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篇1

水的循环过程是地球上的水从地表蒸发,凝结成云,降水到径流,积累到土中或水域,再次蒸发,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水循环还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形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高一地理 课前预习 有效性 地理教学

坚持正课前的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个良好方式,也是新课程倡导和鼓励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地理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综合体,既包含有理科知识特点,又设计文科所学知识。也因此,对高一新生来说,学习起来具有一/打下夯实的基础,有必要对高一地理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顺应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修订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对高一地理课前预习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总体来说,课前预习体现在学生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地理课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说来,有效性主要是相对于预习的投入而言,是指预习的质量达到了一定的预期目标,符合老师和学生对积极进步的需求。对高一地理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研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改善:

一、教师要充分重视“观察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高中地理老师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天体系统时,由于该课程的空间跨度大,涉及的学科多,因此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可通过动画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系统学习课程之前,给学生演示太阳系的行星以及其排列顺序,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总结,进而再学习地球的普通性在于其只是太阳系众多行星中的其中一颗,而其特殊性又在于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存在的行星。要注意空间概念的建立,深刻领会相关的原理和规律,从多角度层次思考问题。

又如,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直是高一地理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但是由于其过于抽象而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对知识点的掌握往往不够扎实。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提前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其分布、移动规律进行观察,先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了解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个风带,其中还有3个低气压带。并且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周期性季节移动。这样,等老师在课堂上正式讲授的时候,学生由于已对这一难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理解起来就相对简单了许多。

二、充分培养学生学习高一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高一地理课程的时候,由于其大多数的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并且兼有文理特点,因此往往会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表现出畏难情绪。针对这一问题,在高一地理的课前预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下,通过让学生自主制作一些简易地理模型,或者进行小组讨论,来提高学生对高一地理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地理,热爱对高一地理的学习,进而增强课前预习的效果,提高成绩。例如,在学习“水循环”这一知识点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沙土、石子等,在上课之前自主模拟水在地表和地下的渗透循环过程,从而引申出水在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蒸发、凝结、水汽输送、将水、下渗和径流过程。通过联系各圈层,进行水分联系,同时结合进行物质迁徙和能量的交换,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即:使自然的地理过程得以延续,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并且持续利用。这些活动在让学生热情参与其中之时,还会让学生感到惊奇、意外,从而产生进行探索的欲望。既学习到了该有的知识点,还对学习过程进行了简化,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地理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前讨论的方式来强化课前预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寒潮”这节课时,可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如“512地震”,让学生们在课前自由讨论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自身的体会及现有的知识分析其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学生在讨论结束之后再开始系统学习地理教材中寒潮的知识点,必然会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探知欲,课堂效果也必定事半功倍。

三、注重学案的编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高一学生在进行地理课前预习的时候,经常会通篇全看,很少能够准确把握重点。因此,地理老师可以在一堂课结束后,对下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预先进行指导,预留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有侧重点的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在自主预习的时候,不仅会避免盲目预习,还能提高预习的效率。如学习“水循环”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预习的时候思考“水圈的构成?”,“思考我们所在地河流的水源补给方式及注入海洋?”,“结合生活常识理解水循环的意义”等问题。

在高一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个性化、多样化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中学习进步。避免包办和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避免对学生过分强调成绩和升学等问题。同时还应重视课前预习对课堂效果的影响,努力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高中地理老师通过对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改进,增强学生学好高一地理的信心,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促进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因此,对高一地理课前预习在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值得倡导!

【参考文献】

[1] 王玉珍. 高中地理课前预习指导方法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2,08

[2] 邵志豪. 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为例[D]. 东北师范大学,2012,10

[3] 周舟. 高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研究――以广州市广雅中学为例[D]. 广州大学,2011,05

篇3

关键词:水文循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水文循环作为地球循环系统的重要部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类通过生产生活的节能减排并结合生态环境评估水利设施的修建,同时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合理措施改善环境。

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可分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流域水文循环和水资源演变的两大因素,两者是相互作用而共同作用于水文循环,需要进一步了解影响两者对水文循环的影响途径,更好地改善环境,保护水文循环的良好平衡,促进人水和谐的进程。

1 水文循环概念和成因

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圈,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以蒸发、降水、渗透等形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处,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地球上的水圈作为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在一个足够的时期里,全球范围的总蒸发量等于总降水量。水循环的形成有多种原因,目前普遍分为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三态易于转化的特性,外因则是辐射和重力作用。

2 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人类的自身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不容忽视,自1980年国际自然同盟提出可持续发展以来,陆续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观念,通过减少行政法规等方式限制人类活动对包括水文循环在内的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对水文循坏的影响,基本分为直接型(水利工程和农田灌溉等)和间接型(土地利用和城市化等)。

(1)水利工程自古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内容,从自然分流的都江堰到全球闻名的三峡大坝,水利工程作为防洪灌溉,蓄能发电的重要途径,在减少火力发电等节能减排等方面贡献突出,国内众多流域的洪涝灾害明显减少。但水利工程对水文循环的影响不容忽视,水利工程由于蓄水等方式导致流域的下垫面发生变化,影响区域内的地下径流与水面的蒸发进而形成区域内的小气候,影响水文循环。如南水北调,调水线路中跨越长江等四大流域,沿途水分蒸散发量巨大,长距离的水资源输送影响着沿途城市的水资源与分配及其水文循环。

(2)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力发电等生产生活消耗大量化石燃料,排放产生的CO2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自然影响全球温度与全球太阳辐射的增强,进一步影响流域蒸散发,影响水文循环的守恒。

(3)废气的排放,除去温室效应主要气体CO2,农业和工业活动排放的CH4、CO2、N2O、PFC、HFC、SF等其他温室气体同样可以通过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暖。

(4)土地的开发利用,导致破坏原有的下垫面生态环境,突然改变原先的地下渗透循坏系统,进一步影响原来的区域植物的蒸散发、坑洼截留和地下径流等,促使流域汇流条件变化。

(5)城市化发展,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镇比的上升,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内涝的关系,目前已经有专家学者进行海绵城市的研究。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同样将原有的区域水文循环打破,通常将原来分散有序的地下系统通过给排水工程改变成集中管道供水,导致原先的地下径流基本不存在,进而影响水文循环。

3 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目前分为温度变化、降水变化、海平面上升和蒸散发变化四个方面。

(1)温度变化:根据C-C定律(克劳休斯―克拉珀龙定律)可知大气温度越高,大气的持水能力越强,全球的降水量整体会增加,同时蒸发量和径流量随之增加。温室气体(CO2)自1957年在夏威夷蒙纳罗亚和测量站进行检测以来,CO2的浓度不断增加,进而导致全球温度上升,温度上升促进水文循环。同时温度升高会使降水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会使冬季降水增多,夏季降水减少,不利于全球与区域的季节内的水量调节。全球范围内,冬季的流量所占的全球流量比有所增加。

(2)降水变化:显然降水的影响直接影响全球的水文循环,降水的不确定性会引发洪涝灾害等严重问题。随着气候的变化,增加了降水量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洪涝灾害和干旱的出现频率。降水量的变化,会导致降水分布不均匀,从20世纪全球降水变化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北半球的40°-70°纬度(北半球的中高地带)降水增加62mm/世纪,南半球的0°-30°之间(副热带地区)降水增加82mm/世纪。在全球的气候变化下,降水量明显增加,因而降水与流量年内的变化增大,对区域的与年际内的水资源调整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原来的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水资源对于气候变化影响极其脆弱,主要表现在降水打破原有的平衡土地调节能力,出现洪涝灾害和旱灾等现象,降水增加可补偿一部分地表水的减少,但由于人口的增加和水需求的速增,地下水也会明显减少,在长期内同样得不到补充,部分地区甚至多年持续洪涝灾害年和干旱年。全球气候变化使冰川融化和积雪融化现象严峻,这些过程使年内的最大流量转移到春季,或者春季转移到冬季,年际的雨量分布不均匀,增加了流域的水资源脆弱性。

(3)海平面上升:随着人类活动等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上升的现象导致地下水与河口盐渍化面积增加,沿岸区的淡水供应量减少,含水层和河口淡水量的过度减少,进一步使海平面上升作用加剧,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海平面上升导致全球的海洋与陆地比例变化,自然水文循环必然随之产生变化,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4)蒸散发变化:蒸散发过程体现的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全球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同时连接着全球水循环和地表热量平衡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发展、生产生活等造成的全球变化条件下,温度、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和风速风向随之产生变化。通过上诉的因素导致水域的隐形蒸散发,会直接抵消降水增加的效应,进一步是河川水量减少,加剧降水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4 总结和展望

近年来,伴随气候变化以及大规模工程建设,快速城市化U张等剧烈的人类活动,水文要素发生了显著的趋势性变化,极端水文事件发生的机率明显增加,城市内涝灾害等突发事件日趋频繁。

为建设成可持续发展、人水和谐的水科学利用,需要我们约束自身的生产生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合理新建水利枢纽,合理规划分配水资源从而合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应当建设和管理河流类型自然保护区,对于现有流域应当合理规划利用;已开发利用的河流适当地开展退耕还湖,限制捕捞等措施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最终形成节水优先,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参考文献

[1]詹道江,徐向阳等.工程水文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丁一汇.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气候变化观测现实,2008.

[3]宋晓猛,张建云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影响研究进展[J].水利学报,2013.

篇4

【关键词】城市建筑;给排水;生活用水;节水

中国是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仅是世界平均量的1/4。随着我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如不采取强有力的节水措施将会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约用水已经列为我国基本国策。

地球上水资源是有限的,从水资源的供求平衡及控制的角度出发,增加水的供应,减少使用上的浪费,控制或减少水的需求尤其重要。在增加水的供应方面,我们可以开发利用雨水、地下水等未被利用的清洁水源;对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对排水收集处理后的中水利用。要减少水的需求量,不仅要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节水设备,更要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我国向节水型社会发展。

解决好建筑生活用水的节水问题,是我们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职责。为更好的落实建筑节水关键技术,建设部了中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2010),该标准于2010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通过对建筑生活用水状况的调查、总结,结合我们多年来的工程实际,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技术的应用作如下总结和探讨。

一、建筑生活用水中影响节水的因素

1. 清洁水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低。

2. 设计用水定额偏高。

3. 给水系统设计不合理,部分用水点压力偏高,冷热水供水压力不平衡,热水循环系统效果差造成用水浪费。

4. 输配水管网的管材,管件,阀门等产品质量低劣,施工安装技术不到位,检查维护不及时等造成管网跑、冒、滴、漏。

5. 未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节水水嘴。

6. 计量水表安装不到位,或质量低劣,灵敏度差等,致使用水得不到有效控制,收费制度不合理,不能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二、建筑节水技术的应用

1. 开发利用非传统水源,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雨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免费水资源。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是节水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设计中我们首先要在规划阶段降低不透水的路面铺装,增加地面植被的种植,这样既增加了雨水的回渗,又降低了雨水的径流,减少对城市雨水管道的冲击,降低城市发生雨涝的危险。同时因地制宜地将雨水收集处理后回用,可作为供冲厕、绿化浇洒用水的中水水源。将多余水量回灌地下补充水源,达到节水的目的。

城市污水排放量为城市供水量的80%- 90%,又就近可取,便于收集,其再生处理成本远低于海水淡化。因此对城市污水回用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缺水问题的共识。在设计中,当有城市污水再生水供应管网时,建筑中水应优先采用城市污水再生水,对缺水型城市且无城市污水再生水供应的地区,新建和扩建的下列建筑宜设中水处理设施:1)建筑面积大于3万m2的宾馆、饭店;2)建筑面积大于5万m2且可回收水量大于100m3/d的办公、公寓等公共建筑;3)建筑面积大于5万m2且可回收水量大于1050m3/d的住宅。

2. 制定合理的节水用水定额

建筑给水设计的最基础参数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中列出的用水定额。用水定额偏大,供水设备选型,管径的确定均偏大,既浪费水又耗能。随着全民节水意识的提高,节水器具,节水设备的使用已逐渐普及,原有最高日用水定额已经不能反映当今的实际用水情况,规范应给出平均日用水量指标,为节水设计提供依据。

3. 优化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

3.1 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

对给水系统进行合理分区,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既节能又可消除水的二次污染。

3.2 竖向分区控制好用水点水压

给水系统竖向分区过大,使用水点处水压超压,一次用水量增加,造成用水浪费。超压状态下的管网在接口,阀门处及设备运行中容易出现滴、漏水患。在设计中,系统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且分区内低层部分应设置减压设施,保证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控制卫生器具流出水头,采取有效减压限流措施,做到各层用水点的均衡供水是节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3.3 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压力的平衡,避免热水循环造成的浪费

有集中热水供应的系统,要合理布置管网,选择合适的管径,经水力计算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减少调温时浪费的水量。热水循环系统的设置应保证系统循环的充分,减少末端用水放出的冷、温水量。

4. 选用优质管材、设备,加强系统检查、维护,减少管网跑、冒、滴、漏。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质量低劣的管材、管件、阀门,或材料代用不合适,加上施工安装质量差,试压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原因造成管网跑、冒、滴、漏的现象普遍存在。对给水管网的检查、维修不及时,有时责任不明确,对管网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也是造成城市管网漏损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设计中坚持选用优质管材、管件、阀门及给水设备也是节水技术落实的重要环节。

5. 推广、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设备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卫生器具的选型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的规定。应采用一次冲洗水量不大于6L两档式水箱节水型坐便器;公共建筑中的蹲便和小便器应采用延时自闭阀,感应式冲洗阀,脚踏式冲洗阀。采用陶瓷片等密封性能良好耐用的水嘴;水嘴、淋浴喷头宜选用内部设置限流配件的产品;对公共场所的洗手盆应优先采用感应式和延时自闭式水嘴。冲洗汽车、地面的用水点应采用节水喷水阀。

6. 重视用水计量,完善用水收费制度

安装水表计量收费是通过经济杠杆达到节水的目的。在设计中我们要设置分户水表保证用水分户计量;水表前应设置检修阀门,选用管径合理的水表以确保计量的灵敏度。对学校,工厂企业的公共浴室采用IC卡计量用水。为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水费可分档收费。

三、结语

建筑生活用水约占城市总用水量的60%,解决好建筑生活用水的节水问题是中国节水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建筑给排水专业的技术工作者,首先要树立节水意识,从设计、施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去落实各项节水技术,为将我国建成节水型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 03(2009年版).

篇5

关键词:医院;给排水工程;设计

1 给水系统设计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医院大楼给排水工程设计到施工阶段,绝大部分业主方和设计人员必须经历一个较为复杂的磨合和沟通过程,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科学、合理地改进和调整设计图纸的局部构成,顺利将相关方面的设计任务完成好,从而大幅度提升现代化医疗技术水平。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医院大楼对住院部、门诊、检验、急诊和手术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设置,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容置疑,给水系统设计既要严格按照绝大部分医疗设施安全用水的相应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符合相当一部分医务工作人员和病人的实际需求。

不容置疑,二次计量表应该合理地安装在每一个核算科室之内,并且这些核算科室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某种程度上说,通过认真、仔细地比较每个月用水量相关方面的数据,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跑冒滴漏管道的现象,有利于十分准确地计算出用水总量,有利于对科室进行较好地成本核算。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用水总量的计算、设备选择及水箱设置和室内给水系统等等,不容忽视。

2 热水系统设计

实践表明,热水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疗手术层中心供应、淋浴和病房卫生设施等能否获得足够的热水,进一步满足实际的需求量。毫无疑问,在水温、供水体制和水质等方面,医疗所需使用的热水和病房所需使用的热水之间存在着十分巨大的差异,决不允许共同使用同一管网。正因为如此,分散和集中是热水系统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

2.1 介质循环系统对于太阳能系统来说,集热器是其十分重要的产热部分之一。从目前看来,相当一部分集热器能够顺利将热能替代成太阳光能,逐渐用热介质替代冷介质,这些冷介质往往源于热交换。也就是说,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之下,热介质能够较为顺利地进入热交换器。这个条件是:从集热器上部流出。值得肯定的是,产生冷介质的主要原因在于:热介质和冷水在热交换器内部较好地形成了热交换,从循环泵开始冷介质会循环到集热器的底部,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合理地运用防冻、防腐和防诟的循环介质,有利于最大程度地缓解太阳能利用的现实因素的束缚和困扰。

2.2 水循环系统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只要找到恰当地途径,绝大部分热交换器就能够较为顺利地接收到来自储水器底部的冷水,这个途径是:通过热水循环泵。毫无疑义,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热水的主要原因在于:热介质与冷水较好地接触并且产生相应的反映。从热交换器中流出的绝大多数热水,顺利到达储水器顶部之后,广大用户能够及时、方便的使用储水器储存的热水。一般来说,储水器会不断流出冷水,形成热交换,储水器又流入冷水,最终形成水循环系统,促使水温大幅度攀升。另外,冷水供应及热水分配、辅助热水系统和控制系统有待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不可否认的是,太阳能系统工作原理、加热设备的选择和热水系统布置,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3 排水系统设计

一般来说,在排水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合流制是最为常用的方式之一,在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市政雨水管道中会直接排入雨水,医院的污水处理中心汇集了医疗废水和粪便污水,经过相应的处理之后,统一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值得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的病毒、细菌和有机物混合在医院排放的污水之中,经过比较长的时间,这些污物腐烂之后会臭气熏天。更为严重是,这些污水逐渐转变成传染病的温床。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对绝大部分排水附件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努力做好污水消毒处理工作。这些排水附件包括:通气管、存水弯和排水管等等。

4 消防系统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一部分消火栓箱科学、合理地设置在大楼消防电梯前室、走廊、大厅等十分显眼的地方,进一步确保同一楼层的二股水柱能够及时到位,从而满足实际的需求。值得肯定的是,绝大多数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会科学、合理地设置在医院大楼公共走廊、大厅、库房、病房、中心供应、诊室、活动室、地下人防、医护办公室等地方,信号阀应该较好的设置在各防火分区。不可否认的是,快速响应喷头应该较为合理地运用于相当一部分试水阀、活动室、水流指示器及末端试水装置、诊室之中。在实践中,在绝大多数病房中,扩展覆盖边墙型喷头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另外,满足一定条件的高温感应喷头是医院厨房十分不错的选择之一。不容置疑,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洁净手术室内部决不允许设置喷头。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一定数量的隐蔽式喷头应该科学、合理地安装在全部的非手术间和洁净手术部走廊上。另外,根据相关方面的规范标准,磷酸铵盐干粉手提式灭火器应该较为合理地配置于医院每层楼的组合式消火栓箱内部,推车式及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应该较为恰当地设置在变电间。

5 结束语

随着当前我国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攀升,医学科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从目前看来,在绝大多数医院中全中央空调系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值得肯定的是,相当一部分医院大楼拥有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戴Z炎.关于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

[2]周卫峰.试析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3(07).

[3]欧云峰.传染病医院给水排水设计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07).

篇6

一、柴油机实训的教学方法

1.根据实训对象调整实训教学内容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我校积极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我们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不增加实训课时,而在柴油机实训教学内容上作出相关调整。实训的班级中往往含有以下两类学生:一种是成绩较高,理解能力较强,理论基础较好的,另一种是对实训很感兴趣,但理论基础较差,性格活泼、好动的。因为柴油机实训课程的安排时间有限,根据学生层次各不相同这一特点,对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侧重基本技能环节的训练,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兼顾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柴油机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设备的识别与测试,其中包括易损零件、主要机件、附属机件;动力学和热力学方面的基本工作原理;常见的故障现象以及基本的保养维修方法。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实训实际就是一个柴油机设备生产的全过程,是整个生产工艺的浓缩,任何一个环节上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该设备的报废,因此需要特别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3.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自己动手,对于“手懒”的学生采取赏识教育的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对于一些难点、疑点,让学生们相互研究、讨论,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实训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动力学与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从“逐点”检查、测试、分析判断故障所在,确定故障点并予以排除。指导教师在调试检查时要尽量“动口”不“动手”。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既减轻了指导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柴油机实训的操作方法(以主柴油机操作为例)

(一)主压缩空气系统操作

1.概述

压缩空气的启动系统一般由空压机、气缸启动阀、空气瓶、空气分配器、主启动阀及其它单向阀、控制阀和转换阀等组成。根据气缸启动阀开启的方式的不同,将启动系统分为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

2.启动操作

首先,开启空气瓶上的阀门,即主停气阀和进气阀。接通电源,启动空压机。因为启动时压力表压要达到规定范围,所以刚开始启动时要时刻关注。一般采用手动操作的方式启动空压机。

其次,通过进气阀将两只空气瓶的空气压力补足到规定压力上限3MPa,放掉空气瓶底部残水。开启出口阀和截止阀,开启空气瓶通往驾驶台的汽笛用低压阀门,保持汽笛随时有汽。

最后,启动空压机以后,通过仔细倾听空压机是否产生其他不正常响声,和观察压力表盘读数,来判断气路是否畅通,压力表是否损坏等。

(二)主柴油机暖机操作

1.简介

在冷态下或常态下需要时,主柴油机对其系统中的循环液进行预加热,这一保温工作过程称为暖机。其中,循环液是指冷却系统的冷却水、燃油系统的燃油、系统的油。通过开动相应的加热装置使其在机器的各系统中循环,从而提高机身温度。

2.暖机步骤

第一,检查主机冷却系统,即主机膨胀水柜、水冷却式活塞水柜的水位。必须到达规定水位,并使用淡水泵对系统进行驱气。各缸出水管汇总后一路经A阀进入空气分离器进而进入主淡水泵出口;另一路进入淡水膨胀水箱。其中,主机与副机冷却系统需要并联排列。

第二,通常暖机是在港泊期间利用副机冷却水管给主机暖缸,航行时开A阀关B阀。使水温达45℃左右或更高些,暖机完成后应关闭联通阀。

第三,检查主机系统,主机循环油柜、油冷式活塞的循环油柜的油位,必要时补足至规定油位。开启主机油循环柜蒸汽进口阀,使油加热至38℃左右,再开启油泵使滑油在系统内循环、暖机,同时对滑油系统进行驱气。

(三)主柴油机备车时滑油系统操作

1.概述

为对机件部分进行和冷却,油需要不断地供给到柴油机各运动件之间,于是就需要专门的存油场地和其对应的系统来完成其输送、冷却、过渡、调压和加压等功能。按存油场地不同,可以分为湿曲轴箱式和干曲轴箱式两种类型,即湿式和干式。

湿式的特点:全部滑油都存容在柴油机曲轴箱的油底壳内,油底壳起循环柜的作用,一般应用在中小型柴油机上。而滑油系统只需一台滑油泵便可将滑油送至机器各点处。

干式的特点:全部滑油单独存放在机器以外的专门的油柜里,一般应用在大、中型柴油机上。油底壳较浅,只起收集滑油的作用。

2.步骤

检查主机循环油柜油位、摇臂油柜的油位、中间轴承油位、水泵轴承的油位、油质和粘度情况,必要时应更换或补充相同牌号的滑油至规定的油位。开启各油柜的进出口控制阀至适当位置。应提前2~4h开启滑油分油机,并加热滑油至所需温度。

开启滑油循环泵,检查并调整油压至规定值,检查滑油进机温度(一般在40℃左右),启动滑油循环泵后,应在滑油系统的高位过滤器上进行系统驱气工作。启动透平机的透平油泵,检查注油是否正常,并注意油温的变化。在柴油机冲车钱的盘车过程中,应首先手摇气缸注油器(30~50次)向气缸表面注油。

(四)主柴油机备车冷却系统操作

在柴油机工作的运转过程中,由于负荷和转速的变化,温度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按机型和用途的不同,其柴油机冷却系统的方式可分为开式循环冷却系统和闭式循环冷却系统两类。

1.开式循环冷却系统

开式循环冷却系统亦称海水之间冷却系统,它是直接将海水泵入机器水腔冷却机件的,其流动路线为:舷外-海底阀门-止回阀-海水滤器-海水泵-滑油冷却器-船舶主机-通海阀舷外,滑油冷却器上还设有三通调温旋塞。

2.闭式循环冷却系统

闭式循环冷却系统就是利用淡水来冷却柴油机,且这些定量的淡水循环在冷却空间与管路组成的闭合系统中。即柴油机将热量传给淡水,淡水再把热量传给海水,海水间接起着冷却的作用。闭式循环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包括:

(1)海水循环:通过海水泵的作用,将海水经过海底阀、滤器吸入。再经过压送至中央淡水冷却器,产生热交换,最后经出海阀排出舷外。

(2)淡水循环:冷却柴油机的淡水分为两种,即缸套淡水冷却系统和低温淡水系统。低温淡水由低温淡水水泵压入淡水总管,由此进入柴油机的滑油冷却器,然后到缸套淡水冷却器,最终回到淡水循环泵吸口。高温淡水由缸套冷却水泵压出,经缸套淡水冷却器,然后进入主机汽缸套冷却腔,冷却后流出经造水机后进入缸套水泵吸口。

闭式循环冷却系统的优点是:一是可以保持机件良好地散热,因为淡水中所含杂质和盐类较少,对系统的腐蚀和结垢并不明显。二是提高了工作循环的热效率,因为燃气与冷却水之间的温差较小,减少了传递时的热损失。三是温度可以自动调节,当出水温度提高到75~95℃时,进出水温差较小,机件所受热应力不会太大。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

我们的做法总结起来就是即“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考核,认真总结”的“三严一认真”,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第一,严格要求。为了确保柴油机实训的顺利进行,要求进入实训室的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实行按学号分组,小组长、班长分工负责,落实到每个人,提高管理自己的自觉性。强调“安全用电”的意识,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第二,严格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必须强调严格按照训练内容,采取少讲多练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对每一项训练内容做到把好关、勤巡视、多检查。

第三,严格考核。结合实训的内容严格考核,采取“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评分办法,由学生根据训练内容自检、小组评议和教师验收实习产品质量,综合评定成绩。可以采用如下考核标准:平时表现及考勤(20%);装卸训练(20%);产品质量检验(40%);总结报告(20%)。

第四,认真总结。柴油机实训结束后,要求每人写一份书面总结。通过对实训的总结,去体会理论知识上、思想上、动手能力上有哪些认识、收获,并对柴油机实训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钱耀南.船舶柴油机[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

篇7

1. 猜谜导入。

猜谜语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如教《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时,我先说出的一则诗谜,让学生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由谜底“青蛙”,导入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

2. 实验导入。

通过做实验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教《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完实验后,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便是水到渠成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3. 悬念导入。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减少教学盲目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如:在讲“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可这样导入:农谚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那么粪对于植物的生活有何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什么呢?这样使学生心中设下一个又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4. 故事导入。

利用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课时,我讲《三人看戏》的故事。即从前,有甲乙丙三人一同去看戏,边看边评论戏演得好坏。甲说:“今天的戏唱得很好,不过行头不好”。乙却说:“你说的不对,其实今天的戏行头很好,可惜唱的声音太小”。丙听了甲乙两人的话后说:“你们都说错了,今天的戏不仅唱得很好,而且行头也很好看”。请问甲乙丙三人都是健全人吗?如果不是,他们会有哪方面的生理缺陷?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导入新课。

再比如,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章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1)为什么蚌能将鸟的嘴紧紧夹住,它靠什么结构?(2)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3)珍珠是怎么形成的?(4)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5)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6)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

5. 音乐导入。

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还能激发人的情感。如在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而后问:“大家听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想”。让学生谈谈对徐秀娟救鹤献身的看法。由此导入新课。

6. 对比导入。

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如教“植物的结构层次”,可通过“动物的结构层次”导入

7. 释题导入。

课题是一节课的“窗口”,也是教材内容概括。从课题的标题就可知道全文的“奥秘”。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的探求学习中。如《传染病及其预防》这节教材可用此法。

8. 谚语导入。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生活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它广为流传,通俗易懂。运用谚语导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了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教《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先说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条规律。然后提出,水能往高处流吗?有谁见过?学生各说出自己的见闻。进而谈到植物的蒸腾作用。

9. 新旧知识联系导入。

篇8

关键词:锅炉 汽包水位 调整

一、汽包水位事故的危害

汽包水位是锅炉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监控参数,维持汽包水位是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当汽包水位过高时,由于汽包蒸汽空间减小,会增加蒸汽携带水分使蒸汽品质恶化,容易造成过热器沉积盐垢使管子过热损坏。严重满水时,会造成蒸汽大量带水,除造成过热汽温急剧下降外,还会引起在蒸汽管道和汽轮机内产生严重水冲击,甚至造成汽轮机叶片断裂事故。当汽包水位过低则可能引起锅炉水循环破坏,使水冷壁管的安全受到威胁引起水冷壁管的破裂,严重时会造成干锅损坏汽包。如果出现严重缺水而又处理不当时,则可能造成炉管爆破,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害。所以锅炉运行中对水位监视不严操作维护不当,或设备存在缺陷而发生缺水、满水事故时,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对于现代大型锅炉,汽包容水量小,而蒸发量又大,如给水中断而继续运行,则只需几十秒钟,汽包水位计中的水位就会消失。如果不是给水中断,而只是给水量与蒸发量不相适应,那也会在几分钟内发生缺水或满水事故,由此可见,锅炉运行中保持水位的正常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二、影响水位变化的原因

锅炉在正常运行中,水位是经常变化的。引起水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1.锅炉负荷的变化

锅炉负荷发生缓慢变化,锅炉燃烧和给水的调整均能及时配合进行时,汽包水位的变化是不明显的,但当负荷发生突然变化时,则会引起水位的迅速波动。如负荷突然增加,在燃烧和给水未调整之前,汽压将迅速下降,造成炉水饱和温度下降,汽水混合物比容增大,体积膨胀,使水位上升,形成虚假水位,但此时给水流量并没有随负荷增加,因而在大量蒸汽逸出水面后,水位也即随之降低。因此,当负荷突然增加时,汽包水位的变化为先高后低。反之,当负荷突然降低时,在给水和燃烧未调整之前,汽包水位则会出现先低后高的现象。

2.燃烧工况的变化

燃烧工况的变化对汽包水位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燃料量突然增加,锅炉燃烧率和炉水汽化加强,体积膨胀,使水位暂时升高;由于锅炉蒸发量的增加,而给水流量却未变,因此继而又即发生水位下降。锅炉燃烧率减弱时汽包水位的变化则与此相反。

3.给水压力的变化

如果给水系统不正常使给水压力变化时,将使进入锅炉的给水流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汽包水位的波动。在其它情况不变时,给水压力升高,将引起汽包水位升高;给水压力下降,将引起汽包水位下降。

4.汽包相对水容积的大小

汽包的相对水容积越大,水位变化速度越慢;汽包的相对水容积越小,水位变化速度则越快。

5.设备泄漏或故障的影响

运行中如发生高压加热器、省煤器、水冷壁泄漏或给水系统主要设备故障等情况,都会造成汽包水位的变化。

三、汽包水位的控制与调整

说起水位的控制及调整,在正常的运行中只要解决外因,即给水量和蒸发量达到平衡就可以维持汽包水位的稳定。但在工况剧烈变化时,水位变化的决定因素就不仅仅是给水量和蒸发量的平衡了,内因所产生的虚假水位是妨碍我们正确调整水位的关键。

锅炉汽包水位的调节是通过改变主给水调节阀的开度或给水泵的转速,即通过改变给水流量来实现的。通常在正常运行时汽包水位采用调节灵敏度高、偏差小的三冲量给水自动调节系统,它把蒸汽流量作为前馈信号,给水流量作为反馈信号进行粗调节,然后把汽包水位作为主信号进行校正。而在工况急剧改变的情况下,水位自动调节将会跟踪不上水位的实际变化,这时就需要进行手动调节。当负荷急剧增加时,起初水位上升。这时应当明确,从蒸发量与给水量不平衡的情况来看,蒸发量大于给水量,因而这时的水位上升现象是暂时的,它不可能无止境的上升,而且很快就会下降的。因而切不可立即去减少给水,而应当作好强化燃烧、恢复水位的正常。虚假水位过后应相应增加给水。

当负荷急剧降低时,水位暂时下降,则采取与上述相反的调节方法。当然,在出现虚假水位现象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例如负荷急剧增加,虚假水位严重时,水位上升幅度很大,上升速度也很快时,还是应该先适当的减少给水,以免满水事故的发生。带水位即将开始下降时,再增加给水,恢复水位正常。

锅炉在安装完毕试运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即吹管。为了保证机组运行时的蒸汽品质,就需要用吹管来清除安装时管道中的各种杂质。吹管时汽压下降及其迅速,造成汽包压力下降很快,炉水饱和温度下降很快,这样炉水急剧蒸发,产生大量汽泡,导致水位急剧上升,但这是虚假的,因为吹扫用汽量很大,就造成给水量远远小于蒸汽量,最终水位会急剧下降。这种情况实际调整时要在吹扫之前尽量维持较低水位,这样吹扫时虚假水位上升会相对低些。吹扫开始后要进行大量补水,否则水位迅速下降时容易造成过低水位。

锅炉安全门动作时水位变化跟吹管一样,只是动作之前未能维持低水位,就需要在动作时先适当减少给水,待水位即将下降时再大量补水。

汽机跳闸时蒸汽被切断,造成压力急剧上升,炉水饱和温度上升,炉水中大量汽泡凝结成水,形成虚假水位,造成水位急剧下降,但因为给水量远远大于蒸汽量,汽包水位很快会迅速上升。这样需要采取先增加给水,待水位即将上升时大量减少给水的办法。

高压旁路开启时水位变化与安全门动作相同,操作方法与其相同,关闭时操作方法相反。

制粉系统启停情况属于燃烧工况改变,强化燃烧水位先上升后下降,减弱燃烧水位先下降后上升。但是水位波动不会太大,完全可以根据水位变化反方向调整给水量,一般来说,水位自动调节系统就可以胜任,不需要进行手动调整。而机组启停时,水位变化很复杂,但是都可以分解成上述几个情况来对待,在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应的方法。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汽水系统自身问题造成给水量与蒸发量的不平衡,比如给水系统故障造成供水量不足,锅炉“四管泄漏”等等。就需要降低蒸发量来平衡给水量的不足,即降低锅炉负荷。严重时不足以维持汽包水位稳定的,就得进行紧急停炉处理了。

四、结束语

影响汽包水位变化的因素很多,水位变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正常运行中应认真监视各项参数及工况的变化,及时进行有关的调节,将调节工作做在水位变化之前,一旦发生水位变化时,应迅速查明引起水位变化的原因,及时分析判断汽包水位的变化趋势和进行必要的调节,保证汽包水位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白国亮、锅炉设备运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篇9

一、建筑给水排水概述

建筑给水排水是给水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中水循环的系统工程,给水工程主要包括室内给水系统和室外给水系统。室内给水系统是指供水管道的水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输送到用户室内,由引入管、水表节点、管道系统及附件构成;室外给水系统是指从水源处取水,按相应需求将水输送到用水区,通常情况下由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管网等组成。排水是对水进行管道输离,与给水共同组成水循环系统。近年来,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给水排水量的增量较大,管道铺设长度增加的同时数量也不断增多,给管道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度增加后,火点也随之增加,在人员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撤离的情况下,消防用水的建设维护显得更加重要。

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给水配件阀压力过大

在给水系统中,为保障水量的充足供给,通常会提供较大供水压,若是给水配件阀的压力过大,在某一时间段内,给水配件的实际出水量会远远超过配件额定的出水量,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影响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转。此外,在给水配件阀压力过大的情况下,用户水龙头的出水过于急湍,会引起管道的震动,造成配件阀门、水龙头等配件的磨损,降低配件的使用寿命,长期如此,管道之间闭合不紧实,也会引起管道的漏水,浪费水资源。

(二)排出水资源的浪费

目前,各类建筑设施的排水量很大,在没有合理有效的废水利用情况下,造成一定程度的废水污染,影响了正常的生态环境。给水排水是一项系统循环工程,而不是单纯以水的排出为结束,现阶段生活废水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该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废水处理工程费用较高,废水的利用率一直不高。如果在给水排水工程中充分考虑废水的去向及开发价值,通过一定的措施提高利用率,可以有效节省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循环水平。

(三)管道噪音

建筑中管道数量的增加,在水量加大的情况下造成了一定的噪音影响。在住宅用户中,静水的压力一般不宜超过0.35Mpa,水泵直接供水的高层建筑更应当充分考虑水泵的扬程,进行合理规划控制,避免管道噪音的扩散影响。

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优化设计措施

(一)合理设计管道管径

近些年,一遇强雨水天气,城市道路都会出现严重的积水,排水管道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排水作用是一大弊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同样需要考虑类似问题,排水量增加后,管道需要高负荷运转,进一步优化相关设计,提升给水排水的及时性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中,废水管道的外径应当大于32mm,粪便污水排水管的外径至少应当是100mm,对不同管道应当采用不同的管径标准,同时满足使用实际需求,保障排水系统的运转正常。

(二)高层建筑消防给水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消防系统不可缺少,如果发生火灾必须确保消防系统满足住户逃生需求,尽可能降低财物损失。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时,设计供水方式为分区分水箱串联加压供水,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维护时造成其他区域不能正常运转,有利于系统维护管理。为了保障火灾发生后10min内的用水,每一级可设计两个消防水箱,当一个水箱出现故障时,另外一个水箱可以继续工作。在高层建筑给水设计时,不管是喷洒系统还是室内消防系统,都要设计系统水泵接合器的接力泵,确保使用安全性。各级泵站设计为固定供水设备,利用低频自动巡检装置,采用盘车巡检方式,提高运行稳定可靠度。

(三)排水系统优化设计

在进行建筑排水系统优化设计时,主要是针对雨水排放进行优化,要改变传统的尽快将雨水排放的观念,倡导运用LID LowImpact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理念,LID是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改变以往尽快将雨水排放的设计方式,设计时建筑雨水管道设计,可采取以渗为主,贮蓄排相结合的排放系统,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在小区或者校园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时,可以将雨水纳入LID系统,充分利用,储蓄雨水后用于地面冲洗以及绿化灌溉等。在设计排水系统规划时,设计师需要发挥全局性思维,全面考虑所在区域的污水排放系统、雨水排放系统、中水系统,做到人工循环系统和自然循环系统结合,控制径流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因此LID理念可以作为排水系统优化设计的目标。

(四)给水系统优化设计

在给水系统优化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节能节水,同时兼顾建筑物特点、用水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现主要分析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优化设计思路,高层建筑设计时以二次供水前置设备+常速泵组+高位水箱的方式进行供水,利用高层建筑的设备层,设置适当容积的高位水箱,低区由重力作用供应,高区通过加压供应,水泵房采用二次供水前置设备,主要靠市政余压供水。如一高层建筑,高100m,市政水压0.25MPa。给水系统竖向分为四个区:低区(负3层-地上3层),中Ⅰ区(塔楼的4-11层,裙楼的3-5层),中Ⅱ区(12-18层),高区(19-25层),其中14层为设备层。在设备层设置一高位水箱,将二次供水前置设备放置在生活水泵房,高位水箱利用常速泵加压供给中Ⅱ区和高区,中Ⅰ区给水靠重力作用,10层至14层高度差为14m,无需设置增压泵即可供应中Ⅰ区的用水需求。该建筑单体加压部分水量为1000m3/天,因二次供水前置设备利用了市政余压,仅二次供水前置设备节省的电量每天就达120.6度,一年就可节约44019度,每年节省电费37279.69元。因此,供水安全、稳定、节水、节能,是给水系统优化设计的目标。

(五)因地制宜优化设计

建筑设计师要对建筑地周围的地形地貌详细考察,结合建筑物的高度和地面情况进行设计。例如,目前新建建筑大多为高层建筑,必须要考虑高层供水问题,建筑物越高,需要的水压就越高。常见的给水排水设计为将排水管埋在地下,用供水泵进行供水,但是这种方法难以满足高层建筑需求,不仅低层水压不稳且高层无水。因此,设计师要优化设计,因地制宜,采用楼顶水箱、二次加压、分区供水等方式,满足高层用水需求。

篇10

1、命题原则:2013年福建省高三省质检地理试题在注重对基本地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考查方面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以往的考查学科知识、技能到侧重考查学科素养和探究能力。今年的省质检地理试卷,选择题突出考查的主干知识:城市功能区的布局、水循环的理解、河湖补给关系、人口结构相关知识、等值线图判断和应用、太阳周日视运动及昼夜长短的生活应用等。

2、考查内容:今年的省质检试题仍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尤其是突出对主干知识、对地理图表的的考查,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今年最大的创新是改变了过去从宏观的角度考查区位因素到微观角度去考查。如37题中的第一、二小题,过去往往是考查区域的地形特点和有利的气候条件,今年一改过去的命题设问惯性,第一小题考查的是“立体农业的地形条件”;第二小题考查“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在设问中给予限定的条件。这样的方式既能考查出学生的主干知识,又能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学生的答题方面既可以避免以往的套题格式,又可以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与主干知识的迁移,体现了主干知识从宏观到微观的考查方向,这应该是今年以至今后高考的命题方向。

3、试题的特点:今年省质检的试题另一大特点就是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如试题出现的中心商务区分布、地价涨幅原因、教学大楼日出日落影子分布、泥石流的避险、灰霾等身边的常见的地理现象和知识。

二、省质检后的复习建议

1、选择题的命题形式仍是以图表类、新材料类、主干知识类、等值线知识类、地球运动类为主线。复习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准确审题,圈划关键字、词、数据等,从文字材料和各种类型的地理图像中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挑选典型案例,进一步培养学生提高提取、解读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复习的方向:师生在复习中要注意图表的观察、分析、有用信息的提取。如选择题中的第3小题,降水到达地面,一部分蒸发,另一部分截流,再一部分就是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截流的部分主要是植被的截流,在地面上通过波面会形成河道的降水,下渗到地下(下渗的部分一是土壤中、另一部分是地下水流)。通过上述试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试题中的因果关系与逻辑关系,这是得分的基础。考生平时在做选择题时要特别细心观察图表,读图要读取那些有用的信息,一般是要认识图的主题、图的内容、图例等,并能熟悉运用课本的主干知识;近年来图表中经常增加一些新材料,在选择题的选项中增加新概念,答案一般都在解释中可以找到,学生要在梳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此类题目加以训练,掌握解题的技巧。

3、复习对策: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等值线为试题的命题引导,今年的省质检选择题有三组试题的命题是借助等值线来命题的,如1-2,5-6,9-10。因此等值的判断与分析是复习的重要环节与关键所在。学生在复习中应有针对性掌握等值线的类型、各类等值线的特点、等值线变化特点、等值线变化的原因等。

4、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分地理概念、掌握地理规律、学会知识迁移的过程。在试卷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现象,如37第(1)小题由于不理解立体农业的概念,部分学生答出“地形起伏小,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其实在必修二课本农业区位选择中就有介绍立体农业,如课本中的江西泰和县的千烟洲立体农业,就是介绍在山地丘陵地区由于相对高度大而采取的“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如果学生能联系到已学的知识,而后进行知识的迁移,就不会答出地形起伏小。如学生在回答地形条件时却答土壤肥沃、光热充足、水源充足等。如37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是“优质热带水果”,图示区域的纬度是26-27度说明是地处亚热带地区,题目的设问就是问为什么亚热带地区能种热带水果,而且从气候条件来分析。亚热带和热带的最大差别是冬季气温的差异,亚热带能种热带水果说明它比同纬度地区冬季气温要高,因为该区域冬季没有受到寒潮的影响,但绝大部分学生没有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导致答案不知如何作答。综合题在高考中占37分,考生要加强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详细分析试题的材料和图例,找出有用信息,并解答到对应的题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