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运营体系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运营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道德问题
1.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丧失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通过道德规范表现出来,其基本思想是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德教为先、修身为本、推崇仁爱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当然,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国民经济处于高速发展中,其中一些道德准则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人,并不能正确的认识,他们鼓吹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全盘否定,大肆渲染其中的不足之处,对其中优秀精华部分只字不提,完全抛弃了传统道德观。还有一部分人主张完全打破传统的道德观,建设全新的伦理道德体系,用全新的道德观念认识评价当下社会;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西方在经济发达的同时道德体系也是完善先进的,我们应该将道德标准全盘西化,只有全盘学习西方才能让我们快速有效地解决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道德问题。
2.西方道德观念对我国道德体系建设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确立和不断发展,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加深,一些西方价值观念的传入,人们的传统观念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第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发生冲突。封建社会两千年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结构、家长制的社会等级制度等,让中国人形成了以集体利益为重、注重整体的观念。但是,市场经济寻求效益的最大化原则,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第二,仁义为先与个人利益至上的两种观念发生冲突。中国传统道德观历来崇尚仁义为本,而市场经济中个体之间是竞争关系,个人往往不择手段谋取利益。第三,德治理念与法治理念发生冲突。中国传统道德认为,天下为有德者居之,治国当以德为先。而市场经济国家一切事物运行应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国。西方这些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出现,阻碍了我国道德体系建设的经济快速发展。
3.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体系建设失衡
改革开放30年来,开放的市场环境,合理的政策支持,正确的经济策略等使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与世界各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入,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是,道德体系建设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两者发展呈现不均衡的态势。近年来,国人的道德和公德意识可并没有像经济发展那样快速提高,唯利是图、自私自利、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现象开始出现。这些不道德现象不断地冲击着国人的道德底线,并在全社会范围造成了不良的气候。经济发展与道德体系建设发展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的不健康发展又内在的影响了道德体系的完善,最终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模式,两者失衡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
4.道德体系建设监管体制缺失,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足
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德治,讲求以德治天下。受德治传统思想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现实情况的影响,目前我国的道德体系建设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监管体制,基本上是一种区域型的自由建设局面。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需要和现行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各地方政府将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埋头发展经济,而忽视了道德体系建设。而且,政府缺少负责道德体系建设的专门部门,一般是几个不同的部门共同管理这项工作,这就导致了部门之间权责不清,互相推诿,政策执行力低下。最终造成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足,无法进行综合的协调建设,许多政策没有落到实处,也造成了道德体系建设配套资源的浪费。
二、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道德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1.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和传统道德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在整体上都不是、也不可能是超时空的。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道德文化,其中既有精华部分,也有糟粕。同样,我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也有同样的特征,对于传统道德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一方面,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部分要继续发扬光大,如推崇集体主义精神,讲求仁爱,尊师重孝,知行统一等。而且要将这些思想与、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效的融合起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另一方面,而对传统道德的糟粕部分要坚决摒弃,如三纲五常、等级观念、故步自封、封建迷信等。
2.以审视的目光对待以西方为代表的外来道德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确立,以西方为代表的道德观念开始传入我国,西方道德观念是在西方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是与西方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有其缺陷和局限性。但是,它也有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现代生活相适应并促进其发展的一面,包含着合理的可鉴的内容。我们应以审视的目光看待这些外来的道德观念。第一,寻找途径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效整合,是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第二,积极的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努力实现“义”与“利”的整合,使人们能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和体贴的温暖。第三,正确对待以西方为代表的外来道德观念。在建设我国道德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借鉴这些外来道德观念的合理内容,并加以改造吸收。对其缺陷和局限性,我们也应进行积极研究,从而少走弯路。
3.道德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互为支撑,均衡发展
道德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发展为道德体系建设提供物质基础,道德体系建设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条件。如果市场经济发展抛开了道德伦理,那么社会将会走向腐化和堕落,经济发展最终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倒退;同样,道德体系建设离开了市场经济,那么也将成为毫无意义的教条而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道德体系,需要对两者进行合理的权衡,努力实现两者的均衡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应为道德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提供道德体系建设所需的必要资源,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道德体系建设规定着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运行秩序,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信念支持,两者应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均衡发展,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实现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4.强化舆论的监督,实现道德体系建设制度化
篇2
关键字 污水处理 运营模式 水资源
就在今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率仅仅为15%。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相当多数的污水处理厂,均是由国家集资建设的。属于事业单位。值得肯定的是,这种分配方式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开革开放现代化的今天,多种所有制蓬勃发展,对于这种以计划经济为主题的基础性机制形成了冲击作用。从另一方面看,城市污水处理厂无论是在经济体制,还是在处理技术,或是在运营的模式等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多的差距。
1.多样并存的运营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模式面临有BOT模式,准BOT模式,BT模式,TOT模式,BO模式,RO模式,租赁模式以及托管运营模式等多种运营模式并存现象,笔者将列举其中几个较为突出的运营模式。
1.1 BOT模式
BOT是建设,经营,转让的英语单词的缩写,从其字面理解我们便可得知BOT模式是由政府依照特许经营协议授权某项目公司在其特许经营期间内建设投资一座处理厂,并对其进行运行和维护,该项目公司可收取污水处理费并在特许期结束时将项目工程完好无偿地交还给政府。这种运营模式不但有效提高了工程的建设效率以及对成本的控制之外,对工程的质量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保证,增加项目运作的透明度。目前,我国就提高污水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越来越多案例开始实践BOT投资运营模式。
1.2准BOT模式
从BOT模式延伸出来的准BOT模式,虽然跟BOT模式的项目操作特点相同,但区别就在于政府会对项目注入部分资金,成为该项目公司的股东之一,而政府注资方式可以如:国债等等。这种新的运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对投资者的信心会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投资者的资金压力,适合国内资金实力较弱的环保企业运作。
1.3 BT模式
建设移交模式也就是我们所称的BT模式,这也是一种由BOT模式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新模式,与BOT不同的地方是,BT项目投资建设机构并不是通过运营收费来获得利润的,其利润来源来自于项目的建设。
1.4收购-经营-转让模式
TOT模式概念为政府将污水处理项目一定期限内的产权和特许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以此来获得资金,用以建设新的项目的融资方式,投资人在特许经营期间必须自行承担责任和风险,并负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维护费用,通过经营收回投资并获得利润,特许期间结束之后需将项目完好地移交给政府部门。TOT模式的作用在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并利用特许经营权置换到的资金对其他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也可用于偿还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债务,减少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财政补贴,降低政府对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营成本,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效率。
2. 污水处理厂所存在的问题
2.1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最早时期,污水净化在我国初始直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建设,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设的大型污水处理厂近420座,其中二级处理厂超过半数。其中2000年作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黄金年”在其一年中,对于城市污水工程建设所投入的总投资已是将近150亿元。这是前无所有的,但是即使这样,在我国大多数小城镇依旧尚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2.2污水处理工艺现状
在现阶段,污水处理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工艺和流程。我们在现如今的认知中,大致把污水处理工艺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称为强化处理工艺。这是要根据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和规模所规定的。这时候就要选用物化强化处理法。
第二种称之为二级处理工艺,二级处理工艺所采用的工艺相对于较多,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是相对地,这种处理工艺需求要日处水能力要在将近20万平方米的处理设施。
第三种是二级强化处理工艺。这种工艺的功效是可以明显有效地去除碳所带来的污染。不仅如此,对于脱磷脱氮也有相当显著的效果。
2.3 污水处理技术的改良
由于其污水处理的特性。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应该安全处置,以防止外流避免二次污染。所以,相对应的我们要制定出台更为严密、精准的水质标准以及污水处理措施和监控手段。不仅如此,仅仅提高污水处理的监控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加强城市内污水的集中处理,以及提倡环保节能,提高污水的再利用率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的。
正是因为如此,多内也有相当多的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研究出了更为先进、科学的净化技术。并且有了许多高精尖。走在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科技成果。
2.4积极引进国外的运营方式
其实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借鉴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运营模式。这也是我们在积极探索的背景下进行的重要改革。比如大家所熟悉的BOT方式进行运营的运营方式就广泛的应用在我国水利。电力等等领域上。
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的信任外国的先进技术,正所谓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止。国外的先进运营方式是否能够完美的适应国内的大环境。是否能够应用在污水处理的这个行业。
就目前来讲,我国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方面进行的诸多研究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我们才要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
3. 结语
鉴于中国特有的环境,其国情和水情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保证居民的安全用水、节约水资源等等。这就不仅仅要依靠技术,更重要的是从管理体制上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我国受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问题都是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然而部门的过分增多,造成政出多门,管理体制上也必然出现混乱。这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提高。正是认识到了这点,我国改革的重点一直放在这里。历经了改革的阵痛,但是我们在于技术和管理上的经验还是稍显不足,还是相当的稚嫩。
所以,改革是要不断进行的。不断积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完善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公共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林,王艳青.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模式及存在问题[J]. 中国招标,2010,20:52-53+42.
[2]党超.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建设与运营模式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5.
篇3
[关键词] 体育场馆运营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体育场馆的运营的方式将产生新的变化,以适应当今社会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在这种新环境中适应社会,继续发展,将更多的群众吸引到体育场馆中来,使体育场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目前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现状分析
1.我国体育场馆的性质与分类。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体育场馆基本上属于国有性质,用于运动队的训练比赛或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的内部体育活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伴随着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体育场馆的性质和分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依产权性质分类。目前我国体育场馆依产权性质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外资、(含中外合资)、其他。这5类体育场馆所占比例依次为:国有,占75.40%;集体,占12.40%;个体,占5.10%;外资,占4.70%;其他,占2.40%(如表1)。该表显示我国目前体育场馆的产权性质已呈多元化状态,虽然国有体育场馆仍占四分之三以上,但其他类型的体育场馆已占有相当比例。这标志着体育从纯政府事业开始了向着社会化方向的转移。
资料来源: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
(2)依经营者性质分类。①政府管理。政府作为体育场馆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体育场馆的设施经营开发和维护都主要由政府来负责,这种方式在我国目前还是体育场馆主要的经营方式。政府管理,体现了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国家力量办大事,但是,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基本确立,国家来管理体育场馆的方式显现出,诸如政府不熟悉体育业务,容易陷入具体事务的泥潭等问题。政府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②法人管理。是将场馆的经营权在一定时间内移交或委托给经营性公司、非赢利性社团进行管理,该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容易滋生短期行为,难以保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
2.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1)体育场馆布局不合理。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方面。另一种情况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2)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和运行成本高,资金不足。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开放率过低,尤其是国有体育场馆。由于过去主要用于运动队训练比赛以及单位内部职工体育活动,利用率低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向社会开放,既缓解群众体育设施不足的燃眉之急,又解决自身经费不足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3)体育场馆配套设施服务水平较低。我国的体育场馆大多较注重场馆本身,而对于体育场馆的配套设施服务则没有得到它应有的重视。(4)体育场馆管理水平低,缺乏较高的经营意识。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存在经营方式和经营项目单一,管理方式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场馆经营者的经营意识观念低,缺乏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同时在这方面的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产业方向,产业政策不够明确,从而导致体育场馆开发的市场发育不健全。(5)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较低。体育场馆的投资大,回报期长,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很高,加之很多场馆要兼顾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到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后,能够赢利的屈指可数。
二、我国体育场馆开发与运营对策
1.制定和完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政策法规。应对这一事物的管理政策进入决策程序。对其应有的价值,在分析评估、方案选优、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加以认真普遍的推广。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对所属场馆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一方面可以保证场馆在业务和经营活动中高效率地运行,免受多头领导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场馆的业务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整。还应根据所属的内外部因素,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分期分批地进行场馆管理方式的转变,避免“一刀切”和“一哄而上”的盲目决策。从政策上给予体育场馆一些支持,规范体育场馆的发展方向,只有在政策上得到保障,才能促使场馆的经营管理这一新型模式呈现良性、健康地向前发展。
2.合理规划和建设体育场馆。体育场馆由于占地面积大,并且相关的配套设施较多,因此体育场馆一般建在城郊,或者城乡结合部。我国体育场馆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场馆的布局和设计上一定要合理规划,详细考察,慎重选址,体育场馆要尽可能建在较多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能够吸引较多的人们便捷地来场馆观看体育比赛或者参加健身活动。
3.加强体育场馆多功能综合开发,拓展经营项目。保证体育场馆的运作更多的还是要靠经营创收,必须走多功能开发的道路。纵观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可归纳为以下主要方面:竞赛表演、竞技训练、大众健身娱乐、大型汇演、大型博览会、物业开发、广告出租、包厢出租、餐饮、住宿等。
4.创新体育场馆融资机制,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市场化。当今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一般有:BOT,TOT,PPP三种方式。我国体育场馆要引入国外的先进方式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应我国体育场馆融资的方式,以促进我国体育场馆的发展。
5.提高体育场馆的管理水平,注重人才培养。切实加强对场馆改革的领导和指导。体育管理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的作用,做好牵头和协调工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综合手段来指导和管理场馆的改革工作;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场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体育场馆的发展也要适应这种新情况,以这种新形势为契机,适宜地在体育场馆的运营上进行改革,建立先进的管理方式,扭转体育场馆目前的经营不利的局面,以促进体育场馆在我国的发展,为我国体育发展做出有利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炳武:陕西省体育场馆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3.6
篇4
[关键词] 妊娠时间;体重指数;米索前列醇;直肠置药;初孕妇女;负压吸宫术
[中图分类号]R169.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a)-075-02
诸多研究报道米索前列醇可用于人工流产术前软化和扩张宫颈以降低手术难度[1-3],其给药途径多为口服或阴道给药,而直肠置药亦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4-6]。为进一步探讨妊娠时间和体重指数对初孕妇女负压吸宫术前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疗效的影响,寻求更为合理的给药方案,笔者开展了本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病例为2007年1月~2009年12月来我院自愿要求行负压吸宫术的初孕妇女,共128例,年龄19~26岁,停经42~70 d,经妇科检查、B超或尿β-HCG检查确诊为早期妊娠,均无人工流产禁忌证。
1.2 方法
①以上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4例。两组术前禁食4~6 h,术前1 h分别按400 μg和600 μg的剂量将米索前列醇片(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联制药厂生产)置入直肠,然后采用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术中由专职麻醉师负责静脉麻醉和监测,麻醉满意后实施负压吸宫术。②对A、B两组按妊娠时间再行分为A1(42~56 d)、A2(57~70 d)、B1(42~56 d)、B2(57~70 d)四组;按体重指数(BMI)再行分为AⅠ(BMI≤24)、AⅡ(BMI>24)、BⅠ(BMI≤24)、BⅡ(BMI>24)四组。观察和比较各组手术时宫颈扩张、出血量、子宫收缩等情况及手术时间。
1.3 判定标准
宫颈扩张以能顺利通过8 号吸管为显效;出血量以>50 ml为过多;子宫收缩以不需要使用缩宫素为良好。
1.4 统计学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内部比较,妊娠42~56 d者宫颈扩张显效率低于妊娠57~70 d者,有显著性差异;而手术时间则长于妊娠57~70 d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出血量和子宫收缩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之间比较,宫颈扩张显效率、出血量和子宫收缩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后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AⅠ组宫颈扩张显效率、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和手术时间均优于AⅡ组,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BⅠ组宫颈扩张显效率、手术时间优于BⅡ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出血量和子宫收缩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AⅠ组与BⅠ组、AⅡ组与BⅡ组之间比较,仅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余三项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2。
3 讨论
对初孕妇女实施负压吸宫术时,由于其宫颈较紧,特别是婚前妊娠者因多种原因发生精神紧张,加上疼痛耐受差,宫颈扩张有一定难度。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不同途径应用米索前列醇都能使宫颈软化、松弛,宫口自行扩张,从而降低负压吸宫术中的扩宫阻力和手术操作难度[1-4],尤其是直肠给药途径还具备无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药物不易脱落、药效稳定、不受阴道出血影响、靠近子宫靶器官、不良反应最少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4-6]。但影响米索前列醇疗效的因素尚未完全明了,需要作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时间和体重指数对初孕妇女负压吸宫术前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疗效的影响。
分析表1和表2,不难看出随着妊娠时间的增长,应用米索前列醇后其宫颈扩张显效率也随之增加,使扩宫难度下降,手术时间相应缩短;同时还可发现初孕妇女的体重指数与应用米索前列醇后的宫颈扩张显效率呈负相关的关系。前者的原因是宫颈对米索前列醇的敏感性会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后者的主要原因在于直肠黏膜对药物吸收缓慢,药物血浓度上升延迟,尤其是体重超重者其血液中药物浓度更难以在短期内达到有效浓度,提示需要进一步提前给药。因此笔者认为米索前列醇术前直肠置药用于初孕妇女负压吸宫术时应考虑妊娠时间和体重指数的影响,剂量和置药时间要个体化。
[参考文献]
[1]张永华,赵淑萍,,等.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41(4):325-329.
[2]潘凌云,袁巧玲.不同溶剂湿化的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用于人工流产术前宫颈扩张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1,5(9):281-283.
[3]Honkanen H, Ranta S, Ylikorkala O, et al. The kinetics of serum hCG and progesterone in response to oral and vaginal administration of misoprostold during medical termination of early pregnancy[J]. Hum Reprod,2002,17(9):2315.
[4]李建军,李爱林,鲁勤,等.人工流产术前经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扩张宫口效果的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3,12(6):472.
[5]奉小艳,刘美玉.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4):73.
篇5
(1)2012年绩效评价体系
A集团2012年绩效考评体系是按照基础指标、增效指标、对标创新指标及管理目标责任四个模块建立的,见下图1:
该体系的优点在于:指标体系结合当时市场环境,以提升财务效益、突出降本增效、最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全面提高人、财、物的配置效率和效益,为集团公司提高经济运营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该体系的缺点在于:未能结合公司战略目标,仅是建立在二级单位层面的独立个体,公司战略未能层层传递。侧重于对财务绩效的评价,尽管有些模块也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但仍然是局部的、片面的,无法全面地反映集团公司在财务、经营、社会三方面绩效的协调性和全面性。
(2)2013年绩效评价体系
2013年A集团绩效考评体系比2012年进一步完善了考核体系,构建了总体指标、系统指标及单位指标三大指标体系,在统筹考虑总体指标、系统指标前提下,按照完成单位指标中的基础指标保基本预计奖励水平、效益指标保预计奖励水平提高、对标创新指标保超额奖励的思路,继续实行考核指标水平与单位绩效奖励同步浮动的奖励政策。见下图2:
该体系的优点在于:与2012年考评体系相比,初步考虑了公司战略层面考核,设置了总体指标,而且,对厂际工序间连锁与互保指标一并考虑,对推动公司整体效益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该体系的缺点在于:对总体和系统指标设置权重较小,没有完全发挥激励作用;从公司战略层层分解角度,缺乏自上而下逐级对应的指标体系,激励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3)2014年绩效评价体系
2014年引入了BSC(平衡计分卡)和KPI(关键绩效指标)理念,按照持续推进卓越绩效管理和精益管理的要求,从财务、内部业务流程、顾客与市场、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对公司全年工作目标进行分解;通过经营业绩与绩效工资挂钩,传递市场压力,构建与模拟法人运行机制和产供销运研用快速联动机制相匹配的绩效考核体系,设置财务、内部运营、顾客与市场、学习与成长、基础管理五个指标模块见下图3:
财务模块包括利润和成本指标,利润单元包括二级单位利润等考核指标。要求各单位以公司整体利益为目标,实现各单位经营目标与公司总体目标的一致,促进公司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益;成本单元包括二级单位成本、费用等考核指标。
内部运营模块包括质量和运营效率指标,质量单元通过提高对二级单位质量指标的奖励比例,突出专业管理部门对质量指标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推进技术进步,稳定产品质量,强化质量效益,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运营效率单元着力构建上下工序衔接、提升运营效率、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体系,突出对二级单位的存货资金占用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考核。
顾客与市场指标模块:该模块由销售绩效单元构成。销售绩效单元为提升公司营销管理水平,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主要考核直供直销比例、合同兑现率、重点产品销售半径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等指标,视指标完成情况兑现奖励。
学习与成长指标模块:该模块分三个子单元,分别是厂容治理和环境保护单元、对标创新单元和管理提升单元。
基础管理考核指标模块:该模块分两个子单元,分别是降低运营费用单元和专业管理单元。
降低运营费用单元主要是细化对降低企业运营费用的管理考核;专业管理单元主要针对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责任进行考核。
该体系的优点在于:引入了BSC(平衡计分卡)和KPI(关键绩效指标)理念,改变了A集团一直以来以财务绩效为核心的考核体系,能够结合市场形势,从企业运营、顾客、社会责任等多角度进行考评,将风险与责任结合起来,促进公司全面绩效提升。
该体系的缺点在于:构建考评体系过程中,对于平衡计分卡侧重的是理念的引入,在实际操作中,对战略目标在四个维度的分解还不够明确,指标的选取、标准的确定及权重的设置没有按照理论进行系统的考虑,在公司目前信息系统不能提供有力支撑的现状下,实际执行效果不明显。
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根据平衡计分法要求对A集团战略目标分类,如下表1:
从财务维度看,要高度重视销售收入、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要求各单位以公司整体利益为目标,实现各单位经营目标与公司总体目标的一致,促进公司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益。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加强资产运用和减少风险这些财务主题,能提供平衡计分卡所有四个层面的必要联系。
从顾客与市场维度, 公司要高度重视直销比例、产品溢价能力。从目前A集团的营销模式来看,提高产品直销比例、增强产品溢价增值能力是需要突破的重点,增加直供户比例,降低二级商销售额度,对于A集团及时掌握客户要求,根据客户需要调整产品质量及服务,提高营销管理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产品溢价能力,是企业产生利润的根本,要求对自身产品有精确的分析和精准的定位,掌握企业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进行调整。
从内部流程维度,公司要高度重视质量异议、劳动生产效率。质量单元通过提高对二级单位质量指标的奖励比例,突出专业管理部门对质量指标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推进技术进步,稳定产品质量,强化质量效益,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方面着力构建上下工序衔接、提升生产效率、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体系,突出对二级单位的实物劳动生产率及设备运行故障率的考核。
学习和成长维度。学习和成长定义了一个组织必须建立的创新长期成长能力的框架。要高度重视经营管理成熟度、新产品产量、消耗及排放量。
3 A钢铁集团公司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战略目标分解--初步确定 KPI 指标的公司战略目标形成后,通过战略目标分解,结合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可以初步得到实现目标的关键绩效指标。见下表2:
通过战略目标分解以及确定 KPI 指标可以最终确定A钢铁集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A钢铁集团最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3。
篇6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摘 要:6S运营管理体系是现代管理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的市场战略管理中,采用6S管理体系,能够构建适应于市场的营销、人才培养以及资源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企业的战略管理。
关键词 :运营管理体系;市场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08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IT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运营特点,构建适应于市场环境的战略目标体系,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采用6S管理体系,能够将战略管理目标层层分解,从而让各部门了解自身的职责,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上,确定岗位职责,发挥各岗位的优势,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一、IT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意义
1.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与需求
当前IT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的发挥信息企业的优势,消除企业发展的劣势,制定企业不断前进的战略目标,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前景。实施战略管理,能够对于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发挥最大的力量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困难,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助力。
2.6S运营管理体系的意义
对于IT企业发展而言,6S运营管理体系能够明确企业中管理者与执行者的职责,通过构建6S管理体系,能够对规定的工作进行细致分析,对专线工作进行指导服务。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通过6S管理体系,总部能够对于各运行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与总结,对于运行主体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发展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战略管理是6S体系的核心
6S管理体系是以“绩效导向”为中心,,由战略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审计管理体系、报告管理体系、考核管理体系和用人管理体系等六大专线体系组成,在6S管理体系中,战略管理体系是其中的核心与发展的支点。其中的战略管理体系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其他的管理模块指明道路,从而避免管理朝着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发展。对于IT企业而言,战略管理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积极准确的战略管理目标能够推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完善战略管理的建议
为了提升企业6S管理体系中的战略管理体系,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发挥企业的现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与高效化运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1.战略管理关键
IT企业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企业,为了推动企业的发展,需要以以下原则进行战略管理:(1)低成本运营管理,低成本运营是提升企业运行效益的重要措施,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严格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创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调节产品结构以获得低成本的社会资源,合理的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低成本运营;(2)加强产品创新,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现有的产品的基础上,积极优化当前的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企业效益;(3)加强营销拓展,营销拓展是开拓当前市场,应对市场环境的关键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对当前的IT产品市场进行分析,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I及制定市场经营发展战略,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加强营销拓展,推动企业的经营发展。
2.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加强战略管理的培训
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需要采取招聘管理与内部培训等方式,获得适应企业6S管理的人才,为了推动企业的战略管理的发展,采用“认同战略、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原则进行人才的选拔,同时加强战略管理的培训与管理,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培训相结合,对于企业的工作目标、阶段性目标、投入产出预算进行总结与分析,实现责任到人,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3.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加强企业的考核管理
为了提升企业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企业内外部的有效资源,依靠企业的发展战略,整合企业的内外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建立重点专项工作的报告制度,是企业内部信息高校互通,构建奖惩措施,对于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各个阶段的投入-产出表,价格战略目标的实行情况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制定简明高效的工作程序,规范当前的工作,做好企业的管理,为具体的工作提供指导。
三、结语
总之,6S运营管理的战略管理能够为企业的运营提供目标,从而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环境相适应。在战略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整合企业内外的资源,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采用6S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规范性,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学峰.九江石化公司实施TPM管理模式[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1).
篇7
我们都知道“精细化”作业能够让众多事情做出彩,但却不怎么知道如何才能做到“精细化”,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操作的领域和高度。
从事物本身发展角度来讲,“精细化”是量化到质化的一个进程,并不是做任何事情起步既能达到“精细化”,简单来讲:招商工作也是一样,不可能在起步之初即刻就能实现“精细化”运营。
在实际的营销运营工作中,目前的“精细化”营销或曰渠道精耕,存在为精而精,为细而细的倾向。结果导致指标系统复杂,考核项目繁多,不仅基层销售人员不知如何执行,管理层也无法实施有效管控,甚至所谓的一些执行手册也不过是一纸空文,几乎没有人可以记得住那些指标及内容。
只有策略明确的精细化才能产生实效,有实效的精细化才能激励销售人员主动执行;而方法简单则是“精细化”的灵魂,只有简单到让人一目了然,才能易于执行,易于检查,易于考核。
“精细化”并不只是众多营销操作环节上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表现。
“精细化”实际上是”由标准化提升至专业化”的一个过程,“精细化”是一种操作上的高度,是一种境界……涉及更多的是执行力,具体要体现在营销环节的具象化操作表现上。
一: 流程化 标准化 精细化
追求“精细化”运营首先要做到流程化,再由流程化迈向标准化。
举个生活中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在饭店里吃饭,有时会在饭店里发现很多的问题:比如顾客座下之后却没有服务生过来招呼! 再后来大家都尽性畅怀时需要服务时却怎么都找不着服务生! 又比如: 先点的汤要求先上的,却落在所有的菜都被我们消灭后才姗姗推出,实在有种饭后灌汤的感觉。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不胜枚举,让我们回头审视饭店的经营管理:\ 他可以做到精细化吗?我想暂时还不能,因为饭店的基础性工作流程存在着问题, 如果想达到精细化运营还有很远的距离……
在企业内部经常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一个商的发货,收货,票据处理,或其它事宜拖延无期,商向区域销售人员反馈意见后却迟迟得不到回复。久之:导致一些商怨声载道。这是我们营销服务流程存在问题。离标准化的营销作业还有距离,离精细化运营更有距离……
细节优于模式 “精细化”的营销运营体现在各个环节,各个体系的精细化聚合 ---
实际招商运作中:先做流程化;从招商实战推进到经销商后期服务和管理;从招商的策略与方式都要规范每个运营流程:
广告招商流程
参展招商流程
电话数据招商流程
区域人员设点招商流程
市场开发操作流程
招商会操作流程
商筛选流程
信息化处理与管理流程
冲窜货处理流程
订单处理与发货流程
退.换货流程
客户服务与投诉处理流程
经销商管理流程
……..等等(不一一列举)
在实际的营销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执行上方方面面的难题,制定的策略和政策总是难以落地,实施不好,这时其实是我们的流程上出现了问题。
根据精细化运营方向将各业务项目流程简单化,量化,并确定考核指标及计量方法,制定相应的奖惩标准,形成管理制度,从而将执行,管理,考核三个环节融为一体,建立以制度考核,标准激励的销售与营销管理系统。这就是“细到实处”从而形成标准化作业。
二: 营销的流程化与标准化将极大的提高市场执行力
( 过程不同 结果不同 )
所以:优秀的企业在瞄准营销目标的同时,重点关注的是整个销售业务过程的精细化运营,有什么样的过程,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而精细化营销运营,其核心是“正确的做事”,是将计划转化为行动和任务的过程,涉及的是什么人,承担什么职责,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如何去做的问题,需要对计划实施的全过程进行适时的监控和调整,以期实现营销计划所制订的目标。
招商工作的具体运营计划是关键的第一步。应当把阶段性目标进行分解:
具体的定量及定性的目标
后辅以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步骤
明确到各部门的具体人员身上予以实现
确保相关的定量,定性指标及实施计划内容
通过讨论和培训
确保各部门人员清楚业务经营及营销战略及策略
并要求参与了具体营销目标和计划的制定
确保各级营销成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和行动目标。
1: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是精细化运营的平台
招商做为中小企业营销主体,组织架构设计与职责分工是实现计划性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
计划是运营体系运转的依据和根源,而确保计划得以正确执行就必须依靠组织体系来完成。一个完善的营销组织体系,能够通过对关键销售业务的提炼,准确定位其核心职能,构建起整个部门和职位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管理平台,以推动计划有效执行。
缺乏良好的销售组织体系,是运营系统效率低下的一个关键原因。不少管理者对于组织体系给销售业务的运行带来的影响缺乏足够认识,过于孤立地看待了销售业务,忽视了提高销售业绩所需要的内部环境和管理保障。
2:明晰性和功效性的业务流程是精细化运营的关键
业务运营流程要严密监控,并制定出系统的关键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规范制度来明确业务运作过程中的工作标准,并对工作结果进行有效评估,从而保障销售计划和关键业务的正确执行。
国内众多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多是依靠一级一级领导的推动来完成工作的;无人领导便无人过问,就没有人处理,也没有人承担责任;一项工作只能在两个部门领导之“同级别”进行。
内部运作效率低下;影响领导者对重要工作的关注和思考;营销人员能力缺乏锻炼,滋生依赖思想;各部门间缺乏顺畅沟通,营销计划难以执行到位。要改变这种现象,企业就必须从“靠领导推动”转向“靠流程推动”,简化工作决策的各个环节。
3:科学性和驱动性的绩效考核是精细化运营的动力
管理者往往寄希望于通过培训来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殊不知在一个缺乏公平体 现贡献价值的环境中,销售人员对于公司要求他们不断上进的做法是无法有效接受的。
事实上,现代化企业激励机制需要中小企业持续提炼,但本初真正的动力来源——科学性和驱动性的绩效考核才尤显重要。
这套体系若没有建立起来,销售系统的运行效率不会自动提高。
4:完善性和高效性的业务信息系统是精细化运营的工具
即使企业构建了合理化,规范化的组织体系,明确了工作角色和职责,提炼了关键业务流程,但在实际运行时仍然可能出现职责不明,缺乏沟通,流程推动不力,工作标准模糊等影响执行效果的问题。原因在于每一名销售人员都有足够的信息为自己的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目标才不是一个空泛的目标,才有可能使每一名员工具备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领导也才有量化的根据对员工进行考核,而这就需要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以及必要的工具准备。
渠道信息化不是一个空架子,它可以解决信息流优化,优化渠道客户关系,供应链管理等问题。系统设计到推进再到管理,生产,销售全方位执行的保障体系,然而,如何在企业的渠道体系中植入信息化系统,完成管理架构的信息化改造,并能够实现模块化平稳运行,才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具体而言,在渠道体系中,如果分销商的管理水平和忠诚度比较高,愿意与厂家共同搭建信息平台,就可以尝试部署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三: 系统化推进招商精细化运营
招商要突围就必须围绕整个系统从精细上下功夫,从商机传播,信息化作业,招商结盟策略,区域市场运作,重点区域市场精耕,地面推广标准化执行,企业支持系统,深度沟通,跟踪加深,精细执行等,才能将招商工作推向高度。
商机传播:
商机传播要实现针对性,技巧性,实效性 ---
“广而全”的媒体覆盖不一定能产生理想效应,权威媒体或专业媒体的招商广告在一级市场可能会有效,但针对二三级市场的经销商资源则不会得到有效对位性传播;在渠道扁平化普及的形式下,“广而全”的高空传播不利于某个区域市场整体精耕,更不容易寻找到门当户对的经销商。
一个主力在第三终端下货的品种,选择《中国经营报》来传播商机不一定就合适,一个非医保或非独家的品种选择互联网传播也不一定就能打开市场局面,一个没有差异,缺乏个性的品种选择媒体传播或许就是在浪费资源。所以商机传播要讲求技巧性。
根据品种特点不同,选择合适的媒体,不仅可以降低费用,同时要与地面执行形成呼应,才可以对招商目标起到有效的传播效果,让更多区域经销商从媒体看到,从地面听到同一个招商的声音。
如地面反馈及电话沟通情况良好,区域媒体投放可以低频率并要塑造“商机形象”;如市场反馈及沟通效果一般,可以从小版面多频率的角度来投放;版面内容不一定求大求全,但一定要有版面内容的创意点与吸引点。
媒体投放时间应选择在地面推进中期或招商前,(当然个别品种要个别对待)可以让高空广告为显性的市场地面推进形成有效协同,同时吸引隐性行业市场客户关注,以争取更多客户对商机传播的关注与支持。
信息化作业:
信息化作业体现招商企业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 ---
招商推进中信息的有效收集,整理,归档,建全,完善,合理分配,于负责招商的部门各个成员正确处理后交由信息部门进行管理分类。并有明确的信息化处理的进度表与时间表。
信息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对招商产品的描述,询价,留言,下载,调查,订购,网络营销,支付,短信,邮件等功能进行深度整合。
包括招商中后期我们对经销商的培训,考核,管理,激励及销售动态全面导入数据动态分析系统来进行信息化处理,并对市场进行深度运作和管理。
招商结盟策略:
招商结盟策略体现招商企业政策制定的软实力 ---
渠道成员选择无疑是编织全国分销网络的核心环节,渠道成员选择正确,才能形成有质量的优势网点,众多优势网点搭建起的分销网络才会具备竞争力。
“大而全”的招商热潮已成过去,“精细化”营销运营才是趋势,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要着眼长远突围升级,为渠道建设提供有益价值,以满足经销商与消费者需求做为市场原点。产品力持续打造,立足经销商价值链和利益点的设计和建设都需要我们努力去做好。
所以:企业在制定招商结盟政策时,即要体现企业战略体系和目标规划体系,又要体现经销商关注的共性与个性利益问题。
对共性政策及激励政策,营销模式,商机优势和亮点进行重点解读,逐步规划并实现双方从简单的产品合作到双方利益共同体结盟的战略型合作。
区域市场运作:
区域市场运作是企业整体的一个窗口形象 ---
医药行业从过去的产品竞争上升到企业竞争这是必然趋势,从企业资源体系,产品,品牌,研发,技术,营销,网络,服务,人力资源,传播,各项机制和企业技能等等,都在不断提炼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期有所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区域市场运作是企业整体的一个窗口形象。
品种招商一定不能脱离区域市场的实效运作,(有些产品除外)从公司资源最突出的优势点入手,在企业长板具有优势的区域市场或某个竞争相对较弱的区域市场进行运作,以便于整合资源,保证市场启动和招商效果。
重点区域市场精耕:
“聚焦策略”,“地头蛇策略”,“品牌根据地策略”在重点区域市场的应用体现 ---
从企业的营销战略与渠道模式出发,招商区域从全国撒大网走向部分区域精细招商,首先选择与企业资源和产品相匹配(区域竞品状况,消费者消费特点),易于启动的区域市场,以区域聚焦与精细执行来进行招商,并着手做样板市场,做标杆市场,总结经验,锻炼队伍,以实效性来呈现榜样作用。
明确该重点区域渠道经销商应具备的特点(什么样的资金实力,资源状态,物流配送,终端网络,经营思路),从显性行业经销商(操作行业产品背景,终端资源)与隐性行业经销商(地方资源与终端网络,操作其它类产品行业)入手寻找,在地面推广与高空配合中寻找最适合的经销商,可以有效对区域二三级市场经销商资源进行开发,实现渠道建设优化提升。
在招商推广中进行重点区域市场精耕并实现“中心运作”, 聚焦能源,集中释放,强力突显。
地面推广标准化执行:
标准化执行是运营流程和专业化队伍高质量工作的体现 ---
地面招商人员率先进入圈定的区域市场,重点对显性与隐性行业进行产品招商信息的传播,在寻找经销商中调研市场,对各区域业务人员返回的信息由资深业务人员来进行递进式深度沟通,落实,特别是关于招商政策的沟通,以进一步了解经销商落实意向,保证招商效果。
编制《区域市场招商拓展实操手册》 对整体市场拜访和传播的工作路线和实地拓展操作进行文字型细化与强化指导。
招商技巧,区域市场走访路线,拜访流程,信息收集,后期跟踪,随机走访法,逆向调查法,网络信息法,相互介绍法,招商引资法等招商拓展方法为实地招商人员指明工作方向和内容。
企业支持系统:
企业支持系统体现对经销商支持服务的配套化,针对化,实效化 ---
前方拓展,后方支援,了解目前竞品在市场中的操作模式及渠道政策,从目前产品的渠道策略(流通还是终端,需学术推进,还是传播推进,还是终端支持等等)出发进行有效支持。
应利用各类型渠道经销商的何种优势便于市场启动,对各类经销商细分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和具体分析,何种支持政策更有实效化,更有其针对性和市场爆破力。 以此对企业支持政策进行灵活性调理,发挥企业对经销商最大化支持的作用。
深度沟通,跟踪加深,精细执行:
这是营销运营的流程化和标准化的具体体现 ---
根据地面的反馈信息与高空媒体广告产生的信息,由企业专门培训的资深招商人员进行多层次递进式沟通,(人员拜访后的落实与加深了解,参会后对公司产品的意向沟通,电话沟通后的层级加深),详细掌握经销商意向与政策倾向,便于招商细节的推进和落实。
要注意沟通内容的标准话术,同时规避商仅凭招商政策对产品的否定,要在沟通过程中使经销商感觉到企业的规范与标准,以商机亮点,赢利模式,利益点,价值点或其它亮点来吸引经销商。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运营 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发展背景
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已经步入了纵向发展的阶段,客户的要求也是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改革也在快速进行中,金融行业所面对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我国商业银行所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可谓是前所未有的。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市场,商业银行要想适应市场需求、环境的转变以及竞争态势的变化,就必须找到一条全新的管理运营模式。要想在市场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建立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组织并整合各类的相关资源,进一步改造流程的业务运营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时,我国就已经开始对于国际大银行进行流程的再造,并且在再改造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业绩和服务质量。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的发展特点
(一)集中化
会计业务集中处理,是指以统一的业务处理平台为依托,区别于传统的网点分散处理模式,由业务处理中心采取跨网点、跨地区集中处理业务的组织模式。其原理是依托网络通信、影像传输等技术,以影像处理代替原始单据处理,通过对会计业务流程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分割及分离处理,将各种非柜面业务、通过柜面但无需及时办理的业务、操作风险较高的业务、可集中处理的业务,通过标准化、专业化、流程化的业务处理方式来实现集中处理。
(二)工厂化
随着商业银行的转型,银行的会计运营工作不仅仅要为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台支撑和保障,还要能够为银行创造收入,成为银行实现利润的源泉。所以,商业银行应重新考虑其运营模式,实现前后台的分离,将复杂工作放在后台,简化前台操作,来提高整体的客户满意度。要实现这个目标,商业银行应致力于建立像工厂一样的生产运行体系,通过专业化的技术、流水线式的作业方式、严格的成本控制,成为向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增值服务的保证。
(三)外包化
业务外包将组织内的再造推向了组织间的再造。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银行流程的重构,将非核心业务或流程剥离出来,对于一些重复性的、操作程序化和简单化、风险可控的营运业务,在明确作业标准和责任的基础上,委托给服务供应商,由其组织人员按规定的标准和流程作业并承担风险和责任。通过把业务外包给比自身更有效、更经济、更专业的服务商,商业银行实现了发挥比较优势、节约运营成本、提高生产力的目标。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商业银行会计外包业务将会逐步涵盖影像信息采集、会计档案整理与集中保管、对账单制作与传递、会计资料运送、现金清分整点、后台信息录入等业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工作的现实思考
(一)构筑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处理流程
客户关系管理简称为CRM,主要指的是企业在业务流程再改造过程中,对业务流程的重组主要以客户为中心。这种新的经营战略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运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建立以服务为向导,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摆脱传统的运营模式,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工作来说,主要是以记账作为流程的起点,以记账平衡作为终点,确保整个账务流程的顺利即可。但是这显然不适用于现在的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模式。现在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有着更高的要求,必须将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放在首要位置,再凭借市场作为向导,从而更好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客户的要求。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仅要对产品的集成和流程环节进行整合,还要将客户需求扩大到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上。只有这样做,才能够确保每个业务处理环节都是紧紧围绕客户开展的。此外,对于业务流程及手续的简化也能够提升对客户的服务水平,通过简化业务流程,可以大大算缩短客户进行业务操作的时间,从而为客户节约时间、提升效率,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的会计运营体系。
(二)进一步推进前后台业务的分离
在整个业务流程运营过程中,前台柜员所承担的责任主要是直接与客户进行交流。因此,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以及市场竞争力从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前台柜员的服务质量所决定的。此外,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大的方便和效率,还必须加强会计业务的后台运营管理。只有对各种业务进行充分的梳理,特别是将前后台的标准进行分离,才能降低对于风险的控制难度。具体可以通过在集中过程中,着重强调整体流程的全局最大化,尽可能的实现每个环节的利益最大化。
(三)不断完善风险监控预警体系
在业务流程改造完成之后,账务处理系统从大程度上保障着每一笔业务的连续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但是,如果账务处理系统一旦出现了运转困难等问题,而又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时,就会造成一系列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就应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运营风险管理预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今后财务处理系统出现问题时,其保障体系依然能够正常的运转,从而将损失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四、总结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要持续提升竞争能力,就必须不断打破既定的经营模式,实现“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不断再造业务流程,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银行会计管理运营工作从核算体系、组织体系、控制体系各方面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工作应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和相应的业务流程,实现从分散处理到集约化运营、从单纯重视运营保障到推动经营与参与决策并重、从侧重核算管理到强化流程管理的深刻转变。
参考文献:
[1]刘明勇,宋博.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变革与展望[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09)
[2]陈冲,王晓琳,卢峰.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管理的思考[J].金融会计.2009(02)
篇9
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特别是近十年以来的跨越式发展,唐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到2012年底,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61.6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第19位。
然而,伴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活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不高,大开放格局需要加快形成;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显;城乡面貌有待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唐山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空前挑战。
战略意义
面对正在到来的新一轮世界性的产业变革潮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唐山必须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方面作出根本性的调整。而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战略环节就是要顺应新一轮国际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新特点,紧紧把握住信息革命这一核心和灵魂,通过科学的谋划,超前的部署,执着的努力,以智慧唐山建设为统领,科学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中的融合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手段在促进经济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方面的巨大作用。
真正把推进智慧唐山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作为引领唐山产业融入全球产业要素配置体系,降低资源配置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带动传统优势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的过程;把推进智慧唐山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变成延伸产业服务环节,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衍生战略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把推进智慧唐山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变成引领支撑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优化政府行政服务效能的过程;把推进智慧唐山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变成提高城乡现代化水平,促进节能减排、优化生态环境、便民利民,有效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
唐山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智慧城市的框架体系基本建成,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基地建设和智慧应用水平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争取进入全国示范性智慧城市行列。远期目标到2020年,努力建成“智慧政务普遍应用、智慧产业集群发展、智慧生活进入普通家庭”的具有唐山特色的智慧城市。
智慧唐山建设有三大宗旨,那就是“善政”、“强业”和“为民”。
“善政”就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助推廉政建设,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推动作用,着眼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加强互联互通和整合重构,搞好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创新业务、管理和运营模式,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在行政事务各个层面和环节的深度应用,将行政事务纳入统一高效的运行轨道,搭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上监管,努力建设效能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
“强业”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信息技术在三次产业发展中的深度融合应用,特别是围绕产品研发、技术工艺、资源管控、市场销售、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建立以支持产品创新和供应链整合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的两化融合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唐山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同时,通过激活唐山潜力巨大的信息化消费市场,衍生拉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打造唐山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为民”就是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和各种共享交流平台,实现与民生相关各项事业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把民生工程的现代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台阶,让唐山的老百姓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率先享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
建设理念
打造相对完整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通过合理的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探索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运营、通过标准化的实施寻求可复制模式以及选择云计算和云服务作为技术支撑是智慧唐山建设的基本理念。
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不应该只是信息技术在某几个行业或单一区域中的应用,而是应该在谋划起步阶段就着眼于整体架构和未来的发展,特别是要搞好顶层规划设计,健全体系,明确规则,规范标准,统一管理,统筹推进,防止“烟囱”和“孤岛”的产生。而科学的智慧城市推进模式,应该建立在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资源配置理念下推进和实施,一方面做到不排斥现有资源和各类市场主体;另一方面还要做到让专业的人去做其最擅长、最专业的事。
不可否认,智慧城市建设蕴育着巨大的商机,更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拉动、衍生相关产业发展本身也应该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题中之意。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的建设模式正在走向尽头,而通过培育市场、激活市场、开放市场,依据市场规律和原则探索商业模式的思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一定会成为未来运作的主导形式。
此外,提高技术和应用方案的可复制性是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获取和提高利润的核心路径之一,而标准化又是实现可复制性的前提,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该特别关注技术和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统一。面对系统复杂和计算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云计算和云服务技术以其革命性的突破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首选技术支撑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打造独立于多个应用系统的云服务平台,为各类服务应用提供支持。
基于上述理念,智慧唐山的总体建设可概括为“基于顶层设计和云服务的开放式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模式”。其内容包括:整合三大电信运营商现有IDC资源,建立统一数据分配通道,搭建专业数据库,为智慧唐山建设运营提供专业化基础数据储存服务;利用最新技术,搭建统一的智慧唐山云服务中心总控平台(IOC),承担综合数据交换、处理功能,同时依托云计算中心,搭建决策辅助中心、数据分析中心、呼叫服务中心和信息安全中心;为了便于管理,在总控平台之下,分别搭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等分类综合管控平台,承担相关领域数据协同、共享和整合功能;在分项管控平台之下,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接口标准,搭建分行业、分部门的系列功能性运营平台,具体提供各种在线服务解决方案的平台运营环境,计费管理和客户管理等功能;联合和对口职能部门和行业用户,依托各功能性运营平台,在公开技术标准和接口标准的情况下,聚合国内外服务商,依据规范的协议,在平台上开展具体在线服务。
运作模式
特别提一下,市场化运作模式是智慧唐山的亮点所在。整个智慧唐山的建设,贯彻“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推进实施,各层面行为主体按照各自特点和功能定位,依据市场经济原则参与智慧唐山建设与运营。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实施的组织者、推动者、监管者和环境的营造者,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实际情况,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和建设目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提供引导性资金,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组织引导信息化应用,营造智慧城市建设氛围等。
总集成商的具体职能是依据政府提出的规划和需求,设计建设方案,整合相关厂商的技术和产品资源,搭建顶层框架体系,并负责智慧城市主体运营。网络提供商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传输网络、交换和储存服务。平台建设、运营商:主要职能是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搭建面向部门、行业和产业集群服务的功能服务平台,聚合服务资源,为其提供运营服务环境,并进行相应管理。独立软件开发商面向各行业提供特色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业务。终端用户(企业、机构和民众)结合各自的实际需求,购买相应的智慧服务。
唐山将智慧唐山建设规划与行动方案对外公布,以国内外主要IT服务商为对象,发起组建智慧唐山建设产业联盟。搭建联盟信息共享与技术标准协同平台,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共赢的原则,吸引国内外大型IT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平台体系技术标准和运营规则,择优选择各功能平台承建和运营主体。同时对外公布各平台技术指标和接口标准,依托各功能平台,联合和行业和部门广泛聚合终端服务商,推动服务应用。
篇10
通信运营商收入体系现状分析
一、行业面临问题。尽管通信运营商不断完善收入保障体系,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开展了一定的监控工作,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审计团队仍然发现部分管理制度存在缺失、部分制度执行不到位、系统缺陷等问题。尤其是《萨班斯法案》(SOX)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构建帮助企业减少收入流失、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的收入保障管理内控体系,成为通信运营商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突破口。
二、国际现状分析。目前,国际主流的收入保障平台有Azure公司提出的收入保障平台Connexn’Certo 和毕博公司提出的收入保障Bearing Point。由于国内外电信企业在交换机话单格式、资费政策、结算规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为此,国外成功的收入保障平台不适合我国国内电信企业的情况,因此构建适合我国电信企业的运营收入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三、国内现状分析。目前国内的收入保障解决方案仍起步阶段,主要是利用咨询、评估以及监控的方法来解决电信企业收入形成过程中部分缓解所存在的端到端的收入漏洞问题,而没有从整个电信企业的层面出发,将收入保障项目当做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建设和实施。
建立通信运营商内控收入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电信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运营商的后台支撑系统虽然也在不断调整、改进,但往往难以保证与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业务发展需求保持同步。这些问题积累起来,会严重危及电信运营商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使得他们无法更好的降低成本、优化流程,充分发挥网络的商业价值,并直接影响到运营商的收入。电信企业在各方面投入不断增加的状况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赢利,已成为运营商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因此基于内控制度的收入保障体系的研究可以为电信企业减少“软性”收入流失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二、现实意义
通信运营商一直致力于收入管理内控体系的建设,不断探索和创新,在提升收入管理水平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以收入保障体系为切入点,全面构建收入管理内控体系,从而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卓越的运营管理体系,为实现世界一流移动信息运营商的目标奠定基础。
构建基于内部控制的收入保障体系
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撑下,加入会计核算和市场营销模块,基于COSO内控框架五要素的基础,运用项目型组织结构建立与完善运营收入保障体系建立有效、完整、卓越的运营收入保障管理体系。
一、COSO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COSO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主要包括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控制系统地建立取决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融入管理过程本身。
二、收入保障体系
收入保障是一种管理实践,主要通过组织结构,流程机制和IT系统建设,找出业务流程、系统功能、组织架构等方面可能导致收入流失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改进控制措施,以此使得企业运营收入及利润的最大化、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并最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据第三方统计,目前,全球已有70%的运营商实施收入保障系统。
三、构建基于内部控制的收入保障体系
通信运营商运营收入保障体系主要分为市场与营销管理、产品订购与开通、计费账务流程、收款和收入核算、防欺诈和欠费等五大模块。这五大模块在COSO内控框架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划分区域的方式,在COSO框架体系下,分别构建各个收入保障子系统,从而使得各个收入保障子系统在COSO大框架体系的监督下,发现收入流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纰漏,从而不断探讨与创新收入保障体系,促进通信运营商收入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 上一篇: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制度
- 下一篇:水循环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