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劳动规章制度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劳动规章制度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习时间:2013年6月29-30日
课程:《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实务》
授课老师:魏浩征
心得:
魏教授以平实的语言、丰富的实战经验,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个领域需要关注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
一、要处理好人事事务,做好员工关系管理,要求人力资源从业者涉猎人力资源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统计学及财税学。对从业者来说,这极具挑战性, 是一个长期学习与实践的过程
(一)员工关系管理目标:
1、预防法律风险与劳动争议。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的难度在逐渐加大:1)法律更新频繁,且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如:无固定期限合同,在广州不能终止劳动关系;2)劳务派遣约束更多;3)辞退前提:得有原因、有程序、有违约金、有成文文件规定违约行为、有充足的证据链;4)劳动者维权手段变得多元化:起诉、上访、投诉、群体事件如罢工等、曝光。
2、确保人员稳定。
3、确保和谐解决劳动纠纷(合规、合法、人性化)。
(二)劳动关系相关法规特点:
1、政策非常繁杂,制定部门多,查询出处难,时间跨度长。
2、变动性大。
3、社会保障体系及劳动法适应条例地区差异太大。
二、要做好员工关系管理,从业者除了具备专业能力外,还需要有与财务部、其他用人部门强大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人力成本涉及薪酬成本、政策成本、风险成本与服务成本,非常高昂,我们应该集合企业所有人的力量来优化:
1、需用人时,先确定雇佣模式。雇佣模式有八种,每一种带来的成本与风险各不相同,且最后考虑的模式才是“全日制”。在确定用人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模式。以本公司为例:保洁员与保安员,可以采用“非全日制”模式,这种模式最大便利处在于用工灵活,可以无理由解约而无需赔偿;法务人员可以采用“服务外包”模式,这样可以得到更专业的服务,还可以随时更换人员,随时结束委托。
2、守法成本与违法风险,两害相权取其轻。完全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执行,不是意愿可解决的问题,还得与现实结合起来,让这项成本能为企业所承受。
3、岗位、聘期分离,解决"无固定期限"弊端。合同可以是无固定期限,聘书可以是有期限的。用法得当,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员工更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而无需考虑公司是否会与自己续约的问题。
三、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力所能及地完善相关制定,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
1、关于商业秘密与保密制度、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的适用情况。保密制度适用于全员,保密协议适用于关键岗位,竞业限制协议适用于核心员工。要善用保密制度,慎用竞业限制制度。另外,还要整理并保存好相关会议记录、工作总结、业务合同…这些都是必要保留的证据。
2011年,本公司当时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让全员签署了竞业限制协议(听老师的解读后,才知道条款是不合法的),现在还在生效。魏教授说,应该立即解除与在职、离职员工的竞业限制协议。这是一项马上要进行的工作。
2、各项规章制度的合规性、可操作性及送达方式选择。
篇2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053-01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推动力,是凝聚企业全体员工的重要向心力,是建设现代企业的必然过程。特别在建筑施工企业这种高度分散作业和流动民工众多的劳动力密集行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在企业内部良好的文化结构和氛围下的上下级关系以及员工关系、精神状态、工作热情、服务意识等都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本要素。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习惯习俗、规章制度和精神风貌等。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一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得生存,保持优势,构筑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已成为现实需要和客观要求。
1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特殊内涵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既有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及其规定性。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它的主要任务不仅在于完成一项具体的工程,而且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负有提高人类生存化境质量、保护文化发展连续性、创造新的文化形式的历史责任。其特殊性表现为投资高、劳动密集、施工现场分散、周期长、流动性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必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准则,是一种具有建筑施工企业个性和特色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习惯习俗、规章制度和精神风貌等。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元、动态、综合的概念,它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内外部因素之中,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2 如何加强和改进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以培育先进的企业精神为核心,不断激发干部职工振兴企业、报效祖国的激情。
第二,针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为严格对待建筑质量,更加关注品牌、售后服务、环保性等等,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对建筑施工现场的要求更为严格,对民工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企业在塑造自己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经营理念时,一定要把握社会文明进步的趋势,使建筑产品、施工现场管理和社会文化、城市文明建设之间相互协调。
第三,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体系为重点,不断丰富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内涵。现今建筑企业逐渐形成了“发展是建筑施工企业第一要务”、“文化管理是简述施工企业第一管理”、“创新是见识施工企业第一动力”、“人才资源是简述施工企业的第一资源”、“终身学习是建筑施工企业第一需要”的战略理念,“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性发展”的发展理念,“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质量理念,“客户至上、诚信服务”的营销理念等等,丰富了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四,要分析企业发展进程的实际状况,根据管理的重点需要,提炼和完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体系为重点,不断丰富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五,以创新制度文化为基础,逐步实现施工企业管理升级。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注重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制度刚性化与管理人性化相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制度化,将企业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建筑员工工作的动力和自觉行为,渗透到管理过程的细节中,逐步建立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
第六,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媒体工具、艺术载体、培训等,除此之外,更应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要发掘出人的内在品质动因及典型性,通过这一过程,让干部职工了解企业在鼓励什么,反对什么,把符合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加以强化,得到肯定,形成员工稳定的习惯或品质。
第七,以导入企业识别系统为契机,不断优化建筑施工企业形象。导入企业识别系统是推进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优秀建筑施工企业形象,打造建筑施工企业品牌,增强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美誉度、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八,要下大力气研究企业成员的构成及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来自各地的员工和民工,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教养习惯、性格特征等诸多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个人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排斥,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文化交融或文化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能否为每一位员工所接受。因此,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项目经理部成员要依靠自身职位影响、资源调配、利益分配、人格魅力、业务联系、思想工作等手段,从不同角度宣传和落实企业文化。
第九,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满足建筑员工的文化需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员工科学文化素质,是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非常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公司教育示范基地和文体中心等,通过营造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文化气氛,努力美化和净化建筑企业环境,使员工享受到环境的优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充分利用文化载体,为员工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提升员工的文化品位,陶冶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
第十,坚持文化育人,典型引路,培育高素质的建筑员工队伍。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英雄模范是建制施工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宝贵财富。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人才考评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3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其一,要从制度上对职工个人利益予以充分保障。企业必须承认合法追求个人利益是职工的基本权利,是激励职工的必要前提,企业的职工激励机制一定要建立在充分尊重职工个人利益的基础之上,要努力使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协调一致起来,使企业成为职工心目中真正认同的利益共同体。
其二,要从管理上对职工的心理需求予以充分满足。对职工的激励过程,就是不断满足职工个人心理需求的过程。因此,做好企业职工激励工作,更要深入地研究职工的心理需求,尽力满足职工的心理需求。在设计职工激励方式时,如在确认考核指标、工作定额时应充分考虑职工的自信心、自爱心,在设计精神鼓励项目时,应充分考虑职工的期望值、荣誉感等等。
其三,要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调动职工的创造力。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平等沟通的平台,使职工之间没有观念、资历、权力、等级、背景等方面的障碍而能实现自由交流,创造公平竞争的人际环境和企业氛围,使企业成为职工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抱负和追求的广阔舞台。
4 对建设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展望
建筑施工行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个性、气质、文化修养、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建筑企业员工个体中,创造形成一种共同信守的价值观及企业精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4.1 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大致应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分析内外因素,选择价值标准,即根据企业的性质、功能、特点等,来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并认真分析人的因素和企业经常变化的外部环境;二是进行感情投资,增强企业意识;三是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企业价值观;四是积极强化行为,巩固企业文化;五是适应企业改制的形势与态势,不断丰富升华企业文化的内涵。
4.2 适应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以下六种发展趋势:一是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二是要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三是要适应生态文化的形成。四是要适应企业形象的树立。五是要适应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六是要适应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5 结束语
必须时刻注重学以致用、学而创新。要实施有效的学习培训计划。强化职工素质和再学习,推动企业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经验,创造新思维,掌握竞争本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总之,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有自身的特点和独有的内涵外延,作为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只要我们正确认清建筑企业文化形成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而加以正确应用和研究,结合形势不断发掘和完善,我们就能够面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管理保持合理的整合,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完善,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战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孕育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许忠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初探[J].企业导报,2009,(6).
篇3
在东莞供电局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部的组织下,新员工完成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局培训,其中包括了公司简介、人事制度、职业道德、员工素质和拓展训练等课程的学习。自新员工到局报到,局领导就十分重视新员工,祁寿枝书记出席新员工集体会议,并致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提出对我们的三点希望和要求。人力资源部王伟平主任主持整个会议的过程。为了办好本次的新员工培训,人力资源部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严格要求,制定了局级培训的详细计划。广东电网公司和东莞供电局的培训的特点是时间长,内容丰富,课程新颖。首先是由政工部的何老师给我们上职业道德课程,何老师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这些新人们消除了紧张感,慢慢适应了上课的气氛,这堂课不仅让我知道了供电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和规范,更多的了解了我们公司的历史和现状。其后介绍公司人事制度,主要集中在劳动纪律、资薪情况、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初步了解公司的人事制度。
为期一个月的广东电网公司培训之后,我被分到了东莞供电局变电一部,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我是读电力专业的,所以我十分热爱这个部门,而且部门的同事事踏实的作风和专业的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到变电一部之后,部门马上为我们定下了培训计划。各个班站的老师傅为我们新人讲解了各自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点。变电一部在给我们介绍一些电力行业的基本知识时,全部使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形象深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在讲解中利用了大量的图片来补充,以便我们理解,尤其是详细交接了变电站电网接线方式。变电一部的同事则是全图片解释,利用从现场环境下拍下的各种变电站使用一次设备图片及给我们解释变电站里运行设备和各种运行方式。《安规》课程让我了解到在高压设备的危险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自己的最好措施就是学好和严守《安规》。
在变电一部只呆了一个星期,根据变电一部的培训计划,我九月初被分到了500kv横沥变电站进行为期二个月的集中培训。被安排到横沥站培训的一共有十个新同事,五男五女。培训采取参观与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变电站值班员工作的同时抽空做我们的授课老师。这次集中培训的内容有别与广东电网公司和局里的培训,我们来这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变电基础知识。由于是小班培训,加上变电站实地环境的影响,我们学得特别快。在摸清各个设备的名称、位置后,我们对变电系统的运作有了一个笼统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培训打下了一个基础。变电一部对我们这个培训也是十分重视,早早制定了培训计划表,与横沥站的培训表相互结合,值班员正是根据这个培训日程表按部就班地为我们上课。我们的培训严格按变电站的规章进行,不可迟到早退,不可乱闯高压场地,不可乱碰设备,没有班长的批准,不能离开变电站。要求是严格的,因此我们培训之初都格外小心,生怕给横沥站添麻烦。我们的培训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中开始和进行的。
由于横沥变电站采取四天一期班的工作方式,因此我们的培训也是四天一期这样开展着。第一期班由叶容慧副班长和叶洪清前辈为我们授课,介绍并让我们熟悉了本站的基本情况、结合《安规》讲述本站安全工作注意事项、介绍本站有关的规章制度、
介绍横沥站主接线图、介绍各种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构造、作用、工作原理,简述本站现有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型号、特点、参数及日常巡视和特巡项目,讲述各种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常见异常及事故处理等等。自第一期班开始,我们开始每个星期都默画一张一次接线图,由于熟练了,画图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快,从开始的一个上午,到后来,我们只用四十五分钟就可以画好一张图纸了。
第二期班由翟志扬和梁柱强前辈为我们授课,讲了500kvhgis设备的组成,各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巡视项目、异常及事故处理;220kvgis设备的组成,各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巡视项目、异常及事故处理。
第三期班由卢沛坚和张丽珠为我们讲横沥站的变压器。通过课堂上两位前辈精彩的讲解和课后现场的实地考察,我们对变电站这一环节学得很透,变压器(主变及站用变)的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及巡视项目;主变主要技术参数;变压器的常见异常及事故处理……我们都一一掌握了。
接下来由陈志明副值班长和周冠荣前辈为我们介绍横沥站主要的一次设备,这期班学到的东西还真不少:ct、cvt、pt构造原理、作用、巡视项目、常见异常及事故处理;电抗器、电容器的构造原理、作用、巡视项目、常见异常及事故处理;避雷器、阻波器、oy构造原理、作用、巡视项目、常见异常及事故处理。为了我们更快更好掌握知识,值班的师兄也非常配合授课同事的工作,百忙中抽时间陪我们下高压区实地讲解,我们全体实习员工都非常感动。
时间过得很快,通过四期班的学习,我们基本掌握了变电站一次部分。在进入二次部分学习前,由于上面要来检查,我们利用打扫清洁的机会有幸参观了继保室和布线房,密集的线路排布使我对二次部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第五期班,叶容慧和庚润铭师兄为我们讲解看二次图纸的基本方法(以《如何看二次图纸》为教材,结合本站一些简单图纸),同时,亦为我们介绍主变各保护配置及原理、保护范围,主变各保护及冷却系统二次接线图。
第六期班由黄笑媚和李建玉前辈为我们讲解各电压等级线路保护配置及原理、保护范围;断路器、隔离开关机构二次回路图及相关线路控制、保护的二次回路图;各电压等级母线保护、失灵保护原理、断路器保护及作用、保护范围;电容器、电抗器、站用变保护配置及原理、保护范围;自动装置配置及原理、保护范围;自动装置的二次回路图等等。由于内容多,时间紧,加之二次本来就比较难,所以很多实习员工都感到很吃力,不知如何把这些零星的知识点归纳为一个整体。正在苦恼的时候,我们部门负责培训的林钦文专责来了,他对我们很是关心,很担心我们走弯路,他教会了我们很多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后面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接下来一期班讲的内容是直流系统及其异常处理;站用电系统及其异常处理;中央信号回路及现场配置等等,由卢沛坚和符基豪两位前辈负责。这个环节相对比较简单,也许是上一期班学习的内容太多的缘故,班长也有意难少授课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放了一个长长的国庆假期,回来后再拿出二次的图纸看了一看,感觉有点摸不着北,可能太长时间没有看的原因,其他实习的伙伴也有这个感觉……于是我们又开始了值班员听起来很幼稚的提问。总算搞懂个大概了,不然接下来又不知从何入手。
再接下来可能就是第八、九、十……期班了,主要学习了故障录波装置原理、配置及操作;照明系统的配置(包括正常及事故照明);监控系统、五防装置配置及其管理使用规定;消防系统的配置及使用;供水系统的配置及使用;各种安全用具、常用工器具及仪器仪表的配置、管理及使用;还有我们学得最好的工作票和操作票。这里我要提一下这两票,因为特别容易出错,虽看了很多样票且每个星期都要写票,但每次班员考核的时候也免不了错上几处。不过情况也在慢慢的好转,因为错的地方越来越少,这也证明着我们在不断的进步。
培训要讲的内容都差不多讲了,接下来要接受上面的考核了,考核模式是仿照500kv变电站值班员上岗考试,有笔试,要默画一次接线图,要看电路图,还要进行设备讲解和事故处理。这几项当中,要数事故处理最难,不是因为它难理解,而是很难把它说完整。事故处理的问题主要包括:主变差动保护跳闸的处理;主变轻瓦斯光字亮的处理;主变油温高光字牌亮的处理;主变为有载调压重瓦斯动作的处理;35kv开关(电抗器)本体气压降低闭锁分、合闸的处理;220kv开关(任一种)操作机构压力降低闭锁分、合闸的处理;500开关(任一种)操作机构压力降低闭锁分合闸;220kv某线路“保护装置异常”光字牌亮;220kv线路近区线路单相接地短路,重合闸动作不成功;220kv线路近区线路单相接地短路,重合闸动作不成功;220kv线路单相接地短路保护动作但开关拒动;220kv线路高频通道异常;35kv开关(电容器)本体气压降低闭锁分、合闸的处理……两个月下来,我对变电站环节的知识点有了全方位的了解,虽然了解的只是基本面,但这是我两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的,因此这次培训还是卓有成效的。
通过横沥变电站的培训,使我们新同事对变电运行岗位工作规范、差流的概念、倒闸的概念、倒闸操作的安全预控等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过培训,我们掌握了有关的规章制度,熟悉了南网的标准和运行规程,并掌握了与运行相关的各部分内容;同时做到对现场设备的了如指掌;在设备的投运操作当中,我们还只可以观摩前辈们的现场操作,加强了对设备的熟悉程度,提高了我们掌握设备操作的能力。
通过培训,全体新员工都掌握并了解有关的南网标准,规章制度并做到运用自如;对“两差”、主变保护、距离保护、零序保护及一些重要的保护了解更深。我们都熟练掌握了一次接线图,基本能看懂二次图纸。
篇4
关键词:安全生产 管理 电厂 重要
1 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简述
1.1 安全生产的意义
安全生产在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管理现代化的设备,使生产过程安全顺利高效地进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生产。这个目标只有通过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实现。 劳动者工作环境好,劳动者在生产中感到自身安全健康有保障,自然就会发挥出主人翁的精神,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所以说,作为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把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设备的完好,保证生产顺利高效进行,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切实抓好,决不能掉以轻心。
由此可见,电厂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1.2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生产的工艺特点使电厂必须将电网突发性事故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加以预防,如果电力生产或用电设备系统发生事故造成中断供电,不仅影响用户的生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还可能造成发、供、用电设备的严重损害和人身伤害,若发生系统瓦解,大面积停电,将会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安全生产必然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事故的发生必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加大成本开支,随着“竞价上网”格局的形成,通过生产的连续稳定运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最终目标。
2 如何做好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
2.1 从安全教育做起
树立安全意识是保证发电厂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首先,要培养职工在安全教育上的超前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坚持不懈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灌输“安全为天”的理念,是每一个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职工才有可能克服自身的惰性和侥幸心理,绷紧安全生产弦。在每一个不同的工种和岗位中,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充分预见安全管理可能出现的漏洞,职工思想上的“滞后”和松懈,提前全方位地进行特殊时期的安全意识教育,给职工打好思想上的“预防针”,职工就能在舆论和制度的双重约束下,使安全意识始终跟上节拍,在工作中自觉履行工作职责。其次,在不安全隐患的查找和整改上的超前意识。在工作中,一些职工及管理者发现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不正常情况时,以侥幸和“等等看”的态度任其发展。前者“亡羊补牢”应当如此,但后者是一种渎职甚至犯罪,这样带来的恶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对一些隐患,尤其是细微隐患,我们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在事态恶化前提前做好整改。这样,既可以将所有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参观学型发电企业到先进企业培训等方式,了解别人先进安全生产的管理经验。 发电厂工作涉及到的很多生产设备,对于一个新职工而言都是陌生的,而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某些细节,或者粗心大意,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 所以对新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是重中之重。
2.2 抓好安全培训工作
对新员工,应严格进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现场规程》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到现场见习或跟班实习。经理论与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对在职职工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考问、技术问答、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等现场培训活动,并经常组织技术学习或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使职工达到电业工人技术标准和“三熟三能”(熟悉设备、系统的基本原理;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和制度。能正确地进行操作和分析运行状况;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的维修技能)要求。
每月开展技术培训,每年组织反事故演习,不断更新职工对新设备、新技能的掌握。由于技改的深入,新设备不断的充实到发电厂,这对于全体员工来说也是种压力,所以要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学习班等,组织全体职工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新技术。 由主管新技术的生计部门授课,从基础理论学起,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有安排合理地授课,使职工都能够从机组构造、 性能和工作原理等方面加深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新设备的掌握后的方便性、先进性极大地促进了职工学习新技术、掌握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3建立设备台帐制度
生产设备是发电厂的灵魂,保安全提效益,就需要现代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维护好生产设备,以及保证生产设备安全、 完好、高效的运行。需对每台机组建立全面的设备台帐和技术档案,对各机电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运行状况分别做好记录;对每台设备进行动态管理,设备的每次维修记录、试验数据、大修报告等及时归入台帐。这样,运行和检修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为设备的安全性评价和设备评级工作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为设备消缺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另外,通过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对设备维修备件准备充足,并及时补齐,做到检修时能快速方便地进行。
2.4严抓“两票三制”
两票三制即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巡回检查制度,是电力企业最基本的规章制度,只有认真执行,才能保证现场设备、人身的安全运行。安全管理人员要及时抽查两票的执行情况,查检修安全措施是否执行到位,查操作票制度是否认真执行,对不认真执行者进行通报考核。
2.5 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的监察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检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一个发电厂如果只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监督检查工作,促进工作的落实。 通过监督检查工作我们能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生产设备的缺陷,从而提高职工安全生产,保证安全生产的管理。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枯燥的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松懈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重视全体职工参与, 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控制人身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让事故和隐患远离我们日常工作,为长久的安全生产建立良好的基石。
厂安全监察人员监督厂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监督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反事故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进行监察。安检人员经常深入现场查阅有关生产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调查,按规程规定认真做出处理。监督涉及设备、设施安全的技术状况、人身安全的防护状况;监督安全工器具、起重机具、登高工具的定期试验工作。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组织事故调查,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做好事故分析、处理和统计报告工作。
加强监督检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一个电厂如果只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监督检查,促进工作的落实。
3 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巩固和创新,我们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努力走出一条适应企业自身安全运行、操作性强的管理路子,时刻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做好筑牢防线,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确保安全、高效完成生产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勇,张雷.现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探索.内蒙古科技与技术,2010.
[2]冯卫强,梁卫东.浅谈发电企业安全培训与管理的重要性.大科技,2009.
[3]赵凌俊.浅析火电厂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企业导报,2011.
篇5
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园,自1993年开办以来,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承担着全方位提高镇属村点园、班的保教工作质量的任务。幼教的春风也将我们卷入了改革的浪潮。如何更好更快地打造一批高素质教师团队,为实现优质教育服务呢?现将我园的一些初浅感悟和基本作法简述于后:
一、实施科学管理,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办园质量
1、建立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带动全园稳步发展。领导班子是幼儿园发展的核心,这个“核心”决定着办园质量的高低。因此,我园非常注重领导班子建设,二十年来一直坚持了每周一的行政成员学习培训和工作交流,人人树立了未雨绸缪的思想,做到工作有目标,有预设方案和实施后的小结,进而打造了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个个都是本科毕业。工作中,班子成员团结合作,务实高效,开拓进取;我园教职工也团结拼搏、勤奋敬业,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的思想,努力营造一种让广大教职工心情舒畅、工作热情高涨的氛围;创造一片让大家自主发展的天空;内化一种爱岗敬业,顾全大局、追求卓越的精神,让教职工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情感上有归属感,在物质上有满足感。
2、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激励教师勤奋敬业。在办园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化中心园的引领作用;在管理思想上,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增强教师的主体发展意识;在管理行为上,采用柔性管理的方法,注重营造健康向上的园所文化氛围。自93年开办至今,我园实行园长负责制,注重抓责任的落实追究,突出“理性”、强化“刚性”、把握“弹性”、做好“柔性”,采取责任化、量化、民主化的三化管理模式,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量化考核细则,如《奖惩考核制度》《各类人员规章制度》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其内容涉及到我园工作的方方面面,使我园的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二、抓好教师学习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狠抓教师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我园坚持单周政治、双周业务学习的学习制度,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十不准》、《纲要》、《细则》《指南》等引领大家更新观念,并用新的理念和规范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教师需要拥有平常心》、《积极“慢长”:幼儿教育的真谛》等,让大家知道积极“慢长”旨在促进幼儿自己成长;积极“慢长”重在促进幼儿自然成长;积极“慢长”贵在促进幼儿自由成长,引导大家学会用平常心对待生命的每一天,用平常心对待教育的每一天。在日常工作中理智地审查教育教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能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去理解和解决问题,善待并关爱好每一位幼儿。进而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提升了教师的敬业精神。
2、立足园本教研,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我们把园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最直接的、最重要的阵地,以教师为本,共建园本教研制度。从教师个性化成长需要出发,把解决教师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园本教研的核心,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园本教研机制,使教师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反思行为―研究设计―实施计划―调整策略―总结反思―再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努力构建“研训一体”的培训方式。
三、保教并重,促幼儿全面发展
1、创设优美环境,构建和谐文化。为使幼儿拥有一个安全、舒适、优美、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我们将屋顶做了彩钢蓬,极大的改善了我园户外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在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幼儿园活动空间的同时,我们紧紧围绕“以幼儿为本”这一原则,进行环境创设,注重环境的育人性,尽可能的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根据我园独特的建筑结构,因地制宜地将我园创设成为一个温馨、和谐、阳光相伴的儿童成长乐园。在园内布置了教师、家长、幼儿行为规范、安全标志、各类人员工作职责等以此来自律、警示教师并起到监督作用,同时还将办园目标―办园宗旨―园风园训―幼儿园承诺―班级承诺都一一展示出来,充分激发教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创设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同时,教师们均能根据教学主题精心布置室内环境,寓教学活动于环境创设之中,尽可能让教学与主题情景相融,给孩子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同时,还在班级中创设丰富而具有年龄特点的各种活动区域,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及模仿生活的机会和场所,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练得到真正的落实。
篇6
关键词:服务意识;教务管理;二级学院;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179-02
“官本位”思想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要破除“官本位”观念,改变传统的管理思路,强化服务意识。高校处于行政体制内,因此,亦应在各级管理岗位上增强服务意识。可以说,在多年以前,诸多高校早已提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口号;但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的实际感触,认为这些口号在落实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笔者从事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对教务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重要性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人员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协调者、组织者,与教师、学生的接触极其频繁,是各项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得以重要保证的重要因素;其工作岗位是践行“服务意识”的重要阵地。
一、教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及特点
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是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部署下,根据国家及学校制定的各项教务、教学管理制度,通过教务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结合学院实际情况,促进学院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进而实现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任务落实、考务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工程建设、学生学籍管理、学生创新活动管理、教学工作量的核算以及教学档案管理等方面。由上可知,教务管理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烦琐复杂,其具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从性与自主性。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首先要服从校级教务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各项教务、教学的规章制度;同时,又在二级学院内部,由教务管理工作者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自主地执行与开展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
2.融合性。教务管理工作虽属管理的范畴,但却与教学工作自始自终地融合在一起。教务管理工作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执行下去。
3.复杂性。教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诸多的“人”与“物”。例如涉及其中的“人”包括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二级学院、系(中心)、教师、实验员、辅导员、管理人员及学生等;涉及其中的“物”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文件、教学表格及各类成绩相关存档材料等。
4.时效性与动态性。教务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通常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或指定时间节点内完成,例如,每学期教学任务的落实、实践教学环节计划的上报,考试安排,材料收取,毕业设计节点考核及学期初、中、末的教学检查等工作,都需要在固定的时间节点达到预期目标。此外,教务管理工作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包含各年级本科生入学直至毕业的全过程管理,需要及时对教学过程的变化密切关注,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
5.准确性。准确性对于教务管理工作而言非常重要,关系到教学工作开展的方方面面。例如,最常见的是课程表、考试的时间及地点安排,一旦时间、地点出错,将会出现严重的教学事故。
6.往复性与规范化。往复性与规范性,是教务管理工作的另一特点,例如有些工作是学期往复,有些工作是学年往复,有些工作是不定期往复。对于往复性很强的工作,应逐渐地进行总结、归纳,最终将往复性工作的程序实现规范化。
7.服务性。教务管理,虽称之为管理,但更多的应体现服务性。教务管理工作所服务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上级教务管理部门。对教师、学生的服务,更应体现在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从服务态度至服务流程上,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事务性的往复,使学生和教师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
二、部分教务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的积累,校院二级教务管理工作基本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规范的教务管理模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仅仅依靠这些规范来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似乎难以达到理想状态;教务管理工作中,呆板的规定、不尽人情的“刁难”、“恶劣”的态度已经使得越来越多的师生感到厌恶,进而也影响了教学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上述存在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部分教务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淡薄所致。部分教务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的原因大致如下。
1.工作强度高。通常,二级学院教务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备指数较低,而教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又具有复杂性、时效性、准确性及动态性的特点,仅日常工作而言就已经决定了教务管理岗位必然是一个工作强度极高的工作岗位。若再加之专业认证、教学评估等工作,其工作强度不言而喻;加班加点成为了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人员的家常便饭。
2.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不足。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服从性与自主性,决定了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必须在学校教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开展教务管理工作;从指标、形式、方法、手段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框框架架,使得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过分依赖于原有经验,按部就班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导致各类文件、表格数据冗余,增加重复劳动。久而久之,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人员逐渐习惯了这种工作方式,不再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如何才能使工作做得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心甘情愿地当起了校级教务管理部门的“传话筒”。
3.工作的乏味性。教务管理工作的往复性与规范性,导致了教务管理工作的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天天面对相似的工作,导致工作人员自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工作的细节和流程,无心从服务角度进一步去思考问题。
4.校级相关部门给予教务管理岗位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务工作融合性的特点,使得教务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可以说,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与教务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各高校提的最多的口号是各岗位都要为教师、学生服务,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在对各项教学工作计量、计酬时,却又忽略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
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强度较大,待遇偏低;由于将时间、精力投入了工作之中,经常加班加点,没有时间进行评职资料方面的准备工作,进而导致专业技术职称晋升难、职务晋升更难的局面出现,从而形成心理落差。这些现状致使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者感觉到“没有前途”,最终变成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服务意识难以增强。
上述是笔者认为高校二级学院部分教务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的原因所在。尽管各高校不断强调教务管理的服务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演变为了“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服务师生,还只停留在改善服务态度等表面,甚至有的教务管理人员服务态度还有待改善。服务没有提升到全局性、前瞻性的高度,没有提升到设身处地为教师、学生考虑问题的高度。
三、关于增强服务意识的思考
在诸多高校之中,都把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全部,忽略了教务管理水平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可间接地起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效果;从工作人员内心树立起强烈的服务意识,减少师生不必要的烦琐的事物工作,增强师生的内心愉悦感,是新形势下从管理角度促进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最佳途径。为了增强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重新定位,增强服务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其思想认识的指挥与支配。增强服务意识,关键是转变思想,要在思想深处认识教务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其从思想高度确实认识到教务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深入教学第一线,积极配合师生顺利完成教学各环节任务。
2.简化事务流程,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对于教务管理中程序化的工作,要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做出调整,简化手续流程,减少材料重复填写,在校院两级教务管理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利用信息平台,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减少教学资料的往返递送,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到达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目的,使之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服务改进方面的问题。
3.建立服务质量反馈及评价机制。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起师生对其服务质量、服务流程的反馈机制,认真对待师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结合具体情况与校级管理部门积极沟通,制定确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4.重视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前景。校院两级单位的相关领导,应切实重视教务管理工作对教学工作的重要影响,制定合理的教务管理人员职位晋升及职称评定制度,提供其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使其达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目标,提高其自身成就感及归属感,进而激励其不断创新业务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使其职业前景明朗化,更加踏实地去践行“管理即服务”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苏晓哲.构建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观念更新[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2(5):47-49.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原因;解决措施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城市的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各个角落布满建筑工地。建筑业是一个风险程度高、危害因素复杂、伤亡事故众多的行业,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大多数集中在施工用电、脚手架、钢筋工程、施工器械、物料提升机和吊塔、基坑和模板工程、拆除工程等七个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施工事故都是由这七项因素诱发的。除此之外,施工人员、施工环境、公用工程等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建筑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
1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地施工的最大特点是:点多面广、布局分散、高空作业多、危险度高及流动性大。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项目经理不够重视施工安全
由于部分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对安全施工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到位,基本都是集中精力在于控制进度、效益、质量上,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甚至于置之不理,其安全工作常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少工地还存在着上级领导检查时靠突击应付,检查结束后迅速回潮,因此施工安全长效管理水平差。
1.2施工组织设计落实不到位
企业新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应该说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法规具有他的严肃性(工地的任何人不得修改并认真执行),但有部分施工企业组织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成为一种形式,与施工现场完全脱节,不具有针对性、指导性,而且照搬规范规程的用语。安全技术措施不能及时正确地指导施工生产,致使施工队伍养成不良的习惯性,这样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便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1.3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不能满足施工需要
事故隐患无处不在,职工安全技术培训过于形式,特种工种操作人员无法做到持证上岗,安全组织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大量的不合格防护产品(如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漏电保护器等)在工地使用。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施工,冒险蛮干的现象普遍存在。小部分工地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随便承包给无资质的拆除队伍安装和拆除,给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2 存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以上几个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2.1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动力,人的行为是安全控制的关键。建设一线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农民工,放下锄头拿砖刀。这些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他的劳动状态、注意力、情绪、效率也会偏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严重。这就决定了管理好施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是难度很大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一、这些农民工大多没有受到过安全施工培训就直接进入施工工地。二、特种作业人员及岗位技能工种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明显。施工人员一旦养成了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坏习惯,则在其以后的施工中也很难纠正。因此,要避免和减少违规操作等现象,即要在施工实施前进行彻底的安全知识教育,逐步达到人员的“本质安全化”。
2.2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在建筑企业生产建设中,必须很好地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如果项目经理不善于用辩证统一的方法安排好安全工作和生产工作,长此以往,在生产过程中将会频繁出现安全事故,加重生产任务。
2.3未能联合各相关部门形成齐抓共管
自从建筑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后,各级部门和领导非常重视质量管理,狠抓质量关,要求严格,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但是施工安全管理却只能靠施工单位孤军奋战,其他单位基本上当“甩手将军”,导致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应了前面所说的那句老话,即“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未能真正双管齐下,将质量及安全很好的统一起来。
3 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加强教育培训
项目经理要依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实行轮流值班制度,保证每班都有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共同执勤。项目经理每周要亲自主持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强调安全生产要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同时对管理危险因素的相关领导及人员进行严格教育培训。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程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3.2做好安全隔离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引发事故,需使用连续围墙将现场围起,或设置警示带和防护设施,对施工现场实施封闭式管理,在门口设立门卫,建立门卫检查制度,严禁不带工作证的人员进入。施工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不准穿拖鞋进入施工现场作业;安装临时用电线路的电气作业人员应持有电工作业操作证,临时用电线路及设备的绝缘应良好;高空作业施工现场有安装脚手架和登高设施时,脚手架必须牢固、可靠;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经常检查工人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情况,坚决制止不顾人身安全,违章冒险蛮干行为。
3.3 完善消防及事故应急系统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及时处理好与当地消防、城管、安监、计量等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利用本片地区原有的消防系统,再在施工现场合理布置必要的临时消防通道、器材;对有可能造成火灾事件的工种进行作业时要严把用火证发放关,在用火前,清除易燃易爆物品,并配备看火人员和灭火器具。施工现场进行防火的重点是焊接明火作业、料具仓库、食堂宿舍及电气器械设备等,同时还要注意季节变化的特点,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要求当地消防、城管、安监、计量等政府有关部门及施工单位强化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责任感。在施工事故发生后,尽最大能力控制和减少工程的损失;除此之外还包括对事故的预测、预防及报警;加强建设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第一时间建立事故应急管理机构与应急救援基地;抓紧编制和落实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储备物资,在演练、实践中及时发现漏洞,进行健全和完善。
3.4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1)开工前,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必须有详细的施工平面布置图,运输道路,临时用电线路布置等工作的安排,均要符合安全要求。
(2)现场排水要有前全面规划,排水沟应经常清理疏通,保持流畅。
(3)道路运输平坦,并保持畅通。
(4)现场内材料堆放必须按现场布图规定的地点分类堆放整齐稳固。作业中留置的木材、钢管等剩余材料应及时清理。
(5)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如安全网、护杆、各种限制保险装置等必须齐全有效,不得擅自拆除或移动。
(6)施工现场的配电、保护装置、避雷保护、用电安全措施等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7) 用火用电和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现场消防设施和消防责任制度等应按消防要求周密考虑和落实。
(8) 现场临时搭设的仓库、宿舍、食堂、工棚等都要符合安全、防火的要求。
篇8
【关键词】酒店文化;培养;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逐步走上经济舞台,酒店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且经济增长十分迅速。在酒店的运营管理中,相比于对酒店文化的重视,更多的管理者宁愿致力于更换管理团队以达到增长收益的目的。随着酒店行业发展,酒店文化的重要性日趋明显。近年来,新开的酒店层出不穷,比较之下可以看出,拥有特色文化的酒店更容易在剧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一、酒店文化简述
(一) 酒店文化概念
酒店文化是指酒店在自行经营中探究、总结出来的并能长期指导其健康发展的行业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理念等总和,并被企业员工所认同和遵守。酒店文化是酒店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酒店精神、经营哲学等,是每个人的文化,是群体文化,是大家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二) 酒店文化的组成
酒店文化是由以下五个方面组成:
1、酒店的环境。酒店的环境包括两大部分: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酒店营造的人文环境、管理环境,员工之间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等;外部环境指的是酒店在社会中充当的各种角色和形象。酒店往往是当衡量地旅游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文明体现。
2、酒店产品。酒店提供的产品主要是客房、餐饮和娱乐。而这些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性,所以酒店业也是服务业的一部分。酒店的特色体现在文化内涵上,不管是无形的还是有形的产品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该酒店独特的文化气息。员工的言行举止和穿着打扮、客房的布局格调、餐饮的装饰和摆盘等等都应与酒店的文化息息相映。而服务也要体现文化内涵,将酒店的文化外显化,员工的服务遵循标准化和规范化。
3、酒店精神。酒店精神指的是酒店奉行的理念、行为准则、推崇的目标等的综合体。换言之,酒店精神是酒店文化的具体概括。每个酒店都有自己的精神,如苏州世豪全套间酒店的精神是“用心提供给客人如家的感觉”;威斯汀酒店集团的酒店精神是“为每一类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四季集团的是“一切为了顾客”。
4、酒店制度文化。酒店制度是酒店在运营过程中得出的成果,它是使酒店合理规范的各项条约和规定。酒店制度文化则是指引员工全面适应酒店制度的适应性的文化。酒店制度文化是酒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酒店价值观、酒店精神等综合作用的产物。酒店制度既体现着酒店人的精神面貌,又制约着酒店人的行为文化。所以酒店应多方面权衡,才能确保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的最优构建。
5、酒店价值观。酒店价值观是指酒店运营过程中执着的目标和共同理念,是酒店文化的核心观念。现代酒店价值观的核心体现是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人为中心,爱人护人的人本主义为导向。酒店价值观确立之处,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动力,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归宿。纵观全球闻名酒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员工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员工打造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打造了一支高效有爱的员工团队。有些酒店人文关怀无微不至,如给员工庆祝生日、组织优秀员工外出度假、学习等等。
(三)我国酒店文化发展现状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所谓的酒店文化不过是酒店的管理者按照相关行业规范及管理需求,定制并强制要求员工执行的员工守则。管理者在培育酒店文化时,不免将文化构建更偏向易于管理的一边,从而忽略了人的感受。在引进西方酒店文化时,我国的管理者更愿将更多无关文化的东西添加到酒店文化中去,使得文化日渐变质。对于酒店管理者来讲,如何使得员工在有限的工作时间最大的增加自身的价值,为日后人生规划,人生发展,实现自我目标,这是最值得酒店文化构建者深思和考虑的重大问题。否则,酒店文化必然是空中楼阁仅仅称得上是酒店的门面,而非内在及核心竞争力。不论文化工程做的如何华丽,完全忽视人民群众的诉求,那便称不上文化构建。
二、苏州世豪全套间酒店酒店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员工对酒店文化缺乏了解
针对于苏州世豪全套间酒店的文化内涵,笔者做过一些调查,结果发现酒店员工对酒店文化缺乏了解,普遍认为:酒店标志就是酒店文化;组织活动就是酒店文化;奖励与思想教育就是酒店文化;酒店的建筑装修风格统一就是酒店文化等等。没有人清楚酒店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二)误认酒店文化是喊口号
酒店文化是酒店的价值观的一种体现,苏州世豪全套间酒店张贴了一系列口号一样的宣传语在墙上,体现了酒店的基本文化,比如:“每天微笑多一点”,“优质服务,精益求精”等等,如果这些口号并没有能真正进入基层员工的内心,员工没有接受口号的内容并把它们落到实处,它们就仅仅是口号而已。如果员工不懂酒店的文化内涵,酒店管理者没有让员工明白这么做的意义,那结果就只是每天喊喊口号罢了。
(三)员工缺乏主动性
在苏州世豪全套间酒店调查期间发现,酒店只有一本员工手册,里面全是硬性要求,却没有设立反馈机制。很多时候,领导者只是一味的对员工说“客人是对的,客人是上帝”然后做好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永远不会解释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员工也不会去想。最终,员工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参与。相比较,如果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邀请员工参与编写,员工在工作中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因为里面融入了自己的思想。
(四)酒店文化与宣传没有进行有机结合
现如今,很多酒店已经意识到酒店文化的重要性,但在宣传自我品牌时,并没有与酒店文化相结合。苏州世豪全套间酒店对产品和环境的宣传可谓下足了功夫,耗费大量资金时间做足了广告,但最终却被客人认为成名不副实。酒店宣传的更多是酒店装饰豪华,环境优美,美食名厨等等,员工服务很少提及,而员工的实际对客服务却与酒店宣传的高档产品不对等,常常导致客人到店后便失望离去。缺乏酒店文化的支持,品牌战略只能停留在简单的宣传上,不会形成持续的影响,所以酒店在实施酒店品牌战略时,一定不可忽视宣传酒店文化的重要性。
三、苏州世豪全套间酒店酒店文化建设的建议
1、增强团队精神建设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尊重和真诚是最好的纽带,被关注就是对尊重的最好诠释。尊重个体会激起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参与性,极大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团队的精神得到激发,工作状态也越发良好。
2、注重工作氛围的营造
酒店文化实际上就是工作氛围,是一种体现员工道德的自持力。一个好的酒店文化如同好的土壤一样,让员工这颗种子健康顺利成长,引导员工团结合作,奋发向上,无形中成为员工之间的一种纽带。在强大的酒店文化的熏陶中,员工自发遵守行为规则,有效合作,为顾客奉上最好的服务和品质。
3、信任员工充分授权
对员工的充分信任,让员工自主独立的发挥,这样才能把工作发挥好。诚然,酒店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但服务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一个好的精神风貌更容易吸引顾客。如果遇到问题,员工需要层层汇报才能解决,首先影响工作效率,其次则是打击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认为自身无足轻重,进一步抑制了员工解决问题的热情。
四、我国酒店文化的发展方向
酒店文化建设整体可分为三大部分,酒店物质文化建设,酒店管理文化建设,酒店服务文化建设,统筹建立一个酒店服务员工,酒店服务顾客,员工服务顾客的三维服务模式。
(一)酒店特色物质文化建设
作为本土餐饮住宿服务行业,随着千年的发展,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人文环境,一家注重文化,拥有文化内涵的酒店完全可以通过酒店的建筑装修风格使公众感知它的文化背景,本土历史,民族民生,地方人文传统。这样的酒店,在建筑设计时就要求设计师及总指挥者吃透本土的历史民族文化,理解传统精髓,同时加入现代化的文化潮流,时代精神,挑选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号来装饰及表现文化,体现时代。建筑整体形势,应追求文化品位,显露灵气,同时充满个性,提升酒店的人文美,传递丰富的历史文化及内涵,引起顾客的心里共鸣,并在外观上将宾客深深的折服。
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建筑物一定要有一个主题,无论是外部整体,还是内部装修,实现统筹好一个主题,除了要注重基本功能外,还要注重文化价值及精神作用,注重环境的渲染和意境的衬托。
(二) 酒店管理文化建设
酒店管理文化是指人在酒店运营过程中,顺应酒店发展要求,以经营哲学为导向,秉承酒店奉行的理念、价值观、道德观,为了酒店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的规定和条例的人文总和。酒店管理文化就是人与制度的结合,是人意识和外显制度的化学反应的产物。
总之,管理文化既是反映物质文化的固定外显方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动力机制和介体。它是各岗员工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引体和催化剂,是对酒店员工行为的约束力的体现。酒店管理文化时刻影响着员工的行为,成为了一种隐形的行为矫正器。酒店管理文化业决定不同企业的未来走向。
(三) 酒店服务文化建设
酒店市场竞争日趋严酷,顾客对酒店服务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所有酒店都以宾客至上为奉行宗旨,但是如何把这一宗旨渗透在酒店运营的方方面面无疑是最大的挑战。想要做到每一位来酒店的宾客体验到宾至如归,那么就要做到不论客人的生活背景,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如何,竭尽所能的为客人提供最好的消费体验,那么,就要培养酒店员工的服务意识,也就是说,要建立一种个性化的酒店服务文化。
将酒店文化融入到服务程序中去。在服务客人的同时也将酒店文化传播给客人,体现酒店内涵,员工素质。相对应的既可以提高酒店的品质,又可以宣扬酒店的品牌。
(四) 实现酒店文化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酒店文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系统的酒店文化建设推广方案,即在全面理清酒店的宗旨和目标方向的基础上,正确评估酒店文化理念和建设方向,顺应酒店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方向。
深度解读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释放权利,让员工主动参与酒店文化建设,并出谋划策,成为建设的主力军。力求把酒店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与经营管理中重视员工,相信员工,理解员工,发展员工的人本观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改变以往员工被动参与文化建设的状况,使得员工主动推动酒店文化建设。
酒店文化建设是酒店全体员工共同创造的结果,当今社会生活脚步的加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时代丢弃,领导者引导广大员工学习国内外先进酒店的管理经验,将其它酒店的特色与本酒店结合、研讨、创造,努力培养本酒店的特色,努力提高团队的能力,为酒店创造最大利益。
五、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重要性越显重要,社会各行各业发展至今,早已形成一系列的行业文化。随着越来越多的特色酒店发展,我国酒店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为了增强实力,需要提高自身酒店产品的品质,不得不提高酒店的核心竞争力酒店文化。酒店文化产生优质服务,优质服务又提高酒店实力,酒店的发展又更好的培育酒店文化,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酒店发展经营做大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姜霞.酒店文化:增强酒店竞争力的指南针[J].管理观察,2014.34.
[2]归潇峰.酒店文化的解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
[3]邬玮玮.论酒店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商业,2008.36.
[4]张丽丽.探析酒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J].剑南文学,2013.10.
[5]宋蓓,刁艳华.酒店企业文化的构建[J].现代企业文化,2010.28.
基金项目:
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Y2015YB357)。
篇9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文化;角色;心理;行为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193-02
企业目标无疑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然而企业的管理者却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文化冲击,如何在这种冲击面前更好的实现跨文化管理,从而助推企业的发展,许多管理者们都思考了此类问题,下面,我们将从新的角度,即文化对心理的作用机制来探讨。
1.崇德鞋业改变薪酬制度。广州崇德鞋业公司由日本与台湾的资本合作,于大陆设厂的企业,生产一次性注塑中高档童鞋。由于种种原因,台资退出,其股份由日方收购。现高层管理人员中有日本人6名,台湾人4名,公司董事长山中静哉、总经理田村均为日本人。公司年生产一次性成型注塑童鞋400万双,产值1亿元人民币,由日本崇德公司用自有品牌,100%出口到日本销售。公司开业初期,有10个日本人驻厂作为管理人员,照搬日本本土的做法,实行计时工资,结果质量没有保障,效率低下。在日本的文化背景下,员工遵守厂里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领导者在场不在场一个样”,没有人会偷懒。日本人认为计件工资不人道,但这些计时工资的观念和做法在中国大陆则行不通。班组长用尽办法记考勤,产量还是上不去。在这种情况下台湾来的厂长和其他管理人员提出学习台湾与内地的做法,实行计件工资。日本公司总部派人来调查之后认为,在产量上不去的情况下,长此下去公司会出现亏损,最后同意台湾厂长的建议,试行计件工资。经过试行计件工资,效率大为提高,达到了预期目标。这项制度就固定下来,成为考核车间员工的主要制度。
2.华力集团领导方式的调整。2001年,当华立集团进军美国,收购了飞利浦在美国CDMA研发中心的时候,华立集团第一次直接面临了美国文化的冲击。例如,在华立集团收购的研发中心里,由一名美国员工Dannis负责CDMA核心技术的研发,董事长汪力成为了表示对其工作的重视,按中国人的习惯,每隔两天就给他发一封电子邮件,询问工作进展。然而没过10天,该员工就向汪力成提交了辞职报告。汪力成对此大惑不解:“我如此关心你,你为什么还提出辞职?”该员工说:“你每隔两天就发邮件给我,这说明你对我不信任;如果信任我,我会按时完成任务;如有问题,我自然会向你报告。”经过再三解释,汪力成终于与这位员工消除了误解。此后,双方调整了沟通方式,汪力成不再发邮件,这位员工定期向汪力成做汇报。
首先,跨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赫伯特・西蒙教授对于管理的定义是“管理即制定决策”,而有些组织行为学家给出的定义则是“管理即协调”。结合跨文化管理的特殊性,目前跨文化管理公认的定义为:在跨国经营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文化的交互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公司目标,以维系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业的潜力与价值。参照管理活动的本质,我们对跨文化管理给出的简述是:在多文化元素的内、外环境中,有偿地运作人力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关键是,如何针对“跨文化”这种复杂的环境,设计或维护某种机制、氛围以实现和巩固原有管理的职能。其次,跨文化范围是广泛的。本文所述的跨文化管理并不仅仅限于跨国公司的跨不同国家文化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不同阶层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以及企业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扮演的角色决定了“跨文化”,意味着跨文化管理者执行管理的任务时,面对着与自己或自己原有的团队文化背景不同的博弈对象。比如,不同种族、肤色、语言、信仰、阶层等。
首先,要清楚文化影响行为的心理过程。
各种著作、各个领域中对于文化的定义很多,我们比较赞同的观点是荷兰文化协作研究所所长、著名的社会学家G.Hofstede教授的观点:文化是同一环境中生活的人的“共同心理程序”。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同拥有的心理程序。一个初生的孩子或者说一台只有极少数系统指令的计算机,他能做的事,主要就是被动的让自己的大脑接受周围以文化为主导的环境的洗礼,不断“学习”。父母以及周围社会的事件集合会逐渐形成这个孩子最初的逻辑,这种事件集合就是共同的心理程序――“文化”的载体,这个过程称之为“认同”。同时,在周边行为所造成的逻辑冲突时,思维上便是要进行选择,选择出自己认同的逻辑(这个过程是由以往的逻辑或认同为基础的,显然这受文化影响),逻辑的集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所被选择的逻辑集合的社会群体中的外延就被称为“角色”(一个人在群体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此逻辑和价值观的执行就被称之为“角色扮演”。也就是说,文化通过在人们身边不断的上演,导致了人们的接受和同化。最终的过程就是,文化影响个人逻辑的形成;在个人逻辑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个体就开始并且能够为自己选择接受的价值观;价值观直接外化为群体中的“角色选择”行为和“角色扮演”行为,从而作用于人的日常行为,产生引导作用,于是形成习惯;最终习惯再外化为人的行为。我们姑且把这种作用机制的链条称之为“文化作用链”。这条链的结构如下:
文化逻辑 价值观角色习惯行为。
其次,要清楚企业管理中文化影响行为的心理过程。
1.定位对方的文化导向和角色。方法主要有:(1)历史推断(通过社会历史、阶层形成历史,这一切都刻在成员的行为上)。(2)相信统计数据,管理者在很多时候有必要从咨询公司或通过自己进行调查获得关于消费者的偏好的信息。为自己的员工编辑一份调查问卷也是必要的。(3)通过可知信息(比如简历,当然更重要的是对其一言一行的观察。通过谈吐、衣着、体态、习惯之类的观察)了解博弈对象所在社会群体的文化氛围。这就要看管理者的“识人”的功底了,当然,这主要是针对管理者直接接触的个人或者群体。
2.模拟对方的价值观和逻辑。在定位了博弈对象的角色之后,管理者需要做的下一步就是模拟对方的逻辑和价值观,站在博弈对象的角色上,换位思考对方的偏好、需求等管理中的控制要点。再回到Rousseau和Tijorimala的“心理契约”的三维度理论,基于处于者企业环境中的博弈对象的三个关注方面的诉求,进行制度上的激励或者约束、产品或服务上的适应、人员方面的调动――来很好的完成管理任务就不是难事了。
例如,文章前面所述的那家日本公司。能不能在制定薪酬制度之前对于中国工人这一群体的文化作一个了解再站在工人的角度做一点思考呢。由于计划经济制度的赏罚不明,人们形成了一种吃大锅饭现象普遍、违规操作严重的氛围,中国工人或者说中国社会对于权力和责任需要很明确的制约和考核来约束。当然,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也可以通过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总体薪资制度对工人阶层的文化有所了解,因为工厂里的工人的自我角色选择也大都是中国工人阶层中的角色。在这样的角色定位之后,崇德鞋业的管理者应该想到的是:(1)在“心理契约”方面,制定工资制度属于“交易维度”方面的契约;(2)在这个契约中,针对中国工人这一角色的逻辑,计件工资制才能促使工人们发挥最高的效率。
篇10
关键词: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特点;项目成本的控制原则;存在问题;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04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一些施工的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只有给社会市场经济提供一个造价低、工期短、质量高的建筑产品,施工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可见,项目工程成本的控制和项目管理在当今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特点
项目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项目目标,基础是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管理是一种对项目优化、物资采购、劳动力分配的控制体系。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也是通过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的,项目成本控制就像是把一尺子,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职工的收入以及企业的安危。
二、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也就是各种费用的控制。它是在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一些偏差进行及时地控制和纠正,努力把指导、监督以及调解和控制所有消耗的物质资源、人力以及各种费用花销等各项的费用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项目成本控制在运行中需遵循的原则是:
第一、要最低化原则。
施工企业进行工程成本控制时使成本不断降低,并达到最低。但运行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性。
第二、要全面控制的原则。
务必做到所有人员、整个过程、整个企业的全面覆盖,要做到所有单位、每个部门、每一班组考核及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
第三、要厉行节约的原则。
力求在成本形成当中,时刻注意以收定支提高效益。
第四、要坚持动态的原则。
成本控制实行动态管理,随时进行成本方面偏差调整。
第五、要遵循目标管理的原则。
包括对目标进行制定及分解,责任落实到位,对目
标结果定期进行检查等环节,即PDCA循环。
第六、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三、施工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主要特点:
1、成本控制中心是项目部,项目部的各个单项工程成本是其成本核算对象。项目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测、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这些内容。成本控制应按下列程序:
(1)商务部和项目经理部一起制定的项目成本计划;
(2)编写制定目标成本;
(3)组织实施目标成本;
(4)由商务部、生产管理部、物资部和工程财务部一起审核制定项目成本报告,并且监督实施
(5)由有关各部门进行分析考核已经反馈的工程信息,根据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实施成本控制。
2、建立项目成本控制防预体系。
有三个方面:
(1)在项目部全过程中建立制度,进行制约、牵制,建立监督防控的防线。
(2)明确责任和权限,每笔业务都要复核,必要时实行签认制,及时反馈信息。
(3)成立审计小组。
二、基本建设中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形同虚设
有些项目虽然也有预算员和结算员但没有把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二者互相结合起来,有的分部根本就没有成本分析,更谈不上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较了。
2.成本管理失控
一些建筑工程成本开支没有计划,前期管理过松后期管理过紧;有时经常扩大开支范围,也经常用各种理由报销各种支出,不实发票现象经常出现。
3.奖励机制不完善
企业责任、权利和利益不统一,缺少奖励机制,调动不起来有关人员的积极性。
三、加强基本建设中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
1、制定目标责任预算和成本
开工前要编制项目的预算成本,严守预算成本最高限额,施工时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不准随意支出。
2、建立责任成本中心,各部门要各尽其职。
责任成本中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责权利统一的,能够加以对相关费用进行控制,并且承担相应责任。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工程的盈亏状况;工程技术部负责技术和进度;,经营部负责合同的实施;财务部主抓财务工作,合理安排资金,各部门齐抓共管。
3、抓好人工成本的组成,加强对一线施工人员的管理
处理好施工作业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的比例分配,控制不合理的人员支出。因为成本的直接执行者是工程项目一线施工人员,也是最基本的环节。所以要加强管理工作,做好培训一线员工工作,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4、建立相对应的成本编码系统,及时反馈信息并更新。动态管理成本,进行动态差异分析。
5、做好编制与审核,把好结算关,杜绝少算漏算现象的发生。
6、控制机械使用费的数量,做好机械的成本控制。
施工机械的组成一般主要由原来就有机械、新购买机械和租借机械三个方面组成。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和施工企业的强弱来决定采有哪种方式。对于小型的工程项目,一般采用全部自备的一些小型的机械设备,对于大型机械设备,可以采用租借的方式。要合理确定机械数额,然后落实到操作者本人。务必做到开工前测算、工程中控制;完事后考核。
7、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 控制质量成本。
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质量事故损失费用的二者之和是工程质量成本。在施工中, 要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降低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成本。
8、施工清算要及时进行,竣工结算要彻底
对已完工程的部分,不管是内部作业队还是外部班组,要及时清算,完工一项就要抓紧清算一项,最后要核算实际成本,并整理分析数据。竣工结算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阶段,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好坏与最后阶段的工程决算紧密相关。所以要高度重视,做出最后的结算。
9、 健全监督机制
对施工企业来讲非常重要的一项日常工作就是经济管理中的监督机制,为了防止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所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开展对施工过程中的全程监控,项目预算和会计工作都要在监督之下进行,杜绝不按规章制度操作的一切经济活动,开展自我约束活动,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审核和监督,降低项目成本。
结束语:随着基本建设中施工工程项目管理逐步推广和普及,项目成本控制也更加重要。工程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二者是统一的,互相促进的。要想控制项目成本,就必须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要想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有意义,就必须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在激烈的市场中方可站稳脚跟,企业才能够充满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宋凤莲卜 浩余 韬工程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J]四川建材2011 年 第 2 期2011 年 4 月
[2] 瞿育蕾瞿浩波工程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J]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第26卷 第2期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