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行为研究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行为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教学实验研究为教师教学行为带来哪些变化,为学科课程建设及进一步为学科教学研究提供信息。
二、研究对象
两个年级学生390人,级组教师30人。
三、研究方法
师生对课堂教学的看法调查问卷统计。
2010年为了“习学式物理课堂模式”小课题研究,分别对实施习学式物理课堂模式的实验班2009级九年级六班的学生38人、同级平行班学生212人及受新课程培训的2010级七年级学生150人进行了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通过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需求来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关于教学理念、师生教学观的问题
反映的是教师的理念、教学观情况:
(1)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应该是促进者、合作者的:实验班有50%,七年级41.7%,其他平行班42.1%。
(2)认为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属于充满智慧,有激情的:实验班有66.7%,七年级34.2%,其他平行班51.6%。
(3)关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选择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实验班有4.2%,七年级10.1%,其他平行班6.5%。
2.关于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问题
反映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情况:
(1)认为学校学科课堂教学行为大多数有变革的:实验班有70.8%,七年级35.8%,其他平行班45.2%。
(2)获得学生认同的日常的学习方式是选课前预习、堂上听课和课后练习的:实验班有75%,七年级49.5%,其他平行班41.9%。
(3)受到学生关注的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价值非常重要的,实验班有95.8%,七年级62.8%,其他平行班64.5%。
3.关于教师素养的问题
教师行为素质对教学的影响:
(1)在学习过程中,对某课喜欢的原因,选“兴趣、爱好”的:实验班25%,七年级10.4%,其他平行班12.9%。
(2)认为教师有亲和力的:实验班8.5%,七年级8.5%,其他平行班9.7%。
(3)主动回答的原因为问题简单有把握的:实验班8.0%,七年级9.6%,其他平行班6.5%
(4)受到老师关注的方式为课上常提问和眼神交流、目光关注的:实验班8.2%、8.6%,七年级8.7%、9.3%,其他平行班6.5%、6.5%。
四、研究结果分析
1.资源开发与情境激趣
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及课程开发和资源利用,丰富拓展了学科课程内容,解开学科教学中以景激趣的教学环节难点。在课题实验班或受到教改实验集中培训的教师,能摆脱教科书的局限,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经历一个由浅入深、多阶段和各层次水平的发展过程。在“情境激趣”教学环节案例中,以八年级物理《绪论》一节为例,引入的物理演示实验。选择学生身边的常见的现象,如“开门手扶的位置,黑板反光,怎么办”等简单易做、随手可得实例,创设学习环境的恰当好处,刺激初学者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培养了问题意识。
2.信息技术与课堂模式
信息技术改变课堂学习模式,建立基于学习任务下的学习指导的课堂模式,如WebQuest设计学习任务和目标。一般包括的六大模块中,教师利用其中的学习任务模块,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习个体的差异发展。
3.行为能力与学习策略
突出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策略。
(1)在人本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的课堂学习模式,先习后学,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曲线向前推移,拓展思维空间。
(2)研究性学习从学者转变为研究者
教师通过研究性的教学研究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着三维学习目标。保持好奇,是精神也是动力,让学生投入到深层次的学习。基于目标下的教学研究,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供了可能。
4.评价反思与可持续发展
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成果展示学习过程,改变了质量评价观,评价贯穿着课程过程实施的全过程,突出表现在形式多样、过程动态、即时的实效性,评价的角色也是平等的。尤其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师生教学相长,学会和习惯于在过程中交流与批判,保持一定的敏锐性和鉴别力。
五、反思与建议
1.校领导要重视学校的课程建设研究
校领导是课程建设的决策人,校领导的课程管理力度决定了课程建设实验的深度,校领导的观念水平影响着学校教师队伍成长发展水平。实验表明,基于课程建设的教学研究具有目的明确、效果明显、方法实在的特点,为此,加强课程建设有利于增强课程的执行力,保证了新课程的实施,便于教学研究的开展。
2.设计系统有效的校本培训
我们将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变化,通过校本培训进一步总结提炼和实验推广,让教师通过终身学习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改革实验当中,满足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需求,实现队伍的整体提高。
总之,新课程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变化,有收获也有反思,教学相长不容置疑。特别是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策略,突显了要实现培养全人的教育目标,就要有教师行为的变化,而教师教学行为的设计与反思能力的提高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钟启全,崔允,张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08.
[2]学茂.初中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教坛聚焦,2009(1).
篇2
【关键词】生物科学;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52-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各个行业都得到极大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我国社会公共管理的力度,以期望更加均衡的提高我国国人的素质,平衡各个地区之间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给我国生物科学领域输送更多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从教育抓起,借当前我国政府、各个地区重视教育的助力,对生物科学中有效教学的行为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生物教学体制的完善提供借鉴。
二、生物科学研究对当代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对生物科学进行研究对当代我国素质教育体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促进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完成。我国近年来提出的课改的核心就包括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一项,而生物科学作为科学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当前,我国教育界面临了过多的低效教学、缺乏创新教学,甚至是一些无效的教学。只有改变这些行为,才能促进新课改的充分落实。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升生物科学研究的关键首先需要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作者发现,提倡科学研究的课改内容使得当前教师的教学任务量不断增加,教学难度也不断加大。
(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具有科学研究性质的生物课程体系教学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对于生物等科学科目的兴趣,有效的生物科学研究式的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只有拥有高质量的生物科学研究式教育才能够实现生物教学的真实目的,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三、科学研究中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有效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形成这样一种心理的困境:他们知道教师为他们设置的目标,但是却并没有直接背告知如何实现目标,他们也没有实现目标的经验,从而就使得被告知目标(或是被提问)的学生形成一种迫切希望找寻合理途径实现目标的心理状态。因此,可以发现,有效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自主的提出某些新颖的观点、促使学生发现问题的所在、唤起学生自我独立思考的本能。但是教师在为学生设置有效情境时也应当注意不要走入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1)创设的情境过于单一,使学生思维陷入死胡同;(2)情境的设置过于模糊,偏离了预先设定的目标。
那么我们应当为学生创设具有以下特点的情境如下:(1)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情境,例如教师设置的情境,“酿酒的过程是先将米饭煮熟,放置待冷之后,在其中加入酵母菌和曲霉菌种,添加水搅拌均匀,然后放进密闭的容器当中,调整环境温度并控制其稳定,十二个小时之后,米酒就制作完成。”接着教师这样提问,“请问酵母菌和曲霉菌在酿酒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样一个情境的创设,实则是想要学生将教师刚才提供的酿酒过程进行再次的回顾,并根据上下酿酒环节的联系去思考这些菌种在酿酒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这样的情境符合生活化的思维过程,例如:钥匙丢了,怎么去找?一般寻找的办法都是去回忆今天自己出现过的地方,然后回过头去寻找。(2)创设开放的情境;(3)创设具有多层次的易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情境。
四、科学研究中有效课堂组织的研究
通过作者对有关文献的阅读和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作者发现科学研究中有效课堂组织是影响生物科学研究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作者首先以所在学校为例,研究课堂组织中存在的问题:(1)课堂小组的构成缺乏灵活性,例如:优秀学生与成绩一般学生往往影响了分组情况,为了严格控制课堂纪律学生座位不能够频繁调整等;(2)每一个课堂小组内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合作。生物科学课程的开设大多是在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学生年纪较小,不具有协调组织成员的能力。并且年纪较小学生思维不集中,很容易探讨到与课堂教学目标不同的问题。例如:教师问,“鱼是怎么呼吸的?”学生A回答:“我家有两只金鱼”、学生B回答“我不喜欢吃鱼”等等;(3)课堂小组内部缺乏公平性。
因此,为了更好提升有效教学行为,就必须处理好科学研究类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分组研究模式。在对学生分组时,教师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采用同质分组的方式,便于问题的集中讨论;(2)小组人数不要过多,三到四名学生最为合适;(3)采用不固定的小组,或者是小组成员主动相互结合;(4)教师应当发挥组织作用,创造研究讨论的和谐氛围、轻松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言;(5)明确分工,及其目的。
五、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教师团队的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借此契机,提出有效改善现有教学模式、行为的些许方式。作者通过对科学研究中有效情景创设的研究、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有效课堂组织的研究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对生物科学研究中有效教学行为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篇3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有两个:教师教学行为改进,规范与有效。
关于“教师教学行为”,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及教学智慧,对学生实施的教学过程与行为方式的总和,其中既有教师教的行为又有师生互动行为。可分为内在教学行为和外在教学行为两大类。内在教学行为是指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外在的教学行为则是指教师的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教学后续行为。教师教学行为是由其知识结构、思想意识、价值观、认识水平等决定和控制的;教师教学行为也是受其主观意识所支配和调节的,其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决定其行为的关键。
关于“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是指教师在一定理念支撑下,在根据新课标重建的教学规范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反思教学行为、提炼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措施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关于“规范与有效”。“规范”一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规,有法度也;范,法也,古法有竹刑。”而“法”就是标准。显然,规范实际上就是社会活动、社会行为的标准。在本课题中,是指影响、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系列教学规范及其有效性。教学行为规范化的提出是近代教育的产物,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行为规则或准则,使教师教学行为合乎一定的标准。
本课题的规范与有效:不是对原有规范、制度的否定,不是按照自己的标准重新建设一套规范和标准,而是一种批判性、建设性的,是在对学校原有教学规范反思、分析的基础上的一种继承、修正、补充、完善,不只满足于对原有的教学规范观念的更新、完善,还力图在改革中探讨和创建新的教学规范的实践形态,用来有效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教学行为方面
国外对教师行为的研究最早可从1986年的克瑞兹(Kratz)研究中见到。从他开始,通过对各类人员关于优良教师品质的意见调查,制定出有关教师特征的量表,作为培育师资的参考和改进教师行为的依据,这标志着教师行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专门化的时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教师行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是通过探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来寻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对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为改进教师教学效能提供参考。到80年代中期以后,教师教学行为研究逐渐向着教师专业行为的方向转变。
国内较早开展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的是傅道春老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开始了对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专题研究。最具代表性并获得学界较大认可的是施良方与崔允廓。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王月芬教授在《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一文指出: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的过程,提倡个性化教学模式。上海市新基础实验学校,进行校本培训,主渠道就是改变教师教学行为。这些成果,对于我们这项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教学规范方面
19世纪初,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个形式阶段:清楚、联合、系统、方法,后来他的学生把这四段教学改为“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五段教学,历史上称为“五段教学法”。这种课堂教学程序使得课堂教学有序可行,极大方便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符合教学规律的“朴素的课堂教学规范”。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凯洛夫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工作的“五环节”说,即“准备、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家庭作业”。显而易见,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是对赫尔巴特的“朴素的课堂教学规范”的完善与发展,这种课堂教学规范之所以在实践中能长期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操作性强,以教师为中心,但因为它强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中心角色和简单的操作需要,封杀了教师在理论和创造意义上探索教学工作的需求,也封杀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新课改研究如火如荼,不少学校也意识到原有的教学规范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形势,也在进行着改革,这为我校的研究提供了学习、参考的样本。
三、理论依据
1. 教学行为指导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3.目标理论。
4.多元智力理论。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全面构建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寻求规范、优质、高效的教学行为,立足师生共同发展,追求有效教学,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具体目标如下:
1.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对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独特认识,构建一系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规范。
2.教师能够参与研究、重建教学行为规范,并且创造性地实施与运用规范,完善和优化教学行为,促进有效教学,从而培养出一群优秀的教师群体,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研究内容
(一)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现状分析
通过观测调查,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现状,进行理性思考,为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重构提供依据。
(二)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价值取向研究
研究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定位。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活动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要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其核心理念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传统教学行为的规范主要是为了保证教师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建,它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本课题教学行为规范是为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有效学习来重建,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是为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健康发展来重建。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对学生而言),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个业务过程(对教师而言),必须把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到关系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发展的高度,才能对课堂教学的价值有深邃的思考和透彻的认识。
同时,师生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三)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有效性研究
原有的一套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更多的是为“传道、授业、解惑”,即实施“师讲、生听”教学模式而建的。本课题要在新课程指导下重建合理的教学行为规范,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对现有常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既有常规建设的内容,吸取其合理的因素,继承并将其融入,又要把新课程的新理念、方式方法纳入到新的教学行为规范中。
针对我校的实际,采用分层阶梯式,每个类型分三级指标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规范,力求指向更明确、操作更清晰、效果更明显:
1.教学准备行为的规范。包括教学目标制定行为、学情分析行为、资源利用开发行为、教案的形成行为等方面。
2.教学实施行为的规范。包括课堂呈示行为、师生对话行为、指导调控行为等方面。
3.教学后续行为的规范。包括教与学的反思行为等。
当然,规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也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必须遵循的,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作适当的变通。
(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策略的研究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教师参与重建教学行为规范,根据重构的教学行为规范,针对自己在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行动中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步提高自身教学行为的规范等级,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去亲自感受教学行为的改变对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及时整理成文本信息进行交流和探讨。
教师生命的崇高意义和价值在于不断走在超越自我的生命里程之中,教师自身教学行为改进的过程就是自我蜕变、奠定专业内涵、自我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制定一系列的策略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缩短他们靠自己摸索的发展过程,实现自我专业的更新和成长,这是一种思想的启示,更是一种行为的升华。
1.构建合理的整体规划策略
将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培养进行合理的整体规划。具体来说,制定本校教师培养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再分解为任务模块,落实到教师个人。明确提出应具备的各项能力指标,并按部就班进行实施。
2.构建多元的培养机制策略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目标导向策略。
(2)专业引领策略。
(3)行为跟进策略。
(4)分层实施策略
(5)成就激励策略。
3.构建全面的制度保障策略
(1)创设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健康氛围。
(2)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教师评估体系。
六、研究重点
根据新课程,剖析传统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不足,教师参与教学行为规范的重建过程,形成新的教学行为规范;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规范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行为的过程,在这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构建一系列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策略 。
七、课题的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
八、课题的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结合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
九、成果形式
主要有研究报告、系列规范、典型个案、经验论文等。
篇4
关键词:教学信念;教学行为;教学决策
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信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决策和行为,同样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教学信念。外语教师教学信念跟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着彼此互动的相互关系。本文主要对外语教师课堂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探讨,从而为外语教师构建起一种健康有效的课堂教学信念。
一、教学信念概述
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信念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素质之一,教师信念主要是指在职教师对教学、学习、学生、教师职业的观点、看法和认知,是在职教师对所从事工作的认知系统,跟在职教师的三观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教学信念跟教师的教学决策和教学行为有着一定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在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决策。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决策是一种不断创新和不断变化、发展,教师往往根据课堂情况来判断和选择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决策,在选择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教师首先就要根据自身的教学信念和对教学的态度来确定自己的教学行为,其次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课堂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的教学信念对于外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行为学中的一项最为基本的理论,教师教学信念的健康与否将对外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教学信念跟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二、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外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对于其教学决策和教学行为的影响相比其知识结构更大。无论此外语教师有着怎么样的学历和文凭,也无论这位外语教师在此职位上担任的工龄有多久,也无论他所从事工作的是什么学校,每一位教师都会有属于他自身的课堂教学信念,而且其课堂教学信念隐形地跟随着他,并潜移默化地对其教学行为和教学决策产生着重大影响。
然而,无论从哪方面讲,外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也随着教师自身环境的变化而在变化着,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而这种变化也会牵引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决策的变化。在课堂上,外语教师所执行的教学决策和教学行为大多是自发的,是根据其自身感觉和经验所进行的习惯性的动作,而这些行为和决策往往是由那些难以言表而且根深蒂固的课堂教学信念所支配。例如,我国许多外语教师都是本国土生土长的,其本身没有任何相关的国外教师所遵循的英语教学信念经验可借鉴。于是,许多教师便在有关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形成了一些只注重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信念,他们认为,外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加强培养。这就是我国外语大纲所要求的:“加强学生外语阅读能力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外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国的外语教师逐渐地改变了这一信念,而是将英语四六级看成是教学的最高目标,为让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教师往往过多地培养学生英语听写能力,加强学生对语法、词汇等知识的掌握,以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丧失了本该有的质疑性、研究性、自主性。外语教师课堂教学信念的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影响着他们对外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和效果。所以,外语教师课堂教学信念的转变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什么样的教学信念势必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学行为。笔者在对某高校一些外语教师的采访中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信念为:(1)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在于学生自己,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担当指路人或者引导者的身份。(2)一些教师认为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准确地将四级考试的词汇、语法、作文等知识传授给学生。于是,这些教师在这种教学信念下,采取了如下教学行为:(1)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解释那些比较难的句子,对于一些易懂的,让学生自行学习和理解。(2)教师在词组或者词句的教学时往往结合四六级词汇掌握要求进行。(3)教师经常性选择那些四六级作文所要求掌握的词、词汇、句型,让学生记住并加以应用。可见,外语教师在教学行为中,其潜在的教学信念对其实践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指挥和影响。外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强弱好坏对其教学行为和决策产生“蝴蝶效应”。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信念
1.树立“学生课堂主体”的教学信念
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往往是英语教师主动的教,而学生被动的模仿和接受,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从而让英语教师陷入两难之中。教师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传授,让学生尽快高质量地学习英语弹奏技能,教师的教学信念往往是以学生掌握英语技能为目标的,认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接受和掌握各种英语技能,而忽视了学生被动接受是否具有一定的积极性或者兴趣,从而使得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技巧,教学效果甚微。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一改过去传统的教学信念和教学技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信念,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方法。因为教师跟学生之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角色关系,英语教师必须在采取以或者执行教学行为或者教学技巧之前树立正确的教学信念,应该将学生看成是“合作者”“民主探索者”,将自己看成“引导者”“辅助者”,将学生看作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开放型的关系。具备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念,势必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技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任务型教学技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去探索、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升其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弹奏英语的基本技能之后,可以让学生分组分段去完成某一英语曲式,并让他们自行去评价
去探讨,使他们在问题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2.树立“认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信念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信念是定位于学生的终生教育还是学生暂时性的考试成绩,这两种教学目标或者学习目标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最终方向产生直接的影响。正是因为存在着教学信念趋于考试目标的现象,使得我国许多高校英语教学只注重听力阅读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口语、交际等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许多高校大学生走出大学走进社会之后往往缺乏英语应用能力。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反省,其教学信念的构建应该定位于学生终身学习的目标,应该立足学习认知理论的角度,只有这样,他的教学才有意义,他的信念才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因此,根据认知理论,每个人在学习某一知识或者某项技能的过程
中,都是具有层次性的,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每位学生的认知程度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之间肯定存在着认知和领悟差异,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相同。所以,教师必须树立遵循认知规律的教学信念,对学生采取差别式或者层次法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对英语技能的掌握程度,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对应的有效的教学措施或者教学方法,从而尽最大能力让全体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升。再者,教师在认知规律下,必须树立起终生学习的教学信念,以学生终生学习为目的去创建教学任务和设置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单单学到英语的弹奏技能,同时也使其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总之,英语教师必须立足于学习认知规律,树立差别式和终身学习的教学信念,对学生进行层次法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
3.树立“自身条件为背景”的教学信念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往往具有个性人格的,跟教师自身的条件有着莫大的关系,教学信念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有什么样的三观,对教学有什么样的认识,自身实践有什么样的经历,其将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学信念。比如,许多中国的外语教师总是认为晨读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于是,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强调晨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将晨读当成成果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总是时不时地强调晨读,推崇晨读。殊不知,除了晨读,还有许多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也很重要。教师不能以偏概全地将其中一项学习方式或者学习内容强加于学生,而是积极根据自身的条件引导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学习英语。因此,教师要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条件对于自身教学信念起着很大的作用,其必须不断完善自身,提升自己,树立其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信念。总之,为确保课堂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眼中看自己,从他们的立场来认识自己,从而在自我建构信念时使自己的信念系统更趋于理想化。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信念对其教学行为影响深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观点和看法、信念都促进着教师教学决策的做出,或者合理的、科学的教学决策的做出,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教学信念,具体措施如:立足学生主体性构建教学信念,立足学习认知理论构建教学信念,立足自身条件构建教学信念。
参考文献:
[1]李涛.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 Lockhart. Reflecting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 rooms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徐碧美,陈静,李忠如.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1.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3.
注:本文是甘肃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3A-114).
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行为 教师
对于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而言,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回顾与反思。很多低效化的教学过程都是由于教师不当的教学行为导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思路,在良好的教学行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非常普遍的一个教学环节,然而,教师的提问方式与提问内容却能够很直观的反应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很多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但没有新意,问题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这种低效化的提问应当尽可能的减少。同时,不少教师在提问时对于提问的方式与内容在把握上也存在问题。太难的问题不仅学生无法理解,还可能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构成心理障碍;太简单的问题又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起不到锻炼学生语言水平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提问能力,要首先从这一教学行为的改善出发来打造质量更高的课堂。
例如,在给学生们讲解“I have known this news that my mother has gone to Beijing.”这个句子时,这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句子。成绩一般的学生就会说这是宾语从句,实际上它是同位语从句。对于这个问题,我就会问英语好点的学生。当碰到简单的问题时,我会把表现的机会留给成绩一般的学生。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不是机会永远属于拥有光环的人。这样既可以让学习一般的学生为自己赢得机会,树立信心,也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学会谦虚,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此外,这样的提问模式还能够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语言能力展开良好锻炼,进而促进更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能够不断取得进步。
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形式都十分单一,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并没有充分在课堂上得以体现。这是很有必要改善的一个教学现状,也是教师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有的一个出发点。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们创设形式更为多样的课堂,教学时要多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语言应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章节时,为能够让学生理解句式的基本用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同桌之间的互动对话。“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I go to school at 7:30.”或者“What time do you go home?”“I go home at 4:30.”也可以组织学生间展开多人对话,如“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o to bed?”“I go to bed at 10 pm.”“I go to bed at 10:30.”这不仅给学生的语言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这个过程也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才是高效的课堂上应当有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宽
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保障学生们对于课本知识有良好的吸收,让大家的知识面能不断得到拓宽,并且丰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与安排时应当有意识的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发散与延伸,可以以课本知识为依托给学生们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可以添加一些好的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的知识范畴。这些都是优质的教学行为的直观体现。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添加一些课外内容。如,在讲解“serve、ladder、progress”等词时,教师可以运用这些名人名言:
(1)We should serve the people heart and soul.(我们应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2)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做总比不做好)
(3)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些语句都能够在生活中很好的被用到,透过这些语境还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这几个单词的理解与认知。这种教学内容的拓宽不仅提升了知识教学的效率,也很好的为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效推动。
结语
在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于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要有意识的透过教学行为的优化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以及知识教学的拓宽与延伸,这些都会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所考验。教师要不断拓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够在良好的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会梅. 教师教学行为设计的前期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0期.
[2] 冯秋珍.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 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篇6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 政治 课堂教学行为 问题
前言
在2001年,我国的教育部门提出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活动的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为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了规范与基础。新课程标准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求教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一切为学生发展而服务。因此,新课程背景之下,初中政治教师要实现教学活动的改革,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涵养。所以,本文以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1. 新课程下初中政治老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必要性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极大冲击,过于繁重的理论教学已经不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新课程标准正在试图改变我国政治教学中理论过于“多、难、旧”的现状,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不再以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为目的,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全面性,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评价者。所以说,新课程标准为现代的政治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交流与沟通,与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不仅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更要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作为引导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教学工作,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得到满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面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诸多的教学新要求,教师能否将其应用于实践当中,是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加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2.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初中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很难进行思想的转变,也不能将其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改革,使其教学行为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盛行
就目前情况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于我国初中政治教学过程当中。首先,就初中政治教师本身而言,教师在作为学生之时,所接受的教育就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上,加之教师之前的教学活动也是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上,因此,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许多教师不能做到及时地转变。其次,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升学率是许多学校衡量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将学生成绩的提高作为教学活动的宗旨,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与学生分数的提高。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初中政治教学活动当中。
2.2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教学行为出现新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这一切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外在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并不是其在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所以,教师没有找到进行教学行为改革的内在动力。另外,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之后,许多教师没有对其精神与内容进行学习,抑或存在学习不到位,理解不全面的情况,鉴于现实工作中中考的压力与家长的督促,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行为改变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说,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为了完成表扬学生的任务而去夸奖学生,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改革为放任自流,这些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反而使教学质量不断下降。
3.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对策
3.1加强对初中政治教师的培训
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进行课堂行为的改革,首先对新课程标准有更为深入与全面的认识。因此,各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针对新课程标准对于现代教学活动的种种要求,使教师建立起正确且创新的教学观念,利用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指导自身的教学行为,使新课程标准融入日常初中政治教学当中。
3.2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科学,贴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应当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以升学率或者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在进行教学评价之时,应当更多地以老师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标准,这才是现代化人才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避免高分低人化学生出现的有效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学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希望每一位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规范教学行为,切实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启红.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石油教育,2004(01).
篇7
[关键词]教学 传统模式 信息技术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212-02
现代社会处在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中,传统教育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广泛应用,引发了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体系乃至于整个社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作为切入点,将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行为分析,研究如何实现教学最优化,帮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能力。
一、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指的是由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模式。其形式上为“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及其变式。传统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型模式,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由教师设计、组织上课,可以合理而统一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系统地讲授所学知识,可使学生与教师进行积极地互动和讨论,有助于教学任务全面地、高效地、系统地完成。但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弊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教师是“传道者”;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地学的单边过程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学
现代教学利用教育技术设备,可以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了声、图、文并茂的环境。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学的模式、手段、过程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比于传统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从教学观念来说,它以庞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信息切换,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也体现了学生在素质培养过程中多层次、多要求的特点;就教学手段而言,它适应了知识更新加快、知识传播简捷的要求,同时使教师操作方便;教学内容上,它令教学内容更全面、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然而,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师言语讲授越来越少,忽视了课堂讲解的重要作用,成了屏幕后的“放映员”;课堂提问缺乏即时性,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的预设性,大大地阻碍了课堂生成性的形成;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忽略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忽视学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识记;缺少师生的互动环节等。
三、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
根据上述的分析和研究,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都有它的优势和弊端。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大大丰富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现代课堂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依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的讲解、操作演示,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理解与习得知识的周期缩短,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任何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都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只能起到优化和辅助的教学作用。因此,优化的教学必须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上,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最优化。本文以利用几何画板讲解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为例,来研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依托的现代课堂教学行为。
引入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2a>|F1F2|)的动点P的轨迹叫做椭圆。
即:│PF1│+│PF2│=2a
其中两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F1F2│叫做椭圆的焦距。作F1,I、B是F1上的两点,F2是F1内的一点,连接I、F2,作线段IF2的中垂线l,与直线IF1相交于点P,如图1所示。
图1
(一)形象生动的引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在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轨迹”功能,根据已知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和是个定值的动点P的轨迹,即|PF1|+|PF2|=2a,可以准确而轻松地作出符合条件的动点P的轨迹,这样的新课引入对于学生来说,先感性地认识椭圆,再通过他们的观察、讨论,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最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师来说,在作图的时候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作图过程中,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准确作图、节省作图时间,还可以减轻粉笔末的污染。
(二)灵活透彻的讲解
在教师讲授过程中,通过投影和黑板结合、师生交流、互动讨论的方式,使课堂教学灵活多变、生动活跃,高效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在所有的直观教具中,黑板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但是也许就是因为黑板过于为人们所熟悉,一直往往被忽视或使用不足。大屏幕展示虽然色彩丰富、极具视觉冲击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忽视学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识记。因此应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快、更好。
接着上面的实例,在学生的仔细观察和激烈讨论之后,设计适当的提问并利用黑板,师生共同推导得出构成椭圆的一些几何关系:
直线l是线段IF2的中垂线
|PF2|=|PI|
|PF1|+|PF2|=|PF1|+|PI|=|IF1|,即F1的半径。
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看到动点P的运动轨迹,可以把轨迹隐藏,利用几何画板的“追踪点”功能,动态地观看动点P的运动状况。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如果点F2在F1外,会出现什么状况?学生又开始思考、讨论,课堂学习气氛很活跃。一段时候后,提问几位学生,说说他们的设想答案,及时捕捉他们的思路和对刚才概念的理解程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分析,利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和证实结论,变成了双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教师利用黑板,师生相互交流,利用以前所学知识推导得出结论:
直线l是线段IF2的中垂线
|PF2|=|PI|
|PF2|-|PF1|=|PI|-|PF1|=|IF1|,即F1的半径。
进而得出双曲线的定义:
与平面上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始终为一定值2a(2a小于F1和F2之间的距离即2a
板书虽色彩单调,书写耗时,但内容清晰可见,重点突出。而且板书体现了人的交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遇到的突发问题灵活运用黑板。另外,板书内容保留时间较长,更方便学生记录,再结合几何画板软件强大的作图功能,作图准确、方便、灵活,省时,动态性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再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结合大屏幕的几何图形进行详细讲解,带着同学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严格推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综合上述,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洽,不要把学生视为接收知识的容器而一味地去灌输,学生是一个个需要点燃的火把,老师应把这一个个的火把点燃,并指引他们如何到知识的宝库中去发现宝藏。本文以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的课堂教学为例,研究了现代教学媒体几何画板软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行为,系统而且逻辑性和动态性强,再加上生动形象地讲解和灵活多变的提问,可以极大地鼓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所授知识。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行为是依托传统教学模式,并将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利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并确定教学目标,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然后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双边活动”。
【参考文献】
[1]宋其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特征与策略浅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8):27.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2.
篇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莆田市1221名中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莆田市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水平一般,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学校等级间、学段间、城乡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评价较高,教师教学行为与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呈显著性正相关。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终身的过程,社会需要具有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要求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已任。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发展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体育学科关注的焦点,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实践者,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中的生命活动方式,是教师的职业行为,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教学行为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通过对莆田市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了解莆田市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特征以及和教师教学行为的关系,对帮助体育教师改进教学行为,培养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莆田市中学生进行调查。按区县分层,每个区(县)随机抽取一至两所学校共10所中学,每个学校随机抽取一个学段的一个班的男巧名、女巧名为本研究的被试,共发放1 440份问卷,回收问卷1 349份,回收率为93. 7%;有效问卷为1 221份,有效率为90. 5%,其中男生571人,女生650人。
1. 2研究工具与程序
1. 2.1研究工具采用林俊的“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及武雪鹰的“有关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特征的调查问卷”,对同一对象施测。林俊的问卷共51条目,由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管理、学习环境四个维度构成。用likert的五点计分,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得一分至“完全符合”得五分,总分值为255分,得分越高,说明体育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越强,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叫。武雪鹰的调查问卷共21个题目,由教师行为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态度、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五个维度构成。采用同意记三分,不确定记两分,不同意记一分的方法将变量数量化。该问卷信度alpha系数为0. 746 4,内容效度系数为0. 926%
1.2.2研究程序根据研究需要,利用网络检索并阅读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和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发放和回收问卷,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输人、整理与分析,分析方法有:基本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特征
2.1.1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基本情况(见表1)
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包含学习动机自我激发能力、应用学习策略能力、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运用学习环境能力(以下简称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管理、学习环境)。表1显示,莆田市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总平均分为39,处于中间分与高分之间,表明目前莆田市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水平一般。自主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学习动机、自我管理、学习策略、学习环境。
3.1.2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特征(见表2)
表2数据表明,莆田市男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3. 47)高于女生(3. 33 )。为进一步了解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特征,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莆田市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性别上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t=4.845,p<0. 01)。在自主学习能力四个维度上,男生均高于女生,且在学习动机、学习环境、自我管理上呈显著性差异。
2.1. 3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城乡特征从城乡比较上看,城市的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均值高于农村,城乡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061 ,p >0.05),但在学习动机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t=5.285,p<0.01)。
2.1. 4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学校等级特征将所调查的学校分为一级达标校、二级达标校、普通学校三组,一级达标校和普通校的总平均分高于二级达标校,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2.297,p>0.05)。自主学习能力四个维度中,不同等级学校在学习动机、学习环境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事后比较看,学习动机一级达标校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和二级达标校,学习环境维度上二级达标校显著高于一级达标校。
2.1.5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学段特征初中、高中学生不仅年龄上存在差异,且身心发展程度也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高中学段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学习环境上高中学生显著性高于初中学生。
2. 2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见表3)
教学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行为系统,是师生在教学情境中从思想到活动的教学实现。本研究从学生角度研究在充满师生互动的体育课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体验到的教师教学行为特征,它分为教师行为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态度、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差异五个维度。表3数据显示,莆田市中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较高(总分3分中得2. 44分),其中教师行为观念最高,其余依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态度、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2. 3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行为的相关研究
采用pearson相关对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分析,表4结果显示,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教学行为中行为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差异面向学生全体、教学态度与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也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对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教师教学态度、行为越端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高,课堂中教师越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高。
3讨论
3.1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特征分析
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运用元认知和客观人力、物力资源,主动获取体育知识和掌握体育技能的能力。学习动机是体育自主学习的前提,学习策略是体育学习的手段,自我管理是体育自主学习的核心,而学习环境是体育自主学习的必要辅助川。学习动机是指建立在激发兴趣、追求成功、发展自我效能感和强烈学习责任感基础上的“想学”,包括价值意识、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三个方面冈。自我管理是体育自主学习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由目标内容、自我总结、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组成闭。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采用的学习方法、技巧或规则。学习环境是指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为体育学习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莆田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水平一般,学习动机得分最高,其次是自我管理和学习策略,得分最低为学习环境。一些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的态度,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把它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这种现象所造成的直接结果是,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投人力度还没有达到期望的要求,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学习的关注程度也有所欠缺,导致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水平一般。莆田市是著名的“田径之乡”、“武术之乡”、“篮球城市”,培养出多位国家级名将,具有优良的体育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能充分感知体育乐趣,认知体育的价值,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因而在学习动机上得分较高。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进行体育学习的能力最差,表现为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不能主动寻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不能主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为体育学习服务。体育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孤立地学习,学习者之间的彼此交流合作将有助于缩短歧途中浪费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取更多更广泛的信息图。
通过性别比较,男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得分和学习动机、学习环境、自我管理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他们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的不同特点造成的。另一方面,可能是女生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等等,觉得上体育课是一种负担,从而抑制了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男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一切可用的场地、器材进行体育学练,遇到困难能主动请教他人,常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体育知识、学习技能。在自我管理上,男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即使没有教师指导也会自主学习,并通过与他人交流学习情况,不断改善学习方法。
城乡比较上,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习动机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随着经济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农村学校的投人加大,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也在逐年缩小。另一方面,城乡学校之间的体育课堂管理方式存在着差异,城市学校由于过分追求体育课堂管理模式的统一,从而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农村学校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师能力所限,体育教师在管理课堂方面相对较自由民主,这恰好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川。城乡学习动机上差异主要来自于追求成功、发展自我效能感和强烈学习责任感上的差异。
不同等级学校学习环境不同,学校的设备、场地情况、师资情况不一致,但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学习动机维度上,一级学校学生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和二级达标校,学习环境维度上二级达标校显著高于一级达标校。进人一级达标校学习的学生,成绩相对比较优秀,因而追求成功、发展自我效能感和强烈学习责任感强,导致其学习动机方面得分高于其他两类学校。普通学校学习文化课学习成绩虽不如一级、二级学校学生,但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反而高于其他两类学校学生,因而学习动机维度得分高于二级达标校。二级达标校学生在体育场地资源上不如一级达标校,但学生之间学习的互相帮助的氛围较好,人力资源利用占优势,故学习环境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一级达标校。
从不同学段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比较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学段与初中学段在学习环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首先高中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阅览室、网络等硬件条件相对比较完善,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环境;其次高中学生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善于与他人沟通,集体合作学习观念强。
3. 2教师教学行为特征分析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态度、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五个维度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改善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莆田市中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较高,其中教师行为观念最高,依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态度、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莆田市各级体育教师培训已广泛开展,体育教师能够更新教学观念,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从而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地位低下,导致体育教师待遇偏低,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因而中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态度评价较低。中学班级学生人数多,一个班级在60人以上,教师很难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这个维度评价最低。
3. 3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行为相关研究分析
从教师教学行为和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来看,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各维度与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着非常显著性正相关。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学的目标、方向、内容、方法、媒体、进程、质量和结果主要由教师决定;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抱负水平、成绩优劣、学习习惯的好坏等,很大程度也受教师的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是从他控到自控,从被动依赖到自觉能动,从单维到多维,从有意识到自动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帮助。
从各维度上看,教师的行为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最大,教学态度、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最小。不同的行为观念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理念,传统体育教育中,学生按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性;现代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因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最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体现在他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体现在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地组织个人的学习,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正确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差异与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个人化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采取的指向教学内容以及对自己和学生进行组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而采用的促成学生理想表现的行为。简言之,是教师在具体课堂情境中灵活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如果教师能够判断自身行为的有效性,那么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极大地提高。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人们对教学的追求,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教学行为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构成,没有有效教学行为支撑的教学不可能是有效教学,所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最终要落实到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上来。有效性反映的是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有效性教学是特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效。本研究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核心研究内容,融合一线教师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确定教学行为的几个重点观察维度,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呈现有效教学行为策略建议,以进一步丰富实践领域关于教学行为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及其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内容特征
国外对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定义,大多是对其特征进行描述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理念特征。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是否把教学作为教育学的取向;是否把教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取向;是否把教学作为教师自治行动的取向;是否把教师作为教学研究者的取向等理念。
(二)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个体素质特征。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10项个性品质:同情心;仪表;谈吐;诚恳;乐观;热心;好学;活力;公正;严谨。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个人性格特征包括热情、热心、幽默、可信任、对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激励、支持、有条理、灵活、适应性强、博学等方面。
(三)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特征。从3个方面论述了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特征:(1)一名人际关系的专家。具有真实的、无偏见的、同情的和乐于接受学生的态度;注意用眼神接触,用人体语言表达的非语言行为;支持性的、显示同情的、用心理解的、关注学生的策略。(2)营造真诚关心的气氛。有效的班级交往规划;促进全体学生有效交往;规范有效交往的实践。(3)一名帮助者(ahelper):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同情学生。以上这些都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所应该具备的行为特征,但并非就是教师行为有效性本身。
关于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内容的描述,笔者根据收集的资料,主要从教师教学行为的专业表现、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技能技巧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学专业表现。波士顿学校委员会提出了教师教学行为的8个维度:(1)公平和高期望;(2)职业主义:主要指模式化的职业行为,包括工作职能、区域政策的理解、工作程序以及在多样性的社区里的工作目标;(3)安全、尊重、文化敏感性和负责任的学习共同体;(4)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伙伴关系;(5)指导学生学习的计划和策略;(6)实质性知识:具有广泛前沿性知识,关键概念、事实、相关的研究、质疑的方法,具体到各自学科的交流风格等;(7)发展性过程的监控与评估;(8)反思、合作和个体成长。
(二)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结构。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要创造出学习者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使学生能够从事重要内容的学习,并使所有师生感觉到尊严和荣耀。一般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结构体系有4个板块,每一板块标志着教学的不同侧面。(1)教学计划和备课。包括选择教学目标;展现教学内容、资源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展现内在教学设计、学习评价等内容;(2)课堂环境。包括创建尊重与和睦的课堂环境,形成学习的文化氛围,课堂程序管理、学生行为管理、具体环境布置等内容;(3)课堂教学。包括清晰而准确的交流、提问和讨论技术,使学生认真学习,给予学生反馈、灵活性和反应性;(4)专业职责。包括教学反思、保持精确记录、家庭交流、对学校和学区的贡献、专业成长和发展、专业主义展示等方面。
(三)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技能技巧。从教学技巧的角度涉及到了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容。包括“创设环境;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指导时间最优化;提问题;提供清晰的指导;注意学生的进步;提供反馈和强化”等7个方面.最佳课堂教学的6种教学行为技能:整合性单元;小组活动;呈现式学习;课堂工作室;真实体验;反思性评估等等。它有助于创建最佳课堂教学。
二、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指向维度
基于常态课堂环境下关于提升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以下面三个维度展开:
(一)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目标
具体的、可操作的、科学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是判断课堂效益的直接依据。根据现代课程理论,教学目标可分为如下几类。一类是知识目标(目标达成为:了解理解应用);一类是技能目标(目标达成为:模仿独立操作迁移);一类是情感目标(目标达成为:反应领悟)。 为提高课堂效益可从如下方面优化课堂目标:一是从英语学科的系统目标出发,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确定本堂课的知识点、技能训练点、情感出发点及其相互关系(落实语言知识的教学以构建综合语用能力的根基,抓好语言技能的训练以打好语用能力的基础,重视情感态度的作用以促进综合语用能力的发展)。二是从教材 、学生实际出发,缜密地考虑英语学科的特点和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设备等方面的情况确定目标结构,做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详略得当。三是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如何活化教材,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又达到最佳效果。
(二)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型的英语教学应实施任务型教学途径。即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具体来说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为此,有必要把每堂英语课都设置成一个个真实的语言环境,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练英语中学英语,在学英语中用英语,做到“学”以致“用”,“练”以助“能”,“用”以促“学”,把英语课堂真正变成训练和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场合。
(三)充分利用好信息源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最大的本领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因素:课堂教学的三大信息源( 教师、学生、教材)。对英语教师来说,教材和学生是信息源,是确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程序和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对学生来说,英语教师、教材是信息源,学生根据教师发出的信息学习教材,并把信息处理情况反馈给对方。
三、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途径
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一)独特导入,渲染氛围
优质的导入既能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迅速有效的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从巩固旧知自然转换到接受新知。但导入一不小心就容易弄得过于花哨,兜兜转转引导正题,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令学生盎然的兴趣骤减。所以,导入环节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
【案例描述】教学内容是PEP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4 What are you doing?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ing形式并运用句子What are you doing? 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
导入的步骤:
1.Greeting and free talk
2.Do the action and say
导入环节用时大概5分钟。简单的问候紧接着自由对话,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旧知的复习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问问学生能做什么,What can you do? 学生回答 Ican...既然能做,那就请你做一做吧!Can you do it? 学生做动作,以此复习之前学过的一些相关动作词组。接着在一名学生做完动作之后问,What are you doing? 自然而直接的切入本课时新授环节。
和最初的利用吟唱相关chant比较而言,学唱一首新歌谣需要不少时间,对于歌谣内容,歌曲旋律等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还是未知数。与其说冒险一试,走走形式,到不如上一种形式来得自然贴切。
(二)教授新知,明了透彻
对于新知的呈现,要推陈出新,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不光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要结合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
【案例描述】PEP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3 My birthday这一课里学生要学习的单词比较多,有十二个月份。光是生硬学单词,效果差异大。好一些的学生在课上就接收了绝大部分单词,思维缓慢的学生甚至连第一个都分不清楚了。
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一次次的构想与改良,最终挑选了孩子们都很熟悉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让白雪公主与她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和七个小矮人分别取名为一个月份,缩写形式为呢称。在一个美丽的童话氛围下学会十二个月份,并最终可以来一个人物大汇演,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效果显著。
(三)高效活动,品质课堂
活动教学在课堂上也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说学逗唱,无所不用,附加各种协助手段,热闹非凡。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设计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高效性、层次性、趣味性以及快节奏和高密度,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是有效的。
1.游戏要有针对性
游戏过于简单或是复杂都不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案例描述】PEP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4 It’s warm today,为了学几件新衣服类的单词jeans,pants,shorts,socks,shoes,用一些老套的衣物图片来教授,缺乏新意。用实物的话,过于麻烦。
另辟蹊径,设计一个换衣间。放入卡通人物,挡住上半身,留出头和下半身。给一个情景,将去某个特色地方,请给他搭配合适的裤子、袜子和鞋子。这样一来,对应了时下学生中风行的服饰搭配游戏,而且有了具体的故事情节,既有趣又可行,孩子们学习的劲头很快被调动起来,效果生动昂然。同时也留出了空间给上半身服饰搭配,余味无穷。而这样的活动在可后依然可以做,操练顺势延续到了课外,可谓一举多得。
2.调查宜真实
【案例描述】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4 Do you like pears?中,在学完了有关水果的单词后,利用句型“What do you like?” “I like……”调查学生喜欢的水果。学生对于这样真实有义的询问都乐于交流分享自己的喜好,不但运用了语言并提高了语言技能,在进行拓展请同学吃他们喜欢吃的水果,同时达到了情感目标。
有时候调查只是为了调查而调查,内容不太符合实际。比如说询问周末做了些什么?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给定的选项中必定是上课学过的一些节目,爬山、种树什么的,而事实上我常常听到孩子们因为周末要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叫苦连连,又怎么能甘心情愿的说I often climb mountains on the weekend.就算为了上课,课后会怎么样实在难下定论。
3.活动要多样
对话交流要有一定信息量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动力。
【案例描述】PEP教材三年级上册学习有关文具时,拿着东西直接问What’s this? 太过普通。如果用块布把食物遮住一部分让学生猜,带着强烈好奇心来学单词效果全然不同;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际。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从真实的语境中真实地运用语言,必将激发学生真实的兴趣,效果显著。
【案例描述】PEP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6 At a farm 有关动物的学习,可以创设情景带孩子们去某家大型农场义务劳动,认识动物们。当然课堂提问也是不可缺少的。怎么问?问什么?都需要认真思考。提问要有创见性,时间性,公平性。例如,问学生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学生回答完后,要接着问Why? 引导学生动脑筋回答,而不仅仅是掌握几个动物单词而已。
(四)细枝末节,环环相扣
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收效,对症下药。因人施评,真诚鼓励,热情表扬,不偏不倚。如果学生答错了,微微一笑,摆摆手说That’s OK! Thank you!Sit down,please! 如果学生答对了,竖起大拇指,拍拍手,摸摸他的头说Wow,wonderful! You are so great.
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肯定优点与进步,给于发自内心的赞赏。“Good!”,“Cool!”,“You are so great!”,“Well done!” 只有一如既往的肯定才会有奇迹。
及时的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小细节,对他们学习的状态、效果、情绪等等都要在第一时间抓到并给予反馈,上课时如果只管着课的好坏而忘了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最后还是失败的一课。
在本研究论文的视野里,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生活中的生命活动方式,是教师的职业行为,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教学行为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由于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可以依据一定的判断标准被划分成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所以人们总是以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来表达对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学习和探索,才有可能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Kathryn Castle,Autonomy through pedagogical research[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6,(22)
[2]王连生.教育概念[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276
[3]Donald R Cruickshank,Deborah L.Bainer,Kim K.Metcalf.教学行为指导[M].时绮,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Stanley J.ZehmandJeffreyA.Koggler,On Being a Teacher,Corwin Press,INC,1993
[5]Adopted by the boston school committee.February 1,2006
[6]Charlotte Danielson.教学框架——一个新教学体系的作用[M].张新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8-52
[7]Harvey Daniels,Marilyn Bizar.最佳课堂教学案例——六种模式的总结与应用[M].余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7
篇10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师 课堂教学行为 有效性研究
近几年,教育改革在不断地进行,教育工作者也随着教育的改革提倡了一些新的理念,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就是很多教育者所探讨的话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如何才能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何构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1. 课堂中进行讨论,指导行为的有效性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以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还能够开启学生英语思维,激发学生情感认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对英语学习的专注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课堂活动组织起来较难、难以控制,因此学习效果并不好,这就对教师的整体的调控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下面进行对其探讨。
1.1 计划适当的讨论时间
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讨论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很有限,学生对英语知识消化的时间如若不足,就会产生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讨论时间也并不是越长越好,学生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降低,所以,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将学生集中注意力,共同进行课堂的讨论才能够获得课堂讨论的最好效果。
1.2 讨论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在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讨论时,如果学生偏离讨论话题,要及时进行纠正,这样才不会耽误课堂上的讨论时间;在讨论时,由于初中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如果出现有不会的难题,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当学生参与讨论效率降低,教师要找出原因,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讨论结束时,根据课堂讨论实际情况,教师进行讨论小结,以对讨论的成果进行讨论。
2. 实现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措施
2.1 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总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在教学时,为了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要精心创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章节时,为能够让学生理解句式的基本用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同桌之间的互动对话。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at 7:30.或者 What time do you go home? I go home at 4:30. 或者What time do you watch TV? I watch TV at 8:00.有许多创造教学情境的方法,教师可以找出最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2.2 使用近义词进行学习
在对英语词汇的学习时,可以启发学生的散发性思维,运用联想法使用近义词描绘使用过的单词。例如在学习“bar,wine”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象这两个词语的近义词。这样能够让学生大脑保持兴奋状态,能够实现对英语词汇的高效学习。
2.3 运用名人名言、猜谜活动,实现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运用名人名言,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serve、ladder、progress”等词时,教师可以运用这些名人名言:(1)We should serve the people heart and soul. (我们应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2)Better late than never. (迟做总比不做好。) (3)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使用这些名人名言,还能够让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并且名人名言能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作用。
教师也可以设置些谜语,增加教学趣味。例如,在讲解“fridge, kitchen”时,可以为学生这样进行描述:It is a machine which is used for keeping food fresh. What is it? It is a room that is used to cook. What is it?这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率,被教育工作者热点关注。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学习,并且在课外生活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1] 楼荷英, 寮菲.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04).