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设计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园设计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园设计特点

篇1

关键词 北方地区;生态公园设计原则;特点

中图分类号 TU9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05-01

当前,国内外都十分重视进行城市生态重建,其中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公园是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态学和生态文化为指导思想,结合传统城市公园和主题公园(人造景观)的特色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城市公园。它不仅具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还兼具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新型城市公共绿地系统建设、城市特色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生态文化景观等功能[1-2]。

桑干河生态公园建设是以恢复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为主体,利用生态环境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止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环境更加清洁、优美、舒适。生态公园建设不仅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对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北方城市经济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桑干河生态公园现状

桑干河生态公园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距北京市中心仅125 km,与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张涿高速等重要交通道路纵横交错,是连结西北地区与首都的重要交通枢纽。曾经河水流畅,著名作家曾经写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是对桑干河景观真实的描述。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河流干枯,河道堆积的废弃物、沙石等杂物致使植被寸草不生。为恢复生态环境,县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坚持综合治理和景观打造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桑干河生态公园建设和河道蓄水工程。

2 植物设计原则

植物景观是生态公园设计最核心的要素,对整个景观构成具有重要意义。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植物群落景观的稳定与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体生态环境系统,因此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尊重生态学原则[3]。

2.1 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生态园林”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要遵循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原则,合理进行植物物种的搭配,在设计方面应注重动态的景观季相变化,进行乔、灌、草及地被等多层次的植物景观配置,再现真实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群落。桑干河生态公园建设是根据气候、植被特点和景观的需求,合理进行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搭配,形成乔木层、亚乔木和花灌木层、地被植物层4个层次结构。乔木以垂柳、银杏、旱柳等树种为背景树,亚乔木层种植龙爪槐、火炬树、黄金槐等树木,花灌木采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进行彩篱种植,零星点缀金叶榆球,地被植物以八宝景天和沙地柏为主。这种植物配置方式不仅能增加植物层次、丰富景观效果,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湿度、减少地面辐射等保健作用,且大面积的绿地种植起到了良好的降温作用,从而改善城市生态条件,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2.2 社会效益原则

生态公园建设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尊重自然为前提,考虑人们对休闲功能的需求,合理运用自然景观为人们创造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使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都能够从中感受到生态公园的益处,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桑干河生态公园建设是以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园,为居民提供亲近水景的健身、休闲、娱乐的高品质绿色空间。

2.3 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桑干河生态公园给三祖文化合符坛旅游景区――“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水源变活带动了城区经济建设,促动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生态公园的建设促进房地产开发商对附近土地进行大面积开发,推动了经济增长,目前京北桑干新城正在规划建设中,这对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特点及功能

3.1 优先选用乡土树种,注重彩色植物的应用

在植物选择上生态公园优先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抗逆性强的乡土植物,重视绿化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接近自然的植物群落,创造良好视觉的景观地块与多样生境相结合,构建水体、湿地、草地和林地等生活空间[4]。桑干河生态公园注重植物色彩和季相的搭配,植物配置展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春季开花的植物有榆叶梅、海棠、丁香等呈现绚丽的春日景象;夏季开花的栾树、合欢、紫薇、木槿给公园增添了绿色之外的色彩;秋季火炬树红色叶片展现一片火红的景象;油松、云杉、沙地柏使桑干河生态公园的冬季仍然呈现绿色景观。生态公园充分利用植物色彩的搭配使整个公园坐卧在绿树繁花之中,为市民提供绿化、优美、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3.2 打造功能型生态景区,突出地域特色

桑干河生态公园在规划建设中,以现代化的园林技术理论为指导,遵循规划设计原则,运用先进的园林绿化技术,打造“以人为本”优美舒适的多功能生态园。同时注重恢复生态景观与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其中水系廊道作为连接空间结构的主要枢纽,将园内各功能分区紧密联系起来,在景观上形成以水系为主体的绿色廊道,与周边彩色模块景观相结合的特色生态公园。

桑干河生态公园建设布局合理,注重提升绿地生态景观和服务功能。园内共设置休闲娱乐区、文化区、体育活动区、综合服务区、老年活动区、儿童游乐区等6个功能分区。另外,还规划了丁玲纪念园、碧波水韵园、刺绣花园、跃动巅峰园、水跃广场、余晖广场等专类园。河岸边的休闲娱乐功能区给市民提供亲近水景的健身娱乐的活动场所,舒适宜人的环境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陶冶情操,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得到放松。丁玲纪念园、涿桑园等专类园融入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品位。文化景区的设立有利于增长文化知识,增加人们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生态公园建设具有恢复生态环境、改善气候条件、增加城市景观、活化城市气息、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能够充分利用园区的气候、环境打造天然氧吧基地,同时注重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和营造,“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化景观,体现出自然生态之美。

3.3 倡导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使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生活中各个领域,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桑干河生态公园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大对整体设施的投入,以恢复生态为前提,维护植物多样性为基础,建立完善区域功能系统,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为市民开设了一堂人与自然的实践课,增加人们与自然生态环境共存的意识,使人们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益处。

4 参考文献

[1] 王晶.关于城市公园生态建设和管理的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6(2):214-219.

[2] 陈晓梅,李俊杰,王萍.浅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J].浙江农业科学,2011(4):796-799.

篇2

前期调研绝不马虎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水利水电行业就开始对三维设计进行探索,但大规模、系统性地开展三维设计工作是从2004年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华东院)选定并应用美国Bentley公司的MicroStation基础平台开始的。由于我国三维设计的大规模应用历史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软件平台尚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能够获取的相关信息不系统、不完善,因此开展充分、缜密的前期调研,系统了解并掌握行业发展态势,是正确把握三维协同设计工作开展方向的关键。

为此,2011年4月,龙江水院专门成立了三维协同设计前期工作组。前期工作组在摸底调查了现有技术和三维设计开展情况,大量收集了资料,进行了网络调研后,提出《关于龙江水院开展三维协同设计工作的建议书》,详细指出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推进建议

2011年5月,龙江水院分别与法国达索公司和美国欧特克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在此基础上,前期工作组于同年6月开始对Bentley公司的MicroStation、达索公司的Catia和欧特克公司的Civil3D等主要三维软件平台,以及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等主要应用用户,就软件技术特点、比选过程、采用案例、实施效果及投入规模等情况展开针对性调研,获得了大量最新信息和宝贵经验,为软件比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决策依据。

调研发现,在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主流的大型集成化系统主要有欧特克公司的Civil 3D和Revit三维设计工作平台,Bentley公司的MicroStation三维设计平台和ProjectWise协同工作平台,以及达索公司的Catia三维设计平台及VPM协同工作平台。

在获得大量前期调研成果后,为进一步对三维软件平台进行深入比选,2011年9月,龙江水院公开邀请欧特克公司及其商北纬华元公司、Bentley公司、达索公司及其商成都西盟泰克公司参与《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三维协同设计整体解决方案》竞争性征集工作,进行详细的技术比较,以拟定适合龙江水院实际情况的三维协同设计整体解决方案,进而为下一阶段的试点项目初步确定待选软件平台。

在进行技术比较时,龙江水院主要考量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是否适合水利设计行业实际需求,是否拥有成功实施案例,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第二,是否具有先进、可靠的数据库结构,方便统一管理;第三,是否具有较强复合建模功能;第四,是否具有较强的开发能力、延续性和较大用户群;第五,是否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是否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开发工具、良好的兼容性和丰富的外部接口,支持相关工业标准;第六,是否具有完善的售前和售后服务。

针对这三家公司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龙江水院组织院内主要技术权威专家及部分一线生产人员共68人对进一步细化的21项指标进行定量评价,最终选定采用Bentley公司的整体解决方案工作平台来开展试点项目实践评估工作。

全方位保证试点攻关

2011年11月,龙江水院三维协同设计试点项目正式启动,同时确立了通过实践来检验Bentley公司整体解决方案的现实可行性,MicroStation三维设计平台和ProjectWise协同工作平台的实际操作性能,以及软件服务商的综合服务能力等试点目标。因此,龙江水院在试点项目中对于三维协同工作的框架设计、组织形式、管理办法、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尝试。

为了便于检验并突出三维协同设计的优势,龙江水院选择工程规模较大、结构及内部设备比较复杂、专业覆盖面较广、基础资料非常齐全的黑龙江省穆棱市奋斗水库项目为载体,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水文及水利计算成果为依据,采用Bentley三维协同软件为平台进行设计,并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进行设计优化。

在项目生产流程上,龙江水院针对试点项目的目的和特点,打破了在传统设计组之外单独成立三维设计团队的常规做法,将传统设计与三维设计并行推进。同时,三维设计不受传统审校核程序限制,可先预设各项参数指标,快速搭建各方案的三维模型,对项目进行多方案比较后,提出推荐方案,从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三维试点项目,并为后期的施工生产提供参考。

在组织结构上,龙江水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相关专业处室领导及分管院领导参与的三维协同设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宜的总体决策。同时,龙江水院还建立了以主管副院长为组长,三维设计前期工作骨干为核心的推进小组。推进小组负责执行领导小组决策,制定行动方案计划。推进小组从全院各专业处室抽调一线生产骨干组成试点项目组来组织具体实施,层层参与,级级分工,以确保项目的实施方向和力度贯彻始终。

在管理办法上,龙江水院采用了集中封闭的设计形式,严格管理,计划到天,职责到人。项目组每天召开例会梳理并解决当日问题,通过讨论、发言的形式汇报工作、交流心得,提升团队的协同意识,并通过日志对有关内容加以总结、归纳,以促进试点项目问题的及时解决和经验的实时积累。

在保障机制上,龙江水院为试点项目优先调配人员和资金,在产值结算等方面引入弹性机制,对工作业绩进行定量考核,根据成果完成情况制定激励措施。

在以上措施的综合作用下,龙江水院三维协同设计试点项目经过56天的集中封闭设计,项目组24名成员经过培训后可以熟练使用GEOPAK(测绘模块)、GeoEngine(地质模块)、GEOPAK(场地模块)、Architecture\Structure(建筑、结构模块)等三维设计专业模块,独立完成奋斗水库项目全部三维建模工作,从中抽取出二维图纸120张,超计划、超精度完成了试点项目的目标,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相同阶段先进水平。

根据试点项目的评估结果,龙江水院最终选定Bentley公司MicroStation三维设计和ProjectWise协同工作平台。2011年12月31日,合作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全面启动龙江水院三维协同设计工作。

构建特色三维协同设计体系

篇3

关键词:园林 建设 设计 发展 展望 巴黎 公园

17世纪的法国在园林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可谓是当时古典园林的典范,其给后人留下了较丰富的园林设计历史遗产,对现代园林的建设设计也有着极强的影响。为了能更深刻的解读其设计的特点与内涵,笔者选择了巴黎的雪铁龙公园、维莱特公园和贝尔西公园等三个公园园林设计加以分析,希望从中能为中国的现代园林建设设计找到一丝灵感或者感触。

一、雪铁龙公园(Parc Andre Citrone)

从相关的研究资料研究,我们发现法国巴黎的雪铁龙公园在园林设计上被誉为法国现代园林中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品之一,其主要的设计特点可以概括为勒?诺特尔式的光芒。该公园的建设设计方案是1985年的国际竞赛中两个获一等奖的方案的融合,因此在设计上具有相当高的国际水准。通过环视整个公园的建设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其多位的园林设计者不同程度的都借鉴了传统的园林布局特点。之所以说雪铁龙公园的设计是勒?诺特尔式的光芒,主要原因有三。首先,从设计的点状上来说,雪铁龙公园东部的大温室就好比勒?诺特尔式园林中的宫殿一样成为公园设计中的主体性建筑。其次, 从设计的线形上来看,公园中心的大草坪周边的环形水渠设计是法国园林有的水壕沟的再现。最后,从设计的面状上来看,公园温室前下倾的草地仿佛宫殿前大花坛的简化,环形水渠中间的大草地如同勒?诺特尔式园林中的“绿毯。

二、维莱特公园 (Parc de la Villette)

对于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有学者对其评价为解构主义的辉煌,笔者认为这一点也不为过。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占地有55公顷之多,在总体设计上设计者屈米强调的是变化统一的原则,设计由点、线、面三层基本要素构成。首先,在“点”的要素上设计者把公园的基址按照120米乘120米规格做成了一个方格式的网,并在网内的40个交汇点上设置为“Folie”。其次,在公园中“线”的要素上是两条长廊和几条林荫路与一条游览路共同组成。最后,在公园设计中的“面”上,设计者将其设计成由10个主题园。从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和凡尔赛中的小园林一样,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及年龄游人的需要。

三、贝尔西公园 (Parc de Bercy)

巴黎的贝尔西公园在设计风格上被后人称之为记忆的烙。1987年,巴黎市政府在总结了雪铁龙公园和维莱特公园的基础上,试图将贝尔西公园的设计打造成利用城市工业荒地的典范。在1997年设计家于埃(Bernard Huet)等人以“记忆的公园”为设计主题对贝尔西公园进行了设计与建设。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公园在设计上风格和特点上主要表现为多时期性建筑风格的并存,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的中世纪乡村风格。这样说的原因有三,首先,表现在设计的结构框架上。设计者将公园基地历史上的仓储道路变成公园设计的基本骨架,并保留了垂直于塞纳河的历史路径,将公园合理的分为了三个组成部分。其次,设计者将场所文化内涵也赋予其设计上。第三,在场所重塑的方面上设计者将公园葡萄酒厂的酒窖区改造成为步行街使公园和新建的贝尔西经济区联为一体。

以上,我们共同分析了巴黎的三个公园设计, 可以是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雪铁龙公园的古典的设计风格、拉?维莱特公园的解构主义设计和贝尔西公园的历史记忆风格等。这些为我国的园林设计带来了许多的灵感和启示,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于公园内的设计更是有着高水准的要求。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有着博大精深、内涵与形式多样,这些都是当今设计者应该去认真专研和践行的主要方向。通过对巴黎三做公园的设计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在设计中要科学的继承与发展,不能盲目性的进行设计。要对历史中的经验进行分析比对后再运用于现代的设计作品之中,只有这样做我们设计才能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才能适合现代人对园林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洪成,陈侃.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J].中国园林. 2005(10)

[2]李春娇,董丽.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广东园林. 2007(02)

[3]王奉慧.浅析禅宗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 2004(05)

[4]孟维康,郭春生.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 2008(04)

篇4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造景;设计

1 湿地公园的植物选择

在湿地公园的植物选择中,首先要选择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一些植物,并且要具备防止外来物种干扰的特质,同时也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习性,例如在选择水生植物的时候,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比如该种植物对重金属的承受能力,净化水质的能力等;其次还要考虑到植物本身的特性对于生态环境的正向作用,还是以水生植物为例,在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中应该选择根茎发达的植物种类,这样有利于防止水流的过快流速造成的泥沙流失,有稳定生态的作用,为湿地公园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第三,如果想要增加湿地植物的群落,还可以增加植物的物种,在进行多种物种选择的时候要经过一定的筛选,在进行湿地公园植物选择的时候最好的效果是种植后能够吸引更多的野生动物,这样湿地公园就可以作为多种动物的栖息地,形成整个湿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 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造景设计

2.1 对原有植物系统的合理保护

湿地公园不是字面上理解的湿地与公园两者的结合,而是利用城市中的湿地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维护,让原本荒芜的湿地变成适合人们游览的景观公园。因此在进行湿地公园中植物的造景设计中,要以一种风景区的理念进行设计,要更贴近自然的湿地进行设计,在湿地公园中一定要重视原生态物种的保护,在进行湿地公园的选址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选择游客可以方便出行的地方,并且保证湿地公园的安全性和游客的安全性,还要考虑的就是要尽量减少对原生态的破坏,在游客对湿地公园景物进行游览的时候要按照统一的路线,最好要有相应的讲解人员进行讲解,这样游客在进行游览的时候不但可以欣赏到植物造景的美丽,也可以接受一些知识的熏陶,针对一些需要进行重点保护的植被,应该进行重点保护,在保证湿地公园不被破坏的基础之上让游客尽可量的欣赏到湿地公园的生态风景。

2.2 从美学角度进行植物造景设计

在湿地公园的植物造景设计中,美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进行单一的植物景观设计就没有多种植物造景设计来的美观,整体感强,进行多种植被的设计,会受到游客的喜爱,但是这样多种的植物景观设计也不是全然都会产生美观的效果,有的时候设计不当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主要也是针对湿地公园的具体状况来进行设计的,例如早水港沿岸,由于这个地域本身的特点,进行单一植被,像旱柳的大面积种植,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总之在进行湿地公园的植物造景设计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设计,这样才真正的展现出湿地公园的美来,为游客带来美的体验。

2.3 充分利用湿地公园本身植被的特点

针对湿地公园植物造景的设计中,不要将过多认为的造景设计应用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去,这样会导致湿地公园的景观没有相应的重点,所以在对湿地公园本身的植被进行建造的时候,要先以湿地公园本身的一些景物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这样就能凸显出湿地公园的重点,在辅以相应的搭配,最好的效果就是让人产生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在实际的设计中,应该充分的利用山、水等自然风景,以这些为主体,再进行一些植物造景的设计,这样不但不会喧宾夺主,还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让人有一种自然的美感,让游客流连忘返。

2.4 对于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

在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上,应该适当营造缓坡的视觉效果,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植物的局限,建造缓坡还有利于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并且有利于一些动物的栖息,增加了湿地公园物种的多样性。再有一点就是对于湿地公园中一些常见的枯木应该予以保护。我们从整个视觉效果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其实保留枯木可以让游客观赏到整个生态系统,而这些枯木的存在会和周围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就可以反映出整个生态系统,让湿地公园更具有灵动性;枯木存在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一些候鸟栖息,这也是一个独特的风景线,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非常有利。在进行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也可以进行分块的设计,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并且让游客看到了整个生态系统中包含的多样性的物种,保障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

3 总结

湿地公园是一种生态系统的真实写照,它不同于其他意义上的公园,它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环境的系统呈现。因此我们在针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造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然后再辅以一些合理化的植物造景。我们进行湿地公园的植物造景设计,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营造出一个动植物和谐生存的正向生态循环系统。让人们在工作之余投身到大自然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感,欣赏到纯天然的湿地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元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欣赏水平和精神追求的层面越来越高。表现为对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追求使用功能的多样性,更加注重审美追求和精神追求。公园的建设为人们自由活动、放松身心的空间,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以纪念为主题的纪念性公园在各大城市快速建立,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彰显鲜明的主题,在设计元素上更是别具一格。

1.纪念性公园的概述和特点

纪念性公园是用来寓意某些具有纪念价值和精神内涵的纪念性景观,是可以供人们思索、缅怀、吊念和游憩的公共场所。其可以将整个公园设置成具有纪念价值的空间,也可以将公园的一部分空间设置成具有纪念价值的空间。是以当地的历史事物,包括革命活动、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它不同于传统的纪念碑和陵墓那样具有很浓的庄严肃穆性,而是注重参与性和可游玩性,在游乐的基础上增加了更深层次的纪念意义。纪念性公园具有以下3个特点:寓教于乐,精神信仰追求;主题明确,文化气息浓厚;时间轴线,具有时代气息。

2.项目概况

福莱山纪念公园位于烟台开发区的西部,该公园集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以及历史纪念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多重作用,是开发区未来经济发展、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的重要标志。该纪念性公园的地基东临金沙江路,北接长江路,西面临近秦淮河路,南面接近变电站。公园的景观占地面积共为57hm2,地基的东侧和东西侧为商业用地,西北侧毗邻工业用地,南侧和东南侧分别为行政管理地和居住用地。

2.1设计和规划理念

通过对公园所在地的地理情况进行勘察和测量,对测量结果和基础资料进行整体、分析和研究,明确其具体的设计规划和设计理念。(1)计划将该公园建立成以展示该开发区30年来的发展历程,歌颂和赞扬开发区人民的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以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为主题,集多样性、功能性以及纪念性为一体的生态型纪念性综合公园,展现当地的历史风采和时代特征。(2)以生态文明为设计理念进行公园内部的植物分布规划,建立一个适宜植物群落生长的和谐生态系统。(3)以建立生态绿地和自然景观为基础,融入文化娱乐、健康身体、休闲游览以及纪念设施等可供体验、游憩和感受的体验内容。(4)结合周边的城市特点和环境特点,设置城市景观与纪念公园景观的视景走廊和环绕四周的绿化带,形成保护隔离屏障,共同构成完整的公园全貌和绿色生态廊带。(5)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演绎历史事物,通过历史人物和景观的塑造,将历史重现,增强历史性和文化性,引起共鸣,回忆历史。

2.2公园的空间组织和规划布局结构

2.2.1空间组织。按照纪念性公园空间形式塑造的基本要求,结合该纪念性公园的内部结构空间,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状况,以展示公园的整体面貌和满足游客的游览和娱乐功能为目的,将其空间进行规划和组织安排。该纪念性公园在空间设计上着重于对空间的布局和序列的组织上。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整个公园的坡度范围为0%-15%,烽火台遗址位于场地的至高点位置。所以,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法,设置双轴线来控制整个公园的空间规划和布局,使空间的布局和序列符合要求,起到塑造环境和渲染氛围的作用,引起游者的情感共鸣,从而体现纪念的价值。

2.2.2规划布局结构。公园以中间的塔为核心,南北方向设置成文化体验轴,东西方向设置成形象展示轴,廊道由游憩绿带组成,周围四区为基底的生态布局结构。

3.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设计元素

3.1植物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植物对于景观的情景创设具有重要作用,品种不同的植物可以营造出风格完全不同的情景特征,与当地的地域环境紧密结合。该纪念性公园的纪念轴线在植物的布局上使用了生态设计手法,在广场入口处种植高大挺拔的本土银杏树,沿着道路轴线对称分布。营造出纪念的氛围,彰显城市的植被特色,通过植物群落烘托文化环境,达到寓情于景。

3.2高技术产品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通过对当地特有的地域形态、人文色彩以及文化符号等的分析与设计,使高科技产品元素的应用于当地的文化协调一致。可以采用声、光、影等因素设置高科技数码景墙,通过相关的形式实现与游人之间的互动。可以将当地开发区的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以及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通过景观墙展示出来,形成一种文化体验。

3.3雕塑作品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雕塑作品是人造环境的重要组成元素,其丰富的造型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通过特定的形态传达思想感情。将雕塑作品与建筑景观和园林景观等的结合,共同组成城市的特色,雕塑的质量和造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审美价值和传承精神的价值。要清楚地意识到雕塑作品的价值不但是指其题材构思和艺术表现力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作为一种传承历史的载体所体现的价值。

3.4景观构筑物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整个公园的地形由下而上,逐渐到达体验轴的最高处,即中心塔。中心塔是整个公园的形象标志和景观焦点。使用先进的材料,利用高端技术,设计形状和造型独特的中心塔,使其集展示、娱乐以及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传承其被赋予的历史意义,寓意着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塔高60m,可乘电梯上到塔顶,眺望公园全景、开发区以及远处的海景,预示着经过当地人民的不懈努力,风雨兼程,将会收获美好的未来,更上一层楼。

3.5水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水作为我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是环境当中最具有灵性的自然因素。通过设置水景可以将建筑物的硬朗轮廓线进行柔化,在纪念公园的中心塔周围设置一个环水体,设计景观墙,并让水环从中穿插而过,将水引流到景观墙上方的水槽处,达到水体空间的丰富。让水沿景观墙流下,汇聚之后再沿着阶梯顺流而下,构成跌水景观,与其它景点相结合,构成景观对话。同时,借助水的流动隐喻“源头”、“发源”之意,象征着水养育一代又一代当地人。

篇6

关键词:山体休闲公园;公园设计;游泳价值;娱乐场所;公园景观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03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114

为了使社会大众的休闲娱乐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就需要以“向山体借绿”为思路,充分利用城市周边已有山体的景观文化要素,构建一个系统的山体休闲公园。本文即针对小型山体休闲公园在设计方面的主要工作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1 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原则

第一,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需要遵循低成本原则:在现代园林建设向着节约型方向发展的背景之下,园林设计需要向着低成本景观设计方向转变。在这一背景之下,需要工作人员重新展开对景观行业社会经济因素的深入思考,通过低成本的设计理念,使景观设计领域能够走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正确发展道路。

第二,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需要遵循生态化原则:在对山体休闲公园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将生态化原则作为基本原则之一,根据山体所处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使其与城市发展趋势相互融合,并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

第三,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需要遵循原生性原则:在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山体原有的景观形态,充分体现山体自身独特的气魄与魅力,将自然生态的山地风貌充分展现出来,尽量避免人工雕琢对其原生态性特色造成不良影响。

2 山体休闲公园设计的特殊性

第一,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具有地形的多变性特点:山体自身所表现出的外观的轮廓线就是受到了地形高低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除了使山体的形态更加多样化以外,还能够在山体公园设计过程当中,为主体景物的呈现提供具有艺术性的背景轮廓。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两者形成一种具有美感的图底关系,从而构成具有艺术性的景致。同时,地形高低变化下所产生的坡向、坡形以及坡度则为山体形态的多样化提供了基础。

第二,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具有空间多样性特点:山体的地形变化是导致空间属性发生变化与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从竖向角度上来说,或开阔,或宽广,或幽静,或深远。例如,从山顶经过山腰再到山麓,在不同的位置上,山体的空间性质也会有不同的改变,因而可以在游览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环境的开敞到封闭再到开敞的

变化。

第三,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具有机理丰富性特点:从山体形态的角度上来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山石天然且富有艺术性的机理,这些往往是后天人为方式所无法打造与呈现出来的。充分利用这些自然且丰富的山体机理,能够使受众有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并充分体现地域特点的特殊性。

3 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实例分析

以某小型山体公园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一牛仔城附近,周边商贸发达,建筑密集,交通便利。山体保护完好,树木繁茂,是目前城区内自然绿地中最大的山体绿地。本项目规划研究设计面积约42公顷,其中山体面积26.34公顷。景观设计将公园定位为市民休闲健身公园,是一个集市民休闲健身、城区生态绿化以及反映牛仔文化的多功能综合性城市公园。通过公园建设和景观规划,改善周边环境,提升城市绿地价值,打造新型都市形象,为市民创造宜居宜业美丽的新形象。设计中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生态保护,最小冲击;第二,周边共生,全局规划;第三,配套完整,市民休闲;第四,岭南文化,本土特色。在对本山体休闲公园进行设计建设的过程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该公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景观风貌充分展现出来,使受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其中的美景。为了提高对该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关注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从公园园路设计的角度上来说,本公园交通组织流线结合山体登高线走向特点,园路结合周边道路及出入口情况考虑,园路宽度以尽量不破坏山体结构及减少土方工程的原则设计流线,每条园路设计遵循从出入口到山顶广场的通达性原则,且中间设计两条内环形道路串联各条登山园路,形成完整的内部园路体系。根据人登山行走舒适度的要求,每隔200m长的园路尽量设计休息平台。从生态设计原则出发,人行园路的宽度不宜太宽,尽量控制在3m以内,园路的材料也采用环保型的透水材料,尽量减少人工化的痕迹和不造成山体的水土流失等。同时园路与山体的结合要考虑安全设计,结合山势适当设计栏杆,保护游人安全行走。后期公园交通规划园区内能够形成包括消防道路、电瓶车以及步行三种方式对应的路线,实现人车分流,同时对应不同的线路主题,使整个景区中景点的连接更加紧密。

第二,从公园建筑及配套设计的角度上来说,根据公园设施设置体现精简化、必需化原则,设计公园出入口、管理用房、休息亭廊等设施。单体建筑的风格需与整个公园规划风格统一,既能融入整体环境,又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管理用房和厕所的选点需结合公园维护管理方便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行人游览需求,同时也需结合山体山形走势,尽量选择在山体较平缓的区域建设,减少人工痕迹。除了公园景观建筑设计要有设计风格外,配套的小型单体建筑,如泵房、后勤管理房和t望台等建筑也应该体现设计特色,风格上也应实现统一标准。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园区内对挡墙、座椅以及入口建筑等景观小品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外观形态多选择安全流线形态的设计方案,且材质多选用耐用性材料,其原因在于:开放性公园的设计除了考虑美观外,整个公园的管理维护也是后期公园的一项重要课题,设计需考虑方便公园日后的管理和减少维护成本。

第三,从公园绿化设计的角度上来说,需要充分保护利用现有植被。新植绿化采用乡土树种,乔、灌、地被植物相结合。植物的选择上应当以花、果有一定观赏性或彩色性的植物植株为首选方案。同时,针对山体公园多存在的土壤瘠薄以及干旱问题,所选择的植物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干旱以及耐瘠薄性能,以确保其生长的理想。同时,参考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原有的山体公园植被覆盖多以常绿针叶植物为主,从景观上来说比较单一,容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种植不同颜色的开花阔叶植物树种,增加植物多样性,形成四季有花开的山体软景观;同时,为了使植物的可观赏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使景观效果更加丰富与多元,同时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还应当在树种的选择上以本土、区域性树种为首选方案,减少修剪和病虫害等处理成本。以本园区中的绿化为例,在绿化方案的选择上需要充分结合景点的精神内涵,合理选择植物进行搭配。周边绿化上以常绿乔木,各季开花灌木以及草花相互搭配的绿化形式,形成一种四季有景观,春季鲜花灿烂,夏季绿树成荫,秋季色彩丰富,冬季有绿的景观形象,同时结合当地岭南主题特色,增加当地水果荔枝品种等。

第四,从公园的土方处理和施工便利角度来说,因为山体公园有其特有的垂直空间设计,在山腰或山顶上建设会产生大量的垂直运输,施工对山体的破坏和土方的开挖是山体设计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为减少破坏和成本节约,山体公园设计也不宜大量开挖和堆砌,景点设计和园路的尺寸需因山而行,不能盲目扩大建筑体或平台的比例尺度,要以节约和便利施工为原则。同时,施工便道和材料及土方的运输也可以结合设计道路的走向,充分利用原有山体已形成的人行或车行土路,避免大量破坏原有山体植被或造成日后水土流失等。

4 结语

在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山体公园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山体公园设计工作的开展中,需要以城市空间环境为依托,结合山体设计的特殊性,发掘能够与城市发展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的元素,并将其运用于山体公园的设计中。文章即结合某小型山体休闲公园项目实例,从包括园路设计、配套建筑设计、绿化设计及土方和施工便利在内的四个方面,对小型山体休闲公园项目设计中的几项问题以及相关原则进行了综合分析,希望能跟同行一起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

[1] 魏巍,汤晓敏.娴雅与简约的交融――上海市松江休闲公园景观规划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3).

[2] 葛书红,吴忆明.北京市乡镇生态休闲公园体系规划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

篇7

1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主题不明确

城市公园能够和居民小区内的绿植一起组成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的微气候。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各有特色,根据功能性的不同,可以将城市公园分为三种,分别是综合类、社区类和专类。目前,很多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过分看重眼前利益,不看重设计内涵。虽然各种类型的城市公园分类十分明确,但是公园的统筹规划和设计主题性仍然不够明确。

1.2 管理体系不健全

很多城市公园的投资建设商都是政府,公园的管理模式也伴有很大的行政管理特点,在设计和规划时更看重于公园的生态功能,忽略了管理模式的设计,致使公园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基础设施维护不到位,景点内垃圾处理不及时,植物养护和替换不够专业化,大大降低了公园的观赏性。

1.3 设计理念及分析不专业

不论是设计细节还是设计施工都需要以专业的设计理念和分析作为理论依据。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和设施设计时,设计师应更加关注设计的趣味性和人性化。设计理念是设计精髓和支柱,决定了设计的定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公司随之兴起,市场中出现了很多鱼目混珠、无序竞争的现象,甚至有些设计公司会只看重经济效益,对设计作品缺少进一步的精加工和润色,致使市场上掺入了很多不合格的作品,导致公园景观设计内容不够丰富、缺乏系统性。

1.4 设计环节衔接不连贯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很多公园都存在施工与设计脱节的现象,导致设计的内容不被附近的人所认可和使用。比如,很多公园配置的植物景观不符合当地的地质环境,有些植物组合搭配存在不合理现象。

2 改进措施

2.1 介入艺术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和艺术两者紧密相关、互相融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以艺术为基础,而艺术创作可以把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作为基础素材。一个具备特定主题性的公园会将一个硬性城市转变为一个艺术城市。设计师在设计景观时,要以策划作为基础工作,在进行艺术活动策划时,可适当加入一些商业活动。比如,城市画展、舞蹈、音乐主题公园等,增添一些手工和体育领域内的艺术活动和作品,最终使它们融合成一个综合性强、多元化的城市公园。

2.2 体现地方特色

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可适当加入一些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设计元素,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公园景观。为了进一步改善周围环境,可设计树阵和花坛,提高公园的观赏性,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清新的生态环境。在一些人文、历史气息浓厚的地区,可以设计梅、竹、松这些植物来为城市公园增添人文情怀。此外,还可以设计生态走廊,结合精美的雕琢品,为群众建设一个大方、有园林特色的景观公园。现代城市本身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当地特色和人文艺术特色,为群众呈现一个有特色的公园。比如,可以在公园道旁的石柱上增添小品设计,在每个石柱上添加不同的小品,使原本雕刻细致的石柱更加趣味横生、栩栩如生。公园的石柱小品、景观建筑都为游客展示出精致的景观雕刻和艺术设计手法,给游客增添趣味性的同时也增添了文化情怀。

2.3 加入古典艺术元素

古典园林主要是通过山水来表现自己的意境,还可以通过对联、刻石、园林名字等媒介来体现。比如,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对仗和自身排列组合的特点,为了表达公园的园林意境,可以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融合一些古典园林设计元素,促进城市公园的建设,最终达到表现领域广泛性以及艺术设计方式多样性的目的。

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形式,充分展示出时空交错的特征。还可以将诗词书画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为公园增加文化情怀。在设计古典公园时,将诗句等直接运用到设计中,或者利用对联与园名进行公园设计,将景观和艺术充分融合起来,动静结合,为游客展现公园的艺术美。

2.4 创造多样化空间

公园是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不断扩大公共休闲空间。公园可以根据人群的生活、行为习惯为市民开辟更大的户外活动空间,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为了让市民更加贴近自然,公园还可以为大家开辟可踩、可躺、可坐的草坪场地,供市民休闲、娱乐、聊天等。

篇8

摘 要:城市景观公园在维持城市生B平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市民休憩、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应当充分的满足实用化、美观化和生态化要求,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展现城市景观公园的价值和作用。笔者将对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原则、空间设计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园;设计原则;空间布局;方案研究

城市景观公园设计应当坚持一定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本地特色,使景观公园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在设计当中,还应当充分的展现其功能,开拓活动区间,使之成为城市的拓展空间,保护城市,维持其生态化发展与建设方向。

1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原则

1.1发挥绿色效益

“绿色”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绿色”上,包括生态和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设计应合理配置植物景观,发挥绿色效益。

1.2自然、生活、科学与艺术相互糅合原则

人们在城市里向往绿色,向往回归自然的环境。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景观植物立地条件应综合考虑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以人为本,让公园充满生活气息,运用科学、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进行统一规划,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1.3景观鲜明,凸显特色

下笔前,首先要酝酿好“意景”、“结构”,创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在创造本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化平庸为神奇,凸显特色。

1.4因地制宜原则

合理选择树种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坚持植物物种多样性,物种区域差异较大则以选取最佳树种、原生树种的原则为主。同时,科学合理地引进国外适宜、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增加区域园林植物种类。

1.5经济适用原则

城市公园主要是给人以休息的舒适优美的环境,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园在整个城市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匹配相应的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实现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需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启用人类干预,尤其是政府部门对城市开放式公园的干预管理,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支出,确保开放公园的维护工作有序进行。

2景观空间设计研究

2.1景观空间的组合

序列设计空间组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节奏空间,另一方面,人们在公园游玩赏花是一种主动行为,游客无法保持情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观赏和休息行为是交替进行的,赏玩一段时间之后要有一个休息和放松的必须活动,这样游客可以保持体力和激情;通过节奏变化动员和引导人们的情绪,可以在赏游活动中让游客感受自然的空间秩序和变化,并产生与景观相应的心理节奏和情绪序列。

2.2景观平行空间设计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各区间设计主题的展现一般通过采用平行组合的手法结合景观空间来实现,景观平行空间看似自由和灵活,但不是随机组合的非结构化景观,它紧紧围绕主题线索,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连接,按一定的空间顺序结构形成了一种“集聚”型环境空间。

2.3景观交错空间设计

景观交错空间设计是指空间区域相互形成共同的系统,双方都有特定的环境,有时形成复杂的混合和匹配体系,空间组合形式形成立体交互性的存在模式。在景观公园中,如水、山等类型的环境要素往往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共部分的空间,这些公共部分的空间又早就有了彼此,形成独立空间。

3城市景观公园的具体设计

3.1植被设计

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对植被景观的设计,主要是在植物功能的基础上,依据植物的艺术成分和生物学特性,结合这三点,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选择适宜植物进行栽培,作为公园植被景观区,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特性和功能,同时确保其绿色生态价值,这是景观公园设计的重要项目。

以当地植被为主,搭配选择,植物景观层次高、低与密度的设计要合理;对植被的颜色设计,一般将常绿植物做为主要背景,结合不同颜色的花和灌木,要尽量减少地面部分,达到充分覆盖要求;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广泛使用各种奇花异草,让公园景观尽可能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此外,在分布、观赏、休息、铺地板和周围绿化种植设计中,严禁使用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另一要素是在儿童游戏区的范围,不得使用带刺的植物,不能使用挥发性植物或花粉可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3.2公园内的设施设计

根据便民原则,提供便捷的供人们休息的椅子,照明、指路标志、电话等设施也要科学设计,保证公园设施的使用功能,使其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实用性价值。增加公园游客与景观设施的联系与互动,让人们充分体验城市景观公园的休闲与实用功能,同时确保安全。公园铺地砖的材料一般要使用透气性与透水性较好的板材,确保雨季来临,公园的设施和景点不受影响,方便游客;体育设施的选择应以中小型为主,不宜设置占地面积大的体育项目;儿童活动区应合理设置机动车道、参与式游戏和科普项目;公园应建立无线电系统;园区管理办公室应设置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系统。公园主入口和集散广场是游客集中活动场所,经常举行展览,所以必须独立设计防雷设施,保障区域安全。

此外,在园区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开放性”的特点,公园和城市之间应该有良好的过渡,公园和城市的中心,是最常见的城市居民聚集地和活动区,在景观设计的边缘,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公园的不同特点,公园成为城市空间的延伸,让市民和游客,更多的参与到公园游乐中。

4结语

景观公园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人们的公共活动场所,让人们在繁华浮躁的城市能够有一片宁静的空间,同时也是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在设计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对植被布局、空间区分等项目进行科学的规划,既要保证城市景观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证公园在投入使用之后能够物尽其用,拒绝浮夸的形象设计,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毛林强,沈一.人文性城市公园设计思路剖析――以高县硕勋公园景观提升方案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23):143-145.

[2]丁芸.浅谈城市滨海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素――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探索[J].价值工程,2014(01):188-189.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滨水公园景观游览交通组织 空间

1前言

所谓滨水公园,就是指紧靠水体,以满足市民休闲及游乐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滨水空间。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丽角色,其对人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似乎与祖先有着相同的本能――急不可待地、自觉地趋向水边。也许最初人们仅仅因为要饮水,沐浴身体或捕鱼而被水吸引,也许由于对园艺及灌溉认识方面,发现只有在湿润的条件下植物才能茂盛,动物才能茁壮成长,使我们增强了对水的亲近程度。

滨水公园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它有公园的一般特征,即适用性、多样性、开敞性、可接近性以及延续性等,但它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滨水性,即以水体为主要的空间组成元素,围绕着水体空间进行游水、赏水等活动。

2游客的游览行为特点

俗话说水是一切生命有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生命从孕育开始终其一生都与水密不可分。经过许多景观规划研究结果表明,人群对进行自发性活动和“连锁”性活动(社会性活动)的场所的环境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而游客游览滨水景观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亲水性、观赏性、运动性。尤其是对水边的环境特别钟爱,因此,滨水公园游客的游览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是体现在场所的特征:如视线通畅型、视野开朗型、水域空间开阔型;二是游客与环境的距离产生关系,分别是近、中、远。不同的距离都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三是对于环境设施建设,必须结合游客的游览行为特点进行组合建设。

3滨水公园的景观特点

在滨水公园里,景观游览的行为包括赏水、戏水、游水等。由于受到现代人文主义极大的影响,滨水景观设计更多考虑到人类的亲水特性,因此,在人们能够较好地控制水四季涨、落的情况下,努力更好的打造滨水景观。主要有几种处理手法,一是改造不同的水体变化景观,建造可变高度的感应木栈道和木坐凳;二是穿插形式多样的岛屿,滨水公园内的岛屿是景观游览中的一大特色,游人通过步行道到达岛屿内,观赏湖中的景色,同时也可以通过岛屿到滨水公园的另一边进行景观游览.这样可以丰富游人的视觉印象;三是通过连接各式各样的桥梁,生动的组织特色美景,同时桥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一道倒影,给整个滨水公园创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是结合造型优美的码头以及放在码头里的船舶打造一个奇丽的驳岸景观,同时船舶的造型和颜色都要精心设计,来配合整个水上交通路线,充分展现水的景观层次感,从而体现水岸艺术空间的景观构想,满足人们对亲水性的游览要求。

4.1滨水公园动态游览的重要途径

滨水公园交通组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滨水公园动态游览的重要途径,如果把滨水公园比做一棵树,景观是枝头的果实。道路交通就是大小支干,游人就是通过支干去赏用果实,因此,一旦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失误,就会影响游人观赏风景,甚至破坏滨水空间的整体布局。如海口市“海口外滩”的滨水区交通组织就存在诸多不理想之处,主要体现在区域块状分割明显,交通方式单一,进入滨海区域的交通基本依靠车行,而有利于休闲购物和旅游观光的步行和水运没有得到有效的设置。

因此,在滨水公园里,连续的公共空间(如绿荫带、步行街、广场群和骑楼等)沿整个水边布置是保证滨水地区共享性的好办法。比如旧金山的鱼人码头一带,是连续不断的步行街、商业广场“节日广场”等空间,使滨海地区24小时都有活动的公共空间。只有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共享空间,人们才有参与的热情。这也是滨水公园交通组织的一个最理想的做法。

4.2滨水公园主体构架的形成意义重大

在绘画术语上常说点的组合构成线,线的围合形成面。面通过艺术家的勾勒成幅画。

在狭长的滨水空间里,通过几种不同的线路就构成滨水主体构架,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活动空间,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在自然界中,水体流向通常是从泉水-池塘-溪流-险滩-急流-叠水-湖泊-瀑布-江河-最终形成海洋,水对人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生态水系统的形成正是构成滨水景观重要元素,只有将这些元素完美的串联在一起,就是一幅美景。要进行功能分布就必须先把道路系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滨水公园的主体构架,才能深入设计。

4.3各个景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交通是关键

从交通组织和观景两方面考虑,滨水公园里的道路贯通是加强景点之间有机联系的关键。例如齐齐哈尔市水上公园滨水景区交通规划建设环水系车行游览路和步行游览路两类。环湖车行游览路宽8--10m,以保证景区内各景点的交通连贯性,同时也是市民健身的健康运动通道。步行游览路宽3--5m,结合驳岸的形式,为游人提供良好的亲水游览空间,创造宜人的滨水环境。其他地段的游览道路宽2--4m,为以上两大类道路的贯通做进一步的衔接,在两岸的亲水处设置了游船停泊处,不仅增加了水上运动娱乐性,还促进了两岸的连接。

综上所述,滨水公园的交通组织是整个公园活动的纽带,没有便捷、舒适的通行线路;没有处理好人、车交通的关系以及没有处理好步行道、车行道、绿带、停车带、道路交叉口等各部分关系,必定会影响滨水公园的长期发展和经济效益。

5如何处理滨水公园交通组织与游览的关系

滨水公园的各种空间要素都与交通组织有关系。区内道路不但要承担足够的交通量,而且要线形流畅优美,同时要求道路与周围环境配合协调。设计良好的交通线路必须要满足人、车、环境及景观的需要,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道路景观需要一方面体现有水平和竖向组合而成的空间线形连续、协调,另一方面体现道路沿线风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图像式的动态画面,这些动态画面与道路结构本身、沿线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融为一体。景观设计良好的道路,游人会因其流畅连续的线形和动态的感觉以及逐渐展开的变化的视野而感到轻松愉快,同时道路以外的人们会感觉到道路是一幅人工与天然协调一致的动静相融洽的风景画.因此,滨水公园的交通组织与游览线路紧密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5.1车行道与滨水景观游览的关系

5.1.1车行道的布置决定滨水空间的整体区域分区

合理有序的车行道布置决定了滨水公园城市空间的整体化。另外滨水公园车行系统还应该处理好与空间环境、建筑实体形态间的协调和衔接,不破坏城市滨水的空间形态。例如,城市交通横穿滨水公园,带来的在景观和步行空间的破坏,造成水域空间的分割,削弱了水体的完整性。因此,在滨水公园规划上,对车行道设计一个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沿水体周边环形布置车行道,车行道对滨水空间的整体区分是非常重要的。

5. 1.2车行道与滨水景观的关系

车行道作为车辆和人员的汇流途径,具有明确的导向性,道路两侧的环境景观应符合导向要求,并达到步移景移的视觉效果。道路边的绿化种植及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注意道路的对景和远景设计,以强化视线集中的观景。园区车行道两侧的绿化种植,要尽可能形成绿荫带,车行道,滨水一侧可设计2―3M的人行道,并串连花台、亭廊、水景、游乐场等,形成休闲空间的有序展开,增强环境景观的层次。兼顾消防通道的车行道可以设计成隐藏式车道,即在4M宽幅的车道内种植不防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花卉,铺设人行步道,平日作为绿地使用,应急时供消防车使用,有效地弱化了单纯消防车道的生硬感,提高了区内的景观效果。

在滨水公园里车辆对绿地的干扰是非常大的,如保护不好极有可能破坏公园的植物。因此,在滨水空间中车行道尽量与滨水岸线保持一定的距离。车行道是滨水公园的主干道,所以也是最先考虑它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一切道路都必须安全;一切道路都应当是整个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促使环境质量的提高而不是减低,一切道路都应该叫人乐于使用,这些是道路的共性。如风景区道路要求尽可能减少对原有风景的破坏,因而路幅狭窄、线形蜿蜓,并力求道路的边缘与风景连成一片。

5.2步行道与滨水景观游览的关系

步行道与滨水景观游览是最密切的,为了使滨水景观具有可观赏性,首先应能接近水边,进而能沿着水边散步,这两个条件很重要。

主干道、各次干道和水边安全地带的景观应尽可能给人以深刻、理想的印象。第一印象不佳将对河流空间的整体评价造成影响。

步行道能形成丰富的滨水区活动场所,既可以给人创造舒适愉快的步行空间到达水域,又是市中心与滨水区的联系。步行道的设计更应该人性化,譬如在步行道内是设置亲水观景平台,给游人留出有机的滞留空间,真正使人感觉舒适、自由、幽闲、集散步、观光、休息为一体,感受环境对身心的熏陶。

5.3桥梁与景观游览的关系

桥梁是人们生活、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组成滨水带景观的关键要素。桥梁景观设计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是桥梁景观“包装”式设计方法。在社会或桥梁设计界有这么一种传统认识,景观设计仅仅是对桥梁设计后的包装。这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节的做法是一种误区。桥梁景观设计要早期介入,建筑师应在桥位的勘测阶段便介入到设计工作中,并对桥梁、调治构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线型进行综合思量使之成为有机整体。二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伪桥型”现象。现代的桥梁已不纯粹以满足功能为目的,桥梁巨大的跨度、强烈的形体表现力、超凡的尺度均对城市或大地景观产生影响。桥梁设计既要保持对功能、构造技术、形态美学、材料肌理研究的传统.因此,我们在营造城市滨水带的桥梁景观时,一要保护好原有的城市桥梁特色;二要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创造城市桥梁固有的人文景观;三要用富有文化内涵的造型形式,体现桥梁在滨水带中的文化景观,突出文化美。如城市古桥梁文化反映了城市的历史、现代钢结构滨水桥梁体现了桥梁结构造型变化的文化、木结构滨水桥梁体现古朴文化。同时,桥梁灯饰也是一道景观。在桥梁上安装组成不同图案形状的灯具,并在两侧水面上架设投光灯,突出桥体形状,增强人们的夜间地域识别感。

6结论

篇10

关键词:城市公园设计;地形设计;方法

1 城市公园设计中地形景观设计的类型和特点

第一,平坦开阔型地形,主要是基本上高度没有太大变化的地面,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水平,这样的地形最适合建造休闲广场和建筑物。第二,凸面地形,这种地形中心位置比四周都高一些,适合建筑山的形状。第三,凹陷地形,相对于凸面地形,中心位置低于四周。第四,坡面地形,地形成坡状,适合建造喷水池、植物景观等[1]。

2 选择合适的地形设计方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丰富城市公园的视觉效果,根据实际地形进行景观设计,可以使公园内部有很大的层次感,人们在游览时看到不同的景观,产生不同的感觉,或是神秘或是豁然开朗,如山东地区山地丘陵居多,利用这样的地形可以建造假山和凉亭,与平原地带相连接,如沧口公园。第二,城市公园选址的位置不可能是单一的地形,所以大多数都是多种地形交叉,那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景观明确公园的区域,如山东泰山地区,山地突出,周围的公园与泰山相辉映,那么既具有人文关怀,又具有独特性。第三,地形的景观是城市公园的主要构成部分,公园的景观依靠地形来建造,如山东半岛地区平原和盆地交错,利用这一地形可以修建人工湖泊,湖面可以设置休息区或者观赏区,如太平角公园[2]。合理规划城市公园,可以将城市变成海绵城市,即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变化,尤其是涝灾,而且可以使城市空气湿润,如山东青岛,在城市公园方面,济南的卧虎山、葫芦顶、平顶山和金鸡岭都已经建立了山体公园,运用山东独特的地形,整体公园“显山露水”,具有防沙防尘和蓄水的贡献。

3 对城市公园地形设计方法的几点思考

合理根据地形设计城市公园,最基本的是提高工程的技术,尤其是人工做地形涉及的工程量,如土方的计算方法,运用计算机映射,三维立体进行模拟,而且操作人员也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运算方法和软件。

3.1 注意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我国地形复杂,不同城市之间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如四川地区的城市多山、江苏地区的城市多水、山东地区多丘陵等,所以设计城市公园地形景观时要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复杂的区域可以建造自然风光公园,而地形大多数平坦的城市可以建造休闲广场;另一方面,注意当地的文化,城市公园是弘扬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景观要体现当地的特色[3]。

3.2 减少人为因素,尊重自然

一方面,合理利用地形,认真分析公园选址的地形情况,综合当地的自然情况,合理利用自然的地形,减少人为破坏地形,如本来是地势较高的位置,设计人员偏偏在这个地方建造人工湖,那么不仅工程量大,而且也破坏了自然环境,综合了解后,就可以合理规划,利用三维立体设计软件,模拟设计方法,然后选择最佳的方案,但是也一定要综合考虑建造的成本;另一方面,结合建筑设计先进的技术,将原有比较单一或者建造后过于普遍的地形加以改造,使在保证环保理念的同时又具有独特性,但是一定要保证工程量尽量小,可以减少过多地破坏自然的环境和植物。

3.3 将不同地形景观合理统一起来

一方面,结合不同的园林景观,尤其是关于水的景观和路面的景观,如在凹形地区域也会有平坦的地形或者凸面的地形,可以利用凹面的地形建造人工湖,那么周围平坦的地形可以建造亲水楼台或者休息区,如果是凸面的地形没有自然植物,可以建造人工瀑布;另一方面,结合自然植物景观和人工景观,虽然城市公园是改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安逸休闲场所的地方,但是不能忽视人休息的需求。

4 结论

总之,城市公园设计中应该重点注意地形设计,所以政府负责部门和相关建筑公司应该重点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还要特别注意原创精神,设计人员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合理结合历史与现代元素。

参考文献

1 刘劲军,杨艺红,郑毅.纪念性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雪枫公 园环境景观更新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