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运营目的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运营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运营目的

篇1

一、什么是运营?

从广义的角度上说,一切围绕着网站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互联网产品公司只有3个业务部门:产品,技术,运营。

产品运营这个概念就=运营,只不过可能你的公司或者产品是以产品为主,运营为辅,所以这时候没必要单拆一大堆人马出来做运营,所以就统称为产品运营。

细一点的我把运营分为市场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以及商务运营几个大类。

市场运营:

以Marketing为手段,通过花钱的不花钱的方式,进行对产品的一系列宣传,曝光,营销等行为的干预手段。多见于需要一定程度砸钱的产品,但砸钱和市场行为不是等同的,既有不花钱的市场行为,也有砸钱的其他运营手段。

这一点为主要运营手段的往往是一些离钱近的企业,因为只有离钱近,有完整盈利模式的才会在市场运营中不断扩大投入。

用户运营:

以人为中心的运营手段,常见于UGC社区,以贴近用户,团结用户,引导用户为手段的运营方式。表现在你会发现网站运营人员非常愿意和用户交流,逗比,谈天,八卦,有的时候你都分不清这是用户还是官方工作人员,例如知乎就是这一种,周源,黄继新,成远,ourdearamy....在一个产品早期,运营人员自己的主动使用和干预非常重要。

内容运营:

这有两种进路,一种是在UGC社区,将用户产生的高质量内容,通过编辑,整合,优化等方式进行加工,配合其他手段进行传播。这跟用户运营往往相辅相成来做的,例如你在知乎回答一个问题,回答的很精彩,知乎的同学会把你的回答和别人的回答拿去整理好,然后通过微博,日报,周刊等手段传播,这就是以内容为中心的运营。

还有一种是在一些媒体产品,比如澎湃新闻,比如钛媒体,36kr这种,也是以优秀的内容为核心来运营,和前者不同的是自己采编,整理,撰写的成分较多,不一定来自于用户。

社区运营:

早些年我把社区运营和用户运营放到一起跟别人讲,但是后来发现这其实有点问题,因为,面向UGC用户的运营,和面向普通社区消费内容者的运营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所以就单独拿出来说了。

社区运营指的是面向社区消费者进行的干预活动,比如整站做个活动啊,抽奖啊..投票啊,转载一些好文章到社区里引发讨论啊..都算。这类的工作玩到极致就是不断的在社区里煽风点火,引发大家互喷,活跃整个社区。

商务运营:

这类方式多见于一些商务B2B的产品,分为BD和销售两种。销售是直接卖产品,BD是更多是互惠互利的一些合作。这都是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弄来用户,然后留住他们。很多企业级产品都是以这种运营方式为主要手段的,例如BAT的云服务产品,或者拉商家入驻,拉企业团队来用自这种。

而围绕运营,或者运营人员的成长,就先要理解产品技术运营分别在一个互联网产品之中起到什么作用。

产品:把东西想出来

技术:把东西弄出来

运营:把东西用起来

严格意义上产品和运营也因为公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位和边界,这就因人而异了。不同的产品,这三个领域的侧重不一样。例如拿BAT来说,百度重技术,腾讯重产品,阿里重运营,这都是大众心中的普遍概念,某种程度上都是和公司最开始的业务,最核心的业务是什么有关。当然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其他部分也很强,不会差到那里去。但某些小公司,还是有前期侧重点的。

二、运营要做什么?

不过说回到运营,我认为所有在做运营的同学,最核心的一条心理素质就是:

别去逼逼产品和技术,要有他们做出一坨屎你也能翻着花让人吃下去然后打好评的觉悟,以及能力。

无论你是初级小编,微博账号管理者,还是运营总监,coo,你最关心的东西,从头到尾只能有一点:

弄来用户,然后持续的留住他们。

你做的所有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点来进行,任何工作(包括你的团队成员的工作)都必须直接或间接指向这个目的中的一部分,为数据结果负责。

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都不简单。比如各位运营同学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最近一个月做的工作,哪些工作是对这个目的有明确“数据结果”的,哪些工作是没有的。如果没有数据结果的工作比例太多,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了。

而这一条,再拆,可以拆成以下四个核心环节:

1、找到用户在哪

用户画像,调查,需求分析等工作,没错,你需要理解你的产品,哪怕他是一坨屎。

2、以能接受的成本弄来用户,让他们用你的产品

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内容编辑,社会化媒体策划活动等等,花钱不花钱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自己费尽心思一个礼拜搞个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如花钱雇专业的人搞。

3、让用户持续用你的产品

用户运营,社区运营。

4、跟用户在不用产品时候保持联系

召回,微博微信运营,反馈,与别的产品进行商务合作。

三、运营的上升轨迹

在我看来,初级运营和高级运营并没有严格的分水岭。

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你在以上这四个环节,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的一个子项目(例如微博运营专员,微信运营专员,内容编辑,社区活动策划等等),那可以被定义为初级运营。

往往初级运营是在2-3-4之中的,1你只需要理解贯彻就行了,还没到参与决策的地步。这时候你是一个执行者,踏踏实实做就是了。

说实话,这阶段,你的工作以天为单位计算,可替代性非常强,我看过拉勾的招聘数据,一般都在5-8K之间,这活也就值这个价。

而当你做的越来越好,对你所在的环节理解的越来越深刻,并且开始逐渐把自己的能力范围覆盖到整个环节时候,你已经算是一个中级运营了。你可能不关心市场投放,只关心留存,甚至不关心留存,只关心重复购买/粘性用户UGC。

说白了就是你在整个产品的业务链条中,作为某个环节的manager,已经形成了某一种不能被绕过去的关卡,这也是你的价值所在。这时候你值8-15K之间,除非你在企业最核心的环节,不然你还是有一定可被替代性的。这时候开始以周作为计算单位来考量你的工作效果。

然后当你做着做着,能力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大,你开始琢磨怎么向上下游进发。

例如你是一个市场经理,你已经开始考虑拉来的流量能否留下来,主动开始配合社区运营人员做一些活动,或者你是社区运营经理,你策划了一个社区内的UGC活动,然后主动协调市场人员去把这些精彩的UGC传播到外圈,你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

而到了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向高级运营进阶了,视野更大,资源更多,需要布的局开始以月甚至更长时间为单位去计算,你的任何一个决策会影响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的运营状况,风险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我之前说的核心目的其实里面有2个层面,1是拉新,2是留存,如果你从1突破到2,或者从2突破到1,并且都做的很好,可以开始控场,根据产品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来关注不同阶段整个运营环节里最应该先从哪里突破,用全盘考虑去合理的配比资源,无论是金钱还是人力,都在你眼里是可以调配的资源,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线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初步具备一个运营总监的能力了,再下一步就是COO了。有的公司coo还要考虑投资人关系,PR,各路vender的调配,大型的商务合作,不过这些就已经跨入公司而不仅仅是产品层面上的运营了。

而这一层也是最难突破的,瓶颈在于如果你之前一直都是在“拉新“”留旧“其中一个领域中深耕的话,你深耕的越久,做的越深,你越难以跳出来去理解另一个领域。

因为这里面的价值观和思考的方式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用户完全不一样,你花了N长时间,理解了陌生用户是怎么想的,他们怎么会一步步开始使用你的产品,而你需要花几乎等量的时间,去理解你的熟悉的用户他们具备的是什么特性,如何会连续使用。

我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说百度的凤巢系统(就那个搜索推广的后台)。

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拉来新用户用,你需要让用户有这样一个认知:“在百度投广告靠谱”,你可能得花好多时间去跟用户灌输“简单,易操作,流量大,帮你挣钱”这些点,这就是拉新运营的重点。

这时候在用户心智中,你的竞争对手是腾讯广点通,微博粉丝通,门户投banner,还包括线下的广告体系。而由于你的用户太“蠢”,不能极快的理解你这些点,于是乎你需要销售死磕,上门、办各种会、做案例推广等等,各种地方投广告、刷墙。

而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让已经开始用凤巢的人花更多的钱,那就不仅仅需要让用户觉得你好,还得让用户觉得,他在这里也好。我见过太多人用了一下凤巢就玩不转然后弃之不用的情况了。

这个时候你的思考维度就已经变成,我怎么让用户从凤巢挣更多钱,持续加大投入balbla。然后你就需要技术指导,关心用户的账户状况,提供更多更好用的工具。你这时候的竞争对手或者说干扰项已经变成了前段的销售,客服,或者产品,技术等等内部因素。

这两个东西其实是互斥的,因为从拉新的角度讲,你不怕伤害用户,因为用户都不知道你,没的伤害。而后者,你可能会要伤害用户,在用户的利益和你的利益之间做博弈和平衡。通俗点说,就好比一开始跟你说,这个人巨特么坏,让你去砍他,后来又跟你说,这个人巨特么好,让你去救他。

一般人到这就精分错乱,结果导致砍人时候下不了狠手,救人时候顾虑太多。

而只有领会通了,你才算真正打通任督二脉,称得上是一个高阶的运营人。

这就像是一个**的两面,你千万不要想你只需要看一个面就行了,那样你的发展就会止步于一个年收入不会超过20万的运营经理,而一旦突破,上不封顶的职位在等待着你,就算你自己没有产品能力和技术能力,你也能做一个非常NB的COO,带好负责拉新或者留旧的团队。

我见过无数的人死在这里,一个UGC社区产品,什么都没有时候就开始投广告,或者一个很棒体验的产品,不能及时激发用户的好评,作为市场武器去花钱传播,结果被大厂山寨迅速。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啥都做。

四、运营人总结

我觉得运营的职业发展曲线是阶梯式的,这不同于产品或者技术较为平滑的上升曲线。有空大家可以参考猎聘,拉勾等网站的薪资,运营的跨度非常大。不用去羡慕程序员刚毕业1-3年起薪就很高,你看看年薪七八十万的架构师能有几个职位和几个人能做。

运营是一个入行门槛很低的工种,入行门槛低就意味着整个人口基数大,所以竞争会非常激烈,你每上升一个段位都要历经时间或者金钱的积累。运营是最像打仗的了,你一开始就是个小士兵,然后慢慢你开始成为老兵,开始指挥一个小班,继而指挥一个连、营、团...十万人里面,最后就出一个将军,而当你成为将军的时候,你的胜利是拿人命换来的,有些人就是要被牺牲掉,有些人就是要被放弃.....

对运营来说也是一样,每个企业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大量没有职业发展,没有晋升机会,没有积累,日复一日做着毫无成长性的工作的人的基础上的。你的决策NB了,企业成功,一起加薪,开拓新业务,成长,你的决策失误了,你浪费的就是无数人的宝贵年华。

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旅游 运营模式 体系

旅游业流动性强、环境复杂、信息量大的特点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游客可以与网络实时互动,随时改变旅游策略,既方便又高效,满足了游客对旅游的高要求。下面对智慧城市框架下如何进行智慧旅游进行研究。

一、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概念

智慧城市是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基于大数据的应用,营造出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网络。智慧旅游是衍生与智慧城市的新兴概念。国家也积极开发智慧旅游的相关技术支持者智慧旅游的发展。

智慧旅游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服务智慧、管理智慧和营销智慧三个方面。服务智慧:通过信息组织呈现给游客实时的旅游信息,能帮助游客更好的安排旅游计划。管理智慧:智慧的管理体现在时效性,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掌握游客和旅游企业的信息,做到实时管理的转变。营销智慧:旅游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数据分析,挖掘出旅游热点,及时改变营销策略,从而推动旅游业的营销创新。

二、运营模式研究

(一)自主运营模式

自主运营模式的特点是一体化运营,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全部归一个组织所有。自主运营模式包括政府运营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两类。

1.政府运营模式

政府运营就是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归政府所有。项目的投资、经营管理和维护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部由政府负责。政府运营模式的好处在于社会公益性强,促进智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但投资量大,且不会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又要求政府有较强的运营管理能力,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较高。总而言之是一份很有风险的公益建设。

2.企业运营模式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通过满足智慧旅游的要求,遵循市场秩序,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并从中获取利润的一种经营模式。它与公共性物品不同,具有一定过得竞争性和排他性,且要求经济效益的收入,这就需要强大的市场需求才能继续经营。企业要承担所有的运营风险,需要良好的资金实力、经营经验和运营管理水平。

(二)联合运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有时无法顺利的运转,需要多个主体的有机结合,来保证项目的运营。联合运营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以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运营的多种方式呈现的。

1.政府资助,企业特许运营

这种模式是政府和企业共同运作的运营模式。通过政府投资,将运营管理交付给企业去进行,使两方共同获益。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收益,还能为构建良好的公共服务提供一个平台。例如“畅游北京”网站就是运用这种运营模式,政府出子,与某网站公司签署协议,在遵循市场秩序下进行网站的运营,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具有权威性和公益性的智慧旅游服务网络。

2.政府投资,业务外包

这种方式是将运营工作的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公司,自身不直接参与项目经营的模式。政府主要负责相关规则的制定,发挥管理职能,适时的提供支持和帮助。

根据外包的程度,可以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全部外包对委托公司的要求较高,要在认真衡量其经验、能力和信誉等方面后作出最优选择。部分外包相对风险较低,要求运营公司能够权利配合,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转。

(三)其他运营模式

除了自主运营和联合运营,智慧旅游的运营模式还有社区运营和行业协会运营等。社区运营模式是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针对性的提供智慧旅游的信息和方案,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智慧旅游服务。行业协会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行业协会合作可以推动智慧旅游的建设和运营,如建立美食文化协会和旅游协会。

三、智慧旅游运营体系

(一)从游客角度

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企业服务的对象。通过专门人员对云计算海量的信息资源库的实时更新,可以让游客轻松查找旅游相关信息,还可以在网上进行预订和购买,让旅游体系与银行进行产业连接。借助旅游网站的互动平台还可以对旅游进行投诉,满足游客售后服务的要求。

(二)从旅游企业角度

旅游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智慧旅游的营销手段不仅能节省成本,还能做到扩大对外销售,为旅游企业拓宽的营销渠道。旅游企业将自己的信息放到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能够节省服务器等设备的维护成本,还能让游客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信息。

四、总结

智慧旅游是“十二五”时期产业升级的重要表现,是借助信息化发展的成果。要正确引导智慧旅游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时效性和大信息量的特点,将旅游业引向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德红.智慧城市框架下智慧旅游的运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杨晓红.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旅游发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02).

篇3

仔细阅读这份报告,有三点印象深刻。

一是,整篇报告贯穿绿色发展理念。无论是董事长致辞,还是各地区负责人访谈,绿色环保健康安全(HSE)都是其重点关注和沟通内容。拉美地区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还孕育着全球最为丰富多样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公司的各项作业,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公司严格遵守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HSE和承包商管理执行统一的HSE标准等在全球开展和运营油气业务HSE管理九项原则。始终严格遵守和执行当地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际准则,积极践行安全、绿色、节约的发展模式,把对环境的影响因素降至最低。经过多年努力,公司建立起了适应拉美地区运营项目的HSE管理系统和方法,保证公司在拉美20年运营中从未发生任何重大USE事故。厄瓜多尔安第斯石油项目因在生产过程中出色地保护了雨林环境而荣获世界石油组织评选的“最佳HSE/可持续发展奖”。

二是,用技术赢得信任。拉美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区之一,但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的开采,到1993年中国石油通过国际招标首次进入秘鲁石油开发市场时可以说是已进入开发后期。中国石油接手秘鲁、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一些边际老油田,公司采用自身的成熟试用技术,运用在国内老油田积累的丰富经验,采用合理的开发配套技术,为资源国解决了油气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油田增储上产、提高采收率和超重油油藏开发等难题挖掘油田潜力,改善开发效果,使老油田回复青春,实现了油田的稳产和上产。这些成功探索形成的“中国石油海外合作油气田规模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不但获得了2011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也受到国际同行的极大关注。同时这些先进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让拉美地区石油界同行高度认同,获得当地政府、石油公司及当地社区的尊重和信任。

篇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积极备战市十五届运动会,着力培养*籍优秀后备人才;精心办好县七届运动会;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体育市场,积极探索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的新思路,求实创新,全面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总的目标是:围绕打好市运、办好县运的目标,切实做好一些工作。

二、群众体育以人为本,管理要有新内容,提高群众健身科学化。

一抓活动开展。县级安排重大群众体育赛事*左右,同时,加强指导社会各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好富有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明年将举办第三届社区运动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

二抓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体育设施的建设,建设全民健身路径50条及门球场、篮球场等努力改善群众健身条件。

三抓网络组织。加强体育总会各个单项协会社团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协会社团在体育竞赛、培养裁判队伍、指导全民健身等方面的作用,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协会社团在组织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执法、指导体育锻炼的能力。加强村(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和骨干培训。村和社区体育组织实现“全覆盖”,做到村村都有兼职人员组织体育活动,抓好社会晨晚练队伍管理,并加强指导。

四抓体育强镇(乡)的争创工作。积极指导西店镇、长街镇创建省体育强镇。

三、竞技体育管理要有新举措,提高运动水平

一抓参赛。明年的重点是打好市十五届运动会的仗。在项目的选择、人员的挑选等方面我们将积极与各业训点(学校)加强联系,做好参赛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取得好成绩。

二抓办赛。明年一是举办县第七届运动会。在项目设置、资格审查等方面作出努力,使赛事能办得热烈、隆重精彩;三是承办中韩跆拳道比赛,这将成为我县首次承办国际级赛事;三是承办中日韩u12足球邀请赛暨全省u12足球比赛;四是承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有关项目比赛;五是配合开游节举办有关体育赛事。

四、体育市场。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与公共服务,加大体育产业的宏观管理和服务力度。

一抓市场管理。强化体育市场,转变体育市场的管理方式,研究中介组织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

篇5

[关键词]智慧社区 智慧城市 需求分析 系统架构 运营方式

1 引 言

城市发展是世界文明进程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的主题之一。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等都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数量显著增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经济蒸蒸日上,城市已经成为拉动中国GDP增长的火车头。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和消费的更集中、更大规模、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更大的资源需求、更复杂的城市管理和社会关系。然而,城市化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与威胁,包括城市人口密集、管理复杂,人与自然矛盾突出,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等。城市所面临的这些挑战,贯穿在城市的组织、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六大核心系统。为了使城市运行中所依靠的核心系统更充分并且有效地工作,迫切需要引入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在此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问题的首选方案。

关于“智慧城市”,IBM公司曾对其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即“智慧城市”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器、数字家庭、路网监控、票证管理、智慧社区等诸多领域,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市民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的新城市形态[2]。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透露,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3]。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能孤立于社区之外[4]。因此,以智慧社区为起点,采取“从下而上”的构筑方式,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目前,对“智慧社区”国内还无统一的定义,但概括综合各地正在进行的“智慧社区”建设,其具体内容大致是综合运用互联网、通讯网、物联网技术,将楼宇、物业、家居、路网、医院等诸多领域的信息加以充分互联,并基于社区公共数据资源中心,综合开发利用各类社会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社区管理、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

2 智慧社区需求分析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模组,它对外承载着社区与城市的信息互联,满足政府、企业和个人对社区内部信息的需求,对内承担着感知层信息的收集、转换、处理,并与互联层完全连接和融合,满足社区内“高效、节能和环保”运行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以达到“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目的。

系统框架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第一步,近几年对中国如何构建智慧社区的架构问题也有许多探讨。大部分学者在社区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架方面已基本形成共识,认为社区信息系统应分为应用层、功能支撑层和数据技术平台层[5]。根据这个思路寻找解决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部分地区试点成功。

但是本研究认为,对智慧社区建设不仅应考虑社区物管和居家的基本需求,还要立足于智慧城市、感知中国的层面去规划和建设。

据数字社区建设过程中的需求调查和智慧城市对社区的要求,智慧社区的需求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 智慧社区的基本功能需求。智慧社区有政府(政府机构、执法机构)、企业(物业、商业和服务)和个人(居民、来访者)三大类直接参与者,物业作为主要使用者,其功能需求单列,各方对智慧社区系统的功能需求不同:①政府:以“居民信息管理”为核心,关注环境、生态、公共安全、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方面信息,并对其进行收集、处理和响应。包括社区经费管理、综治维稳、居民管理、计生管理、民政管理、劳动保障、党建管理、文教管理、志愿者管理、社会救助、平安社区等。②物业:关注治安、物业维护、社区环境、财产和人身安全、协调外部企业对社区的相关业务。包括保安消防、物业管理、物业档案、环境监测、电梯管理、停车场管理、垃圾回收清运、电子巡更、电子围栏、小区一卡通等[6]。③企业:关注企业在社区的服务、收益及设备维护,新产品、新服务的推广及商务活动。包括商户管理(商品预定、服务预订、积分管理、结算管理等)和面向服务(信息的、通知推送等)等方面。④个人:关注社区所提供的环境、服务、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居家、出行、安全、方便、信息服务、社区办事管理、家居智能管理等方面。

? 智慧社区的性能需求。①快速扩展能力:能通过应用模板、引擎,提供新功能、业务的扩展,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技术政务、业务功能的发展与变化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为快速搭建各项业务应用提供保障。②应用集成能力:具有定义标准接口,支持第三方应用集成、数据集成的能力。③资源共享能力:向政府、企业提供社区相关资源,提高自身与城市、社区间、企业的数据交互。④系统应该具有安全、可靠、易管理、易维护、低成本的特点。

3 智慧社区建设中待解决的问题

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而提出的,而智慧社区的建设领域零散、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尚未形成“面”上的整体推动态势,从而导致社区建设中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综上所述,要完整实现智慧社区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无论从现在或未来的角度看,不可能由任何一家供应商完整地提供所有服务,考虑到技术进步和管理的逐步完善,基于基本架构和架构的可扩展性来构建智慧社区,才能赋予智慧社区不断自我完善的生命力。所以,基本架构和架构的可扩展性成为智慧社区建设关注的焦点,其依赖于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

? 有效的总体规划。在智慧城市的框架内,建立清晰的社区发展策略与规划:充分考虑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需求,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根据社区环境、定位、特色等要素量身定做规划;严格按照智慧城市对数据接入、数据处理、应用框架、业务接口规范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避免信息孤岛出现。

? 建设可感知的社区。充分利用3S、3G等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对社区基础设施与生活相关的设施进行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将人与人之间的P2P通信扩展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M2M通信。由“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构成充分互联的基础信息网络,发挥三网协同效应。

? 建设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从国家层面上,政府牵头主导,成立各专业领域的行业信息化标准组织,促进广泛的行业用户和厂家参与,形成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针对使用规模大、集中度高的行业,通过政府推动引导逐步形成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和智慧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标准体系。

4 智慧社区系统架构的构建

合理的社区架构是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求。为使社区的信息资源有序、主动、高效,实现整合管理和深层次的利用,提高社区的运作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实现社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与智慧化,使智慧社区真正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本研究以智慧社区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为导向,结合智慧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在基于4C技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通信、IC卡等组成)及3S技术(由GIS、RS、GPS组成)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对业务、标准、管理流程、应用和信息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出智慧社区系统架构[7-8](见图1),该系统架构由网络层、数据层、支撑层、表现层构成。

该架构从参与者的视角上关注表现层是否实现自身功能需求,而事实上,是由隐藏在表现层后面的支撑层、数据层和网络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满足系统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的。

4.1 表现层

表现层是智慧社区直接表现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实现用户体验的软硬件系统。面向智慧社区三大直接参与者,通过不同终端,例如手机、PC、PAD、户外屏、IPTV等,提供社区应用的入口访问,然后根据可控性策略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9-10]。该层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①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设备自动完成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利用,同时主动或被动地告知参与者。②为了实现与智慧城市、政府、企业、商业以及其他社区的通信,提供专门的访问策略和标准接口。

4.2 支撑层

支撑层是基本构架的核心。该模型不仅是为了满足智慧社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同时也是系统可扩展性的实施者。该层主要由可扩展模板管理和系统引擎组成,功能有:

? 可扩展模版管理:是指系统完成后,可扩展模板可实现对新增应用系统或子模块的动态升级。只要符合数据标准接口和系统模板规范要求,就可将数据按数据库分类附加到数据层,应用子系统模板即可加入可扩展模板管理中,新应用或新功能即能实现与原系统的无缝集成,使软硬件均能即插即用。

由于系统面临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及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等实际情况,故要求其能快速升级,以保障整个系统正常运作。可扩展模板能管理和实现对不同供应商的软硬件产品的集成,有效地避免系统重建,达到支撑层能力及应用的扩展,使系统具有自成长的生命力。可扩展模板管理结构如图2所示:

? 系统引擎:对社区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过滤和挖掘等,内外数据交互和特定消息响应采用标准引擎(见图3),适用于更高层面(城市的角度)对社区资源利用,标准化引擎大大降低了系统投入和维护量。

4.3 数据层

数据层以数据交换、数据抽取的接口规范为标准,对不同应用子系统的数据采用集中、分类、一体化等策略,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建立有序的社区数据中心,从而保障支撑层内各不同应用之间的互联。

数据层作为社区管理体系的数据中心,在开放网关环境下,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下:

? 标准类数据库,包括涉及社区内业务、政务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数据库系统、数据交换标准等。

? 公用类数据库,包括社区综合统计信息库、社区空间信息库、社区服务资源信息库、社区人口资源信息库、社区物业名录信息库等。

? 社区数据:以满足用户信息交流、、沟通等需求为特征,处理和存储社区内的信息服务数据,包括收费服务数据、治安消防数据、日常行政工作数据、社区文档数据、图纸、多媒体数据等。

? 实时数据:以时间序列为主要特征,处理和存储智能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实时数据主要以社区内部使用为主,如社区视频监控、音频等数据,更新周期短,数据量大。

? 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存储智慧社区网络拓扑结构数据、各类管线结构数据(小区平面、地下管线、楼层垂直管线等)、小区电子地图等数据。

4.4 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是实现将社区内部智能监控系统、感应设备设施、电信电视网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接入城市通信网络的功能,实现数据在网络路由层的传输、交换以及支撑各子网络之间的信息传输。它是实现物联网、通讯网、互联网互通的物理保障。

如图4所示,网络层由物联网、通讯网、互联网构成,它们在信号传输上采用自己的端口接入各自的组网中,在网络路由层各自独立。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在它们之间设立隔离装置,一般通过有线的方式实现互联。

5 运营方式

我国基础网络的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无线城市)、中国电信(光网城市)和中国联通(智慧城市)已经为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大量网络基础设施的准备工作。而在系统研发和集成方面,国内的华为等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

目前,学者们对智能社区的运营方式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供应商与社区物业在资金投入、后期运营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多种组合的运营方案[11],就社区建设本身而言,它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也有很多成功案例。

但从目前城市具体情况来说,社区大小、档次相差很大,通过政府招标多家系统服务商、硬件供应商的运营方式,会造成物业投资负担过重,社区信息化参差不齐,无法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统一起来[12-13]。

智慧社区的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惠民内容的一部分,要使其真正融入智慧城市,避免出现数据孤岛,所选择的运营方式不仅应关注经济、技术和局部功能,还应该注意智慧城市规划、集成能力、可扩展性、数据交互标准和信息安全规范等因素,考察运行机制是否有利于新技术有效、及时地应用,确保社区和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采用按功能分层BOT(build、operate、transfer)的方式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运营方式。BOT方式在市政工程中应用非常普遍,在信息化建设中还是一种较新的尝试。基于BOT方式的智慧社区运营方式内容包括:①建设(build):政府牵头,参与制订应用准入制度,像城市建设规划一样审批复核智慧社区建设规划,确保社区建设中的软硬件符合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从源头上杜绝软硬件重复建设的可能,指导智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通过契约授权运营商负责具体的建设实施。②运营(operate):政府负责运营监督,运营商拥有一定的期限专营权,负责运营管理。③移交(transfer):运营权到期后,运营商将运营权移交给政府。

该方式的优点在于:政府起监督、协调作用,物业所承担的投资和风险都非常小,可以保证智慧社区的建设有序运行与资金回笼,有效地促使运营商和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规避技术升级和自身需求突变风险,从而实现政府、物业和供应商多方的共赢。

6 结 语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是智慧中国在不同层次上的组成元素,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标志,同样也是世界各国研究与发展的热门领域,是城市与社区发展的方向。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用基本架构、集成能力、可扩展性、数据交互标准和信息安全规范等指标综合评估社区建设,将有利于规范社区和城市建设。然而,目前智慧社区的建设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与威胁,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本研究针对现在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智慧社区直接参与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对系统的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并充分考虑智慧社区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智慧社区的整体设计架构。此设计架构力求在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系统技术应用四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并对系统运营提出可操作的运营方式,从而获得一个先进、科学以及经济的智慧社区建设和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城市在中国[R/OL].[2012-09-02].

[3] 我国智慧城市达154个 投资规模将超1.1万亿元[EB/OL]. [2012-08-22]..

[4] 郭华东.从认识数字地球来认识数字城市[EB/OL].[2009-10-24]..

[5] 李焱. 中国社区信息化及其系统结构的框架研究[J].电子政务,2012(5):91-95.

[6] 王要武,李良宝.数字社区的功能需求与系统构建[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35(6):85-88.

[7] Sillence E, Baber C. Integrated digital communities: Combining Web based interaction with text messaging to develop a system for encouraging group communication and competition[J].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 2004(16):93-113.

[8] 刘春年,邹珊.数字社区市场的发展及探索[J].情报杂志,2007(4):132-136.

[9] 戴瑜兴,杨金辉,肖昕宇.数字化社区智能化系统一体化设计[J].低压电器,2007(2):19-23.

[10] 李端明 李宇翔.U型组织中信息系统扩展访问控制模型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4):46-50.

[11] 吴余龙.智慧城市的投资运营与评估[EB/OL]. [2012-08-23]..

[12] Zeng Mingxing, Chen Qiang, Li Hongli. Research on innovation model and construction path of digital city[J]. Energy Procedia,2011(13):1804-1810.

[13] 吕剑亮,李伟.中国数字化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6,24(5):672-675.

[作者简介] 李宇翔,女,1964年生,副教授,13篇。

篇6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and 3D elements is the unavoidable trend of virtual worlds. How to get them inter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has become a pressing research topic at present. A dynamic mechanism of virtual world's integration is exam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actor network theory translation principle.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ctor network theory can not only reveal the dynamic factors of the virtual world's integration process, but als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the dynamic factors. It proclaims that some capable virtual world operators will first break the homogenization of competition by lea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actor network.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will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and guiding it. The application of actor network theory provides a new view for the study of virtual world's integration dynamic mechanism, as well as a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虚拟世界的融合;动力机制;社交元素;3D元素

Key words: actor network theory;virtual world's integration;dynamic mechanism;social element;3D element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001-05

0 引言

这是一个虚拟世界繁荣发展的时代,但是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都面临着发展困境。一些学者曾经指出,“社交元素”和“3D元素”的融合(本研究将其简称为虚拟世界的融合),将是虚拟世界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3D元素高参与感、体验度,可以弥补SNS网站在盈利模式上的弱点,而社交元素的社区互动和低门槛可以提高3D虚拟社区用户的活跃度和积极性,打破3D虚拟社区发展的瓶颈[1][2]。不仅如此,如果可以把这两个元素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在虚拟世界中构建成具有真实效果的网络商店、网络饭店、网络影院,将使购物更加有趣和方便,把我国的电子商务推向另一个[3][4]。但学者们也承认,二者的结合,在资金上、技术上都具有一定难度,比如,对于SNS社交网站来说,在现有的web2.0条件下,太完整的3D运用,对用户的硬件配备和国内网络环境要求很高,带来相应的开发成本,对于擅长提供游戏内容的3D网络游戏运营商而言,如何在游戏中加入一套强有力的人际互动系统,也是巨大的挑战。而且对于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而言,它们要相彼此转变,需要在底层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框架做出较大调整,这无疑会带来更多投入,增加风险,两大类虚拟世界运营商面对的挑战见图1。现有的研究是基于虚拟世界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之上的发展规划和技术策略,目前还没有出现深入探讨二者融合的方法类的文章。

本研究认为,虚拟世界的融合,关键在于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两大运营商的融合,即二者合作建立联合运营平台,在保留自身先天优势的同时,通过“借力”和“互助”,在协同中寻求自身的发展(联合运营平台的经营模式见图1所示)。但是,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在更多的关心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一些问题接种而来,那就是,①如何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他们有序地整合在一起?②如何管理由这个虚拟企业,建立保护不同利益主体的管理制度?于是,这两大问题构成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行动者网络理论问世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教育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5],笔者认为行动者网络理论也同样为本研究的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分析工具。首先,要使从前是竞争关系的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两大运营商主动发起合作,就需要寻找到二者的利益均衡点,只有当合作双方都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这个联合运营平台才能建立起来,行动者网络中的转译分析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微观研究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双方的利益诉求,寻找到促使合作发生的利益均衡点,从而促成联合运营平台的建立。再次,在行动者网络的分析中,人类因素和非人类因此都至关重要,这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宏观的、俯瞰的视角,帮助我们从一种更大的全局观看待两大运营商的合作的问题,也就是说,二者的合作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为我们研究如何调配资源,如何分配利益,如何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都提供了理论依据。

1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提出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是当代法国科学知识社会学家拉图尔、卡龙和劳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重新描绘了在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各种存在的因素所起到的作用的理论,他们用行动者(Actor)来表示各种存在的主体。他们将ANT定义为一项由不同角色的行动者共同参与来完成的,各类行动者为实现在参与在该活动中所赋予的利益,发挥不同的作用或者功能而形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网络,行动者的最终利益就是通过自己与其他行动者共同联动来实现的[6]。该理论认为不管是“人”还是“非人”都可以被看作是网络中的行动者,不应该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个人的和组织的加以区分。

“转译”是ANT的核心概念,转译分为五个关键环节,分别是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和异议。在这五个关键环节中,各行动者需要有共同的强制通行点(Obligatory Passage Point,以下简称OPP),OPP是使各行动者可以获利的点,可以实现对问题的协商。

2 虚拟世界融合的动力机制分析

2.1 虚拟世界融合的ANT转译过程分析 按照行动者网络理论,本文首现确定行动者网络中的行动者,再根据前文所述拉图尔分辨出的“五个转译基本环节”分析它们的转译过程,试图找到虚拟世界融合的动力机制。

2.1.1 问题呈现 问题呈现是行动者网络联盟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指的是确定该行动者网络核心行动者,与其自身利益需求相一致的其他相关的行动者的地位和潜在利益,并设立一个强制通行点(OPP),以使自身成为行动者网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相关行动者围绕这一关键问题(OPP)以及各自的目标(利益),形成SNS虚拟社区与3D网络游戏运营商融合的行动者网络。每个行动者为了达到各自目标,必须在该网络中通过强制通行点。

①网络构建的相关行动者(动力因素)。虚拟世界融合中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也是该行动者网络的行动者,分别是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其中人类行动者分为内部人类行动者和外部人类行动者,本研究识别出的行动者见图3。

内部人类行动者包括SNS虚拟社区运营商、3D网络游戏运营商、程序开发者、软件服务提供者、3D网络游戏开发者、企业。其中,SNS虚拟社区运营商和3D网络游戏运营商是融合网络构建的发起者,他们搭建联合运营平台,负责制定合作的规则保护各参与主体利益,以及负责利益的分配,利用自身所具有的资源,吸引程序的开发者、软件服务的提供者、3D网络游戏开发者和想要在虚拟世界中宣传自己产品的企业行动者加入到这个网络,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拉拢相关产业,并开发出创新、吸引用户、满足用户需求的虚拟世界产品,进一步发掘用户的潜在需求。程序开发者负责SNS虚拟社区程序的开发。软件服务提供者负责小的应用程序的开发。3D网络游戏开发者负责制作3D网络游戏的内容。企业在SNS虚拟社区与3D网络游戏合作的虚拟世界内宣传自己商品或是进行网络

销售。

外部人类行动者包括政府、互联网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互联网行业媒体、互联网行业公关公司。政府是互联网经济的监管者,包括我国工信部、发改委、税务部门、工商部门等,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管理措施,创造互联网发展的健康环境,管理消费者权益。互联网行业协会负责维护行业的利益、实行行业的自律、帮助企业协调处理经济贸易及知识产权等纠纷,加强行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重复发挥行业协会的技术交流职能,推动互联网产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消费者组织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和检查,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和提出建议;受理消费者投诉,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节;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讼等职能,充分保护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权益。互联网行业媒体在整个虚拟世界行业中扮演着信息的与传递、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促进行业运作透明公平的角色,是政府与虚拟世界产业、用户与虚拟世界网络节点、节点之间沟通的桥梁,为虚拟世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互联网行业公关公司负责参与虚拟世界中的各企业节点的新业务、市场公关、品牌营销、危机公关等工作。

本文将资金、资源、政府政策、行业规则、服务和信息这六个异质因素纳入该行动者网络中,他们是该网络的非人类行动者。资金是维系该行动者网络正常运作的资本的来源与流向。本文中定义的资金包括三个部分:行动者的投资资金;行动者的利益分配;用户的支出,即该网络的收入来源。资源:指在整个SNS虚拟社区与3D网络游戏的合作过程中,各行动者所需要的硬件与软件支持。其中硬件支持包括合作中需要的材料与设备,软件资源包括合作设计方案、网站设计方案、软件设计方案、虚拟世界运营方案等。政府政策:政府对中国虚拟世界发展向的引导政策。行业规则:企业之间合作的规则、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办法。服务:用户自愿通过一定资金所获得虚拟世界中的信息服务,与上文描述的“资金”第三种情况相对,即用户通过“资金”获取信息服务。信息:指在行动者网络中各行为者的行为信息(如政府的政策调整、企业的策略调整、3D游戏开发者的科研动向、用户的消费习惯的改变等)。

另外,市场作为推动虚拟世界发展的经济手段,通过价格机制、风险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作用,实现对资源的配置,平衡市场供求,充分调动各行动者积极性。由于前文所述的人类行动主体已经是在市场环境中的主体,所以这里不再把市场作为一个单独的行动者来进行研究。

②行动者网络建构的强制通行点(OPP)。在该虚拟世界融合的行动者网络中,行动者共同的强制通行点是“融合发展”,即相信在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两大运营商的合作中,可以引领虚拟世界的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便利的服务,使每一个行动者都能够从中获得利益,虚拟世界融合的强制通行点如图4

所示。

③行动者网络建构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以及各主体的目标。要完成转译过程,各个行动者必须克服或者排除各自的障碍,只有在利益的驱使下,行动者才会积极进入网络,并长久维系在网络中。因此,在构建一个行动者网络时,首现需要分析这个行动者需要面临和克服的问题,这些障碍会阻碍行动者网络的建构,但是它们在下面的转译过程中是可以解决,或者可以控制的问题,每一个行动者的主体目标和障碍详见图4。

2.1.2 利益赋予 利益赋予是行动者网络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是该行动者网络核心行动者用来稳定其他行动者的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各种策略和管理的问题,给行动者赋予新的角色,结果就是使它们被征召而成为网络联盟的成员。在该行动者网络中,利益赋予是通过行动者之间的供需关系、管控关系、监督关系、合同关系、咨询关系、引导关系等方式,将虚拟世界融合的利益赋予给所有的行动者。

2.1.3 征召 征召是虚拟世界融合行动者网络形成的第三个阶段,它赋予每个行动者都可以接受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网络联盟的形成。由于互联网行业竞争加剧,为了改善单个运营的低效率和高风险,实力相当的SNS虚拟社区运营商和3D网络游戏运营商会有较强烈的合作意愿,自愿作为整个行动者网络的发起人,是他们先后征召程序的开发者、3D网络游戏的开发者、软件服务提供者、企业为该融合型虚拟世界提供服务,满足社交化和3D化融合的定位,为消费者提供更有趣更高质量的服务,这些行动者需要不断学习、挑战、合作,完成转型,提供合适合作运营的虚拟世界定位的服务。将虚拟世界的服务和内容整合在一起,通过自身的运营能力,将服务提供给虚拟世界的用户。由于该虚拟世界的发展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符合政府、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行业公关公司和行业媒体的主体目标,因此这些外部主体会响应这个征召,政府为该虚拟世界的合作发展提供立法规制、政策引导,保证虚拟世界健康发展从而带动现实经济,行业协会保护行业利益、实行行业自律、帮助参与合作的行动者主体协调处理纠纷,加强行业内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促进主体间的技术交流,推动技术的进步与管理的创新。消费者组织监督和检查合作型虚拟世界对用户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受理消费者投诉,保护消费者权利,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行业媒体通过信息引导和监督虚拟世界的发展,帮助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行业公关公司通过在虚拟世界中提供新业务、品牌营销、市场公关等服务,获得资金来源。

2.1.4 动员 按照卡龙(Callon)的说法,只有达到动员的阶段,一个成功的行动者网络才算是构建完成。在虚拟世界合作发展的行动者网络中,有联合运营意愿的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运营商是整个网络的动员者,二者首现通过契约建立合作关系。它们通过动员程序开发者、3D游戏内容开发者、软件服务提供者和做营销推广的企业参与到该网络中,新型虚拟世界的联合运营商通过与程序开发者、3D游戏内容开发者、软件服务提供者签订合作伙伴协议,按照相应的利润分别办法将资金付给它们,同时也按照约定方法向在虚拟世界中宣传自己产品的企业收取广告费用,如PPC(Pay Per Click)或者CPC(Cost Per Click)。在运营初期,可通过与行业公关公司合作提高影响范围,在有了初步成效的情况下,该新型运营模式会受到行业媒体的关注,联合运营者也可以在行业媒体中介绍自己,制造舆论环境,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的研究机构便会跟进该领域的研究,为行业的合作提供制度方面的保证。政府政策和行业媒体也为动员消费者加入到新型互联网中起到了作用。

2.1.5 异议 实现虚拟世界合作发展的过程,不仅构建行动者网络很重要,如何使这些异质行动者形成利益的联盟也很重要。由于不同的行动者利益具有多样化和异质性,他们的自身利益难免与其他行动者发生冲突和异议,于是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盟对于维护行动者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新型虚拟世界的联合运营商在该行动者网络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包括如何支付程序开发者,软件服务提供者和3D网络游戏开发者,也包括如何从企业中收取广告费用,于是其他的行动者会丧失一定的话语权,这种不公平的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该行动者网络的形成和运行。

基于以上原因,联合运营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由有实力的运营商发起联合,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通过设计具有激励性的利润分配模式,来激励行动者积极参与虚拟世界融合的过程,制定完善的规范和制度来限制其他行动者所出现的违规行为。对于虚拟世界的运营商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利润的问题(利润=收入-成本-税收)。其中收入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联合运营的投资初期,费用会比较高,但在后期却能够带来更多收益。而其他合作者,如程序开发者、3D网络游戏开发者、软件服务提供者会因为收益不明确而犹豫要不要加入,这时联合运营商需要给予一定的利润补贴,如给他们提高分成比例来鼓励他们加入。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能不能从虚拟世界中找到满足自身需求的服务,虚拟世界的体验够不够好,这需要联合运营者积极捕捉用户需求,做好市场调研,通过提升虚拟世界中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来留住用户。因此联合运营者应该是在行业中比较有经验的、有实力的行业先锋,他们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有经济实力承担转型带来的经济成本。

第二、统一价值主张,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既然上文提到了联合运营的主体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两个行动者行动一致、意见相合很重要,联合运营商的稳定性是维护整个行动者网络稳定的重要前提。有了合作共赢的价值取向,才能激发各自的积极性来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成果,保证这种新型的虚拟世界能够顺利的运营下去,相互都抱着不是争夺短期利润的想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的态度,会更容易合作下去。因此在虚拟世界运营商合作伙伴的的选择上需要满足一定的匹配条件,如相似的企业发展规划、一定的价值理念,重合度高的受众群体等,另外,建立能保护各自的利益企业制度也很重要。

第三、建立资源整合团队,统一架构。要提供兼具“社交元素”和“3D元素”的互联网商品,就需要融合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的框架,这是一个多方合作的产物,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沟通机制,收集各个行动者的信息,对提供的内容进行整合。本文认为有必要建立资源整合团队,他们不是创造产品,而是整合产品,这个资源整合团队可以由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的专家组成,两类专业人员各有所长,一类对社区的互动和经营有经验,另一类的长项在于网络游戏,每个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有自己的受众群和定位,两者的融合需要在平台上、方案上、技术上的协调,将来自于各方面的想法收集、整理、分析,最后得到一个合适于这个联合发展的虚拟世界的产品

出来。

2.2 虚拟世界融合的行动者网络最终形成 经过上述的5个步骤,行动者网络最终形成,见图5。其中,异质因子信息、资源、资金成为了维系整个行动者网络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成为了沟通各行动者主体之间的媒介。在图中,政府和行业协会为虚拟世界的融合提供了政策的保障和信息的引导,消费者协会为消费者提供保障机制,解决用户在虚拟世界消费的后顾之忧。行业媒体提供舆论宣传,行业公关公司用品牌营销和公关能力提品宣传,这些外部因素为融合提供了好的外部环境,推动联合运营主体的形成,也带动其他行动者加入到该行动者网络中来。该行动者网络反映出了不同动力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和虚拟世界融合的形成路径。

3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

3.1 研究的结论 本文认为虚拟世界的融合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融合是一个研究的空白,本文没有拘泥于理论的细节,而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和虚拟世界的融合进行了系统的结合,构建了一个全面的行动者网络,详细描述了各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描绘出了实现虚拟世界合作发展的全景和运作图形,提出了SNS虚拟社区与3D网络游戏联合运营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二者融合的发展路径。

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①虚拟世界行业的竞争将加剧融合的发展进程,一些具有实力的虚拟世界运营商将率先打破现在的格局,通过融合寻求出路。

②非人类因素对于行动者网络的建立非常重要,在建立网络的过程中,由于行动者在网络中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网络便有可能重构甚至会瓦解,所以联合运营商作为发起者需要采取合适的手段协调各方利益,政府和行业协会也需要一定的策略调整行动者的行为,引导各主体积极加入到网络中,维护网络的长久稳定。

③虚拟世界融合的行动者网络是一个连结各方利益的动态网络,当一方的利益目的不能得到解决时,其他的行动者会加入进来取代它的位置,新的行动者网络便会

形成。

3.2 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虽然为虚拟世界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发展路径,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该行动者网络的大小如何划分,行动者如何界定,政府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引导虚拟世界的融合,行业协会应该给予什么样子的建议和指导,该研究尚没有提出更加实际的、可操作的程序。行动者网络作为虚拟世界的融合发展路径的理论基础,虽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行动者网络何时会形成?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真正促使虚拟世界的融合?行动者网络本身并没有给予解答,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冰玉.3D虚拟社区与社交网站的融合发展探析[J].价值工程,2010(15):56-58.

[2]李婷,张裕峥.浅谈3D虚拟社区与社交网站的融合发展[J].价值工程,2010(15):131-132.

[3]李哲,苏志远,辛永亮.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创业模式——基于3D虚拟社区的电子商务模式[J].网络财富,2009(19):39-44.

[4]陈俐燕,黄鸣奋.3D虚拟社区的交互性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1(5):58-75.

篇7

“两型社区”的概念源于其建设实践,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关于其内涵,雷国珍等认为这是包含了两型社会具体内涵的一种社区形态。社区作为人们生活与消费的主要场所,两型社区更加突出的内容是“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3]。姚茂华和舒晓虎认为“两型社区”建设的核心在于培育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社区生活方式,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4]。笔者认为两型社区中的资源节约型社区是指整个社会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其核心在于社区生活消费领域的资源节约,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区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社区公众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关于两型社区的建设,张楚文从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了“两型社区”的研究[5]。刘志海结合武汉市“两型”社区创建实践,提出“两型”社区建设的保障措施在于领导体制、宣传机制、资金投入、社会参与和理论研讨等五个方面[6]。武汉市万松街白松社区在探索“两型”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上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第一,通过宣传引导居民“两型”社区建设意识和绿色消费习惯;第二,通过社区活动,提高居民参与度,增强社区建设自主性。如“科普实践”、“换客超市”活动及社区自愿者服务队活动的开展;第三,通过引入企业新鲜血液,提高“两型”社区建设活力,如通过引入企业,实现社区节能改造和垃圾的分类回收[7]。从以上的研究来看,已有研究更多的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第二,两型社区的制度环境建设。这一建设内容的主体包括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社区基层管理部门,比如社区居委会。其重点在于两个阶段的制度建设:首先,在开发建设前,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政策和制度上对于社区的两型化建设予以扶持和管理,积极引导社区建设开发部门(商)开展社区两型化建设;第二阶段,通过居委会自治体制和机制建立,进一步发挥社区居委会作为社会基层自治组织功能,营造两型社区建设的良好制度环境。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两型社区的规划管理政策、两型社区建设的基层管理体制与机制。第三,两型社区的人文环境建设。这一建设内容的主体为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其重点在于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公众参与力量,并使其作为两型社区建设的最大主体,通过一系列活动,从而将两型化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这也是两型社区建设的最终目的。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生态环保组织的构建,生态文明宣传机制的建立以及社区生态环保活动的组织。从两型社区文明建设体系出发,两型社区的物理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两型的制度环境是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关系得以良性互动的重要保障,两型的人文环境是两型社区建设的最终归宿。通过两型社区的物理环境建设、制度环境建设以及文化建设,最终的目标在于引导社区居民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两型社区建设的内在理论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两型社区建设策略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两型社区建设策略,必须基于人与自然和谐这一基本准则,建立社区两型化发展的物理空间,社区居民在这一空间内将更容易形成两型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建立社区两型化发展的制度环境空间,为社区两型化运营管理提供持续保障;最终在社区人文环境建设中营造社区生态文明氛围,建设社区两型化的公民社会。物理环境建设是两型社区建设的物质保障基础,其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社区的规划阶段。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对于社区的开发建设提出两型化的指导管理意见,包括社区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指标、社区内部倡导非机动车模式的出行设计以及内外部衔接顺畅的交通出行规划、社区绿化基础设施及其与城市整体绿地系统的衔接、社区在整个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地理位置安排,应避免出现“睡城”,从而减少因职住分离导致的“钟摆式”交通出行产生环境污染并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于大部分的城市已建社区,应积极补充配套引导社区居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活方式的公共设施。如降低社区机动车使用率的社区巴士、社区自行车租赁等。以及增强社区对外的公共交通衔接能力,避免现有大型城市社区中普遍存在的采用三轮电动黑车出行,从而加大社区局部大气环境污染的问题。第二个阶段为社区的建设阶段。社区的建设开发部门应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指导意见下,除积极采取绿色建筑策略外,社区绿化环境建设、社区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建设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以社区绿化环境建设为例,通过建设以绿化草坪为形式的透水地面,不仅可以积极补充地下水,适度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社区热岛效应,降低社区居民的空调使用频率,从而更有效引导居民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转变。第三个阶段为社区的维护运行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管理以及社区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建设。后者在建设中应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和植物多样性的实现,以增强社区绿化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提高社区绿化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社区绿地、公园的建设有利于陶冶社区居民情操、形成生态文明的生活观念。与以上物理环境建设相对应,两型社区制度环境建设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社区规划阶段的制度建设。如何通过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从而引导社区建设开发部门(商)在成本允许下,积极建设倡导生态文明的两型社区,是摆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这一建设应侧重通过规划管理制度的制定,引导社区开发建设商开展社区建设中,以人为本,更多考虑居民生活、出行的便利以及社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第二个阶段为社区建设阶段的制度建设。政府应建立两型社区的政策扶持制度、资金奖励机制、两型社区示范区建设管理监督机制等,从制度层面对倡导生态文明的两型社区予以制度引导和资金支持。同时将两型社区建设成绩纳入政府绩效考评系统,从而建立保证其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第三个阶段为社区运营管理阶段的制度建设。这一阶段的制度建设最为重要,是社区两型化发展得以持续推进的关键。主要指社区环境的维护管理体制和机制。具体包括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社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管理。两型社区人文环境建设的主体包括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其中社区社会组织主要负责社区生态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生态文明的宣传;社区居民是以上活动和宣传的受众,也是社区两型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两型社区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其实现路径包括生态文化软实力的打造、生态文化建设投入机制的建立、生态文化组织的创建、党社联席服务机制的设立以及生态文化活动的组织。社区文化精英是生态文化内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最终目的在于培育社区居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从而在社区这一基层层面回应整个城市两型社会建设,成为城市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关键基础环节。

结论与展望

篇8

物业毛利率高达40%

十年前,花样年集团的“彩生活”和实现物业“零收费”主张曾在业界引起了广泛争论。2004年8月,花样年物业在其管理的锦上花小区内频频降低管理费,在参与下沙村花好园、中银小区、燃气集团宿舍、红树家邻等项目的竞标过程中也是频出低价,甚至喊出未来实现“零收费”的口号。此举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也带来了诸多争议。支持者认为“零收费”的经营模式至少是经营模式多样化的一种表现,而反对者则认为花样年公司是根本拿不出真材实料,打着创新的噱头来忽悠人。

2005年,花样年曾在媒体上公开表示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一个公司投资50万元的小区,年盈利在200万元左右,资本回报率可达到400%。花样年同时还提出要颠覆传统的物业管理概念,实施新的物业管理模式,进而促使整个行业重新洗牌。这一言论随即在深圳物业管理业内引发轩然大波,花样年物业管理公司也因此受到了深圳市物业管理协会的通报批评。

过去十几年,开发商热衷于靠开发销售赚钱,而仅仅将物管作为房地产销售的一个工具和卖点,甚至认为物业管理是一个贴钱的行业。恰恰相反,花样年却将物业管理当成潜力挖掘,将社区消费当成刚需。

如今花样年已经用互联网基因来重组传统物业的公司,将实体社区打造成一个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平台,并向同行开放。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花样年“彩生活”服务面积达到2800万平方米,而这一数据在2012年则突破了5500万平方米,另外花样年“彩生活”服务平台服务的人群约400万人,创造利润5000万元,其中95%来自非花样年的物业。

花样年彩生活服务集团总裁唐学斌表示,目前彩生活收入以及利润占花样年集团整体不足一成,不过已连续三年复合增长超过25%。2012年,彩生活实现收入1.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净利润超过4000万元,净利率达14%,而毛利率则高达40%以上,并能顺利融资,说明彩生活被资本市场看好。

唐学斌认为,彩生活能够实现较高的利润率,关键在于“规模化”。当别人一个小区配备两三个电工,大多数时间都在等待,而花样年在规模化后,一个小型维修团队可以服务所在城市全部的小区,你说这效率提高多少?除此之外,花样年物业公司的绿化、清洁、水电等都采取团队外包的形式最大限度节省成本。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困扰

当地产商们纷纷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与消费者最近的社区服务生意,“最后一公里”物流问题的困扰将被解决。

彩生活服务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社区运营商,目标是打造一个零成本的未来社区,每个人的日常消费和生老病死都在社区里进行。家里需要什么商品,通过移动App或互联网登录社区服务系统都可以实现在线支付,社区商店负责配送和服务。

彩生活也开始挖掘社区服务的商业潜力,通过增值服务,带来收入。比如彩生活与光大银行合作发行了彩生活e卡通,这是一种集门禁、停车卡、储值卡于一体的社区卡。用户可以用它在线上线下刷卡购物。在此基础上,它们会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比如,每个月推一款水果,早上从产地直接采摘,晚上就送到业主家里,比超市便宜30%,仅此一个产品就会给彩生活带来上百万元的利润。

彩生活还利用互联网平台及彩之云App系统,以社区为中心辐射一公里微商圈,集成包含衣、食、住、行、娱、购、游在内的各领域商户服务资源,时时推送更新活动信息。柴米油盐等日常用品都可以从社区平台上买,买东西送积分,积分就可以抵物管费。在这个平台上消费到一定额度,物业就免费。无论是e卡通,还是互联网平台、彩之云App,都可以持续积累住户消费数据,根据这些业主生活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彩生活未来也可以更精准地为住户服务。

彩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将物业管理科技化。传统物业公司是消防队,服务于物而不是服务于人。而彩生活通过使用更多的电子设备,保安、清洁等全部外包,节省人工成本约40%,并且通过规模化实现了采购成本的降低。在彩生活的社区里,没有水电部、没有保洁部,效率可以提高十倍,人员反而稳定。另外家里需要什么商品,如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通过移动App或者互联网录入“社区服务系统”,社区商店就会将商品送上门来,而且还能通过系统进行在线支付。如果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需要保姆或者家政都能通过这一系统完成。只需要在系统的个人账户里预存一部分钱,就有人按约定时间提供老人按摩,或者接送人参加社区活动,每参与一次扣一次钱,如同百度广告系统一般,按点击(服务)付费。

彩生活服务还能够成为小微企业孵化平台,帮助社区创业的人做所有不愿做的烦琐事情,比如公司核名、注册、年审、审计、法律援助等各种公共服务,还可以帮助企业引资。

此外,社区服务平台还可以做“小区金融”,业主如果急需要用钱,或者银行定期未到期,那么通过一个专业的评估系统评估之后,系统可以确认是不是借给此人钱。如何才能通过评估系统借到钱?这得看每个人表现,在诚信、支付能力方面是否符合要求。社区服务平台如何知道某业主的诚信?支付能力是不是符合要求?这就需要靠长时间的大数据采集。

大数据将比地产值钱

对于不同业务类型的公司,大数据的用途各有不同。对于花样年来说,大数据是为业主画像,当需要贷款,或者提供其他社区服务的时候,方便花样年社区服务平台基于数据做决策。

数据如何采集?花样年的答案是通过业主的日常行为,包括交水电费、物业管理费、停车管理费是否准时,是不是与邻居经常吵架,是不是经常上班,上班是不是勤奋,这些记录按时间输入IT后台。如果诚信记录好的业主要借3万元以下的借款,根本不用担保,签字就能借款。如刚毕业的大学生租户,需要购买热水器、冰箱、空调、电视等家电,或者再购些其他产品,加起来差不多3万元,提供稳定的工资单,一年以上的租约,就可以借款3万元。

所有社区里的商家提供完服务之后,社区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会做回访,业主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App,或者400电话等渠道提交自己的意见。业主每一次与社区平台互动的过程,都是平台对业务,对小区其他服务商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

采集数据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花样年从2008年就开始搜集用户数据。在这个平台上,平台、业主、小区内的生活服务商都会留下所有行业的数据。

篇9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地产;老年公寓;盈利模式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China is aging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elderly pension problem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facing huge pension market, real estate developers have been aggressive in the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some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first is the background to do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because China's aging process with elderly population base is large, growing faster, makes the elderly housing market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he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of three kinds of profit model, analyzes th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kinds of profit model and the main case, hope we can through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more and more aroused the concern of the society for old age pension problem and thinking.

Key words: ageing; Endowment real estate; Elderly apartment; Profit model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中国的老龄化及养老方式现状

(一)我国当前老龄化社会的现状

我国老龄人口于1999年即以超过国际老龄化社会10%的标准,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的规定,一个国家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 或60 岁以上人口占10% 之上的国家称为“老龄型”国家。目前中国60 岁以上老人已达1.78 亿,占总人口的13.3%,而且正以每年3.2% 的速度递增,进入老龄化。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表明,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9.34%;到2040年,老年人将占全国人口的27.8%,届时三个半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见表1-1,表1-2)如此高的老年人口率预示着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格外严峻,如何安排好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切实解决好急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与社会生活保障之间的矛盾,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1-1我国老年人口发展统计数据单位:万人,%

注: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 2011[M].《中国人口年鉴》杂志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表1-2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增长趋势单位:%

注: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 2011[M].《中国人口年鉴》杂志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二)我国当前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世界上公认的养老方式一般有三种形式:1、传统的居家养老;2、社会养老;3、个人、家庭和社会结合的养老方式。我国老年人当前选择养老和住宅的方式, 由于历史和传统观念等原因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主要形式有与子女共居、与子女邻居、独居。除此以外还有托老所、福利院以及老年公寓等。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使家庭结构急剧改变,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已经渐渐远去, 目前老年人大多孤身或同子女分住。按照自然规律,人进入老年后无论精神感官或肢体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衰退或残疾,身心疾病成为影响他们自主行动的内在因素;年事越高受此影响越大,越需要更多的照顾。当代老人还是多子女的居多,儿女可以轮流照顾,而一旦进入“四二一”模式,那时子女便会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社会安全福利和个人养老金的增多,也使得更多的老人需要独自生活, 据全国老龄委抽样调查,有16.7%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且年纪较小的老年人表示愿意的比例大于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显示出中国人养老的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养老需求日益社会化,将形成一个体量惊人的现代养老产业。

(三)我国养老市场的供给概况

1、养老机构供给种类

我国的养老机构主要包括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和养老社区等。

社会福利院。社会福利院主要面向城镇“三无”老人,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其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确无赡养、扶养能力的城市老年人,为他们提供养老的场所和各类生活、医疗服务。社会福利院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政府补助。

敬老院。敬老院主要针对城镇的各类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年人。敬老院分为公立与私立两种。公立敬老院通常建设费用由政府补助,运营费用向入住老人收取。私立敬老院无补助,自负盈亏。

养老社区。养老社区一般规模较大,除住宅用房外,还包括各类配套商业设施及医疗设施等,通常拥有社区医院。养老社区通常包括家庭养老、公寓养老和看护养老三种类型的养老用房。

家庭养老的养老社区通常子女与老人同住一养老社区,主要的养老服务由子女提供,但社区也提供一定的补充服务,如日间看护等。以养老公寓为主要形式的养老社区,主要针对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此类社区一般老年人单独居住,主要服务均由社区提供,包括日常的家政服务、生活服务、出行服务等。以看护养老为主要形式的养老社区,主要针对半自理或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除提供养老公寓提供的各类服务以外还提供各类医疗服务,如急救服务、搀扶服务、喂饭服务等。

2、养老机构供给总量

当前我国城乡公办的各类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等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共有39500多个,养老床位149.7万多张,但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供需严重不平衡,差额巨大,绝大部分的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二、老年公寓开发的盈利模式分析

“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更别说是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二一”模式下,愈发显得艰难。在9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政策前提下,绝大多数要靠市场化来解决养老居住问题。与国外众多资本竞相进入养老产业不同的是,在目前中国,地产商是承担市场化养老的主力军。老年公寓开发的全链条由地产商独立完成,地产商成为了中国式养老的绝对主角。

养老激起了房地产企业一波又一波的热情,以“招保万金”为首的大型房企纷纷试水老年公寓,财大气粗的保险公司也高调插足,养老地产可谓风起云涌。大腕云集,但以盈利模式论老年公寓的开发无非三条路可走:租售结合、会员制、保险产品。

(一)风险最小的租售结合模式

就整个产业的实质来说,养老产业中的地产并不是盈利的载体,而后期的运营管理及服务才是企业持续追求的利润点。但由于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加之资金回收期长,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养老是不挣钱的,或是回报很慢的,地产才是挣钱的大头。由于国内的养老地产起步晚,发展不成熟,要靠收取养老服务费来填补前期的巨大投入基本是天方夜谭,而将大部分房源卖掉,以此来缓解资金压力成为了绝大部分地产商的选择,因为这样的风险最小,而持有剩下的一部分物业用于运营,又能实践开发商当初拿地时的承诺,可谓是既下了河,又不至于鞋全湿的折中之策。

万科在北京的项目幸福汇社区中,养老地产就有两种形态,一种为2.4万平方米的“活跃长者之家”,利用万科幸福汇的商业配套用地建设,做万科全持有的老年公寓,还未开始销售或运行;另一种为12万平米“活跃长者住宅”,是加入人性化设计的散售住宅,目前正在销售。对于初尝养老地产的万科,也是选择了这种租售结合的开发模式,使得自己的投资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内。

绿城早在2006年就涉足老年公寓的开发,其在浙江临平开发的绿城蓝庭项目中配备了老年大学、健康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社区门诊、护理院等公共配套,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项目中的老年公寓共十层,一二层为社区医院、活动中心、园区食堂及洗护中心。三四层为护理院,共计三四十个房源,可容纳60名老人入住,目前已入住的老人共计四五十人。五层以上规划了86套老年公寓,面积包括60-70及120平方米。这批86套公寓销售定价在1.4-1.5万元/平方米,较普通住宅售价略高。

由于房地产开发前期沉淀的资金成本过高,而销售物业是开发商最快也是最直接的回笼资金的方式,至于租售比的确定,每个开发商对于不同的项目又都有不同的考虑,卖多持少可能是迫于资金的压力,而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开发商,持有越多的老年公寓,却是看中项目后续稳定的提供服务所产生的现金流。

(二)会员制模式

对于许多志向远大的开发商来说,光靠销售赚钱,多少有些英雄气短,养老地产的本质应该是养老服务业,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人性化的提供各种服务,从后期多年的持续经营和运营来获得收益才是一条长期的赚钱之道。

持有型的养老地产,一般以押金制和会员制实现前期部分资金的回笼。而会员制相比传统的押金制,在财务、盈利性和经营灵活性方面都更加有优势。比如,押金不能算作利润,但是会员费可以比较灵活的计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从经营的角度看,押金对应的房间或是床位是固定的,但会员制可以非常灵活的安排床位或房间,其在经营上的操作也更加的便捷。会员制的设计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比如捆绑价值属性的设计通常会将会员卡分为记名卡和不记名卡,通过会员卡价值属性以及会籍是否转让划分会员。再比如捆绑物业属性的设计会按照使用物业面积的不同,划分不同的会员等级。

国内养老公寓会员制的创始者就是上海亲和源老年社区。由于土地性质是协议出让,亲和源无法通过销售的渠道来回笼资金。而会员制是其解决经营压力、回笼资金的一条捷径。目前亲和源的老年公寓会员卡分为A卡和B卡。其中,A卡无论选择何种套型一律售价89万元,但根据套型的不同需交付2.98万、3.98万和6.98万不等的年费;B卡无论选择何种套型年费一律为2.38万元,但根据套型的不同售价分别为45万、55万和88万。这种收费上的不同取决于A、B卡的不同性质,A卡在亲和源老年公寓的使用期限与房屋土地的使用年限相同;而B卡的有效期至老人生命终结,但有一个15年的界限,未住满15年的多余费用可以退还,超过15年部分免费。亲和源的会员卡A卡最初的售价是50万,而现在已经涨到89万。

一般来说,会员卡的销售收入可以收回房屋的建设成本,而会员每年交的服务费才是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而且随着规模效应的产生,服务成本的递减将会增加企业的利润。目前亲和源的会员制模式已经基本成熟,不仅与万科进行了合作,也开始了全国的扩张之路,以输出管理的模式向全国的老年公寓市场进军。

(三)与保险捆绑的模式

保险资金,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适合做养老地产的,相比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拮据,保险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充盈的资金,他们手握巨额的保费,据统计,保险资金中约有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有48%是2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25%为5-20年的中期资金,这恰恰与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报周期非常匹配。由于保险产品的销售时间、给付周期等因素影响,保险资金倾向于长期的、安全的投资方式,对于回报率的要求不高,而这与养老地产的投资模式是完全匹配的。

泰康人寿2010年在北京昌平斥资40亿元购买了一块30万平方米的土地,筹建泰康之家旗舰社区。泰康人寿也专门成立了一家叫泰康之家的管理公司,为旗舰社区提供后续的管理服务。建成后的养老社区约有1.5万张养老床位。建成后不予出售,而是用于长期经营。泰康之家旗舰社区将按照社区居民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分为独立生活、协助生活和专业护理等不同功能的居住单元。为此,泰康将自行开发一系列的公建配套项目,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服务,并以收取养老服务费用作为项目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想进保险公司打造的养老社区养老,手段只有一个——买保险。如泰康人寿推出的“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由泰康人寿的“乐享新生活养老年金保险”和泰康之家的“入住养老社区确认函”共同组成,保险合同产生的利益可用来支付社区每月的房屋租金和居家费用。此外,客户也可以到了保单约定的时间,不选择入住,可以拿到分红。每份保单的保费200万至300万,可选择一次缴清或者分10年期缴。由此获得养老社区的居住资格,锁定了入住成本,售价不菲。

保险资金与老年公寓的结合其实在国外早已普遍,美国保险业在养老地产中买断居住权,采取酒店式的管理,收取会员管理费用,并开发养老保险客户。目前美国的养老社区的现金回报率是8%-11%,甚至高于商业地产。保险资金通过客户购买保险的保障,保证了老年公寓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财务安全,降低了投资运营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养老社区运营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 2011[M].《中国人口年鉴》杂志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2]王崴,养老地产“三板斧”.地产,2013年第一期:80~89.

[3]周燕珉,林婧怡,综合型养老社区应当如何规划.地产,2013年第一期.

[4]王崴,老龄化红利.地产,2013年第一期:92~93.

[5]周展宏,改变对生命的态度.财富(中文版),2012年9月:54~58.

[6]刘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研究[D].【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4月.

[7]范晓东,论老年公寓的开发建设.中国房地产,2012年第九期.

[8]王波,居家养老:问题与模式创新——以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篇10

现在,让我们读一读美国Babson学院和哈佛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维克多・赛德尔(Victor P. Seidel)和德国Bain公司的本尼迪克特・朗格纳(Benedikt Langner)于同年5月发表的文章《在线社区在汽车设计领域的应用:项目的多样性和参与动机》(Using an online community for vehicle design: project variety and motivations to participate)。

这篇文章以Local Motors在线设计社区为例,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怎样更好地理解,并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汽车设计,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关于如何为广大设计社区和全球汽车工业的创新提供机会。

此文由《汽车商业评论》记者杨与肖和王晨曦翻译,贾可编辑。有不妥不当之处,欢迎读者诸君指正。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在线社区作为创意(ideas)、创新(innovations)和设计(designs)上的源泉。但是很多这种希望通过开放获得创新的努力却常常因为缺乏持续性的参与而导致失败。本研究试图探寻人们参与由公司主导的设计社区的动机,以及设计任务的本质如何影响参与的可持续性。

通过对一个主流汽车设计社区的归纳性研究,我们发现项目的多样性――事关项目的自主性和复杂性两个维度――让人们有了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使汽车设计的社会化有了可能。

同时,我们讨论了此文对在线社区研究和全球汽车业参与公司的意义。

1. 导言

在很多行业,“开放式创新战略”通过打破边界为企业不断创新开辟了一条道路。汽车行业就是如此,企业长期致力于与供应商和其他组织进行协作获得创新。

目前,越来越多的领域正在使用在线工具进行开放式战略合作,这种合作不仅用于企业间合作,也作用于企业与个人之间。

在促进个人参与开放式创新方面企业有两个选择:组织在线创新大赛或运营一个在线协作社区。

在线创新大赛包括从大范围的竞争对手处征集灵感与设计创意,参赛者的参与动机来自于奖项或奖金之类的额外奖励。

相比之下,企业运营在线协作社区专注于构建个人灵感与创意的积累,参与动机来自于个人的内在因素,比如通过共享获得乐趣等。

还有一种选择是竞赛与在线社区混合的形式,个人可以在灵感与创意方面进行竞争与合作。

从文献中提到的一些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到,虽然企业一直在努力对参与保持“开放”的态度,但是一些人不能持续参与。比如随着赛事的范围和数量逐渐变大,个人对奖金的期望值下降导致参与感也随之下降。根据经验来看,很多努力运营的在线社区都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甚至失败。

为了理解在线社区如何让人们始终保持参与,研究建议除了考虑到个人的内在与外在的综合因素外,人们在网络社区中的实践和表现与是否体现出与其工作相关的价值同样重要。

比如一个开源软件社区的开发者们会认为诸如能够发现卓越,培养共同认知或是有助于学习的这些参与行动具有价值。为了充分理解在线社区的参与动机,我们需要对社区内的社会实践进行充分的关注。

以企业运营的产品设计在线社区来说,企业提出的设计任务性质对能否吸引设计参与和实践可能十分重要,但对此缺少实证调查。

这项研究旨在了解个人参与企业运营设计社区的动机,以及设计任务的性质如何影响参与的可持续性。

我们以Local Motors公司为背景进行引导与归纳研究,该公司运营一个具有前沿性的汽车设计社区达6年之久。

此项设置为开放式创新模式提供了一个长期案例,特别是为汽车行业,提供了一些运营网络社区中缺少开放式创新和导致失败的经验。

我们发现项目多样性的两个维度――项目自主性与项目复杂性,能够吸引个体参与社区和支撑汽车设计师们的社会实践。

项目自主性反映了设计师在选择想要设计什么上的灵活性;项目复杂性反映了设计标准和所需技能的数量,为人们学到更多东西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场景。总而言之,项目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参与动机,

确保参与者在社区内能够获得的核心价值,从而维持了参与的可持续性。

下一部分,我们将对开放式创新方法和参与动机进行概述。接着,通过最近对在一个开源软件社区的社会实践与开发动机的相关研究,为我们基于汽车设计社区的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归纳了项目多样性对参与动机的作用后,我们将讨论这项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汽车企业发展网络设计社区的深层次的意义。

2.开放式创新与个人参与动机

企业倘若想从个体中寻求帮助则必须找到吸引个人参与创意、创新和设计的激励方法。一个能够吸引人们参与到开放创新平台的方法是提供实质奖励,比如在创意比赛中提供现金奖励。

在创意比赛中,公司先定义一个需要创意的领域,然后设立奖项,从而最终获得企业所需要的帮助。企业既可以自行运作此类奖项,也可以与InnoCentive(一个创新众包服务和奖励竞争领域的开拓者)公司合作进行。

这里,奖项的设立比内在满意度建设更加能够激发参与感。创新竞赛可以帮助企业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和挖掘,给企业提供优于其在内部所能达到的创新创意和设计。

既然这些创意和设计都是潜在价值资源,企业在运作创新竞赛时将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随着竞争者数量的增加,他们的参与动机会随之减弱,参与竞争的人数增加必然会减少个人的回报预期。

第二,企业重复举办此类赛事就会面临参与者对公司的价值越来越小,以及参赛者重复使用过往获胜创意等问题。

最后,企业面临的第三个挑战是如何设置可以让参与者胜任的挑战机会。

总之,虽然在线创新比赛可以产生出很多优秀的创意,但是仍面临着招募的持续性、参与的有效性和任务的规范性等诸多问题。

利用个体进行开放式创新的第二种方法是对企业运营社区的使用。其中一种类型可以称之为用户社群,通常情况下以社区成员对公司产品信息的交流开始作为对企业的支撑,从而演变成个人发展与产品改善的一种手段。

根据来自社区的支持程度,这些创意可能会被企业采纳。内在动机被视做调动人们参与企业运营社区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它们包括任务完成时所获得的满足感,如利他主义、(因起源或态度相似而产生的)亲切感和共享思想。

具有内在性质的外部动机也是因素之一,一般发生在社区成员把从社区内得到回报(外部)当作个人(内部)动机时。例如,被运作此社区的企业成员认可常常被认为是对这些社区成员具有最大价值。

企业也会将创新比赛和企业运营社区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基于社区的创新比赛。图1(社区创新比赛同其他开放式创新的基本要素比较)对开放式创新的模式进行了概述,这种模式是基于以上两种传统形式产生的。

不同于传统的创新比赛,所有的竞争选手和创意都是相对独立的,这种新型的基于社区的创新竞赛是企业投资建立一个社区,竞争者们可以在其中了解彼此、进行知识互换,甚至可以在竞赛中相互协作。

这种创新方式看起来生命周期较短,因为它的参与动机来自于社区与竞争者。举例来说,在现金奖励面前,竞争者不会主动参与到具有利他行为的活动中去。

研究发现,即使是这种具有混合性质的参与动机,在这种广义上的在线社区里面,无论是企业运营的还是独立的,都存在着很高的失败率。

2.1 从个人动机到社会实践

研究表明,内在与外在动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维持在线社区的参与感上,社区价值还体现在能够支持社会实践的不同内外在动机上。

根据一项关于开源式软件发展社区的研究,冯柯.劳格(von Krogh)和他的同事们有两个发现。

第一个发现是,无论内部、外部以及具有内在性的外部奖励都能够在社区中发挥它们的作用。

即使在开源软件的研发过程中,内在奖励可以激励开发者的参与感,例如工资和职业福利。意识形态、利他主义、亲切感和愉悦感等内在动机都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具有内在性的外部动机包括声誉、互惠、学习能力和产品具有的“自用”价值。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对机会的判定已经超越仅着眼于特定的参与动机,而是考虑使个人参与社区行为的更广泛的价值基础。开源软件开发者共同在社会实践所做出努力是对参与动机最好的解释。

他们提供的理论表明,社区间成员的交互帮助存在非常大的价值――即识别卓越、培育共同性和帮助学习等,它们为培养持续性的参与动机提供了解释。

比如在一个企业运营的设计社区,这种“动机实践框架”意味着社区内项目的自然属性(与潜在的设计任务与实践)可以影响参与(也就是动机)。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概念,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实证能够证明设计任务的自然属性如何影响个人的参与动机。

与软件开发者一样,那些参与汽车设计的设计师们也会分享他们体现创新成果的社会实践的共同价值观。但考虑到汽车设计的复杂性和最终变成产品所要经历的挑战,人们认为汽车设计不同于其他领域,难以拥有活跃的线上社区。

实际上,汽车产业研究表明很难直接使用来自于个人的创意、设计和创新。然而此次我们研究的企业Local Motors公司,运营一个活跃的汽车设计社区已经长达6年之久。正如我们所描述的,在线平台的自然属性允许我们对参与者如何参与汽车设计实践进行调查,比如他们参与设计的具体项目以及能够影响设计的社会实践过程。

我们对Local Motors公司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提出了问题:个人参与企业运营的设计社区动机是什么?以及设计任务的性质如何影响参与进程?

3. 研究方法

我们的兴趣在于如何从理论上阐述一个在线设计社区内的设计实践和参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采用了案例研究这一单一的方法。由单个案例研究所产生的洞察力,已经通过之前的创新研究得到证明。

通过访问Local Motors公司的车辆设计社区及其员工,我们得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了解一个个体被激励参加一个持续一段时间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机会。

3.1 研究设定

Local Motors公司成立于2007年,其目标是开发世上第一辆“开源汽车”。就像开源软件开发一样,“开源汽车”是这家公司创始人描述通过网上社区获得的汽车设计的一个术语。

这家公司的网站和社区平台于2008年3月上线,两年内,其首款投产的汽车,“Rally Fighter”完成。我们在图2(Local Motors公司主要特点示意)中勾勒出了Local Motors公司的主要特征,在图3(Local Motors公司关键事件的时间轴)中提供了关键事件的时间表。

Local Motors主办了一个在线社区,在该社区中,成员可以潜在的设计作品的草图,分享想法,获得反馈,最后完成作品,并讨论设计技术。

到2012年底,超过18000人在Local Motors公司的创新平台上注册。个人的社区参与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只是注册及提交设计,而其他一些则深入地参与论坛及在线社区的讨论部分。

新的汽车设计可能会以两种方式产生:作为企业主导的项目或作为社区主导的项目。在这项研究进行的时候,Local Motors公司已经进行了很多“挑战赛”,这是他们称呼基于社区的有奖竞赛的术语。

在此类公司主导的项目中,社区成员不仅为Local Motors公司提供车辆设计,也为帮助Local Motors公司运营的企业,如宝马、Peterbilt、壳牌和达美乐比萨提供汽车设计。

与这类公司主导的项目相反,几个社区主导的项目也通过社区成员的互动中脱颖而出,他们希望公司考虑这些新设计。比如“Rally Fighter”和“Open Tandem”就是两个社区主导的项目,他们就是在企业缺席主导情况下诞生在社区里(见图2 Local Motors公司主要特点示意)。

从2008年最初的创始团队和据称有400万美元的私人赞助,Local Motors公司发展到2010年已经大约十几名员工,到2013年则有了约40名员工。

在本项研究进行的时候,大多数的员工都在亚利桑那州的钱德勒市工作。员工的工作主要涉及完善设计、对车辆进行工艺设计、开发软件工具以支持在线平台、样机开发和车辆装配等。

Local Motors公司建立了一个“社区管理”团队,负责与社区成员沟通,并让他们参与进来。除了寻找新的车辆设计,公司也销售使用这些设计所建造的汽车,在其亚利桑那州的所在地建立了数个计划中的被他们称之第一个的“微型工厂”。

投产计划在起步时较保守,计划生产最多2000辆“Rally Fighter”。作为Local Motors公司生产模式及以消费者为重点的一部分,有兴趣的买家会来到微型工厂在现场组装自己的汽车。

3.2 数据收集

如图4(收集到的数据总览)所示,我们收集了多个来源的数据,以便能够对在该汽车设计社区中的激励理论阐述进行多元互证和验证。

我们与23人进行了34次半结构化(semi-structured)的访谈,对有些人的访谈还不止一次。共访问了14名社区工作人员和8名社区成员;我们在表3中描述了这些人的职务。采访持续30分钟至两小时之间,所有的访谈都进行逐字记录以便进行分析。对员工的所有的访谈都是面对面进行的。

我们重点关注项目是如何开发的,员工如何与社区互动,以及平台和社区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对社区成员的访谈主要是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我们主要关注成员的设计开发经验和他们的参与动机,以及这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出怎样的改变。

此后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一名研究人员在现场花了大约3周调查之后,我们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更新了我们的采访模板。

接下来是第二个较长的现场调查阶段,由一名研究人员在现场进行3个月的实地调查。在第二阶段,基于第一波分析我们进行了更为聚焦的访谈和观察。

除实地考察外,我们还查阅了研究期间所举行的所有竞赛和设计作品的档案资料。

数据经过初步分析后用NVivo 9(定性分析软件)建立开放编码。开放编码主要集中在确定社区管理实践和对社区成员产生的影响。

在第二轮分析中,这些开放编码被组合成更大的结构。这一阶段允许我们确定个体如何认同社区,但我们仍需要更多关于设计任务如何与激励相关联的分析。

第三次迭代让我们回到了在设计任务的背景下与激励和参与有关的理论问题。我们重新回顾了这些主题的采访、观察和数据档案。

为了整理我们的编码,我们使用了经冯柯.劳格等细化的动机种类,以评估在Local Motors社区环境中个人如何被激励。

3.3 设计任务分析

作为这第三次迭代的一部分,我们更密切关注社区里使设计任务成型的项目。大多数项目的任务是画一辆新车图纸,方法无非是手工绘图,或是使用软件工具。

虽然最初我们的分析都将每个项目视做雷同,但还是发现,我们的受访者对不同类型项目显示出了不同的动机。然后,通过我们采访资料理解到项目本身性质如何在互动中发挥作用,然后我们安排收集更多社区成员访谈资料,以对这个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作为随后数据收集过程的一部分,我们的受访者帮助我们厘清了项目多样性的两个重要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项目的复杂性,涉及到设计标准的数量,以及是否需要计算机辅助绘图(CAD)软件。

如一位设计师讲述说,他喜欢“有更多技术和市场需求的项目”。相反,其他人讲述了他们如何喜欢享受在从事标准很少的设计时的“自由”,所以我们按照设计标准调查了设计任务的复杂性。

设计标准由公司或其赞助人设定。例如,Local Motors公司的“户外生活方式”项目要求参与者设计一辆满足六条标准的汽车:(i)能在车内装载一辆公路自行车;(ii)方便做内部清洁;(iii)夜间照明系统,特别是在行李箱区域;(iv)装载某些(运动)套装的行李仓;(v)具备轻型越野性能;及(vi)野营性能。

项目之间的区别之一就是有多少设计标准(也被称为“约束”)在项目简报中给出。作为“户外生活方式”项目有六条标准,一个更详细的项目简报有34个标准。

我们对每一个2009年到2013年间Local Motors公司所运营的44个公司主导的项目设计标准的数量进行了编码(见图5,所指定的设计标准数量,以及每个公司主导项目是否要求使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如果设计人员需要准备三维(3D)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呈现,就还有更多的复杂性。

对于纯粹的概念项目,不太复杂的二维(2D)工具可以用来进行设计。如果要对产品更直接地进行投产评估的话,就需要有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社区成员指出,“一些成员可能提交了很好的设计,但是不像其他人一样有建模技巧把它表达出来……”

图5中也显示需要三维设计的那些项目。复杂程度最低的项目是那些仅有几条标准的项目;中等复杂程度的项目增加了更多的标准,最复杂的是那些需要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件(无论它们有几条标准)的项目。

复杂性的最大区别存在于那些使用二维设计技能(概念项目)与那些所需的三维设计技能(投产项目)之间。

我们的受访者表示,影响他们参与动机的第二维度是他们的项目自,这由一个项目是公司主导还是社区主导所决定。正如我们将在结论部分进行描述的那样,个体成员们汇报说,那些他们有更多自来为他们的设计制定行动方向的项目(社区主导项目)比那些他们拥有较少自的项目(公司主导项目)更有吸引力。如我们在图6(与项目自主性和项目复杂性两个维度交叉的项目种类)所示,两者交叉,项目种类和项目自这两个维度提供了四个主要的项目类型。

我们建立了一个从2008年到2013年所运营的所有项目的数据库。对于每个项目,我们收集了设计标准数量、是否需要二维或三维设计、是公司主导还是社区主导、获奖作品及参赛人等信息。

对采访数据我们进行重新发掘并按照项目类型对参予动机进行了编码。对某种特定类型的项目在有多个证据来源(即访谈、观察和档案数据的组合)支持动机的地方,我们以“强烈”程度对动机作一个的强调记录。

多个证据源在性质上显示为较低的动机时,我们对动机性证明记录为“中等”。例如,如果两位受访者表示,他们因为理想方面的原因比企业主导的项目更容易被激励去参与社区领导的项目,我们在“理想为基础的激励”中,对公司主导的项目评级为 “中”,而对社区主导的项目的参与的激励为“强烈”。

当一类动机在访谈中没有被提到,或也没有被其他的观测或档案数据所支撑的时候,我们就标记“无证据”。我们的分析使我们能够描述参与一个汽车设计社区的动机是如何随不同的项目类型而变化的。

4. 参与一个车辆设计社区的动机

根据采访、观察和档案数据的分析表明,Local Motors公司的汽车设计社区通过贯穿数个由冯柯.劳格及其同事所检验过的几个类型对个体成员进行激励。某些情况下,这些动机通常是跨项目的,而在其他情况下,不同类型项目的动机会不一样。

在我们深入到不同类型项目的动机之前,我们首先简要地检验了五种常见的激励方式――利他主义、亲切感、乐趣、声誉和互惠。

在社区中所有类型的项目中,我们看到了个体成员之间显著的利他行为。即使参与者通过相互竞争以赢得比赛,竞争可以增强参与者的兴趣,这一点是真实存在的。

例如,许多受访者指出,他们从其他竞争对手收到了具体的建设性意见,这些是帮助他们改善设计不可或缺的反馈意见。正如我们在图7中列出的一个例子那样,一些帮助是所使用的工具,而其他的帮助侧重于具体的设计特征。

例如,一个评论指出,“我唯一的疑问是自行车与汽车装置的固定。架子看起来很好,但是在自行车周围的带子感觉有点不切实际。无论如何,作品很优秀!”(2013年10月15日的评论)。

因为在截止日期前提供意见,参与者可以将这一反馈整合到最终的设计中。

数据中有很多社区内以亲切感和乐趣作为动机的例子。有位个体成员表述的一个例子是:“这太酷了,尽管我困在宾夕法尼亚的一偏僻的地方,但我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设计师交流,从他们处获得灵感。”

网上评论部分也可以看到充满赞美别人设计的言词。一位摩托车设计挑战赛的获胜者回复一条评论中有这样的一段:“谢谢你Chavito!谢谢你的评论,和你谈了这么多很有意思,这一切都让这个竞赛变得很棒。”

亲切感也可以转化为一个线下的环境:一组罗马尼亚设计师开始时只是在线上互相认识,后来他们在家乡进行了线下的会面。

我们也看到许多纯粹为了享受设计过程乐趣的例子。例如,一位社区成员上传了一个个人项目,包括一个装有发动机的办公椅和拥有第二个引擎的福特Escort。

声誉和互惠,两种“内在化的外在”动机,也在各种不同的项目中所常见。

随着人们在社区中参与度加深,通过其他成员对他们作品的反映,他们的声誉成为一种显示成就重要的指标。

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在社区内声誉是激励的一个主要来源。例如在Local Motors公司,声誉意识通过一个写给一个大赛冠军的帖子显露:“这太棒了John,这是一个进取型的设计,车辆的比例和三维技巧很赞。我是你的粉丝!干得好!”

如图7(跨项目的常见动机)所示,我们还看到了社区内的互惠性。受访者谈到在进行他们自己的设计时向其他人提供反馈意见,由于之前获得过帮助,他们感觉有义务这样做。

事实上,我们的受访者在其他车辆设计竞赛网站上花费的时间很少,因为他们不允许参与者之间互相沟通。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的建议是,企业运营的社区是在其开发促进利他行为、亲切感和乐趣时尽可能地保持参与度。

此外,平台中可以帮助成员保持声誉轨迹和互惠的元素也是宝贵的。与只有极短的历史可提供给参与者的简单在线创新竞赛相反,成功的设计社区平台在互惠上可能需要参照过去成功的竞赛历史。

4.1 项目自的变化

数据表明,项目自主性的变化导致激励重点的差异。继续借鉴在图8(项目自的变化及激励重点的差异)中冯柯.劳格及其同事所概述的动机类型学,图8中注明了金钱、职业、理想和“自用”方面激励重点的差异,我们将依次解释每种动机。

对于公司主导自较低的项目,以金钱为形式的外在激励(在15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范围内)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一位曾活跃在该网站上3年的设计师指出,他第一次与Local Motors公司接触的原因是他挣到了钱,而金钱奖励似乎也是对他的许多设计师同事产生“吸引力”的地方。在这3年中,他作为一名成员,已经参与超过18个项目的竞赛并获得约15000美元。

但他的参与动机已经超越了金钱奖励:“我(并没有把)Local Motors公司看做是一个通过竞赛来获得经济收入或奖品的途径,我把它作为一个学习的一个入口……”

这名设计师也参加了没有奖金但是具有更高的自的社区主导项目,说明项目类型所具有的不同因素是激励参与动机的重要来源。

较低自主性公司主导的项目比社区主导的项目更多地与职业相关的激励相结合。那些赢得了公司主导的竞赛项目的获胜者不仅获得了金钱奖励,而且也为其将来的设计工作的宣传增加了特色。

例如,设计一辆新摩托车挑战赛的获胜者会得到参与工业贸易展定型样机展示的机会。如达美乐披萨或Peterbilt卡车帮助那些可能赢得所主办的挑战赛的选手提供了基于职业的激励。

社区运营项目的参与者也有机会利用在项目上的认可为他们的事业增色。例如,一位企业主导和社区主导项目的长期的参与者,最终受聘于Local Motors公司。

然而,这一激励的证据,在社区主导项目的数据中较少。总的说来,虽然金钱和职业发展作为Local Motors公司社区成员的外在激励,他们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项目自的水平。

意识形态在Local Motors公司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对于社区主导自主性较高的项目更加明显。社区成员在汽车设计中对企业和汽车设计的开放性创新概念作出了奉献。

例如,一位参赛者特别提到“我深深觉得我是公司的一分子”,所以他会因Local Motors公司而愿意献出自己的时间和努力。如图8所示,在两种类型的项目中意识形态都发挥了作用,而在这方面的最高水平的激励为较高自的社区主导项目所专有。

为自己的目的而创新(所谓的“自用”设计)是在Local Motors公司别明显的另一个激励因素。“自用”作为一种激励比更高自对社区主导的项目的支持程度更为显著。

尽管有些公司主导的项目强调社区设计师个人的兴趣,如户外生活方式的汽车挑战赛,而很多都对社区成员的自用没有直接的用处,如彼得比尔特卡车设计。

相比之下,有更高自主性的社区主导项目更注重车辆对于成员自己的使用上。Local Motors公司的第一个产品,Rally Fighter,最初是作为一位社区成员的个人项目设计和共享的。另一个社区主导的项目通过一辆双座“Open Tandem”得到了许多支持,很多成员希望他们自己使用这辆车。

社区成员把想法注入组织的事实似乎与最近的一个研究关联紧密,该研究表明,创新比赛经常失败,是因为公司无法确定合适的比赛结果。但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创新模式则使参赛者能够影响和改变所设计的物品。

根据这些结论,我们的结论是,社区创新平台因为允许成员选择不同自的项目包括公司主导和社区主导的设计任务,最有可能吸引人们持续的参与。这样做,扩大了可以激起和维持社区参与动机的范围。

4.2 在线社区的设计实践

在解答项目复杂性的地位之前,这部分我们先来考量,Local Motors线上平台的特性如何让参与者能够共享设计的社会性实践。

一般情况下,一个“社会性实践”包括持续存在的相互关联、快速流动的信息,以及处理工作的特定工具。

正如上文所阐述,该平台传递出三点要素:利他、互惠和声誉让持续性的关联得以存在;允许信息的快速流动,比如即时评论新上传的设计方案;社区成员都可以使用2D和3D工具。

在冯柯.劳格及其同事所描绘的激励实践框架中,三个要素――为优秀而努力、身份认同,以及共同学习知识的机会,构成了共享社会性实践的基础。

第一个要素:优秀,它根植于汽车设计领域所有技巧和设计审美的提升之中。

很多受访者在描述Local Motors时都表示,这个网站会激发自己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其中一位设计师说道:“我是否取胜不是关键,但是它确实提供了一个可以和‘大人物’互动的机会,从中我可以提升自己的风格和技艺。”

另一位设计师对于Local Motors感到,与其他设计大赛不同,“在这里,我可以使用自己的‘标签’、独特的风格和审美”。

第二个要素――分享感,在我们的访谈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些以社区为基础的创新研究已经强调了在集体行动中社会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尤其在Local Motors,无论你从事的领域在交通工具设计、工业设计,抑或工程设计,都会把自己视为共同参与的设计师,而且其他人也这么认为。

一名Local Motors的参与者说,这个网站的吸引力在于,“可以接触各种类型的设计师,观察他们的成长,从中摄取经验,同时他们也可以向我学到一些东西”。

此外,Local Motors还能够通过模拟设计学校的社会实践来强化身份认同。正如一位从中受益的参与者所言,它“就像设计学校的课堂,每个人每周提交作业,老师批阅,其他同学也会提出自己的喜好”。

Local Motors的在线互动让它感觉是一所真正的设计学校,加强了设计师的身份认同感,并督促了他们的进步。接下来我们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学习的机会,作为第三个元素,它以不同的形式发挥作用。

一方面,在线社区已然成为一个展示其成员比赛过程和结果的场所。参与者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收到的反馈相互学习。

一位参与者表示,当设计师不再以赢得奖金为出发点后,“提升自己的水平成为他(她)参与其中最基本的动机,因为实践是最好的提高方式”。

另一位参与者说得更简单:“听到各种表扬,我很开心。当然,我也乐于看到需要改变的东西。”

总而言之,在线社区平台为个人进行“社会性设计实践”――比一般设计实践有更为广泛的参与性提供了环境。

项目的复杂程度会造成设计工作存在诸多差异,这会引发不同的参与动机。接下来,我们将就此展开讨论。

4.3 项目复杂程度的差异导致的多样化

我们的数据表明,项目复杂程度的差异为设计者参与Local Motors提供了不同的动机。图9(项目复杂度的多样性与动机类型)显示出了在低、中、高各级复杂度项目中,各自成员的参加动机和学习机会。

我们设定不超过10项要求标准的2D概念性项目为低复杂度项目。其中,一些参与者表示,他们参加的原因是能够展现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以及项目本身能够给予的自由度。

一位设计师说:这种要求标准少、相对“开放”的项目应该受到鼓励,“因为在我看来,作为一名设计师,至少应该可以自由发挥,不被诸多原则和规则所限。工作中,一旦可以如此自由,你就能找寻到内心的平静。”

而且,设计师认为,通过观察其他同行运用这种自由,他们自己也将有所收获。

我们设定超过10项要求标准的2D概念性项目为中等复杂度项目,通过解决这些要求,参与者能够学到相应的东西。

正如一位设计师所说,“作为一名从事创意的工作者和汽车设计师,你总是要面对工程、制造和喷涂的问题,你总是不得不遵循对设计的各种要求……(但这些问题)让社区成员能够理性创作,而非简单地疯狂而不切实际地设计一些东西。”

中等复杂度项目仍然是概念性的,但它要求参与者考虑一些接近生产的标准。

不限标准数量,需要3D CAD工具完成的项目是最高复杂度项目。参与者普遍认为,这些项目能帮助他们将技艺提升到不同的层次。

一位参与者讲道:如果你观察到其他人在3D工具使用方面的天赋, “然后跟他们说:‘我真的喜欢这个渲染、这种技术,你如何做到的?’就会有设计师花时间作些讲解,或者展示出如何一步步做到的。”

图9显示,那些喜欢2D绘图技巧的设计者通常不会参与需要3D CAD工具的项目。不过,虽然有些人会对更高或者更低复杂性项目有特别的偏好,但仍有很多设计师认为,不同复杂性的项目是同样重要的。“它们并不相同,但某种程度上,同样有趣”,一位设计师如是说。

为了说明设计师参与动机的多样性――既会被项目的复杂性吸引,也会因为项目的自主性而参与,我们收集了他们不同时间提交项目的细节。

如图10显示,设计师可以为4种主要类型的项目中的任何一种提供设计,我们就能够算出所有设计师各自涉及各类项目的数量。

将所有精力都集中于一类项目上的设计师不太常见。例如,在2009年~2010年间赢得奖项的设计师中,67%的人至少提交过2类项目的设计,而在我们研究期间,42%的人提交过至少3类项目的设计。

为了能生动地说明具体情况,我们选取了三位代表不同技能水平的受访设计师的信息,将其提交任务的情况绘制成表(图10 三位设计师提交的项目类型示例)。

“设计师1号”能够熟练绘制2D草图,但在使用3D工具方面就薄弱一些。通过分析他提交的10份任务发现,他的设计涵盖低自主性(公司引导)、高自主性(社区引导),以及低到中复杂度(概念性的)、高复杂度(生产要求的)的项目。

例如,他提交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由公司引导的概念性项目,接下来则是一个同样由公司引导的、需要使用CAD工具的生产性项目。

同样,如图10所显示的那样,另外两位设计师的工作同样涵盖了不同自主性和复杂性的任务。

总而言之,这些数据表明,社区成员的参与动机是随着不同项目的转变而转变的。

项目复杂度的多样性为那些有特别技能和喜好的设计师能提供了多种选择。更为有趣的是,我们的采访和资料数据表明,对很多成员而言,复杂度的多样性本身就是一个诱人的参与动机。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认为,提供多种复杂度的项目能够创造宝贵的学习机会、支援设计的社会实践,这对设计社区保持参与性大有裨益。

5.讨论

我们的研究允许我们在一个开放式创新平台中去检验参与动机,这个过程中,竞争、在线社区和设计任务三者结合在了一起。

我们发现,通过恰当的管理,公司在寻找新设计方案时能够解决自身面对的一些挑战,而这些挑战在其他形式的开放性创新中也会常常遇到。

过去,许多研究倾向于把在线社区的设计任务看成彼此相似的设计任务,本次研究中,我们不仅探索了设计任务本身从本质上如何对设计师间的互动产生影响,而且也揭开了个人参与的积极性是如何被培养的。

我们发现,通过主动提供一系列的项目类型,创立在线社区的那家公司完成了两个主要目标。第一,项目自主程度的差异让设计师个体对不同项目、不同时间点上的动机各有侧重。第二,项目复杂度的差异帮助我们模拟设计的社会实践和相关学习,这进一步促进了持久的参与性。

社区承担了重要技能提升功能,在整个过程中激励个人发展,同时使企业引入更多技术人才。在提升供应商能力方面,社区的角色变得和一些汽车公司有几分相似。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到这份研究的主要贡献:首先是线上社区内动机理论的详细阐述,其二是全球汽车工业的创新启示。

5.1 设计实践和在线社区的参与动机

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的方法是,通过不同项目类型来检测一系列分散的内部和外部,以及外部内化的参与动机。

为此,我们的第一个贡献是,将迄今为止包括项目多样化影响在内的研究成果作了综述。很多内在动机(利他主义、亲属关系、乐趣)和内化了的外在动机(声誉和互惠)的确在项目中很普遍,先前的研究成果也证明过这一点。

其他的动机则因项目类型不同而不同。比如回报和职业前景,作为外在动机,它们已经被普遍研究过了,采用的方法是研究如何设计在线创新竞赛,以使奖金奖励机制发挥最大作用。

就这点来说,我们有新信息补充:虽然公司主导的低自主性项目强烈地吸引了一些外在动机,但某些高自动性项目则吸引了更多内在(观念上的)和外在内化(自己使用的)的动机。

我们的数据显示,个体在低自主度(公司主导的)项目和高自主度(社区领导的)项目之间循环往复,这不仅表明这两种项目类型能够被单一个体所钟爱,而且也展现出个体持续参与的动机。

通过对在线社区参与动机的大量研究,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使人们能理解设计任务的本质是如何借由内在、外在和外在内化的动机产生作用的。

进一步的研究,或许是随着引入纵向调查数据,检验动机转换间的平衡性。

本研究的第二个贡献是延伸了冯柯.劳格及其同事的研究对动机实践构架的研究,后者主要使用了开源软件,而我们则更广泛在线设计社区。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仅展示了汽车设计社区的运用,而且经验性地构筑了项目多样性如何塑造潜藏在框架内而未曾被开发的重要方面。

动机实践构架强调了社区学习对持久参与性价值,我们则论证出:项目复杂性被社区众多成员所重视,比如模拟社会实践就是与设计学校直接的竞赛。

在多样的项目复杂性的价值外,我们也论证了社区成员在参与到项目中时,不同的自如何发挥作用。

在关于未来可能研究的摘要中,冯柯.劳格及其同事说道:“我们坚信,最好的研究机会存在于社会实践和体制交叉所产生的问题上,解决之后,个人动机将能够而且应该被表达。”

在线设计社区的发展为设计师展现了一个新的机构,同时我们调查研究证明了,一个意在项目差异性的平台如何以实现设计实践为中心。

我们的第三个贡献在于,当这个开放创新模式达到最佳时,为其提供了边界条件。我们的调查研究表明,当需要在单一领域持续性构思时,基于社区的创新竞争最有可能获得成功,而不是在不同领域利用广泛的搜寻,以解决某一项特殊的问题。

竞争者在同一个职业社区能够产生共同的利益,由此这个模式的价值得以升华;一个社区的基本参与动机(亲属关系和互惠原则)是共同的,并具有维持性,如果一个公司聚焦的竞争范围太过广泛,那么,社区将不太可能形成。

正如在公司支持章节中所证明的,为提升能力必须要有共同的职业规范,如果这个领域不够狭窄,那么以学习为基础的动机也将受限。

进一步讲,此次研究成果显示:当竞争者有机会证明其努力时,公司主导的创新平台形式是最有效率的,基于职业和名誉的参与动机最可能会发挥作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平台设计才是最有可能持续下来。

我们研究的最后一个贡献是,帮助论证竞争如何在社区的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竞争似乎与人们通常对社区的认识不合,那是因为大部分社区的功能在于互相学习与合作,没有明确的竞争。我们的研究存在一个假设,即常规竞争会以三种方式加强实践社区。

第一,常规竞争能够提供一种鉴别社区内专家的方法,因为小规模的竞争允许一定程度的专业交流,这是其他地方无法实现的。

第二,常规竞争致力于保证社区活力必不可少的信息流动;Local Motors的竞争提供了信息的常规波动,包括新设计技术和参与者们不断变化的技术。

最后,常规竞争增强了众参与者的身份认同感,因为他们让个体感到自己是一名活跃的设计师,而非被动的纯粹汽车设计消费者。

我们对Local Motors的调查做出许多贡献,不仅解释了一个模式如何将社区和竞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而且提供了观测项目多样性在促进参与在线设计社区潜在作用时的多个视角。

最后,我们认为,这份研究的成果同样为汽车工业创新提供了一些更为具体的启示。

5.2 在全球汽车工业中创新的启示

对于一项工业来说,创新的程度通常能与其产品表现直接关联在一起,但同时,投资创新也有潜在的风险,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以便大家理解在全球汽车产业周期“长尾”时代的创新模式。

第一个启示是,考虑到先前整个行业在开放式创新策略方面有限的成功,汽车设计将比你想象的能更容易掌握。

对于“工业中的工业”与Local Motors在提出汽车设计新概念方面的直接竞争而言,这一点尤其正确。Local Motors挖掘了那些对汽车设计有热情,并且能够大量使用设计工具的人的潜力。

其他公司已经在尝试汽车设计大赛的混合式奖项。我们的受访者提到,其他在线平台并没有Local Motors所具备的社区元素。他们很快厌倦了竞争;参赛者会有机会获得外部奖励,但设计社会实践普遍不复存在。

第二个启示是,基于社区的创新竞争可以作为汽车公司开放创新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公司自己实行,还是与Local Motors之类的平台合作。

举个例子,基于社区的创新比赛可以跟其他公司开放式创新的方案结合,比如与供应商持续性地合作,或者运用在线知识经纪人(knowledge brokers)为技术难题提供远程搜索。

在研究中,我们看到了诸公司如何与Local Motors合作,调查产品开发“模糊的前端”,以作为探索新概念的一种方法。

其他开放式创新平台可能主要用于高端技术的解决,而对于最难的技术挑战和整合贡献者的努力而言,内部资源仍然被需要。

这项研究的最后一项启示是,全球汽车工业的新入者可能会来自于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型的联合。在汽车发展历史中,通过成立公司进入这个行业的局外人,或者来自汽车行业的新生力量,普遍都非常优秀。

当Local Motors不以批量生产向当下的制造商发起挑战时,它就代表了一种小规模生产模式,为行业外的个人提供车辆设计服务。尽管规模化生产的能力尚且合适,但规划化的设计能力还有很大潜力,很多公司将发现新设计的工作转向Local Motors已是证明。

当然,Local Motors能否像宾法或者摩根汽车那样持续几十年仍是未知数。但在其存在的头6年中,Local Motors已经验证了一种设计模式,并产生了影响,全球汽车工业也乐意继续验证这种模式的优劣。

6.结论

即使在诸如汽车工业这种成熟的行业,都会为变革和创新平台提供足够的机遇。

我们关于由公司创立汽车设计社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模式,即如何将竞争与社区融合,以反映出设计师的社会实践,培养了他们之间能够激发参与、创新和学习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