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办公建筑设计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篇1

【关键词】旧办公建筑;养老设施;技术要点

本文提出的旧办公建筑,主要是指城市中大量存在的 20 世纪 80 年代左右的办公建筑,以框架结构为主,大部分为多层建筑。外立面为简单的现代主义风格。具有良好的建筑功能和市政配套设施,交通相对便利,具有很好的改造条件。养老设施,主要指的是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等设施。本文从改造设计的前期准备、结构加固设计、建筑入口改造设计、外立面风格改造设计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探讨,只有解决以上几方面的内容,才能更好的通过改造设计,达到内部空间的“功能更新”,以符合养老设施的建筑功能要求。

1 改造设计前期准备

在改造设计之前应尽量全面的收集原建筑的设计图纸,包括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及市政管网等相关施工图纸,若期间有改造装修,应同时收集好改造装修图纸。另一方面要做好旧办公建筑的实地调研工作,因旧建筑经过若干年的使用、翻建、改建、局部改造等建筑活动,外立面及内部设施可能发生一定变化,会出现现状与图纸不符的情况,这就要求及时调整思路,掌握第一手的建筑现状资料,为今后的改造设计创造先决条件。

2.结构加固改造设计

大量 80 年代甚至之前建造的办公建筑,主要有横墙承重的砖混结构体系和框架结构体系。当时的结构设计可能远不能达到当今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因此在改造设计初期应当收集好相关结构设计图纸、地勘报告、建成后历次改造的结构施工图纸,并做好现状踏勘,结合建筑方案和现有结构体系,认真做好旧办公建筑的结构负荷及结构加固工作,在满足经济性的原则下做好结构加固设计,为养老设施的改造打好坚实的基础以及选择适合的结构方案。同时,更要做好既有办公建筑的抗震可靠性鉴定及抗震加固。原建设部于 2006 年 1 月 27 日颁布了《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其中第六条规定: “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因此在进行旧办公建筑改造的设计中,特别要做好抗震结构加固设计。

3.建筑入口改造设计

养老设施的入口是一个精神面貌的展示窗口。改建时应当注重入口的尺度合理设计,通过通透明快的门窗系统以及温暖柔和的建筑材料,达到改善老年人心理面貌的作用,是改造设计的重点。入口大多可利用原办公建筑的入口门厅进行接待、业务开展以及企业文化展示的空间。如果空间足够大,或者有更多的改造余地,可设置活力老人的休憩空间、活动空间,成为养老设施的点睛之笔。此外必须考虑的设计要点主要是入口朝向及室内外高低差处理。根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4.2.1规定,“老年人居住建筑出入口,宜采取阳面开门。”改造时应尽量做到这一点。入口处常常是老年人聊天、停留空间,争取向阳地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如旧办公建筑限于现状条件无法改变入口开口方向,则至少要做好冬季保暖处理,如非南侧入口增加门斗、增加暖风幕系统。室内外高低差: 旧办公建筑室内外高低差多在 900 ~ 150 之间,养老建筑应做好入口处的无障碍设计。改造时应将入口处理为缓坡台阶或坡道。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大于120 mm,踏步面宽不小于 380 mm。坡道坡度不大于 1/12。入口宽度紧张时可只设坡道。两者面层均应采用坚固、耐磨、防滑的面材。并且无论缓坡台阶或坡道两侧都应设栏杆扶手,扶手材料应比普通无障碍设施更为触感良好,最好为防腐及防水处理后的触感良好的木质或复合材料。

4.外立面风格改造设计

旧办公楼多为 20 世纪 80 年代左右的现代主义风格,外墙材料以瓷砖、水刷石、涂料或清水砖墙等为主。色彩单调乏味、形式呆板,整体面貌陈旧、冰冷,从建筑行为心理学角度来看存在强烈的消极暗示,不利于养老建筑的追求乐观、健康的建筑风貌要求。改造设计时应结合内部功能、经济可能性等统一考虑重新设计立面。主要从色彩、材质、构造做法及立面开窗划分几个方面着手。

1) 色彩: 切忌使用黑白灰等具有消极联想的色彩,同时色彩明度过低的灰色系使建筑体量过于沉重压抑,造成对老年人心理的不良影响。过于鲜艳的颜色会造成视觉紧张,进而长期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应以简洁明快的暖色系为主。色彩种类尽量简化,仅局部可用艳色提缀。

2) 材质: 外立面材质可使用新型的面砖、陶板、石材结合幕墙、铝板、仿石涂料等,体现时代气息,给老年人带来鲜活的建筑气场。

3) 构造做法: 目前从我国养老设施运营的现状来看,养老设施从经营角度讲实现盈利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美观即可。幕墙及干挂石材可局部使用,不宜整体使用,有利于降低造价。新的建筑节能规范要求改建建筑满足保温隔热的需要,这就要求之前没有保温层的旧办公楼剔掉面层重新做外保温设计。在面层再做面砖或涂料等覆面处理。在需要做分体空调的养老设施立面上,应将空调室外机统一在空调格栅内,形成整齐划一的立面风格。

4) 立面开窗划分: 若旧办公建筑为横墙承重的混合结构,则开间大多在 3 m ~4 m 之间,正好符合养老设施尺度要求,此时立面即可按照原有外窗尺寸进行重组。如将平淡无变化的墙面做出窗与窗间墙相间的节奏变化。若是框架结构,旧办公建筑的外窗位置相对灵活。

结束语:

在进行旧办公建筑改造为养老设施的设计过程中,既要使改造后的养老设施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规范、规定,同时又要把握改造设计的经济性,在满足造价预算的前提下尽量优化设计。同时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的可利用条件。这样才能利用好旧办公建筑,设计好养老设施。

参考文献:

[1]魏新娟,胡峰.基于心理需求的养老建筑设计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29):108-108.

[2]陈世英.休闲养老建筑设计的初探[J].中华民居,2012,(22):25-26.

篇2

【关键词】:设计依据 节能设计 低压配电系统 弱电 防雷及接地

一、设计依据

除一般常用电气设计规范之外,还需执行《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山西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扩建与加固技术导则》(以下简称《技术导则》);《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

二、节能设计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第 10.8.2,“ 学校电气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 教室照明的控制应沿平行外窗方向顺序设置开关,黑板照明开关应单独装设。走廊照明开关的设置宜在上课后关掉部分灯具。……”第10.8. 3 ,“办公楼电气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办公室、设计绘图室、计算机室等宜采用直管荧光灯。对于室内饰面及地面材料的反射比,顶棚宜为0.7;墙面宜为0.5;地面宜为0.3。2、办公房间的一般照明宜设计在工作区的两侧,采用荧光灯时宜使灯具纵轴与水平视线相平行。不宜将灯具布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大开间办公室宜采用与外窗平行的布灯形式。……”

根据JGJ 67―2006 第7.3.5 “办公建筑的照明应采用高效、节能的荧光灯及节能型光源,灯具应选用无眩光的灯具。”

三、低压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

根据《技术导则》7.4.1.1 ,“学校消防用电、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照明和作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备用照明,其负荷等级不低于二级。”

2.供电电源:

二级负荷如果只有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照明及备用照明负荷,则二级负荷的备用电采用应急照明灯具的后备电源供电即可, 应急疏散照明灯具应为自带蓄电池灯具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min。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备用照明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60min。

3.变配电所及电源进线:

根据《技术导则》7.4.1.2,“变配电间及总配电装置严禁设置在学生便于到达的场所,且不应设在厕所、厨房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也不宜与上述场所贴邻。配电箱应有可靠闭锁装置。”

根据JGJ 67―2006 第7.3.2,“办公建筑的电源进线处应设置明显切断装置和计费装置。用电量较大时应设置变配电所。”

根据 GBJ 99―86 第8.3.1条,“一、学校建筑的照明用电和电力用电应设总配电箱,总配电箱的位置应便于管理和进出线方便。 二、室外线路应保证安全,维护方便。 三、各幢建筑的电源引入处应设电源总切断装置,当为多层建筑时,除首层设电源总切断装置外,各层应分别设电源切断装置。”

4.室内配电:

根据《技术导则》7.4.1,“……3.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电气设备的安装应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4.配电线路应采用绝缘电线和电缆,宜采用金属管或刚性塑料管暗敷设。建筑物顶棚内、体及顶棚的抹灰层、保温层及装饰面板内,严禁采用直敷布线。5.室内照明和电源插座应分设不同支路。应急照明、备用照明的回路上不应设置插座。所有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第7.4.3,“……4.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内的插座回路应设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5.室外照明线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根据 GBJ 99―86 第8.3.1条,“……五、室内线路宜采用暗线敷设。六、配电系统支路的划分宜按以下原则:(一)教学用房和非教学用房的照明线路应分设不同支路。(二)门厅、走道、楼梯照明线路应设单独支路。(三)教学用房照明线路支路,控制范围不宜过大,以二至三个教室为宜。 (四)教室内电源插座与照明用电应分设不同支路。 (五)各实验室内教学用电应设专用线路,电源侧应设有切断、保护措施的配电装置。” 第8.3.2条,“学校用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凡规定设一组电源插座者,均为220v二孔、三孔插座各一个。 二、语言教室和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应根据设备性能及要求,设置电源及安全接地、工作接地。 三、照明灯的开关控制,应考虑节电、使用方便及有利维修。灯具选型应符合安全要求,并应有利于清扫和维修。 四、实验室的电源应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电源插座宜设在实验桌上。(二)准备室应设置电源和安全接地措施。 (三)物理实验室讲桌处应设三相380v电源插座。 (四)化学、物理实验室应设直流电源线路和电源接线条件。 (五)生物实验室的显微镜室,设天象仪的地理教室,在实验课桌上,应设局部照明。”

根据JGJ 67―2006第7.3.3,“办公建筑电气管线应暗敷,管材及线槽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第7.3.6,“办公建筑配电回路应将照明回路和插座回路分开,插座回路应有防漏电保护措施。”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7.5.6, “插座的型式和安装高度,应根据其周围环境和使用条件确定:……5、办公用于计算机电源的插座数量不宜超过5个(组);6、儿童活动场所,插座距地安装不应低于1. 8m,宜选用安全型插座。”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第8.9.1, “……2、办公室插座的数量应不小于工作位数量,若无确切资料,普通办公室可按3―5m2一个电源插座考虑。若采用网络地板,建议由精装修将插座布置到家具上。……”

5.照明系统: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第8.9.1, “办公室照明:1、办公房间的一般照明,通常设在工作区两侧,采用荧光灯时,宜使灯具纵轴与水平视线相平行。……3、会议室及公共场所,宜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或采用其他控制器件,避免长明灯。4、大空间办公室一般不考虑办公家具的布置,只设置一般照明。5、个人办公室应根据办公桌的位置进行照明设计。6、 具有视频显示终端的办公室灯具布置时,应考虑避免反射眩光。”第8. 9.2 ,“学校照明:1、学校教室照明,主要应注意荧光灯的长轴应平行于学生的主视线,并与黑板垂直。灯具与桌面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1.7m。2、黑板照明灯应采用非对称配光的灯具,灯具排列宜与黑板平行。3、普通教室前后应各设置两组插座。4、物理实验室、视听室、光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的照明及插座的布置及控制应与工艺配合。5、实验室内试验台上的配电回路,应采用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第 10.8.2,“ 学校电气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于晚间学习的教室的平均照度值宜较普通教室高一级,且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2、教室照明灯具与课桌面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1.7m。3、教室设有固定黑板时,应装设黑板照明,且黑板上的垂直照度值不宜低于教室的平均水平照度值。4、光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一般照明照度宜为100~200lx,实验桌上应设置局部照明。……6、在多媒体教学的报告厅、大教室等场所,宜设置供记录用的照明和非多媒体教室使用的一般照明,且一般照明宜采用调光方式或采用与电视屏幕平行的分组控制方式。”第10.8. 3 ,“办公楼电气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3、出租办公室的照明灯具和插座,宜按建筑的开间或根据智能大楼办公室基本单元进行布置。4、在有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办公用房,应避免在屏幕上出现人和杂物的映像,宜限制灯具下垂线50°角以上的亮度不应大于200cd/m2。5、宜在会议室、洽谈室照明设计时确定调光控制或设置集中控制系统,并设定不同照明方案。6、设有专用主席台或某一侧有明显背景墙的大型会议厅,宜采用顶灯配以台前安装的辅助照明,并应使台板上1.5m处平均垂直照度不小于3001x。”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8.8.2, “照明控制方式:1、大中型公共建筑:……3)影剧院、多功能厅、报告厅、会议室及展示厅等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调光功能及场景开关,方便地变换各种灯光场景并实现多点控制;…… 3、根据布灯方式及应用情况采用的控制方式:……3)电化教室、会议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等场所,按靠近或远离讲台分组控制。”

四、弱电

根据JGJ 16-2008第16.1. 2,“公共建筑应设置广播系统,系统的类别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办公楼、商业楼、院校、车站、客运码头及航空港等建筑物,宜设置业务性广播,满足以业务及行政管理为主的广播要求;2、星级饭店、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建筑物,宜设置服务性广播,满足以欣赏性音乐、背景音乐或服务性管理广播为主的要求;……”

根据GBJ 99―86第8.3.3条“学校广播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和操场应根据使用需要,分别设置广播支路和扬声器。二、播音系统中兼作播送作息音响信号的扬声器应设置在教学楼的走道、校内学生活动的场所。三、广播线路敷设宜暗装。四、广播室内应设置广播线路接线箱,接线箱宜暗装,并预留与广播扩音设备控制盘连接线的穿线暗管。五、广播扩音设备的电源侧,应设电源切断装置。”

根据JGJ 67--2006第7.4.2,“ 办公建筑应设有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功能。”第7.4.3,“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的布线应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传输要求。”第7.4.4,“一类办公建筑及高层办公建筑宜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及安全防范系统。”第7.4.5,“办公建筑内的大、中型会议室宜设扩声、投影等音响、声光系统。根据需要宜设同声传译及电视电话会议的功能。”第7.4.6,“有汽车库的办公建筑宜设置汽车库管理系统。”第7.4.7, “办公建筑内弱电机房的设备供电电源采用UPS集中供电方式时,应有电源隔离和过电压保护措施。”

五、防雷及接地

篇3

关键词:现代;办公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对于现代化办公建筑领域来说,其关键领域还是要看建筑的外观和实用,其中包括安全、健康、舒适、经济等等。提高工作场所质量和能源性能,加强安全使之能适应承租人的频繁改造是重中之重的目标。

一、现代办公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1 办公建筑,是指企事业单位、机关与团体从事各类业务活动和办理行政事务的建筑物。现代办公建筑的主要特点是:

首先,追求办公文化,表现企业精神。现代办公建筑不仅提供高效、舒适的办公场所给员工,而且注重在精神层面上引导、鼓舞员工,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凝聚力。具体方式是利用办公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特征表达企业的文化内涵。

其次,功能复合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从单一走向复合已成为传统办公建筑功能的发展方向。比如,为适应社会多变的需求,办公空间常常与餐饮、购物、娱乐等功能相结合。最后,技术美学得到扩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办公建筑开始在结构、造型、空间、材料等方面以高科技手段展示技术美学。

2 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办公功能发展趋势特点

我国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办公功能发展趋势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办公综合体内部社会化服务功能的日趋完善化:

办公内部空间大空间开敞式办公的设计模式:

办公建筑内部空间单元化模式的布局,各个办公单元之间以设置具有观赏的空间廊道来连接:

(4)办公、餐饮、休闲各功能空间围绕中庭布局的设计模式。

二、现代办公建筑设计要素

1 统一性

为了确保建筑物维护与建筑的完工相分离,建筑设计要从建筑的用途出发来得出。首先,建筑设计构思的前提要充分考虑所有相关因素。除此之外,还应将大楼的建设用途和维护方法纳入考虑范围。这意味着在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当中,办公建筑的整体设计必须在业主和委托人、工程师、建筑师的合作下完成。

2 可变性

由于经营方面临着重组、职员变动、技术创新或者商业模式的变化。所以现代办公室的建造需要适应经常性的变动,还可以经济、简单的装修。应对这些需要,办公楼的家具配备、内部系统、基础设施必须进行升级换代。技术创新正在飞速进行,特别是在电讯、照明、计算机领域。先进的办公室必须通过有效采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通过革新设备如电缆汇流、数模配电,来迎接技术的发展变化。

3 关于安全、健康与舒适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效能办公室能够提供个性化气候控制,允许用户设定他们各自的、局部的温度、空气流通率和风量大小。在办公环境中,对雇主来说,最大的一笔支出费用就是办公室中这些雇员的工资。这类支出一般来说超过设备租赁费和所耗用的能源费用。因此,在高效能办公室中,员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是最重要的问题。在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先进办公室中,这些问题已经被制定为标准列入建筑说明书,如,提高新鲜空气流通率,采用无毒、低污染材料和系统等。虽然难以衡量满意度的高低,但有一点被广泛接受,那就是当办公室职员被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后,员工满意度和业绩就会提高。提高工作场所满意度得益于此,部分原因是员工们可以接近自然,视野开阔,有相互交往的机会,还可以控制自己周边的小环境。

三、现代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1个性形象的体现

办公建筑形式应该突出建筑的标志性、时代感,尽可能采用高新技术材料,其具有的几何形式要简洁而不失表现力;办公建筑细部须做到精益求精、质量一流,整体外型上要丰富整个城市的轮廓线,这样可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整个建筑的独创性。通过硕大的体积和宏伟的尺度,办公建筑常常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影响着所在城市的建筑艺术风格。设计者须细致分析基地环境,以寻求既能与建筑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又体现现代办公建筑古朴、庄严、独特而新颖的整体风范。

2人性化的交通

锥筒结构是传统点式办公建筑的常用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交通核(中心部位)位于建筑平面中心,建筑功能空间只能分布在交通核周围,大空间的形成就比较困难。如果在建筑物两侧布置交通核,不同性质的使用单元将在同一面层上形成,高效率的大空间办公模式就会得到实现,采用这种交通模式,不仅有较强的实用功能,而且能塑造建筑的个性形象,丰富其造型。

3与城市的融合

当把办公建筑视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时,建筑设计就不再是单纯的设计,而是探求内在秩序与空间形体的和谐统一,设计方案的基点正在于此。

办公建筑设计首先要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理性的比较、分析,以便提出一个符合经济、美观、适用原则的布局方案。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应采用集中布局,城市公共空间须宽阔,人口密集区应有交通便利的道路;建筑形式、位置、功能及裙楼与主体的体量确定必须充分考虑和城市整体景观是否和谐。

4营造弹性空间

建筑平面布局须有较大的灵活性,把技术用房与行政办公部分分隔开;办公建筑多是办公、生产议题的综合性建筑,建筑应提供相应的空间形式以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因与外部接触较多,行政办公设施应布置在裙房中;为保证各个功能空间的密切联系,办公路线须横向展开;为方便疏散大量人流,单独入口应设在院内;在裙楼首层,布置多功能报告厅。富有弹性的办公建筑内部功能划分,既能增强建筑空间的适应性,又能形成明确的竖向分区。

5 体现生态

创造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是办公建筑的永恒话题。以生态、“绿色”为宗旨的办公建筑设计,应是设计者的首要目标之一。室内环境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必然要依托于建筑, 如今生态建筑是建筑界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室内环境的发展自然不可能脱离建筑的发展而单独存在, 中国的传统地域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生态的理念。但是全球化同时带来东西方跨文化体系的交流与碰撞,把西方现代建筑的优秀理论原则和地区建筑文化相结合, 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寻找并发扬符合现代生活的地域性文化要素, 从而形成即是全球建筑同时又具备地方建筑特色的广义性地域建筑应该是当代建筑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6 与气候相结合

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气候的有利作用、避免气候的不利影响,达到不用或者少用人工机械设备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的目的。如果气候因素应用得当,就可以有效减少机械设备的用电量,从而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进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最终对全球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结合气候进行建筑设计,历史悠久,自从人们把建筑作为庇护场所来,气候就始终是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每年的风向是随着季节规律性更替, 冬季多是偏北和西北风,夏季多是偏南风。在进行办公建筑设计的时候, 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当地主风向进行自然通风和遮阳设计, 就可以适当减少使用空调的时间。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增多,对办公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办公建筑已成为当今全球知识经济的标志。目前,我国的办公建筑也在迅速发展,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城市最优越的基础设施,把高效率办公空间构成方法及高质量办公环境营造策略加以研究,对现代办公建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建钢. 浅谈当前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设计[J]. 山西建筑, 2009(09)

[2] 易宁. 办公建筑外部环境设计问题探析[J]. 技术与市场,2009(03)

篇4

关键字:企业总部基地 发展趋势 办公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企业总部基地”是以科技产业为主体的企业总部聚集地。其具体内涵为:以SA智能、绿色空间、全程信息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中枢式经营管理氛围,以高效、多功能、一站式服务优势为企业创建发展的高速通道,以总部经济共同体延伸纵向和横向的产业链、以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区域间的现代企业文化为企业铺设前瞻式空间路径。其一般由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总部及大集团分部建设开发,以满足企业的研发设计、展示营销、商务会议、企业培训、总部集聚等头脑经济的需求,将总部经济区、第三方服务区、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建设加以整合,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所以说,“总部基地”实质上是一个集办公、研发、生活、休闲的地域综合体。这一模式在近些年我国各行业中也渐渐普及并发展壮大。

二、建筑单体设计

2.1设计理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使办公建筑能适应新的功能和室内环境的需求,已不断地应用新的技术手段达到较为人性化的办公空间,现代办公楼的设计已朝着顺应功能多元化、大空间的灵活划分,结合有关生态环境和审美等方面的要求,使建筑技术同艺术、材料完美结合。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根据新型企业的特色,进而体现出开发区的办公建筑在整体风格一脉相承的前提下又各具特色,是设计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将功能(实用性)融入到理性的设计手法中处理建筑造型,造型变化遵从于序列规则之中;

(2)采用经典的建筑语言,讲究细节的比例和模数的统一;

(3)着力于与整个基地区域与原有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协调;

(4)在合理、实用、经济、美观、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运用新型材料、新工艺;

(5)满足现代办公建筑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需求。

2.2平面尺度及功能

主要信息

项目 主要单体建筑面积(m2) 主要功能 基本柱网

尺寸(mm) 首层层高(mm) 标准层层高(mm) 地下建筑

功能

即墨文化

创智区 30000~

60000 科研、行政、办公、配套服务 8400X8400 5400 3900 集中车库/设备/人防

亚太工业园总部基地 3000~

34000 科研、办公、

配套服务 7500X7500 4500 3600 独立半地下车库/设备

青羊工业园总部基地 2000~

30000 科研、办公、

配套服务 8100X8100 4500 3900 独立半地下车库/设备

表1

由上面表格中所列各项目中建筑单体的基本信息可以看出,企业总部基地模式中,建筑设计具有相似性特点,究其原因,则是产业特点所决定的。在此类办公、研发建筑设计中,建筑系统及主要组成是设计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筑除包含停车场、景观和绿化之外,还有结构系统、建筑物出入口、办公空间规模控制、垂直运输(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屋顶系统、建筑照明、场所消耗、家具、建筑物包装(如玻璃窗、大门和其他开放空问)、内部分隔、楼地面、通风空调、送排风系统、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支持、设备维护、安全保卫,以及建筑物标记等等内容。

建筑一般在中间部分布置消防电梯和楼梯、客货电梯等交通核心单元,在两端或对角处各设置空调机房、卫生间、开水间等公用生活设施及疏散楼梯间,解决使用及防火疏散问题。

三、空间环境设计

企业办公空间根据使用性质及要求,一般存在下列类型:

(1)单间办公室。这种传统形式多见于狭长的建筑物中,在一条走廊的两面,连通许多小房间,沿房间的周边设置服务设施,这些房间以自然照明搂主,辅以人工照明,房间的大小有所变化,但容纳的人数较少。

(2)成组式办公室。这种是适用于容纳20名以下工作人员的中等办公室。为利于布置家具,房间进深需要略大一些。

(3)开放式布局。这是一种布置大进深空间的方法。家具位置一般按几何形成组布置。

“景观”办公室。这种也属于开放式布局范畴。其特征是具有随机设计的性质,完全由人工控制环境,工作位置的设计反映了这种组织方式的结构和工作方法。屏风、植物和贮藏用的家具均可用于划分活动路线、确定边界并区别工作小组。

办公空间类型 使用者 办公面积指标() 可能的办公桌尺寸(m)

独立办公空间 高级行政领导、合伙人 20~30 (1.8~1.2)X(0.8~1.0)

部门经理 15~20 (1.6~1.8)X(0.8~1.0)

项目经理 10~15 同上

小组办公空间 从职人员 8~12 同上

团队办公空间 从职人员 8~10 同上

开放办公空间 从职人员 8~10 同上

开放办公空间 文秘、管理员 5~9 (1.2~1.6)X(0.6~0.8)

0.6~0.8开放办公空间 财务 7~9 同上

成组办公空间 商务 5~10 (1.5~1.8)X(1.0~1.1)

接待、会议空间 所有人员 1.5~2.5/人 同上

各种工作对办公空间面积的要求 表2

办公空间高度一般在2.6~3.0m左右较为适宜,过大或过小的空间高度都会使人心理产生不舒适的感觉,所以建筑层高一般控制在3.3m~3.9m之间。

在办公空间设计中,员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在新型办公建筑设计中,这些问题已经被制定为标准列入建筑说明中。如提高新鲜空气流通率,采用无毒、低污染材料和系统等。员工的舒适度是工作场所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办公建筑是公共建筑中的一种较普遍的建筑类型。它的需求量大,其本身功能的复杂性和设计的多样性,使其空调能耗非常高,远大于住宅,因此办公建筑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办公建筑的节能措施及施工工艺都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的予以考虑。

四、立面形象及环境设计

因企业总部基地是各行各业多种产业集团大集合的平台,每个企业都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和企业文化。所以在建筑形象上,不可能以某家企业为代表确立形象特征。但现代企业大多数都以新型产业为主,其特征关键词为科技、高效、低能耗、低污染。所以在总部基地建筑的立面形象设计上,一般以追求现代简洁明快的风格,突出虚实对比和体量感,强化立面的地标特性为主要设计目标。

建筑采用的现代元素较多,比如简洁的建筑形态,大量体块穿插的解构风格,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应用,新科技、新材料的运用等等。而材料或是选用大理石、仿石面砖、复合陶土制品、复核节能墙体系统与拉丝铝板、金属穿孔板、大面积透明玻璃相结合,或是直接用朴素而厚重的清水混泥土来表现。通过种种设计手段,

图1

使建筑表现出看似时尚前卫,实则具有完美的规律感和逻辑性的特性。不但达到了实用的目的,且更具有超尘脱俗的个性,体现了现代建筑崇尚的“简约极致主义”,打造出了富有创意的建筑立面形象。

图2

虽为企业办公,但随着时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这类产业基地也更为重视园区整体环境品质及质量。除整体规划设计有集中广场、景观中心区外,对组团或功能区内的小环境也悉心打造。小到停车位、垃圾桶、铭牌标识、路面雨水口等等,设计中都充分考虑人们的使用习惯和便利性,使得环境更加人性化。同时更利用部分建筑的屋面进行绿化设计,将“微环境”的设计也渗透进整体环境中,使环境品质更加精巧优美,着意打造“花园式”企业。上述三个项目均有类似设置,绿地率均达到25%以上,且与周围建筑景观相呼应和环境的协调,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五、结束语

伴随着总部基地项目的建设及其成功促进郊区化进程,这一概念才被经济圈、学术界以及传媒接受并加以关注。随着总部经济在中国的继续发展以及总部概念的拓展,“总部基地”必然在一些城市中得到新的发展。

参考资料:

魏闽红 李宏新 刘吉臣 《总部基地规划设计探讨》 互联网资料

檀鹏晶 杨益盛 刘吉臣 《从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建设看总部办公发展趋势》 互联网资料

任水菊 《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 互联网资料

篇5

关键词:办公建筑;生态;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建筑节能问题在我国不断受到重视,这不仅是因为整个世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而且因为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方面。办公建筑是公共建筑中的一种较普遍的建筑类型,它的需求量大,由于其本身功能的复杂性和设计的多样性,使其空调能耗非常高,远大于住宅,因为办公建筑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较大。由此可见,办公建筑推行节能的力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建筑节能整体目标的实现,我们也看到,对办公建筑节能问题目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性的研究更是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重庆北城艺术大厦位于江北观音桥商圈的西南端,东临观音桥步行街西临世纪金源广场,北接江北新世纪百货,南临现状商圈循环道,是一幢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办公建筑,建筑有28层高,现就几个方面分析其在生态节能上的一些不足,并对其改造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1办公建筑的空间组合设计及其能耗特点

在单体建筑设计中,由于不同的功能要求,形成多种的空间组合,因此空间类型设计不但是整个建筑设计的第一步,而且也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所在。

北城艺术大厦是办公建筑中间核心筒式的空间组合类型,以中间核心筒作为管线集中设置的空间和交通枢纽,围绕核心设置尺度较大的集中办公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利用轻质隔断进行自由分割,建筑物内一般有多种功能的组合。此类办公楼体形系数相对较小,建筑物内设备复杂,多采用集中系统进行通风、制冷或采暖。

2围护结构节能方面的改善

北城艺术大厦的能耗中,大约20%~50%是由护结构传热所消耗的,显而易见,围护结构的设计及材料的选用可以大大的改善现有的能耗散失的现状。

建筑的围护结构由屋面、墙体(包括石材、金属等非透明的幕墙)和门窗(包括玻璃幕墙)构成,改善时考虑通风和日光的需求,并提供适合于重庆气候的热湿保护。

2.1提高护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

办公建筑的外墙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在具体工程中,无论选用哪种外墙,根据建筑节能的标准要求,墙体必须要做保温和隔热,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选用导热系数小、强度高的建筑材料,如各种新型的保温砖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等作为围护结构的墙体材料;②优化建筑表皮的构造设计,即采用强度高的承重材料和导热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进行复合。

2.2采用屋面绿化,创造舒适环境

北城艺术大厦为平屋顶的形式,屋面未铺设保温板进行保温处理。可以改用倒置式的保温屋面,效果较好。另可以在北城艺术大厦做植被屋面,可以使屋顶具有更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也提供了室外休闲场所。

2.3采用高性能的节能窗和新型幕墙

北城艺术大厦的开窗面为整个墙体外立面的50%,窗为铝合金普通玻璃窗,大都为东西朝向,对降温采暖能耗的影响很大。办公建筑的窗墙比例大,热损失是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为了获得良好的景观视野和满足充足的采光需求,增强立面视觉效果,透明的围护结构占据了整个外墙面的很大一部分,而这些透明的铝合金窗户也是整幢大楼的冷(热)桥所在。除此以外,提高大面积窗户保温隔热性能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窗框的保温隔热性能。铝合金窗的特点是隔热、保温性能好,并优于一般的塑钢窗框。但在北城艺术大厦办公楼建筑上,仍然要注意密封和防晒的问题。

玻璃是热交换、热传导最活跃的部位。由于玻璃的保温性能远比不上保温外墙体,其冬季热损失将是外墙体的几倍。在北城艺术大厦普通单层玻璃窗所损失的热量可占整个围护结构采暖能耗的30%左右,而在夏季,普通单层玻璃幕墙得热过多造成室内过热也是增加空调能耗的主要因素。虽然通过改善玻璃性能可以缓解冬季的热损失,但仍不能解决夏季得热过多的矛盾。因此可以通过采用双层通风幕墙或在幕墙外安装遮阳设施来解决北城艺术大厦的保温隔热处理,并且还有利与隔音减躁,使办公环境更加静谧舒适。双层通风幕墙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内外幕墙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通风换气层,它不仅能有效的阻挡强烈日照,并保证室内采光,还可在两层幕墙中间形成空气通风层,将热空气排出中间夹层,从而大大减少夏季空调系统能量消耗。

另外,根据空气层通风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封闭式内通风幕墙”和“开敞式外通风幕墙”两种。封闭式内通风幕墙从室内的下部吸入空气,在热通道内上升至上部排风口,从吊顶内的风管排出,这一循环在室内进行,外幕墙采用全封闭构造。开敞式外通风幕墙外层是单层玻璃与非断热型材组成的玻璃幕墙,内层是由中空玻璃与断热型材组成的幕墙,内外幕墙形成的通风换气层的两端装有进风和排风装置,通道内也可设置百叶等遮阳装置。从两个系统比较来看,“开敞式”幕墙系统不仅具有“封闭式”幕墙系统在遮阳、隔声等方面的优点,而且在节能舒适性方面更为突出,并且使高层建筑上段的自然通风成为可能。

 3合理的遮阳系统

为了改善北城艺术大厦现代化办公的室内热环境,采用遮阳技术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不但可以防止眩光,还可以在夏季阻挡直射光透过玻璃进入室内,防止阳光过分照射造成围护结构温度过高;在冬季又能允许阳光进入室内,提升温度,减少空调的能量消耗。

内遮阳与外遮阳是两种比较常见的遮阳方式,但是在隔热性能上两种遮阳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重庆采用外遮阳的改造方式是比较合理的,由于遮阳百叶在窗户外侧,主要的太阳辐射热被挡在了室外,在重庆炎热的夏季有利于隔热。

4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

北城艺术大厦是中间核心筒式空间组织形式,它内部的空间进深和各层面积较大,空间流线复杂,即使是在阳关充足的白天,都必须它都必须依赖上依靠人工照明。建筑内部空气对流非常糟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机械通风。这种工作环境看似带来了恒定的气温、充足的照明,实际是在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在生态节能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通过改造,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也是决定能否真正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能量消耗的关键之一。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辅助反射系统,精心设计的玻璃“呼吸外壁”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导入自然通风,并且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的不利影响。为了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将办公部分的每层吊顶均设计成折线状或在室内吊顶临窗处加装采光板,折光板,都可以反射阳光至室内天花,形成均匀的室内漫反射光效果,增加室内照度,并减少人工照明的能耗。

通风方面,因为现状条件限制,一方面,可以在北城艺术大厦中心筒处改造结构,加设通风井,在顶部设置可开启的玻璃窗,就可以利用热压进行自然通风,改善建筑的通风条件。一方面可以在办公环境的内部分隔上流出适应风压走向的走廊,加强自然通风。

篇6

关键词:大型商业广场;平面布置;功能分区;交通组织设计

1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工程概况

某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4.1万㎡,一共分为3栋,地上6层,地下2层。1号楼和2号楼规划为写字楼,3号楼规划为商业建筑,由步行街、并联店和娱乐楼等组成。项目1层为精品百货,2~3层为生活超市,4~6层为电玩城和餐饮区,业态齐全。地下一层主为商业、餐饮及设备用房,地下二层为人防区、车库、酒店后勤用房。是集写字楼、超市、百货、KTV、小商铺为一体的综合型建筑。

2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相关要点

2.1商业综合体设计理念

为了规划出高科技的现代商业综合体,需要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强化建筑规划的统一性和建筑外形、色彩等。(1)营造新建筑精品,树立商业形象为目标,通过该项目设计提升该区域的城市空间质量,提升地缘价值。(2)在平面功能布局时,着重以商业步行街为轴线,促进各个商店之间的连通,加强商店之间的联系。步行商业街作为一个空间平台,具有平面空间与竖向空间相互转换的作用,这样有利于业态之间的联系。中庭作为轴线和分界面和交汇点,加强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3)在建筑设计时,要传承城市文脉,同时满足舒适、便捷的现代商业活动需求,体现现代商业和时尚文化的很好结合,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同时,要满足消费者物质上与精神上的体验。

2.2建筑平面布置

(1)总平面规划。本工程以室外步行街为主轴线,进行合理功能规划。在步行街布局时,主要呈T形和U型布局,在建筑起始和中部设置休闲广场,以强化室外空间的层次感,塑造良好的人流空间。室外步行街呈T字形布置,增加了建筑空间的趣味性,同时具有步移景移作用。其东面有购物商场、写字楼和室内步行街。室内步行街中庭采用大型的天窗,以营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2)建筑布局。建筑西面布置办公主楼,而在北面布置裙房,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空间,在空间布局时,主要体现空间的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从远处不同方面望去,办公建筑与南面的广场相互呼应,体现城市空间的互动性。

2.3功能分区

商业综合楼,其主体功能规划为办公,裙房功能规划为商业。在建筑东侧布置1、3号楼。设备层布置于2、3号综合楼和办公楼中间;3号楼商业综合楼包括娱乐楼、步行街和并联店。1层为精品百货,2~3层为生活超市,4~6层为电玩城和餐饮区。在地下室设计时,确保两个地块地下室相互连通,地下室为平战结合的地下停车库和设备用房。

2.4交通组织设计

交通流线布置要合理,设计如下:(1)车行出入口设置。在设置车行出入口时,本综合体东侧,西侧和南侧各设置了1个出入口,车辆进入项目后,都可以从这3个出入口直接入口进入地下室,地面只设置消防车位;(2)人行出入口设置:在人行出入口设置时,设置了4个进出口,以满足人流的正常使用,在项目东侧和西侧分别设置2个进出口,并与城市道路相接。项目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在东侧入口广场,以达到城市人流的疏散。北侧入口广场作为共用广场,主要为室内、外步行街提供休闲、休息和交流的场所。与此同时,在项目内部设置T字形室外步行街,以方便行人购物和休息,加强项目不同朝向建筑之间的联系。在室内步行街的末端设置了一个广场,以疏散行人。

2.5建筑外立面设计

在建筑外立面设计时,要体现出建筑的时代性和标志性。在设计中,采用了简约的设计方式,通过加强铝塑板墙面与玻璃之间的对比,以营造出良好的购物空间,强化购物的形象,突出建筑良好的商业气氛。在主体建筑设计时,为了体现简洁、大方的建筑特征,呈方形布置,以强化建筑的视觉冲击力,确保使用面积的有效性。大型商业综合体方形布置形式主要包括正方形布置与长方形布置,这两种布置方式是建筑平面设计的要素。与此同时,在外空间立面设计时,还要考虑到满足建筑功能及业态外窗的功能要求,如餐饮类建筑都要考虑到足够的外窗的设置问题;百货类建筑需要在首层设置展示橱窗。因此,我们需要在立面设计上,合理地布局建筑的功能,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商业综合性建筑立面设计有别于一般住宅建筑,而更加倾向于公建化的立面效果;另外,还要考虑到每户独立分体空调外机位的设置,融入到整体建筑外空间的组织中来。

2.6建筑景观设计

综合体景观设计如下:(1)外街空间设计。在建筑外立面设计时,其设计的重点大于外街空间设计。在外街空间设计时,要强化地面上的投影效果,且采用现代的铺装风格,以突出建筑外立面的形象,塑造了有个性的建筑空间。(2)内街空间设计。内街空间设计采用了水元素,加强内街空间与硬朗的建筑的风格对比,同时采用了水流式的铺装方式,提升建筑的动感,加强与室内空间的联系,以增强室内步行街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提升整个购物空间的活力。(3)建筑景观绿化设计。在建筑景观绿化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简洁、精致的原则。在外街绿化设计时,采用整形的绿化,同时结合泛光照明,营造出良好的商业氛围。在景观植物选择时,我们选择了海藻类名贵植物,以加强其与周边环境的区别。在商业广场局部景观设计时,应以香樟作为点缀,并增加了移动绿化的设置,强化绿化效果。(4)南面广场设计。在南面广场设计时,大量使用了雕塑小品、水体、室外家具等。其中,水体设计以喷泉、瀑布为主,以吸引人流,增加商业气氛,同时还可以调节气候、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在雕塑小品的设计上,根据广场的特质,采用鲜亮色彩,加强造型塑造,体现文气气息和时代感,并突出商业氛围。

3结束语

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优化,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实例,主要从建筑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外立面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大型商业广场设计要素,旨在为商业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蒋卫峰 单位:广东广龙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诗惠.商业建筑设计的街区化发展形态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篇7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 电梯分区 ; 避难层;疏散楼梯

[ Abstract ]: In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s, due to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plies substantially over the common high-rise building, the building elevator design and the common high-rise buildings have many differences,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high-rise building elevator design.

[ Key words ]: high-rise building; elevator partition; refuge floor; staircase

中图分类号:F57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针对现代城市有限的空间,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超高层建筑指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为了满足人员及货物的有组织上下,并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是超高层建筑竖向交通设计的主要问题。超高层建筑一般可提供办公、商业、娱乐、观光等服务,建筑功能的不同,可容纳人数也不同,根据我国办公楼建设标准和有关资料分析,一般可按每人有效净面积指标8~12m2/人计算。有效净面积就是总建筑面积减去不能提供娱乐与办公的面积(如楼梯、电梯井道电梯厅、公共走道、卫生间、设备间、结构面积等),由此可得出全部电梯运送服务的总人数和消防疏散需要计算的总人数。1 电梯交通设计

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电梯是主要的竖向垂直交通工具,其性能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入驻客户的办公效率和对写字楼物业的满意程度,因此电梯的设置做为办公建筑物业等级的硬性指标之一,在高层公共建筑的竖向交通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切不可忽视。

1.1 办公建筑的电梯配置标准

目前,国内还没有高层公共建筑电梯设置的规范要求,因此,只能结合国际上的评价体系和国内办公建筑的现状做为参考,主要指标为:

1.1.1依据国内办公建筑的电梯使用经验,常用电梯数量配置需保证每部电梯服务的办公楼建筑面积不超过5000m2,办公有效使用面积不超过2500m2,使用人数不超过300人,服务层数不超过3层。

1.1.2平均侯梯时间不超过40s。平均侯梯时间,是指乘客在任意层站等候电梯的平均时间,又称电梯平均运行间隔。平均运行间隔越短,电梯的服务质量就越好。

1.1.3乘客电梯在高峰期5min运载总人数13%~15%。5分钟运载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电梯可运送的乘客数量占建筑物内常驻人数的百分比,一般以5分钟为单位计算,电梯的5分钟运载能力越强,电梯的服务质量就越高。

1.2 电梯分区

一般建筑物层数超过25层或建筑高度超过75m时,电梯宜采用垂直分区设置,目前形式主要有:(1)奇偶层停站(2)高中低分区(3)单双层双轿厢(4)高空转换大堂。高中低分区是最常用的电梯分区方式,电梯分区结合消防分区,利用避难层做电梯机房。多台电梯宜采用群控,群控不宜超过4台。电梯分区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1.2.110层以下采用全程服务(即一组电梯在建筑物的每层均开门)。10层以上可采用分区服务,或在建筑物上部设置转换层以接力方式为上区服务。

1.2.2分区时应考虑以乘客在轿厢内停留的时间为标准,一般采用1min较为理想,1.5~2.0min为极限。

1.2.3分区标准应通过计算确定,一般上区层数应少些,下区层数应多些。

1.2.4电梯分区宜以建筑高度50m或10~12个电梯停站为一个区。

31.2.5通向顶层的观光梯应是直达的。

1.3 在配置超高层电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3.1单侧并列成排的电梯不宜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8台。

1.3.2典型电梯载重量为1350kg、1600kg和1800kg。

1.3.3电梯的垂直加速度在0.9~1.5m/s。

1.3.4电梯速度偏重于克服长行程,典型的无减速箱电梯速度是:3.5、4.0、5.0m/s等。

1.3.5超高层电梯的供电系统一般都配置两路独立的供电电源,以保证电梯的用电,防止电梯的供电中断而使乘客滞留在行驶的电梯内。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或进行维修时,另一路电源自动投入。若发生意外事故或大范围地区停电使第二电源也不能供电时,这时供电系统应转换到第三电源,超高层的第三电源一般由柴油发电机供给。当第三电源也发生故障时,只有依靠蓄电池供电,一般要求蓄电池能够给各楼层的公共通道提供应急照明和应急电力,其余向电梯供电,并且能够维持电梯继续工作。

2 消防疏散设计

一般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仅高度高,而且功能复杂、人员密集,通讯设施、空调系统、机电设备和可燃装修材料多,竖向管井也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烟囱效应,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是疏散距离远、疏散时间长,在正常情况下,要将一幢30层高、每层可容纳240人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到室外需要78分钟。由此可见,火灾时要将全部人员疏散到室外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超高层建筑中每隔一定层数设置避难区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人们可以经过较短的疏散距离,进入避难区域,得到安全保护,等待消防人员救援。

2.1 避难层的定义

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避难间则是供消防人员在一定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楼层)上设置的临时避难用的房间。

2.2 避难层的作用

避难层和避难间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来不及疏散人群的临时避难场所。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场所,为此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断开,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2.3 避难层的形式

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备层结合,这种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要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合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假设避难层负责以上15层的人员避难要求,每层100人,共1500人,按每平米停留5人计算,则需要净面积300m2;另一种专用避难层,其核心部位的设备和垂直交通设施,必须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合起来,人均占用面积应满足上述要求。

2.4 避难层的设计要点

2.4.1能提供一定的面积供疏散人员避难;

2.4.2要有良好的通风和排烟设施;

2.4.3避难层或避难间与消防电梯间及疏散楼梯间应有通畅的交通组织流线,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与疏散楼梯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串联关系。

2.4.5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2.4.6(!个避难层时,距地面第一个避难层的高度由当地消防部门所装备的消防登高车的云梯高度决定,一般不宜超过45米,原因是发生火灾时聚集在45米高度左右的避难层人员,可由云梯车将人员疏散下来。

考虑到各种机电设备和管道等的布置需要,并能方便建成后的使用管理,两个避难层间的楼层,大致定在15层左右。在做具体工程时,距地面第一个避难层的面积宜较上部各避难层大一些,以防止过多的人员滞留在这一层。

2.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关于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相关规定:

2.5.1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2.5.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2.5.3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计算。2.5.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2.5.5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2.5.6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2.5.7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2.5.8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3、结束语

篇8

1.建筑单体设计

(1)合理的柱网布置

平面柱网布置整齐、统一,柱网为8×8m,通风采光井为8×9m,合理地满足各部门办公及会议功能布局的需要。各工程设计室柱网8×16m(8+8m),平面利用系数较高,施工简便,造价经济,非常适宜布置设计人员小工作间,形成了一个景观大空间设计办公室。通过室内景观绿化设计,将单调呆板的工作环境变成舒适的、高雅的、赏心悦目的办公环境。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有益于科研设计人员的身心健康。

(2)丰富的内庭式办公室间

建筑单体平面布局采取了中国式传统四合院的风格,周边式的建筑布局围合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庭院,科研、设计、办公、后勤服务、酒店公寓、运动健身等功能均围绕庭院展开,使各种功能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的整体,共享一个环境优美的内部空间。而且周边式的布局方式将有限的绿化用地集中起来,形成了规模效应,避免绿化的支离破碎。在建筑物内部,利用建筑的围合形成了室内共享中庭。并围绕中庭组织建筑的每层绿化花园,使各层功能房间均能享受到良好的日照、通风及绿化景观。进而形成有效的建筑微气候环境,为日后的使用及维护节约成本,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2.节能及新技术的应用

(1)有效的建筑微气候环境

利用建筑平面组合形成的多种形式的中庭空间来调节建筑室内外温度、通风及采光条件,形成了有效的建筑微气候环境,发挥了冬、夏季不同的功能作用。其直接意义是:在夏季炎热的外部环境条件下,中庭利用其空气对流的抽风作用可以加速建筑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达到解暑降温的效果。由于本设计中中庭无处不在,形式丰富,既避免了普通内廊式办公楼空气流动不畅的弊端,又可以解决普通外廊式办公楼阻热条件差、建筑能耗大的问题。在冬季寒冷的外部环境条件下,两个露天中庭可使建筑避免冷空气的直接侵袭,可以有效缓解因为空气的快速流动而造成的热损失。而有隔热玻璃顶、且开启自由的百叶窗的室内中庭,则相当于温室作用。既可吸收太阳光照射产生的热量,又可有效的防止热量散失,起到了良好的温度调节作用,从而形成了有效的建筑微气候环境。

(2)中庭绿化延伸入室内

将植物引进室内,使内部空间兼有自然界外部空间的因素。内外空间过渡顺畅,渗透效果更为自然,达到了内外空间延伸的目的。多种形式的中庭绿化可以有效的降低室内气温,同时对室内气体的净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降低中央空调的负荷。各层中庭绿化均有充足的直接光照,可以在中庭空间中布置能贯通室内多层空间的大型植物和树木,使各层之间相互渗透。绿化植物种类应经过精心挑选,除了树形优美、花期较长的基本要求外,还必须是符合环保的。

3.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规划用地周边环境较好,金阳北路上中央绿化隔离带花团锦簇,用地与道路之间30m宽的绿化带绿草茵茵、景色宜人。建筑设计中,利用局部底层架空和建筑连接处的通透空间。将外部景观引入到庭院内部,使内外景观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优美的绿化办公环境。

4.绿化景观设计

本项目的绿化景观设计主要包含三个内容:沿金阳北路的30m宽绿化带,庭院绿化,建筑单体内的中庭绿化。在30m绿化带内,以大面积草坪绿化为主。点缀步行小径、歇亭、水池,以中式造园手法为主。结合西式图案绿化,形成开阔的沿街绿化景观,配合新颖美观的建筑风格。在建筑单体围合形成的庭院内部,沿东北-西南交通轴线组织景观绿化,交通轴同时也是绿化景观轴。以绿地、水池、铺地、小径、休息座椅及下沉式广场、健身运动场地相辅相成,形成了庭院内多功能的景观绿化空间。在建筑单体内部和中庭共享空间内,以假山、叠水、小径为主,创造出了有限的空间和无穷的意境的中式传统景观绿化效果。结合各层平台绿化,将平面绿化转化为空间绿化,使绿化的内容及深度、广度均得到较好的延伸。沿街绿化、庭院绿化与中庭绿化之间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形成了丰富的绿化景观效果。

二、结语

篇9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设计;核心筒

1、项目设计概述

本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48.46 万m2,规划地上建筑面积约为34.67万m2,容积率3.99。其中7号办商业、办公综合楼面积约为11.74万 m2,高度200.35 m(计算至直升机平台) 。对本项目设计做一个总结,有着必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同时为诸多有志于或即将踏入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年轻建筑师提供了有益参考。

2、基地选址、总体布置、结构选型

1) 超高层办公楼基地选址特点。对于超高层办公楼的选址来说,基本上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或规划新区。以本工程为例,该商业、办公综合楼项目紧邻市政府南侧,为新区行政中心核心地段。2) 超高层办公楼总平面布置特点。像超高层这种类型的建筑往往以其宏伟的尺度和巨大的体量,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决定和影响着所在城市区域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根据基地条件、项目规模等因素,总平面布置时一般采用集中式或分散式。本项目采用集中式布置,总体规划布局清晰,分区明确。沿城市主干道的南部地块作为项目形象展示的主要区域,考虑大尺度的城市设计,以展示连续大气的城市界面; 在整体空间上,设置了一条由市府开元湖为对称轴的空间布局模式,从东面的一期工程到西面的二期工程,滨水步道空间一直延展穿越整个金融、商业、办公、住宅区域。通过高低错落、自由穿梭的商业界面,在视线上形成一条有机连续的视觉通廊,中部穿插的市府规划的水泊增强了东西地块的对话。3) 结构选型。结构选型是超高层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结构设计时抗震设计是重中之重。在设计初期,结构设计人会根据建筑的高度、高宽比、体型来选择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本项目采用型钢混凝土框筒结构。

3、平面设计

3.1 核芯筒设计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有一个将垂直交通和设备管井集中在一起的,同时又在结构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核”(core) 。本项目采用核芯筒位于办公楼中心布置的常规方式,争取了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以及卫生间、茶水间等服务性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能够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

3.2 核芯筒电梯设计

电梯是高层建筑各楼层联系的主要交通工具。电梯的等候时间和电梯的运输能力(5 min 内运送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HC5) 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电梯的速度、数量和载客人数。而电梯的数量和大小又直接影响着核芯筒面积的大小,因此关于电梯的设置非常重要。电梯的设计主要涉及到电梯厅、客用电梯、货运电梯、消防电梯等4 个方面。

一般电梯厅以大于3.0m(进深)×2.7m(净高) 为宜,项目选用3.0m(进深)×2.7m(净高) 。1) 电梯设计。电梯设计在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平面设计中应该说占有最大的比重。这不仅是由于其在面积上所占比例较大,更是因为垂直交通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极为关键。2) 竖向分区。高层办公建筑的电梯一般每12 层~15 层分一个区,本项目以避难层做竖向分区,第二个避难层以下分为一个区,以上为一个区。电梯速度随分区所在部位的增高而加快,每个分区的电梯自成一组,互相连成一排布置,每排不超过4 台,各不同分区电梯位于不同的平面位置。以7 号楼为例,办公层分成2 分区,低区32 个楼层,高区18 个楼层,每个分区各设4 台客梯。3)电梯数量的确定。确定办公楼的电梯台数期望值N* 往往和建筑物类型、规模、轿厢额定载重量、额定速度和轿厢行程有关。

3.3 货运电梯设计

超高层的综合楼往往有多种功能的组合,商场、会议、办公、宾馆、观光、设备用房等设施。这些设施均为对外服务的,因此存在如何将后勤物品运往各分区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在垂直、水平交通设计时会忽视的问题,本项目考虑未来高区变电所内设备由于单位重量很大且不易拆卸,在设计时考虑有专门的竖向、水平运输通道,其荷载设计满足未来使用更换设备的需要。

3.4 消防电梯设计

消防电梯是发生火警时,消防人员进入塔楼失火楼层进行扑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数量应符合高规第6.3.2 条的规定。7 号楼的货梯的技术参数统计见表1。

3.5 消防疏散设计

1) 楼梯设计。楼梯的形式、宽度、踏步大小应满足规范要求。7 号楼选用2 部楼梯,梯宽1.4 m,踏步270 mm ×160 mm。2) 辅助用房设计。辅助用房包含设备用房、卫生间、茶水间。3) 办公平面设计。办公室是人们工作的重要场所,办公室本身功能是满足一个组织一群人在工作中的群体行为。在进行塔楼设计时,办公楼层除了要求达到一定的得房率,对于办公区的进深也是评判其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7 号楼进深为11200 mm。4) 主要办公空间: 是办公空间设计的核心内容。一般有小型办公空间、中型办公空间和大型办公空间三种。5) 公共接待空间: 主要指用于办公楼内进行聚会、展示、接待、会议等活动需求的空间。6) 交通联系空间: 主要指用于楼内交通联系的空间。一般有水平交通联系空间及垂直交通联系空间两种。7) 配套服务空间: 通常有资料室、档案室、文印室、电脑机房、晒图房、员工餐厅、开水以及卫生间和后勤、管理办公室等。8) 附属设施空间: 通常为变配电室、中央控制室、水泵房、空调机房、电梯机房、电话交换房、锅炉房等。

3.6 办公平面疏散设计

1) 防火分区设置。在现有新建高层办公楼中,基本都设有自动灭火装置和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能达到及早发现初期火灾和及时予以扑灭,相应地提高了建筑内的安全程度。在这种条件下,防火分区面积可以增大到2 000 m2。

2) 合理布置疏散流线。根据建筑平面不同,常见的消防疏散分为大空间办公和有公共走道隔间办公。疏散距离详见高规。

3.7 办公平面设计其他条件

随着技术和需求的不断发展,在结构和设备方面的新要求也影响着办公标准平面的设计。1) 关于办公楼荷载要求。随着办公设备的更新,原有对于办公标准层荷载(2.0 kN/m2) 的考虑可能无法满足现有部分公司的设备重量要求。2) 预留设备空间。在超高层的办公楼往往设有24 h 工作的机构,在此类办公中,设有24 h 运行的设备。因此,在平面设计时,需要预留为其服务的空调机的冷凝水管的位置。

4 超高层办公楼其他问题

1) 办公楼舒适度( 主动式阻尼器) 。超高层办公楼因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结构会产生横向的位移。在经过高度上的累加后,在大楼的高处会产生很大的水平位移,由于风的强度和方向经常改变,住在高区的租户容易感觉大楼在摇晃,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有很大的不适,甚至会有“晕船”之感。为了使“玉树临风”依然能“稳如泰山”,必须增强大楼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结构的减振系统不仅是重要的削弱地震影响的措施,而且对提高大楼内人的舒适感也起到一定作用。2) 办公楼防恐、防灾设计。一幢办公楼往往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租户,而且访客众多,大楼内的人员和财物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如果仅依靠传统的安保登记系统显然早已不堪重负。门禁系统为解决以上问题创造了条件。3)停机坪。超高层顶设置停机坪,可以解决紧急突发事件,设计时需注意将消防电梯通至屋顶,方便人员到达停机坪。4) 擦窗机。超高层建筑需考虑平时幕墙的清洗,宜在屋顶设置轨道式或固定悬挂式擦窗机。

结语

随着大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超高层建筑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增加,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当然,我们也必须充分地意识到,高层建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标志,形象,空间,容量,但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生态,防灾,安全,维护,管理等等的负面影响。所以,高层建筑建设至今,一直争议不断,特别是当前世界能源和经济的不景气,使人们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持怀疑态度,引发了众多的讨论。这些是每个建筑师都需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围护结构;采光通风;节能减排

当前现代高层办公建筑呈现出两种趋势:第一种是追求对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第二种是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使用方便性。本文结合公共建筑绿色节能减排,讨论我国现代公共建筑设计中围护结构设计、采光通风设计、节能减排设计等几项绿色建筑技术在这两种趋势中的应用。

一、项目概况

深圳建科大楼是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办公楼,建筑总面积 1.8 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为59.6 m,共 14 层,其中地上 12层,地下 2 层。建筑功能包括实验、研发设计、办公、学术交流、地下停车库、休闲及生活辅助用房等。建筑设计采用功能立体叠加的方式,将各功能块根据性质、空间需求和流线组织,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竖向空间体块中,并针对不同需求的建筑护构造,形成由内而外自然生成的独特建筑形态。

二、建筑空间布局

绿色公共建筑可以进行混合功能设计,要考虑到立体的复合功能,通过功能的复合来节约能源、材料和城市空间资源。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不仅要强调使用功能、交通流线等基本要素,从一开始就应融入绿色理念。将建筑采光、通风、节能和使用者参与程度等方面因素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设计除满足常规的办公功能、流线组织外,还设计大量的空中交流平台、屋顶花园等设施。设计将首层架空6m,形成开放的城市共享绿化空间。

在屋顶设置整层绿化花园,标准层的垂直交通也由开放的绿化平台相联系,共同形成超过用地面积一倍的室外开放绿化空间,为使用者提供大量的交流活动空间,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系统也减少了环境的热岛效应。

三、建筑节能技术支撑

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不仅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很精确的通风、阳光、噪声指标,并不断调整和完善设计,综合运用丰富的技术设计手段,使建筑室内外环境达到最佳。

(一)围护结构设计

1.外墙节能措施。在围护结构节能方面,建科大楼综合采用保温墙体、节能玻璃、创新外遮阳保温、绿化屋顶等护措施,实现65%的节能设计。大楼建筑采用了水泥聚苯板加聚氨酯泡沫喷涂材料复合墙板,复合墙板和外墙保温装饰板(聚苯板 + 铝板)的外墙保温隔热措施。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 0.69 W / ( m2·K)。5 层及以下外墙采用挤塑混凝土外墙板 + 喷涂聚氨酯泡沫内保温,7 层及以上外墙采用金属饰面 + 保温板 + 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的下半部墙面外挂混凝土墙板的内侧喷涂聚氨酯泡沫,将梁和柱包覆起来,虽属“外墙内保温”,但不存在热桥。建筑的上半部采用金属材料饰面 + 保温板形式的外墙外保温,可避免一般外墙外保温系统容易开裂的缺点。

2.外窗和幕墙节能措施。围护结构方面要主动节能,南方的建筑外遮阳,北方的建筑直接利用太阳能。中国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国家,到了春天、秋天应该让建筑直接能够通风,可以大幅度下降建筑能耗。建科大楼外窗采用中空玻璃铝合金窗(内设遮阳百叶),以及中空玻璃断热铝合金窗。南立面和东立面部分采用透光比为 20% 的光电幕墙,同时,东立面和南立面均设计遮阳反光板等外遮阳措施。东、南、北三个朝向在距窗顶部下方的 500 mm 处设置反光遮阳板,既起到增强室内自然采光的效果,同时起外遮阳的作用。西向采用双通道幕墙的隔热构造做法,双通道幕墙的外侧幕墙采用太阳能光电幕墙,通道宽度 0.8 m,通道内自然通风良好。

3.屋顶和架空层节能措施。建科大楼的屋顶根据位置及具体情况采用倒置式屋顶、降温屋面、种植屋面和屋面遮阳等多种节能技术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低能耗和绿色建筑集成技术示范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 “华南地区绿色办公建筑室内外综合环境改建”的示范工程。屋顶采用 30 mm 厚倒置式隔热构造,同时部分采用种植屋面,屋顶花架安装光伏电池板和平板式太阳热水集热板可对屋面遮阳。采用倒置式屋面可使防水层和基层免遭热变形扰动,延长防水层的寿命。30mm 厚隔热层再加上种植屋面以及屋顶花架安装的光伏电池板和集热板的遮阳,隔热效果显著。

(二)自然通风设计

1.平面布局。建科院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风,另外结合前面对建筑场地的自然通风环境的研究,通过计算机进行通风模拟,分析建筑空间布局情况下的自然通风设计。

2.根据风压分布优化各立面开窗方式。建筑设计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 根据室外风场规律,进行了精细化设计,根据所在楼层不同结合立面的做法分别采用平开窗、中悬窗、上悬窗等开窗方式。建科院建筑的窗户有很大一部分采用中悬窗形式,这种开窗形式通风性、打开方式、开启角度和防噪音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结合采用遮阳导风板,同时外窗朝向和形式也考虑了外部噪声影响。基地周围有两条道路,立面及开窗设计必须考虑噪声环境影响。通过对周边噪声环境的实测和模拟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噪声给建筑带来的影响作专项处理,如门窗、楼板、地面、天花、室内隔墙均采用构造措施,并做隔音降噪处理。同时适度减少某些特殊位置的开窗面积,做到噪音防治处理的有的放矢。另外在建筑平面上,采用大空间和多通风面设计,实现室内舒适通风环境。

3. 建筑空间采用大空间和多通风面设计。如报告厅采用可开启的外墙,当外墙开启时,室内通风效果良好,可感觉较为明显的自然风拂过; 当需要引导风向或则关闭时,电动按钮控制关闭角度。另外还有自然通风的休闲平台和可通风楼梯间等。

(三)天然采光利用

平面布局使建筑进深控制在合适的尺度,以提高室内可利用天然采光比例。在外窗的窗台设置遮阳反光板适度降低过高照度的同时,将多余的日光通过反光板和浅色顶棚反射向纵深照域。室内面积采光得到改善,理想情况下可节约用电约6万度电。在地下室设置光导照明系统,光导照明系统包含采光器、导光管和漫射器三部分。通过屋顶的采光器捕获阳光,然后通过导光管的反射管道向下改道,透过不同的反射面,将自然光分布到建筑内部的区域。该系统基本不涉及能耗,符合建筑节能概念。管道设计采取可调设计,通过建筑结构的较小改变,使之满足安装需要。漫射器的反光镜面及扩散面可安装于天花板上,用作调整光线及控制室内光的传播。将光线引入均匀地向室内投射,而且将过多的紫外线、冗余的热量及粉尘阻挡在外。

四、公共绿色建筑节能物业管理

中央财政三年前就确定对建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系统的示范城市给予补贴,对所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在线监测。再加上节能物业管理、节能服务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两个建筑系统服务商,服务业的发展在建筑领域方兴未艾。

五、结语

由于政府节能补贴大幅度增加,适用的关键技术正在快速涌现,以及国际合作正在蓬勃发展,绿色公共节能建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从开始所遵循的思考方法就不同于以往,其中因大量新技术的应用所表达出来的形态也不同于以前。当然,绿色建筑也不仅仅是做技术的简单拼接,而是建筑技术与建筑形态的有机结合。遵循公共建筑的绿色节能应该首先应着眼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技术创新和精心设计,而且尽可能延长生命周期。绿色生活永不止步,设计也不会因大楼建成而停止,坚持使用中再设计的原则,建筑才能真正成为“既有建筑改造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典范。

参考文献

[1]胡南.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要点探析[J].中外建筑,2010(8):154-156

[2]马维娜,梅洪元,俞天琦.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建筑技术,2010,41(7)

[3]史海疆.能耗监控管理系统助力公共建筑绿色节能[J].电气应用,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