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免税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企业免税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值税
政策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为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真正形成生产力,为国家经济与军事的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为促进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与普通加工制造业相区别,确立明确的政策目标,进行重点扶持。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现行增值税政策
(一)进口免税类1.投资自用设备免税。外商投资项目与国内投资项目在国家支持范围内,且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与技术等,免征进口增值税。2.贷款自用设备免税。设备进口时采取外国政府贷款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方式,以及加工贸易外商提供不作价进口设备及其配套件、备件与技术等,免征进口增值税。3.技改自用设备免税。国家批准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自用设备,免征进口增值税。4.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自用设备免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进口的设备和相关技术、配件和备件等,若是属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规定的范围,不包括《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中提出的商品,则要免征进口增值税。
(二)出口退税类1.机电产品出口退免税。采取外国政府贷款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方式,并在国际招标期间中标的机电产品企业,实行“先征后退”管理办法。2.出口机电产品退税。为配合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自2019年4月1日起,原适用16%税率且出口退税率为16%的出口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3%。
二、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增值税制度设计思路
(一)调整完善进口货物免税制度对成套设备引进和科研开发所需的关键技术与零部件等进行区别,在引进成套设备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免征进口增值税的政策,但需要缴纳一定的进口关税。但是在引进我国无法制造的关键零部件或不具备的关键技术时,则同时享受免征增值税与关税的政策。
(二)坚持鼓励出口原则我国装备制造业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出口装备制造业产品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出口退税政策,这样有利于装备制造业产品顺利出口,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此外,对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退税率来说,必须保持当前退税率水平。
(三)对装备制造业产品增值税先征后返制度进行调整,提升增值税先征后返监管水平,保证使用效益实现提升常见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如磨具、数控机床和商品铸锻件等,应该根据企业所缴纳增值税额,实行先征后返的措施。对先征后返税款来说,则成立装备制造业科研开发基金,对企业来说要结合增值税先征后返税款,在其中设置相应的基金账户。企业在进行科研开发活动中,可以向该基金申请贷款资助,也不会产生利息,解决在科研开发中的资金问题。主管退税机关、国家政策性银行和装备制造协会等负责管理科研开发基金,并严格考核各企业基金使用情况。
三、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增值税政策建议
(一)调整增值税政策第一,扩大装备制造业资金来源的增值税政策。允许企业从金融机构借款支付的利息抵扣进项税额。对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机构来说,在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金融机构担保时所得收入,免征增值税;对金融机构来说,为装备制造科研活动提供贷款所得收入,也免征增值税。装备制造企业若能达到要求,在进行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时候,在筹集资金利息方面,可以免征增值税。第二,引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增值税政策。充分发挥增值税转型和营改增叠加作用,鼓励研究院所转制为企业,对转制中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增值税给予减免税优惠。融资租赁公司进行装备融资租赁时,可按照政策规定免征增值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进行装备研发时,金融机构可为其提供贷款并获得利息,并免征增值税。通过这种方式,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活动才能顺利进行,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在重大技术装备引进过程中,也免征进口关税,确保重大技术装备与产品的开发与制造创造有利条件。境外企业与科研机构在我国开展研发活动,则能够享受到上述税收政策。第三,促进装备制造业市场开拓的增值税政策。对企业购买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时,支付的进项税额在按增值税规定扣除的基础上,加计一定比例扣除;对上述技术所对应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在按现行增值税政策扣除的基础上,加计一定比例扣除。第四,鼓励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的增值税政策。为装备制造企业与非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联合、重组提供政策支持,并免征增值税,从而为装备制造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样装备制造企业发展规模才能逐步扩大,不仅形成了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也在国内外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加强统筹,优化增值税政策环境对税务部门来说,要将增值税政策落到实处,就要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税收政策环境,充分体现税负公平,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基于理论角度来看,对同行业企业在税负上应该维持基本的平衡。尤其是针对制造业来说,在基本工艺相似、购销模式相近、主要产品相同和技术水平相近的情况下,不管企业规模大小如何,都要在税收负担上维持平衡,通过实行增值税政策,推动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在税收管理方面,也应该体现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将各个行业与规模的企业税负统筹起来,将其中的问题及时查找出来,不断实行有效的方法,通过纠正缺陷、优化制度,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要实行产品(行业)监控模型,采取行业建模的方式消除相对公平与平衡性等问题。不仅要加大对税源管理的力度,也要保证制造业税收环境的贡献,这样纳税人才能享受到平等税收政策待遇,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
(三)加大力度,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政策在我国经济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施增值税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同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等结合起来,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总体目标服务。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在面临巩固与发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趋势性前提下,各级税务部门应该针对制造业实行更加优惠的增值税政策,并对政策着力点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将目标放在“调结构、促转型”等方面,这样制造业转型升级才能获得增值税政策所提供的支持。此外,要逐步树立起不落实增值税政策就是收“过头税”的理念,要将依法征税作为基础,保证将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增值税政策全面、准确和及时地落实。在制造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增值税政策宣传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辅导服务,将增值税转型改革、软件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利用起来,为投资、消费以及出口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才能加快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达到资源节约的目的,才能使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够顺利进行,使企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篇2
税收筹划就是指企业的一种管理行为,它是指企业以税收政策作为基本依据,对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战略及其他方面的运营活动进行精心的安排,以达到降低企业税负的目标与计划。通过此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税收筹划必须是纳税人,筹划的过程必须遵守科学,必须在合法范围内,筹划结果必须使节税收益。只有满足以上三个方面,才能算是税收筹划。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从目前来看,企业筹划应遵循以下几点,即整体筹划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综合收益最大化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计划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从而使企业的税收筹划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并达到让企业的税负降低的目标,同时也要达到让筹划收益大于筹划成本。
二、集团企业必须进行税收筹划的原因
面对逐渐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多变灵活的收税政策,集团公司下的财务公司必须做好企业自身的税收筹划工作。
(一)税收筹划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本要求
集团公司下的财务公司想要增加企业自身的经营利润,就该从减轻自身的税负和提高经营效益两方面考虑。
(二)税收筹划是企业提高金融服务效益的必然选择
集团财务公司进行税收筹划,是强化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集团公司在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中,我国金融服务机构服务水平严重存在不足,税务水平远远高于国际标准水平,因此,作为金融服务机构的财务公司就应该做好税收筹划工作,以便为集团公司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四、集团企业下的财务公司进行税收筹划的具体做法集团公司下的财务公司,在筹划税收的时候主要对两种税种进行筹划,即所得税和营业税。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分别阐述。
(一)所得税的阐述
由于财务公司一部分宣传费会超过税法扣除范围,因此,这些费用就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被扣除。所以,财务公司就必须做好这好此方面的事前税收筹划工作。具体来说,财务公司应该准确区分会议费和业务招待费,降低业务招待费超标准列支增的应税所得额,合理安排费用的发生时点和方式,进而规避税收的合理支出。此外,财务集团还能充分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例如,工资调增优惠政策,免税优惠政策,开放式基金分红免税政策,国债利息免税优惠政策。就比如,工资调增政策,国债利息收益政策及开放式基金分红免税政策等,并充分延缓税款缴纳时间和充分运用税收时间差,创造资金的时间价值收益。
(二)营业税的阐述
集团公司下的财务公司的税收筹划,首先就是对营业税筹划工作。一般情况下,财务公司应该对日常的基本业务进行税收筹划,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既对一般贷款业务的税收筹划,这就需要财务公司从表面上降低贷款规模,但是却可以在方式上得到补偿,这样便可以减少贷款利息的同时,以达到节税的目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金融商品的买卖转让以及中间业务等进行税收筹划。第三个方面就是对应收未收的筹划工作,要尽可能避免由于长期赊欠账款而虚增收入并反而提高了税收负担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三、结束语
篇3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为了更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融资服务,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现就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信用担保机构免税条件
(一)经政府授权部门(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同意,依法登记注册为企(事)业法人,且主要从事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机构。实收资本超过2000万元。
(二)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担保业务收费不高于同期贷款利率的50%。
(三)有两年以上的可持续发展经历,资金主要用于担保业务,具备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能力,经营业绩突出,对受保项目具有完善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
(四)为工业、农业、商贸中小企业提供的累计担保贷款额占其两年累计担保业务总额的80%以上,单笔800万元以下的累计担保贷款额占其累计担保业务总额的50%以上。
(五)对单个受保企业提供的担保余额不超过担保机构实收资本总额的10%,且平均单笔担保责任金额最多不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
(六)担保资金与担保贷款放大比例不低于3倍,且代偿额占担保资金比例不超过2%。
(七)接受所在地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监管,按要求向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报送担保业务情况和财务会计报表。
享受三年营业税减免政策期限已满的担保机构,仍符合上述条件的,可继续申请。
二、免税程序
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自愿申请,经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和省级地方税务部门审核推荐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批准并下发免税名单,名单内的担保机构持有关文件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免税手续,各地税务机关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名单审核批准并办理免税手续后,担保机构可享受营业税免税政策。
三、免税政策期限
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不含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免税时间自担保机构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手续之日起计算。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和地方税务局根据本通知要求,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按照公开公正和“成熟一批,上报一批”的原则,认真做好本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受理、审核和推荐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根据工作安排,下达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免税名单。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地方税务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前期信用担保机构营业税减免工作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开展监督检查,对享受营业税减免政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行动态监管。对违反规定,不符合减免条件的担保机构,一经发现要如实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取消其继续享受免税的资格。
六、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会同地方税务局要严格按规定认真做好审核推荐有关工作,将下列材料以书面形式一式二份(包括电子版)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和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
(一)按年度提供前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营业税减免工作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建议。
(二)经专家审核,并经公示的符合免税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名单。
(三)符合免税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登记表》(见附表),经审计的最近1年完整财务年度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担保余额变动表,以及报表中相关数据的附注和说明),营业执照和公司章程复印件,最近l年完整年度经协作银行加盖公章确认的担保业务明细表(提交的明细表指标中应含有:协作银行名称、担保企业名称、担保金额、担保费收入、担保机构与受保企业合同号、贷款银行与受保企业贷款合同号、担保责任发生日期、担保责任解除日期)。
(四)已取得免税资格,但经审查不符合免税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取消名单及理由。
篇4
2009年,山西省国税局共为全省企业减免(退)税159亿元,同比减免(退)税多出74.8亿元,增长47.04%。“无论是减免额度还是增长比例,都是1994年新税制实施以来所未有的,对全省企业和经济的扶持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该省国税局局长许月刚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增值税:大小企业都受惠
2009年,这场以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增值税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意味着实行了15年的生产型增值税制度将实现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成为全省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度最大的一次,这意味着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税负水平。
据了解,2009年,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全年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达到3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太钢的设备更新、技术创新,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9年,全省享受这项政策的企业由2008年试点的四市行业扩大到全省所有行业。这项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实施,鼓励了企业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创新步伐,也促进了省委、省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决策部署的实施。据统计,2009年全省共有3.72万户企业,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47.11亿元,同比增长60.79%,同比多抵扣28.64亿元。
除大型企业外,全省8万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均因此而受益,增值税率由工业6%、商业4%减为3%,减税11.37亿元。同时,落实残疾人就业、农业生产资料、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增值税12.27亿元。此外,金属非金属矿产品的增值税税率由13%恢复到17%,这项政策的执行,也为全省焦炭、电力、钢铁等主要用煤和用矿产品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据统计,2009年该省共为焦炭、电力、钢铁三个行业减税约32亿元。
出口退税:应退尽退扶持重点行业产业
金融危机的蔓延,对山西省进出口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在经济调整和转型的艰难时期,提高出口退税率不仅给该省外贸企业减轻税收负担,更重要的是给企业带来了一次绝好的发展机会。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到2009年,全省连续7次调高了航空惯性导航仪、工业机器人、摩托车、缝纫机、纺织品、服装、轻纺电子信息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据初步统计,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涉及的商品税号超过8000个(次)。在总计1.3万多个税号的出口商品中,已有1971个税号商品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占到了总数的15%。综合退税率已上升至13.5%,向“出口全额退税”又迈出了一大步。
在连续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的减税政策中,全省的服装、机械产品、玻璃器皿等行业的企业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09年全年共为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15.89亿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出口企业的资金难题。
优惠政策:助企业“轻装上阵”
在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后,山西省国税局全面梳理、及时宣传、强化落实、悉数兑现,想方设法为企业争“福利”。记者进一步从国税部门了解到,2009年延续了2008年国家实施和调整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据统计,2009年落实企业所得税各项优惠政策,为全省企业带来了27亿元的实惠。其中,144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优惠税率,减免税3161万元;落实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实行“三免三减半”、技术转让和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农林牧渔业项目减免税、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额按比例抵免等优惠政策,合计减免税达26.68亿元。
“减税红包”:百姓受益多多
结构性减税政策不仅贯穿于企业的生产领域,也同时贯穿于百姓的消费领域。一系列事关百姓经济生活的减税政策,让百姓充分享受“减税红包”带来的实惠。
2009年,国家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消费者按5%征收车购税。该省国税部门落实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下放管理权限,简化办税程序,优化办税流程,方便纳税人办税,仅2009年一年就为27万户次的1.6升排量汽车消费者带来5.72亿元的实惠。
从2008年10月9日起,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暂停征收,这一政策大大增加了全省居民个人储蓄存款收益,减轻了老百姓负担。2009年全省储户由此获利6.08亿元。
篇5
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税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3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起来,这些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起着一定作用,然而,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自身存在的缺点和弊端,并不能实现良好的发展,也不能顺应时代潮流,于是这部分企业便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弱化下来,开始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企业合并便为这些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新方向。企业合并是由合并前的多家企业的财产变成一家企业的财产,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的过程。企业合并实际上是资本的集中从而实现市场的集中。企业间进行合并的动机有很多,大多是为了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而进行企业合并确实也有利于这一点的实现,企业合并已经成为影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合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很多方面内容,近年来,企业并购的活动时有发生,其中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合并来看,财务运作一般包括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兼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税务安排三个方面,其中会计处理与税务安排给企业财会人员进行具有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本文就企业合并中减免税的会计处理做如下探讨。
一、合并企业做好减免税会计处理的必要性
(一)减免税是国家进行税收优惠最基本的方式
减免税是减税与免税的合称,是国家把控税收政策的一大体现,分为法定减免、临时减免和特定减免。针对不同情况对不同企业、个人进行减除或免除税收。无论是减税还是免税都体现了税收的灵活性以及相对严肃性。减免税的有力实现可以保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从而使合并企业能够灵活运用资金、政策,实现企业的合并盈利目的。
(二)减免税是国家进行税收优惠的发展趋势
减免税作为一项基本税收优惠措施能够直接刺激内需,实现经济发展需要。尽管目前形势看来直接减免的额度越来越小,但是进行减免税的实施仍是短时间内稳定合并企业财政的一项重要措施。减免税政策的实行体现了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心,也表明了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合并后的减免税可以使企业的资金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减少企业财政压力,也就更容易使合并企业与被合并企业进行良好融合,从而也就更加能够实现企业的发展、经营目标。
(三)企业合并减免税政策中固有的弊端
减免税政策固然有一定好处,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严格管理措施和监督机制,很多地方并不能将减免税的优点有效发挥出来,反而出现了企业依赖性强、竞争力下降、市场竞争矛盾等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后续发展。减免税其实是国家财政手段的一种调节机制,它是以减免税本身明确的目的、手段为基础的,但是目前看来,现行的减免税政策目标、重点、手段等都不够明晰,对于企业的导向化作用也不强,致使很多合并企业只是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经济效益,但长时间看来则必然会引起消费和生产的失衡。另外,很多合并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存在认识不全的问题,认为政府对企业税收的减免就是无条件支持企业的发展,造成后期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强,不但不能实现企业很好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竞争混乱,从而使整个市场失去活力。
二、中小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从财务角度看,企业合并是一种产权交易活动。目前,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核算方法上,主有要购买法和权益联合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在资产计价,收益确认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购买法
购买法是企业合并业务会计处理方法之一,是将企业合并视为购买企业以一定的价款购进被并企业的机器设备、存货等资产项目,同时承担该企业的所有负债的行为,从而按合并时的公允价值计量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将投资成本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的会计方法。在购买法中,不同的产权支付方式下,合并企业及被并企业股东的账务处理有所不同。换股合并方式下,合并企业一般需要增发股份,并将该增发股份的全部或一部分支付给被并企业股东持有。这种并购方法在国外应用比较广泛,因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进行购买法的操作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相比起发达国家来说,中小企业合并购买法的应用并不广泛。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监督,缺乏必要的机构组织进行核算、担保等,这些都会影响购买法的广泛使用。另外,按公允价值计量被并企业的净资产,会使并购以后的会计期间,由于存货转结、旧资产的核算平摊等问题,造成费用的增大,减少合并企业的利润空间,于是并购企业为减少企业损失就会取消并购交易,也就不会实现良好的并购效益。
(二)权益结合法
权益结合法是企业合并业务会计处理方法之一,与购买法基于不同的假设,它视企业合并为参与合并的双方,通过股权的交换形成的所有者权益的联合,而非资产的交易,而且合并后,股东在新企业中的股权相对不变。换言之,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营主体对一个联合后的企业或集团公司开展经营活动的资产贡献,即经济资源的联合。在权益结合法中,原所有者权益继续存在,以前会计基础保持不变。就世界范围来看,企业合并的方法应用最广泛的是购买法,而权益结合法的应用范围则小得多。首先,权益结合法所要求的经济资源联合的形式在现实中是很少存在的。因为在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下,企业股权的交换中必然会存在一个主企业,而合并后的企业占股权多的一方也是支配着被并企业的一方,所以,即使是“经济资源的联合”也没有办法真正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法也就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其次,虽然权益结合法中强调合并实际上是经济的联营,但是在实际的合并过程中,却还是按照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决定的,也就是说,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与采用现金、资产、债务等形式无关,权益结合法在根本上是无法对等实现的。
三、企业合并中会计处理具体步骤
(一)购买法的会计处理步骤
采用购买法进行并购时,借记被并购企业发行的股票或者支付的欠款,包括并购企业的长期投资、银行存款、股票面值、资本公积等账户,并详细借记合并的费用,包括长期投资、银行存款、股票面值、资本公积等账户的内容。同时,还要记录投资成本的分配,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商誉、设备、负债等,在进行投资成本分配时,资产与负债账户均按照事前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对于被并企业来说,在注销资产和负债项目时,借记应收产权转让款(即转让成交价)以及有关负债账户,如果中间发生借贷,那么借贷方的差额应该计入资本公积账户,最后可以列为企业合并中的损失或利润。在产权移交后,被并企业还要记录股票面值、资本公积等所有权益账户。
(二)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步骤
以权益结合处理合并业务的主要步骤与购买法相似,但权益结合法下确定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主要目的不是确定商誉,而是确定交换股票的数量。第一项扔要明确的是所有者权益合并,这是会计处理的关键。应借记被并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股票面值、资本公积以及利润等账户。当发行股票面值总额小于或等于被并购企业账面投资成本时,资本公积在贷方;当发行股票面值总额大于被并企业投资成本时,则会出现资本公积在借方、留存利润数额小于等于被并企业账面数额的现象。另一项重要的步骤是投资数额的分配,在合并过程中,借记各项资产及销售成本等项目,贷记被合并企业负债及收入等账户。
虽然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都是处理合并业务的会计方法,但就某一项合并业务而言,这两种方法是相互排斥的,不可以任意选用。
四、两种合并方法并存的评析
根据以上分析,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近年来,国际上已经取消了对权益结合法的应用,只允许使用购买法,但是针对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环境,也要采用不同的会计策划方法和统计方法。比如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两种合并方法并存的局面,虽然与国际会计准则不符,但其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
新会计法规定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合并形式――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即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简单来说,同一控制下的企业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合并处理,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采用购买法,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我国的上市企业很多都是从国企中分离出来的,这些企业、集团本身实现了内部资产的优化和整合,然后改制为上市公司。而这些企业和建团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就采用合并的方式,即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公司的整体上市,往往在这个时候,简单的采用公允价值为计量的购买法进行合并便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权益结合法的合并思想是企业合并实际上是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的权益。然而对于公允价值的计算仍是一个难题,这也是权益结合法得以应用的主要原因。我国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其法制和监管力度并不完善,所以,如果采用购买法进行企业的合并并不能体现其公允性。另外,如果使用购买法进行企业合并,就要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然而目前,我国会计审核能力和资产评估能力还并不健全,尤其是对于大规模的企业资产评估更是困难,更使得采用购买法进行企业合并成为一大难事。
综上所述,目前看来,以我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和企业发展实力来说,要想进行企业合并,相比购买法,权益结合法更加适用于我国的企业建设发展。但是,同时,在利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企业合并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合理运用,这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同样也要充分分析我国的经济结构,制定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使证券市场制度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加完善,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的合并与上市更加规范、全面,真正使我国企业的产业结构完善,增加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五、如何加强中小企业合并中减免税的会计处理
(一)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在进行中小企业合并时要做好会计处理,必须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于购买企业来说,建立合理的、有效的风险评估体制可以有效规避股权交易中的问题,可以有效预估被并购企业的资产状况、股票面值、负债状况以及经营利润状况,从而得出正确的评估参数,帮助管理者有效制定合理的购买或融资方案。同时,制定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可以有效把握国家财政状况的运行情况,从而做到在财务构建实施过程中能够合理有效利用国家提供的相关减免税政策、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并购效率,节约并购资源。
(二)灵活选择支付方式,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购买企业可以以现金、股权、债权等形式进行企业合并的购买支付,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单一支付方式带来的风险,同时还能满足企业双方的需要,进而保证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使并购企业在并购结束后具有一定的资金活力。另外,合理安排资金的支付时间也极其重要。在支付方式确定后,并购双方要在支付时间上达成一致,比如可以采用分期支付的方式,既能减少一次性支付的压力,同时还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为企业资金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三)灵活运用政府财务政策,使企业合并更具活力
政府提供的关于企业合并的优惠财政政策包括:企业合并中的货物不缴纳增值税;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如果合并各方企业有关生产经营项目的所得在享受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和税收优惠过渡政策期限内发生合并,合并企业自合并之日起,可以在剩余期限内享受规定的减免税优惠等。企业在进行减免税会计核算处理时便可以进行灵活运用掌握,使企业在合并过程中更加具有灵活性,资金运转更加高效。
结语
总之,企业合并是目前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项交易和事项。中小企业本身资金、经营、管理薄弱,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力中便会显得力不从心,然而,企业的自主合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在发展上的不足和缺陷,有利于扩大经营效益,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对于实现企业发展有很大好处。但是,目前看来,我国中小企业合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会计处理是突出的一方面。因此,我们在处理企业合并相关会计问题时,就更加要求相关人员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利用政府提供的优势保障,合理使用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促进企业合并更加高效化、专业化,真正使企业在合并过程中取得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驰.企业合并下的会计处理及筹划[J].金融经济,2012(22).
[2] 李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与思考[J].商业经济,2013(3).
篇6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财税政策;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53
1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背景
全球产业结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工业经济”比重逐步下降,“服务经济”已经成为主导。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服务业地位的持续上升,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最突出的变化。在21世纪,发达国家已建立了服务经济的产业结构。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增长,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而在世界发达国家这个数据已经上升到70%以上。在新一轮的信息革命中,现代服务业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来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中,世界各国关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赢取战略制高点,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进全球经济科技的新的崛起。
改革开放后,我国服务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现代服务业保持稳步快速发展的趋势。“十三五”时期,我国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走向服务业大国,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大势。提高现代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现代服务业走向新阶段的主要路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在所需。
2 财税政策扶持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现状
2.1 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导致我国现有的财政政策总体上力度不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同比有所下降,与经济所需要的积极财政政策大相径庭。而现代服务业的财政支出力度现在仍然不及生产企业。此外,在目前有关服务业的财政政策中,大部分财政政策主要集中与传统公共服务业如医疗、教育等,对于一些如软件开发、云计算和工业设计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支持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2 税收政策的不均衡性
我国地域覆盖广,区域发展差异很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和西部都有各自不同的税收政策,加剧了东西部之间差距。据不完全统计,在优惠区域上,我国仅有6条税收优惠专门针对西部以及东北区域的,而东部沿海的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则多达100多条。显而易见,我国的区域优惠重东部轻西部,正因为这类对沿海城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优惠,各种优势资源同时向上述区域流动,所以提高了该区域的生产力水平。而我国中西部的服务业发展远远不足,这间接影响税源,进而导致了中西部地区财力的巨大差距。
税收政策的在不同的行业之间也有倾斜,导致了现代服务业一定程度上内部失衡。一部分垄断行业中,比如铁路运输和邮电通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在客观上形成了不公平竞争,而且广泛存在于各经济类型、各行业和各企业之间。
2.3 优惠方式单一,手段落后
税收优惠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即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间接优惠一般相比直接优惠更有优越性,但目前我国还是以直接优惠为主,间接优惠政策是比较缺失的。现有的直接优惠以减免税为主要方式,不利于税收优惠带来的激励作用。间接优惠主要以加速折旧为主,可减少折旧时间和增加较高的折旧率,使企业获得更多折旧的固定资产使用。这样的结果既可以让企业减少缴纳一些税款,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4 对高新技术的支持力度较薄弱
21世纪,现代服务业要突飞猛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金融业中的网络银行业务、电子信息传递和离岸业务等,都是依托技术创新而发展起来的的。近几年,政府也提高了现代服务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创新力度和信息化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从宏观的角度看,对高新技术的支持力度还是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整体技术应用比重还比较低,缺乏高端品牌。第二,人才机制不畅,服务从业人员素质不足。缺乏技术人才,高校的专业性也不强。第三,税收政策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如例如,大部分税收政策只注重创新结果,比较少的关注创新过程。再如,税收产业格局缺乏合理性,制造行业快速发展但是服务性行业却没有跟上步伐,特别是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如云计算,软件服务等的发展仍旧迟缓并且外部资金很少进入这些领域。
3 国际现代服务业财税政策的经验借鉴
3.1 财税优惠政策范围广、针对性强
财税优惠政策范围广。美国各个服务业的经营领域财税政策基本都覆盖了。不仅对传统的服务业如教育、医疗投入巨大,而且对新兴的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支持力度也不小。其次,各国财税政策具有针对性。主要根据本国服务业发展的条件优势来确定对哪些领域重点导向,有利于提高了政策的应用性。美国对服务业的财税政策主要集中在金融业、科技服务业、通讯服务业等领域,以扶持这些行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为金融业制定了较大的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且还为其专门设置了投资津贴补偿等优惠措施。
3.2 促进本国区域协调发展
制定现代服务业的财税政策时,国外不仅保证经济发展快的地区,也会对相对落后的地区给予特殊的照顾。美国政府对于一些经济贫困区以及特殊地区,为了鼓励公司能够对其进行投资并且对当地居民进行雇佣,凡有企业在上述地区进行投资,可以向美国政府申请债券筹资免税、工资抵免等税收优惠。法国政府普及小学生因特网教育,对一些偏远地区,也加大网络建设,鼓励政府投资。
3.3 优惠方式多样,间接优惠为主
对服务业中的不同行业,间接优惠更能体现优越性,激励企业的成长,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更具意义,发达国家多采用这种方式。美国对于服务企业的亏损实行向前向后的结转优惠方式,而对研发的设备则采用加速折旧优惠的方式;韩国优惠形式规定允许企业扣除投资风险与研发准备金。这样不仅为企业降低了一些税收负担,而且获得一定的资金准备,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扩大企业的规模。
3.4 重视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创新
科技信息化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前进,全球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将科技创新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扩大服务内容,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和产业格局,在这一点上各国政府都有共鸣。因此,世界各国都对其实行了多种多样的财税优惠政策来鼓励科技创新及研发。韩国对国内的技术开发人员,给予其个人所得税的减免优惠;新加坡制定,企业研发新技术的可以享受5-15年的免税期;德国启动绿卡工程,吸引全世界IT人才;澳大利亚特别注重信息和通讯技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扶持通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信息经济战略框架》,提高澳大利亚在国际市场上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竞争力,《国家宽带战略》进一步促使澳大利亚的通讯业达到世界领先的地位。
4 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4.1 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
加大资金支撑。第一,根据市场需求的深度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的主导作用。经过财政直接支撑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建设项目,或者下降税率和出口退税。第二,提高财政补助,提高公民收入特别是一些低收者的收入,促进居民消费,而消费是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第三,健全利于居民消费的服务业基础设施,增强利于消费的社会氛围。
加大人才支撑。优化人才环境,提高从业者的科学素质。尽管我国拥有的人力资源也比较充足,但服务人才尤其是结构性短缺的不足限制了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建立高效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国内大专院增设有关现代服务业的各类专业;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培训各级业务人员;吸引国内外先进服务业人才并且可以选派服务人员出国学习;强化服务业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鼓励参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加大体制支撑。进一步深化改革,规范市场秩序。第一,冲破体制的界限,拓宽现代服务业的成长环境,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方向的服务业发展新机制。第二,开展服务业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无证经营,不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企业。
4.2 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均衡发展
改善区域结构。依靠优势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科学规划,实现产业格局优势互补。首先,国家对中西部地域,应该增加现代服务业的财政支出,使其能够衔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使服务业发展尽快上一个新阶段。其次,调整东部发达地区的政策,尤其是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要依托快速工业化过程中的优势,促进服务业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对一些大城市,制定符合各城市特色的现代服务业财税政策。如加速建设珠海、深圳、大连等国际航运口岸中心,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再次,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虽然自2006年起,全国取消了农业税。然而,城乡二元税制结构还没有完全打破。要尽快制定城乡统一的财税制度,改良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均等化水平。最后,鼓励区域间开展合作,整合现代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泛的地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更高的水平。
优化行业结构。实施税制改革,促进行业间的税负公平。重视税率的调节作用,采用税率的次优性和差别性原则。对信息服务业,完善基本设施。对金融服务业,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对科技服务业,利用科技对服务业支撑和引领作用,保护知识产权,进行技术推广,完善网络建设,鼓励多发展生态、创新、设计研发的服务业。
4.3 制定合理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针对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优惠的行业根据地区发展,有重点的推动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完善税负合理。根据各行业的不同特点,不同类型业务实施不同的优惠政策。
其次,不断调整税收优惠的手段和环节。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税收政策应改变以直接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手段,过渡到采用以间接优惠为主,除此以外,优惠环节也要从税收结果环节逐步过渡到税收过程环节。要结合现代服务业各行业不同的特征,一方面利用税率优惠和减免税,另一方面利用缩短折旧、延长弥补亏损时间、提高扣除等方式,还可以给予投资抵免、提取科研准备金等环节的优惠。
最后,为现代服务业建立财税激励措施。实行优惠抵免,加速折旧等制度。清理各类收费,取缔一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实行加速折旧制度,鼓励风险控制。例如,加大金融扶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在创业初期,可以考虑降低服务业的税率。
4.4 提高现代服务业创新力和现代化水平
加大对外交流,提升科技创新。第一,积极展开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推进云计算、物流、商务、教育等现代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引进现代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创新,重视投资服务工作,提高对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第二,创建现代服务业部门体系,提升其科技水平,展开技术和服务形式创新,编制行业技术准则。
培育新兴服务业,扩展现代化水平。为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软件工程,通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学习先进的示范应用模式。强化创新和应用生态服务业新科技和新模式。不断增强以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度,寻找中国特色新兴服务技术、模式、产品的路线。面对新兴的服务业应强化企业与外部交易合作,带动中国现代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蒋琳.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J].涉外税务,2011,(01):3438.
[2]贵州财经学院课题组,陈焰,黄静,黄兰等.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研究[J].涉外税务,2011,(04):2428.
[3]肖全章.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2011,(06):106109.
篇7
郭乡平处长介绍说,出口退(免)税,一般意义是指,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已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或免征应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它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并为各国所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税收措施。它是一种税收国际惯例,而不是一种税收优惠政策。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关贸总协定第六条规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出到另一缔约国领土,不得因其免纳相同产品在原产国或输出国用于消费时所须完纳的税捐或因这种税捐已经退税,即对它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在我国,《中国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中国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纳税人出口应税消费品,免征消费税;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据郭乡平介绍,我国近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主要内容有:
――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平均退税率下调三个百分比。
――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进口两税增量部分首先用于出口退税。
――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新增退税中央地方共同负担。
――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积极推进外贸出口从收购制向制的转变。
――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
篇8
关键词:服务外包产业;税收政策;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094-03
服务外包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以及国际经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市是“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城市”。 合肥市以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区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示范区三个“示范区”为载体,分区域、有重点地发展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业务。合肥市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 为了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良性和快速发展,合肥市施行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相关税收政策:如《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等,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现行的这些税收政策在执行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服务外包产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弱
1.服务外包业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激励力度有限。目前,中国服务外包业获得的税收支持政策内容范围有限。根据国家税收相关规定,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因此,只有经国家认定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园区内的外包企业被认定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自2009年1月1日起五个年度内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未纳入北京、天津、上海、合肥等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就只能按25%缴纳企业所得税。目前,合肥市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服务外包企业可以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低税率政策。同时,也可以直接被认定为软件业企业,按国家相关政策,享受应纳税额“两免三减半”的直接税额减免优惠。除此之外,服务外包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内容则很少,激励作用有限。
2.认定服务外包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标准较高。目前,服务外包企业只有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才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现行规定: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条件 的服务外包企业,可以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由于服务外包业的产品(服务)收入范围内容和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和服务收入范围内容是有差别的,如物流业。因此,根据什么标准来认定哪些服务外包企业是高技术企业,确认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这个条件,难度较大。同时,根据最新的税法规定:中国境内经认定的新办软件生产企业,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即“两免三减半”政策。服务外包软件开发企业获得软件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基本条件是:“年软件销售收入占企业年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5%以上,其中,自产软件收入占软件销售收入的50%以上。” 但这个税收优惠确认条件标准较高。目前中国许多软件企业软件产品研发能力较弱,这些企业所进行的离岸外包服务业务中,相当比例是技术服务性业务外包,仅有少部分是属于软件产品开发业务外包,因此,要满足上述条件要求,许多软件企业较为困难。实际上,目前合肥市软件产品开发企业达到这个比例的不多,因而无法真正享受软件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
3.服务外包企业税额抵免项目少。服务外包企业在利用税前费用扣除和应缴税额扣除方面,范围有限,扣除的项目内容和一般性企业基本一致,影响了服务外包企业的技术引进的积极性。根据规定,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其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此项扣除比例高于一般企业2.5%的比例。
根据税法,服务外包企业多属居民企业,对来源于境外的收入、股息、红利等所得,在国外已实际缴纳了所得税额,为避免国际间的双重征税,国内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境外所得依照中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这样的抵免方法存在年度较长,分国分类核算复杂,抵免数额有限问题,对外包企业的激励作用较小。
(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缺乏
目前,服务外包企业享受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较少,合肥市只对服务外包创业和领军型人才以及关键性技术人员和外籍专家个人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税收优惠,主要是施行创业时期的薪酬三年的免征和作为非居民纳税人享受附加扣除4 800元的政策。对人才和专家从国外取的薪酬收入个人所得税执行国内扣减限额政策,没有施行当期全额扣除的政策。对于技术人员个人的稿酬、技术转让、讲学和培训等获得的报酬所得,在税额扣除方面内容有限。因此,对人才的吸引、引进和投资效果有限。
(三)营业税优惠政策有待完善
服务外包企业主要以缴纳营业税为主。国家对离岸服务外包企业的出口业务规定营业税是免税的,但在政策执行中的其他一些方面还需要完善。
1.技术服务出口缺乏税收激励政策。根据目前税法,中国出口退税政策仅限于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货物出口业务,对于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出口不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只实行免税政策。因此,有较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的合肥企业,为了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在服务形式上不是选择申报软件出口,而是选择申报技术贸易出口形式,因此,导致外包企业大多选择申报营业税而不是增值税。但是,目前的营业税没有对服务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导致其以含税价格进入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减弱了服务价格优势,其竞争力明显受到削弱。
2.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加重了企业税负。现行营业税属多环节征收的流转税,税负有向下游递延特点,对分工较细的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存在累积征税问题。服务外包企业分工越细,承担的营业税税负越重。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生产外包业越来越具有分工细化和专业强化的特点,分工越来越细,重复征税问题不可避免。税负过高,影响了分包和转包经营积极性,阻碍了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3.金融保险和物流业服务外包营业税税率偏高。目前,按税法,服务外包业包含的金融保险业执行5%的营业税税率,业、仓储业、设计、咨询等业务归“服务业”税目,适用税率也为5%。这两个行业相对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等其他服务行业3%的税率相对偏高。另外,伴随当前服务外包业务日趋一体化、系统化,许多行业相互联系起来。如物流业就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等各环节都密切联系在一起,现行税制把物流业各个环节人为地割裂开来,要求按不同环节,不同应税项目,不同税率征税,增加了核算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业外包的发展。
(四)增值税优惠政策较少
1.服务外包企业征收增值税的范围偏窄。目前服务外包企业多数业务属营业税范畴,不能享受抵扣,税负较增值税偏重。另外,大多数服务外包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无法当期抵扣,不利于服务外包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给固定资产更新较快的服务外包行业造成了事实的税收阻碍。比如,安徽省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中的动漫设计业固定资产设备投入较大且要求更新加速,据笔者调查,2008―2010年其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24%。按现行增值税政策,该行业不仅要缴纳3%的营业税,因无法抵扣,还实际承担了外购设备价款中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税收负担加重,阻碍了其快速发展。
2.服务外包企业混合经营时多确认为征收营业税征税。部分生产型服务外包企业从事混合经营行为的,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外包主要提供部分技术产品。由于外包销售产品占业务比重较大,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应按征收增值税处理,但由于现行税法规定为服务业,企业多按营业税征收,增加这类生产外包企业的发展的税负。
二、完善服务外包企业税收政策的对策
(一)立足长远,改进税收政策激励方式
目前,各地政府对服务外包企业的税收政策支持,多采取给予税率降低,税额的减免、奖励补贴等直接优惠方式,这些激励政策往往具有时效性和短暂性,所起的作用有局限性,不利于服务外包业稳定长期的发展。因此,对中国服务外包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尽早由直接优惠为主转变为以间接优惠为主,对于服务服务外包业的税收优惠可以更多地采取延期纳税、加速折旧、投资抵免、费用加计扣除等间接优惠方式,多采取能调动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性的税收激励措施,以利于支持政策长期发挥作用。
(二)加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力度
1.放宽高新技术(服务)和软件企业的认定限制。建议放宽认定服务外包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者软件企业方面的条件限制,适度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认定时依据的“以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60%的比例”、“软件产品自行开发应达到的50%比例”等条件限制,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享受面。目前,从事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的企业,可不区分是技术性外包还是劳务性外包,统一作为技术性外包业务,在所得税方面均统一享受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2.加大所得税减免政策的支持力度。应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可从企业创业盈利年份起,享受“两免三减半”的定期税收优惠,税收优惠到期后可以继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所得税较低税率。也可像印度等国那样,对从事软件行业企业所得税实行5年减免,后5年减半按12%比例征收,对再投资部分3年减免等优惠政策。并对服务外包企业境外所得已纳税额扣除可考虑当期全额扣除的做法。加大所得税减免政策的支持力度,调动离岸外包企业的积极性。
3.扩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税前费用扣除范围。为促进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对其发生的相关费用,允许税前扣除。应扩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税前费用扣除范围,加大税收支持激励力度。对于服务外包园区内企业购进的为研究开发项目服务或生产高新产品用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扣除,加快设备的更新,鼓励采用新设备,提高生产力。同时,应扩大现行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费用扣除范围,提高外包企业的费用扣除标准。为鼓励促进创新发展,对企业用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实验发生的研究费用以及企业推广高新产品、高新技术的培训费用和高端人才、核心员工的工资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可考虑在税前加倍扣除。
(三)加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制定
服务外包企业属知识密集型企业。为调动服务外包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应充分认识到个人所得税政策所起的作用。应对服务外包企业高级主管,核心技术员工的薪酬、稿酬、财产转让所得、从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培训师、外籍专家短期劳务所得额等可考虑施行三年免征个人所得税,三年后其短期劳务所得给予一定比例的减让。对核心人才和专家从国外取的薪酬收入个人所得税额可执行全额扣除抵免政策。
(四)强化营业税政策支持作用
1.争取服务外包企业出口服务营业税零税负或低税负。为增强中国服务外包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应借鉴各国普遍对出口服务实行的营业税零税负或低税负政策。争取将营业税纳入服务外包企业退免税政策范畴,对外包企业服务出口企业实行营业税退税或免税政策,努力实现服务外包行业营业税整体保持0%~1%低税率水平,增强服务出口企业竞争实力,以更好地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2.采用营业净额征税方式。为解决服务外包营业税的重复征税问题,可采取对服务外包取得的营业净额征税做法,即采用净差额征税的办法,减轻服务外包企业的税负。对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境内服务外包实行分包和转包经营的,其服务总承包方在计算营业税计税依据时,允许其营业收入扣除转包、分包服务费用后得到的营业净额作为计税依据计算。
3.降低金融保险和物流服务外包适用税率。针对金融保险业税率相对偏高的现状,建议对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率进行改革,设法将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税率降低到1%水平,也可尝试将金融保险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直接征收增值税。结合物流业一体化的特点,建议修改营业税目,单独设立“物流业”税目,将物流业系统中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等内容统一按1%的营业税税率征收,减轻税负,扶持物流业的发展。
(五)加大增值税政策支持力度
1.逐步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企业作为一般纳税人征收增值税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因此,应积极争取服务外包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可减轻税负。目前从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实际征税情况来看,基本上还是以征营业税为主,不具备全面征收增值税的条件,但可尝试对服务外包企业逐步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可先将部分生产业以及内部分工比较发达的消费业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如可先考虑在交通运输业、物流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电讯业等行业试行征收增值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外包行业。有些小型服务外包高新企业或可考虑直接明确认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确定税率为 3%征收。
2.实行高端服务进口购入按规定抵免政策。建议对服务企业在购买诸如专利等高端生产而发生费用时,允许其按照现行增值税抵扣条件,作为进项税额按一定的比例或全额抵扣。此外,当服务外包企业进口所需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设备及配套件、备件,可以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所列的先进技术和专利许可,按合同规定向境外支付的软件费、专利费用的,也可实行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3.完善服务外包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中国现阶段服务外包提供的企业出口服务业务的类型主要是劳动供给型,服务价格因素是这类业务在国际市场上主要竞争手段。由于国际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外包服务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替代压力。建议对于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企业为获得的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前期研发费用若涉及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可实行全额退免。对于国内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进行转包、分包所发生涉及的流转税的一律实行完全退税,以实现服务外包出口零税负的目的,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服务外包税收政策的原则设想[J].中国经济周刊,2007,(1):77-80.
[2] 夏杰长.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财税政策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2):56-59.
[3] 姒建英.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1):38-42.
[4] 霍景东.发展服务外包业的财税政策探析[J].税收研究,2009,(4):17-19.
[5] 李英.南京软件外包人才问题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1):126-127.
[6] 郑莉莉.合肥市发展服务外包SWOT分析及其对策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4):143-144.
篇9
关键词:新税制;增值税;税务筹划;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099-02
一、新增值税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进项税额抵扣方面
第一,自2009年1月1日起,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的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所含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第二,取消了销售废旧物资免税和购进废旧物资抵扣10%进项税额的规定。第三,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期限从90天延长至180天。第四,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
(二)固定资产进口和销售方面
第一,取消了进口设备增值税的免税政策,消除了购买和使用国内外设备在增值税纳税方面的差异。第二,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第三,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时,要按照适用税率或简易办法征税。
(三)纳税人资格认定方面
第一,将一般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调整为:工业企业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商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第二,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四)调整了适用税率
第一,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从6%与4%统一下调至3%。第二,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至17%。第三,调高了个人销售货物的增值税起征点。
(五)调整和规范了相关配套政策
主要包括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和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
二、新增值税制下的企业税务筹划
(一)纳税人身份方面的税务筹划
由于不同类别纳税人所适用的税率和征收方法不同,纳税人可依据税法在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人或营业税纳税人之间进行税务筹划。
1.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在进行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选择时,通常可采用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判别法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判别法两种方法来判别究竟哪种纳税人身份更能实现“节税”目的。
(1)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判别法。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是指企业产品的增值率达到某一数值时,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相等。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的计算公式为:销售额×增值税税率×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销售额×征收率;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征收率/增值税税率。
(2)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判别法。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是指当一般纳税人的抵扣额占销售额的比重(抵扣率)达到某一数值时,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等。因此,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的计算公式为:增值率=1-抵扣率,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1-征收率/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改制后,由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发生了变化,因此各类型企业的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的数值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当企业销售普通产品时,若增值率为17.65%,或抵扣率为82.35%,则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相同;若其增值率大于17.65%,或本期的抵扣率低于82.35%,则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低于一般纳税人,反之,则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较低。当企业销售低税率产品时,若其增值率为23.08%,则无论是作为一般纳税人还是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是相同;若其增值率大于23.08%,则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低于一般纳税人;反之,则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较低。所以,在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选择上,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的特点,针对销售产品的增值率、购进资产的可抵扣税额数量等情况,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对经营业务进行适当的合并或分立,选择相应的纳税人身份。
2.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当纳税人有兼营和混合销售等行为时,则应考虑在增值税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之间进行选择。鉴于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比营业税税率低,所以从事兼营或混合销售等业务的小规模纳税人可选择不分开核算,可将税率控制在3%的最低水平。
(二)进项税额方面的税务筹划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采购物资其增值税不能进行抵扣(或只能抵扣3%),为了弥补因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产生的损失,必然要求小规模纳税人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而优惠的幅度则由价格折让临界点来决定。假设以一般纳税人为供应商时,其含税进价为A;而以小规模纳税人为供应商时,其含税进价为B,则:{销售额-A/(1+增值税税率)-[销售额×增值税税率-A/(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1-所得税税率)={销售额-B/(1+征收率)-[销售额×增值税税率-B/(1+征收率)×征收率]×(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1-所得税税率)。当城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所得税税率为25%时,价格折让临界点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若购进的货物普通产品,当小规模纳税人供应商的价格价格折让幅度为86.80%时,无论从哪一方进货,企业所取得的收益相等。同理,若购进的货物为低税率产品,则当小规模纳税人供应商的价格为一般纳税人供应商的价格折让幅度为90.33%时,无论从哪一方进货,企业所取得的收益相等。
对销售方而言,由于税率的调整,此价格折让临界点比增值税改制前的数值均有所下调。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在自身征收率下调的同时应注意价格折让临界点的相应变化,增强成本控制,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对购货方而言,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详细比较各类型供应商的产品价格与质量,结合价格折让临界点,合理选择供应商以降低税负,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三)税率方面的税务筹划
新增值税法规定,一般纳税人企业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不仅有一般税率17%,还有低税率13%,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税率为3%,还有按照简易办法确定的征收率4%或6%。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按照适用相应税率,降低企业税负。而从事矿产品经营的企业应注重税率调高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影响,及时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减轻因税率变动而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税收优惠方面的税务筹划
新增值税法规定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优惠、税率的优惠、销项税额计算上的优惠、进项税额方面的优惠、减免税优惠、增值税出口退税的优惠、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优惠。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给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很多机会,企业应熟练运用这些政策,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负。
(五)会计核算方面的税务筹划
新增值税法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不得免税、减税。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这些规定要求纳税人加强会计核算,针对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征税和免税、减税项目,分别进行明细核算,达到享受低税率和减免税政策的税收利益。
三、新增值税制下的企业税务筹划风险防范
税务筹划风险是指税务筹划活动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失败的可能性。税务筹划风险主要有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中:外部风险包括税收政策选择风险、税收政策变化风险、税收扭曲投资风险和税务行政执法偏差风险;内部风险包括预期经营活动变化风险、筹划控制风险、筹划心理风险、会计核算和税务管理风险。企业在税务筹划方案确定之前应重视筹划风险,采取各项措施,进行筹划风险防范。第一,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税务筹划风险意识,在合法的前提下开展税务筹划。第二,建立健全企业税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程序,恰当选择会计政策,提高税收筹划涉税风险的可控性。第三,加强对筹划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筹划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第四,企业管理层应充分重视税务管理,建立税务风险控制机制,定期进行税务筹划风险评估。第五,坚持成本效益原则,重视企业整体和局部利益,短期和长期利益的协调。第六,重视利用税务中介。企业应借助注册税务师等税务中介的专业、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自身实施税务筹划,这样不仅可以事半功倍,也可将企业筹划风险转嫁给中介机构。第七,搞好税企关系,加强税企联系,以确保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行为合理合法,降低税务行政执法风险。第八,要正视税务筹划的作用,适当降低对筹划期望,以减轻筹划人员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降低筹划心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尹芳.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防范策略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4):91-95.
篇10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涉税事项;营改增
一、资金集中管理概述
集团公司业务板块多、市场规模大、资产分布广、所属企业所处地域分散。各所属企业因商业模式、资源禀赋、所处生命周期点的不同,相应的现金流量特征存在差异。当集团所属各企业之间出现现金余缺现象时,集团管理者便有了主动加强资金管控、提高整体资金使用效率意愿。资金集中管理方式即成为盘活存量资金,调剂资金余缺,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财务费用,促进资源配置,进而实现财务价值创造、财务效益提升的合理选择。
资金集中管理方式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成员单位是独立的经济责任主体和核算单位。集中在资金管理中心的资金不改变其所有权和经营权;二是收支两条线和统筹调配的运作流程。在集中成员单位的现金余量后,由资金管理中心根据成员单位上报的资金需求,向各所需单位调拨资金,同时监控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成员单位不再单独从银行贷款,由资金管理中心实行统贷统还,保证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量;三是成员单位与资金管理中心之间形成存贷关系。各成员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心的监管下开展内部存款、内部借款和还款业务,实行有偿存贷制度。
二、资金集中管理资金收益的涉税问题
目前,企业集中管理资金收益主要有三类:一是存放金融机构存款利息;二是购买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收益;三是企业间拆借资金利息。因股权投资类理财产品内容广泛、收益变化复杂,本文暂不讨论。
1.流转税影响
(1)存款利息:“营改增”之前,存款利息不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不交营业税。“营改增”之后,依据(财税[2016]36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36号文)《附件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 》第一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存款利息不征增值税。因此存款利息不需要缴纳流转税。
(2)理财产品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品种多样,按保障方式可分为保本保利、保本不保利、不保本也不保利三大类。
“营改增”之前,企业通过购买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取得收益(以下简称理财产品收益)的税务处理方式国家税务总局并未做出直接明确的规定,各地征管部门给出的解释各有不同。主要有三种征管意见:①上海、天津、湖南、江苏地区税务部门的解释:应当缴纳。企业买卖属于金融商品范围的银行理财产品,应当依法缴纳营业税。②深圳、重庆地区税务部门解释:按是否承担投资风险来判定是否缴纳。单位购买的信托产品、银行的理财产品,若不承担投资风险,收取固定利润,视为发生贷款行为,对收取的固定利润应按照“金融保险业”缴纳营业税;若不承担投资风险,取得保本不固定的浮动收益,可暂比照存款利息收入,不缴纳营业税;若承担投资风险,取得不固定的浮动收益,视为投资收益,不缴纳营业税。③大连地区税务部门解释:按运作主体来判定是否缴纳。企业购买信托产品,应按照信托产品资金运作的主体分为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征收营业税:a.凡是以信托公司自身名义开设账户的,企业购买的信托产品属于存款行为,对其取得的利息收入不征收营业税;b.凡是以企业自身名义开设账户的,对企业取得的收入,按其信托产品资金投向分别计算征收营业税。
“营改增”后,国家税务总局依然未对理财产品收益做出直接明确的规定。本文认为,理财产品收益是否缴纳增值税,因严格根据产品商业实质来判断:根据理财产品投资的金融产品属性及收益产生来源去判断。理财产品属于金融投资行为,可能是债权属性,也可能是股权属性;除产品收益来源于股权投资税后利润分配红利外,其他理财产品收益都应缴纳增值税。因国家税务总局未有明确规定,营业税时代下各地征管部门解释又各不相同,企业处理时应携带理财产品协议到当地主管机关咨询,以当地征管部门的解释来准进行税务处理,降低税务风险。同时,密切关注国家税务总局是否最终出台针对银行、券商、信托和基金子公司产品统一的“营改增”后的征税政策,一旦政策明朗,依据政策与当地征管部门做好沟通。
(3)企业间拆借资金利息:“营改增”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发[1995]156号)文的规定,企业间借款取得利息收入如不属于税收优惠免税的情况,应按金融服务-贷款(包括自有资金贷款和转贷)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营改增”之后,36号文中对贷款服务有明确定义:贷款,是指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而取得利息收入的业务活动。因此,集团企业间的资金拆借适用贷款服务税目缴纳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的征收率,一般纳税人适用6%税率;同时,贷款利息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综上所述,以上三类银企间资金收益,因税收影响,当资金借出企业取得的收益不高于可取得存款利息(1+增值税率)时,资金借出企业无法实质增加税后收益。另外,因“营改增”试点政策中贷款利息收入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所以根据实际情况,集团各纳税主体可针对资金借贷业务开展纳税主体的划分认定筹划,充分可以享受小规模纳税人3%征收率的低税率。
2.企业所得税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六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利息收入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收入总额的组成部分,应计入应税收入额,按照规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需要关注的是利息收入中有两类免税收入:(1)国债利息收入(依据《企业所得税》第四章“税收优惠”第26条);(2)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滋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财税【2009】122号中所明确的“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收入”)。
综上,除两类免税收入外,企业取得利息收入、资金收益应并入企业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资金成本的税务问题
1.向金融企业借款利息、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的扣除问题
《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准予扣除。对非金融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在发生年度的当期予以税前扣除。所说发生年度,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即当年应付未付的利息,也应当在当年扣除。企业逾期归还银行贷款,银行按规定加收的罚息,企业也可以在税前扣除。
2.向非金融企业的借款利息的扣除问题。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规定、根据《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鉴于目前我国对金融企业利率要求的具体情况,企业在按照合同要求首次支付利息并进行税前扣除时,应提供“金融企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以证明其利息支出的合理性。“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是指在贷款期限、贷款金额、贷款担保以及企业信誉等条件基本相同下,金融企业提供贷款的利率。
综上,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支付的利息可以全额在所得税税前列支;企业之间拆借资金,当资金拆借的利率水平不高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时候,支付的利息可以全额在所得税税前列支;企业之间拆借资金利率高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四、统借统还的税收优惠
“营改增”后,因贷款利息收入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36号文的附件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明确了原营业税统借统还政策的平移延续方式:企业集团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以及集团所属财务公司按不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债券票面利率水平,向企业集团或集团内下属单位收入的利息,可以免征增值税。统借方向资金使用单位收取的利息,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债券票面利率水平的,应全额缴纳增值税。根据规定享受统借统还免税政策,需要满足4个条件:1.统借方限于企业集团、集团内核心企业、集团所属财务公司。2.用款方限于集团或集团下属企业。3.资金来源必须是金融机构借款,或发行债券募集。4.统借方收取的利息,不得高于支付的利息(逐笔指认)。
因此,为了能够充分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资金管理中心应建立“防火墙”,将统借统还业务与其他的资金借贷业务进行区别管理、并逐笔指认;尤其不能用利息加权平均的资金池的概念来进行管理,防范税收稽查风险。同时在流程设计(统借方与借款方直接签署借款协议)、合同内容(借款来源是贷款还是债券、利率水平不能加息)两方面加强管理,确保免税业务的核算明确,资金流清晰。
五、结束语
当前,在深入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外部政策环境下,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正行进在精益化管理的路上。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方式站在管理会计的风口上,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与服务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深度融合的路径,在搭建银企直联等资金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集团公司有了增强资金管控、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提升管理价值的有效管理手段。在资金集中管理方式得到快速运用的同时,提前对其可能会带来的税务风险进行研判就尤为必要。只有在充分理解税制变革的方向,在全面识别相关税务风险、合理纳税的前提下,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方式才能有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 上一篇:企业绩效考核管理方案
- 下一篇:对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