿地灯光环境,根据所选用照明灯具及投射方式的 ,可分为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和饰景照明。植物是园林绿地中主要景观元素,照明设计根据乔木、植物群落、花境 (带)和草地等不同的植物材料及种植方式,选择不同的照明器具和照明手法 。
(一)泛光照明
在园林中泛光照明,即运用泛 (投)光灯、庭院灯、草坪灯来照射被照物体,体现被照物的形态、体量、造型、质感等特征。
(二)轮廓照明
轮廓照明的做法是用点光源每隔30~50cm连续安装形成光带,或用串灯、霓虹灯、美耐灯、导光管、通体发光光纤等线性灯饰器材直接勾画景观轮廓,体现构筑物的造型美或园路、墙垣的方向感。
(四)内透光照明
内透光照明是把灯具放置在灯光光载体(被照物)的内部,使光线由内向外照射。
(五)饰景照明
饰景照明的做法是运用彩色 串灯、霓虹灯、LED(发光二极管)灯等照明器具,营造灯光雕塑、灯饰造型、灯光小品等。
2、照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园林中的照明设计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需要从艺术的角度加以周密考虑,灯光的运用应丰富而有变化。灯光下射可使光线呈现出伞状的照明区域,洒向地面的光线也极为柔和,能给人以内聚、舒适的感觉,所以适用于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场所 。室外空间照明中最为自然的一种手法是月光照明。利用灯具的巧妙布置,可以实现犹如月光般的效果。
3、灯的色彩美
美好的环境离不开色彩的装饰。色彩的美与本身的物理性质有关,不同的颜色对人生理上的不同刺激,影响到人们对色彩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4、园林水景的灯光照明设计
在所有的园林景点中,水景灯光是园林夜景照明的重要部分。公园的水景,特别是水面的灯光倒影处理得好,将会使公园夜色显得更美。所以,无论是动态水景还是静态水景,都是园林照明的重要对象。夜晚,水景是灯光照射下的园林景观中最具魔幻力的部分。如大面积的静态水体如人工湖、浅水潭、庭院水景池等,可在其岸沿环形布置光线柔和的庭院灯,柔和的灯光烘托出恬雅、幽静的夜色水景,也可利用灯光的透射将岸边树木的倒影影射到水面上,这种夜色中的水景倒影更能体现出园林幽深的夜景美;水幕或瀑布的照明灯具一般装在水流下落处的底部,这样既可以借助激起的水泡将灯具掩盖,又能使灯光照射到瀑布上,从而产生多彩的效果;跌水和喷泉是很好的照明对象,可将色灯安装在喷水口处,这样既能将灯具很好地隐藏在水光之中,又能赋予跳动的水体以各种变幻的色光,使跳动的水流色彩丰富而又晶莹透明,从而获得奇妙的水景效果。
5、植物景观照明设计的应用
树是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直接观赏或倒映在幽暗的池面或湖面上,还是作为雕塑或规则式小品的背景,它的独特姿态都能增加夜景的立面效果和戏剧性。树木照明,一般用投光照明,当然也有很多使用串灯来勾绘树木轮廓的例子。照明方法的使用,要根据树种或树形来确定。对阔叶型树木,可将灯具藏在树丛中,自下而上照明树叶,使树的轮廓变得更为清晰;对于针叶树种,可在树冠对整个树冠进行照明,当然也可在靠近树干的地方安装窄照型上射灯,增加戏剧效果。低矮且枝叶茂密的灌木,可采用正面外投光的方式,使其在暗背景下显示形貌。应注意的是,色彩是灌木花镜境照明的重要因素。安装月光效果照明灯特别适合花卉、缀花草坪和草本花境,而照明花丛的光源,一般要选用显色性好的光源,因为白炽灯昏暗的光晕会让植物看起来毫无生气。草地照明应简洁,明快,以能更好地衬托主要植物景观为原则。光源要求低照度,显色性要求不严。
6、园林道路的灯光照明设计
园路灯光照明设计,首先在满足其功能性照明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照度要求,选用不同的照明方式和灯具类型。一、二级路照度要求高,可采用高秆路灯或庭院灯。游步道照明设计,可结合草坪照明或沿路缘布置光带。
7、园林雕塑、小品的灯光照明设计
雕塑和园林小品,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照明设计应从其神态、造型、材质、色彩以及周围的环境出发,挖掘雕塑及园林小品的艺术特质。
8、城市广场的灯光照明设计
广场照明要求照度高,显色性好,灯光内容丰富,照明手法多样。如大连星海广场选用广场灯 (庭院灯)或草坪灯作为广场的主要照明设施,为广场提供基本的照度。园林景观中小型广场的灯光照明设计,则常做简洁处理,如湖北大学校园内一小型广场的设计,简单大方 。
五、结束语
在园林景观中灯光设计就是要对影响灯光艺术的功能、形式、心理等进行综合的运用,同时还要考虑到经济因素,还要按照灯光载体的特点和光源,对灯具进行选择,采用一些具有艺术性的、合理的照明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具有艺术性的灯光环境。
参考文献:
[1] 余文1,王文和2*YU Wen1,WANG Wenhe2*. 浅谈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创新——以北京龙湖唐宁ONE园林景观工程为例The innovation on the urban residential landscape engineering——landscape engineering of Beijing Longhu?Tangning ONE for example[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3(03)
[2] 邰杰,曹晋,王岩松. 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原理与运作机制的多元探索[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01)
[3] 王颖. 新中式园林在现代城市的设计初探[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01)
[4] 黄旭波. 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01)
篇7
1 契机
“国学”作为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代表了悠久中华文化的精粹,经历千年风雨传承至今,其内容涵盖了我国古人对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自2009年起,我国各省市纷纷开展了“国学进校园”活动,强化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各地政府也对新建中小学校园从规划到单体全方位的提出文化层面的要求。
中式建筑符号在中小学建设中并不少见,全国许多学校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新中式或现代中式。但这是否就是传统精神在现代教育建筑中的全部体现,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2 传统“国学”教育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可以指代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是后来“书院“的原始模型。由“国学”的本源词义可见,其文化内涵与建筑形式是密切相关的。在现代的校园设计中,传统文化应不仅仅体现在建筑形式和立面符号上,“国学“与“书院”所代表的文化内核才是其精髓所在。
传统上,“书院”是以人而不是以课程为中心,是以道而不是以术为中心;方法上以自学、独立研究为主,师生共同起居,悠游山水,质疑问难,相互启发。学术上注重不同学派的会讲,提倡兼容并蓄、自由讲学。民间思想的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天人和谐的自然观,以及授人以道的教育观,是广博而极具人文色彩的书院精神。
精神上,“书院”建筑充分表达出中式传统建筑所蕴含的的哲学思想。包括建筑按人分区,建筑空间的微型宇宙观,室内外合作的活动方式,线型的公共空间,正格与多格并存等等多个方面[1]。表达出前人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造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索。
形式上,“书院”建筑更多地反映了文士们的建筑理念和美学情趣,追求幽静典雅,多选择山林胜地,建筑依山就势,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力求与风景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景观形成包围或半包围的态势,建筑以院落或天井组合有序,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与自然环境、庭院绿化有机组合。书院呈现出朴实、典雅的地方风貌。
藏书、供祭和讲学是构成书院的“三大事业” ,其中藏书更是古代书院的最重要内容和典型特征。可见传统书院虽作为教育载体,但其强调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文化的延续。书院通过对书籍的整理和储藏将文化以文字的形式流传后世,通过讲学使三千年中华文化口口相传而得以延续至今。
3 校园教育的现状
但随着国力的发展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我国教育体制快速吸收了西化元素。从课程内容安排、教育研究方式到教育建筑形式,都逐渐远离了原本的“国学”文化土壤。现在的学生既没有传统文化教学的氛围,又缺乏实践的机会,越来越难以吸收甚至接触到“国学”深邃的文化精髓,而仅仅会死记硬背,流连于文字的表象。
在快餐式的文化教育背景下,学习以考试名次为目的,教育成果以升学率为标准,学生时刻处于生活节奏紧张、忙于灌输、缺少交流与研究的学习状态。所谓“高分低能”、“毕业即失业”,正是在如此教育体制和氛围下产生的词汇。很多学生既缺少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也没有发现和拓展自身特长的机会。对这样的学生,也许可以评价为:他们除了学习和考试什么也不会。
大多数学校作为教育建筑却只着重发挥着教的作用,强调教学空间而忽略交流空间,强调实验空间而忽略了实践空间,强调室内空间而忽略室外空间。在这样的校园中,师生关系也变成了简单的教学和管理,缺少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缺少个性的宣扬。现代化工业式设计建设的校园以标准化的教育为目的,往往存在着功能单调化、空间呆板化、景观形式化、立面没文化等诸多弊病。
4 教育制度改革促发教育场所改革
教育与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国学思潮的觉醒,重新触发了人们对如何进行教育和接受教育的思索。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考模式的提出打破了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选拔“学术型人才”的高考传统,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广阔的未来。
作为教育的场所,学校应该提供更多活动与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不会甚至不敢与他人沟通,通过虚拟聊天工具也许会夸夸其谈,面对面却陷入“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境地的现状。学校同时应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和空间。早在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就曾提出“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而现代学校却大规模培养了“纸上谈兵”型的人才,因为学生没有场所也没有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
传统书院建筑恰恰对人性,交流和实践空间具有极强的关注。通过对传统书院的研究和发展,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建筑的弘扬,也是传统教育模式的考量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其具有先进性的人文主义和教育精神。
从书院建筑的精神层面入手,对建筑及空间进行解构研究,建筑与环境的空间逻辑性和空间意境可以以“游”字来概括。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理念,以于天地间,乘万物而游心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游的空间与心态,恰恰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深邃。向自然学习,向生活学习,深入繁世却拥有一颗恬淡之心。反观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急功近利,轻过程重结果的现代教育体制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传统书院建筑中,游的境界常通过以下4种微观语境进行表达[2]。
1、包围与半包围:传统书院建筑与其场地环境的关系。传统书院多被自然环境所包围,或池塘,或湖水,或远山,或林木。书院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自然环境中,其与环境的关系及其自身院落形态使包围或半包围的趋势得以完整。建筑与环境形成有机整体,具有深远悠长的意蕴。
2、望境与问境:人与建筑空间及自然的对话。传统书院或深居山野,或藏隐于竹林,或居于高山远望湖光山色,或通过天井院口仰望苍天。望的境界蕴含了平远之意,带来了距离、空旷和相望的可能。传统书院既是校内学子观景的基点,也是远方游人仰望的景点。于相对中相望,于相望中相问,从眼及心,正是问学之所所需要的由表及里的钻研心态的精髓。
3、观行之间:人的行进体验。传统书院的空间魅力不单纯在于院落的空间组合,而更多的是由园林、院落、建筑共同形成的空间体验。强调的是观行之间的体验变化。“观”是一种全身心的看,不仅止于眼,而延至身,其重点在于“意”。“观行之间”的体验多产生于行走的过程之中,于院中,于廊中,于檐下,是一种针对于全景的体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转折和变化。
4、深与引:传统书院中由到院落,院落到建筑,及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穿行体验。连接不同空间的节点,进入与走出的空间,常在门洞等空间得以体现。通过空间的压缩形成先抑后扬的效果,建筑与空间性质转换的过渡场所。
在如此环境熏陶下,通过对传统哲理的感悟,人心获得由表及里的沉淀。在通过对知识文化的学习,人会更多更主动的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不再仅仅执着于自己一身,具有更豁达的胸怀和开阔的眼界。传统文化经过传承和过滤,并不断融入现代文明元素,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力而代代相传。
5 “国学”建筑实践
北京市大兴一中作为大兴区龙头学校,首批北京市示范性高中,在西校区的规划方案征集任务书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书院式”校园的要求。其所指代的意义不是简单的“采用中式建筑风格”,对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有着更高层次、更具传统人文文化的要求。在项目设计中,技术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意境和人文的塑造才是方案的灵魂。
在形式上,设计师不仅需要借鉴传统建筑设计及景观造园手法进行表现,也要充分结合现性的思维模式,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融入传统文化氛围中,不能盲目复古,需要对传统与现代文化和规划设计手法的兼收并蓄。
在内涵上,书院建筑所体现的哲学理念、人文关怀和教育文化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打破中式和新中式建筑风格命题的局限性,树立建筑文化和文化建筑的标尺,重塑教育建筑的精神和灵魂,使教育真正的作用于人本身。
形态篇
大兴一中方案的建筑风格保持了对传统建筑语言的提取与抽象的方式,通过墙、檐、顶、廊等建筑细节将一众建筑打上了新中式的烙印。空间形态则强调院落关系,强调室内室外人及空间的互动。整个规划布局采用正格与多格并存的设计手法,既强调了尊师重道的传统教育思想,又能体现出中学生灵动活跃的性格特点。 图1.多级景观空间 图2. 正格空间 前广场(停车、集会)―行政轴线(师道威严)--核心景观(休闲、共享)--后广场(休闲、接送) 三栋重要建筑: 大门―行政办公―实验楼 图3.多格空间
传承篇
方案采用书院建筑常用的簇群生长的规划组织模式,每个簇群由多个功能和空间相似的建筑及其间的景观院落构成,服务于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人群,形成一个独立的微型宇宙。各个簇群间通过景观空间联系,簇群中的人在景观区域进行过渡,在不同簇群中与不同的人发生互动,进行不同活动,转换不同状态和身份角色。
转换的空间结合景观设计,将人的活动融入自然,融入风景,将人作为环境和景观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于自然环境之外。校园空间与学习研究,交流讨论,休憩运动,集会表演等个人和集体性活动相结合,打破“现代化”校园沉闷压抑的现状,激发人与人互动,丰富课外生活,将学生的学习从一种行为变成状态,学习内容从知识变成文化,体现以育人为主、真正具有人文色彩的传统教育精神。
在园区的内部交通上采用类似于传统书院的多元化步行系统,强调行与停的转换,强调行为的随机性和新鲜感。道路的设计并非现代校园中常见的简单环形或枝状布置,而是结合中学生的行为活动特点,将网络化交通性道路、弹性潮汐路、景观园路和廊道风雨路层层叠加而成。道路与园路及廊道的多种组合,可以在校园任意两点间形成多种路径可能,师生可根据交通需求、心情和季节气候环境变化做出不同选择。整个交通系统既有极强的可达性,又有丰富的趣味性,更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发扬篇
规划设计中融入留白、复勒、水晕墨章等中国传统国画技法,冼炼的总体布局关系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层次和灵动的韵味。传统技法不仅增加了校园的意蕴,同时也充分与现代规划理念有机融合。留白与可持续发展、复勒与生态屏障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设计将规划与学校教育模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融合。大兴一中作为北京市重点示范性学校,在关注学生文化教育的同时,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特长,是特色教育的典范。规划中结合学校特点,更加强调活动场所的构建,强调场所特性的同时规避掉不必要的干扰。为更充分的体现学生性格特点,强化归属感,教学楼及其院落均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使用。强调交流空间的设置,增加学生之间的非必要性互动的可能性,使学生不再在封闭氛围中进行学习。
和传统书院一样,学生活动场所不仅局限于室内,强调人与人及自然的互动。室外院落不仅仅是课间活动场地,同时是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的场所,是学生释放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场地与建筑一样采用错落式布局形式,与交通空间联系紧密,既便于达到,又缩短了相互连接的界面长度,减少了场地间不同活动的相互影响,更适合学生活动的特点。
规划中着力于传统书院语境的塑造,将建筑与景观充分结合。每栋建筑采用围合或半围合结构,内有自己的天井或院落空间,外与四周景观相互契合,打开任何一扇窗,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建筑与建筑之间隔景相望,相互入画。画境中可以感受到水的空灵,山的悠远,人在其中,能产生遥远的遐想和体会到禅意,心灵得到放松 。
6 结语
“国学”无论作为传统教育机构还是文化经典,与现代教育建筑均有极高的契合性。其中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思想和深刻的内涵,是“中国精神”的承载和传承。当“国学”走回校园,不仅是重新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契机,也是对教育与考试改革的响应,是改变刻板教育现状的利器。
- 上一篇:招商工作目标和计划安排
- 下一篇:招商引资工作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