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要求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要求

篇1

【关键词】建筑体型;立面设计;研究

建筑物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品,因为它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要求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建筑物是否美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地社会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情况的一个反映。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建筑物是依据其纪念意义和象征性来设计的,这让建筑物的物质和精神功能得到了体现,也让建筑物体型和立面设计推到了重要的层面上。

1、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1.1 反映建筑物的功能和个性特点

建筑物的外部形象指的是建筑体型和立面。建筑不同类型和功能的要求决定了内部空间和外形特点的不同。所以我们可以说建筑物外形的特点取决于其功能要求,而且这些外形特点也影响了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使其个性更加鲜明、突出,不同于其他建筑。

1.2 反映结构、材料和施工等物质技术的特点

建筑具有物质产品和艺术创造的双重性。物质技术条件在限制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同时也反映了建筑材料、结构和施工特点。砖混结构的承重墙无法开大的立面窗,对窗间墙的要求也要够宽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立面窗的开设比较灵活,这样外形上会显得简洁。以筒体或竖向线条为主的滑模建筑;以层层出挑横线条为主的升板建筑;以构件为主的大板建筑和盒子建筑,都体现了建筑的外形特点取决于施工技术的不同。

1.3 适应社会经济条件

建筑这项物质产品在社会经济条件下有着一定的约束,所以设计建筑体型和立面时要考虑到其使用性质、建造规模和重要程度,在选材、造型等方面要与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指标相符合。利用技术和构图法则设计出既满足了功能使用又经济美观的建筑。

1.4 适应城市环境和规划的要求

建筑在城市这个空间环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要符合城市规划所以在设计体型和立面时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基地大小、形状、地形条件以及周边的建筑物和道路以确保和谐统一。

1.5 符合建筑美学原则

建筑物的功能、技术以及社会经济都影响着建筑的体型和立面,因此为了展示建筑的艺术美,可以进行艺术上的再加工。

2、影响体型及立面因素

2.1 建筑的内部功能要求

建筑功能的不同让空间内部组合和建筑型体也个性迥异。例如教学楼对入口和采光要求高是为了人员的进出;办公楼的高低错落和简洁是为了适应现代智能化的办公;车站建筑的特征比较明朗化是因为它的功能多有主站房、辅助房、站前广场和停、发场等。

建筑形象取决于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建筑设计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原则就是功能决定形式,优秀的建筑外形要能够完全的反映出室内空间要求让形式和内容达到统一。

2.2 建筑材料、结构与施工技术特点

建筑具有物质产品和艺术创造的双重性。物质技术条件在限制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同时也反映了建筑材料、结构和施工特点。受力不同的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和空间结构在体型和立面上的反映也是不同的。

采用砖混结构的中小型民用建筑墙体承重上有局限,室内空间小、楼层、窗间墙以及开窗的面积有限制,所以,为了使其外观看起来简洁、朴素、稳重,可以对其立面色彩、材料质感及线条的处理来实现。

3、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方法

3.1 体型的组合

3.1.1单一体型。其处理方法有两种:(1)一个体型融合多个空间。这类建筑的特点是关系明确,造型统一、简洁、轮廓分明,给人以强烈的印象。(2)在简单的平面空间中,统一布置结构简化功能复杂,用途多的房间。

3.1.2单元组合体型。这种组合具有灵活、造型好、有韵律感等特点,所以可以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几个独立的体量,经常采用这种组合方式的是住宅、学校和医院。

3.1.3复杂体型。在功能复杂的建筑物当中常见,因为他可以组合两个以上的体量,因此为了协调统一体量间的问题,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主从分明,以功能要求为准分为主体和附体。(2)不管体型组合是从体量大小、形状、方向还是高低、曲直、色彩等方面进行对比都不要远离内部功能的合理性。

3.2 体型的转折与转角处理

3.2.1 有技巧的处理地形转折和转角让组合灵活性,建筑物完整统一。

3.2.2建筑外观统一、简洁、自然大方的形象是源于建筑物的转折在处理时是顺着道路、地形的变化而变化。

3.2.3 转角地带的建筑体型既可以采用主附体结合的方式,达到主从分明,也可以采用局部体量升高形式形成塔楼。

3.3 立面设计

3.3.1 立面的比例尺度。建筑物的功能、材料性能以及结构都与立面的比例和尺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立面设计反映建筑物真实大小的方式采用的是门窗、细部等尺度的处理来实现的。

3.3.2 立面的虚实凹凸处理方法如下:(1)在功能和机构的要求下技巧的处理虚实关系,让外观形象变的轻巧生动、坚实有力。(2)明朗开阔的建筑大多用于人流较多的剧院、餐厅、车站等因此在处理时应以虚为主。(3)庄严雄伟的建筑通常是比较有纪念意义的公共建筑,因此在处理手法上应以实为主,这样对立面凹凸的处理可以加强光影变化,增强建筑物的体积感让立面的效果丰富起来。

3.3.3 立面线条处理。(1)线条具有表现和造型功能。(2)优美的建筑取决于立面线条在位置、粗细、长短、方向、曲直、疏密、繁简、凹凸等方面的变化。

4、总结

4.1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会受到使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经济条件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它必须在一个技术水平和特定功能上来设计,不可以任意塑造,这就是为什么每一栋建筑物的形式和特点不同的原因。

4.2不同部分和材料组成的建筑物在整体和立面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个建筑物是依据构图中的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等规律组合成的。

4.3建筑体型有单一体型,单元组合体型以及复杂体型等组合方式。

4.4在一定的环境下让主附体结合通过附体陪衬主体或者升高局部体量来处理转折和转角让组合灵活的适应地形,让建筑物显得更加的完成和统一。

4.5立面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对立面尺度比例、虚实凹凸、线条、色彩、质感以及重点和细部的处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民用建筑;体型;立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体型组合的规律。

建筑是运用大量的建筑材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建造起来的。材料对建筑体型和立面也有一定影响。例如清水墙、石墙和玻璃幕墙等形成不同的外形,给人不同的感受。 建筑立面造型设不同于其他类建筑设计,一般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和外在观赏价值在进行建筑立面设计过程中,一般要遵循结构整体性、人性化和生态性等原则,共同协调促进完善立面设计思想.。如下对这几点原则进行简单介绍:

1整体性原则

建筑物立面设计不是孤立存在的,一般建筑物会建设在城市当中,因而建筑设计要与城市环境能够相互融合,同时能够与城市空间环境以及交通体系做到良好的衔接。在建筑立面设计也要充分体现住这个城市地域的文化特点以及自然因素等方面,根据城市固有的特点,设计出具有一定性格特征、功能组织的建筑产物。

2建筑功能性原则

不同使用功能要求的建筑,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及内部空间组合特征。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体型和立面设计时,应该注意建筑类型的个性特征。例如学校建筑单的教学楼,由于室内开间大,人流出入多,采光要求较高,立面上常形成高大明快、成组排列的窗户和宽敞的入口,综合办公楼必须满足现代办公智能化功能的需求,体型高低错落,风格简洁明快。商业建筑其内部功能是为了满足购物、交通,面采用太空间组合,其外部形象便表现为大片的玻璃幕墙,较高的层高,重复排列重点处理的橱窗,缤纷的外装饰等,体现商业建筑热闹繁华的特征。影剧院建筑由于内部需要有舞台和观众厅等太空间的不同组合,其外部特征就反映出舞台和宽大观众厅体型的高低变化。

3.人性化原则

建筑立面设计要具有一定人文内涵,整个设计过程中都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根据人浅层和深层的不同需求设计出满足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建筑产物。通过运用墙面标志物和广告牌匾以及墙面装饰物,实现建筑结构的立面特性

4.生态性原则

经济是维持建筑现实运转的命脉,建筑经营的目的也是为了创造经济价值,因此,在建筑外部造型设计时,也必须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外部造型在建筑中有重要的位置,并没有直接给该建筑带来人气和利润,但它又直接影响利润,因此引起了经营者和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欧美的小少大型建筑外观简洁,其装修材料也很朴实,但是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良,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反观我国的同类建筑,在外部造型的设计上充斥着好大喜功、追求气派的不良心态,虽然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是浪费了大量的金钱。

二、建筑立面设计的方法

2.1立面的比例与尺度运用。

(1)比例比例是指建筑物长、宽、高3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无论是整体、局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觉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产生美感.。

抽象的几何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容易获得良好的比例而易于被人们接受例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具有肯定的外形而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黄金分割的比例要比其它的长方形好;大小不同相似形的对角线相互平行或垂直由于比例相同面关系谐调。

(2)尺度尺度感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构件给人感觉大小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①自然的尺度以人体大小来度量建筑物的实际大小感觉上的大小与建筑物的真实大小一致;②是夸张的尺度运用夸张的手法给人以超过真实大小的尺度感以表现庄严、雄伟的气分;③亲切的尺度以较小的尺度处理获得小于真实大小的尺度感从而给人以亲切宜人的感觉常用来塑造亲切、舒适的气氛。

比例包括构件的自身比例和细部与总体之间的比例。其既存在于立面各组成部分之间,也存在于构件之间。例如,一幢建筑物的体量、高度和出檐大小有一定比例,梁柱的高跨也有相应的比例,这些比例上的要求首先要符合结构和构造的合理性,同时也要符合立面构图的美观要求。立面单门窗的高度、柱径和柱高等构件本身也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在考虑内部分割的比例时,应当先抓住主要的关系。建筑物几大部分的比例关系对整体效果影响很大,如果处理不当,即使整体比例很好,也无济于事。再进一步就是在大分割内进行再分割。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无论是碑头、碑座或碑身,都必须再划分为若十个小的段落。这些小的段落之间,都应当有良好的比例关系。只有从整体到每一个细部都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整个建筑才能够获得统一和谐的效果。尺度和比例都涉及建筑要素之间的度量关系,所不同的是比例是讨论各要素之间相对度量关系,而尺度讨论的则是各要素之间的绝对的度量关系。

2.2均衡与稳定

(1)均衡 均衡是指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在建筑构图中均衡与力学的杠杆原理相似以支点表示均衡中心根据均衡中心的位置不同又分为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加图1所示

①对称均衡对称的均衡是以中轴线为均衡中心并加以强调两侧容易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始人庄重、严肃、雄伟的感觉,常用于纪念性或有庄严、隆重要求的建筑;②不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是将均衡中心(通常是比较突出的主要出入口)到建筑一侧,利用不同的体量、质感色彩、虚实等的变化达到均衡的目的与对称的均衡相比显得比较轻巧、活泼。

(2稳定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一般来说在人的思维意识中上面轻,下面重;上面小,T面大的处理手法容易获得稳定感。

4.1统一与变化

统一即相同性,变化即不同性,只有统一而缺乏变化就显得单调、呆板;只有变化而缺乏统一就会显得凌乱、繁杂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根本规律。

一幢建筑物本身客观上存在着统一与变化的因素,各因素由于功能要求不同,它们的大小、高低、形状、构造等均有一定差异,这必然反映在外观形象上形成多样性。另一方面,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各房间在开间、进探、层高、结构、材料、门窗处理和室内装修等方面尽可能协调一致,形成相同性。在建筑体型与立面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相同和不同因素,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到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与变化完美结合,最终取得整齐、简洁、完美、丰富的建筑外观形象。

(1)以简单的几何体求统一。任何简单明确的几何体加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圆柱体等都有一种必然的统一性,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将简单的几何体用于建筑上可以给人肯定、明确和统一的感觉。(2)主从分明求统一。体量复杂的建筑通常包括主要部分和附局部分加果不加以区分对待,都竞相突出自己或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则建筑必然会显得平淡、松散缺乏统一性和表现力。在建筑外形设计中经常运用轴线处理,以低衬高及体型变化等手法来处理从而取得主次分明、完整统一的建筑形象。(3)利用形象变化突出主体。一般来说,弯曲的部分要比平直的部分更引入注目,更易于激发人们的兴趣。在建筑造型上运用圆形、折线形或比较复杂的轮廓线都可以取得突出主体、控制全局的效果。

结束语

建筑的立面一般分为内里面和外立面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建筑整体风格和建筑与外界交流以及建筑产物的观赏都有一定的影响。当今的民用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依照几何形态对建筑立面进行相关艺术体现。建筑立面设计能够实现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不同于过去传统的建筑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能够充分放映城市的文化内涵实现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依靠立面造型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体现出建筑的功能性、展示型以及交流性。即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等物质功能的要求,又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荆子洋,张伟,李文.当代建筑立面设计的肌理视觉特征[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篇3

摘要:本文对工业厂房的建筑艺术进行了论述。一个良好的工业建筑设计,不仅要体型合理,还应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和构图规律,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工业建筑。

关键词:体型组合;构图规律;立面处理

长期以来,工业建筑虽未被列入建筑艺术的,但在观念上,一直被认为只是生产活动空间的外壳。建筑设计作为一种从属性的工种,只为工艺做些“穿衣戴帽”的工作,偶尔谈到建筑的建筑艺术,也只局限于厂房的一些形式。下面就工业建筑艺术处理问题,谈谈工业厂房的造型艺术。

1 体型组合是立面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

由于工业厂房是工厂的主要生产车间,所以无论在其功能上,还是在建筑体量上,都是该厂的主要项目,左右着工厂建筑群的空间组合,它的体型设计,既要反映功能的需要,还考虑全厂建筑构图的完整与统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谐调;正确表现建筑物本身的特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恰当地确定体型和各个部分的比例;合理地选用材料和结构;适当地注意装饰和色彩。

2 体型组合特征

工业建筑是为生产服务的,它的体型组合必然与内部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2.1 统一与变化。如何处理好统一与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成为建筑构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了整齐、简洁而又免于单调、呆板,丰富而不杂乱的完美的建筑形象。

2.2 对比。在两个物体之间,彼此相互衬托作用下,使其形、色更加鲜明,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深刻的印象称为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可强可弱,对比强,变化大,感觉明显,强烈的对比起到了醒目和振奋精神的刺激作用,建筑中许多重点突出的处理手法,往往使采取强烈对比结果;而对比弱、则变化小,感觉不甚明显或者达到相互接近,而取得近似以至统一的效果,从而给人以彼此和谐、协调、呼应、平静的感觉。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恰当地运用对比的强弱是取得变化和统一的重要手段。

2.3 节奏韵律。建筑中的某一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变化,在视觉上也能产生类似音乐、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效果,由于它的重复和连续作用,像音乐中的主题反复出现一样,给人以深刻的强烈印象。如果把对比作为反衬之法喻之,那么节奏和韵律则是正衬之法。节奏因变化则感觉丰富而有韵味,如音乐剧情之有起伏,有缓急,有。

2.4 联系与分隔。通过第三者作为联系的手段,如体积之间的联系常通过某种过渡体的连接形成统一的整体。

通过建筑某部分或某构件自身在色彩,造型上,材料上或构造做法上等方面的某些相同处理,使彼此产生共同点,从而达到相互呼应、协调、联系的作用。

2.5 比例与尺度。建筑物的比例关系是其他建筑构图艺术处理的基础,举凡韵律、对比,联系等都离不开正确的尺度和良好的比例这个基本条件。

2.6 均衡与稳定。均衡与稳定既是力学概念也是建筑形象概念,因为如果一个建筑物看起来摇摇欲坠,或动荡不安,处于险境就很难谈得上美观问题,因此均衡与稳定也是建筑构图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3 建筑物的立面设计

3.1 立面设计的空间性和完整性。立面设计师在符合功能使用和结构构造等要求的基础上对建筑空间造型的进一步美化。反映在立面上的各种建筑部件上诸如门窗、墙柱、雨篷、屋顶、檐口以及凹廊阳台等,它们在立面上所反映的几何形线、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进退凹凸关系、虚实明暗关系、光影变化关系以及不同材质的色泽质感关系等式立面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

3.2 立面虚实关系的处理。虚,是指立面上的空虚部分,如玻璃、门窗洞口、门廊、空廊等,它们给人以不同程度的通透、开敞和轻盈的感觉;实,指的是立面上的实体部分,如墙柱、屋面、栏板等,它们给人以不同程度的封闭、厚重、坚实的感觉。在自然光的作用下,虚,具有幽暗深邃的效果,实,则具有明亮突出的效果。

3.3 立面凹凸关系的处理。立面上凹进的部分,如凹廊、凹进的门洞,凸出的部分如挑檐、雨篷、遮阳、阳台、凸窗等。立面上通过各种凹凸部分的处理,可以丰富立面轮廓,加强光影变化,组织节奏韵律,突出重点,增加装饰趣味等作用。

3.4 立面线条的处理。在虚、实、凹、凸面的交界,面的转折,不同色彩、材料的交接,在立面上自然地反映出许多线条来。对线条的处理,诸如线条的粗细长短以及起止断续疏密简繁刚柔等对建筑性格的表达、韵律的组织、比例的权衡、联系与分隔的处理……具有格外重要的影响。

3.5 立面色彩的处理。由于不同性质材料组成的建筑,都以不同的质地和色泽同时反映出来。整个建筑形象的感染力主要取决于形和色。因此,二者不可偏废。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基本色调的选择和确定,二是建筑色彩构图的问题。色彩基调的选择有冷暖之分,色彩构图有繁简之别,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墙面色彩与门窗的大小、位置、比例和组合形式等直接影响工业建筑的立面效果。

3.6 采光通风的处理。不同的工业建筑对采光通风有着不同的要求,它们的开窗形式大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立面。一些采光要求较高的厂房就应该多开窗,开大窗;而另一些要求空调的密闭厂房,则要求尽量少开窗,开小窗。

3.7 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对建筑立面有很大的影响。框架及排架结构,它的开窗形式不受窗间墙的限制,可开成带型窗及玻璃幕墙;而混合结构则受制于窗间墙,即使立面做出带型窗,也是假的,内墙处仍为承重墙体,只能开小窗。

为使墙面整齐美观,窗洞口的排列应有规律。一般多以一种窗洞口和窗间墙的组合类型为准,在厂房的墙面上重复运用,使整个墙面产生统一的韵律。 当墙面较长时,也可每隔一定间距有所变化或做些重点处理,构成必要的节奏变化。

篇4

关键词:住宅设计 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615.25平方米,总建筑高度18.55米,本工程主体为砖混底部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为6度,其使用年限为50年。总平面设计综合考虑基地的形状和大小、周围街道走向、基地地形地质、建筑物朝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本设计采用“一”形。商店入口设在临街面,可引导人流,住宅入口设在背离街道面,以便闹中取静,方便居民生活。

2 住宅设计要求

住宅建设应秉承着“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原则,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做到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在其满足近期使用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积极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多样化。总的来说住宅设计是要以人为核心,满足一切居住使用要求。

3平面设计

3.1住宅部分平面设计

3.1.1对使用房间平面设计的要求主要有:

(1)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要满足室内使用活动和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

(2)门窗的大小和位置应考虑房间的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光通风良好。

(3)房间的构成应使结构构造布置合理、施工方便,有利于房间之间的组合,所用材料要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

(4)室内空间以及顶棚、地面、各个墙面和构件细部要考虑人们的使用和审美要求。

3.1.2卧室设计

卧室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功能有睡眠、休息、读写、储藏和化妆等。

设计要点:

(1)面积满足人体活动、家具及使用家具所占空间、交通路线所占空间要求。

(2)形状采用矩形,以便灵活布置家具、施工和统一开间和进深,进深和开间之比要小于2。

卧室布置在南向,两卧室之间不要互相串通形成套间,要通过门窗的设置组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每户至少有一个卧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h。

3.1.3起居室设计

起居室俗称客厅,用于团聚、会客、娱乐,往往兼做交通的枢纽。

设计要点:

(1)空间设计原则是开放灵活、弹性利用、增强应变、突出个性、适于表现自我。

(2)起居室有一个或几个不设门的完整墙面以便布置沙发、茶几、饭桌、家用电器等家具陈设,在开间、进深尺寸上要与卧室、厨厕及楼梯间一起综合考虑。

(3)起居室在住宅套的布局中应处于住宅套的前部,靠近门厅、餐厅布置,应有直接采光和通风。

(4)保证起居室安定性,在平面设计中应尽量减少交通穿越干扰,起居室穿越交通最好角穿越或短边穿越。

(5)起居室设计应做到公私分明、动静分离、合理分区、尽量避免户内干扰。

3.1.4阳台设计

阳台的功能是使住户接受阳光、晾晒衣物、种花养草、小憩眺望等,同时还可存放杂物。

3.1.5厨房设计

厨房里的炊具设备包括:灶台、冰柜、水池和碗柜等,要求给排水管道相对集中,并采用现浇楼板,能直接对外开窗进行通风采光。

厨房设计应满足炊事的设备及操作活动要求,并使操作者伸手弯腰的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应充分考虑厨房通风排烟,利用主导风向组织穿堂风;厨房通风派风应与居室通风相分割开,避免厨房油烟气味对居室内干扰。

3.1.6卫生间设计

卫生间的主要功能有便溺、洗面、洗浴、洗衣,卫生间要兼顾住户与来客使用,兼顾白天和夜间使用。卫生间要有良好的通风和排水。

4 过道部分设计

4.1过厅设计

过厅是户内外的过渡空间,住户通过过厅出入。过厅的基本功能是起过渡缓冲作用,也是人们出入家门的换鞋、更衣、整装和存放鞋、帽、衣物、雨具、手袋等的场所,同时过厅还具有组织户内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过厅是进入一个家庭的第一印象的空间,是人们自我表现的场所。

过厅与起居室联系密切,由门厅直接进入起居室,门厅空间与起居室空间也可融于一个流通空间。门厅与餐厅、厨房由直接联系,它们之间是一条直接联系的动线。门厅应靠近厨房布置,门厅与餐厅联系紧密,甚至还可融于一个的开放型发展,因此出现门厅、餐厅,厨房融为一个大空间,形成受欢迎的开放型第二起居室。

4.2门窗设计

门窗设计要满足采光通风要求、保证安全疏散、考虑墙面布置家具、建筑立面的美观。

门宽度取决于人流安全疏散、家具搬运,卧室门、入户门、阳台门宽度取0.9m ,卫生间门宽度取0.80m,公用外门宽度取1.5m,高度为2.0m。

窗台高度取0.9m,窗的高度满足采光通风要求,取1.5m,宽度由窗地比确定,卧室、厨房不小于1/7,楼梯间不小于1/12。

4.3平面组合设计

(1)起居室与卧室相互关系

起居室与卧室联系紧密,但为保证卧室的私密性,起居室与卧室之间应既紧密又隔离,即卧室紧靠起居室布置,联系方便,卧室门最好不直接开向起居室,尤其主卧室的门绝对不能直接开向起居室。

(2)厨房、卫生间、卧室相互关系

从技术上讲,卫生间与厨房管线设备联系紧密,最好靠近布置,这样管线集中便捷,便于上下水管道、燃气管道、热水管道等的安装;但从使用上讲,卫生间宜靠近卧室。

5 剖面设计

建筑剖面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的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剖面设计主要分析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

对于易积水且经常用水冲洗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室内地面应低于同层其它房间地面20-50mm,以防溢水。

窗台的高度主要根据室内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和家具设备的高度来确定,卧室、厨房、营业厅窗台高度取0.9mm,窗台的构造处理上注意防水。

楼梯间开间2.7m,进深5.4m,取h=156mm、b=280mm

底层: 踏步数 N=3900/156=25级

设为三跑楼梯 n1=7 n2=n3=9级

梯段长度 L=1680mm

梯段宽 B=1200mm

息平台宽 D=1460mmD=2020mm

标准层:踏步数 N=2800/156=18级

梯段长 L=2240mm

6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建筑物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它们的体型、立面以及内外空间组合等还会给人们在精神上以某种感受,建筑物的体型和立面,即房屋的外部形象必须受内部使用功能和技术经济条件所制约,并受基地环境群体规划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本设计整个建筑体呈一型,二~六层住宅立面用铁红色外墙高级防水涂料和杏黄色外墙高级防水涂料,装饰柱用枣红色大理石。立面窗和阳台分组布置,突出单元又能反映建筑的特征,在整个立面效果上,给人以活泼轻松和富有生活情趣的印象。

背向街道的立面除保持建筑的小巧精致的特征外,立面使建筑有挺拔的立面效果。

篇5

关键词:山地建筑;防震缝;特别不规则;挡土墙;施工荷载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某五星级酒店山地建筑,占地13000m2,建筑面积53000m2,地上1-6层结构,地下为局部单层人防地下室。本工程均按照设计使用年限50年进行设计,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下室按甲类核六级常六级人员掩蔽部人防区设计。其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实际设计时设防烈度及抗震措施均按6度考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酒店主体结构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采用0.35kN/,考虑到山区建筑的风压地形修正系数,基本风压实取0.53kN/,地面粗糙度均按B类,考虑主体结构的整体形状,平面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取1.40;基本雪压按50年一遇取W0=0.50KN/。本酒店建筑依山而建,将主体建筑和实际地形结合,形成错落有致的效果,建筑功能要求高,建筑方案存在楼板局部不连续、凹凸不规则等,建筑结构体型复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置防震缝

整个山地酒店建筑体型较为复杂,设置防震缝尽量避免高层结构连体、裙房与主楼质心偏置等因素,形成较规则的抗侧力单元,容易按各自的地震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因此通过设置9道防震缝,将上部主体结构分成相对简单的10个独立的抗震单元。

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设置防震缝:1)外伸部位过长:E区与C区、D区、F区为例,C区、D区与F区为E区突出外伸部位,突出外伸部位的长度l与结构总宽度Bmax比值均大于规范规定的6度区的0.35限值。平面有较长外伸部位时,外伸段容易产生局部振动而引发凹角处应力集中破坏,不满足规范要求,所以在E区与C区、D区与F区设防震缝形成独立的抗侧力单元;2)局部楼板不连续:A4区与A3区、A5区为例,A4区是地下一层层高7.2m,一层层高10.8m,A3区(A5区)地下一层层高7.2m,标准层层高3.6m,若不设防震缝A3、A4、A5区形成带连体的复杂高层建筑,二三层楼板大开洞,开洞面积大于相应楼层楼面面积30%且有效楼板宽度小于相应楼层宽度50%,形成楼板局部不连续;3)质心严重偏置:E区与B区,F区与A5区,单层建筑结构与高层建筑结构相连,质量分布不均匀设防震缝分开。

A3的抗震等级剪力墙为三级,跨度大于18m的部分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其余框架为四级。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第6.1.2条注1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故A1的框架抗震等级取三级。

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本工程位于6度区,对两个不同类型结构单元的防震缝设置,A3区(A5区)为框架结构,A4区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依据上述规范防震缝宽度要求,应以A3区(A5区)结构类型和结构高度来设置防震缝缝宽,A3(A5)框架结构,建筑高度28.9m,按规范防震缝缝宽W=100+20*(28.9-15)/5=155.6mm,防震缝宽度取160 mm。综合其他各种因素,本工程防震缝均按160mm。

二.避免采用特别不规则结构形式

本山地酒店建筑的平面、立面、外形尺寸以及抗侧力构件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素,工程各部分分区都存在某些不规则,结构竖向布置要求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收进。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以A5区为例,A5区二层平面为夹层,抗测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存在楼层承载力突变的不规则。由于建筑立面要求,在三层楼面以上各层平面收进950mm,如果设置梁上立柱,形成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避免多项不规则结构,后来在A5三层设斜柱,二层的柱子与四层的柱子用斜柱相连,这样上下抗侧力构件连续,解决了一项竖向抗测力构件不连续问题。与斜柱相关三层及四层位置上的板采用弹性模计算采用,再楼板完全破坏时最不利时斜柱受力情况,目的是为了使斜柱在最不利情况下的保证能向下传力,保证主体结构不倒塌,竖向结构的连续性。提高抗震构造措施,与斜柱相交的楼板采用双层双向配置钢筋,加强整体刚度,明确斜柱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斜柱的运用巧妙地化解了A5区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问题。

三、设置挡土墙

本工程结构设计时为了配合山地酒店建筑功能及美观要求,主要设置一道挡土墙,局部位置设置两道,将主体结构与山体完全脱开。由支护结构自行承担山坡土体侧向土压力,并且要求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并验收之后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防止由于填土或土体变形引起主体结构变形失稳。主体结构形成独立的抗侧力体系。

四、考虑施工荷载

近年来很多工程在建过程中发生局部坍塌工程事故,某些原因是由于施工荷载考虑不足引起的。施工荷载指的是施工阶段为验算结构或构件安全度所考虑的临时荷载,如结构重力、施工设备等。在进行B区宴会厅部分结构设计时,由于宴会厅上空高度10.8m,虽然宴会厅的活荷载取4KN/,但不足以满足施工荷载要求。设计时考虑到施工宴会厅屋面时架设的满堂施工脚手架的施工活荷载5KN/,并考虑宴会厅屋面构件尚未凝固时构件自重全部由宴会厅层框架梁来承担,来复核宴会厅主要受力构件。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引起的主体工程坍塌的施工意外。

五.总结

1)对于体型比较复杂的建筑设置防震缝断开,结构平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

2)对于体型复杂的建筑尽量避免多项不规则;

篇6

关键词: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 TG22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新世纪的建筑发展中,建筑风格逐渐由简单统一的局面向新颖多样化的局面发展。在这个创新主导潮流的新时代,建筑立面设计的创新在建筑业的发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建筑里面的造型设计中,如何突破传统单调统一的建筑立面设计,做出外观新颖、功能实用的建筑立面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研究的主要课题。

二、建筑立面设计的现状

建筑立面设计是建筑空间艺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大型的建筑工程在设计中都充分考虑到了建筑的艺术型和美观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设计的实用性。这也是建筑立面设计创新发展的基础。在建筑业的发展中,要在充分发挥建筑的实际应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建筑立面设计,使未来的建筑成为集审美、实用、经济、节能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建筑。

在评价一项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的立面是最先受到关注的内容。这是因为建筑立面是向外界展现建筑风格的关键部分,所谓先入为主,当建筑立面所表现出的形式具有很多新特点新个性时,就会使人们在第一眼接触到建筑时就对其产生很深印象,继而会对建筑产生兴趣而进行深入了解。由此可见,建筑立面设计的环节在建筑整体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传统的建筑风格在进行立面设计时,往往都只是在外观颜色、墙体材质、构图形式等几方面进行推陈出新,这样的建筑立面更新在建筑工程竣工后仍然会给人一种毫无特色的感觉,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立面效果。不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筑施工工艺水平的提高,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加强,思维也相对较为活跃,再加上不断有新事物的出现刺激着建筑艺术设计师们的灵感,一些新型的建筑立面设计正逐渐被应用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建筑立面设计多样化的发展。但总体来讲,建筑立面设计仍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三、建筑立面造型设计特点

1、立面功能的分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对温度、通风、湿度、光环境等有了更加明确的标准,甚至还限定了具体的数值范围,这就对建筑立面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能源危机意识的增加,使人们更加注重对能源的有效利用。建筑立面作为建筑的外包围结构,伴随着空调的使用,也成为了能量保存的关键部分,在节能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对建筑立面的要求越来注重其功能性,要求要尽量减少室内能量的流失,或者是更充分地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如风、光、太阳能等,从而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这就使得机械设备与建筑立面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和节约能源共同起作用。

2、建筑立面的整合

从根本上来说,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组合,整合是实质,分离只是现象。构件系统的层次越多,相互之间的连接组合就越显重要。立面的整合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比如对材料的位序安排,就要考虑各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能,一般来说,保温隔热系统构件及其外面的构件材料,必须具有抗腐蚀、抗氧化、挡风等性能,位于其内的构件材料则对这些性能要求较低,材料的位序应使材料组合以后,充分利用各自的特性,更好地发挥所担负的功能。

此外,立面的整合过程还需要由构件之间的连接来实现。不同材料之间、每层构件系统之间的连接都需要由一定的构造方式来完成。构件的连接方式不仅由材料本身的特性所决定,而且还受到经济、技术和美学文化的影响,而不同的连接方式也同样影响着立面的形态和经济性。

在当今建构文化影响下,构件、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被突出的表现,丰富了人的空间与视觉体验,这种对连接方式研究的不断加强,也在不断促进着建筑立面的设计发展。

3、建筑立面的可变性

现代美学的范畴逐渐由一元转向了多元化,在这种变化之下,建筑立面的形态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再是遵循单一的美学原则。在单层立面中,对构图、比例等美学要素的推敲只存在于单纯的二维表面上,而在多层立面的设计中,除了这些之外还要注重各层立面之间的比例、构图关系,即在整体和空间之间建立辩证关系。对高性能、有一定适应性的立面系统的持续需求,将使外立面从静止的系统转变为具有操纵器的多层系统。将减少建筑能耗等各种控制的功能,都加入到传统的建筑立面的功能中。因此,可变的立面将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在未来的发展中,立面设计要逐渐的实现自我调节。由于新材料、生产方式、设计手段和现有材料与系统组合方式的迅速发展,以及对空间的不断探索,使得建筑立面的发展呈现出多元甚至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4、建筑立面设计的多义性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手段更加先进,材料也更为多样。这使得建筑的实体变得丰富起来。使多层次的建筑立面设计产生了立面的多义性。面对这种状况,建筑师们对建筑立面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将现代功能与现代科技密切结合起来,以实现立面性能的最优化。由原来的单层立面发展成多层立面。当多层次的建筑立面设计构建完成,就产生了与自然环境的过渡。这种多层次与多义性相辅相成,对建筑师们来说,立面设计的多层次与多义性要求建筑师明确审美目标,使建筑立面设计更具个性化。

四、建筑立面造型设计的新形式

1、可变的立面

在现代立面设计中,许多前卫设计师利用先进的结构技术来创造可变的立面,从而给人们带来新奇的感觉。例如目前大受欢迎的智能遮阳系统,它的使用可以使建筑立面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而作出相应调整,这不仅使建筑遮阳更加精确有效,还为建筑立面加入了时间维度的体验,突破了传统的立面认识,具有很强的辨识度。

目前已经有许多建筑师成功利用结构技术与机械力量来使建筑立面活动起来,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然而对可变立面的研究并没有就此止步,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建筑立面信息化、传媒化成为可能。在技术飞速发展和学科互相渗透的今天,除了机械技术、媒体技术已经在建筑立面上成功运用外,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都在建筑立面上有了结合的尝试,并使建筑形态灵活可变。

2、互动的立面

在可变立面的基础上,互动立面也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高科技感应系统的引入、运用使得建筑立面能与参观者产生互动,建筑仿佛生命体一般拥有了“应激性”,变化过程生动有趣,令人过目难忘。

3、体验的立面

在现在这个体验经济时代,建筑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由感受升华到了体验,人们可以在建筑师营造的场景化的空间中体验建筑师想要表达的思想,建筑立面设计也自然随之丰富起来。另外还有些商业建筑或办公建筑中嵌入了品牌体验,立面直接设计成品牌形象,为建筑增加了符号意义

4、表现实用功能的立面

建筑物的立面是表达建筑物实用功能及其意义的最主要的建筑要素之一。立面不仅反映其内部各房间的组织,还能表达该建筑物建造时的文化背景。它揭示秩序和进行秩序组织的准则,并显示了点缀与装饰处理的可能性和独创性。

5、后现代立面设计

后现代建筑作品表现出回归历史先例的倾向,将它们作为高层建筑立面的设计、材料使用和尺度处理上的启迪物,不再采用那种抽象大体块的国际式玻璃盒子作为建筑的形式,而是重新肯定了街景适应行人的传统,设计适应城市环境和人的尺度的建筑,并且把侧重点放在了对建筑立面的尺度感、文脉和风格样式特征的追求上,从而实现了将现代技术和结构、构造的做法,经过合理的设计,和历史上的建筑风格样式、尺度、比例和城市设计原则进行再度的结合。

五、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在建筑的外立面风格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下,建筑风格逐渐由简单统一的局面向新颖多样化的局面发展,这就要求要对建筑立面设计进行不断的创新。因此,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中,必须对建筑立面的造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协调和深化,做出外观新颖、功能实用的建筑立面,使建筑形式能够充分反映建筑内容,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善统一。

参考文献:

[1]秦小振.谈建筑造型设计[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

篇7

关键词: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抗震设计

引 言

随着城市化规模的日益扩大,房建项目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尤其是高层建筑物。但是目前国内的建筑设计存在的种种弊病,严重阻碍着其发展步伐。建筑设计师过分关注建筑物的美观性,对建筑结构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一部分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作为建筑设计中的两大要素,应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关注。

1 房建设计概况

1.1 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应考虑的因素

1.1.1 综合考虑周围环境

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对其结构和选型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应该根据现有的已经掌握的相关的建筑物周边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对其基本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此外,还要根据建筑物的急促结构的位置所处的环境即相关的地质条件和地貌特点对其将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然后在对建筑物内部的结构布置进行确定,因为周围环境影响着总体的建筑选型,而建筑选型又间接的决定了建筑物内部的结构的布置情况,所以要在建筑结构的形式确定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周边环境的优势,将其设计同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1.1.2 结构设计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不同的建筑物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其功用的不同,也应该对建筑设计和选型进行调整,即根据不同的建筑使用需要对不同的建筑结构进行区别布置,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建筑结构的资源的充分利用。目前,我国的建筑的功能逐渐的趋于多样化,用户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的多样化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功能的划分,应该注重对建筑内部的空间的合理规划。在建筑选型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和需要,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还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的费用的节约。

1.1.3 充分考虑结构材料的特性和功能

建筑物的结构材料也是影响其结构选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即在建筑结构的选型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不同材料的使用特性,对材料的使用功能和特点进行分析,以更好的实现对材料的使用,并且应该在结构的选型和结构的布置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建筑结构的优势和特点,实现更好的建筑结构调整。现代建筑的基本结构材料主要是钢铁,但是随着建筑的不断发展,钢铁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也为建筑的结构调整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1.2 房建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抗震技术有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是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行业发展速度缓慢,还不能妥善处理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之间的关系;虽然我国引用了西方发达国家抗震设计的先进理念,但是在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建筑自身的实际情况,抗震设计理论技术的存在以下问题:①未能充分考虑实际的设计施工情况。在实际的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从固有参数出发,未能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设计按照“计算设计”这一思路来完成,对于一定抗震和力学参数统一规范。例如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中,将地震降级系数固定为2.81,把小级别的地震固定了统计学意义。许多小级别地震被用于构造设计中,构造截面的实际承载力设计以及变形检测计算未能结合实际情况。②没有合理规范的设计理论作指导,实际经验不足。仅我国目前的形式而言,我国研究地质地震的投入力度不够,对地震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地展成因和预测的研究力度不足,防御地震的规范不够合理、科学。建筑地震设计没有合理规范的设计理念作指导,缺乏科学依据,使得建筑设计未能满足抗震目标。

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的要求和特点

2.1 竖向承重结构的选型

竖向承重结构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建筑的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比较高,即为了更好的实现结构功能的发挥,要严格的控制竖向结构中的承重能力。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应用于建筑层数比较少和抗烈能力低的建筑设计中,由于该种建筑形式的承重点都处于较低的位置,所以在采用这种结构选型的过程中,不适合应用于高层建筑中。

2.2 水平承重结构的选型

所谓水平承重结构,就是在建筑的应用过程中,重力的承载主要是由相关的水平结构来实现的,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平板体系、无梁楼盖、密肋楼盖和肋形楼盖几种,这些结构的最大的应用优势就是可以实现对楼层层数的增加。

2.3 下部结构的选型

对建筑物而言,尤其是高层建筑物,其基础是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上部结构传来的巨大荷载传递给地基。高层建筑基础形式选择的好坏,不但关系到结构的安全,而且对房屋的造价、施工工期等有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基础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①柱下独立基础:适用于层数不多、土质较好的框架结构。当地基为岩石时,可采用地锚将基础锚固在岩石上,锚入长度≥40d。②交叉梁基础:即双向为条形基础。适用:层数不多、土质一般的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③片筏基础:适用于层数不多土质较弱或层数较多土质较好时用。当基岩埋置深度很深,水下水位又很高,但是在距地表浅处有一定承载力和一定厚度的持力层时,选用片筏基础比选用桩基础可以节省投资和缩短工期。但片筏基础的刚度较弱,应注意对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和裂缝进行验算。当地下水位很高时,还要进行抗浮验算。

3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3.1 建筑构件和连接节点的处理

建筑立面和建筑室内空间布置出现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使得建筑设计中采用的建筑构件种类、样式不断增多。立面利用外贴大理石、瓷砖等,室内装饰采用吊顶、人工艺术造影、悬挂的装饰图画等。在实际施工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材料、构造的抗震能力以及和建筑物结构的连接问题。外贴的大理石、瓷砖必须要保证其和建筑物主体结构锚拉的牢固性,保证在地震时不会坠落;保障悬吊的灯具、悬挑的人工艺术造景和建筑主体的连接点的强度,防止地震时坠落砸伤人。

3.2 满足设计限值要求

在实际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建筑设计抗震规范》中相关抗震要求限值的规定,在8度的防烈度情况下,粘土砖多层建筑物的高度不能大于18m,建筑层数不能大于6层等,超过相关规定时,会影响建筑抗震能力。此外对于建筑局部的墙体尺度要控制在最小限值,保证墙体截面的抗地震程度能满足抗震要求,从而避免墙体出现开裂或是倒塌等破坏问题。

3.3 顶部建筑抗震设计要点

顶部建筑不能过高过重。过高、过重的顶部建筑会增大变形,增加自身地震能力,相对削弱下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要保证建筑重心和下部建筑重心的一致。顶部建筑较高,顶部建筑抗震稳定性能良好,变形会变小,从而不会出现扭转地震的情况。所以在实际的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要选择强度高、刚度均匀、轻质的结构材料,保证不会阻碍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3.4 房建的体型设计要点

建筑物体型设计也是房建设计的重要环节,建筑物的体型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立体空间布置的设计。在实际的建筑物体型设计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建筑物平面和空间形状的简单、整洁、规则,利用矩形、方形、圆形的平面形状可以有效地抗震:尽量利用外凸、内凹的体型:尽可能地避免建筑物侧翼的不对称或过长;体型结构布局方面要保证建筑物构造的刚度能均衡分布,防止由于体型的不对称造成构造质量和刚度的不对称,从而导致建筑物在抗震过程中出现扭转情况。

3.5 房建的平面设计要点

建筑的平面设计作为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体现着建筑物的用途和使用要求,也关系着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因此建筑平面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结构质量和刚度的均匀分布;针对剪力墙的设计要尽可能地和构架抗震目标相结合;对较大刚度的电梯、楼层要采用居中布置的设计方式,防止重心偏离出现的扭转地震反应。建筑物平面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抗侧力构架的合理设计问题,保证建筑物的用途和抗震要求相结合,发挥建筑设计在抗震设计过程中的基本作用。

3.6 房建的竖向设计要点

建筑物的竖向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沿高度建筑构造刚度和质量的设计中。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单层建筑和多层建筑都存在竖向布置的设计问题。在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建筑沿竖向的刚度和质量分布均衡,高度关注剪力墙的设计均匀问题,保证剪力墙可以沿着竖直方向贯穿到建筑物的底部中,从而防止建筑楼层的刚度过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物建设中,要把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和抗震设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在抗震上的基础作用。充分考虑建筑设计要求,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的均衡分布,从而防止扭转地震效应的出现,保证建筑设计在建筑抗地震设计中能发挥有效作用,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性能。

参考文献

[1]王海翠.我国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初探[J].科技传播,2011(10):87.

[2]康珍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分析及结构选型模糊决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102~108.

篇8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建筑造型;造型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construction like a raging fire. As a part of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decided in a train.The breadth of buildings put into use after the quality, so a set of good architectural designeffect. Among them, architectural modeling design has become a focus on architecture designi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sign from the architectural plan of further study, architectural design, detailed spatial processing and appearance of architectural modeling design.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是一种包含了美工、材料与技术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是一定空间中造出来的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建筑造型就将这种艺术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建筑艺术愈加多元化,许多学者提出了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其中,建筑造型设计成为探讨的一个热点。

1.建筑方案设计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学会对传统的建筑方案设计进行适当改变,将实际操作中的设计需求引入其中,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进而提高建筑方案的整体性、实用性。

首先,在正式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之前,建筑方案设计人员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只有将准备工作做好,才能积极进行建筑方案设计,避免后期出错。在建筑方案设计前阶段,有必要做好目标分析工作。

其次,在进入了建筑方案设计初步阶段后需要对整个设计任务进行总体规划。在设计初步阶段,建筑方案设计人员要从整体上把握方案设计的脉络,重点考虑环境问题,既需要将外部环境问题纳入总体规划中,也需要将建筑结构内部的相关问题纳入考虑范围。只有采用总体规划法对整个设计任务进行分析,才能为后期的个体设计甚至细部设计打牢基础。建筑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表现为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这些规划在之后阶段进行个体设计或者细部设计时可以再行完善,从而圆满完成设计目标。

再次,在建筑方案设计初步阶段对整个设计任务进行总体规划后,就开始进行各个群体设计甚至个体设计、细部设计。具体设计进程如下:第一,建筑方案设计人员有必要再对设计任务文件进行研读,将大任务细分为多个互有关联的小任务。在具体进行设计工作时,使用图形思维方法,画出建筑方案的相关图形,并将各个任务的小图形排列组合成大图形。第二,在进行小任务设计时也需要使用图形思维方法。建筑方案设计人员在对各个小任务进行设计时,可以徒手画草图,对于一些一闪而过的思路和方向画成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图形。尽管这些图形非常模糊甚至可能只是一些线条,但是这些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理清思路,产生灵感,深入思考,使他们对设计保持热情。只要设计人员通过图形整理出一个设计方向,那么接下来的设计工作就好事半功倍。在建筑方案设计中间阶段一定要学会使用图形思维的方法,这样有助于理清设计思路,为接下来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再次,在建筑方案设计初步形成阶段,需要秉持着同步思维方法进行方案设计。由于建筑方案设计是一项既复杂又精细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破——立——破的循环过程。在各个设计阶段建筑方案设计人员需要针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阶段的这些问题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总体设计与个体设计的双轨制。尽管进行总体规划是其他建筑方案设计的基础,但是在进行总体设计时也要兼顾个体设计甚至细部设计。只有在同步思维方法的指导下,才能做到整体与个体兼顾、抽象与具体兼顾,才能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建筑。第二,在对某一建筑个体的楼层进行设计时必须同时兼顾多个楼层,这是因为现今建筑要考量卫生系统的设置等因素,设计人员在对某一楼层进行设计时就必须考虑上下楼层情况并作出适当调整。第三,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注重方案设计与选型的同步。现阶段,我国建筑方案设计领域的一些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设计时,经常是将房间面积作为跟军进行组合设计,这样的后果就是户型内出现空间大小混乱的情况。因此,建筑方案设计人员一定要端正设计理念,确立结构设计的理念,在大致确定了户型内各个空间的功能布局后,必须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将结构体系与功能布局相结合,最终使得户型内各个空间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最后,在建筑方案设计完善阶段,还需要对设计进行造型设计,这是整个建筑方案设计一大重点。建筑方案设计人员为了使整个建筑外形更加美观与亮丽,有必要在风格表现与颜色表现方面对其进行设计。现笔者就建筑造型设计具体阐述。

2. 建筑造型设计

2.1建筑造型的空间设计

建筑造型的空间性是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举例而言,在进行建筑造型实际时设计人员可以对各种形体进行围合、穿插和排列组合,同时掌握好有关比例与尺度等设计原则,就可以使整个建筑达到和谐一体的效果,这正好印证了造型艺术中的常见规律。就建筑造型的空间性而言,体型和立面相伴相生。体型表现出了一个建筑的空间效果,更具艺术意义,诸如比例之类,而立面则更为突出表现建筑形状部分。举例而言,巴黎圣母院立面部分更为表现出的是直接的形状,而体型则更让人看到了美感,比例协调,整体和谐。总而言之,建筑的形式美有其独有的特点。在建筑立面方面的造型设计,一般都要在考虑形式美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一般表现为统中有分。在进行立面造型时,设计人员应该以建筑本身的个性出发,再运用相应处理手段,比如对比、韵律等,从而对建筑进行塑造,这样进行设计后的建筑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形式美。随着各种建筑类型的多元化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建筑物形体也会呈现不同形式。和古代的建筑比较来说,现当代的建筑样式多元,体型组合也非常多变,不再局限于古代的建筑对称规则,甚至反而有些设计人员喜欢使用简单的不对称的形体。在有关立面的在造型设计方面,近代以来的建筑比之古代往往呈现出更为轻盈的特点。古代建筑为了追求坚固的实用特点往往会设计厚重的立面,在近当代这种情况则完全不同,反而喜爱轻盈的特点,美国驻印度使馆即为此例,建成之后曾引领潮流。

2.2建筑造型的外观设计

建筑造型设计除了空间设计之外还有外观设计。相比于空间设计偶尔注重实用性,外观设计则更多地是注重美观性,这种美观性有时甚至会体现一定的意识形态,我国紫禁城即是此例,这些建筑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通过外观艺术效果体现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造型的外观设计方面,为了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我国当代建筑设计在吸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将西方建筑外观本土化,勾勒出许多绚丽的色彩。

4.结语

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尤其是在造型设计时,应该学会积极吸收优秀的经验和成果,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设计出更多绚丽多姿的建筑造型。

参考文献

[1] 姜利勇.高层建筑艺术形式与传统的契合[J]. 城市问题. 2005(05)

篇9

关键词:建筑、立面设计、规律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building i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material aspects of life, production, etc., as well a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requirements. Modern architecture, not only to has the the practicality, but also aesthetically pleasing, has the construction US, the This article from the of seven major aspects of analysis of the some of the of the law of that exist in in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facade.

Keywords: architecture, facade design, law

中图分类号:TU23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绪论

由于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因此可以说建筑不仅是一种技术成品,更是一种艺术品。建筑立面设计是建筑外部形象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其中的规律,笔者通过对整个设计过程的解析,提出以下几个主要值得注意的规律,仅供大家参考。

二、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在统一中求变化是形式美的根本规律。形式美的其它一些方面诸如韵律、节奏、主从、对比、比例、尺度等实际上是统一与变化在各方面的体现。客观来讲,建筑物普遍存在着统一与变化,在一座建筑物之中功能相同的房间会在楼层高度、开间、门窗以及其他的方面会采用统一做法和处理方式;现代工业化生产在建筑结构设计时会最大限度采取统一的构件和做法,在外形上也会有所反映,这是统一的因素,而与使用功能的房间的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门窗、墙柱、屋顶、雨篷、凹凸阳台等是组成房间的不同构件,其在外形上所反映出多样化的形式是由于不同的内容导致的,这些都是一些变化的因素,古今中外的优秀建筑师必须要遵循的共同准则就是统一与变化。统一与变化是建筑立面设计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同样是艺术领域中各种各样艺术形式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之一,一切形式美的根本规律就是统一与变化。普通性和概括性是统一与变化的重要性质,此外的一些性质如主从、对比、比例、均衡等构图的诸多要点,实质上还是统一与变化在某一方面的体现,也可以说是做到统一与变化的手段,在立面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手段得到统一的效果。

1、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达到统一

所有简单的几何形体都会具有一种必然的统一性,例如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球体等,常常用于建筑设计中,因为它们的形状比较简单,很容易达到统一,比如园林建筑中的亭台一般会以简单的几何形体从而给人带来明确统一的印象。

2、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

在比较复杂体量的建筑中会依据功能的要求划分为主要部分与从属部分,在外形设计时,要合理地处理好主要与从属,重点与一般之间的关系,使建筑达到主从分明,以次衬主的效果,以此加强建筑的表现力,达到完整统一的良好效果,在处理复杂体量建筑的从属关系时,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采用轴线的处理将主体突出

轴线处理手法不仅仅可以突出主体,又可以创造一个完整统一的外观形象,在一些纪念性建筑常常采用这种手法。

(2)以低衬高的手法突出主体

在建筑外形设计中,常常充分利用建筑功能不同要求所造成的高低不同,并且有意识地强调某个部分使其成为重点,而其他的部分会明显处于从属地位,像这样的采用体量差别达到以低衬高,以高控制整体的处理手法同样是是取得完整统一的有效手段。

(3)用形象变化来突出主体

通常来讲,弯曲的部分较于直的部分会更加引人注目,而且更易于引起人们的兴趣,所以在建筑造型上常常使用圆形、折线形和一些比较复杂的轮廓线来对主体进行突出,以达到控制全局的效果。

三、均衡与稳定

均衡与稳定作为一种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观念,其中均衡主要是指建筑物中各体量在整个建筑构图中的左右、前后相对轻重关系、稳定则是指建筑物在建筑立面设计中的上下轻重关系。其中,均衡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称形式的均衡,比较严谨,给人以庄严的感觉;另一种则是不对称形式的均衡,比较较灵活,会给人一种轻巧活泼的感觉。实际中,要采取哪一种形式的均衡,需要综合地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性质特征、地形、环境等诸多条件来决定。稳定是建筑立面设计中要遵循的法则之一,其来源是自然界,自古以来在人们意识当中:物体只有在象山那样上小下大方的情况下才能稳定、安全的矗立,所以在立面设计里,上小下大的设计会给人以安稳的感觉,然而,由于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人的审美观也不断丰富,传统的稳定观念逐渐发生改变,甚至底层架空和上大下小的某些悬臂结构也开始被人们接受和喜欢。

四、对比与微差

对比其概念是指要素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建筑设计时会存在很多对比要素,例如体量大小、高低、线条曲直、粗细,水平与垂直,虚与实,还包括材料质感的粗糙与光亮度,色彩里的黑与白,红与绿等;微差则是指不显著的差异,它表现的是一种性质向另一种性质发生转变的连续性。对形式美来说,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对比可以借用彼此之间的烘托陪衬各自的特点进行突出达到变化;微差则借相互之间的共同性来达到和谐,假如没有对比会显得单调,反之过分地强调对比的话,会导致失去了相互之间的协调一致,造成混乱,因此,想要达到既变化多样又和谐统一必须把这两者巧妙结合。

五、韵律与节奏

韵律与节奏作为建筑立面设计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建筑中极为广泛地运用,之所以有人把建筑比做“凝固的音乐”正因如此。韵律一般是指最简单的形式重复,是在均匀交替一个或者一些因素基础之上所形成,在建筑的外形上主要表现为窗、门洞等一些有规律的位置;

而节奏则是比较复杂的重复,它在简单的韵律重复的基础上,往往伴有一些其他因素的交替,此外,节奏中还包括有些属性的有规律的变化,即这些属性在数量、形式、大小上的增加和减少,在一些有明显构图中心的建筑物,一般有节奏的布置。

六、比例

比例是指长、宽、高三方向之间存在的大小关系。一个好的比例可以带来

和谐、完美的感受,否则,比例如果失调的话就会使人无法产生美感,通常,

处理好抽象的几何形状以及若干几何形状之间的组合,就能获得良好

的比例,比如正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因为具有确定的

外形而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黄金比例,即长宽之比为1:1.618要

比其他长方形都要好,大小不同的相似形它们之间对角线互相垂直或平行,

由于比率相等而使比例关系协调。

七、尺度

在立面设计中,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与部分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真实大小之间存在的关系,在抽象的几何形体中尺度感不能得到体现,如果经过尺度处理,人们就能透过这种处理感觉出它的大小来,一般在建筑立面设计过程中,人们往往用人或者和人体活动相关的一些固定因素,作为比较的标准,对他们进行对比来获得一定的尺度感,再和人进行对比就能得到建筑物的大小、高低来,在立面设计工作中,尺度通常通过3种方法进行处理:

1、自然尺度

用人体大小作为标准对建筑物实际大小进行度量,这样给人的印象与建筑物真实大小一致,广泛被住宅,办公楼,学校等建筑立面设计采用。

2、夸张的尺度

采取夸张的处理方式可以给人带来超过真实大小的尺度感,一般在纪念性建筑或大型建筑中应用,以达到表现庄严、雄伟气氛的效果。

3、亲切的尺度

采取较小尺度以获得小于真实的感觉,从而给人带来亲切宜人的尺度感,一般用于营造小巧、亲切、舒适的气氛。

结语: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在已有规律基础上继续摸索创新,不断做出符合现在建筑标准的立面设计,为设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形象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逊 张敏 刘际欧:《浅谈建筑立面设计的一般规律》,《科技信息》, 2011年24期

篇10

关键词:设计质量;设计过程;影响因素;重要性

引言

由于计算机普及和计算性能的飞速发展,通过计算程序对高层结构,甚至超高层结构进行计算成为普遍现象。但是结构设计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善[1]。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结构师业务水平的差异。结构师对相关规范规程、参数设置等的考虑不周和理解不全面,新技术掌握不够等原因,造成对结构设计中各技术环节中的关键因素的处理和选择会有所不同,并对最终的设计结果产生很大影响。例如计算参数的选择决定了最终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结构选型的好坏直接关系建筑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重要指标;结构布置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建筑是否能满足建筑功能、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要求[2];荷载计算及布置方式的准确很大程度影响着建筑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等性能要求[3]。从结构设计各阶段的关键因素出发评价结构设计质量要比从最终的设计结果评价设计质量更加直接和有利于设计质量的提高。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阶段依次可以划分为结构方案设计、结构计算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4]。不同阶段工作内容和作用不同,其侧重点也会不同,但每个阶段都会直接影响到结构设计的质量。要想管理好结构设计质量,就必须重视每个工作环节的关键因素,从过程上保证结构设计的质量。为此本文拟从影响结构设计质量的各技术环节的分析出发,找到提高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及各环节的常见问题,避免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帮助明确优化结构设计的方向。

1方案设计阶段中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需根据抗震设计要求、建筑形式的需要、经济性要求等,从整体把握结构设计方案,依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选择出最佳的结构形式。不仅要满足建筑方案的造型和使用功能的要求,更要考虑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耐久性和适用性。在此阶段,结构专业的主要工作内容:①结构体系;②结构分缝;③结构布置;④主要构件截面尺寸估算;⑤特殊技术措施。1.1结构体系(1)上部结构体系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结构设计师在进行结构选型时通常根据建筑高度层数、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来确定一个与之匹配的经济的结构体系,使结构和建筑材料充分发挥作用。但由于设计师水平、经验和对结构认识的不同,针对同样的建筑造型,结构选型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4]。结构选型是否合理很难用一个量化的指标去评价,但设计师可以通过不同结构方案的特点比较,以此来判断其是否科学合理。(2)基础体系将上部结构的荷载和自重传到地基的作用,关系着整个建筑的安全。所以,首先要满足强度要求,在设计上部结构时应尽量使其传到基础上的荷载分布均匀。其次,支撑基础的地基应选择稳固或土质均匀的地基,同一建筑的基础不宜采用两种形式。再者,选用的基础要能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上的要求,例如人防功能、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和储藏室。基础体系应满足构造上的要求,基础的埋深要满足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筏形基础在地基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基底平面形心与结构竖向荷载中心重合,满足受冲切承载力要求等。最后,根据上部结构的体系,基础应尽量选用与其相适应的结构形式[5]。只有综合考虑了基础选型的各方面因素,并进行多种基础方案的选型比较,才能使所选择的基础体系既经济合理又安全。1.2结构分缝结构缝的作用是将一栋建筑划分为各个平立面规则、刚度均匀分布的独立单元,以减小地震作用对结构产生的扭转效应。但结构缝的设置不仅影响建筑立面的效果、增加施工难度、防水处理困难,而且造价昂贵,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还会使得相邻结构发生碰撞而破坏。在结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通过其他措施来避免结构缝的设置,例如平面布置、结构构造、采用后浇带、膨胀加强带、增加板厚和增加构造配筋等措施。1.3结构布置合理科学的结构布置不仅能减轻后续计算调整的工作,还为结构设计好的成果奠定了基础。(1)结构布置力求受力明确、传力路径直接、布置简单规则减少扭转效应;(2)当结构布置难以避免平立面的不规则、刚度偏心时,应针对结构薄弱部位用较精确的分析方法分析其内力,并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3)抗震设计时,竖向抗侧力构件应上下连续,质量、刚度、承载力均匀分布,结构体型的悬挑或收进程度不应超过相应规范的限值。1.4主要构件截面尺寸估算结构布置完成后需要对结构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估算。构件尺寸估算通常依据变形条件和稳定条件,利用经验公式估算得来,如果尺寸不满足要求,调整尺寸再估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6]。1.5特殊技术措施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为了满足越来越复杂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结构设计常常需要采用特殊技术措施来应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如:顾长波列举了回填土对建筑安全稳定性影响、地梁计算、钢筋锚固和伸缩缝设置等问题的应对措施[7];罗佳川归纳了目前隔震减震常用的技术措施[8];李蕊以一个工程实例总结了错层结构在计算方面、构造方面的技术措施[9];任旭就高层连体结构抗震不利的部位归纳了相应的处理措施[10];张路分别总结了处理平立面不规则结构、超长结构的技术措施[11];居炜通过计算分析探讨了如何经济地解决地下室抗浮的技术措施[12]。

2结构计算阶段中的问题

在结构计算阶段,以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成果为基础进行调整细化,选择适当的计算软件,合理地选取计算参数,分析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这一阶段是最容易受设计人员自身判断等因素影响的。选取错误的计算模型或错误的计算参数都会导致计算结果大大偏离实际情况,从而造成安全隐患。2.1计算参数的设置计算参数的设置是否合适决定了结构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通常选取的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是有一定差异的,而如何将这些差异缩小降低计算误差,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熟悉每一个参数的含义,例如周期折减系数的设置是为了降低填充墙对地震作用计算的误差、中梁刚度增大系数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提高等。但由于设计人员对参数设置认识不足、取值不妥,最终造成计算结果偏差较大的事经常发生。所以设计人员在设置计算参数时应熟知并严格遵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3](以下简称《高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以下简称《抗规》)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15](以下简称《荷规》)等规范中的相关要求。2.2计算结果分析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是对前面结构设计工作的检验。如何分析各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来判断是结构设计的哪一环节出了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是结构计算环节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例如,侧向刚度比、质量比等指标超出规范要求可以反映结构竖向体型的不规则,应调整结构竖向体型;结构扭转周期比可以反映结构平面布置是否规则;轴压比可以反映柱的延性是否满足抗震设计的原则,防止脆性破坏等。这一环节能有效保证建筑结构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3施工图设计阶段中的问题

经过结构设计前两个阶段对结构的详细计算后,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图纸把结构设计的最终结果清晰正确地表达出来。这一阶段的工作是把设计和施工联系在一起的桥梁。该阶段结构专业的主要内容划分为结构计算书和结构施工图绘制。对结构计算书和施工图质量的评价归纳内容如图2所示。

4工程实例

某海景酒店的1#客房楼,位于福建福州,地下1层地上7层,采用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30m,上部结构长约116m,宽约21m,长度超《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6](以下简称《混规》)的有关规定,属于超长结构。占地面积0.2269hm2,计容面积13398.93m2,不计容面积6603.12m2。建筑造型特点为竖向体型逐层收进,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为III类,建筑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特征周期0.65s,修正后基本风压取0.8kN/m2。结构整体效果如图3所示,剖面图和平面图如图4~图5所示。根据前文的总结,从方案设计、结构计算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对该工程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与优化。(1)该工程桩基需要穿越4层中砂层,施工有可能有难度,现场应根据试桩可采用“水冲法”,优质泥浆护壁等附加措施穿越土层。使用水冲法时应注意带来的水是否会破坏原有基础产生不良影响,并引发环境问题。(2)该工程结构长度超过了《混规》中的相关规定,属于超长结构,需要设置结构缝,但因为建筑立面和使用功能的要求无法设置伸缩缝。为了尽可能避免裂缝的产生,应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超长结构的施工方案。该工程设计从设置温度后浇带和温度引导缝,混凝土的配合比方案、混凝土浇筑温控方案、养护方案等方面出发避免设置伸缩缝。(3)该工程标准层普通楼板厚设置过大,应根据楼板的跨度、实际所受荷载、配筋值合理等采用楼板跨度。同时也能相应减小结构自重,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亦相应减少,使得整个结构受力减轻,带来含钢量的相应降低。(4)模型中部分梁间荷载的布置方式与实际情况梁间荷载的分布不符,且模型中计算取值偏大。例如1#客房楼的边梁上荷载取10kN/m,而根据07G120《工程做法(自重计算)》和外墙饰面的做法,计算得梁间线荷载为7.38kN/m。(5)该工程中部分板的最小配筋率设置为2%,偏大。根据《混规》8.5.1,楼板采用三级钢筋,最小配筋为0.15%和0.45×ft/fy中的较大值,混凝土等级为C30的楼板最小配筋率可设为0.179%,混凝土等级为C25的最小配筋率可设为0.159%。(6)板上砌墙时(100mm墙厚),板底加强筋建议由或者取消。只要楼板计算时满足要求,板上隔墙荷载应考虑如下处理办法:①计算楼板配筋时时,按《荷规》附录C处理;②总体计算时,按砖墙实际荷载输入即可,不必按折算荷载输入,可有效降低结构自重,进而降低地震力,连锁减少梁、柱、墙等计算内力和配筋。(7)对梁进行配筋分析,梁纵筋应尽量减少钢筋排数,从而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受力更合理,同时可以优化纵筋配筋量。钢筋配置应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来配置(在荷载输入准确的前提下),不应放大配筋值。(8)根据《混规》9.2.13,梁的构造腰筋按三级钢设置即可,无需按四级钢设置。该工程大部分梁截面有效高度大于450mm,按规范要求均应设置构造钢筋,从目前钢筋市场来看,三级钢的价格和四级钢价格相差约10%,故建议构造钢筋均按三级钢设置即可满足要求。(9)当梁支座两侧配筋计算结果相差较大时,应分开配筋。例如三层梁KL14与1-17轴相交支座处左边计算面积为25m2,右边计算面积为21m2,实配4d25/2d20(2592mm2),超配23%,建议支座左边不变,右边配3d25/2d20(2101mm2)。(10)地下室顶板梁跨中计算配筋面积远大于梁支座处面积,参考11G101-1第33页和第87页。建议框架梁和次梁仅第一排底筋锚入支座,其余排在梁边截断,使得结构在节点区受力更加合理,有效保证强节点,也便于节点核心区的施工。(11)柱箍筋的肢距满足《抗规》和《高规》的要求即可,详见《高规》第6.4.4条,箍筋类型号可采用5×4或者6×4等。不应大部分采用5×5,如800mm×600mm时,按照规范要求600mm一侧可采用4肢箍即可,不必全部采用5×5。此可有效降低柱子含钢量,且便于施工。根据对该工程结构设计质量评价的意见,对结构设计的各项指标进行优化,重新计算结构,将优化后的设计结果与之前的设计结果进行对比。借助Excel工具,采用抽筋算量的方法,估算出板、梁、柱的钢筋优化量,共节省钢筋139.6t。同时对于施工工期的缩短,劳动力使用的减少以及使用功能的改善等也为建筑产品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性和投资效益。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