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

篇1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实施策略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受前苏联教育模式及社会客观因素影响,忽略学生的全面性、整体性发展,更多教育政策的出台是为了选拔精英,从高中开始文理分科,以及进入高校后更加细化的专业设置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狭隘与局限性。当前我国教育实施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和顺利升学,分数仍旧是评价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这使得近年来,“高分低能”的学生越来越多,“毕业面临失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充分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弊端,也反映出了实施“新课改”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数学作为一门本身便具有强大育人功能的学科,应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就深入教学内部,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充分发挥它对学生心理、情感、性格和品质等基本素质提高的积极促进作用,使小学教学教学更加适应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更加适应“新课改”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施的重点

在教学策略实施之前,我们首先来分析小学数学教育实施的根本目标。

1979年,美国学者博特金,摩洛哥学者马迪·埃曼杰拉,以及罗马尼亚学者米尔西·马尔茨等在《学无止境》报告中指出,传统的学习是维持性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只是固定不变的见解、观点、方法和规则,而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应付已知的、重复发生的情况,提高学生解决既定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维持现存社会制度和现存生活方式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师则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突破现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拘泥教材,不崇尚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科学实施、科学规划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方法目标应当以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创新为核心,而不是以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灌输教材知识为重点。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

以《小数的性质》一课为例。在这一课中,笔者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创新性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笔者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阶段,即:

第一阶段,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学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第二阶段,学习过程。自主理解、自主学习,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组内探讨交流,分析达到目标的途径。

第三阶段,学会与生活相联系,即建立数学建模思想。每个小组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一个问题,并让其他的小组来解决问题。

针对上述三个阶段,为了能够顺利实施每阶段的教学,笔者又制定了三种教学策略。

1.确立学习目标。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隐约”式教学,即首先不明确学习目标,只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其次教师开展大量引导工作,指导学生逐步向目标迈进。而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很可能会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不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在课堂开篇首先向学生明晰学习的目标,其次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模糊错误的引导,如:0.5与0.50是否相等?不同的地方在哪里?等等。一来可有效节约课堂时间,二来也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认识提出更多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2.合作学习法。所谓合作学习法,是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建立起数个学习小组,并在小组中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某一课题。在“小数的性质”这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重点探讨了数字“0”的概念,即在一组数字中“0”代表了什么。如:“0”以下的数字应该怎么表达?5角=?元,等等。通过合作探讨,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形成了初步认识,而这也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之一。

3.数学建模思想的建立。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小数的性质》这一课的第二阶段,笔者再次强化数学建模思想的建立。

例如,在课堂上笔者强调小数的应用:小丽的爸爸在学校对面开了间便民小超市,在设计铅笔的价格时,他为了给学生优惠,决定如果学生买下一包铅笔,将减免一支铅笔的价格。而每包铅笔12支,每支铅笔0.5元,那么如果有一个学生买下了整包铅笔,他要花多少钱?这时学生给出答案:12支×0.5元=6元,6元-0.5元=5.5元。

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策略;多元教学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使学生形成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而应当在注重打造新型师生关系的同时加强教学策略的应用. 然而,单一的教学策略并不能满足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多策并举,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而多元教学模式则正好能够满足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要求,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认知规律,同时也符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如何采用多元教学策略来打造高效课堂. 文章基于多元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述,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而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一、对多元化教学策略的理性认识

多元教学策略是指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却又有所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组合,简而言之,多元化教学即是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不同方法和不同策略而落实统一的教学计划,实现统一的教学目标. 但考虑到数学科目的性质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制定简洁且适合小学生发展的适应性多元教学策略. 综合来说,多元教学策略包含了以下几项主要内容.

1. 问题教学法

以问题进行引导是最适合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有些优秀的教师可将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问题开篇,以问题总结,以问题引导学生们在课中自主学习. 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而让学生学会解答问题的方法,则是问题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笔者曾发现许多家长在学生的启蒙阶段为他们购买过《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这正是引导学生多提多问的有效方式.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答题技巧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构成多元化教学策略的重要部分.

2.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略,其应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多重教育意义. 其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其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其三,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四,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构建互动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但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伙伴的协作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意义构建是否有效、获取知识的多与少,与教师在课堂上能否构建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和谐局面有很大的关联.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形成固定的模式,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研究即是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寻找到适合学生成长的特定方案,并将择定的方法一直在课堂教学中保持下去. 诚然,固定的模式适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能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然而笔者认为,由多种教学方法组成的多元化教学短期内可反复使用,但必须观察学生的适应程度,一旦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则需马上替换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以期使学生长久保持一种学习的势头.

现笔者将前文所述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看多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以“认识乘法”一课为例.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开篇笔者首先以问题对孩子们进行引导: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什么课?

生:数学课.

师:在数学课中,需要大家学习什么呢?

生:计算.

师:是的. 我们在前几课中学过加法和减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你们的每一横排有多少名同学,每一竖排有多少名同学,谁能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全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学生们数完之后,笔者迅速以问题导入课题: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更加简单的计算方法吗?大家先记住这个问题,等学完这一课之后,我们再来尝试使用更加简单的计算方法.

如此,笔者首先使学生们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的状态,而后向学生们展示了一组图片:整齐排列的树林,一侧有5棵树,另一侧有8棵树. 随即关掉展示图片,将学生分为数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找出快速计算的方法,算出树林中树木的实际数目. 其时,笔者发现有的学习小组一直找不到正确的计算方法,此时笔者提醒他们,想一想课堂开始时教师让他们“数学生”的办法,他们当时是怎么数的. 如此,随着笔者的指导与提醒,并参与进小组讨论之中,互动课堂也随之形成.

最终,在这节课中,由“课堂教学”而演变成为“课堂学习”,笔者将“教”的痕迹隐去,通过问题的引导、小组内讨论交流,以及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使学生们自主认识了乘法的含义,并且在课堂最后,运用乘法简便地计算出了全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综上,由笔者所构建的多元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并且帮助学生养成了自主解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以动引思,以动促思,操作和思维同步,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一、深挖教材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并不那么显著,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数学知识的内在分析中。例如在教多位数的读法时,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生家庭中的一些看得到摸得着的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能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也能透过家庭的变化,看到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结合《今日歌》、《明日歌》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充分挖掘教材,就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不仅仅在教材上,在平时练习的题目中,我们也可以在充分运用教材德育因素的基础上,将它们适当加以拓宽、加深,进行德育渗透。例如题目:“我校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5把笤帚,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有4把笤帚。两个年级合起来一共有笤帚多少把?”在教学中,我就结合当前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作,对学生进行“整脏治乱”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更加爱护学校公物,又积极参加打扫卫生。

二、创设良好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如在学习《圆》时,我给学生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同时把学生吸引到本节课的内容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学习兴趣也浓了。

三、结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德育教育要善于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做到不失时机,水到渠成。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结合教学过程,通过“渗透点”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只要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知识点,还要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教学“小数点住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根据教材内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事物是互相联系、变化的,初步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又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

四、利用丰富的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我们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如学习统计知识后,我组织了一次“我是小小统计员”的数学调查活动,让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采访,对采访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这样学生不只提高了实践能力,还感受到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五、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渗透德育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教师若能因势利导地在活动中渗透德育,集数学活动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学生会更乐于接受。如:在实践活动《生日快乐》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你知道爸爸和妈妈的生日吗?你准备怎样为爸爸和妈妈过生日?你能永远记住他们的生日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白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给父母过生日也是热爱父母的一种表现,从而教育学生要热爱家庭、热爱父母。再如:通过组织数学竞赛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认真思考、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六、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进行德育渗透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数学知识学习的训练,学生会养成认真审题,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仔细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验,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教学中借助教材中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借助不同组织形式,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数学科的特点,坚持认真学习教材,钻研教材内容,深入教改教研,融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为一体,使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

[2]中小学德育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篇4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优化策略

G623.5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现状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表1所示)。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

1.教学准备的优化策略

首先,把握教材,确保备课具有可行性。教师在备课时,必把握好每节课的重难点与生长点等,并能够与教材对话,使教材的重难点与关键点等都体现在备课中,确保在上课时合理有效地教学。教师要深入备课与研读教材,搞清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准确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定位,达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完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

其次,落实三维目标,确保备课具有方向性。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把握上,必须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健全人格,不要被三维目标中的某个单一目标所限制。同时,教师还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三维目标的完整性与方向性,并确实保证将之落实到位。

最后,重视预设与生成,确保备课具有时效性。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预设的存在使教学活动能够按计划有序进行,但同时每一节小学数学课程不能全部依赖于预设的完成,因为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它充满了激情与智慧相伴的生成。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但要在课前进行精心预设,还要在教学中机智地处理动态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有效教学。

2.教学实施的优化策略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考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主动思维地学习;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发现、参与、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第二,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中,所有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遵循生活背景为前提,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根据学生的特性及生活背景等来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创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情境、案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课堂气氛,因此是促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良好手段。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学片段中,首先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直接展示在课件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特征;其次,在引入新课,了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时,将课本的情境图放到课件中,让学生直接在课件中感受到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点。

3.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

第一,评价主体倡导多元化。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评价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就要求评价过程中有多个评价主体参与,如学生本人、同学、朋友、家长、教师等,开展自评、互评、被评等多方评价。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教学进行评价,能够综合不同评价观点来对教学或学习给出适应发展的评价意见,以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渴求的主动性,同时能够促使教师根据评价意见来不断改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不断推进有效较策略的优化。

第二,评价内容重视全面性。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因此要从这三个方面对被评价者进行全面评价。学习考试成绩只是学习成果某一阶段的一种表现,考试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的最终发展(例如有的学生对数学中的“数与代数”较有体会,能够清晰快速理解和记忆,因而这部分内容的考试分数高;有的学生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掌握得更快更准,因而在这部分的考试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如果教师仅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则不能做到全面客观。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与心理特点,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与形式化特征的学科,而小学生思维还处于抽象思维不成熟的阶段,这使得必须采用有效教学来尽可能为小学生发展服务,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5

>>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 谈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领雁工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 新常态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研究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育发展背景下历史教师专业研修分析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研究 新专业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反思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认同初探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学反思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基于教学反思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罗浩盛.学校课程改革情况调查报告.百度文库..

[5]李玉华.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反思.中国论文下载中心,11-4.

[6]钟诗莲.新课改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师备课途径初探[J].文教资料,2012,5.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内涵 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艺术教育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指导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冲击,也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小学美术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精神,更新美术教育观念,深化美术教育内涵;在教师素质的培养、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小学美术教育质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新课程下美术教育内涵与外延的深化

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精神,小学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变革,与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综合素质培养相适应。多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融合,走向“综合性”。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与教学应在“综合性”上做文章,这种“综合性”并不是简单的、杂乱无序的学科知识堆积,而是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注重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

注重小学美术学科双基(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科知识学习的广阔度,注重学科知识间相互交叉、渗透、融会贯通,以适应小学艺术教育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际中把相关的学科和社会知识包容进来,体现出知识的纵向性和关联性,体现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

1.2 美术教育功能内涵的深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教育功能也由单纯的美术教育向多种教育功能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上应体现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综合教育(素质教育)。美术教学活动除了完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外,还必须承担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管理教育的功能,其实现途径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行为的实践。

1.3 教师应注重技能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对美术学科内容在教学要求上有了适当的“调整”,淡化了学科的专业技能强度,在要求和内容上进行了“降低”与“弹性”的增强。

2.美术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2 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这些要求促使美术教师要紧跟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2.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美术教师应该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只不过适应不了这个前进的社会。于是把原先的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美术教育必须紧跟时代节奏。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的美术教学模式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来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

4.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5.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篇7

一、数字化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

近几年,网络信息技术迅速普及。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可利用各种技术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数字化英语阅读教学。

1.内容丰富

在数字化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即把教学内容以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形式展现给学生,不仅丰富教学内容,而且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这样,既改变传统纸质阅读材料的教学形式,又极大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素材新颖

小学英语阅读教材的内容应具有时效性,而在数字化背景下,既能提高英语阅读材料的时效性,又能使数字化读物更具吸引力。传统的纸质阅读材料需要经过收集、整理、印刷和出版等程序,过程繁琐,时效性不强,不易令小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而数字化英语阅读材料,信息量较大,时效性较强,可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

3.课外学习

数字化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而且可以在课下进行。首先,数字化阅读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在图书馆、自习室或家里,随时展开学习。其次,学生可结合课堂内容,利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进行英语阅读训练,从而提高他们自觉学习英语的能力。

二、数字化学习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的条件

要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在数字化背景下更好地发展,就应建立一个智能化的教学平台,以便为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1.硬件设施

数字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注重阅读训练。在进行英语阅读训练时,必须要有适合的计算机教室,即计算机教室里需要配备用于监控学生阅读进程及状况的计算机。具体有四点:一是计算机的网速不能太慢,否则影响教学进程;二是计算机要装有病毒拦截功能,以防止黑客袭击;三是用于阅读训练的计算机需要安装网络英语词典,词典要有屏幕取词、适时发音功能,以便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能及时了解生词的读音和意义;四是计算机一定要配有专用耳机,以便学生及时听到生词的读音,这样,他们既能模仿标准读音,又能提高阅读的准确率,还利于之后的视听训练。

2.通讯工具

在数字化背景下,阅读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利用Web课室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通过QQ、MSN和音频传送工具,既让学生寻找学习伙伴,又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样,通过相互的交流与讨论,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逐步提高。

3.计算机技术

在数字化背景下,英语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英语教学水平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技巧(例如,网络词典的使用技术,计算机监控功能的运用,计算机普通故障的排除,教学课件的制作,文本的下载和编辑,等等)。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一切,才能较为顺利地完成英语的教学。

三、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教师应根据其相关目标与特点,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在阅读前,教师可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文章,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易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让他们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1)温习已学知识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词汇、句型丰富多彩,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教学新知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并达到巩固和加深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针对这种教学实际,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学生迅速回忆已学知识,从而为教学新知识奠定基础,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一单元的知识之前,可先设置一个让学生复习旧知识的情景,并通过PPT课件展示已学知识的大概内容,再根据PPT课件的提示,要求学生说出与之有关的英语知识,然后,用PPT课件展示上节课所学的与这节课相关的英语知识。这样,不仅教师的教学省时、省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探索新知识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新单词,为了避免学生知难而退,教师应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创设特殊的教学情景,以营造英语阅读教学的氛围。而多媒体教学设备不仅有利于创设教学情景,更方便教师为学生呈现新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知识,并为新课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2.阅读中的学习技巧

阅读是小学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甚至看到阅读材料就产生抵触情绪,这必然影响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利用数字化手段帮助学生战胜阅读障碍,即通过多媒体教学,将阅读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1)分段学习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讲解篇幅较长的英语课文时可采用短小的分段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降低难度,从而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另外,教师可利用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课件对英语课文进行分段处理。首先,教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进行分段细化,以便他们认真阅读和思考。

(2)突破重点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形象、直观的特点,把较为枯燥、陌生的文字材料转化为有趣的动画,以巧妙化解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最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

3.阅读后的知识拓展

在以往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读全文,然后回答相关问题,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意义不大。在学习英语课文时,由于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拓展,提高阅读能力和掌握阅读规律,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在英语阅读教学后,为学生提供英语童话故事,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例如,在线阅读。这种形式既可使学生一边看优美的画面,一边听地道的英语,又能把相关的翻译提供给他们,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英语阅读学习。这样,不仅极大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听读水平,更使他们对英语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篇8

Long Chengxing;Luo Zhijun;Liang Jinglong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娄底 417000)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 417000,China)

摘要: 基于数学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数学教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对娄底市数学教师要求调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系数学教育方向课程实施情况和培养方案,找出存在的差异,提出合理建议,改进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打定良好的基础。

Abstract: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of mathematics puts new requirements to teacher's accomplishment of mathematics of middle school.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mathematics teacher of Loudi, combining with course performance and training program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al direction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trie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program, in order to make a good foundation to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关键词: 数学新课标 数学教育 数学素养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mathematics;mathematics education;mathematics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55-01

1研究背景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新一轮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湖南全面实施,这次改革无论是从课程的理念、设置、内容还是在教学、学习、评价等方式方面都对中学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线数学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感觉到无所适从,“教了这么多年的书,现在不知道这书该怎么教了”是大多数教师的“口头禅”。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存在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没有真正的理解,也存在“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难以舍失。相比之下对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由于知识的衔接不足,基础薄弱导致他们走上讲台的底气不足。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能力水平都没有做好从事基础教育数学教师的准备,进入工作岗位后对数学新课程教学也倍感不适应[2]。

1.2 地方院校数学教育方向专业课程的设置现状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培养近年来,尽管地方院校数学方向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改革的深度和速度仍滞后于新课改的需求。具体表现在:①培养目标重视本专业课程的纵向发展忽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②课程内容仍然存在陈旧的弊端,新的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数学研究的新成果无法进入课堂。③课程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落后,“满堂灌”式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④虽然开设了一些教育技术课程,但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工作还相对滞后,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1]

2当前地方院校数学教育方向学生的现状分析

2.1 地方院校数学教育方向教学方面与综合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存在的差距地方院校数学教育方向与高等师范院校的数学专业相比,师范院校主要特色是数学专业教师的职前培养和教师的师范素质,其传统优势(办学经验,师资配备,实习条件等)都具有相对优势。与综合大学相比,地方院校生源、师资配备、办学条件等多方面肯定无法比较,最主要的是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与升学。加上近年来,地方院校为进一步扩招生源,一味地向综合性、科研性院校方向发展,基础薄弱必然会导致发展中的后劲不足,所以在激励的教育竞争中变得日益被动。因此如何发挥地方院校自身的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已刻不容缓。

2.2 地方院校数学教育方向学生素质现状由于个体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面对同一知识信息时的领悟能力,接受程度会有所区别。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之间的差异日渐加大,同一班级的学生水平也越发参差不齐,加上招生志愿上的波动性,有些学生压根就没有成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愿望,即使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数学教育专业,但期望通过考研继续深造改变自己的学生大有人在。

3地方院校数学教育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思考

3.1 必修课程的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1]大学教学应该强调知识的生成过程,应该注重对学科知识的背景、构建思想和过程的理解,加强对重要概念提出的原始背景,重要结论在学科中的影响,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的了解。针对现行的要求,还得加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实例的讲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数学无用论的潜在影响。其次,随着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大量大学数学的知识和内容已下放到了中学,适当压缩必修课程的课时,合理筛选必修课程的内容,注重通过必修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和研究的思想、方法,提高必修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3.2 选修课程的设置应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新课改中新内容的增设(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等)和新课改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要求学生在学习必修课程的同时,应有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供选择。既考虑学生的专业素养又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数学文化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要充分发挥地方院校的“地方”特色,积极建立与中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中学数学教师的联系,通过邀请优秀的教师给学生开展讲座和讨论,让学生到中学进行见习和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地方中学数学研讨会,优质课竞赛、说课比赛等赛事请入大学校园。

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主要是教育实习。由于学生多,可供实习的学校少,学生真正走上讲台授课的机会不多,加上学生的不重视,难以保证教育实习的基本要求。尽管在实习之前安排一段时间试讲,将教学常识和常规的教学技能在实习前做了相关准备,但感受课题气氛、把握教学节奏和对教学突发问题的处理无法替代。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建立导师制,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地方商讨、请教;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去,培养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逐渐成熟,也可以考虑让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其他时间下的各重点中学跟班听课,帮优秀教师改作业,为今后融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刘立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高师数学专业课程改革[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2):93-97.

[2]黄翔,李开慧.基于数学新课标的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9,(3):115-118.

――――――――――――

篇9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美术教学;校外拓展

小学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美育、智育功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创造力,可以说,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然,美术教育功能全面、多样,但现代小学美术教育价值在很多小学课堂中并没有得以充分的发挥,而且很多小学美式教师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意识,还没有完全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意识,仍旧普遍采用课堂授课制度,制定上课激化,根据教学大纲机械式的为传授学生美术知识,用一些美术教学挂件用以给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较少,限制了学生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挥,同样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会让学生缺乏美术技巧。

另外,学生根据教学材料,结合相关的美术教学挂件、图片或者影响向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而学生只能够根据静态的图像进行画画,这种课堂模式不仅比较“死板”,降低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同样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中往往过分的强调学科本位,没有按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促使美术教学功能及价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要在素质教育的需求下,开发出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促使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可以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小学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同样也是一门开放性的较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校外拓展途径的研究,有利于为社会人士以及家长提供树立开展小学美式教学校外拓展切实可行的策略,同样也有利于秩序化小学美式教学校外拓展体系的构建。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

1.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虽然,新课标教学改革不断推荐,小学美术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但是由于现阶段小学美式教育中仍旧存在过分看重学科本位的情况,在美术课堂教育中过分重视美术绘画技能及知识的培养,却没有注重生活经验对于美术教育的影响。如在一些小学教学课堂中,以理念及下册第三课《色彩风景》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单纯着按照教学的你日哦那个,传授学生风景画的构图知识、色彩知识,用大量的辞藻引导学生欣赏一些艺术大师的美术作品,这样的美术课堂缺乏生生命力和活力,对于学生美术感知能力、探索能力、认知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制约。

2.教学素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现如今,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素材缺乏,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素材多为一些成型的绘画作品及教材,没有一些真实的美术艺术品展现给学生,带领学生参生和观察的机会很少,导致现代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较为欠缺。小学美术教育是一个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美术感知力和观察力的培养特别重要。但是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却很少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景色以及没血作品,因此在美术课上,多数血红色基本上都是观察临摹教材或者美术范本,几乎很少注重身边的美学,因此很多学生脱离教材和范例之后,就会感到茫然且无从销售。另外,由于小学美术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一些小学美术手工课程也会受到影响,学生教师只能够演示或者用视频播放一些美术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由于教具的缺乏,一些学生不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创作艺术的过程,缺乏一定的体验,也就会影响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积极性。而通过一些校外拓展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民间艺人的工作室,并与一些老艺人们体验动手制作美术品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体验更多的美术学习的乐趣,弥补教学材料受限的窘境。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于美术学习兴趣以及热情的培养特别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美术教育,有利于拓展智力教育、创新教育。因此,学校应该注重美术教育,并且要将美术教育融于学生的生活,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二、针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校外拓展途径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校外拓展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同样也有利于小学美术教育功能额体现。因此,为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学课外拓展采取一些可行性较强的途径,可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校外拓展水平,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1.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功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良好的互动,应在授课时,注重科学与艺术的融合,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增强课堂活跃度,从而能够提升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另外,多媒体技术对美术的展示可以是动态的、立体的,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力,从而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视觉和听觉都能够得到享受,课促使堂教学氛围变得自然、轻松、更具活力,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索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2结合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影响比较大,家长对于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以及一些亲子互动的动手活动要积极配合,并且辅导孩子晚上美术作业;另一方面,家长要对美术进行基础性认识和研究,不定期地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美术教育,并带领孩子通过游玩等实践活动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

3、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感受活生生的美。为了促进我国的美术教育走上独具特色的繁荣道路,要开发当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感受活生生的美。、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的多样性和感知性,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美术教育与与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差别,教师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仅能够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但是却无法感知美术学科的内涵。小学美术教育是美学的教育,其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课程中更应该提倡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美、创造美的一个体验过程,而实现这个目的光依靠一个小小的美术课堂是不行的,更需要一定场地作为保障,带领学生贴近自然、或者参观美术场馆。才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动手探索能力。美术教学校外拓展途径的多样化开发,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使学生在欣赏景物的同时提升自我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庄丽娜.浅谈评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2]周建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

[3]齐欣.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华少年.2016(14).

篇10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一:引语

为了适应时展的潮流,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确定了信息技术成为小学必修课程之一,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引入小学,其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和日常生活间的关系等。但在现行的小学信息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教育者依据新课标的标准和实际来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模式。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备课不充分

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都有一种观念,即觉得小学生的信息课不用提前准备,上课照着书随便教授一下就可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课前备课质量影响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但大部分教师只照着目录内容准备一下或照搬以往的教案,对于教学设计、内容安排的准备都不够充分。小学信息技术课一般在机房上,一般通过演示操作或联机来进行授课,很少制作相应的课件。比如在美化幻灯片一课中,受到传统教学大纲陈述方式的影响,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幻灯片中插入视屏和声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其中指导,培养,提高等都没有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没能体现出过程和方法,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三维 目标,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陈列,没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二)选择的内容单一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大多在机房上课,所以大部门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选择大屏幕演示或使用软件将教师机上的内容广播到每位学生的计算机上。教师一般通过直接演示操作的手段上课,虽然直观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熟悉目标操作步骤,但过多的演示容易降低小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信息技术学习的效率。

(三)缺乏情境的创设

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都喜欢开门见山,一进教室就开始切入主题,也不管底下的学生在做什么。如教师进入机房,学生们打开电脑,一些学生因等待而烦躁的按鼠标或大声议论,教师往往不考虑学生的心情,只是让学生们安静,翻开书本,就开始“自言自语”,自行演示。这种状况下学生的心思还没有稳定,对老师的演示也是漫不经心,等老师演示完毕又纷纷举手提问。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在于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情境创设,一进门就直奔主题,没有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思想还沉浸在课间的活跃中,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融入到教学课程中,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导入主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改进

(一)有效的教学准备

为了信息技术课堂顺利和有效的开展,必须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为了提高备课质量,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一般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还要发展学生协作能力,想象能力,观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渗透必要的价值观和习惯情感教育。还要明确教学内容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教学内容前后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最后,还要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理解与掌握的部分,教学准备的时候要以突破要点和重点来确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二)创设情境教学

小学生都比较好动,思维也比较活跃,所以教师在进入机房之后不能马上开始上课,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善于创设情境。记录,收集的生活事项是学习创设情况的第一步,为了使这些事件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就需要在保证事件基础真实的情况下,对情境内容进行适当的排序,删减,更改,留白,对比,暂停等处理,切合小学生好奇心中,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情境创设不应盲目,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所选情境还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教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学习,让学生们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爱上这门课程。

总结

除了上述所言的方法,作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师,还应多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自创,改编,上网搜索等途径获得。这些新鲜有趣的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总之,我们需要依照新课标提供的思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差异性,多多鼓励,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更为有效的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苗志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M]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